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06期
2002年7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培育僧材 時代重任
世界宗教領袖高峰會議
宗教互動 締造和平 ◎覺 光
健康喜訊
香港地區素食者血管健康的研究 ◎胡錦生
論  述
近代佛學巨擘範古農的佛學思想略述 ◎楊維中
佛門因緣
我的父親陳海量與弘一大師的香火因緣 ◎陳無憂
特  稿
「生命本無常,只在呼吸間。」
我,不幸患上「冠心病」!
——謹向各地師友匯報與病魔一場艱苦搏鬥經歷
◎秦孟瀟
宗教論壇
「悖論」是怎麼來的? ◎頓 悟
現代高僧
逆風勁草 火中種蓮
——茗山老法師在「文革」時期的行跡
◎劉大任
隨筆禪話
切莫怨怪 ◎秦孟瀟
世出世法
發揮優勢、抓重點 ◎楊 釗
藝壇明珠
吹畫藝術傳五洲 ◎章文慧
人生雜感
恩師 再見 ◎釋道悟
佛教勝地
迷人的大伾山 神奇的大石佛 ◎鄭坤山
九華山伏虎洞記 ◎衍 尚
佛教道場
月照大和尚受聘出任調兵山明月禪寺方丈晉院典禮側記
佛 教 坊
2002年香港書展——佛教坊
希望工程
秉承佛陀慈悲精神 扶貧助學造福人群
藏傳佛教
「供千僧,結萬緣」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美國紐約東禪寺傳法高僧雲集
普陀山隱秀講院佛像開光
 

 
編者的話
培育僧材 時代重任
  港佛教界傳來鼓舞人心的喜訊:由中國佛教協會遴選、保送、代招的首屆香港佛教僧伽學院 廿名學僧(其中一名因故緩行),已於六月七日順利抵港。我們熱烈歡迎十九名學習主體的到位,我們衷心感謝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央港澳辦、中央駐 港聯絡辦、中國佛教協會以及各有關部門領導、負責人士所給予的關心、支持和諸多幫助。我們誠摯祝願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培育僧伽的人才工程正式啟動,並且將於 適當時機,舉行隆重的開學盛典。

   我們深切地知道,創建香港佛僧伽學院是來之不易的,眾所周知,這是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大師悲願弘深,愛國愛港,護教心切!在他的發起、主持和領導下, 一座正規的全日制大專性質的僧伽學院的建立,是香港佛教史無先例的創舉。而今面臨二十一世紀,佛教還將不斷發展,隨著形勢變化而變化,香港這個國際化的大 都市與世界各國文化都有密切交流,香港佛教在這大環境裡,也形成了它獨特的面貌和特色,也就是說,它與國內的傳統佛教相同又相異,其不同之處要善於靈活掌 握,這一點對新來的學僧須要明白,俗話說:「入鄉隨俗」!不懂得這層道理,就會起「煩惱心」!用佛家語言來說:「一切放下」!所謂:「既來之,則安之。」 隨心所欲,打妄想,不利於學習的,危害很大。新一代僧青年要:「繼承傳統,適應時代,面向未來!」始終保持「弘法是家務,利生為事業」的崇高理想和遠大目 標。香港社會很繁華,它是隻「大染缸」,金錢物質誘惑性很大,稍不「自愛」、「自重」易於滑倒,名叫做「飛蛾撲火,自我毀滅!」

   香港僧伽學院創立的宗旨:以「道風第一,知識第二。」今日出家人能注重戒律修持,最為尊貴。在國內是如此,在海外亦復如是。香港八十萬信眾焚香企盼「新一代人天師表」到來。振興香港佛教弘法利生,後繼有人。

    此次學僧來港之前,曾到北京集中並有短期學習,國家宗教局楊同祥副局長,一司帥鋒司長、外事司郭偉副司長、中央統戰部二局蔣堅永副局長、李印來處長、呂晉 光處長都到班上看望大家,講話勉勵。宗教局王哲一處長、劉勁光處長、李革副處長也都出席。中國佛協副秘書長倪強主持了學習班,並在來港前夕設宴歡送,李革 副處長暨中國佛協的妙華、廣如兩位法師同機送學僧直至深圳。

   學僧抵港當日晚上,行裝甫卸,即至香港佛教文化中心禮堂受到會長覺光長老、副會長永惺長老暨各位董事親切接見,會後又設素宴洗塵,表達了「佛聯會」領導的重視和期望!「培育僧材,時代重任。」香港佛教應當發揮積極作用,為國際佛教弘法事業作出重大貢獻!
 
 
世界宗教領袖高峰會議
(二○○二年六月十二日至十四日於泰國曼谷)
宗教互動 締造和平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當現在人類飽受戰爭,或天災人禍,造成生活不安,精神恐懼等極大痛苦的同時,「世界和 平」便不應只是一種口號,而是人類急切須要達致的現實。要實現世界和平,必先探究出現今人類不能享有和平生活的原因,再尋求有效可行的解決辦法,並且付諸 實行。而宗教互動就是為人類締造和平生活的一個絕對可行的方法,本人願意在此向各位分享一個實例。

   基於認同宗教連繫互動能為人類在物質和精神生活上謀福祉,香港的六大宗教,即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蘭教、基督教、道教(以該教英文字母串法先後排名) 早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就舉行了「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並組織了「六宗教聯合秘書處」,其間以討論靈修或關注民生問題,定期舉辦專題討論座談會,又進行各 項教際活動,如彼此互相參與各宗教慶典,支持各宗教節日,(香港佛誕公眾假期的法定,亦有賴各宗教領袖無私地予以贊同及支持。),六宗教領袖或代表經常聯 合參加政府或民間舉行的集會,每年新春公開發表聯合文告,配合事件聯合發函向政府或社會人士致意,舉行教際友誼互訪等。這確是一個求同存異,和平共處而又 可行的好榜樣。

   香港六宗教除了以合作性造福社群外,同時亦個別在利生事業上發揮了宗教團體功能,為地區慈善、教育、社會福利等事業作出貢獻。而佛教團體在香港便辦有百多 所慈善性社會福利及教育機構,為有不同需要的人士服務,例如安老院、長者及幼兒中心,醫療診所或醫院、幼稚園、小學、中學等。除了屬靈的佈教工作外,六宗 教在促進社群能過安定健康生活的實際行動中,擔當了極重要的角色。當然,六宗教能在香港發揮穩定社會及為市民謀福祉上作出貢獻,亦有賴香港政府對宗教活動 的積極不干預政策。

   香港六宗教能以真誠心態互相交流,互相學習,摒棄我見,積極發揚平等博愛精神,體現和諧共處的成功實例,可產生推而廣之的效應,從地區發展,擴充到全世界,鼓舞人心,對締造世界和平工作發揮更大效用。

    佛陀早就指出人類間產生紛爭的原因,不外是由於物欲佔有與偏執成見的心理所造成。人類因貪、瞋、癡等染心驅使,會為物質佔有而相爭相鬥。且試看近代的戰爭 很多時便是由於當事者或集團各執己見,自以為是,堅持一己的思想或主義立場所造成的。佛教認為「見諍」亦會造成人類彼此不能相容,更甚的要以武力使對方屈 服。所以要消弭戰爭,締造和平,就必須從對治染心及見諍開始。《心經》中「心無罣礙,故無有恐怖。」是佛教以獨特義理指導世人要淡化物欲,建立高尚的精神 文明,更要捐棄偏見,彼此包容,這樣人類才能過著無有恐怖,自在平和的生活。不單佛教,世界正統宗教亦可各自以教理和行持方法,為人類和平生活提供指導。 如果世界宗教衷誠合作,相互補足,締造和平的力量便會增強,達致世界和平的目的就可實現。
 
 
素食者健康喜訊:聞風而動 機緣難得
香港地區素食者血管健康的研究

◎胡錦生
  編者按:胡錦生是國際著名的心臟科教授,在香港醫學界享有盛譽的心臟學權威。他至今擔任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教授。目前,他主 持「香港地區素食者血管健康的研究」,既是學術性的,又是診治性的。因此,希望香港佛教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重視其動態;由於我們長期素食 易產生某些病狀(如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等),尤其到了中、晚年時期更為突顯,病情惡化,難於覓醫!胡錦生教授仁醫仁術,採用先進的檢查方法,尋找有效 的預防措施及醫治方法。如教內人士有需要可直接與威爾斯親王醫院藥物治療學系林小姐聯繫,費用概免。

  家都知道,人類健康長壽的祕訣之一,是清心寡慾,均衡飲食。特別是患高血壓,高血脂和 動脈粥樣硬化疾病的中老年人,就更應注意合理的膳食。在二十世紀的今日,由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與其它疾病相比,仍居高 位。由於動脈血管粥樣硬化是一種長期慢性的病變過程,其產生原因還有很多未能完全被發現和認識,因此持續不斷地深入研究、發掘和發展更先進的檢查方法,尋 找有效的預防措施,增加對此病變的認識仍然非常重要。

   一般來說,許多人都相信素食習慣能避免心臟病,而多年的薈萃分析顯示﹐西方素食者 (但仍食用日常食品或蛋類) 缺血性心臟病死亡率確實明顯低於非素食者﹐但純素食者 (不吃含維生素B-12類動物食品) 死亡率卻無明顯減低,這提示微量元素 (如維生素B-12) 可能有保護血管的作用。為了獲得更多的資料來探討本港素食者血管硬化發生率和病變程度,血管硬化是否與生活方式,傳統習慣,傳統危險因素,血液氧化素,脂 蛋白耐氧化程度和血栓形成因素有關,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心臟科聯同老人科於二零零零年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進行了一項香港地區素食者血管硬化調查 研究。研究包括臨床體檢及B-型超聲波掃描和利用生物化學方法檢測人體血液中抗氧化成份的變化及分析常用的食物,如豆類製品、茶或咖啡類、維生素 C 或 E 類等對動脈粥樣硬化的影響。

   初步的研究結果驚異地發現,不少長期食素者血液中一種影響動脈血管功能的成份--同型高半胱氨酸水平明顯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能因這部份人長期食素,由食 物中攝取的維生素B-12極少,而人類飲食中多數素食都不含維生素B-12,維生素B-12的主要來源是肉類動物內臟和乳酪制品,如血液中維生素B-12 長期含量不足,就會使血液中同型高半胱氨酸含量不能得到有效地調節而增多,進而可引致血管硬化。此外,某些長期不吃雞蛋和奶製品的人仕或中老年者,由於維 生素B-12吸收較少,更容易出現疲勞,煩躁,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障礙,嚴重者可發生惡性貧血。如這個發現被進一步證實,將對素食 者血管疾病的預防有著重大的意義。為此,我們歡迎凡茹素超過十年以上,年齡在18-70歲,未知患有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未服用降膽固醇藥或甲狀腺藥 物的素食人仕自願參加這項血管保健研究。

   參加者僅需到醫院接受一次檢查(大約半日)。檢查前十二小時禁止進食。在用超聲波進行手臂動脈掃描的過程中,須用氣囊將掃描的手臂按壓幾分鐘,這時手臂會 有不同程度的脹痛感;當在舌下噴入微量血管擴張劑(硝酸甘油)後,有少部份人可覺有輕微頭痛, 一般在半小時左右可消失。
 
 
近代佛學巨擘範古農的佛學思想略述
◎楊維中

  範古農是近現代著名的佛學家,任上海佛學書局總編輯十餘年,曾在上海組建「法相學 社」,對上海乃至全國的佛學復興做出過很大貢獻,其《古農佛學答問》被視為近代佛學名著。本文從範古農所持的佛教諸宗平等融合觀以及對唯識學、天台、淨土 宗研究的頁獻等數方面,首次對其佛學思想進行了概括。

國近現代佛學復興的一個突出特徵就是居士佛教的興起。在家居士不僅作為傳統意義上的佛法的信受者和襄助者,更重要的是作為弘法講經授徒的一支重要力量發揮了重要作用。範古農正是這樣一位著名的佛教學者和佛教圖書出版家。

範古農(1881-195l年),字寄東,號幻庵,法名幻修,筆名海尸道人。浙江嘉興人,生於清末光緒七年(1881年)。一九二九年起任剛剛成立的上海 佛學書局總編輯,並任《佛學半月刊》、《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總編輯。所著《古農佛學答問》在當時產生了廣泛影響。範古農主持上海佛學書局長達十餘年,主 編佛學書刊多份,在佛教書籍的出版流通等方面,做出了扎實的貢獻。從其業績看,特別是對上海近代佛學的復興而言,範古農理應在中國近現代佛教史上佔據一席 之地。可惜,截止目前,無論是港臺,還是大陸,都未能見到介紹其人生平和論述其思想的專文。實際上,認真地整理、研究範古農富有特色的佛學思想,對我們今 日的佛學研究,是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的。限於篇幅,本文衹能對其佛學思想作一梗概式巡視,以期引起佛學界的注意。



近代佛學研究有兩大思潮的對峙!一是以梵艾、巴利文佛典以及日本學者的研究成果為依據,對中國傳統佛學多有微辭,反而以印度佛學為正宗。二是重視漢文佛教 資料的獨特、重要的價值、竭力維護和認同佛教中國化的理論與實踐。前者以支那內學院為代表,後者則以太虛一系為骨幹。從這一分野觀之,範古農是認同後一研 究傾向的。此可以從協助太虛編輯「佛教百科全書」以及匯編早期《海潮音》所刊論文成「海潮音文庫」見出,也可以從對當時爭論頗為激烈的中國佛教經典的態度 看出。這樣的傾向蘊含著範古農可貴的中印佛學以及中國佛教諸宗皆應平等對待的觀念。

如有人問:「《大乘起信論》或謂系偽造。《楞嚴》、《華嚴》、《法華》亦有以為有人偽造。」範古農回答:「此等謗法之言,不足為據。」①〔1〕答語簡約, 但郤將其提到「謗法」的高度。實際上,因為上述經典是中國化佛教諸宗的立宗根據。若將這些經典認定為偽說,將會嚴重動搖中國佛教諸宗的合法性。正是出於這 一考慮,範古農對於認定《大乘起信論》、《楞嚴經》、《楞伽經》為中土偽作之說不屑一顧,表示強烈不滿。這種疑經思潮甚至波及到《華嚴經》、《法華經》這 些於古代從未有疑點的漢譯經典。因此,這些學者針對的並不僅僅是上述經典本身,而是中國化佛教諸宗。範古農對印度佛教和中國佛教是同等觀之的。既不以印度 佛教為獨尊而抑評中國佛教,也不盲從中土古德。古農認為佛教各宗並無純對的高下之區別。如果在某些方面確實存在差別的話,也是由根器和時機兩方面決定的。 佛教的目標是成佛,衹要抱定這一目標即可,不必強求泯滅各宗差別而統一於一宗一派,更不必以門戶之見而作意氣之爭。這是古農在爭論疊起的佛學界獨具超然品 格的理論依據。

古農本人不修密法,並不排斥、貶抑密教,但卻不贊同密教中人盛稱「密為最上乘之說」。他在回答有關提問時說:

(一)密宗以方便為究竟。故密宗者,方便之最上乘也。(二)密宗法最完備,故學密法者,可不取他宗。然有與各宗共通之法,固並行不悖也。(三)現代當機, 鄙意謂接普通機者,宜淨宗;接特別機者,宜密宗或禪宗。(四)道義之爭有益,意氣之爭有損。〔2〕在密教重興會與《海潮音》社的爭論中,範古農雖與《海潮 音》諸僧交往甚厚,但仍以客觀的態度評論密教,確實難能可貴。當時又有些不明就裏的人以為密宗重秘密親授,「皆阿闍梨的名聞利養」〔3〕。古農多次為密教 辯護,他說:

密宗即事融理,故於事相極其重要。又因事相容易襲取,故重於親授。而傳授之人須有教投阿闍梨資格方可。否則照書自習,亦不無功德,但於密宗為不如法耳。〔4〕

古農以為密教之「密」為「非尋常之意」。「尋常易曉者如顯露、故曰顯教。特別難解者如秘密,故曰密教。」〔5〕有人又以「佛陀慈悲平等為懷,為何又有秘密 之教」相詢,古農答曰:「至於重師承須傳授者,以其事相煩重,非文字所能盡達。故有如學校施教,非考取及格者不能入學聽講。豈學校亦不公開乎?不普利 乎?」〔6〕古農此說,甚有說服力,當可澄清信眾的這些疑慮。

對於「性」、「相」二宗,範古農在兩種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一是以「性」宗指印度佛學中觀宗,「相」宗指瑜伽唯識宗。另一種用法則以中土之慈恩宗為「相」 宗,其餘宗派為「性」宗。他以為,「性、相兩宗,猶車之兩輪,不可偏廢。孰先孰後,當視根性之如何。」〔7〕針對時人對於佛教諸宗分立的非議,範古農鮮明 地回應道:「若將各宗源流考察一番,即知諸祖立宗各有依據。所依經論,必各具觀境、修行、得果三種要素。未可具門戶之見,一概抹煞也。」〔8〕可以看作範 古農諸宗平等觀的簡明表述。

範古農所持諸宗平等觀並非鑿空之論,而有其對中印佛學及中國佛教諸宗義理、修持方法的深切了解作為根基。古農對印度空、有二宗的理論源流均有研究。信象詢 間研習印度佛學須如何入手等事宜,古農都能準確、明晰地給予回答。古農所學,天台學承之於諦閑法師,律學是與弘一大師共同研習的,淨土更是其一生所專修, 對華嚴、禪、密也多有了解。不過、範古農也引入其根器、當機之說,對諸宗作了自己的判教。古農明確說:「大乘各宗各擅其長。究其極處均可成佛。但眾生根器 不同,得益與否,自然發生差別。」〔9〕「又各宗之理本可會通。各宗之事、各異其法。法以應機,機不一,法又何必統一也。」〔10〕他認為,「現代當機, 鄙意謂接普通機者宜淨土,接特別機者,宜密宗或禪宗。」〔11〕又說:「即今而論,自力終遜他力。故淨土一宗,隨人可受。」〔12〕這樣,古農實際上又將 淨土宗置於其它宗派之上。這是從當機適時修行而言的。從義理角度,範古農最贊賞的是唯識宗。因此,據其論說,再參照其一生弘法講經的情形、對範古農的學說 可以作如此概括:「學」在唯識,「行」在彌陀淨土。



對唯識學的研究與弘揚,貫穿範古農的一生。他不僅寫了大量的研究論著,而且一九四七年在上海創立了法相學社,專門研究法相唯識之學。古農對唯識學的研究, 立論持平,將其置於與中國化佛教平等地位而作評判,並不以唯識之學來貶抑其它。這一態度,與當時北京的韓清靜、南京的歐陽竟無及其高足呂澂都有所不同、而 與太虛系統比較相近。但是、他並不曾陷入上述兩派的爭論之中,而是默默地進行獨立的研究,並且培養了一批唯識學的研究骨幹。

範古農對唯識學的研究與弘揚,最具特色的是將八識說與因果業報學說結合在一起,形成較為系統的生命觀和解脫觀。在《佛學答問》中有這樣一則問答:

問:吾人從無量劫來所薰習善種子,其成熟受報是否次第?抑以多者先受?又,宗門中開悟見性之人,昔所薰之種子是否消滅?抑仍有餘習?

