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468期
1999年5月出版
 
目錄
 
會長獻詞 ◎釋覺光
慶祝佛誕特輯
普天同慶 四海歡騰 ◎釋覺光
釋迦牟尼小傳 ◎秦孟瀟
敬佛與敬親之我見 ◎黎時煖
慶祝「佛誕節」瞻禮「佛牙舍利」 ◎釋永惺
花雨繽紛滿香江 ◎釋智慧
佛陀證悟宇宙人生實相 ◎吳立民
讚千秋萬代「大醫王」--佛陀 ◎林漢強
佛教傳入中國史話 ◎釋明義
香港人與佛教因緣殊勝 ◎釋果德
求半句偈 寧可捨身 ◎楊 釗
佛誕假期 五點願望 ◎高永霄
佛誕首年公眾假日的進言 ◎釋紹根
讚頌佛陀 ◎釋淨達
佛陀光輝耀香江 ◎何忠全
讚頌佛牙舍利特輯
「佛牙舍利」--守護僧--海圓 ◎楊佐桓
喜迎佛牙舍利 ◎李家振
佛牙與中國的故事 ◎侯 杰
談談「舍利」 ◎釋法亮
慶佛誕展佛牙 ◎釋廣琳
佛牙舍利放異彩 ◎釋道平
宣揚佛陀事跡
彩色畫冊《佛陀在人間》
首個佛誕公眾假期的獻禮
◎吳願淼
《釋迦降生圖》 ◎劉啟智
釋迦牟尼大事年表 ◎妙 芸
佛誕歷史文獻檔案
申請佛誕為公眾假期的原因
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議員贊同佛誕公眾假期簽名
香港六大宗教領袖的開明贊同
天主教教庭關注佛誕專函祝賀
佛誕列為公眾假期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們支持
大會榮譽會長、榮譽顧問芳名
大會名譽導師芳名
大會主席團
大會統籌委員芳名
編者的話:佛誕假日暖人心
 

 
會長獻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今年香港佛教慶祝佛陀誕辰,意義十分重大!

過去,我們佛弟子慶祝佛誕活動,多數在寺院、精舍內進行傳統式的活動,幾乎從未舉辦過大規模的隆重儀式。為什麼會這樣低調呢?可以說:「不得已!」因為佛 誕不屬於全民性的公眾假期。在香港商業社會,人人都忙於工作謀生,非佛教徒,在思想、意識上不重視「佛誕」的存在。今年的「佛誕」活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 化,自從特區政府公佈了「佛誕」列為「公眾假期」以來,皈依佛門的人越來越多了,這是思想性的一次大飛躍,不可否認,這與客觀環境的大轉變有一定的關係。 佛教在香港已有一千多年悠久歷史,根深蒂固,牢不可破,更準確的說法,佛教是屬理性的宗教,不崇尚迷信神鬼之說,它是非常科學化的宗教,啟迪人們的智慧, 最終「人人都能成佛」!它是最民主化的宗教。

香港有八十萬信徒,遍及社會各個領域,對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在世界各國信奉佛教的人,也越來越多,這是一種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它是跨越時空的宗教。

今年農曆四月初八(五月廿二日)慶祝盛大的「佛誕」紀念活動,已引起世界各國人士的關注和極大的興趣。他們知道我們往北京恭迎「佛牙舍利」瞻禮,這個因緣 太殊勝了。全球約有六億多佛教信徒,能有緣參拜「佛牙舍利」的人實在不多,甚至居住在北京的人,也沒有緣份拜謁「佛牙舍利」,因為這是國家列為特級「國 寶」,平時不開放,有人告訴我說:香港佛誕公眾假期,能夠瞻禮「佛牙舍利」,不少國內的佛弟子藉此機緣前來參拜,以求福慧增長。至於在東南亞各國的佛弟子 前來瞻禮的,一定會掀起參拜「佛牙舍利」的熱潮來,說不定遠在美國、加拿大、澳洲、英國的佛教弟子亦會趕來參拜的。今日香港佛教能迎請到「佛牙舍利」瞻 禮,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特許」,情況非常特殊,今年我們慶祝「佛誕」盛大規模,是光輝的範例。希望年年都有這樣的慶祝活動,「淨化人心」,「人人向善」! 佛陀光輝,普照人間。

 
 
慶祝佛誕特輯
普天同慶 四海歡騰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今年慶祝「佛誕」,意義十分重大。過去,一年一度慶祝佛誕,似乎只在寺院、精舍內進行,從來沒有舉辦過大規模的慶 祝活動。因為佛誕不屬於全民的公眾假日,人人都需要工作的緣故,不是佛教信徒的話,在思想、意識上就不會重視「佛誕」的存在。今年則不同了,特區政府將佛 誕列為公眾假日了,這將使非佛教徒,在思想、意識上喚醒了覺悟,在形勢影響下,自會探索佛教的教義,從不知到知,從不信到信,這是主觀意識到客觀存在必然 的結合,也是發展的規律。所不同者時間而已,有人則快,有人則慢,所謂「各自因緣」、「根機互異」。佛祖云:「善哉、善哉!大地眾生,悉具佛性。」我們加 強佛化宣傳,旨在啟迪群迷,大搞佛誕慶祝活動,其目的非他,而是敲響警鐘,呼喚世人覺醒而已。

香港有六百萬市民,信仰佛教者只有八十多萬人,佔全市總人口的百分之十左右,不信佛的人依然佔多數,古德云:「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弘法利生是佛弟 子責職所在,佛教傳入香港已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了,應該說「根深蒂固」。由於消極因素,和客觀環境的影響,得不到正常的發展。這一切的一切,隨著形勢的變 化而變化,佛教本身由消極循世轉為積極濟世,發生了巨大變化,換言之,由小乘佛教,轉為大乘佛教,這是一個很自然的內在轉變,這一轉變帶來的推動力很大, 佛家稱之謂:「大發菩提心」!勇猛精進,近半個世紀以來,香港佛教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可以說,各項善業得到全面的發展,毫無疑問,佛聯會起到了卓越的領 導和推進作用。

沒有「佛聯會」龐大的組織及其領導作用,怎能爭取到佛誕公眾假期呢?爭取佛誕公眾假期非一朝一夕之功!它用了卅多年時間,跟港英當局不斷周旋,充分表現了 香港八十萬佛教徒頑強的毅力和信念。這說明了什麼呢?香港佛教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了,怎麼會被別人剝奪自身的宗教權益呢?佛教徒正義呼聲,震撼著殖民統治 者。

九七年到來了,意味著港英殖民統治者必將退出歷史舞台,這也是一條歷史規律,不可抗拒的。香港主權回到祖國懷抱了,這又意味著什麼呢?人民當家作主時代到 來了,真正恢復民族「自主」、「自尊」、「自強」。原本與香港民眾有血緣關係的佛教,自然也恢復了應有的權益,香港特區政府英明決策,考慮到香港市民的切 身利益,行政、立法通過會議決定佛誕列為公眾假期,與東南亞各國實施的佛誕公眾假期(衛塞節)融和在一起,形成了東方宗教節日。

今年佛聯會積極籌劃慶祝佛誕公眾假日,這是佛教弘法利生的需要,也是廣大市民尋求真理的需要。為了擴大影響作用,動用一筆鉅額經費搞宣傳活動是必要的,使更多的人有機緣接觸佛教、了解佛教,進而皈依佛教,這就是我們「淨化人心」的目的!

這次史無前例的「佛誕」慶祝大會,籌劃恭迎供奉在北京的「佛牙舍利」蒞港瞻禮七日。這一舉動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偉大佛陀,仍在人間!在當今世界上只有 兩顆佛牙舍利在人世間,一在斯里蘭卡,一在中國北京,在佛教史上都有詳細記載的。「佛牙舍利」在中國列為特級國寶,一般人不容易看得到的,中國十二億人 口,能有緣參拜佛牙舍利的善信,為數實在不多。近五十年來,「佛牙舍利」曾出國三、四次巡禮。到過斯里蘭卡、泰國、緬甸。

這次香港佛教慶祝佛誕公眾假期紀念活動,特地迎請「佛牙舍利」來香港瞻禮呢,這是香港人的因緣特別殊勝!另外還有個特別的緣因,非外人所知的「秘密」!讓我公諸於世,載於史冊,不可埋沒別人的功德!

在一九九六年間,政協在北京召開第八屆全國政協會議。在會議期間,有部分香港政協代表組團往北京八大處靈光寺朝禮「佛牙舍利」。有多位代表建議,為了迎接 香港主權回歸祖國,提議佛祖靈牙來港供奉,促進香港穩定繁榮,增強社會凝聚力和氣氛的建議案。這個建議案得到多數政協委員的贊同和支持。最後,未能獲得中 央政府的同意,因為當時香港還處在港英當局統治下,生怕保安工作做不好。政府最高領導人的考慮是正確的。因此主張在特區政府成立之後,舉辦迎請佛牙舍利蒞 港瞻禮,就方便多了。可以說,前次政協代表們為今次「佛牙舍利」來港打下良好的基礎,國家領導人已有深刻的印象。沒有他們的舖路,說不定今次迎請之事不能 遂願哩!因此,我代表香港佛教四眾弟子致以衷心的感謝。在提案上簽署名字的有:曾鈺成、羅友禮、潘江偉、馬志民、邱德根、廖自強、雲大棉、何志平、金燊、 施展熊、胡鴻烈、李國強、蔡德河、林貝聿嘉、田一明、趙鎮東、張雲楓、黃守正、楊光、鄧廣殷、周寶芬、曾星如、陳廣生、譚惠珠、王丹鳳、馮慶鏘……等。一 九九八年六月一日,香港佛聯會應國家宗教事務局邀請上京訪問,拜會了中央統戰部,國務院宗教局,港澳辦、中國佛協各級領導人。在會晤期間,彼此親切交談, 我向各部門領導人說明來年香港佛誕公眾假期,恭請佛牙舍利重大意義。各位領導人表示充分理解和給予大力支持。今年我們經過充分準備工作,調動一切積極因 素,相信這次舉辦的慶祝佛誕公眾假期紀念活動,一定成功,一定圓滿。為以後「慶祝佛誕」締造光輝範例。

最後,我個人需要向各界人士鄭重聲明的:

自特區政府公布佛誕公眾假期以來,社會上不少人士紛紛向我恭賀,說我為佛教立了大功!甚至說:「沒有覺光大師的努力,就沒有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實施」。這些 讚頌之詞,實在過份了,令我感到非常慚愧!我一向認為自己是「佛教大廈」一塊磚石而已,大廈是由許多磚石建築而成的,佛家稱之謂:「眾緣和合而成」。離開 「緣」的組成,什麼事都辦不成的。我們迎請佛牙舍利,也是靠眾緣,政協委員起到了積極影響作用,他們都是一種「增上緣」。實現佛誕公眾假期,也是靠的眾緣 組合力量。除佛教本身的「主緣」之外,還靠外面的種種「助緣」。猶如一種參天大樹的成長,它需要陽光、雨露……增上緣,道理是一樣的。

不可否認,能夠實現佛誕公眾假期,與我主觀努力確實是不可分開的。這也是眾人皆知的事實。自從我擔任香港基本法草委以來,接著又擔任「港事顧問」、「推選 委員」等公職,跟政治似乎結下了不解之緣,經常與政治人物接觸,還參加政治色彩濃厚的會議。我個人毫無政治目的,卻有宗教目的,為宗教權益講話,為爭取 「佛誕公眾假期」,是我奮粆努力的目標,不達目的誓不罷休。有一次在北京參加會議時,由於會議未能接納宗教有關的提案,我竟投下神聖反對一票,使在座的代 表們大為失驚!我的正義行為獲得他人贊賞和支持。在宗教權益上,不退讓、不妥協,這是我的基本立場。

在實現佛誕公眾假期上,我衷心感謝曾支持過我們的各界仁人君子,其中有六大宗教領袖們無私的支持,這是非常可貴的精神!還有不少剛直不阿的議員們給予我們 贊助和支持,並有書面的簽署自己的芳名留存。我將支持我們的人彙編成冊,作為「歷史文獻檔案」。用佛家語言來說:他們是我們的「功德主」!

總括一句話:「香港佛誕公眾假期來之不易,我們四眾佛弟子要好好地珍惜它!經云:『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我們今次舉辦慶祝「佛誕公眾假期」紀念活動,邁出了光輝的第一步,一步一個腳印,步步腳印,走向菩提大道!

 
 
釋迦牟尼小傳
<<秦孟瀟>>

前 言

中國西南的鄰國印度,很早以前就和中國有來往。我國著名史學家司馬遷在他寫的《史記》中,把印度稱做為「身毒」,到了東漢時期,才改譯為「天竺」。「印 度」的譯名是唐玄奘第一個譯出來的。印度得名於印度河,它地處熱帶,但是在它的北邊與中國交界的喜馬拉雅山麓,卻是一片終年積雪的銀色世界。印度的南部是 一個伸入到印度洋的大半島。東為孟加拉灣。西是阿拉伯海。古代印度國家林立,在中部有一個小國很富裕,叫迦毘羅衛國,國疆周圍不足二千六百六十六公里,王 宮周圍只有十公里。但因它的民族血統純正,並且具有尚武的精神,故頗受鄰國的尊敬。當時,在迦毘羅衛國及其周圍的釋迦族附近,雖然尚有憍薩羅、摩迦陀、跋 蹉、阿槃提等四大強國,相互伸張勢力,吞併弱小國家,但釋迦族的迦毘羅衛國,還保持著獨立的地位。

太子降生

西曆紀元前六世紀時,迦毘羅衛國的國君淨飯王,是釋迦族中一位德高望重的族長。自從做了國君之後,把這個國家治理得繁榮昌盛,國泰民安,得到全國的愛戴。 王后叫摩訶摩耶,是鄰國天臂城善覺王的妹妹。淨飯王與摩耶王后結婚後感情非常深厚,多年來未曾生育兒女。淨飯王為沒有王位繼承人而十分苦惱!直到淨飯王五 十餘歲,摩耶王后四十五歲的時候,才第一次懷孕。據佛典說:摩耶夫人在睡夢中,忽然覺得天地一片光明,一位天人乘坐一頭六牙白象,白象口中含一朵白蓮花, 騰空而來,從夫人的右糓進入腹中。醒來後,夫人便懷了孕。不覺,將近十月臨盆。擇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王后在宮女陪伴下,動身回拘利國天臂城娘家去分娩。

途中經過迦毘羅衛城和天臂城交界處一個大花園,名叫藍毘尼園,只見花園裡繁花似錦,彩蝶紛飛,景色撩人,來到了一棵蓊郁蘢的無憂樹下,伸手去撫樹枝時, 驚動了胎氣,就在樹下生下了太子。(太子誕生的時間是公元前五六五年,中國農曆的四月八日。佛教將這一天定為「佛誕日」,也稱「浴佛節」。)

淨飯王聽到摩耶王后在藍毘尼園生下了太子,高興萬分,立即帶領眾多的宮女侍臣,車馬和特製的華麗的大轎,趕到藍毘尼花園,將王后和太子接回皇宮。淨飯王看著太子聖潔飽滿的相貌,取名為喬達摩.悉達多。悉達多的意思是吉祥及一切功德成就!

這次香港佛教慶祝佛誕公眾假期紀念活動,特地迎請「佛牙舍利」來香港瞻禮呢,這是香港人的因緣特別殊勝!另外還有個特別的緣因,非外人所知的「秘密」!讓我公諸於世,載於史冊,不可埋沒別人的功德!

占相預言

摩耶王后生下喬達摩,悉達多太子七天之後,就因病逝世了。王后的妹妹摩訶波闍提來到皇宮撫養太子。有一日,一位很有名望的預言家,他名叫阿私陀來到皇宮給 太子占相。阿私陀看到太子相貌非凡,先是非常驚喜,轉而又悲傷地流下淚水。淨飯王問他為何又喜又悲?阿私陀回答說:「太子相貌,世間稀有,就連天人也不能 和他相比。將來如果在家,當做轉輪聖王,統領天下。如果出家,必定成佛!廣度三界無數眾生。可惜我老了,不能親耳聽他宣說正法,無法得知真正解脫的大道! 恐怕命終之後,仍擺脫不了三界的束縛,真是無比的悲哀呀!」說完流淚不止。淨飯王聽到占相阿私陀的一番話,也是又喜又憂,他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一統天 下的轉輪王!國王從此千方百計防止太子出家修道。

淨飯為了讓他繼承王位,請求了國內最有名的學者教他讀書,太子天資聰慧,很快就掌握了印度當時最高的學術,即五明和四吠陀。五明即是:一、語文學的聲明, 二、工藝學的工巧明,三醫藥學的醫方明,四、論理學的因明,五、宗教學的內明。四吠陀是:一、養生之法的梨俱吠陀,二、祭祀祝詞的沙姆吠陀,三、兵法研究 的耶柔吠陀,四、咒求文獻的阿闥吠陀。四吠陀是當時婆羅門教的經典,被奉為至高無上,貴族必讀。十一歲那年,在一次比武場上,太子手握先祖所得的良弓,拉 滿了弦,一箭射去,連穿七鼓,贏得桂冠。全場歡呼,為太子有此神力而興奮。

出城外游

淨飯王深怕太子出家,為他建造了豪華的宮殿,又娶來鄰國天臂城主善覺王的女兒耶輸陀羅公主為太子妃,又選來百名美麗的少女隨時為太子歌舞,企圖從生活享樂上束縛太子,讓他放縱情欲,沉迷娛樂。但是這一切並未能引起太子的興趣,反而使他感到極大的厭煩,逃避!

