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05期
2002年6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誰能啟示「自殺者」?
慶祝佛誕

香港佛教聯合會慶祝佛誕大會

會長覺光法師致歡迎辭
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漢強居士致歡迎辭
逾三萬善信同慶佛誕

香港佛教界北區慶祝佛誕

覺光法師致詞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致詞
專 論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達 文
興建道場
趙樸初與深圳弘法寺 ◎蕭秉權
緬懷高僧
我與茗山法師的一段因緣 ◎吳登昌
「換一種活法」─恩師茗公往生週年祭 ◎覺 真
憶與茗公長老一起的日子 ◎烜 光
恩師精神常在人間 ◎覺 修
當代名尼
慈濟的魅力 ◎孟 慶
隨筆禪話
相識有緣 ◎秦孟瀟
世出世法
「一念之差」、「核心業務」 ◎楊 釗
深入經藏
研習天台宗的體會 ◎月 悟
佛寺文物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的文物珍寶 ◎郁永龍
佛家散文
雜談「素食」與「天寧寺素齋」 ◎松 純
佛教動態
『心靈探索行」
寶蓮禪寺慶祝佛誕
世界佛教動態
天寧寶塔奠基慶典致辭 ◎松 純
 

 
編者的話
誰能啟示「自殺者」?
  刊今期發表了一篇《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專論,是非常及時的重要文章,代表了香港 佛教界的觀點和立場。近年來,由於香港經濟不斷惡化,百業蕭條,生活艱困,人心惶惶,有些人和家庭不堪忍受種種壓力,出於無奈而走上自殺之路,單是去年就 有一千多人自殺!有某大學對青少年進行一次問卷調查,曾有八千多名青年有過自殺的念頭,這是多麼可怕的心理狀態啊!險哉,險哉?誰不憐憫一群無知青少年 呢!

   佛聯會會長覺光大師悲心切切地說道:「我們佛弟子具有大悲心!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又說:「我們佛弟子近幾十年來,做了不少慈 善福利事業,諸如創辦安老院、護理院等等,收養了孤苦無依的老人,對香港社會有了卓越的貢獻。但對青少年自殺問題缺乏有計劃的組織的工作,我們應注意這方 面的社會需求……。」覺光大師高瞻遠矚,幾句話點到問題的實質和要害,而且是佛教「弘法利生」的根本宗旨,沒有「慈悲為懷」,就算不上真正的佛弟子,這是 所謂「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正歸信佛陀的人,要有慈悲心、菩提心,是「成佛作祖」的途徑,跟「世俗漢」沒有兩樣。所謂「慈悲心」,「慈能生樂,悲能拔 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誰能真正實踐呢?

   我們面對苦惱的自殺者能無憐憫心嗎?這是衡量有無「慈悲心」最具體的尺度!不是值得我們「自我檢查」和「反思」嗎?應該說,這是個社會問題,也是中外古今社會無法根治的複雜問題,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會出現自殺現象!

   誠然,自殺現象植根在社會各個領域裡,不完全是為了經濟壓力問題,還存在於其他方面的種種壓力,這是世上許多學者都無法說得清楚的棘手而困惑的問題。

   那末怎麼辦呢?所謂「世間法」說不清,唯有「出世間法」能說得一清二楚了。佛陀,是大覺者,沒有說不清楚的疑難。這是解剖世人迷惑的最正確的途徑。因此,我們必須依靠佛法來「指點迷津」,使迷惑的眾生脫離生死苦海!

    一切生,一切死!決非偶然現象,它是種種因緣組合而成的,也是各自業力顯現的果報,所謂有其因必有其果,用佛家觀點來看「眾生相」,最清楚、最透徹,誰也 脫離不了「業力」的羈縛,「欠債必還」,「因果絲毫不爽」,「自作自受」,這是因果循環的定律。所以說,自殺者絕不是「一了百了」!它還要承受種種「難 言」的苦惱!將永遠在生死海中沉淪不息。

   佛弟子有責任向世人宣說佛法,更清楚地解說宇宙,人生種種因緣觀,世間上任何學者都無法說得清楚的大是大非。古德云:「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誰來挑荷如來重擔呢?凡是佛家弟子,人人有責,不得推卸其責啊!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2546年慶祝佛誕大會
會長覺光法師致歡迎辭
范徐麗泰主席、各位長官、諸山長老、各位嘉賓、各位同仁:

   香港佛教聯合會,每年在農曆四月初八日,教主釋迦牟尼世尊的誕辰,都有隆重慶祝,今年為佛曆二千五百四十六年,也是香港回歸祖國五周年,實行佛誕公眾假期 的第四屆假期,今天在會展中心盛大慶祝,得到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太平紳士親臨,主持慶典開幕儀式,政府各部門長官、駐港各國領事、宗教領 袖、諸山長老、社團首長、各界善知識、四眾同人,蒞臨參加,盛會一時,倍添隆重,本人謹代表大會,敬表歡迎之意。

   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在二千多年前創立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慈悲普渡,以戒定慧三學,消除貪瞋癡三毒,勉勵世人,同求人間淨土,惟惜末世流毒,功利紛爭, 兵戎多處,兇危不息,而社會人際,家庭暴力,生命自戕,時有所聞,令人悲憫無極,有識之士,均盼能以宗教,淨化人心,得臻安樂。

   今天佛陀誕辰,意義除紀念偉大佛陀誕生,舉行浴佛乃涵意「浴佛形像、自滌身心」,含有淨思,省悟所作諸業、去惡向善、自求多福、饒益大眾;故無論佛教徒, 或非佛教徒,大家都能明瞭慶祝佛誕,和佛教誕辰假期之真正意義。香港是一福地,它的安定繁榮,是有賴大眾維持,希望各盡其份,貢獻力量。

    為廣泛弘揚佛理,本會及全港佛教寺院,分別舉行浴佛慶典之外,並發起港九新界十二個地區,包括:香港、九龍、離島、大嶼山、東涌、長洲、新界北區、元朗、 大埔、沙田、荃灣、屯門、西貢、觀塘、將軍澳等各區,連日分別舉行盛大慶祝秩序,可說普天同慶,萬眾騰歡,藉此以共同祈願佛力加庇,世界和平、人民幸福、 香港繁榮、生活安定。並祝福大家身心康泰,生活愉快,慧福無量。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2546年慶祝佛誕大會
副會長兼秘書長
林漢強居士致謝辭
尊敬的范徐麗泰主席、會長覺光法師、各位法師、各位董事、各位居士:

   今日是釋迦世尊誕生二千五百四十六周年紀念日,荷蒙 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太平紳士親臨主禮,在座嘉賓賞光蒞臨,各界友好與我佛教界同仁、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濟濟一堂同致慶賀,謹代表大會同仁敬致衷心感謝。

   今年為實施佛誕公眾假期的第四年,香港佛教界有多項大型活動以示慶祝,包括除在會展舉行一連兩天之隆重慶祝大會,招待信眾參加浴佛、懺摩、拜願、傳燈等儀典外,全港各寺院道場亦均隆重舉行浴佛大典,港九新界十二個地區佛教界人士分別舉行盛大慶祝活動。

    今天我們在慶祝佛誕公眾假日,歡度佛誕公眾假期的同時,必須牢記釋迦世尊慈悲濟世,化度眾生的言教身教。以弘法利生為職志,護教首在律己育人,因此,培養 新時代的佛教人材,使香港佛教在二十一世紀有更輝煌的發展,薪火相傳,燈燈相續,這是當務之急。紀念佛誕,願我教界大德,共發願心,共同努力,關注人材建 設,加速佛子培養,將是對新世紀香港的最大貢獻。

   正法久住,佛光普照,衷心祝願祖國富強,香港繁榮,人民幸福,世界和平,祝願各位嘉賓身體健康,如意吉祥,福慧增長。
 
 
逾三萬善信同慶佛誕
  曆四月初八為佛教界重要日子佛誕日,逾三萬名善信出席多類佛誕慶祝活動;香港佛教聯合會表示,近年經濟持續不景,香港人壓力愈來愈大,多了市民信佛,以求透過宗教減壓及淨化心靈。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五月十九至二十日一連兩日在灣仔會議展覽中心舉行慶祝佛誕大會,在會場內設立浴佛亭,供市民浴佛,有逾萬名善信參加,而香港佛光協會於維多利亞公園足球場亦舉行佛誕嘉年華會,向市民推廣佛學,全日共有兩萬人進場。

成立僧伽學院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林漢強居士表示,估計目前全港共有九十萬名佛教徒,而數字近年正不斷增加,相信可能與經濟不景、市民壓力愈來愈大,希望透過佛學淨化心靈有關;而部份小朋友則是受到家人感染而信佛。

    林漢強居士又謂,為加強內地與香港佛學的交流,聯會年底前會在沙田成立僧伽學院,從內地物色二十多名勤奮好學的僧人來港接受英語、電腦及佛學方面培訓,若 表現良好,兩年後可獲保送入讀香港大學的佛學碩士課程。他說:「現在香港缺乏僧侶,許多人不願出家,內地僧侶在香港完成佛學課程,可以往內地及其他國家發 展,亦可留在香港弘揚佛學。」

   香港佛光協會會長嚴寬祜謂,近年多了港人信佛:「經濟不景,社會許多人都不開心,所以增加了很多人讀佛學班。」

   出席維園佛誕嘉年華會進行浴佛的市民曾小姐謂,近年工作量大增,壓力很大,浴佛後希望內心可變得平和。

   嚴寬祜居士又表示,佛誕是紀念佛祖釋迦牟尼於二千五百四十六年前於印度出生。按古印度傳說,佛祖誕生時,天上有九條龍出現,噴下兩條清泉,一清涼、一暖和,用作替剛出生的佛祖清潔身體,是為浴佛的起源,故現在佛誕紀念活動中亦有浴佛儀式。

王永平局長浴佛傾佛偈

   面對公務員減薪爭拗而備受困擾的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出席佛誕節嘉年華時寄語各人,放下執著,對身外物少些緊張,對別人多些寬容,做人就會開心得多。

   王永平局長並非佛教徒,但他也按傳統習俗浴佛。他在致詞時說:「我們可以嘗試向得道的佛教徒學習兩件事,一是放下執著,二是積極做人。」對香港經濟不景氣,許多人都面對生活上的困難,王永平希望大家能學習佛教徒,做好本份。
 
 
香港佛教界北區慶祝佛誕大會
大會主席覺光法師致詞
律政司梁愛詩司長、各位長官、諸山大德、各位嘉賓、各位同仁:

   香港佛教界人士於農曆四月初八日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誕辰期間,均熱烈舉行浴佛慶祝活動,自從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定農曆四月初八日為公眾假期後,慶祝情 況更盛大,除了香港佛教聯合會有隆重慶典外,並由全港十二個分區分別舉行,今天新界北區一如數年來,由香港觀宗寺聯合北區各大道場、佛教學校、安老院等十 數單位舉行浴佛大典,得蒙香港特別行政區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太平紳士親臨主禮,地方紳耆,諸山大德、各界善知識,踴躍參加,本人謹代表大會敬致歡迎和謝意。

    梁愛詩司長是一位勤政親民的好長官,對佛教活動至為擁護,認同佛教慈悲平等,所處事待人,深得各方欽敬。目前,社會仍瀰漫著一片功利、紛爭、貪瞋痴等等不 良風氣,以法治維持社會秩序,是屬重要一環,另一重要課題,就是人心靈性上之培養,宗教有輔助作用,尤其在佛教而言,提倡戒貪、戒瞋、戒痴之修持,可以說 是具有社會教育的效用。佛誕浴佛,亦是寓意洗滌身心,自我反思,懺悔業障,而達至去惡向善之道。

   本年度慶祝秩序中,五月十一日北區舉行傳燈大會遊行,寓意燈燈相續,普傳佛法,今天舉行盛大浴佛慶典,善緣共舉,功德殊勝,願世界和平,國泰民安。謹祝

   梁司長政躬康泰,各位善知識佛慧精進,如意吉祥!
 
 
香港佛教界北區慶祝佛誕大會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致詞
覺光法師、各位嘉賓、各位善信:

   今天蒙邀出席「香港佛教界北區慶祝佛誕大會」,並擔任主禮嘉賓,我感到非常榮幸。

   香海正覺蓮社自一九四五年成立以來,一直以弘法利生為宗旨,除了弘揚佛法外,還積極提供安老、教育、濟助等慈善服務,在扶老育幼方面貢獻良多,成績有目共睹。

    今年為佛陀降生二五四六週年紀念。二千多年前的世界與當今世界,在本質上都是一樣;二千多年前人類面對的煩惱,與今天困擾我們的問題,可說大同小異。佛陀 傳給後世的道理,除了導人向善之外,還導人處變。今天,香海正覺蓮社主辦這個慶祝佛誕大會,讓各方善信聚首一堂,重溫佛陀的訓誨,反思淨心,委實饒富意 義。

   剛才我說佛教導人向善,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佛陀有感人世間苦難重重,故主張透過覺悟自省和淨化心靈,來達到慈悲為懷、和平共處、自利利他、修行積德等崇高 理想。我深信只要人人都這樣做,必能大大促進社會的安寧和諧及穩定發展。佛陀亦教人積極面對人生的種種變異。處順境不要自滿,處逆境不可氣餒。目前香港社 會正面對前所未有的考驗,很多市民都活在憂慮不安之中。如果大家能夠領悟佛教教義,積極面對人生而不執著於眼前的困境,為自已開創新天地,勇闖新路向,我 相信我們定能履險如夷,迎接曙光。今天香海正覺蓮社主持「吉祥祈願齊浴佛」的儀式,我謹藉此機會與大家共勉,希望人人都能夠發揚尊重生命、彼此關懷的精 神,合力建設人間樂土,把香港社會變得更加和諧安寧。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如何防止自殺慘劇發生?

◎達 文
  年來,由於香港經濟不斷惡化,各行各業呈現蕭條景象,失業者越來越多,搞得市民心慌意 亂,感到前程茫茫然!在這種氣候下,有些家庭及個人不堪忍受壓力痛苦,終於走上自殺之路!更不幸的有人拖累妻室兒女共同「燒炭自殺」,有孕婦帶同未出生 「小生命」扼殺在胎腹中,造成了人間的悲劇,使聞者傷心不已,莫不灑下同情淚,悲哉!

   筆者帶著沉痛心情走訪了佛教高僧覺光大師,來到新界粉嶺觀宗寺法主和尚丈室,大師似乎有「他心通!」筆者尚未說出來意,大師憂心重重地說道:「近來報章上 常報道自殺的訊息,此風不可長,要設法制止,生命來之不易,不可自我毀滅!」大師又說:「古德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造佛塔,功德不小。若能救 人一命,其功德更大!」

   聆聽覺光大師一席話,寓意很深,啟示了筆者寫出這篇專論來,以佛家的觀點,闡述「自殺行為」是極其愚蠢的,它不是甚麼「一了百了」,而其「後遺症」更多、更痛苦!世上眾多學者都無法說得清楚的問題,也無法解決的困惱問題!只有佛家能說得最透徹,並能解決自殺疑難問題。

    社會有心人士無論宗教家、教育家、社會學家、政治家、心理學家、哲學家、科學家……都非常重視人們自殺的傾向,冀望能夠找到「防止自殺」種種措施,他們結 果未能找到防患未然的具體辦法來,世界各地自殺事件層出不窮,怎不令人深思呢?有人為經濟困惱而自殺,但有不少人不是為經濟困惱而自殺!特別是青少年的自 殺,防範措施做得好的話,就可以防止自殺慘劇的發生,事實上要做好防範措施是非常艱難的,因為自殺念頭常常在瞬息之間,變化多端,是無法捉摸的心態,不定 時不定地,更無法知曉其動態,往往又是採取隱蔽的突擊性的手段,所以防不勝防了。在社會經濟不斷惡化情況下,尋求短見的人越來越多,這是香港社會當前「滑 坡」的現實狀況。覺光大師高瞻遠矚地指出:「必須迅速撲滅自殺的火舌!」這是當務之急,不能等閑視之,社會各階層人士要齊心協力,共同挽救「方舟」的沉 淪,目前不宜指責別人的不是,於事無補,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

「自殺者」將墮入扯不清的
「債務」圈圈


   「怎樣才能防止自殺呢?」世上方法很多、很多。但能湊效的,似乎微乎其微了;凡自殺者,感到人生絕望!而且非常固執,在心理上拐不了彎,持有「一了百了」邪念,恁憑對方說甚麼勸阻也聽不入耳,橫下一條心以「死」了之!

    死了,是不是「一了百了」呢?很多人(包括一些宗教家)都說不清楚這個「死後」的問題,如果能說清楚這個「玄奧」問題,恐怕不少自殺者不敢輕易走上「自我 毀滅」的絕路了,因為「死後」不是「一了百了」,還存在許多所謂「欠債還債」的「業報」問題尚未了!這是一個因果循環不息的「債務」問題,誰也逃不了 「債」的糾纏,必定要歸還!這個「玄奧」問題,有人深信不疑,有人堅決不信!可以這樣說,凡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人,是有宗教信仰的人,他們重視生命,絕不會 自殺!只有不相信因果報應的人,他們沒有宗教信仰,也沒有智慧,無明煩惱多多,愚蠢地認為「死了,一了百了!」在社會底層的常有這樣的想法,一些青少年更 是智力不成熟,稍不遂意自尋短見,結束了短暫的青春,讓白髮送黑髮,豈不悲哉痛哉?!