答:成熟先後、視薰習淺深及有無障礙以為斷。宗門見性是道,思惑種子尚未滅也,豈但餘習而已?〔13〕

在此,範古農以唯識學薰習義解釋因果報應理論,以為受報先後應以種子薰習淺或深,以及薰習是否受到障礙而判定。不過,應該特別指出,古農對禪宗「見性」的說明是不符合禪宗通義的。

以業與識相結合來解釋輪迴報應問題,是範古農的獨特之處。古農以業將身、心相系而主一世生命之存亡。他說:「佛學家言,人生身心相依而心用為勝。以身是色 法,有覺有礙;心非色法,無質無礙。故心在夢時、即能離身而起作用。心作觀時,且能空其身而有作用。不過,既屬人生,以業報關係身心相系而有安危與共之 勢。故身心相依而存亡。」〔14〕這是一世生命存在的情況。對於三世生命存在,範古農又作了另外一種解釋:「若統三世之身心而言,身為物質所成,物質不 滅,故身亦不滅,以還能組成故。心為功能所集,功能不滅、故心亦不滅,以還能集起故。此亦佛學與科學相同之說也。其不同者,科學則主以心從身,佛學則主以 身從心耳。」〔15〕為了便於說明三世輪迴學說,便力主心不滅論。而他所言之「心」便是唯識學之八識。古農以為:「前六識心有間斷(熟睡無夢及悶絕時), 後二識心無間斷。第八識名藏識,為世間心、色之起源,根身世界之基本也。此識不滅,世間不斷,故前身已壞,復取後身。此輪迴之所由致也。」〔16〕然而, 他又以為、光有第七識、第八識而無「業力」,亦不能圓滿解釋輪迴之何以可能。古農說:「第八識之成身(同時並成身所依之世界)及第七識所之執我、雖有此功 能,若無意識所造之業力,亦不能使成熟而實現。」「且第八識之成為後世身心世界之基本者(此名異熟果,為與業因異時而熟之果)受前世善惡業力所感而異其苦 樂之趣。」〔17〕至於「業」如何「生識」,範古農亦有詳細說明。他認為,業薰習第八識而成習氣,而第八識持此業之習氣至異時而成熟,則實現後世之身心世 界。唯識學有三類習氣之說,古農又將其用於說明「識」之所以生成。「業習氣為引發後身所趣之緣,名言習氣為生所現後身之因緣,我執習氣即能使所現後身與他 人後身不同者也。」〔18〕如此一來,範古農便建構了這樣一種關聯!由業力薰習第八識而成習氣,習氣引發生命所趣之「緣」、因緣,而各個生命的第七、第八 識之「執持習氣」各各不同,由此便形成各具形貌及心理世界的眾生。古農堅持心識主宰軀體的傳統學說,而對受現代科學影響的信眾所說的「心識乃軀體之作用。 軀體既移易,而雲心識不改,何耶?」的觀點作了否定。他說:「子但知心識為軀體之作用,而不知軀體乃心識之表相。惟心識有執受之力,故軀體得以壞於前而更 起於後。若心識隨軀體而亡,則生物早已滅絕於世矣。」〔19〕在此,範古農認為,身與心識相互依持而相互決定。依一世而言,「身心相依而存亡」,身壞而心 亦壞。然依三世而言、由於心識有執受之力,因而身又可依靠心識而轉生,這便是輪迴了。(續下期)

注 釋:
1《古農佛學答問》卷六「經典之考據」,佛學書局1936年版第29頁。
2、9、10、12《古農佛學答問》卷六「宗乘之校量」,第9頁。
3《古農佛學答問》卷三「密宗」,第123頁。
4、5、6《古農佛學答問》卷三「密宗」,第122頁。
7、8《古農佛學答問》卷六「宗乘之校量」,第12頁。
11《古農佛學答問》卷六「宗乘之校量」,第8頁。
13《古農佛學答問》卷三「因果」,第5頁。
14《古農佛學答問》卷二「三善道」,第20頁。
15《古農佛學答問》卷二「三善道」,第21頁。
16、17《古農佛學答問》卷二「三善道」,第22頁。
18《古農佛學答問》卷二「三善道」,第23頁。
19《古農佛學答問》卷二「三善道」,第l0頁。

 
 
我的父親陳海量與弘一大師的香火因緣
◎陳無憂
  「四人幫」被打倒後的一九七九年,我的父親陳海量經歷了二十五個年頭的鐵窗苦役後被釋 放,從青海湖畔的勞改農場回到上海的家,回來時已是皓首華顛年近古稀的老人了。隨後即應趙樸初居士的邀請,赴北京住法源寺,籌辦「弘一法師書畫金石音樂 展」,因為他是當時還在世的大師最親密的弟子。

   我的父親一九一零年農曆庚戌年十一月初一生於浙江天台縣城裡(近日有些文獻記載說他是生於一九零九年,這是誤記,父親屬狗)。他自小聰敏勤學,以其苦讀強 記著稱鄉里。在祖父的指導下博覽群書,不過十歲便得「書櫥」的雅號。十二歲去鄉下市鎮的當鋪做學徒,十三歲便擔起會計職務。成人後棄商從軍。初入軍營訓 練,因能背整本《步兵操典》而聞名全師。一日部隊開到福建,夜宿古祠堂。半夜裡忽然鐵騎奔騰,刀槍相擊,吶喊四起,槍炮大作。全連軍士都猛然從舖上驚起, 提著槍械武器,在連長帶領下沖出祠堂。但祠堂外風清月白,遠山隱隱,萬籟俱寂,闃無一人,只有樹梢在微風中輕輕地搖擺著。問哨兵,說甚麼情況都沒有發生 過。全體兵士莫不面面相覷,毛骨悚然。天亮後叩問當地土民,告知幾十年前曾有一隊長毛潰敗至此,與清軍遭遇,一場惡戰,全被殺戮。自此之後,天陰雨濕聲啾 啾,時有陰兵出現。沒幾天,部隊開赴前線,遭到了與太平軍同樣的命運,全軍覆沒,整個部隊,僅父親一人幸存逃出。死屍成山,血流成河,此時父親心灰意懶, 百念俱灰。他四處飄泊,面對蒼茫閩山,不禁大喊:人生的出路在哪裡!一日他漫游到泉州南安縣楊梅山麓的雪峰寺。在寺院山門,見一位額角崢嶸,清 如鶴的老僧向他微笑招手。父親一見如故,頓生歡喜心,即上前頂禮參拜。他便是鑄就了父親此後人生軌道的弘一大師。父親在徬徨瞻顧,逡巡不前的十字路口,見 到了指路的明燈,這是一九二九年正月,父親剛滿十九歲。

   我的祖上世代奉佛,但亦僅知道供佛齋僧,吃素念經,對佛教真諦研究得不是很多。當弘一大師引入他的禪房後,迷惑的父親開口便問大師:「世上真的有鬼神 麼?」大師說:「你可以多讀點佛教的書籍,讀完後,便會自知自明。」於是把《竹窗隨筆》、《大乘起信論直解》、《印光法師文鈔》等十餘種佛學書刊親手遞給 父親,並留父親在雪峰寺與他同住,父親得書如獲至寶,如飢似渴地鑽進佛教經典。疑點有大師指點,難處有大師剖釋。昏黃的油燈把父親夜讀的身形留在雪峰寺白 色的牆壁上,燦爛的晨光從海上升起,驅散著父親心頭的層層明霾,把整個心房照個透亮,心有靈犀一點通,父親是心領神會,茅塞頓開,豁然貫通。後來他讀了有 關禪宗的書,更覺奧妙無窮,就對大師說,願意學習禪宗。大師說:「你想學禪,這太好了。不過不管哪一家,只有學派之別,而無高低之分。哪個難學,哪個容 易,主要在於自己的宿根。你愛禪宗,想學禪,這與你的夙因有關。」大師即修書金陵刻經處,為父親請來禪宗的經典著作。交給父親時說:「你要學禪宗,必須仔 細閱讀這些經典,以防走上歧路邪道。」又說:「你還應該多念阿彌陀佛,以求往生極樂世界。」父親唯唯是聽,身體力行。父親即皈依大師,執弟子禮,隨從修 學。從此他深研教理,勇猛精進,以身許法,以苦為師。弘一大師是把父親引進佛門的引路人,是慈悲施法乳於父親的第一人。

   弘一大師離雪峰寺後,父親則寄居慧泉梅山寺,繼續研讀佛經,到了第二年一九三零年庚午年春,大師從浙入閩又到泉州,親自來探視父親。年餘未見,見面後父親 有說不完的話要向大師傾吐,有講不盡的疑慮等大師啟迪。父親說:「我見世俗之中有些和尚,不守戒律,甚麼壞事都做,還不及俗家人的修養。我十分討厭他們, 實在生不出敬仰心。我也知道不應有這種厭惡感,卻久思不能解除。大師看應如何排除?」大師說:「說人家的過失。有失厚道,是欠適當的,當了和尚,入了佛 門,也是泥沙混雜,各有各的動機,出身、素質不同,根業不同,難免表現不同,不守戒律的和尚也難免了。但轉個角度看,一切眾生都是過去劫中的父母,未來的 佛。這樣看待他們,就會生崇敬心,不敢怠慢他們了。」父親聽後心悅誠服。父親送大師下山,碰到一和尚蓬頭垢面,衣衫襤褸,痴痴呆呆。大師見到便伏地禮拜。 父親知道這是大師的身教,也跟著禮拜。從此後,再也不對僧寶有所輕慢了。(香港福慧慈善基金會編印出版的《弘一法師畫傳》第八十頁上引用了這段往事,但記 敘地點有誤,不應在無錫惠山,而是閩南慧泉梅山寺。)

   大師駐錫廈門五老峰下的南普陀寺。父親前去探望。大師邀父親到海濱散步。大師策杖緩行,父親在一旁隨從侍候。此日風和日麗,碧海青天,一望無際,悠然意 消。忽然見遠處有二狗張牙舞爪,齜牙裂嘴,毛飛血濺,相斗甚烈。大師便策杖前去解交。回頭對父親說:「眾生應該相愛,平等互助,不應加恨,人畜一般,慈悲 心生。」父親連連點頭稱是。

   一九三一年(辛未年),大師在浙江溫州患疾多時,身體羸弱。五月,移錫慈溪五磊寺。大病初癒,環境幽寂,心情甚好,便修書父親,招其往遊。父親即束裝登 山。師生相見,愉悅無限。隨大師學佛又二個月,並跟大師下山到白湖金仙寺,情誼益深。父親曾問大師:「我初見大師即生歡喜心,現在更是無法分離了,這是甚 麼原因?」大師說:「這是宿緣所至,你過去生中曾為天台山國清寺僧,我倆過去也曾為師生,今生是再續前緣。」父親即生從大師出家的念頭,並對大師表示,請 大師剃度。大師笑著說:「我與你是十分有緣的,但你與你表妹多生為夫婦,今生將是第三世的夫妻了。你的塵緣未了,業緣未了。因緣業力,循業發現。業力不可 思議。」父親唯大師是聽。在金仙寺與大師同住數日後即被我祖父多次來信催促,回天台老家與表妹,即我的母親完婚。

   一九三三年大師修書要父親去福建泉州,但因家庭拖累,未能行成。三六年父親在上海報社工作,大師又來信邀父親赴閩南,又因工作不能分身,未能起程。四一年 兵燹經年,抗戰正酣,大師第三次邀父親去閩南,並囑咐把妻兒家眷一起帶去。但總因時局動蕩,兵荒馬亂,關山阻隔,終未成行。前後三次都未遂大師熱忱邀請的 心願。父親到了老年,還時常提起,引以為憾。一九三八年前後,父親因病居住在天台赤城柴雲洞,讀經念佛養病,生活十分清苦,過著「洪羊余子寄石嶙,寂寞生 涯自採藥」的生活,無經濟來源「米鹽愧仰紅顏婦,貧賤難忘白髮親。」大師得知其境況後,於幾百里外寄來書信慰問,還時寄包裹,冬天郵來棉衣棉褲讓父親禦寒 過冬。父親收到包裹後,倍覺師恩情深,不禁熱淚盈眶。時常與大師相見於夢中,輒喚先生而醒。

   一九三八年底,父親應上海陳無我先生的邀請,再赴上海,主編《覺有情》月刊。因父親親近大師多年,又與大師門下諸多弟子往來甚密,所以月刊中常刊登大師的 雲遊蹤跡與法語墨寶,而受到讀者的青睞與讚賞。其間父親與大師鴻雁往來,從未間斷。許多想求大師指點迷律,或欲投大師門下,或求大師墨寶者都找父親向大師 表達請求。大師慈悲,應父親的請求轉告者,從未拒絕過。謝興法居士年僅十六,讀了大師的六十紀念專刊後,發心皈依大師,請父親寫信介紹。也是有緣,大師即 復信一封,寫明歸戒文,並有小中堂對聯相贈,賜法名「勝法」。大師的摯友夏丏尊先生對謝說:「你真幸福,與大師有緣,海量居士一介紹,就收為弟子,大師弟 子不滿十個,你是最後的,也是最小的。」

   一九四二年秋,夏丐尊、蘇慧純二位先生前來告訴父親:大師於九月初四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父親聞噩秏如雷灌頂,悲痛欲絕。大師的音容謦欬時 時出現在眼前。長歌當哭,他寫了多篇緬懷大師功德的文章,散見於多種報刊之上,他發心要把大師的精神發揚光大。一九四二年十二月至一九四三年三月主編的 《覺有情》雜誌,連出了《弘一法師紀念號》五期,刊用了夏丐尊、葉聖陶、豐子愷等幾十位大師生前友好回憶大師的文稿、圖片及大師墨寶等珍貴資料,頌揚大師 業績。大師圓寂週年又編輯了《弘一大師永懷錄》在大雄書局出版發行,使大師的精神偉跡永久流傳於世(該書已被收入《民國叢書》第三編第七十五本中)。

    解放後的一九五五年,父親罹難於上海佛教青年會的冤獄之中,以現行反革命罪與鄭頌英、李行孝等大德前輩同庭判刑,一起押往青海勞動改造。服刑期間,父親識 認到這是定業之所致,你說我是反革命,我便是反革命了麼!不生怨尤,隨緣消舊業,豈嫌破笠遮袞鬢,未必囚衣便斷腸。勞改中,他仍思念著大師,回憶著與恩師 的師生情誼,激勵著他在逆境中一心求證菩提的決心。「秋聲樓」詩稿中便有一首懷念大師的詩,詩曰:「南國傳燈法乳恩,三依一缽仰師門。斜風針雨梅山寺,坐 聽吾師話釋尊。」勞改隊裡他仍念佛不輟,堅持素食,情願挨餓也不沾葷腥。二十年苦役完後,不准回家,強迫留場就業,繼續囚徒般的生活,直到四人幫被打倒, 極左受批判後,才被遣返回滬。青海湖畔,荒漠淒寒的草蓬裡,堅強的信念支持著父親熬過「一日幾次埋荒草」的艱辛生活,抗拒外界干擾,攝心常潛修,這是與大 師早年的教誨完全分不開的。這大概也是大師四五十年所說的「業緣未了」的印證吧。

   弘一大師曾有許多幅墨寶饋贈父親,父親視為至寶,精心保存。但經歷幾次抄家洗劫;均已失散無存。一九八零年父親去北京主辦「弘一法師書畫金石音樂展」時, 因家中所藏的大師墨寶丟失而嘆惋過。一九八三年父親去世,到一九九五年上海故居拆遷;妹夫在閣樓的夾縫裡發現了一卷字畫,其中有弘一大師贈父親的墨寶。內 有《陳復初居士傳》及《立鈞童子生西事略》的橫幅一幀。這是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大師應父親的請求為祖父及四叔撰寫的。出家後的大師墨寶多為佛教經典集句, 弘揚佛法,為人作傳並不多見,把它寫成書法作品,這大概是唯一的一件,它便成了稀世珍寶。此件作品是上世紀中國十大書法家之一的弘一大師的「酥綿體」爐火 純青的傑作,《弘一法師遺墨》並未收入,僅在林子青先生的《弘一法師年譜》中有文字記載,我們兄妹三人為繼承父志,決意尋覓一個合適的場所,捐獻墨寶,讓 人瞻仰頂禮,永久供養,以永誌彪炳父親與大師的香火因緣。這符合大師的初衷,也是父親的遺願。
 
 
「生命本無常,只在呼吸間。」
我,不幸患上「冠心病」!