太子二十九歲的時候,耶輸陀羅妃生了一子(取名為羅候羅),所以非常高興,因為他以為已有了後嗣!父王絕不會再阻止他出家的理想,打算一有機會,便可出家 過遁世的生活,以了宿願。一日乘車出城外游,得遇四種人,因而頓悟,一為奄奄待死的老人,一為病入膏肓的患者,一為待葬的死者。太子到此始知老、病、死為 人生所難免。隨後,又遇一苦行僧人。從這位得到解脫真諦的啟迪,年輕的太子懂得了如何從老年、疾病、死亡的苦難中贏得自由,便打定主意脫離皇家生活,刻意 勤修苦行,以求解脫之道。

削髮為僧

一日更深夜靜,悉達多太子命御者車匿,牽出愛馬犍陟,欲往有很多出家梵僧聚居的摩揭陀國,求安心解脫的方法。太子策馬直奔向東南方,於天明的時候,才經過 彌尼迦村,行到拘利國外,阿挐摩河畔的森林中,他拔劍斬斷了自己的頭髮,改換上沙門服飾,然後命車匿回皇宮去告訴父王說自己已經出家修行去了。

參訪外道

太子出家後,先到了跋伽梵僧的苦行林,參訪那裡的苦修外道行畺不一,方法各異,有的身披草衣,有的倒懸在山壁上,有的坐在深穴泥堆中,有的栃倒在荊棘叢中……以種種苦行折磨肉體,以求得精神的解脫。悉達多不滿意這種做法,滯留一宿便離去了。

悉達多的父親聽到兒子出家的訊息,極為悲傷,經派人勸說無效,便在親族中選派了阿若憍陳如、阿說示、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等五人伴隨他。悉達多帶著 五個隨從渡過了掹河,到了摩揭陀國的首都王舍城,國王頻婆娑羅會見了他,並請他應允,如果得道,請先來度我頻婆娑羅。爾後,悉達多再渡過尼連禪河,沿途拜 訪了拜火外道的優樓頻羅迦葉、那提迦葉和伽耶伽葉等三人,悉達多看了他們的修行後,知道他們所學的也不過是生滅法,並非真正的解脫方法,於是又走了。

悉達多上路繼續參訪尋師,他來到彌樓山麓,拜訪了當時最著名的大學者阿羅邏迦蘭與鬱陀羅摩子等三人,他們以修習禪定為解脫之法,仍不能超越三界無常之苦,因此又告辭前往了。

六年苦修

悉達多為著求更勝妙的真理,帶著憍陳如等五人又到尼連禪河邊加闍山苦行林中,和那裡的苦行人一起實行極端刻苦的修行。他經常靜坐思維,淨心禪觀,每日僅食 一麻一麥,間或二日甚至七日唯食一麻麥,這樣的減食,結果使他顏貌憔悴,身心消瘦,雙目深陷,前後腹部的皮骨黏在一起,渾身血脈暴露,有時暈倒失去了知 覺。這樣苦行六年之久,仔細審思這苦行於道一無幫助,於是決心從座而起赴尼連禪河洗去身上的積垢,無力攀上岸堤!爾後,受牧女難陀羅乳糜的供養,恢復了氣 力,容光煥發。可是憍陳如等五人以為他放棄苦行,退失道心,悄悄地遠離他而去。

大徹大悟

悉達多獨自緩步南行,走到一棵枝葉繁茂的畢禩羅樹下,受樵人吉祥軟草一朿敷金剛座而坐,發大誓願說:

「不成正覺,不起此座!」(《因果經》)靜坐悉達多澄神思惟,遊觀三昧。這一回,是生死與涅槃,煩惱與菩提最後的決鬥場!象徵著生死、煩惱的大魔王在悉達 多的周圍出現。魔王率領魔孫,用魔女的媚態,魔軍的武器、魔形的恐怖……妄圖敗壞悉達多的道行,但終不能動搖他的堅定道心,魔王及其子孫只得偃旗息鼓敗退 無影無猂。

度化眾生

悉達多在菩提樹下,思惟三七日的最後三天,觀想六道眾生生死瞑想,終於在第三天夜分,曙光將動,明星觸眼,悉達多的智慧之光即時炳耀,徹底粉碎了無明習 障,圓滿達成了一切種智??成佛。時在紀元前五三一年二月八日(中國農曆),悉達多約三十五歲,得到偉大的佛陀或如來的稱號,他所證悟的真理,就是:四 諦、八正道、緣起論、三法印。釋迦牟尼成佛後,就以大慈悲的心情,博大精深的智慧,不畏艱苦的精神,開始了四十年不間斷的傳教,普渡眾生。他最初說法,是 到波羅太子城的鹿野苑,化度隨侍過他的五個侍者阿若陳憍如等人。佛陀在鹿野苑的第一次說法,稱為「初轉法輪」。

釋迦牟尼從卅五歲成佛以來,數十年如一日。佛陀親自所到的地方主要是中印度的掹河流域,大致是北到迦毘羅衛城,南到王舍城,東到瞻波,西到喬賞彌。說法講經三萬餘次的集會,化度眾生無數。

佛陀入滅

佛陀到了八十高齡時,他自知捨壽的時間快要到了。他在毘舍離度過了雨季,又帶病行至拘尸那迦城外的希拉尼耶伐底河邊,那裡有一片婆羅樹林,佛陀與阿難陀走 進樹林。他叫阿難陀在兩棵娑羅中間鋪上草和樹葉,然後佛陀頭向北方,面向西方,右糓而栃,頭枕右手。佛陀即將涅槃彌留之際,向弟子們所作的最後的遺教說 道:「你們不要傷心!天地萬物,有生即無常之相,此是定律,概莫能外。我昔不曾言乎:所愛必有散失時,會合必有別離時。人間心物所合身體,即是無常,即不 能如人所想一樣自由。……欲佛陀之應身永住,是違背法性之自然規則。我不能違背法性。苟欲我永住世間,而你們卻不依我所指教法而行,即我活至千年萬年,又 有何用。若能依我教化而行,即我永久活在你們心中。我之法目慧命,當遍於一切處,和你們及未來眾生同在」。

二月十五日夜,佛陀以吉祥姿勢,靜栃於娑羅雙樹間床上,時鳥獸無聲,樹不鳴條,佛陀心如止水,極為安靜。至午夜時,月色皎潔,流星過空,佛陀進入涅槃。時 娑羅雙樹變為白色。狂風四起,山川震動,火從地出,清流沸滾,諸弟子椎胸痛哭,百獸自山中奔出,群島在林間亂飛,天人吹奏仙樂,同為三界導師涅槃致哀。

佛陀示疾時,阿難陀曾問,涅槃之後,用何葬式。佛陀曾為說轉輪聖王葬法:「先以香湯洗體,後用新淨吉貝(即棉花)包裡,其上再包五百毛氈,裝入金棺,棺內澆灌麻油,納金棺於鐵槨,外用旃檀香廓圍繞,上堆名香,四面安布鮮花……」

佛陀沉思片時,接云:「佛陀可自用三昧真火荼毘(火化),你們收取舍利(遺骨),於十字路口建塔寺,給過路人思慕信仰」。當時摩揭陀國人和釋迦族等將佛陀 舍利分成八份,在他們各自的本土建塔安奉。佛陀靈牙舍利,人間有兩顆供奉,一在中國,一在斯里蘭卡。數年前,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從斯里蘭卡請回佛陀舍利供 奉,照耀香江!

佛典結集

佛陀涅槃九十天後,以大迦葉為首的五百弟子,在王舍城外的靈鷲山金剛窟,共同誦出了佛陀一生所說教法,得力於阿難陀多聞第一,完成了首次佛典的結集。由此形成佛教的「經」和「律」。

第二次結集約距佛滅百年之後。耶舍長老曾召集七百僧眾在印度東部毘舍離地方舉行結集,故稱「七百結集」。

第三次結集由阿育王召集。據南傳佛典記載,是在佛滅二三五年之際,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後,大力扶持佛教發展,由於外道混雜在佛教僧群中,搞亂佛陀教義,為了肅清外道的影響,在阿育王支持下,由目犍連子帝須主持,召集一千多比丘參加,對佛陀三藏重新進行會誦,確認。

第四次結集在大月支貫霜帝國的迦膩色迦王時期,當時部派佛教不斷分裂,迦膩色迦王接受了糓尊者建議,在迦濕彌羅(今克什米爾一帶)舉行了一次結集,共有五人參加。這次主要是論藏的結集。

第五次結集發生在近代緬甸。一八五七年,在緬甸貢榜王朝的明頓王主持下,召集了二千多名上座僧人,在首都曼德勒舉行一次盛大結集,這次結集以律藏為中心,對巴利文經典原文進行校勘考訂,歷經五個月完成。

第六次結集在一九五四-一九五六年,是緬甸聯邦政府為紀念釋牟尼逝世二千五百年而發起。結集地點在仰光北郊五里處一座山崗上。參加者有緬甸,柬埔寨、斯里 蘭卡、印度、尼泊爾、泰國等各國上座比丘二千五百人。這次結集以第五次結集所校勘的經文為依據,並參攷了其他國家的各種巴利文版本,對巴利文三藏進行了嚴 密的校正。這一次結集完成的三藏,是全世界最完善的巴利文大藏經。

佛誕假日

關於佛陀的涅槃日,各國有不同的說法和規定日期。我國一般認為是公元前四八六年,農曆二月十五日。東南亞各國(南傳佛教)則以公曆五月月圓日(相當於我國農曆四月十五日)為佛陀的誕生、成道、涅槃都在同一日。各地舉行盛大的衛塞節。或稱為「世界佛陀日」。 香港佛教八十萬佛弟子,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推動下,積極努力,以卅多年大無畏的精神,終於爭取到一九九九年特區政府予以法定的「佛誕公眾假日」(四月初八日)。佛弟子無不歡喜讚嘆!

 
 
敬佛與敬親之我見
<<黎時煖>>

佛教以慈悲為本,為眾生拔苦與樂,慈興眾樂,悲拔眾苦,佛說「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精神偉大,普世尊崇,歷萬古而常新。佛教諄促世人孝敬父 母,此實為慈悲教育之基本,敬佛必先敬親,不敬其親而敬佛者,必不為佛教所容。敬愛父母,出自人類天性與良知,但若後天習染不良,便會迷失固有善良本性。 人類社會由於明禮教,重倫常,故有萬物之靈美譽,而有別於禽獸。吾人處身於科技日新月異時代,享受人類智慧所創造出不少物質文明,成就固屬可喜,但有比物 質文明更重要者,莫若昌明禮教。篤重倫常,而倫常禮教必須始自家庭,蓋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長幼有序,各有本份,敬長尊親,上行下效,民風賴以淳厚, 社會賴以和諧,人類幸福,實基於此。縱觀今日社會,此項優良德性,有面臨式微危機,原因雖不祇一端,而教育實居首要。今日在學青年,得讀聖賢書之機會,幾 等於零,代之以新思想、新文化。青年人對我民族優良之文化精粹,少加重視,甚或視為陳舊落伍,言之令人痛心,近代科學昌明,醫療進步,人類壽命普遍延長, 但惜不少家庭敬老愛老之風,卻與時代進步背道而馳,如是雖富甲一方,亦難享倫常之樂,誠屬憾事。敬愛慈親,不在於豪華供養,而貴能善體親心,故謂:菽水承 歡,貧士養親之樂。須知今日為人兒女,轉瞬便為人父母。彼欲厚望其子,便當善待其親。而且父母養子女之日長,而子女奉養父母之日短。父母一旦棄養,則華美 難施於白骨,珍饈不及乎黃泉,徒有樹欲靜而風不息,子欲養而親不在之痛。昔有勸孝歌一首足資共勉:見君晨入市,買餅又買糕,少聞供父母,多說飼兒曹,親未 膳,兒先飽,愛護心腸何顛倒,勸君多出糕餅錢,供養白頭光陰少。欣逢浴佛節良辰,正宜反躬自首。為人父母已否克盡養育天職,為人兒女,已否克盡兒女本份, 成為慶祝佛誕之獻禮。

 
 
慶祝「佛誕節」瞻禮「佛牙舍利」-啟發內心的修持
<<釋永惺>>

一九九九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為香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開始的第一年,從此佛教在社會得以肯定;佛性得以認同和提昇,這是香港佛教歷史上光榮璀燦的一頁,值得我們珍惜和宣揚的。 同時我們更獲得中國國務院批準,迎請供奉在北京的國寶??「釋迦牟尼世尊佛牙舍利」到香港來讓善信瞻禮參拜,這可以說盛事重重,所以今年的「佛誕日」將舉行連串的活動和盛大的慶祝,將佛陀的理念「慈悲喜捨」廣宣流佈,化渡眾生。

「佛牙舍利」不但是一件歷史文物、一件古董、一件國寶,其實真正的價值存在於它是佛法真理的象徵,所以「佛牙舍利」能激勵佛教徒或善信對佛陀的恭敬和信心,成為自我修持的助緣,和真正向善的因緣。

禮敬「佛牙舍利」,內涵引人入勝的思潮,懷念世尊追求生命的真善和救渡眾生的悲願,祂的慈悲愛心和智慧,由外在形象啟發我們內心的修持;由自我淨化帶動社 會淨化,因此禮敬「佛牙舍利」可以獲得精神上的利益:遠離貪、嗔、癡三毒魔障,消災解厄,趨吉避凶,化戾氣為祥和,佛力加被,實現人間淨土。

參拜「佛牙舍利」祝願 佛光普照,佛法興隆。

迴向 世界和平,祖國富強,香港繁榮,人民康泰,家庭幸福,如意吉祥。

 
 
花雨繽紛滿香江
<<釋智慧>>

香港回歸祖國後,香港特區政府正式頒布,由今年起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為佛誕法定之公眾假期。我們佛教徒高度讚揚特區政府和行政立法兩會諸位先生們的英明決策,體現了香港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匯。

佛誕成為公眾假期,來自不易,經過半個世紀以來廣大的佛教徒和信眾努力的爭取,直至去年得到香港特區政府落實宗教政策,才有今天的成果。

正如本人今年在九屆全國人大代表大會上發言,提出:為隆重慶祝此盛事,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籌劃下,經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多方面奔走,已經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總理朱鎔基先生、副總理錢其琛先生親批准釋迦牟尼佛牙舍利國寶蒞港;並於今年五月二十二日至廿八日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供奉,以 供大眾瞻禮。今年佛誕日在香港首次實施,香港為此擴大慶祝,振奮人心,使香港各區市民普天同慶,共沾佛陀光輝,普同培植菩提善根之機緣。

故此,今年佛誕各區各寺均舉行浴佛儀式,而當本人在離島區議會席上,宣佈佛誕的慶祝活動,得到離島民政事務處及離島區議會讚同並決定與寶蓮禪寺聯合在天壇 大佛廣場舉行浴佛盛典,令一切參與大眾有洗除身心煩惱塵垢的含義。正如浴佛偈云:「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 更由於有佛牙聖跡臨寶地,倍添佛誕光彩,可說是雙喜臨門,象徵香港更加穩定繁榮。我等希望藉此公開隆重地慶祝佛誕,使有識之士,多接觸了解佛教的義理,知 道佛教乃是正信而非迷信;佛教的真理乃是明解人生宇宙的哲理,實是知識份子普羅大眾的宗教。故此,昔日有韓愈「諫迎佛骨表」而遭貶八千里的潮陽,及至雪擁 馬蹄路不前,終遇韓湘子勸化而改悔。又孫中山先生年青時毀佛像,謂為迷信,及長後並於閱覽佛書後則有:「佛法可補政治法律之不足」等語。而中國佛協會會長 趙樸初老居士,表示毛主席也曾說過:「佛教是中華民族文化之一」。

在今日香港,有不少青年知識之士,仍誤解佛教是迷信,不恥信受,為何會有此觀念呢?皆因佛陀的教育未能普及,所以希望今日特區政府有關行政部門藉佛誕為法 定假期的好開始,此後更多批准佛教興辦學校,共同分擔社會培育人材責任,使青少年更多接觸了解佛陀的教育知識,踏上正軌善道的人生,讓香港將來的社會更趨 安定和繁榮。藉興辦佛教學校,也使佛陀的教育知識,大放光彩,淨化社會世人身心,由香港而及中國內地,由近而遠,由小而大,普令中國人及至外國人,皆能明 瞭佛法,將佛陀的教育知識作為人生處世的原則,則社會何愁不安定!世界何愁不和平!正如佛陀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又「學佛先從人做起,人 成則佛成。」皆顯示出基本教育的重要,然要推廣此一有意義的完善教育,實有賴特區政府,社會各界人士的支持推揚,始能達到實踐和推廣。

最後,在此慶祝佛誕紀念假期盛會之際,謹祝世界和平,人民康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社會穩定,永享繁榮。

 
 
