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53期
2006年6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阿育王造塔之風行於華夏
慶祝佛誕
佛誕吉祥 世界和諧
——佛曆二五五○年佛誕文告
◎覺 光
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
H.E. Mgr Michael Fitzgerald
2006年佛誕賀詞擇要
大會主席致詞 ◎覺 光
主禮嘉賓賀詞 ◎何志平
開幕浴佛典禮謝詞 ◎黎時煖
論 述
佛學與科學(上) ◎高志其
一乘頓教與和諧社會(上) ◎楊佛興
佛教論壇
出席世界佛教論壇——諸法所生 唯心所現 ◎紹 根
隨筆禪話
民族意識 ◎秦孟瀟
世出世法
面對現實(二) ◎楊 釗
參訪高僧
竺摩法師、人間佛教和香港佛教的發展
——香港菩提學會會長永惺長老訪談錄(中)
◎何建明
探訪故居
秦孟瀟揚州尋根記 ◎光 力
當代高僧
大師的風采
——星雲長老朝禮南海普陀山紀行(1)
◎釋正進
佛教藝術
歷代高僧揮毫 當今傳義潑墨
——傳義大和尚中國畫作品展盛況
◎章 蘊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助刊及放生功德芳名
 

 
編者的話
阿育王造塔之風行於華夏

逢盛世、政通人和,經濟發展、法運大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中國隆重召開,因緣殊勝,不可思議,這不僅是佛教界的大事,也是世界的大事。確實可喜可賀。

  論壇期間,很多海內外代表得到了一個很特殊的「禮品」。古樸雅致的包裝箱內,是一尊造型非常精美的佛塔。佛塔重達十公斤,加上包裝箱,有十四公斤重。這些來自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僧大德,為甚麼要帶這麼重的「禮品」回去呢?

  原來這尊塔叫「世界和平吉祥塔」,是一位叫李玉玲的大居士領銜捐贈的。說起這位李玉玲居士,佛教界的人並不陌生,她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佛教協會顧問 和世界佛教和平促進會名譽會長。就是她不辭辛苦,促成了佛指舍利赴臺灣供奉,為海峽兩岸佛教交流做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這一次,她擔任世界和平吉祥塔捐贈委 員會主席,帶領來自大陸、臺灣、美國的居士,向出席論壇的高僧大德敬贈寶塔,通過這次贈送活動,「世界和平吉祥塔」得以流布全球,更加真切地體現了中華民 族對於和平的熱愛和追求。

  塔,是諸佛菩薩的心意所依。諸佛菩薩的心意就是利益一切眾生。造塔,不僅可以開顯諸佛菩薩的慈悲本懷,祈請諸佛菩薩的無上加持,而且可以凝聚社會大眾的道德人心。

  這一次贈送的寶塔,全部在二○○六年四月十四日淨慈寺的佛螺髻髮舍利供奉法會上開光供奉。真是因緣不可思議。

  一千多年前,吳越王建造雷峰塔,將佛螺髻髮舍利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裝藏安奉。一千多年後,二○○六年四月十四日,佛螺髻髮舍利和《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又同時供奉在雷峰塔對面的淨慈寺。這是歷史的匯合!

  佛在《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宣說了經塔的功德「若有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烊 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

  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

  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若於此塔,或一禮拜,或一右繞,塞地 獄門,開菩提路。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 詛,不厭歸本;疫癘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世界和平吉祥塔」因緣殊勝,功德無量。讓我們祝願他們善願早成吧。

 
 
佛誕吉祥 世界和諧 
——佛曆二五五○年佛誕文告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

隨著和煦的春風,我們又迎來了佛曆二五五零年的佛 誕節。今年是香港實行佛誕公眾假期的第八年,在這神聖、祥和、歡喜的節日裡,希望我們互相見面時都滿心歡喜和真誠地說一聲︰佛誕吉祥!我在這裡也敬祝全港 七百萬大眾及蒞臨香港、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們佛誕吉祥!願佛陀慈光普照,佛法恩澤人天,福蔭香港社會乃至環球世界,福佑全港市民乃至地球人類。

  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是一位遠古的聖人,他的出世,喚醒了人類,也改變了世界。佛陀的年代雖然距離現在非常遙遠,但他留下的教法,已成為人類寶貴 的文化財富,並為全球所共享。在二十一世紀,科技昌明的今天,古老的佛教依然煥發著東方文明的人文魅力,發揮著永恒的精神能量,啟迪我們的人生,導引世界 的方向。這是千百年來佛陀為天下億萬人所崇敬,紀念和學習的原由所在。

  處身在當今多元化的社會,在世界局部地區仍然有戰爭和騷亂的發生,詭譎莫測的禽流瘟疫飄離不定,因文化、種族和宗教等的衝突而導致的人間悲劇時有上 演,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和生態環境惡化引致的不良後果日益凸顯……這一切都威脅著整個世界的安寧,地球的健康,人類的幸福和生命的安全。我們所面臨的一切 充滿著變化和不可知數,在種種紛繁的世象面前,許多人盲從而不知所措,因困惑而自我淪喪。如此之際,佛陀對宇宙人生的透徹解悟,給我們指出了一條安身立命 的康莊之道,教導我們體驗無常的道理,珍惜現前的擁有,保持德性的涵養,注重精神的擴充,拓展人文的視野,以不變應萬變,保持生命的從容,享受心靈的自由 寧靜和人生的美滿幸福。

  實實在在地說,香港確實是一塊福地。地理位置優越,歷史積澱深厚,社會文化多元,國際經貿頻繁。回歸祖國數年間,雖也經歷過大小波折,但,目前香港各 項事業保持著持續發展的良好勢頭,社會民生不斷改善,廣大市民千方百計謀發展的事實有目共睹,不容置疑。香港精神永不倒!這使我們有充足的理由樂觀預見香 港的美好未來,前途無限。

  今天,全港市民同享佛誕公眾假期的喜悅,以各種方式紀念佛陀降生人間,蒙受佛陀的慈光護祐,靜下心來想一想,原來佛陀離我們是如此的近。我在這裡再一 次呼籲,今年佛誕節,我們互相見面時要滿心歡喜和真誠地說一聲︰佛誕吉祥!以後每年的佛誕節,我們互相見面時都要滿心歡喜和真誠地說一聲︰佛誕吉祥!

  希望人人從佛法中得到智慧的啟迪,放下身心的包袱,體驗人生的真諦,回歸生命本有的內在和諧,遠離異端,奉行中道,共同創造天地萬物的平衡與和諧。希 望我們從自己做起,從現在做起,構建和諧身心,和諧家庭,和諧香港,和諧中國,和諧世界。願佛陀伴隨著我們一起走向生命安和喜樂的未來,共同迎接和平繁榮 的新世界!

讓我們萬眾一心,祈願世界和諧!
讓我們真誠歡喜,互祝佛誕吉祥!
佛誕吉祥!世界和諧!
世界和諧!佛誕吉祥!

 
 
2006年佛誕賀詞擇要
◎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 H.E. Mgr. Michael L. Fitzgerald

  佛曆2550年(2006)佛誕日,梵蒂岡宗座宗教交談委員會主席H.E. Mgr. Michael L. Fitzgerald代表該會向世界各地的佛教界朋友祝賀佛誕日的到來,祝各位佛誕日快樂,並致2006年佛誕日賀詞,題為「佛教徒與基督徒攜手為人類服務」,擇要如下:

親愛的佛教徒朋友:

  透過佛教徒與基督徒之間的交談,我們得以領會到佛教徒朋友給人類同胞之愛是何等重要。這愛可用「慈心」(metta)的觀念來表達,這是只願幫助他 人,而無任何佔有慾的愛。因此,按照佛教的教導,「慈心」並不只局限於慈悲的思想,而是要擴而及於仁愛行為的實踐,表現在為一切人的服務中。那確是一種普 世性的慈悲。同時我們也不可忘了另一種德行,即「悲心」(Karuna),有了悲心,也才能對一切生命表現出慈愛與同情。

  如今大家口口聲聲談到愛,但又經常誤用「愛」字。如果佛教徒和基督徒能按照各自的傳統,重新找回「愛」的原始意義,並把各自的領悟彼此分享,不是很好 嗎?這會是一種鼓勵,讓佛教徒和基督徒一起合作,建立以愛與真理為基礎的關係,促進相互的尊重,在為有需要的人服務時,能促進彼此的交談以及進一步的合 作。

  這些思考讓我產生一個願望,那就是,佛誕日也許正是佛教徒和基督徒在愛的精神下,堅定友誼、增強合作的好時機。我懷著這樣的心情,再次祝各位佛誕日快樂。      

Archbishop Michael L. Fitzgerald
President
2006年2月14日

 
 
佛曆二五五○年 慶祝佛誕大會
大會主席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尊敬的民政事務局何志平局長
尊敬的中聯辦高祀仁主任
尊敬的立法會范徐麗泰主席
尊敬的基本法委員會梁愛詩副主任
尊敬的民政事務總署陳甘美華署長
各位嘉賓、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陽春時節,佛光普照,會展大廳,海眾雲集。為慶祝佛曆二五五○年佛陀聖誕。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何志平局長、高祀仁主任、范徐麗泰主席、梁愛詩 副主任和陳甘美華署長為我們主持開幕典禮。還有各位長官、各國駐港領事、各位宗教領袖、各界社團首長,親臨參加浴佛盛會,這是我們佛教界的光榮,也是香港 社會穩定,政通人和的生動見證。我謹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和四眾同人,對各位主禮嘉賓、各界人士,表示最誠摯的歡迎,最崇高的敬意。

  我們的教主釋迦世尊,誕生於公元前六百二十四年,他所創造的佛教,歷史悠久,信徒遍佈世界各地,佛教教義成為救渡眾生的慈航寶筏。佛主釋迦牟尼翻譯成 中文,就是能仁寂默。能仁就是慈悲,慈悲就是利他、就是渡人。寂默就是智慧,智慧就是自利、就是自渡。因此,佛教的慈悲、智慧、平等、圓融等教義在歷史長 河中,為世界和平、人類文明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最近,在浙江杭州和南海普陀舉行了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我們香港佛教代表團也同來自世界三十七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一起出席盛會,共同探討「和諧世界,從 心開始」的莊嚴主題。我以兩句總結語:「和諧之風吹天下,心靜心平國土安」表達了我的衷心祝願。這次盛會,對促進世界和平,加強各國佛教徒的團結合作,增 進人類福祉產生了重要影響。和氣東來,和風西送,我們今年慶祝佛誕,就有著更為特殊的意義。我們香港佛教要為世界佛教的合作,社會責任與和平使命,作出我 們更大的貢獻。

  今年是香港施行佛誕公眾假期的第八年。浴佛功德,迴向各位嘉賓,回向諸善上人,迴向四眾弟子。我們祝願,佛力加被,香港繁榮,國泰民安,諸位身心康泰,六時吉祥,福慧無量。謝謝大家!

 
 
佛曆二五五○年 慶祝佛誕大會
主禮嘉賓賀詞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先生

會長覺光長老,各位法師﹑各位大德居士﹑各位先生﹑各位女士:

  本人今日承蒙邀請出席「香港佛教界慶祝佛誕弘法大會」,並主持開幕儀式,感到非常榮幸。

  今天是佛祖釋迦迦牟尼降生紀念日,也是本港實施佛誕公眾假期的第八年。政府把農曆四月初八日佛誕訂為公眾假期,充份體現特區政府貫徹落實<基本法>,宗教平等﹑信仰自由的精神。

  佛教教人探索內心世界,追求真理和智慧,明白生存的意義,發揮自身的潛能,教人珍惜自己,愛護他人,建立積極的人生觀。除自我修養外,佛教團體亦本著慈悲為懷之精神,用入世的方式,宣揚佛法,舉辦各類慈善事業,造福社會,為人類服務,增進大眾福祉。

  香港佛教歷史悠欠,隨著歲月逝發展到今天,一方面弘揚佛法,一方面致力各項善業,發展醫療﹑教育及社會福利。佛教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對人類文明建設﹑淨化心靈﹑啟迪智慧,發揮積極作用,在新世紀多元文化中,亦為解決人類自身建設,作出輝煌的獨特貢獻。

  謹祝大會圓滿成功,並希望香港佛教界繼續與社會大眾,為未來貢獻出力量,創造美好天地,使香港社會更加香諧友好。謹祝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多謝各位。

 
 
佛曆二五五○年 慶祝佛誕大會
開幕浴佛典禮謝詞
大會副主席黎時煖居士

尊敬的會長覺光長老
尊敬的各位主禮嘉賓
尊敬的各位各國領事
尊敬的各位社會賢達
各界善信居士
各位同人:

  香港佛教聯合會今日慶祝佛曆二五五○年佛誕佳節,隆重舉行浴佛慶典,非常感謝民政事務局何志平局長,中聯辦高祀仁主任,立法會范徐麗泰主席,基本法委 員會梁愛詩副主任,民政事務總署陳甘美華署長,各位賞光駕臨主禮,盛典倍添隆重,四座增輝,謹代表大會同人敬致衷心感謝,又蒙各國領事,各友好宗教領袖及 代表,諸山長老,各界嘉賓,惠臨指導,各方善信踴躍支持,成為一次愉快難忘之盛會,同人等不勝感激,謹深致謝意。

  香港佛教聯合會,得到會長覺光長老,卓越領導,四眾同人,衷誠擁戴,致力弘揚釋尊教化,導正人心,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守戒律身,除惡務盡,並團結有 共同理念其他宗教領袖,廿餘年來,推進各項社會服務,利益人群之工作,以期對香港之安定繁榮,有所貢獻。亦曾聯合拜訪廣東省民族及宗教事務委員會,並進行 宗教互訪活動,及思想交談,新年共同發表對社會祝福獻詞等,合作非常愉快。今次籌備浴佛盛典,感謝佛聯會同人及四眾有關人士,辛勞策劃貢獻良多,謹代表大 會,敬致謝意,今日浴佛典禮有招待不周之處,請各位嘉賓恕諒,並祝在座諸君,法喜充滿,福與時增。

 
 
佛學與科學(上)
◎高志其

前 言

高志其先生大力倡導「科學佛教」

  我國著名辭賦家、文化學者、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高志其在「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上作了《科學與佛學》的專題演講。他不僅闡述了佛學與科學彼此 之間的聯繫與關係,而且還揭示了宗教、文化、科學、哲學、佛學相互發展與共生的原理,從而引起了與會代表的積極回應與重視。

  高志其認為,佛教現代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過程,而現代佛教也必然是能夠涵蓋與闡述科學的原理與發展方向。

高志其認為,佛學是大科學,因為它完整地涵蓋了物質科學與精神科學的兩大領域。因此,對於社會各類人才的培養和建設都有著重大的意義與作用。它並不局限於佛教的單一領域。

  高志其還認為,用科學的哲學,哲學的科學闡述佛學原理與精義、智慧與真理,更能符合現代人的知識結構、思維方式及所受教育的層面。這樣,佛學的善惡 觀、因果觀和大平等覺觀的思想、精神就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從而達到普及弘揚佛學的意義和作用;達到淨化人心、淨化社會、淨化世界積極意義和作用,為我們 締造和諧社會、和諧世界而卓有成效的服務。

  為此,當務之急必須把佛教從迷信佛教、風俗佛教、宗教佛教、單純的文化佛教以及感性佛教中解脫出來,使之回歸與上升到科學佛教、哲學佛教、真諦佛教、規律佛教、宇宙時空的本原佛教,也即回歸到釋迦牟尼的本意——智慧與真理的佛教。

高志其還撰寫了《和諧世界,從心開始——論中庸、中和與中觀》、《學子問虛空、高志其如斯答》、《從文化的中和到佛學的中和》、《高志其先生如是說》等數 篇論文。為配合與回應「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他還將近年來撰寫的有關文、理、哲方面的十多篇賦文彙編成冊,一併作為會議資料,而分發傳閱,引起了國 際、國內的普遍反響與讚譽。

  現刊載如下,以為讀者閱覽。

一、 霍金宣佈:放棄對宇宙終極真理的研究。

  二○○三年,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向全世界宣佈放棄對宇宙終極真理的研究,對此,他引用了英國的一位著名文學家的語言說道:「宇宙比我想像的不可思議還 要不可思議。」文學家用感性的形象思維的語言如是說,而霍金則以科學家理性的邏輯思維的語言如是說。從感性到理性,這不是一種偶然的巧合。

  霍金原以為宇宙的終極真理可以用一句簡單的科學公式來概括。但當他發現宇宙的不可估量的深遂博大與神秘遠遠超出了他的預料與能力,實際上也超出了整個人類和一切生命的預料與能力時,他毅然向全世界宣佈放棄了這一終極真理的研究。

二、 宇宙物理學家們發現宇宙的真實相狀。

  二○○四年,國際宇宙物理學家們宣佈發現了宇宙的真實形狀,是一個倒金字塔形,而金字塔形的頂端卻宛如艾菲爾鐵塔一般,向時空中無限伸展。實際上,倒金字塔形的宇宙祇是宇宙的一個單元。

