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16期
2003年5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港人如何擺脫困境?!
慶祝佛誕
佛誕開幕、浴佛典禮程序表
感恩佛陀 祝福香港 ◎釋覺光
感恩惜福——做好心靈環保 ◎釋永惺
佛教四念處觀之我見 ◎黎時煖
佛誕日希望大眾戒殺持素誦佛 ◎林漢強
香港佛教聯合會慶祝佛陀降生二五四七週年
沐浴佛恩 凈化心靈
◎釋智慧
佛誕假期五週年感言
——向全港抗疫人員致崇高敬意
◎區潔名
本生故事
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慶祝佛祖降生二五四七週年紀念
◎偉 偉
佛陀降生
佛陀降生2547週年紀念
勉港人 鏡塵盡 光始現
◎紹 根
學僧園地
浴佛節的真實含義 ◎常 學
釋迦牟尼降生人間的本懷 ◎梵 悟
為甚麼要慶祝佛誕 ◎慈 本
佛陀——永恒的懷念 ◎般 舟
回憶「漢院」
重慶漢藏教理院「再生」 ◎惟賢口述
  達文紀錄
欣回母校
欣回母校感任重
——我對漢藏教理院恢復的期望
◎秦孟瀟
高僧傳記
正果法師事略(中) ◎圓 持
隨筆禪話
惡念有毒! ◎秦孟瀟
世出世法
「市場焦點」、「優優結合」 ◎楊 釗
佛門龍象
大慈念一切 慧光照十方
——南京毗盧寺今昔訪談錄
◎黃文殊
人間佛教
人間佛教的智慧
——與時代社會並進
◎慧 文
懷念恩師
常隨佛學
——紀念恩師茗山上人往生二週年
◎朱敬紅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港人如何擺脫困境?!
  年慶祝香港「佛誕公眾假日」, 已進入第五個年頭了。香港佛教聯合會牽頭帶動全港各大寺院、庵堂、精舍、社團、佛教學校……舉行隆重而莊嚴的慶典活動。可是,在今年慶典活動中,不僅香港 佛教四眾弟子心情非常沉重,就是全港近七百萬居民皆陷入緊張而痛苦的泥潭中,或者說全中國人以及東南亞各國人民,甚至包括全球各國人民都陷入了精神緊張而 痛苦沉思!

  前不久,美國和英國發動攻打伊拉克戰事,掀起了全世界人民「反戰」浪潮,戰禍帶來了死亡;無辜的人民遭到巨大的苦難!不說遠了,單就如今香港一地而 言,所謂非典型肺炎病毒已蔓延開來,近百人死亡,弄得人人自危,幾乎滿街行人都帶上口罩,各自在心理上感到恐懼,深怕染上「肺炎」病毒,這種流行的病毒, 幾乎在各國都有發生,全球亦有三千多人被病毒傳染,不少國家發出緊急通知,禁止人們到香港、廣東等地旅遊,香港人到某些國家去被受到種種限制。這一切的一 切,給香港在各方面帶來沉痛的打繫,是史無前例的困惑和痛苦。

  當我們舉辦慶典「佛誕」活動時,肯定說,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人多聚集的地方,人人怕受到病毒感染,以致裹足不前,不想參加慶祝法會,也是很可理解的正常現象。

  我們認為參加不參加慶典活動,無關緊要,極大多數佛弟子在「四月初八」這一天,都會在家虔誠誦經祈求佛菩薩慈悲護佑,願眾生免除一切苦!也有不少無畏的佛弟子跟以往一樣舉辦盛典活動,值得敬佩!

  試問人們該如何面對這一切苦難呢?至於那些沒有受過佛法薰陶的人,自會感到極大的困惑和苦惱!那些想不通的人,例如藝人張國榮,突然跳樓自殺,就在此刻的前後,已有多人跳樓尋死!悲哉,苦惱眾生猶如飛蛾撲火,自我毀滅!

  釋迦牟尼佛早已說過,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也就是所謂「苦惱世界」(五濁惡世)。但是一般世俗人卻無此觀念,甚至貪慕這個世界,在茫 茫苦海中而不知其苦(人生有八苦);更不了解何謂「業力」,當然亦不清楚所謂「共業」與「別業」的差異。只有懂得佛法的人,洞悉這一切的道理。從古至今佛 弟子們都遵循佛陀的教誨:「弘揚佛法,普渡眾生」。當前我們慶祝「佛誕」的一個中心任務,就要本著這個宗旨去做,諸如開設「佛學講座」,便是弘揚佛法教義 為依歸。時代不同了,弘揚佛法的形式都得隨著時代變化而變化,當說到戰爭時,說到傳染病毒時,說到人們自殺時……都離不開因果循環,也離不開貪瞋痴諸念的 纏縛,要想如何擺脫這一切困惑和煩惱!當從佛法中求,唯有覺醒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和自在!信不信由你。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2547年慶祝佛誕大會
佛誕開幕、浴佛典禮
● 日 期  佛曆2547(2003)年5月8日(星期四) 歲次癸未年四月初八
● 時 間  下午3時正
● 地 點  香港紅磡體育館

程序表
1. 主席團陪同主禮嘉賓進場及就座
2. 奏國歌
3. 向教主 釋迦牟尼世尊聖像行三問訊禮
4. 唱佛寶歌
5. 開幕儀式 - 鳴鐘
6.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致詞
7. 恭請 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女士致賀詞
8.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林漢強居士向 主禮嘉賓致送紀念品
9. 向 主禮嘉賓獻花
10.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永惺法師致謝詞
11. 恭行浴佛大典  - 會長覺光法師、副會長永惺法師恭行浴佛大典
         - 副會長林漢強居士陪同主禮嘉賓恭行浴佛大典
12. 主席團恭行浴佛大典
13. 禮成
14. 善信浴佛  - 請移步至廣場外
 
 
感恩佛陀 祝福香港
◎釋覺光
  色溪聲皆般若,華雨繽紛佛誕臨。紀念今年的佛誕日,意義實非尋常。今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莊嚴立法,頒布佛誕為全民公眾假期第五週年。因此,福德因緣,盛世盛典,我謹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和香港百萬佛教信徒,對五週年佛誕公眾假期的到來,表示我們最虔誠最衷心的祝願。

  如日經天,也會有浮雲遮覆。近時非典型肺炎的侵襲,給香港經濟、社會民生帶來暫時性困擾,在我看來,憂慮不必,害怕只是多餘,埋怨和唱衰更是迷誤。疫 情的出現,有其惡因,始有惡果;而抗災滅疫,從中央到特區政府,從堅守抗疫前線的廣大醫護人員到各界人士,都已緊急行動,全力以赴,種善因,必得善果。佛 陀早就教化我們,三界猶如火宅,只有捨棄不實的愚妄之見,才能出離生死苦海。有業未消,有障未除,方有種種病患示現。出苦先要捨苦,(不執著於苦),捨苦 的根本在捨棄心障,心障既捨,豁達坦蕩,無掛無礙,何病不除?「一旦見道解脫後,身心內外皆淨土。」因此,我們大家同心協力,同舟共濟,笑迎困難,因定發 慧,知所趨避,必能早滅時疫,同享祥和安康。

  慶祝佛誕,讓我們共發善願,立定信念,以堅毅不拔的堅忍之心,堅守崗位,面對挑戰。經濟低迷心不迷,社情低谷志不低谷,天助自助者,佛祐植福人。我深 信,處順境不狂不妄,處逆境不驚不餒,身無熏染惡習,心有明燈一盞,香港必將煥發勃勃生機,恢復昔日東方明珠的安定繁榮、家家其樂融融的景象。

  慶賀佛誕,我們香港佛教聯合會諸同人和所屬各社會慈善機構,將加強安老護幼服務,關心弱勢群體,利益他人。佛誕期間,我們將舉行浴佛典禮、萬人皈依、 供僧大會、傳燈法會,尤其要舉行香港佛教僧伽學院開幕典禮,重視僧伽教育,培植人世導師,讓我們大家都來關心、發心、悉心護持三寶,裁培後學,務期香港佛 教事業後繼有人,燈燈相續,法輪常轉,慧焰常明。

  慶祝佛誕,感恩佛陀,常植善因,廣種福田,祝福香港,國泰民安。
 
 
感恩惜福——做好心靈環保
◎釋永惺
  年農曆四月初八日乃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明令頒佈之「佛誕公眾假期」,本年為佛曆二千五 百四十七年,佛誕於今日成為公眾假期,得來不易,經歷半世紀以來廣大佛教徒和信眾的努力,以及會長覺光法師振臂一呼號召四眾同人、教界外內、社會賢達等向 政府積極爭取之下,終於在一九九九年實施首個佛誕的公眾假期。從此佛教在社會得以肯定,佛教地位得以認同和提昇,值得我們珍惜和宣揚。

  浴佛的涵意乃浴佛形像、自滌身心、含有淨思省悟一己所作諸業、有善奉行、有惡懺改、自求多福、饒益大眾之深意,正如浴佛偈云:「我今灌溉諸如來、淨智 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現時非典型肺炎肆虐香江之際,人心惶惶不可終日,國際局勢波濤洶湧,以上種種事件因緣起性空非常複雜,最 終往往來自我們心靈深處的污染。

  面對二十一世紀科技及經濟現代化發展,無疑帶給了人們物質上改善,與此同時人們所面臨的煩惱與痛苦,恐怕比任何時代的為多。這些煩惱與痛苦來自貪、 嗔、痴等三毒。作為佛弟子,我們要好好保護這顆心,做好心靈環保。整個佛教都是心靈環保。整個三藏十二部典藉都是心靈環保的最佳經典著作。佛法修行是建立 在心的基礎之上,透過修行使心得到提昇與淨化。整個佛法的修持歷程就是由污染的心轉化到無掛無礙的心。

  心靈環保的不二之門,首先要自覺到我們的心需要環保,要有自覺發起內心環保的意識,被就好似透過浴佛的儀式,用佛陀之法水,洗滌眾生內心的塵垢煩惱, 得到身心清涼自在。只要人們反躬自省,抱著慚愧心、出離心以及菩提心,我們便可以達到內心的清淨與安祥,不受貪、嗔、痴的擾亂,樹立正念,用智慧去觀察外 在境界。這是我們慶祝佛誕大會的主題採用「感恩惜福」的原因,心靈環保與現代環保思想不謀而合,心靈環保更能根本地解決現時外在環境污染問題最有效的方 法。一個不為外境牽引的心,一個健康的心比甚麼也要寶貴,各位善知識,你現在懂得如何選擇嗎?
 
 
佛教四念處觀之我見
◎黎時煖
  天欣逢佛誕良辰,身為佛弟子誠敬參與禮佛慶典之外,並對佛法修持,反躬自省,力求精 進,乃屬浴佛節的意義,佛法是以身心篤行為主,理智與德行兼修,信解行證,缺一不可。學佛者在修持中能從四念處觀著手,將是最好的入門途徑之一。這四念處 觀是:(一)觀身不凈,(二)觀受是苦,(三)觀心無常,(四)觀法無我。以本人膚淺的理解,釋義大致如下:

  「觀身不淨」亦即日常所為應要時自檢討,指出人不能避免犯有過失,但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論語大學篇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古哲曾子亦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必須時自反省,去惡從善,勤修其身,以期止於至善。

  「觀受是苦」,人生難免有順境和逆境,當處於逆境時,語云: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務須以積極無畏的精神,應付任何逆境。孟子有謂: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經得起困難磨練不畏艱苦的人,更足以在社會當大任。

  「觀心無常」,人心每易為物慾所蔽,因外騖而易變。故人心貴乎有定力,譬如交通工具之有方向指南,嚴防偏離正軌,稍有失誤,便須及時調正其方向,務使納於正軌。佛教奉行戒、定、慧三學,守戒律身,除惡務盡,定志專心,不為物誘,慧悟勤修,破除迷妄,以力求品格完美。

  「觀法無我」,認識無我觀念,乃崇高的修持境界。無我精神,器量恢弘,喜樂自得,仁恕而容物,常抱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利物濟人之心,度己度人,這正是佛弟子所應有的行持。

  以上四念處觀的淺釋,謹在佛誕良辰略抒淺見,尚望高明進而教之。
 
 
佛誕日希望大眾戒殺持素誦佛
◎林漢強
  教教主釋迦牟尼佛,二千五百四十七年前創教衍傳到今天,以慈悲喜捨,訓迪善信,八正十 善啟導後人。為紀念佛陀偉大精神,香港佛教聯合會在會長覺光法師的領導下長期爭取佛誕為公眾假期,終於能在五年前(即一九九九年)實施,這一大成功使佛教 徒可在該假日裡大事慶祝佛誕這個大日子,益更發揚佛教普渡世人的行願。

  世情多變,人生無常,本港自開埠以來,久歷風雨,但憑著港人堅毅不屈的精神、奮發向上的鬥志,香港已成為享負盛名的國際都會。可是,由於業緣的關係, 近年社會戾氣重重,更有非典型肺炎的大災難,人心惶惶,幸得醫護人員以捨己為人的精神,市民則本著摯誠及同舟共濟的意志,大家齊心與這場天災搏鬥,各佛教 徒祈求佛光普照,在清明法會已發心誦經,齊發願力,祈求時疫消滅、中東戰亂早息、超薦罹難、大眾康寧。

  佛誕來臨,現特再呼籲眾佛教徒及各善心人士,在佛誕日即農曆四月初八(陽曆五月八日)「食素一天」,如當天不能守素,亦希望大家起碼在當天「戒殺」, 並在當日十二時正,眾佛教徒齊念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至於念佛號多久,聽隨尊便,望以大眾願力及至誠,感通諸佛,齊受佛力加庇,息災解難,同臻利樂。
 
 
香港佛教聯合會慶祝佛陀降生二五四七週年
沐浴佛恩 凈化心靈

◎釋智慧
  來,人們的心情都有點沉重:經濟衰退的陰影尚未過去,美伊戰爭便爆發了; 戰爭的炮火尚未停下來,病毒戰役又接踵而至,就是在目前這樣人人自危的困境中,我們終於迎來了第五個佛誕公眾假期,其義意自然非比尋常。 在香港佛教聯合會的領導下,全港佛教道場正準備舉辦各種形式的浴佛典禮,期望藉著沐浴世尊智德莊嚴之佛身,淨化內心之塵垢,消除往昔所做的種種業障,培養自己的慈悲心,領悟生命無常之教誨,遇到逆境,沉著應戰,堅定不屈,積極向上,順境隨之而來。

  二十多年來中國佛教界發生的巨大變化,充分說明了這一事實。本人在現屆的全國人大選舉中,有幸得會長及副會長推舉,及選舉委員投宗教界神聖的一票,使 本人獲連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今年往北京參加人大會議時,悉聞中央政府多方面實施保護佛教文物之政策,大感欣慰;相比一九七九年本寺組織港澳僧侶訪問北 京,發現當時祖國的佛教寺廟百廢待興,同仁深感痛惜。經二十多年的恢復,許多廟宇都獲得重生。少林寺將於未來兩年,把寺外四十里內的建築物遷拆;光孝寺的 大門也將擴建,寺外的商店亦會遷徙;四川都江堰某寺外的吊車也要拆掉以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要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及聖輝法師在宴請全國人大及政協 齋宴中,透露已獲國家批准,在北京西山鳳凰嶺興建首所中國佛教大學,這都表明國家重視宗教發展。同寅相信特區政府在發展旅遊景點之同時,能發揚中央政府保 護宗教精神。給予寺院宗教文化的發展空間,以及體恤民眾尊奉宗教信仰之情操。

  正信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可提高人們的道德水平,彰顯孝道,減少社會紛爭,而且可團結人心,本港不少宗教團體對社會褔利事業作出不少貢獻。以本會為 例,開辦之慈善福利事業包括醫院、長者中心、青少年活動中心、本地及國內之教育等,而寶蓮禪寺也於數年間在貧困山區建了超過一百七十多所中小希望學校,另 外又耗資一千萬資助內地年青僧人到外國修讀佛學碩士、博士,現在已有兩位畢業,一位在北京的大學教學,另一位在香港大學任教授,為社會培育人才。我們佛教 界致力於教育和扶貧,務求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作為社會一份子,彼此息息相關。藉此,我們祈願仰仗沐浴佛恩,共同淨化心靈,所謂心淨即土淨,定能疾疫消 弭,干戈永息。

  在這殊勝的浴佛盛典,願佛光普照,家家迪吉,戶戶安康,男增百福,女納千祥,無量壽佛!
 
 
佛誕假期五週年感言——向全港抗疫人員致崇高敬意
◎區潔名
  教教主釋迦牟尼世尊的誕辰,在中國歷史記載,二千五百多年以來,都是民間大慶典之一, 尤其是佛教界中緇素人士恭敬隆重的慶祝日子,由於曆法計算在世界各地的不同,世界各地慶祝佛誕略有先後,部份地區國家有擇定在陽曆五月定名為「衛塞節」, 而我國則一向定為古曆(亦即陰曆)四月初八,在這天為仰崇佛陀偉大慈悲普渡精神,自勵精進,歷向以來均舉行浴佛大典,用意是仰止佛陀,自我懺悔,自淨心 意,向善去惡。

  香港佛教聯合會,本弘法利生宗旨,在四十年前即發起要求將佛誕定為公眾假期,目的並非是放假一天,而是希望大眾無論是否佛教徒,都能認識到佛教教化涵 和理論,眾生平等,自度度人。經過數十年的艱辛曲折的訴求,卒之在香港回歸祖國,得到政府當局的認可,獲淮將佛誕列為公眾假期,這真是得來不易,希望社會 人士瞭解到這假期的用意,明白到這假期是「自我省身」「同修善德」的日子,而凡我佛教信眾,更應懺悔往業,精進修持,則不失這艱辛求取得來假日的意義了!