佛陀證悟宇宙人生實相
<<吳立民>>

提到釋迦牟尼,一般讀者大都知道他是佛教創始人,是西天佛祖,後世也常以如來佛稱呼他。但作為歷史人物的釋迦牟尼與後世所說的佛及如來既有聯繫,又不完全相等同。釋迦牟尼是佛,是如來,但佛、如來並不就是釋迦牟尼,其內涵要豐富得多。

釋迦牟尼,姓喬達摩,名悉達多,因為他屬於釋迦族,人們又稱他為釋迦牟尼,意思是釋迦族的聖人。釋迦牟尼生活的時代,約當公元前六世紀中葉,正是我國春秋 時代,與孔子同時。關於他降誕人間、出家修行、證道侫槃的事畺,佛教經典多有記載。透過釋迦牟尼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出,他雖被尊為聖人,且千百年來受到人 們的崇奉敬仰,但他是人而不是神。在獲得覺悟之前,他也曾有過疑惑,有過痛苦,但他超出常人之處,在於沒有戚戚於一己之苦,而是以己之苦推及眾生之苦,由 眾生之苦而生解脫眾生之無上悲願。正是依此悲願,釋迦牟尼捨棄了常人所羨慕的一切:財富、王位、妻兒,毅然決然地出家修道,歷經六年,艱苦備賞,終於斷除 各種無明煩惱,覺悟到宇宙人生的實相,獲得根本解脫。

佛,「佛陀」的略稱,意為「覺者」或「智者」。「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稱謂,但佛教給它賦予了三種涵義;即自覺(自己獲得覺悟)、覺他(不僅自己覺悟, 而且也使別人覺悟)、覺行圓滿(自覺覺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達到最高、最圓滿的境地)。「佛」最初是釋迦牟尼的專稱,其他人是擔當不起這一尊號的。但到後 來,特別是大乘佛教出現以後,信眾對佛的觀念發生了變化,認為三世十方到處都有佛,其數量如印度掹河的沙子一般,多得難以計量。如從時間上說,過去有迦 葉諸佛,現在有釋迦牟尼佛,未來有彌勒佛;從空間上說,東方香積世界有阿 佛,南方歡喜世界有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有微妙聲佛。印度大乘佛教的多佛說在中國佛教中發生了重大變化。這種變化大體上有兩條途 徑,第一是形成統一的大佛,第二是以眾生的心為佛。如中國佛教淨土宗獨尊阿彌陀佛,華嚴宗則視毗盧舍那佛為至高無上的大佛。禪宗則從心性角度探求佛之為佛 的根據及眾生成佛的可能性,提出即心即佛的主張。禪宗六祖慧能說:「三世諸佛,十二部經,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敦煌本《壇經》)眾生只要認識本性 (本心),就是解脫,就成為佛,依此思路,一切眾生皆有覺悟的可能性,只要識得本心,都可以成佛。

當然「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只是說一切眾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並不是說一切眾生當體即是佛。就佛性是否顯現而言,佛與眾生還是有區別的,這一區別就在於 迷與悟,迷則為凡夫,悟則為賢聖。眾生所迷或諸佛所悟是什麼呢?不過就是眾生本具的「佛性」或稱「真如」。真如即一切事物的真實狀況,或宇宙人生的根本道 理。能通過修行,體驗這一真如,明了自身本具的佛性,即是覺悟,即得解脫,所以佛是覺者,又稱如來。如來即「乘真如之道而來」,因證得真如之道而來到侫槃 彼岸,又依順真如之道而回到此世度化眾生。於是「如來」成為一切佛通用的名號,如釋迦牟尼佛,可以稱釋迦牟尼如來;阿彌陀佛,可以稱阿彌陀如來。其實,一 切佛都有十個稱號,佛和如來,只是十個稱號中的兩個。

關於證得真如或識得本心的途徑,佛教內部有種種說法,有主張漸修的,心如明鏡,煩惱塵垢所染,障其光明,須勤加拂拭,然後才能鑒照萬物;有主張頓悟的,心 的迷悟只在一念之間,前念迷,佛即眾生,後念悟,眾生即佛。其實沒有長期的習禪持戒、修止修觀的工夫,那來一念之間的「豁然開悟」?依佛教的究竟義理,頓 悟不廢漸修,漸修終須頓悟,二者是整個修行過程不可分離的組成部分。釋迦牟尼佛所以能夠於菩提樹下一朝開悟,是與他六年的勤苦修行分不開的。沒有誓求解 脫、普度眾生的弘願,沒有「難學能學,盡一切學」的學行功夫,就沒有釋迦牟尼佛,也沒有後世影響全世界的佛教。

佛經常說,佛以一大事因緣出世,這一因緣即眾生的生死問題。釋迦牟尼出家是為尋求解脫生死之道,後來四十九年傳法,也是為了使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苦海。當今 之世,社會情勢與釋迦牟尼佛生活的時代已迥然有異,但有關生命的根本性問題仍然困擾著人們。如何尋求解脫,如何在各種矛盾交織的現世生命中求得精神的自由 與生命的圓滿,釋迦牟尼的行持與教說會給我們以珍貴的啟示。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真佛教。」一切眾生只要能夠從為善去惡做起,像佛祖 釋迦牟尼那樣勤苦修道,利樂人群,則必能打開自心的大光明藏,自心與佛心契合無間。如此,則體現了法界諸實相,即身便成了與佛無二的真覺者。

 
 
讚千秋萬代「大醫王」--佛陀
<<林漢強>>

今年香港佛教聯合會同本港佛教各個道場、精舍、社團聯合主辦「佛誕公眾假期」慶祝活動,是空前的偉大壯舉!全世界各地高僧大德將紛紛前來參加隆重莊 嚴盛會。大會最吸引世人注意力的焦點是??佛牙舍利瞻禮。這是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聖物」,是釋迦牟尼侫槃後留在人間的兩顆靈牙之一。一在斯里蘭卡,一在中 國;我們從中國恭迎佛牙舍利來到香港供養瞻禮,因緣極為殊勝!為了增福求慧的緣故,前來瞻禮「佛牙舍利」的信眾和非信眾會相當多的。人數是無法估計的,故 作好預先的安排,避免人潮湧進的失控場面!為了安全起見,我們跟有關方面通過協商研討之後,都有了充分的準備防患工作,保證大會有秩序地進行一切活動。

為了迎接光輝「佛誕公眾假日」到來,佛弟子由衷而發,紛紛作書立說,讚頌我們萬世敬仰的偉大佛陀!

在我心目中,佛陀是人間救世的「大醫王」!

自從我皈依三寶以來,經常焚香拜讀佛經,在佛經中受到很深刻的教誨和啟迪,穫益匪淺。我相信,世間上還有不少人不信佛教,與佛無緣。人活在世間上數十年,瞬息而過,到頭來仍在六道輪迴中浮沉,苦因苦果無盡期,豈不悲哉!謹望眾生能早日與佛結緣,種得善因,脫離苦海。

祖師云:「人生難得,佛法難聞」。難得已得,難聞已聞,這是最大的幸運!我從佛經中獲得「無價寶」,懂得別人所不懂得的東西,這就是:「醫方明」。目前, 我擔任佛教醫院最高層領導工作,經常會發生這樣的事:「佛祖懂醫學嗎?」。過去,我很少閱讀佛經的緣故,當別人問到我這類話時,不能及時回覆,內心感到慚 愧!因此,我發願要從佛經中獲得解答疑問。在《大藏經》中,說到「醫方明」的經典,有一千六百多部,四千多卷,真是浩如凴海,舉世無雙!諸如:《佛說佛醫 經》、《佛說胞胎經》、《佛說佛治身經》、《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延壽經》等等。

首先說,我本人不是醫生,只是以佛教醫院管治委員會主席的身份去擔負醫院行政的責任。我覺得個人不懂醫療技術關係不大,但我必須要懂得佛教義理與醫務濟世 的總方針,才有機會發揮卓越的社會效應作用。佛家說:「利益眾生」,不能做到這一點,就失去佛教聯合會創辦醫院的根本宗旨。

佛教跟世上所有宗教不同,其他宗教涉及到醫學方面的教誨並不多,而佛教談到醫學方面的教誨極其多,真是不可思議!佛陀說「眾生病」有兩大類:「心病」和「身病」。

世界各國都有科技先進設備完善的醫院,他們只能醫治「身病」,但絕不能醫治「心病」。佛家所說的「心病」,是指內心的貪執、恐怖、憂愁、憎恨、愚痴……諸多煩惱。這類「心病」,所有的醫生愛莫能助,束手無策,醫治不了。

偉大的佛陀,一生教化,著眼於眾生的「心病」,醫治煩惱病。佛經認為,眾生所造的惡業錯綜複雜,所以「心病」的種類無量無邊。經云:眾生的煩惱可歸納為八萬四千種,即「八萬四千塵勞」。它們可以濃縮為「貪、嗔、痴」三種煩惱。因此,佛陀以醫治眾生「心病」為己任。

所謂「身病」,是指身體、肌肉、骨骼、神經、五臟六腑等生理上的不適。佛教「醫方明」主要是針對身病的治療技藝;佛教在拯救眾生諸苦的基本理論中,向眾生提供了醫治眾生「心病」、「身病」的技藝,充分體現了佛法在醫學上「善治」及「施醫」的道德觀。

佛教還特別重視病人的康復,提倡護理好病人。經云:「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人人都想「積福」做「功德」。所謂「善因善果」,在求諸「福」中,佛教把「看護病人」列為「第一福田」,未來碩果累累,福報最大!

創辦佛教醫院的宗旨,就是秉持佛陀「慈悲為懷」宗旨:「不為自身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佛教四眾弟子在佛聯會諸同寅卓越領導下,於一九六零年開始籌建 醫院,於一九七零年落成啟用,並以「佛教」命名,但服務對象絕不限於佛教人士,而一視同仁,遍及社會各階層人士,尤以勞苦大眾為主要醫治對象。

本院自成立後,不斷改善,不斷健全,受到社會上重視和稱讚。於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一日加入醫院管理局後,在行政管理方面有很大的改進和創新。醫院以「集體領 導」的方式及依循制度化的方向確立醫院的發展及服務方向。目前,本院共有十個部門,員工三百五十人;本院具有佛教濃厚色彩,發揚佛教慈悲精神,人與人之間 保持非常和諧、協調、合作的氣氛,特別重視病人的需求及其照顧,聲譽越來越好。一九九五年讚揚個案有九百八十八宗,投訴個案只有三十四宗;一九九六年讚揚 個案有九百八十六宗,投訴個案有二十四宗;一九九七年讚揚個案有一千零四十九宗,投訴個案只得四宗。

本院在過去數年內,曾與其他機構協辦了多項健康展覽和免費健康檢查,積極投入社會,服務社群。於每年「浴佛節」期間,本院均會舉辦「開放日」,藉以提高區內對院方服務的認識。今年的「佛誕公眾假期」,更要隆重慶祝活動了。

總的來說,我們創建的佛教醫院自有特色,與其他醫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相同的地方。在醫療設施方面大致相似。當然也有一定的差距,這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 我相信這種差距會越來越小的,設備不夠可以添增,醫生不夠可以聘請,這一切都可以調整的,一定能趕上先進設備完善的醫院。但是有一條最根本的要素,是其他 醫院所沒有的!這就是治「心病」的總方針。我們不但要能治「身病」,還要能治「心病」!我們的醫生不僅要精通醫學治療,還要諳通佛學。醫治「心病」的準 則,使病患者減少肉體上和精神上的痛苦。在一九九三年五月間,開始為末期癌症者提供安養服務,是本港此項服務其中一個的先軀者。目的是令病人在舒適和備受 尊重關懷的環境下,渡過生命的最後旅程,在病者彌留時本院有過百義工可為病者提供助念服務。這樣的安養服務,在其他醫院內不可能具備的,這是以佛教為指導 思想的特殊措施,深受病患者家眷歡迎,社會人士讚揚。

所謂醫治「心病」,跟醫治「身病」有相似之處,不同的病症,就得運用不同的藥物;千萬種不同的病症,就得運用千萬種不同的藥物,這叫做「對症下藥」。同樣 的,眾生心病也有千萬種,所謂「八萬四千煩惱」(病),就有「八萬四千對治法門」,這叫做「契機教化!」本院多次舉辦佛經講座,為員工、病人及區內居民服 務。本院希望將來能設立定期的佛學講座,並期望我們的醫務人員(醫生和護士),也要懂得些佛學理論和基本常識,這對醫治「心病」有極大裨益的。造福人群, 解除病患,是我們佛教醫院一大宗旨。

愿「佛陀慈光,護佑人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佛教傳入中國史話
<<釋明義>>

談到香港佛教的由來,必須要首先了解中國佛教誕生的歷史,因為香港佛教是由中國傳入的,它是派生的。不了解中國佛教歷史,也就不能真正了解香港佛教 歷史,從古至今,香港僧人多數是國內來的。佛教傳入中國的時間,一般的說法認為是在東漢明帝永平年間(58-75年),東漢《四十二章經序》說,永平七年 (64年),漢明帝劉庄有一天晚上做夢見到了一個身體高大的金人,頭上閃耀著太陽般的光芒。第二天上朝時,漢明帝把這件事告訴了群臣。有一位大臣上奏道: 「在我們國家的西方有一位神,人們都叫他『佛』。他的身體據說有一丈六尺高,表面呈現出黃金色。我想,陛下夢見的,很可能就是這位佛了。」漢明帝於相信他 確實夢見了佛,就派遣了幾位使者前去印度看看情況。漢朝的使者從印度以及西域地區獲得了一些佛經和佛像,用白馬馱回了東漢的首都洛陽。漢明帝一看到佛像, 就說那正是他在夢中遇見的神人,不由得內心肅然起敬,立即下令建造了一座白馬寺,作為佛教徒們活動的場所。

這個被記載在《後漢書.西域傳》以及很多古書的故事,標誌著西方的佛祖從此步入了神州大地。在東漢的王公貴族當中,漢明帝的異母弟楚王劉英是最早接受佛 教思想的。但他卻是把道家的始祖老子和佛放在一起祭祀供奉,因為在他的眼,西方的佛教和當時社會上流行的神仙道術差別並不算太大。像白馬寺那樣的佛寺, 也主要是供從西域來的僧侶和商人參拜使用,當時還沒有漢人出家為僧的。到了東漢末年,漢桓帝對神仙很迷信,經常去祭祀佛和老子,貴族和普通百姓當中漸漸也 有人信仰佛了,並且越來越興盛。與此同時,從西域來內地傳播佛教的僧人也越來越多,他們翻譯出了不少佛教經典,印度的小乘與大乘佛教被大量介紹到中國。

連云港海州錦屏山東北的孔望山,東西長約七百米,高有一百多米,相傳儒家的聖人孔子當年曾登臨這以望東海,因得此名。在孔望山的西端,依著山勢鑿有一百 多個人物圖像,其中就有身穿袈娑、頭後刻著神聖圓光的佛像,以及手持佛教中像徵潔淨的蓮花奉向佛祖的世俗人物。它們的雕刻手法很像當時漢朝流行的畫像石藝 術,這是在用中國人自己的藝術表現方式來刻劃西方的佛教神靈。無獨有偶,在四川樂山東漢時代的麻浩崖墓中,中間後室的門額上刻了一尊高三十七厘米的坐佛 像;樂山柿子灣崖墓後室的門額上,也有兩尊坐佛像;另外,在抗日戰爭期間,曾經在彭山崖墓中出土了一個搖錢樹陶座,上面浮雕著一身坐佛像,現藏於南京博物 館。由四川發現的這四尊東漢末年的佛像,我們能從中看到一些來自印度西北部犍陀羅藝術的影響成分,表明了當時的人們不僅已經按自己的理解方式接受了佛教, 而且也在以傳統的技藝和參考外來的樣本,開始制作佛的偶像了。