--謹向各地師友匯報與病魔一場艱苦搏鬥經歷
◎秦孟瀟
  活在世上,有幸與不幸,說到底,人生苦多樂少,這叫做「娑婆世界」。不少人活在世上感 到迷惑、困惱,因而走上「絕路」,上演了「人生悲劇」!遇上病魔的人,鬥不過病魔纏縛,往往會倒下去!如今,我不幸患上「冠心病」,很自然地與病魔展開搏 鬥,不是它壓倒我,就是我壓倒它!不可否認地說,魔強我弱,受害者根本不是它的對手,所謂「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一句話,碰上病魔災星,絕不饒命,死路 一條!我碰上病魔惡纏,怎麼又能活下來呢?說來話長,歸總有三大要素:一、我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和意志力;二、我心中有佛,不少師友為我祈佛護持;三、依靠 醫術高超及高科技先進器材等。有了這三大要素存在,戰勝病魔的信心就具足了。我還有一個主導思想在支配我:「欲知過去世,今者受者是;欲知未來世,今者作 者是。」人世間一切無不是因緣所生法,一切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我的病情變化也不例外,在我「八識田」中,種子一定要顯現的,如是因,如是果,因此,面對 一切困境不生畏懼心!

   現在談談我患病經過情況,謹向各地師友匯報如下:

   在五年前,我已患上了「冠心病」,當時自己並不知曉;由於偶然的機會,有緣參加中文大學胡錦生教授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主持一項醫學科目研究,約有二、三 十名中年、老年人成為被研究的對象,須經過五官、內臟及抽血等方面檢驗。就在這情況下,胡錦生教授(名心臟科專家)發現我患上「冠心病」,相當嚴重!他建 議我住院就醫,並指出:三條心臟血管有二條完全堵塞了,另一條血管也堵塞了90%左右,已不能用「通波仔」方法醫治,需要進行「搭橋」手術。

    當我聽到做「搭橋」大手術時,不加思索立即婉言謝絕了,在我認為「開胸破骨」是非常可怕的事,一股庸俗的念頭生起,認為動刀爼胸,就好像用刀捅破一隻大皮 球,把所謂「元氣」放掉了,對身體會帶來無窮的後患。就在這嚴重錯誤觀念支配下,扭轉方向去尋找所謂「民間秘方」了,這就是採用中藥材田七、黑白木耳、靈 芝、紅棗……等煮水飲用,在此同時,還服食西藥及硝酸甘油控制,中西藥並用,一拖就是五年過去了。直到去年,感到病情越來越嚴重了,已經到「寸步難移」的 地步,有時晚間服數粒硝酸甘油都不能緩解病情,我的內子目睹病情嚴重,堅決要求我前往醫院診治。來到醫院找到了胡錦生教授,經他一番仔細診斷,嚴肅地說 道:「您能活到今天,實在是奇蹟!」又說:「您三條心血管全阻塞了,靠周圍已模糊的細血管供氧,沒有造成心臟壞死現象,真不可思議!」因此,他主張我迅速 住院進行搭橋手術,不能再延誤了,我的內子及我終於接受了胡教授的醫治方案。

入手術室前的情況

   在今年春節後第一個星期,二月廿日,我住進了威爾斯親王醫院,這一段時期以來,善心的大來居士非常友好,開小轎車送返醫院多趟,不計辛勞,忘我慈悲精神! 住進醫院多日,主要進行身體各部位檢查,錄取各種數據,以保證動手術時順利進行,避免突發事件發生,特別是簽署一份「認同意見書」,表明自己要承擔醫療風 險!在這份意見書上羅列了不少相關條文,確實有點令人膽怯駭怕,我稍為提起「正念」,在「意見書」上寫上一句:「我信仰佛教,生死有定數,不會有煩惱!」 事實上在動手術前,我心情非常安定。還有些更重要的因素,在世界各地不少佛門師友,知悉我動手術的訊息,紛紛為我「誦經」、「打普佛」、「觀想」、「持 咒」……這給我精神上巨大的信念和力量!未生懼怕念頭端賴於此。

   三月四日上午七點半鐘,病房中護士把我推入手術室,就在這時心情很平靜,一心專注,閉目誦念密宗咒語:「吽瑪瑪,吽呢、莎哈!」(土登呢瑪活佛傳授),到 了手術罎上已無知覺了,甚麼時候上麻醉藥也不清楚,周圍的任何情況也一無所知了。直至中午一點多鐘,由手術室將我搬上手推床送往深切治療病房靜待醒過來, 周身上下插進多條膠管進行洗血輸氧等。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完全醒過來,整個手術達六小時之久在手術室門外有十多位親友關注我的動態,我內子和心悲居士等人 為我誦經、祈禱、祝福!

   使我非常感動的是覺光大師多次來醫院看望我,還有道平、照誠、慧明、可祥、願炯、覺真、法亮諸位法師……楊釗居士暨佛聯會同事魏世波、張文演居士,還有, 許成彪、蘇杏璇、翁美琤、洪聰敏、胡菊芳、洪麗孟、施淑治、宋梅寶、吳連滋、岑展傑、黃漫儀居士……等等。感到人間無限溫暖與關懷,對我親切的慰問,不僅 有本港寺院的師友前來探望,甚至遠在各地的師友們紛紛打電話來了解病情,我內子身上有三隻手提電話接個不停,在四月份《香港佛教》我撰寫了「大病見真情」 的「編者的話」,衷心感謝各地師友對我愛護和關懷。

   這次動手術是非常必要而及時的,不能再延誤了。據我所知威爾斯親王醫院內、外科醫生開了多次會議,將我動手術時間提前了(約有四十多位病患者等候著動手術,輪到我還需等待半年以後哩!)

外科主治醫生是敘利亞人 -- 艾立輝

   據我所知,「冠心病」是本港「第二號殺手」,每日約有八、九個人死亡,為我動手術的是威爾斯親王醫院著名的外科醫生:一是中文大學外科學系副教授艾立輝 (他是敘利亞人),一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萬松副教授。他們為我動手術考慮了兩個方案,看看哪一個方案適合,一個是傳統的搭橋手術,需手術進行時心臟停止跳 動,另一個是新手術名為「無體外循環冠狀動脈搭橋手術」,這個新手術無需使用心肺機,手術中心臟仍然跳動運作,醫生以「心臟固定器」按著需要進行手術的部 分心臟位置,減低該部份跳動幅度,並以更精密儀器進行心血管接駁手術。而採用傳統的搭橋手術中,因使用心肺機血壓於手術進行時會減低影響其他器官功能,血 液在心肺機內可能產生變化或會滲入雜質,造成血管堵塞,引致中風、腎功能衰竭等併發症。面對這兩種手術方案,結果採用了傳統搭橋手術較為適合我的身體狀 況。在這特定的場合,醫生無需徵求病人同意與否,我的生命概由他們主宰決定了。在我醒來後,發現我的左腿約二尺長的一根「大隱脈」(血管)被割除了,是用 在心臟器官上去了。我上下器官進行了一場「流血大革命」,我竟懞然無知,在病榻上竟十多小時醒不過來,最痛錫我的親人怕我就此「永不醒!」傷心落淚,輕聲 低低呼喊:「醒來呀!」終於在腦際模糊朦朧中微微啟目睜開眼了,猶如出世嬰兒茫然無知,在周圍的親友喜上眉梢,高興地說道:「闖過大關啦!」

手術後回家調養及心境

   在醫院住了兩星期後,返家靜養調理了。

   上海有位摯交同參道友,非常關心我的健康,一星期至少有三、四次電話詢問我的病情進展情況,他特地邀請一位名中醫赴港為我調理,這位中醫師在港住了多日, 作全面的觀察、搭脈、處方……從極端虛弱病體有了好轉,食欲增強,體力逐漸恢復了。這份友誼是非常珍貴的,各地師友紛紛上門來探望我,比丘、比丘尼、優婆 塞、優婆夷,還有活佛、喇嘛;我的家,無疑是一座道場了。我的客廳內掛滿了羅漢像鏡框,四周供奉著佛像、菩薩像,在我書齋裡,全是佛教各種經書論著,在我 頭腦裡裝的盡是佛法,說的、寫的亦是佛法,所以我的「佛緣」特別好,特別殊勝。我沉浸在佛法大海中盪漾,我深深地體驗到佛力在護持我,加持我,我經歷了這 場大病,年紀老邁了,還能承受得了,這完全是信仰佛法,仰靠佛力支持的巨大力量!我在醫院病房中,遇到一位同病號,是排在我手術後面的一位,他對動手術感 到極大的恐怖,日夜不安,精神恍惚!我傳授他密宗消災咒語,他立即付之實踐,唸唸有詞,進入了「安靜」狀態,也消失了恐懼心理,收到了「立竿見影」的效 果,佛法不可思議!在我養病調治中,別人看我會友太多,主張我「拒不見客!」怕我恢復不了元氣,所謂「養養神!」好友們的勸告是對的,正確的。可是我難於 接受,例如黃勝常老居士帶同數位弟子從遙遠的美國來,如此盛情厚意,能避而不見麼?

再做「通波仔」手術 裝進高科技支架

   兩位外科醫生對我手術前後感到滿意,在手術過程中沒有發生意外併發症,各部器官及血壓等都能正常運作,保持穩定狀態,手術後傷口癒合都很好,沒有出現任何偏差。在家裡靜養了二個月,自己也感到滿意,還計劃再到國內外各寺院進行採訪活動。

   想不到,我的病情出現了反復,手術前在胸前有一種翳悶徵狀,有人稱之謂「心絞痛」!本以為動了大手術,換上三條新血管,這種「心絞痛」就沒有了,為甚麼「心痛」(悶)又來了呢?百思不得其解,產生了「悲觀」心情,莫之奈何!

    五月十二日晚,我突然暈倒了,內子立即急召救護車,送往屯門醫院急診室,住了兩日後,於五月十五日再轉送到威爾斯親王醫院救治,胡錦生教授、續平博士對我 的病況非常重視,要觀察我病情的變化!據說,三條新血管中有一條「結茄」大了一些,把血流輸入心臟管道門口給堵塞了,所以胸前「翳悶」又出現了,這的確使 我很煩惱。

   胡錦生教授建議再動手術,主張「通波仔」醫治,而外科醫生不主張再動手術,也不需「通波仔」醫治,因他們替我做過「搭橋」手術,知道我心血管構造等情況,再說我的血管比較細窄,不主張做「通波仔」手術是有一定的理由。

    胡錦生教授似乎接受了對方的意見,他強調「通波仔」的難度,並解說了難度之處有二:原有的三條心血管,其中二條可恢復使用,一條較好,一條較差,較好的一 條血管有把握進行「通波仔」手術;較差的一條心血管,太彎曲,且鈣化,怕弄破,沒有把握做「通波仔」手術,只能做一條。我說:「能爭取做一條就做一條好 啦!」

   胡教授、續平博士跟內子解說了一陣,於是接受了「通波仔」的手術方案。就在這一關鍵時刻,胡教授透露了一個新訊息,他說最近美國有一新產品面世,即 「CYPHER冠狀動脈藥支架」,植入血管後,可防止血管再收窄,這是最新高科技支架,目前在香港尚未推出,須等候本港衛生署檢定後才能供應各大醫院需 求,每隻支架需美金三千元,需要兩隻支架,就需要港幣四萬八千元購入。當我面臨經濟困難之際,會長覺光大師料事如神,立即同佛聯會董事打了招呼,宣稱照顧 病人,「福田第一」!慈悲為懷的佛弟子紛紛解囊相助,購買支架的費用終於解決了,使我由衷地感激列位董事:覺公上人、楊釗居士、林漢強居士、黎時煖居士、 何德心居士、張梅桂居士、智開法師、果德法師,鍾劉倩儀、楊錦珍居士代表楊釗居士將果儀送往醫院同我結緣,還說了不少慰問親切話,感人肺腑,銘記在心。

    治病的奇蹟再次出現了,胡錦生教授與陳慧文教授(醫生)共同診治及調控(在螢光屏幕操縱儀器),充分顯示了兩位專家的獨特智慧、卓越才華運作和配合。胡教 授高興地說道:「兩條血管均做了手術,一條難做的血管,竟將支架裝上去了,很順利,出乎意料之外,真神奇!另外一條好做的血管,只是通了一下,沒有裝上支 架,稍待時日,目前血管有點鈣化,硬了一些,給你服食維他命B12(含量500微克)二個多月後,血管柔化,再裝進另一支架好了。」自從裝進第一隻支架 後,身體狀況大有好轉,基本上不再服食硝酸甘油藥片了,如果再裝進第二隻藥浸支架,相信血管「通行無阻」了。

出版《香港佛教》是歷史使命

   這次大病給予我的啟示和體驗是非常深刻的。

   近半年來,幾乎動彈不得,生命像游絲般飄飄欲斷。所以經云:「生命本無常,只在呼吸間!」就差那麼一點,稍不慎重,馬虎大意,一命嗚呼哀哉,滑進黃泉路上去了。

    死而不死,俗話說,「福大命大。」在病榻上我反復思索,數十年來,深深感到自己是「修慧不修福」的人,活像個持缽的「乞士羅漢」,走到哪裡,人緣甚佳,受 「供養」,座上客。這次病倒了,承蒙不少佛門弟子慈悲為我誦經、打普佛、打水陸、持咒、觀想、唸佛……仰靠佛、菩薩加持護佑,冥冥中有一股殊勝力量,倒不 下去,仍然活著,佛力不可思議啊!不可否認的是,科學救人的力量不能小視。在我生命危急關頭,竟碰上CYPHER這隻高科技支架新產品,香港還未上市出 售,我竟能獲得立即裝進體內,病情頓消,這是科技能力,但能碰上因緣巧合的時間,也不可思議呀!據說威爾斯親王醫院還是首次用上這隻先進內臟血管器材,我 是該院第一人!這一切,對我信佛的人來說,是「感應道交」的反映。能遇上醫術高超的胡錦生教授暨陳慧文醫生合力醫治,終於扭轉了病情,妙手回春,令人感激 不盡!人,死而不死,是有一定殊勝因緣的!弘揚佛法的《香港佛教》月刊,在世界各地有著深遠的影響,還需要不斷努力,能活下去,一定要把《香港佛教》繼續 出版下去,這是「續佛慧命」的大業,也是肩荷的「弘法利生」的歷史使命!計劃出版一套巨型五十冊《香港佛教》合訂本面世,還等待著我們努力去完成這艱巨重 任哩!
 
 
「悖論」是怎麼來的?
◎頓 悟
  位遠方的居士給我寄來一封信。信中附了一份剪報。剪報還特意保留了這份報紙上的年月日。這份剪報是一篇文章。標題為《正確區別封建迷信與正常宗教活動》。從標題看,這無疑是一篇很有教育意義,並為廣大讀者所急需了解的好文章。文章一開頭是這麼寫的:

   迷信與宗教都屬唯心主義的範疇,都是客觀世界在人們頭腦中歪曲的、虛幻的反映,都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均屬有神論。

   居士在這段話上用紅筆畫了一個圓圈,旁邊用藍筆打了一個「?」號。居士彷彿在問我:是這樣嗎?