三、 釋迦牟尼佛兩千五百年前關於宇宙的論述。

  對此,早在兩千五百年前,釋迦牟佛在《華嚴經》中就明確指出,宇宙是由無數的金字塔形的單元所組成,並把它稱為「一真法界」。有一點倒是讓科學家們說 對了,那就是倒金字塔形的宇宙頂端是無限伸展的,伸展到了甚麼地方去了呢?伸展到了另一個宇宙單元。時空隧道如斯義。那麼,甚麼是宇宙的一個單元呢?就像 家庭是社會的一個單元,滴水是大海的一個單元,這樣說並不是在誇大其辭,也正如我在《南山海上觀音賦》開篇中所描述道:「一真法界,萬億宇宙,如海世界, 渺不可及也。」

  在一個宇宙的單元中,我們就已驚歎星系、星團、星雲、星河的繁多,僅在我們的銀河系就有超過了二千億顆的太陽般的恒星,而像地球這樣的行星就不計其數 了。可謂是天上有多少星而地上有多少人。而更準確地說,則是天上有多少星,地上則有多少生命。每一個宇宙單元中存在著數百億到上千億的銀河系般的星系,每 個星系都有上千億顆恒星,而圍繞其運行的行星就更是無從計算了。但這祇是物質的宇宙和物理的宇宙。

  宇宙分為三個層面,一是物質的宇宙,即科學的宇宙,是我們看得見的,包括採用各種科學儀器,如:射電天文望遠鏡等所能證實的宇宙;二是哲學的宇宙,即 哲學的理性思維及其推理的宇宙,也是無法實證的宇宙;三是精神的宇宙,也即宗教的宇宙,而在某些宗教中卻是可以實證的。

  但在物質的宇宙之中,我們可見的無數星系、星雲與星河,祇是宇宙中的顯物質,顯能量而已。宇宙中更多的是暗物質與暗能量。它們 佔據了宇宙總物質與總能量的95%以上,這就形成了所謂多維時空與虛空。正如《華嚴經》中指出,一個宇宙的單元分為二十層,我們的裟婆世界與西方極樂世界 都同在第十三層,而每一層都有無盡的虛空所圍繞。所謂「宇宙非宇宙,時空非時空,盡入虛空無盡藏,虛空無盡廣大,唯其心性而至焉」。

四、 不僅如此,釋迦牟尼佛在二千五百年前就已經闡述與預見科學的原理及發展。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就指出:「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則窮盡宇宙無限之真諦。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即說:「一滴水中八萬四千蟲」。則 揭示了現代醫學的至理。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即說:「六道眾生,無始劫來循環往復。」則蓋論物質不滅,生生不已,而神識亦為物質,故轉順六道、輪迴不同 的空間。二千五百年前釋迦牟尼佛即說:「能於念頃,住無量億劫。融過去、現在、未來於一瞬。」則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初證佛學的時空觀。

  縱觀人類的科學發展,無不反證佛學智慧與真理的偉大,若論納米,佛云:「一粒沙中,大千世界」,揭示了微觀之秘。若論宇宙行狀,佛云:「須彌山,環藏 世界」。證明今日之科學,論證宇宙為金字塔形。若論人體細胞,佛云:「人身皆由重重疊疊蟲蟻和合而成」,揭示了人體的奧秘。一一事例,不勝枚舉。

  釋迦牟尼佛還說道:「通達生命生死與宇宙時空本質的覺悟者,可以化身千百億。」這不是神話而是科學。實際上,現代科學的克隆,植物園藝的剪接插枝,社 會技術人才的培訓複製,人類與國家的憲法制度要求人們的思想統一與行為規範,包括成千上萬冊的各類書刊典籍的出版,都是在以一火而燃千火之明,以一燈而傳 千燈之義。就像我們今天的文明教育一樣,一代一代地傳諸於後人。這是一種比喻嗎?但同時也是一種真實。

  《法華經》在談到這一生動的景象時云:「十方世界百億釋迦牟尼分身佛,俱皆來集,各遣侍者問訊世尊。」一一分身如來,焉非克隆與複製,此亦大平等覺觀 歟。蓋因本源一體而無所分別。精神意識分身與肉身細胞分身,普皆內外一如而物神一體,故為法性、法性土也。此論何義?百千億的分身如來,難道不是一種克隆 與複製嗎?這也是大平等的覺悟觀呀!因為本源是一體的,沒有分別的,不管是內在的分身,還是外在的分身,祇要同音同聲同頻率,同心同德同行為。那麼,外在 的精神意識的分身也好,內在的肉體細胞的分身也好,都是內外一如的,物質精神一如的。所以稱為:法性與法性土。

五、 為甚麼釋迦牟尼具有這樣的真知灼見,其原因就在於以靜態思維而進入事物的本質、本性與本源。

  縱觀整個世界,沒有一種宗教具備了科學的真理與哲學的智慧,甚至談到了宇宙學、時空學,並深入到了宇宙各時空的境界,揭示其內在的規律。但是,佛教談 到了,而且闡述得如此分明,如此詳細。為甚麼?如前所述,我們生活的時空是一個多維的時空,而不僅僅是我們可感、可知、可觸摸的三維空間與四維時間,同時 還包括了五維、六維、七維,乃於百維、千維。而人類的動態思維祇局限於三、四維的淺層時空,而不能進入多維的深層時空,乃至超越時空。

  那麼,怎樣才能進入多維時空乃至超時空呢?祇有從靜態思維而入。我們知道人類的思維也是一門大科學,與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並列為三大科學,祇有這三大 科學的並列方可較為相對完整的體現整個自然科學的形態與內涵。而所謂思維科學,不管思維的形態有多少種,如形象思維、靈感思維、具象思維、抽象思維;男人 思維、女人思維、西方的思維、東方的思維、猶太人的思維、中國人的思維,人的思維、動物的思維,但統括起來,卻祇有兩種思維,即一者為動態思維,一者為靜 態思維。

甚麼叫動態思維呢?簡而言之,就是我們的思想意念,從小至大,從少到老,從清晨到夜晚乃至夢中,念流不斷,滔滔不絕,或學習工作、或生活思考、或觸景生情、或感謂萬端、或悲苦憂歡,一一無不皆在其中而流淌不息。

  甚麼叫靜態思維呢?靜態思維不是純然的靜止不動,而是讓思維深層透達了,它排除了內在七情六欲,外在的聲光音色,所謂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從而超越了 三維空間和四維時間,而深入到五維、六維的多維時空和超時空。正如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靜坐七天七夜,亦即如是,

  「融過去、現在、未來於一瞬」,觀察到一切事物的本質本性,原來與宇宙時空的本質本性通同一如,而無二分別。所以,他驚歎道:「啊!原來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因為一切生命都可以進入不同層次的靜態思維,因此包括一些冬眠的動物,也都具有進入多維時空的能力,從而引起了山趣野外的種種怪談,而產生《聊齋志 異》等一類書,以及上世紀末出現的所謂特異功能的社會現象,包括國家也在對此類代表人物進行研究。實際上,其科學原理均在於此。因此,我們不能回避這一自 然與社會現象,而應當正視,並予科學的解釋,以涵蓋物質與精神兩大領域的科學理論予以解釋。

  關於靜態思維的運動規律,猶如恩格斯指出,「事物最高級的運動是其最內部的核心運動。」亦中國古人講:大動不如小動,小動不如不動,不動之動才是生生不已之動。

  儒家的養心,道家的靜坐,基督教的懺悔,印度瑜珈的冥想,而佛教則稱為禪定,實際上都屬於靜態思維,換言之也是屬於心靈的科學。是進入或止於心靈的意 念,心靈的性質,還是心靈的本質、本性,乃至於本源,並與本源的融和程度,這就決定了各種宗教實證境界的深淺和對智慧真理佔有的高低。反之,各種宗教都是 以對智慧真理佔有的高低和實證境界的深淺而進入不同的宇宙時空。

  正如,孔子「知其兩端,而執其中」的中庸,祇是事物的外在相狀,並停留在外在相狀的相對、短暫和平上。

  老子雖然提出來「與自然和,與萬物和,與天地和」的終極思想與真理,但他卻始終不能徹底的進入這一境界。而祇停留在「恍兮惚兮」,窈窈冥冥,其中有 精,其中有象」的無始無明的朦朧狀態中。對此禪宗的高僧大德將此斥之為「黑黝深坑,深可怖畏」。其他的宗教也大都停留在中庸與中和之間的狀態。

  惟獨釋迦通過「中觀」的徹底觀心。而入於心靈的本質本性,事物的本質本性以及宇宙時空通同一如的本源。蓋由中和而至大和,由大和而至妙和,由妙和而至 不和之和,無和無不和。猶如禪宗的高僧大德將此狀態一杆子捅到底,而達徹底究竟根本的玲瓏剔透、遍體大光明、一體大光明的境界。亦如藏傳佛教的大圓滿法一 樣。所以,佛學的中觀於一切心法中,一切靜態思維的心法中是最高的,其意義與作用是不可估量的。(續下期)

 
 
一乘頓教與和諧社會(上)
◎楊佛興

摘要:一乘佛學是在實證法界性基礎上產生,最為廣博精深。一乘頓教之宗旨為:制止妄念,斷絕私利,清淨居心,慈悲救世。本文論述了一乘頓教的實質,既非世 間宗教,又非人類哲學;一乘頓教的境界及修學歷程;一乘頓教既深入世法,又超出世法;一乘頓教與傳統文化、社會和諧的關係。闡明了一乘頓教對建構和諧社會 的重大意義。

關鍵詞:一乘頓教 淨化人心  因果報應 令淨賴耶識

  新世紀日新月異,瞬息萬變,唯有佛法的真理不生不滅,永遠靈明自在。世界者,乃無量時間與無量空間聯貫而成之幻體也,亦謂之世間。世界現象繁複極矣, 科學家局部研究之,哲學家大體觀察之,所得者不過枝枝節節之幻影因果律而已,於世界真相未有能明之者;有之,厥惟佛法。佛法乃探究宇宙人生之終極真理,義 理豐富玄奧、廣博精深,它關係到每個人生死前途的大事,也關係到每一眾生生存活動的空間。佛法之真理,乃對一切眾生供給法力,源源不絕;其效能則隨應各自 的根機學程,表現出種種利益。

一、佛法是宗教還是哲學?

  哲學的唯心之心,指的是人類意識;唯物之物,佛教稱為塵相。一般宗教不離意識(包括未能明心見性的佛教徒)。一乘頓教深入實際,直達法界源底,洞明塵 相乃實際之暈影,復悉意識乃了別塵相之工具,皆屬枝葉範圍。是故,唯心和唯物二名都不能強加之於深入實際的一乘學者。必欲明一乘學者唯何?略說曰唯性,詳 說是六大緣起(性有六種功能)。

  附說:佛學原有「萬法唯心」之說,但這個心指的是阿賴耶識;不同唯心哲學專指意識(腦)。

  釋尊在世時,隨緣化度、見機說法。因眾生根機千差萬別,化度方法亦有八萬四千法門。先說權教,後說實教,實教中的禪密二宗均屬一乘頓教。一乘頓教,寓 解於行,以行為主,以解為輔;行進一步,解亦進一步;行愈精,解愈深;有行無解,變為世間宗教;世間宗教之解,類似神話,經不起現代科技的檢驗,故屬無 解。世間宗教都有我執、法執,以致引起不同宗派的爭鬥和互相殘殺。佛教和世間宗教的最大區別是:佛教行者必須破除我執、法執,才能開悟和解脫。所以一乘頓 教不屬世間宗教。有解無行,成為人類哲學;哲學不離意識形態,唯憑意識、依文解義。縱能頭頭是道、圓融無礙,不過比量,其所發明者不離六塵境界,難契彼岸 妙理,並非佛教真面目。故禪宗五祖云「思量即不中用」,六祖云「饒伊盡思共推,轉加懸遠」。所以一乘頓教亦非人類哲學。

  佛法既與宗教異趣,又不與哲學同科,佛教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與眾生的一切種性互為一體。眾生與佛祇有迷、悟之分。佛能發現並活用一切種性,眾生 則迷不自覺一切種性。科學重實驗,佛法重修證。修證過程,首須「應如是降伏其心」:息腦運心(心指賴耶自證分),泯識顯智,才能實契「性相不二」妙旨:即 同一事物以智證之為性,以識緣之為相。解行相應,慧定等持,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照見實際,深入性相不二法門,妙用無窮,始能通達宇宙人生的終極真理。

二、一乘頓教與修學歷程

  一乘頓教能實證性相不二、空樂不二、妙喜無極的境界。何謂性相不二?以水為喻,流水喻性,波浪示相,因此,離水則無波,波定為水,水與波無二。何謂空 樂不二?其密意為:佛性要旨,慧定等持,有慧無定,莊嚴不彰;有定無慧,活用不作,內觀自心惺惺寂寂,裡面原有交融之樂。定、慧、佛性不可以言說說,不可 用意識識,法體為空(空大),以空為喻。慧定等持,陰陽調和之時,內心自有交融之樂,不待形諸色相。何謂妙喜無極?「法性川流,加護不息,慧定互應,妙喜 無極」。真如妙體靈明自在,活用不息。對於上述妙理,必須通過修證成就,才能「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法界種性初始沒有經驗,隨緣起用,萬象森羅畢現,因執著法相,靈明佛性被無明覆蓋、污染,以致法界性(佛性)退化為阿賴耶識,進一步由阿賴耶識退化為 意識。佛教所云之佛性,又名一切種性。一切種性包括佛菩薩的種性和一切眾生的種性,宇宙萬法斂相歸性,如如然融為一體。所謂緣起,是由一切種性隨緣起用, 淪為眾生相。但因緣起之先後各有不同,所受污染的程度也不相同,污染少,無明薄,外現為聰明能幹,其能以慧力應用於世諦,從而發現世間法的種種條理,乃至 多所發明創造。世間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都與佛教至高境界——性相不二、空樂不二、妙喜無極有密切的關係。眾生孜孜以求,勤力開顯而創造的成果,實乃法 界性之重重暈影,欲直達法界源底者,則須痛下苦功,綿密用力,實踐修證。

  佛教修學的歷程有一定的規律:其要義如下:

  (一)世間的眾生,不論甚麼身分,必含有許多不易肅清的積習。

  (二)修習一種三昧,恒仗真理的活力支持,漸漸地發展它的清淨種性。

  (三)所修的清淨種性與本有的雜染積習,矛盾地互相抵抗或奮鬥。

  (四)種性力量漸增,到了能夠克服積習時,三昧便有成就希望。

  (五)三昧將成時,真理飛躍地開顯,直至突現一種合理的、清淨的、常住的真實妙境乃告一段落。

  洞明這些規律,便被稱為不可思議的佛法,通過修證如能與它的特性全部相應,如一切義成;或局部相應,如龍猛、無著,皆名為佛法真實證明者。然非一參便 了,必須與「實踐」作緊密的聯繫:一方面對真理極力參究,一方面對積習極力奮鬥,自強不息地痛下苦功,才能具體地逐步證明這種融融煦煦的、惺惺寂寂的、非 常非斷的、不取不舍的、乃至無量無邊文字言說比況不盡的實際特性。

三、 一乘頓教既深入世法,又超出世法

  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六祖壇經·般若品》)

  此岸世俗凡夫,包括西方思想家和學者在內,有生以來,其心念念流變,奔逸放弛,祇會向外奔馳,很少迴光返照,以致成為我執、法執。我執無明,凡事都以 我為中心才順意,否則妄念惡行隨即滋生,以致妄念惡行的反作用力的業種無量無邊,積存于人的阿賴耶識中;業種隨緣成熟,無常迅速,惡報臨頭。所以人不破除 我執和法執、令淨賴耶識,無論身處任何環境,內心惡種隨緣活躍變現之時,令人隨時隨地遭遇不測、心煩意亂、痛苦萬千,即是世俗痛苦之源。要想根除世俗痛苦 之源,必須如法修持,破除我執、法執,令淨賴耶識,實證般若波羅密境界;轉無常為永恆,即肉身而法身,靈明自在,「縱遇鋒刀常坦坦,假饒毒藥也閑閑」 (《證道歌》)。《心經》云:「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以上所說,即是彼岸境界。

  世間法與出世間法密不可分,其密意須要聯繫般若來理解。何故名般若波羅蜜多?馮達庵大阿闍黎答:「般若義為慧,謂以此慧力應用於世諦,乃能發明世間法 中種種條理,乃至多所發明創造,是為一切文化淵源……然但為意識所依,所發明者不過塵跡中粗淺之道。」(《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廣義》)

  人類意識可以記憶和思考問題,可以分析並了別事理,故能不斷地學習和工作,乃至創造出人間奇跡。但唯以意識為主的發明創造,充其量不脫六塵境界;而且 是有其利必有其弊,利則大大改善了人類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弊則嚴重污染了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源、空氣等等,以致50%以上的生物滅絕,人類的身心健康 也遭受到傷害。同時,科學發明既可以淨用以造福人類,也可以染用以毀滅世界。

  「波羅蜜多義為到彼岸。蓋以塵跡邊事為此岸;超乎塵跡之外別有妙境,喻如到彼岸也。妙境唯何?即塵跡所寓之相當法性。此等法性,不可以言說說,不可以意識識。

見性者,唯覺得一段靈明之致徹照法界源底,與此岸般若祇知事物粗跡者迥異,故名般若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廣義》)

