一代總持 覺光長老
  覺光長老一九一九一九二零年生於遼寧海城,一九二八年赴上海海潮寺出家,一九三零年赴寧波天童寺受戒,從圓瑛長老得法名覺光,後赴觀宗寺深造。一九三九年,赴香港親近寶靜大師,受天台宗教義,為天台宗第四十六代傳人。抗戰勝利後,覺光長老在香港興辦香海正覺蓮社,重組香港佛教聯合會,興建香港觀宗寺,數十年來被推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致力於弘法、教育、慈善、安老等事業,功績卓著,為香港著名佛教領袖。現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香海正覺蓮社社長、香港觀宗寺法主和尚等。

原籍遼寧,結緣香江
  覺光長老原籍遼寧,俗姓谷,一九一九一九二零年出生,幼具慧根,十一歲在浙江天童寺受比丘具足戒,之後到由天台教觀第四十三祖諦閑老法師所建的浙江寧波觀宗寺,進讀寺中設辦的「戒律學院」及「研究學院」,通過幾年的系統學習,覺光長老奠定了佛學、國學及社會科學的堅實基礎,培養了獨立講經的能力,邁出了其弘法利生事業的第一步。一九三九年,諦閑老法師的法子寶靜法師在香港荃灣創辦「弘法精舍佛學院」,招收一批青年學僧到港深造,當中包括了剛修業期滿的覺光長老。

  覺光長老在弘法精舍親炙寶靜大師,得寶公傳授天台教義。一九四零年農曆十一月廿九日,寶公示寂於上海玉佛寺,覺光長老則因日軍入侵而離港,曾一度往廣東韶關南華寺親近虛雲老和尚,後又避難桂林,逆境求道,不退初心。

  一九四五年十月,抗日戰爭勝利。覺光長老立即自廣西返港,住在寶靜大師生前留下的粉嶺靜廬(今香港觀宗寺前身)。同時,租用跑馬地黃泥涌道七號二樓,著手恢復寶靜大師所創辦的淨土道場——香海正覺蓮社,以弘揚大乘教義,傳播天台教觀為己任,舉辦文化、濟貧、放生、禮懺、講經、建設道場、團結信眾等利樂利生的弘法活動。

  同年,又與海仁法師、筏可法師、優曇法師、靄亭法師、茂峰法師、茂蕊法師、顯慈法師,以及陳靜濤居士、王學仁居士、林楞真居士等共同發起,創立香港佛教聯合會。從此,香港的佛教事業,揭開了新的篇章。

領導佛聯,緇素同欽
  覺光長老從一九六七年起擔任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眾望所歸,連選連任,迄今已近半個世紀。佛聯會在覺光長老籌劃下,以人間佛教思想為指導,以團結精神聯合四眾弟子,開展了各項服務社會的多元化慈善事業,以多種形式推動弘法工作:舉辦研討會、佛學講座、弘法展覽、清明法會;先後開辦學校、墳場、青少年中心、康樂營、安老院及老人中心,捐資希望工程助學建校,一九七零年並落成了香港佛教醫院。此外,講經說法,開壇傳戒,以續佛慧命。

  數十年來,覺光長老以香港為弘法基地,傾注全力投入弘法利生事業,悲願宏大,每事躬親,盡形事佛,永不言倦,深受社會各界的尊敬與愛戴。皈依弟子數十萬,幾乎遍及全球。覺光長老德望崇隆,實乃當代稀有的一位高僧。

  覺光長老不斷探索紹隆佛種、培育僧才之道。「香港佛教僧伽學院」的創辦,既承載著佛教健康傳承的重要責任和使命,也體現了歷史的必然和時代的召喚。「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建成後,覺光長老被公推為首任院長。

  在弘揚佛教文化方面,覺光長老早在一九六零年即聯合松泉長老、元果長老發起創辦「香港佛教」月刊,至今出版了六百餘期,成為香港佛教歷史上辦得最早、延續最長、影響最大的佛教月刊。

推展慈善救濟
  覺光長老幾十年推展佛教事業,服務社會大眾,夙夜匪懈,從未間斷。覺光長老不僅對香港佛教的發展作出卓越貢獻,多年來於弘法之餘,亦積極推動慈善救濟事業,尤其在護耆安老方面傾注了大量心力。