三國時期的曹魏和西晉朝,統治階層很重視玄學與清談,佛教徒們為了迎合他們,就用老子和莊子的玄學思想來解釋佛教教義,這也是佛教徒們為傳播佛法的一種權 宜之計。公元四世紀前半期,北方的五個少數民族相繼進入中原,開始了東晉十六國時期。連年不斷的戰爭,使百姓們的生活極端困苦,生命朝不保夕,而佛教關於 彼岸幸福世界和輪回轉世的宣傳,不僅給動蕩不安的社會一個「合理」的解釋,也給驚慌中的人們帶來了無限的精神寄托。當時在中國的新疆地區,以及嶺(舊對 帕米爾高原和昆侖山、喀喇昆侖山脈西部諸山的總稱)西部的國家,佛教事業已經相當發達了;塔克拉瑪干沙漠北沿的龜茲國(今新疆庫車和拜城一帶)石窟寺藝 術,南沿的干闐國(今新疆和田市)的寺院藝術,都已經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內因和外因結合,為漢族地區佛教的廣泛傳播提供了方便的條件。西域高僧佛圖澄很受 後趙國統治者的尊奉,他的弟子道安為漢譯佛經作了初步整理,提出了解釋佛經所應遵循的格式。道安還為僧侶團體制定了應該遵守的法規、儀式,為以後中國漢族 地區的寺院制度打下了基礎。公元五世紀初,後秦國王姚興迎請龜茲高僧鳩摩羅什到首都長安翻譯出了佛教經典約三十五部三百多卷,其中包括大乘佛教中的重要經 典,使後秦國的長安一度成為了中國北方佛教發展的中心。也就在公元五世紀初期的二三十年時間,深受長安佛教影響的後秦國天水麥積山石窟、西秦國永靖炳靈 寺石窟、北國武威天梯山石窟等相繼問世,組成了漢族地區最早的一批石窟寺。中國的佛教也從此擺脫了以往的附庸地位,進入獨立發展的新時代。 在南北朝時期,佛教得到了國家統治集團的進一步支持和扶植,尤其是北朝的佛教以修習禪定作為他們的根本特色,在統治者的直接參予與提倡下,開鑿出了一系列 為僧侶們的修行實踐服務的石窟。如北魏文成帝和孝文帝開鑿的大同雲岡石窟,宣武帝開鑿的洛陽龍門石窟,東魏的攝政大丞相高歡開鑿的太原天龍山石窟,北齊文 宣帝高洋開鑿的邯鄲響堂山石窟,使佛教的石窟寺藝術完全步入了漢民族化的軌道,出現了第一個遍地開花的高峰期。與此同時,由於南朝的社會局面是相對穩定 的,佛教信徒們的主要精力是放在深入探討佛教理論上,他們希望能夠避免艱苦的累世修行,尋求一條快速的解脫途徑,以便在來世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中去。經過 南北朝的發展,佛教就成為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深深地在中國扎下了根。

隋唐時期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都進入了鼎盛時期,佛教也在皇室貴族的提倡下,發展到輝煌的頂峰。由於寺院經濟的發展,佛教僧侶們 採取把廟產傳給嫡系弟子的方式,這樣在不同學派的背景下,就形成了一個個相對獨立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法相宗、華嚴宗、禪宗和淨土宗、密宗等。名僧輩 出、廣譯佛典、中外佛教僧侶的頻繁交往,是佛教昌盛的重要標誌。

 
 
香港人與佛教因緣殊勝
<<釋果德>>

自從香港行政特區政府成立以來,恢復了民族自主的尊嚴,並公布了「佛誕公眾假期」,這是很自然的,因為香港人信奉佛教已有千多年歷史了,最古老的寺 院是青山寺,又名杯渡痷,還有宋代的靈渡寺,明代的凌雲寺,清末民初的寶蓮寺等。到現代的有觀音寺、觀宗寺、妙法寺、西方寺、東普陀寺、竹林禪院、東林念 佛堂、東蓮覺苑、志蓮淨苑……等等。還有不少庵堂、精舍,這許多佛教社團,充分說明了佛教與香港歷史淵源深厚,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牢不可破,扎根很深。 這同恢復「國家主權」有相似之處,還它個「本來面目」而已。過去,香港佛教一直立於主導地位的,信佛教的人佔絕大多數,那時洋教還未傳入香港!香港人信奉 佛教有千多年歷史了,可以說因緣深厚,血肉相連,牢不可破。

首先說,香港佛教怎麼獲得「公眾假期」呢?它的產生,是香港八十萬佛弟子聯合行動,用了三十多年的時間不斷爭取得來的。佛聯會會長覺光大師以無比的智慧和 耐性,跟港英政府、中國政府無數次的交涉,甚至發起多次群眾性的簽名運動,博得社會公眾人士的同情和支持,還有國際輿論力量的支援,全球有六億佛教徒作後 盾,這都是促成「佛誕公眾假期」實施的主要因素。

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實施,它絕不是偶然的,更不是孤立現象。在東南亞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他們稱之謂「衛塞節」。其中有新加 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泰國、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錫金、不丹、越南、高棉、寮國……等等。香港有「佛誕公眾假期」,與這些國家、地區連 成一個宗教節日的網絡,更富有東方宗教的節日氣氛,一個共同的「教主」??釋迦牟尼佛。在美國、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澳洲、俄國……等,都有佛教寺 院、僧人,在佛誕那一日,都是自發性的假日,不是「公眾假日」,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這一日佛教信徒慶祝「佛誕」心思是相通的!

佛教今天能列為「公眾假期」,這是它本身條件決定的,主要的因素是佛教教義決定的!佛陀悟道時第一句話就說:「善哉,善哉!大地眾生悉具佛性!」這句話的 意思說,世間上所有眾生都能成佛!而且「佛與眾生,等無差別」。這句話,顯示了「佛」與「人」是平等的,「佛」與「人」只是「覺」與「迷」的差異,佛不是 高高在上,今天我不是佛,明天我一定能成佛!佛教的教義充滿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思惟,是合乎人性的「自主權」。在今日科學發達時代,佛教越 加受到人們理性的需要,唯有佛教的教義才能解決人們的困惑和煩惱。為什麼很多人信仰佛教,原因在此。有了「佛誕公眾假期」,人們可以到佛寺參拜佛祖,了解 佛教更多些,更重要的聽聞講經、研究佛理,對人生有所醒悟,斷除煩惱,增長智慧。這是在「佛誕公眾假期」中應有的收穫,這是「假期」的基本目的,懂得佛理 多了,通過實踐,日日勤修,未來一定能證菩提果。近廿多年來,香港佛教宏法事業非常興旺,青年人信佛的越來越多了,我相信,未來的香港佛教將形成獨特的風 貌出現在人間,有別於其他地域性的佛教,既不同於中國大陸的佛教,又不同於台灣佛教,當然,與東南亞各國的佛教也不相同。這就是香港佛教的特性,猶如在大 花園一朵色彩鮮艷的奇葩,散發出陣陣芬芳清香,使熾熱煩惱的人予以清醒舒適的感覺,得大自在。

 
 
求半句偈 寧可捨身
<<楊 釗>>

香港佛教四眾弟子,能擁有「佛誕公眾假期」的權益,可以說,因緣非常殊勝。當然,今年「佛誕公眾假期」,不是輕而易舉得來的,而是八十萬佛弟子不斷 爭取得來的,用了三十年之久的時間得來的,是「信心」、「道心」、「掹心」感應得來的。所謂「得來不易」!我們要非常珍惜它。我們知道香港佛教還未能普 及,還有不少「障礙」,因此,我們要「立志和發願」,大力宣揚佛陀教義,使更多的人懂得佛教義理,從而明白離苦得樂的方法。

我記得佛經有這樣的一段經文教導:從前,在雪山面住著一個品行純潔的人,求真理的心也非常迫切,可是不知道什麼是「正道」。有一天,在路上遇著一個相貌非常兇惡的人,心有點畏懼,不敢招呼。那個人看見他有點躲躲閃閃,故意攔住去路不讓他走,並且對他念了兩句偈:

「諸行無常,是生滅法!」

他聽見了這兩句偈,覺得很有道理,再往深處想,更覺意味無窮,內心十分興奮。他環視四周,除了那個相貌兇惡的人,並沒有別的人了,但又不相信相貌那樣兇惡 的人會念出這樣有意義的兩句偈語來,便問道:「夫子,剛才兩句偈語,是你念出來的嗎?」那個相貌兇惡的人點了點頭。他就倒身下拜,恭敬讚嘆地說:「你念的 這兩句偈,好像久旱甘霖,病人的良藥;又好像黑夜的明燈,大海船上的舵師。請問你是從哪聽來的?可惜只有半偈,還有一半你是否曉得?」

那個相貌兇惡的人聽了他的問話,就大聲吆喝道:「陡!你問這個幹嘛?我餓了很久找不到東西吃,心煩意亂,念這兩句偈,你怎麼當真起來!」

他顏面更和氣,情辭更切地懇求那人說道:「夫子!還有半偈你如果對我說了,我非但供養你上好的飲食,還願意終身做你的弟子。請說罷,我懇求你!」

那個人聽了又復哈哈大笑道:「你說得倒好,可知道我要吃什麼東西?我吃慣人的熱血和暖肉,你有嗎?你肯?」

他稍稍考慮了一下就對那個人說道:「夫子!下半偈的道理比身命還寶貴,我願意把這個身體供養你。」

說罷,就把身上衣服脫下來舖在地上,請那人坐著,然後自己合掌跪在前面。那個人說了下半偈兩句:

「生滅滅已,寂滅為樂」。並要他踐約。

他靜靜地思維了一下,歡歡喜喜地禮拜,站起來對那個人說道:「夫子!謝謝你的教導,使我知道了天地間最真實的道理。我現在心非常清涼和快樂,一點也沒有 恐怖或煩惱,應該酬謝你。夫子,請你接受我的供養!」他就爬上樹去,投身而下。誰知那個相貌兇惡的人,是天神變化來點化和試驗他的,所以他沒有著地就被接 住了。

這一則故事,見《大般侫槃經》卷十四,據經上說那個求半偈的人,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前身為半偈,故肯捨身命,所以超過十二大劫,在彌勒菩薩之前成佛。

這則佛典故事,它意味著甚麼呢?給予我們的啟迪又是甚麼呢?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從凡夫成佛,是一個艱苦修行的過程,甚至不惜自己的身命追求真理,才有機會成功,才有機會達到「無上正等正覺」的境界。

當我閱讀了「雪山半偈」典故時,內心受到很大的震動,因而也聯想到禪門二祖慧可求見達摩一事,說慧可「立雪斷臂」自呈其心的典故,顯示出求法忘我的精神。 佛的本生故事很多、很多,可以看得明明白白,知道佛在未成佛前如何立身行事,是光輝的典範。我們有樣學樣,跟著做,這就是修行的法門,這就是通向離苦得樂 的道路。我們信佛、學佛,已邁開了第一步,步步走下去,一定能成佛!

 
 
佛誕假期 五點願望
<<高永霄>>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終於批准從今年的農曆四月初八日佛陀誕生(北傳佛教)節日開始,於每年此日都成為公眾假期,令到全港數十萬佛教徒都可以在此日慶祝盛典當中盡情歡樂,這真是一個值得令人高興和愉快的神聖日子。

雖然這個公眾假期姍姍來遲,因為在許多南傳佛教的國家,例如泰國、斯里蘭卡、緬甸、柬埔寨、老撾、越南等地早己於五十年前分別於「衛塞節」 (VESAKH)日,即新曆五月的月圓日,約於農曆的四月十五日實行全國放假慶祝,普天同樂,而北傳佛教的日本、韓國、蒙古;回教的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 度的尼泊爾、不丹、印度等國家都在佛陀日大事慶賀,現在中國內地的寺院,亦同時舉行隆重的浴佛儀式。

然而,慶祝佛誕並非大家藉著這段日子祇是吃、喝、玩、樂地享受度過,這樣便失卻了它的意義。

現在就讓筆者提供一些意見,給各讀者,尤其是佛教徒去考慮一下,怎樣才有意義地歡度佛誕假期!

一、依著佛陀的教法去實踐修行

佛教是覺悟的宗教,能令人去除煩惱,解除痛苦的縛束,若要達到轉凡成聖,離苦得樂,開迷轉悟的成果,一定要通過修行佛陀的教法??戒律、禪定和智慧三學,才可以得到效應,成就「覺者」的境界,完成最美滿的人格。

二、培育慈悲的心智須戒殺放生

佛教是一個平等及和平的宗教,以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教理,故主張戒殺放生,平等對待一切生命,大家和平共處,沒有仇恨、報復和鬥爭的觀念,因此營造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的氣氛,減少世間的殺戳和戰爭的機會!

三、注重內心的寧靜要修習止觀

根據佛陀的教法,「一切唯心造」和「萬法唯識」道理,首先以個人的心念安定下來,不為外境所轉,因此「隨其心淨,則國土淨」,清淨的世界便顯現在目前,但是要達到此目的,一定要把握修習止觀(靜坐) 的方法才可以實現的。

四、親近善士的薰陶應多聞佛法

佛經有云「多聞薰習,如理作意」,因此佛教徒應不斷多聞佛法,從事親近善知識,得以開導啟發。更以佛法浩瀚,如汪洋大海,故應多讀經論,如理思維;深入經藏,研究教理,努力不懈,然後才可以弘法利生,作種種利益有情的事業。

五、重建藍園的計劃願早日達成

早在三十年前,聯合國秘書長宇丹已發起重建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的藍毗尼園,象徵世界和平的區域,經已得到各佛教國家的贊同並支持,筆者嘗於一九七九年 及一九八六年曾二度抵達藍園視察,但工作進展仍十分緩慢,直至今天尚未完成,因此每逢佛誕日,筆者都縈繫於懷,心感不安,謹願全世界的佛教徒都同心合力早 日玉成此偉大事業。

 
 
佛誕首年公眾假日的進言
<<紹 根>>

佛教自傳入中國至今已超越二千年,因此,佛教文化早已被中國文化所吸納。所以,中國固有的文化與佛教文化已融偖一體,故此佛教也已成為中國的佛教。

佛教雖是始創於印度,但發揚於中國,且由中國傳至亞洲各國,乃至美洲及歐洲等國家。

佛教傳至香港也有千多年歷史,可惜當時與民間沿有習俗信仰混淆不清,神佛不分,致令自認有識之士指為迷信。再於百多年前,英國以一些藉口,要滿清政府割讓 香港及九龍半島,於是香港便變為英國殖民地,從此重洋輕中,西方的宗教,如雨後春惽,教堂林立,學校也以天主及基督二教主辦居多。香港的公眾假日,亦以西 方宗教為主,例如:復活節、耶穌受難日及聖誕節等,共佔去五天假期,百多年來,並未有一天是東方的宗教假日。

香港佛教人士,於三十多年前,曾發起十萬人簽名運動,要求有一天的佛誕假日,後來雖然曾多次申請,但在英殖民政府管治下,所有申請,如石投大海,全無反應。

幸好祖國強盛起來,指定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香港主權必須歸還中國,因此,特別行政區政府成立後,實行一國兩制,高度自治,尊重宗教,信仰自由,對宗教的 公眾假日,也略為修改而稍作平衡。去年經行政、立法兩會先後三讀通過,由今年九九年開始,每年釋尊降生紀念日,均訂為法定公眾假期,這一天佛誕公眾假日, 的確得來不易,若非會長覺光法師及教界人士極力爭取,量今天佛誕也未必能實現假日。冀望香港佛教四眾同寅,善加珍惜,藉此假日,務要多作弘法利生工作,對 於意識形態,勞民傷財的節目,應盡量減少,撥出一些金錢來推廣弘法工作,感染世人,淨化心靈,去惡向善,弘揚人間淨土的思想;以此化戾氣為祥和,造福社 會,利樂人群。

其次多辦些對國家有建設性的善業,例如:多關注祖國邊遠山區,為當地村民解脫貧困生活,助建基礎教育學校,為當地失學兒童掃除文盲,認識文化,務令增加知 識,發展內在潛能。須知人民知識,就是國家的寶藏,所以興學育才,乃強國之本,脫貧之基,今邁向廿一世紀當中,是佛教人士以出世的精神,行入世工作的正確 方向,所謂「將此身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冀望佛教四眾同寅,朝著這正確的道路向前邁進。

 
 
讚頌佛陀
<<釋淨達>>

一年一度恭迎的佛誕節,又名浴佛節,在世界各地的佛教徒,都會以各種形式虔誠舉行慶祝大會。而回歸後今年的香港佛誕節,則具有特別意義。

記得讀小學的時候,老師為我們講「盲人摸象」故事。或說像畚箕;或說像牆壁;或說像繩子;或說像根柱子。這個故事,在我小小腦袋的印象深刻非常。尤其是 說到,有一聖者走到正在爭長競短的瞎子們前說:「你們只說對了一部分罷了!不是全部對呀!」。適逢緣具,得以聞法,才知道這位聖者,不是別人,而是吾人所 恭逢本師釋迦牟尼佛。

據說,佛世時的九十六外道師,西方或東方的聖傑們,是照著自己的直覺體驗與哲理,說自已才是真實救世主。然而,釋尊的誕生像,不是舉右手指天,垂左手指地 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嗎?」究竟,誰人才真實具有這種大無畏精神與氣魄說:「吾為此世之最上者」呢?「是全對者」呢?