  六祖偈「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原指上述密意。世間凡夫僅能運用眼、耳、鼻、舌、身、意六識。六識所能發現者,不出五蘊六 塵境界。但五蘊六塵所寓的種種法性,六識卻不能發現;如欲發現,則必須通過修證,泯識顯智,始能默契對同一事物「以識緣之為相,以智證之為性」的不二境 界。故六祖云:「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六祖壇經·自序品》)由於除五蘊六塵所寓的種種法性之外,別無法性,故六祖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即不離世人感覺的五蘊六塵境界)。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

  「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六祖這兩句偈,要與他的另一偈「蘊之與界,凡夫見二,智者了達」聯繫起來。對於五蘊六塵境界,智者以識緣之為相,以智證 之為性(法界性),故智者能既深入世法之中,卻又超出世法之上,故為正見;而世間凡夫僅能運用六識,所見無非是五蘊六塵境界,從而誤會六祖「佛法在世間, 不離世間覺……」這首偈是世俗化,故屬世間邪見。

  「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要契會中道的佛性,要破執才行。如心中未能完全破執,正的方面用意識形態去理解,邪的方面也用意識形態去理解;一有意識 形態,就不是無住;略略有住,就好比有電阻一樣;絕無電阻(比如無念),才是超導體(比如性體),才能發現中道的佛性,故云「邪正盡打卻,菩提性宛然」。 按照六祖的說法,邪見和正見是相對法,要破除邪見、正見兩端的執著,才能泯識顯智,照見中道的靈明佛性。應如是默契才對。又如《金剛經》云「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是名佛法」等的中道密意亦複如是。然則實證般若波羅蜜多有何作用?馮達庵大阿闍黎云:「實證般若波羅蜜多者,身心凡有所接受,或有所作為,一切 都在靈明之中,恒能不被迷惑;是為般若波羅蜜多之大用。」(《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廣義》)(續下期)

 
 
出席世界佛教論壇——諸法所生 唯心所現
◎香港佛教聯合會名譽顧問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 紹根

教的教義,是以慈悲的精神感化世人,棄惡向善,促進社會祥和為目的。因此中華民族二千多年來受東方宗教文化思想、尤其受佛教的平等慈悲教法所薰陶,而成為熱愛和平的民族。

  近年來,我國政府大力推行倡導建立和諧社會主張,自此「和諧」二字經常見於報刊、傳播媒介。專家學者、各界人士也紛紛發表高見,有從人文方面切入,有 出於環保角度考慮,有同情基層弱勢社群,也有基於法治觀念,更有強調社會穩定的角度。平心而論,這些觀點從不同視野出發,都注意到實現社會和諧的重要性, 以及提出自己認為切實的可行方法,這不但見仁見智,也都是值得肯定和讚賞的。

  關於「和諧」論題的探討,社會人士幾乎無不說得頭頭是道,大方向是正確無誤,且具備相當的可操作性與局部有效性,但似乎又都存在某些不足之處。比如 說,人文科學是社會文明(尤其是精神文明)的重要標誌,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進步的象徵,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問題在於,人文科學的繁榮,並不能因此而自然 導入和諧社會。再者,物質資源或產品的生產與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這正在日益成為人們的普遍共識。然而,生活環境改善之後,人與人之間是否可以一 團和氣、沒有爭鬥呢?答案是否定的。還有,社會中的弱勢群體,是任何一個國家每一屆政府都必須關注的對象,這個群體總體生活質量的提升,表明國家的富強、 文明與成熟程度,它是社會大眾和諧共存的重要體現,但又不是和諧社會的全部內容,還需要許多其他方面的調整或改進、互相配合,才能漸次達到圓滿。這是一個 長期的累積過程,難以在短時間內實現。

  至於說「法制」與社會穩定,中國自古以來即有「德治」與「法治」並舉的傳統,現代社會的「法治」同樣需要類似「德治」手段的輔助。嚴刑峻法,不能杜絕 犯罪,維持國家的長治久安,要在採取積極的柔性教化措施,使人們在自家的心目中構築一道防非止惡的道德堤壩。因為人不僅僅是害怕法律的懲罰才遵紀守法的, 事實上,再完備的法律條文也阻擋不了深思熟慮的觸犯者,人在主觀願望與客觀現實無法調和的情勢下,依然鋌而走險。由此可見片面強化「法治」的缺失所在。

  所有上述不足,乃未能從問題的本質上著眼,或者說沒有找到根本的解決辦法。因此,即使上面提到的種種觀點所需的各項條件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就能建 立和諧社會了嗎?不見得。何以不見得呢?因為這種社會形式的建立,是一項巨大無比的、十分複雜的系統工程,決非一兩個或幾個方面問題的有效解決或相對完 善,就能一勞永逸了。所以,最為有效,而且所需成本也最為低廉的方法,就是建立和諧社會,必須從源頭上抓起。

  源頭在那裡?就在人們心中。所謂諸法所生,唯心所現,反手覆手,唯是一手,天堂地獄盡在一心。總言之,「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人心就是所有一切 善惡禍福的源頭活水。可惜世人忽略了人的思想、人的心靈在實現和諧社會中的決定性作用,沒有領悟到這樣一個簡單而深刻的道理:和諧社會,是要從人「心」開 始的。

  古德說:「人心若平,天下太平」。歷史上的太平盛世,固然借助於當時豐饒的物產,以及生活的富裕程度;但是「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淳樸民風的盛行,也 決非都是歷史上最好的封建王朝。儘管我們鼓勵人們從事正當的事業,通過勤勞經營,使得衣食豐足,生活安定,這是建立和諧社會的基礎之一。或者說,這是從人 的行為上加以強調,也就是佛教所說「身、口、意」三者中的「身」,是指日常生活中具體的行動。不過,我們也不能不看到,建立和諧社會,將著重點放在人的行 為上,僅僅是「治表」而非「治本」。記得以前有一位偉人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不做壞事」。此與佛教的根本宗旨「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是完全一致的。這都是強調從個體的人的思想(或者說,靈魂深處)做起,律己奉公,為人模範,從而逐步影響到他人和社會風氣的轉變,使之成為實現 理想社會的有效途徑。而個體完美人格的達成,又無不是從「意念」上下工夫,才是根本的實踐之道。佛教所說的「自淨其意」,就是主張人人從清淨自身的「當下 一念」開始,一路做下去,最終走向惟有善心,沒有惡念的圓滿境地。

  因此,我們認為,富裕是解決因貧窮而導致社會不穩定的必要條件,卻不是充分條件。與之相配套的,應該還有更多的教化人心的成分,這是各大宗教發揮優勢 的所在,尤其佛教更是其中的翹楚。社會的方方面面,從偏遠的村落、城鎮的社區,到都市、國家,乃至環球世界,無不由個體的人組成;人們的一切言行,莫不歸 之於心;為善為惡,為人為己,端在一念之間,利害攸關,明若觀火;因而內心的平靜,社會的祥和,不可或缺的,重在克制人的貪欲心。富人窮人,尊卑貴賤,遠 古以來,即存於世,按佛經所說,乃屬業報的差別之相。除非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才能「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自然也沒有了貧富分別。否則,即使有朝一日,窮 人成為富人,社會也更為文明進步之後,如果不能及時修正貧窮時所養成的貪婪,就別指望能自動跨入幸福的境界。

  還有,人類最不幸的莫過於人與人互相殘殺的戰爭,以強凌弱、以眾暴寡,致令屍橫遍野,慘不忍睹。而人門欲避免戰爭,必需消弭少數當權者或好戰分子的 「我見」。「我見如山」,是發動戰爭或恐怖襲擊的罪魁禍首。而個體的我見上升為社會集團乃至國家的意志,則不外貪婪、嫉妒、仇恨等險惡之心的推動。若能作 退一步想,將心比心,以天下蒼生為念,不為一己、一國的利益所囿,從而開放超越民族、國家和宗教信仰的博大胸襟,以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與生命的普世價值為 優先考慮,則人世間的刀兵之劫,又何愁不滅?

  總言之,我們欲達致世界和諧、祥和社會,必先從個人做起,先淨其心,以廣闊的胸襟,不擇冤親,包容一切,行平等慈,廣修善業,繼而感染其他人士,共同 修心行善,漸漸擴大至整個社會,整個國家乃至全球人類,彼此慈悲博愛,互相幫助,互諒互讓,共同改善人類生活,以大眾福祉為依歸,屆時穢土便成樂土,和諧 世界,就在眼前。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民族意識

  佛教在香港已有一千多年的悠久歷史,近二百年來,香港這塊海島漁村之地,人口稀少,靠捕魚為生,談不上有甚麼出色的成就,遠遠不能與內地相比。自鴉片 戰爭以來,英帝逼清廷政府割讓香港,簽署了不平等條約,香港淪為英帝的殖民地。這個海島漁村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殖民政府統治下,人口增多了,商業也逐漸 發達起來,西方宗教傳教士、牧師、神父活躍起來,這也是配合殖民地政治、經濟、文化的需求,自然而然形成了香港殖民地的文化色彩。但有民族感的中國人,仍 堅持固有的中國文化精神,於宗教信仰方面,拒不接受西方宗教教育,保持傳統的宗教信仰情操,散居在元朗、青山、大嶼山……住茅蓬,修行辦道,不趨炎附勢, 跟洋人、洋教劃清界限。這種民族情操,在當時是博得人們尊敬的,也是愛國的表現。到後來殖民統治思想佔了上風,沖淡了舊有的一切,佛教也逐漸衰微了。俗話 說:「六十年風水輪流轉」,而今佛教興旺起來,是否因香港回歸祖國,民族意識覺醒了呢?

皈依三寶

  有人主張:信佛祇要心誠,何必一定要皈依?這種觀念,粗聽似有道理,實則不合要求。比如學生求學,首先要辦註冊的手續,否則的話,校中不會有其學籍, 即使勉強旁聽,也得不到學歷的文憑。一個正常情況下的學生,必定是按照學年學程,而逐級晉升的,從小學經中學而至大學,最初進小學,要先註冊,進中學與大 學,除了註冊,還得舉行考試,看是否有此求學的能力,但是不進小學便想取得大學文憑,乃至取得博士的學位,那是不可能的。因此,如要信佛,應從皈依三寶著 手,皈依三寶雖為進入佛門的第一步,但如不走第一步,豈能走到第二第三步上來呢?要走第二步第三步,必定先從第一步開始。佛弟子的等級,是以所受戒別的層 次而定,皈依三寶,是最先的基層;往上還有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比丘尼戒、菩薩戒,一切戒皆以皈依三寶為根本。皈依三寶既是入佛信佛的第一步,佛教 不捨一切眾生,故對請求皈依者的尺度,放得特別寬大:六道眾生,除了地獄之中受苦太大太多,無機會皈依三寶之外,其餘的不論人、天、神、鬼、畜,祇要發心 皈依,佛教無不接受,這也正像凡是學齡已屆的兒童,不論貧富貴賤,智愚俊醜,不假入學的甄別,一律可以進入資助小學。如要再進一步,就要講求資質的檢擇。

福慧雙修

  一個人如果能夠痛改前非,衷心懺悔,遷善改過,努力修持,則以往的業障不管如何的深重,都有消解冤孽,甚至修成證果的一天,而達成這一目標的方法,除 了消極方面,不再為惡以免增加業障之外,應該努力修慧和修福。所謂修慧,乃是學習各種寶貴的智慧,例如佛法和人生的各種真理和經驗;所謂修福,乃是力行佈 施,以慈悲的態度來解除別人和一切眾生的痛苦。而佈施的種類有「財施」、「法施」和「無畏施」三種,而其中功德最大的乃是「法施」。因為唯有勸人為善,使 人明瞭為人處世的道理,知人生最終的目的和真義,才能使人人具有智慧,不再痴愚不悟,而且能夠進一步發心向善,成為一個至善臻美的好人。「財施」和「無畏 施」固然也極為可貴,若是深入地想一想,有的被解救或接濟的人,將來一旦恢復健康或痛苦消除之後,如果忘恩負義,或為非作歹,則對社會人群不僅沒有益處, 反而還會形成了禍害!因此相對來說,助人心靈的「法施」其功德更大,一個人懂得了真理之後,其影響更加深遠。

談所知障

  佛家常用一句話:「所知障!」不少人對這句話理解不透,甚至誤解它的真實義;如果真正懂得了它的含義,可謂「受用不淺」;它,是通向真理的一座橋樑。

  所謂「所知障」。是指人們所知道的東西越多,越是障礙。這話怎麼解呢?俗話說,「先入為主!」人們往往首先接受了某些理論或知識,形成了自己的理論依 據,從自己的觀點去衡量和判斷客觀的標準,最常見的事例:比如一位牧師或基督徒,他們看待周圍的事物,其出發點是以《聖經》為準則,對外界的「否定」或 「肯定」,作為最根本的尺度;一個哲學家也是以自己所知的理論作為依據的。即是他所依據的理論是荒謬的,他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立場。如果,他能撥開一下 堅持的觀點,虛心探索通向真理的另一途徑,他是無論如何不願「放棄」自己的見解的!這樣,就把更好的理論或知識排斥在外了,這不就是將他「所知」的東西變 化一成不變的「障礙」了嗎?這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在頭腦裡是非常頑固的。

  佛家認為世間上任何理論或知識,都不是徹底的,不是究竟的!不要把自己「所知」的作為唯一的正確的東西,否則停滯不前。所謂「能知障所知」,自己則被封閉在小圈圈裡了,若能夠排除「所知障」弊病,呈現在面前是條廣傦無邊通向「真理」的大道。

辦佛學院

  興辦佛學院之事,對佛教人士而言,是極端重要的,佛教興亡全繫於有無佛學院的存在,沒有佛學院,佛教猶如無水之源,無木之本,徒有外具形貌而已。僧人 將成為「盲僧」。佛教中有識之士,歷來都是關注佛學院的成長。過去的歷史不去談它,單從近代來說,興辦佛教教育事業的有楊仁山老居士,在南京創辦支那內學 院,培育了不少傑出的僧才,太虛大師就是在該院修讀的,曼殊大師任教席。至於在家居士有歐陽竟無、汪恩洋、呂澂、熊十力……都是近代學術界著名人物。太虛 大師思想新穎,倡導佛教革新的領袖,在新思潮時代影響下,他決心要改變佛教落後的面貌,他著有《整理僧伽制度論》一書,對佛教有著巨大的影響,於是他號召 辦佛學院,有武昌佛學院、廈門閩南佛學院,以及四川漢藏教理院等。培育了不少優異僧才,如法尊法師、法航法師、印順法師、竺摩法師……幾乎遍及全國及東南 亞一帶,凡是有學問的法師,多數是太虛大師的學生。

隨類教化

  佛教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早在漢代傳入中國以後,就形成了中國文化特色的中國佛教。可以說,對中國思想文化有著極大的影響。佛教在遠東亞洲各國傳 播迅速,不拘一格,能夠與各國民族文化配合,具有極大的圓融性,涵蓋一切,如大海容納百川。佛經說:「一攝一切,一切攝一。」這是佛教博大精深的特色。而 且,佛教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算得上是古老文化的代表了。佛教和世界上幾大宗教一樣,它從來不受時空限制的,它是永恒的真理,在任何時間、空間裡,永遠 「青春常在」,伴隨著人類,指導人類。佛陀說:「虛空有盡,吾願無盡。」地藏大士發大願說:「地獄未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所以說:佛 教是出世的,也是入世的;是消極的,也是積極的。諸經的教義充滿了辯證的真理。真理是「一」,所謂「不二法門」;但眾生是「多」,而且眾生的根基極其複 雜,度化一切眾生用方便法門。

談因果律

  佛家說,一切事物皆受因果律的支配。這一觀點,有人接受,有人否定;也有人說,因果也可以轉變的;如此眾說紛紜,到底哪一說法正確呢?依據佛典說,世 間上有因果,但因果律是不可消減的!至於說因果可以轉變,且看一則佛偈云:「假使千百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逢時,果報還自受。」意思是說:即是過了百千 劫那樣久的時間,各人所造的罪業仍是不消減的!