   在世間上,對「生」與「死」的問題說得最清楚,最透徹的,只有佛家的教義,如果佛法得到廣泛的宣傳和弘揚,相信世界面貌大不一樣了,所謂「轉娑婆為極 樂」!哪裏還有自殺者呢?世上不信佛的人很多、很多,所謂無明未除,苦難不斷;種惡因,得惡果。人生不是一世因果,而是多世因果,能有多世因果循環的觀 念,就會珍惜一世人生了,慎言慎行,兢兢業業,不敢胡作非為了,只有善因善果,這是顛朴不破的真理。可惜很多人不懂得這個真理。

要迅速撲滅自殺火舌

   擺在佛弟子面前的重大歷史任務:「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也可以說,這是永恒不變使命!所謂「弘法利生」是要「契理契機」的,不能無的放矢!目前社會 上出現一群自殺者,別人無法開導對方,無疑將其重任落在佛弟子肩上了,可以說,當之無愧!覺光大師明確教誨:「我們要迅速撲滅自殺火舌!」是其時也。要完 成這一重大歷史任務,必須要有周詳的計劃和具體工作安排;佛教社團和社會社團既有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諸如設立防止自殺熱線服務,在組織上功能上有相 似之處,至於在宣傳內容上各有不同,佛教社團就有其獨特的特色,世俗學者無法解說因果循環及靈魂是否存在諸問題的。對自殺者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啟示和開 導,打開對方執著之門,就能「化險為夷」,「絕處逢生」!佛法在這方面能發揮卓越的作用,饒益有情,普渡眾生。談到所謂「普渡眾生」的根本宗旨,它建立在 以人生「活」的基礎上,而不是人生「死」後的超度。活著的生命最為寶貴,無論是修行為善,或貪瞋痴造惡,都離不了這個活生生的「色殼子」,它是思想、行為 的主宰者!而所謂虛無縹渺的靈魂已失去主宰的能力,隨著自身的「業力」而運轉了,是被動而非主動,所以說,活著的生命最為珍貴!佛云:「得人生者,如爪 土;失人生者,如大地!」其意思說,手爪之土極少,而大地之土極多!能得一人生極不易!只有極愚蠢的人才不珍惜自已的寶貴生命。一旦毀了生命之軀,欲想再 得人生,可謂「難矣哉」!所謂「萬劫不復」。隨著「業力」流轉不息。佛家說,「六道輪迴」(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如此說法,有人相信,有 人不相信,智者說,「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佛說之教理不謬也!

   當我們置身於華洋雜處的社會,在經濟不景氣情況下,發現到自殺方法,其途徑繁多,因此,他們所感受的痛苦也各有不同,為了顯示自殺者身歷其境的痛苦,我們 蒐集了相應的資料,來個所謂「現身說法」,足以消除自殺念頭,俗話說:「衝前一步粉身碎骨,退後一步海闊天空!」不少自殺者往往出於一念衝動,不夠冷靜, 缺乏理性思考,迷信於「一了百了」的錯誤念頭下,鑄成終生之恨!根據有關資料分為四類說說自殺的痛苦,有助於自殺者深思:

一、窒息而死

   跳海自殺:筆者有個相識的友人,曾經親自經歷過一次。由於受經濟風暴的打擊,生意失敗,債務累累,竟然跳海自殺,幸而被路人發現救起,送到醫院急救!我去 醫院探望他,他一見我,涕淚迸流,淒然地說:「我本以為死了,就解脫了,沒有想到海水直灌呼吸道,肺部氣體又內逼,內外併衝,胸痛如裂,無法忍受,剎那 間,就悶厥過去了。」「既已悶厥,痛苦的感覺該沒有?」「不,不是!胸部悶塞的劇烈感,依然強烈!浸泡在海水裏更不好受,拼命掙扎,祈求有人搭救,有一股 求生的欲望,希望脫離苦海!很幸運,終於獲救了,如今我已歸依佛門了。」

   懸樑自縊:自縊(上吊)與跳海,雖然同樣是「窒息」缺氧而死,但是自縊死亡,是因為喉管被截斷,血流被阻止,自然更加一番痛苦。據西方醫學界研究,在窒息 的時候,意識昏迷,是因為血液不十分酸化的緣故。但是他的血液還有某種程度的遲緩流動,以致血色黯黑,肺部起小斑點,有充血現象。那時的痛苦,就更無法形 容了。氣絕之後,面色枯白,兩眼突出,舌頭懸於唇外,雙手緊握,恐怖異常。死者在此時,往往悲從中來,懊悔也來不及了。

二、麻醉而死

   有些自殺者用安眠葯、迷幻葯、嗎啡、雅片::都是麻醉毒劑,服用過量能使中樞神經麻痺,使生命陷於死亡狀態;有人誤認為毫無痛苦地迷迷糊糊死去,甚麼都不 知道了。其實,那些安眠、鎮靜、麻醉劑服多了,都會陷於極深的失神狀態。當時呼吸停止,心臟不跳動,與死亡一般無二,可是經過一段時間,仍然會醒過來;經 醫生勘驗,有許多吞麻醉葯而死的人,往往已斷定其死亡,就胡亂地為其「未死而葬」,等到醒過來,早已被家人入殮,終至悶死在棺中。此種痛苦、恐怖,試想多 麼可怕!

三、中毒而死

   「中毒」或「服毒」,就是一種器官或多種器官,受到毒性葯品的侵入,而使生物軀體變化、損壞,而導致死亡。其實,毒品,亦包括麻醉劑。除麻醉劑之外,例如服用「強烈化學品」而致自殺死亡的很多,例如服農葯、老鼠葯、DDT等等。

    硝酸、硫酸、鹽酸、巴拉松、砒霜,這一類葯品,腐蝕的作用最強烈;一入口,便觸發劇烈的燃燒,最後導致消化系統全部腐蝕出血而昏厥,表現在外形上的,依毒 葯的種類,可發現當事者的口唇,呈黃、黑、白等色。又發生嘔吐、昏眩、泄瀉及劇烈的胃腸炎。內臟壞死,劇痛難忍!因此導致呼吸悶塞而死!

四、其他自殺方式

   1、飲彈自戕與刀械自殺

   近年來,常有警員因欠下債務無法歸還,飲彈自殺慘事發生,給他本人及其親人帶來極大的痛苦!曾有一台灣老兵談起,一位軍官腹部中槍負傷,當時就昏過去了, 等醒來之後,滿地打滾,痛苦極了,要我補他一槍算了,免得受這種灼燒劇痛的煎熬,當他翻滾的時候,筋骨暴起,曲指如鹇,雙目血紅猙獰,恐怖極了。不論用槍 自殺,或被殺,以及刀殺等等,都不是迅速死亡的,而是在劇烈折騰中「慢慢地等死」!痛苦極了。

   2、跳樓自殺

   香港高樓大廈多,跳樓自殺的慘事時有發生,特別是一些青少年學生,一時想不通!爬上高樓躍下,青春的珍貴生命如此結束了。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應盡早設法 防止青少年自殺慘劇發生。當死者最初向下跳時,往往因為震動過烈,失去知覺,等他醒來之後,全身骨折肉綻,腑臟碎裂!青少年無知只是一時衝動而已,所謂 「想不通」!又沒有人開導他們,而走上了「自我毀滅」的絕路,這到底是誰之過呢?

「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是佛門宗旨

   無論是成年人自殺,或青少年自殺!要追究其責任來,那是說不清楚的,原因太多,情況太複雜,所謂「剪不斷,理還亂!」不論是古代社會,或現代社會,又不論 是在中國,或外國;既有極聰明的人,也有極愚蠢的人;有富人,也有窮人;有權勢的人,也有弱勢的人……跟「自殺」都結下不解之緣,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 點,都會出現自殺者!

   這個「自殺」問題,確實困惑一代又一代的人們,都無法說得清楚,亦無法徹底解決,這到底是甚麼原因呢?科學家、哲學家、政治家、教育家、法學家、宗教 家……都不能找到一個徹底解決的具體方案。越是物質文明發達的國家,或物質落後的貧困國家,自殺者更多,更普遍。這個嚴峻的問題怎不得不令人深思呢?

   在許多、許多專家面前,他們都有一套「自命不凡」的解決「自殺問題」的理論體系和方法。但結果還是無濟於事,並不解決實際問題。試問怎麼辦呢?到底有沒有人能解決這個古今捉摸不定的既「奧秘」又「現實」的苦惱問題呢?

    通觀全世界任何一個社會學派或學者都不能徹底解決這個棘手問題。唯有人類大覺者「正遍覺知」--佛陀,洞察人類的「過去」、「現在」、「未來」及生生世世 生命流的演變過程,才能抓住問題的實質,說明人生的種種不同的現象,這就是所謂人類「共業」與「別業」的差異。離開了因果循環的法則,誰也不能說清楚人類 種種差異現象,這就是人類真相奧秘所在。許多學者專家們對探討「自殺背後」問題,猶如「瞎子摸象」解說一番,似通非通,隔靴搔癢,不能解決實質問題,這是 各國專家學者們面臨的共同困惑問題。

   如此說來,是不是由佛學家解說一番就能解決問題了呢?不,也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或者說,只能解決問題的一半,所謂一半也者是指:其一半是指從道理上而言, 能夠接受「因果循環」「三世觀念」,相信「生」與「死」是有其「定數」的,從心理上已解決了,不會萌生自殺之念了。但是另一半狀況是指理性失控,否定人生 因果真諦,因而走上自殺之路,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自身業力作祟」,這是所謂「果報」、「在劫難逃」!

   所有信佛的人,會感受到生命非常可貴,絕不輕易走上自殺之路!他們深知「因果」可怕!只有保持「人身」存在,他可以修行,積德為善,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命 運,所謂「上天堂,下地獄」全在於自己一番作為了。一旦失去「人身」的存在,並不是所謂「人死如燈滅!」其「業識」仍繼續存在,這個「業識」就是俗話稱之 謂「靈魂」是也,只要一脫離「色殼子」(身軀),「業識」不能自主,隨「業力」飄盪和牽引了,所謂「上天堂,下地獄」,則由「業力」去感受了,人的「生命 流」就是如此循環不息!

   根據這個理論觀念,來宣揚人生活著的意義,可以制止自殺行為的發生。很可惜的是,人類出於自身的「無明煩惱」,獨缺善根而抗拒和排斥佛陀的真理!所以跳不 出「三界火宅」,在生死苦海中沉淪不息!我們衷心期望佛弟子大發菩提心,拯救人類苦難,抱著「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弘願所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大 乘濟世精神,唯有如此,才能扭轉不良「世風」!
 
 
趙樸初與深圳弘法寺
--慶祝弘法寺建寺十週年紀念

◎蕭秉權
  一九九二年六月十八日(農歷五月十八日)深圳弘法寺隆重舉行了佛像開光和本煥大和尚方 丈升座慶典,迄今巳十週年了。今天的弘法寺,已經是規模宏偉、金壁輝煌、佛像莊嚴、香湮繚繞的一座佛教道場。它在宣傳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廣泛聯繫佛教信 眾、密切同港澳台同胞的關係、促進深圳地區旅遊業發展等方面已經並正在發揮著越來越大的積極作用。在紀念弘法寺十週年之際,我們不能不想起巳故的原全國政 協副主席、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以下尊稱趙樸老),如果沒有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同有關方面協調,如果沒有他的精心關注和安排,我認為就不可能 有今天的弘法寺。我在趙樸老的領導和指揮下,參與了有關弘法寺的接管和建設工作,知道弘法寺的一些歷史過程,我把它整理出來,以告知後人:我們永記趙樸老 對弘法寺所做出的功績。

停建的弘法寺獲准續建

   弘法寺於一九八五年由深圳市園林部門在梧桐山仙湖植物園裡開始建造,在短短不到兩年的時間裡,就建成了寺廟的主體工程,包括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在郁 郁蔥蔥的山腰澗,金光燦爛,錯落有致,顯露出神秘的色彩。但是,由於建廟程序的不規範和某些政治、經濟的原因,被責令停建。有的主張改建他用,意見不一, 長期擱置一邊。一九八七年初春,趙樸老視察廣東時,在深圳得知了停建的弘法寺的情況,他察看了現場,查閱了有關資料,認為弘法寺「宏偉壯麗,和今日深圳之 容姿相稱。因地處香港很近,港澳信佛群眾盼望該寺早日修成,以便常來朝拜。」於是,趙樸老向深圳市領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見,並於三月十日、十四日兩次親 筆寫信給市委李灝書記,陳述了意見和要求。到廣州,又向廣東省委有關領導反映弘法寺的問題,並在三月十五日親筆寫信給省委統戰部鄭群部長和省委林若書記, 比較詳細地提出了自己對弘法寺問題的看法和意見。他在信中說:「我的看法是:從政治上考慮,該寺創建已久,過去捐資者多是香港佛教人士(有碑可查),現在 重修,又為香港佛教群眾之所歡迎企盼(九龍、香港無大廟,大廟在大嶼山,交通不便,而深圳很近,便於朝拜),因此重修這座廟,是符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 他說修建這座寺廟的好處有三:「1、滿足內地及港澳佛教信眾的願望,有利於宣傳政策,擴大影響,廣交朋友。2、有利於吸引港澳和國外遊客,增加旅遊收入。 3、工程繼續進行,可免經濟損失,且可獲得港澳信眾物力財力的支援。因此,我想懇請您們對該寺修建工程,予以關注,准予繼續完成,不使停工。」他提出:弘 法寺「應在政府主管宗教事務部門領導下由佛教徒自行管理,該寺修建費用由佛教徒籌集歸還。」趙樸老的這些建議,很快得到積極的反應。一九八七年四月一日省 委林若書記就在樸老給他的信上作了批示:「鑒於木已成舟,拆掉變成浪費,同意交給宗教部門接收,宗教部門逐步交回修建費用。此事可由深圳市委市府去辦。」 省委統戰部於一九八七年四月十一日給深圳市委統戰部發函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同志給林若同志和鄭群同志來信,對於深圳梧桐山正在修建的寺廟的修建 及其管理問題提出意見。現將經林若同志閱批的趙樸初同志的來信(影印件)轉去,請你們轉達市委、市府,按林若同志的批示辦理。」這個信件和批示,到達深圳 以後,弘法寺停建的問題本該得到解決,但是當時的某些領導和某些部門仍是各持已見,一拖再拖,使工地雜草叢生,已初步建成的三座大殿幾乎成為廢屋。一九九 零年一月三十日,全國政協李瑞環主席視察仙湖植物園時,察看了弘法寺工地,李主席邊看邊說:「真是難得的一塊好地方」,「要承認已成事實」,「我回去和趙 樸初商量一下,讓他多請幾個佛像來」。他還告訴秘書,回去不要忘了這件事。趙樸老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於三月八日親筆寫信給李主席。他在信中說:「您在視 察深圳時,對該市修建的弘法寺的開放和充實佛像問題作了指示,我完全贊成,並對您百忙之中關心宗教政策的落實,支持我的工作深表謝意。在深圳特區修建此座 佛寺曾得到港澳和海外佛教信徒的關注和贊賞。今寺已建成,由僧人管理開放較之棄置一旁或改作他用要有利得多,既能使之成為體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個窗 口,又能通過佛教的紐帶開展海外聯誼活動;從經濟上來說,對當地發展旅遊,增創外匯也有利。為此,我曾於一九八七年三月致函廣東省委書記林若同志。林若同 志批示:『同意交宗教部門接收,由宗教部門逐步交回修建費用,此事可由深圳市委市府去辦。』但三年過去了,問題乞未解決。根據您和林若同志的指示精神,我 想,由中國佛教協會把該寺接收並管理起來,作為佛教場所開放,在一定期限內逐步償還地方修建該寺的費用,並擬同該市有關部門洽商實施辦法。尊意如何,敬希 賜復。」李主席三月九日就轉交林若書記閱處。七月七日林書記批轉李灝書記閱處。時不我待,趙樸老又於七月二十三日給深圳市鄭良玉市長寫了信,他重申了修建 弘法寺的好處,並提出:「為了盡早順利實現這一構想,我想由中國佛教協會把該寺接收過來,並組織僧團進行管理,作為佛教場所開放,在一定期限內逐步償還地 方修建該寺的費用。」鄭市長態度積極,於七月廿七日就在趙樸老信上作了批示:「我與李灝同志商議過,在省委工作會議期間也向林若同志口頭匯報過,同意這個 意見,請園林公司聯繫具體洽商辦理。」並於八月九日函復樸老:「經同有關同志商議,同意照您旨意,將弘法寺廟區部分交由中國佛教協會續建和管理;弘法寺已 完工程發生的費用,由中國佛教協會分期償還,;在建工程,由佛教協會接收後續建。具體交接事宜,將由我市城市管理辦公室和園林總公司徑同中國佛教協會洽 談。」至此,停建了四年左右的深圳弘寺,交由中國佛教協會續建。

中國佛教協會直接管理的寺廟

   深圳弘法寺被責令停建,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不符合修建寺廟的程序要求是一個重要原因。在正常情況下,修建寺廟應當由當地宗教組織報送當地縣市以上政府主 管宗教工作部門審查,並經有審批權的縣市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方能進行修建。非宗教組織不得修建寺廟。所以,由園林部門進行修建弘法寺,必然會出現種種不可 克服的矛盾,遭到許多方面的扺制和反對。趙樸老在向有關領導寫信時,一方面強調了在深圳地區修建一座比較宏偉的佛教寺廟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提出了理順修建 寺廟程序的意見。他在一九八七年的信中曾提出:弘法寺應在政府主管宗教部門領導下由佛教徒自行管理。這是按照修建寺廟的一般原則提出來的。到了一九九零年 他在信中又更明確地提出:弘法寺由中國佛教協會接收並管理起來,作為佛教場所開放。這是根據當時深圳市的具體情況提出來的切實可行的辦法,因為當時深圳市 既沒有佛教組織,也沒有僧人,而且有關部門之間存在較多的矛盾。只有在趙樸老領導下,由中國佛教協會直接接收和管理,才能順利地把弘法寺的修建工程納入正 常軌道進行續建,才能有效地按照佛教傳統要求進行修建並管理起來。