  今天是香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的第五週年,佛誕月刊特闢專欄刊文紀念,謹撫拾數言,與善信同道共勉。同時,香港目前正當時疫肆虐,政府與市民都共同 一致抗禦行動,佛教戒、定、慧之學,也可移作市民參考,戒不衛生不清潔,鎮定面對時局,不可自亂陣腳,用足智慧防止染病,飲食清淡,保護身體健康,我們同 心祈願疫魔早除,回復昇平,在此更要向全港站在前線療護市民病者的醫護人員,潔淨工友,服務義工,冒著艱辛高危,捨己為人,無比的慈悲高尚情操,致以最崇 高的敬意和感謝。
 
 
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
——慶祝佛祖降生二五四七週年紀念

◎偉 偉

一、捨身救人

釋加牟尼還在往劫因位之中,即在還未成佛的遙遠過去,曾經是一個虔誠的佛教信徒。有一 次,他和五百人入海採寶,獲得珍珠寶貝很多,滿滿地裝載了幾大船,可是引起海神的憤怒,興風作浪,白浪若山,眼看著就要翻船,同歸於盡。同行的人一個個嚇 得面無人色,仰天哀哭,但又無計可施,無法可想。真是呼吸存亡的生死關頭。

那個佛教徒心裡也很著急,一面又想到學佛一場,所為何事?現在大家快完了,如果佛法在這裡不能起甚麼作用,那末所謂佛教徒也不過是徒有其名,而無其實,如 何對得起佛陀,如何對得起自己當初發心的心願呢?聽古老傳說,海神最忌鮮血和死屍,要救大家,只此一法。他想到這裡,就赶快跑到艙裡去拿了一把鋒利的尖刀 出來,對大家說:「你們赶緊把我的兩腳捏住,我要割裂我自己的身體,把鮮血洒到海裡去。」當時大家吃了一驚,但知道他是為了救大家才那樣做的,所以就把他 的兩腳捏住。他馬上用尖刀把左臂砍下來,鮮血就像泉水一樣涌流入海,把海水染得猩紅。風浪也就逐漸減弱。隨後他掙脫了兩腳跳入海裡,海浪好像因為他的勇敢 犧牲感到不安,不自覺地安靜了起來。五百人就此出險,毫無損傷地走回家去。

這段故事見《六度集經》卷六。


二、獅象殺龍救一國

從前有一條毒龍假裝著非常良善的樣子取得國王的信任,國王就把它安置在京城裡面,並且供養得非常優厚。毒龍得到了這樣的好處,本來面目 就暴露出來。起先要國王每天給他許多牲畜吃,後來又要吃小孩,百姓們不肯送小孩就硬搶,搶了小孩又吃大人。百姓們恐懼得不得了,想了許多辦法都無濟於事。

這個消息傳到了附近的一個山裡去,被一只獅子和一只象知道了。獅子就對象說:「毒龍那樣凶惡,如不除掉它,全國的百姓都要遭殃。我想去除掉它,恐怕不 是他的敵手,徒然送死。希望你和我同去!」象回答說:「除掉它不就是殺死它嗎?殺,可不是玩的,要償命!」獅子說:「我們如不去殺死它,它就要吃盡全國的 人,這個罪孽多麼大呀!你忍心看著全國的百姓被吃掉,毒龍造下彌天大罪嗎?」象被獅子一點醒,就勇氣百倍地跟著獅子進城。

百姓們看見獅子和象氣勢洶洶地進城,認為是毒龍的同黨,更加駭怕,大家就赶緊避開。獅子和象一直找著了毒龍。毒龍正在吃人,並沒有防備獅象的襲擊,象 走上去就把鼻子卷住毒龍的前腳,獅子跳到背上去,張口就咬,毒龍知道事情不妙,掙扎苦斗,直斗得天昏地黑、血肉橫飛。結果毒龍被獅子咬死,獅子和象也被毒 龍咬死。可全國的百姓都脫離了苦難,國王也下詔罪己,改邪歸正。

這一段故事也見於《六度集經》卷六。據經上說,獅子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象是彌勒菩薩的前身。


三、半偈捨身

從前,在雪山裡面住著一個品行純潔的人,求真理的心也非常迫切,可是不知道甚麼是正道。有一天,在路上遇著一個相貌非常凶惡的人,心裡 有點駭怕,不敢招呼。那個人看見他有點躲躲閃閃,故意攔住去路不讓他走,並且對他念了兩句偈:「諸行無常,是生滅法。」他聽見了這兩句偈,覺得很有道理, 再想一想,更覺意味深長,心裡非常高興。四邊望望,除了那個相貌凶惡的人,更沒有別人,但又不相信相貌那樣凶惡的人會念出這樣有意義的偈語出來。再望望四 邊,實在沒有其他的人,就大著膽子上前作禮和請問道:「先生!剛才兩句偈是你念出來的嗎?」那個相貌凶惡的人點了點頭。他就倒身下拜,竭誠贊嘆說:「你念 的這兩句偈,好像久旱的甘霖,病人的良藥;又好像暗路的明燈,大海船上的舵師。請問你是從那裡聽來的?可惜只有半偈,還有一半你是否也曉得?」那個相貌凶 惡的人聽了他的問話就大聲吆喝道;「陡!你問這個幹嗎?我餓了很久找不到東西吃,心煩慮亂,念這兩偈句,你怎麼當起真來!」他顏色更和,情辭更切地懇求那 個人道:「先生!還有半偈你如果對我說了,我非但供養你上好的飲食,還願意終身做你的弟子。請說吧,我懇求你!」那個人聽了又復哈哈大笑道:「你說得倒 好,可知道我要吃甚麼東西?我吃慣了人的熱血和暖肉,你有嗎?你肯嗎?」他稍稍考慮了一下就對那個人說:「先生!下半偈的道理比生命還寶貴,我願意把這個 身體供養你。」說罷就把上身衣服脫下來鋪在地上,請那個人坐著,然後自己合掌跪在前面。那個人說了下半偈兩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就要他踐約。他靜 靜地思惟了一下,歡歡喜喜地禮拜了站起來對那個人說:「先生!謝謝你的教導,使我知道了天地間最真實的道理。我現在心裡非常清涼和快樂,一點沒有恐怖或煩 惱,應該酬謝你。先生!請你接受我的供養!」他就爬上樹去,投身而下。誰知那個相貌凶惡的人是天神變化了來點化和試驗他的,所以他沒有著地就被接住了。

這一段故事見《大般涅槃經》卷第十四。據經上說那個求半偈的人也是釋迦牟尼佛的前身。釋迦前身為半偈故肯捨身命,所以超越十二大劫,在彌勒菩薩之前成佛。

從上面三段故事,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從凡夫到成佛;不是清閑自在而是艱苦奮斗的過程。在危難中,能夠犧牲自己生命成全人家的人才能成佛;大敵當前, 能夠奮不顧身為民除害的人才能成佛,虛懷若谷,服從真理,乃至以己身作供養的人才能成佛。在佛的腦子裡沒有一毫為己的打算,沒有甚麼叫做困難。只要眾生需 要,只要對眾生有益,佛都可以犧牲,佛都可以去做。這才是「無我」,這才是「了生脫死」,這才能夠達到常樂我淨的涅槃。這三則故事對我們佛教徒來說、有很 好的啟發作用。佛的本生故事很多,這裡不過千百萬分之一,但佛之所以為佛,從這幾個故事裡也可以看得明明白白。知道了佛在未成佛前如何立身行事,我們也就 知道如何做佛教徒了。

 
 
佛陀降生2547週年紀念
勉港人 鏡塵盡 光始現

◎紹 根
  陰迅速,新春過後不久,剎那間,又到釋迦世尊降生二千五百四十七週年紀念。回顧香港自 九七回歸祖國後,這幾年間香港的經濟經歷不少挑戰,可謂驚濤駭浪:初則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繼而外資衝擊股巿,令到百業蕭條。在經濟不景之下,各行各業不是 裁員,就是減薪,因而樓價下滑,本來有產階級的人士轉眼間變了負資產。

  特區政府本來計劃發展旅遊業以振興經濟,豈料九一一恐怖分子襲擊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令整幢姊妹大樓剎那間變為廢墟。這可怕景象震撼了全世界每一角落。

  美國為了報復被襲擊的恥辱,因此出兵攻打阿富汗,希望生擒拉登,以雪世貿中心被毀之恥。豈料在阿富汗境內猛烈轟炸之下,拉登之影蹤杳然,這豈不是無功 而回?可算是消消氣而已。美國領導人為了轉移世人的視線,轉而指責伊拉克藏有大殺傷力武器。其後雖然動用聯合國武檢人員,在伊拉克境內檢查多時,證實美國 所指並無實據。由於檢查後證實無大殺傷力武器,促使美國更放心攻打伊拉克。其實美伊之戰是不必要的,應以佛陀慈悲的寬恕和包容之心,透過外交和平方式來化 解彼此紛爭。可惜美英兩國以雄霸之師,以石擊卵之勢攻打伊拉克,須知戰爭只會增加仇恨,並不能解決問題,甚至可能禍延下一代的人民。美伊之戰將嚴重影響世 界的經濟和人類的安寧,本港的經濟也受其害。

  與此同時,香港正面臨經濟衰退等待復蘇之期,可惜本港忽然遭遇比一場戰爭更可怕的「非典型肺炎」病毒入侵,病毒迅速擴散至亞洲,以至世界各地。很不 幸,連醫護人員也有數十人因接觸過有關病人而受到傳染,令前線醫護人員人人自危,惶恐終日。由於病毒蔓延,聞全球已逾三千人被感染,過百人因染病毒死亡。 本港經濟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萎縮期,今因病毒蔓延,旅遊業、飲食業和零售業等更是雪上加霜,今年底的經濟實難有復甦的希望。

  以上所舉的數則風浪,每一浪都是朝著香港經濟的致命傷撲來。在這五六年間,港人在受到重重打擊下,難免有失落之感。

  佛陀常常指出:「我們生在這個苦多樂少的娑婆世界上,乃隨業受報之身。」所以在人生旅途上,難免遇有波濤起伏的道路,因此我們順境之時不足以喜,更要 惜福和多種善因以修未來之福;逆境之時不足以悲,需要面對現實,所謂「隨緣消舊業」,以堅毅不屈的精神勇往向前,待業盡障消,日後必然衝出困境,屆時自有 一番新景象,所謂「鏡塵盡,光始現」。古德也云:「不經一番寒切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希望港人互勉。

  今適逢佛陀降生紀念,香港佛教界各大小道場,均舉行誦經浴佛,為市民祝福。寶蓮禪寺也舉行浴佛息災法會,一連八天,祈望疾疫早日消弭,人人安居樂業。 而佛教聯合會舉行慶祝浴佛之外,更舉行大型感恩惜福供僧大會,集四眾弟子舉行懺摩佛事、萬人皈依和傳燈大會等項目;祈望藉此法會,大眾以虔誠之心,祈求佛 力加庇,為港人消除業障,增長善根。本人也藉著佛陀降生紀念的大喜日子,謹祝港人健康愉快,家庭幸福。
 
 
浴佛節的真實含義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常 學
  千五百多年前,釋迦牟尼佛誕生在印度北部的蘭毗尼園。傳說佛陀降生時,園中百花齊放, 天空出現九條龍,由龍口吐出香水為嬰兒(佛陀)沐浴。據《佛本行集經.樹下誕生品》記載:「生已,無人扶持,即行四方,面行七步,步步舉足,出大蓮華。」 這就是說,悉達多太子誕生不久,就面向四方各行走七步,每走一步,足下生出一朵蓮花。並且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四月八日這一天是普天同慶,具有紀念性的日子。因為世間聖人在這一天降生人間。這一天佛陀誕生了,他的智慧,他的慈悲,使我們從無明和黑暗中見到了光 明。我們平常人都是凡夫,凡夫就是跟著凡夫的心態轉,轉得亂了,煩惱無盡,苦海茫茫。而佛陀大轉法輪,他要把人生的真理,智慧的真理遍佈給大地上顛倒而煩 惱的眾生,要把眾生的思考、觀念扶正,要指導他們有一條很正面、很光明的道路。這就是佛的救世精神,關懷眾生,救度眾生的精神。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這一 天,有了這位出生在人世間的大智慧者,我們才會有今天的省察,才知道人生的生命價值,才知道要怎樣把紛亂的心,輪轉成清淨光明的心,回歸正覺,所以我們要 充滿感恩。

  四月初八日,這一天在日本,稱為「華節」,也很隆重,要以各種鮮花供佛。而在中國,就稱為「浴佛節」,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在寺廟裡都舉行浴佛儀式。為 甚麼要浴佛呢?慶祝,只要到寺院拜佛就好,為甚麼還要浴佛呢?其實,佛本來就是清淨的,那裡需要洗浴呢?這只不過是一番象徵。我們回溯佛陀出生時,這一天 是四月初八,聖人出生,覺者降臨世間,人出生總是要沐浴,何況九龍吐水?這就是在紀念那一天,釋迦牟尼出生時,要沐浴身體,所以叫慶生,紀念聖人的出世。

  浴佛的真實意義,還在一個更高的層次上:釋迦牟尼佛的誕生為世間帶來清涼的佛法,更為迷失的眾生找到一條解脫之道,因此希望藉著浴佛儀式,來清淨人們 自身、洗滌我們的煩惱妄心,去妄離執,時時以承續佛法慧命為業,讓佛的慈光永照人間。浴佛的意義,除了緬懷佛陀之外,更是要我們淨心,以浴佛的功德度脫七 世父母及累劫怨親眷屬早離厄難,使法界六道眾生出離苦海。浴佛是在洗滌我們的塵垢,讓自性顯發,同證如來的清淨法身。所以浴佛的意義,就不僅是洗浴太子神 像,而是洗滌我們內在身心的濁染,讓我們身心能得到潔淨、輕安。使我們獲得無上功德。

  我們在浴佛時,要唱誦經偈。其中云:「我今灌沐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海」,就是說我們用水灌浴佛時,要用虔誠的心,用清淨香水灌浴,更重要的,是慶祝 「淨智莊嚴功德海」。雖然我們浴佛用的水不多,但是我們觀想,觀想淨智莊嚴智慧如海,功德如海。清淨的香水沐浴佛身,也沐浴了山河大地,沐浴了人類的自我 心靈。同時,這又寄托了我們一份虔誠的期待,就是「五濁眾生離塵垢,同證如來淨法身」。我們在浴佛時,內心要有這分虔誠,我們是凡夫,凡夫在五濁惡世裡, 感恩佛陀來到人間,他的佛法能洗除眾生的無明煩惱,能使眾生增長智慧,所以說「五濁眾生離塵垢」,達到「同證如來淨法身」的崇高境界。這就是我們的期待。

  能不能「同證」呢?我們在浴佛身,實在也是在淨化我們自身,願我們自身,也能清淨如來身。如來身就是法身,如來的法身,清淨身跟我們眾生原為一體,眾生本來就有佛性,與佛是平等的。只要我們把五濁不淨的染污洗除了,自然就與佛同心,證到清淨的法身了。

  浴佛是在提醒我們時時保持一顆清淨心,慶祝浴佛節我們應觀照自心是否清淨,這才是最為重要的真義所在。
 
 
釋迦牟尼降生人間的本懷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梵 悟
  迦牟尼降生人間的真相是甚麼?佛陀是一代聖哲與覺者。他有如中國的孔子,是人間正法的 導師。他放棄了可以享有的權勢、地位與財富,為追求覺悟之道而出家。在成道之後的四十五年中,他身著壞色之衣、手持乞食之缽,赤足徒步,千里遠行、席不暇 暖、遊行傳道。在當時諸國林立的印度社會中,上至國王,中至工商人士,下至賤民奴隸,不分種族階級,都是他宣道教化的對象。佛陀是人間的覺者與智者,所以 佛陀是人而不是神,他也是父母所生之身,生於人間、長於人間,在人間成佛。幾乎所有的宗教都以神與天為超越於人,因此有著祭祀天與敬拜神的信仰與宗教儀 式。唯獨佛教認為,人是超越神與天,而人間更是天神所嚮往的再生之處。因為只有人能依著慚愧、智慧與堅忍,以達成解脫的自由。所以,佛陀強調「佛出人 間」,「人身難得」。在佛陀住世的時候,天與神都是來皈依、護持佛法的,這就是為甚麼佛陀又被尊稱為「人天導師」。佛陀並沒有如有些經典所渲染的那樣,無 所不知、無所不能、無所不在。他也從未宣稱自己有著「金剛不壞之身」。佛陀的色身也是四大所成,有飲食、會生病、腹瀉、背痛、受傷,會疲累、需要睡眠休 息……終究病逝。晚年的佛陀,由於身體的老化、衰弱,和平常人一般,受著病痛的折磨。但是,所不同於一般人的,佛陀因為已斷盡一切煩惱,因此,內心不會為 身體的病痛所苦。佛陀於涅槃前,對服侍他多年的弟子阿難,形容自己的身體,年事已老,壽命將盡,有如老朽破敗的車子,行走八十年,即使修理,也只能勉強行 走了,偉大的聖哲——佛陀亦不例外於生命必經,生、老、病、死過程的真理.佛陀晚年的境遇,並不順遂。他的堂弟提婆達多公開叛逆。他的祖國釋迦族為毗琉璃 王滅亡。他出家前的獨子羅侯羅、他的姨母大愛道比丘尼及他的兩位大弟子——舍利弗與目犍連,在他之前,相繼逝世。遭遇這許多不幸,佛陀並未因此而落寞難 過,更教導弟子們「一切因緣生的法、現起的法、無常的法、有為敗壞的法,豈能不壞?想要令它不敗壞,是不可能的!一切所愛念的種種事物與適意的境界,終將 消滅,不能永久保有。即使佛陀自己也將不久於世。所以,應當以自己為洲渚,依靠自己,以法為洲渚,依靠法,不可依靠他人。」