因此,吾人就好比瞎子不斷在摸索著,摸到這個不對,摸到那個又不對。最後,始終有了抉擇??在浩瀚三藏內有答案了。說實的,這世間若沒有「是全對者」,雖 然人天之法未嘗不可擔當一時之渴。然而,相似真理流行,眾生慧命何堪虞!「全對者」在世間的出現,意味著正見的流行於世間。藉著慶祝佛誕這個節日,吾人除 了追思釋尊之慈和與智慧之外,更感其能為「非全對者」在黑暗中摸索所施大無畏精神之恩德。

 
 
佛陀光輝耀香江
<<何忠全>>

佛誕,由來已久。各地政府,將之列為法定假期者,亦非罕有其國。一九九九年五月廿二日(即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為我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首個法定公眾假期。躬逢其盛,不無感焉。

《後漢書.烈女傳》:「一絲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佛誕之終獲當局確定為香港公眾假期者,猶如布匹之由一絲絲、一寸寸地累織而成。回首前 事,吾人為爭取佛誕成為此一法定公眾假期者,共同努力,竟久達二十餘年!而我佛教界領袖覺光法師,於其受委為香港基本法草委、特區政府籌備委員等要職期 間,所費心血尤多;其百折不撓、再接再厲,終能水滴石穿,以竟全功。余此生也有幸追隨,雖一小卒,亦喜沾光彩。翹首雲天,正佛光普照;不禁合十,誦唸:南 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禮記.大學篇》:「民以所好,好之。」今首個佛誕假期,終能成事,固利弘法。惟董建華先生領導下之特區政府,其能俯順輿情,尊重民意,亦功不可沒也。而 宗教自由之受保障,亦高度體現了一國兩制的使命與精神,可謂相得益彰,殊堪額手稱慶。信佛當不忘國家、社會。謹衷心祈禱:願我佛慈悲,佑我港人,佑我中華。

 
 
「佛牙舍利」-守護僧-海圓
<<海圓大和尚口述/楊佐桓執筆>>

老納讀了貴刊九九年二月第四六五期的內容之後,得知今年的農曆四月初八佛誕日,已被香港特區政府正式確立為佛誕公眾假期。這不僅是香港八十萬佛弟子喜事, 也是全中國佛教徒的喜訊,更是東方人的喜訊。從此改變了過去只有「聖誕日」沒有「佛誕日」的局面,香港立法會通過一九九九年五月廿二日為「佛誕公眾假日」 是中國佛教徒乃至全球佛教徒普天同慶的日子。屆時,香港佛教團體將有盛大慶典。其中「恭迎佛牙」到紅磡體育館供香港四眾及市民參拜瞻仰。--又是一個大喜 訊,老納海圓為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英明決策,感到無比的歡欣和喜悅!

老納今年九十有三,作為中國佛牙的守護僧,想藉貴刊一隅介紹一下有關佛牙的歷史和我所住持的北京靈光寺,以便加強與香港佛教界的聯繫,加強佛教界的力量,對擁護佛教的信善來說,無疑是件有益的善事。

古剎香火愈燒愈旺

從一九七九年我受中國佛協委派到靈光寺來守塔,當時正值「文革」後期,宗教活動尚未恢復,寺中孤身一人,飯要自己燒,水要自己挑,菜要自己種,遊人稀少, 冬天更顯寥寂。當時曾寫過這樣一首詩:「一佛一僧一盞燈,風吹松擺伴讀經;孤身守塔無寂寞,只緣佛祖在心中」。改革開放以來,來靈光寺拜謁佛牙舍利塔的國 內外佛教徒日漸增多,使這的佛教道場得到發展。如今的靈光寺每年農曆的初一、十五或佛門盛事都舉辦法會,皈依、放生、賑災、超度亡靈、盟山等法會從不間 斷。

皈依佛門的人在此,虔誠善心尤為發畺,古剎的香火越燒越旺。

僅去年靈光寺捐災區的糧款及衣物達五十萬元人民幣,印製佛經及放生用款四十萬元人民幣,這些款項來自本寺的信善們,是他們發心通過我寺去捐資的。我寺在受水災最重的湖北省監理縣興建一所靈光寺學校,是學習香港佛教界「重教興國」之舉。

從捐資的款項表明,我寺的香火很旺。自從「文革」後,恢復信仰自由以來的十多年,僅皈依在我門下的信善就達十萬之眾。

北京靈光寺素有「西山八大處,靈光居第一」的美譽,更因有一座珍藏供奉著釋迦牟尼佛牙的佛牙塔供世人瞻仰、參拜而聞名遐邇。

來此朝拜的信徒遍及五洲四海,有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朝鮮、韓國、東南亞各國以及港澳台地區,有政府首腦,也有慕名而來的觀光遊客。為弘揚佛法,靈光 寺還組織了數次佛牙出訪巡禮的大型活動。據有關消息透露,北京靈光寺供奉的佛牙,將於今年五月廿二日出巡香港慶賀佛誕日。

數度易名明朝歸一

北京靈光寺及佛牙塔,幾度滄桑,幾度易名。該寺初建於唐大歷年間(公元七六六至七七九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初名龍泉寺。金世宗大定二年(公 元一一六二年)修葺龍泉寺,並將該寺所在的翠微山改稱覺山,龍泉寺則稱為覺山寺。明宣宗宣德三年(一四二八年),因翠華公主葬於此地,又對寺廟作了一番整 修,還在寺旁的「招仙塔」前建起翠微寺,覺山改稱翠微山,寺名又恢復為龍泉寺,「招仙塔」稱為「翠華公主塔」。明英宗正統年間(一四三六--一四四九 年),徵調全國各地木材擴建龍泉寺,建成後再次改名為「靈光寺」。此後,寺名沿續至今。

靈光寺近代曾幾次受戰亂的劫難。入侵中國的八國聯軍炮火曾使百年古剎和古塔成為一片焦土廢墟。一九一九年高僧聖安和尚用經歷二十年募化、積蓄的三萬六千白銀重建靈光寺,使靈光寺得以再生,故名「重興靈光寺」,俗稱「重興寺」。

新中國建立後,北京市政府接管西山「八大處」,靈光寺在一九五六年隨「八大處」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為安置佛牙舍利稀世之寶,一九五九年在寺內招仙塔 基北側,興建了一座八角十二層密檐、高五十一米的新塔。一九六四年六月二十五日新佛牙塔落成並舉行開光典禮。佛牙從此供奉在新塔二層。凡有重大佛事,國內 外信徒均可在此謁拜佛牙。

碑文記載準確無誤

關於佛牙的變遷,眾說紛紜。曾請教過一些法師,所言非常傳奇,並推薦我去查侫磐經。為準確無誤,我的弟子特去拜訪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吳立明先生。吳先生是個學者,不大健談。他拿出親自參與撰寫的「新建佛牙舍利塔重藏碑記」全文給我讀講,字字真言,刻於碑上。

據碑文中記載:「釋迦牟尼佛侫槃後,留人間兩枚佛牙,一枚現存斯里蘭卡堪地佛牙寺,史稱鍚蘭佛牙,一枚由法獻從干闐(今新疆)請來現存中國北京,即本塔所 供奉之佛牙,史稱法獻佛牙或中國佛牙」。法獻如何將佛牙帶還金陵(今南京),以後經過多少個朝代,直至燕國太夫人鄭氏將佛牙埋藏於北京靈光寺的招仙塔下。

八百多年之後,八國聯軍侵華,炮擊塔毀,僧人清理塔基,佛牙復出……等等,在碑文中均寫得非常詳盡。正如碑載:「自齊、梁、陳、隋、唐以至孟蜀、後唐、後晉、後漢、北漢、遼、清凡十餘代,或隱或現,歷歷可考。牙入中國己達一千五百二十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佛牙供奉於北京靈光寺,佛牙先後巡歷緬甸、斯里蘭卡的情況均記於碑文之中。此碑立於佛曆二五四零年,即公元一九九六年佛誕日。

許多人都關心,在文革「動亂」期門,如何使佛牙得到保護?

中國佛協副會長刀述仁先生曾解釋說:「當時中國政府把北京西山的『八大處』公園劃為軍事管制區,靈光寺亦在其中。有駐軍把守,造反派無法接近佛牙。所以,佛牙一直得到嚴密的保護。自六十年代初,這座佛牙新塔建成以後,佛牙一直供奉在這。」

 
 
喜迎佛牙舍利
<<李家振>>

今年的佛誕日對於香港來說自是特別的喜慶,八十萬佛弟子翹首以待的佛牙舍利將從北京迎請到港,供善信瞻仰禮拜;而從此日開始,四月初八這一天將成為香港的公眾假日。這因緣真是殊勝啊!

為紀念這喜慶的日子,《香港佛教》主編秦孟瀟居士精選四大體系佛教的佛傳畫,編了這本《佛陀在人間》的畫冊,為盛大節日添加了喜慶色彩。

佛陀在人間,真實不虛!

佛陀生於人間,長於人間,成佛於人間。歷經世代的更替而佛牙舍利依然映著佛光,普照寰宇。

四十多年前,緬甸曾從北京迎請佛牙去該國供奉,聽當時負責恭送佛牙的趙樸初會長說:「佛牙到緬甸迎奉的隊伍真是傾國傾城,這時人群中突然有一個人大叫: 『啊,我看到了!我看到了!』隨即納頭便拜,他看到了佛牙舍利放光。」這樣的事在去年西山八大處朝拜佛牙的人也曾多次出現。

佛滅度後兩千多年,長期受西方文化影響的香港,經過四眾弟子不斷努力爭取,佛誕日終於成為公眾假日,更證明佛陀仍在人間。

「菩提為因,大悲為根本。」佛陀就是慈悲與智慧的結合。佛陀慈悲,深知眾生之苦,為使眾生離苦得樂,佛陀以他至高無上的覺,啟迪著眾生的智慧。

佛陀住世給予人類解脫苦難的希望,佛陀在人間給娑婆世界眾生指引著離苦得樂的方向;能有幸閱讀《佛陀在人間》精美畫冊,它凝聚著各國卓越藝術大師的智慧,使佛陀的高大形象深入人心,增添無盡的力量。

在這殊勝的喜慶日子想到了佛陀最根本的啟示,真切地感受到佛陀在人間,他用悲憫的眼光注視著我們,用各種辦法啟發我們的覺悟,可我們娑婆世界的眾生是多麼冥頑不靈啊! 娑婆世界的眾生為了追求幸福,有了那麼多的創造發明,電燈、機動車、飛機、空調、電腦、豪華的住宅,各色的美味佳餚……。可是煩惱,苦難並沒有因此而減少,戰爭、恐怖主義、毒品、污染、仇恨……這些不祥的陰雲依然籠罩在人們心頭。

為什麼?佛說:「世界充滿了各種各樣的苦,根源就是貪。貪的熄滅就是苦的終止。」

佛陀教導我們:「諸惡莫作」。不要去傷害自己和他人;「眾善奉行」。努力為自己和他人多作功德;「自淨其意」。只有時時淨化自己的意念才能做到以上兩點,而這種淨化只能靠自己。淨化的關鍵在於破除一個貪字。

 
 
佛牙與中國的故事
<<侯 杰>>

佛祖釋迦牟尼既是人間大徹大悟的覺者、人類心靈的導師,又是一位偉大的哲學家和十分重要的歷史人物,有關佛陀的史事、遺教及其影響,連同其各種遺物、遺蛻 始終都受到世界各地信徒的崇拜和敬仰。佛祖生平史蹟為上古史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佛陀的遺物是珍貴的歷史文物,遍及各地的供養佛舍利的塔既是信徒們進香朝拜 的地方,也因其建築於不同的年代和不同的風格,而具有建築學與考古學研究的對象。佛祖的事蹟、遺物、遺蛻,由於涉及到佛教本身祖師成道、內部信仰的問題, 從而一向受到人們的關注。因此,佛祖的靈牙舍利自然受到廣大信眾的膜拜,成為人們緬懷紀念佛祖偉大英靈的對象。

佛祖遺愛人間

釋迦牟尼佛是公元前五世紀的人,他降生與寂滅的準確時間有很多種記載,但相差不大。佛陀在八十歲臨涅槃前,曾詳細交代他的大弟子阿難處理涅槃後的火化事 宜。根據《長阿含經》的記載,佛陀對阿難說:「阿難,汝欲葬我,先以香湯沐浴,用新劫貝週遍纏身,……積重名香,厚衣其上而闍維(闍維即荼毗,或曰火化) 之。」佛陀在這對自己涅槃後的沐浴、纏身之物、棺槨、焚燒用的油及香木等都作了詳細的交代。佛祖釋迦牟尼作化之後,不僅遺教於人間,同時還遺留下一些遺 物、遺蛻供人瞻仰朝拜。所謂佛牙舍利就是其遺蛻的一種。 佛陀火化後,留下了很多舍利。舍利一詞本指佛陀火化後留下的遺骨。佛牙與佛骨都稱作舍利,佛祖「所遺骨分,通名舍利。」(《翻譯名義集》卷五)佛教所謂舍 利是由無量功德薰修而成,「是舍利者,即是無量六波蜜功德所重,……是戒定慧所薰修,甚難可得,最上富田。」(《金光明經.舍身品》)「舍利」意譯為「骨 身」、「遺身」,指火化之後形成的珠狀骨粒等。當然,舍利只適合於用在佛祖和高僧大德,並非任何人都適用。在白色的骨舍利,黑色的發舍利,赤色的肉舍利 中,佛祖和高僧大德的舍利,也是大不相同的。僅以骨舍利為例,「佛舍利椎打不碎,若是弟子舍利,椎擊便破矣。」(《法苑珠林》卷五十三)佛祖舍利又有佛 骨、佛髮和佛牙之分。

在佛祖遺留下的舍利中,其一為五彩珠狀舍利,名為佛身舍利,數量很多,現分佈在亞洲一些佛教國家的舍利塔中;其二為佛指舍利,現供奉在中國陝西省扶風縣的 法門寺地宮中,這是全世界絕無僅有的佛教聖物;其三為佛牙舍利。根據佛經記載,佛陀火化後得佛牙四顆,其一在天宮起塔供奉,其二在龍宮起塔供奉,人間僅有 二顆。現其一在今斯里蘭卡康提布佛牙殿中供奉,另一顆在中國北京西山靈光寺供奉。斯里蘭卡佛牙以黃金包,無法得見其真面目,所以中國的一顆佛牙,歷來為 世界佛教徒所矚目。佛陀在世的時候,其弟子們就把來自佛陀身上的一切視作聖物來崇拜,例如現供奉在緬甸大金塔內的八根釋迦牟尼佛的頭髮就是釋迦牟尼佛的弟 子在他生前請來的。這顆佛牙最早進入我國計算,至今共歷時一五二一年。

經書有關佛牙的記載

在佛教經典中,有關佛牙的記載,部份帶有神話色彩,比如不少經書中,都記載佛陀出生即有四十顆牙齒,從經書看來,成年後,似乎佛陀仍有四十顆牙。

據《魏書.釋老志》記載:佛祖釋迦牟尼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林間涅槃之後,弟子們便用「香木焚尸,靈骨分碎,擊之不壞,焚亦不焦,或有光明神驗,胡言謂之舍利」;「釋迦雖涅槃,而留影跡爪齒於天竺,於今猶在,中土來往,並稱見之」。

佛祖釋迦牟尼的牙舍利又有「佛牙」或「佛齒」之稱。《涅槃經後分‧聖驅廓潤品》說:釋迦佛祖曾經允諾留給帝釋一枚牙舍利,待釋迦牟尼圓寂火化之後,帝釋於 是就從「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當時又有兩名捷疾羅剎隨帝釋隱身也盜取了一雙佛祖的牙齒。「帝釋宮內有二舍利,一佛右牙,二佛右闕 甕骨。」(道宣撰:《法苑珠林》卷四十,中國書店一九九一年版。)

《經律異相.天起牙及缺盆塔九》中有雲:「佛右牙缺盆骨在忉利天天師子洲起塔,請得二缺盆及牙,今在釋宮。」(第廿八頁,上海古籍出版社一九八八年版。)

佛祖釋迦牟尼涅槃之時,「大悲力故,碎金剛體成末舍利,唯留四牙不可沮壞」。(《涅槃經後分.聖驅廓潤品》)

根據《大般涅槃經》的記載:「帝釋說是語已,即開寶棺,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爾時,有二捷疾羅剎,隱身隨釋,眾皆不見,盜取 一雙佛牙舍利。」至於最後一牙(上顎齒),則由當時均分舍利成八份的香姓婆羅門,送給護持佛教甚力的摩竭陀國王阿闍世供養,見《摩訶摩耶經》。釋迦牟尼涅 槃之後留有四枚佛牙,一枚被帝釋請往天上供養,一枚被捷疾羅剎請走,其餘二枚留於人間。在人間的這兩枚佛牙,一枚現在斯里蘭卡佛牙塔供奉,被稱為「錫蘭佛 牙」;一枚現在北京佛牙塔供奉,被稱為「法獻佛牙」。

這一記載在一百多年前又得到了實物的進一步證明。歐洲學者於一八九八年在釋迦牟尼佛祖的誕生地……現在的尼泊爾蘭毗尼園發現了佛的紀念碑。該碑碑文就證實 了《大般涅槃經》所記述的佛祖滅後荼毗分骨、造塔等重要事跡是完全正確的。南傳佛教國家的記載是:釋迦牟尼涅槃之後留下了四枚佛牙,一顆在天上,一顆在龍 宮,一顆在斯里蘭卡,一顆在中國。這已為廣大佛教信徒和國際學術界一致承認的。

我們認為,認定佛牙舍利至少要符合三條原則:第一經典上要有根據,第二歷史上要有傳成,第三事實上要有證明。斯里蘭卡佛牙和北京佛牙是符合這三點的。(《中國宗教》一九九八年第三期)佛牙為佛教各國所信奉。

中國古典史籍中記載佛牙故事十分零散,有關流傳情況也是散見於各處,現僅就瀏覽所及,匯記佛牙故事,勾略出佛牙的流傳脈絡,特別記述存於中國北京的佛牙在其他國家巡禮接受朝拜的情況於此,藉以使更多的人了解佛牙。

 
 