   一九九零年八月十七日,趙樸老在北京醫院病室約見了我和深圳市園林總公司總工程師楊,初步商議了將弘法寺移交給中國佛教協會的有關事宜,並交給我由他親筆 寫的三張便條,上面寫道:「深圳市長鄭良玉同志關於弘法寺問題給我的復信,深圳市人民政府城市管理辦公室給中國佛教協會的信均於八月十六日由楊同志送來, 請周(副會長兼秘書長周紹良)、游(副秘書長游驤)、肖(副秘書長蕭秉權)閱。我意派蕭秉權、趙國忱(辦公室主任)兩同志前往深圳接收,並與深圳市人民政 府主管部門具體商議交接事宜。此事經過,請向宗教局報告。」根據趙樸老的指示,由周副會長主持,先後召開了多次辦公會議,由深圳市城市管理辦公室主任王忠 信和楊介紹了弘法寺的情況,具體商談了交接事宜;研究了交接書和向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情況報告。所有文稿都呈送趙樸老審定,送宗教局的情況報告也獲得任務 之局長的同意。在趙樸老的安排下,中國佛教協會派我和趙國忱於八月廿七日前往廣州、深圳承辦接收弘法寺的工作。趙樸老給鄭良玉市長寫了信,信中寫道:「接 奉八月九日大函弘法寺問題荷承鼎力幫助解決,功德無量,至為感謝。現派我會副秘書長蕭秉權、辦公室主任趙國忱兩同志前往辦理弘法寺交接事宜,請惠予指教。 弘法寺的續建任務還很重,仍須貴市大力支持。」我們帶著這封信面見了鄭市長,在他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有關部門的積極配合。我們於八月三十一日同城市管理辦 公室、園林總公司、仙湖植物園正式簽署了弘法寺交接書。這份交接書得到深圳市人民政府和國務院宗教事務局的認可並蓋章。我們分別向深圳市和廣東省宗教主管 部門通報了由中國佛教協會接收弘法寺的情況,懇請他們給予關懷和支持。至此,我們完成了弘法寺由中國佛教協會直接管理的接收任務。

   由中國佛教協會直接管理弘法寺,無疑是一個正確的決策。但是,當時有些部門和有些領導同志對此不甚理解,甚至產生了一些誤解。有的提出中國佛教協會不能直 接領導和管理寺廟,有的認為中國佛教協會直接管理弘法寺是為了撈錢,等等。趙樸老在一九九一年三月赴廣東和深圳視察工作時,針對這些不理解和誤解的思想, 作了認真和嚴肅的解釋。他回到北京後,在中國佛教協會的一次辦公會議上通報了他廣東之行的情況,他說:「有人說中國佛教協會管弘法寺是不合理的,還是由地 方來管,每年交一筆錢給中國佛教協會就是了。我聽了很生氣,中國佛協成立將近四十年,從來只是想為國家、為入民盡一些心力,做一些好事,從來沒有那種卑劣 的『向錢看』的心理。我們接管弘法寺,無非是權宜之計,不這樣做,弘法寺至今還會長期停滯在停工狀態,在這個新興的國際觀瞻所系的都市裡,留給人家一個不 好的印象,無論從政治影響來說,從兩個文明建設事業來說,對國家、對深圳市都只有損失,沒有好處。我們接管下來,首先要籌幾百萬元巨款來繼續修建,還要籌 還以前的建設經費幾百萬元,『向錢看』的人,會做這樣的傻事嗎?」趙樸老解釋清楚了由中國佛教協會直接接管弘法寺的道理,說明這是權宜之計,取得了地方有 關部門的理解和支持,使弘法寺各方面的工作得以順利進行,在短短兩年的時間裡,弘法寺就具備了開光的條件。這不能不承認趙樸老是從實際出發,採取了行之有 效的強有力的組織措施,才保證了弘法寺建設的順利進行。

為弘法寺續建和管理進行精心安排

   弘法寺移交給中國佛教協會以後,如何進行續建和管理,把弘法寺建設好的問題,趙樸老十分關注,反復考慮,精心安排,採取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

    首先,挑選了一位能夠擔當起建設弘法寺重任的方丈大和尚。趙樸老胸有成竹,他同我商量挑選哪位大和尚去擔任方丈時,非常明確地說「只能請本煥法師當方 丈。」一九九零年八月派我和趙國忱去接收弘法寺時,趙樸老於八月廿五日就給本煥法師寫了一封信交我們帶去,信中說:「海內外佛教界人士非常關心弘法寺的建 設,我會接收以後如何把這座寺廟建設好,有勞大駕操心。蕭、趙兩位同志前去聆聽法師高見,請洽談。」八月廿七日我們在廣州光孝寺把信面呈本煥法師,他很高 興地表示:我先拿十萬元給弘法寺,並派十個和尚去。九月二日我們辦完了接收手續後返回廣州,又同本煥法師商談有關弘法寺的今後工作問題,他提出了許多很好 的建議。並提出組成弘法寺修建委員會及其人選方案。我們到廣東省宗教局通報了我會按收弘法寺的情況,並向他們提出趙樸老擬請本煥法師兼任該寺方丈的問題, 他們表示支持。我們回北京向趙樸老作了匯報,他表示:「下一步的工作,就讓本煥法師去辦,我們不要多管。」趙樸老為弘法寺寫了:「中國佛教協會弘法寺修建 委員會」和「中國佛教協會弘法寺修建辦公室」字匾。事實證明:趙樸老選派本煥法師擔任弘法寺方丈是非常英明的,弘法寺在本煥大和尚的領導下,在不到兩年的 時間裡很快地修建了殿堂,莊嚴了佛像,組成了僧團,到一九九二年六月順利地舉行了佛像開光、方丈升座慶典,充分顯示出本煥老法師的巨大能量,他在海內外佛 教界享有崇高威望,得到廣大信徒的大力支持。現在我們所見到的弘法寺,無不都是由本煥老法師努力的結果,他付出的心血最多,功德無量!

    第二、審查確定了弘法寺按照佛教傳統要求進行續建的整體方案。弘法寺的前期建設工程雖已有了天王殿、大雄寶殿和法堂,但這些殿堂均需修繕,並要配製和莊嚴 佛像,兩側還沒有配殿,還要有一個寺廟區的整體建設方案。為此,趙樸老於一九九一年三月廿八日親自到深圳弘法寺聽取了總工程師楊匯報總體建設規劃方案,審 閱了規劃圖紙,提出了修改意見。回北京以後,根據趙樸老的意見,由中國佛教協會發函,正式確定了寺廟建設總體方案,要求製作沙盤模型,供信眾參觀並聽取意 見。趙樸老的要求是:廟區殿堂要少而典雅、莊嚴,要有綠化空間,有僧人生活庭院,有佛學院或研究班,有圖書閱覽室,提高佛教文化氛圍。

    第三、提出要建成有學有修、弘揚佛教文化的模範道場的目標。趙樸老在一九九一年三月廿八日視察弘法寺時,同在寺的十二位僧人見面,當場在留言簿上用毛筆題 詞:「弘揚佛法,利樂眾生,勇猛精進,報國土恩。」他在講話中指出:「弘法寺的名字是已故的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正果老法師起的,由我寫了匾。弘法兩字的意 義就是弘揚佛法。我們弘法寺的人要擔當弘揚佛法的責任。要擔當起這個責任,我們自己就要依據佛法加強自身建設。「弘法寺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宗教場所,深圳是 國際都市,國際觀瞻所系的地方,我們一定要辦好這座寺廟,有學有修,成為一個文化的寺廟。一定要使弘法寺成為我們國內的一個模範道場。」

親自參加開光、升座慶典

   弘法寺在本煥大和尚的直接領導和指揮下,在深圳市有關主管部門的關懷和幫助下,經全寺僧人的共同努力,逐步創造了佛像開光、方丈升座的基本條件。一九九一 年十二月中旬,趙樸老派我和本會常務理事、法音雜志主編凈慧法師前往弘法寺察看情況,研究確定有關開光、升座的准備工作。根據趙樸老的指示,一九九二年二 月廿四日本會向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寫了關於深圳弘法寺舉行佛像開光、方丈升座的報告。宗教局於三月十三日函復:「經研究,基本同意弘法寺舉行開光和方丈升座 活動。整個活動及參加人員均應本著既隆重又精減的精神辦理。」這份批復函件同時抄送給廣東省宗教局和深圳市宗教處。四月一日本煥大和尚來京,商議了有關開 光、升座的方案,由本老擇定舉行時間為六月十八日(農曆五月十八日)這個吉祥日。當日下午,我陪同本老到北京醫院看望趙樸老,並匯報了弘法寺開光、升座慶 典活動方案,樸老表示同意,並提出了一些要注意的工作方法問題,防止發生不必要的矛盾。隨後,我會於四月廿七日正式致函本煥方丈,要求做好准備工作,包 括:成立籌備工作領導小組,設若干辦事小組;邀請港澳佛教界知名人士參加;安排佈置佛教文化展覽,等等。於五月二十日又派我到深圳,同市委、市府主管部門 商議並落實有關准備工作。六月二日我向趙樸老匯報了弘法寺慶典活動准備工作情況,他很高興,並表示他要參加這次活動。

   在趙樸老的親自指揮下,調兵遣將,先派我和趙國忱等人到弘法寺協助本煥法師具體落實各項准備工作,隨後凈慧法師、安上法師(中佛協常務理事、蘇州西園寺住 持)、佛源法師(中佛協常務理事、廣東乳源雲門大覺寺住持)等先後到寺協助本煥老和尚組織安排法務事宜。六月十六日,趙樸老夫婦扺達深圳,當晚他就聽取匯 報,了解准備工作情況,他表示滿意。他為本煥法師升座寫了一幅賀聯,上聯是:「廣弘大乘天龍八部皆歡喜」,下聯為:「於法自在晝夜六時恆吉祥」。經過以本 煥法師為首的弘法寺僧眾的積極努力,深圳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協助,各項准備工作都已就緒,於六月十八日上午十時正開始,隆重舉行了大殿佛像開光和本煥 方丈升座慶典活動。這次慶典活動規模較大,約有二萬多人參加,深圳市領導人,明暘、真禪、一誠等內地的一些名山大寺的大和尚,覺光、聖一、永惺等港澳地區 的一些知名高僧都應邀出席。趙樸老親自出席,並作了重要講話。「深圳是祖國的南大門,與港九地區山水相連。在歷史上,深圳作為寶安縣的一部分,很早就有佛 教信仰流傳。自從成立經濟特區之後,海內外具有佛教信仰的人士多有來此投資興業、務工經商。在深圳經濟特區開辟一座佛教活動場所,體現黨和政府的宗教信仰 自由政策,滿足各方信教人士的需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他向弘法寺提出:「我們希望弘法寺在本煥老法師的主持下,按照有關政策和佛律祖規的要求,加強 寺院的自身建設,做好管理工作,發揚佛教優良傳統,弘揚佛教文化,提倡人間佛教積極進取的精神,促進海內外佛教界的聯誼活動,使弘法寺的僧團成為既有學 風,又有道風的僧團,使弘法寺成為既有文化氣氛,又有宗教氣氛的寺院,與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相協調,為促進深圳特區的經濟繁榮和文化發展 作貢獻。」六月二十日趙樸老會見了佛源法師,他根據本煥法師的要求,請佛源法師擔任弘法寺首座。廿一日,趙樸老會見了本煥法師和凈慧法師,商議了弘法寺的 今後工作問題。趙樸老再次指出:「我們的廟,不是搞經懺的廟,要有道風、學風,要有文化氣氛,宗教活動可以集中搞一些比較大的活動。我希望把弘法寺建設成 一座模範道場」。趙樸老對弘法寺的領導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思考,他說:弘法寺可以設董事會,可以參照香港寶蓮寺的做法,可以吸收知名的佛教居士參加。廿二 日,趙樸老再次到弘法寺,由下而上,參拜了各座殿堂,最後到法堂同僧眾會面並作簡短講話,鼓勵和期望大家行大願、發大心,把弘法寺建成佛教的模範道場,並 同僧眾合影留念。廿六和廿九日,趙樸老兩次召集弘法寺、市宗教事務處和城市管理辦公室、園林總公司的領導人商議有關弘法寺基建工程驗收和交接事宜,於七月 二日在弘法寺辦理了驗收交接手續。當天,本煥法師向趙樸老匯報了基建工程驗收交接情況和寺院執事任職方案,也反映了一些僧人的思想情況,希望樸老再到弘法 寺同執事們講講話。

   本煥法師於二月十六日發來傳真,要求中佛協派人參加研究弘法寺的建設問題,趙樸老決定派我前去。他給厲有為市長、李廣鎮副市長寫了信,信中說:「弘法寺在 深圳,已經逐漸顯示出它的重要作用,不僅滿足了深圳地區佛教信徒過宗教生活的需要,而且成為對外開放、宣傳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一個窗口,聯繫港九地區 佛教徒的重要紐帶。但是,目前弘法寺遠未建成,建設中尚有不少困難問題有待解決。特別是寺廟建設規劃需要市政府有關部門正式審查批准,並要明確寺廟建設應 由寺廟來管理,其他有關部門給予協助和支持,不應越俎代庖。」「我深信,在你們的關心和幫助下,弘法寺一定會建成一座弘揚佛教文化的莊嚴寺廟。」我把這封 信面呈厲市長,並簡要匯報了弘法寺的劃界和當前存在的問題,厲市長當即批示:「此事請傳芳(注:時任主管城市建設的副市長)同志親自組織部門給予協商解 決」。此外,對於弘法寺的僧團素質問題,趙樸老也十分關心,在一九九三年底他決定從中國佛學院畢業的研究生、本科生中選調了法成、親證等法師充實僧團力 量,提高佛教文化素質。

   趙樸老當時巳是一位八十多歲高齡的老者,但是,我們從上面這些紀實材料可以看出,趙樸老仍然精力充沛,在自己負責的工作領域裡,真誠地愛國愛教,從大局出 發,從政治著眼,深入實際,實事求是,據理力爭,鍥而不捨,圓滿地解決了深圳弘法寺的問題。他的這種高度負責和勇猛精進的敬業精神是值得我們永遠學習的。 這也是趙樸老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2002.4.14完稿)
 
 
我與茗山法師的一段因緣
◎吳登昌
  零零一年六月一日,一代高僧茗山法師在上海示寂,,不覺已一週年。我因受市府委托有緣在最後一段日子裡陪伴他,結下了不解之緣,雖時空移轉,但思念、緬懷之情不斷。

初識法師

   二零零零年九月廿三日,我從部隊轉業到鎮江市宗教局任職,第二天就接到參加焦山別峰庵開光儀式的任務。走進開光現場,一位精神矍鑠的老人正在向眾僧介紹別 峰庵的來歷,老人思路清晰、思維敏捷,尤其那一口字正腔圓的鹽城城區方言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是我平生第一次見到茗山法師。開光儀式後,時任民族宗教事務局 的徐耀海局長向茗山法師介紹了我的情況,當他聽說我也是鹽城人時,「他鄉遇故知」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並主動謙遜讓位,讓我倍感親切。也就是那次的初識,我 對他的生平有了最初的了解。大師於一九一四年,十九歲出家。一九三四年,在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戎,此後近七十個春秋裡,茗老先後擔任過焦山定慧寺、南京栖霞 寺、寶華山隆昌寺、無鍚祥符寺、鹽城永寧寺方丈,去世前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政協常委、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他把畢生獻給了我國佛教事業,為海內 外眾多佛教徒所仰慕。

   從此我與茗老的交往便多了起來。二零零零年底的一天,我冒著零下三度的嚴寒去看望茗老。剛進廚房我就發現窗戶上少了半塊玻璃,還聞到室內一股煤氣味。我立 即對當家師講,為了茗老健康和安全,要立即安裝好玻璃,並把煤氣灶換掉。雖是一件小事,但茗老感激不已,他說,我這個地方來了多少人都沒發現這情況,你來 了幾分鐘就發現了「險情」。後來,他逢人使講起這件事,我們的關係也因此增進了許多。二零零一年二月二日(農曆正月初十),茗老給眾僧講經,由於連續站、 跪達二個多小時,講經結束後,便患上了支氣管炎,二月四日住進了鎮江市江濱醫院。我每天都去看望他一次。二月十五日,我因有一個接待任務沒去醫院看望他, 誰知第二天早晨我剛進病房,他就問「吳局長,你昨天怎麼沒有來?」,其迫切之情令我十分內疚。從此,我不管工作有多忙,每天都堅持早晚各一次去看望他老人 家。一次次地看望,一次次地接觸,更加深了我們之間的不解之緣。

大師情懷

   在我與大師不長的接觸中,令我嘆服的是大師在細微處表現出的高尚品行。大師才高人好、知識淵傅、佛學造詣精深,通曉經、律、論三藏,尤精於龍樹、提婆、無 著世親之學,他的詩、詞、字更是自成一家,在佛教界有「詩僧」之稱,他的書法在海內外被視為珍品。面對如此的成就和造詣,大師虛懷若谷、常常謙虛地說「我 沒甚麼,我只是組詞比人家強點,刻苦修行比人家時間長點而已。」大師一生儉樸,每次吃過飯後他要把假牙洗乾淨,每次他總把洗牙的水喝下去,這一習慣一直保 持到他去世之前。他還經常告誡弟子們,現在國家還不是很富裕,千萬要珍惜一粒米、一顆糧,不能奢侈浪費。二零零一年春節前夕,我帶全家去焦山給他老人家拜 年,看望的人很多,怕他太勞神,便建議他在條件比較好、設施也不錯的國貿大廈過年。可他惦記著寺院,說明年要重建山門,春節期間可能有人要來佈施,便婉言 謝絕了我的請求。三月二日,大師從江濱醫院出院後,回焦山住了一天,才轉無錫華東療養院。轉院那天,無錫靈山公司派了一輛轎車來接,我見大師精神不佳,便 與解放軍359醫院協調了一輛救護車讓他躺下,由我和該院派出的醫護一同陪往無錫。車到無錫收費站時,大師口渴要喝水,我們把車子停在收費站旁。他知道 後,責怪我們既違反了交通規則,又影響了收費站的正常工作,此事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在江濱醫院住院期間,他每天都要我把刊有揭批「法輪功」的報刊帶給 他看,並多次提出等身體恢復後,要深刻揭露李洪志的歪理學說,不讓邪教蔓延。大師的教義德行是何等高尚,難怪乎「文革」期間,宗教政策遭到破壞,許多僧人 還俗成家,大師卻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仍保持清淨戒體。