  佛陀的一生從未賜福於人,也沒有超度亡靈。他只是告誡弟子們,各人未來的吉凶禍福,是由各人現生的行為所決定,而不是依靠著祈禱、祭祀、咒術與卜問吉 凶所可改變。因此,他要弟子們,依循正法的軌則,努力的去惡行善、修身、修戒、修心、修慧,最後才能達到煩惱止息、無熱無惱、清涼究竟的解脫境界。

  由於佛陀被後代弟子天化與神化,連帶使佛教衍變為神佛不分的宗教。尤其在號稱是大乘佛教的中國,晚唐迄今,佛教除了成為名人哲士空談哲理的「玄談佛 教」之外;或者成為趨向山林靜修的「山林佛教」;或是成為消極避世,不重視今生今世,只重來世、死後的「來生佛教」;或者成為強調神通、感應、加持、炫惑 神秘、崇拜權威的「神祕佛教」;在民間成為與民俗宗教合流的「神教」,所以給人的印象只是燒香、膜拜、求福報、求庇佑、求壽、求子、求財、求官,或是在葬 儀中超度、薦亡、誦經、禮懺,為死人服務的宗教,使佛陀的正法變了質,而與佛陀要人依他所証悟的真理——正法,來求智慧、求解脫、利益眾生的「人間佛教」 的精神,完全背道而馳了。無怪乎,民國初年的太虛大師,稱中國佛教是「大乘教理,小乘行的佛教。」

  釋尊告訴我們:「我今亦是人數」,佛陀是人,有七情六慾,也有優點與缺點。他只是覺察出自己的缺點,將它改掉,而將優點發揮到極致而已。他不但淨化自 我身心,更教育眾生如何止惡、行善、清淨心,所以成佛不是別的,只要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了,就稱為佛。釋尊還告訴我們:「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 得也」(《增一阿含》〈等見品〉)。不但釋迦牟尼佛是這樣,過去、未來諸佛,皆是如此。所以佛陀不像其他宗教的教主,宣稱自己是天上的天神,或者是神的使 者、神的兒子,身負欽命要來拯救我們;釋迦牟尼開示我們,如何由縛地凡夫,修道出離煩惱羅網與生死漩流。我們只要循著佛走過的足跡,一步一步前進,漸漸擺 脫煩惱的纏縛,也定能達到與佛平等的境地。
 
 
為甚麼要慶祝佛誕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慈 本
  代人,無論作甚麼事,都需要一個理由。那麼,我們為甚麼要慶祝佛誕呢?對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會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當然,慶祝佛誕也不僅是佛教徒的事情,也是值得社會各界人士一起來慶祝的。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們不妨一起來探討一下。

  如果你是一位從事管理,或與管理有關的人,那麼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陀成道之後,所帶領的僧團,是一支龐大的隊伍。可以想像,這 麼龐大的一支隊伍,如果沒有一位優秀的人才做領袖的話,如何生存、發展呢?佛陀身邊的常隨眾,就有千二百五十人,這麼多人的衣、食、住、行,是一個並不簡 單的問題。佛陀不僅解決了這一問題,而且還帶領僧團,不斷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乃至全印度,我們能不承認佛陀是一位優秀的管理者嗎?所以,如果你是 一位管理者,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學者,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因為佛陀也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是值得學習的。佛陀的一生,是學者的一生,佛陀在成道之前,從未輕信任何學 說。無論是甚麼樣的學說,佛陀都可以聆聽,但是,只有經得起檢驗、經過佛陀求証的學說,佛陀才會肯定。在當時的印度,各種學說林立,佛陀的求証精神,不正 是一位優秀的學者所具有的精神嗎?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學者,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從事教育,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佛陀的一生,就是不斷的為人們說法,升華人的精神。啟悟人,引導人,救度人,是佛陀的目標。佛陀的弟子,來自 各個階層,有王族、貴族、有平民、商人、有工匠……這些人,都可以從佛陀的說法中,受到教育,找回自我。我們能不承認佛陀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家嗎?所以,如 果你從事教育,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商人,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在佛經中,佛陀曾多次為商人開示,告訴他如何的獲得真正的財富。現今,如何使自己的財富保值,升值,這是每一位商人都十分關心的問題。佛陀,早就為我們做了最智慧的開示。所以,如果你是一位商人,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旅行家,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佛陀,弘法的足跡遍布了整個印度,我們可以想像,在當時的交通條件下,走遍那麼廣大的地區,是多麼偉大的 一件事。佛陀在八十歲時,在他臨入滅之前,還不辭辛勞到他沒有去過的拘薩羅。這樣的一生,不正是每個旅行家所向往的嗎!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旅行家,也請您 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語言學家,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現今的印度,國家法定的語言仍然有十三種之多。我們可以想像,佛陀說法,是面對當時多民族的整個印度的 人,如果佛陀不通曉各種語言,他能受到那麼多人的歡迎嗎?而且,當時印度各等級之間,語言也相當的不同。佛陀不是一位語言學家,能和這麼多的人進行交流 嗎?更何況,佛教的每一部經,都可以稱得上是一部優秀的文學作品,沒有佛陀優美的語言,能有我們今天的佛經嗎?所以,如果你是一位語言學家,也請您一起來 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政治家,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政壇風雷滾滾,風雲驟變,多少會讓你感到心力交瘁。如果你想保護好自己,那麼佛陀就是一位好老師。當時的 印度,大大小小的國家,不下一百多個。他們之間的關係十分複雜,也很殘酷。然而,佛陀無論到了哪裡,都會受到歡迎,並沒有涉足於任何政治漩渦。這是多麼的 可貴啊!所以,如果您想更好地為社會服務,佛陀值得您恭敬!那麼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一位慈善家,也請您一起來慶祝佛誕。佛陀的慈悲無處不在,你以一顆充滿慈愛,甘為世人奉獻的心,實踐了佛陀的教導。所以,如果你是一位慈善家,一定會慶祝佛誕。

  如果你是……

  我想,無論我們現在是甚麼人,哪怕是犯過過錯的人,佛陀,都值得恭敬、都值得學習!所以佛誕值得我們來慶祝,慶祝佛誕,不僅表達我們對佛陀的敬意,也是表現我們對人類那份崇高美德的向往和追求!
 
 
佛陀——永恒的懷念
慶祝佛曆2547年(2003年)香港佛誕公共假期

◎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學僧
般 舟
古老印度的今天,
二千五百多年前,
陽光和熙、春暖景明,
無憂樹,藍毗尼園,

記載著佛陀您:
降生世間的喜訊。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您的誕生,給世界帶來了福音!

* * * * *

東南西北,出遊四門,
生老病死,無常人生,
愛欲妄執,輪迴苦本,
富貴榮華,夢幻泡影,
迦毗羅衛,記載著佛陀您:
捨棄王位追求真理的崇高精神。

您的出家,給眾生帶來了指路明燈!

* * * * *

深山密林訪道,
雪山六年苦行,
尼連禪河流水滔滔,
盪除塵垢迷情,
菩提樹下,金剛座上,

記載著佛陀您:
「不成正覺,終不起座」的堅定誓言。

您的成道,
給眾生以皈依和正信!

* * * * *

三覺圓滿的佛陀,
萬德莊嚴,慈顏愛語,
世間萬法,因緣生滅,
三寶具足,初轉法輪,
波羅奈城鹿野苑,

記載著佛陀您:
慈悲喜捨的聖音。

您的說法,
給人天長夜帶來了光明!

* * * * *

奔騰不息的恒河,
洗不去您為法奔波的足跡;
恒河柔軟細密的流沙,
難計您的法音甘霖;
竹林精舍、給孤獨園、靈鷲山、舍衛城、……
玄奘西行,蹤跡難尋,數千經卷,法脈長存。
您的法雨遍灑三千,
您的教誨豎窮三際,
一時佛在……
如是我聞,
佛光雨露,普施群生。
怎不讓我們,
感恩懷念,懷念感恩!
 
 
重慶漢藏教理院「再生」(上)
◎惟賢口述 達文紀錄

  者按:目前西南各省市佛教界人士盛傳:「太虛大師創建的漢藏教理院快恢復了。此則喜訊不脛而走,很快傳遞到了世界各地。久居台灣的印順大師及其弟子們都非常關注「漢院」存亡,它意味著太虛大師在這塊地的「慧命」是延伸或枯萎,也意味著信眾信仰生活是否踏實或落空?!

不可否認,「漢院」過去有過一段光輝歷史,它是近代佛教最高學府,培育了不少傑出高僧,諸如法尊、法航、印順、演培、續明、惟賢……一代佛門龍象,弘法利生,不知度化了多少人,為中國文化作出了巨大貢獻。

「漢院」停頓了達半個世紀之久,究其原因,乃受左傾路線干擾所致,不幸又被一群「既得利益者」侵佔,罔顧國法,抹黑政策。直至渝轉為中央直轄市以來,在各方努力支持下,「漢院」終於得以恢復重建,充分體現了落實宗教政策,鼓舞人心。

為了了解「漢院」過去狀況,特走訪了「漢院」碩果僅存的惟賢大師(現任重慶慈雲寺住持),在一席談話中,彼如數家珍細述「漢院」創建歷史過程,這對恢復「漢院」極有幫助。尤其對籌建參與者和政府領導者及時補上一課,是非常必要的。

當前不少佛教界人士談起「重慶北碚漢藏教理院」快恢復了,這一大喜訊,特地走訪了惟賢大師,他非常熟悉「漢院」的過去歷史,同他一席談話,知道了「漢院」一段「古」:

重慶北碚縉雲山,是川東有名的風景名勝區,位於北碚朝陽鎮西北約四公里處。山麓樹海蒼茫,森林面積在兩萬畝以上。密蔭深處,掩隱著縉雲、白雲、紹隆、 石華諸古剎。該山傳說曾是迦葉古佛示蹟之所。其中縉雲寺建於南北朝劉宋景平元年(公元423年),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六十多年的歷史。公元一九三二年(民國 二十一年,以下照此類推,略)秋,由中國佛學會主席太虛法師倡議,川軍軍長劉甫澄(劉湘)等贊助,在縉雲山上的縉雲寺,興辦起了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學教育的 學府——漢藏教理院,迄至一九五零年夏,方正式停辦。


一、開創的經過和宗旨

一九三零年八月,太虛大師首次由滬入川、在重慶佛學社講法。軍閥劉湘的母親信佛。劉湘也 打著既崇拜道教,也尊重佛教的招牌,因此,與太虛大師見面時,談出自已准備派僧人入藏留學的計劃。太虛大師即建議:「派僧入藏留學,不如在四川辦一所藏文 學院,培訓漢僧學習藏文,作入藏留學之準備;同時西藏的活佛、喇嘛來川,也有講習接待之處,溝通漢藏文化,聯絡漢藏感情,豈不兩全其美。」劉湘採納了他的 建議。同年十一月,太虛大師在重慶佛學社講演《瑜伽菩薩戒》,何北衡等數百人皈依佛教。劉湘遂在一次軍、政、學界歡迎太虛大師的宴會上,決定由何北衡為漢 藏教理院籌備主任,積極選擇校址。事有湊巧,當時縉雲寺僧人與地主土豪之間發生了廟產糾紛,官司打到劉湘軍部,劉湘派人查看,發現縉雲寺寬敞幽靜,擁有一 定廟產,劉湘見地方土豪想侵佔廟產,僧人中又部份吸食鴉片,不能過正當的宗教生活,便與太虛大師商量,將縉雲寺僧人遷居他寺,就以縉雲寺籌建漢藏教理院。 此事交給了何北衡、潘昌猷、王旭東、王曉西等人具體負責辦理。

經過兩年的籌備,該寺除原有大殿、房屋外,又擴建了教室、圖書室、閱覽室、學生宿舍、食堂等建築,把原來東嶽殿和兩邊大殿改建為「雙柏精舍」作為教師 宿舍。一九三二年秋,漢藏教理院正式開學。太虛大師任院長,何北衡任院護,潘文華,潘昌猷、王纘緒、王旭東、夏斗寅、李子寬,李鴻基、馮鈞逸等數十人任院 董,劉文輝任名譽董事長,劉湘任名譽院長。教師大都是全國知名佛學院畢業的僧侶、或醫學、農業、法律等科技大專院校畢業的。學生由全川各寺廟遴選具有初中 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僧人送來,也有少數在家信徒。,學生中實際上均為漢族,並無藏族學生。

一九三三年八月,法尊法師自西藏留學歸來,教授藏文佛學,並擔任代理院長職務。一九三八年前,國民政府教育部撥款在該院設立了藏文編譯處,法尊法師又主持漢藏教科書的編譯工作。

漢藏教理院的開辦宗旨,從該院於一九三五年給劉湘的公函和一九三六年報送四川省政府的呈文中,可以有所了解。公函中闡述漢藏教理院是「為溝通漢藏文 化,團結漢藏精神,鞏固西陲邊防,保全中國領土」而興辦的。呈文中則敘述得更為具體,「鑒於康藏地大物博,礦產尤富,英人垂涎,已非一日,侵略計劃。無微 不至。如因循坐視,勢必被其攫取,則西陲藩篱撤而危及內地矣,後患何堪設想!亟應漢藏團結一致,使英人無隙可乘。第自清末,革除達賴封號以來,迄無寧日, 今欲化除隔閡,恢復舊好,聯成一氣,不為外人所利用,則非從溝通文化入手,絕難收效。」該院建院近二十年的歷史,也證明在這方面有一定的成績,並為中國佛 教事業培養了不少人才。


二、組織、經費、 課程、學年

(一)組 織

漢藏教理院組織系統如下表:

漢藏教理院
院董會 院護、院長
教務處主任  訓導委員會  事務處主任   圖書管理   庶務   出納招待   會計  文書
監學  導師 學生  科學常識教員  漢文教員  漢文佛學教授  藏文教員  藏文佛學教授

一九三六年六月以前,漢藏教理院的領導人員和行政人員,只有名譽院長劉湘,院長釋太虛,院護何北衡訓育主任,並代理院長釋法尊,教務主任釋葦航,藏文 主教釋嚴定,事務主任釋密嚴,學監釋常冰,文牘胡有章,會計釋隆果,庶務釋能學、出納釋照空、書記劉文輝用。另還雇有採購、花匠、看門、香燈、洒掃、典 廚、巡山等勤雜人員,冬防時期還有護院隊進行護院。董事會有名譽董事長劉文輝、常務院董潘文華、張為炯、甘績鏞、名譽院董釋昌圓等六人,院董盧作孚等二十 一人。教員有釋法尊(漢文及藏文佛學),釋嚴定(翻譯及藏文佛學),釋葦舫(歷史),釋觀空(藏文史地及漢文佛學),釋滿度(漢文佛學)釋常光(藏文), 胡有章(黨義及法學),釋隆興(國文),陳恆照(衛生常識)和劉大定(農業常識)。此外,土登喇嘛來川時,曾應邀到院向學生講課。


(二)經 費

漢藏教理院的經費來源分幾個方面;一是向四川省教育廳立案後,每年撥給補助費五千元,二是院管縉雲寺、轉龍寺(壁山縣)、塔坪寺(江北縣)、得龍寺 (江北縣)、靜居庵(江北縣)、明通寺(江北),禪岩寺(當時屬江北縣)和石華寺(當時屬壁山縣)的田土出租收入糧食二百四十二石,依半年計劃可折合一千 四百元,三是院董捐助每年約三千六百八十元、四是出售竹、木及遊客隨喜收入每年約六百元,合計約在一萬六百八十元左右,基本上可以維持全院支出。一九三八 年起,增設編譯處後,由國民黨教育部每月補助四百元,編譯漢藏合壁教科書。以後隨著幣制貶值,經濟困難乃逐步增加。


(三)課 程

以藏文、佛學為主,兼授歷史、地理、法律、農業、倫理、衛生等學科。每周課程分別安排如下:

專修科:藏文佛學六小時、漢藏翻譯六小時、西藏文化史六小時、西藏地理六小時、漢文佛學六小時。


普通科:藏文文法、藏文佛學、國文、漢文佛學各六小時,衛生、農業、法律、歷史、倫理各二小時,體育和黨義各一小時。


(四)學 年

該院招收的學生一般限於初中畢業文化程度,僧俗兼收。規定普通科四年,專修科兩年,普通科分甲、乙兩班,甲班畢業後轉入專修科,乙班轉入甲班,另招乙 班新生。如此遞進,兩年畢業一班,兩年招收一班,第一屆專修科與第二屆普通科同時畢業。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學生很少,一九三二年秋開學時、僅招普通科 甲、乙班共四十人,到一九三五年上期才增設專修科一班。我是一九三六年五月二十四日才進入該院普通科學習的。當時,一共有專修科學生二十人,普通科學生四 十一人。漢藏教理院到一九五零年停辦,前後招了五期學生,總數約有四百多人,而在中途退學離校的較多,在兩科畢業的還不到二百人。

一九三七年,該院還配合抗戰,對學生進行救護、防護訓練,規定軍訓時穿黃色圓領制服,並由教員輪流給學生講大乘佛法救世精神及執金剛降魔護法護國之意義。一九四零年夏天,又曾附設暑期僧材訓練班,招收青年僧人數十名受訓。


三、學生生活

漢藏教理院學生的生活,總括起來說、是安靜、嚴肅、活潑和富有研究精神的。

當時一般人稱太虛大師所屬系統為新派。其實,太虛大師最講嚴守戒律和佛規。所謂新,就是不單講行持,而且要研究教理,不單研究佛學,而且還要研究世間 的哲學、文學、歷史、外文和自然科學等。主張不拘泥於成規,隨著時代的發展整頓和革新僧伽制度。他表明生平志願的兩句話是:「志在整理僧伽制度,行在瑜伽 菩薩戒本。」從漢藏教理院的學生生活,可以具體體現這兩句話的精神。

