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51期
2006年4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龍華會上再相逢
慶祝佛誕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2550年慶祝佛誕活動
陞座慶典
祝賀 南京毗盧寺萬佛開光暨
傳義法師榮膺方丈誌禧
◎秦孟瀟
大願大力大和尚
——記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法師
◎光 力
佛像開光
祥瑞紛呈 古寺中興
—— 上海嘉定區曹王禪寺大雄寶殿
佛像開光典禮追記
◎夏金華
新建道場
忠於傳統又勇於創新
——大熙法師談籌建中的新法華寺
◎哲 遜
隨筆禪話
玄奘靈骨 ◎秦孟瀟
世出世法
推動飛輪 ◎楊 釗
慈輝功德
感悟慈輝 ◎劉成香
河北省淶水扶貧 ◎小 雅
佛教名剎
無錫祥符禪寺(下) ◎孔 勤
緬懷大德
痛失好友 ◎王宏逵
難忘六十年 如兄似弟的同道情誼
——深切悼念王永平居士
◎尹 波
懷念恩師王永平 ◎王春雲
認真篤實 始終如一
——記王永平居士的處事與為人
◎夏金華
唁電悼念
國家宗教事務局唁電
中國佛教協會唁電
覺醒會長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致謝辭
家屬王德峰致答謝辭
王永平居士生平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龍華會上再相逢

月六日晚上,九點四十分,上海佛教界的功臣、維摩詰式的長者——王永平老居士在上海華山醫院平靜地往生了。他走得非常安詳,像是一位完成了重大使命的老人那樣,無有牽掛,輕鬆而緩慢地消失在蒼茫的夜色之中。

  他是一位不平凡的老人,也是筆者多年的故交。因自己也一直為疾病所困,故未能在他突然昏迷的住院期間及時前去探望。近來,由於身體略有好轉,筆者遂於 上月二十一日動身離開香港,取道廣東,抵南京毗盧寺。經短暫停留後,折向鎮江金山,過揚州高旻,北上徐州。盤桓數日,又南下杭城。在近二十日的大陸華東佛 教之旅中,筆者得與多位過去的同參道友會面,席間兩鬢斑白,觥籌交錯,真有「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話當年」的感慨。他們是近代以來中國佛教的見證人與 力行者,堪為佛教的棟梁之才,既有過春風得意、大展鴻圖之時,也有過傷感委屈、貧病潦倒之日,儘管往事不堪回首,但他們毫無怨言,而是「將此身心奉塵剎, 是則名為報佛恩」,其所作所為無愧於佛教,無愧於國家,也無愧於人生。這是筆者倍感欣慰的。但願他們在此新舊交替的時期少病少惱,假以天年,福壽無量!

  上海,是筆者華東佛教之旅的最後一站。之所以如此安排,目的是為了卻一樁心願:去看望久未謀面的王永平老居士。

  王老居士處於昏迷狀態已達數月之久。期間,曾幾度彌留,但還是挺過來了,他似乎在等待著甚麼,但是誰也不知道,他沈睡在另外一個世界裡。三月六日下午 五時許,當我穿過重重鐵門,終於步履蹣跚地走到他的床前,含著熱淚,向他訴說著別後的離情時,他的臉上幾乎沒有任何表情。「你不知道我是誰?還是知道而無 法表示呢?」他除了呼吸,沒有回答。

  四小時之後,他走了。有人說,他是在等我。是否等我,並不重要,要緊的是,在他走之前,筆者終於能見上他最後一面,否則,我會抱憾終身。

  王永平老居士是筆者教界朋友中,才能最為出色的一位。他為上海佛教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在他的追悼會上,上海佛教界新一代的領袖人物已對他作出了評 價,他是名副其實的,富有睿智與勤勉精神,毋須多言。筆者想強調的是,他的辭世,是上海佛教界的重大損失!這不是一句空話,這種損失過不了多少時間,就能 慢慢地顯現出來,從而被佛教界的四眾弟子會體會到。

  筆者在與他的長期交往中,為他任勞任怨、心地坦蕩的精神所感動,他不僅跟隨明暘長老、真禪長老,披荊斬棘,開出上海佛教的一片新天地,更難能可貴的 是,從不居功自傲,尤其是在明老住院不能視事期間,一方面精心料理寺內諸多事務,另一方面,積極舉薦年輕能幹的照誠法師接班,自己退居二線。對外界議論, 他總是淡然處之,即使遇到像筆者這樣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也不曾流露半點不快,而是處處為人設想,維護大局。佛教讚賞忍辱精進,王老居士有焉。

  而今,他平靜生西。唯願他含笑于常寂光中,並乘願再來!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2550年慶祝佛誕活動

配合香港旅遊發展局今年加強推介「中國傳統節慶」,香港佛教聯合會計劃將會展新翼大會堂舉行的傳燈法會及浴佛,伸延至金紫荊廣場,讓更多的市民及遊客可以參加佛誕慶祝活動。

  有關浴佛典禮由五月五日至五月七日在金紫荊廣場舉行,市民及遊客可自由參與。而傳燈法會則於五月七日傍晚在會展大會堂及金紫荊廣場舉行,市民及遊客可憑券免費參加。

  在佛教來說,浴佛有洗滌心靈,除污去垢的意義,而傳燈則有去除黑暗迎請光明之意,將佛陀智慧、祝福迎回家中,保知合家平安、吉祥幸福。

  所有免費入場券將於四月上旬開始派發,請留意香港佛教聯合會的有關宣傳及廣告。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25749371查詢。

節目表

地點: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5樓(大會堂)
          灣仔金紫荊廣場 

日期

星期

時間

大會堂

金紫荊廣場

5月5日

四月初八

(佛誕日)

(假期)

下午

2:30 - 3: 30

佛誕開幕﹑浴佛典禮

公眾人士

浴佛及禮佛

晚上

7:30 - 9:00

懺摩

4月6日

四月初九

上午

9:30 - 11:00

誦金剛經

公眾人士

浴佛及禮佛

上午

11:15

上供

下午

3:00 - 4:30

萬人皈依典禮

晚上

7:30 - 9:00

懺摩

5月7日

四月初十

上午

9:30 - 11:00

佛誕普佛

公眾人士

浴佛及禮佛

上午

11:15

上供

晚上

7:00 - 9:00

傳燈法會

傳燈法會

 
 
南京毗盧寺萬佛開光暨 傳義法師榮膺方丈誌禧
◎秦孟瀟

○○六年二月二十二日上午,陽光明媚,春意盎然,彩虹高映,佛光普照。六朝古都——南京,毗盧寺隆重舉行萬佛開光暨傳義大和尚榮膺方丈慶典。參加法會的全國各地諸山長老,社會各界嘉賓,海內外四眾弟子達三萬餘人,盛況空前,人天歡喜,諸佛讚嘆。

  毗盧寺,古時尊為「金陵首剎」,位於南京漢府街,是鬧市中不可多得的淨土蘭若,沿著漢府街向東,過了總統府百多米,便見黃墻朱閣,巍然聳立著五百年歷 史的古剎毗盧寺,寺門上畫「毗盧寺」三個字的匾額,是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在一九八八年時題寫的。因寺中供奉毗盧遮那佛,故得名毗盧寺。

  上午八時三十分,毗盧寺張燈結彩,花團錦簇。大紅地毯從山門起,沿著寺院直達法堂。空中無數五彩佛旗隨風飄揚,一座座殿堂披紅掛彩,身著亮麗的盛裝, 兩序大眾搭衣、持具威儀的排列兩隊,在山門前路邊兩旁等候迎接新任方丈傳義大和尚,路旁的信眾駐足爭相觀看,人潮如流,場面莊嚴,有序如法。八時三十四分 盛會開始,靈光突現,在寺院上方的天空中出現一道彩虹,持續了約一分多鐘,與會嘉賓無不歡喜讚嘆。

  眾高僧和領導暨嘉賓在毗盧寺門前雲集,依佛教儀規,永壽大和尚持咒為新任方丈傳義大和尚掛珠,永信大和尚誦《吉祥經》為新方大送如意,祜巴龍莊宛納西 利大佛爺祝福新方丈,並為他送拄仗。在悅耳的漢藏巴利三大語系佛樂聲中,毗盧寺兩序大眾迎請傳義大和尚至山門前說法語:「嘉靖明帝初興庵,清將曾氏捐聖 藍,太虛大師弘聖教,萬佛廣結毗盧緣。日月同輝照,法門莫須掩。開!」經新方丈說法語後,毗盧寺關閉四十年的山門徐徐暢開。在眾高僧及四眾弟子的簇擁下, 傳義大和尚步入山門,來到大雄寶殿,明生大和尚為新方丈送位,傳義大和尚拄仗說法「三覺圓滿萬德具,八萬細行示威儀,九有四生大慈父,人天共仰能仁地。」 隨後,眾法師及樂隊共誦《寶鼎熱名香》佛讚,之後傳義大和尚依序禮佛,禮祖,最後進入法堂。上午九時正,聖輝長老登上法台和新方丈東西對面,合十而立,聖 輝長老送座法語:「一佛出世,千佛護持,傳義法師陞座……」,聖輝長老說法語後,送傳義大和尚登上法王寶座,拈香專申供養十方法界……,說法語畢,陞座法 會功德圓滿。

  九時五十分,毗盧寺首座淨朗法師禮請聖輝長老,祜巴龍莊宛納西利大佛爺、明生大和尚、永壽大和尚、永信大和尚、覺醒大和尚、弘輪大和尚、宏正大和尚、 普法大和尚、傳義大和尚、戴林大喇嘛、十一位來自漢、藏、巴利三大語系的高僧至藏經樓五方五佛前為萬佛開光,並請本寺功德主江蘇慈善總會副會長陳光標先生 敬香。開光後在法堂舉行慶典講話活動,由「江蘇電視台」主持人金海寧、徐浩然共同主持,首先由毗盧寺新任方丈傳義大和尚致歡迎詞,大和尚首先對光臨法會的 諸山長老、省市領導、議法居士表示真誠的感謝。之後簡單介紹了毗盧寺在歷史上的興衰及歷代名人參訪毗盧寺,從明嘉靖一小庵到清兩江總督曾國荃擴建為金陵第 一大寺,從章嘉國師、太虛大師弘法度生到趙樸初居士任理事主持秘書工作,從海內外四眾弟子祈願重建萬佛樓奠基到萬佛樓主體落成,聖輝長老親臨祝賀,從周恩 來總理關心寺僧生活到李嵐清副總理視察萬佛樓國寶文物,都體現了政府和各界人士對宗教事業的關心和愛護。

  毗盧寺曾為南京第一名寺,始建於明朝嘉靖年間,清咸豐年,毗盧寺毀於兵燹。光緒十年(一八八四)年,兩江總督曾國荃重建毗盧寺,湘軍捐巨資從恒山運來 香木,建造萬佛樓、大雄寶殿等,還請來恒山唐代的千手觀音像坐鎮於寺,自此毗盧寺香火大盛,其範圍東起清西河,西至大悲巷,北接太平橋,南至漢府街,故稱 南京第一大寺。

毗盧寺香火雖然在清代達到了最鼎盛時期,但是到了民國時期,才迎來了最光輝的時刻——中國佛教協會所在地。民國二十年(一九三一),中國佛教協會會址從上 海遷至南京毗盧寺,先後有太虛大師、章嘉活佛等高僧在此辦公。其間,與佛文化緊緊相連的中醫文化在此生根,中國中醫院在毗盧寺成立,當時由于右任為董事 長,至此,毗盧寺真正成為中國佛教研究和中國中醫學研究的中心,對中國佛醫及其文化,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一九六六年,「文革」開始後,毗盧寺的宗教活動一度中斷,僧眾們被逐出寺廟,寺廟殿堂也被劃給工廠使用,萬佛樓三千尊鎏金佛像全部散失,昔日的莊嚴殿 堂全被湮沒了。經過整整四十年,在中國各地的高僧大德和傳義大和尚及僧眾的齊心努力下,毗盧寺終於得以重建殿堂,一些早已流失的鎮寺之寶也陸續地發現尋回 寺內。

  萬佛樓共分五層,地樓分佈有祖堂、齊堂、碑廊、轉經筒、趙樸初故居。一樓為法堂、文殊殿、普賢殿等;二樓為藏經樓、地藏殿、觀音殿;三樓為千手觀音供奉處、浮雕放生圖、二十四孝圖;四樓為萬佛樓,藏有鎮寺之寶。

  一樓正中是法堂,是高僧講經之所。法堂中的九龍屏風長四米,高兩米,正面雕刻心經,工藝精湛,貼金熠熠生輝,九龍圖案栩栩如生,背面雕刻王羲之的《蘭亭序》,由於全部是上好紅木製成,重量驚人。

  萬佛樓二樓是藏經樓,藏有「毗盧寺三寶」之一的《乾隆大藏經》,這部藏經全世界祇有四十套。四壁佈滿了小佛龕,形態莊嚴,善男信女爭相供養。

  在三樓的觀音殿內,正面是一張千手觀音相片,告示牌上寫著「古千手觀音供奉處」。一九四一年,千手觀音被汪偽政府送給日本,作為象徵,日本回贈了一尊 用台灣阿里山檜木製造的十一面觀音聖像。千手觀音到日本後,先後被安放在日本日泰寺,名古屋郊外和平公園和平亭等地。解放後,中國曾一度想要回國寶「千手 觀音」,但由於原來由日本贈送的十一面觀音像在「文革」中遭毀壞,一直無法贖回國寶「千手觀音」。不過,傳義大和尚表示,在毗盧寺重建過程中,經過中日兩 國民間人士不懈的努力,現中日雙方已基本達成友好意向,有望把這尊四米高的「唐代觀音聖像」請回毗盧寺。

  萬佛樓四樓藏有毗盧寺的另兩件鎮寺之寶,即大報恩寺磬和荷花缸。大報恩寺大磬為金鐵合鑄而成,由於含金量特別高,故與眾不同,敲擊後,餘音裊裊長達四十多秒。

  今天毗盧寺萬佛開光暨傳義大和尚陞座,結束了毗盧寺四十年沒有方丈的歷史,我們為此感到無限欣喜!如今傳義法師榮膺方丈之職,這是眾望所歸,龍天推 出,他在住持毗盧寺的日常工作中,對寺院的建設一直是兢兢業業、任勞任怨。我們相信毗盧寺全體僧眾在傳義大和尚的帶領下,將會更加發揮卓越功能,團結一 致,繼承佛教的優良傳統,使毗盧寺成為護國利民,弘法度生的莊嚴道場,把毗盧寺建設得更加宏偉壯麗,陞座法會在萬眾歡呼和祝福聲中功德圓滿。

 
 
大願大力大和尚
——記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法師

◎光 力

○○六年二月廿二日,南京毗盧寺舉行了傳義大和尚 陞座暨萬佛開光法會。我隨《香港佛教》雜誌總編輯秦孟瀟大德一行參加了這次殊勝的法會,近距離地感受了傳義大和尚的風采。法會結束後,傳義大和尚又陪同我 們到江南江北十多座著名叢林參訪,親見了傳義大和尚許多感人的細節,使我情不自禁地記下這些文字。

精誠開金石 慈悲化十方

  傳義大和尚身高一米八幾,體重二百斤以上,身材魁武,面龐圓滿,笑容可掬一付標準的彌勒形象。他出生於河南,有著中原漢子的那種質樸與剛毅;他出家二 十餘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棲霞分院,精進於佛陀事業,充滿著佛弟子的溫厚與慈悲;他還是一個書法家、畫家、傳統文化的研究員,因此他身上洋溢著藝術家的氣 質和古典文化的韻味。

  第一次見面是在二月十七日晚上,在廣州東方賓館的宴會廳裡。當時我們正在用餐,傳義大和尚來得晚一點,進門就看見秦老,趕緊過來問訊。秦老向他介紹了 我。因為忙,傳義大和尚當時祇問了我一句話:「你是北方人嗎?」我說:「我是南方人。」秦老馬上說:「廿二號傳義大和尚陞座,你去嗎?」不知是被他溫厚的 笑容所感,還是被他那經典的彌勒相所攝,我幾乎是不加思索地說:「好!廿一號到南京。」

  到達南京的當天晚上,傳義大和尚和市宗教局的領導到酒店來看單,一到房間,一股熱情和真摯的氣息撲面而來。當時外面的天氣還比較冷,因為傳義大和尚的 到來,整個房間的溫度都似乎升高了似的。臨走的時候,傳義大和尚一步跨到我的面前,握住我的手,一句話也沒說,祇有一個微笑,一個沒有任何造作的包容一切 真誠的微笑,足以瞬間熔化凡夫俗子的一切心靈壁壘。

  秦太太情不自禁地說:「傳義大和尚很慈悲,沒有分別心,。他對所有的人都好,不管是認識還是不認識的。」

  秦太太還說:「秦老的身體不好,去年七月二次腦中風,做過心臟搭橋手術。來南京之前,所有的親友都勸他不要出門,說南京天氣冷,怕秦老吃不消。秦老堅持一定要來,就因為傳義和尚好!」

  不僅是秦老夫婦,還有我和美惠居士,以及其他無數參加法會的人,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傳義大和尚的「好」。

大願起大行 人天俱歡喜

  廿二日早上,天還在下著濛濛細雨。法會快要開始的時候,突然雲開雨住,天氣轉晴。到會嘉賓和信眾無不驚歎。正所謂「人天歡喜」。

  貴賓車隊由警車開道引到會場。我們剛下車,早已守候在門外的信眾已將往寺院的通道堵得水泄不通。秦老對我說:「你不用照顧我,你想法擠進去拍照。」幾 個警察見我胸前掛著「貴賓證」,使勁把我往裡拽,才把我拉進會場。到了寺院裡,秩序井然有條,甬道兩邊護法居士組成了兩道人牆,齊聲唱誦著「南無本師釋迦 牟尼佛」,莊嚴而肅穆。大紅地毯,從寺廟門口,一直鋪到大雄寶殿。由喇嘛組成的僧樂隊,吹奏著美妙的梵唄。當我趕到大雄寶殿時,法會正好開始,傳義大和尚 拈香禮佛。我搶佔了一個好的位置,從不同角度拍攝了一組珍貴的鏡頭。

  盡管場面很大,傳義大和尚卻表現得從容而安祥,禮拜結束的時候,他沒有忘記伸出手來,和兩旁的信眾握手。之後,在樂隊、法師和護法居士的簇引下,傳義大和尚手執如意,頭頂寶幢,步履從容地走進陞座的法堂。

  傳義大和尚榮升毗盧寺方丈,結束了毗盧寺四十年來沒有方丈的歷史。從此,毗盧寺這座前中國佛教會所在地,昔日國師章嘉活佛、太虛大師和趙樸初先生都曾在此駐錫的著名伽藍之地,通過傳義大和尚的精勤努力,和四眾弟子的悉心呵護,終於重輝於天下。

  八年前,傳義大和尚辭去棲霞寺監院職務,一個人拎著行李,來到了百廢待興的毗盧寺。當年,他隻身住在一間狹小的房間裡,也正是在那「丈室」之內,開始 了他的無限偉大的事業。八年,對於一個凡夫來說,可能是一瞬,但對於一個佛弟子來說,卻可能是百千萬億劫。我們不知道傳義大和尚是怎樣走過這八年的,但我 們可以透過萬佛樓的一萬多尊鎏金佛像,及莊嚴佛剎,窺見傳義大和尚的精神原動力:大願與大行。

恭敬生菩提 細微見精神

  剛開始接觸傳義大和尚,你會感到他具有一種北方漢子的粗獷。但稍一深入,就會發現他的另一種特質:恭敬和細膩。

  每天早晨,傳義大和尚都會準時到酒店房間來問訊;每天晚上,他也會準時到來請安。臨走的時候還不忘囑託我們:「要照顧好老人家。」事後我們才知道,在秦老居住的隔壁房間,甚至還安排了一個醫生,一旦秦老的身體有問題,醫生就能迅速趕到。

  所有參加法會的嘉賓都稱讚說:「傳義大和尚做得很不簡單,從車站接待、飲食起居、到活動安排,一切都井然有序,無微不致,非常圓滿。」

  法會當天中午,舉行數千人參加的素宴,不論貴賤與親疏,傳義大和尚都一一上前敬茶。

  我想這絕不是世俗意義上的客套,而是一種至誠的恭敬之心。

  美惠居士讚歎說:「傳義大和尚對所有的人都有一種恭敬心。」

  我想,這應該就是真正的菩薩精神。

  有一次,秦老讚歎美惠居士非常恭敬非常虔誠,傳義大和尚立即回應說:「學佛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生起恭敬心。」

  法會結束後,傳義大和尚又親自駕車,陪同我們去大江南北十幾座著名叢林參訪。

  秦老詼諧地說:「大和尚親自駕車,豈敢豈敢。」

  傳義大和尚笑著說:「供養十方菩薩,應該應該。」

  在我們結束旅程去上海時,傳義大和尚說:「這次上海的尹波老來了,走的時候我都沒來得及送行,真是漸愧啊。煩你們到上海見到尹波老,向他道個歉。」

  秦太太說:「您已經做得很周到很細緻了。」

  傳義大和尚說:「做得還不夠,我都不知道尹波老沒在玉佛寺工作了,我應該給他買好往返的車票才對。」說完掏出五百元錢,裝進信封,托秦太太交給尹波老。

  事後,秦太太對我們說:「哪怕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傳義大和尚都會做得很圓滿。」

  秦老說:「恭敬生菩提,細微見精神。」

  我也十分感動,聯想到自己無始以來的貢高我慢的習氣,看到傳義大和尚的所作所為,我心裡祇覺得慚愧。

出世不厭世 世出還人間

  傳義大和尚很忙。即使是吃飯,也屢屢電話不斷。方方面面的事,千絲萬縷的緣,都需要他去處理。

  作為一位法師,他要上供十方,下施六道,不能有片刻懈怠;作為一個寺廟的方丈,他既要帶領四眾弟子精進修行,主持正法,還要弘化十方,廣演法音。

  作為一個出家人,我感到傳義大和尚對生活充滿著一種激情,而這種激情化成詩、書、畫。走進萬佛樓,你就會感受到傳義大和尚的胸懷與才情,可以這樣說, 萬佛樓不僅是傳義大和尚大願、大行、大智的表現,更是他詩藝、書藝、畫藝的結晶。她既是一座主持正法的梵宇,更是一座藝術的殿堂。如果沒有偉大的願行,不 可能成就如此莊嚴的佛剎:同樣,如果沒有寬廣的胸懷,很難構築如此恢宏的作品。

  因為我對離世修行充滿著憧憬,心下暗生疑問:大和尚這麼忙,還有時間修行嗎?