最後塵緣

   大師在無錫華東療養院期間,我先後六次前去看望。二零零一年五月七日,大師病情加重,我陪原市政協主席黃選能前往看望。黃主席當機立斷要求轉到上海瑞金醫 院,我立即和上海玉佛寺的覺醒方丈取得聯繫,覺醒法師表示隨到隨住。當天下午十八時,大師住進了上海瑞金醫院的院中院--廣慈醫院。該院全體人員懷著對茗 山法師的崇敬之情,立即成立了以李宏為、俞卓偉正副院長牽頭的專家救護組,並專門成立了醫療和救護兩支特別小組。診斷後,俞副院長和吳教授對我說,大師這 次病情不同於前幾次,十分嚴重,並發出了病危通知書。我在病危通知書上簽字後,即與上海市宗教局、上海玉佛寺、靜安市等單位取得聯繫,請求他們協調好各方 面的工作。第二天上午,我趕回鎮江,將大師的病情向局領導和統戰部的領導作了具體匯報,並安排焦山派僧人到醫院協助護理。九日晚,大師病情加重,醫院要求 做切管手術,市委書記張衛國得知此事後,派市委副書記吳樹南、副市長解信鵬、政協副主席張克敏、宗教局局長徐耀海等領導趕往上海,組成臨時搶救小組,擬定 了後事處理方案。會上,指派我全權負責大師的護理任務。

   切管手術後的四天內,大師一直處於昏迷狀態,十二日上午,醫務人員發現大師沒有小便,為防止尿毒症,便為大師做了血透手術。第二天下午小便恢復正常,頭腦 清醒,大師的身體有所好轉,並且還提出要吃飯,醫生給大師服了一些營養素,喝了野參湯。此後的三、四天,大師非常興奮,難以入睡,一會兒要喝茶,一會兒要 坐起來寫字。當時大師還十分掛念他的弟子、現任香港佛學院副院長的覺真法師,茗山大師連續寫了不少字,提出要見覺真法師,並要覺真法師替自己發表呼籲世界 和平以及加強佛教道風建設的文章。見此情景,我和醫務人員都非常興奮。十八日,大師的病情開始反復,並逐步加劇。為緩和大師的病情,提高其扺抗能力,醫院 通加我立即籌集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抗菌藥--兩性枚素脂質體,我在香港、新加坡佛教界的鼎力相助下,短時間內迅速籌集了三十余支、價值達十幾萬元的名貴藥 品。廿五日早晨我進人病房後,大師緊緊抓住我的手,足足有十分鐘,兩眼不停地流淚,當日九時,大師再次處於高度昏迷狀態。

   自大師入住廣慈醫院後,我幾乎日夜守護在病房,每天只有幾個小時的休息時間。每天早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他做按摩,按摩我可是個門外漢,但為了大師的健 康,我一有空便主動向醫務人員求教,每天給他按摩後,大師都感到十分的舒心。不僅如此,我還要協調好醫院的內外工作,接待好中央、省、市各方來看望的領導 及諸山長老。大師住院期間,正常情況下,到醫院看望的居士、眾僧每天都有五十多名,我在上海民族宗教事務局和醫院的大力幫動下,安全、有序地接待了三百零 八批數以千計的人員。四月七日,時任市委書記、市長的張衛國在原政協主席黃選能等陪同下,親赴無錫看望了大師。張書記指示在場的每一位同志,大師是佛學界 的泰斗、宗教界的國寶,我們一定要竭盡全力醫治好大師的病。張書記還當場表態,等大師康復後,要在鎮江的南山風景區建一幢別墅,讓大師在那裡安心修養。大 師聽後很激動,雙手合十,表示感謝,並風趣地地說:「你現在既是市長,又是書記,一肩挑,這樣好,對鎮江建設有好處,你會給鎮江帶來福音的」。在廣慈醫 院,每當大師出現藥物反應、心情煩躁時,我就說,張書記又來電話啦,要你安心養病,積極配合治療。每當他聽到這句話時,頓時就會安靜下來,像這樣的情況連 續發生過好幾次。從中看出,他對張書記是多麼的尊重和敬仰。

   五月廿七日,從早晨八點半至中午十二點半,廣慈醫院全體領導和六大病科的教授對昏迷狀態中的大師再次進行了會診。會診結束後,俞副院長對我說:「我們已經 動用了世界上最好的醫療設備,最好的抗菌藥和醫院最高水平的醫生,可能挽留不住大師的生命,但我們還要作最後的努力」。我立即向有關部門和領導作了匯報。 廿九日以後,大師的生命只能以小時來計算了,有的「快嘴」醫生講大師的生命最多到三十日。可大師一直在堅持著,三十一日似乎還在等甚麼。使人感到神奇的 是,彌留之際的大師似乎有種靈感,在等待兩件未了情緣:一是上海佛教界在龍華寺舉行大師的好朋友、原全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逝世一週年法會,六月一日上午 十時整,在上海舉行樸老骨灰洒放東海儀式。樸老骨灰洒放儀式結束後,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的領導再次看望了茗山大師。二是市政協主席周大平於下午四 點五十分到醫院看望了大師,半個小時後,大師在幾位親侍弟子的動念聲中,靜靜地圓寂。「秋水魚蹤,長空鳥跡」茗老正像他遺偈所說,走得那樣安詳,那樣從 容。他的為人、才華、愛國愛教,戒德如山,給我們留下了許多許多……正緣於此,我們護送大師法體返鎮的那天,從上海廣慈醫院至滬寧高速要經幾十個交叉道 口,通常情況下至少要等十多個紅燈,但我們的護送車隊十四輛車卻一路綠燈,暢達鎮江焦山,讓我們驚奇不已。
 
 
「換一種活法」─恩師茗公往生週年祭
◎覺 真
  公元二零零二年,(歲次壬午),六月一日,徒覺真謹以至誠,並具三德六味香花清供,遙祭於恩師茗公老和尚之靈。

    一年前的今日,師父你解脫離塵,隻履西歸。慧燈晦焰,滬江悲咽。弟子失依,法乳斷潤。迷茫久久,淚落涔涔。想起三件事有負您老重托,至今愧疚無及,哀思成 結。第一件,你親筆遺書,要我代你撰文呼籲世界和平,一年已過,只字未寫,悲不自勝。第二件,從去年七月開始編你的紀念集,計劃十月或年前出版,可是,偏 偏因緣不具足,一拖再拖,一延再延,辜負了廣大弟子的期盼,令我慚愧得無地自容。第三件,私下裡你曾對我對幾位侍者都說過:「我雖比不上六祖,但我相信自 己將來遺體也是可以保存的。」 去年六月九日,我站在你的靈前,痛心地合掌禱告說:「師父,我無能,我不能保存你的遺體了。」 在您老往生後不到三個月,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安徽省佛教協會會長、九華山方丈仁德和尚也相繼示寂,但他沒有被火化,遺體保存了,而且三年後還 將開缸。當我聽到這一消息時,彷彿被電擊致昏,一顆心頓時劈作兩半。一半為安徽人民感到慶幸,安徽的一位高僧,肉身長存,後人在朝禮九華時,又可瞻禮仁德 大和尚了--仁德大和尚還在九華山;另一半,為我自己感到悲哀,畢竟是我業障深重,不能為江蘇人民保存一位世紀高僧的遺體,白白損失了無可計量的一份歷史 財富。假如您老還坐在缸中,還安奉在據說本是留給您老的焦山萬佛塔的地宮之內,人們都將不請自來,大家還會從海內外直奔焦山,帶一束束鮮花來看望您,因為 您還坐在焦山之巔;焦山也會自豪地說:我這裡也有一尊肉身菩薩;茗山長留在名山。阿彌陀佛,歷史是不能假設的。窮人付出的代價是慷慨,富人付出的代價是吝 嗇。歷史往往說不清,紅塵何處有公平?一○四○年前,一位巴蜀女人寫下兩行詩:「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 她是在祭奠一種死亡,也是在為歷史不能假設留一見證。我想哭,但是再哭也哭不回你的遺體了。

   關於第一件,我真佩服您老的和平預見。在您老寫下臨終倡議,呼籲世界和平的遺言後三個月,發生了驚天地、震魂魄的「九一一」事件。從那至今,浩浩狼煙,刀 光血影,以巴殺得正酣,阿富汗更在彈坑邊和地震中顫抖。巴米揚石佛炸毀了,塔利班煙消霧散,奧瑪爾不知抱頭鼠竄於哪一個山洞?據因知果,推果知因,因果不 昧,天道輪迴。你的和平倡議,正是你預見戰禍,關懷眾生、悲憫眾生的信誠、解精、行實、証知啊!

   關於第二件,《紀念集》雖然直到今年三月才出版,但有兩個不可思議。一本書總得要有一篇名家的序,我愁得幾天食不知味,寢不成眠。但我有夢中唸佛的習慣, 常在夢中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去年一天夜裡,我又夢中唸佛。唸著唸著來到一處遼闊的水面,忽見你從水上踏浪而來,我忘記了你已往生,急忙上前問:「師父, 你哪裡去呀?」 你微露笑意:「換一種活法」! 得聞此言,我一驚而寤。看看手錶,凌晨三時,反正睡不著了,起翻台曆,這天正是九月廿三日,(農曆八月初七,是日「秋分」)。半個月之後,我忽接揚州高旻 寺方丈德林大和尚來信,讀至信末「余缺少文化,在佛教佛事活動中,從不作文字應酬,特於茗老,吾不能無言也。」 我抑制不住清淚點點。心中話,只此一句就夠了,勝過那套話例話萬語千言。我想這是最好的「序」了。更不可思議的是,此信落款處寫著「2001-9-23」 正我夜夢恩師之日也。我總以為從此天上人間,聖凡兩乖,永無相見,想不到竟在夢中相逢,奇就奇在不但給了我「換一種活法」的啟悟,更暗示了會有長老寫序寄 來。我再寫信呈詢德林和尚,果得回信,慨允代序,如此殊勝,此一不可思議也。

   今年二月二十日,我意外地收到了台北華嚴蓮社住持成一長老來信,他寄來了哀悼茗公的題詞、八幅珍貴的與茗公合影。我當即送往深圳,及時補入,當天全書編定。從去年遷延至今,進展不順;原來是師父示意我,務必要等成一長老的來文啊!一來即成,此二不可思議也。

    關於第三件,應該承認,是我錯了。是火化,是坐缸,師父本無執著,我又為甚麼執著呢?假如不火化,師父又怎會示現那麼多瑞相呢?順便要更正一下:我寫的 《茗公荼毘,示現瑞相》一文中,記述時間有誤。天空飛來三只吉祥鳥,寶塔放光,天降光柱,在當晚十時濛濛細雨中即已出現,胡劍英居士、許彬居士都記述甚 詳,而我卻因筆誤,把時間寫為凌晨二時了。這是要向讀者致歉的。師父,你生無黃鐘大呂之響,但死有驚天動地之光,你的生命體驗、人格力量、知識底蘊、禪定 功力、實相般若,全都濃縮在這一光照大千的瑞相之中了。生命化為風情萬種的力度和能量,那是你心頭的閃電,那是你回歸本然的留影,那是你歷史的定格,那是 你德業的旋律,那是你涅槃的天籟,那是你最後的造型,那是你與我們眾弟子告別的對話。

   巨星西隕,霜肅露零,我哭恩師,恩師慰我:「換一種活法」!夢人如我,廓然警醒。週年拜祭,來格來歆。
 
 
憶與茗公長老一起的日子
◎烜 光

  茗山老法師圓寂一週年忌 日到來之際,敬以此文獻給他老人家,以表我對恩師的懷念和敬意!我們佛教講究緣分,尤其人與人相處在一起。有些人即使沒有任何特別關係,但他們能處的十分 融洽,那樣投緣。我和他老人家,就是這樣的。儘管我們不是師徒,但我們勝於師徒。有時我們像爺爺孫子一樣談話,沒有拘束;有時像兄弟一樣,爭辯不巳,互不 相讓;但在正規場合我還是畢恭畢敬,不敢越雷池一步。事實上,他老人家並不是那種隨隨便便的人,出門時一定要你僧裝整潔,威儀具備,尊幼有別;接待客人 時,做為侍者,你要在適當的位置,筆挺地站著,所謂站如松也。只有閒暇之時,海闊天空地談談;但我千萬記得,別把話題選錯了。

我與恩師的相識源遠流長,那時我在鎮江金山寺出家,他老人家是鎮江焦山寺的方丈,每次見面,最多問候而已,那是在上佛學院前的兩年中。後來我讀南京棲霞山 佛學院時,老法師是佛學院副院長,常派侍者要我到他的方丈室去坐坐,問問學習情況,然後給我一些勉勵的話。記得有一個暑假,恩師寫一份親筆信給成都的清定 上師,讓我到那裡親近了上師一個月,車費是他老人家給的。直到後來我在中國佛學院讀書時,他老人家來北京開會,我去賓館看他,在談話中、老法師說:「你在 金山寺時,還挺奇怪的,你每次一看到我就跑了,我是想喊你過來談談。」聽到這裡時,我感到非常慚愧。其實,那時我見到老法師時,有點拘謹和害怕,不敢說 話。從中國佛學院畢業幾年之後,由於特殊因緣,我給老法師做了近半年的侍者,在這期間,我感覺我的佛學,修持得到了更快的進步。縱觀多年的出家生活,我最 感到自豪的就是親近到了一位真正的修行者,而且與他同住同吃近半年。從他老人家的身上我看到和學到了佛法的高貴精神及其與世間法的圓融性。

與老法師相識十多年來,在一起時的生活經歷與感受,特別深刻:

生活起居 井然有序

老人家活了八十八高齡,他的高壽,與其生活起居及人生價值觀是相當有關係的。他喜歡乾淨整潔,衣服勤洗,之後要疊得整整齊齊放在衣櫃裡。他要侍者也是這 樣。出門時要穿大褂,衣服不要有皺紋;房間經常整理,勤掃。你不會看到他的房間亂亂的。他的東西不讓你亂擺,你用完之後,原來在那裡就擺在那裡。他給你的 感覺是一位活脫脫的古代文人墨客的形象:瘦削的體型,清高而不傲,隨俗不落俗。老法師還有一個特別的自我規定即:三餐之後,通常要百步之行、看報紙瞭解國 內外新聞、寫日記、一個小時的靜坐念佛及放蒙山是每天必須的生活日程。一九九七年我隨他去斯里蘭卡進行訪問時、斯國政府安排我們住在一家五星級酒店裡。每 天晚上睡覺前,他都要放蒙山,然後讓我把淨水灑到賓館外邊的花草中。早晨六點鐘,當我醒來時,老人家正在坐禪,念佛,結束之後就在床上打打方便太極拳,還 教會我一招「雲手」。至今在閒暇之餘,我還練練這一招式。

忍辱退讓 助人為樂

談到他老人家人生價值觀,忍辱及幫助別人是他的一貫作風。他不會罵人,說粗魯話。如果你向他談及某個人的不是,他要麼把話題繞開、要麼他會說:每一個人都 有優點和缺點,你為甚麼不談談他的好處呢!老法師真的很慈悲,但有人說這是老法師性格「柔弱」。可我覺得在這個世界上,總得要有讓人的人。如果每一個人都 爭強好勝,本來已經充滿鬥爭的世界就會變得更加不太平;再說,沒有一件事是絕對的好或者不好。你佔了別人的便宜,未必是好;你吃了虧,未必是壞;如果你吃 了虧,卻能想得開,這就是一種修行,而且這也符合佛教的忍辱精神。佛教之所以給我們以和平宗教的印象,它的主要精神價值就在於忍辱,而且西方人對佛教的這 一觀點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和肯定。由此可知,老法師的所謂「柔弱」是符合佛教慈悲忍辱精神的。在這同時,他老人家也奉行著助人為樂的價值觀。他常對我說: 「我為人人,人人為我,如果你有能力就要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而你不一定要得到他們的回報:當你有困難時,其他的人又會來幫助你,這是一種互動和相互 的因果關係。」由於他助人為樂的佛教價值觀,他曾經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而且還幫助十幾位年輕法師到國外學習,本人即是其中的一位。一次、我說:「謝謝你 老人家對我的幫助」。他淡淡地說:「唉,你不用客氣吆,我是在為佛教培養人才,當然你自己也要努力吆。」老法師所接待的不僅僅是達官貴人、對鄉下的居士們 也是熱情不減。老法師的慈悲我們從他的書法可以看出,不論是誰、是學者還是一般老百姓、只要求他的墨寶,他都滿他們的願。這並不是說他的書法不珍貴,而是 他知道佛教的慈悲與幫助別人的美德。

廣學博聞 詩書造詣

說他老人家廣學多聞,這是無可爭辯的事實。老人家十九歲出家前,已經熟讀四書五經。老人家出生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秀才。他曾對我說,他的文學功底主要是 他的父親為他打好的。出家前,他的父親對他管教嚴格,背誦四書五經,古文詩詞及練習書法一點也不能馬虎。出家後,老法師還是繼續古典文學的學習(因為佛經 都是用古文譯的,要想學好佛經,古文基礎不好是不行的)。而且那時,他的父親也年事已高,就自願來到他住的廟裡給小和尚們教古文及佛學。也由於這個緣故, 老法師在世時、做詩,填詞及楹聯是那樣的自如。至今在國內許多名山古剎都有他老人家所寫的碑文、詩詞及楹聯。談到這裡,不僅使我聯想起老人家的書法。可以 這樣說,老人家的書法與他的名宇「茗山」一樣聲名遠揚。他的書法像他一樣秀氣,力度,工整。秀中含麗,柔中有剛。老人家的墨寶應該說遍及於世界各地。新加 坡佛教居士林林長李木源居士曾經連續好幾年邀請老法師到居士林講經,在那裡同時多次舉辦老法師的書法展。一位曾在中國留學的日本朋友從日本打電話給我的中 國朋友,他說他在日本的電視上看到介紹老人家的書法,他想請老法師一幅墨寶,最後如願以償。我請老人家給我的朋友們寫過很多書法,可我自己只有兩副各四個 宇的橫幅,所以還是多少有點遺憾的。