   在語言表述上,這首先用三個「都」(都屬、都是、都相信和崇拜)一個「均」(均屬)把宗教和迷信畫上了等號。在四頂「帽子」下面,迷信和宗教是沒有分別 的,是同一性的,因為他們都姓「都」,都姓「均」。屬性都被規定好了。可是,緊接這句話的下面,又這麼寫:「但是宗教活動是受國家保護的,而迷信活動不屬 宗教範圍,是國家法律明文規定要打擊取締的。兩者有本質的區別。」感謝本文作者,終於從法律上指出了他們的區別,即一受保護,一規定要打擊取締。語言不是 變戲法,他卻不知道他為全文立論的上述那個大前提,與其下文卻形成了這樣一個「悖論」:即國家法律保護「都屬……都是……都相信……均屬……」的宗教活 動,而國家法律要打擊取締「都屬……都是......都相信……均屬……」的迷信活動。

   這可能是作者所始料未及的。為甚麼會出現這一悖論的呢?我猜想,作者並沒有認真研究一下甚麼是宗教?甚麼是迷信?他只圖方便,從一個「本本」上抄了前一段 話,從另一個「本本」上抄了下一段話,把兩段不相銜接的話,硬組裝到一起來了。至於語義上是否貫通、邏輯上是否符合、概念上是否一致,他是未經推敲的。作 者寫這篇文章,是在做一件工作,他腦子裡想的是:我的工作就這麼做,話就這麼說,文章就這麼寫。至於那番話,理論來源是甚麼?是否合乎實際?讀者會怎麼 想?社會影響是甚麼?他是全不管的。這往往是權威者的共同特點。「一靚遮百丑」。權威也是一種「靚」點。這種「靚」,就把那「矛盾百出」遮住了。如此看 來,作者這麼寫,也算正常,毫不足怪,關鍵是要理解。理解萬歲,本亦無可厚非。

   可是,對社會讀者來說,尤其對佛教徒讀者來說,他們不容易理解了。佛教算不算宗教?是不是也同「迷信」被合併在那三個「都」一個「均」的同一屬性之內?這正是寄信的那位居士用紅筆勾圈、用藍筆打「?」號的原由。

    佛教,當然是宗教。在香港,是六大宗教之一,在祖國內地,是五大宗教之一。在世界上,也被稱為三大世界性宗教之一。據國外研究機構的統計:全世界有佛教徒 三億二千萬人,佔世界總人口13%,分佈於88個國家和地區。不但傳播於東亞、中亞、東南亞、南亞,而且西歐、北美、南非、澳洲等廣大地區,也都有佛教的 流傳了。用作者的「三都一均」這四頂帽子來「套」佛教,恐怕很難解釋佛教已有2500多年的生存史、發展史,以及二十世紀在西方迅速傳播的現實。

   佛教果然同迷信都具有那「三都一均」的同一屬性嗎?我們還是先來看看一些世界名人和專家學者是怎麼看待佛教的吧:

   大科學家愛因斯坦說:

   「如果有任何能夠應付現代科學需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未來的宗教將是宇宙的宗教。它應當超越個人化的神,避免教條和神學,涵蓋自然和精神兩個方面。它的根基應建立在某種宗教意識之上,這種宗教意識的來源,是在他把所有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作為一個有意義的整體來經歷時得到的體驗。佛教正是以上所描述的那種宗教。」

   孫中山先生說:

   「佛教乃救世之仁,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學可佐科學之偏。」

   章太炎先生說:

   「佛教是無神論宗教。」

   「佛教本來不是宗教,……一切大乘的目的,無非是斷所知障,成就一切智者,分明是求智者的意思,斷不是建立一個宗教,勸人信仰。」

   「佛法……與其稱為宗教,不如稱為哲學的實證者。」

   康有為先生說:

   「佛學之博大精微,至於言語道斷,心行處絕,雖有聖哲,無所措手,其所包容,尤為深遠。」

   陳獨秀先生說:

   「佛法之廣大精深,余所素信不疑者也。」

   魯迅先生說:

   「釋迦牟尼真是大哲,我平常對人生有許多難以解決的問題,而他居然大部份早已明白啟示了,真是大哲。」

   一代偉人毛澤東說: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主張普渡眾生,是代表當時在印度受壓迫的人講話。為了免除眾生的痛苦,他不當王子,出家創立佛教。因此,信佛教的人和我們共產黨人合作,在為眾生即人民群眾解除壓迫和痛苦這一點上是共同的。」

   「慧能主張佛性人人皆有,創頓悟成佛說,一方面使繁瑣的佛教簡易化,一方面使印度傳入的佛教中國化。」

   趙樸初居士說:

   「我看過曾是毛主席的勤務員李銀橋寫的書:有一天,毛主席在延安出門散步,對李銀橋說:「我們去看看佛教寺廟,好不好?」「那有甚麼看頭?都是一些迷信。 「毛主席說:「片面片面,那是文化,你懂嗎?」我因而想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周建人先生寫信給我說:「文革初期,范文瀾先生向他說:自已正在補課,讀佛 書。范老說:佛教在中國將近兩千年,對中國文化有那麼深厚的影響,不懂佛教,就不能懂得中國文化史。1987年,我到四川一個佛教勝地看到被人貼迷信標語 的事實,回來寫了一份報告,錢學森博士看見了,寫信給我說:「宗教是文化。」這三個人,一是偉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家,所見 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而今天還有不少人的認識水平和當年李銀橋的一樣。」

   我本來還想徵引梁啟超、胡適之、歐陽竟無、黃心川、方立天、方廣錩、陳兵、鈴本大拙諸家對佛教的評述,但限於篇幅,我就不再一一引述了。僅就以上名家學者的精辟之見同那位作者「三都一均」的「帽子戲法」,兩相對照,恐怕媸妍立顯,足以說明問題的了。

    粉碎「四人幫」之後,中國曾經流行一句名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佛教是實踐性很強的宗教,它反對迷信,(「迷信」一詞正是從佛教中來),拒絕 盲從,也不痴迷任何權威,強調如實觀察,如實知見。「諸佛妙理,非關文字。」提倡信解行證,自我體驗,自我完善,自悟自證,十分務實。這正是「實踐出真 知」、「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古代版。釋迦牟尼在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提出了眾生平等的觀念,比1789年法國大革命提出「自由平等」的口號,整整早了 2300年。佛教不承認有造物主、救世主、或任何超自然的人格神的緣起性空思想,佛教提倡「慈悲喜捨」的奉獻精神,佛教強調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倫 理道德觀念,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和「心淨國土淨」的環境保護意識,佛教「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和「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的人類終極關 懷精神,正是佛教對人類思想寶庫的巨大貢獻。佛教「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的基礎理論,哪裡有一點是「頭腦中歪曲的、虛幻的反映」的影子?佛教「諸法無 我,諸行無常」的重要思想,哪裡有一點「相信和崇拜超自然的神秘力量」的影子?佛教「普度眾生」指的是消除煩惱,離妄去執、出迷斷惑,自證自悟,自度自 救。這叫「都屬唯心主義範疇」?讓那位作者真正懂得了佛教的義理和佛教重視實踐的內涵,對他那個「三都一均」同迷信畫上等號的立論,豈不要汗顏羞赧,愧對 讀者!

   「井龜難為說滄海,夏蟲不足與語冰。」井龜生活在井底,它沒有到過大海;夏天的蟲兒生活在夏天,也見不到冰。「無知」雖然使人膽大,但「無知」不是罪過。但願「三都一均」論的作者僅僅出於「無知」而不是出於對宗教的歧視和偏見。

    不過,話又說回來:無知可以產生無畏,又不僅僅表現在作者這個「主兒」的身上,發表這篇「悖論」的報紙呢?編輯呢?還有我們一大群已經見怪不怪的讀者們 呢?當然文責自負,怨不到編者和讀者的頭上去,可是,我忽然想到,當毛澤東都已經指出「佛教是文化」的時侯,當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先生又以事實證實「一 是偉大的革命家、一是著名的歷史學家、一是當代的大科學家,所見相同,都承認佛教是文化」的時候,而這位「主兒」依然把「宗教」與「迷信」平起平坐地置於 「三都一均」的前提之下,這是不是我們的一種恥辱和悲哀呢?假如這是我們民族的恥辱和悲哀,那麼,也包括我在內,同樣揹負著這一份恥辱和悲哀。

    一個人的思維模式,往往很難改變,尤其習慣於用某種公式來思考問題的時候。過去批判過的「凡是論」就是一種公式化思維。這回(實際上不僅僅這回)一談宗 教,必然要扯上迷信,而且偏要把「迷信」同「宗教」劃為「都是」「都屬」的「三都一均」的框框之內。明明該文的標題好得很:是「正確區別封建迷信與正常宗 教活動」,然而文章一開頭,先安上這個「三都一均」的公式,人們糊塗了,既然「都是、都屬」,三都一均,性質相等,還怎能「正確區別」呢?在與迷信「三都 一均」的指認下,這樣的宗教活動怎麼「正常」呢?說你「三都一均」,你就是同「迷信」三都一均;說你「正常」你就是正常,這又是一種公式,這能讓公眾信服 麼?

   一個小學生也知道,自然科學中的許多公式,都有一個適用的範圍,或條件。它并不總是萬能的。在數學中,1+1=2,在特定的條件下,或在社會學中,1+1就≠2了。

   作家蔣子龍在他的小說《赤橙黃綠青藍紫》中曾經指出:生活,是全顏色的。做人,也應該是全顏色的。因而,寫一篇文章,恐怕也是全顏色的。德、才、學、識,僅僅會造句,會運用語言文字還不行,還要有學問、有文才、有識見、更要有文德!

    讓我們重溫一下趙樸初先生在《佛教與中國文化的關係》中的一段重要的話:「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稱譽佛教徒處在人類辯證思維的較高發展階段上。在世界 觀上,佛教否認有至高無上的「神」,認為事物是處在無始無終,無邊無際的因果網絡之中。因此,在西方學術界中有人認為佛教是唯一的「無神論」的宗教。這種 看法,好像不易理解,但佛教教義確實如此。」(《文史知識》總第46期第5頁),要了解宗教,還是讓我們從具體的宗教中來了解宗教吧,要了解迷信,還是從 具體的迷信中來了解迷信吧。把迷信和宗教硬放在「三都一均」的簡單化公式裡,對讀者、對社會、對國家,也包括對作者自己,都是極不負責任的。這不是文德又 是甚麼呢?
 
 
逆風勁草 火中種蓮
——茗山老法師在「文革」時期的行跡

◎劉大任
  生在三十六年前的十年「文革」。如今提起來,大都淡忘了,回憶前塵,恍若隔世;至於新 一代的青少年,聽那時的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文革」,只不過是中國歷史的短暫一瞬,它產生的社會根源,深刻影響,自有社會學家去研究。筆者僅就尋訪到 的資料,以五體投地的恭敬心,白描一代愛國高僧茗山法師在那十年中的行跡,供養廣大同修,並供研究茗山法師佛學思想的專家作參考。

一、暴風驟雨

  一九六六年秋,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如暴風驟雨席卷大地。佛教名山古剎焦山定慧寺,以及定慧寺的方丈、著名的佛教界人士茗山法師,首當其衝,成為「紅衛兵」的衝擊打倒的對象。

  那幾天,「紅衛兵」喊著「造反有理,革命無罪」、「破四舊」等口號,輪番衝擊定慧寺。他們搗毀一切佛菩薩法像,破壞各處殿堂、法器、莊嚴、文物、家 具。他們把藏經樓上的經典摔到樓下,點起火來就燒。反正,能砸就砸,能燒就燒。茗山法師的房間也遭洗劫,「紅衛兵」們翻箱倒柜,捅天花、撬地板、拉床鋪、 扔物器,弄得一塌糊塗。但令他們失望的是,在這「大和尚」的房間裡並沒搜到金銀財寶,只有一百多元人民幣和幾十斤糧票。

  最為可惜的是茗山法師幾十年讀誦的經書,還有大量的文稿信件,從少年起就寫起的兩大箱日記,統統被抄走,付之一炬。


二、遇魔無怨

  「紅衛兵」們指責茗山法師是「披著宗教外衣的反革命分子」,在定慧寺藏經樓上和山門口進行批鬥,戴高帽子、坐飛機、晒太陽,挨打受罵,冤枉栽贓的罪名,污蔑誹謗的語言,劈頭蓋臉。還要反復地寫檢查、寫交待。這一切,茗山法師都以忍辱波羅密對應。

  事隔三十年後,他提起這些,如話平常,他說;「當時和事後,我又想我處如此境地應無怨恨。第一,打我的這些人與我並不相干,亦無怨仇,打我是這次運動 中他們的任務;第二,這是我自己的業報,我在前生前世打過多少人,也打過他們,這是因果循環的的惡業所感;第三,佛陀說,「代眾生受苦」「有情惱我,罵咒 打殺等,視若父母悉順承」我應照佛陀的教導做才是。這樣一想,思想就轉過來了。」


三、遇難不死

  有一天,有人在大殿被砸爛的「海島」後泥土堆裡發現一個機關槍的開關,被報告到「紅衛兵」總部,這下大禍臨頭了。茗山法師被關進一間小 屋子裡,嚴加拷問。他解釋,焦山在解放前曾駐扎國民黨的要塞司令部,這個機關槍開關可能是那時當兵的遺留之物。「紅衛兵」們,有二男二女,說他是狡辯、隱 瞞,拳打腳踢,又用皮鞭木棍拷打,嚎叫:「交代」!交代不出,認為是頑抗、又打,打得渾身是傷,站立不住。有一男子舉起三角刀,要向茗山法師頭上插去。他 當時心中默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觀世音菩薩」,準備死了。此時,另一個男子一把托住那個人拿刀的手說:「留他條小命,要他交代!」沒有事實,如何交 待?接著是更嚴酷的逼供。

  到了這步境地,茗山法師不由地想到死。他躺在稻草上,冒出自殺的念頭。日近黃昏,他再一次默念起晚課,這是他出家以來,堅持幾十年早晚功課從未間斷過 的。當念到《大懺悔文》中「若自作,若教他作……」時,想到:「我若自殺,還是犯戒。我是持戒人,怎能殺害眾生,我自己也是個眾生啊。只好讓別人殺吧!」


四、隨緣隱修

  到了一九六八年秋冬,「紅衛兵」們把集中在金山寺文物樓揪鬥的近百十名僧尼,全部遣散。僧尼全部离開寺廟,各找出路,或還俗,或轉業,或投親靠友,並責令脫下僧裝換起在家人的俗裝。

  茗山法師無處可去,只得投奔大埂街三聖庵的智開老和尚。而這時的智開,也被赶出三聖庵,住在附近的一間茅草蓬裡,裡面一木床、一破桌、一竹櫥、一水缸、一土灶,兩人就擠在一間破茅蓬裡,住了下來。他寬慰自己,這才真正叫做住「茅蓬」哩。

  這時的茗山法師,每月靠居委會發八元錢生活費度日,曾一度到郵局門口擺代寫書信攤子,代人寫書信,一角錢一封信,每天寫七、八封信,貼補自己和智開的生活。

  半年多後,茗山法師從大埂街搬到大盛家巷南首葉宅,租賃了一間小廂居住,每月租金二元五角。在此居住了三年,自燒自煮,自洗自補,自己默默靜修。

  那時他雖未戴「五類分子」帽子,但居委會對他還是另眼相看,加以監視管制,時不常地被喊去參加學習會、批鬥會。每天還要掃巷街。令人無奈的是,要應付 一批又一批外調人員,逼供追問焦山寺和佛學院師友、學生的歷史情況,他總是抱著不打誑語的原則,心平氣和地向他們宣讀「最高指示」:「我們應相信群眾,我 們應當相信黨,這是兩條根本的原理。」「向人民負責和向黨的領導機關負責的一致性,這些就是我們的出發點。這種態度,就是實事求是的態度。」堅持知道的不 亂說,不知道的寧死也不說。

  茗山法師在鎮江大盛家巷南首葉宅住了三年。又搬至大盛家巷北首一個四合院的小廂房居住,一住又是三年。到了一九七二年,又搬到鎮江黑橋西「德元堂」住了六年多。

  在這十來年裡,茗山法師隨緣隱修,素食獨身,清凈持戒。他在德元堂,曾先後護理過三位有病的老比丘,照顧他們的飲食、咳痰、大小便,幫助他們念佛往生,作為自己修持的助緣。


五、火中種蓮

  鎮江黑橋西「德元堂」,原是慈善機構,後贈送給金山寺。「文革」中,一部分金焦山的僧人,及一些庵堂的老尼,陸續搬到這裡居住,共有十 來人,雖都著俗裝,但都是出家人,茗山法師到了這裡,自然成了眾人的依止。在那艱苦惡劣的環境中,十來位僧尼,雖各人自燒自吃,但相處和睦,有無相助,非 常融洽。因為同是出家人,自我保護,互相關照。茗山法師可以關上房門放下帳子,看經念佛,有時還談談佛法。這裡成了非常環境中的非常道場。

  那時,殘存的佛經很少,都是各人偷偷保存下來的,湊在一起也只有《心經》、《佛說阿彌陀經》、《地藏經》、《法華經》、《遺教經》、《金剛經》、《楞 嚴經》等幾種。為了可以不用經本,隨時誦持,茗山法師就將幾種佛經的經文要義,用四言、五言或七言,攝成偈頌,題名《諸經攝頌》。這部佛學專著,凝聚了茗 山法師幾十年對這些經典的受持讀誦的心血,總攝了每部經典的精髓,朗朗上口,易於記憶,方便自他攝持,字字句句從心田流出,是他幾十年修持「戒、定、慧」 三學的結晶。

  當時,茗山法師在極其簡陋的條件下,蝸居在小廂房裡,光線很暗,半張破桌,沒有好筆墨,用毛邊紙,手抄了一部《楞嚴經》。這部手抄《楞嚴經》一絲不茍,筆筆恭敬,不僅僅是書法珍品,更可以從中認識到他對《楞嚴經》深刻的體悟,感受到他誓捨身命,護持佛法的人格力量。