(1)全體教師和學員都要參加朝暮課誦,穿袍搭衣,禮拜參禪,每逢朔望都要誦戒和上供,這與一般叢林的規矩無異。

(2)食堂全用方桌,廢除叢林的過堂制度。早餐兩樣咸菜下豆漿粥。中餐和晚餐均為兩菜一湯。每周一次豆花、一次麵塊,每月朔望吃羅漢菜。教員和學生同 吃,不另開席。學生伙食費系公費供給。最初幾年,每月還發給學生補助費,預科(即乙班)五角,普通科(即甲班)一元,專修科二元,後因經費困難而取消。

(3)每天正課七小時,勞動課(修公路、運柴、培植樹林、打掃衛生等)一小時。老師上課時,學生認真記筆記,有疑難問題,可以發問。有時教師也抽問學生,課堂空氣嚴肅,緊張。

(4)每周一次講演會。學員可以自擬題目,由教務處收集公布,屆時講演。每次約四、五人,對問題可以互相爭辯,各個宗派可以互相質問、反駁。

(5)早晨和晚上,在淡淡的晨曦中,在熒熒的煤油燈下,一片讀書聲。有讀藏文的,有讀佛經的,有讀古文、古詩的,有朗誦白話詩的。

(6)課餘文體活動有籃球、網球、乒乒球和打太極拳的。閱覽室訂有全國報刊約三、四十種,吸引著許多學生,當成課外的精神食糧。

(7)寫作風較為普遍。每次考試,論文長篇者多,短篇極少。學生還普遍寫日記,每周做作文,質量高的文稿,可以投送佛教報刊發表,也有的向社會報刊投稿。

(8)每年中秋佳節,學員們愛伴隨太虛大師,在青草坪觀月亭賞月。太虛法師於吟詩後,與學員閑談,詢問學習心得和志願。態度平易而誠懇,給學員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續下期)

 
 
欣回母校感任重
——我對漢藏教理院恢復的期望

◎秦孟瀟
  零零三年三月廿五日,浙江省寧波七塔寺可祥法師陞座法會隆重舉行,我有幸參加,來自海內外的諸山長老,十方善信,聚會一處。

  在法會中見到了漢院的老學長、現任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的准賢老法師,交談中提到重慶佛教界正在做的一件大事——恢復漢藏教理院。半個世紀前我也在漢藏教理院讀書,深受法乳之恩,欣聞此事,思緒萬千。

  漢藏教理院是近代高僧太虛大師於一九三二年在重慶縉雲山創辦的名聞遐邇的四川第一所高等佛學學府?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當時的漢藏教理院為世界佛學 苑的四大分院之一,以研究漢藏教理,融洽中華民族,發揚漢藏佛學,增進世界文化交流為宗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在中國近代佛教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 和深遠的影響。該院辦學近二十年間,聚集了一大批近代佛學精英,培養了許多資深佛教人才,師生遍佈世界各地。其中有著名藏漢翻譯家、僧伽教育家法尊法師, 藏漢翻譯家觀空法師,解行並進的正果法師,俱舍專家遍能法師,唯識學者惟賢法師,近代佛學泰斗、在台灣佛教界被尊為「導師」的印順法師,旅居新加坡的演培 法師、斯里蘭卡的法航法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著名教授巫白慧先生,世界宗教研究所著名教授郭朋先生,漢院派往斯里蘭卡的五比丘之一、現執教於美國 某大學的巴宙教授等,開創了近現代佛教的新局面,為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佛教文化的弘揚,世界文化的交流,為促進中華各族人民的團結、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因此,漢藏教理院在佛教史上功勛卓著,成績斐然。

  一九八七年九月,我到北京拜會老學長正果法師。正果法師說:「解放前夕,許多人動員我到國外,我堅守大陸不走,一是我對漢院有深厚的感情,當過學生、 老師、教務長、院長;二是要報法乳之恩;三是佛教的發展我是希望於大陸,所以我沒有離開大陸。一九五零年因各種原因,曾盛及一時的漢藏教理院被迫停辦,房 產交由重慶市林業局北碚縉雲山風景管理處代管,太虛大師創辦的事業在我手上擱淺了,一直在我心中耿耿於懷。一九八六年底我回到重慶,同惟賢法師、竺霞法 師、聖芳、陳文杰等一起上縉雲山,回憶起在漢藏教理院學習、生活、工作的情景,悲喜交加,若有機會能恢復漢藏教理院是我最大的心願。」

  太虛大師是近代佛教高僧,獨具慧眼,一九四七年三月十七日在上海玉佛寺逝世前三天,把《人生佛教》交給趙樸初居士。解放後,趙樸初居士稟承太虛大師的 遺志,大力倡導和實踐人間佛教的思想,中國佛教度過文革的劫難,換來了春天。恢復漢藏教理院也是樸老生前的強烈願望,可惜因緣不足!

  滄海桑田,斗轉星移,我這個古稀之年的漢院老學生,聽惟賢學長談到漢藏教理院要恢復,重慶的有關部門很支持,並有一批僧青年發心積極的做前期的恢復籌備工作,我心潮澎湃,坐不住了。

  參加完可祥方丈的陞座法會,便回到了告別五十多年夢牽魂繞的山城重慶。

  重慶已非昔日的面貌了,特別在一九九七年成為直轄市以後,城市建設飛躍發展,已成為一個國際大都市,晚上登南山觀看山城夜景,一片燈火輝煌,如置身於香港太平山頂一樣。

  在八十三歲的惟賢老學長及一批青年法師、居士的陪同下,登上了山巒疊嶂、風景秀麗的縉雲山,看 見了母校——漢藏教理院。母校依舊,原建築物山門、大雄寶殿、聞慧樓、雙柏精舍、祗園、講堂、學生宿舍、事務處、教務處、太虛大師的住宿樓那伽窟等原貌沒 變,但已十之八九為危房,外觀嚴重傾斜,梁椽斷裂,窗戶板壁嚴重破損,危機四伏,很不安全,急需排危。還有縉雲山管理局的職工住在漢院的宿舍內,豈不成鵲 巢鳩佔,哪有不走之理?!

  參拜太虛大師塔、正果法師塔,不聞故人語,對座靜思念。太虛大師塔是一九八八年修建的漢白玉石 寶塔,供奉著太虛大師的靈骨舍利和著作,塔的周圍刻有體現太虛大師精神的偈語: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我今學修菩薩行,我今應 正菩薩名,願皆稱我以菩薩,比丘不是佛未成。一九八八年十一月,正果法師在北京圓寂,受中國佛教協會趙樸老的委托,重慶市佛教協會在縉雲山縉雲寺漢藏教理 院修建了正果法師靈骨塔、惟賢法師親手將骨灰盒送入塔基,寫有詩云:「數載同窗憶縉雲,獅峰法雨潤精英;菩薩志行垂宇宙,遺德高風眾所欽。忽聞示寂悵雲 天,獨吊靈堂淚潛然;松柏經冬更青翠,一生業績仗心堅。」正果法師的精神如其自願偈云「堅持無上菩提心,誓修四弘誓願行,我生相續佛法在,永作菩薩度眾 生」。太虛大師、正果法師的遺留偈語,使我很受感動。

  重慶的變化太大了,交通便利,高速公路立交橋連成一片,高樓林立,五彩斑爛的山城夜景,仿佛置身於香港這顆璀燦奪目的東方明珠。

  現在我以一個漢院老學生的身份,對恢復重慶市縉雲山縉雲寺和漢藏教理院的大事,談幾點建議:

1、漢藏教理院是佛教界培養高級僧才的佛教教育機構,所以需要有一個相對寬松寧靜的環境,集寺廟、學府、園林、生態環保於一體,營造良好的修學環境,這對培養人才,研修佛學非常重要。

2、落實政府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還要加大力度,有關部門如林業、園林、規劃、國土、財政、城建、稅收等,要與政府步調一致,給予優惠政策,特事特辦,盡早實現我們的願望。

3、漢藏教理院的恢復工作,任重道遠,十分艱巨,希望海內外佛教四眾弟子及有緣之士,給予廣泛關注、宣傳,施與人力和資金,齊心協力,共襄善舉。

  以上三點建議看來很簡單,如果認真貫徹執行起來,是樁極不簡單的事,因為它涉及到很多部門,是 否能達到共識呢?那很難說,肯定有不少阻力,怎麼辦呢?那惟有相信黨、政府的宗教政策,不少寺院就是依靠政策的威力得以恢復的。相信海外佛教人士會積極支 持的。不遠的將來,在縉雲山上的佛門最高學府——漢藏教理院將巍然屹立在山巔上,佛旗飄揚!
 
 
正果法師事略(中)
◎圓 持
(接上期)
  九六六年八月廿七日「明真、正果的反動言論」中記錄:「今天上(注:上午)在廁所裡, 明真對正果說,我昨天晚上出去,門房傳達室不讓我出去,要打電話請示領導,我現在還是人民,沒有自由權,把我管制起來。正果說,有甚麼辦法嗎?」、「另外 在帶黑幫分子牌子時,正果不老實帶。」、「正果昨天晚上睡覺時,他還暗笑,走路還是大搖大擺的,不向人民低頭認罪,就是不服氣。」

  八月三十日「正果、明真的活動」中記錄:「另外,今天早飯後從正果的被條底下檢查出兩條鞋子,我們已經沒收。」

  九月九日的記錄中說:「唐秘書長找正果談話時,正果已經走出門外,又回去換衣服,還准備脫掉一件衣服。他說,那幾次斗爭會時穿的衣服太多啦,盡出汗。 我們告訴他,今天是唐秘書長找你談話,不是開大會斗爭你,後來他才沒有換衣服。從正果的這個動作來看,斗爭他四個半天,盡管他在會場上態度惡劣和頑抗,但 在會後思想上有些害怕…」

  一九六六年九月五至六日,「佛協、佛學院、廣濟寺僧眾和部分革命小將,聯合召開大會斗爭黑幫分子正果」,於九月七日將斗爭情況匯編為「關於斗爭黑幫分 子正果的情況簡報」和「黑幫分子正果在運動中的反動言行」。九月五日,對黑幫分子言行的記錄說:「正果吃晚飯回宿舍之後,坐在椅子上差不多四十分鐘沒有動 筆寫東西,並且是摔眼鏡、摔筆,唉聲嘆氣的、搖頭擺尾的,是不服氣的姿態。」

  是年,師被「造反派」圍攻毆打,雖頭破血流亦不許去醫院診治,後經人相救方得逃生。後來,師頭頂留下了約二寸長的永久傷疤。

  一九六六年秋至一九六九年,中國佛教協會駐會「黑五類」人員被限定於廣濟寺後兩跨院勞動改造和政治學習。一九六八年三月四日中國佛教協會「大聯合小組」制定的「關於一項臨時措施的」通知和「牛鬼蛇神臨時改發生活費」的表格表明,師九十二元的工資降為二十元生活費。

  同年十二月十一日至一九六九年二月十二連續三個月勞動的情況記錄中得知,師與法尊、明真、高觀如、虞愚、林子青等法師、居士,被安排在廣濟寺參加送煤、劈柴、掃雪、倒臟土等雜務。

  一九七零年初,師被下放到湖北鐘祥縣七里湖畔「五七干校」勞動,從事養豬。湖北之夏酷暑難當,氣溫高達四十。師每天肩挑十幾擔水為豬降溫,自己也用井水沐浴全身,以致種下病根。後身體漸弱,並引發糖尿病。

  一九七一年八月廿八日至十一月十一日,師對五七干校的工作留有四頁記錄,茲引兩則:

  「八月廿八日上午配豬,擔水剁豬草。下午擔泔水兩挑、清水八挑、擔糠一擔、麥麩一袋、拿蛋殼冬瓜皮一次,給小豬擦機油。」;「十月三日五點半起床割白 薯藤,十點半提水,十一點半推草,下午堆稻谷。大豬跑出三次,苕藤吃光。喂豬完後割苕藤到七點二十。晚上未去上場(未通知)。」

  一九七二年三月五日中國佛學院還俗僧毛德生為入黨,給在干校的正果法師寫信,請求解決檔案和鑒定問題。

  師在湖北沙陽農場(「五七干校」)的三年中,除了從事勞動外,還要經常政治學習和交代自己的歷史思想問題。

  一九七二年約為春夏之季,我國在國際上加強了對外交往,師從「五七干校」調回北京接待斯里蘭卡總理班達拉奈克夫人訪問廣濟寺,及做佛教對外友好工作。 依師所遺「北京大柵欄第二百貨商場服裝加工部加工(銀線收據)」表明,於七月廿五日師加工「灰毛的涼男褲」一條,可知師由湖北「五七」干校回京當在上半 年。

  於湖北「五七干校」期間,師雖身處逆境仍不忘報師恩和幫助他人。師於干校工作,一有機會就到武漢蓮溪寺拜望和供養道悟老和尚。佛協的張克強先生與師同 在干校工作,妻子等生活在北京,收入微薄,師每次借回京之機都買一些糖果之類的禮品,以張先生的名義送給其妻子,這給一個苦難的家庭帶來了可貴的撫慰。一 九八七年春,張夫人提及此事時,表示無限感激。

  同年,在師的親自主持下,重新布置了廣濟寺的佛像、文物等。包括,帶人到大覺寺「將三世佛」請到廣濟寺大殿,將拈花寺十八羅漢安奉於大殿。

  一九七三年六月日本京都市市長船橋求已先生來訪,贈中日友好協會一百公斤重的「長久友愛」銅鐘,被安置在北京廣濟寺。中日友協廖承志會長、中國佛協趙樸初副會長、正果法師及中日各界朋友參加贈送儀式。趙樸初副會長與正果法師共同啟鳴大鐘。

  同年八月法尊法師的俗家弟弟與晚輩來京,師陪同他們到天安門等古蹟名勝之地游覽。

  一九七五年一至四月,集體學習《人民日報》社論和《政府工作報告》等。同年,還參加接待了以井上靖為團長的日本作家代表團。

  同年十二月,師回四川省自貢市探親,病倒在家鄉,休克昏迷達四十八小時,經自貢市五四醫院搶救,住院兩周,逐漸恢復健康。病中中央統戰部給予了極大的關心,指示佛協和地方有關部門盡最大努力醫治法師之病。

  一九七六年一月初,師病愈,由自貢到達成都。七日,從成都返京。

  一九七八年二月廿四日至三月三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師當選為政協委員。

  同年四月十日,中國佛教協會訪日友好代表團一行十二人,師為副團長應日中友好宗教者懇話會的邀請,前往日本訪問,所到之處受到日本佛教界隆重歡迎。

  同年,師於京接待塚本善隆為團長的日本佛教訪華團,其中,除了加以宴請外,還陪同他們瞻仰了毛主席紀念堂。

  同年十一月二十日,師與明真法師於廣濟寺接待日本和歌山縣佛教訪華團。

  一九七九年三月廿一日,以源慧、智慧法師為首的香港佛教旅行團一行二十人訪問中國佛教協會,受到師與趙樸初會長、明真法師等四十餘人的熱烈歡迎。

  約於是年春,在師親自關心支持下,於廣濟寺內首先恢復了北京居士林,師被禮請出任導師。

  五月十日,師於北京居士林講開示。

  同年六月,師與重慶竺霞法師在京相見,兩人身著俗裝在西四延安照像館合影留念。

  九月廿九日,參加日中邦交正常化六週年活動。

  同年,師與法尊、明真、巨贊、佛源等法師在廣濟寺為迎接鑒真大師像回國,晝夜辛勤,認真籌備。

  同年在師親自關心支持下,北京居士林恢復,師被禮請出任導師。

  八十年代初,師朝拜甘肅敦煌時與貢唐倉活佛晤面並合影留念。

  一九八零年五月十四日,中國佛教協會和日本淨土宗在長安香積寺共同舉行法會,紀念我國唐代高僧善導大師圓寂一千三百週年,慶祝香積寺大殿重建落成和善導塔維修竣工。師與趙會長以及日本友好人士二百六十人參加了法會。

  同年六月下旬,師於京接待「日中友好臨濟黃檗協會第一次訪華代表團」山田無文一行,又陪同他們訪問了河南少林寺和杭州靈隱寺,並於靈隱寺舉行了聯合法 會。應日本臨濟宗佛通寺派寬光禪師之請,為其師櫻井一溪禪師所畫「布袋圖」(彌勒圖)題贊:「一個布袋,括盡法界,給我一錢,放任自在。」

  同年十月廿三日(陰曆十月初一)師於廣濟寺大殿為信眾開講《八大人覺經》第一講。

  同年十二月廿二日,中國佛學院預備科舉行開學典禮。招收青年學僧四十名,學制二年,師出任副院長。

  自五十年代末以來,極「左」路線日益加劇,正常宗教活動深受影響,一九五八年以後,國內便停止傳授比丘戒。一九八零年十二月至一九八一年初,中國佛教 協會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各地大德雲集,正果法師在廣濟寺主持傳授三壇大戒,請淨嚴法師為得戒和尚,師親任教授阿闍黎;寬霖、遍能、超明、茗山、永 光、淨如、竺霞、惟因諸法師為尊證阿黎。傳印法師擔任第一引禮,佛源、寶曇法師亦同為引禮。戒子們主要來自中國佛學院入學的八十級學僧。傳戒法事,如法如 儀,莊嚴隆重,使佛教於真正意義上得到了恢復。