直心是道場

他老人家性格耿直,說話向來坦率。記得在一九九九年老法師訪問新加坡時,毗盧寺的住持慧雄法師邀請他去講經。由於老法師的家鄉口音較重,新加坡的居士們聽 不大懂「所以在講的過程中由慧雄法師翻譯成閩南話。為了尊重老法師,慧雄法師手拿話筒,面朝老法師站在左前邊,也就是說背對著上百位居士們。在講了十幾分 鐘之後,老法師意識到慧雄法師的站向,便對著話筒說:「你要面朝著居士們,你是在翻譯給他們聽,你怎麼面對著我呢!」之後,慧雄法師大方而自然地轉向居士 們,一點也沒有介意的樣子。規定的兩個小時已經到了,慧雄法師擔心累著已屆八十六歲的老法師,所以暗示我提醒老人家時間,我拿起桌上的經本,把手錶放在上 面指指,意思是時間到了。誰知老人家看了一眼手錶卻說:「我曉得啊,沒關係,再講半個小時,還沒有講完呢。」下面的居士們立時鼓起了掌聲,而我倒覺得真有 點不好意思。

最後一面

原本我是去年秋天回國的,但在去年春天時心緒有點煩躁,學習也分神。於是我決定提前回國,反正有一年多沒回去了。回國之後,有人告訴我老法師生病住院。於 是,我打電話到焦山問老法師住的地方,當家師出於對老法師的照顧,說老法師身體不好,不讓人打攪。於是我又打電話到江蘇的一位居士那裡,他告訴我老人家住 在無錫華東療養院裡。幾經周折、終於在四月初我見到了老法師。

療養院是建在太湖邊一個小山坡上。時值春暖花開,周圍都已披上了美麗的春裝。在管理人員的引導下,我輕輕推開房門。輕輕走過去向老人家行禮,他看著我說: 「嗷,烜光,你來了。」他的表情非常平靜而祥和。我扶著老人家下了床,坐到沙發上。他的氣色看起來不錯、只是有點虛弱。我也不敢說太多的話,只是看著他老 人家。老人家慢慢服下了侍者端來的湯藥。幾分鐘之後,老人家給我講起了他生病的情況,他說剛來的時候,由於病情嚴重,這個療養院不接受,後來在各方面的交 涉下才住進來。好在這裡的醫生確實不錯,所以現在病情好轉,最初的幾天是接氧氣的、他指指後面的氧氣瓶說。我們的談話持續了約一個小時,這時一位熱心而能 幹的女護士進來了,帶著對老法師尊敬而親切的笑容大聲地說:「茗老,說話太傷身體,你老人家休息休息。」繼而她轉過身來對我說,別讓老法師說的話太多,老 法師身體虛弱。誰知老人家卻接著說:「不要緊吆,我有好幾天沒說話了,說話也是一種鍛練身體嘛,當然是不能說的太多。」接著他又對護士說:「你曉得啊,他 是我的學生,在斯里蘭卡留學,現在特意來看我。」老人家說到這裡的時候顯得很高興。而我感到非常慚愧,作為他老人家的學生。老法師從來不在人面前說我是他 的徒弟,只說是他的學生。

「放假」

我去的那個晚上,老侍者回焦山去找老法師的舊日記,第二天打電話來說找不到。於是老法師派新侍者回去找。臨走前小侍者一再叮囑我,一定要老法師九點鐘之前 上床。八點五十分,我輕手輕腳走到老法師身邊,他正在寫日記,我想說九點鐘快到了。可我欲言又止,因為我看他寫的真是思如泉湧的時候。九點十分,終於忍不 住輕聲說:「老人家,該上床休息了。」他說:「再過半小時,沒關係,今天晚上侍者不在。」我心不在焉地說了句:「那好吧!今天晚上給你放個假吧「他緩緩轉 過頭來看著我,然後說:「甚麼放假,你解釋給我聽聽。」當然我不否認我的口音很重。我解釋了好幾遍,他就是聽不懂。當時我已感到「放假」這個詞出了問題, 想退也來不及了,就閉著眼睛說:「就是班主任給班裡的……。放假的意思。」我省去了『學生』這個詞。剛一說完,這下老法師不像生過病或生病的人,倒像是身 體好的時候一樣,對我開始了批評、足足十分鐘。我像個小學生一樣乖乖地站著,聆聽老人家的教誨。批評完之後,老人家說:「其實,我們難得見一面,說說你, 也是為你好嘛。」老人家看了看手錶,說:「現在是應該上床休息了。」我微笑著向老人家點了點頭。事實上,十多分鐘的教誨中,只有前兩句是說我不該用這個 詞,而其餘則是告訴我要持戒,學好英文和佛學及如何做人的道理。這也是我最後聆聽他老人家的教誨了。

「照相」

由於療養院裡醫生和護士們的精心照料,我去後的第三天,老法師明顯精神了許多。每天三餐之後,我和侍者扶著他到走廊裡散步,然後到閱覽室看報紙。老法師提 出明天下午去城裡剃頭洗澡,老人家說有一個月沒洗澡了。幸好第二天下午天氣晴朗。無錫祥符寺的車把老法師、我和小侍者接到了祥符寺。在一個大廳裡,理髮師 給老法師先理髮,老人家讓我去看看靈山大佛。我堅持不去。因為那天天氣真有點冷,擔心回來遲了,老法師就得在這個很泠的廳裡等著我。剃完後,老法師說他也 想去看看大佛,於是司機開著車把我們送到了靈山大佛腳下。老人家就在平臺上看看,我們幾個爬到了上面,很快就下來了。大佛的確非常壯觀,高大而莊嚴。回到 寺院之後,祥符寺的無相法師帶來了攝影師,我們一起合影留念。當我提出和老人家單獨合影時,老人家看我沒穿大褂,便低聲對我說:「出門你怎麼不穿大褂呢, 趕快把那個侍者的借來穿上。」當時我有點驚慌,便匆匆忙忙穿上了小侍者的大褂,這樣才有了我和老人家的最後一次合影。照完之後,一大群遊客又和老人家合 影,留念,這樣持續了大概十來分鐘。在去浴室的路上,我向老人家解釋因為當時我走的太匆忙,也以為就是剃頭,洗澡而已,所以沒有想到要穿大褂。老法師說: 「你出門經常要大褂在身,知道嗎,要有威儀。」是啊,我確實感到非常慚愧。

我想這大概是老人家最後一次照相,應該說這些陌生的遊客們和老法師還是很有緣的,也是很幸運的。人生大概也是這樣,有時候一些事情是出乎我們的意料之外, 但那件事對於當事人來說,又是那樣的可貴而難得。儘管老人家走了,但他的高貴品質,戒行精進,慈悲助人的菩薩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記憶之中,這種精神也將 是我們為人處世的榜樣。我永遠為老人家祈禱,祝恩師乘願再來!

註:作者:性樸法師,號烜光。
原茗山長老侍者,現在斯理蘭卡留學。
 
 
恩師精神常在人間
--紀念茗山長老圓寂一週年

◎覺 修
  代高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江蘇省佛教協會會長、恩師茗山長老,於二零零一年六月一 日圓寂,享年八十八歲。當時天降大雨,連降四五天之久,天也為失去一位高僧而大哭了。許多人在大雨中痛哭與雨水連成一體,渾身濕透。今天,願借《香港佛 教》佛刊一頁,紀念當代高僧圓寂一週年。

   恩師臨終前留下一偈:
   秋水魚蹤 長空鳥跡
   若問何往 往生淨域
   覺而不迷 生必有滅
   乘願再來 何須悲泣


   茗山長老是太虛大師的學生與法孫。曾追隨太虛大師十餘年。在大師的教育與長老自己孜孜不倦的好學受持讀誦佛經中,成為當代高僧、佛教學者、詩人、書法家。 一九七九年佛光普照,春回大地,長老回到焦山。面對瘡夷滿目的古剎,長老感慨萬千,為了重振佛教宗風,日夜操勞,團結教內外人士,募集資金,不多幾年一座 煥然一新的寺院展現在四眾弟子面前。一九八一年後,長老不辭辛勞到處講學宏揚佛法。一九八一年,應邀至香港寶蓮禪寺等六所寺院講經弘法。一九八二年四月與 中國佛協副會長正果法師等一行,代表中國佛協出訪泰國,迎請泰國贈送的三尊鍍金佛像、北京、南京、昆明各供養一尊。回來後被選為中國佛協常務理事任南京棲 霞山寺住持和負責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管理工作。長老以學院叢林化,以學為主、學修並舉為辦學方針,為培養中國佛教僧才嘔心瀝血,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一九八九年八月應美國舊金山三藩市萬佛城住持宣公上人的邀請與其他高僧組成中國佛教代表團,遠涉重洋,飛抵美國三藩市萬佛城開壇講經弘法,傳授三壇大戒。 後又應台灣佛教界人士的邀請,於一九九四年四月廿九日踏上寶島參觀訪問,拜會了印順長老,並在高雄妙通寺按律宗正範傳戒,為三百六十名台灣新戒菩薩傳授三 壇大戒,譽滿寶島。一九九六年起到一九九九年以三年的時間,在鎮江焦山之顛,建起一座舉世矚目,巍巍壯觀的萬佛塔,完了他老人家的最後心願。

   茗山長老在中國佛教史上留下了豐功偉績,他那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氣概,為中國佛教事業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將永遠活在四眾弟子的心中。
 
 
慈濟的魅力
◎孟 慶
  灣花蓮縣城西,高聳的中央山脈和浩瀚的太平洋之間,有一處蒼翠、寧馨的庭院--靜思精 舍,這裡是慈濟功德會的發源地。上午,我們的旅遊車剛要進入院子,但見一群身著天藍色馬夾、上寫「慈濟功德會」字樣的隊伍整齊地走出來。陪同的吳小姐向我 們介紹,今天是星期天,志工(義工)們外出服務。穿著孕裝的吳小姐本人也是慈濟志工,她今天是向自己的先生「請了假」,開著小車赶來接待我們的。

    尼僧德懷把我們引領到一間磚木結構的精致樸素的平屋內,正中神龕上供奉著釋迦牟尼坐像。釋迦在這裡不僅是佛祖,而且是師祖,參訪者都會被領到這裡拜師,聆 聽教誨。德懷法師說,「甚麼是宗教?宗教就是「人生宗旨,生活教義」,而慈濟就是以佛教作為行動旨歸的」。她指著列隊等候在精舍外的一群學生說,像這些孩 子們,就要從小讓他們懂得有愛心,有孝心。

   德懷講解慈濟的歷史如數家珍,充滿著自豪感。在一幢簡陋的木屋內,陳列、展示著慈濟初創時期的艱難歷程。

   一九六六年的一天,證嚴法師與弟子到鄉下醫院探望一位信徒。當她從病房出來,看到地上有一灘血,人們告訴她,山上一位「原住民」婦女小產,因為交不出保證金,無法就醫,只好又抬了回去。證嚴聽後心情沉重,決心籌募善款扶貧救人。

   慈善工作最初由六位同修每人每天增產一雙嬰兒鞋開始,後來證嚴發給每人一個竹筒,讓家庭主婦每天上市場買菜時,先省下五毛錢投入竹筒。這件事很快在花蓮各市場傳揚開來,參與的人越來越多。一九六六年五月十四日(農歷三月廿四日),她們正式組織了「佛教克難慈濟功德會」。

    慈濟功德會初創時在一個叫普明寺的小廟裡,一九六七年秋,證嚴法師的母親為法師買下目前的精舍土地,前後經過十一次改擴建,使精舍有了現在的模樣,而慈濟 的業績,也以幾何級數增長。至二零零一年十二月為止,已有會員一萬一千九百一十五人,慈誠隊員五千四佰零二人,曾經接受慈濟長期幫助的家庭共有二萬七千多 戶,目前,仍有二千八百二十三戶是慈濟長期照顧戶。慈濟人的足跡遍天下,慈濟的志業也從慈善事業擴大到醫療、教育、文化、國際賑災、骨髓捐贈、社區志工和 環保等方面。

   看著初創時的茅屋、募錢的竹筒、破舊的縫紉機,不能不嘆服這是人間奇蹟。而奇蹟的創造者證嚴法師,正是一位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記得幾年前,證嚴資助上海 某醫院創辦肝外科中心時,一位曾是慈濟志工的台灣朋友曾向我介紹證嚴的事蹟,他建議我有機會一定去看看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功德會。

   我問能否見見證嚴法師,德懷告訴我,上人去台北「行腳」了,她每年都用不少時間到台灣和世界各地走走。她是慈濟的創始人、更是慈濟的精神領袖。在台灣的書 店裡,幾乎都能看到證嚴的著作。她的「靜思文化」系列叢書已出版二十多本。她用通俗的、富有哲理的語言向世人講故事、講道理。有人將她與天主教的德肋撒修 女相比,認為她們都是生活化的宗教家,都是形體弱小而胸懷大愛的女性,都具有敏銳的關愛與深沉的悲憫。

   在最黑暗的角落,點一盞燈;
   在最凄寒的路上,生一堆火,
   讓我們
   為人間拭去悲苦的淚水,
   替眾生披上溫暖的外衣。


   「九二一」大地震,被稱為台灣的百年浩劫,七.三級地震傾刻間讓千百萬人家破人亡。時間是一九九九年凌晨一點四十七分。

   慈濟功德會設在台灣全省的四個分會、十四個聯絡處迅即行動,慈濟人最先到達出事地點,時間是凌晨二點半。

   許多災民記憶猶新,當他們惊恐未定時,是慈濟人雙手捧上了第一杯茶、第一碗熱粥。佛教歷史上曾有過的救災流水席,慈濟人創造了廿四小時不停頓地連續煮了六 天的記錄。在最短的時間裡,慈濟人為十八個社區興建了一千八百八十二戶「大愛屋」,幫助災民從「安身」、「安全」到「安心」。

   「九一一」事件,美國紐約世貿大樓傾刻被毀,幾千生靈涂炭。當天下午,慈濟志工即進入災區,並在紐約市家庭援助中心等設站提供服務,包括安頓傷員和死難者家屬,分派食物、提供翻譯等,經慈濟服務站發放的應急金達三千多份,共一百七十八萬美元。

    「九一一」事件同時也造成了阿富汗人民的災難,百萬難民流離失所。慈濟與有關國際救援組織合作,較早進入東北部難民營發放食品和醫藥用品,使一千二百難民 免受凍餒之苦。接著他們又向阿富汗北部和西南邊境發動了第二、第三波救援行動。導遊告訴我,在台灣,證嚴法師的徒弟中有許多企業老板,他們幾百萬幾千萬地 將錢捐贈慈濟功德會,他們相信這些錢將會全部用於慈善事業。

   在花蓮一家玉石企業裡,我們遇到一位漂亮小姐,她是企業員工,聽說我們第二天將去慈濟訪問,即自豪地告訴我們,她也是慈濟志工,不過是「幕後」。經她解 釋,才知「幕後」就是第二線的意思。她說退休後將全身心投入慈濟工作。「靜思堂」是一座氣勢宏偉的現代化建築。六十多歲的李先生為我們導遊介紹。他原籍上 海,退休後已做了十多年志工,不拿慈濟一分錢,中午自帶盒飯,卻像公務員一樣每天旱上班晚下班,為慈濟做著講解宣傳工作。

   在慈濟文化中,有一本題名為《人生更開闊》的新書,廿三位年齡相同的「慈濟人」,三十五年前與慈濟一起誕生,他們以自己的經歷作見證,寫下了心靈的轉折,無悔的選擇。

    靚麗而聰慧的侯旨玲是台北市人一九六六年三月生。她的母親是慈濟功德會資深會員,這使她從小在慈濟的氛圍中長大。從美國南加州大學獲得商學碩士學位返台 後,在荷蘭銀行等外商銀行工作多年。在求才若渴的證嚴法師召喚下,她放棄了令人羡慕的職業,用她的話講是「回到了心靈的故鄉」,她同時兼任基金會財務室、 台北分會財務室和慈濟醫學院會計室的職務。目前,她在慈濟文化志業中心秘書室及大愛電視台工作。

   許瑋麟,法號「濟浦」,一九六六年十二月生。在英國攻讀電腦碩士時,參加了英國慈濟聯絡處舉行的茶會,認識了慈濟的委員,為他們的工作精神所感動。畢業回 台後,曾在一個電腦部門任工程師。證嚴法師希望慈濟的電腦室能完成證信系統,讓每一個會員都能從電腦上得知自己捐款的歷史明細。法師對「誠正信實」的理念 教育了他,他投身慈濟電腦系統的工作,並且和一位慈濟護專的畢業生鄭女士組成了「慈濟家庭」。一九九七年,慈濟又派他出國進修博士學位。

   像侯旨玲、許瑋麟這樣的年輕業務骨干支撐著組織嚴密、門類繁多的慈濟大廈。慈濟的硬件、軟件都是一流的。慈濟人才濟濟。

   證嚴說,她創辦慈濟三十五年來,讓她感到如心的兩件事是,她相信自己沒有私心,她相信人人都有愛心。

   慈愛心,菩薩行。使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鄉村尼僧變成舉世聞名的佛教慈善家。慈濟成為一種精神象征。證嚴為慈濟功德會制定了十條戒規,前五條即沿用了佛教十戒 中的不殺生,不偷盜、不淫,不妄語,不飲酒等五戒,後五條則是證嚴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的,其中有不吸湮、不嚼檳榔、不吸毒、不賭博、孝順父母、遵守交通規則 等。

   看著慈濟精舍庭院外成片的檳榔樹,以及台灣隨處可見的賣檳榔的招牌,心想為甚麼定「不嚼檳榔」這一條呢。原來是證嚴認為嚼檳榔不利於人的健康和環保,且形象也不美。慈濟人決心倡導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設備先進的慈濟醫院,不僅辟有供奉著佛像的佛堂,而且設置了縣掛著十字架、點著蜡燭燈的祈禱室。原來,醫院引進了信奉天主教、基督教的醫護人員。,醫院 收治的病人也並不局限於佛教徒。證嚴認為,正信的宗教目標一致,都是為了教育人性、啟發愛心。兼收並蓄,體現了「大愛」精神。

   為讓白血病患者在絕望中重獲新生,一九九三年十月,慈濟成立了「骨髓捐贈中心」。海內外慈濟人率先挽袖捐髓驗血,並組成「骨髓捐贈宣導小組」到各地作宣 傳。之後他們又組織「關懷小組」,全程關懷捐髓者。目前,這個中心是全世界僅次於歐、美的第三大骨髓捐贈中心,資料數據已突破二十萬,據二零零零年六月三 十日統計,配對成功完成移植者,已達一百九十例,其中大陸三十九例。