  要知道因果的中間有個「緣」,因與緣會逢的時候,果報還是自己要受的。因是因,緣是緣,果是果。彼此之間的關係,可分為三段來說明:因由「緣」而生 「果」,這個「緣」該作如何解呢?比如說,「目前會發生世界大戰嗎?」從形勢情況來說,「不會發生!」這是「大戰」的緣還未到,在此緣未成熟的時候,纔可 轉變因果,假若斷掉了戰爭未成熟的緣,就可能轉變戰爭到來的「果報」。一旦緣成熟了就無法補救,因為過去「共同」造的「業緣」成熟,是無法轉變了。

  一個人做了不少壞事,這是種下「惡因」,所謂惡果並不是立即出現,它須要經過一段成熟時期,還被其他的「緣」扯到,一旦因果成熟,必感受到惡果的報應。在惡果未成熟前,多做善事,在特定的情況下,因果會發生轉化作用。

事在人為

  有人說:「船到橋頭自然直」。這句話的意思,好像說,船載重物,感到不能過得去,憂慮煩心!結果呢,一樣過得去,通行無阻。這句話含有鞭策的啟示,就 是說,面對困難不用怕,要有大無畏的精神,所謂「把困難踩在腳底下」。對付任何困難,要有智慧,要有耐性和毅力。所謂「事在人為」!有人說在一條鎖鏈上, 祇要有一環節薄弱,或者不夠重視,就會導致「失敗」。天下間的事,有可預料的,也有不可預料的,一切都在千變萬化之中,做任何事不可存有僥倖心,所謂「一 分心血,一分收穫」,這是顛撲不破的真理。有一位哲人教導說:「在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這裡所說的「敵人」,是指困難而言。對待任何 困難,就把它作為「假想敵人」看待。如果懂得運用這層的哲理,就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了。

 
 
世出世法
◎楊 釗

面 對 現 實(二)

  (接上期)說到這裡,你可能開始覺得納悶:「你怎麼可能用殘酷的現實來激勵人心呢?能激勵人心的不都是偉大的願景嗎?」「不對。」研究的答案可能會讓 你大吃一驚,不是因為願景不重要,而是把時間花在激勵人心上,完全是浪費時間。研究最重要的觀點之一是,你根本不需要花費時間心力來「激勵」員工。因為如 果你打從一開始就找對人上車,那麼他們自然會自我激勵。真正的問題反而是:你應該採取甚麼樣的管理方式,才不會打擊員工的士氣?而最容易打擊士氣的動作莫 過於,提出虛妄的希望,後來卻經不起考驗,一一破滅。

  在研究案例中,「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往往把競爭看成資產而不是負債,他們的團隊裡認為能和「頂尖高手過招」而感到興奮不已,他們把競爭視為促使自己更好、更強的大好機會,認為可以藉此激發公司上下的鬥志。

  我們獲得一個重要觀點:在面對殘酷現實時,「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變得更堅韌不拔,而不是衰頹不振。直接面對殘酷事實反而令他們興奮,他們會說:「我們絕不放棄,絕不投降。或許要花很長的時間,但我們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勝利。」

  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我們經常會想到國際受難者研究委員會所做的研究。他們研究了許多重大苦難的倖存者——包括癌症患者、戰俘、意外災難的生還者等,他 們發現受難者通常可以分為三類:有的人從此一蹶不振,有的人恢復正常生活,有的人則歷經苦難而更加堅強。「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就好像第三種人,具備了 「堅韌不拔」的因子。

  每一家「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在邁向卓越的路途中,都曾遭逢各種橫逆,在處於逆境之中,管理階層都以兩種心態來回應。一方面,他們忍痛接受了殘酷的現 實;但另一方面,殘酷的現實絲毫沒有動搖他們對未來的信心,而且儘管看到了殘酷的現實,他們仍然決心要維持一家屹立不搖的優異公司。我們稱這種二元心理為 「史托克戴爾弔詭」。

  史托克戴爾是美國海軍上將,越戰期間,他是越共戰俘營中官階最高的美國軍官。從一九六五年到一九七三年,在長達八年的囚禁期間,史托克戴爾遭受了二十 多次酷刑的折磨,不知何時才能重見天日,甚至不確定還能不能活著見到家人。他一肩挑起戰俘營指揮官的重任,一方面和越共周旋,另一方面又要盡一切努力,幫 助更多的戰俘不至於崩潰並設法存活下來。史托克戴爾夫婦合著的「愛與戰爭」(In Love and War),這本書描述了囚禁在戰俘營的八年中他們夫妻倆各自的經歷。

  書中所描述的情景實在太淒慘了——前途茫茫、越共又是如此殘酷等等。當時親身忍受煎熬,而且不知道故事結局的史托克戴爾,究竟是怎麼熬過來的?

  當我問他這個問題時,他說:「我沒有喪失信心,我不但不懷疑自己終於能脫困,而且也相信我一定能活下來,這段經歷變成扭轉我人生的關鍵,現在回頭來看,我不願和任何人交換這段經歷。」

  有好幾分鐘,我甚麼話都沒說,我們慢慢走向教職員俱樂部,史托克戴爾一拐一拐地走著,在戰俘營中被打傷的腳始終沒有完全康復。沉默地走了一百公尺以後,我問:「哪一種人通常無法堅持到最後?」

  「噢,樂天派的人,」他說。

  「樂天派?我不懂,請你解說一下。」想到他先前說的話,我完全被搞糊塗了。

  「樂天派的人會說:『聖誕節以前,我們就會被釋放。』結果,聖誕節來臨了,聖誕節又過去了。然後他們又說:『復活節以前,我們一定會脫困。』結果,復活節也過去了。接下來,是感恩節,然後聖誕節又來臨了。最後,他們因為心碎而死。」

  我們又沉默地走了一段路。然後,史托克戴爾轉過頭來對我說:「我從這個經驗中學到了很重要的教訓:一定要相信自己能獲得最後的勝利,絕對不可以喪失信 心,但同時,也必須很有紀律,不管眼前的現實是多麼殘酷,都必須勇敢面對,千萬不要把對未來的信心和面對現實的紀律混為一談。」

  直到今天,我的腦子裡仍時常浮現史托克戴爾告誡樂天派者的晝面:「我們不會在聖誕節以前脫困的,面對現實吧!」

  我一直記得史托克戴爾的一番話,而且他的話深深影響了我的自我成長歷程。人生本來就不公平——有時候如意,有時候失意。一路走來,每個人都經歷過不少 失望、挫折,及莫名其妙的失敗。每個人都可能生病、可能受傷、可能遭遇意外,可能痛失所愛的人,在政壇失利,或在越戰中受傷被俘,在戰俘營中被關八年。史 托克戴爾給我的啟示是,每個人之所以境遇不同,原因不在於他們有沒有遭遇困難,而在於他們如何因應人生中不可避免的逆境。在面對生命中的種種挑戰時,史托 克戴爾弔詭發揮了驚人的力量(也就是說,相信自己一定能劫後餘生,同時又勇敢面對眼前的殘酷現實),幫助我們不被逆境擊倒,反而變得更堅強。史托克戴爾弔 詭不祇深深影響了我,也影響許多從中受到啟發,並且身體力行的人。

史托克戴爾弔詭

  不管遭遇多大的困難,都相信自己一定能獲得最後的勝利,同時,不管眼前的現實是多麼殘酷,都要勇敢面對。

  沉默寡言但深思熟慮的杜菲(Duane Duffy)說(他剛剛完成A&P和克羅格的對照分析):「這正是我一直苦思而不得其解的情況。我一直想找到A&P和克羅格的基本差異, 而答案就在這裡。克羅格就像史托克戴爾,而A&P就像那些樂天派,老是以為到了聖誕節,一定可以脫困。」

  其他研究人員也紛紛呼應,所有「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都表現出這種弔詭的心理形態,我們將之命名為「史托克戴爾弔詭」。

  無論在開創自己的人生或領導他人時,史托克戴爾弔詭都是成就卓越事業者的標記。二次大戰時的邱吉爾或戰俘營中的史托克戴爾,以及我們篩選出來的「從優 秀到卓越」的公司,他們的確都擁有史托克戴爾弔詭的特質。不管目前的形勢是多麼絕望,公司的表現是多麼平凡,他們都有堅定的信心,相信自己不但能存活下 來,而且會變成一家卓越的公司。但同時,他們也很有紀律地面對眼前最殘酷的現實,永不懈怠。

  正如我們在研究中的其他發現一樣,塑造卓越企業的關鍵要素其實非常簡單。「從優秀到卓越」的企業領導人都能排除種種雜音,把全副心力都放在影響最大的 少數幾件事情上。他們之所以能辦到,是因為他們兼顧了史托克戴爾弔詭的兩個層面,絕不顧此失彼。如果你也能抱持這種二元心態,你的決策品質將大幅提升,並 且找到深具洞察力的簡單原則,作為面臨重大決策時依歸。你一旦找到這種單純而統一的概念,就有機會脫胎換骨,創造突破性的經營績效,而且持久不墜。

結 論

*推動公司從優秀邁向卓越的過程中,很重要的是,領導人必須塑造能聽到真話,而且不掩蓋事實的企業文化。

*「從優秀到卓越」的公司所面對的橫逆並不會少於對照公司,但是他們身處逆境時的反應卻和對照公司截然不同。他們會直接面對現實,因此浴火重生後,公司比過去更加壯大堅強。

*要領導企業從優秀邁向卓越,最好抱著史托克戴爾弔詭的二元心態:無論碰到多大的困難,都堅信自己能經得起最後的考驗;同時,不管眼前的現實是多麼殘酷,都能誠實面對。

*領袖魅力是資產,也是負債,強人麾下的員工往往不敢把殘酷的真相誠實上報。

意外的發現

*領導的第一步並非提出願景,而是帶領員工面對殘酷的現實,並且採取行動。

*把時間花在激勵人心上,完全是在浪費時間。真正的問題不在於「如何激勵員工?」因為如果你打從一開始就找對人上車,那麼他們自然會自我激勵。

*真正的問題反而是:怎麼樣才不會打擊員工士氣?而最容易打擊士氣的動作莫過於不願正視殘酷的現實。

 
 
竺摩法師、人間佛教和香港佛教的發展
——香港菩提學會會長永惺長老訪談錄(中)
◎何建明(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教授)

(接上期)

二、太虛大師與人間佛教

  竺摩法師來香港和澳門弘法,主要是因為太虛大師與香港和澳門的因緣。他自一九三八年來港澳後,也主要是宣揚和實踐太虛大師所提倡的人間佛教思想。太虛 大師生前先後五次蒞港結緣與弘法:一九一○年他第一次來香港,那時從上海去廣州,途經香港,在香港停留兩天;一九二○年太虛大師在廣州講經弘法後第一次應 邀到香港名園等處講經;一九二六年十月太虛大師從星洲講經回國途經香港,應邀在青山寺開壇傳戒,講經說法;一九二八年作環球考察途經香港,與潘達微居士等 見面;一九三五年十一月太虛大師在竺摩法師陪同下應邀在東蓮覺苑、佛教居士林、利園、東普陀寺和大埔墟大光園講經弘法。

  一九三四年閩南佛學院畢業生通一法師在潮州創辦《人海燈》月刊,鼓吹革新佛教的人間佛教思想,次年通一法師受聘於香港東蓮覺苑,《人海燈》雜誌就搬來 香港出版,成為香港地區最有影響的佛教刊物。一九三九年太虛大師五十壽誕,香港佛教界舉行了隆重的慶祝活動,並委託竺摩法師主持編輯出版了《華南覺音》雜 誌的「太虛大師五十壽誕紀念專號」。一九四七年太虛大師往生後,香港佛教界在東蓮覺苑設置靈堂,香花齋果供養四十九日,並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香港佛教 緇素及社會各界名流數千人參加,後來香港佛教界又最早發起建立太虛大師舍利塔。一九四九年前後,印順、演培、續明、仁俊等都來到香港,《太虛大師全書》最 終也在香港出版。

  可以說,太虛大師與香港的因緣頗深。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在香港應該說是相當有影響的。

  何建明:長老的傳記《菩提路上》和長老的文章中都多次提到太虛大師「人間佛教」對自己弘法的影響,請問長老如何看待太虛大師在百年中國佛教復興運動中的地位和影響?

  永惺長老: 太虛大師對中國佛教影響很大。儘管有許多法師及教界中人對他的改革主張不太讚成,但是,這畢竟是他對佛教界的一種意見,而且他的論點很和平、很愛教。大師 是一個愛國愛教的僧人,他對中國佛教的實際看得很透徹,他的想法、他的改革主張,與老一輩的法師思想不太相符;而這些法師反對他的,主要是在改革寺院制度 及僧裝等問題上。其實,大師並沒有捨棄佛教的戒律,而且是相當維護戒律的。因此,雖然有不少的反對聲音,但是,卻又反對不了。他的學生都服膺於他的改革思 想;他的思想內容非常豐富,也很深入,無疑是佛教中的新一派。我沒有親近過太虛大師,因為那時還很年輕,但對他卻非常的崇敬。我早年主要是親近倓虛老法 師、定西老法師和樂果老法師,他們是北派。太虛大師大部份時間都在南方辦教育,像武昌佛學院、閩南佛學院和漢藏教理院等,培養了很多新式弘法人才。

  談到太虛大師「人間佛教」思想在百年中國佛教復興運動中的地位與影響,我認為必先析明其思想的主要內容,才能作出適當的歷史定位與評價。

  「人間佛教」,作為太虛大師為適應近代社會文化思潮而提出的「新佛教」,所謂「新」即有所革新、有所創新,乃相對於「舊(古代)佛教」而言。在〈新與 融貫〉一文中,他說得非常清楚:「佛教中心的新;即是以佛教為中心,而適應現代思想文化所成的新佛教。」和其他許多保守派的僧人不同,太虛大師雖然堅持僧 伽為佛教的主流,但是僧伽自身必須不斷的改革,才能跟上時代。他的佛教革命是不斷發展的;而發展的程式是由革命到改革、再到建設。一九二九年他撰寫〈我的 佛教改革略史〉,把改革的內容定為「革除、革改、建設」三項,這是他改革佛教的精心之作,其中有些內容,置之今日,仍有相當的實踐價值。具體內容要點如 下:

  一是革除:甲、君相利用神道設教的迷信;乙、家族化剃派法派的私傳產制。

  二是革改:甲、遯隱改精進修習,化導社會。乙、度死奉事鬼神,改資生服務人群。

  三是建設:甲、依三民主義文化,建由人而菩薩的人生佛教;乙以人生佛教,建中國僧寺制;丙、收新化舊成中國大乘人生的信眾制;丁、以人生佛教,成十善風化的國俗及人世。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建設」一條的內容:其中由人而菩薩的人生佛教,復開出佛僧、佛化、佛國三項,即有名的「三佛主義」。後來印順法師注意到太虛大師此種轉變,重點在於佛教建設,特別是「首重建僧」。(印順法師《太虛大師年譜》,頁254。)

  從太虛大師的改革佛教項目中,人們不難看出他的改革思想,尤其是佛教建設,是以「人生佛教」為主軸,推動一切建設項目。「人生佛教」的目的是要「適應 現代之文化故,當以人類為中心。」以人類為第一層意義,就是要「求人類發達為中心」;人生佛教的第二層意義,「當以大悲大智為群眾而起義的大乘法為中 心」;其第三層意義則「以圓漸之大乘法為中心,而施設契時機之佛學」。(〈人生的佛學〉,見《太虛大師全書》第三冊,頁208~209。)

  人生佛教此三層意義,對我個人的弘法理念,影響甚深;回想五、六十年前,我祇是個初來香港的兩袖飄然的僧侶,全憑一份「不忍聖教衰」、「不忍眾生苦」 的弘法熱情,願為佛教而竭盡所能,無私、無怨、無悔地付出;其間的精神支柱與推動力,實或多或少源自於太虛大師。那個時期,曾讀了大師一部份的作品以及相 關的論著,讀畢之後,「不禁掩卷沈思,對其個人才華,自是敬佩;對其具有時代精神的感觸,印象良深;對其烏托邦的改革理念,有點驚訝;對其博學,非常欣 賞;但以思想系統及為學精專而論,我仍覺得他的弟子有青出於藍者。」但是後來再深思一層,更由衷地感受到他的偉大;他一生所經歷的時代,是中國正處於痛苦 與希望交煎、新思想與舊勢力相激蕩的時代,許多有識之士,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想為中國人民建造一個自由幸福的新社會;整個的中國,都在這種新思潮的衝擊 下,開始慢慢的覺醒,參與革命浪潮。以佛教界來說,能夠觀察出這一時代轉變的僧人,祇有少數;能夠投身其中者,也就更少了;能夠提出整套辦法,恐怕就祇有 太虛大師一人而已。雖然嚴格地說,他並不是中國僧人中具時代感的最早人物;但是他的確是佛教界的第一位領袖,能夠把時代感化為行動,為佛教的進入現代,提 出具體的主張,並且貫徹下去;他的思想與佛教改革專案,雖然未能完全實現,但是對後來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卻有無可比擬的貢獻與影響。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 仍緬懷他的貢獻,觀察中國佛教的現狀,省思未來應走的方向與道路。

  何建明: 太虛大師的佛教革命三大主張,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落實的,還祇是一部份,相當部份是不切實際,或很難去做的。比如說,教產公有化,實際上現在臺灣、香港 和海外,最有影響的一些人間佛教道場,都是子孫廟,寺廟住持的繼承人都是剃派或法派弟子。再比如說教制改革,成立全國性的教會組織,實際的情況是,真正是 各道場都信服和支援的全體性教會組織很難成功,臺灣中國佛教會就是個典型的例子。當然,太虛大師教制改革中辦僧教育和社會服務事業的主張是有指導性意義 的,許多都逐漸得到實現。而他的佛教革命主張中教理革命的主張是最有實際影響的,直到今天人間佛教思想成為教界和學界討論的熱點,幾乎沒有人會否定太虛大 師提倡人生佛教或人間佛教的意義。

  永惺長老:有關太虛大師在教制和教產方面改革的主張,我同意你的分析。太虛大師的主張,實際上是很好的,祇是時間短,沒有發揮出來,太虛大師的一些弟子,後來也還俗了;太虛大師很傷心,有心有願而無法實現,實在可惜。

  何建明:太虛大師雖然有少數弟子還俗了,但受他影響的教界新派人物仍然不少,而且他還有許多學生都繼承了他的遺志。特別是一九五○年代以後,在海內外的漢傳佛教界,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實踐著太虛大師所宣導的人間佛教路線。

  永惺長老: 太虛大師所提出的觀念或主張是正確的,不過改革總是很難的。白聖法師在一九五○年代發表過一篇文章,主張學佛的人可將財產歸寺院公有,住在廟裡,不必去管 寺廟的事務;想修行的,坐禪、念佛、學律、研教都可以,祇要專心致志地去修,生活日用由寺廟供養。這種想法其實是很好的,但僧界很多人都反對,認為這實際 上是鼓勵僧人還俗,後來也就不了了之。不過,太虛大師的改革主張及其人間佛教的路向,經過了半個多世紀的佛教社會實踐,證明是對的、是非走不可的。

  何建明:長老如何看待「人間佛教」在現代香港的影響?「人間佛教」到底是指甚麼?