  一九八零年師參與組織了鑒真大師像成功回國的盛大活動。

  同年八月廿二日,師接待並陪同日本友人道端良秀參觀浙江杭州靈隱寺並游覽了西湖。

  同年十二月十六日至廿三日,中國佛教協會第四屆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師被選為副會長,並作《關於中國佛教協會章程修改草案的說明》報告。會議修改了《中國佛教協會章程》。同時,師還出任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北京廣濟寺方丈。

  師任廣濟寺方丈後,立即恢復僧眾上早晚殿。廣濟寺當時住有八、九位僧人,師自己出資為學僧購置紙筆、資料開辦了廣濟寺僧伽培訓班,師除自己教授外,也請別人教課。

  師只要身體可以支撐,必於每月初一、初八、十五、二十三為居士林居士們講經說法。有求受皈依者,師從不拒絕。甚至在住院的病房中為信眾舉行皈依儀式。

  一九八一年,師到福建鼓山涌泉寺主持傳戒法會,並講授佛法三個月,從而對福建的佛教恢復產生了重要影響。

  同年,出任中國佛教協會會刊《法音》雜誌的編委。

  七月八日,以茶道裡千家元千宗室為團長的日本里千家茶道文化交流使節團一行四十五人,在北京廣濟寺大殿前舉行供茶儀式。師與巨贊法師、孫平化先生等出席。

  七月十六日(陰曆六月十五日),師講《八大人覺經》第十講。至此《八大人覺經》全部講完,前後歷時十個月。

  八月廿七日,法尊法師靈骨塔在五台山建成,師率北京僧俗信眾專程前往,參加靈骨塔開光儀式並主持了法會。

  十一月十一日,師在北京居士林講參禪方法。

  十一月十四日,北京市佛教協會第一屆代表會議在廣化寺舉行,師當選為首任會長。

  十一月十七日,師於廣濟寺接待了以竹田益州為團長的日中友好臨濟黃檗協會第二次訪華團,當晚師設宴款待了訪華團一行。

  十二月六日,師出席全國政協五屆四次會議。會議期間師與巨贊法師、國清寺唯覺法師相見敘舊。

  是年末,師的《佛教基本知識》由中國佛教協會福建省分會出版印行,趙樸初會長親筆題寫了書名。

  一九八二年初,泰國佛教界向中國佛教協會贈送三尊銅鑄佛像,同時邀請中國佛教協會代表團訪泰。四月,師率領中國佛教協會迎奉佛教代表團訪問泰國,參加了在曼谷舉行的贈像儀式,受到泰僧王的親切接見。這次訪問,開創了中泰佛教友好交往的新篇章。

  是年秋杜廉居士供養師人民幣一千元,因北京居士林須經費,師即轉以相贈。

  六月十日,香港寶蓮禪寺代表團來京,迎請《乾隆大藏經》,師於廣濟寺主持了贈經法會。

  九月,師到遼寧鞍山市千山參觀。十月廿九日,師於京會見了日本友人吉田啟堂。

  十月十八日,師陪同「日本天台宗建立祖師碑訪華團「赴天台山國清寺,受到當地四眾數百人的歡迎。

  十月廿三日上午,烏蘭夫副委員長接見了日本天台宗山田惠諦座主等日本朋友,師陪同會見。

  十一月廿七日,師參加了中國佛學院八十二屆本科班開學典禮。

  同年陰曆十二月廿七日,師為避免春節之擾,於客廳中打禪七。晚上去衛生間時滑倒,造成腿部骨折,第二天始被發現,即住進了人民醫院。先是採取西醫方法 治療,後又請著名民間骨科醫生「雙橋老太太」羅永年接治,但因骨頭錯位,未能完全恢復。師曾自謔曰:跛子正果,能說不能行。

  一九八三年五月八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師被選為政協常委。

  五月廿九日,師給杜廉居士寫信,其中講:「我已出醫院,在住室坐臥靜養,大概還須要個把月才能行動,現前只能短時站立。在靜坐中,無論產生甚麼境象『泰然置之』最好。」

  九月十三日,師為杜廉居士講開示。

  十二月四日,中國佛教協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成立三十週年慶祝大會,師出席開幕式,萬里、宋任窮、楊靜仁等接見與會三百多名佛教界人士。

  師為此作敘事詩一首:

  中華騰飛喜空前,三寶重輝殊勝緣。
  創制垂統舉群賢,會議四屆於幽燕。
  學院傳燈開講筵,僧才濟濟通經禪。
  日新月異刊文篇,利樂有情法音宣。
  金陵善業重相沿,板印線裝書色鮮。
  佛牙供奉白雲邊,寶塔巍峨山蒼然。
  金碧層層照大千,升階參禮眾心虔。
  石經千載封林泉,整理其序摹拓全。
  圖書文物設館專,校勘引證深探研。
  百科英漢佛家編,勝義普為世界傳。
  學術交流慧業聯,與顯奘兮輝後先。
  鑒真尊像歸故里,去時誓乘大願船。
  瀛海茫茫風濤偏,扶桑何處觀星躔。
  今日飛艙行自天,殊方四眾往來便。
  同修淨業常隨肩,友邦賓次無數焉。
  躬逢會立三十年,獻頌未能離言詮。
  莊嚴淨土在人間,法輪光隨日月旋。
  爭取和平齊著鞭,五洲大同安八埏。

  十二月五日上午,師接見臨濟宗代表團。下午,為中國佛學院八二屆學僧授沙彌戒。十二月十二日至十三日,師組織來京參加理事會的諸山大德為八二屆學僧授比丘屆,十四日傳授菩薩戒,傳戒後師與眾戒子們合影留念。

  十二月十八日晚,師為弟子們講開示。

  十二月廿四日,中國佛教協會舉行茶會,歡迎傳印法師、姚長壽先生於日本淨土宗佛教大學學成歸國。師與趙樸初會長等出席了茶會並講話。

  一九八四年元月一日師為弟子出資配近視鏡。元月二日,師對弟子開示說:「出家人學佛不但要學,而且要運用到生活方面去,要不沒有甚麼意義。」

  三月十七日,有弟子對師說:「師父一直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希望師父有時間寫一下自傳。」師回答說:「正事還干不過來,我是不注重那個的,一切都是變化的。」

  八四年年初,法師在中國佛學院授課時編寫的講義《止觀簡介》(《止觀述要》)油印成冊發行,該書十四萬字,是師關於佛教天台宗止觀學說的重要著作。師准備對該書作修改補充後,再正式出版。然而,由於工作繁忙,痼疾漸重,未能如願。
  後來,《佛教基本知識)、《禪宗大意)、《止觀簡介》三本專著在台灣正式出版。《止觀簡介》則更名為《止觀研究講錄》由千花出版公司於一九九一年和一九九三年兩度印行。

  一九八四年三月三日,師為居士林講開示,內容為「四聖種」。

  五月廿五日下午,出席國務院宗教局主辦招待人大、政協委員的茶會。

  九月六日,師與趙樸初會長在北京接見以阿部野龍正為總團長的日本真言宗訪華團,該團是為參加日本高僧、中日文化交流先驅者空海大師圓寂一一五○週年紀 念堂落成典禮而來華訪問的。代表團一行二百多人,師曾陪同他們去西安、上海訪問。六日,烏蘭夫副委員長接見日本友人,師亦在座。年內,師用近四百元,復印 《相宗綱要》三十本,送給弟子和佛學院有關法師。

  四月九日,巨贊法師圓寂。十七日,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公墓禮堂舉行,師致悼詞。巨贊在住院期間,趙樸初會長、正果法師多次到醫院探望。

  四月廿二日上午,師對弟子說:「死了,死了,死了一切都了了。」下午又對弟子說:「我死了你就對別人說,師父說了,不要收骨灰,不耍發訃告,更不要開 追悼會。」「沒有意思的,還會惹些麻煩來。你看巨贊法師圓寂,來了十幾個親屬,有些根本還不認識,車費等等還要給他們報銷,有的想借此機會來京游玩。你看 這有甚麼意思。」

  五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召開,在這次會議上,師對四川成都昭覺寺落實政策問題提了議案,當時經過政協和中央有關部門的督促,使問題很快得到了解決。

  五月十三日下午和十四日,宗教組討論鄧主席講話和兩個工作報告,師發了言。

  五月十六日下午六時,師出席中國佛教協會為參加政協、人大的佛教人士在中山公園來今雨軒餐館設便餐招待。

  六月十日,師對弟子圓持說:「尊法師在世時,政協送票來晚上看電影,我去了。當時尊法師身體已不好了,到廁所時必須拄著拐杖,扶著牆壁和欄杆,慢慢地 走動。那天晚上,尊法師看時間不早了,我還沒有回來,他心情很不安。我回來時已近十點了,推開山門聽有聲音問:『是正果法師嗎?』我走近看是他,心情很激 動地說:『原來是您老人家在這裡。』他老人家說:『我怕你出了事。』我說:『我是政協委員,如果有事他們會照顧我的。』我感動得落淚,這份慈悲勝過生身父 母。況且自己年紀大,若是有父母的話,會認為自己大了也不會這麼關心。」

  師還對弟子說:「如果一個人學佛而不發心住持佛法是沒有意思的,是靠不住的。出家人少一點沒關係,但要精。」

  七月九日上午,正果法師在廣濟寺主持法會,祝日本山田惠諦長老九十歲壽誕,組織了佛學院學僧在內的九十人參加,供有九十盞燈。

  七月十五日上午,師於法源寺陪同日本里千家茶道代表團以茶供佛,同時主持了法會。

  七月廿九日著名京劇演員楊秋嶺女士陪同葉道英先生夫人孟淑惠女士拜訪正果法師,孟淑惠女士要求皈依。

  七月三十日下午,師對弟子說:「從安徽回來最好不用侍者。「弟子說:「不用侍者怎麼可以。等弟子畢業後,來侍奉您老人家。」師說:「畢了業給佛教作 事。」弟子說:「四年學的東西太少,年齡也還小。」師說:「邊工作邊學習。年紀小沒關係,張學良二十幾歲就作元帥。」(待續)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惡念有毒!

  仰佛教的人,他(她)們從教理中獲得啟示,知道因果循環的道理。不少經常布施的人,雖 然不期求獲得甚麼回報,然而卻大都會覺得,每次行善之後,心情總是顯得比較愉快;這種精神上的輕鬆愉快,事實上便可說是一種極好的回報。一個人如果能夠經 常保持這種愉快的心情,身體自然容易變得更健康,病痛與苦惱的機會,也就相對的大大減少。反之,一個為非作歹,有愧良心的人,由於經當感到緊張恐懼,焦慮 不安,結果自然也就容易導致各種疾病和意外的產生。近年來,有些科學家實驗,也證明了這種現象的真實性。美國有份雜誌,曾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題目是「不 快的心情造成了毒素」。其內容說道:「在心理實驗室中,顯示了我們人類的惡念,能引起生理上產生化學的變化,而使一種毒素注入血液之中。一個人在心理正常 的狀態下,如果向一個冰杯內部吐氣,則其所凝聚的,乃是一種無色透明的物體。然而一旦處在怨恨、暴怒、恐怖、妒忌的心情下,則所凝聚的物體便顯出不同的顏 色,倘若加以化學的分析,則含有毒素。」多麼可怕!


心存善念

  我曾看過一篇有關的科研報告,是美國威廉博士(曾任食物檢驗局主腦)撰寫的。他在文中指出:「驚嚇和恐怖,能使身上某種液質變成毒素, 滲入器官,以致身體組織崩潰,而發生疾病。反之,人逢喜事精神爽!」凡是愉快的心情,純潔的信念,都能使這種液質澄清潔淨,使生理產生變化,而得到健康快 樂。如果要問為甚麼會有如此的作用?則屬於「明日的科學」。目前,還是一個無法了解的神秘現象。有一位有道行的法師說:「一個喜歡行善的人,由於經常心存 善念,因此在外貌上,也大都顯得慈眉善目,和藹可親,與其交談,猶如春風沐浴,感到無比溫馨。」佛家教導人力戒「貪、嗔、痴」,稱之謂「三毒」,佛典云: 「一念嗔心起,八萬障門開。」一旦起了嗔恨心,甚麼壞事都敢做,殺人放火,無惡不作!有位科學家說、由妒忌所生的凝聚物,往往可在數分鐘內毒斃一頭豚鼠; 一個母親在生氣時如給嬰兒餵乳,則嬰兒往往會肚瀉。科學還指示我們憂慮有害人類的健康。反之,快樂的情緒,卻能產生有益人體的化學物質,藉以刺激細胞,生 長精力。佛說:「皆大歡喜!」


靈魂不滅

  普天之下的自殺者,往往出於「一念之差」,根本不懂得生命之可貴,亦不懂得有形之肉體雖可毀滅掉,但無形之「靈魂」永不可滅。這同「物 質不滅」定律一樣,一切物體的東西都可毀滅掉,從此一元素轉化另一元素,但物質始終不會消失掉的。而人的肉體雖然死掉了,其「靈魂」是不滅的,它依然受本 身的「業力」所支配。佛家不講,「靈魂」一語,而稱其謂「業力」,這個業力隨自身的造作而感「異熟果」!所謂有因感果,「造善因,得善果」;「造惡因,得 惡果」。有因必有果,在生命流中形成生生死死循環不絕的現象。宗教家稱之謂「六道輪迴」是也。這個觀念有人接受,有人不接受,不論接受與否,它始終存在 的,猶如「地心吸力」一樣,它始終是永恆不變的定律。如果有緣深入探討研究一番,就明白其真理了。一個人真正懂生命的真諦所在,知道它永遠被「業力」所牽 引,而且是在變化中的生命體,就不會輕易毀滅它了。


順逆二境

  處在逆境中,不要以為是苦惱的事,痛苦就像針灸與飲藥一般的苦,藥雖苦,對於病人會有很大的功效,且有砥礪的作用!至於處在順利的環境 裡,也不要認為這是快樂,必須少享福、多勞作;那些快活享樂的生活是有害的,沉醉在燈紅酒綠靡爛生活中,逐漸會使人形銷而骨立,終於一蹶不振。禪師告誡 說、生長在優裕的環境,總是難免嬌生慣養,甚至養成任性自大的壞習氣;因為來得太方便,就逐漸缺乏獨立的個性,一旦踏入社會、狂妄驕傲!作威作福,咄咄逼 人!可是等到不幸的命運臨到頭上時,他便無法忍受,不能自制,甚至失去理智,成為無用的廢物,。這就是佛家所說的「貪、嗔、痴、慢、疑」五毒攻心的結果, 懂得佛理的人,在現實生活中逐漸削弱「五毒」的侵害,所謂「斷煩惱,增智慧」。沒有智慧的人,對「順境」和「逆境」不善於處理。


一心妙用

  有人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的意思,好像說,船載重物,感到不能過得去,憂慮煩心!結果呢,一樣過得去,通行無阻。這句話含有鞭策的啟示,就是說,面對困難不用怕,要有大無畏的精神,所謂「把困難踩在腳底下」。對付任何困難,要有智慧,要有耐性和毅力。

  所謂「事在人為」!有人說在一條鎖鏈上,只要有一環節簿弱,或者不夠重視,就會導致「失敗」。天下間的事,有可預料的,也有不可預料的,一切都在千變 萬化之中,做任何事不可存有僥倖心,所謂「一分心血,一分收穫」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有一位哲人教導說:「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這 裡所說的「敵人」、是指「困難」而言。對待任何困難,就把它作為「假想敵」看待。如果懂得運用這層的哲理,就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了。最關鍵的是 如何運用它,在於「一心妙用」。


?人?福

  俗話說,「傻人有傻福」!嚴格說起來,這句話不合科學,很費解的。但世間上,很多事,很多話都不能用科學尺度去衡量的。特別是反映在宗教諸問題上,許 多事都無法說得通的,這叫做「超科學」的。在宗教學上常有所謂「神通」、「聖蹟」、「感應」……一類的事出現,人人感到驚奇。如「聖母瑪利亞像流淚」、 「喇嘛治絕症」等,站在科學立場上是無法解釋的,不用科學的解說,反而人們易於接受了。數千年來的宗教上的奇蹟你能否定嗎?