  在一九七三年初春,寒凝大地,茗山法師竟然在鎮江三茅庵舉行了一次講經法會。三茅庵的准和比丘尼,她道心堅固,是鎮江唯一的一位在「文革」中仍保持僧 裝的比丘尼。當時,三茅庵的房屋雖然大部分被其他單位和居民佔用,但她在後三間自住的房屋裡,仍秘密地設置佛堂,而且經常和道友們在念佛看經。她發心請茗 山法師去講經。茗山法師雖然身處逆境,全不顧個人安危,毅然應請開講《仁王護國般若經》,宣講知恩報恩,護國利民的佛教倫理道德思想。來自鎮江、常州、江 西等處的尼眾和居士數十人參加聽經。雖然時間不長,規模不大,但在「文革」期間,能舉行這樣的講經法會,實屬稀有難得。

  茗山法師正是以極大的勇氣和定力、堅固的道心和信念、深切的悲心和願力;以「火中種蓮」的精神,在「文革」時期的非常惡劣環境中,在文化的廢墟上,播撒佛法的菩提種子,培育愛國愛教的種子。

  到了一九七八年冬,茗山法師和前來尋訪他的趙樸初會長會晤,兩位老朋友劫後重逢,合十唏噓,共同發願,為「國運昌隆,佛法重興」,為「紹隆佛種,續佛 慧命」多做饒益,再作貢獻。此時,年近古稀的茗山法師終於迎來了改革開放、佛教復蘇的春天,也迎來了自己「愛國愛教,弘法利生」的「一期生命」的璀燦春 天。
 
 
隨筆禪話
◎秦孟瀟

切莫怨怪

  一對中年夫婦非常恩愛,生了三位千金小姐,大女兒離開學校後,就做起地產生意來了,另外兩個女兒在澳洲大學進修電腦,成績斐然。我見過這三位千金,長得很清秀、端莊,而且非常聰慧,個個都有獨立的思考能力。

  某日,這對夫婦邀請我在時代廣場十二樓潮州大酒家晚宴,他們的大小姐也來了,在席間,我說話最 多,似乎引起在座的人興趣,我對這位年輕的小姐說了些讚美的話,她的母親說,「我們很愛護自己的女兒,我們有甚麼話一點也不保留說了出來,可是她們(指三 位千金)卻不是這樣的,心裏有甚麼話,從不跟爸媽談談心,這是很不好的習慣,我不懂她們為甚麼會這樣?」

  聽了這位慈祥的母親說了這些抱怨的話,我笑著說,這是當前普遍存在的家庭現象,父母與子女有所 謂「代溝」,這是年齡、經歷、興趣不相同的緣故造成的,我說,人人在心裏都有一塊「小天地」,這塊「小天地」是自己的,保密的,不容他人干擾的,做父母的 懂得這個心理,就不會怨怪子女了。她不想說話,自然有它的道理,不必過問,若是嚕嚕囌囌問個不休,怎不引起對方的反感呢?

  這位小姐聽了邊笑邊點頭,可是這位母親卻依然未明。


有誰同情

  我們走在街上,常常看到一些青年人,手裡拿著一疊厚厚的某家公司銷售產品的宣傳 單張紙,印刷精美,花花綠綠,中英文短句,相當吸引,逢到走近面前的過路人,笑面迎人的樣子,順手遞過去。有的人接過去了,有的人揚長而去,不屑一顧,一 副傲慢的樣子。看了這些形形色色的形態,頓使我感到陣陣心酸,莫名地難受。

  為甚麼我會產生這樣的心情呢?按理說,過路的人,接不接受商品宣傳單張,是各自的絕對自由!我 喜歡看就接手過來,不喜歡看的話,當然無須去接,應該說,這種現象是完全正常的。事實上,很多人雖然接了過來,走上兩步,看也不看一眼,捏成一紙團,順手 丟在垃圾箱了,有的隨手丟在地上,寧可做個不名譽的垃圾蟲。

  為甚麼我會有心酸的感覺呢?不是別的甚麼原因。而是可憐那些散發單張的人,一般說來,這些人在經濟上是較為困難的!只是為了獲取微薄的報酬而已。

  有一天,我看到一位姑娘面色蒼白,手裡拿著一疊宣傳單張,逢人走近跟前遞了過去,多數人視而不見,不願伸手接過來。這位似有病的姑娘站在天橋上,忍受著冷風吹襲,從上午站到黃昏後,手上的東西不敢丟掉,更不敢離去啊!


自擇道路

  有位要好的友人告訴我,說梅菊倩信仰佛教了。在當時,我並不感到詑異。這位小姐 的人生觀實跟一般女性不同;她著重理性的探討,把世間上的榮、華、富、貴看為浮雲流水,瞬息而逝。在現實生活中,從不見她塗脂抹粉,更不喜歡奇裝異服;她 在美國生活多年,一點也未沾上時髦的「洋氣」;談話誠摯、坦率,沒有半點矯揉造作,一切樸實自然。她的一副輕盈而優雅的笑容,贏得了不少誠實的友誼。

  她信仰佛教,是她理性的選擇,絕不是盲目的。近年來,在影藝界不少男、女「明星」,突然皈佛陀,甚至「削髮」做起「和尚」、「尼姑」來了。在別人看來迷惘而不理解;為甚麼拋棄物質享受的生活,而過上孤寂的伴隨「青罄木魚」生涯呢?

  俗話說,「人各有志」。誰也管不了誰!在佛家看來,一切都是「因緣」,信佛,是「善緣」,而不 是「惡緣」。在社會上,不少人為非作歹,損人害己,這都是「惡緣」。兩者相比之下,選擇「善緣」,能說不是正確的嗎?做一個正直而利人的好和尚,好尼姑, 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所謂「非將相之所能為!」他(她)們「不為自己」,「只為別人」安樂,是其宗旨。

  當然,信仰佛教並不要求人人「削髮出家」。而是要求做個「正直無私」的人。凡是「私心」很重的人,可以說與佛家無緣。


女人可「怕」

  首先說,我不是一個「大男人」主義者!更不是愛批評女人的不是!應該說,出於對 異性的愛護和「關懷」,這個世界如果沒有女人,就沒有人類存在了。一旦有了女人存在,這個世界又變得亂七八糟!怪不得在希臘有個「男人島」,經過幾個世 紀,男人不絕,過著「苦行僧」的生活,這裡是女人的禁地,沒有一個女人敢登上此島;登上該島的男人各有各的「因緣」,除受宗教影響之外,有的是「怕女 人」!

  「女人」,是不是可怕?不,愛女人的男人太多了;所謂「女人,是最美麗的動物!」沒有女人,才實在可怕哩!

  為甚麼有人說「女人可怕」呢?不可否認,女人的「毛病」太多了,由於不善於改變自己的「壞習 氣」,不得不使人躲避三舍,敬女人而遠之。孔老夫子也說過這句話:「唯女人和小人難養也。」連這位千秋萬代的聖人都「怕」了女人。試想,凡夫俗子焉有不怕 之理?明知女人可怕,為甚麼還有那麼多男人愛女人呢?這叫做:「明知山有虎,偏向山中行」。怪不得千多年來,稱兇惡的女人,叫做「雌老虎」?

  雌老虎可怕嗎?山上野性的老虎誰敢說不怕?若是馬戲團內馴服的老虎,它的表演不是獲得了喝采和讚美?幾乎沒有人不愛上馴良的老虎。那些「野性」的女人,不是跟山上老虎一群嗎?


樸實無華

  有人曾感慨繫之地說道:「萬能的上帝,既不公平,又不道德!女人是衪一手創造的傑作,既創造了靚女,為甚麼又有醜女?靚女活著開心,醜女活著苦惱!更不幸的是,靚女的結局多數是悲慘的,而醜女反而過著幸福的生活!上帝手上的魔術棒『玩』的花招,不是把世人攪糊塗了嗎?」

  我說,盡信書(《新舊約聖經》在內)不如無書,聖經上說的道理,有它特定的意義,不是放之「四海」皆準的真理,懂得這一點,就無須譴責上帝了。有一段經文說女人經不起撒旦(蛇)的誘惑,上帝明明叫她不可吃樹上的「禁果」,但她經不起引誘;撒旦叫她吃,她便就吃下去。

  世間上不少「靚女」之所以遭遇不幸,這與她經不起誘惑的本性是相關的。單看許多大公司的化妝品 及時裝等等,差不多都是為「靚女」提供的,這些誘惑的東西,誰個「靚女」不上釣呢?甚至把上帝一手創造的形態都要徹底的改造一番!花盡金錢,只是為了靚中 還要靚,「貪心」太重,結局不妙!

  多數「醜女」有自知之明,不會上撒旦的當,經得起誘惑的考驗,她們很少逛那些大百貨公司,新奇的時裝,名貴的香水……幾乎與她們無緣;她們不上釣,不貪心,永遠滿足於「樸實無華」的生活,待人接物和氣,所以才能過上幸福生活。


女人「不壞」

  有人對我說:「女人,是小好,小壞!男人,是大好,大壞!」這幾句話,很有道理。在人類歷史上,我們看到不少著名人物,好的,是男人,壞的也是男人!

  在我國歷史上,不是有幾位「千秋萬代」被尊敬的聖賢嗎!諸如孔子、孟子、老子、莊子……等人;在外國的有釋迦牟尼、耶穌、默罕穆德……等等。

  說到男人之壞!在中、外歷史上太多了,數不勝數,不必引經據典說遠了。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希特勒來說,他的兇殘狠毒手段,給人類造成的巨大災難!史無前例。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在戰爭期間寫信給英國首相邱吉爾說道:「這是二千多年歷史上從未見過的最大的怪物!」

  這種大壞、大奸、大惡的人,只有在男人世界中找得到,諸如日本的東條英機、意大利的墨索里尼一些害人蟲!在女人世界中難道能找得到嗎?相信也不會有。

  說女人「壞」,不是「真壞」,也不是「大壞」!她們的所謂「壞」,只是一些「雞毛蒜皮」罷了,她們的「壞」,只是一些「壞脾氣」、「壞性格」、「壞作風」!這種「壞」,有時使人感到「可笑」和「有趣」,她們罵人時,突然間不是會轉「嗔」為「笑」嗎?能說她們是「壞」嗎?


女人天下

  人們常說一句話:「善男信女。」

  在佛教界「善男信女」可謂多如 「恒河沙數」,難知其數。綜觀世界六大宗教,其信徒以女性偏多,因女性多偏重「感情」世界,而且心地最為善良;男性多偏重「理性」世界,而且多忙於「事務 性」工作,沖淡了「靈性」的傾向!信仰宗教不及女性身心投入,且看「佛堂」、「教堂」進進出出的信眾以女性最多,幾乎世界各地都差不多。

世間上的事,說來真是妙不可言!比如說,在生活上,裁剪衣服或在廚房做飯菜的,當以女人最為「拿手」,在世界各地的每個家庭都是一樣 的,到街市場去買菜的,處處都見到女人講斤討價還價的情景,很難得見到男人提籃子去買菜的場面。如此說來,「做衣服」、「搞烹飪」是「女人天下」啦!

  奇怪的是,世界上最好的「裁剪師傅」、最佳的「特級廚師」都不是女人,而是男人!真叫做:「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在宗教世界領域裡,雖然女性眾多,但有最大成就者又非女人,而是男人!在歷史上,從未有過女性「教皇」或「僧皇」出現過,你說怪不怪哉?!

  女人說:「男人是主心骨!」一個「家庭」是如此,一個「社會」或「國家」,也莫不如此!在「宗教世界」裡恐怕也是如此吧!

 
 
世出世法
◎楊 釗
發揮優勢

  國在去年十一月成功地加入世貿組織,對香港的企業來說已經進入了一個新 的紀元。這就是自由貿易的遊戲規則正在不斷的擴大,直至全面的實施。其最終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每個領域中只是最好的一、二名賺錢,其餘大部份是輸家, 只有得做,沒有多大利潤。正如奧運、亞運和全運一樣,第一、二、三名得獎,其餘只能是「志在參與」。

  在這個全球經濟一體化的環境之中,企業的生存之道必須爭做第一、第二。若不能成為第一、第二,到頭來只有捱打;要成為第一或第二,必須認清形勢、準確 定位、鎖定目標。在這過程不能空想、不能幻想、不要眼高手低;一定要實事求是,做有可能達到的工作。因此,不能太多、太廣、太雜。今天,我們可以鎖定目標 的,就是真維斯要成為中國內地休閑服的第一、第二名,為甚麼我們會選擇這個定位呢?因為我們有這個優勢,對於內地市場,到目前為止,仍然是外資的禁區,外 國的大牌子不能明目張膽,大規模地進人內地,否則會觸犯法律。而內地的牌子對世界的時裝觸覺尚淺,而在趨趕潮流的行業,只靠價錢是不夠的,只靠價錢不能登 潮流大雅之堂。因此,所競爭者只是香港的幾大牌子,對於全球貿易,一般的企業面對的是幾十,甚至幾百、幾千個競爭者。能只面對幾個的競爭者,這是多麼的幸 運,所以說這是一種優勢。其次,本地的牌子市場太散、太多,包括香港、台灣、內地、新加坡、南韓以及東南亞……這很容易造成力量分散,力散則弱,力聚則 強,所以這又是另一優點。

  另外,我們在內地已經建立起五百多間自營的零售網絡,並有相當高的知名度,其他人要進入這個領域必須付相當高的入場費。

  要成為及保持在內地休閑服的第一、第二地位,下一步的工作是集團屬下的每一間公司、每一部門,包括設計、推廣、市場、店前銷售、採購、以及工廠,都必 須成為其領域的表表者,最好是數一數二。即使不是數一數二,但也不能輸,不能相差太遠,只有我們每一間公司以及每一部門都能確立成為第一、第二的目標,以 第一、第二為標準,成為其中之一,或者緊貼第一。其結果我們的總分,就有可能是第一或第二,我們才可能領獎,我們才能自在地立足。「創造條件,發揮優勢」 是旭日集團創業和守業的成功經驗。當初我們沒有錢、沒有名、沒有關係、沒有學識,沒有優勢。在一無是處之下,我們找到的唯一條件就是「力氣」。因此就靠這 個「拼搏」的力,打出了一個創業的口;然後我們不斷學習、言出必行,建立起信用;逐步建立起網絡;積累了資金,積累了經驗;並建立了菲律賓、印尼、孟加拉 基地。在這些國家,我們的生產有大優勢,我們是第一,而第二與我們相差很遠,可以說是沒有第二,只有第四、第五。這樣我們便建立了優勢。由於有了優勢,我 們在過去的二十七年競爭中,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創造條件,發揮優勢」對於今天的企業經營依然有效,但願我們的每個員工,每個部門,每間公司,都能領略這種精神。不斷學習,不斷試驗,自強不息;我們才能在這自由競爭的大時代中生存。


抓重點

  經營企業目標在於賺錢,這等於我們上班工作目標為了工資、為了兩餐、為了生存。而賺錢的衡量標準在於效果主義、在於效益,要達到效益其要訣在於抓重點,沒有重點的公司其效益一定不佳。

  我們經常發現,企業中百分之七十的收入,我們只需花百分之三十的時間,而百分之三十不賺錢的項目,卻花去了我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總括下來可以說: 「我們百分之三十的時間是做賺錢的生意,而百分之七十的時間是做虧本的生意。」做人也一樣,試檢討一下,我們一星期多少時間是花在工作上?而多少時間是花 在非工作上?這樣便知道自己花在賺錢的活動有多少,而花在虧本的活動有多少。或者有人說:「我是打工仔,賺錢虧本是老闆的責任,,不是我的責任。」如果是 這種觀念的人,在現代全球經濟的時代中,肯定遲早會被洶汰。

  要令自己價值提高,務必把自己的時間放在賺錢的事務上,即使今天不賺錢,也要明天有機會賺錢,並且是賺較多的錢。對於今天不賺錢,而明天又無可能賺較 多錢的事務,最好就是想辦法盡量放棄及不做。企業策略中經常提到的朝陽工業和夕陽工業就是這個道理,現代管理提醒我們,千萬不要留戀夕陽的工作,這只會令 你的價值每況愈下。

  在企業中,必須了解那些是朝陽品種,加大力度去尋找和挖掘;已經有朝陽品種的,務必加大力度去推廣,必須集中一切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去推廣、。在這過程中,必須放棄一些夕陽的品種。否則,無法擁有更多的人力和物力,

  管理企業也一樣,必須放棄一些不賺錢和沒前途的公司,把時間集中到賺錢的公司、賺錢的品種中去。

  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我們試各自檢討一下:自己的分數如何?有百分之幾的時間是放在賺錢的公司或項目上?而百分之幾的時間是放在不賺錢及沒有前途的公司上?如果不下定決心,認真執行,我們的價值是無法提高的。
 
 
吹畫藝術傳五洲
◎章文慧
用口吹成觀世音

  古往今來,傳統作畫,總離不開人的手和筆,可是畫家馮裕根且能用口吹氣而作畫,不但能輕鬆地用口吹梅花和松鶴,還能用口吹成觀世音菩薩,這是當今世上還是首創。

  馮裕根出生於浙江省余姚市黃家鎮韓夏村,在一九五一年定居上海,長期從事美術創作工作,由於他篤信佛教,因而在其所創作字、畫作品中,有很大一部份都與佛教有關。由於他對藝術的執著追求,而且性喜創新,有一次,居然用口吹成了一幅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十年探索