  永惺長老: 要正確透析「人間佛教」在現代香港的影響,我想必先對「人間佛教」一詞所指涉的內在意涵略作說明:近年來,有關「人間佛教」的問題,已引起學術界的重視, 一些研究中國近現代佛教史的學者,曾提出過不少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見李明友《太虛大師及其人間佛教》):

  一是將民國時期以歐陽竟無為代表的支那內學院和乙太虛大師為代表的佛教革新運動,統稱為「人間佛教」。(李向平《教世與救心》第三章)

  二是以為「人間佛教」是由太虛大師提出的,它是三十年代中國佛教改革中「最自覺最適應近代社會需要的主流」。並指出太虛大師首先提出佛教革命,再提出人生佛學,後又提出人間佛教,其中存在著一個形成、發展的過程。(鄧子美《傳統佛教與近代化》)

  三是以「人間佛教」的概念統稱太虛的佛教改革運動;認為「人間佛教」最早是由太虛大師所提出的。(周學農《出世、入世與契理契機》)

  四是認為太虛大師主張的是「人生佛教」,而印順法師主張的是「人間佛教」。「人生佛教」是對治死鬼宗教;人間佛教則是對治天神宗教,「而天神化的對治與否,是人間佛教和人生佛教的分野」。(楊惠南《佛在人間.佛教的思想與文化》)

  五是將新中國建立以後的中國佛教稱作「人間佛教」。如黃夏年在《釋太虛大師與佛學》一文中將太虛提倡的佛教稱為「人生佛教」,並說:「他提出的『人生 佛教』思想,對後世佛教徒產生了很大的影響。現在中國佛教界提出的『人間佛教』的思想,可以說,在太虛大師那裡能找到源頭。」認為「人間佛教」的思想是現 代才提出的。

  我不反對第二、第三種意見,認為從歷史上看,「人間佛教」是由太虛大師首先提出的,它是太虛大師佛教改革新運動的產物。但是第四種看法亦相當有理。

  在太虛大師的時代,「人生佛教」與「人間佛教」沒有嚴謹的區分。「人生佛教」即蘊涵了「人間佛教」的意義。但時至今日,我們應如何理解太虛大師所謂的 「人間佛教」?大師在《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一文中說:「『人間』一名,包括歷史所載交通所及之全地球人類而言。」(〈大乘與人間兩般文化〉,見《太虛大 師全書》第46冊,68頁。)那麼「人間佛教」到底是指甚麼?太虛大師說:「『人間佛教』,是表明並非教人離開人類去做神做鬼,或指出家到寺院山林裡去做 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來改良社會,使人類進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怎樣來建設人間佛教〉,見《太虛大師全書》第47冊,437頁。)由此可 見,「人間佛教」的提出,是太虛大師為革新中國傳統佛教,建立適應時代思潮的中國新佛教而長期探索的結果。

  身為太虛大師得意門生之一的印順法師,為何要對老師的主張加以補充,特別強調提出「人間佛教」?他自己的回答是:「佛教有五趣說,如不知重視人間,而 重視鬼畜一邊,就會近於鬼教;如重視天神的一邊,又會近於神教。印度的後期佛教,背棄了佛教的真義,以天為本,使佛法受到非常的變化。所以特提『人間』二 字來對治他。真正的佛教,是人間的,惟有人間的佛教,才能表現出佛法的真義,所以,我們應抱持這真義,來發揚人間的佛教。」(見印順法師《佛在人間》)

  《增一阿含經》卷二十六說:「諸佛世尊皆出人間,非由天而得也。」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切佛,無論是釋迦牟尼或其他佛,必定是在人間而非天上成佛。根 據佛教的講法,所有佛未出現在世間之前的一生,都是在兜率天彌勒內院做一生補處的菩薩,過完這一生,下一生便降世成佛。一生補處菩薩,不會在彌勒內院成 佛。所謂「當來下生彌勒佛」,經說現為一生補處的彌勒菩薩,也是要在下一生在人間成佛的。這是佛弟子的共同信仰。因此,在人間成佛,就是從人而學習菩薩 行,由菩薩行修學圓滿而成佛。而在由人成佛的過程中,一方面聞思修佛法正理,一方面以佛法融入生活,解決生活中自他的種種問題、種種煩惱。這含有重視現實 人生,成佛要成就完善人格的深義。佛教是要先解決人生的問題,再尋求其他問題的解答;因此,佛教雖然兼說人天等六道,但其他各道與我們的關係均不如人道密 切,所以我們應把精神放在人間的佛道修行上,以人為本,以人間為道場;太虛大師所謂「仰止為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現實」,正就是這個意 思。(續下期)

 
 
秦孟瀟揚州尋根記
◎光 力

  (接上期)二月二十六日,我們一行五人參訪了有禪宗「最高學府」之稱的揚州高旻寺和鑒真學院所在地大明寺。中午在大明寺用齋,飯後,秦老說要到揚州市 內去看看。揚州是秦老的故鄉,秦老在這裡出生,七、八歲時離開故土。如今秦老已年屆七十七歲,對故土自然有一種特殊的感情。

  傳義大和尚問秦老:「您還記得小時候住的地方嗎?」

  秦老說:「記得,叫清風街。」

  傳義大和尚說:「揚州還有您的親人嗎?」

  秦老說:「沒有了,祇認識一位瞎子,是童年的夥伴。我想去見見他。」

  傳義大和尚說:「您離開這裡都有七十年了吧?」

  秦老說:「整整七十年了。」

  傳義大和尚說:「七十年了,您還能找到您小時候的夥伴嗎?」

  秦老說:「找得到的。江澤民先生回揚州的時候,向縣裡的幹部打聽他小時候的一位鄰居,縣裡的幹部都說搬走了,找不到。但他卻自己找到了。有感情就會有感應,有感應就一定能找到。」

  我戲謔地說:「揚州出了兩個名人,一個是江澤民,一個就是秦孟瀟。」

  傳義大和尚向大明寺的僧人和遊客打聽清風街,都說不知道,祇好叫一輛的士帶路。的士司機也不知道揚州有個清風街,再問秦老,秦老說是在教堂旁邊。的士司機說:「教堂我知道。」便開車把我們帶到教堂旁邊的一條大街上。

  下了車,秦老環顧街景,顯得有些激動,說:「就是在這裡!就是在這裡!」

  秦老撇下左右,拄著杖,好像有一種無形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引領著他往前走。在我問路的當兒,秦老已經往前走了老遠。無奈,傳義大和尚和王居士祇好留在停車的地方,我趕緊追上去攙扶秦老。

  秦老逢人便問:「請問您知道清風街在哪裡嗎?」

  大街上的行人都說:「不知道。」

  秦老又問:「請問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大街上的行人都說:「不知道。」

  問了無數的路人,老的,少的,開店的,踩三輪的,都是同樣的回答。

  張居士說:「那位瞎子叫甚麼名字呢?」

  秦老說:「不記得了。他小時候出去玩都要扶住我的肩膀。」

  張居士說:「這麼多年了,也許他早就不在了。」

  秦老說:「還在的,我有感應,肯定還在。」一邊走一邊打聽,好像是反復說一句夢囈:「您知道清風街在哪里嗎?」「不知道。」「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不知道。」

  差不多走了一兩里路,我都灰心了,提醒秦老:「也許我們找不到了,因為沒有人知道清風街。我們還是回去吧!」

  張居士也說:「還是回頭吧。」

  秦老拗不過,祇好回頭,但仍逢人就打探,祇是「臺詞」變化了一下。

  在一條巷子口,有幾個老人在下棋。

  「請問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下棋的老人說:「不知道。」

  秦老又問:「您知道這裡有一位留長鬍鬚的姓馬的人嗎?」

  下棋的老人說:「不知道。」

  聽說秦老是香港來的,下棋的老人提醒說:「你到巷子裡去問問吧。」我們便依著老人的指點拐到巷子裡。

  這是一條標準的老巷,也許有上百年的歷史了。雖然所找的人都找不到,但秦老卻彷彿回到了童年,回到了童年時家門前的小路。秦老步履匆匆,一雙腳似乎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推動著,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擋。他忘了自己是位七十七歲高齡,做個三次心臟手術的病人。

  「請問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巷子裡的人都說:「不知道。」

  「您知道這裡有一位留長鬚的姓馬的人嗎?」

  巷子裡的人都說:「不知道,你去前邊的澡堂子問問。」

  秦老說:「澡堂子我知道,七十年前這裡就是澡堂子。」

  看來有點眉目了,因為不管你瞎不瞎眼,你得到澡堂子來洗澡。可是到澡堂子一打聽,人家還是不知道。

  在一個雜貨鋪前,秦老停下來。

  「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雜貨鋪的老闆說:「不知道。」

  「請問您這店鋪以前是做甚麼的?」

  「開豆腐鋪的。」

  「豆腐鋪,我知道。」

  我們不知道秦老此時此刻的內心活動,但從他臉上興奮的神情我們可以猜到,也許他小時候來這裡買過豆腐。可以肯定,他的家就在這附近。這時王居士打電話 過來焦急地問:「怎麼樣了?得趕路了。下一個目的地南通那邊已經催好幾次了。」我說:「快了快了。」然而我不敢催秦老,怕打斷他那長長的思念長長的牽掛, 怕打碎他幽幽的鄉情幽幽的夢。

  秦老說:「您知道這裡有一位姓馬的人嗎?」

  雜貨鋪的老闆說:「後面這條街有個姓馬的,姓馬的已經不在了,祇有後人。」

  秦老說:「您帶我去看看。」

  到了馬家,祇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和一位四十多歲的媳婦在家。

  「您家裡姓馬?」秦老用揚州語問。

  「姓馬。他都走了好多年了。」老太太說。

  終於找到要找的人了,我的心裡有一種異樣的興奮。秦老也像老鄰居老熟人一樣坐下來聊天。

  「您知道這裡有一戶姓秦的人家嗎?」

  老太太雖然八十多歲,但耳聰目明,聲音爽朗,記憶力也很好。但老太太說,她不知道有戶姓秦的人家。

  「那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老太太說:「不知道。」

  「那您知道這裡還有一位留長鬍鬚的姓馬的人嗎?」

  老太太說:「不知道。」

  我心裡咯一下,看來這位姓馬的人家還不是秦老要找的那姓馬的。雖然找不到拉二胡的瞎子和留長鬍鬚的姓馬的人,但秦老仍然很高興地和老太太聊了很久的家常。突然,秦老的腦海裡冒出一條新的線索:

  「您知道馬神廟嗎?」

  老太太說:「知道啊。從巷子口出去,大街對面就是。」

  秦老對老太太的媳婦說:「請您帶我去。」

  馬家媳婦帶著我們出了巷子,橫過大街,到了大街對面的一個巷子。

  在一個單車修理鋪門口,秦老問店老闆:

  「您知道這裡有一位會拉二胡的瞎子嗎?」

  店老闆說:「是曹瞎子吧?就在巷子口,我帶您們去。」

  這時我們才注意到門牌上的街道名稱叫「新風巷」。我幾乎驚叫起來:「秦老,您要找的地方叫新風巷,不是清風街。」

  街坊鄰舍聽說有一位香港客人來找曹瞎子,都圍上來。到了曹瞎子的家門口,大家七手八腳地敲門,有的人喊:「曹瞎子開門啦,有人找您來了。」

  過了一會兒,門才開。我們和鄰居一起湧進屋裡。屋裡祇有一張床和少量傢俱。嚴格來說這不是一間屋,而是一隻臨街而起的屋角。屋雖然小,但收拾得很乾淨。

  曹瞎子坐在床上,大聲問:「您是哪位?」

  張居士說:「他是秦孟瀟。從香港來看您的。」誰知曹瞎子並不知道秦孟瀟為何許人也,仍然大聲追問:「您是哪個?」

  秦老說了小時候的乳名:「我是童根子。」

  曹瞎子長長地「哦」了一聲,倒頭躺下。也許是過於激動,曹瞎子再也沒說出一句話,祇是隱約地看見他的眼角閃動著晶瑩的淚光。七十年了啊。記得昨日騎竹 馬,今朝相見鬢滿霜。秦老向鄰居說:「他比我大幾歲,他從小就瞎了眼,他出去玩都要扶著我的肩膀……」鄰居也七嘴八舌地向秦老介紹曹瞎子的生活起居情況。 曹瞎子八十多歲了,看上去精神仍很好。他每天都躺在這張小床上,已經很少出門。街坊鄰舍也很久沒有聽到他拉二胡了。每天祇有他的一個外甥女過來一下給他燒 飯,收拾房屋。

  這時人群中有個中年男子問:「您認識秦光照嗎?」

  秦老說:「他是我父親。」

  中年男子說:「您父親就是我父親的老房東啊。」

  秦老說:「那我父親的房子在哪里?」

  中年男子說:「就在後邊一點。您父親當年到上海去了,就把房子租給了我父親。租了好多年,後來您父親不來了,就把房子賣給了我父親。」

  秦老說:「帶我去看看。」

  於是街坊鄰舍又簇擁著秦老來到了清風巷九號,這裡距曹瞎子家祇有二、三十米遠。

  中年男子說:「這棟房子我父親當年用四百元錢從您父親手裡買了下來。後來拆掉了重新建過。」

  秦老站在自己的家門口,激動萬分地說:「就是這裡,就是這裡,我就是在這裡出生的啊……

  中年男子說:「隔壁這家姓馬,留著長長的鬍子。」

  秦老說:「正是的,正是的……」

  中年男子說:「他現在不在了,後人也搬走了。」男子又說:「這個地方以前叫做馬神廟,破四舊,立四新的時候把它改成了新風巷。」

  這時候,我們才恍然明白,秦老為甚麼一路上打探「會拉二胡的瞎子」和「留長鬍鬚的姓馬的人」,原來一位是他的童年玩伴,一位是他的隔壁鄰居,找到了這兩個人,就找到了他的家,他的出生之所,他的血地。

  秦老走進他七十年前的家,走進他七十年來夢魂牽掛的地方。

  彷彿有一首美麗而憂傷的歌在虛空中飄蕩:

  走了千里萬里,

  總是不能忘記;

  走了千里萬里,

  總要回到這裡。

  這是我的家呀,

  這是我的血地。

  我的生命從這裡開始,

  我的夢想從這裡飛起。

  走了千里萬里,

  永遠不能忘記,

  走了千里萬里,

  還要回到這裡……

  離開新風巷九號,走到大街上,這時我們又驚奇地發現:我們剛才下車的地方,正好就是巷子口曹瞎子的家門口。而整個尋訪過程,整整用了兩個小時。

  我說:「走了許多彎路,才發現終點就是起點。」

  傳義大和尚說:「如果不走些彎路,哪會有這麼多感人的故事呢?」

 
 
大師的風采——星雲長老朝禮南海普陀山紀行(1)
◎ 釋正進

西元二○○五年十月三十一日中午十二時卅八分至十一 月二日早晨七時四十五分,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會長、臺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踏足舟山群島,在一個被蓮花洋蔚藍的海水簇擁的島嶼上,拈香禮佛、弘法開 示、談古論今。在這不到兩天的短暫的四十三個小時裡,大師給普陀山佛教四眾弟子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的一言一行,他的舉手投足,他的音容笑貌,使人感到是 那麼親切,帶有很強的攝受力。我作為隨行記者,有幸侍伴在大師的左右,親眼目睹到了大師的風采。因此,不敢有半點偷懶,幾天來我在錄音機和彩色照片之間徜 徉,流連忘返,盡可能多記錄下一些片段,供養讀者諸君。讓我們在一起共同分享這充滿法喜的幸福時光吧!

慈光普照,普陀山客運碼頭人山人海,沸騰了兩次!