  美惠居士也說:「大和尚忙得跟世間的總經理一樣,這出家跟在家有甚麼區別?」

  秦老說:「佛法不離世間,修行不離生活。修出世間法不是不要世間法。」

  這個道理我明白,但是要把世間法和出世間法都修得圓滿,談何容意啊。

  秦老說:「修行是一種方法,修行也是一種態度。不要以為關起門來打坐就是修行,把生活中點點滴滴的事情都做得很完美很圓滿,就是一種很好的態度,一種很好的修行。」

  我猜想:傳義大和尚也許正是這樣,借世間法修出世間法,出世不厭世,世出還人間。

  衷心祝願傳義大和尚一切無礙,一切圓滿!

 
 
祥瑞紛呈 古寺中興
—— 上海嘉定區曹王禪寺大雄寶殿 佛像開光典禮追記

◎夏金華

般說來,漢傳寺院舉行佛像的開光典禮,是中國佛教 四眾弟子日常宗教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因為新塑的佛菩薩像,惟有經過有德高僧群聚舉行「開光」的儀式之後,始可接受萬民的膜拜。在此過程中,如果適逢陽光燦 爛的日子,主法的高僧總是宣示佛法無邊,萬眾擁戴,其中少不了「佛光普照」之說;倘若遇到細雨霏霏的良辰,則曰「法雨普施」勞苦大眾,煩惱頓除,所願得 遂。然而,一旦碰上陰到多雲的天氣,那又該如何?這也就成了老和尚的禪機一般,從來沒有人參得透,對得上。不過,最近筆者有幸應邀參加了上海嘉定區曹王禪 寺大雄寶殿的佛像開光典禮之後,對於這一「禪機」倒有了新的認識和體驗。

  新年元月五日的上午,寒風凜冽,烏雲密佈,地上還殘留著昨晚雨水的痕跡,一個十分典型的「陰到多雲」的天氣。由於路上堵車,心裡十分著急,我們到達曹 王禪寺時,隆重的開光典禮已經開始。等到我們步入山門,迎面是高大莊嚴的大雄寶殿,門口是法像莊嚴的諸山長老、法師居士和地方官員,以及兩邊的文殊殿、普 賢殿和觀音殿、地藏殿,中間的空地上儘是大片大片攢動的人群,估計雲集於此的優婆塞、優婆夷們不下萬餘人。我們一邊念著佛號,一邊踏著泥濘的地面往裡面 擠,耳邊又不時傳來曙紅法師洪亮的聲音——

  ……曹王禪寺自從南宋淳熙年間創立曹王祠、後改為曹王禪寺以來,風風雨雨,至今已走過八百多個年頭。期間興廢相乘,不一而足。改革開放、寺院恢復法務 活動以來,曹王禪寺有過一定發展。但是,由於某種眾所周知的原因,一度時期裡曾出現了相當困難的局面:當我來接手管理這所寺院的時候,不但資金貶乏,而且 還欠債。但是,在嘉定區委、區政府及宗教有關部門的有力領導和積極鼓勵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我們克服了重重阻力,冷靜沉著,排除萬難,使原先寺院的面貌 有了較大的改變。而今,曹王禪寺第一期工程的基本完成,正標誌著本寺新起點的開始。……

  事實的確如此,自曙紅法師來主持曹王禪寺以後,寺內的各項活動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從拜法華懺、誦《涅槃經》、「打佛七」、念佛共修等各類法會,到重 建曹王新寺、開辦法師佛學班、居士學佛培訓班、積極參與社會公益事業等,一路紅紅火火,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建成如此雄偉莊嚴的大 寺院,如果沒有相當的雄心、魄力與福報支撐,是不可想像的。正如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協會會長、玉佛禪寺方丈覺醒法師在發言中所評價的那樣:

  曙 紅法師不但善於處理僧眾內部的法務工作,帶頭以身作則,與兩序大眾及職工們同甘共苦,而且善於以正確的信仰來團結和引導當地的佛教信徒,以致於名聲在外, 市區及外地的許多信徒也慕名前來燒香禮佛。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將一座嶄新雄偉的大寺院展現在我們面前。這中間有多少大大小小的工作,有 多少煩心的困難,要經多少個日以繼夜的操勞才能完成,我想在座的各位都不難想像得到。這在曹王禪寺的歷史上是值得大書的一筆。

  當然,我們說一座寺院的發展與興旺,端在人才的作用。歷史上的名山巨剎,莫不是有道高僧住持其間。所謂風水、得人兩相宜也。具體到進行中的曹王禪寺大 雄寶殿的佛像開光典禮來說,吉祥的瑞應一再出現,這是當時在場的萬余名信徒親眼目睹的事實,排山倒海的歡呼聲響成一片,直沖雲霄。這不禁讓人聯想起「文 革」中久違的「萬歲」來,真有恍如隔世之感。這是我們無論如何不忍割捨的精彩片段,特描述於此,與所有的佛教四眾弟子共用:

  開光典禮由覺醒大和尚主持,在法師、居士等四種弟子的簇擁下,覺醒大和尚身披猩紅色袈裟,穩步進入大雄寶殿,他虔誠地禮佛三拜之後,凝視著上方端莊而慈祥的佛像,開口先說偈語道:

於無住處建道場,華藏莊嚴法輪張。
一念不生全體現,重重佛境妙難量。

接著,他手執毛巾,模擬擦拭的動作,在大眾的肅穆寂靜之中,繼續說:

此巾展開遍十方,能抹無始煩惱網。
今撫諸佛金容像,淨光照徹滿殿堂。

放下毛巾,大和尚又莊重地舉起毛筆,一面在空中象徵性地畫著圓圈,一面念念有詞:

開頂光,頂具無畏百寶相;
開眉光,眉間白毫繞蒼穹;
開眼光,慈目垂視降吉祥;
開耳光,耳聞悲苦施救方;
開鼻光,鼻嗅眾香淨污穢;
開舌光,出廣長舌宣妙章;
開身光,身現三十二妙相;
開意光,意地慈雲庇群氓。

  話音剛落,覺醒大和尚又拿起一面鏡子,對著前面高大慈祥的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和藥師佛像照起來,大聲說道:

大圓鏡中顯聖像,靈光遍照於十方。
光光互映塵剎土,大地莊嚴呈瑞像。

念完偈語後,大和尚再一次喊道:

開!開!開!

  從過去的經驗來說,世界上有許多神異的事情往往在人們不經意中發生了。當曹王禪寺的上空傳遍這「開!開!開!」三聲響亮有力的聲音時,全場寂靜,大家 都像以前參加其他寺院的開光典禮一樣,在等待著下一個程式的開始,根本沒有注意到天空的景象正在發生急劇的改變。但見空中祥雲在升騰,原有的烏雲逐漸向四 面八方消散,露出湛藍的底色,天空變得明亮、晴朗起來,我們幾個感覺顯然比剛到時暖和多了。

  開光典禮繼續進行。當第二次「開!開!開!」的法音傳來時,那久違的太陽正開始撥去薄薄的面紗,露出圓圓的紅臉孔,將她那溫暖的陽光放射出來,不偏不 倚,正好落在釋迦牟尼佛金色的臉上,人群中頓時爆發出「佛像放光了」的歡呼聲,人們紛紛不自覺地將雙手舉向空中,去迎接或者說去爭取那難得的「佛光」能盡 快地照耀到自己的身上,以驅除生活中種種陰暗的煩惱、憂苦或不如意。這是發自內心的企盼和呼聲,就像失散多年的遊子,希望找到了回家的道路,見到朝思慕想 的雙親一樣。

  人群中的騷動尚未完全平息下來,「開!開!開!」的聲音再一次響徹天空!這時,幾乎所有在場的四眾弟子都已經仰頭面向蒼穹,屏住呼吸,急切地等待著吉 祥瑞應再度顯現!所謂蒼天不負有心人,真是一點不錯。太陽彷彿知道人們的心願似的,又將其燦爛的光輝照在佛陀的臉上,並停留許久。然後,慢慢地選擇將湛藍 的天幕作為自己的行走路線,並始終讓善良的人們生活在她的光輝之下,直到那天的黃昏!

  無論你承不承認這是開光典禮中佛陀的神奇力量(包括十力、四無畏、四神足等)的顯現,但所有參與這次盛會的人們相信,他們的臉上幾乎無不洋溢著幸福而 滿足的微笑!這種微笑不屬於金錢、友情和地位換來的那種,而是發自靈魂深處的、好象洗得乾乾淨淨不帶任何功利色彩的、純粹的開心!這種開心惟有宗教才能給 予,惟有佛教最能體現這種永恆價值的所在。

  打道回府的路上,我們的身上沐浴著太陽的光輝,心地裡又溫暖著佛陀的慈光。在飛轉的車輪中,剎那間,覺得有一種莫名的幸福感充溢著全身的每一個毛孔, 與打坐中身心輕安的禪悅狀態相類,不禁想起德國歌德《浮士德》中的著名詩句——「太美了,請停留一下!」。事實上,在剎那中,感覺與體現永恆,正是我們禪 宗不斷實踐的偉大精神。禪機的道得與否,並不重要,關鍵在於認識到,陰天其實是處在晴空與降水之間的,既可轉陽光燦爛,也可以是欲雨之天,就如同我們活在 當下,不但可以轉回去,延續過去的習慣,按部就班地前行,而且也可以換一種心態,滿懷信心地走向明朝,開始過嶄新的生活。因此,如果你真的心中有佛,就不 必擔心陰天,陰天祇是暫時的「過客」,它終將被「佛光普照」或「法雨普施」所取代,曹王禪寺開光典禮上的祥瑞應世,難道不是有益的啟示嗎?

 
 
忠於傳統又勇於創新
——大熙法師談籌建中的新法華寺

◎哲 遜

要你接過他的名片,就會覺得眼前這位剛過不惑之年 的法師,有點兒與眾不同。名片的一面是帶有漫畫意味的自畫法像:蒲團上坐著一個赤身小和尚,戴副雙圈眼鏡,兩眼一睜一閉,作顯密雙修手印狀,光頭上一行文 字「我是誰?本邦和上大熙」。另一面的介紹文字是:「菩薩長工,高僧待者。大熙,字果岑,號觀堂,密號玄西金剛,上海人,弱冠歸佛,得天臺曹洞真言三宗之 傳承,忝為浦東佛教協會會長,二○○○年創立法華學問寺,事佛之餘,烹茶參禪,拈香撫琴,臨貼摹畫,玩古弄瓷。」

  平和沉靜、涉獵廣博的大熙法師向有「儒僧」、「學問僧」的雅號,其學識功力得自於他書香門第的家學淵源,名師高人的悉心指點,以及數十年心不旁鶩的刻 苦砥礪。已故著名文人洪丕謨教授曾手書稱贊他「精於禪精於茶僧中龍象也」。然而,他並非祇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祇讀佛陀書」的面壁封閉式僧人,而 是在虔誠信仰、攻讀佛經的同時,也秉承「人間佛教」的精神,經常關注社會,留意世事。

  上世紀末,浦東人口猛增,名剎大寺卻多在浦西,每逢香期,大批善男信女攜帶香燭等湧往浦西寺院,非但深感來往不便,又極易引發交通、環境、安全等一系 列社會問題,住持川沙長仁寺的大熙法師便矢志建造新寺以化解這一「供需矛盾」。志堅事成,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終於在二○○○千禧年間創建了浦東法華 學問寺,贏得了佛門信眾的交口贊譽。

  然而,由於市政工程之故,法華寺一再搬遷,現在位於浦東三林鎮臨浦村的臨時性簡陋小廟,已經難以滿足信眾們的禮佛需要了,於是大熙法師再立宏願,自籌募化資金二千多萬元,准備重建嶄新的法華寺。

  春節過後,這座總用地面積56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l27平方米,包括山門、佛殿、觀音殿、藥師殿、法堂、後院在內的新寺宇,就要開工了。初冬的早上,我們去拜訪大熙法師,請他談談新寺的規劃和設想。

  寺門前小河蜿蜒,廟兩側苗圃聯片。跨過小木橋,進入山門,在二樓的一間禪室裡,我們圍著矮桌,盤腿而坐。壁龕內供著佛像,粉牆上挂著字畫,地板上堆著 經書,爐子上煮著開水。精於茶道的住持大熙法師取上好普洱,為我們逐一沖泡佳茗,其舉止嫻熟而從容,神情隨和而沉靜。

  我們一邊品啜,一邊漫談。中心議題是關於即將開工的新建法華學問寺的總體規劃與設計。大熙法師取出一冊印刷精美的「規劃設計方案」,向我們介紹他心目中的新寺構想。

  大熙法師特別強調「創意」兩字。他說:「以現代的技術單純複製古舊的寺院建築形武,意義不大。應該以佛教的經典思想作為靈魂,提煉和吸取傳統佛教建築 精華,借鑒中外優秀設計方法,利用新技術,創造出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新型佛教建築。建成後的法華寺,將不僅是研究佛學、文化藝術、傳播法華宗的道場,更是 集古今文化、高品味的具有時代風貌的人文景觀。」

  那麼在這一設計思路的指導下,新建的法華寺將有哪些特色呢?

  在整體佈局方面:新寺廟分為前院、後院兩個部分。前院安排兩進院子,第一進從山門至佛殿,是最主要的祭祀和佈道場所,空間開闊,植物較少,以突出主體 建築的輪廓,成為寺院的精神所在。第二進為日常辦公、進行文化交流活動和學術研究之用,設計比較親和,是寺院安詳和睦的象徵地。後院則是僧人居住的生活場 所,或有種植,或置怪石,適合多樣性與禪趣的需要,乃寺院的點睛之筆。寺院當然有圍牆,但南面臨河部分讓出一塊空地,作為從外到內的過渡,一座木橋及兩行 綠樹把人們引到山門前,給人一種甯靜肅穆、漸入佛境的感覺。

  在建築單體方面:寺宇單體的設計也將堅持反映「佛禪」的理念,同時著力創造新的空間,應用新的建築技術。以佛殿為例,用一面清水混凝土牆、三面玻璃幕 牆和一個大屋頂圍成一個空間,寬大的空間給人肅穆之感,從而自覺收斂自己的行為。清水混凝土牆面簡潔有力,而玻璃的通靈感覺恰與佛教中「無」的思想相呼 應。

  在景觀設計方面:佛殿前的院落,以寬大的條石甬道與沙地突出主體的高大,而沙海中的怪石則完成了一個「苦海無邊」的隱喻,引起人們自覺地反省內心。那 條「石橋」則指引著人們抵達大殿——彼岸的極樂世界。在細部構造方面:細部設計是法華學問寺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比如木廊設計,與地面脫離的木地板,讓廊 的空間更輕盈,與景觀的結合形成了一個通靈幹淨的畫面,好像是禪宗畫的一個場景。

  依大熙法師的設想,將來新寺殿堂內供奉的佛像,最好具有文物價值、古董價值和觀賞價值。例如大雄寶殿的佛像,擬請(收購)明代的古佛像,藥師殿的內裝 飾全部用琉璃為原料,光彩亮麗;觀音殿菩薩則以沉香木雕塑,顯得古色古香。人們進了廟宇,不僅能拜佛祈願,還能鑒賞古代宗教文物,受到傳統佛教文化的藝術 薰陶。

  將來新寺院落成後,大熙法師說:「寺院的儀制與僧人的著裝等,也打算盡量恢復唐宋時代的古制。儀規為顯密雙修,日常生活則遵循唐宋禪門的規矩。而灰色 的宋代僧衣,既能體現漢化寬袖大袍的特點,又能體現佛教清貧樸素的本色,值得提倡。總之,我們出家人也要用行為藝術來體現佛教的意味與文化。」我覺得這是 一種很有創意的嘗試。

  大熙法師的種種創意,不是隨心所欲的憑空亂想,而是一種植根於傳統深厚佛學而又與時俱進的革新,事事有出典、處處有依據,而又不落窠臼,不隨俗流。他補充說:「要秉承傳統,首先就要瞭解傳統。為此,我正在搜集相關的歷史資料與古代佛教典章文獻。」

  新法華寺的再建工程大約需要四年時間,預期到二○一○年世博會前竣工。屆時,世博會會址附近的城市綠地大花園內,將新添一座很有特色的宗教建築群落, 而新法華寺也將藉此擁有一個親近大自然的背襯環境。這對於浦東廣大四眾弟子與香客遊人來說,實在是件因緣殊勝的福祉祥事。

 
 
隨筆禪話
◎秦孟瀟

玄奘靈骨

  我曾編寫《唐僧取經》故事,但算不上印象深刻,因為這是知識性的東西,祇要掌握了這方面的知識和資料,誰都可以寫得出來,甚至還能寫得更好、更完美、 更權威性。而另一個經歷則是非常稀罕更有價值,終生難忘。早在一九四二年前後,我曾在南京棲霞山律學院攻讀內典期間(星雲大師與我同窗)。一日清晨,訓導 主任志開法師(星雲的剃度恩師)在禮堂內集眾訓話。他說,日本軍隊在下關(金陵兵工廠附近)挖掘防空洞,無意中挖到一個石函,發現唐哋奘塔遺址、兩側證明 玄奘塔毀於黃巢之亂、其頂骨由長安移奉南京的經過情形,石函中有頂骨及佛像、珍寶等。當我們聽到了這則信息,感到無限的驚奇!在我們青年時代,對玄奘大師 極為崇敬,是心目中光輝的榜樣。當時是日本佔領的淪陷區,對日本軍人是極端敵視的!日本和尚勾結日軍狠狽為奸,悄悄地將玄奘大師靈骨偷回日本去了。在中國 保留了一部分。說起這段掌故來太長了。

玄奘大師

  談到玄奘靈骨便想到唐代的玄奘大師,一般人可能不清楚何許人也?如果說到《西遊記》中的唐僧,馬上便會聯想到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等神話故事,不僅 在中國各地,就是在日本、南韓,以及東南亞各國,幾乎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在民間的影響力最大,有著無窮盡的魅力。事實上,這位玄奘大師一生的光輝成就了 不起,他為了個人的崇高理想,不惜冒萬死獨自逾越國境往天竺(古印度)求真理(佛經),在茫茫無垠的一片沙漠上孓然一身,奮勇前進,吃盡苦頭!終於到達了 古印度,可以說,稱得上古代的最艱巨的冒險家。後來他遍遊西域各國及在印度學習的情況,回國後,他口述經歷,弟子辯機大師記錄之,撰成世界著名的《大唐西 域記》,內容之詳盡,為亞洲各國保藏了極其豐富的資料。是古、今考古學上極其珍貴的文獻。玄奘大師在印度是著名的學者,享有最崇高的學術地位。直至今日印 度人民都非常敬這位支那來的大師。返國後,唐太宗皇帝以「國師」禮優待之。

肉身不壞

  佛教出現「肉身菩薩」,在歷史上屢見不鮮。我相信識兩位「肉身菩薩」,一在台灣,一在香港。台灣的「肉身菩薩」,即是慈航法師,早在五十年代,他卓錫 新加坡弘揚佛法,隨後來到台灣,我與他通過許多封信,並幫他在常州天寧寺請購「禪門日誦」功課本,故因緣深厚。這位法師是太虛大師的入室弟子,是一位佛教 革新派活動家,在僧青年一代思想中產生很大的影響,至於香港一位「肉身菩薩」,叫月溪法師,他是修頭陀行的僧人,頭髮長長的,有一小撮鬍子,雲南人,懂得 古文、古詩。用俗人的眼光來看他,所謂「毛病」不少,為人非常「孤寒」,捨不得花一分錢。可能這是一種「假象」,他的真實的「本來面目」,不是一般人能窺 見的。否則,哪會有「肉身不壞」之相呢?其中必有奧妙焉!