   在慈濟醫學院,張主任向我們重點介紹了器官捐獻事業。在慈濟的倡導、鼓勵下,越來越多的人表示要在死後捐出自己的器官,用於救死扶傷。牆報用圖文介紹丈夫 支持妻子、母親支持兒子的願望而捐出器官的動人事蹟。慈濟對捐獻者也作了周到安排,醫學院建設的骨灰堂,充分顯示出生命的尊嚴與輝煌。這裡同樣體現著「大 愛」精神。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證嚴法師和她的慈濟功德會,以自己的行動實行著「人間佛教」的思想。(2002。3)
 
 
隨筆禪話
◎秦孟瀟
相識有緣

   有一次,同幾位影藝界友人在半島酒店飲茶。其中一位Judy剛從澳洲返港探親的,見了面就說:「有緣,有緣。」我連聲說:「幸會,幸會。」在座的Paul李笑著說:「嗨,有緣千里來相會嘛!」

   此話甫出,引起在座的人打開了話匣子。首先,小曾提出疑問來,「所謂『緣』,到底怎麼一回事呀?能不能把它說清楚呢?」

   在座的人目光朝向我,希望我從佛家的角度來解說一番。要說清楚這個「緣」字,既複雜又簡單,看如何領會了。

   在很多人心目中,都喜歡用這個「緣」字,特別是剛結識的朋友,彼此都用「緣」字來應酬一下,這個「緣」字,博得雙方歡欣!再也找不到任何一個字具有這樣叩動心弦的魔力字眼了,在人類社交當中,只要用上這個「緣」字,就把人與人之間連繫上了,並能創造出友好的氣氛來。

   說到這個「緣」字,可用雙重意義來解釋:廣義說,它引向「三世」;狹義說,就是當時「現實」;如果把「生命流」看為永恒的話,在「過去」、「現在」、「將來」三世,貫串著一個「緣」字也就看為「一生」作罷。只是各人感受不同。在座的人都聽得「迷迷糊糊」不知所云。

互不相讓

   在茶座上,Ada張說:「我感受到,用『三世說』來解釋這個『緣』字,似乎太神秘化了。若用『一世說』,似乎又感到韻味未盡之感!」在座的一位著名的女作 家馮湘說道:「我主張『一世說』的解釋,人死如燈滅,哪裡還有甚麼靈魂存在?既沒有靈魂,哪裡還談得上甚麼『三世』『輪迴』之說呢?」這位女作家真是快人 快語。富有挑戰性的Paul李嘴尖牙利搶著說:「你擅長替人算命看相,否定『三世說』,人的禍福吉凶種種變化,怎麼說得清楚呢?」馮湘說:「我依據命理來 說的,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所以能夠算得準,看得準。」

   Paul李鍥而不捨地問道:「命中的禍福吉凶是由誰注定的呢?」「這個問題,誰也不能回答你了。」馮湘這樣說。

   這樣的一場辯駁,誰也沒有把問題說個一清二楚。其實,就命理來說,是充分體現了「三世說」的道理。人的禍福吉凶不是由誰安排的,而是人本身所創造出來的, 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這不是崇尚迷信,而是宇宙人生演進的法則,誰也不能由逍觀來改變的,人們常說一句:「有緣,有緣」彼此從來未曾見過面,這個 「緣」又從哪裡來的呢?顯而易知,這是從過去而來的,彼此結下「緣」,再重逢時,如磁吸鐵似的,這是「緣」;若是「絕緣」的話,彼此就「無言」了。

各有各緣

   有幾位友人約在沙田一家餐廳飲下午茶,平時很難湊在一起聊天。在談話中:無意之閒聊起一樁往事來,彼此感到迷惘,又令人感到心酸不已!

    本港有位著名的銀行家,理財堪稱一流,在國際金融界享有盛譽;這位銀行家的夫人是很賢淑的,他倆有個獨生子,生在這個富有的家庭,可謂非常幸福!在生活上 要甚麼有甚麼,做父母的給這心疼的兒子找最好的家庭教師輔導,並受到完整的良好教育,大學畢業後,還到英國著名學府拿到「碩士」學位。可是這位「公子哥」 對父母給予養尊處優的精神培育,絲亳沒有「感恩心」!父母在病中,不但不設法醫治,暗中還施展俾鄙手法,以求加速父母死亡,便於獲得一筆偌大遺產。

    另外在影藝界有位大明星,他是在木屋區成長的;其父在茶樓做雜工,由於勞役過度,不幸撒手塵寰。其母含辛茹苦,撫育這個「頑皮」的兒子,由於家庭非常貧 困,不能給予基本的教育機會。他就在這惡劣環境中成長起來,在一個偶然的因緣進入了影藝,或許是由於天分好,人緣也好,不到十年間,他果然成名了,錢也多 了。可是他深愛父母的養育之恩,每年上墳掃墓,對母親非常孝順,無微不至地照顧。

   這兩家的兒子,怎麼會有這樣懸殊的差別呢?

兒女是債

   談到「兩家人」的兒子,為何有那樣大的懸殊!按常理來說,這位銀行家的兒子,受父母恩惠極多,而且還受到良好的教育,是所謂「知書識禮」的人,怎麼會變得 那樣「忤逆不孝」呢?俗話說,「利令智昏」、「財迷心竅」。這位銀行家的獨生子雖獲了一筆巨額遺產,但他為人,卻變成了不齒人類的狗屎堆,凡是相識他的 人,幾乎都在遠離他了。

   再回過頭來,看看那個木屋區出生的孩子,他家雖貧窮到極點,又沒有機會受過甚麼教育;在木屋區的兒童,差不多都是非常「貪玩」的,有人稱呼他們是一群「野孩子」,怎麼可能想到,在這群「野孩子」當中,竟有出人頭地的人才,難能可貴的是,他們一點也不忘本!

   這種情況出現,似乎「顛倒」了:該孝順的,變成不孝順,不孝順的,反而變成最孝順。在我們周圍的人看到如此情況怎不感到迷惘呢?

   對於這種違反常理的現像,會使人很想不通!有人咒詛「蒼天不公」,「瞎了眼」,如此這般怨天憎地又有甚麼用呢?如果運用佛家的一句話來看、就「消痰化氣」,不必計較了。

   佛家說:「兒女是債,有要債;有還債,無債不來。」

   如果這樣想的話?兒女「孝」與「不幸」,莫非是因「債」的緣故?!

世事無常

   我見過很有錢的人,也碰到過不少窮人;也看到一些「窮人」變成「富豪」了,還聽到一些「傦人」變成「窮鬼」了。用佛家話來形容,這叫做「世事無常。」

    可是,很多人並不懂得這個「世事無常」的啟示。在「富人」的眼裡把自己的「財富」看為「永久」的,而「窮人」把自己「不名一文」是命中「注定」的。俗話 說:「不是自己的錢,不會落到自己袋裡來。」這種想法的人,確實有點宿命論者的腐朽觀念了。所謂「財富來自有方」,絕不是天上掉落下來的。靠幸運得來的財 富,是不會長久的;來自祖蔭的遺產也不會永恆的。懂得這個道理的人,對已擁有財富的人要珍惜,對一窮二白的人更要努力爭取不可,這才是正當途徑。

   有錢的人,不要驕橫狂妄,沒有錢的人,也不要灰心氣綏;不懂得這一點「基本法則」,任所欲為,是會走上相反的道路。老子有句名言:「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這就是所謂「窮人變富了,富人變窮了。」試想,為甚麼會「變」的?

   當前,在社會上不少人盲目追求財富,手上已擁有一筆巨款,還想「貪多」,貪心無止境,越貪越狂,越狂越蠢,在一夜之間,大富豪會變成「不名一文」的窮光蛋!在財富上,不能「貪心」,循序漸進,才是「致富之道」。

「劫富濟貧」

   有一個年輕人相貌生得俊俏,不少女孩子非常喜歡他,。主動地邀他逛街、看電影、聽音樂會,宵夜……,等等,多數是由女孩子付賬,而且是很樂意做的。奇怪, 他不屬一人佔有,凡是預約他的,他都應承接受,從不拒絕對方的美意,更討得女孩子們的好感,但在女孩子之間卻發生了一連串的爭風吃醋行為,相互妒忌,花樣 百出。而他有個特點,從不說對方的壞話,口封得很緊、更贏得異性近乎瘋狂地愛戀他、不惜以身相許,渴望能獨佔為己所有。想不到這個年輕人卻有一招,任憑對 方百般挑逗、誘惑他始終不逾越半步,可謂很有定力。

   這個年輕人從不在別人面前吐露身世,女孩子在狂熱的「愛情」衝動下,也不喜歡探索對方的底細,糊裡糊塗鬼混在一起消磨時光,彼此都沒有怨言,樂在其中。

   有一天,這個年輕人似乎良心發現、在教堂內向神父告解,慚悔自己不良的行為。

   他說自己家庭貧困、沒有受過高等教育,在社會上也找不到合適的職位。因此,他恨富人過著侈奢的生活,對窮苦人深感同情,對年老的人更常常會送一些錢。但他的錢又從哪裡來的?就在他跟異性大熱時,悄悄偷對方的錢,他說這是劫富濟貧啊!

患「偷竊癖」

   老劉是一家貿易公司的經理,平時穿著頗為講究,看上去約有四十來歲,實際上他已六十多歲了;凡是跟他來往的客戶或是朋友,都不清楚他的真實年齡;在男仕們看來,年齡的大小算不上是一回事,根本無人過問此事。

    前不久,老劉跟他的女秘書結婚了,這位女秘書何瑪麗長得非常標緻,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國語、上海話;所以經常陪伴老劉出外接洽生意,種種緣故,彼此感情 很好,也是極其自然的事,何況他倆婚姻有著相似不幸的遭遇,男的是喪偶,女的是離婚,命運之神把倆人撮合在一起了。女的約有三十來歲,跟老劉相比起來倒也 相配,不知羨煞多少圈中人。老劉更是喜上眉梢,做生意的勁頭十足,他倆人經常乘坐飛機東來西往,到過許多國家。

   有一天,這位老劉突然來電話約我去淺水灣大酒店進晚餐,並一再咐囑不可跟別人提起約會之事,頓使我感到一頭霧水,這是一件甚麼事?何必有如此神秘?!當然,我也抱看妤奇心在約定的時間到達了。

   在席間,他向我透露了一樁告不得人的心事,說他老婆患上了嚴重的「偷竊癖」,她技巧純熟,做到天衣無縫,凡是她愛上的東西一定得手。他問我怎麼辦?!我驚呆了,連說這個……
 
 
世出世法
◎楊 釗
一念之差

   中國治國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成功與失敗可以說是「一念之差」。俗語說:「一念興邦,一念衰邦。」其實真有道理,是「閉關鎖國」還是「改革開放」,只在一念;要富裕,還是要貧窮,只在一念。

   既然要開放,就要按國際慣例辦事。不能計劃經濟而要市場經濟,不能全部企業國有化而是允許私人企業。一系列的變化是由一念開始。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可以看到許多例子,成功與失敗相差只在一念。

   以顧客導向的則成功,以自己個人喜好導向的則失敗;以市場標準為中心的則成功,以自己企業的標準為中心的則失敗,這裡所提的標準包括款式、價格、質量、推廣及服務標準。

   有人會說,我辦事的作風都是以自己的喜好為標準、以自己的企業為標準,但我又成功,原因何在?在於當你的喜好與顧客相同時,則會成功;若不同時,則會失敗。同樣,當你的企業是以市場為中心時則成功,以自己成本為中心時則失敗。

   長遠來說,先考慮別人後考慮自己者成功,先己後人者失敗;行善者成功,行惡者失敗;以集思為中心者成功,以自我為中心者失敗。

   然而,要有一個善念和好的念頭不很難,但要付諸實行則困難,所以,我們大多數人是在善與不善之間徘徊,在成功與不成功之間徘徊。

   要成功,務必認識一念之重要。一念若成形,管理學中稱之為策略,所以管理學中教人策略是成功的要訣。時下常聽人說管理策略、投資策略,研究策略等。

   有了一念,務必反覆思考,印證是善是惡、是好是壞。好的念頭會有好的結果,壞的念頭則會有壞的結果。何謂好壞?利人者為好,損人利己者為不好。所以我們說:「利己利人者為善,自私自利者為不善。」

   反覆思考和印證後是好的念頭,便要付諸實行,認真落實,不斷嘗試、堅持,日子有功,自然有成績。

   另一簡單例子,在管理企業中,賺錢的企業為好的公司,虧本的企業為不好的公司。對於虧本的公司若不整頓,幾年下來,會怎麼樣子?另外,若日行一善,又或日行一惡。十年下來,那個會得福?那個會遭殃?

   所以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要成為成功人士,非要不斷謙虛學習、反覆實踐、時刻檢討,認真修正不可。

核心業務

   在經濟不景氣中,世界上流行和成功的策略是「專注核心業務]。甚麼是核心業務?曰:「提供主要的收入來源,在形象上、品牌上和市場上有代表性。」也就是在名、利方面為公司提供主要的貢獻。

   根據這種策略和法則,因此許多公司在經濟通縮中,最常做的工作是把「非核心」的公司和業務關閉,這有利於減少虧損、保持競爭力,令企業不致於一敗塗地,不可收拾。

   其次把「精神和時問」集中在主要的業務上,在零售業務中,其工作包括:

   開發新品種以擴展市場空間。

   削減價格以保持市場份額。

   增加主要店鋪以增加市場佔有率。

   加強推廣力度,提高形象以增加產品的價值。

   改善購物環境,以提昇產品價值效果。

   提昇店前營業代表的服務質素也是增加顧客購買力度的一種有效方法。

   改善電腦資訊系統,快速、準確、有效地提供各部門所需情報和資料。

   一句話,就是提高產品的價值,令消費者有「物超所值」的感覺。

   要達到以上的效果,講出來容易,但做起來則不容易。各部門務必投入大量的人力、金錢和時間,對所在市場以及國際的動態有充份和深刻的了解,經過反覆的研 究、比較和篩選,最後作出結論,並且根據市場的變化作出及時的調整。只有這樣,才有機會令產品符合市場的需要,達到顧客的要求,令顧客購買你的產品。在這 過程中,不單考你的知識、經驗、判斷,還要考你的運氣。這一切必須專心、專注和有時間。否則不容易達到良好的效果,所以稱之為「專注核心業務」。

   有人會問,這麼複雜,有沒有捷徑?答曰:「有,那就是尋找一流的供應商,最好是其行業中的第一或第二,進行『強強聯盟』、『優優結合』,形成『明星隊』。這樣,你就會省去很多工作,就會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說,要勝利,各部門必須組成一流隊伍,而自己的品牌務必成為行業中的第一或第二,同時尋找數一數二的供應商合作。這樣,才能不僅贏取今天的勝利,並有機會爭取明天的勝利。

   「專注核心業務,尋找最強的供應商」這就是我們的出路。
 
 
研習天台宗的體會
◎月 悟
  九九九年第十期《法音》發表我的學佛習作《念佛、研教、往生》之後,引起了一定反響, 收到了許多讀者信眾的來函,問我如何研習天台宗?原因是天台典籍浩如湮海,名相特別多,無從下手。我研習天台宗時間不長,但一邊學一邊尋求事半功倍之捷 徑,獲益良多。茲將我研習天台宗之體會貢獻於讀者信眾,倘能於讀者信眾有所啟迪,則其願足矣。

   我為何特別推介天台宗?其實,研習教理,無論修學何宗何派,都一樣;宗無高下,契機即可。然而我之所以特別推介天台宗,是因為天台宗正依佛說諸經第一《妙 法蓮華經》,並具足其他宗派無法具足的三大特征:一是國際性,日、韓等國尊中國浙江天台山國清寺為祖庭,具國際影響;一是親承實證性,天台教觀親承如來一 代聖教,歷代祖師如慧文、慧思、智者、藕益諸大師皆依此教觀實證圓教不思議位次;一是融宗歸一性,天台宗實際創始人智者大師主張融宗融派,統一南北各派之 分歧,圓融各派,會歸一佛乘。天台宗既契理,又契機,包括教相理論門與觀行實修門。智者大師的「法華三大部」(天台宗根本典籍)之「法華玄義」、「法華文 句」系詮釋《妙法蓮華經》之千古絕作,屬教相理論門;《摩訶止觀》乃智者大師天台栖隱、華頂降魔、妙悟諸法實相(佛之境界)之實修體驗,而組織成為止觀法 門之修道體系,至為殊勝,論其境界,後人謂與佛經《楞嚴經》如出一轍。教中有觀,觀中有教;教觀圓融不二,即止觀圓融不二,即定慧圓融不二,佛道成矣。教 觀雙美,即天台宗之總特色,為理論性與實踐性的高度統一。論其教學思想,當代天台宗大德慧岳老法師在《天台教學史》中指出:「中國佛教之教學思想中,三論 宗、華嚴宗、法相宗是精致於理論而貫穿於哲學的極致!禪宗、律宗、密宗、凈土宗等,卻獨著重實踐行持為旨歸!然在各宗中,能論理和觀行兼備-「教觀雙美」 的宗派,那就要推讓天台宗的教學。」因而,我提出:欲振興中國佛教,必須振興天台宗;振興天台宗,即振興中國佛教,不容置疑,中國天台宗是中國佛教之精 華。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皆有佛性,因妄想、執著而不證得;智者大師深明如來說教之本懷,提出著名的「一念三千」。「一念三千」謂眾生一念之心而具三千諸 法。觀一念心具十法界(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之境界),此十界互具十界為百界,百界一一有性、相、體、力、作、因、 緣、果、報、本末究竟十如之義,則相乘而為千如,此千如各有眾生、國土、五陰三世間之別,則相乘而為三千世間。總之,一念心具足世出世間一切諸法。一念悟 則佛菩薩,一念迷則眾生。眾生唯有依教實修,轉迷成悟,念念流入如來薩婆若海,則佛道方成。如何實修?智者大師在《小止觀》(《摩訶止觀》之梗概)指明; 「若夫泥洹之法,入乃多途,論其急要,不出止觀二法。所以然者,止乃伏結之初門,觀是斷惑之正要。止則愛養心識之善資,觀則策發神解之妙術。止是禪定之勝 因,觀是智慧之由藉。若人成就定慧二法,斯乃自利利人,法皆具足。」曰止觀,曰定慧,曰寂照,曰明靜,皆同出而異名;關於天台止觀,有四本。一曰圓頓止 觀,為整個佛教的最高觀法,智者大師晚年於荊州玉泉寺說,章安記為十卷《摩訶止觀》。二曰漸次止觀,大師在瓦官寺說,弟子法慎記三十卷,章安治定為十卷, 即《釋禪波羅蜜》。三曰不定止觀,即陳尚書令毛喜請大師說,有一卷,名為《六妙門》。四曰小止觀,即《童蒙止觀》。