  十月三十一日中午,經過多次增建改造一新的普陀山客運碼頭,彩旗飄舞,喜氣洋洋。此時,一艘快艇於泊位上緩緩地靠穩。船靠岸了,我們的心也跟著緊張興 奮起來!當普陀山戒忍大和尚的雙手與一位身材高大的老人的雙手握在一起時,我們知道了這位身穿深黃色海青面容慈祥的老和尚,就是我們盼望了多日的星雲大 師。

  全山方丈戒忍法師說:「歡迎大師的到來!」

  大師微笑著說:「大家辛苦!大家辛苦!」

  大師接過兩束獻給他的鮮花後,向排班在近前歡迎他的普陀山佛協領導惟航法師、道慈法師、淨明法師、信光法師、淨妙法師、智宗法師、信理法師、淨慧法 師、聖虛法師等合十致意。大和尚陪同在一旁,向大師一一作介紹。戒忍法師與大師是老友重逢,今年已是第二次見面,在春天海南兩岸四地佛教領袖圓桌會上,他 們在一起暢敘了友情,展望了中國佛教的未來。

  當大師走在紅地毯上,頻頻點頭向搭衣持具的站立於地毯兩側的全山僧眾表示謝意時,大和尚對大師說:「今天您老人家來了,佛光就普照了!」走在一旁的佛 光山慈容老法師回答:「今天天氣特別晴朗,海上風平浪靜。我們船上很順利。」「全山的兩序大眾都來碼頭迎接大師啦。這是佛學院的學僧。大師呀,大家期盼著 您老人家,望穿了雙眼啊!他們講啊,大師來了,釋迦牟尼佛就來了!」大師向戒忍法師搖了搖手說:「我是來禮拜觀世音菩薩的。」

  這時,又有人向大師獻花並與大師合影留念。大和尚在一旁適時說:「你們最有福氣了,能給大師獻花。」「你們和大師一照啊,你們的智慧就增長了!」戒忍 大和尚這一席話,說出了我們全山僧眾的心聲。就連我這個緊緊跟隨大師身後的工作人員,也欲望此起彼伏,想和大師來一張合影呢。這是多麼大的福份哪!

  星雲大師十二歲於南京棲霞山寺禮志開上人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大師六十多年來教化於海峽兩岸,行腳弘法於五大洲。在臺灣 大師從宜蘭立基道業,次在大樹創立佛光山,歷經半個世紀,由南至北、由東到西,遍植蓮花,他創立三所大學、十六所佛學院、一百餘座寺院,晨鐘暮鼓,警醒愚 頑,醍醐甘露,溢滿寶島,佛光普照歐、美、亞、非、澳,皈依弟子數百萬眾。「寶佛過寶橋,菩薩行菩提;天星元不動,祥雲自去來」跟隨大師的行履,必能在無 常的生命中,尋獲到無盡的人生價值!

  大師在戒忍大和尚和普陀山管理局蔣寶華局長的陪同下,走出客運碼頭大廳,普陀山正山門外一片歡聲雷動,人們熱烈鼓掌,向大師行注目禮。大師駐足向海潮一般湧來的人群揮手致意,連聲說,謝謝!謝謝大家!

這個殿好!在這裡上早晚殿,你們就是寶中之「寶」!

  十一月一日上午九時卅五分許,普濟禪寺正山門外、海印池畔,許多遊人看到出家師父們儀表莊嚴、搭衣持具地列隊排班在禦碑亭前,便停下了腳步,站在一旁 觀瞧,想知道個究竟。一瞬間,人越聚越多。靠近「遊人中心」林蔭濃密的古石牌坊前,戒忍大和尚親率全山首座和尚道生、雲空兩位長老,和普濟寺監院淨妙法 師,隱秀講院淨明法師,迎接星雲大師朝禮「五朝恩賜無雙地,四海尊崇第一寺」的普陀山普濟禪寺。大師在佛教協會秘書長惟航法師、法雨寺監院信光法師等陪同 下,笑容滿面地緩緩走來。今天大師洗去了昨日舟車勞碌的征塵,精神狀態更加飽滿,與大和尚,道生、雲空、淨明等法師們談笑風生。行至普濟寺照壁、禦碑亭 前,大師在接受兩位佛學院比丘尼和在家居士的鮮花供養後,過定香亭,一路與道生長老、雲空長老敘談間,他們已來到普濟寺正山門前。此時陽光普照,湖光瀲 灩,普濟寺山門外已人山人海,大師在正山門前轉過身面向海印池,神采奕奕地向前來觀瞻的人們揮手致謝。大和尚在一旁對大師說:「聽見大師來,非常歡喜!普 陀山的信徒來迎接您老人家了!」大師問:「要講話嗎?」大和尚回答:「講。當然要講啦。」「好!」戒忍大和尚於是大聲地向圍觀的人群喊:「各位護法居士: 大師要給你們講佛法,大師要給你們講開示。所以,大家不要講話,請前面的居士向後退,讓一讓,大家不要擠、不要擠,聽大師的教誨,好嗎!」

  星雲大師用慈愛的目光望著圍得裡外三層的信眾,清了一下喉嚨,揚起聲說:「我看到你們各位啊,很感動,沒有一點音聲供養你們,心裡過意不去。我們這裡 有余秋雨大文學家,還有普陀山戒忍大和尚,還有棲霞山的隆相大和尚、這裡的秘書長惟航法師,他們都是跟我在南京棲霞山的前後期的同學,他們的學問和文章比 我好,他們應該在這裡先講。既然大家讓我講話,我就講一個《手的故事》給你們聽。手有五個手指,大家都要做老大。大姆指說,我老大,我頂好,我第一,你們 四個統統聽我的。這個食指不服氣,他說這個手上面的手指應該我最大。我叫食指,民以食為天啊,尤其我這樣一指你就到那邊去,而我那樣一指你就到這邊來。所 以,你們都要聽我的。這個中指,他說我最大,不但最大,我最中啊,我最長啊,你們誰能比過我?這個無名指,他也不服氣,他說論最大、最好,是我無名指。無 名才有名啊!再說,人們送禮物啊,甚麼鑽石、金戒子啊不都套我的身上嘛,祇有我最珠光寶器啊。大家都爭老大,祇有這個小拇指不開口。大家就問,你怎麼不講 話呀?他說我最小啊,我最後啊,我哪能和你們爭啊,不過,我們對著佛珠,對著聖賢,是我和他們最靠近喲。」

  星雲大師此時住了口,用手指了指站在他身邊的戒忍大和尚、隆相大和尚、淨明法師以及余秋雨先生,笑著脫口而出:「現在,此時的我,和身邊的各位大德、聖賢們最靠近啊!你們說是吧?」(續下期)

 
 
歷代高僧揮毫 當今傳義潑墨——傳義大和尚中國畫作品展盛況
◎章 蘊

○○六年五月十三日,陽光明媚,座落在南京市長江路上的江蘇省美術館(原國立美術陳列館),鮮花盛開,人潮如織,上午九時三十分,「傳義大和尚中國畫作品展暨《傳義畫集》《萬佛樓》首發式」隆重開幕了。

  參加傳義大和尚中國畫作品展的主要領導和貴賓有:原南京軍區副政委藍保景中將,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珠康活佛,南 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黃煌,南京市副市長許慧玲,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呂慶繼、俞明,江蘇省人大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副主任李喜勝,江蘇省宗教事務局副局長王在 鄭,江蘇省政協民主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陳鳳鳴,南京市天主教三自愛國會主席、原市政協副主席汪皓,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副主任普正大和尚,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 院副院長理海法師,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喻繼高,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孫曉雲,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尹石,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成員、南京大學美術研 究院院長吳為山,江蘇省國畫院藝術委員會主任蓋茂森,江蘇省政協辦公廳副主任張曹龍,南京市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主任楊榮良,南京市婦女聯合會副主席童強, 《香港佛教》雜誌社總編秦孟蕭老居士,南京市公安局副局長何德忠,南京市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榮思、居爾露、紀勤,南京市文物局副局長楊新華,南京市民主法 制委員會副主任盧正生,玄武區政協副主席、區統戰部長劉顯平,白下區人民政府副區長焦勇,金盛集團董事長王華,著名畫家、國家一級美術師華拓、賀成、劉宇 甲、魏征、宋新江、楊小民,著名電視主持人賀笑、徐浩然、金海甯、韓永聯、東方、孟非,日本國會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一行八人。

  開幕式由江蘇電視臺著名主持人金海甯、徐浩然主持。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珠康活佛,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尹石, 在開幕式上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肯定了傳義大和尚在佛學和藝術上作出的種種努力,取得了令人廣泛讚譽的業績,並預祝傳義大和尚的畫展取得圓滿成功。最後傳 義大和尚致謝辭,感謝大家百忙之中出席他的畫展,回顧了自己佛、藝兼修的曲折歷程,並表示將一如既往、不懈努力,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大眾,回報社會。

  江蘇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顧浩為畫展親筆題詞:「歷代高僧揮毫,當今傳義潑墨」,引來大家一片喝彩聲。

  中國工筆劃會會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畫家喻繼高應邀為畫展作序:「古城南京的著名畫家傳義大和尚的畫展就要開幕了,囑我作序,觀其作品,樸素中見禪機,為俗世畫家所不能,加之盛情難卻,祇好從命。

  傳義習畫,從畫松入手,取法五代、北宋兩朝,落墨果敢,筆力沉雄、遒健,枝幹穿插,松針掩映,有巨然、李成、郭熙之精神。傳義作山水,怪石、陡坡橫 陳,老幹、新枝立于其間,常有羅漢點景。章法密稠,層次深遠,筆墨含蓄沉鬱,厚重中見蒼茫,土石丘壑嚴謹奇崛,古木矗立,有蕭森氣象。常用粗放之筆寫胸中 逸氣,瀟灑中體現出寧靜典雅,鬱然深秀。

  傳義作畫,重水墨,少設色,不趨俗好。展畫而讀,焦墨可見風骨,淡墨如有性靈,拙中藏巧,圓中見方,觀畫如見其人。石濤曾說:「借筆墨寫天地萬物而陶詠乎我」。傳義亦然。

  傳義推崇元代山水畫的高逸,尤其是「元四家」諸高士的作品。黃公望用乾枯之墨、松圓之線,畫出了蒼潤渾厚的氣質;吳鎮筆墨雄秀清潤,突顯蒼茫氣象;倪雲林墨淡筆簡,意境清幽而靜謐;王蒙的繁筆,豐富多變,最善寫林嵐鬱茂,氣勢蒼茫之境。

  不難看出,傳義的山水作品,用筆布墨熔鑄了「元四家」的精華。如果說,「元四家」對傳義的影響是繪畫形式與筆墨技巧等技術層面的話,那麼,清初八大、石濤、髡殘、弘仁四僧對其作品的影響就應該是精神層面的了。

  八大的蒼涼悽楚,石濤的「一畫」之法,髡殘的「吾之天遊」,弘仁的荒僻幽寂,使傳義在觀察自然、獨抒性靈上,作了深層次的思考,從而形成了自我個性鮮明的藝術特徵。

  傳義亦善畫人物,所作羅漢圖,法相莊嚴,造型嚴謹,古拙厚實。墨線勾勒,有高古氣,有唐宋人物畫神韻。

  對於傳義大和尚來說,畫畫就是修行,「淨心」、「自悟」既是南宗的修行方式,也是繪畫藝術的高層次要求。當今社會,人心浮躁,求功名者眾,傳義處在這 個時代,能不為名利得失所動,潛心修行,潛心畫畫,實屬難能可貴。身為南京毗盧寺住持,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書法家,江蘇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南京大學國 學所客座教授,中國詩酒文化協會顧問,中國書法學院(日本)客座教授的傳義,白天處理繁雜的公務和眾多的社會活動,晚上燈下揮毫,筆墨作山水,直至五更雞 鳴,精神可嘉。

  近幾年來,傳義的作品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中華英才》《藝術百家》《鐘山風雨》《香港佛教》等媒體發表其作品和簡歷。典籍《金陵佛寺大觀》也輯錄其書畫作品。二○○六年五月,著名高等院校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高規格的出版了《傳義畫集》。

  繼清初四僧後,畫壇鮮有畫僧名世,倘傳義能禪畫兼修,堅持不懈,不久的將來,當與四僧相伯仲。

  是為序。」

  開幕式結束後,中國工筆畫會會長、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著名畫家喻繼高,江蘇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尹石,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成員、南京大學美術研究 院院長吳為山,南京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常務副主席、江蘇省國畫院特聘畫家、南京書畫院藝術顧問張煜寶,南京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江蘇省國畫院 特聘畫家楊小民接受了省、市新聞媒體記者的專訪,他們系統總結了傳義大和尚的藝術歷程,高度評價了他所取得的藝術成就,並對將來的發展前景充滿期待。

  在招待午宴上,江蘇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著名書法家孫曉雲和著名畫家蓋茂森即席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對傳義大和尚的藝術成就表示讚譽。日本友人對傳義 大和尚成功舉辦畫展表示熱烈的祝賀。著名畫家、江蘇省國畫院人物畫研究室主任賀成觀畫後賦詩一首題贈傳義大和尚。

  畫展期間,各界人士竟相參觀,美術館一時人如潮湧,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反響,在南京傳為佳話。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聯合會組團出席「世界佛教論壇」工作報告

緣 起:

  「世界佛教論壇」緣起於二○○四年第七次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當時中國兩岸三地八位法師共同聯署,提出成立「世界佛教論壇」的倡議,得到世界 各地佛教界領袖的積極響應。二○○五年四月廿三日在三亞舉行了「海峽兩岸暨港澳佛教圓桌會議」,達成了《三亞共識》,主要宗旨是:「以佛教緣起、智慧、和 平的根本理念,為世界佛教搭建一個平等、多元、開放的高層次對話平臺、定期舉行會議和有關交流,合作等法務活動。」。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和積極籌備,首屆 「世界佛教論壇」決定於今年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浙江杭州巿與舟山巿召開。

港澳代表團的組成:

  中國宗教交流協會(背景為國家宗教事務局)、中國佛教協會主辦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於二○○六年四月十三至十七日分別在中國杭州、舟山及上海市舉 行會議及各項佛教文化活動。香港多個組織收到大會邀請,如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李嘉誠基金會等。大會並請本會組織全港及澳門被邀人士,組成「港澳佛教代 表團」共同出席,並於四月十二日出發、十八日回港。

  「港澳佛教代表團」總團長蒙覺光長老擔任,副團長包括智慧長老、紹根長老及楊釗居士,秘書長為區潔名居士,代表團並蒙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及中 聯辦協調部處長趙建政先生答允擔任顧問。團員包括:道平法師、衍空法師、淨雄法師、淨因法師、覺真法師、宏明法師、演慈法師、妙慈法師、湧振法師、賢心法 師、理方法師、智德法師、何德心居士、莊學山居士、莊吳時居士、黎日光居士、崔常祥居士、劉啟智居士、格桑梅朵小姐、王堯教授、高佩璇居士。而澳門代表則 有健釗長老、願炯法師及心慧法師。秘書處李怡慧、張毅平及司徒基昌隨團擔任秘書工作。

四月十二日(第一天)

  代表團於四月十二日中午12:10乘座港龍航空KA620前往杭州。在杭州蕭山機場,得到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先生、中國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聖輝 大和尚等一眾人士親臨迎接。由於大會規定所有文字資料,包括書本、本會團冊都需由海關檢查後才送到開會地點,當晚下榻花港海航度假酒店,個別後加團員,因 事前未趕及登記,致未有房間分配,經秘書處與大會追查後,最終得到安排。

  晚上,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先生設宴款待各地主要代表。港澳代表團有覺光長老、智慧長老、健釗長老、區潔名居士、淨雄法師及潘宗光教授獲邀出席。

四月十三日(第二天)

  來自世界三十七個國家和港澳台等地區的兩千多位佛教四眾弟子、專家學者、知名人士,出席了杭州市中心浙江省人民大會堂出席「首屆世界佛教論壇」開幕儀 式。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董建華、浙江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習近平、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副省長鍾山和杭州市市長孫忠煥等領導為主禮嘉賓。

  大會首先介紹八位發起人,包括:覺光長老、一誠長老、本煥長老、星雲法師、惟覺法師、聖輝法師、祜巴龍莊、嘉木樣.格桑久美活佛,他們一起登上主席 台,主持莊嚴的祈禱法會。之後,由葉小文先生、一誠長老、浙江省副省長鍾山先生共同為首屆世界佛教論壇主持揭幕儀式。

  中央統戰部部長、中國全國政協副主席劉延東女士在開幕儀式上致辭,他代表中央政府和全國政協向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向來自世界各地的 佛教界代表表示誠摰歡迎,向為了人類福祉、國家友好和平作出積極貢獻的佛教高僧大德表示崇高敬意。其後,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以英語宣讀了聯合國秘書長 安南先生向這次論壇發來的賀信。

  開幕儀式完畢後,緊接著的就是代表發言,當天發言嘉賓有智慧長老、健釗長老、楊釗居士和潘宗光教授。

  是日,各地傳媒雲集會場,會長覺光長老分別被安排接見了文匯報、大公報、星島日報、東方日報、鳳凰衛視、中央電視台、中新社及新華社等多間傳媒的訪問,行程非常緊密。

  晚上,浙江省人民政府於人民大會堂內設宴款待各國來賓,會長覺光長老及秘書長特向葉小文局長、呂祖善省長、孫忠煥市長致送了紀念品。會長亦將本會連同陳廣才居士捐予大會的一百五十萬元匯款單及本會賀刊交予葉小文局長。

四月十四日(第三天)

  上午,浙江省人民大會堂繼續舉行大會發言。代表團外出之前,有杭州市委吳煜華處長皈依覺光長老,會長為他舉行了一個簡單的皈依儀式。

  下午,主辦單位安排了半天觀光活動。全體代表前往南屏山下的淨慈寺瞻禮佛陀螺髻髮舍利,並前往著名古剎靈隱寺參觀。下午三時,鳳凰衛視為配合「首屆世 界佛教論壇」的宣傳工作,特意派出攝製隊及著名主持人許戈輝小姐,為覺光長老進行採訪,並已於四月三十日在鳳凰中文台節目「名人面對面」中播出,目前秘書 處正聯絡他們取節目記錄。