肉身舍利

  既然話題談到「肉身不壞」方面來,饒有興味,續說在台灣萬聖山海藏寺有位清嚴和尚,他於一九七○年去世,六年後弟子們當眾開缸,法師肉身完好無缺,宛 如生前。另有台北安國寺瀛妙法師,他於一九七三年五月十二日去世,弟子們將他扶坐而葬。在去世十周年之際,其法眷及弟子開墓拾骨,開墓之際,但聞一陣檀 香,其肉身完好,皮膚呈琥珀色,頭髮、指甲等俱完整,神態宛如生前。還有安徽省九華山雙溪寺大興和尚,一九八五年農曆二月廿一日去世後,弟子們用花缸裝 葬,以一百多斤木炭,一些石灰和草紙封存後入土。四年後出土啟缸,但聞檀香味四溢,法師形體自然端坐,貌如生前狀,其頸部原挂著一串佛珠的線已斷,佛珠散 落於周圍。有人認為其肉身不壞是因為木炭和石灰的乾燥防腐作用使然,然而,在大興的墓旁用同樣的方法保存過一位比丘尼的遺體卻沒有成功,開缸後祇有一堆遺 骨。在台灣、大陸都出現過「肉身不壞」的高僧,在香港沙田萬佛寺有位悅西法師,約在七十年代圓寂,他預知「肉身不壞」,指示弟子為他裝金安放寺內供奉,奇 哉!

觀音菩薩

  觀世音菩薩似乎跟眾生特別有緣分,所謂「家家唸彌陀,戶戶供觀音。」在中國婦女中,幾乎個個都信奉觀音。

  何謂「觀世音」?是說芸芸眾生受苦受艱時,唸誦其名,菩薩就會「觀」到這個聲音,立即前去解救。「觀世音」這個名字本身,就顯示了這位菩薩大慈大悲和感應道交。

  今天人們所熟知的端莊美麗、楚楚動人的觀音菩薩,最初的原形是古印度的婆羅門教中一對可愛的孿生小馬駒,所以叫做雙馬童神,象徵著慈悲和善。它們神通 廣大,能使盲人復明,不孕者生子,公牛產奶,朽木開花,它們在古印度受到廣泛的信奉。佛教產生以後,神馬駒逐漸為一位慈眉善目的菩薩,叫「馬頭觀世音」, 形象依舊是匹小馬駒,以後它又被人格化,塑造為男人身,於是觀世音一躍而變為一位威猛偉丈夫。在佛教密宗至今還有一位馬頭觀音,又叫馬頭明王,造型憤怒威 猛,頭有四面,分別為菩薩面、大瞋怒黑色面、大笑顏面、頂上是碧馬頭。

  正確的說法,是要根據佛典,觀音並非女身相,祂是古佛轉世度眾生,有三十二化身,其中即有一些女身,為廣度眾生緣故,隨類變化。女子多受苦難,故現女身相,佛教不著相,著相非真相;懂得這一點就能悟其奧妙了。

濟公活佛

  有人問我果真有濟公活佛嗎?我對他說,在歷史上實有其人,他生在南宋初年,活了六十一歲。他是台州(今浙江臨海)人,俗名李心遠,出家後法名「道 濟」;他最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住淨慈寺。由於他不守戒律,不時拿起大碗喝酒,大塊吃肉,行為舉止癲狂放蕩,被人們稱為「濟顛僧」!

  在靈隱寺對面飛來峰的洞穴中,至今留有「濟公床」、「濟公桌」,相傳濟公常常偷偷躲到這裡燒狗肉吃,喝醉了酒就在石床上呼呼大睡。有趣的傳說,引得無 數遊人在此遐想聯翩,流連忘返。在民間傳說中,濟公是個專管人間不平,又神通廣大的傳奇和尚。他智鬥秦丞相,懲治嘲弄貪官污吏,路見不平定要拔刀相助,而 他的行動又常常是以嬉笑怒罵,幽默逗趣的姿態出現,老百姓尊稱他是「濟公」、「濟公活佛」。民間還出版了一本《濟公傳》通俗小說,很有吸引力,使人著迷, 深入民心;很多人祇知道「濟公活佛」,卻不知道有位釋迦牟尼佛!其實按佛門歷史來說,這位「濟公活佛」是位有修持的高僧。並不如小說那樣的誇張說得又如此 的「神通廣大」!這個「瘋癲」形象,能活在人們心目中久久不衰也是好事。

「緣」會變化

  「眼緣」、「心緣」。人與人之間,第一印象取決於「眼緣」,俗話說:看得「順不順眼!」看到對方「順眼」了,就是「有緣」,「看不順眼」了,就是「無 緣」。所謂「心緣」者也,通過「眼緣」之後,在思想上經過一番審定,奠下深刻難忘印象,生歡喜心,這叫做「心緣」!人與人之間都離不開這個「緣」字在起作 用。男女之間的結合,更是緣字昇華的表現,當「緣」字到了盡頭時,就會發生「緣散」的結局。佛經說:「緣生則聚,緣散則滅」!大至宇宙,小至人生都是遵循 此一規律的,這叫做「緣起論」。然而無論是眼緣或心緣,憑感覺不是一定正確。因為人的思想常常受妄念支配,顛倒夢想,這是佛家所說的無明,這是沒有智慧的 表現。沒有智慧便有煩惱,所以佛家主張修禪定,禪定功夫深了,便能把握自己。要懂得緣會隨著人的環境和心智起變化,有緣也會變成無緣。

廣結善緣

  我不是商人,偏偏結識了不少商界的朋友,難道這是「緣」嗎?所謂「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有時我們會碰到這樣的情況:比如我們急想找某 人,往往會失之「交臂」間的錯過,明明是迎面而來某人,竟會在交臂之間頓然消失蹤影,這叫做「無緣」。有時會發生非常奇妙的事,如有人上午在香港相見,隔 了數小時之後,竟在上海無意間又碰頭了,到了夜晚消夜時,又是彼此不約相會。這叫做「非常有緣」了。人與人之間就是如此奇妙,是無法解釋的。佛家教人要 「結緣」,不要「結怨」,有緣相見的人是無限喜悅,有怨相遇的人是無限苦惱。類似之事深有體會。大概因為信佛的緣故吧,喜歡跟人「結緣」,故相識的人遍及 各個階層,相識的友人越來越多,特別是來往於「佛寺」、「道觀」、「教堂」一些社團機構,接觸的人絕非少數,而是一群「我不識人」,「人必識我」,這叫做 「廣結善緣」。佛云:「一切眾生皆具佛性!」人人都是未來的佛,而佛性是人生最珍貴的。

四大苦惱

  俗話說:「無病時多為利來忙,有病時方知身是苦。」在佛經上常告誡人們有:「生、老、病、死」四大苦惱!不少人被「病魔」纏身,痛苦不堪。平時人們為 「稻粱謀」,或者追求「名利地位」,或者「爭權奪利」……這些人忙忙碌碌根本不在乎「病」為何物,有些人為了「利」字當頭,連「死」都不足懼,何怕「病」 乎?事實上則不然,由於很少見到「病」像的種種苦惱,似乎對「病」毫不在乎,缺乏一種感性認識,特別是年輕人,可以說,他(她)們根本不存在所謂「恐懼 感」!但是一些年老的人,眼看接近「死亡」的邊緣,所謂「夕陽無限好,可惜近黃昏。」他們對人世間非常留戀,對「死亡」特別恐怖,有位病人已八十多歲了, 他聽到八歲小孫兒問:「爺爺是不是快要死喇!」想不到這位老爺爺氣得三天絕食,不肯聽家人的勸告,也不聽醫生的奉勸,自己也不說話。這位老爺爺平時很喜歡 孫兒的,可是卻不能忍受「死」的剌激。

 
 
世出世法
◎楊 釗

推動飛輪

企業由「優秀到卓越」,其步驟是:
一.培養第五級的領導;
二.以人為本;
三.事實求是;
四.刺蝟原則;
五.強調紀律的文化;
六.以科技為加速器;
七.推動飛輪(或稱之為默默耕耘、突飛猛進)。

  今期在這裡討論一下「推動飛輪」。

  企業要由「優秀到卓越」,其過程就好像推動一個巨大笨重的飛輪,你使勁地把飛輪推動,又或找人與你一齊推,終於飛輪轉了一圈,大家開始有信心了,又有 多一點的人加入推,結果第二圈、第三圈、第四圈、第五、第六圈……第十圈……飛輪愈轉愈快……第十一、第十二……第二十圈……動能逐漸累積,每一圈都轉得 比前一圈快……第三十圈……第五十圈……一百圈,終於有了重大突破,累積的動能開始助你一臂之力,每轉一圈都為下一圈累積更多的動能,前面所花的力氣到後 來發揮了相乘的效果,飛輪的速度比前快十倍、百倍,甚至千倍,形成不可遏阻之勢,向前飛奔。

  「從優秀到卓越」的轉型絕非一揮而蹴,企業絕不是靠一次決定性的行動、一項卓越的計劃、一項殺手級創新應用、一點點好運氣、或一場痛苦的革命,就能脫 胎換骨:優秀的公司躍升為卓越的公司靠的是累積的努力,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一個行動接著一個行動,一個決定接著一個決定,一圈接著一圈地轉動飛輪,點點 滴滴累積起來,終於達到了非凡的成績。

  但是,我們從報章雜誌得到的印象截然不同,媒體通常在企業成功後才報導這家公司,之前則隻字不提,因此,這些報導扭曲了我們對企業轉型的認知,似乎企業都是在一夕之間獲得成功。

  「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都遵循相同的蛻變模式,先厚植實力,然後突飛猛進,一、二個創新的概念或產品,可以帶來企業的成功,但不能長久不墜,要持久地 獲得成功並進入卓越企業之列,非要厚植實力不可,祇有長時間堅持不斷地推動飛輪,一圈又一圈地累積,飛輪的動能直至有一天就會一飛衝天。

  然而,在實際的操作層面並不容易,企業往往要面對長期效益和短效益的矛盾,面對增加投資和控制成本的矛盾,又或要面對投資者要求短期效績的壓力,在這 種情形下務必學會「以戰養戰」的戰術,才能兼顧長期效益和短期效益,而面對投資界的股東,則要學會採取「水庫」政策,有一定的儲備,不要把利潤全部當年反 映,而是令公佈的業績既達到投資者的合理期望,又要把多餘的利潤用作儲備和作再投資、再發展之用,為長遠的營利作貢獻。但以上做法務必成為一種策略和紀 律,才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在研究個案中發現,「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了解到一個簡單的事實:持續的改善和提昇績效中蘊藏了巨大的力量,祇要看到實際的成績,儘管最初還是逐步累 積階段,然而說明了經營理念的可行性,其他人逐漸了解和覺察到公司正朝向正確的方向前進,他們就會團結一致,熱情支持。我們稱之為「飛輪效應」,「飛輪效 應」不祇發生在外部投資者身上,也能凝聚內部的員工。

  第五級領導人在企業需要變革時,往往盡量避免採取任何激勵的措施,反而開始推動飛輪,以實際的績效證明計劃行得通,「我們想辦法讓員工親眼看到我們的 成果」。某個第五級領導說:「我們按部就班地實施計劃,設法產生成功的結果,因此員工會從我們的成功中得到信心,而不是祇靠空口說白話來激勵他們。」

  「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比較不喜歡在八字還沒有一撇的時候,就對外大肆宣揚偉大的目標,他們祇是開始推動飛輪,先深入了解,然後採取具體行動,一步接 著一步,一圈接著一圈,等到飛輪慢慢地累積了龐大的動能之後,他們才抬起頭來說,「嘿,如果我們一直這樣推動下去,沒有理由達不到目標。」

  暫且停下腳步,思考一下。正確的人才最渴望得到的是甚麼東西?他們希望成為勝利團隊的一份子;他們希望能有所貢獻,創造實際可見的績效;他們希望感受 到努力參與工作的興奮。當正確的人才看到面對殘酷現實之後的簡單計劃時,經由深刻的自我理解而發展出來的計劃,而非好大喜功的計劃,他們很可能會說:「這 個計劃一定行得通,算我一份吧。」當他們看到計劃背後有一位無私奉獻的第五級領導人和一群團結一致的主管時,他們會拋掉冷嘲熱諷的態度。當人們開始感覺到 動能的神奇力量,當他們開始看到具體的成果,當他們開始感覺到飛輪轉動得愈來愈快,這時候,許多人都會自動請纓,用肩膀頂著飛輪,大家一起用力推。

  失敗公司所表現的是截然不同的形態,它們所提出的計劃和目標往往未經過深思熟慮,不是定得太高就是定得太遠,他們通常都大張旗鼓地推出新計劃,宣稱目的是「激勵士氣」,結果成效往往無法持久,無法持久累積動能,墜入了所謂的「命運環路」中。

  在失敗公司「命運環路」中,雖然內容不盡相同,但其中兩種形態特別值得注意:其一是,錯把購併當作增長的手段。其二是,領導人的錯誤策略和選錯領導人,都會導致前人的努力毀於一旦。

  有人會問,推動飛輪的效果有多大?物理學教授彼德森(R. T. Perterson)提出一個形容詞:「連貫性」。他問:「一加一等於多少?」,他故意停頓一下。「是四!在物理學中,系統中的各個部份優勢互補,形成了 整合後的整體,其力量大於各部份的總和。」這裡可以解釋為甚麼「團結的力量」是那麼明顯,「團隊精神」是那麼重要。一加一在數學世界中是等於二,但在物理 學世界中、在自然界中,一加一是可以等於四的。問題在於是「優勢互補」或者是「優勢互補抵銷」。

  綜觀「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其過程不外乎是「從厚植實力到突飛猛進」的飛輪形態。而這一切都先從第五級領導人開始,第五級領導人會自然而然地走向飛 輪發展形態,他們對於浮誇不實,刻意凸顯領導人角色的計劃沒甚麼興趣,反而比較傾向於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標,然後默默推動飛輪,產生績效,達到目標。跟 著又制定下一個「力所能及」的目標,又默默耕耘推動飛輪,達到目標;一步一步地推動飛輪,一個目標、一個目標地如實完成,有一天就會來一個「突飛猛進」。

  延攬適合的人才,淘汰不適任的人才,並且把對的人放在適合的位置上,都是厚植實力階段的關鍵步驟,是飛輪上非常重要的推力。儘管有時是艱難的一步,對結局始終抱持信心,能幫助我們度過厚植實力階段經年累月的煎熬。

  其次,當我們對「刺蝟原則的三個圓圈」有深刻的理解,並能走向符合「刺蝟原則」的方向,建立充分的紀律,成為自律的人才,決策與思考、行動都以符合「三個圓圈」為原則,這是獲取極大成功的本質所在。

  最後,我們如果又能運用最先進的科技「硬件和軟件」協助,一步一腳印,默默耕耘推動飛輪,十年如一日地實幹和巧幹,終有一天,我們就會突飛猛進。

 
 
感悟慈輝
◎劉成香

我未加入慈輝佛教基金會之前,耳聞目睹慈輝行善之事,心中常有疑問,是甚麼動力使慈輝能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堅持走行善之道?

  沒想到我會與慈輝有緣,竟得以成為一名「慈輝人」。

  在慈輝,和善的工作氛圍,溫馨如自己的家;友善的同事,親如一家人。讀了有關慈輝的眾多書籍,才明白原來慈輝的工作理念是「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

  第一回當慈輝愛心大使,是去平潭鎮的仙洞小學和惠東縣梁化鎮周英紀念小學發放獎學金。仙洞小學是平潭的一個偏遠山村小學,建在山腳下,路途遠,車子在鄉村公路上顛簸得厲害。

  我們終於在預定的時間到達。操場邊的走道佈置了一個簡單而莊嚴的主席台,學校的領導早已在外等候。下了課的小學生們看到我們,一個個歡呼雀躍,很規矩 地集合排隊,坐在午後火熱的陽光下。校長激動地講話:「我校因得慈輝佛教基金會出資三十萬元,才建起了這棟教學大樓。此後慈輝多次出資,修建了圍牆,改善 學校的環境。慈輝的善舉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惠陽區政府也先後捐獻了錢和物資,使仙洞小學用上了電腦教學,實現了歷史上的突破!今天又為我校頒發第九次獎 學金,我們衷心地感謝慈輝。因為有了你們的支持,使我校培育出多名先進教師,在市多次的評比和考核中都取得名次……」哦!原來「慈輝」十年如一日,默默地 在為教育事業做著奉獻!