  覺光長老本著「不為個人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時刻以弘揚佛法、利益眾生為念。除了安老服務之外,覺光長老於一九五零年代百廢待興,民生艱難之期,就開始成立慈善組,開展贈醫施藥,救災濟貧、冬季賑困等慈善活動。在各個年代、不同區域發生天災人禍時,覺光長老總是不辭辛勞,竭力呼籲賬災救難。如南亞地區海嘯、緬甸風災、四川地震發生時,號召全港佛教徒及愛心人士發揚佛陀慈悲精神和人道主義精神,慷慨解囊,救濟災民,並舉辦罹難者超度法會,希望生者得救,亡者以安。

  覺光長老宏願廣傳,自強不息。他始終堅信︰凡是有益於老人的一定有利於社會。目前,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香海正覺蓮社轄下辦有十餘間安老院、護理院及社區老人中心為院友提供專業的醫療保健,護養社工及日常生活照顧等全面服務,令老人們得以安享晚年。

創辦佛教學校
  古德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覺光長老矢志續佛慧命、弘法布教、作育英才、續焰慧燈。數十年來,在覺光長老擘畫下,佛聯會和香海正覺蓮社創辦了中小幼學校數十間,均以規模宏大,設備完善著稱。開辦以來,造就人才甚眾。佛教學校一貫推行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的教學宗旨,貫徹佛教圓融無礙的智慧理念和平等博濟的慈悲精神,以及以人為本的實踐準則,啟發在學青少年之智慧,陶冶其性情,使其具備健全人格及人生觀,更希望學生在佛陀精神感召下,以佛教三寶為依止,弘揚佛法,服務社會。覺光長老曾開示佛化教育的目的是︰淨化人心,泯除邪惡,使年青一輩,從少年開始學佛。在自利方面,是摒除煩惱,潛心學習,達到啟發智慧,轉迷成覺。利他方面,是愛護生靈及敬奉三寶,度己度人,饒益眾生。

參與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祖國前後,覺光長老始終秉持「興教願問政,問政不參政」的宗旨,團結和帶領香港佛教界人士,積極為香港的平穩過渡與順利回歸出謀獻策,處處顯現出超然的智慧,為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發揮了重要作用。覺光長老在一九八四年獲邀參加中英聯合聲明簽署儀式;翌年赴北京出席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會議;一九九二年覺光長老赴京接受香港事務顧問聘書;一九九五年覺光長老出任特區籌委;一九九七年六月三十日在會展中心出席香港回歸祖國大典。他堅信回歸後香港宗教有充分自由,亦多次公開呼籲佛教徙應該明確自己的責任,在回歸後積極參與淨化社會的工作。

促進宗教交流
  覺光長老愛國愛港,始終不渝;為教為人,言必行果。數十年來發揚佛陀在人間的精神,致力於加強香港與內地佛教界的聯繫,致力於世界各國佛教之間的溝通與協作,為推動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覺光長老不僅重視本港佛教弘揚和發展,同時也十分關注並積極參與世界佛教的整體發展而貢獻智慧,為推動社會和諧與世界和平而不懈努力。

  覺光長老的另一個重要貢獻,就是聯合香港六大宗教,使包括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和道教這六個宗教能走在一起,增加不同信仰的教友、善信對各宗教的教義、始創、演變及其文化背景等的瞭解。六宗教領袖座談會成立以來,六宗教同人相互尊重、互相欣賞,教派雖異,義理則一,均屬以利世益人為目的。

實現佛誕公假
  覺光長老早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港英當局統治香港時期就已積極倡導佛誕節成為香港的公眾假期,多年來他帶領弟子多次發動群眾簽名,團結各界支持,向有關當局爭取佛誕假期,可是一直被擱置。一九九六年覺光長老聯合四眾之願力,收集了全港八十多萬佛教徒和市民的簽名,鄭重向當局提出請求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苦心人,天不負,弘願畢竟得圓滿。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回歸後,經過覺光長老長期為佛教的尊嚴和四眾權益,四出奔走,多番遊說。特區政府終於於一九九九年正式立法明定每年四月初八佛誕為公眾假期。長老領導佛教界,成功把佛誕列為公眾假期,見證了他的耐性與堅持:「目的純正,應剛則剛,應柔則柔,應強則強,很有分寸。」