  傍晚,為辦好四月十五日的自由討論環節,將是次佛教論壇推上高峰,葉小文局長特於下午4:30召集覺光長老、淨慧長老、劉長樂先生等召開研究會議。

  晚上,全體代表至杭州大劇院觀賞歌舞詩劇《和平頌》大型文藝表演。欣賞晚會歌劇後,各團員準備明天離開杭州之事,由於各團員都收到當地單位送出大體積 的紀念品,如多本書本、紀念冊、茶葉及卷柱等。為方便各團員繼續往舟山及上海的行程,本會辦事人員特收各人合共二十七箱的紀念品送往當地郵局,直接由杭州 寄返香港。

四月十五日(第四天)

  論壇壓軸是由八位高僧長老和學者,包括:本會會長覺光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日本高野山大學校長生井智紹、泰國朱拉隆功佛教大學校長拍拉 摩孔莎詹、韓國東國大學校長、比利時皇家科學院院長、以及鳳凰衛視主席劉長樂以開放式討論大會主題,明義法師擔任討論會主持。台下來自各國的代表可以自由 提出發問。最後,台上各位主講嘉賓每人輪流發表個人總結。覺光長老以:「和諧之風吹天下,心靜心平國土安」做了討論的總結。

  下午,來自海外及港澳台的代表,乘坐專機由杭州飛往海天佛國之稱的普陀山,繼續論壇的後半部盛大活動。當晚論壇主要活動之一「無盡心燈夜夜明」傳燈晚 會在普陀山普濟寺前隆重舉行。傳燈晚會主禮人士包括覺光長老、一誠長老、聖輝大和尚、淨良長老、智慧長老、葉小文局長、蔣堅永副局長、齊曉飛副局長等。晚 會內容包括亮燈儀式,並有過千善眾及大會成員手捧蓮花燭光進行傳燈儀式。晚上九時多,法會以煙花表演作圓滿結束。整個晚會歷時二個多小時,當晚氣溫衹有攝 氏四度。

四月十六日(第五天)

  早上,會長覺光長老及各位法師,首先接見了《世界佛教報》社長詩洋先生,詩先生向會長介紹了該半月刊在港出版的緣起及詳情。

  世界佛教論壇在今天圓滿閉幕。上午九時,位於普陀山南海觀音廣場上,代表與會三十七個國家及地區的一百零八位高僧大德,手持香花,由儀仗隊引領依次登上主席台,共同主持「祈禱世界和平法會」。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生法師宣誦了「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祈禱世界和平法會功德文疏」。接著,國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先生、副局長齊曉飛先生、蔣堅永先 生、浙江省省長呂祖善先生、副省長鍾山先生,舟山市市長張家盟、郭劍彪與本次論壇的八位發起人一同登上主席台,並以全場熱烈鼓掌通過了《普陀山宣言》。 《普陀山宣言》表達了與會者期盼世界和諧,祈禱世界和平,祝願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的信息。儀式結束之際,天空散發繽紛彩紙和煙花,全場充 滿喜氣洋洋的氣氛。

  下午,浙江省政府辦公室樓小明先生及葉小文局長拜會了會長覺光長老。

四月十七日(第六天)

  代表團從舟山乘飛機到達上海,入住蒲東香格里拉酒店。午餐後,大會安排了觀光節目,包括:遊覽東方明珠塔、乘船遊覽浦江兩岸、乘坐磁懸浮列車等,由於多日行程辛勞,多位團員未有跟隨。會長覺光長老及其他各國家宗教領袖,則被安排個別會見了國務院領導人。

  下午,會長覺光長老及多位法師再抽空拜訪了龍華寺。

  晚上,各國與會者應邀出席在浦東東方藝術中心演出的《神州和樂》大型佛教交響樂文藝晚會。由深圳交響樂團創作,上海歌劇院、北京中央音樂學院教育系合唱團和上海玉佛寺梵樂團聯合演出。

四月十八日(第七天)

  早餐後,各團員在酒店大堂集合後前往浦東國際機場,港澳代表乘坐港龍航空KA865啟程返港,抵達時間為下午3:45,正式完結了一連七天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行程。


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主辦 第三十五屆八關齋戒暨梁皇寶懺法會

得戒和尚:上達下道長老

羯磨和尚:上紹下根長老

教授和尚:上了下知長老

時  間: 西曆二零零六年七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二十七日

法會場地:新界屯門大興村釋慧文中學

報名地點:九龍深水絈荔枝角道325-329號

查詢電話:2748-6707 傳真:2748-6020


寶蓮禪寺浴佛節典禮

  為慶祝釋迦世尊誕辰紀念,寶蓮禪寺每年均舉辦盛大浴佛儀式及佛誕法會。今年香港旅遊發展局更將本寺浴佛節列入「傳統節慶」,在中環舉辦大型廟會,作為「2006精采香港旅遊年」重點推廣項目之一。

  本寺已於農曆四月初一至初十,舉行丙戌年浴佛節。其內容包括公眾浴佛、大悲法會講經開示、心經講座、嵩山少林武僧功夫表演、中國防城港市雜技團表演、 香港中樂團及中國變臉大師李華獻藝演出。冀藉此因緣殊勝的日子,發揚佛教慈悲精神,促進社會祥和,同時希望吸引各地遊客來港,一睹中華藝術國粹,繁榮本港 經濟。

  浴佛慶典儀式已於農曆四月初三,公曆四月三十日(星期日),上午十一時,假本寺大雄寶殿廣場舉行。浴佛慶典儀式莊嚴隆重,並有多位香港政府官員、社會 賢達出席,包括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高祀仁主任、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GBS太平紳士、全國人大代表常委曾憲梓GBM博士、經濟發展及勞工局局長葉澍劏GBS 太平紳士、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GBM太平紳士、新界鄉議局主席劉皇發GBM太平紳士、離島區議會主席林偉強BBS太平紳士、香港旅遊發展局總幹事臧 明華女士等暨佛教四眾蒞臨為浴佛慶典主禮。


世界和平吉祥塔——讓和平之光照耀全球

造塔緣起

  和平與發展是當今世界的兩大主題。維護和平,反對戰爭,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

  佛教不僅有著徹底的和平理念,而且有著完備的實踐方法與豐富的歷史經驗。佛教不僅表達了對和平最終極、最徹底的訴求,而且,自其問世幾近三千年來,世世代代的佛教信仰者,用自己的言行,忠實地實踐著佛陀關於和平的教誨,為維護和促進和平不懈地努力。

  塔,是諸佛菩薩心意之所依。諸佛菩薩的心意就是利益一切眾生。

  歷代的佛教信仰者,通過造塔,凝聚社會大眾的道德人心,表達人民對於和平幸福的無限憧憬;並通過造塔,深切體認諸佛菩薩的慈悲本懷,祈請諸佛菩薩的無上加持。

  經過反復研討,並就教於諸方大德,我們決定用建造寶塔這一佛教傳統形式,並將《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篋印陀羅尼經》和《寶篋印陀羅尼咒》用現代工藝製作,安奉到寶塔之中,並賦予世界和平吉祥之義。祈願正法久住、國泰民安、祖國統一、世界和平。

  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來臨之際,中華文化必將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和平吉祥塔的建造,既是偶然的,也是必然的;寶塔的成功建造,對於當代社會乃至未來人類社會的和平,都有著無法估量的作用和不可思議的功德。

  在這個充滿衝突與風波、仇恨與暴力的世界中,在這個充斥著核武威脅和恐怖主義的時代,我們更加需要佛陀充滿智慧與慈悲的教法。

  佛陀的教法象太陽一樣大放光芒。讓我們牢記這永恆的真理,努力修正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為我們的共同家園,為人類的永久和平,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我們相信,各位高賢大德,都有著深遠的願力和功德,才有因緣能共同關注和參與世界和平吉祥塔的建設活動;也非常期盼在未來的日子裡,進一步得到諸方上人的指導和支援,秉承「愛國愛教」的原則,共襄盛舉,早日圓滿此殊勝功德。

  祈願 

  正法久住

  祈願

  人民幸福、祖國統一、世界和平

  祈願

  在智慧與慈悲的攝受下

  一切有情安住在祥和寧靜的淨土上  

 

捐贈緣起

  世界和平吉祥塔問世之際,恰逢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即將在中國隆重召開,來自全球的近千位高僧大德彙聚一堂,為世界佛教事業的整體發展,為人類的和平安樂獻大智慧、放大光明,做大貢獻。

  這是中國有史以來首次舉辦的佛教多邊交流與合作的盛會,也是全面展現中華佛教的一次盛會,真乃一時千載,千載一時。

  法不孤起,仗緣乃生,感應道交,不可思議。值此因緣殊勝之際,我們有幸向出席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高僧大德敬贈「世界和平吉祥塔」,並通過他們使「世界和平吉祥塔」走向全球。

  通過贈送「世界和平吉祥塔」,積極弘揚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加強民族凝聚力,增強民族自信心,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我們應有的力量。

  通過贈送「世界和平吉祥塔」,加強與各國、各地區人民的友好往來,用事實說明中國的宗教信仰自由,體現當代中國的進步發展和大國風範,廣泛宣傳中華民族對於和平的熱愛和追求,為偉大祖國的和平崛起貢獻力量。

  感恩諸佛菩薩的慈悲加持。

  感恩高僧大德的鼎力支持。

  感恩諸方上人的積極參與。

造塔之十種殊勝果報

  1、不生於邊國

  2、不受貧困

  3、不得愚癡邪見之身

  4、可得十六大國之王位

  5、壽命長遠

  6、可得金剛那羅延力

  7、可得無比廣大之福德

  8、得蒙諸佛菩薩之慈悲

  9、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

  10、得往生十方淨土

供養塔的功德

  1、得淨念心 9、諸佛國土隨意受生

  2、得順法心 10、若生人中生大姓家

  3、得慚愧心 11、才生人中得念佛心

  4、得見如來 12、諸魔軍眾不能惱亂

  5、發清淨心 13、於末法時能護正法

  6、能持正法 14、常得十方諸佛恒加覆護

  7、如說修行 15、速得成就五分法身

  8、得親近諸佛 

寶篋印陀羅尼經塔的威德

  現在、未來一切如來分身光儀、過去諸佛全身舍利,皆在寶篋印陀羅尼中。

  寶塔所在之處,一切如來以大神力所共同護念加持。四大天王與諸眷屬日夜衛護;二十八部大藥叉將,及日月五星幢雲彗星日夜護持,一切龍王加益其精氣,順 時降雨;一切諸天與忉利天,三時下來,亦為供養此塔,一切諸僊,三時來集,讚詠旋繞,禮謝瞻仰;釋提桓因,與諸天女,晝夜三時來下供養。

  寶塔所在之處,自然災難不能損害,一切野獸、鬼神不能侵害,一切疾病不能肆虐,盜賊怨仇不能侵撓,也無饑饉貧乏的憂慮,一切厭魅咒詛不能傷害。

見寶篋印陀羅尼經塔功德

  若有烏雀、蟻螻等,祗要能被塔影籠罩或者踏觸寶塔周圍,都能摧破惑障,覺悟無明,命終之後,生於佛家,學佛得法。

  若有人或見塔形,或聽塔聲,或聞塔名,或經塔影,所有罪障悉皆消滅,能除一切災難。所有願求,皆能如意,現世安穩,命終之後,往生極樂世界。

  真金百千擔 持用行布施

  不如一團泥 散心治佛塔

供養寶篋印陀羅尼經塔的功德

  若有人死墮地獄,受苦無間,免脫無期,有其子孫,稱亡者名,誦上神咒,才至七遍,烊銅熱鐵,忽然變為八功德池;蓮生承足,寶蓋駐頂,地獄門破,菩提道開,其蓮如飛,至極樂界。一切種智,自然顯發,樂說無窮,位在補處。

  復有眾生,重罪報故,百病集身,苦痛逼心,誦此神咒二十一遍,百病萬惱一時消滅,壽命延長,福德無盡。

  若有有情,能於此塔,一香一華,禮拜供養,八十億劫生死重罪,一時消滅。生免災殃,死生佛家。若有應墮阿鼻地獄,若於此塔,或一禮拜,或一右繞,塞地獄門,開菩提路。

  若人求福,至其塔所,一華一香,禮拜供養,右旋行道,由是功德,官位榮耀,不求自至;壽命富饒,不祈自增;怨家盜賊,不討自敗;怨念咒詛,不厭歸本;疫癘邪氣,不拔自避;善夫良婦,不求自得;賢男美女,不禱自生;一切所願,任意滿足。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


愛心無限量

—慈輝在全國舉行大規模春節送溫暖活動

  為儘可能使更多的弱勢群體,能過上一個祥和愉快幸福的春節,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於丙戌年春節前,在內地舉行了大規模的送溫暖活動,共慰問了二萬六千六百六十八戶五保戶、特困戶,派發的糧、油、棉被與慰問金等,總值達三百八十多萬元。

  此次活動從去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起,至今年一月二十二日止。在長達一個月的時間裡,慈輝在全國組織了十個小組,共出動一百五十多人次,活動範圍覆蓋了廣 東、陝西、河北、山西、江西、遼寧、湖南、四川等,為慈輝歷次春節扶貧活動規模最大的一次。慈輝人不辭辛勞,捨棄假日,親自將糧、油、棉被與慰問金送到受 助者手中,體現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為社會謀福祉的善心,為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慈輝春節送溫暖活動,在全國各地均受到了廣泛好評。

~文輯~

感受人間溫暖

  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我很榮幸得到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的幫助,這對一個家境貧寒又渴望讀書的學生來說,如同雪中送炭,他們的愛心讓我感受到了世間的溫暖。也是他們的愛心,讓我對這個社會又燃起了信心與希望。

  生在山村的我,深知貧困的痛苦,我親眼看到媽媽因貧困無錢看病而閉上雙眼,這使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一定要讓我的家擺脫貧困。因為我知道,祇有學 習這條路,才能讓山村的孩子走出去,所以從小學、初中到高中,我刻苦努力。我告訴自己,別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別人不能做到的,我要克服去完成。

  接到大學通知書的第一秒鐘,興奮和快樂包圍著我,我彷彿看到了光明的曙光,但這種快樂與興奮卻如泡沫般,轉眼即逝!那裡去籌措龐大的學費呢?算算一年 五千多元的學費,加上生活費,我去哪裡找?以前讀高中的時候,學費學校可免,現在這麼多錢,學校是不可能再免了,難道要爸爸賣房、賣地供我上大學嗎?可是 我拼命學了十二年的課業,就這樣放棄嗎?

  我不甘心哪!為甚麼這麼不公平,有錢人考不上大學,依然能讀書,而窮人考上了,又讀不起!

  以前聽說上大學可以貸款,我想如能這樣,我上大學就有希望了,沒想到我讀的這所大學這一年卻沒貸款。

  離開學的日期越來越近了,我吃不下飯,爸爸也是,爸爸和我到處想辦法,可是結果都讓我們失望。我的心涼至極,深深感到生活的無奈!幸好我所讀的高中這 時傳來消息,有一筆錢是給貧困生讀書用的,正好有我的名字。當我收到那三千元的時候,我哭了,也許是高興和激動吧!