  從仙洞小學出來,又去惠東周英紀念小學,到學校時是下午四點多。這是楊會長母親的故鄉,整座教學樓是由會長和家人捐資建的,以會長母親的名字命名。在 發獎學金時,慈輝人發現有些學生光著腳,沒有穿鞋子,急忙叮囑一句:「把錢拿回家給媽媽,幫忙買雙鞋,天涼了,小心別受涼。」多麼暖人的話語啊!因為是慈 輝人,所以總會關心別人。

  看見得獎的學生和老師們一個個高興地走上領獎台,我的眼睛紅了,我為別人得到了幫助而高興,也為慈輝感到驕傲!而慈輝,是不會為這些而所動的,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原是她的使命。

 
 
慈輝今天關愛我 明天我也助他人
——慈輝佛教基金會河北省淶水扶貧

◎小 雅

○○五年五月廿二日對河北省淶水縣下車亭村的祖冬雪和祖夢婷兩個小女孩來說,是個終生難忘的大喜日子。

  這一天,經保定市婦聯牽線,慈輝佛教基金會的陸戰民爺爺代表慈輝將第一季度的每戶救助金一千五元送到祖冬雪手中。冬雪接過陸爺爺遞過來的錢,感激的淚 水潸然而下。冬雪的父親患精神病多年,由於沒錢買藥,發病時經常打罵母女,冬雪的媽媽有好多次想離家出走,但又放心不下年幼的女兒,艱難的歲月使她變得很 蒼老。見到陸爺爺一行,冬雪的媽媽激動地說:「冬雪的爸爸有病,好幾次因為家中困難,我都勸冬雪別上學了,上縣裡玻璃廠去打工,多少掙點工資也好補貼家 用,可是一說她就不吃飯,光掉眼淚,她心裡還是喜歡上學,可家裡哪有錢啊?現在可好了,謝謝你們這些好心人哪!冬雪,你可要好好學習啊,莫辜負大家對你的 幫助。」陸爺爺拉著冬雪的手,指著懸掛在她家牆上的觀世音菩薩像,告訴她要感謝菩薩,長大後也要做一個善於幫助別人的人。

  這一天對祖夢婷來說,也是喜出望外的日子。夢婷今年十四歲,母親早亡,父親因病喪失了勞動力,家中還有七十多歲的老奶奶和年幼的妹妹,無奈的她含淚輟 學了。一年多的輟學生活,使她飽受煎熬,她多想聽那朗朗的讀書聲,多想念那朝夕相處的老師和同學啊!後來,「春蕾計劃」使她重返校園,她格外珍惜這來之不 易的學習機會,但當她回到家,看到年邁的奶奶佝僂著腰,辛勤地打點一家四口的生活時,心裡特別難受,自己的學校生活還能維持多久?恰在這時,陸爺爺帶著慈 輝佛教基金會的善款和楊洪爺爺的關愛來到了她的家,又給她帶來了新的希望。她暗暗發誓: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也像楊洪爺爺那樣,做個幫助別人的人。

 
 
無錫祥符禪寺(下)
◎孔 勤

(接上期)

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祥符寺 僅有一位殘疾僧人聖友(外號「僧癩子」)看守香火,可謂是「寂寞寺門青靄合」的境地。一九五○年馬跡山土地改革,祥符寺熟田分給農民,寺產山林由武進縣第 二農場接管(此農場「是在接管『冠一農場』、『十畝山莊』殘業和祥符寺寺產基礎上創辦起來的國營農場。一九五二年馬山區隸屬震澤縣,改稱馬山林果場。」江 蘇文史資料編輯部編印《馬山志》),守寺僧人聖友被安置在廟下村當農民種田自養(說白了就是掃地出門)。這座歷史名剎由此鐘鼓絕響,香火斷滅。「在不斷拆 建和『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例如「一九六八年,拆祥符寺樓房五間,造駱駝墩豬舍十間」)中,所有珍貴歷史文物,已掃劫一空。『水月禪心』禦匾和神駿寺禦 書勒石等,均已蕩然無存。僅存千年古銀杏一株與八角井、六角井」(江蘇文史資料編輯部編印《馬山志》)及小屋(似為庫房)兩間。就這兩間小屋雖非祥符寺主 體建築,歲月又未必綿長,卻可以折射辛亥革命以來中國佛教寺廟的歷史命運。

太湖三萬六千頃,八功德水繞靈山。
如來百福莊嚴相,無量光明照世間。

  無錫市人民政府為保護古跡,弘揚文化,落實宗教政策,將重建祥符寺造大佛像於小靈山,敬賦此章為頌。

  這首詩並跋為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題寫,時間是一九九四年七月三十日。詩為贊頌靈山大佛無與倫比的光輝形象。跋則說明重建佛 寺、新造佛像的殊勝因緣。正由於因緣殊勝,一度寒暑,靈山古剎祥符寺再現輝煌;三個春秋,靈山大佛巋然屹立世界東方。一九九五年金秋十月桂花飄香的一天, 十方施主,佛教大眾雲集祥符寺大雄寶殿,舉行落成典禮,迎請茗山長老陞座主持法席,全權負責建寺造像工程的無相出任監院,由是名山得主,住持有人,道場重 興。因此與會大眾,歡喜贊嘆,額手稱慶。一九九七年十一月十五日,靈山景區彩旗飛舞,喜氣洋溢;祥符禪寺鐘鼓齊鳴,燈燭交輝。社會各界人士,佛教四眾弟子 歡聚一堂隆重舉行法會,諸山長老茗山、明暘、本煥、隆根、仁德、淨良、慈舟、松純聯袂主法,為靈山大佛開光,應邀參加法會的斯里蘭卡維普拉沙長老、尼泊爾 佛教界客人隨喜。是日近午,霧濛濛,雨淋淋。是時,法器交響,梵音嘹亮,經聲佛號傳播四方。驀地天遂人願,雲開日現,靈山大佛開光了,慧目垂青眾生,光明 普照人間。是時,靈山景區、祥符寺內外,人頭攢動,摩肩接踵走向靈山大佛,同瞻慈容,共沾法善。是日,參與法會和隨喜觀禮者不下十萬人次,真乃盛世盛事盛 況空前!

  祥符禪寺中興第一代住持茗山長老,德高望重,譽滿中外,為當代高僧之一,一身兼任多所寺院方丈,肩負教內教外多種職務,不時應邀外出弘化利生,講學育 人。本寺僧眾修學,日常行事,接待工作,佛事活動……全由無相監院承當,可謂日理萬機,一個「忙」字了得。即使如此,他仍然殫精竭慮,募捐化緣,繼續建設 道場,親自籌劃設計、親自採購建材,親自巡視施工現場(不避風雨寒暑天天如此),備嘗艱辛,苦心經營六載,建成尊宿閣等三幢樓房。其外觀古典大方,具有漢 傳佛教傳統建築風格,其內部陳設新穎雅致,富有現代生活氣息。例如普照樓,一樓一小廳,可為講堂,可作教室;一大廳,可作講經道場,可作大會場,可作大餐 廳,也可作法務活動場所。二樓設有兩室一廳,招待貴客嘉賓:四小廳、四中廳、一大廳,根據賓客多少,隨時邀至大、中、小廳就座餐飲。這是一幢多功能綜合 樓,設計建造者無相法師作如是說。與此同時,這位「當家師」根據客觀形勢及時完善常住僧眾和職工的生活設施,以及加強寺院整修與管理。例如綠化庭院,石鋪 通道,掃除塵埃,搞好環境衛生。又如從大殿兩側構建殿與殿之間門樓,連接環繞各殿的長廊,既增強全寺建築整體效果,又方便寺僧、香客、遊人避雨遮陽。從而 經常保持梵剎莊嚴,佛地清淨。

  古剎祥符寺門前有澗,澗上有雙瑞橋。前人題寺詩有句云:「寺抱一灣水」,「小橋通澗路」;「雙瑞清流繞寺前」,「澗聲回合小橋邊」。新建祥符寺殿前有 放生池,池上並架大覺、慈恩、普渡三橋。橋堍碣石上鐫茗山長老題並書三橋偈。其中大覺橋偈云:「長夜漫漫何時曉,遙遙彼岸何時登。誰言苦海無人渡,佛在靈 山望眾生。」朝山禮佛之善男信女,參觀訪問之嘉賓遊客通過三橋,天王殿大門上端祥符禪寺寺額即映入眼簾,殿內當門而坐者為彌勒化身布袋和尚契此,俗稱「大 肚彌勒佛」,袒胸露腹,怡然自得,眉開眼笑,滿面春風。他坐勢自在,肘下壓一布袋,袋內何物無以知曉,洩露的是說不盡的故事。其左首為東方持國天王,持琵 琶:南方增長天王,持寶劍。其右首為西方廣目天王,持神龍;北方多聞天王,持寶傘。佛教視四大天王為護法天神,建天王殿,塑天王像。民間稱四大天王為四大 金剛,傳說四大金剛象徵風調雨順,是為反映人民豐衣足食的美好願望。其背後為韋馱,披袍擐甲,持金剛杵,英武威風,面向大殿佛祖,注視寺中動靜。他是南方 增長天王的一員神將,隨從四大天王從所居四天王天下凡擴持佛法。因此,漢傳佛教寺院僧人每日朝時課誦,異口同聲稱贊道:韋馱天將,菩薩化身,擁護佛法誓弘 深,寶杵鎮魔軍,功德難倫,祈禱副群心。

  走出天王殿,漫步占地十數畝的庭院。院中甬道兩旁新植樹木展枝吐綠,初栽花卉掛蕾放葉,一派生機,滿院春色。兩廂鐘鼓二樓,伽藍、臥佛、觀音、地藏四 殿,對稱整齊,協調和諧。行至庭院北端拾級而上方形大石壇,巡禮大雄寶殿。殿中滿堂幢幡寶蓋,流丹溢彩;一案香花供品,噴芳滴翠。佛祖釋迦世尊結跏趺坐於 金蓮臺上,恰似靈山會上談空說有,言傳身教微妙法,阿難、迦葉侍立左右,猶如正在聆聽教法,領悟禪機。大殿東西兩側為十六羅漢,或降龍、或伏虎,或寫經、 或讀誦,或側目挖耳,或托腮養神,或袒露胸懷,或圓睜雙眼……表情不一,神通各異。大殿後門內,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面露觀照世間尋聲救苦神情,手持楊枝 淨瓶,表示甘露遍灑十方,普濟世界。

前臨太湖後倚靈山香客登寶地心曠神怡
東擁白虎西據青龍遊人歷勝境留連忘返

  此為祥符寺住持無相即興文字,既為指示祥符禪寺地理方位,又是點明靈山大佛環境形勝,堪稱妙語雙關的一副楹聯。祥符寺後為徙倚寬廣,視野開闊的杏壇廣 場,其間古銀杏、佛手樟、三炷香(樹),傳為前朝寺僧所植,已成今日小靈山特有景色。而其東龍井(八角井)、白蓮池則為祥符古剎八景之遺跡。其北二百一十 八(218諧音你要發)級登雲道,上達石造大平臺。其北半部正中,高大的須彌座承托盛開的蓮花。蓮花上站立「身與雲齊施法雨,目垂海眾示深慈」的釋迦牟尼 佛。佛祖腳下為靈山古剎舊址,址在靈山趾(錢孝《題靈山剎》:昔人施荒丘,作寺靈山趾)上,故稱靈山大佛。大平臺南半部當央,三足鼎立一大塔形「萬年寶 鼎」。因其既高(8.8米)且重(12.8噸)為當代中國佛教寺院供具之最,故稱「神州第一鼎」。鼎之前方設有拜墊,意味著這裡可稱禮拜廣場,或謂禮佛 台。在這裡抬頭仰望,靈山大佛面目慈祥,微露笑顏,口似欲啟又合,狀若演講妙法猶未了;右手施無畏印,表示施與眾生安樂無畏,左手與願印,表示成就眾生愛 樂願望:胸前「卍」形,象徵萬德和吉祥。在這裡放眼太湖,萬頃碧波連天際;極目群山,百千嶺峰比高低。在這裡俯視下方,祥符寺內香煙繚繞,梵樂悠揚,殿宇 鱗次櫛比,香客絡繹不絕,一派佛事興隆,香火旺盛景象。

  靈山大佛腳下須彌座和大平臺內也是梵天佛地:五方五佛各就其位,一佛一世界,萬佛殿,迎請供奉靈山大佛真身像,功德不可思議,芳名流傳萬古。隨喜堂, 隨緣樂助,皆大歡喜。登頂電梯直上金蓮台,敬向靈山大佛行頭面接足禮(俗稱「抱佛腳」),消災納吉,增福延壽。真乃「小靈山裡建禪場,大佛法中王」!

  祥符禪寺始創寶塔,明嘉靖中傾圮,萬歷初重建,清咸豐末毀,自此不復可見「塔影崔巍落半天」是為歷史憾事。如今古剎祥符寺既已重建且比舊觀輝煌,向以 復興古佛道場為己任者無相方丈,遂將重建祥符寺塔提上議事日程,並依《妙法蓮華經.見寶塔品》意,報請命名多寶如來塔。現已擇地於寺之西南隅白虎山麓,以 為造塔建院之所,但願不久的將來,萬綠叢中一塔雲天。

  每當祥符禪寺撞鐘擂鼓,點燭焚香的時刻,無相方丈率領兩序大眾,雲集大雄寶殿中,肅立釋迦世尊前,頂禮膜拜,誦經念佛,虔誠祝願:天下太平,人類安 寧,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國運昌盛,社會小康,豐衣足食,金玉滿堂。善男信女,敬佛護法,消災延壽,富貴榮華。佛教四眾,知恩報恩,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祥符寺僧合十歡迎:三寶弟子前來朝山禮佛,同結法緣:中外遊客登臨觀光攬勝,廣種福田。同時一心祈禱:多為祥符古剎復興喜舍重金和隨緣樂助的十方施主,全家康泰,滿門福禧,六時吉祥,萬事如意。

 
 
痛失好友
◎王宏逵

月六日晚九時四十分,驚悉王永平老居士駕鶴西去,一陣揪心的悲痛重擊心頭。僅管對昏迷四個月的王老早已預感不祥,還是不願見到這面臨的事實。我痛惜上海佛教界失去了一根頂樑柱,痛惜自己失去了一位佛教界的老朋友、好朋友、真朋友。

  我雖早已認識了王老居士,真正交往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方開始。由於工作關係,我們以後的接觸日益頻繁。在相處的二十多年中,前一半是在工作中合作共 事,後一半則是友情的交往。雖在後一半時間裡,我們的接觸要少的多,而我們的友誼卻加深的更多,因為彼此有更多的機會推心置腹地談心,相互有了更深的瞭 解。二十多年中我們或隨意的聊天、或有主題的交談、或對工作的商議、常有不同觀點的爭論。我們從來都是以誠相見,以誠相待,肝膽相照,和睦相處。隨交往愈 多,我愈認識到王老確是上海佛教界中一個傑出的、優秀的人物,愈認識到他在上海佛教事業中的重要性,也愈感到他是我們真正的好朋友。

  王老是上海佛教界的元老,是上海佛教事業的領導人之一,他將一生全部無私地奉獻給佛教事業,為上海佛教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在長期的交往中,我驚嘆他思想的敏捷和睿智,也深為他的精神和品德所感動。

(一)

  王老居士有強烈的愛國思想,同時虔誠地熱愛他信仰的佛教。他念念不忘報四恩。報國土恩,眾生恩。他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制度,堅持維護國家和人民的 利益。他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積極響應號召,認真貫徹改革開放以來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他要報佛恩,他時時事事想到佛教事業,為佛教事業 殫精竭慮。最可貴的是他識大體,顧大局,任何情況下不忘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同時顧及到佛教、寺院及信徒的正當、合法權益,又不片面強調佛教的權益而有損國 家、社會、人民利益。往往在解決一些複雜問題時把握這些關係上顯示出他的無比睿智,把事情辦得十分圓滿妥帖,這就常使我贊嘆不已。

  王老作為佛協秘書長、副會長和明暘法師的助手,除日常工作外,無數次參與真禪法師和明暘法師的組團出訪或接待來訪,足跡遍及港臺、東南亞和美加澳等國 和地區。並與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佛教界諸多交往,為建立各地佛教界聯誼,甚有貢獻。在這些活動中王老不忘介紹祖國的改革開放、法律政策、宗教狀況、一國兩制 國策以及反對台獨的堅定態度,與各地佛教界進行交流溝通,密切了聯繫、增加了交往。有的由此消除疑慮和誤解,而來大陸參訪,朝山,互訪交流。王老在交往中 拓展了國家影響,佛教影響。為了弘揚佛法,為了體現我國宗教政策,上海龍華寺應邀組織赴美弘法團,在美國萬佛城舉行水陸空大法會。這是中國佛教二千多年來 第一次組織如此規模龐大的弘法團出國舉行的大法會,盛況空前,佈置莊嚴,法器齊整,如法如儀。美國多份報紙頭版報導,當時美國總統里根發電致賀。這次弘法 活動圓滿成功,擴大了中國佛教的對外影響。由此開始了上海佛教多次被邀出境舉行大型法會,美國佛教界也多次來訪或朝山。王老在這次活動中的人員組織、法物 準備和法會的全過程傾注了全部精力。如赴美時,僅滿裝一飛機貨艙的法器法物,都是他在幾個月內,花費心血組織趕製出來的。

(二)

  王老居士是個十分敬業的人。他的一生始終都是為佛教事業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兢兢業業,不遺餘力地作貢獻。十年浩劫後,國家社會主義建設進入改革開放 新時期,上海的佛教和其他各方面一樣百廢待興。党和政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和財力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但有很多工作必須由佛教界自己來辦。為了恢復和振興 上海佛教事業,王老毫不猶豫地回到了上海佛教協會的領導崗位,協助政府落實宗教政策。首先他具體負責龍華寺的修復開放。在明暘法師的主持下,王老為一座座 殿堂的整修、一尊尊佛像的修繕和重塑、為寺廟文物的追索、保護、僧伽的請回安排,法物流通處、素齋部的恢復、為管理系統和管理機構的建立,管理制度的制 訂,為各項正常的宗教活動的恢復、部分僧人和信徒對國家宗教政策的疑慮的消除,以及協助明暘法師籌措大筆資金……等等。大量煩雜的工作,王老嘔心瀝血,化 了幾年的心血,一一細緻周到的落實好。龍華寺今天呈現出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興旺景象,王老是起了關鍵作用的。在整個過程中,他費了多少苦心,化了多少精力, 遇到多少困難,產生多少煩惱,他沒有抱怨一句,祇是任勞任怨,默默地辛勞地工作。苦、累;瘦了,甚至病了,仍夜以繼日,堅持不懈,他的敬業精神是非常感人 的。

  在上海佛教落實政策過程中,作為市佛教協會的秘書長,他面對一處處寺院房產的收回,一個個修復委員會的建立,大量艱巨複雜、具體細緻的修復開放工作的 進行,還有許多周邊單位需與之談判協商……等,又要他化了無數的精力。他在協助政府落實政策,為上海佛教整體的恢復與發展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勞。

(三)

  王老居士是一個不畏艱難,勇擔重任,敢於負責的人。佛教事業中凡需他做的,他從不推辭,更不挑精揀肥。不管多險惡、多艱難,仍會迎難而進,不回避,不 退卻。在八十年代中晚期,平靜的上海佛教正在埋頭恢復和建設的時候,出現了某些人以莫名的藉口掀起了一場風波,干擾了一些寺院的活動,干擾了上海佛教協會 工作的正常秩序,影響了上海佛教界的穩定局面。在佛教領導大都身處困境的時候,王老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精神與其他一些領導人勇挑重擔,在政府宗教事務局 的領導和支持下,力挽狂瀾,採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耐心細緻地做多方面的解釋與說服工作,終於使某些人口服心服,使受這些人影響的信徒明白真相,平息風 波。維護了佛教界的穩定與發展的局面。現在事情雖已過去多年,而王老的不畏艱險,勇擔重任的精神卻深刻地銘記在人們心中。我們也深深感謝王老在這場風波中 對我們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是我們和佛教界的真誠合作的結果。