   研習天台宗必須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否則,無法深入。我早年高中畢業後,出家之前,長期致力於詩文書法,廣涉文史哲學宗教。出家之後,潛習「法華三大部」猶 不能透徹理解。可想而知,若無文化基礎,則無法深入學習天台宗。或曰:學佛乃是學無上佛法,世間的文化可以不必去學,殊不知佛法是建立在世間法基礎上的, 並不離世間法。於佛門出家眾而言,若世間的文化基礎扎實,乃至有學問,一旦出家學佛便能直接帶動佛學修為,近代弘一大師就是典型的例證。

    研習天台宗,對於佛門弟子來說,必須將日常生活中之起心動念、行住坐臥規範起來,以身作則,方可獲得佛法的真實受用。須知,研教的目的乃是自利利他,並非 去做學者之流。研習天台宗,尤其要學習智者大師崇高的人格魅力,實為佛弟子完善人格的無上法寶。智者大師終其一生嚴以律已,弘法利生。為佛教界之一代領 袖,朝野崇仰,而不為名利所動,多次不應帝王慰留,毅然栖隱山林,放生救貧施物,一衲終生。

   研習天台宗,有最好的教材。智者大師的《小止觀》、諦觀《天台四教儀》(蒙潤集注)、藕益大師的《教觀綱宗》(靜修科釋)是初學天台教觀最好的教材;智者大師的「三大部」是深入學習天台教觀最好的教材;歷代祖師大德闡釋著作是研習天台教觀最好的參考書。

    天台典籍浩如湮海,名相之多令初學者望而生畏。是故,研習天台宗,不得死執於名相,運用名相其實為了闡明佛理之方便。應當注重名相與名相之間內在之聯系, 舉一反三,以求事半功倍。譬如記住空觀,同時記住體真止、見思惑、真諦、慧眼、一切智、聲聞緣覺;記住假觀,同時記住方便隨緣止、塵沙、俗諦、法眼、道種 智、等覺;記住中觀,同時記住諸法實相,記住真如佛性,記住息二邊止、無明、中諦、佛眼、一切種智、妙覺(究竟佛);記住一心三觀(即空即假即中),同時 記住一心三智(三智在一心中得),圓融三諦(即真即俗即中)等等。此外,研習天台宗還得廣涉他宗,俾融會貫通;須知,中國八大宗派皆是互相影響、互相促 進、互相發展。自有必然之聯系。譬如天台宗講「圓教觀行位即佛」,禪宗講「見性成佛」,密宗講「即身成佛」,凈土宗講「理一心不亂」(上品上生之境界), 皆指圓伏五住煩惱(一切煩惱),見佛性;並非斷除一切煩惱,了了見佛性,故非究竟佛。

   既然歷來「見性成佛」、「即身成佛」,乃至這個開悟、那個開悟,皆不出圓教觀行位,那麼無論研習天台宗也罷,研習其他各宗也罷,最後必須行歸凈土,方能一 生了辦。否則這一生就不能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天台宗是講實事求是的大乘宗派,歷代租師皆主張「教演天台,行歸凈土」,智者、藕益諸大師一生實證圓教不思 議位次,最後都行歸凈土,上品上生。或曰:既然行歸凈土,可以一生了辦,我就行歸凈土,自始至終一心持名念佛求生凈土,何必研教?答:謬之甚矣。智者大師 乃上上根人,與普賢、文殊、觀音諸大士平等平等,尚且先修學種種法門,後導歸凈土,上品上生,即刻便能返回娑婆世界度眾生,何況末法眾生根機拙劣,以染污 心持名念佛,如何與阿彌陀佛心性相應?唯有不斷讀誦大乘經典(尤其是《妙法蓮華經》),不斷研習教理(正依《法華經》之天台宗),不斷熏修佛法(實修止 觀),方能逐步蕩滌染污,逐步契入凈土念佛圓頓法門,並以契入程度深淺決定往生品位之高低。純以持名念佛,不易契入,只能下品,三輩往生。《觀無量壽經》 提及,往生上品的基本條件是讀誦大乘經典、善解義趣、發無上道心,須領會其旨。其中發無上道心,即發菩提心而不執著,以無我之精神救拔眾生之苦。無論修學 何宗何派,皆得發菩提心,不然成佛無期。《華嚴經》云:「喪失菩提之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又《菩提心義經》云:「菩提之心,成佛之本。」《佛遺教 經》說:「自利利他,法皆具足。」發心之要,不言而喻。倘能學好天台宗,則「自利利他,法皆具足」。並祝上品上生,乘願再來,廣度眾生。
 
 
蘇州西園戒幢律寺的文物珍寶
◎郁永龍
  州西園戒幢律寺規模宏偉,布局整飭,大殿等主要建築俱在一條中軸線上,客堂等附屬建築 則置橫軸線上,整體以回廊貫通,組成一個群體。亭台樓閣,山水花木,交相輝映;虛實相間,錯落有緻,顯示了江南叢林古剎的獨有特色。在西園寺內,不僅眾多 的古建築構成了寺廟一大景觀,而且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有重要價值的文物和藝術珍品。

   西園戒幢律寺藏經樓內藏有清刻「龍藏」。全藏總計一千六百六十九部,每部七百二十四函,每函十冊,乾隆時刪除七十三冊,現每部連同目錄則為七千一百七十三 冊。西園寺內的「龍藏」存有四部,一部完整的,三部略有殘缺。一九八零年應中國佛教協會的要求,一九八一年底贈送給香港寶蓮禪寺一部。這四部「龍藏」中有 一部是該寺住持廣慧法師於清宣統三年(l9ll年)晉京恭請的。西園寺存有這麼多「龍藏」也是江蘇省寺廟中唯一獨有的。西園寺現有藏經7萬餘冊。該寺藏經 樓是品種較多,版本較好的現存佛教寺廟藏經樓之一。

   血書《華嚴經》。在蘇州西園戒幢律寺裡有一石龕鮮為人知,這裡珍藏著一部由元代蘇州虎丘半塘壽聖寺僧善繼血書的八十一卷《大方廣佛華嚴經》。石龕題額「元 僧繼公血書華嚴經龕」,兩邊石柱纂書「錄字赤文爛然古色」、「金匱石屋藏之名山」」上款「疆圍大荒落陽月」(查為1917年),下署「吳縣吳蔭培撰,徐翥 先書。」石龕鐵門上有「永鎮龍壽山房」字樣。

   據明宋廉《血書華嚴經贊有序》稱,善繼出世前,其母夢見異僧,手寫是經,對他說:「吾乃永明延壽,宜緞一室,以終此卷」。夢覺醒來而善繼生。善繼長大後出 家為僧,嚴持梵行於蘇州山塘街半塘的壽聖教寺(又名龍壽山房),因圓母夢,欲求無上真如之道。他認為普通佛教的收寫材料,或「熱松為煤,入以香藥,搗和成 劑」,或「鍛汞為丹,以空露研潤」;或「赤金素銀,廉薄如紙,復粉為泥」。這些都是蔽人耳目的「假物」,不足以助人得道,帷用血書,才能求天上真如之道。 故而善繼根據佛經上所謂「折骨為筆,刺血為墨」的說法,發宏願用自己的血抄寫一部《華嚴經》。他從十指端刺出鮮血,盛於清凈器中,養以溫火澄去血液,取其 真經,蘸以霜毫,篤志繕寫。寒來暑往,經歷了十多個春秋,一部卷浩繁的八十一卷血書《華嚴經》終於告竣。而善繼和尚卻因勞累過渡,在完成後不久就圓寂了。 這部血書字蹟殷紅,字徑十七毫米見方,字體端正,筆劃圓滑,頗見功底。僧人認為,以血書華嚴,即得六根清凈,得六根清凈,已即得自性清凈;得自性清凈,已 即得四天下微塵剎土中一切眾生,皆悉潔掙。

   善繼和尚書寫的這部血經,把它看作虎丘的鎮山之寶。所藏經書首尾留有題跋和鈴印,先後有釋壽寧,明宋濂、朱鷺、曹寅、李維楨、鍾惺、毛晉,清徐樹丕、曹 溶、繆彤、嚴虞醇、宋 、嚴繩孫、劉體仁、王昶、錢大昕、潘奕雋、袁遷壽、石韞玉、黃丕烈、韓崇、釋達受、唐翰題、莫友之、翁同穌、康有為、周星貽、吳昌 綬、朱祖謀、吳俊卿等國內四百餘位名家為其題跋。如康有為曾於民國二至七年四次來觀血經,先後寫有五篇題識。他在最後一次題記中云:「甲寅(1914年) 七月遊龍壽山房觀此血經……以寺中散縵,空堂無蔽,恐血經散失。此中國之懷寶也,外人又懷得之,乃發願保護,思築石龕保護之……戊午(1918年)四月重 來見石龕屹然,從此血經得所保護,可永傳億劫矣。發願己酬,不勝欣喜。南海康更牲記」。這些題跋、印章,集名家書法印鑒之大成,實為世間罕見,是研究書法 印章的寶貴文獻。

   西園寺羅漢堂中的泥塑金身五百羅漢像,大逾於人,神態各異,構思奇特,栩栩如生,富有民族風格,藝術性較強,蜚聲於海內外。羅漢堂內五百羅漢像沿四壁分單 雙號對稱排列,並標有序號和法名,每一羅漢各有一種不同的神態。他們眉目傳神,儀態各別,那喜、怒、憂、樂等表情,都好像從內心透出,極為真切,望之儼如 活人,令人嘆為觀止。羅漢堂內有名的塑像尤以濟公、瘋僧兩尊立像更是別具風格。瘋僧這尊像是根據「瘋僧掃秦」故事塑造的。據說他有十種毛病:斗雞眼、瘌痢 頭、歪嘴、蹺腳等,故又稱十不全和尚。瘋僧形似醜陋,心現皎潔,十不全的身軀,藝術上卻更顯完美統一,憨態可掬,一根絲質腰帶活靈活現,瀟灑自如;而濟公 的造型則是別出心裁,濟公原名道濟,是南宋杭州靈隱寺的著名高僧,他善詩文,瀟洒自然,不畏強暴,樂於扶助弱小,這尊濟公像富有浪漫色彩,形象逼真,面部 表情奇特,右側望去「笑容可掬」,左側看來「愁容滿面」,居中觀,則是「啼笑皆非」之狀,可謂拙中見智,巧妙地再現了濟公「遊戲神通」的人生,這種大膽誇 張的變形手法堪稱妙絕。西園寺中羅漢堂現為江蘇省保存藝術性較高而唯一完整的清塑五百羅漢像,為雕塑藝術之傑作。

   在西園寺的接待室裡,擺放著一張長桌--黃花梨木千拼台,它是用進口的黃花梨木木料拼接的,繫明末清初之物。台面長三.四米,寬○.九一米,台面厚度為 八.二公分,四腳,每腳的高度為一○.五公分,厚度為八.五公分,拼工十分精巧,用不同的幾何形角相拼,自然美觀,形成一體。有趣的是這張黃花梨木料拼接 的千拼台,最小的拼角只有豆粒大小,最大的也只有四、五公分,工藝之精實屬少見。

   日木銅鐘。寒山寺的新年鐘聲不但叩動著廣大中國人民的心弦,也牽繫著日本友人的情誼,寺內的那口日本仿唐奶子鐘是中日友好的象徵。而西園寺的一口仿唐奶子 鐘,知道的人恐怕不多,它懸掛在大雄寶殿的東北角,即文殊菩薩塑像旁。這口銅鐘口徑七十公分、高一百一十公分、紐高二十公分,平口,鐘上有四面奶子,每面 五排,每排四奶子。此鐘記載了中日佛教信徒的友好情誼,鐘上同時出現了中日兩國的不同紀年:寶歷四年是日本年號,為公元一七五四年;光緒甲申是清朝年號, 為公元一八八四年。中日兩國的信士之名同在一鐘鑄刻,真可謂友誼長存。

   石刻羅漢。西園寺的五百羅漢聞名遐邇,甚至有的遊客記不住寺名,就直接以五百羅漢代稱,可見五百羅漢的形象深入人心。一九八五年,蘇州著名金石篆刻家張寒 月居士在八十高齡之際,以羅漢堂的五百羅漢為原型,重又刻成五百羅漢像,選用靈岩山產的硯台石為原材料,一尊羅漢一方石,每方石寬九公分、長十五公分、厚 一.五公分,無邊框,陰刻,左上角為羅漢名。全套共五百零四方石,除五百羅漢外,有趙樸初的題字一方;「西園寺石刻五百羅漢像蘇州西園寺珍藏」。石刻五百 羅漢像,刀筆圓熟遒勁,融通圓悟,秀拔深邃,岡柔相濟,惟妙惟肖,具較高的藝術珍品。

   西園寺保存的歷代佛像居蘇州各寺廟之首,有宋代大銅像二尊;唐、宋、元、明、清各個時期的許多珍貴銅佛二百餘尊,瓷佛一百多尊。木雕佛像佛塔八十座,玉佛 十五尊,石佛像十九尊。觀音殿內供奉三尊觀音菩薩木雕像,雕刻精細,表情慈祥,正中一尊大的觀音菩薩像為明代作品,甚為珍貴。至於碑刻、匾額、楹聯和名人 字畫約計九百九十四件。這些珍貴佛像,使西園寺更加增光添彩。
 
 
雜談「素食」與「天寧寺素齋」
◎松 純
  華飲食文化淵源流長,素食更是我國美食園中的一朵奇葩。據南京「六柳居」素菜館提供的資料記載,該館的傳統素食達一千零七十六種,品種之繁多令現代人耳目一新。而天寧寺的素食更是久負盛名,乃有「天寧素齋蓋三江」之譽。佛家為何提倡吃素,吃素又有何益?

一、素食原是人類己經適應的生活習慣

   眾所周知,世界上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需要吃方能生存。就其動物的生理來分析,有「素食」和「肉食」兩大類,吃素菜、果實的馬牛豬羊等,它們的牙齒是平的; 吃肉食的虎豹犬貓等,它們的牙齒是尖的。而人類牙齒也是平的,原來也不是食肉的,只是人類經過進化,且發明了火,隨之改變了人類始祖均生吃蔬果的傳統習 慣。

二、素食營養豐富、清潔衛生、延年益壽

   古人認為,吃素是一種美德,可自奉節儉。如三國的曹操,為圖強稱霸,常吃齋茹素;梁武帝好佛不僅自己吃素,而且在全國倡行;乾隆皇帝是八十九歲的壽星,這 與他茹素養生關係甚密。美國學者研究發現,素食者患呼吸、口腔、肝臟、膀胱等系統疾病的發病率遠比葷食者明顯要低。這是素食有消脂、軟化血管等作用所致。 素食中不乏人體營養所必須的蛋白質、淀粉、氨基酸、維生素以及礦物質等成份。肉食雖然味道鮮美,但科學研究的結果證明:肉類中含有許多致病的因素,有些巳 為人們所驗證,有的還沒有為人們所察覺,但古今中外的養生家們,尤其是長壽者,絕大多數均以素食為主。佛教提倡吃素,不僅是清潔衛生,更重要的是通過不食 葷腥的途徑,來培養佛家的慈悲平和之心。佛教傳入中國後,吃素的風氣日益為人們所接受。今天在世界各地的大中城市中,仍然保持著傳統的素菜館,用傳統的工 藝「素菜葷做」,其花色豐富多彩,味道新鮮可口,非葷食所能企及。中國素食的烹飪,在世界上堪稱一流,西方發達國家紛紛效法,如歐美各國早已成立的「素食 會」不分種族、信仰、地位、男女老幼,皆可成為會員。

三、素菜的製作講究色、香、味、形、名、器六字

   素食分「宮素」、「民素」、和「佛素」三大類,而天寧寺「如意齋」素菜館則屬於「佛素」,它不僅沒有葷腥,而且也沒有蔥蒜韭等「小葷」,亦稱為「淨素」。

   色:注意菜料色澤的搭配,或加入無毒的色素,以符合美觀的要求;

   香:能顯示出每道菜獨特的香氣,冷盤或酥或柔,燒炒咸淡適中,湯類熱而不膩;

   味:要令每道菜,各有不同口味,且口感要好;例如香菇味、五香味、胡椒味、子姜味、當歸味、咖喱味、芹菜味,乃至酸甜苦辣味;

   形:對每道菜該切絲、切塊、切片、切條、切孔,以及做出素魚、素雞、素鴨、素火腿等形象逼真;

   名:對每道菜要有儒雅的名稱,賦於素菜神韻,給人以無窮的想象以用難以忘懷的印象。如「半月映紅」、「白碧青雲」、「雪映銀浪」、「南海金蓮」、「八仙賀壽」、「出水芙蓉」、「雙喜臨門」等等;

   器:碗、盤、碟、匙亦須協調,以增加美感促進食欲。

   天寧寺素齋在傳統的基礎上,又有了許多新的創新,今年六月在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名山名寺素食節」上,天寧寺如意齋素菜館的諸種名菜,受到海內外專家的交口稱讚,在展銷會上引起了轟動,廣大食客爭相品嘗,口碑頗佳

   各位朋友,不論你是進寺焚香,還是來山旅遊,口嘗一下那別具風格的素齋,您一定會胃口大開,增加無窮的美感……
 
 
「心靈探索行--佛青幹事培訓計劃」
認識佛教托缽化緣傳統

  多佛教學校的師生,以至家長常向校內的佛學老師詢問應否供養街上或地鐵站外托缽化緣的「出家人」。其實香港佛教聯合會曾發表聲明指出--本港的出家人皆可住在各自所屬的道場,他們亦有善信供養,故無需上街出外化緣,囑咐本港市民不要被不法之徒欺騙。