  請畫家作畫,假如沒有畫筆、顏料、調色板能行嗎?有人會說這不是有點近乎荒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但是,這件事卻難不倒上海的馮 裕根,因為他的嘴就是「畫筆」,他只要在紙土倒一小攤墨。隨著他嘴裡吹出的強弱不同的氣流,墨水便會神奇般形成各種栩栩如生的圖案,松鶴、梅花、山巒、石 橋、人物……甚至每輻畫用不了五分鐘,觀者無不嘖嘖稱奇。這就是馮裕根近十年來著力探索和研究的吹氣畫法,或叫吹畫、吹墨畫。確實,若非親眼所見,否則很 難想像他的許多作品非筆之所為。

  馮裕根長期從事美術設計工作,有一次,他在創作一幅畫時,不慎墨落在白紙上,恰巧被電風扇吹勳,頓時在紙上出現美妙圖案,使他突然產生靈感,下決心去探素發明一種新的作畫方法,即吹氣作畫法。

  馮裕根研究吹畫,並非一帆風順,剛開始時,由於氣流控制不好,吹出的「筆劃」不是太粗,就是太細,甚至是一團一團的,造不成形,構不成圖。那時。墨汁 還不肯聽他使喚。猶如一匹難以駕馭的「野馬」,狂「奔」亂「跳」,經常弄得他滿臉滿身都是墨汁。當時也有人對他的研究表示不可思議。認為用嘴吹出畫來是異 想天開。然而古人言「天道酬勤」。馮裕根通過十個春秋、上萬次的吹練,終於熱練地掌握了吹畫的技術法則,並且從吹氣角度、口風大小、氣流強弱、墨汁多寡以 及罎板高低等總結出一些經驗,摸索出一套規律來。

  現在、馮裕根作畫可以不用筆也不用手,只要用嘴吹幾口氣,就能吹成牛、松鶴、梅花、人物、景物等各種形態的圖畫。那線條、那形態,確實還有點現代派繪盡的風格呢。


多才多藝

  吹畫的創作過程並不複雜,鋪開白紙,隨意倒上適量墨汁,然後彎腰對著這些墨吹氣,在控制得當的氣流作用下,墨汁會像著了魔似的變化出各種圖案,那種隨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色,比起用毛筆畫似乎更具情趣。

  不過。吹畫藝術看似容易,實際上難度是很大的。認真說來、它是一門綜合藝術。馮裕根認為搞吹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第一,必須有紮實的繪畫基礎;第二,嘴上要有功夫,即善於運氣、吹氣;第三,還要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及文學素養。

  馮裕根自幼酷愛繪畫藝術,對油畫、水彩畫、中國畫、書法都下過一番苦功,具有深厚的功底,多年來曾有幾百輻繪畫作品在海內外各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他八 歲就會吹笛子。成年後擔任過十多年的笛子獨奏演員。也嘗試過作曲、指揮。他又是具有二十多年新產品設計經驗的造型設計師。平時也愛好文學,喜歡寫文章,他 寫的《訪日散記︾二十多篇被一個省晚報連續刊載。這一切為他研究和探索吹畫藝術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目前,馮裕根對吹畫這門全新藝術的研究。已達到了如 癡如醉的地步。朋友來訪,倒茶時,幾滴水溢於杯外,他必俯下身去。用嘴吹它幾下。看看它的放射效果。夏天洗澡時,洗澡水濺於地板上,他就索性伏下身去,吹 它個沒完沒了……


在國內外

  在馮裕根的熏陶下。他那年方十四的兒子馮軍也掌握了吹畫絕技,馮軍五歲起就練習吹畫和剪紙。一九八八年,應日本政府的邀請,馮軍去東京參加「世界兒童絕招表演賽」,他以神奇的吹畫和嫻熟的剪紙藝術博得了日本各界人士的高度讚賞,獲得星期四最高特殊獎金牌一枚。

  在一九九一年八月四日北京中央電視台《綜藝大觀︾節目的「東方一絕」專題中,現場直播了馮裕根父子表演吹畫的情景,使更多的人通過熒屏熟悉了這對父子吹畫家。

  近年來。馮裕根的吹畫藝術已越來越受到各地人士的讚賞和喜愛。日本、美國、台灣等地的電視台專程到上海,為他的吹畫拍了錄像,有的國家還準備請他去巡迴演出。


研究新法

  馮裕根的許多吹畫作品已被美國、法國、德國、蘇聯、日本、台灣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士購買或收藏。

  現在,馮裕根經常為世界各國來華人士表演吹畫。北京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上海旅遊購物中心為他提供了表演場地,筆者見到他時,他正在為中外賓客表演吹 畫藝術。他告訴筆者,目前他又在著力研究一種新的作畫方法,此畫法他稱之為滲畫。滲畫採用了西洋畫的某些表現手法,來表現風景或純粹是某種意境,令人看去 有一種朦朧韻味,並給人以充分想像的餘地。馮裕根表示不久要拿出一批作品來推動這一新的畫法。
 
 
恩師再見
釋道悟
  師公那裡住了十天以後,我在日記簿上寫著:師公慈悲的臉孔,使我永不能忘懷!

  自從來台以後,一直想起他老人家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語,學院裡每天所發生的事情,師長、同學們 所講的話,都觸使我想起他老人家曾經講過的語句或行為表現,他老給我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雖然留在常住的時間只有短短十個月,但卻是令我道業上增長了不 少,故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寫上我對他老的感受!

  師公已經七十高齡,背已有些傴僂,他生有五呎五吋高,不算肥,但有少許肚脯,左右眉間均有一條長白毫,他耳朵很長,額頭寬闊,眉毛和鬍子和髮根都呈銀白色;但他紅光滿面,精神奕奕,走起路來仍很穩健!

  他俗姓陳,廣東新會人,有四兄弟及兩姐妹。少年時便念佛茹素,已有「和尚仔」之稱!十九歲出家,廿二歲在南華寺受具足戒。隨後住了四年,擔任過不同職事:行堂、買菜;也到過湖南買米、磨菇及筍。

  在日本人打中國的時候,因為沒人有勇氣去收穀租,師公自告奮勇去收;穀米被日本人拿走,他也拍拍胸口去跟日本人講和,索回一部份。師公還跟土匪講數!從以上的例子說明,師公在年青時已經膽色過人。

  他曾經追隨過上虛下雲老和尚學習參禪!師公在南華寺住了四年之後,便到北方讀書。三十歲來到香港,在名剎中擔任各種職事,也開始了講經弘法。四十歲便接任在常住當住持。曾經閉關止靜數年參禪!

  師公嚴持戒律,精通經典,常常在中國各地及海外講經弘法,度人無數!

  師公很有禪師那種灑脫的風度:天氣熱時,在禪堂打坐,他會把衣領打開,很像不修篇幅;不過坐上 單上時的動作很快,只是搖動幾下身體,便整整齊齊用長衫把膝蓋包起來。當他在大殿:做佛事的時候,身被大紅祖衣,一副大德模樣便散發出來;尤其是當他緩緩 下拜,那種優雅的動作,一種神態自若的樣子,更能顯出那種深厚的修行功力!

  他不苟言笑,只是隨時留意衣扣有否退下,輕柔的動作,散著一股令人攝服的力量他平常不會隨便東張西望,但當他那鷹般的眼睛向你一瞄時,肯定你出了問題,只有被望者心中有數:不是打妄想,便是動念頭!

  師公不用下山的日子,不用講經備課的時候,他會出來四處走走及巡視,看看田裡有甚麼可以割摘的菜,傳到大寮跟當職的講要煮甚麼菜。他的牙齒已經掉了很多,所以喜歡吃一些煮得稔稔及和著水的大鍋菜,尤其是在冬天,熱騰騰的放在碗內,吃起來時暖在心窩!

  其實師公每每利用下田的機會,向徒弟講幾句禪話,去啟發他們。空閒時,他也會親自領著男眾去搬運石頭、鋪山路、開田地。當他需要準備講經時,他會拿著經書在丹墀經行來回,他說這樣才不會打瞌睡;但此時他最不喜歡人家去打擾他!

  在我最初上山時,很不了解師公教人的方法,也不知道如何修行,於是如俗人一般講講笑笑。有一天 我跟一位師父檢查庫房乾貨時,我跟她談天說地開玩笑,簡直到了得意忘形的地步,此時師公正好走過,隨便說了一句:「小鳥的歌聲比人還好聽!」他講完之後, 就這樣走過去,我當時不明所以,還繼續跟那位師父說笑、討論,一直猜想師公在講那些老人家,她們終日吵鬧不停!

  過了幾天,我跟另外一位師父工作時,我跟她提及此事,她雙手蓋起臉來說很羞,我追問原因,她告訴我說,師公不會向一個人講其他人的不是;他是用暗示的方法去提示這個人的不對!我聽完之後,才恍然大悟,我明白師公那天原來是講我,我就像那些老菩薩一樣,日夜吵鬧不停!

  我開始檢討自己、約束自己;從那時開始收攝心念,不再跟別人閒談及嘻哈大笑,在大眾中一起工作時,也不再主動跟人家攀談無謂的事情,我開始專心念佛!

  過了幾天一個早上,當共修完畢以後,大家離開大殿,我跟著師公後面走出來,他講了一句:「唱歌的小鳥不見了」!

  從此以後,我感到師公一直在留意我的思想活動,無論我的起心動念,或是發種種大、小志願等等, 他老均會在齋堂表堂時,一一反應出來!其中一次,我發願要仿效地藏王菩薩的「普度眾生」,於是師公在表堂時,先簡略提起常住地藏殿之地藏菩薩聖像由來,然 後講地藏菩薩是修苦行,常住也是修苦行的地方,他雖然沒有言明甚麼,但我心裡明白,他老意思是希望我留在常住修行!可惜當時我已經收到佛學院的來信,要我 在九月之前報到。所以我聽完開示之後,眼淚不禁奪眶而出,躲在寮房痛哭一場!

  自從專心念佛之後,功夫漸漸純熟,師公便說:念得純時便要精;念到精時便要無念而念!他一直緊緊追隨著我的功夫,一步一步帶著我繼續向上提升!

  雖然師公在常住很少講經,但從他在山下講經的錄音帶當中,我也得益不少!

  他講經時沒有用任何筆記或其他資料,在經架上只放著一部經;他看著經文,隨文入觀,自會滔滔不絕!他喜歡引用禪宗的掌故,把經典的內容,放在日常生活當中,所以聽起來容易接受。

  我除了接受師公直接或間接的言教外,從他身教方面,也啟發了不少!印象尤深是去年結夏安居最後 一天,即七月十五僧自恣日,我們從旱上開始做解夏儀式,師公先替男眾做,再跟女眾做,然後上供。因為當天是盂蘭盆節,很多居士發心來供養,師公要應酬他 們;午飯後,又替新發心的信眾打皈依,然後再帶領他們誦了一部金剛經;晚上還主動跟一位新皈依徒誦《地藏經》,因為她母親病重,師公翌日要赴大陸講經,怕 沒機會!

  我看他拖著疲乏的身軀,然後用僅餘的氣力,領導我們五、六十位出家眾一齊誦念,他不是為了金錢和名譽,卻是完全出於大慈大悲的精神,希望盡一分能力與眾生結緣!

  這晚我感動不已,並且把這一幕身教,深深打入我八識田中。這次事件當中,使我真真明白到,何謂「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菩薩精神!只要能做到,菩薩是會毫不考慮及吝惜,只要一息尚存,都要救拔眾生,令離苦得樂。

  我已是人在台灣,但師公柔和的聲音,及慈悲的臉容,仍深刻烙在我心上。我會努力學習,完成學院的課程,然後回到他的身邊,繼續親近他老人家!
 
 
迷人的大伾山神奇的大石佛
鄭坤山
  縣是與鄭州市一起,於一九九四年被國務院命名批准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河南省七座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一家縣級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是省政府一九八七年首批公布的省級風景名勝區,它與城區聯為一體,交通便利,吃住方便。經過十幾年的 開發建設,如今已經成為一處假日旅遊,觀光覽勝的好去處。先後接待了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荷蘭、日本、韓國及港澳台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人,年 客流量達二百餘萬人次。一九九七年五月被省建設廳授予「十佳風景名勝區」稱號。

  大伾山風景區包括大伾山、浮丘山這兩座在千里平原上突起的秀麗青石山峰。雖然海拔只有一百三十五米,但因當年大禹治水登臨此山,被載入我國最早的史書 《尚書.禹貢》篇中,歷代稱為「禹貢名山」。現有大石佛等國保級文物一處十項,省保級文物八處。歷代摩崖題刻四百六十餘處,漢唐古柏四百餘株。如果您到大 伾山風景區旅遊觀光,其深刻的歷史文化內涵會使您回味無窮,留戀忘返,優美的山頂風光又會使您如入仙境,飄飄欲仙。為甚麼這裡會有那麼大的魅力?概括起 來,主要是因為大伾山有這樣幾大系列的旅遊文化的存在。

  一是帝王系列氣勢恢宏。歷史上,有十幾位帝王將相親臨大伾山,一旦您踏入山門,您就會感受到充盈於山山石石之間的王者之氣。在草叢石徑中,說不定,一不留神就會踩上某一位皇帝當年留下的足跡。

  翻開《尚書》、《後漢書》、《三國志》、《後趙史》、《新唐書》、《宋史》等歷史典籍,您會清晰地看到,當年大禹治水於大伾山下,其栓船與鎖蛟石,記 載了一代先王的風采。漢光武帝劉秀北征王郎,路經大伾山下,忽見山頂被七彩光環籠罩,他認定這是天設吉祥。打敗王郎後,就特意在大伾山頂設壇祭天,慶賀勝 利,並親封此山為「青壇」山。曹操、曹丕父子與袁紹征戰於黎陽(今浚縣),佔據大伾山,控制大河南北交通要道。留下了《黎陽作》四首。後趙皇帝石勒在山上 開造大石佛,唐王李世民東征徐圓明聚兵大伾山下,在千軍待發之際,也沒有忘記登上大伾山拜謁大石佛,一段「龍槐攔架」的優美故事婦孺皆知,宋太宗趙匡義闖 幽州兵敗,逃至黃河岸邊,苦於無舟渡河,躲進了太平興國寺,後來是山下一位美麗的漁姑將他送過黃河,才使他得以登基為王,成了大宋江山的繼位人,「漁姑救 趙匡義」的動人故事至近還在當地流傳。

  二是歷史名人系列博大精深。大伾山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吸引了無數歷史名人或登臨高歌,或賦詩摩崖。千百年來,有二十多位著名詩人墨客留下膾炙人口的 詩篇。春秋時大學者、大外交家、孔子大弟子端木子貢生於斯,長於斯,悠游於大伾山,磨礪治國平天下的雄才大略,三國時建安七子的劉楨,寫有《黎山賦》傳 世。唐代詩人王維、岑參、賈島、楊巨源面對大伾山的壯麗景色,紛紛振衣高歌。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倡計劃生育一孩化的白話詩僧王梵智,曾在大伾山寺出家修 煉,後來遍游四方。敦煌藏經洞曾發現他的詩作二十八種三百餘首,以至影響了後世詩壇千百年。宋代湖間詩人范成大寫下了《大伾山》七言絕句。明代著名理學家 王陽明於弘治十二年送兵部尚書浚縣人王越靈柩回家鄉安葬期間,登大伾、覽勝景、修書院、賦詩講學,寫下了大伾山詩和大伾山賦。聞名中外的明代書法家王鐸前 後兩次登上大伾山,揮筆寫下了「鷺濤虎岫」,成為書壇傑作。清代著名書法有河南驛兵備程芳的作品遍布山崖。民國十六年,愛國將領馮玉祥第二次督豫,到浚縣 體察民情,登上大伾山,抒發施行新政治的豪情,其吏治碑至今猶存。名人大家的到來,極大的提高了大伾山的文化品位,並為其賦予了永久的魅力。

  三是宗教文化系列影響深遠。除儒家的陽明書院、孔廟之外,景區仍有佛道建築九處,亭台樓閣、寺廟官觀遍布兩山。北魏的天寧寺,因保存有八丈石佛七丈樓 而聞名遐邇。大石佛高22.29米,已一千六百餘年,全國最早,北方最大,是河南旅游精品。它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石刻藝術、歷史政治早已引起專家學者的驚 嘆。二零零一年六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國保文物,唐代的石刻瑰寶千佛洞是中原石刻藝術的精典之作。道教的聖地碧霞官始建於明代,規模宏大,構造精美,萬仙客用 懸塑、壁塑等手法、塑造出道家典籍中記載的神仙人物三千餘位成為集中國官方與民間神仙人物之大成的藝術殿堂。一處處保存完好的名勝古跡和一幅幅歷史畫卷, 再現了宗教文化在中原傳播、發展的歷程。特別是一年一度的正月古廟會,長達月餘,朝拜者蜂涌而至,人如潮湧,高潮日達二十萬人,為宗教文化和經濟信息的傳 播推波助瀾。