  負責龍華迎賓館的興建,說明王老不僅敬業而且還能忍辱負重。為了適應上海城市的對外開放,為了與港臺、國際佛教界的文化交流和友好交往,為了更好地體 現我國宗教政策,尊重佛教的教規和習慣(曾有些接待單位,不瞭解佛教的特點,作了一些不適當的安排,引起境外佛教界朋友的不滿和政策的誤解),上海佛協和 龍華寺領導決定利用龍華寺旁空地興建一座佛教賓館以妥善地接待來賓。並決定王老任籌建組負責人,這又是一項艱巨複雜而又很專業的大工程,在建造過程中,曾 被一些並不懂工程建築的信徒多方挑剔,嚴厲責難。王老忍辱負重,忍受了一、二年,直到賓館全部建成,請佛教界四眾參觀試用,才得到大家一致的好評和贊許。

(四)

  王老居士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他一貫尊重法師,尊重他人,自己卻十分謙遜。他對佛協的主要領導特別是真禪、明暘法師的領導尤為尊重。真禪法師對佛協工 作的意見,他必認真貫徹執行,重要的工作也必向真禪法師請示匯報。在龍華寺工作中,他牢牢把握著自己是明暘法師在寺務工作中的助手,一切工作要服從和貫徹 明暘法師的意圖,絕不越權處理任何寺務,因此得到明暘法師的充分信任,很多寺務均委託他代表自己處理。王老對所有法師、佛教徒、寺廟職工都十分尊重。尊重 他人的人格,尊重他人的意願和意見,他做任何事總是虛懷若穀,耐心聽取意見。他要別人做的也總是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不強求他人。由於他為人正直、坦 率、誠懇和謙遜的高尚品德,他成為在佛教界受到廣泛尊重的大德居士。

(五)

  王老居士的高尚品德,還在於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自己克己奉公,克勤克儉,對他人關心愛護,體貼入微。

  他常強調「背因果」三個字,說「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所得的善果和惡果,都要自己背的。」基於此,他嚴於律己,從不爭名利。對工作絕不藉口推 辭,對名利卻一再謙讓。有功不歸己,有過不諉人。暫不被理解時,也能忍辱負重。對他人則寬容大度,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他善解人意,從不記仇,甚至代人受 過,但他慈悲為懷,以德報怨,因而廣得人緣。

  生活上他薄以克己、厚以待人。他靠一份固定收入維持生活,不接受額外收入。他穿著簡樸,沒有嗜好,除了工作需要的應酬,一日三餐,都在寺內。他雖有一 套極普通的住房,為了便於日夜工作,常年住在寺內。他甘於清貧,對個人和家庭生活沒有任何奢求。而他心中卻時時處處想著別人,大至生老病死,小至生活細 節,都關心備至。在不違反原則的前提下,想方設法解決別人的困難和需要。由於他的愛心、誠心和熱心,別人碰到甚麼難題或有甚麼需要,總是樂意去找他幫忙, 他從不推卻。如在明暘法師和他的共同努力下,從隔壁公園中劃撥到一片土地時,王老立即想到僧眾們的居住問題,於是,龍華寺建造了新的僧寮,大大改善了僧眾 們的居住條件。

  正由於他的高尚品德,贏得了大家對他的敬佩和愛戴,龍華寺上上下下都親切的稱他為「王師傅」。

(六)

  王老十分重視佛教人才的發掘和培養。佛教事業的恢復和發展,必須有佛教人才,而當時佛教人才的缺乏正是最大的困難。除了能請回的老人外,市佛教協會開 辦了上海佛學院,以培養年輕一代的僧人。但佛教人才的需要是多方面的,王老為此又一次傾注了他的心血。龍華寺恢復之初,請回的僧人缺乏唱念的基本功,經明 暘法師的同意,他幾度去外地,誠意聘請來一位唱念俱佳的老法師,從而訓練出一批能做各種法會的僧人。他還發現發掘了一位對佛教藝術造詣很深的居士,吸收進 寺內工作,充分重視和發揮其作用。此後上海很多寺院,甚至有的外地寺院的修建擴建新建都請他對佛像和殿堂設施進行設計、制圖、塑造、監制。經他設計塑造和 製作的佛像和各種設施特別精美,深得四眾贊許。寺廟素齋是佛教的傳統文化之一,社會影響很大,為了提高龍華寺的素齋質量,王老千方百計地聘請了當時上海飲 食業中僅有的一位素食特級廚師。為解決該廚師的住房困難,王老將寺裡剛分配給自己的一套住房轉讓給他,再次表現了他的無私精神。由於該廚師的到來,大大提 高了龍華寺的素齋質量,並培養出好多位高水準的素齋廚師。八十年代中西哈努克親王曾來龍華寺禮佛,宴請時,西哈努克親王對素齋贊不絕口,並稱「這裡的素齋 是世界第一流的」。餐中,特邀幾位廚師一一與他攝影留念,當場簽名並親送幾位廚師。

  僧才的培養,是佛教界最重要的人才培養。王老密切配合真禪和明暘法師,注重佛教教育,關心佛學院的工作,關心年輕一代僧人的成長。在領導的支持下,他 還幾經努力,辦成了佛協和大學合辦的等同大學專科的僧尼班,以進一步培養較高層次的僧才。同時為了不斷提高寺院內的僧人,他還配合明暘法師辦了常年的僧伽 培訓班,以半月和二月為期的短期培訓形式,不斷提高僧人的宗教素養。

  幾十年來,王老居士為上海佛教事業的奉獻是忘我的,所做的貢獻是不言而喻的,他是上海佛教界居士中一個傑出的代表;他的品德是高尚的,是人們學習的楷模。他的一些好朋友為他擬了一副挽聯稱頌他說:

寺事人事佛事國事諸事忙乎利樂兼顧,
誠心熱心精心忠心君心累矣人天共睹。

  我說王老居士是老朋友,是因為他和我有二十多年的交往:說是好朋友,因為我們間建立了深厚的情誼:說是真朋友,是因為他和我始終是真誠相交,坦率溝 通,互相諒解,相互支持。這樣的朋友,平生為數不多。我特別珍惜這份友誼,這種真情。現在他卻過早地走了,從此天各一方,我真悲痛異常。

  願王老居士一路走好,別著急,慢慢走,更願按佛教的祈願「不舍有情,乘願再來」!

 
 
難忘六十年 如兄似弟的同道情誼
——深切悼念王永平居士

◎尹 波

月六日晚九點四十分,永平道兄走了。電話過來,我 五內皆震,眼前一黑。這消息不能不信,因為自去年冬天以來,永平躺在華山醫院九樓的危重病房,已經四個多月,我和老伴曾多次探望,平素那麼精明強幹的他, 已經病得無言無語,完全沒有知覺,最後幾次,醫生祇許可隔著玻璃窗在門外看望。噩耗的到來已在預料;這消息我實在又無法相信,六十多年來,一向那麼精神、 那麼能幹、勇於任事又善於任事的他,怎麼可能會一下說走就真的走了呢!

一、

  我和永平是整整六十年前相遇相識的。那是一九四六秋天,我結束了閩南佛學院和鎮江焦山佛學院的學業,因為我的師公震華法師、師父超塵都在玉佛寺,我也 奉召來到上海玉佛寺,就在師公震華法師的寮房裡見到了還是個二十來歲青年僧人的永平(當時的法名叫圓定)。師公當時已經病重,永平是他的貼身侍者。因為師 公在重病中還在孜孜地趕著編撰他投入了畢生心血的《中國佛教人名大辭典》,叫我來,是為了和永平一起,一方面做侍者,侍奉師公起居湯藥,一方面為師公謄抄 書稿。於是從那時起,我就和永平一起住在師公臥室對面的一間小房間裡,同室而居,抵足而眠,關切相助,親如兄弟。

  永平小我五、六歲,人長得漂亮,塊頭也挺大,祇是一條腿有殘疾。他對師公感情很深。他是師公於一九四二年創辦的上海佛學院的第一屆學生。那時還是日本 人佔領時期。佛學院才二十名學生,七、八名教師,可是身為玉佛寺住持的師公,還是養不起這些師生,每天一乾兩稀都很難維持。有一次,佛學院又斷糧了,震華 法師親自到老西門找當時主持慈善救濟的一位范成老法師。范成法師給了震華法師幾袋子雜糧。震華法師找車運糧,自己卻捨不得花錢坐車,從老西門步行一直走回 玉佛寺。那天還下了雨,路上積著污水,震華法師捨不得糟蹋了鞋襪,把僧鞋僧襪都脫了下來,光著腳走了回來。當時震華法師已經是著作等身名滿海內外的佛學專 家和高僧了,為了這批學子,還勤苦如此。當時我去了閩南佛學院,師公的這些故事,都是永平噙著熱淚告訴我的。反過來,震華法師也很喜愛永平。一來永平勤奮 好學,腦瓜子靈,書讀得好,字也寫得很好。二來他的可憐的身世,也使震華法師對他份外憐惜。永平是蘇北海安縣十八槐地方生人,從小家境貧寒,體質不太好, 上佛學院時,因感冒染上病毒,窮學生哪有錢治,拖來拖去就拖重了,眼看就要病危了,震華法師得知後,急忙親自去求當時在上海做煤炭生意做得很大的一位鎮江 商人馬步洲,馬步洲和他夫人馬太太都是震華法師的信徒,在上海社會上是有地位的,兼著上海一個甚麼紅十字會慈善醫院的董事長,借著他們夫婦的力量,馬上就 請西醫用價格昂貴的外國針劑,打了十幾針,總算把他的命給救了下來,但一條腿還是殘了。佛學院畢業後,震華法師把他給留了下來,一方面在震華法師創辦的弘 一圖書館當管理員,一方面作照料震華法師的生活,那時震華法師的身體已經開始不行了。震華法師病情加重後,永平一個人照料不過來了,才把我從焦山也叫來。 我們倆一起盡心侍奉師公,也一起替師公抄書稿。這一段日子裡我倆結下了深厚的感情,而且這份感情一直持續了近六十年。

  一九四七年震華法師不幸圓寂後,永平仍回弘一圖書館當管理員,我則留在上海佛學院當監學,主要管學生紀律,也聽課,自己也兼點歷史地理方面的課。玉佛寺大殿的東邊,樓下是佛學院,樓上就是弘一法師圖書館。我們倆還是能朝夕相見的同參道友。

二、

  上海解放前後,兵荒馬亂中,從前的大施主多半跑得或躲得連影也沒了,寺廟的香火急劇衰熄,玉佛寺的上海佛學院也實在維持不下去了,祇好給每位學員發了 幾斗米作路費,遣散了,各奔東西。有的回了鄉下,有的到浦東織毛巾。我留在玉佛寺。永平選擇了回海安老家,在一所小學當了教員。曾寫信給我要在地理方面的 參考資料,我給他買了地圖冊寄去。

  上海解放後,寺廟完全斷了香火來源。家家門可羅雀,一個銅板的進帳也沒有。為了養活留下來的這十來口人,葦舫法師領著我們率先辦起了素餐部,那時叫做 「人民食堂」。就是做了些饅頭餅子麵條等素食,還有兩菜一湯、三菜一湯,很便宜的賣給勞苦大眾。因為乾淨、吃得飽,又花不了幾個錢,較受人們歡迎,但利潤 很薄。那時辦所謂「人民食堂」的寺廟很多,多半辦辦就辦垮了,連本錢也賠了進去。好在葦舫法師和我師父超塵法師都在,他們是管過大寺廟的,在他們的指導 下,我張羅管理也還算得力,慢慢運轉起來,本錢之外,還能有一點餘利貼補生活。正好有位做素餐的老廚師叫蔣席珍的,就住在玉佛寺斜對面,葦舫法師親自出面 把他請來主廚。以後又請來一位趙筱芳師傅加盟,玉佛寺的素餐漸漸還出了點名,連陳毅市長也由趙樸老介紹來品嘗過。國民黨軍隊潰敗前,強行佔據過玉佛寺當作 戰據點,解放軍打過來時自然就接管了過來,在寺廟裡駐紮了一些部隊。國民黨還在寺院裡設過一個普陀區的區公所,解放後也被人民政府接管。以後普陀區的稅務 所、甚至圖書館也搬了進來。那時玉佛寺反正也不做甚麼佛事了,空房子很多,我們就跟部隊及其他各個單位協商,算是出租房子,多少收一點租金。水電煤按人頭 分攤。過年過節,我們請他們領導吃飯,他們也請我們去一起會餐,大家相處得很好。等明白新社會國家的宗教政策不是絕對不允許搞經懺佛事後,我們還寫了個小 牌子,寫上「經懺佛事照常」,挂在江寧路安遠路拐角處牆上,間中也有一家兩家找來的。一位香工挑上兩個籃子,裡邊裝著法器,上事主家,再去五個或七個和 尚,上門唸經超度,一次也有三、五十塊錢的收入。這樣日子慢慢就有些起色了。

  可永平在鄉下過得卻不順。他體質差,教書的學校離家好幾里,天天瘸著腳來回走很吃力,蘇北鄉下生活也困難。學校放假時他從鄉下來到上海,回到玉佛寺想 看看情況,沒想到寺廟的處境和剛解放時情況大有不同了。看了幾天,他動心了,自己還不好意思直接跟我開口,就托寺裡一位心腸特好的志祥法師轉告我說,他想 不走了,看能不能讓他留下來?我一聽很是高興。「行,行,能留下幫忙當然好!」一方面有過去那份感情在,另一方面,寺院也正需要人手。於是當即安排讓他管 庫房,那時叫「物料間」,包括辦素餐的物料採辦保管,叫他負責。他做事仔細,經管得很好。從此我倆又相聚在一地,時合時分,或緊或疏,總還是在上海佛教界 這個圈子裡合作了好幾十年。

  永平回來後,玉佛寺陸續又來了興平、性通兩位,都是原來佛學院的學生。我們幾個年輕的僧人,受當時社會風氣影響,不甘心一輩子光唸經做佛事,想多學一 點新的東西。找過當時普陀區的宣傳部長劉大越,想進統戰部辦的學校,他不收我們。後來找了立信會計學校辦的夜校,學「簿記」,就是新式會計。課程很繁重, 要求也嚴格。我當時是玉佛寺事務主任,事兒雜多分了心,沒讀好。興平、性通也沒能讀出來,但永平用心專一,刻苦肯鑽研,他讀了出來了,成了一名合格的會計 人才。他一步一步為玉佛寺建了帳,自然而然就成了玉佛寺的財務。這是一九五一年、五二年間的事。

  我們還在讀立信夜校時,玉佛寺,同時也是整個上海佛教界發生了一系列大事。前面說過,當時的上海市長陳老總因趙樸老的引薦,到玉佛寺來吃過素餐。陳老 總這次來訪,著力宣傳了黨的宗教政策,明確要求我們這些老和尚小和尚們都要安下心來,和尚要象個和尚的樣子,把寺廟管好。老總還注意到玉佛寺住了很多不相 干的軍地單位。隔了兩天,他就派當時華東局的領導譚震林先生到廟裡來具體瞭解。譚老總來的那天,恰好住在玉佛寺的普陀區稅務所在調整辦公室搬家,不小心辦 公桌打翻了,亂七八糟的東西撒了一地。譚老總的眉頭皺得更緊了。回去彙報後,陳老總以華東軍政委員會的名義,下命令讓所有軍地單位都搬出玉佛寺,把房子交 還給寺廟重新修繕。當時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開打,國家財政極度緊張,但人民政府還是決定撥款先修繕玉佛寺和靜安寺這兩個上海有代表性的都市寺院。玉佛寺維修 費給了舊幣五個億,相當於不久後發行的新幣五萬。靜安寺給了1.75億。由我們自己購買材料組織工匠施工。這在當時是很大的一筆款項。此舉對寺廟當然是好 事,可是房客遷走了就沒了租金,搞基建素餐經營也受影響,生活又變得困難了。政府又決定,給我們每個僧人補貼十五塊錢(新幣)的生活費,全寺一共三千元 錢。那時上海還沒有宗教局,是民政局那條線上給的,算是困難救濟吧。後來宗教局成立,就到漢口路老市政府大樓宗教局機關裡領。這些錢,都歸永平領取和經 管。結算後上級審核,一分錢也不差。

  領了幾個月救濟後,玉佛寺修繕也完工了。為了進一步落實黨的宗教政策,市宗教局和籌辦中的市佛教協會,從北京請來當時名望很高的虛雲長老來玉佛寺舉辦 祝願世界和平的大法會,聲勢搞得很大,還收了兩萬多名皈依弟子。群眾一看,黨和政府確實是尊重宗教信仰自由,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的,就都放心了,信徒們也 敢進寺廟做正常的佛事活動了。玉佛寺的經濟一下子就活了,也用不著再向政府領救濟了。

  一九五五年上海佛教協會成立後,國家有力量修復龍華寺了。當時龍華寺的修復是外包給別人做的,財務是由永平兼管,他每周總要到龍華寺去個一天兩天。龍 華寺修繕好後,市宗教和佛協決定改組龍華寺的管理班子,選派了幾名僧人去分別擔任住持、都監、監院,永平一度也被派去主管財務。這也就伏下了以後明暘法師 出任龍華寺住持時,一定要永平跟他去主管事務的淵源。

  一九五七年反「右」運動後,永平作為一名清廉自律、事務能力強的幹部,在上海佛教界漸漸冒出來了。所以原上海佛教書局、大法輪書局和弘法社三家佛學出 版社合併成立上海佛教書店時,他被任命為副經理。後又被任命為辦公室副主任。我們又親密合作了很長一段時間,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發。

三、

  文革對於佛教界確實是一場浩劫。包括永平在內,我們這些上海佛教協會大大小小的頭頭,一下子都成了「牛鬼蛇神」。永平因為性格耿直,處理財務方面的事 嚴格照規定辦,得罪的人多,挨了兩年多的批鬥,批鬥會上寫的那些字有臺子那麼大。最後寺廟大多改作它用,我們都被放到了工廠裡勞動改造謀生。靜安寺辦起了 印花品廠,圓明講堂成了帆布四廠,觀音閣更成了佛教界主要的勞動場所,從婦女用的頭髮夾子到洋傘甚麼都做過,我們都到那裡勞動過。永平與眾不同之處是,他 不僅僅是象大家一樣老老實實勞動「改造」,本本份份地自食其力,他還幹得特別出色。他在印花品廠幹了整整十年,除了頭三年有個適應過程外,以後七年年年被 評為先進,廠裡七次敲鑼打鼓給他往家裡送喜報。這說明了他的出眾的能力,也說明了他幹甚麼都要強,都不服輸,事事要幹得比別人出色的個性。

  熬過了那一段艱難的日子,神州大地撥雲見日,上海佛教界忙著逐一落實政策。佛協想要永平回去工作,永平卻因為文革中傷了心,不肯歸隊。一九八二年,千 年古剎龍華寺迎得新生,玉佛寺首座和尚明暘法師被迎請去當方丈,明暘法師堅持要請永平跟他一起到龍華寺去,幫他管理寺務。永平起先還不願意,後來卻抵不過 明暘大和尚的情面,答應去試試,最多祇幹六個月。誰知一幹就幹了廿四年,一直幹到了生命的最後一息。

  從一九八二年的落實政策開始,永平輔助明暘和照誠兩位住持法師,盡心竭力,為龍華寺古剎重光,上海乃至整個華夏佛教文化的復興與弘揚,做了很多大事實事。

  記得落實政策之初,龍華寺有許多事處理起來非常棘手。文革中,龍華寺僧人被掃地出門,寺廟劃歸龍華園林管理處管。園林方面在原來寺廟的地皮上陸續投入 了一百多萬元的改造經費,龍華寺恢復後,要求落實政策,陸續收回廟產,又沒錢補償園林方面的巨額投入(那時一百多萬元是個嚇人的數額),園林方面抵觸情緒 很大。管理處某位領導甚至聲稱:我寧可書記不做,也不同意這樣返還。事情最後是由汪道涵、江澤民等市委市府高層領導出面批示,在各地各級組織都必須「與黨 中央保持一致」的大原則下得到了基本解決。但具體的事情還是要人去處理的。永平的本事就在於,他後來與園林管理處的領導們相處得極好。舉例說,原來門票的 收入是歸園林管理處的;後來慢慢就改為一家一半了;再後來園林方面祇要幾分之一了,再後來就全歸寺廟了。