迎請佛舍利來港
  一九九九年五月,香港開埠以來第一個「佛誕公眾假日」正式實施。這是佛聯會數十年聯合全港佛教徒和爭取社會各界努力支持的結果,香港近一百萬佛教徒從此有了真正的佛誕假日。為慶祝這個具有里程碑式的神聖日子,香港佛教界成功向中央政府申請批准「北京西山八大處靈光寺佛牙舍利」迎請來港供奉。五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九日,前後共十天有近三十萬人前往瞻禮,影響深遠,轟動寰宇。

  二零零四年,香港社會面臨多事之秋,加之沙士肆虐,市民中瀰漫著一種悲觀焦躁的情緒。值此人心惶恐不安之際,香港佛教界同仁仰仗覺光長老的聲望和指導,經過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於當年佛誕期間,成功迎請「陝西扶風法門寺佛指舍利」來港供奉。前後十天,近百萬名香港市民及海內外信眾誠心瞻禮,盛況空前,令港人同沐佛恩,同沾法益,同享安樂。佛指舍利的圓滿供奉在那段特殊的時期裏,真正起到了以佛安心,以法療心的殊勝作用。

  二零一二年佛誕期間,香港多喜臨門:佛誕公眾假期十三周年、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佛頂骨舍利瞻禮祈福大會。國寶級聖物佛頂骨舍利於二零一三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首次出境赴港供奉。「佛牙、佛指、佛頂舍利對於國家來說是至上國寶,對於佛教來說是無上聖物,我們雖未能生在佛在世時,但兩千多年後還能親睹佛陀舍利,見舍利即如見佛。」說起這些,覺光長老歡喜心溢於言表。

功在佛教,名垂青史
  覺光長老駐錫香江七十餘年,放眼全球,廣結十方善緣,彙聚社會資源,帶領佛教四眾同仁致力於佛教弘法及文化建設,興辦佛教教育,拓展佛教安老善業,推行佛教醫療福利,開闢佛教墳場喪葬服務、廣作佛教慈善救助等善業,建樹頗豐,厥功甚偉。

  二零一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覺光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GBM),以表彰他長期以來積極參與公益事業,為香港社會所作出的重大貢獻。特區政府嘉許語稱︰「釋覺光長老長期熱心服務社會,表現卓越,尤其致力帶領香港佛教聯合會弘揚佛教,以及推動社會慈善服務,貢獻良多。作為香港一個主要佛教組職的會長,釋覺光長老領導香港佛教聯合會提供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包括醫療、教育、幼兒及安老服務等。該會與其他地區之佛教團體及國際機構保持緊密聯繫及交流,就提升香港在海內外佛教界的地位方面,貢獻良多,殊堪表揚,現獲頒授大紫荊勳章。」

  覺光長老是香港佛教界的領袖,更是廣大佛教四眾同仁尊崇的大德高僧。長老因年高德劭,戒行莊嚴,魄力威望和善業建樹而受到全港佛教徒的衷心擁戴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讚歎,享譽國際佛教界。覺光長老的慈悲、湣眾、真誠和智慧,如慈雲被蔭,法雨遍施,不斷滋養和淨化十方信眾的心靈,引導信眾常隨佛學,行菩薩道,讓更多的人同享佛光的溫暖和明亮。


紫 荊 特 刊 - 香 江 高 僧 覺 光 長 老(2012年4月)
下載:特刊(第 01 至 11 頁)(10 MB PDF)
下載:特刊(第 12 至 22 頁)(10 MB PDF)
下載:特刊(第 23 至 33 頁)(10 MB PDF)
下載:特刊(第 34 至 44 頁)(10 MB PDF)
下載:特刊(第 45 至 55 頁)(10 MB PDF)

相 片 集
求同存異 融合四方
 
興辦學校 佛化教育
服務社會 不遺餘力
   
爭取公假 迎請佛寶


聯絡辦事處:香港佛教聯合會
      地址: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1樓
      電話:(852)2574 9371  傳真:(852)2834 0789  電郵:enquiry@hkbuddhist.org

      香海正覺蓮社
      地址: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31號4樓
      電話:(852)2572 2662  傳真:(852)2834 0572  電郵:info@buddhist-hhckla.com

      香港觀宗寺
      地址:香港粉嶺置福圍12號
      電話:(852)2669 3578  傳真:(852)2669 5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