  所謂「傻人有傻福」這句話,應該說,有些「傻人」確實有「傻福」,但是,並非所有的「傻人」都有「傻福」!這個區別的重點在於「傻人」本身具備有 「福」的條件,在佛家說,「前世植福、今世收穫」。「不植福田,哪有福果」呢?科學無法解釋這一點的。所謂「傻人」也者,多數心地善良,不跟人計較,沒有 陰謀詭計,不會你詐我虞,別人不會欺侮這類「傻人」,這就是「傻人傻福」的道理在此。


「病」與「死」

  俗話說:「無病時多為利來忙,有病時方知身是苦。」在佛經上常告誡人們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惱!不少人被「病魔」纏身,痛苦不 堪,平時人們為「稻粱謀」,或者追求「名利地位」,或者「爭權奪利」……這些人忙忙碌碌根本不在乎「病」為何物,有些人為了「利」字當頭,連「死」都不足 懼,何怕「病」乎?事實上則不然,由於很少見到「病」像的種種苦惱,似乎對「病」毫不在乎,缺乏一種感性認識,特別是年輕人,可以說,他(她)們根本不存 在所謂「恐懼感」!但是一些年老的人,眼看接近「死亡」的邊緣,所謂「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他們對人世間非常留戀,對「死亡」特別恐懼,有位病人已 八十多歲了,他聽到八歲小孫兒問:「爺爺是不是快要死喇!」想不到這位老爺爺氣得三天絕食,不肯聽家人的勸告,也不聽醫生的奉勸,自己也不說話。這位老爺 爺平時很喜歡孫兒的,可是卻不能忍受「死」的刺激。


男女有別

  一般說來,信仰宗教者,從古至今,以女性為多。究其因,女性為人最為善良,這就是所謂「慈悲因子」,而男性歷來以「粗獷」、「硬漢」、 「兇殘」……為天性,馴服男性難矣哉!且看中、外各寺院、道觀、教堂等,女信徒約佔百分之八十,而男信徒則寥寥可數也。因此說,女性信仰宗教是其「天性」 不為過。美國有位華裔禪師在大庭廣眾講壇上說道:「女性多善良,今生為善最多,溫柔賢淑,來世必昇天堂!而男性多兇狠,今生為惡最多,粗暴殘酷,來世必墮 地獄。」這話有一定的道理,但絕非全部,亦非普遍如此,男性雖剛烈,佛家稱之謂:「直心是道場」,勇猛精進,捨己為人,亦「大丈夫」之所為也!這叫做男女 有別,根器殊異,不同的因,不同的果。


二小時緣份

  佛家有句口頭禪說:「緣聚則生,緣散則滅」。聽起來,這句話具有很深奧的哲理!事實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會遇到的事。有一次,有位法師 因某事緣故,他邀請我一同到上海去一趟,順便探望一下親朋好友,也不負此一行呀。恰巧我因某一聚會活動,需要參加,不可缺席。也就是說,此次去上海只能於 廿四小時內「完成任務」返回。實在感到非常可惜,只好說無奈而已。在回程飛機上,鄰座有一中年婦女,態度和藹,是浙江人。我們談起話來了,詢問之下,才知 道她是位西醫。她的職業引起我極大的興趣,因我患有冠心病,自己缺乏醫學方面的知識,根本不懂得如何保養自己,諸如飲食方面該吃些甚麼,不該吃些甚麼?我 問了不少問題,她不厭其煩地回答了我所有的提問,雖然她不是心臟病醫生,但她的醫學常識是豐富的,問了我一向缺乏的東西,對我來說收穫很多。快下機了,連 她尊姓也沒有問過,彼此匆匆就分手了,這段「緣」只有二小時。
 
 
世出世法
◎楊 釗
市場焦點

  優質管理七大範疇之中,首先要注意的是市場和顧客的焦點,在我們計劃和檢討中一定要放在首位,只要抓住這個目標,其他幾項才能有機會實現。由於要知道 市場和顧客的焦點,那麼必須進行資料的收集、分析和處理,從而定出短期、中期和長期的策略,並檢討程序是否合理、是否要重整,跟著就是進行所需的培訓。如 果能知道這樣做,並且做得好的,你就是有領導才能的人,那麼業績就會自然好。如果你不知道這樣做或做得不好的,你的領導才能和業績就是有問題的。所以說, 市場和顧客焦點是七大範疇之門,不入這個門,無從談其他六項。

  既然市場和顧客的焦點是優質管理之門,甚麼是市場和顧客的焦點呢?其一是要知道市場需要一些甚麼產品、服務,流行一些甚麼產品和服務。其二,是顧客對 那些產品和服務尚未感到滿意或滿足,其中又包括二個層面,就是數量和質量。另外,所謂焦點,就是目標不能太多,太多就不是焦點,不是焦點就不能清晰,不清 晰就效果不能很好,不好就不是優質。

  顧客所指的是:買我們產品的是我們的顧客,內部的同事也是我們的顧客,我們的服務不只為外人做,也是為自己人做。

  怎樣才能做到掌握市場和顧客焦點呢?

  一、平常在工作中,必須有顧客的心,時刻問一問自己,市場需要一些甚麼?顧客需要一些甚麼?

  二、必須是顧客導向而不是自己導向。我們自己的喜好,不等於市場和顧客的喜好。我們最大的錯誤是把自己的喜好當為顧客的喜好,要做到這一點必須深入市場,了解國際和本地潮流,以及依靠數據分析,快速反應。

  三、必須虛心。我們是顧客的服務員,而不是顧客的老闆,這點也很容易犯錯的。必須時刻自我檢討,反覆練習,才能進入顧客導向的狀態,否則只能是「講的是顧客導向,做的是自我為中心。」……

  四、目標不能太多,太多則沒焦點。但現代企業事情很多,怎麼辦?必須下放權力,分工合作。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目標,但這個目標必須是為中目標和大目標 服務的,由不同的小目標可以達致幾個中目標,由幾個中目標可能達致一個大目標。企業的大目標是賺錢,但有些部門是花錢的,例如人事部、廣告部,但花錢是為 了賺錢,其中不只沒有矛盾,而且是一致的。沒有投資,何來回報?因此小方向可以不同,但大方向不能不同。

  五、不能太忙。太忙則容易遺漏,遺漏則效果不佳,必須進行程序的檢討和改善,精兵簡政,下放權力,責任承包,落實賞罰制度。

  或者我們會認為應該注意市場和顧客焦點,但卻沒法實行,又或暫時沒法去做。我們會問:「你現在是甚麼狀態?你現在的業績如何?如果業績不好,你是否想 繼續這種情形?」必須「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才能進行改革。「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必須從自己開始、由現在開始。大膽相信員工,相信集體智慧,並且 進行大膽嘗試。只有這樣,才能走出困境,找到生機,邁向勝利。


優優結合

  中國加入世貿,正式表明參與全球的合作和競爭,世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格局迫在眉睫,在這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企業如何定位?如何確立目 標?走甚麼道路?將決定企業未來的地位與成敗。在這全球經濟一體化中,既有合作,又有競爭。不是合作的關係,便是競爭的關係。站在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必然 選擇最有價值的商品,也就是超值產品,又曰:「物超所值」。用相同的價格買更新的產品、質量更好的產品。又或同樣創新的產品,同等質量好的產品,但少付一 點金錢,也就是便宜一點。因此,產品務必具備優勢、是價錢優勢、創新優勢、品質優勢、服務優勢、又或是綜合優勢。如果沒有優勢,相信,很快便會被消費者拋 棄。與其說市場的殘酷,倒不如說:「市場沒有免費午餐」。「大鍋飯」和「濫竽充數」的日子已經過去了。

  在服裝百多年的歷史中,其中一種優勢歷久不衰,並且越來越被市場接受,那就是品牌優勢。同一類產品,消費者願意付出更多的金錢,甚至幾倍、幾十倍、百 倍的價格,其原因在於「品牌」代表綜合優勢,包括創新、形象、潮流、品質和價錢,也就是「價值優勢」,因此「打造品牌」被市場公認為競爭最高層次;誰擁有 品牌,誰就能擁有顧客的忠誠度;誰擁有顧客的忠誠度,誰就贏取競爭的勝利。

  但是「打造品牌」則不是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三、二天的事情。如何才能贏取顧客的擁護,從而建立品牌,則是每個企業家務必學習的方法。

  在經濟全球化的格局中,其中一種形式廣被利用,並取得良好的效果,那就是「強強聯盟」和「優優結合」。在銀行界中、保險業中、企業界中收購與合併已成 為潮流、早一、二年歐洲的汽車業翹楚「平治」汽車與美國的「佳士拿」汽車合併;「寶馬」汽車收購「勞斯萊斯」及Mini Cooper都被公認為「卓越」之合,相信這種成功的模式將被越來越廣泛的引用。

  旭日企業屬下「真維斯」零售店在中國市場擁有633間零售店,是目前中國休閒服市場的表表者,如何更快更好地擴展市場份額,是擺在我們眼前的一項策略 性的工作真維斯的產品是大眾化的產品,其優點是大眾化、數量大,容易較快地打開知名度,其不足是利潤較少,品牌效應較弱。針對以上不足,若能打造另一品 牌,補其不足,將是我們應做的工作。

  這次我們遇著難得的機會,美國首屈一指的青年休閒服品牌Quiksilver和其屬下首屈一指的青年少女休閒服Roxy正在找尋機會進入中國市場。 Quiksilver是全球最成功的休閒服品牌之一,包括男裝、女裝及童裝……。在Quiksilver的全球策略中,美國、歐洲、澳洲、日本已被開發, 並且很成功,下一步是發展中國市場。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不能被忽略的市場,而中國與外國的年青人文化日漸拉近,約有五千萬戶的中國家庭可以直接收看音樂錄像帶節目,而互聯網及衛星電視亦日漸普及,Quiksilver覺得現在是向中國市場介紹新生活風格的最好時機。

  Quiksilver管理層經過詳細的市場調查和分析,認為進入中國,最好的選擇是與一間成功的休閒服零售商合作,而這間公司若是香港公司則更佳。當 Quiksilver在篩選出最後的幾名公司時,發現「真維斯」的母公司是旭日企業,而旭日集團在二十多年前已經與Quiksilver的高層成員有著很 大的生意來往,並且是極好的朋友,由此,這一關係便積極地在Quiksilver董事局中廣泛介紹。在Quiksilver管理層到中國實地考察後,旭日 企業、「真維斯」便被選為最終的合作人選,並不作他人想。

  Quiksilver是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的專家,而旭日、真維斯則是中國市場的專家,擁有廣泛的零售網絡,覆蓋二百多個城市,旭日集團進入中國市場 已經有二十五年歷史,並取得良好的成績和聲譽,這種優勢互補,由合作到聯盟的關係可以說是「天造之作」:「完美無暇」。這次合作的成功,另一種因素是雙方 具有極強和極好的企業文化,互相認同,互相欣賞,這將為合作公司和品牌創造出無可限量的前途。

  但願全體員工能認識這次合作的背景、形勢與策略,共同努力。為集團打造另一個國際性的品牌而耕耘,從而建立優勢,在競爭劇烈的市場中贏取一群忠誠的朋友、忠誠的顧客,佔有一片空間、一塊土地。
 
 
大慈念一切 慧光照十方
——南京毗盧寺今昔訪談錄

◎黃文殊
  京故郡,歷史悠久,人文匯萃,為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其中佛教文化的創建與弘 傳,對此有著深刻的影響和崇高的地位。毗盧寺,古時尊為「金陵首剎」,位於南京市漢府街,為一鬧市中不可多得的淨士蘭若,因供有毗盧遮那佛而得名。幾百年 來,它與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它有過輝煌,也曾歷經滄桑;它見證過中華民族的興衰存亡和那段最屈辱的歷史!如今的毗盧寺,在現任住持、市佛協常務副會長傳 義法師的悲心重振之下,日新月異,普門生輝。為饗讀者,也為向十方關心、支持過毗盧寺的佛門大德及諸善知識匯報,筆者採訪了年輕有為的傳義法師,就諸多人 們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交流。

  記者:請您簡單回顧一下毗盧寺的歷史好嗎?

  法師:毗盧寺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初名「毗盧庵」,為一小庵,清咸豐年間毀於兵火;清光緒十年,兩江總督曾國荃任高僧海峰重修毗盧,建大雄寶殿、毗盧 殿、萬佛樓、藏經樓等,並將舊址擴至東接清西河,西鄰大悲巷,北至太平橋,南到漢府街,遂改「庵」為「寺」,使毗盧寺真正成為南京第一大名寺。

  民國二十年,中國佛教協會會址從上海遷至南京毗盧寺,太虛大師、章嘉活佛曾在此辦公,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大居士曾在此擔任秘書工作。期間,中 國中醫院在毗盧寺成立,于佑任為董事長,至此,毗盧寺真正成為中國佛教研究和中國中醫學研究的中心,對中國的佛、醫兩界及其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解放以後,毗盧寺還接待過中外嘉賓,此間由映澈法師繼任方丈,之前的方丈有海峰、寄禪、芳田、顯文、般波、古曇、廣明等大和尚。一九五五年,國務院總 理周恩來陪同緬甸總理吳奴來毗盧寺參觀訪問:一九五六年,毗盧寺接持過世界佛教代表團;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國難民災,佛事中斷,僧眾被逐出山門,毗 盧寺房屋殿堂被劃給江蘇無線電廠使用,萬佛樓三千尊鎏金佛像全部散失,直到一九九八年十月十三日,落實了宗教政策,由我等僧人接管毗盧寺殿堂,才慢慢恢復 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記者:當時接管毗盧寺的情景一定很凄涼,您能就此描述一下嗎?

  法師:對,確實有一種荒涼凄涼之感。我記得,當時江蘇無線電廠撤走了,水電全斷了。我走進毗盧寺,大雄寶殿脊梁已塌,天王殿已面目全非,藏經樓上白蟻 滿天飛,樓房多處倒塌,垃圾堆砌,不能正常入住,真有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上面就派我一個人來接管,我只帶了一只手電筒,黑麻麻地,撿了一張爛床,選了一 間幼兒室(就是當年趙樸老辦公的地方)住下來。十月的南京氣溫還很高,天氣悶熱,蚊叮蟲咬,好長時間沒下雨,下半夜卻飄起雨來,天公作美,普降甘霖,之 後,空氣清晰極了。我的心情也很好,有一種振興道場的自信感蕩然心頭。第二天,有老居士送水、送碗筷過來,當時辦道心切,聽說附近的長節寺有廢棄的佛像, 我就去請過來供,還寫了一副對聯:「深入經藏 智慧如海」,貼在牆上,就這樣簡簡單單地過起宗教生活,作起早晚課來。入住剛剛二十天,我父親就去世了,我也來不及回家,仍然按部就班地主持寺務。後來, 棲霞山那邊派來了一個得力助手,就是現在的監院靜朗法師,我的擔子才算輕鬆了一點。

  記者:在困境中,您得到了哪些方面的幫助呢?

  法師:入住毗盧寺,困難重重,可謂白手起家,從資金到人手,都很緊缺,好在及時得到了當地信眾、政府部門、宗教人土、佛教協會、諸山長老及諸善知識的 擁護、支持和響應。我清楚地記得入住之初,石義俊居士夫婦倆就送來了柴米油鹽等錢物,還召集放生,印經書及宣傳單,去長節寺請佛像用的汽車,以及殿裡的大 佛、大香爐一大半錢都是他們出的,現在會議室用的空調,是石先生自己辦公室新裝的空調拆下來給我們用的;長發集團地產公司的吳建平先生,夜裡拿著手電筒, 叫他公司的保安人員一起幫助我們拆遷舊房,搬運垃圾,還把自家的珍貴文物「荷花缸」捐獻給了毗盧寺:江蘇方正房地產公司的倪國棟居士派來了員工,幫忙料理 寺務,並捐資二十萬元。這一件件一樁樁善舉,令我感動不已,倍加珍惜,也信心百增。同時,市佛協也給予了人力物力財力等多方面的支持,派來兩個助手,並支 持了五萬元錢、猶如雪中送炭。此外,新加坡佛教總會隆根長老、台灣了中法師、常州天寧寺松純大和尚、寧波七塔寺可祥法師等諸山長老及大善知識都給予了大力 支持和真誠幫助。在各級部門及兩序大眾的關心和努力下,毗盧寺以最短的時間,以迅猛的速度,山門、大殿,房屋煥然一新,大佛、大鐘、寶鼎等法物俱齊,於一 九九九年底正式隆重地向外開放,贏得了信眾、政府及宗教部門的一致好評。我被當選為「建設新南京有功個人獎」五十人之一。最令人感動的一幕是,二零零零年 五月三日,我的剃度恩師茗山長老還親自往毗盧堂上傳法,咐囑我為曹洞宗法脈第四十九世。

  記者,毗盧寺開放以後,一般舉辦哪些法會?有多少信眾參加?

  法師:修復毗盧寺,是民心所歸,得龍天護持,它是一塊禪淨雙修的佛門寶地,人氣旺,道風正,道場靈。自開放以來,居士信徒多了,常住僧眾也多了。從二 零零一年開始,本寺每月舉行佛七法會,多則三百人,少至一百人;香客慢慢也多了,以前每天只有十來個人,現在有五十至六十人次不等,每周六、日達二百人以 上,初一、十五約有二千人以上;現在的佛事格局有八大節日: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七月十九、七月十五、冬至、清明、腊八、春節,逢此節日少說也有五千人以 上。其中最大的法會要數二零零一年十月廿八日的佛像開光法會即萬佛樓典基儀式,當時估計沒有多少人,事後公安部門統計卻達三萬人之多,街頭巷尾,萬人攢 動,寺裡寺外,擁擠得水泄不通。

  記者:毗盧寺為何會有如此攝受力?請您談談它對當地信眾及社風建設有何作用?

  法師:本寺廟子雖小,佔地面積僅一萬平方米,攝受的大眾卻很多,因歷史悠久,道風嚴謹、多學並重,又位於市中心,與百姓生活密切、對當地信眾及社風建 設起著很大的調節作用。寺廟開放,就是為了便利大眾,令眾生得歡喜,得解脫,寺廟是大家建的,也為大家使用,所謂「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毗盧寺能有今天, 皆賴於信眾施主與社會人士的共同發心,它將繼往開來,服務社會,祥和社會。毗盧寺是南京唯一免收門票的寺院,在加強寺廟建設及現代化管理的同時,扺制商業 化傾向,注重環境保護,很好地解決了「燒三只香」的矛盾,對不理解者以勸導、感化、以德負人,而絕不強行;元旦除夕鐘聲不賣,大眾可以兔費撞鐘,在寺廟 裡,一律平等,窮人富人一樣,都能分享撞鐘的快樂,擁有撞鐘的福報。本寺還熱衷於社會公益事業,關心民生疾苦,經常組織居士信眾捐錢捐物,棉衣棉被,交居 委會統一送往山西等窮苦地區。

  記者:據悉,海內外人士部很關心萬佛樓的復建,請問現在萬佛樓的進展如何?