談談「舍利」
<<釋法亮>>

「舍利」有作「室利羅」或「設利羅」, 都是梵語的音譯;義譯「骨身」、「靈骨」或「遺身」。長阿含經卷四遊行經說,如來在拘尸城雙樹間般侫槃後,當時有八個國家的國王,因爭求舍利,幾乎造成了 戰爭。幸虧有個叫香姓的婆羅門,委婉勸說,並以如來教導法言,旨在和平,「寧可爭佛舍利共相殘害?」由他的提議把佛舍利勻為八分,分配給八個國王,才平息 了爭端,並將佛的上牙送給阿闍世王。最後他自己向大家要求將量分舍利用的那個瓶,自己留作紀念。佛滅度百年後,阿育王出世。據阿育王傳卷一,說王搜集如來 遺存的舍利,建造了八萬四千寶塔。法顯法師的佛國記和玄奘法師的大唐西域記內,都曾描寫過舍利寶塔的遺蹟。根據法苑珠林、佛祖統紀等書所載,我國寧波阿育 王寺所藏供的舍利和安放舍利的寶塔,即阿育王當時建造的八萬四千舍利寶塔之一。

為什麼如來在火葬後會遺留這些晶瑩光澤、堅固不壞的舍利呢?金光明經舍身品說,這「是無量六波羅蜜功德所熏」,這「是戒定慧所熏修,甚難可得,最上福田」。因此我們佛教徒對於佛的舍利,是存著難遭難遇之想而恭敬供養的,信仰舍利所在,即如來法身所在。

正因舍利是精修三學、六度的結晶,故不但如來有,就是依教修行的如來弟子也有。高僧傳內記載弟子因勤修三學、六度而歿後獲得舍利的很多。現在印度山奇尚供 奉有舍利弗、目犍連的舍利。姚秦鳩摩羅什法師,在他臨終時向眾宣稱,假如他生前所譯傳的經論無違佛心,能夠流通後世的話,他火葬以後,舌頭應不焦爛。結果 「依外國法,以火焚屍,薪減形碎,惟舌不灰」。還有唐杭州靈智寺德秀律師,在安葬塔內時候,天空陡然落下七顆舍利,門人們拾起用瓶裝好,也一併安藏塔內, 後來有人將塔打開,看見律師牙齒上有很多的舍利紛紛墜落下來。近代印光、弘一、太虛諸大師,在圓寂火葬後,都獲得了很多的舍利,為弟子們起塔供奉,隨時皆 可供人瞻禮。因之又有「佛舍利」和「僧舍利」的不同。尤其是使人驚詫的,就是梁高僧傳卷一說,康僧會在三國時吳赤烏十年抵達建業(南京),當時孫權身邊的 官吏,以其形服殊異,報知孫權;權傳康僧會親自盤詰,認為佛法虛妄,迫會試行禱求舍利,如有應驗,許為興建塔廟,否則就當治以惑人罪。康僧會潔居淨室,勵 心默禱,結果獲得一粒舍利,持示孫權,舉朝集觀,五色燦然。由於舍利的各種奇驗,引起了孫權信仰佛教,為康僧會修建佛寺,命名為「建初寺」。關於舍利不可 思議感應的事蹟,在佛書是相當多的。

 
 
慶佛誕展佛牙
<<釋廣琳>>

一年一度的佛誕佳節又來臨了,每年這個時候香港佛教聯合會都在伊利沙白體育館舉行一個盛大的浴佛活動以示慶祝。今年的佛誕當然也要舉行,不過在日期上、地點上和形式上,將與往年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這應該從「佛誕公眾假期」說起。

佛誕日,是佛陀誕生人間的日子,也是神聖而偉大的日子。這日在南傳小乘佛教(如錫蘭、寮國、泰國、緬甸、高棉等地盛行)中稱為「衛塞日」(是南傳的巴利文 譯音),翻譯華語為「月圓日」即農曆的四月十五日。一九五四年,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在仰光舉行第三屆大會時,依據南傳的佛誕日,規定每年陽曆五月月圓日為佛 誕日,以求佛誕的統一。這國際化的佛誕日,已被南傳佛教國家所採用。星馬方面也取得當代政府的同意而成為公共假日。至於北傳的大乘佛教(如中國、南韓、日 本等國)的佛誕日是農曆的四月初八(日本不知何時將農曆改為西曆,此法台灣也有沿用者),這與南傳的農曆四月十五,相差一星期但很接近。農曆四月初八佛誕 日雖然為大乘佛教沿用了一千七百多年,依然是民間的宗教節日,局限於宗教的慶祝而已。香港佛教聯合會的會長覺光法師暨董事們有感宗教普及的重要性,除舉 辦學校、醫院、老人院墳場等社會工作之外,於一九七○年開始向香港政府申請「佛誕公眾假期」,(當時恩師上大下光老和尚曾發表有關申請的文章)並發動數次 的簽名運動,都無結果。雖然如此,會長並不氣餒,再接再厲的繼續申請。終於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歸祖國後,會長藉著草委和港事顧問特殊身份之利廣為游說,連 同數十萬佛教徒的簽名為助緣,並得到六大宗教的支持,結果在一九九八年經立法局三讀通過。千呼萬喚的「佛誕公眾假期」,歷經二十八年的辛苦日子,才在今年 與大家會面。

「佛誕」成為公眾假期,這不但是香港佛教聯合會的大事,也是中國佛教史上的空前盛事,更是北傳佛教的創舉。為配合這一創舉,香港佛教聯合會特推派永惺法師 等組織專案小組向中央政府、宗教局和佛教協會申請珍貴的國寶--佛牙,以專機形式禮請到香港展示。為了讓更多有緣人士得到禮拜種福機會,特別申請了紅磡體 育館為場地。一則慶祝佛誕公眾假期,二則展示佛牙,三則館外展覽佛教文物,四則廣結善緣……。日期從五月二十至二十九日。另外,香港、九龍、新界和離島各 區道場為配合這一盛事,從四月初一開始分區先後舉行慶祝。

說到「佛牙」,必定有人會問(一)佛牙是什麼?(二)佛牙是不是真的?(三)有沒有根據?

按:佛學大辭的錄載:佛入滅荼毘(即火化)時,全身都是細粒的舍利,但有一分的牙沒有損壞,現形在灰燼中,是云佛牙舍利。當時有捷疾鬼盜取了佛牙,之後毘沙門天的那吒太子將其佛牙授予南山的道宣律師。

涅槃經也有一段記載:帝釋於佛口中右畔上頷取牙舍利,即還天上起塔供養。爾時有二捷疾羅剎隱身隨帝釋後,眾皆不見,盜取一雙佛牙舍利。

釋門正統曰:唐宣律師,天神密授釋迦文佛靈牙,隨身供養。

宋高僧傳記載:道宣律師於西明寺夜行道,足跌前階,有物扶持,履空無害,顧禮之乃少年,宣問何人,少年曰:某毘沙門天王之子那吒,為護法故,擁護和尚已久。又曰:某有佛牙、寶掌久矣,頭目猶可捨,敢不奉獻,俄乃授宣。

宋朝類苑曰:熙寧中、余察訪過咸平,是時劉定子先知縣事,同過一佛寺。子先謂余曰:此有一佛牙,甚異。予乃齋潔取視之,其牙忽生舍利,如人身之汗,颯然湧 出,莫知其數。或飛空、或墮地,人以手承之,即透過;著凾榻,摘然有聲,復透下;光明瑩徹,爛然滿目。予到京師,盛傳於公卿間。後有人迎至京師,執政官取 入東府,以次流布士大夫之家,神異之畺,不可悉數。有詔留大相國寺,創造木浮圖以藏之,今相國寺西塔是也。

根據上面數文所述,確有兩顆佛牙留傳於世,中國擁有佛牙始於宋朝的道宣律師,此牙乃由天人所送。至於相國寺西塔之佛牙是否即是道宣律師所供奉的那顆,亦或 是兩顆的其中一顆,文中並無明文交待清楚,本人亦不敢妄斷。香港佛教聯合會今日所迎請之佛牙舍利是屬留傳的兩顆之一,或是另外的一顆,則有待諸位親臨展示 之地--紅磡體育館,禮拜體認了。

佛牙的真假,並不是很重要的事。最重要的是閣下有沒有誠摯的心,恭敬的心。若此兩種心不具足,那麼真的也會變成假的了。

佛誕既然已邁向大眾化的公共場所,因此寄望大家在觀注佛牙和慶祝佛誕的同時,積極地將佛陀的慈悲精神發揮出來,實踐佛陀的難捨能捨,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三大功德,來淨化人間,成就眾生。如此,更能充實佛誕的內容,更能契合慶祝佛誕的意義。

 
 
佛牙舍利放異彩
<<釋道平>>

世上兩顆佛牙

去年佛聯會組團訪問北京,我有幸隨團參加各項活動。此行主要目的是恭迎佛牙舍利蒞港瞻禮,以增添佛誕盛大慶典。據佛史所載:

現今世界僅存兩顆釋迦牟尼佛真身佛牙。中國珍藏的一顆是臼牙,原存烏椬國,五世紀時傳入中國。現供奉於北京西山八大處第二處的靈光寺內。此寺創建於唐大曆 年間(七六六-七七九),初名龍泉寺,金大定二年(一一六二)重修,改名覺山寺。明成化十四年(一四七八)再次重建,始更今名。寺內原立有遼咸雍七年(一 ○七一)所建的招仙塔,已毀於一九○○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的兵燹,僅存塔基。一九五八年至一九六四年春,為供奉塔基中發現的十一世紀「釋迦靈牙舍利」在靈 光寺內新建一座高五十一米、八角十三層檐的佛牙舍利塔和附屬殿堂。到緬甸巡禮的就是這顆佛牙。

另一顆佛牙在斯里蘭卡,為左犬牙,是由印度傳入古獅子國,現供奉在風景如畫的康堤湖畔的佛牙廟內,它是一座八角形三層樓的白色建築。從一七七四年起,每年 要舉行「埃色勒,佩勤海節」,就是佛牙遊行活動,前後歷時十多天,是這個島國的民族節日。佛牙廟,上覆朱紅屋頂,飾有雕樑畫棟。佛牙珍藏於頂層面積約十多 平方米的小佛堂中。門窗用銀和象牙鑲飾,正中是一張純銀製成的供桌,桌上安放佛牙塔。塔呈圓椎形,塔尖有一顆稀世罕見如大拇指的鑽石。由七個金製的盒子組 成,一個套一個,每個盒子都珍藏斯里蘭卡和各國佛教界贈送的奇珍異寶。在最面的一個盒子有朵金蓮花,花蕊中有一個玉環,佛牙就藏在玉環之中。

高僧珍藏佛牙

高僧法獻和他的師兄弟慧景等一行五人,縴著馱載行裝食物的駱駝,頂著狂風流沙,一步一步地向西行去,法獻一邊走,一邊計算著行程,他們是在宋元徽三年(公 元四七九年)春,離開南北朝南宋首都長安,踏上到西域求法,取經的征途的。法獻在印度住了十五年,最後,帶著一部部經書和佛像,佛牙舍利,乘船回國,幾經 艱險,終於安全回到山東。法獻把珍藏的佛牙帶回寺院,藏匿在自己的佛堂裡,日日供奉禮拜,南齊建武末(四九七年),法獻和尚圓寂。此時,珍藏佛牙一事已為 上知。法獻所得佛牙和佛像,全部陳放在上定林寺。

佛牙首遭厄運

南北朝時,戰亂頻頻,改朝換代猶如走馬燈,法獻佛牙托佛庇佑,總算平安無事。可是,就在南梁普通三年(五二二年),法獻佛牙首遭厄運,是年七月的一天晚 上,上定林寺眾僧晚課完畢,各自歸房就寢,突然從前殿山門傳來一陣急速的敲門聲和嘈雜的喊叫聲:「開門,開門!」沒多久,聽得有人答道:「我等非為他事, 實因千歲殿下部屬有人作反,叛亂。我等接獲秘報稱,叛逆逃入上寺,藏匿佛牙閣上,請放入開閣檢視。」來人所說臨川王蕭宏,是梁武帝蕭衍的弟弟。

這些人自稱官兵,既已來到,不讓進寺,必不罷休,再說此事又與臨川王有關,看來,門是非開不可。於是命僧眾大開寺門,讓十餘名執仗壯漢進寺。帶隊主帥和他 的部屬,一進寺門就直奔佛牙閣,他們在閣樓上,不是四處搜查叛逆,而是直趨佛牙座前,打開錦盒,取出佛牙,放在供桌上,隨即倒地便拜。三拜完畢,主帥拿出 錦巾,將佛牙小心包好,揚長而去。這時,在場僧眾沒有一個敢於上前阻攔,眼巴巴地看著來人拿著佛牙,向山的東面逃去。佛牙從此下落不明,不知所在達三十五 年之久。

恭迎佛牙舍利

公元五五七年,陳霸先廢梁景帝自立為王,改國號為陳,建元永定,是為陳武帝。永定元年十月,武帝下詔恭請佛牙。消息一出,國內上下為之一震。因為誰也沒有 想到,失竊的佛牙竟然在皇上那裡。於是,下詔聚集比丘、比丘尼、男、女居士,舉行無遮大會,並親自帶領百宮,在宮門外恭迎禮拜佛牙。

公元五八九年,楊堅平陳,建立隋朝,建元開皇,是為文帝。隋豫章王楊睞從揚州恭送佛牙至隋都南京,安置在禪定寺,文帝委派高僧法喜監護。此後的三百年中, 佛牙受到歷朝帝王的保護,免除了失竊的厄運,公元六一八年,李淵結束隋末亂局,建立歷史上名揚中外的唐朝,唐高祖李淵武德元年,下詔改禪定寺為莊嚴寺,安 置佛牙。唐德宗貞元十年(七九四年),佛牙移至新修的大莊嚴寺釋迦牟尼佛牙寶塔供奉。唐武宗李炎會昌元年(八四一年)大莊嚴寺開放佛牙,供眾禮拜。唐宣宗 李嗣源更在大中七年(八五三年)駕幸大莊嚴寺,禮拜佛牙。

唐末藩鎮勢力日益強大,農民不堪困擾,叛亂轉頻。陝西曹州賣鹽為業的黃巢與王仙芝集結的農民軍,勢力漸強,黃巢自立為王,國號大齊。唐僖宗廣明元年(八八 ○年),黃巢軍入潼關,僖宗帶著后妃宮娥,珍玩奇寶,狼狽西逃,越秦嶺,奔蜀州。偏安川西,這位昏君有一點倒是應該得到稱讚的是,就是他臨危不忘佛祖佛牙 舍利,僖宗將佛牙安奉成都。兵亂敉平後,僖宗和他的隨從,又浩浩蕩蕩地重返帝都。可是,這次他並沒有將佛牙護送回大莊嚴寺。在成都,益州剌史孟知祥,有一 日問他的幕僚:「皇上壽誕將到,不知此次應送何賀禮。」對方回答說:「屬下認為皇上一心向佛,最適合的壽禮莫過於恭送佛牙還都。」這真算是摸透了上司的 心。於是,孟知祥用錦盒裝盛佛牙,派專人運佛牙上京,臨行前還認認真真地舉行了恭送儀式。

佛牙再度失散

誰知佛牙進京後,仍不得安寧,後晉出帝李崇貴開運三年(九四六年)北邊的一個悍強民族契丹族起兵入汴京開封。遼(契丹)太宗耶律德光率大軍攻下汴京後,擄 走出帝和宮女嬪妃,以及珍玩寶物,包括佛祖佛牙舍利。大軍行至現河北欒城,太宗病重,駕崩,擄走的人和物,在混亂中,被搶奪一空,佛牙也被隨行僧人善慧帶 走藏匿。宋太祖乾德年間,皇帝曾特別賜給善慧宣秘大師稱號,可是佛身仍然因宋朝與北漢劉旻之間的連年戰爭而失散,被人帶至燕境(今河北省境)。這時,北方 的遼國,自太宗耶律德光病死後,經過半個世紀的整頓,政局趨穩,疆界已延伸至整個幽燕。道宗耶律洪基咸雍二年(一○六六年),契丹恢復大遼國號,遼國南院 樞密使,許王耶律仁先因平定王族耶律重元父子叛亂有功,被封為宋王加封尚父。道宗咸雍七年(一○七一年),耶律仁先的母親,燕國太夫人鄭氏,把幾年前善慧 和尚帶至帶京,交與耶律仁先的佛牙,埋置在特地為佛牙安排的燕京(北京)西山的招仙塔下。在其後的八百多年的日子裡,由於兵燹不斷,朝代更迭,當權者忙於 爭位,老百姓疲於奔命,誰也顧不上關心佛牙下落,至耶律仁先太夫人一死,更無人知道藏匿佛牙的秘密了。

興建西山佛牙塔

清末,德宗光緒年間,義和團在慈禧太后的支持下,大興殺洋滅教。光緒二十六年(一九○○年),美英德法日俄意奧八國聯軍,藉口洋教士被殺,舉兵興師問罪,炮轟天津大沽口,攻打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帶著宮娥,匆匆逃離北京。