  四是戰爭文化驚心動魄。隋末瓦崗義軍搶渡黃河,攻戰大伾山,開黎陽倉,殺聲震天,血染黃河。茂公宅裡軍師徐茂功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軍亭指揮操練, 嘹望敵情。北宋末年韓世忠與金兵大戰於大伾山下,留下千古英名。清代白蓮教起義軍戰大伾山,強攻浚縣城,七十三天攻而不下,義軍屍橫山野,彈盡糧絕,只好 含恨撤退。

  大伾山是一座美麗的山,大伾山是一座神奇的山,這裡有大石佛、碧霞官,有名人詩刻帝王足跡,有浚縣縣委、縣政府發展旅游的誠心和決心,有浚縣人民熱情好客的傳統美德。來吧,朋友們,大伾山將敞開胸懷,以優良的環境,優質的服務,安全的游覽秩序迎接四方賓朋的到來。
 
 
九華山伏虎洞記
衍 尚
  華山地處中國安徽池州,風景奇秀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地藏菩薩應化之地。地藏菩薩大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悲憫眾生受生死苦之心無比深切。海內外佛門弟子及信士無不以朝九華為願。

  九華山志中對伏虎洞有許多記載,這裡曾建有伏虎寺。伏虎洞一名老虎洞、地藏洞,在摩室嶺百歲宮東北。這裡懸崖峻嶺、松濤之聲不絕,東望天柱峰、五老 峰、仙女峰、羅漢峰等常出沒於雲霧間。晨曦之下磨盤峰輪廓形似臥佛。金喬覺地藏自新羅國(屬今韓國)來九華山、在唐至德年初(西元756年前後)之前的廿 三年之間在山洞宴坐修行,傳說這些山洞就有伏虎洞。此後的千餘年來不斷地有高僧於伏虎洞中宴坐參修。五代時(907一960)有伏虎禪師能伏猛虎、在九華 山建有道場。明宏治年間有異僧於伏虎洞中修行,坐臥松毛、以野果為食,後人稱他為松毛僧人。宏治十四年(1501)、名儒王陽明曾履險前往訪他。王陽明到 時松毛僧人正熟睡,先生坐撫其足,有傾、驚醒曰:路險何得至此。因論最上乘曰;周濂溪、程明道是儒家兩個好秀才……。過了些年再至,松毛僧人已離去。故王 陽明在遊九華化成寺詩中有「會心人遠」之歎。明代進士吳同春於萬曆已卯年(I579)遊九華,至摩空嶺觀伏虎洞,陪同的九華僧人告之、數年前有僧坐此洞內 六年不出,虎亦不入洞。清康熙年間名僧洞庵禪師以虎為衛、於伏虎洞旁結茅而居二十餘年至康熙丁未年(1667)玉林國師親往請師外出募建叢林,開工之夕、 時值盛夏而滿山松樹偏凝甘露,神人應兆,該寺就名甘露寺。後來俟了大眾事,洞安仍歸伏虎洞。乾隆年初(1736前後)雲月禪師在伏虎洞南側鑿石建庵、為今 伏虎寺。乾隆五十八年(1793)所立雲月禪師塔、記師為伏虎洞正宗第三十四世,可見這裡建有道場是很旱的。嘉慶年間隆山和尚居伏虎洞苦志清修二十餘年, 傳說有大蟒為伴,後值祇樹庵(今祇園寺)傾頹,隆山和尚被請往往持,弘揚法道。道光二十一年(1841)法師圓寂前自知時至,囑眾「嚴持戒律、毋負餘志」 後端坐而逝,時年八十四歲。隆山和尚肉身供於衹園寺、咸豐年間寺毀於太平軍戰亂,而隆山肉身獨存。故有「先有伏虎洞,後有祇園寺,再有甘露寺」之說。伏虎 寺為九華山甘露寺、祇園寺、華天寺、西竺寺的祖庭。

  光緒年間大根和尚募資重建伏虎寺。清代有許多描寫伏虎寺的詩,其中潘耒詩:「徑險從猿挂、崖危舊虎巢、半龕留客夢、一飯試山肴。石勢翻風旆、峰棱疊卦 爻,應知習定者、不受一塵淆」最有代表。一九二八年蔣維喬在《九華山紀遊》中記敘了伏虎寺及附近景色。可借伏虎寺後來被毀。但還有些僧人和信士對伏虎寺至 今記憶猶新。如今只可見到雲月禪師於伏虎洞前鑿石堆砌的寺基平臺、昔日的殿堂地面仍然黑亮。伏虎洞的洞門上楹聯為「伏虎降龍地、仙洞名山場」,洞深約六 米,洞內供有地藏菩薩和觀音菩薩。洞旁懸崖邊有一塔葬老虎遺骨,也許就是洞安禪師那老虎待者的。寺旁有積水池可集雨水供飲用,池旁崖壁上鐫有康熙御書「龍 虎泉」。寺後山崖陡削,上有題刻「別有天地」。洞上方約二十米為嶺脊,有巨石突起名鷹石、若蒼鷹翹首,其頂蓋寬平故又名棋盤石。石畔有松、頂園如蓋,石根 鐫有「松頂蒲團、雲根石室」。伏虎洞附近還有雲月禪師塔等多處祖師塔。伏虎洞地處險崖又缺水、無法種菜,這裡的祖師和僧人只能清修,甚之不火食。但這裹境 界清幽、類地藏梵修初地,難怪祖師們在此建道場。

  九華山自一九七八年對外開放以來在國家有關部門和省、縣政府的關心下,通過僧俗大眾的努力己發生巨大變化。九華山佛國得到全面恢復,叢林古剎面貌一新、被廢寺、庵、精舍和茅蓬大多重建。而且高僧輩出,分身地藏應化接連出現肉身菩薩。

  值國運昌盛、名山興旺之際,有大淨老師太發宏願自籌資金重修伏虎寺。九華山佛教協會、九華山管理處民族宗教事務局及城建局認為伏虎寺為九華山風景區的 主要景點,原寺於文革期間折毀,屬於落實政策的問題,於一九九九年批准了恢復伏虎寺的工程。師太為曹洞宗近代高僧慈明和尚的弟子(慈明肉身現供於九華肉身 殿)。師太自一九八一年於伏虎洞置座清修十八年。一九八二年師太外出受具足戒期間有人欲進老虎洞修行、被巨蟒趕出。過了幾年這位僧人見師太居洞泰然,深為 敬佩,才講出此事。一九九八年有位新加坡信士來朝九華,見伏虎洞內常年極為潮濕、年近古稀的師太清修艱苦深為感動,捐資於洞外傍崖立柱另建一小舍請師太居 住。一年前南京五位居士募資伍仟元(人民幣)給伏虎洞裝了台小汽油發電機。信士們大多不知道伏虎洞,來伏虎洞較多的是燒苦香的,功德箱裡常能收到他們供養 的角子和一元幣。以前去老虎洞的石階路年久失修、極難走又危險。大淨師太把十方供養拿來重修山路。二零零一年九月我來九華時師太在白天忙於修路事宜和督 工、由祇園寺後山烏龜石至伏虎洞近三里的石階路已修好大半,因為錢不夠,這段路還不是一次修成的。

  在老虎洞禮佛行香後請師太的待者(一位女居士)領我四處看看。電燈很少用、要省錢修路。廚房裡的菜蔬只有一些芋頭和許多老芋頭梗,芋頭還是要來的。芋梗又痳、又澀、又粗,用水燙過才可食,就在農村也已很少有人吃了。

  伏虎寺曾是九華山的一顆明珠,若能恢復伏虎寺乃九華佛國又一盛事。但以目前師太及來伏虎洞的信士們之力何時才能完成呢,筆者甚為關心。不知何時會有海內外大德信士發菩提心樂助,而早日圓此功德並享菩提之果。


(作者為武漢大學教授)
參考文獻:
1、比丘德森,九華山志,蘇州弘化社,民國二十七年。
2、「宋」贊甯撰,宋高僧傳,中華書局,1987年出版,P515。
3、「光緒」官修,九華山志,庚子(l900)化城寺版。
 
 
月照大和尚受聘出任調兵山明月禪寺方丈晉院典禮側記
  元二零零二年四月廿九日(壬午三月十七),在遼寧省鐵法市調兵山明月禪寺隆重舉行了「月照大和尚出任明月禪寺方丈晉院典禮暨明月禪寺落成剪綵」大法會,省內外諸山長老、居士大德、各界嘉賓三萬餘人蒞臨,盛況空前。這在鐵法市佛教活動史上,前所未有的。

  調兵山明月禪寺是經遼寧省民宗委批准,於二零零零年五月十五日破土動工,二零零一年十一月三十日竣工。中軸線上為四進大殿,兩側配有鐘鼓樓,東西配 殿、寮房、齋堂籌建築,佔地二萬平方米,投資近三千萬元。整座寺院布局合理,結構嚴謹,金壁輝煌,重檐重彩,皇家園林建築風格,氣勢恢宏,是目前東北三省 大型的佛寺之一。

  興建明月禪寺是鐵法市廣大信眾的迫切要求;是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的一大舉措;是弘揚佛教文化,促進社會安定、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發展旅遊事業、推動當地 經濟發展的需要。鐵法市政府,市民宗委認為建好寺院僅是第一步,而管好寺院,並能開展正常的佛教活動,發揮他應有作用才是關鍵,才是目的。市政府,民宗委 為了落實好這項工作,在省內外尋訪高僧大德,市委主要領導曾多次上浙江天目山拜訪禪源寺方丈月照大和尚,懇請他出任明月禪寺方丈。月照法師被鐵法市領導、 廣大信眾的真誠所感動,為弘揚佛法,為了滿足信眾的心願,感謝鐵法市政府、市民委的高度信任,月照大和尚在肩負重建禪源寺重任的情況下,欣然同意出任明月 禪寺方丈。四月廿三日鐵法市政協主席張國忱、市長助理董克強千里迢迢專程上天目山送聘請公函,恭請月照大和尚出任明月禪寺方丈,在短短的三五天內作了晉院 事項的必要準備及寺內的工作安排。四月廿七日抵達鐵法市,籌備晉院相關事直。四月廿八日夜晚普降甘霖,這是鐵法地區全年三個多月來的第一場喜雨,人們無不 欣喜若狂。在干旱少雨的北方春季能降一夜的雨水,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確是個難得的好兆頭。

  廿九日上午七時許,四面八方的居士信眾紛紛涌入寺院等候月照大和尚和諸山長老的到來。九時三十分,降雨突然停止,「恭請月照大和尚出任調兵山明月禪寺 方丈晉院典禮」開始,主席台上,省市有關領導,海內外居士代表,各界嘉賓代表按次就座,主席台前人頭串動;山門前,依次僧伽、居士手執引磬、香盤、幡幢 等,排班迎請。頃刻鐘鼓齊鳴,數萬群眾熱烈鼓掌,居士信眾齊念「阿彌陀佛」,月照大和尚在諸山長老的簇擁下,緩緩步入主席台就座。

  晉院典禮由著名笑星李嘉存和廈門佛教協會能圓法師主持。首先介紹出席晉院典禮的各級領導。有:遼寧省宗教事務局一處處長馮鐵民,遼寧省宗教事務局崔昌 德科長、鐵嶺市民族事務委員會主任金順子,鐵嶺市委宗教科科長朱永德、鐵法市市長魏聞、常務副市長劉忠華、副市長張忠強、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振學、副主任柯 國讓、張德庫、李國平、楊甫、政協主席張國忱、副主席統戰部長張海山、副主席劉玉華、市長助理建委主任董克強、市政府秘書長民委主任耿秀章。諸山長老有: 遼寧省佛協副會長沈陽長安寺方丈照元大和尚、東北三省德高望重的遼寧省營口市佛協會長楞嚴寺方丈圓山長老、黑龍江省佛協副會長牡丹江金龍山圓通講寺方丈融 光長老、重慶市佛協副會長四川四大叢林方丈心月大和尚、寧波觀宗寺延慶寺方丈益行大和尚、廈門佛協副秘書長廈門養真宮方丈能圓法師、安徽九華山通惠禪林住 持思尚法師、撫順市善緣寺住持蓋成法師,昌圖縣龍華寺名譽方丈蓋乘法師、海內外各界嘉賓有:鞍山市佛教協會秘書長孫兆飛居士,遼寧佛學院院長王前居士及全 院師生、日本敬老觀音延命山藏山寺住持修智法師、鞍山市玉佛山管理委員會主任于敬東先生、台灣巨亨建設集團董事長夏美琪女士、上海錦坊集團董事長高鳴先 生、上海居士代表王培英、李小明居士、外交部駐外機構供應處金陽秀先生。

  典禮議程第二項,由市長助理、建委主任董克強向月照大和尚頒發明月禪寺方丈聘書;由市政府秘書長,民宗委主任耿秀章頒發「宗教活動場所登記證書」,頓時掌聲雷動。

  接著主持人宣讀賀信,發來賀信賀電的還有:中國佛教協會、中國佛協副會長一誠大和尚、中國佛協副會長聖輝大和尚、廈門市佛教協會、趙樸初夫人陳邦織女士等六十餘家單位、國體及各大寺院。

  典禮進行第三項,鐵法市市長魏聞講話,他代表市政府對月照大和尚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前來參加此次活動的諸山長老、各界嘉賓表示熱烈歡迎!對關心和 支持明月禪寺建設和發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誠摯的感謝!並希望今後能一如繼往的關心和支持明月禪寺的發展。圓山長老代表諸山長老致賀辭;遼寧省佛協副會長照元 法師代表遼寧省佛協;黑龍江省佛協副會長融光長老代表黑龍江省佛協;重慶市佛協副會長心月長老、寧波市觀宗延慶寺方丈益行長老、居士代表鞍山市佛協秘書長 孫兆飛;遼寧省佛學院院長王前居士、台灣居士代表夏美琪,鐵法市居士代表等分別致辭祝賀。他們都盛讚月照大和尚多年來致力於弘揚佛門正法,德才兼備。對他 能來遼寧省都表示熱烈歡迎,並表示今後將全力支持月照大和尚的弘法事業。

  晉院典禮自始至終在莊嚴喜悅的氣氛中進行,最後有黨政領導、諸山長老、居士代表為全寺落成剪彩,典禮在廿一響禮炮聲中圓滿結束。

  大會後,在大雄寶殿舉行「送位儀式」、「上大供」佛事,由遼寧省德高望重的圓山長老主持送位,在悠揚的梵唄聲中月照大和尚拈香,禮佛……

  法會結束後,月照大和尚在溯源大酒店設答謝素宴,感謝各級領導、諸山長老、各界嘉賓的光臨。
 
 
2002年香港書展 —— 佛教坊
2002年7月17-22日
香港會議展覽中心新翼
『佛教坊』參展道場/團體

1. 台灣靈巖山寺香港分會
2. 佛光文化事業
3. 佛教青年協會
4. 佛教慈慧服務中心
5. 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6. 佛教護生會
7. 志蓮淨苑
8. 秀峰禪院
9. 東蓮覺苑
10. 法鼓山文教基金會(香港分會)
11. 香海正覺蓮社
12.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13. 香港佛學書局/法雨精舍
14. 香港菩提學會
15. 溫暖人間
16. 覺知佛教文物舍
17. 香港佛教聯合會


書展期間專題活動
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新翼309-310會議室

7月20日 (星期六)

         道場/團體        活 動
09:00~11:00    秀峰襌院        襌與生活
11:00~13:00    溫暖人間        親子讀書班
13:00~15:00    法鼓文化        新書介紹及襌修指引
15:00~17:00    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   愛灑人間
17:00~19:00    香港佛教聯合會     健康素食介紹


7月21日 (星期日)
         道場/團體        活 動
09:00~11:00    台灣靈巖山寺香港分會  精進念佛組
11:00~13:00    香港佛教聯合會     觀心自在
13:00~15:00    佛教青年協會      學佛答問自由談
15:00~17:00    香港菩提學會      永惺法師答問自由談
17:00~19:00    香港佛教聯合會     健康素食介紹
 
 
秉承佛陀慈悲精神 扶貧助學造福人群
  蓮禪寺近年為發展祖國山區的基礎教育不遺餘力,使貧困山區求學兒童讀書有所望。筆者去年十一月十八日跟隨紹根法師遠赴廣西壯族自治區德保、馬山、都安、凌雲四縣等山區,為四所建築完成的希望小學驗收和舉行開幕禮,隨即為當地山區再認捐興建希望工程學校五間。

  今年六月四日,本人又隨紹根法師組團出發,再赴廣西為年前認捐的學校開幕,今次開幕的校舍共十三所,計有:雷羅慧洪捐資以雷覺坤命名的學校四所,寶蓮 寺住持初慧法師以釋淨猷命名的學校兩所,何崇芷、新致誠堂各認捐二間,張美娟、梁寬真、鍾林義等各認捐一間,共十三所。此外,還有七所也快將完成。

  學校開幕慶典中,鎮委、市委、縣政府和廣西希望工程辦公室副主任覃超杰紛紛發表談話,盛讚寶蓮禪寺愛國愛教,名實相符。並稱讚紹根法師不辭舟車勞累,先後四次為廣西壯族自治區興學育才,更感謝香港各善長慷慨捐助,熱心教育,令貧困山區下一代脫貧有望。