  法師:萬佛樓正在建設之中,但資金緊缺,打樁耗資一百六十多萬、土建工程九百四十七萬、佛像塑造二百九十七萬、水電工程、裝修工程等需用資金近兩千萬元人民幣、缺口很大,工程面臨停工的危險,我在此呼籲有緣者慷慨解囊,齊心辦道,功不唐捐,福壽無疆。

  傳義法師為法為教禪精竭慮,為修復毗盧寺,重建萬佛樓,而奔波操勞,真是令人感動,同時也讓人看到了振興佛教的希望。他身材高大魁梧,為人忠厚耿直, 真誠謙虛,處事細致周到,道心與修持並重,知識淵博,信解圓融,還寫得一手好書法,是新一代的法門龍象,是不可多得的佛界英才。我曾聽秦老孟瀟居士說起, 新加坡也有一座毗盧寺,也有一位年輕有為、法相莊嚴的法師——慧雄法師,他是世界僧伽會的秘書長,是一位通曉三藏內典的大善知識,在台灣、新加坡、南亞乃 至世界很有聲望,而且與國內各大寺院關係良好,深受諸山長老的歡迎。我想在此牽線搭橋作「媒婆」:南京與新加坡兩座毗盧寺若能結為友好寺廟,南慧雄北傳義 兩位年輕有為的法師若能結為金蘭之好,該會是一件何等殊勝的佛門大事呢?

  我相信,南京毗盧寺有著輝煌的過去,歷經滄桑,似雨後晴空,如今中興,諸事俱全,因緣殊勝,得天時地利人和,必然會有一個更為光明燦爛的遠景——重創輝煌,重展雄風;慈念攝受,慧光普照!
 
 
人間佛教的智慧
——與時代社會並進

◎慧 文
  間佛教的提出,就是要把佛教建立在普遍人群之中,從而擺脫宋明以來的與鬼神打交道的場 面。佛教自東漢末年傳入之後,歷經二千多年的興衰沿革,使得這個印度文化在中國廣袤土地上得以長足發展,在這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漸漸的也產生了組織形式, 從而信徒遍佈,一些大德高僧的文化理念、宗教體證的智慧結晶直接影響了中國人的人生觀、宇宙觀,重鑄了生死觀念和生活哲學,也彌補了傳統文化理性思辯不 足。但是,特別在宋元以後,佛事(超度)興盛,整個佛教處於頹廢的狀態,顯示出了末法來臨的初期景況,儘管此時也是法幢高豎、寺院林立、沙門如雲,但或耽 空滯寂,或趨炎附勢、僥取利祿,寺院中互為攀比、黨同伐異,與佛法之「欲令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不相吻合,也失去了釋迦牟尼化世俗的理念,相反反被世俗 所化,佛法主流不明,部分未清。于時,亦有有識之士欲革新佛教,但終由於政治、文化、成見等原由的干預不能廣為成就,效果不甚明顯。于而,在中西方文化的 碰撞交溶之際,佛教由於受到外來宗教的衝擊,不得不重新考慮適應時代需求的度化方式,這種方式,經過了幾代人的繼承弘揚與考驗實踐證明了一切:「諸佛皆出 人間,終不在天上成佛也。」1說明只有建立在人群之中不斷的流布、弘傳、洗練,以佛法大乘的利濟精神,以六度行持,化導世俗,是弘傳法脈的康莊大道。經太 虛大師的提倡,印順、趙樸初等大德的權實闡釋,二十一世紀中佛教將是:「解決人類精神問題的必由之路。」2人間佛教的核心修持人間佛教,是要求人學菩薩 行,再由菩薩行修行圓滿而成佛,這個重心是放在修菩薩道上的,從人而發心學菩薩行,由學菩薩行而成佛,就是「人——菩薩——佛」這個次第,成佛是終趨的目 標,學佛的目的是為了成佛,成佛的因行是菩薩行、菩薩道,菩薩圓滿即是佛了。那麼菩薩便是人間佛教的主要行者,菩薩行便是人間佛教的重要核心,按照印順大 師所分,行菩薩道所有經歷的過程可分為三個階位:一、凡夫菩薩。二、賢聖菩薩。三、佛菩薩。第三階位的菩薩是證得大乘功德,與佛相近。以《楞伽經》:「七 地是我心,八地無影像;此二名為住,餘則我所得」。就是說八地以上的菩薩與佛的智證功德相近,這樣的佛菩薩修行時間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二大阿僧祗 劫,這個果位便是與觀音、文殊同一果位。第二階位的菩薩是已發菩提心,已登菩薩位的,從賢入聖,上求下化,大悲大智。第一階位是新學菩薩,是凡夫身初學發 菩提心,學修菩薩行,這一階位依經教亦需一萬劫,菩薩心行的根底薄弱,容易退失。《仁王經》稱此為十善菩薩,即是十信菩薩,新學菩薩要培養信心、悲心、學 發菩提心,樂聞正法、聞思修精進勇猛,而且要著重以十善業為基石,如力行不殆,廣行六度,積聚福慧,一旦菩提心成就,就可以進入不退菩提心的賢位。

十善,是人乘的正法,初學菩薩

  注重十善業,即是以人身而學菩薩道,太虛大師十分強調學修發菩提心,並宣說人生佛教的重點即在於此,因為作為人間之凡夫,首先必具有一個有煩惱的身 體,依《大涅般經》說:有四依菩薩可以為眾生的依止師,初依,即是具足煩惱的初學發心者,初依之菩薩對佛法的根本義趣有相當的正確體認,自己學修菩薩行, 也能引導眾生來學,雖沒有斷除煩惱但是可以攝化眾生向與煩惱所不染的境地,所以能為大眾的依止師。只唯需注意不要眩耀神奇、嘩眾取寵,忽略凡夫的煩惱複 蔽,應循序漸進,起正知見,薄煩惱障,久積福德。其次要悲心增上,初學發菩薩心必以利他為重,不能急於了生死、求自身之解脫,而不利他梵行,否則無論信心 如何堅固,行持如何精進,亦非菩薩種姓。在信願行的輕重上,印順大師是這麼說的:「專種信願與一般神教相近,專種修證必定墮落小乘」。所以人間佛教的信願 行必定要專著平衡,如魚行水,不偏不倚,如法如儀,亦是關鍵。

實踐人間佛教

  人類在經歷了物質文明高度發展的20世紀,經歷了競爭,經歷了幸與不幸,開始跨入了一個新世紀的時候,許多觀念在佛教文化中得到認同, 而且世界文化也因為獨立意識、自主精神而呈多元,並且並行不悖發展的態勢,同樣也為佛教的存在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空間,也為人間佛教的弘傳提供了保 障。實踐人間佛教的重任,也就是說把人間佛教運用到現實的弘揚與運行,應該靠兩種人:就是方丈與法師。茗山法師在《茗山文集》的《復興佛教的動力與條件》 中有這樣一段話:「社會上得人很多,復興佛教,是農人嗎?不!是工人嗎?不!是商學軍人嗎?都不是!究竟是誰?佛教興亡,佛徒有責,普泛言之,凡是七眾佛 教徒都有點責任,但比丘僧為七眾之首,責任應該多負點。切近言之,數十萬比丘僧中究竟誰是推動佛教巨輪的主力呢?我覺得有兩種人義不容辭:一種是當方丈 的,一種是當法師的,因為前者是有權威的,後者是有知識的,都是在比丘僧以及七眾教徒中居領導地位,為大家平日所信仰、所崇拜、所效法的;他們的一思一 言,一舉一動,都足以影響大眾,影響整個佛教。」

1.佛教院校的教育

  那麼培養造就方丈與法師的搖籃在何處?就在全國大大小小的佛教院校中。現代社會的主持佛教人才,應當以知識型、文化型、道心型的人才來 領眾梵修,應該轉變上世紀求個人解脫和脫貧途徑的僧伽出家方式。現在全國大小佛學院校皆很少有直接設立「人間佛教」這個課題的,在這個題目上並沒有作出研 究討論和闡釋,至今對「人間佛教」的弘揚仍大多停留在一般號召上。以教育而論,高水平的佛教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高水平的佛學研究,整個佛教與佛教教育 的現代化都需要佛學研究的指導、闡釋。實踐人間佛教在院校中是一個最好的傳播與鍛煉,也可以從對經典的現代意義的詮釋,曾經有人以白話的形式語譯經典,這 一個很好的方式,因為現在中國在社會教學中的教學材料、考試測驗,都是要求學生以白話完成,也就側面看出社會在以白話文的方式來傳播知識信息,「之乎者 也」的運用少之又少。但是,在語譯佛經的同時要注意明瞭佛說這部經的對象、旨趣,即是佛當時的契理契機,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至要關切,否則容易曲解經 義,要注意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闡發在現代社會中必須認識的佛教基本原理,以及引申佛陀化世的積極意義和慈悲內涵,同時又要去除在封建社會制度下產生的一 些不適應今天的思想及病態,即如太虛指出的「要掃去佛教不能適應中國目前及將來的需求的病態。」語譯經典,既不能雷同於舊說也不能失去本來面貌,這就對語 譯者的自身素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語譯者既要具備相當的文化知識,同時要具備深層次的信仰內在。就是語譯者要是大悲大智的苦口婆心,而不能僅是具備文化的 學者語譯,要發菩提心,嚴持戒律,行菩薩道,還可以像千年前的譯經場一樣,聚攏國內最優秀的人才,吸引周邊各國的佛學好手,不畏艱難求法取經,使古有譯經 場,今有語譯處。再現佛教譯經的恢弘氣勢。教內的院校是吸引人、培養人、鍛煉人、造就人的處所,在知識廣泛得到重視的今天,全國各地的院校在辦學宗旨、設 想、模式、效果等等都需要進一步的總結提高,不能再將人間佛教停留在口號或形式上,要研究人間佛教,挖掘人間佛教,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學習語譯經典,開 設語譯的課程,如是經數年、數十年的佛經語譯積澱而後,一些人讀佛經的枯燥乾澀的態度可以轉變了,同時院校內培養的人才走向社會、走上寺院領導崗位後,在 引導教化信徒的時候,具備這個語譯的技法,闡釋微言,適應社會,為人間佛教的實行必做出巨大貢獻。

2.弘揚佛教文化

  佛教自傳入中國以來,作為一種文化,它的觀念在播化,也在吸納中充實完善,傳入的佛教理念重鑄了中華民族的人生哲學,陶冶了知識分子的 審美情趣,豐富了中國的傳統文化,從而積澱成為一個獨立的文化系統,已經有別與印度的佛教文化了,所以現今世界上三大語系的佛教中就分為:漢語系、藏語系 和巴利語系佛教了。

  佛教文化之所以成為佛教文化,有著它獨特的精神,佛教文化的出發點是需要有信仰的建立的,這個信仰的對象一定是佛菩薩,在這一特殊條件影響下的文化成 果,諸如思想、學術、文學、藝術、風俗、倫理、中外文化交流等諸多方面,都可包含在佛教文化範圍之內,也就是說佛教文化是需要被佛教的信仰決定的、制約 的。這同時也決定了它的本質,即其作為宗教文化的一系列特徵,正由於有這個本質條件,傳入中國後的兩千年中派生了許多的寶貴遺產,有不少內容到今天仍有現 實意義。無論是大乘基本思想的「般若空觀」、龍樹提婆的「中道觀」,還是無著世親等人的唯識思想,也無論是天臺華嚴的教學,還是禪與淨土的法門,都具有豐 富深刻而有著重大價值的理論內容。比如佛教的倫理思想的價值,眾生平等的觀念,慈悲的意識,倡導清心寡欲的生活,蔑視利祿的品格,都具有倫理上的巨大價 值,特別是大乘開放弘通的性格後,更注重現實生活,同時也適合中土的傳統意識觀念,許多佛弟子廣行四攝六度,致力與莊嚴國土、利樂有情,形成了佛教倫理的 理論與價值的積極實踐。在二十一世紀中弘揚佛教文化,應當注重繼承超越精神,所謂文化,是對自然、對社會文化生活的認同,它召示人類普遍和至為關切的問 題,對於佛教文化昭示的重點,是指對「覺悟」的精神境界,引導人們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相對而非對立的大徹大悟的超越之路。無論是對於佛菩薩、對莊嚴淨土 的外在追求,亦或是對自我、自心淨土的內在追求,都是一種超越意識的精神。對人身,也像其他物質世界一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都是四大五蘊的和合, 處在永遠的生滅變化之中,只有清淨本心,覺悟了的主體意識才是永恆。是一種內在超越,即心即佛。這樣的一種提出,是針對過分追求物質,注重肉體享受的傾向 而發的。

  弘揚佛教文化就是要弘揚正信,摒棄迷信,同時要致力於改變社會對佛教的偏見,依靠自身,樹立良好的形象。正確理解佛教,不能混同於一般神教或一般文 化,注重佛法以人為本,不應天化、神化甚至鬼化,也防止「天佛一如」,佛法義理雖極為深奧,但是也必基於平常,基於人人能知能行的常道,適於人間社會的所 知所能,並依此而導入正覺。

  在具體的弘揚上,首先,寺院建設是佛教文化建設的基礎。寺院是僧人修行和弘法的主要場所,是佛弟子進行各種法務的中心,三中全會以來,黨的宗教政策進 一步落實,全國在這二十年左右的時間重建和恢復了許多大小寺院,現在佛教弘法場所可以說都已經具備一定的規模了,寺院的架構,一般皆廣植樹木,環境清幽, 清淨神聖。按照有關宗教政策規定,只能在兩個範圍內傳教:一是寺院,僧人可以在寺內向遊人香客講說佛理、傳經佈道,可以通過佛教法物、佛像、法器、碑刻文 字、佛教書畫等來解釋弘揚佛法。二是印發佛教經論,也可以創辦一些佛教刊物來進行弘傳佛教。宣傳的同時要注意內容的正確性,應同當今社會現實的倫理和道德 觀念結合起來,使解釋符合社會潮流,發揚佛教的慈悲精神,提倡善待眾生,多行義舉。在辦刊物的同時應嚴格把關,仔細審稿,宣傳教儀教規的同時也要介紹國內 外的佛教動態,宣傳政府的宗教政策,文字應通俗易懂,可以以多種形式來表現傳遞信息,增強刊物的可讀性、易懂性,充分發揮積極作用。

3.提高僧伽素質

  從歷史上看,僧伽之榮耀大多來自良好的自身素質,即精通三藏、道行高深、學貫中外,從而帶動了整個佛教的運行及趣向,也使人們對三寶更 加尊敬了。廿一世紀是一個具有高度知識文化的社會,是高科技、商品高度競爭的社會,在這物欲橫流中僧人的素質尤為重要,因為僧人的形象某種程度上來說,是 社會人群中的典範,如不慎重,則易使人輕慢佛法,誤解佛教。

  一九九三年,趙朴初會長在《中國佛教協會四十年》文中,在總結了建國以來佛教所取得的成就和遭遇的挫折後指出:「在改革開放,市場經濟的大潮中,佛教 界有相當一部分人信仰淡化,戒律鬆弛,道風敗壞,結黨營私,追名逐利,奢侈享受及腐化墮落的情況相當嚴重。」這段文字是經過中佛協相當的調研總結出來的, 可謂也是有的放矢,說明了僧伽群體的素質偏低。

  從一九九三年至廿一世紀初,十年時間中,經過不少的改良促進,僧人素質皆普遍得到了提高,但是與其他某些兄弟教派的職業人員相比,則還相差一段距離。 而且,十年中,全國寺廟僧人的數量在呈直線上升的趨勢發展,僧人的大量增多和小廟的林立,導致了佛教教育院校的供不應求和僧人的素質下降,再加上社會上的 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的侵襲,使僧人的素質受到了極大的衝擊,所以如何保持佛教的清淨莊嚴和佛教徒的正信正行,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這也是實 行人間佛教的基礎保證條件,同時也決定了佛教的興衰關鍵所在。

  雖然,佛教的振興,不在於修復了多少寺廟及出家人數的增減,但是,這卻是僧人隊伍中的普遍現象,只會敲打唱念,不能廣為發菩提心,研習教典,廣行六 度,發揚佛陀開示悟入的重要行持。針對這種意識,首先應該強調傳承弘揚佛陀的使命感與責任感,責任意識之弱強,是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重要標準之一,人是 家庭和社會的一分子,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對家庭、單位、國家負有不同程度的責任和義務。作為僧人,佛法的三寶之一,如果對佛教的前景都漠不關心,又怎麼 能指望他弘傳佛陀慈悲濟世的初衷呢?責任意識的形成,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應加以深入研究,對於青年僧人責任意識的培養,老一輩的大德負有不可推卸的義 務。他們對青年僧人的影響,引導教育是至關重要的。對挑選、培養有信仰、有文化、會管理、會弘法人才接班,也可以說是事關佛教命運的頭等大事。

  僧人是弘揚佛法的職業者,是住持三寶的,有著與世俗人不同的特殊身份,離塵異俗,講求六根清淨,身著僧裝,剃除鬚髮,早晚功課,這本身也就是一種文化 的現象,僧人的形象,代表了人群的威儀準則,代表著佛教,所以寺院的方丈四大職事等必須品德高尚,迎來客送言語文明,行為端莊,待人友善,一個合格的僧 人,就是一分宣傳佛教的力量。所以形象的端正,威儀的齊整與否也是僧人素質的一個先決條件。

  提高僧伽素質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佛教教育事業,同時從「教材的制訂」和「師資的訓練」方面著手,慎重的選擇教材的內容,可以包容戒律、禪學、淨 土、中觀、唯識等方面內容加以設計,要考慮到佛教的涉及面廣、思想深奧,在師資的培訓上,可以由省級乃至中國佛協的統一規劃安排,要有制度有標準進行訓練 和教學。在培養人才的同時,要根據僧人中基本素質的差異,因材施教,正確處理「弘法人才」「學術人才」的平衡,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在教材上應有所著重, 如律宗道場的院校則應以律學的研究為主;淨土道場的院校應以印祖為依怙;研學華嚴、天臺的道場院校則應對華嚴、天臺的研究與行持,只有這樣有所權變側重, 經過數年數十年後,佛教各方面都可以具備相當研究的人才,而不是現在水平都差不多的「應急人才」了。