  以後管理寺廟的日常事務,開辦僧伽培訓班紹隆佛種,作育僧才,永平都作出了很大貢獻。

  一九八七年,美國三藩市萬佛城長老宣化法師,為了超度無辜的遇難生靈,要組織一次規模空前的水陸空大法會,但人手、法器都不夠,想請明暘法師組成一個 大型法務團赴美相助,並主持這個大法會。中國佛教協會經研究決定,因明暘法師同時擔任北京廣濟寺和上海龍華寺的方丈,就由國內這兩座名寺大剎聯合出面,明 暘法師親任團長,率國內七十多名優秀法師組織一個大型法務團訪美。其間從赴全國各地最好的作坊分頭置辦大大小小的全套法器開始,千頭萬緒的事務,全是永平 一手負責張羅操辦。那是我國佛教界首次到海外辦這樣的大型法會,能否成功,事關國家的聲譽,事關中國佛教界的聲譽。永平竭盡全力,輔佐明暘法師,使法會取 得了圓滿的成功。三藩市的華文報紙盛讚:「這是讓海外人士一窺中國仁佛教徒弘揚教義未曾稍懈,兩千年大道不廢的真實情況。」美國政府對此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稱其為中美文化宗教交流史上的典範,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後來永平被推選為全國佛教協會的常務理事,上海佛教協會的副會長,他的視野更開闊,關心的面更多了。記得香港天壇大佛建造時,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樸老呼 籲各地佛教界大力支持,永平響應樸老的號召,一次次和香港佛教界的覺光法師、永惺法師、宏勳法師等諸山長老一起,研究論證,修改方案,提出設想,貢獻智 慧,不但使此事成功,還進一步加深了滬港兩地佛教界的聯繫與友誼。

四、

  二十多年的奔忙操勞,特別是二○○二年他追隨多年的的明暘法師,在長期患病後不幸圓寂,這對他打擊極大。二○○五年一月,他被查出患有直腸腫瘤,手術 倒是做得很成功。但醫生也叮囑,手術後,要長期服中藥,休息、調養,但他剛有好轉,精神就又來了,象健康人一樣又忘我投入了工作。除了全國佛教協會的常務 理事、上海佛教協會的副會長外,他還是上海居士林的林長,龍華寺的終身顧問。這四方面的工作,他一樣也放不下。儘管他比我年輕幾歲,但到底也是過八十歲的 人了,又是大手術過後,我曾多次勸他要注意休息,該放下的就放下,而他卻總是笑笑,該怎麼幹還是怎麼幹。十月中旬,市有關部門領導要去廈門考察,永平還是 老脾氣,事必躬親,親自陪同前往。不料返滬之後,突發高燒,十一月七日住進醫院,打針後陷入昏迷,就此沒能醒來;醫院多方救治,回天無力,四個月後竟然駕 鶴西行!

  這些天來,我一直沒能睡好。我失去了一位六十年相依相伴的道友,半個多世紀手足情深的兄弟。往事歷歷,悲愴難言。我也暗自怨過他不聽醫生規勸,術後沒 有好好休息調養,否則,以他的精神、體質,一定還能多活幾年,老弟兄們還能多一些日子相廝守。可是再想想,也許,這就是他的命,是他自覺自願的選擇。他是 佛門弟子,是愛國愛教的居士,也是佛教界的一名優秀骨幹,為佛教事業鞠躬盡瘁,貢獻畢生,也許正是他此生之願!

  悲惜交集之際,撰挽聯一副,以寄哀思:

往事六十載,心心相印,本是同參同學同患難,喚兄弟在何處,駕鶴已西去;
剛曆二月初,歲歲有情,原期共信共行共生死,祈手足為舊緣,乘願早東來。

 
 
懷念恩師王永平
◎王春雲

月六日,農曆驚蟄。天是那樣悶熱,悶的讓人煩心。

  已經四個月了,恩師王永平躺在病榻,整整昏迷了四個月。我隔三差五地前去探望,每每看到他慈祥的面龐,心中總是酸楚萬分,心中默默地祈禱:保佑恩師早日康復!

  三月六日那天,專程從香港前來探望恩師的秦孟瀟老居士夫婦到滬,我驅車接了秦老,又邀了尹波老居士和夏金華博士一行,到華山醫院九樓的重危病房,探望 恩師。近八十高齡的秦老,不顧年老體弱,緩步走到恩師病房前,輕生說:「王老,我來看您了!覺光大師聽說您病了,十分掛念。他老人家讓我專程前來看您,轉 達他的問候。我們都衷心地祝願您早日康復!能像往常那樣喝茶講經,拜佛論道啊!」恩師還是雙目緊閉,無語以答。但是,我從他嘴角微微露出的一絲笑意中,彷 彿感覺到他知道老朋友來了,微微的笑意是在感激覺光大師、秦老、尹老對自己的關心啊!

  我眼眶盈滿了淚水。恩師的現狀讓我擔心!醫生說:「王老的血壓已經偏低,祇有86-68。而且已有積水。」病房裡雖有恒溫空調,但我仍感到悶熱難受。那是我在為恩師的病情而擔憂啊!

噩耗傳來

  當晚,我送秦老夫婦回玉佛寺覺群樓休息。在回家的途中,手機驟然響起,我心裡猛地收緊,似乎預感到某種不祥之兆。打開手機,王老兒子德峰帶著悲痛的顫 聲告訴我:「爸爸在九點四十分走了!」我不知道該用甚麼話來安慰德峰兄!我挂上手機,不由得潸然淚下。恩師往生西方了!這是我四個月來最不願聽到的一句 話。我為失去恩師,更為上海佛教事業失去這麼一位愛國愛教的老居士、為上海佛教事業失去這麼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輩、為上海佛教事業失去這麼一位將畢生貢獻 給佛祖的老領導而失聲痛哭!

  我掉轉車頭,直奔華山醫院。四個月來,我無數次乘上電梯去九樓探望恩師,唯有這次感到電梯太慢太慢,我是想越快趕到恩師身邊越好;四個月來,我無數次 抱著能看到恩師突然醒來的希望乘上電梯,唯有這次我是聽到恩師已西行的噩耗走進電梯的。病房裡,恩師靜靜地躺著,治療時插在他身上的各種管子已經拔去,德 峰哥在一旁垂淚。我和他相對無言。市民宗委曹斌副主任、沈國強處長、王文興副處長,市國保局朱巨偉處長、陳文俊先生等相繼趕來。領導們安慰了德峰兄,並商 量了有關善後,決定由文興代表市民宗委、文俊代表市國保局、我代表市佛協和德峰兄、丁明、張國銘、陳祥進七人一起為王老守靈。

淵博學識

  在龍華寺安排的四位法師的誦經助念聲中,我凝視著彷彿安祥熟睡的恩師,二十多年的往事不禁一幕幕浮現在眼前——

  我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進入佛協工作的。當時,王老任辦公室主任,我擔任辦公室副主任。初到佛協,我工作中顯得有些拘束。王老見了,總是和顏悅色地鼓勵 我:「別怕!我們是為弘揚佛法在工作,大膽一點。」那時,正是佛教百業待興的時期,事務性的事情特別多,既要和政府部門協調關係,又要幫助寺院落實宗教政 策,解決各種困難。工作頭緒之多,正可謂「日理萬機」。但不管多忙,王老總是應付自如,協助真禪法師、明暘法師做好佛協的工作,而且總是滿臉笑容,熱情地 為大家解決困難和問題。大家都十分尊敬王老,親熱地稱他:「王師傅」。

  王老早年出家,在佛學院讀書,受到大德高僧的栽培,他憑著自己的智慧,刻苦研讀佛經,對佛學有很深的造詣。平時,他將深厚的佛學知識運用到日常工作 中,由他經辦的許多活動,都受到佛教界和廣大信眾的讚譽。記得一九八七年,他組織一百多位法師到美國去舉辦「水陸空大法會」。那是我國佛教界首次到海外舉 辦水陸法會,能否成功,事關國家的聲譽,事關中國佛教界的聲譽。王老從計劃、組織、出行等各方面,都作了精心的籌劃和安排,使法會取得了圓滿的成功。美國 政府對此作出了很高的評價,稱其為中美文化宗教交流史上的典範,具有里程碑的意義。王老回滬後,我們都感謝他為中國佛教事業作了貢獻,而王老淡淡地一笑 道:「應該感謝佛菩薩,是佛菩薩護佑我們。今後要在工作中多報佛恩!」

  王老對佛學有淵博的知識,祇要是為佛教事業,他都是盡心盡力地去做,一絲不苟地去做,盡善盡美地去做。記得香港天壇大佛建造時,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樸 老呼籲各地佛教界大力支持,王老響應樸老的號召,一次次和香港佛教界的覺光法師、永惺法師、宏勳法師等諸山長老一起,研究論證,修改方案,提出設想,貢獻 智慧,使建成後的香港天壇大佛為世界佛教界所讚揚。

崇高人格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在長達二十多年和王老的共事中,恩師言傳身教,教我學會為人品格;恩師循循善誘,帶我學習佛學知識。王老是上海佛教界的元老和功臣,但他從不以老賣老,更不居功自傲,一生都是兢兢業業、謙虛謹慎地為佛教事業而操勞、工作。

  王老尊重法師,他善於協調各方面的關係,在他擔任秘書長期間,處處維護佛教的合法權益,落實政策收回的宗教房產達五萬平方米之多,得到中國佛協的好 評。玉佛寺方丈覺醒法師擔任上海佛協會長後,王老為上海佛教事業後繼有人而萬分高興,他一次次說:「覺醒法師為人厚道,慈悲善良,具菩提心,有大智慧,是 我們的好會長!」

  王老愛國愛教,他發自內心熱愛共產黨,凡是黨和政府要求的,他都盡力去做,並且用自己的淵博學識向海外宣傳我們的宗教政策。他向星雲法師等臺灣一些著 名的法師宣傳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反對台獨;他向美國宣化度輪長老宣傳我國的改革開放,使他們消除誤會,促進中美佛教界的交往。

  王老關心他人,平時不管是誰,也不管是公事、是私事,祇要碰到困難,都喜歡找王老幫忙,而王老從不推辭,總是熱心幫助。有一次,兩位同名同姓的張德寶 居士以中國化的方法,編寫了佛祖畫傳一書,想請王老題寫書名和寫一篇序言。我把書稿的大樣送給王老,並轉達了兩位居士的心願。王老二話不說,欣然命筆,不 僅題了書名,還寫了序言,他在序言中熱情地鼓勵道:這部畫傳,以中國人的形象,重現佛陀轉大法輪的一生。在當代社會生活節奏緊張的情況下,有這部好書,它 形象、生動、親切地把我們引導跟隨佛陀。聞法,學習正知正見;修持,消除業障煩惱。這是對弘法事業的大貢獻,大功德。

  王老善解人意,他在擔任上海佛協會領導期間,面對各種困難和問題,他都處處為別人著想,然後耐心細緻地做工作,與王老交往過的人,無不為他善解人意的 人格魅力所折服。尤為驚奇的是,在三月七日淩晨四點,我和德峰兄、文興、文俊等為王老遺體沐浴更衣時,王老已往生六個小時,身體胸部及後背還很溫暖。然 而,由於體內積水,換衣不便。我輕聲說:「王老,我們為您更衣,請您放鬆點,衣服穿好後,您就可以安息了。」王老好像聽見了,就如他生前那樣善解人意。我 話音剛落,王老手臂關節頓時鬆懈,讓我們順利地為他穿上乾淨的衣服。恩師一生善解人意,既便在他往生之時,仍是那樣一以貫之,不給我們添麻煩,祇給我們增 方便!

  人生無常。恩師這樣的大好人、大善人,應該也可以活得更長久些。不料卻過早地離我們而往生西方了。比恩師年長的尹波老痛惜地說:「他是為佛教事業累病 的啊!」身體好的時候,他不分白天和黑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天天在廟裡,一心為佛教。身體有病時,他還是不顧年老和疾病,仍然為佛教事業而奔忙操勞。 二○○五年一月,他被查出患有直腸腫瘤,手術後,本應長期休息、調養,但他剛有好轉,便又投入了工作。大家勸他要注意休息,保重身體,而他卻笑笑說:「沒 事。我祇要能動,就要為佛教事業多做點工作。」但是,歲月不饒人。術後他屢屢感冒發燒,每次都吃點藥敷衍過去。十月中旬,市有關部門領導要去廈門考察,王 老又自告奮勇地陪同前往。不料返滬之後,他突發高燒,雖經醫生治療,仍不見好轉。十一月七日住進醫院。萬萬不曾想到,那針「菲那根」,竟使王老陷入昏迷, 就此沒能醒來;萬萬不曾想到,那針「菲那根」,竟讓王老離別塵世,就此駕鶴西行;萬萬不曾想到啊,那針「菲那根」,竟將恩師與我陰陽相隔,就此分離!

  三月六日,我陪秦老一行探望過恩師後,秦老還一再問我的兩位好友,能不能將高人請來,為王老治病。當晚,我們打通了遠在山裡諳熟醫道的德貴禪師的電 話,懇請他能下山來滬,為王老治病。德貴禪師十分熱心,他仔細詢問了王老發病情況及時間,我如實相告。德貴禪師聽後歎息道:「可惜了!如果早點告訴我,也 許能治。讓我想想,待我備好藥,一定儘快去上海!」不料,和德貴禪師通完電話一個小時,恩師就離我而去了。

  恩師啊,您肉身雖離去,但愛國愛教的精神財富卻永遠留給了我們,我們將繼承您的遺志,立志為佛教事業勤奮工作!

  恩師啊,您塵緣雖了卻,但高尚人格的思想財富卻永遠留給了我們,我們將光大您的宏願,發誓為佛教事業貢獻畢生!

  祈願我的恩師——王永平老居士不舍有情,乘願再來!

對聯

龍華寺終身顧問,梵覺七寶,
蓮花壇下是佛祖信徒
居士林尊稱師傅,禪悅十方,
紺宇座上乃吾輩恩師

注:
1、王老生前長年在龍華寺工作,為龍華寺終身顧問、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長,為復建七寶嘔心瀝血,做了大量工作。王老生前還擔任上海十方公司董事長。
2、禪悅:《華嚴經·淨行品》:「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
3、紺宇:《益州德陽縣善寂寺碑》:「朱軒夕朗,似游明月之宮。紺宇晨融,若對流霞之闕。」

 
 
認真篤實  始終如一
——記王永平居士的處事與為人

◎夏金華

  在為王永平居士舉行追悼會的那一天,人們不約而同地從四面八方趕到上海龍華殯儀館大廳,由於人數太多,遲到的人祇能站在外面的走廊上。他們中除了其家 屬及生前友好之外,絕大多數是普通的平民百姓,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並或多或少與他有過一定的交往,或雖未曾謀面,但敬仰其為人,故而頂著料峭的寒風,自 發地前來。其次是社會賢達,大廳兩邊都有他們所送的花籃。有的還來自於海外。當然,也有政府官員。大家默默地佇立著,當哀樂響起的時候,人群中分明傳來了 悲痛的抽泣聲,並逐漸擴大。他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向這位為佛教默默奉獻了一生的長老三鞠躬,與他作永久的告別。


斯人已逝,風範永存。本是追悼會上例行的一句套話,聽過之後,也就算了,本不必太認真。但若稍加分析,對於離開這個世界的許多人來說,卻也有「實至名 歸」與「盛名之下,事實難副」的分別。這麼說的目的在於提醒人們,王老居士「實至名歸」的有效性。這種有效性應當包括兩項內容:

  一,他為人處事的風格。
二,其身後影響的存在。

  事實上,第一項內容最為重要,將直接關係到第二項內容的存在與否,以及存續時間的長短。不過,這裡排除了時代因緣的急劇變革等意外因素。從過去的歷史 看,僅以佛教界為例,既有著作等身的精英高僧永垂不朽,同樣也存在純以自身行為活在人們心中的大師,前者如智者、澄觀等輩,後者如近代印光上人,即是範 例。而今,他寫給一般信徒的片紙只言,均已成為人們收藏的「絕品」。因而,在他圓寂之後,能有《印光大師文鈔》的行世。由此可見,一個人立身處世的行為, 是可以模範世人,並垂千古的。我們今天談王老居士認真做事、認真做人的事蹟,其意義即在於此。


王老居士出身寒門,因為時代的原因,少有讀書的機會。但他認真鑽研,未曾放鬆過自己。早年跟隨震華上人,深受其影響。上人幼時貧病,但矢志進取,終於有成。且行事踏實,從不苟且。這種精神形成了後來王老居士行事篤實、全力以赴的風格。

  建國後,因形勢需要,王老居士得到去立信會計學校夜校的學習機會。由於課程繁重,要求嚴格,加上原有的文化水準低,困難超乎想像。同去的另外三人均中 途退出,他硬著頭皮上,知難而進,不怕苦,不嫌累,終於成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才。後來,為所在寺院建立帳簿,記錄收支平衡,擔任「司庫」一職。他性情耿 介,按規則辦事,一絲不
苟,深得常住上下的信任。

  文化大革命開始,王老居士等人均被不同程度地批鬥,受到人格污辱。後下放到上海靜安寺印花品廠「勞動改造」。他本來就是苦出身,並不害怕勞動,一如既往,認真幹活,從不偷懶,短暫的適應之後,便贏得全廠領導和群眾的好評,前後七年,年年獲得先進稱號。

  改革開放之後,他住在靜安寺附近,我每天看見他七點準時到廟裡來,用膳後,去龍華寺上班。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文革期間,龍華寺劃給龍華園林管理 處。他們投入一百多萬經費改造。現在,政府落實宗教政策,要求歸還龍華寺。面對這樣的局面,作為參與談判的龍華寺首席代表的王永平來說,談判的艱難,可想 而知。開始園林管理處拒絕歸還,龍華寺也沒有錢進行補償。後來,上海市政府高層領導親自批示,園林管理處被迫讓步,但在補償問題上僵局依舊。經過鍥而不捨 的艱苦周旋,終於達成一致,即分成三步走:先由原先龍華寺的門票收入全歸園林管理處,逐步過渡到龍華寺與對方一邊一半,再由各分一半過渡到園林管理處僅收 三分之一,最後,全部如數歸還給龍華寺,與園林管理處完全脫鵾。這種「雙贏」的做法,成為以後上海佛教界妥善處理廟產歸還事件的有效範本。這除了王老居士 永不放棄的精神之外,還有處事的大智慧。對於佛教
的貢獻,不言而喻。

  由於王老居士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既取得了成績,也體現了他的人品,從而贏得別人的尊敬和愛戴,那麼多人自發來參加他的追悼會就是有力的證明。不僅如 此,他還總是為人設身處地,尤為難能。記得去年一月,他因直腸癌動手術後,在龍華寺休養。我去看他,除了感謝與聊天之外,他一再囑咐我不要轉告任何人,因 為大家都忙於工作,隨便麻煩別人不好。其實,人在病中心理上是很需要他人的安慰的,何況是在一個人的晚年。而他一事當前,先替別人著想,在世風日下的現代 社會,的確非常稀有。


然而,也許正因為他處事為人的難得,所以能獲得眾多人士的敬重。一個人惟有在他去世之後,依然時時被人想起、提到和覺得遺憾,才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走了。我相信王老居士的事功和人品足以做到這一點。

 
 
國家宗教事務局唁電

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並轉上海市佛教協會:

 獲悉王永平居士辭世,謹致以深切哀悼!