  在親戚幫助下,家裡籌足了我第一年的學費,就這樣,我來到了學校。不久我在食堂裡勤工儉學,因為我要掙錢、要讀書。後來得知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在學校 給貧困學生貸款的消息,我寫了一份申請書。至此方知,學校貧困的學生很多,家家都有本難唸的經,也許還有比我更需要幫助的人。起初我沒敢抱太大的希望,因 為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幾天後我得知我成為那幸運者之一。

  我告訴自已,我以後不可再抱怨社會不公平,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世間的溫暖和愛,我要更加發奮學習,要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社會,回報慈輝這份愛心。

  「誰說世間冷酷?我想,社會上還是好人多。要不然為甚麼會有像慈輝那樣的人,對我們獻愛心呢?」將來我也要做一個好心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渤海大學物理系馬靖~


「博羅首屆禮佛文化節」圓滿閉幕

  惠州市政府為豐富人民的精神文明生活,舉辦了「第二屆惠州生態悠閑旅游節」。博羅禮佛禪寺作為分會場。為弘揚佛法,弘揚佛教文化,弘揚「人間佛教」思 想,以達「莊嚴國土,利樂有情」,藉此殊勝因緣,積極配合,隆重舉辦「博羅首屆禮佛文化節」。這是嶺南佛教界首次舉辦的一種佛教與社會互動,具有探索與發 展雙重意義的綜合性的文化活動。是響應政府提出的「創建和諧社會」,開展群眾性文化活動,推進佛教與社會相融合。

  首屆「禮佛文化節」暨和西安法門寺齊名的慶山寺遺址地宮出土的「佛舍利供奉瞻禮法會」圓滿莊嚴,為社會大眾帶來不可思議的吉祥與平安。

  今天「首屆禮佛文化節」順利開幕了,歷時共十五天,得到了縣和市民宗局、旅游局的支持與指導,參加法會的來自香港、澳門、深圳、番禺、東莞、惠東、惠陽、惠州、龍門、廣州、中山、珠海以及四川、新疆、吉林、長春、遼寧等地的信眾達十幾萬人次。

參加法會的嘉賓有:

原國家宗教局副局長

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主任 楊同祥先生

廣東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法量大和尚

佛教界高僧 修文長老

惠州市政協副主席統戰部部長 謝仕強先生

惠州市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 朱瑞華女士

博羅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易康先生

博羅縣政協副主席 劉細雅先生

惠州市宗教局副局長 林彰先生

惠州市民族宗教科科長 朱觀榮先生

惠州市公安局法治科科長 藏書國先生

惠州市十大傑出青年政協常委 鍾新偉先生

博羅縣統戰部部長 廖建華先生

博羅縣統戰部副部長/宗教局局長 林宇雄先生

惠陽區統戰部副部長 劉長健先生

博羅縣羅陽鎮書記 林坤平先生

博羅縣羅陽鎮鎮長 周四安先生

香港旭日集團副總經理 楊玉懷女士

香港旭日集團副總裁 楊勳先生代表

大進投資有限公司廠長 余雪梅女士

香港華升貿易有限公司

惠州市麗源經貿發展有限公司 劉國華先生

惠陽區建安發展有限公司/惠陽觀音禪寺捐資者 葉健提先生

南方電視台《探古尋幽五羊城》欄目組  黃一山(細龜)導演

香港演藝界明星 吳岱融先生

香港時代廣場寶光素食 周秀蘭小姐

香港 馮元光先生

惠陽區政協委員惠陽肯德基董事長 田雅莉女士

四川成都飛亞曲軸有限公司董事長 羅興志先生

廣州市海珠區人大代表/禮佛禪寺護法 劉潔文居士

博羅縣慈善會禮佛禪寺分會名譽會長 鄭金松先生

博羅縣慈善會禮佛禪寺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梁見強先生

珠海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 曹士生先生

中國文壇著名學者 余秋雨先生

梅州市禾佛塔住持 明慧法師

梅州市千佛塔 耀一法師

深圳市景億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惠州市御景峰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 曾昭宏先生

  法會中舉辦了「佛陀一生之應化事跡」圖片展、佛學講座,恭請國內高僧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淨慧長老講《心經》,台灣高僧海濤大和尚講開示。另還有以佛教 為題材的國畫和書法展,其中以羅興志為首的六人畫家團,在現場畫了近百幅佛教書畫,並捐給了禮佛文化節主辦單位——禮佛禪寺。法會中還舉行了聖明火供,恭 請金剛上師跳金剛舞。

  禮佛禪寺為了建設莊嚴道場,建設生態叢林之虛要,以當年印度總理捐贈給中國的一顆「菩提樹」為緣起,發心與大眾一起種植一片目前國內最大的「百畝萬株」菩提功德林,得到了廣大信眾的踊躍參與及認種。

  會上由惠州市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禮佛禪寺住持日照法師致詞,博羅縣委副書記劉巧慧女士致閉幕詞,最後由博羅縣宗教局局長宣佈閉幕。

  博羅首屆禮佛文化節的舉辦,成功推動了「和協社會,八榮八恥」的方針,亦達到了社會各階層的互動之目的,推動了人間佛教的建設,與「世界佛教論壇」之「和諧社會,從心開始」相吻合。我們將秉承佛陀的宗旨,弘法利生,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浴佛淨心續慧燈——上海玉佛禪寺隆重舉行浴佛傳燈法會

  年年浴佛,歲歲祝禱,燈燈相傳,千古不絕。

  為了繼承佛陀遺教,積極發揚佛陀慈悲濟世的大乘菩薩精神,「淨化人心,純潔社會」,共同為祖國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美滿幸福而祈禱,佛曆二五五○年佛誕吉慶良辰,玉佛寺隆重舉行浴佛傳燈活動暨梵樂晚會。

  上午九時整,百餘僧眾雲集大殿,舉行祝聖普佛,祝禱佛日增輝,世界和平。普佛結束後,浴佛活動開始,在法師們的帶領下,廣大信徒依次排隊浴佛,熱情踴 躍、秩序井然,表現出了一位虔誠的信徒對於佛陀的熱愛和懷念。不少信徒還在東西走廊掛起了平安祝福燈,為佛教祝福,為自己祈禱。

  下午一時半,舉行祝聖普佛,僧俗大眾齊聲誦讀經文、唱頌佛號,祈求佛力加被,罪業消除,福慧增長,世界和平。

  晚七時整,千余名觀眾齊聚覺群樓多功能廳,觀看玉佛寺梵樂團為慶祝佛陀誕辰舉行的梵樂晚會。晚會節目既有傳統的佛門唱贊「佛寶贊」、歌舞表演「妙音供 佛」「般若心經」等,又有融進現代表現形式的兒童短劇「讓我們一起來愛護動物」、配樂詩朗誦「九色鹿的故事」和「茶禪一味」小品表演,節目精彩紛呈,高潮 迭起,歷時一個半小時的演出,令觀眾沉浸在莊嚴、深遂的佛教藝術氛圍之中。

  梵樂晚會結束後,作為佛誕節紀念活動的壓軸戲,傳燈法會在莊嚴喜慶的氣氛中隆重舉行。

  傳燈,在佛教裏喻指傳法,佛教認為:佛陀法脈輾轉相傳而不斷絕,猶如燈火相續而不熄滅。作為佛陀的弟子,理應擔當起護持佛法的重任,並立志以佛法明 燈,照破自己內心的無明和黑暗。玉佛寺每年在佛誕節都要舉行傳燈法會,目的是要喚起廣大佛教四眾弟子對佛教的深厚感情,激發大家熱愛佛教、振興佛教的崇高 使命感和責任感,從而把大眾的力量凝聚在一起,共同為社會和諧、佛法昌隆而精進努力。

  隨著法會祝禱儀式告一段落,三千餘盞蓮花燈陸續在僧俗弟子手中傳遞。三千餘盞火焰在騰躍,三千余顆心靈在祈禱——佛光注照、普世吉祥、燈焰永續、法輪 常轉。繞佛傳燈後,三千餘盞蓮花彙聚在寶鼎周圍,組成一個「卍」字圖案,象徵著佛陀的誕辰給世界帶來了吉祥和智慧,也預示著人類社會即將迎來光明美好的明 天。法會圓滿後,大眾駐足留連,久久不願離去,熱愛佛教之心蕩漾、獻身佛教之願升騰。

  慧燈長明代代傳,法益同沾沐恩光。我們願以至誠之心祈願:佛日增輝,法輪常轉,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上海玉佛禪寺 曹曙紅 )


法華學問寺興建緣起

  日月互斯,邦國永旺,佛教乃百福潤府,寺院系知識學問,宗教藝術寶地,茲有

  天台顯密教觀總持第四十七代裔徒大熙和上,當代佛門龍象,弱冠歸佛,得法於愛國高僧

  茗山、明暘二長老座下,近年卓錫海上,弘宗演教,聲譽日隆,二千年春得政府支持,發宏興建梵宇寶剎法華學問寺,初有須達長者慨允檀布原明代佛家道場江境寺舊址之地產,俾作建寺之基,奈緣慳不果,後幾經遷移,無有定址大熙和上奔走呼吁。

  承蒙 政府匡助,始得三林鎮臨浦村廢祀之原黃道婆祠堂舊址作開山之地,年來大熙和上竭盡覃思參照唐代佛教建築揉合現代新技術而規劃設計今藍圖甫定,將興建山門、 大雄殿、琉璃殿、大悲殿、法堂等諸多建築,大熙和上持為佛教,為眾生之志稟承佛陀人間佛教之宗旨,擬於法華學問寺建成融貫匯集,顯密並弘,合世出世,自行 化他,具古今文化,城市山林特色之佛法修學道場,紹隆佛種之現代伽藍,新宇落成,將以禪院鐘鼓梆硻,澄清商都人海之塵垢,然斯工程,需費甚殷,竊謂

  大德弘宗皆崇淨宇,高僧立寺必仗眾緣,是以法華學問寺之建造,非大熙和上一己之力所能成,有怙於各界仁人善士之慷慨布施,始克圓成,佛家六度布施為 先,布施功德,則以莊嚴梵宇,建寺安僧最為殊勝,是冀須達重來,檀布淨資,十方善信悲心護持,共襄盛舉,同種福田,庶幾成就千秋功德,則吾佛常光娑婆,眾 生普得度化矣。

  大熙和上余之方外益友,余平生愛好佛法,在與其歲往月來之切磋琢磨中,獲益良多,今法華學問寺行將奠基之際,大熙和上矚余為文以述緣起余樂為應命,謹撰數行如此。

丙戌陽春三月十本老人謹撰於望雲小舍燈下


鈕茂生主任視察毗盧寺

  四月二十二日上午,全國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鈕茂生、全國政協委員張卓將軍一行視察毗盧寺。

  鈕主任在市宗教局副局長馬榮思、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的陪同下,仔細的參觀了剛剛已開光的萬佛樓,他對萬佛樓的雄偉莊嚴,精工細雕。大為讚嘆「這項工 程做工精緻、選料講究、雕物據實、楹聯集字、文化品味極高,大型石雕二十四孝圖《孝感動天》真是創舉,這樣讓參觀的人能感受到有和諧社會、淨化心靈的意 境」。當了解到毗盧寺一度曾為中國佛教會辦公室所在地時,指出「要挖掘歷史文化的價值,為兩岸統一多做貢獻」。■


南京毗盧寺舉行東方三聖藥師佛開光法會

  二○○六年五月十三日上午,剛經歷過普降甘露的南京,晴空萬里,陽光明媚。全國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珠康活佛來毗盧寺放大光明,並在萬佛樓為十四日東方三聖藥師佛開光法會誦經祈禱:法會圓滿、國泰民安、世界和平。

  十四日上午,毗盧寺內佛旗高掛、海眾雲集,九時整法會開始,舉行開光慶典活動,由江蘇省電視臺著名主持人徐浩然、金海寧共同主持,首先由著名主持人徐 浩然介紹參加法會的領導和嘉賓,蒞臨法會祝賀的領導有南京市人大副主任黃煌、南京市政協副主席俞明、原南京市政協副主席汪皓、江蘇省政協民族宗教委員會副 主任陳鳳鳴、江蘇省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副主任李喜勝、南京市民族宗教僑務委員會主任楊榮良、南京市婦聯副主席童強、南京市政協社會法治委副主任盧正生、南 京市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榮思、居爾露、紀勤;光臨法會的貴賓有山西省人民政府駐南京辦事處主任李希遠、金盛置業投資集團董事長王華、長髮房地產開發有限責 任公司董事長吳建平、江東門大屠殺紀念館副館長王維民、雍華國際惠州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簡日清、南京晨報副總編黃荊漢、佛教線上總幹事安虎生及著名電視 節目主持人賀笑、孟非、韓永聯、東方等;參加法會的諸山長老由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副主任普正大和尚、中國佛學院棲霞山分院副院長理海法師、廣東汕頭南澳玉 佛寺達隆大和尚、浙江寧波寶陀寺法正大和尚、寧波護龍寺源相大和尚、南京玄奘寺傳真大和尚;光臨祝賀的海外嘉賓有《香港佛教》雜誌總編秦孟瀟老居士、日本 國會眾議院議員近藤昭一先生及天竺桂尚穗、長岡進、角田玉青、鈴木卿平、村瀨史、村瀨澄江、中北香等日本友人一行。介紹完來賓,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致歡 迎詞!傳義大和尚首先誠懇地感謝各級領導及四眾弟子對毗盧寺的大力支持,毗盧寺能有今天的規模與大家的護持是分不開的。並特別感謝金盛置業投資集團董事長 王華先生,毗盧寺東西廂房由王華先生無償捐獻,總造價約三佰式拾萬元人民幣,現東方三聖藥師殿已落成並舉行藥師聖像開光法會,王華先生功德無量。傳義大和 尚最後表示帶領毗盧寺兩序大眾愛國愛教、嚴守戒規、精進修學。接著南京市政協副主席俞明代表市政協作了重要講話,俞主席對毗盧寺八年來所取得的成績給予肯 定,傳義大和尚不愧是年輕僧才中的皎皎者,不僅書法好、畫畫好、在管理上也是非常先進,毗盧寺的建築佈局錯落有致,特別是萬佛樓為南京地區佛教寺院中的標 誌性建築,是其他寺院應該借鑒和學習的榜樣。之後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副主任普正大和尚代表諸山長老發表講話,讚歎傳義大和尚年輕有為,勤奮好學、勇於創 新,寺院管理有方,是佛教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最後南京市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榮思也作了講話,肯定了傳義大和尚的工作,讚歎了毗盧寺的莊嚴面貌,鼓勵全體僧 眾繼續走愛國愛教的正確路線。接下來是東方三聖藥師殿落成剪綵儀式,黃煌副主任、俞明副主席、陳鳳鳴副主任、李喜勝副主任、馬榮思副局長、普正大和尚、傳 義大和尚、近藤昭一議員、王華董事長在四眾弟子的熱烈掌聲中共同為東方三聖藥師殿落成剪綵。最後是藥師佛像開光法會,由普正大和尚、傳義大和尚、達隆大和 尚、法正大和尚、傳真大和尚主法,在大眾師的唱誦聲中,毗盧寺監院昌宏法師引禮東方三聖藥師殿功德主王華先生敬香祈福,五位主法大和尚為其誦經加持。

  開光法會圓滿結束,參加法會的四眾弟子法喜充滿,皆大歡喜。


扎格朗寺密主 普美若巴仁波切簡介

  第一隆欽心髓大圓滿法的伏藏大師根清晉美朗巴有四大弟子,均姓普美。(由於篇幅關係,第一世至第三世活佛簡介省略)

  才讓多吉是第四世扎格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一九七八年出生在智噶寺附近的草原,該地是朵康神山札溪卡多吉潘修所護知之疆域、鄔堅第二佛親臨並加持的康 北溪卡下沖沙草原。其雙親為具有殊勝種姓誠心向善的桑根和益西拉姆。在胎兒時期,出現種種瑞相;夏季的一天,母親擠牛毛奶時,周圍出現五彩光環:冬季的一 天,母親走過的雪地上,盛開出罕見的五朵白色雪蓮花。在他出生時身上潔白光滑,示現相好色身,母親無疼痛。才讓多吉從小飽嘗生活的艱辛,在窮困、苦難的境 遇中,他如摩尼寶般閃亮的品性:慈憫、寬容、平和、堅瘇和聰慧影響著周圍的人,父母、兄弟姐妹及親友們都順隨他,聽從他。他從小就有出家修佛的強烈願望。

  才讓多吉九歲跟舅父仁增尼瑪學習藏文,十一歲在智噶寺出家,十四歲起拜避世修行的大善知識、密乘光明金剛乘之法主人堪布班瑪曲央喬達仁波切為根本上 師,系統修學了量論,阿毗論、中觀論等顯密佛法及經典論著。期間曾回到智噶寺佛學院依從諸多具足九功德之大師,修學了佛法聖典及隆欽繞降的《七寶藏》。一 年後又回到根本上師班瑪曲央喬達仁波切處,跟隨上師修學五年,直到上師圓寂。後又拜根本上師班根曲央喬達仁波仁的大弟子堪布悉熱仁波切為比丘上師。一九九 七年前往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塹法王如意寶普美彭措處聞受能成熟之灌頂、解脫之講解及能依靠之言教。

  在才讓多吉仁波切學佛期間,扎格朗寺持明興盛林關於第四世扎格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轉世認證已在進行。根據史料記載和諸多知名大活佛的考證,認定才讓多 吉為第四世扎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轉世活佛。其中有一九九二年扎格朗佛子南卡鄔堅澤旺仁真的根本上師大法王鄂金德維多杰人定中的確認、一九九八年扎格朗佛子 南卡鄔堅澤旺仁真的認證、二○○○年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尼扎佛子杰色貢旦增的認證、二○○三年國際負有盛名的薩迦法王卓瑪普章的認證,諸多聖者不約而同地認 定才讓多吉為第四世札格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活佛。二○○四年二月扎格朗寺持明興盛林為才讓多吉舉行了活佛坐床儀式。

仁波切的佛行事業

  為佛法興盛饒益有情眾生,幾年來第四世扎格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活佛才讓多吉一直忙碌於利他無上的事業。無有教派的分別心,擔任朗雅佛學院(薩迦派)院 長,並長期為該院僧眾提供生活必需,為智噶寺蓋上金頂與祥麟法輪、為扎格朗寺法會製作金剛舞面具,現正為扎格朗寺興建大禪院寺明神咒林之閉關中心,並籌建 扎格朗寺孤兒院。

仁波切的弘法事跡

  第四世扎格朗首坐密主普美若巴活佛才讓多吉二○○一年開始先後到尼泊爾、印度等地參訪高僧大德、求學佛法,到新加坡、新西蘭等地講經說法,周游許多國 家,所到之處將無數眾生於妙法光明之界。為提高與眾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二○○五年在北京就讀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研究生班和北京民族大學珠寶系活佛班學習漢 話,並打算二○○六年進高級佛學院進修。

近兩年在北京學習。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