  同時也可以設立一些師範學校,分不同的等級,這樣師資力量在具體的教學方法以及佛教特有的一些內容的要求下,才能完成佛教教師這樣一個神聖的職責,僧 人被稱之為「人天師範」,那培養僧人的僧人教師教授可以說是「範中之範」了。可見這個「範中之範」的責任在弘揚佛法,實踐教義,弘揚人間佛教的行動中是具 有決定性的作用的,「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要在大力氣去培養僧人,提高僧人的素質,不久的將來,一定能夠培養出高素質、高品質的僧才,則「佛門龍象」 「棟樑之才」將隨運而生。

  實踐人間佛教的目標——淨化社會,人間佛教講出世,但也站立在一個入世的基點上。是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事業的精神。廿一世紀是一個負有挑戰性的世紀,它 將帶來給佛教前所未有的衝擊和機遇,人間佛教在廿一世紀的推行與發展。總而言之,要求教界繼續承傳「人間佛教」的思想,挖掘「人間佛教」的更深的內涵,把 握戒律,與時代社會並進,弘揚佛教文化,提高僧人素質,愛國愛教,堅信,佛教在廿一世紀中必定會燦爛輝煌。

注釋:
1《增一阿含經》
2吳立民先生1994年初在法國答記者問:佛教在過去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現在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在未來是解決人類精神問題的必由之路。
3《妙雲集》:《佛在人間》
 
 
常隨佛學
——紀念恩師茗山上人往生二週年

◎朱敬紅
  「隨佛學」是恩師茗公十多年前寫給我的一幅字。每見恩師遺墨,我就忘不了二零零一年六月一日,那個悲傷欲絕的日子。恩師捨報生西、天地共悼、四海同悲。恩師已去,其善永存。他淵博的學識、清淨的戒行,謙遜的品德,完美的人格……光照史冊,千秋留芳。

  六月十日,追悼大會結束,眾弟子散去。我亦離開了焦山。深夜一點,電話鈴聲把我驚醒。是仍住焦山的老修行徐美華居士打來的,她在電話中泣不成聲,說: 「恩師馬上要火化了,你還不來?」我哭著說:「我就是插翅也難飛呀!」一江之隔,隔去了我的孝心,最後的永訣竟未能送上一程。我悲心如焚,和著淚水,當夜 寫下了「無盡的哀思」。

  兩年過去了,無時無刻不思念恩師,面對恩師遺墨,我更是愧悔交加。那是一九九一年十一月二十二日,我和長子趙曉軍去看恩師。恩師正在花房裡寫字。師父 見我們來了,放下筆問:「外面很冷嗎?」我說:「是,風很大,這裡很暖和。」「這是玻璃房子,陽光射進來,又有門窗,暖氣散不去,所以很暖和,我冬天寫 字,大都在這兒,溫室嘛,就這個意思。」他拿起桌上最大的桔子給我們一人一個,我說:「我們怎好吃您的?」他笑道:「我的?甚麼是我的?我在哪裡?」我一 時語塞。他看到曉軍手中拿著相機,就問「好照相嗎?」曉軍說:「好照、效果不見得好。」恩師說:「好照就行,我們來照相。」恩師與弟子們在一起時,充滿一 種濃濃的、溫馨的師徒之情、它勝似親情,濃於親情。我視恩師如慈父、畢竟恩師給予的慧命,法緣濃於血緣啊!

  恩師喊侍者:「覺道、你來,給我們照相。」我們三人留下了一張合影,效果確實很差。但我視如珍寶。照完相、曉軍與師父聊天。我在看恩師的字,那字清 秀、俊逸、端莊、瀟灑,柔中寓剛,飽含禪意。我張張翻看,都是領導托寫的。有個局長竟然一個人要了好幾幅,雖然我也很想要恩師的墨寶,但我不敢再增加他的 勞累。恩師又在俯身寫字了,曉軍撳下快門:「常隨佛學」,原來竟然是寫給我的。師父有他心通嗎?他知道我心中所想吧。恩師說:「我不想給你寫別的,常隨佛 學,是我對你們的希望。」恩師殷切之心溶於這四字之中、勝似千言萬語!

  恩師問曉軍:「你父親對你學佛的態度可有所轉變?」我說:「他今天還對我說,你去焦山,自己去,不要帶兒子去、他已經夠老實的了,你還帶他朝廟裡跑?」

  恩師笑了:「哪裡是你帶他往廟裡跑,是他領你進佛門。」

  說來慚愧,我確實是大兒子領進佛門的。文革時,我受極左思潮影響,也做了不少壞事,謗佛法是迷信,把佛像當「四舊」。我自知罪業深重,雖想皈依恩師, 卻不敢啟齒。曉軍對恩師說了我的顧慮和猶豫,恩師說:「要皈依,就定在這個星期天吧!那是特殊的年代,無正法可依,迷失方向是情有可原的,能真誠懺悔就 好。」我聽了,如釋重負,欣然隨曉軍去焦山,在方丈室見到了和藹可親、大慈大悲的恩師。恩師為我開示:甚麼是佛法?為甚麼要學佛法?我第一次聽到這人世間 最偉大的真理,字字句句猶如甘泉,流入乾涸的心田,使我新生,催我猛醒。我痛下決心、抓緊以後的生命,認真隨師學佛。

  授了三皈依後,恩師要我先學「佛說阿彌陀經」。有些字不認識。恩師用他纖長的手指指著一字一字為我念了一遍,又說:「以後有不認識的字記下來、來問 我。阿彌陀經要讀熟、要會背誦,平時要多念。」我問:「要做早晚課嗎?」恩師說:「當然要做,我問:「師父,我要上班,下班家務又忙,做甚麼內容呢?」恩 師說:「就一遍阿彌陀經,然後隨你的時間長短念佛號吧。上班時、閑下來可念佛號,上下班走在路上可念,回家做家務也好念佛號,要慢慢念至心中佛號不斷,都 攝六根,淨念相繼才行。」從此我就按恩師所教做早晚課,至今未變。

  以後多次來見恩師,恩師問我修行情況,我總是說念經、念佛。終於有一天,恩師嘆了口氣說:「光念經念佛、有甚麼用!要修行!要身體力行!」猶如當頭棒 喝、這一喝使我終生難忘!恩師見我滿面羞慚,溫和地說:「修行就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在待人接物中修正自己過去的錯誤言行,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 意,是諸佛教,這是佛教的基本精神。」

  有一次恩師問我:「你還殺魚嗎?」我說:「不殺。」「你殺雞嗎?」我說:「不殺。「「那麼你為甚麼不求戒?」我說:「我受了戒,萬一犯了戒,不是罪更 重嗎?」「你為甚麼不想,我受了戒,要好好守戒,盡量不犯戒。一個人總要不斷進步。幼兒園沒壓力,沒甚麼規矩,你總不能到老也呆在幼兒園吧?學佛也一樣, 要精進,不能原地踏足,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啊!」一席話,說的我心悅誠服,不久,我就隨恩師受了五戒。

  恩師博學多才,譽滿中外、他竟如此悔人不倦,以忘我的精神接引初機,令人感動不已。從此「常隨佛學」掛在牆上,成了我的座右銘,常常鞭策我懶散的習性,提醒我精進修行、它將伴隨我走完人生之路。

  泣別恩師二年,常在夢中尋恩師。恩師,您在哪裡?我知道,恩師法性無處不在。他愛焦山,愛鎮江,愛鎮江人民,恩師不就在焦山萬佛塔中嗎?每當我仰望萬 佛塔時,總看到他微笑著問:「依教奉行否?」每當我遇到難題,想起恩師,困難自會迎刃而解。我因此深信恩師的法性無處不在,他在法性中照顧我們、只要我們 依教奉行,一定會得到他的感應。

  恩師與焦山同在,恩師與萬佛塔同在,恩師與天地同在。我們永遠銘記恩師的業績,永遠銘記恩師完美的人格,永遠銘記恩師「常隨佛學」「依教奉行」的教誨。心香一瓣,祈願恩師早日乘願再來,續佛慧命,廣濟群生。人間需要恩師!
 
 
世界佛教動態

《觀世音》漫畫快將面世
寶蓮禪寺義務監督 ● 文化傳信出版

  「寶蓮禪寺」提供資料及擔任顧問,「文化傳信」傾力製作出版的《觀世音》漫畫,將於五月一日隆重推出。

《觀世音》漫畫可說是開創了香港漫畫界的先河,因這本漫畫是首本由本地製作的佛教漫畫!

《觀世音》漫畫由策劃、籌備、製作至完成推出,差不多用了大半年的時間。「文化傳信」漫畫出版機構總經理周家恆說:「當中的製作過程雖然遇到不少困 難,例如在演繹方面,如何能把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觀世音菩薩用漫畫方式表達,而又不失其深入民心的慈悲形象、資料搜集會否有錯漏等問題……。這真的有賴 寶蓮禪寺各位法師及顧問的全力協助,製作才得以順利進行。除了使我們對佛學加深認識外,更是獲益良多,也促成了這套正面及富哲學意味的益智漫畫誕生,期望 對現今充滿戾氣的社會注入一股清泉。」

《觀世音》漫畫由資深漫畫家——孫威軍編繪,孫威軍擁有多年漫畫編繪經驗,畫面表達流暢,對氣氛及劇情的掌握及推進尤其高明。

故事題材勵志感人,卻不會流於沉悶迂腐的教化模式,在弘揚觀世音的慈悲救渡眾生、離苦得樂的精神,同時亦不會失去閱讀漫畫的趣味及娛樂性,不論你是佛教徒與否,只要能閱讀這本《觀世音》漫畫,足以證明閣下與佛有緣矣!


癸未年清明思親法會開幕儀式暨
「祈禱中東戰事平息香港地方安泰和平法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秉承佛陀慈悲為懷的精神,鑑於近日中東戰火熾烈,傷亡枕藉,生靈塗炭,慘不忍睹。再加上本港「非典型肺炎」侵襲,市民震驚,人心惶惶。 本會於四月三日上午十時啟壇,在法會大壇恭請佛教大德長老舉行「祈禱中東戰事平息香港地方安泰和平法會」,旨在為戰禍及時疫亡靈超薦,祈願佛力加庇,息災 解難,福照人間,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以及提倡孝親美德,舉辦每年一度之清明思親法會,由本年四月三日至九日,一連七天假座香港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香港佛 教聯合會文化中心舉行。

四月三日上午十時舉行開幕儀式。儀式開始先向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世尊聖像恭行三問訊禮及唱佛寶歌。繼由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致開幕詞,鑑於中東於戈大 起,本港忽又受「非典型肺炎」肆虐。天災人禍發生,為眾業而成。盼望各界發揮香港守望相助的精神,藉著佛教大德長老、善信及香港市民的共同願力,以至誠感 應佛力加庇,息災解難,福照人間,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覺光法師又指出清明恩親法會是佛聯會一大規模的弘法活動,也是香港佛教界一年一度的盛事,舉辦目的在發揚我國思親報恩和行善積福的美德。法會恭請全港 大德長老主法,為大眾祈福,消災延壽,並為先人超荐,往生極樂。同時所籌得善款,將全部用於該會擴展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等善業。

同時,他又謂二零零三年一月一日應一批社會熱心人士及社團要求,組織全港各佛教寺院、道場,曾舉行「祝願香港特區繁榮安定萬人祈福法會」,功德殊勝。 本會成立迄今五十八年開展各項會務取得成果,醫療、安老、教育及社會服務遂步擴展及趨向多元化,得到各方人士的認同,香港佛教僧伽學院創立更標誌著香港佛 教界的弘法工作進入新里程,使佛教界深入人心,弘法普利眾生。

副會長永惺法師補充謂慶祝今年佛誕是公眾假期正式實施的第五年,本會已準備在紅磡香港體育館舉行多項大型活動及在港九新界各區主要商場同時舉行慶祝活動,有賴四眾同人踴躍參與,今年佛誕將成為極為有意義之盛會。

當日到場嘉賓有各壇壇主、諸山長老大德、法師、佛聯會董事、會屬學校校長及各界善信;全場參加者達數千餘人。


香港佛教聯合會暨全港佛教界主辦
「祈福保安息災灑淨法會」

  面對著社會廣泛關注非典型肺炎的蔓延,香港佛教聯合會本著慈悲為懷精神,特意聯同全港佛教界團結互愛,於四月十九日在銅鑼灣東院道十一號香港佛教聯合 會文化中心舉辦「祈福保安息災灑淨法會」。這次活動除了邀請高僧大德主持「祈福巡迴」,並有全日誦經等活動,據佛經云:「眾生被困厄,無量苦逼身,觀音妙 智力,能救世間苦」,祈藉大眾至誠心、堅信心、大願心,觀世音菩薩慈悲護佑,世界和平、疫災消除、身心和順、人民安樂。

上午八時三十分,高僧大德雲集於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由會長覺光長老、融靈長老、堅明長老及覺真長老等高僧大德帶領全港佛教界僧眾代表,分別乘坐 四輛開蓬雙層巴士,遍遊香港、九龍、新界等屋?及各醫院,沿途不停地虔誠持誦大悲咒及甘露水洒淨,於午間返回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迴向以化解時疫,民 眾安康。

與此同時,近數百名佛教徒於中心禮堂在高僧大德引領下,以至誠虔敬之心繼續持念大悲咒。本會已呼籲近八十萬佛教徒處身於不同地點同心虔誦,為全港醫護人員、全港市民、乃至所有眾生祝禱,祈求觀世音菩薩護佑下,身心康泰,早日恢復如常生活。

此外,四月二十日下午一時在粉嶺觀宗寺進行放生法會,主要是放生陸路飛禽走獸;下午二時於北角公眾碼頭登船,舉行水路放生法會,主要是放生水產生物。

非典型肺炎雖為香港帶來嚴峻的挑戰,但卻令整個社會團結互愛,眾志成城、不分你我,同心協力抗炎。本會相信不論持任何宗教信仰廣大市民,只要抱著共同 信念參與,配合政府與民間之「全民保健清潔行動日」,發揮社區互望互助精神,遵從衛生署指引注重個人衛生。相信憑著市民大眾同舟共濟,必能早滅時疫,同享 祥和安康。


高官洗太平地
覺光法師籲請  同心克服疫難

  佛聯會會長覺光法師說,香港特別行政區長官董建華先生在十九日,領同港府三司司長、十一局局長,親自到港九各區帶領全港清潔工作,類如過徑「洗太平 地」一樣,為民表率,促起大家保持衛生,而我佛教人士同日發起「祈福保安息災灑淨法會」,由大德高僧、四眾弟子分乘開蓬雙層巴士,分組到港島、九龍、新界 各區虔誦大悲聖咒,遍洒楊枝甘露,除為各區清淨,主要更為全港市民健康祈福,心靈戒除貪、嗔、癡之業,這是為大眾整體共同信念,求致地方昇平、人民安樂、 全港一心、共同克服疫難,洗滌心靈與洗太平地同等地重要。


請求資助失學孩子
援建重慶貧困地區農村小學校

尊敬的各位善士:

重慶市佛教協會慈善功德會是重慶佛協會長惟賢法師領導的慈善機構,一九九三年成立,是大陸佛教界早期的慈善組織之一。開展佛教希望工程,救助貧困母 親,特困人群,修建農村小學校等社會慈善活動。慈善功德會收到每一筆捐款,都為捐款者寄出收據和感謝信。善款全部用於被救助人群,我們從未動用善款作辦公 費用。捐款救助,我們首先實地調查,了解,寫出捐款報告,經審批,善款由八十三歲的惟賢會長帶隊親自送到被救助人手中,不管天寒地暑,路途遙遠。

重慶,地處內地群山之中,工、農業和經濟很落後,全市四十個區、市、縣,國家級貧困縣佔五分之一。我們多次到貧困地區,了解農村失學學生和小學校的情 況,泥土壘建的教室多處斷裂,隨時有垮塌的危險,孩子們在只有幾個小窗戶的昏暗的教室上課,課桌椅大小、高低不一,破舊而修理過多次。單磚墻,欲斷的瓴 子,吹大風的日子,學校不敢上課。凹凸不平的學校操場上豎了一個破舊的籃球架,有的學校的廁所沒有房頂而無法使用,教師的住房也一樣糟糕。我們常常因無力 幫助而心情沉重。

重慶經濟比上海落後十年,募集慈善資金是很困難的,主要借助外地善良人們的捐款。在大城市,十幾萬元買不到一間住房,而在重慶山區,卻能修建一所小學 校,我們要求當地政府、教委出資一點,當地村民出勞力。我們僅提供建房的材料費和運輸費。並按捐資方要求為學校命名,捐款者可參加奠基儀式和完工後的剪綵 活動,並隨時向你們?報工程進展情況。

多年來,重慶佛教希望工程,使二萬多名貧困失學孩子重返課堂,修建了二十二所小學校。善士捐出三百元,可幫助一位失學小學生一年的學費,捐四百元,幫 助一位中學生一年的學費,你們將收到學生們寫給你的感謝信(由我們轉交)。尊敬的善士,你的捐款使山區矗立一座寬敞,明亮的學校,讓孩子們在寒冷的冬天能 安心上課,為國家培養人材,功德無量!

請捐款者寫下詳細的地址(我們會保密的),以便我們寄出收據和感謝信。

單位名稱:重慶佛教協會慈善功德會
開戶銀行:工商銀行重慶解放碑分理處
賬號:3100021109024915343
郵編:400011
通信地址:重慶渝中區羅漢寺街七號
電話:86-23-63736199 聯繫人:龐國婉
傳真:86-23-63739833
E-mail:cqfjxhes@public.cq.cn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