聯軍炮轟京畿時,西山招仙寺佛牙塔被擊毀。寺僧在清理塔基時,發現有一體積不大,但製作精緻的石匣,一眼望去,使人有一種既神秘,又親切的感情,僧人們小 心翼翼地把石匣搬出,清理乾淨後,送到方丈室。住持看了看石匣面上,並無任何文字標記,不知內藏何物,站在四周的僧眾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頻頻要求大和 尚打開匣蓋。方丈在僧眾的催促下,誠惶誠恐地將蓋打開,一股清淡的檀香撲鼻而來,這時本來嘰嘰喳喳的僧眾,突然個個睜大眼睛,方丈室頓時一片肅靜。原來萬 萬沒有想到石匣裡還有一隻用極上等的檀香木雕成的木匣。匣面上有九百年前善慧和尚所題的字「佛祖佛牙舍利」,這時,只見當家方丈對著木匣,高宣佛號,雙手 合十,跪倒地上禮拜再三。僧眾有的還不知道發生何事,只見方丈下拜,定是佛家珍寶,也紛紛唱唸「阿彌陀佛」,合十跪拜,佛祖遺骨佛牙舍利,歷經南北朝, 唐,五代,宋元明,凡十餘代,顛沛流離,輾轉南北,在地下沉睡八百三十年後,終於重現。從此,佛牙一直被安置在北京西山靈光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當局在 靈光寺側,專門為佛牙新建一座高十三層的佛牙寶塔,安置佛牙舍利,香港佛教團來西山八大處恭迎佛牙舍利蒞港瞻禮七日,全世界佛弟子將在「佛誕假日」趕來參 與盛會。

 
 
彩色畫冊《佛陀在人間》首個佛誕公眾假期的獻禮
<<吳願淼>>

香港市民迎接歷史上第一個佛誕公眾假期,普天同慶,隆重、熱烈地慶祝佛誕迎請佛牙舍利。

正當香港佛教聯合會領導全港佛教團體,密鑼緊鼓籌備各項慶祝活動之際,一份為迎接這個歷史性大日子而誕生的獻禮--「佛陀在人間」珍貴鉅型彩色畫冊,亦將面世。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欣然表示,「佛陀在人間」選擇在這個時間出版,增添了慶祝佛誕的文化氣氛,並使更多的人了解到佛陀誕生世間,對人類追求真理的引導和啟迪。

據主編「佛陀在人間」的秦孟瀟居士介紹,該畫冊從世界各地彙集了近百幅佛陀生平事跡圖片,結合精煉生動的解說,集中地描繪佛陀畢生偉大光輝的事蹟,從降生、官廷生活、棄世出家、修道成佛、周遊說法到八滅侫槃等,令讀者從中了解佛陀降生、修道、度化、侫槃等基本概念。

究竟這本巨型畫冊最獨特之處是甚麼?說來令人興奮,皆因其內容由四大體系組成,包括「原始佛教」、「南傳佛教」、「北傳佛教」、「藏傳佛教」,換句話說, 以四種迥異的風格來演譯佛陀故事。跨越時代、國界的表現手法,更彰顯佛法永掹不息、無處不在的意義。覺光大師說得好:「觀賞不同組別的名家傑作,將觀賞者 帶入不同境界。」

「原始佛教」部份,選取了首次公開的泰國皇宮所珍藏的佛祖生平事蹟畫,保留了古印度釋迦族的風貌,筆法細膩、形象逼真、充滿立體感,其中繪畫佛光,光茫四射,色彩明亮,令人由衷讚嘆。

「南傳佛教」是印度名畫家彼得納卡爾的作品,人物形象莊嚴生動,保持了原始佛教的風格,反映出熱帶叢林的樸素、和平,實而不華,將觀賞者帶進塔林寺群的南亞大陸。

「北傳佛教」是來自山西崇善寺所繪製的「釋迦世尊應化示跡圖」壁畫,壁畫大膽地改變佛教藝術的傳統習俗,將佛像造型、服飾與背景陳設都是中國味道,純國畫風格,我們看來倍感親切。壁畫雖然已經歷逾五百年歷史,難得的是色彩鮮豔無損。

「藏傳佛教」乃唐卡佛畫,格外獨特。唐卡是用彩緞或紙面經裝裱而成的卷軸畫,風格粗獷、工筆細膩,色彩濃郁、層次分明,別有莊嚴神秘之感,每幅畫既有中心內容,畫內其他角落亦表達不同故事,妙趣無窮,是難得一見的雪域精品傑作。

「佛陀在人間」畫冊由香港佛教文化事業公司聯同利文出版社合作出版。秦孟瀟居士早於十五年前創辦香港佛教文化事業公司,主編及出版「四大名山」鉅型畫冊,更獲頒發一九八六年最佳印刷獎,並在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中大獲好評,該公司現已註冊為不牟利慈善團體。

 
 
《釋迦降生圖》
<<劉啟智>>

佛誕名畫《天王送子圖》又名《釋迦降生圖》在中國畫史上曾被譽為「天下第一名畫」,(見明.張丑於畫卷跋語)是由有「百代畫聖」之稱的唐代名畫家吳道子根據佛典《瑞應本起經》而繪畫的。

《瑞應本起經》載:「淨飯王嚴駕抱太子謁大自在天神廟時,諸神像悉起,禮拜太子足,父王驚歎曰:『我子于天神中更尊勝,宜字天中天。』」畫家從經文中真正 理解和感受到釋迦牟尼佛降生這事件的重大意義和感人場面,以此為題材,並以崇敬的心情,及「窮丹青之妙」的優秀繪畫藝術技巧創作了這幅具極高評價,爍耀古 今中外藝壇的名畫。

《天王送子圖》構圖分前後兩段。前段描繪天王送子的動感情節,後段描繪釋迦牟尼佛父王淨飯王迎抱太子的靜態場面,畫家運用視覺元素中強烈對比的藝術手法,充份表現釋迦降生的莊嚴偉大事蹟,構成了一幅使人眩目動心的畫卷。

畫的前段畫著一位天王騎著一頭似龍非龍的瑞獸向前奔馳,似在要處理一樁將要發生的大事,要把釋迦降生的事,普告諸天,他的侍從在後緊緊牽著拕繩,兩人的表 情和動作既是緊張又是高興,畫面充滿動態美。與此作出強烈對比的是另一位天王,他眼神凝重地注視衝來的瑞獸,態度從容,雙手按膝,兀然不動,毫無懼色顯出 威儀具足的皇者風範。前面的金剛力士手執武器,還有一個在弄蛇的意在護駕。王後的天女文臣雍容華麗,神態安祥,與「榊鬚雲鬢,數尺飛動。毛根出肉,力健有 餘」(歷代名晝記,唐.張彥遠)的力士們又作了一次形象對比。畫中「操蛇惡鬼吐火獸,鑿名道子傳姓吳」(宋.沈括《圖畫歌》),「吳家樣」的獨創畫風,在 (《天王送子圖》中表露無遺,畫中人物以不同的表情動作呈現出重視釋迦以一大事因緣現示世間的情節,生動地突出了佛陀降生的主旨。

畫的後段畫淨飯王和摩耶夫人袍帶飄逸,衣袖圓轉,正是「吳帶當風」的最佳範本。淨飯王既莊重又慈愛地懷抱剛降生的釋迦太子,這不平凡的嬰兒前俯伏著另一非人,他張惶忙不迭向太子頂禮,《瑞應經》中淨飯王讚歎太子為尊勝的天中天的文字表達,己可完全由圖像取代了。

佛教原由印度傳入中國,從漢朝末發展,至中唐而極盛,原因是佛教的偉大精神與特質--「慈悲普度」能和中國優良的傳統哲學思想--「誠敬仁人」互相配合與 融和,因此這幅《天王送子圖》中的人物造形,畫家已把他們中國化了。今天我們欣賞這名畫的藝術表現和動人畫面之餘。對於佛法的認識應有更高層次的體會。

《天王送子圖》線條遒勁,以墨筆用「蘭葉描」筆法白描於紙本長卷上,縱三十五.五厘米,橫三三八.一厘米,現存的只是宋代摹本,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內。

以釋迦牟尼佛降生年份計算,今年是佛曆二千五百四十三年。本年釋迦誕生日(古曆四月初八日,新曆五月二十二日)香港特區政府定為公眾假期。我們當然可以從 佛典文字記載中去認識和理解佛陀降生的事蹟和意義,而這幅佛誕名畫《天王送子圖》《釋迦降生圖》同時也可算是能宏揚佛法的另一種媒體。

 
 
釋迦牟尼大事年表
<<妙 芸>>

(約公元前566年-約公元前486年)

約公元前566年  誕生

吠舍佉月十五日(中國夏曆四月八日),釋迦牟尼誕生於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藍毗尼花園中,父親為淨飯王,釋迦牟尼是長子,原名為喬答摩.悉達多,屬剎帝利王族。母親摩耶夫人生子七日後逝世。

喬答摩.悉達多太子由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養育。

約公元前559年  7歲

喬答摩.悉達多太子開始接受婆羅門學者有關文學、哲學、算學等方面的教育。

約公元前554年  12歲

隨武士學習擊劍、騎射,成為文武兼備,天資聰慧的王位繼承人。

悉達多太子幼年即有沉思的習慣,所讀吠陀書(VEDA,婆羅門經典)未能解決他的苦惱--如何解脫世界的苦痛,於是產生了出家的欲望。

約公元前549(或547)年  17(或19歲)

悉達多太子納天臂城主之女耶輸陀羅為妃。

約公元前537(或547)年  29(或19歲)

悉達多太子出家。淨飯王阻止不成,便派五名侍從憍陳如、摩訶跋提、阿舍婆誓、摩男俱利、十力迦葉跟從。

悉達多太子拜訪了頻婆娑羅王、阿羅藍仙人、鬱陀仙人,但仍未得到答案和解脫。

悉達多太子進入尼連禪河畔的森林中與苦行人一起苦修,歷時六年,千辛萬苦,卻一無所獲。遂決心重新選擇。

約公元前531年  35歲

悉達多太子渡過尼連禪河向波羅奈城進發。在伽耶山麓(今印度比哈爾省伽耶城南郊)一棵畢禩羅樹下,他面對東方盤腿端坐,思考解脫之道。經過四十九晝夜的苦思冥想,終於戰勝煩惱魔障,大覺大悟,創立了佛教的基本教義,成為佛陀。

約公元前530年  36歲

佛陀開始了長達四十年之久的傳教生涯:

在波羅奈城的鹿野苑(今稱那勒斯城),佛陀初轉法輪,說服憍陳如等五名侍從皈依佛教。後又說服拜火教迦葉兄弟率弟子一千餘人皈依佛門。

在摩揭陀國,宣教於頻婆娑羅王及其臣屬,後又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及靈鷲山傳教,入教者眾多,其中有三位弟子輔助佛陀,對佛教昌盛、發展做出重要貢獻,他們分別是舍利弗(智慧第一)、目犍連(神通第一)、大迦葉(頭陀第一)等。

在憍薩彌羅國舍衛城祇園精舍(又稱「祇樹給孤獨園」)傳教,佛教影響日漸擴大,遠播中印度各地。

回到故鄉--迦毗羅衛國傳教,佛陀的異母弟難陀,堂兄弟阿難陀、提婆達多,兒子羅候羅,姨母摩訶波闍波提等人,皆皈依佛教。

佛陀傳教足跡北至迦比羅衛,南至波羅奈斯,東至瞻波,西至拘睒彌,遍及中印度。佛陀弟子不可勝計,其中證得阿羅漢果並跟從佛陀的眾比丘有一千二百五十五人,內中最為突出者為十大比丘。

約公元前486年  80歲

佛陀傳教至拘尸迦羅(今印度聯合省伽夏城),在河邊娑羅雙樹的繩床上涅槃。火化後,佛的舍利(即遺骨)被摩揭陀國和釋迦族等八國分別帶去一部分,各自建塔安奉。

 
 
申請佛誕為公眾假期的原因

香港佛教聯合會有鑑啟導社會,改善風氣需要,在年前即已發起申請香港政府,將農曆四月初八日列為公眾假期,惜因港英殖民地政府,偏重於西方宗教假期,並未考慮列入。

香港佛教界人士,惟有寄望於香港九七回歸祖國後,東方宗教能獲同等看待,將佛誕列作公眾假期,而這一假期實在含有重大意義,將可對未來社會有相當教育效益。

有關申請佛誕為公眾假期的原因如下:

說 明:

一、香港被英國佔治了百多年,一向在每年的公眾假期只准有西方的宗教假期,東方宗教假期則沒有。

二、現在,香港主權歸回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宜應將這東方宗教假期作明確規定,以落實宗教信仰自由。

釋 意:

一、香港有近八十萬佛教徒,四十多年來曾不斷上書向香港政府要求明定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佛教教主釋迦牟尼誕辰為公眾假期,而香港六百多萬人口中,雖不是佛教徒的也都尊重佛陀,相信也都支持佛誕假期的。

二、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融入中國文化,已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可具代表東方宗教的異同意識,而且佛教教主釋迦牟尼為世人所尊敬。

源 流:

一、在中國漢唐朝代以來,佛誕日已流傳為民間節日,它含有洗滌身心、去惡向善、移風易俗的教育意義;

二、一九五零年世界佛教大會在可倫坡開會通過後,亞洲地區很多個國家或地區已在實行,除了以佛教或佛教盛行的國家,如泰國、韓國、日本、緬甸、斯里蘭卡、 越南等國之外,宗教多元化的國家,如馬來西亞、星加坡、印尼、菲律賓等國,也都尊重世界宗教偉人的佛陀,認同其教化益世,均明令頒定佛誕日或稱衛塞節為公 眾假期。

功能:

一、每年佛誕浴佛,目的是讓世人在這天反思一下,淨心省身,滌除障業,自修福慧,如果能夠廣為提倡,以佛理相濡,當會令到奸歹不起、殺怨息減,有如浴佛偈說:「五俗眾生盡離垢」,社會淨化,安定繁榮,是對大眾有絕大益處的。

二、佛教鼓勵人類和平、博愛、容忍、互助,對導人向善的任何宗教,一向抱持尊重,不分種族、不分畛域,親善合作,故不應視這只是一個佛教假期,而應以這假日意義,作為香港宗教界匡導世人,共同志願的另一門徑。

三、可資慶慰的是在七零年代間,香港六大宗教領袖聯席座談會曾經一致表示贊同支持,並曾承蒙基督教聖公會主教公開表示支持佛教爭取佛誕公假,這種教際友誼,善導人心的開明,更是顯示宗教的普同,希望各方賢明人士,積極支持,使佛誕日的東方宗教假期得以落實。

 
 
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議員贊同佛誕公眾假期簽名

香港特別行政區臨時立法會議員,於一九九六年十二月選出後,經向各議員個別徵詢對佛誕列為公眾假期意見,得獲熱烈反應,不少議員簽名表示贊同支持,計簽名者有:

范徐麗泰主席 簡福貽議員
梁掁英議員 曾鈺成議員 馮檢基議員 羅叔清議員
朱幼麟議員 楊孝華議員 林貝聿嘉議員 吳清輝議員
黃宜弘議員 羅祥國議員 張漢忠議員 劉皇發議員
劉江華議員 杜葉錫恩議員 李鵬飛議員 梁智鴻議員
陳鑑林議員 許賢發議員 黃英豪議員 何承天議員
譚耀宗議員 詹培忠議員 顏錦全議員 何世柱議員
莫應帆議員 吳亮星議員 程介南議員 廖成利議員
何鍾泰議員 鄭耀棠議員 楊耀忠議員 周梁淑怡議員
馬逢國議員 梁劉柔芬議員 楊 釗議員 王紹爾議員

(排名不分先後)

 
 
香港六大宗教領袖的開明贊同

當香港佛教聯合會發起申請明定每年農曆四月初八日為公眾假期時,即獲香港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孔教、道教、和佛教的六大宗教領袖們,大公無私地予以贊同支持,各宗教領袖的開明與融和,深深令人感動,慈謹錄列各領袖簽名計有後:

基督教: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薛磐基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總幹事 曹敏敬
香港聖公會九龍西區主教 蘇以葆
天主教:
香港天主教教區樞機 胡振中
天主教香港教區總務長 康建璋
教區宗教聯絡委員會委員 陳學文
孔 教:
香港孔教學院主席 湯恩佳
香港孔教學院副主席 何竹平
香港孔教學院副主席 顧思聰
回 教:
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哈耀恩
中華回教博愛社副主席 脫志賢
中華回教博愛社秘書 楊義護
香港中國回教協會秘書 徐錦輝
道 教: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湯國華
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 吳耀東
香港道教聯合會副主席 周 銘
佛 教: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黃允畋
香港佛教聯合會總務主任 永惺法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 黎時煖

又:基督教聖公會港澳教區總主教鄺廣傑亦表示意見如下:「本人支持覺光法師的建議,把佛誕列為公眾假期,以示所有宗教均受尊重,並有平等的機會和地位。」

 
 
香港各界人士贊同一九九九年(農曆四月初八日)實施佛誕公眾假期歷史文獻檔案
天主教教庭關注佛誕專函祝賀

國際宗教對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誕亦至關注,天主教教庭宗座宗教聯絡委員會主席艾凌志樞機主教本年四月致函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祝賀佛誕之衛塞節來臨,函由香港天主教胡振中樞機轉致,備見教誼殷切。

 
 