  王永平居士是上海佛教居士界的優秀代表。他在協助政府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團結廣大信教群眾、加強佛教團體建設等方面作出了貢獻。請向其家屬轉致問候。節哀順變。

二○○六年三月八日

 
 
中國佛教協會唁電

王永平居士治喪小組:

  驚悉我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長、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常委、上海龍華寺終身顧問王永平居士於二○○六年三月六日二十一時四十分在上海舍報歸西,我會同仁不勝哀悼,特致電唁。

  王永平居士長期在上海佛教界工作,將自己的一生無私地貢獻給了上海佛教事業。王老居士一生擁護党和政府的領導,愛國愛教、護持三寶;嚴於律已、精進修 學;工作勤懇、任勞任怨;注重教育、關心後學;熱心慈善、救孤濟貧,是上海佛教居士中的傑出代表。自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王老居士在參與上海市佛教協 會組織領導、規範管理、建立健全規章制度、對外友好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為上海佛教事業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特別是在協助明暘法師為上海 龍華寺的恢復建設和寺務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具體而又重要的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功德無量。

  希望上海佛教界四眾弟子,學習王永平老居士為法忘我的奉獻精神,慈悲濟世的高尚品德,勤懇務實的工作作風,同心同德,團結一致,努力加強自身建設和內部管理,為上海的佛教事業作出新的成績。

  祈願王永平老居士不舍有情,乘願再來。

中國佛教協會
二○○六年三月八日

 
 
覺醒會長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致謝辭

  今天,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這裡為王老居士送行。王永平居士長期在佛教界工作,將自己的一生無私貢獻給了中華民族的宗教事業。在半個多世紀的生涯 中,王永平居士始終與党和政府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堅持以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他政治上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上海佛教界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各項重大工作中,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王永平居士工作作風 踏實,胸懷大局,能夠妥善處理佛教內部的一些重大問題。王永平居士長期以來與党和政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合作共事、風雨同舟,贏得了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信 徒的信任,成為在佛教界受到廣泛尊重的大德居士。

  同時,王永平居士在維護佛教道場、輔佐僧尼兩眾興辦佛教弘法利生事業方面,起到了作為居士的模範作用。特別值得表述的是,長期以來,王老居士與德高望重的明暘長老的合作共事,共襄佛法盛世,堪稱僧俗合作、振興佛教之楷模。

  王老居士重病期間,上海市有關黨政領導、社會各界人士對王老的病情十分關心,紛紛先後到醫院探望王老居士。在其辭世後,又以各種方式表達了對王老居士 的追思緬懷之情。對此,我謹代表上海市佛教協會,向有關黨政領導、社會各界人士表示真誠的感謝和敬意!向王永平老居士的親屬,表示誠摯的慰問!

  王老居士離開了我們,這是上海佛教界的一大損失。我們失去了一位尊敬的、富有睿智的慈祥長者。我們祈願王老居士不舍群倫,乘願再來!

  再次感謝諸位領導、各界人士!感謝佛教界的各位同仁!

 
 
家屬王德峰答謝辭

各位尊敬的大德高僧、 各位尊敬的大善居士、各位尊敬的黨政領導、各位尊敬的社會賢達:

  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父親的全體親屬,向你們前來參加這一莊重的儀式表示深深的感謝之情!

  我父親自去年1月患病以來,得到了上海的黨政領導部門、上海市佛教協會、上海龍華寺、以及包括台港澳地區在內的中國佛教界人士、還包括在美國的佛教團體的深切關懷和全力相助,這給我們家屬悽惶悲苦之心以莫大的安慰。我們的感激之情,無以言表!

  然而,這一切的掛念、關懷、祝禱終於未能留住我們的父親,他帶著對於他為之奉獻了一生的佛教事業的深深尸的眷戀往生去了!

  敬愛的父親,您把對您的無限思念留給了您的兒女。在這悲痛的日子裏,我們每時每刻都會回想起您給予我們的養育、慈愛和教誨。在我和我姐姐的成長道路上,每一步都凝聚著您的牽掛、關愛與幫助,對於這大海一般的恩情,我們傾注全部的孝心,都不能報答于萬一。

  您離我們而去了,但您的平凡而高尚的人格所給予我們的深刻影響,是永遠不會磨滅的。

  您是一個仁慈寬厚、充滿愛心的人。您在貧苦的農家生活中長大,深切地懂得人生的艱辛,您對於所有您所遇到過的孤苦貧弱之人都寄予深深的同情,並且盡您 所能地給予幫助,這些事情,早在我們的孩提時代,就鐫刻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形成了我們對於一個佛教徒的慈悲之心的最初體會。

  您是一個等貴賤、無分別的人。您向來尊重每一個人,眾生平等,是您一生的信條。您曾經多次給我們講過:人皆有佛性。您從不以一時之是非,決定待人之態 度,更不以地位權勢取人。您說過,這是佛教的基本境界。這樣的美德,由於您的示範,在潛移默化之中,成了我們做人的準則。

  您是一個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人。您說過,您最大的愛好是讀書,您把做學問看作一件崇高的事情。您對我們最大的期望,就是希望我們成長為學者,以學術 貢獻於社會,貢獻於人民。您自己在那些貧困艱苦的歲月裏,用小心積攢起來的零錢,一本一本地買書,日長月久,居然積累成了好幾大櫃子的書。您一定知道,正 是這些書,成了我和我姐姐兒時最親密的夥伴,它們幫助我們成長,為我們日後的學習深造打下了終身受用的基礎。您把我和我姐姐在學術上的每一點進步、每一點 成績,都視為您自己的最大快樂與滿足。我們忘不了七十年代末、80年代初,在我和我姐姐都在大學念書的那段美好的日子裏,您每逢週末都親自買菜做飯,一定 要讓我們吃好,保證營養,您總是說,讀書人是最辛苦的。

  您是一個勤奮務實的人。您從來不尚空談,最忌的是浮誇。您讓我們感受到無論是生活中還是事業中的每一件事,都祇有通過認真切實的努力,才能成為實際的功德。每當我們面對艱苦的勞作而生懈怠之心的時候,總是您的榜樣催使我們振作起來,把工作進行到成功。

  您是一個以公益為自己最高目標的人。為了公益,您默默付出自己的精力,從不計較名利上的回報,您曾稱自己是一個為佛教服務的雜務工,事無巨細,祇要有 益於佛教和社會,您都願意全力地去做,不因善小而不為。無私天地寬,無求品自高。從您身上,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佛學境界的偉大。

  在這無常的世間,惟一的不朽,是用有限的人生的真實努力所體現出來的佛的精神。父親,您以您自己的一生向我們證實了這一點。在我們因為您的離去而悲痛的時候,惟有依靠想到這一點,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慰。

  父親,您放心吧,我們將繼續以真誠奉獻的態度對待生活,我們知道,您也會繼續給予我們最高的贊許!

  安息吧,敬愛的父親!

 
 
王永平居士生平

國佛教協會常務理事、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教居士林林長、上海市徐匯區政協常委、龍華古寺終身顧問王永平居士,因病,經醫護人員多方精心治療,終因病情惡化,醫治無效,於二○○六年三月六日廿一時四十分,在上海華山醫院辭世。享年八十二歲。

  王永平居士,男,漢族,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二日生於江蘇海安。王永平居士於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六年,就讀於上海佛學院;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在設於玉 佛禪寺內的弘一圖書館工作。解放後,王永平居士於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四年就讀於上海立信會計學校。一九五四年,他參與了上海市佛教協會的籌備,並在上海市 佛教協會擔任秘書和辦公室副主任,直至一九六六年「文革」市佛教協會停止活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隨著黨的宗教政策的落實,王永平居士重新回到上海佛教界,歷任四屆、五屆上海市佛教協會常務理事、辦公室副主任、六屆市佛協副 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秘書長,七屆、八屆、九屆市佛協副會長等職務。此外,改革開放後,自一九八二年起,王永平居士長期擔任龍華古寺寺務處領導職務,協助 明暘法師管理龍華古寺的寺務。

  王永平居士長期在佛教界工作,將自己的一生無私貢獻給了我們民族的宗教事業。半個多世紀的生涯中,王永平居士始終與党和政府在政洽上保持高度一致,堅 持以維護黨和人民的利益為自己的神聖職責。他政治上堅決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在上海 佛教界貫徹落實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和各項重大工作中,起到積極、重要的作用。王永平居士工作作風踏實,胸懷大局,能夠妥善處理佛教內部一些重大問題。王 永平居士長期以來與党和政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合作共事、風雨同舟,贏得了黨和政府以及廣大信徒的信任,成為在佛教界受到廣泛尊重的大德居士。

  王永平居士在市佛協建立和健全規章制度,規範市佛協內部管理及依法管理全市寺院教務活動,加強愛國宗教團體領導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龍華古寺的 恢復、建設、管理方面,協助明暘法師做了大量具體而又重要的工作,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在參與上海市佛教協會領導工作時,對佛教界於市場經濟條件下,維護 自身合法權益,增強自養能力,規範經濟運作機制等,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富有成效的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佛教界開展對外交往、積極拓展和平外交和友好交 往途徑、以及加強上海佛教界與台港澳地區的佛教界的交流,推動祖國和平統一事業等方面,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王永平居士一貫身體力行佛教精神,在上海佛教信 徒中享有較高的威望。二○○四年,在上海佛教居士林第五次代表大會上,王永平居士被推選為居士林林長。期間,他不顧年邁,為居士林的道場修建、居士活動場 所的規範和設施改善等,作出了極大的努力。

  王永平居士一生為上海佛教界作出了重要貢獻。他是上海佛教居士界的傑出代表,愛國愛教的楷模。他的辭世是上海佛教界的一大損失。

 
 
世界佛教動態

2006 創古仁波切香江弘法之旅

創古仁波切簡介

  創古仁波切,是西藏佛教噶舉派的大禪師,曾獲格西(佛學博士)學位的博學者,是一位實修實證的大修行人。誕生於1933年;四歲時,被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噶瑪巴和大司徒仁波切認證他為第九世創古仁波切。

  七歲之後,創古仁波切專注於藏語文的讀、寫、文法、詩歌、星象以及記誦與修持法會儀軌,同時完成了兩個加行修持。對修行及閉關都十分精進。

  二十二歲,接受第十六世大寶法王授予「比丘戒」。三十五歲,創古仁波切順利通過各派五部大論考試噶舉傳承特別之論典的辯經口試,由第十四達賴喇嘛授予 格西學位。獲第十六世大寶法王封為「三藏總持師」,是為隆德寺及所有噶舉派之「堪千」(大堪布),那瀾陀學院及隆德寺的住持。同時是第十七大寶法王的總經 教師,藏傳佛教四大傳承:噶舉、寧瑪、薩迦、格魯的完全合格導師,是四位噶瑪噶舉四大法子的導師。

  創古仁波切的著作甚多。中譯已出版的有《月燈》,《止觀禪修》,《三乘佛法心要》,《轉心四思惟》,《示解脫道─大手印傳承祈請文論注》,《佛性─寶性論十講》,《遇見藥師佛》等。至今仁波切仍致力於世界各地弘法佛行的事業。

  非常榮幸尊貴的創古仁切將於四月十七日為香港創古密宗佛教中心新落成開光並展開一系列的各項弘法活動。其活動有:

(一)密勒日巴大師證道歌的課程講解

   四月十八日四月廿日(星期二至星期四)

   晚上7:30~9:30(中心)

 

(二)密勒日巴大師薈供

   四月廿一日(星期五)

   晚上7:30~9:30(中心)

 

(三)賢劫千佛灌頂法會

   四月廿二日~廿三日(星期六~日)

   早上9:30全日(尖沙嘴街坊福利會)

 

(四)雪山之歌─西藏佛教文化藝術匯演

   四月廿五日(星期二)

   晚上7:30(尖沙嘴文化中心)

 

『雪山之歌』─西藏佛教文化藝術匯演

  為推廣雪域西藏珍貴的佛教藝術文化,及效仿佛陀在世時,以梵音渡化人心。此一佳會,是藏傳佛教僧眾有史以來在舞台上以歌詠梵音唱誦出清淨祥和的詩偈,期能達到撫慰人心、安定社會,其意義深遠非凡。

  主要內容是密勒日巴的證道歌梵唱,傳統的金剛舞,西藏央金瑪三姐妹和香港著名歌星義演。可貴的是尊聖的十七世大寶法王特為此證道歌譜上心曲。

創古仁波切親函開示道:

  『一般來說,無論我們修行的動機是為了得到究竟喜樂的圓滿佛果也好,或是為了消除眼前的困境與障礙,得到事業順利也好,總之,最重要的是,我們要生起對佛法、對上師的虔誠信心。

  一個具備了殊勝信心的行者,無論是在佛法的修持上,或是暫時的祈福修法上,都會得到利益。

  生起這種信心的因是甚麼呢?一般來說,就是閱讀祖師大德的傳記和語錄。其中尤其殊勝的是密勒日巴大師──依止上師,修持佛法,證得佛果──的不可思議傳記,閱之定能生起極大信心。

  因此,此次參加密勒日巴大師證道歌的課程講解、梵唱與傳記表演(雪山之歌),極為重要。是讓我們的心入法,讓法入道的特殊方便法門。請各位謹記在心。』

『雪山之歌』門票己由城市電腦公開發售

  * 訂票熱線2734-9009

  * 節目查詢9848-9039(林小姐)

『弘法之旅』法會活動

  * 諮詢電話:2760-8381(徐小姐)


佛教唐密持明密咒院 萬燈供養法會

  佛教唐密持明密咒院於二○○六年二月十九日(農曆丙戌年正月二十二日),在香港大嶼山昂平蓮池寺舉行了一場由陳精文上師(法號生寄偉瑟喇嘛「意譯佛光普照」)主持的萬燈供養法會,成就善願。

  供佛前燈,乃由佛陀在世之時,貧女發心供養一燈而成大菩薩為緣起。以恭敬心佈施燈具,可得八種福德。又在施燈功德說,在佛塔、佛殿、或佛堂內供養明燈,可得到無盡福德、無盡福報。

  在佛教藥師經中,亦有述及供燈能增福延壽及滿世間一切願。今在末法之時,我輩若能廣行功德利及人天,必增長善業。供燈法及藥師佛之修持,乃滅罪之妙善 修行門徑,消除現世病苦及增慧命之法。所以今特別以萬燈供佛及虔誦藥師供養法,使大眾消災延壽,身心快樂,衣食俱足。

  恆轉法輪,清淨修行。我佛慈悲,必可成我善願。旭日集團領導楊勳居士、張慧儀居士、馮亮居士、鄒慶平居士、鮑仕基居士、嚴金城居士、林長泉居士,魏招如居士和各界代表等,共二百一十六位善信參加了此次法會。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 浙江省組委會第三次會議在普陀山舉行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浙江省組委會第三次全體會議,二月二十七日上午在「海天佛國」 普陀山舉行。會議提出,要舉全省之力,一絲不苟、全力以赴做好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籌備工作,確保四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杭州和舟山兩地舉行的這一高規格、高層次的國際性盛會取得圓滿成功。

  浙江省委副書記喬傳秀在會上指出,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首次批准召開的國際性宗教會議,對於宣傳展示中國的和平發展戰略、增進與 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進一步挖掘浙江豐富的佛教文化資源,擴大浙江在世界上的影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省各有關方面必須按照省委書記習近平「祇許辦 好、不許辦砸」的明確要求,以高度負責的大局意識和政治意識,扎扎實實做好各項籌備工作。

  喬傳秀強調,做好佛教論壇的籌備工作,要著重算好「三筆賬」。一是不要祇算經濟賬要算政治賬,二是不要祇算局部賬要算全局賬,三是不要祇算眼前賬要算 長遠賬。論壇的政治性、政策性、敏感性、國際性都很強,杭州、舟山在籌備和舉辦世界佛教論壇的過程當中,既要發揮各自的優勢,更要樹立「全局一盤棋「的思 想,按照宗教政策和外事工作方針,堅持內緊外松、細緻周密、嚴格程式、規範操作的原則,嚴格遵守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工作紀律,精心策劃、確保安全,並切 實加強領導,確保籌備工作圓滿完成。

  副省長鐘山在會上對佛教論壇的籌備工作作了具體部署,他要求有關部門要做到四個確保和四個到位,即確保活動安全、來賓安全、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做到認識到位、組織到位、任務到位和措施到位。

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和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大和尚也分別講了話。

  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浙江省組委會、杭州市市長孫忠煥、舟山市市長郭劍彪分別通報了近期籌備工作情況。郭劍彪表示,將繼續全力以赴,深化操作方案,重點完 善和細化開幕式祈願法會、閉幕式、世界佛教論壇舟山會址奠基儀式、傳燈法會、普陀山寺廟參觀五大單項活動操作方案和安全保衛、交通保障、衛生防疫等專項工 作方案,落實各項保障措施,踏踏實實、盡心盡職辦好這次盛會,不辜負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厚望。


杭州市靈隱禪寺雲林學堂二○○六年招生簡章

簡 介

  靈隱禪寺又名雲林禪寺,由印度高僧慧理和尚創建於東晉咸和元年(西元326年),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杭州最早的名剎,禪宗的殊勝道場,現 為全國著名古剎之一。靈隱地處杭州西湖以西,背靠北高峰,面朝飛來峰,兩峰夾峙,眾山圍拱,林木聳秀,雲煙繚繞,古人稱為「東南異境」。靈隱寺歷盡滄桑, 幾經毀壞,但經新中國成立後的幾次修葺,現已殿堂齊備,金碧輝煌,面貌煥然一新。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的深入,經濟、文化的全面發展,靈隱寺已成為接待國內外政、教界人士的重要窗口,是全國乃至國際重要的佛教旅遊聖地,是佛教四眾弟子 參學朝聖的必到寶所。由此,靈隱除了突出她特有的歷史地位外,同時還得提高本寺僧人應有的佛學素質,這是靈隱人間佛教建設的一項重大任務。所以,本寺方丈 和尚帶領諸位法師在二○○四年創辦了「雲林學堂」(男眾),並為本寺培養了一批品學兼優的青年僧才。為了能更好地弘揚千年靈隱豐厚的佛學文化,所以本學堂 在上屆成功的辦學基礎上進一步著手招收第二屆學僧的工作,特出此招生簡章。

一、學堂性質

  雲林學堂是在杭州市政府、民宗局的領導下,由杭州靈隱寺主辦的佛學院校。

二、辦學宗旨

  培養愛國愛教、遵紀守法、信仰虔誠、學修並重、弘揚正法、紹隆佛種的現代僧才。為畢業後能從事佛教教育、講經說法、寺院管理、慈善事業、國際交流等工作打下良好基礎,為開創千年靈隱佛教文化新局面作出貢獻。

三、學堂學制

  學制兩年。

四、課程設置

  佛學課程:印中佛教史、戒律學、唯識學、禪宗、中觀、淨土宗、梵唄。

  社會課程:古漢語(包括寫作)、中國歷史、外語、政治、書法、電腦。

五、招生名額

  招收學僧45人。

六、報考條件

  1、愛國愛教,遵紀守法,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2、信仰純正,道心堅定,出家一年以上,具備一定的文化基礎。

  3、年齡在18歲至30歲之間,無婚姻或戀愛關係。

  4、身體健康狀況符合規定的體檢標準(含奧抗陽性檢查),六根具足,無不良嗜好、無傳染病及其他隱性疾病。

  5、考生應有監護人(剃度師),學堂每學期將學僧的學修情況如實反映給監護人(剃度師)。

七、報名手續及報名時間

  1、符合報考條件的學僧,見到招生簡章後,請來信索取報名表。

  2、報考學僧所在寺院向我寺學堂提交以下材料:

    (1)、填寫完整的報名表。

    (2)、考生所在寺院(或佛教協會)推薦信。

    (3)、體檢表(縣級以上醫院檢查有效)。

    (4)、一寸相片5張,身份證影本一份。

  3、報名時間從即日起至6月15日止(以郵戳時間為准)。

  4、符合報考條件的學僧發給准考證,按准考證中通知的時間來學堂參加考試前的復習準備。

八、考試及錄取資格

  1、考試地點: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靈隱學堂(靈隱圖書館樓上)。

  2、考試時間:到時另作安排。

  3、考試科目:二時課誦、佛學(參考聖嚴法師編著的《佛學入門手冊》)、語文(以初中語文為主)、時政(05年下半年至06年上半年)。

  4、根據考生的宗教情操、道德品質、身體健康狀況、考試成績進行綜合評定,擇優錄取。

  5、報考期間各項費用自理。

九、學習期間的生活待遇

  1、食宿免費,每學期按規定發給必要的生活補助。

  2、品學兼優者,每學期按規定頒發獎學金。

  3、醫療費按本寺有關規定給予報銷。

  4、每年設有寒暑假。

十、畢業去向

  1、原則上回原推薦寺院。

  2、品學兼優者可留寺錄用。

  3、有心求學者,本寺鼓勵其到其他高等佛學院校繼續深造。

聯繫地址:浙江省杭州市靈隱寺(靈隱路法雲弄1號)雲林學堂招生辦(靈隱寺客堂內)

聯繫人:界崇法師(13646819303)妙聞法師(13588145298)

電話:0571——87960657

傳真:0571——87960292

郵編:310013

網址:www.lingyinsi.org

E-mail:cp@lbsoftware.com

公車:k7、807、游1、遊2可直達靈隱寺。

 

雲林學堂招生辦公室


重建曹王禪寺緣起

  曹王禪寺,原址在滬上嘉定區曹王鎮蒲華塘東岸。其前身為曹王祠,始建於南宋淳熙十三年(1186年)。曹王謂誰?凡有三說:一說為漢丞相曹參,一說為 三國時曹操四子曹植,又一說為唐太宗第十四子——蘇州刺史曹王李明。三曹皆百姓奉祀之地方神祗。孰是孰非,殆不可祥考。已而世事變遷,滄海桑田,曹王祠易 為曹王廟,百姓聚而居之,漸成市井通衢之曹王鎮,因廟而名焉。復以民俗信佛之風頗盛,曹王廟又更為禪寺,殿堂次第擴建,內奉釋迦文佛及諸佛菩薩聖像,香煙 繚繞,梵音不絕。積於今,已歷十代之久,凡八百多年矣。

  而今,國運昌隆,正法得護。曹王禪寺恢復,已行之有年。每逢齋日,善男信女,雲集於此,熙熙攘攘,常達數千之眾。原址局促,寺宇擁擠,已不敷使用,故 決定遷址重建。經嘉定區政府批准,於徐行鎮別構道場。規劃用地三十餘畝,且採用明清建築風格,雅致不俗,與周遭景致渾融為一。落成之後,計有大雄寶殿、圓 通殿、文殊閣、普賢閣、伽藍殿、祖師堂及僧寮、齋堂之屬。因茲事體大,費銀甚巨,敝寺心餘力弱,爰請十方善信,慨施多金,共襄盛舉。凡隨緣樂助者,必獲諸 佛菩薩護佑,所求克遂,功不唐捐;全家安康,男女百福。所有檀信芳名,當勒碑存案,以垂久遠。

地址:上海市嘉定區徐行鎮潘橋路198號

郵政編號:201809 聯絡電話:0086-21-59940389 聯繫人:釋曙紅 

E-mail:cwcsh@263.net

銀行帳號:上海農行嘉定支行曹王營業所 038356-08017006776


毗盧寺萬佛開光 傳義大和尚榮膺方丈晉院陞座法會

  二○○六年二月廿二日上午九時,金陵名剎——毗盧寺隆重舉行了萬佛開光,傳義大和尚榮膺方丈晉院陞座慶典。參加法會的高僧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 會常務副會長聖輝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祜巴龍莊宛納西利大佛爺、明生大和尚、永信大和尚、永壽大和尚、覺醒大和尚;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副主任普正,教 務部副主任清遠,辦公室副主任常藏,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會長、副會長及各大寺院方丈由耀正、心照、靜波、覺照、大岳、弘法、無相、本性、增勤、妙安、正 慈、身振、純一、怡學、印樂、可祥、誠信、界源、果光、禮相、心廣、趙雄、理智、妙俠、宗信、見忍、弘養、弘禮、慧慶、理因、聖富、覺乘、普仁、能修、心 澄、宏法、文龍、法治、如禪、秋爽、俊才、傳輪、恒岳、昌鑒、文定、法正、仁風、法海、達隆、心肪、貫澈、源相、宏成、全乘、隆相、蓮華、傳真、明因、理 海等一百余位方丈及戴林大喇嘛、胡雪峰大喇嘛、漢藏巴利三大語系,千餘僧眾。參加法會的海外高僧由美國洛杉機法印寺宏正大和尚、香港僧伽會秘書長弘輪大和 尚等。蒞臨法會的省市領導由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陸軍、原南京市政協主席張曄、省僑聯主席郁美蘭、省婦聯副主席唐惠勇、賈保中、省民宗僑委主任黃翠玉、副主任 李喜勝、省民族宗教事務局長翁振進、副局長沈祖榮、顧傳勇、省勞動廳副廳長吳可立、南京市委副書記楊植、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長錢繼紅、副市長許慧玲、市 人大副主任黃煌、市政協副主席呂慶繼、俞明、市政協民主法治委主任李淩、市人大民宗僑委主任楊榮良、市公安局長孫文德、副局長何德忠、市民族宗教事務局長 朱淮寧、副局長馬榮恩、居爾露、紀勤、市旅遊局書記王成武、市婦聯主席楊學珍、副主席童強、張敏、市文聯書記張玉寶、副主席趙瀏蘭、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 華、市工商局副局長潭海清、市建委副主任王薇、市物價局副局長周奇以及玄武區四套班子領導。光臨法會的貴賓還有《香港佛教》雜誌總編輯秦孟瀟老居士、著名 演員——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獲獎者閻青妤,著名書畫家尉天池、喻繼高、省科技大學書記姜建忠、曉莊師範學院書記呂德雄、金盛集團董事長王華、江蘇黃埔投 資集團董事長陳光標、日本捆綁集團董事長黑岩秀隆、中國區總經理後藤大輝。發來賀電的由美國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果林法師、日本援助東史郎秘書長山內小夜子、 《美國佛教》雜誌創辦人、美國法雨佛教會會長品道法師、陝西大興善寺、天津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王劍非居士。致電話祝賀的由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副會長、 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珠康活佛、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加拿大沈華居士、祝願毗盧寺萬佛開光圓滿,傳義大和尚方丈晉院陞座如意吉 祥。


惠州市第二屆生態休閑旅遊文化節博羅禮佛 禪寺分會場暨博羅首屆禮佛文化節緣起

  二○○六年,對我們來說,是新世紀之初又一個特別的歲月。是我們國家十一五計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們國家提出建設創新型國,構建和諧社會,探索促進和 諧世界最重要的一年;同時,也是中印友好年。在最近召開的全國「兩會」上,特別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我們國家走向繁榮富強的堅實基礎。繼承和發揚傳 統民族文化,更是得到「兩會」代表和委員們的一致認同。當一個國家正走向欣欣向榮之際,一切有利於發展的積極因素,都將是一個更為進步的契機。佛教,這個 產生於印度,傳播於世界,且影響了中國近兩千年的古老文明,更是充滿了無限為人類社會服務的因緣。今年,時逢禮佛禪寺第二期工程開工,籌建大雄寶殿的重要 時期,本寺還是本著工程建設、文化建設、教育建設、道風建設、人才建設同步進行的理念,一如繼往地作好「禮佛事業」的每一項工作,為人類社會的和諧安定、 平安幸福、健康發展,寄予我們深切的祈願!

  禮佛文化節是惠州博羅禮佛禪寺首次舉辦的一種佛教與社會互動,具有探索與發展雙重意義的一次綜合性文化活動。希望透過這次貫穿全年的文化活動,讓佛教、讓禮佛禪寺能夠在促進自身與社會共同發展的過程當中,發揮應有的能動性。

  我們的准備活動有如下幾項:

一、佛舍利瞻禮:

  《法華經.方便品》說:「諸佛滅度已,供養舍利者……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佛陀涅槃之後,若人能瞻禮供養舍利,就與佛結下了甚深的因緣,佛陀在 經中授記是瞻禮供養者必定成佛。信佛、學佛,我們的目的就是為了成佛。能夠成佛的正因與智慧可說是佛佛皆同;但其方便卻無量無邊,能瞻禮供養佛舍利而結下 成佛之因緣,可說是機緣難逢。為了方便大眾共結佛緣,禮佛禪寺與西安臨潼區博物館協商迎請釋迦牟尼佛真身舍利來禮佛禪寺供奉,並得到省市縣政府有關部門的 批准,似於二○○六年四月廿九日至五月十三日在禮佛禪寺舉辦為期十五天的佛身舍利瞻禮供養活動。我們誠摯的祈請大眾共結佛緣。

二、浴佛節:

  浴佛節是印度的民情風俗,它起原於印度。至佛教傳入中國後,在中國的佛教也勝行浴佛。故佛教徒每年在佛陀降生之日(四月初八日)舉行一次浴佛法會,並 以這種方式來洗去身心的煩惱令福德智慧增長。今時逢禮佛禪寺舉行禮佛文化節正與浴佛節同一時間,故本寺院特在文化節期間舉行浴佛節活動。為祈禱世界和平、 國泰民安、消災免難、增福增壽,奉獻一份心願,祝願世界和諧平安。時間於五月五日(農歷四月初八)上午8:00時至17:00時。

三、佛陀一生應化事跡圖片展:

  釋迦牟尼佛降生於印度迦比羅衛國(即今天的尼泊爾)。佛陀出生時間正於我國的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同一時期。由淨飯王妻摩耶夫人所生,降生時能行七步, 腳上並踩七朵蓮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口中則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佛陀少年時代就學習古印度四犬陀 書。後因四門出遊,見有生老病死苦等,於北門見一沙門修行,故佛陀於十九歲那年越城而出,前往雪山修行,同行有橋陳如等五比丘。佛陀後於泥蓬禪河菩提樹下 成就佛道。隨後轉至鹿野苑度五比丘轉說四諦十二因緣等法。佛陀弘法四十九年隨學眾有二千五百人,教化者不計其數,經過四十多年的弘法教化,佛陀最後在拘屍 那城的娑羅雙樹間入於涅槃。世壽八十歲。今逢禮佛禪寺舉行禮佛文化節,寺院特繪制了釋迦牟尼佛應化事跡。展現於世人眼前,共同瞻禮也為了讓人們更瞭解佛陀 的生平,知道佛陀的偉大願望。時間四月廿九日至五月十三日展出設於寺院內全天開放。

四、禮佛文化節弘法利生會:

  法不孤起,弘之由人。佛法的傳播,全靠歷代大德們的極力弘揚。禮佛禪寺在文化節期間將舉行佛法系列講座,屆時將會邀請大德法師講經弘法。著名學者講演佛學與社會和諧(分內外場地兩部份)1:(法師講經在寺內)2:(著名學者講座在寺外)

五、文化藝術節:

  文化藝術節的活動中,我們將准備僧俗名家的書畫作品的展覽。時間四月廿九日至五月十三日,為期十五天。——禮佛禪寺

六、佛教梵樂演唱會:

  《法華經.方便品》說:「若使人作樂,擊鼓吹角貝,簫笛琴箜篌、琵琶鐃銅鈸,如是眾妙音,盡持以供養;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以成佛 道」。「乃至一小音」來歌頌佛陀功德,以此因緣,都將成佛,這是多麼殊勝啊!因此我們為愛好音樂的人,提供一個共結佛緣的機會。演唱會於四月廿九日至五月 五日晚上。

七、素食文化:

  素食者能延年益壽也。佛教至印度傳入中國在佛教大乘經典中就有說道:「一食長齋」又云:「食眾生肉者大悲心。」儒家也有說道「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 其聲,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遠庖廚也」。故佛教傳至梁武帝時代。武帝根據《大涅槃經》等的教義提倡而普遍實行素食,至此在中國歷代佛教開始盛行,佛教大德 們並勸導繁佛教徒當以素食為一日三餐。佛教傳至今日素食日益盛行。禮佛禪寺在此次文化節期間設國內各家素食齋宴。讓來寺參觀者品嘗素食,瞭解佛教所提倡的 素食,共同來祈求和諧健康的身體。時間五月一日至五月七日,每天上午10:30時至下午18:00時。——設於寺內

八、火供:

  破迷除暗智慧火,光明殊勝照世間。火供一詞出自佛教密宗教典之中,盛行於西藏。佛教傳播至今天密宗教義,日益盛行。其中火供一修法最為常見,它是為十 方善信祈福消災而設。義理深遠,內容豐富,祈求者都能得到不同的效益。今逢禮佛禪寺舉行禮佛文化節期間,寺院特設火供法會壇。為祈禱國泰民安、社會和諧、 人民安樂、消災免難。奉獻一份愛國之心。殊勝火供及金剛舞設於寺院曠山坡地進行。時間四月三十至五月七日止每晚上台階19:00時至21:00時。

九、植萬棵菩提樹,結悲智覺悟緣:

  二○○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黃心川老先生應印度學術界之邀請,世界佛教學術交流大會,會議圓滿結束時,印度總理為參加會議的各國代表贈送一棵菩提樹, 表示國際間的友好象徵。老先生回國後,將印度總理贈送給中國的菩提樹種在了禮佛禪寺。今年時逢中印友好年,就佛教來說,應該是促進兩國友好最契合時宜的因 緣。佛教,應該是中印友好交往最早、最長的共同文明。禮佛禪寺藉此良好因緣用百畝地種萬棵菩提樹,表示對中印友好年最真誠的祝願!並祝福所有種菩提樹的善 男信女們福慧無量,六時吉祥!

附錄、佛教菩提之旅學術談會:

  佛法,不僅是對教內四眾弟子學修的需要,且歷代以來,就有不少文人學士對之進行研究,促進了社會文化與佛教的共同發展。本寺將在年底舉辦一次佛教文化 座談會,邀請學術界研究佛教著名的專家學者和教界從事教育工作的法師們共同座談佛教文化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需要,為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發揮應有的作 用。

惠州市博羅禮佛禪寺
電話:0752-6201882、0752-6226496


二○○六年度玉佛禪寺水陸法會安排

本寺水陸項目介紹

獨姓水陸法會

時間:七晝夜

(可由齋主直接與本寺客堂商定,但請提早三個月時間,以備本寺早作安排)

功德款與項目:人民幣四十萬元正:全堂水陸法會科儀(不含經師結緣功德款)

經師人數:66名。(另有四十多名法師在外護持法會)

 

眾姓水陸法會

時間:七晝夜(由本寺統一安排,每半年一次)

功德款與項目:(詳見下頁介紹)(不含經師結緣功德款)

經師人數:88名(另有四十多名法師在外護持法會)

 

下半年水陸法會安排2006年12月16日至22月日(農曆十月二十六日至十一月初三)

登記時間:2006年4月底起

登記地點:本寺客堂

聯繫電話:62663668*1234.1233

善款可由銀行劃撥;敬請注明善款用途

銀行帳號:1001210009014402892

開戶銀行:022100-工行普支行長分處

 

眾姓水陸法會功德方案介紹

 

水陸總會首(卍字會首)一名

功德金:20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免費三餐/每天,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不得攜帶超過4人進入內壇。

2.上堂大齋一次:

3.覺群大樓一個房間。

4.往生蓮位30位,延生祿位30位

5.其中一人為總會首上香,另三人享受金字會首法席後,上香先以金字會首為主,隨帶人員方可隨後上香。

 

水陸副總會首(福字會首)二名

功德金:10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免費三餐/每天,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不得攜帶超過2人進入內壇:

2.上堂大齋一次。

3.覺群大樓一個房間、

4.往生蓮位20位,廷生祿位20位。

5.其中一人為副總會首上香,另一人享受金字會首法席後上香先以金字會首為主,隨帶人員方可隨後上香。

 

水陸會首(祿字會首)四名

功德金:8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免費三餐/每天,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不得攜帶超過2人進入內壇。

2.覺群大樓二張床位。(新大樓)

3.往生蓮位15位,延生祿位10位。

4.其中一人為祿字會首上香,另一人享受金字會首法席但不安排上香。

 

水陸會首(壽字會首)六名

功德金:5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每天免費三餐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不得攜帶超過2人進入內壇。

2.覺群大樓一張床位。

3.往生蓮位10位,延生祿位10位。

4.其中一人為壽字會首上香,另一人享受金字會首法席後,上香先以金字會首為主,隨帶人員方可隨後上香。

 

水陸會首(金字會首)二十名

功德金:2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三餐/每天,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祇限一人,但不作本寺允諾範圍)。

2.覺群大樓一張床位。

3.往生蓮位12位,廷生祿位12位。

4.另一人享受緣字會首法席後,上香先以緣字會首為主,隨帶人員方可隨後上香。

 

水陸會首(緣字會首)五十名

功德金:1萬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三餐/每天,如需攜帶人進入內壇,須先向法會帶客師申請,經批准方可(最多祇限一人,但不作本寺允諾範圍)。

2.一張床位。

3.往生蓮位10位,延生祿位10位。

4.另一人享受善字會首法席後,上香先以善字會首為主,隨帶人員方可隨後上香。

 

水陸會首(善字會首)三十名

功德金:8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三餐/每天(不得帶人進入內壇)。

2.1張床位(擬安排本寺中客堂)。

3.往生蓮位10位,廷生祿位8位。

4.內壇上香。

 

水陸會首(禧字會首)三十名

功德金;5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三餐/每天(不得帶人進入內壇)。

2.1張床位(擬安排本寺下客堂)。

3.往生蓮位5位,延生祿位5位。

4.內壇上香。

 

梁皇寶懺爐主:三十名

功德金:3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3位,廷生祿位2位。

4.外壇壇口上香。

 

楞嚴壇爐主:八名

功德金:2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2位,延生祿位2位。

4.外壇壇口上香。

 

法華壇爐主:八名

功德金:2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2位,延生祿位2位。

4.外壇壇口上香。

 

諸經壇爐主:八名

功德金:2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2位,延生祿位2位。

4.外壇壇口上香。

 

華嚴壇爐主:八名

功德金:2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2位,廷生祿位2位。

4.外壇壇口上香。

 

淨土壇爐主:十六名

功德金:2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

1.一人免費午餐/每天。

2.不安排床位。

3.往生蓮位2位,延生祿位2位。

 

外壇往生大牌位:若干名

功德金10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1人免費一餐/每天。

 

外壇蓮位、祿位:若干名

功德金5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1人免費一餐/每天。

 

外壇普利十方位:若干名

功德金300元正。

本寺提供內容:1人免費一餐/每天。

 

水陸相關事項:

齋主帶來的家人和朋友本寺原則上不安排住宿。(如房間有空佘,可酌情安排)

備注:內壇法席上香安排:

一品法席:
卍字、福字、祿字、壽字會首將專在此席上香。每堂法事、卍字、福字、祿字、壽字會首,將均可上香。每堂法事將安排5至10位金字、緣字會首隨後在此上香。

二品法席:
金字、緣字會首本寺將專在此席上香。每堂法事、其他金字、緣字會首及攜帶人員將在此席上香。每堂法事將安排10位至20位金字、緣字會首及攜帶人員隨後在此上香

三品法席:
善字、禧字會首將專在此點上香,每堂法事將安排10至20位善字、禧字會首隨後在此上香。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