雖然本港佛教界曾多次作出囑咐,但由於部份人士對佛教的托缽與化緣傳統並不十分認識,因此不法之徒仍可欺騙公眾的善心與金錢繼續渾水摸魚。「心靈探索行 --佛青幹事培訓計劃」為了護持正道,加深學生對托缽與化緣傳統的認識,特帶領「心靈探索行」的同學前往元朗上竹園村泰國上座部佛寺參觀、考察,聽法師開 示,並參加寺內的托缽供僧法師及一年一度的泰國潑水節活動。 

當日早上八時正,佛教何南金中學、佛教梁植偉中學、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及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於上座部佛寺集合,參與寺內的托缽供僧活動,並細聽法師開 示。法師指出,今時今日,只有南傳上座部佛教的僧侶才繼續保存托缽化緣的傳統,中國的北傳佛教由於盛行叢林制度,因此已無需出外托缽化緣了。在泰國,南傳 的僧侶只會於每天早上作一次托缽化緣,並且只求善信供養飲食,而絕對不會收取金錢的。法師並提醒各同學,如在街上見到一些作北傳僧侶打扮的「出家人」接受 大眾供養金錢,應先查明對方的身份,以免受騙。

當日正值泰國新年,學生除了前往供僧外,也順道參與一年一度的泰國新年潑水節活動,體驗泰國的本地文化。


  四月十四日,我們隨同「心靈探索行」到元朗泰國寺參觀。這次活動讓我們對上座部有了更深的認識。上座部是佛教其中一個分支,於斯里蘭卡、緬甸等國家盛行。上座部主張「一切有部」,派風較為傳統。

當日正是泰國的新年,因此有很多泰國的善信專程到寺院供僧。上座部僧人與中國大乘佛教的僧人其中一個最大的分別就是他們不需持素。他們認為,別人供上甚麼 食物,便應該吃甚麼,但接受肉類前應該先觀察該肉是否由我所殺,我有否看到、聽到殺生和有否懷疑殺生。此為佛陀所訂立的三淨肉。另外,他們供僧的方式亦有 別於北傳佛教。善信列隊路兩旁,僧侶們便托缽到每一位信徒前受供,場面甚為莊嚴。

隨後的活動便是潑水。在泰國,新年互相潑水喻意將對方過去一年的不順利潑走,並向對方送上祝福。雖然我沒有參與其中,但我亦能感受到他們熱情的祝福。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曾嘉麗


  廿八日,我參觀了上座部僧院--泰國寺。老師和同學們都是初次探訪泰式寺院,那裡的僧人托缽和信徒供僧的情形,令我們認識到更多修行戒律下的嚴謹生活。

我們在負責接待的麥太的帶領下,來到在殿前外的泰國僧人前,他們身旁放著一個缽和供養他們的物品。他們盤膝而坐,身披黃布,偏袒右肩,這與中國或香港僧人 所穿的服式不一樣,供僧的物品有吃的、用的,金錢則穿掛在樹下,又或穿掛成盆栽,放在僧人面前。到了僧人受供的時間,信徒們便秩序井然地排成兩行,拿著食 物準備供僧,嚴肅的僧人慢慢由隊前開始接受供養,當僧人經過自己面前,我便把供品放到缽中。上座部持戒仍保持嚴謹,「男女授授不親」,所以信女供僧時要小 心不要碰到僧人,否則僧人便要誦經三小時。另外,泰國的僧人是可以不用持素的,十方來的供養,都不拒絕,但僧人吃時則要「食存五觀」,不起雜念,不起分別 之心,時常覺察修行,供僧時我們也要脫鞋或跪下,因為僧人是不穿鞋的,我們不能高於僧眾,否則是大不敬。

以上種種都是我們在泰國寺的新學新知,上座部僧人修行守戒嚴謹,對於自己每餐吃飯時偏食,浪費食物,切戒切戒!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寶蓮禪寺慶祝佛誕
「浴佛報親恩」為題
  蓮禪寺慶祝佛陀降生二五四六周年紀念,以「浴佛報親恩」為主題,希望喚起市民重視孝 道,互相關懷和慈護心。由十二日始,一連八天慶祝。每天由社署安排長者、單親家庭、殘障人士等弱勢社群,在寺內品嘗素宴,參拜大佛和瞻仰佛陀真身舍利,寺 方更特別展出雍正年間編印的《龍藏經》,並附展板介紹,場內設兩台電腦,供信眾查看電子版的經書。

   此次的活動,得到亞洲電視鼎力協助善舉,每天派出藝人於寺內義務演唱。而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住持永信法師更委派弟子延傳法師和鄭書民先生,率領八位小武僧在 寺內義務演出,以添喜慶,極盡視聽之娛。近日期聞風而至的中外旅遊人士,絡繹不絕。是次表演非常成功,該寺善信及各界人士欣賞後,希望少林寺每年也來港一 次義演,以娛大眾。

   此次他們來港演出,在短短八天表演十場,每場均座無虛席。觀眾中很多是扶老攜幼、一家大小聞風專程前往寶蓮寺觀賞,他們無懼日曬雨淋,一早站著等候,以求 一睹少林真功夫。小武僧的精湛技藝,深受好評,而他們的童真,亦喚起觀眾的愛心,紛紛送贈衣服、巧克力等。整個活動就在一片溫情洋溢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嵩山少林寺小武僧演出添喜慶

   河南嵩山少林寺是禪宗達摩禪師的祖庭,也是武術的發源地,有「禪武歸一」之美稱。其武術可說「博大精深,奧妙無窮」。寺內習武成風,形成傳統。為回報社 會,造福人類,故應寶蓮禪寺的邀請,來港作義演。受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委託,延傳法師和鄭書民先生一同率領八個由五歲至十五歲的小武僧來港。

    據了解,武僧正式學習的年齡最小是四歲,最大的不超過二十五歲。現時武僧大概有九十人,來自世界各地,其中小武僧有約二十多名。除了練武,還要習文,他們 學習的課程跟一般學生無異。一般是半天練功,半天上課。滿了十八歲以後,可選擇留在寺院裡續繼深造,也可以輔助寺院的弘法事務。

   這次來港的八名小武僧,都是在各人父母強烈要求下所收的,他們現在的年齡還很小,都是小沙彌,隨時可以回家。出家與否要滿十八歲後,才由他們自己決定。

   這次表演非常成功,該寺善信與及各界人士欣賞後,希望少林寺每年也來港一次義演,以娛大眾。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學會佛學講座

講者:淨因法師

現任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代理總監,法師主要研讀南、北傳佛教,現主修戒律、南傳佛教。

本系列講座共分四部份:
1、五戒的現代意義 二○○二年六月三日
2、戒律的精神與特色 二○○二年六月十日
3、禪宗教育特色 二○○二年六月十七日
4、六祖壇經的精髓 二○○二年六月廿四日

時間:晚上七時三十分至九時三十分
地點:香港銅鑼灣利園山道七十號鳳鳴大廈3字樓C座
本會歡迎各界人士
隨喜參聽,共沾法益。


香港佛教律儀淨苑2002年下半年度法會時間表

項 目 新 曆 古 曆 星 期 時 間 備 註
藥王菩薩聖誕 6月8日 四月廿八日 晚上7:30 普佛一堂,祈願人人身心自在。
觀音菩薩成道 7月28日 六月十九日 上午9:30至下午5:00 法會一永日,祝大家有願必成。
大勢至菩薩聖誕 8月21日 七月十三日 晚上 7:30 普佛一堂,唯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盂蘭盆法會(一連三日) 8月22,23,24日 七月十四、十五、十六日 四五六 上午9:30至下午5:00 8月23日佛歡喜日,白天供僧,晚上七時放大蒙山,附薦現已開始登記。
地藏王菩薩聖誕 9月6日 七月廿九日 上午9:30至下午5:00 法會一永日,令諸眾生離苦得樂。
燃燈古佛聖誕 9月28日 八月廿二日 下午4:00 普佛一堂,諸佛護念如意吉祥。
觀音菩薩出家 10月24日 九月十九日 上年9:30至下午5:00 法會一永日,感應道交尋聲救苦。
藥師佛聖誕 11月3日 九月廿九日 上午9:30至下午1:00 禮藥師懺,消災延壽
達摩祖師聖誕 11月9日 十月初五 下午4:00 普佛一堂,求福修慧。
阿彌陀佛聖誕 12月20日 十一月十七日 上午9:30至下午5:00 法會一永日,稱念彌陀聖號同願往生。
八觀齋戒 12月25-26日 十一月廿二、廿三 三、四 兩日一夜 報名請留意日後通告
■ 本苑地址:香港佛教律儀淨苑
  九龍彌敦道242號立信大廈四字樓E,F座 (裕華國貨斜對面)
■ 電 話:23673091
■ 報名辦法:請親臨或來信律儀淨苑(附回郵信封)索取報名表格

以上活動,費用全免。歡迎信眾隨喜參加,額滿即止。


剃度傳戒大會
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
(農曆六月十二)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主辦的一年一度剃度傳戒大會將於二○○二年七月二十一日(星期日、法會報到日期為七月二十日下午三時三十分)至七月二十七日假新界屯門 大興村良才里二號釋慧文中學舉行。屆時由該會會長智梵法師、副會長淨真法師、了知法師暨全體董事親臨主持,由即日起開始接受報名,有意參加此法會受沙彌戒 及八關齋戒者可投函九龍荔枝角道三二五至三二九號僧伽聯合會索取報名表格(附回郵信封)或於星期二至星期日上午九時至一時、下午二時至五時,逕至九龍荔枝 角道三二五至三二九號七樓僧伽聯合會報名,假日及星期一除外。

該項剃度傳戒大會主要包括短期出家,沙彌戒及八關齋戒,受戒者經過七天修行之後捨戒回家,恢復正常生活。

剃度大會創於一九六九年,已舉行三十一屆,每年皆有來自世界各地男女報名參加,人數年年增加,今年更有一番盛況云。

法會辦事處:九龍荔枝角道三二五至三二九號七樓
電話:二七四八六七○七
傳真:二七四八六○二○


妙境長老佛學講座
主辦:東蓮覺苑‧香港佛教觀音院
講題:《瑜伽師地論》之修所成地


(一)甚麼是佛法,佛法的大意是甚麼?
(二)如何做佛教徒,略說五事:
1、佛教徒應有甚麼樣的思想與行為。
2、佛教徒在佛法中應得到甚麼功德。
3、佛教徒究竟應如何學習佛法。
4、佛教徒口頭上的一句「修行」究竟其內容為何。
5、佛教徒與非佛教徒有何不同。

講經地點:跑馬地東蓮覺苑學校禮堂
講經日期:6月2日至8日 講經時間:晚上7:30-9:30
查詢電話:2695 1169(東蓮覺苑)2886 8542 / 9288 0664(觀音院)
免費入場,歡迎各界人仕參聽


保護風景資源,濃厚佛國氛圍
普陀山風景資源保護成績顯著

◎張明華

「普陀山風景區有特色,在國際上也有一定影響,仍須加強管,切實保護好,保它的自然景觀和原有風格,不要把普陀山搞洋了。」這是一九九三年一月朱鎔基總理在視察普陀山時的一番話。

為貫徹落實朱總理的重要講話,十年來,普陀山管理局和佛教協會在堅持保護第一,全力保護風景資源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並取得了顯著成績。為保證佛教文化景點 建設健康發展,當地管理部門和佛教協會在景區內嚴格控制建造旅館、飯店、辦公樓,等現代化建築的同時,按照《普陀山總體規劃》和「因山布寺,依寺組群,因 景設庵」的總體佈局要求,著力保護和修復國務院和省、市人民政府批准的部分寺庵,想方設法對群眾居住的庵堂、茅蓬進行有計劃地騰遷和修繕,截止去年底,紫 竹林、積善堂、楊枝庵、常樂庵、隱秀庵等三十五處寺庵已被修葺一新,修建面積達十萬平方米。還新建了大型「大士海會」壁、西天銅殿、紫竹林「藥師殿」、 「三聖殿」、「慧鍔大師紀念堂」、中日友好觀音長廊、仙人井、朝陽洞、五祖碑亭等新的殿堂和景觀,進一步濃厚了名山的佛教氛圍。在沙、石資源保護方面,專 門成立了沙、石管理站,先後封停了七處取沙點、四處採石點,並禁止單位和個人在景區內挖沙,景區建設用沙實行外調,禁止在沙灘上開設旅館、餐飲店,使全山 的沙、石得到了有效保護。為淨化景區環境,他們實施了「無煙工程」,對各賓館、飯店的鍋爐煙塵進行了治理,將原使用的柴灶、煤灶改成柴油灶和煤氣灶,普陀 山佛教協會也禁止香客在寺庵內燃燒蠟燭,大力提倡文明敬香、鮮花敬佛,有效地控制了廢氣排放,使景區的大氣質量達到了國家一級標準。同時,建造了五座污水 泵,鋪設了十二公里的排汙管道,全山基本實行了污水分流,還對污染普陀山主要景區海印池的三十六家餐飲店進行搬遷,對生活垃圾實行了上門收集,統一填埋, 較好地杜絕了污染源。在保護好古樹名木方面,園林部門多次邀請有關專家到普陀山對一千三百二十九株百年以上的古樹名木進行普查登記,對瀕危古樹物種採取保 護性措施,同時每年春季,廣泛發動全山人民植樹綠化,美化景區,使風景區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2.5%,林業用地綠化率達到98.3%,先後實現了國家級 「衛生山、安全山、文明山」和國家4A級風景旅遊區,榮獲「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浙江十佳美景樂園」、省級綠色小城鎮等稱號,去年還被中央文明辦、國 家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為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


古剎添寶塔 龍城增光輝
江蘇常州天寧禪寺隆重舉行寶塔奠基儀式


四月十六日上午,千年古剎天寧禪寺內,鼓樂喧天,彩旗飄舞,信鴿競飛,香煙裊裊,梵音嘹亮,儀式隆重莊嚴,松純大和尚主持奠基盛典。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 協會,江蘇省民宗委、省佛協……紛紛致電祝賀。省市各級領導,諸山長老,來自世界各地的善信有美國、東南亞、台灣、香港……嘉賓約有五千多人,盛況空前, 佛門喜事。

我國常州天寧禪寺是名聞遐邇的禪宗道場,該寺始建於唐代貞觀,永徽年間(公元627-655年),歷經唐、宋、元、清、民國,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 史,屢經興廢。素有「東南第一叢林」之稱,現為全國重點寺院,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級旅遊景點。惟一遺憾的是寺中有塔的歷史已毀多年,現任住持松純大和 尚發大菩提心新建寶塔一座,採用唐宋時期的建築風格,結合現代科技,八角形布局,共十三層,淨高一○八米。「一百零八」實為佛教喜用之數字,常指斷除一○ 八種煩惱,「登上一百零八米高塔,解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天寧禪寺在松純大和尚卓越領導下,寺院得到全面的發展,深受海內外佛教人士稱讚和好評。


愍生法師紀念法會

愍生法師圓寂已九年了,緬懷法師一生行道,弘經說法,自行化他的菩薩精神,實堪為人閭典範。本會訂於2002年6月15日(星期六)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四時 舉行追思法會,頂禮《地藏懺》,以此功德祈願法師往生淨土,乘願再來;並迴向一切先靈同生淨土,護法善信增福延慧,業障消除。是日中午供齋結緣,歡迎隨喜 參加。法會中特設消災位及往生位,法會收入,扣除開支外,悉數撥入本講堂「希望工程基金」。

歡迎查詢,電話:2808-2373。

禪淨一日修
日 期:2002年6月2日
時 間: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六時
備 註:歡迎報名參加
地 點:佛教愍生講堂北角英皇道355-361號一樓

 
 
在天寧寶塔奠基慶典儀式上的致辭
◎松純大和尚
尊敬的各位領導、諸山長老、法師們、來賓們、朋友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舉行天寧寶塔奠基慶典儀式,承蒙各位光臨指導,我感到萬分榮幸和高興。在這喜慶吉祥的時刻,我謹代表常州市佛教協會和本寺兩序大眾,對各位賓客的到來表示最誠摯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二十多年來,天寧禪寺在落實宗教政策、修復建設和擴建改造過程中,既得到了省、市領導及各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也得到了海內外四眾弟子和有關方面的慷慨捐資和鼎力相助。在此,謹向關心和支持我寺修復和建設的各界人士,再次表示最深切的謝意和最真誠的祝福。

    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天寧禪寺在宣傳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維護佛教界合法權益、弘揚佛教文化、保護佛教文物、參與社會慈善福利事業、發展國 際友好往來和加強旅遊景點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令黨和政府、佛教信眾較為滿意的成績。如今的天寧古剎面貌煥然一新,梵宇恢宏、丹漆生輝,佛殿聖像、金碧輝煌, 寺內遊人如織、香火鼎盛,已成為全國佛教重點寺院和國家4A級旅遊景點。跨入新的世紀,為禮贊當今太平盛世和繼承佛教寺院歷來有建塔的傳統,發心建造天寧 寶塔,開發旅遊品牌,走可持續發展的創新路子,以實現本人及僧眾多年的夙願。這一設想得到中共常州市委、市人民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重視,市領導多次親臨現 場,深入調研、組織協調,並組建協調班子,專門負責籌建寶塔工程項目。目前,籌建工作正緊張有序展開,各項前期準備工作進展順利。寶塔建成後,天寧禪寺將 形成「前殿後塔」格局的典型佛教寺院,實現整體布局更合理、服務功能更完備、佛教內涵更豐富、旅遊品位更鮮明的目標,以鎮寺佑民、至善至美。

    二十一世紀,需要大家以同心同德,自強不息的精神在錦秀江南的大地上弘揚人間佛教,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更好地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我們將在各級領導的 關心支持下,在海內外四眾弟子和各界人士的擁護資助下,按照既定的規劃,把天寧寶塔建設成為傳統佛教文化與當今社會相適應的「中華第一塔」。為弘揚佛法、 凈化人間,為社會主義兩個文明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最後,祝願祖國昌盛、世界和平!祝願各位領導、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各界來賓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六時吉祥。

   謝謝大家!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