佛誕列為公眾假期
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們支持

為促成實現佛誕為公眾假期、兼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的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特懇切向全體籌委同人籲請支持,並致函如附件。除籌委秘書處代轉內地委員們表示同意提交特區政府商討決定外,得獲香港區籌委們熱烈反應,簽名贊同者計有:

籌委會委員
安子介副主任 梁振英副主任
吳光正委員 范徐麗泰委員 簡福飴委員 葉國華委員
陳佐洱委員 李兆基委員 李澤添委員 張家敏委員
李連生委員 李君夏委員 廖正亮委員 潘宗光委員
賈施雅委員 黃保欣委員 李嘉誠委員 汪明荃委員
曾鈺成委員 邵逸夫委員 李東海委員 周永新委員
馮檢基委員 韋基舜委員 郭鶴年委員 王英偉委員
陳乃強委員 楊孝華委員 郭炳湘委員 羅叔清委員
朱幼麟委員 唐翔千委員 黃景強委員 吳康民委員
曾憲梓委員 梁錦松委員 林貝聿嘉委員 李祖澤委員
陳日新委員 鄺廣傑委員 謝中民委員 徐展堂委員
余國春委員 計佑銘委員 王敏剛委員 吳清輝委員
黃宜弘委員 鄭耀棠委員 譚耀宗委員 劉皇發委員
李鵬飛委員 徐四民委員 胡鴻烈委員

(排名不分先後)

 
 
榮譽會長、榮譽顧問芳名
榮譽會長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 董建華先生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 趙樸初居士
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 姜恩柱先生
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 葉小文先生
榮譽顧問
政務司司長 陳方安生女士
律政司司長 梁愛詩女士
行政會議召集人 鍾士元先生
立法會主席 范徐麗泰女士
衛生福利局局長 霍羅兆貞女士
教育統籌局局長 王永平先生
資訊科技及廣播局局長 鄺其志先生
經濟局局長 葉澍絷先生
民政事務局局長 藍鴻震先生
教育署署長 羅范椒芬女士
區域市政總署署長 余黎青萍女士
民政事務總署署長 劉李麗娟女士
社會福利署署長 梁建邦先生
市政總署署長 鍾麗幗女士
香港警務處處長 許淇安先生
政府新聞處處長 陳鎮源先生
廣播處處長 張敏儀女士
入境事務處副處長 蔡炳泰先生
中國外交部駐港特派員 馬毓真先生
國務院港澳辦公室副主任 劉明啟先生
中共中央統戰部副部長 田鶴年先生
國家宗教事務局副局長 王作安先生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 刀述仁先生
上海巿宗教事務局局長 孫金富先生
廣東省宗教事務局局長 劉文炎先生
廣州巿宗教事務局局長 吳先覺先生
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 鄒哲開先生
新華社香港分社協調部部長 王永樂先生
香港旅遊協會總幹事 陳鄭綺艷女士
王英偉先生 文 樓先生 王丹鳳女士 王守正先生
田一明先生 安子介先生 朱幼麟先生 何世柱先生
何志平先生 何承天先生 何鍾泰先生 余 燊先生
余國春先生 利國偉先生 吳仕福先生 吳光正先生
吳清輝先生 呂明華先生 李嘉誠先生 李兆基先生
李東海先生 李君夏先生 李連生先生 李俠文先生
李家祥先生 李祖澤先生 李國強先生 李啟明先生
李業廣先生 李澤添先生 李鵬飛先生 李永達先生
李宗德先生 周寶芬先生 汪明荃女士 林貝聿嘉女士
林淑儀女士 邵逸夫先生 邱德根先生 施展熊先生
施展鵬先生 施祥鵬先生 查良鏞先生 胡經昌先生
胡應湘先生 胡鴻烈先生 韋基舜先生 徐展堂先生
唐翔千先生 袁 武先生 馬志民先生 張人龍先生
張雲楓先生 張永珍女士 曹王敏賢女士 曹宏威先生
梁天培先生 梁振英先生 梁智鴻先生 梁劉柔芬女士
莊世平先生 郭鶴年先生 陳永棋先生 陳有慶先生
陳廷驊先生 陳捷貴先生 陳廣生先生 陳錦文先生
單仲偕先生 曾星如先生 曾鈺成先生 曾德成先生
曾憲梓先生 程介南先生 雲大棉先生 馮慶鏘先生
黃宏發先生 黃保欣先生 楊孝華先生 楊 光先生
楊孫西先生 楊耀忠先生 溫嘉旋先生 鄔維庸先生
廖正亮先生 廖自強先生 榮智健先生 趙漢鐘先生
趙鎮東先生 劉兆佳先生 劉佩瓊女士 劉皇發先生
劉迺強先生 劉漢銓先生 潘江偉先生 潘祖堯先生
潘宗光先生 蔣麗芸女士 蔡素玉女士 蔡德河先生
鄭裕彤先生 鄭家純先生 鄭家富先生 鄭耀棠先生
鄧廣殷先生 盧重興先生 霍英東先生 戴 權先生
簡福飴先生 羅德丞先生 羅叔清先生 羅友禮先生
羅康瑞先生 譚惠珠女士 譚耀宗先生

(排名以筆劃序)

 
 
名譽導師芳名
一聞法師 了中法師 了知法師 了義法師
大錫度仁波切 仁德法師 仁得法師 仁文法師
仁俊法師 今能法師 天噶仁波切 天藏法師
心田法師 心定法師 心茂法師 文珠法師
日恒法師 本煥法師 本靜法師 本覺法師
正定法師 生機英巴仁波車 板本觀晃法師 印順法師
印海法師 如悟法師 成一法師 自立法師
自宏法師 伯圓法師 妙峰法師 妙善法師
妙蓮法師 妙鏡法師 宏意法師 志明法師
戒德法師 沙瑪仁波切 性空法師 性寬法師
明暘法師 明哲法師 明光法師 明定法師
明乘法師 明偉法師 明欽法師 明智法師
果淨法師 果薯法師 法光法師 法智法師
知定法師 竺摩法師 金明法師 松泉法師
星雲法師 悟謙法師 悟元法師 悟明法師
悟欣法師 悟峰法師 悟逢法師 悟智法師
根善法師 機修法師 格賴吉呼圖克圖 浩霖法師
真頓法師 真光法師 真言法師 真泉光隆法師
真華法師 草宇法師 茗山法師 偉波那沙法師
唯慈法師 寂晃法師 常真法師 常維法師
淨心法師 淨慧法師 淨良法師 淨海法師
淨耀法師 海圓法師 通禪法師 都穆卓傑仁波車
雪峰法師 博迦仁波切 普妙法師 普忍法師
智開法師 智海法師 菩妙法師 開證法師
隆根法師 雲峰法師 傳印法師 圓山法師
圓宗法師 慈法法師 會機法師 照元法師
照誠法師 瑞今法師 聖一法師 聖懷法師
聖嚴法師 聖海法師 聖琳法師 誠祥法師
嘉錫仁波切 壽冶和尚 寬徹法師 廣元法師
廣純法師 廣義法師 廣範法師 廣餘法師
德菴法師 慶定法師 慧律法師 慧雄法師
蓮航法師 蔭遠法師 噶瑪根正仁波車 憶因法師
融光法師 禪定法師 藏慧法師 薩迦仁波車
鏡盦法師 覺華法師 覺德法師 覺醒法師
體正法師 體淨法師 靈根法師 觀性法師
秉西法師 初慧法師 宣揚法師 泉慧法師
堅明法師 紹根法師 超塵法師 健釗法師
意昭法師 道安法師 達道法師 應成法師
願西法師 騰光法師

(排名以筆劃序)

 
 
主席團
大覺寺(大嶼山) 幻覺寺 西方寺 佛光寺
佛泉寺 佛慈淨寺 妙法寺 妙乘寺
宏法寺 定慧寺 東普陀講寺 法源寺
法藏寺 青山禪寺 南天竺寺 凌雲寺
啟明寺 湛山寺 圓通寺 圓通講寺
慈興寺 極樂寺 福慧寺 慧泉寺
蓮池寺 龍華寺 龍巖寺 羅漢寺
寶林禪寺 寶蓮禪寺 靈渡寺 靈隱寺
觀宗寺 觀音寺(大嶼山) 觀音寺(赤柱) 千華蓮社
弘化蓮社 正法蓮社 法輪會社 香海正覺蓮社
香海蓮社 報恩蓮社 普慧蓮社 善慧蓮社
慈音蓮社 三輪佛學社 明珠佛學社 崇珠佛社
道慈佛社 潮州普慶念佛社 隱廬佛社 大雄精舍
尸羅精舍 天台精舍 天童精舍 弘法精舍
安樂精舍 安養精舍 竹園精舍 佛光精舍
佛緣精舍 妙音精舍 妙智精舍 妙覺精舍
法雨精舍 法航精舍 法喜精舍 法嚴精舍
香光精舍 毘梨精舍 悟徹精舍 海印精舍
般若精舍 湛山精舍 唯心精舍 梅修精舍
淨蓮精舍 荷石精舍 鹿湖精舍 普慈精舍
菩提精舍 圓融精舍 楞嚴精舍 福慧精舍
慧明精舍 慧海精舍 慧蓮精舍 興善精舍
靜修精舍 龍泉精舍 寶光精舍 寶覺精舍
覺妙精舍 攝提精舍 靈山精舍 九蓮淨苑
古巖淨苑 光明淨苑 佛慈淨院 志蓮淨苑
慧蓮淨苑 潮音淨苑 覺慈淨苑 仁慈靜苑
蓮池靜苑 覺修靜苑 妙嚴法苑 西竹林苑
大覺蓮苑 吉祥苑 妙慧苑 定慧苑
東蓮覺苑 南華苑 悟覺苑 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清涼法苑 清涼法苑淨恩小築 淨光苑 淨慈苑
淨達苑 淨慧苑 鹿野苑 菩提苑
慈恩法苑 覺海苑(荃灣) 觀園修苑 竹林禪院
秀峰禪院 珠岡禪院 崇福禪院 普明禪院
圓覺禪院 法華淨院 海潮淨院 慈航淨院
法林下院 普林院 棲霞新院 慧修院
三學講堂 光明講堂 佛香講堂 白沙台佛堂
東林念佛堂 法華佛堂 省善真堂 香港佛教講堂
般若堂 合德堂 智心佛堂 虛雲和尚紀念堂
圓明講堂 慈福蔭堂 新致誠堂 新勝堂
諦公紀念堂 聯善堂 大光園 半春園
永茂園 光留園 成法園 妙園
妙覺園 秀竺園 和修園 勝覺園
普光園 普純園 普康園 普靜園
普覺園 菩提園 順修園 慈德園
道合園 道榮園 慧光園 覺本園
覺華園 覺蔭園 蘭若園 靈谷園
海雲園 幻畺山林 佛教真言宗女居士林 佛教真言宗居士林
佛照林 東覺禪林 法苑珠林 法航禪林
旃檀林 常樂林 靜悟林 靜觀林
智積林 紫竹林 準提緣林 詹蔔林
翠竹林 寶樹林 覺林 石溪蘭若
法雲蘭若 致志蓮若 松林茅蓬 紫竹林茅蓬
雲棲茅蓬 妙蓮淨室 富樓那室 淨音佛閣
觀音閣 大悲閣 地藏閣 菩提閣
華嚴閣 彌陀閣 白蓮台 永蓮台
妙法緣 覺緣 仰德菴 西皈菴
常勝菴 楞圓菴 福田菴 了塵樂
十善業道 佛教楞嚴學處 上天竺 妙吉祥
明論佛堂 東林別墅 阿彌陀佛 香海慈航
悟真 寄影廬 淨如 淨隱
淨覺 無量光 慈雲 靜安居
禪盧 嚴溪 覺塵 觀音岩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 三輪法相世佛佛學班同學會 大乘佛學會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世佛友誼會港澳分區總會 佛教法住學會
佛教青年中心 佛教青年協會 佛教護生會
妙華佛學會 法相學會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香港佛光協會 香港佛教青年會 香港金剛乘學會
香港菩提學會 香港佛學會 普明佛學會
愍生法師紀念基金會 臺灣靈岩山寺香港分會 噶瑪迦珠(香港)佛學會
創古密宗佛教中心
 
附註:
(一)大會主席團排名不分名次。
(二)港九新界佛堂道場至多,其中或有遺漏,敬希鑒諒。
 
 
統籌委員芳名
主 席
覺光法師
副主席
黎時煖
秘書長
林漢強
統籌總主任
永惺法師
統籌副總主任
智慧法師 區潔名
協導顧問
關永華先生 吳漢華先生 王永樂先生
范瑞方先生 李再唐先生 路祥安先生
統籌委員
衍空法師 智開法師 融靈法師
健釗法師 妙光法師 道平法師
明義法師 修智法師 慈祥法師
果德法師 宏勳法師 演慈法師
永常法師 廣琳法師 圓慧法師
何忠全 何德心 黃 水
楊 釗 崔常祥 沈張婉
張梅桂 楊錦珍 黃方慧淨
溫綺玲 周志興 曾志偉
林張麗瓊 劉顯奇 容煜輝
李燕秀 智鴻法師 淨修法師
常光法師 妙慧法師 達義法師
盧偉強 林志達 鄭常智
梁衛珍 余潔冰 溫果和
李家祥 蕭秉權 張 琳
張澤西 梁僑英 秦孟瀟
許成彪 陳致誠 歐國藩
李國強 吳兆熛 李康持
楊國偉 嚴曙東
總聯絡幹事
何源照
副總聯絡幹事
溫祖慶 蘇展鴻 鍾劉倩儀
大會委員
林勝有 蘇 煥 沈 紀
陳明智 劉效庭 孔慧萍
李輝 卓 贊 丘瑞昌
胡文勇 吳奇壎 倫知貫
郭民亮 劉潤堯 沈昇華
莫仲輝 歐陽崇勳 林榮標
周衍昌 陳燕輝 黃集芬
杜家慶 吳漢權 何國聯
蕭珍彩 曾麗眉 潘家壽
余金林 黃錦燦 容思勉
劉美娟 伍淑英 黃智明
黎淑華 葉慧賢 陳瑞華
張肖珍 梁美晶 李怡慧
魏世波 張文演
 
 
編者的話:佛誕假日暖人心

香港首個佛誕公眾假期於一九九九年四月初八(五月廿二日)正式實施了,普天同慶、四海歡騰!香港八十萬佛弟子歡欣鼓舞,各大寺院道場掛燈結彩,撞鐘擊鼓,燈燭輝煌,香煙裊裊,法器齊鳴,旗幡飄揚,梵音嘹亮,合十齊誦:「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響徹雲霄,震撼大地!

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東南亞各國極大多數國家和地區紛紛實施「佛誕公眾假期」,這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佛教是亞洲人信奉的宗教,跟亞洲人結下不解之緣。實 際上,佛教教義是屬於全人類信奉的宗教,教主釋迦牟尼說:「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也就是說:「人人都可以成佛」!那末亞洲人、美洲人、澳洲人、歐洲人、非 洲人……凡是「人」,無一不能「成佛」!因為人人都有「佛性」,只是時間、因緣遲早而已。所以說「佛教是世界性的宗教」,它是超越時空的宗教。當前佛教在 世界各地迅速發展,信奉的人越來越多了,相信在廿一新世紀時期內,佛教將是影響深遠的宗教,席捲全球,這並不是說「佛」有什麼最大的「神力」!而是說人們 的「覺悟」越來越高了,為人們本身利益所需要,猶如磁鐵相吸,充分顯示了人們理性發揮最大的作用,這就是人性「歸向」的大趨勢。

香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的確來之不易,大家知道,在英國殖民統治時代,是「洋教」的天下,「洋人」要扶植「洋教」,這與殖民統治者利益息息相關的,也是殖民地的宗教特色。

香港主權回歸祖國後,恢復了「民族自主」的尊嚴,打碎殖民統治者的枷鎖,所謂「英皇制誥」、「殖民政策」、「皇家禁例」……統統不起作用了。一切強調新香 港方針政策,以香港人的利益為依歸,在這大前提下,佛教一向被殖民統治者壓抑的地位得到「翻身」了,恢復了本身原有的宗教權益,佛教在香港已有一千五百多 年悠久歷史了,跟香港人有著血肉相連的關係,而今實施「佛誕公眾假期」,合乎廣大民眾的利益,是特區政府的英明決策,體現了「中國人維護中國人」的民族精 神,這是感人的事蹟。慶祝「佛誕公眾假期」不僅是香港佛教八十萬弟子共同的願望,而是與六百萬香港人息息相關的,更為難得的是香港六大宗教領袖們紛紛支持 和讚同「佛誕公眾假期」;為了保持新香港繁榮昌盛,在香港回歸前夕,不少港區政協人士積極主張恭迎「佛牙舍利」蒞港瞻禮,這一共同心願於今日慶祝佛誕大會 得以實現了。特區政府首長和高官們給予大會的賀詞,發揚了官民「一家親」的精神!泰國僧皇給予誠摯的祝福詞,感人甚深。這次香港佛教界聯合主辦慶祝「佛誕 大會」,締造了前所未有的光輝範例,在此基礎上,所謂「百尺竿頭再進一步」!希望今後創造更輝煌的成就!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