  學生代表也表達他們的心聲:「想起以前,我們在布棚裡上課的日子很可憐,只要一刮風,一下雨就無法上課,更可疼的是心愛的課本與書桌也遭淋壞。那時候 我們很盼望教學樓能早一點建成,讓我們能早一點在寬敞明亮的教室上課。今天我們的願望終於實現了,這是感謝寶蓮禪寺的善長叔叔和阿姨的資助下才得以實現 的。

  我們會好好讀書學習,決不辜負香港善長叔叔和阿姨的厚望。」

  今次扶貧助學團,亦考察了三所學校,團員顏冼劍釗女士眼見山區兒童雖然生活貧困,但非常勤奮學習且有禮貌,大受感動,深深體會教育對孩子之重要,即時 認捐學校一所。沿途顏太自發出錢,買餅乾派給十三所學校的學生,並購買字典、書庫,讓學生們既有自學工具,又能擴闊知識領域,可謂用心良苦,善緣廣植。

  行程之中,扶貧助學團遇上惡劣天氣,沿途有幾天連場大雨,使早已評為危房的校舍岌岌可危,農民往往因擔心孩子的安危而決定不讓孩子上學;而有些正借用 民房上課的孩子,亦將面臨在布棚上課的命運,因為秋收之後,農民將收回房間貯放穀物。而在新穎校舍上課的孩子,很多是穿著破爛衣服,赤腳地參與開幕慶典, 令人憂慮將來是否會失學。由於道路系統不完善,交通費用變得高昂,農民即使有大量的糧食,亦不能運往市區販賣,這種有糧無錢的情況非常普遍,亦使農村孩子 常因無錢交書簿費而被逼失學。

  另一隱憂是農村師資的水平不高,老師的質素對孩子的成長影響深遠,據廣西希望工程辦公室的資料顯示,以凌雲縣為例,山區孩子能考上大學的每年僅一、二 人,而能考上重點大學沒有一人,當中關鍵就在於師資及教學配套設施。十一天的行程中,我們見過具大學程度的縣領導邀請紹根法師喝酒,他們不知喝酒是出家人 的禁戒;有些校長的普通話水平低落,需要找人翻譯;而老師抽煙的情況亦很普遍,渾然不察抽煙對自己及學生的傷害。這種情況,相信必須擴闊視野,透過高水平 的教育,長期志願投身山區工作,方可改善下一代的文化素質。
 
 
「供千僧,結萬緣」

第二十屆迦珠派無上光榮大願祈福法會籌款齋宴

濁世供僧福澤長

此五濁惡世,眾生所面對的煩惱,似乎從未稍減,不是戰火頻仍,便是天災連連。有人得享盛世繁榮,卻又精神困頓,五毒熾盛;如再受經濟困境煎熬,則更如火宅之人,痛苦不堪。

為祈願世界和平,諸行圓滿,並為眾生能福慧雙修,息災除障,本中心特別舉行供千僧。結萬緣籌款齋宴,為第二十屆迦珠派無上光榮大願祈福法會之順利開展,籌募經費。

迦珠派無上光榮大願祈福法會(Pal Nyammay Kagyupay Sangha Monlam Chenmo),原名Kamtsang Sangha Monlam,於一九八四年由前世的卡露寧波車及博迦寧波車首先創辦,迄今,已有十九年歷史。法會乃為噶瑪迦珠傳承中四大八小派之週年大事。

祈福法會一連十天,吸引來自印度、尼泊爾,以及世界各地的迦珠派僧眾,雲集菩提伽耶,參與盛事。由於法會規模龐大,參加人數逾三千人,預計所需供品、物資及僧眾之食宿及交通費用,合計港幣一百二十萬左右(十五萬美元)。


福田廣種 功德無量

僧寶是一切世間供養、布施,修福的無上福田。《佛說布施經》云:供養三寶可得身相端莊、氣力增盛,壽命延長、快樂安穩、成就辯才等利益。清淨的供養,能令行者當下遠離煩惱、得清淨心,也因此生生世世與三寶結清淨善緣,功德無量無邊。


十七世大寶法王親臨主持

祈福法會將於二零零三年一月十日至十八日舉行;並獲十七世大寶法王親臨主持,實為法界福澤,本中心祈願各界(佛弟子及各佛教團體)鼎力 支持,以圓滿十七世大寶法王之佛行事業。為此,本中心將於二零零二年八月十八日於海洋皇宮酒樓舉行「供千僧,結萬緣」籌款晚會,並得到多位影視紅星助陣演 出,祈能籌得足夠款項,使法會能順利開展。敬希各界踴躍參加,共沾法喜。此外,歷屆的大願祈福法會均由迦珠派遍布世界之海外中心贊助、此次首度由香港的迦 珠派中心負責籌募經費,實為港人積聚福田的難得機會、亦是香港之福。本中心為利益群生,讓眾生都能獲得此殊勝修福之緣份,特別於八月十八日於尖沙咀海洋皇 宮舉行大型齋宴,與廣大的佛弟子廣結善緣。本中心準備了大量富有紀念價值的結緣品,於齋宴上送予有緣人,懇請各界萬勿錯過。

地點:海洋皇宮酒樓(尖沙咀海洋中心四樓)
日期:二零零二年八月十八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五時三十分恭候(現場設佛教書籍展覽及佛教用品流通站,歡迎蒞臨指導):七時正準時入席票價分三百元及五百元兩種,另設嘉賓席每席一萬二千元。


噶瑪迦珠派

噶瑪迦珠派,意謂「訓誡的傳承」或「口耳傳承」。噶舉派起源於釋迦牟尼佛以報身佛「金剛持」,來傳達密續金剛乘法。

噶瑪迦珠派傳承始自大成就者帝洛巴,他曾在西印度絲毫不動地修行十二年,最終能面對面地從金剛持那裡接受教導、口傳和灌頂。帝洛巴把教法傳授給他的學生大班智達那洛巴,那洛巴受到十二大和十二小的磨難考驗後,才從帝洛巴那裡得到全部的教授。

西藏大譯師馬爾巴先後多次前往印度,依止那洛巴,再把法教傳給密勒日巴尊者。

密勒日巴歷經多番考驗及艱苦修行,終能即身成佛。他的弟子是岡波巴——一位知名的醫生。他極嚴格地遵守戒律,因而也成為所修教法的典範。從此,噶舉傳承成為正式的教法,並以達波噶居,或岡波巴的傳承聞名,後更發展為四人派和八小派。

在剛波巴的弟子中,主要的人物是第一世嘉華噶瑪巴——杜松虔巴大寶法王(亦稱三世智一能知三世者)。他歷經十七次轉世,其法教一直傳至現在的第十七世的嘉華噶瑪巴大寶法王。

主辦機構
佛國密乘中心有限公司
Jangchub Phuntsok Ling Buddhist Charity Centre Ltd.
香港灣仔駱克道402-404號樂中樓三樓A室
Flat A, 3/F, Lok Chung Mansion, 402-404, Lockhart Road,Wanchai, Hong Kong
電話Tel: 2104 1937 
傳真Fax: 2574 8776

 
 
宗教領袖世界議會
  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於本年六月十一日一行四人飛抵泰國曼谷,參加首屆宗教領袖世界議會的成立大會,隨行的有淨因法師及兩位居士。大會分別在泰國曼谷的佛教城及聯合國會議中心兩地舉行,時間四天,由六月十二日至十五日。

  宗教領袖世界議會是宗教及精神領袖千禧年世界和平高峰會議的延續和直接實現(該會於二零零零年八月在紐約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而這次大會的目的及議 程可從芻議的憲章中見到:(一)樹立一個世界宗教團體的模範,鼓勵所有宗教的男女信徒,追求和平及彼此了解;提供資料協助聯合國及其有關組織在處理衝突事 件中作出防止、解決和對治的方法,與及回應全球性的社會及環境問題。(二)確切聯合國憲章。(三)重新落實千禧年宗教領袖世界和平高峰會所簽署的承諾。 (四)透過持續的討論和溝通,以期避免或消除衝突。(五)發表議會憲章。

  是次大會有來自世界七十一個國家的代表和十三個不同的宗教領袖代表參加,他們來自世界各地,亦有聯合國的代表人員,與會的宗教人士多達數千人。由於在佛教國家泰國舉行會議,從服飾看來,南傳、北傳甚至藏傳佛教的出家人,為出席會議的人數約佔三分一。

  不同宗教領袖們在會上為締造一個更和平、公義和持久的大同世界都發表了很多寶貴的意見。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以主題《宗教互動——締造和平》,以中英文書面形式表達,并由淨因法師譯為英文,在第二天聯合國會議中心舉行的大會中發表。

  英語為大會國際語言,淨因法師的英譯相信一定能幫助大多數與會者對主題的了解。淨因法師是一位年青的學問僧,他曾入讀北京佛學院三年,其後負笈斯里蘭 卡八年,研讀巴利文原始佛教教典,再到英國倫敦深造,入讀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獲佛學博士榮銜,年多前到香港,為培育香港年青的佛學人才,現於香港大學任佛 學研究中心代理總監,及最近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的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委任副院長。淨因法師年青有為,中英文造詣極高,佛學研究深入,深受學生敬佩;於香港、 澳門多處道場設佛學講座,能以生動的語言,切題的內容,配合聽講者的需要,而大受歡迎,法師應說是現代佛教年青化的一個代表人物。
 
 
美國紐約東禪寺傳法
暨新任住持通智法師昇座大典
浩霖長老致歡迎詞

敬的海內外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各位護法信眾:

  今天是東禪寺成立三十週年紀念日,又是新任住持開座之慶。借此佳日,特別舉行三皈五戒、菩薩戒大典以表慶祝!可謂「三喜臨門」。承蒙諸山長老、護法信眾,於百忙中,千里迢迢,來到紐約參加觀禮,並蒙贈與賀禮,摯情道誼,本人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謝!

  三年前,我曾偕世界佛教僧伽會會長了中法師在科倫坡參加僧伽會議。在大會中,由了中法師介紹,認識了新任住持通智法師。本人因為年老體弱,很久以前, 就想尋找一位具有佛學修養和實踐修持的年青有為法師,來主持東禪寺的宏法利生法務。當時通智法師正在錫蘭「凱來尼亞」大學研究院功讀,後來,並獲得文學、 哲學兩個碩士學位。我想,他正是一位來美弘法的最佳人選。有此殊勝因緣,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在過去的三年裡,經過「耳捉面命」,我深深地感覺到通智法師確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年青法師,因此選訂今日,邀請海內外諸山長老、本寺護法信眾,當三寶座 前,賜位於他。希望今後,通智法師能夠發大心愿,一本出家學法、宏法利生之初衷,宏揚彌勒淨土法門,祈愿人間淨土早日實現。

  最後,我懇求三寶慈悲護念,龍天護持;並希望諸山長老,多加指導;護法信眾,熱心護持,發揚本寺宏揚彌勒菩薩慈悲精神!

  並祝在座各位六時吉祥!謝謝!

東禪寺三十週年
暨新任住持上堂法語

          (印海長老)
          浩公悲心創東禪,
          功績斐然龍天見,
          通達智慧了佛心,
          法筵大開益眾生。

  本寺創辦住持浩霖長老,在美弘法三十餘年,漚心嚦血,功績斐然,有耳共聞。今功成而退,傳位於學識淵博之高徒通智法師,智師將繼承師志,弘揚彌勒淨土,創建人間佛教;宣揚五戒十善,行菩薩行。借此三十週年,傳授三歸五戒、菩薩戒,利益人天。

  今蒙海內外諸山長老,護法信眾,濟濟一堂,共襄盛舉。祈愿三寶加被,龍天護法;更祈新任住持光宗耀祖,繼承師業,弘法度生,不負師望,以慰諸山長老護法信眾之愿望。

          即今一句,又作麼生:
          義阡堂上有傳承,
          栖霞祖庭見後賢,
          三十之春添新枝,
          兜率內院大歡喜。

通智法師個人簡略

  通智,俗名李海燕。一九六八年出生江蘇如皋,於一九七五年開始讀書,一九八八年高中畢業。

  一九八九年一月於南通狼山禮上定下一長老出家,法名為能持。自一九九零至一九九四年在中國佛學院研讀大乘佛教。在此期間,禮上白下光法師為依止和尚。

  一九九四年八月抵達斯里蘭卡,在克拉尼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南傳上座部佛教,並於一九九五獲得文學碩士學位。從一九九六年至一九九九年間,順利取得哲學碩 士學位。在學習的同時,並擔任世界佛教僧伽會英文秘書長Ven. M. Wipu|asara的中英文秘書。一九九九年四月,世界佛教僧伽會執行委員會在斯里蘭卡召開,承蒙當時的中文秘書長(現任會長)了中法師介紹,於上浩下 霖長老座下為嗣法傳人。由此殊勝因緣,於一九九九年七月來美弘法,現為美國紐約東禪寺新任住持、美國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普陀山隆重舉行隱秀講院
重建落成暨佛像開光法會

◎張明華
  月十九日,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上空懸掛著數只寫有「重建名庵、弘揚佛 法」,「諸佛生歡喜、龍天降吉祥」等幅標語的大彩氣球,寺庵周圍插的彩旗隨風飄揚,僧眾梵音嘹亮、法器清雅悅耳,普陀山佛教協會在熱鬧非凡的氣氛中隆重舉 行了隱秀講院(原稱隱秀庵)重建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型法會,來自海內外五百多名僧眾,佛教徒和一百零八名台灣台北蘆洲鄉「南海佛種」施主及地方政府領導、貴 賓參加了開光法會。

  開光法會由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普濟寺監院(主持)戒忍法師作法語,並為佛像開光,同為佛像開光的還有普陀山佛教協會副會長道生法師和浙江新昌大佛寺 主持悟道法師。戒忍法師在作法語時講到!不見樓閣只松、韜光隱秀潛真容。重建名庵新氣象、弘揚佛法於無窮……。據了解,南海隱秀庵禪院,始創於大明萬曆年 間,距今已有四百多年歷史,清順治、康熙、同治年間三次重建擴建,成為名剎,時稱「前山六大房」,共有殿宇六十七間,建築面積2225.34平方米,朝聖 的香客主要來自台灣等海外信徒,香火極旺。六十年代時因「文革」破壞,隱秀淹同別的寺庵一樣庵廢僧散,香火冷落。一九七九年,「海天佛國,,普陀山重新開 放後,隨著黨和政府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普陀山佛協會在已故妙善會長的領導下,在黨和政府的支持關心下,組織人力、物力和財力,逐年修復「文革」時被毀的 寺庵,至今全山已修復古剎名庵普濟寺、法雨寺、慧濟寺、紫竹林、楊枝庵、觀音洞、祥慧庵、梵音洞等三十五處,佛國香火興旺,來山朝聖和游覽觀光的香、游客 已連續十五年逾百萬人次,去年接待來山香、游客達167.4萬人次,創歷史之最。

  隱秀庵是普陀名庵,也是台灣眾信徒的租庭。一九八九年至一九九六年間,台灣施主、台北蘆洲鄉涌泉寺和紫明寺特別顧問陳振容等信徒,多次來山尋找一百六 十多年前他們祖輩從普陀山請去三尊觀音佛像供奉,後承蒙大士護佑,深得法乳滋潤而發跡的隱秀庵。當眾信徒得知隱秀庵「文革」時毀廢後‘故遂發大心恢復祖 庭,建議普陀山佛教協會重建隱秀庵。台灣眾信徒的建議得到了已故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全山方丈妙公贊可。於是,台灣眾信徒捐款五百多萬元人民幣,承負了重 建隱秀庵大雄寶殿等主體建築。一九九七年七月廿三日(農曆六月十九觀音得道香會),普陀山佛教協會隆重舉行了隱秀庵奠基典禮,台灣台北蘆洲鄉的陳振容、周 朱桂、李國良、朱紫明等六大施主帶領六十三名信徒專程來山參加了隱秀庵奠基典禮,並要求將隱秀庵更名為隱秀講院,用於育才演教、弘揚佛法。經過四年多的緊 張施工,今年初一座嶄新的普陀名庵——隱秀講院已矗立在四周樹木繁茂、古樹縈圍、環境幽雅的普陀山白華山西麓。重建的隱秀講院建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 樓、大悲樓,在西廂房及附屬用房一百一十二間,佔地面積四千二百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五百一十五平方米,塑有觀音等佛像五十餘尊,其中大雄寶殿高十五米, 僅底於普濟寺的圓通殿和法雨寺的九龍殿,屬全山諸寺庵中第三高大殿。此殿不僅雄偉壯觀,而且主奉有法身毗盧遮即佛,報身盧舍即佛和應身釋迦牟尼佛,兩側供 奉仿宋「十二圓覺像,後供奉4x4米大型極樂世界唐卡像;藏經樓三字系當代著名國畫家張大千所題,內供奉銅質五方五佛,並挂有康熙皇帝所題的「龍宮海藏」 額,大悲樓奉有仿北京香山法海寺明代宮庭壁畫「水月觀音圖」,山門「隱秀講院」四字系金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所題。現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也設在此院。普陀 山隱秀講院的重建落成,不僅為來山的海內外香、游客增添了新的禮佛和游覽觀光場所,還成為普陀山和台灣兩地佛教文化的瑰寶。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