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59期
2006年1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龍騰虎躍 佛事興旺
慶典活動
香港佛教聯合會61周年會慶
會長覺光長老致詞
香海正覺蓮社61周年社慶
社長覺光長老致辭
滿園春色 一枝獨秀
——慶祝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一周年
◎果 藏
香海慈航興法雨 正覺蓮風漾大千
——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一周年社慶略記
◎守 拙
正覺佛行興教育 春風化雨滿人間 ◎釋宏明
論  說
高志其先生如是說
佛像藝術
佛像藝術在中國流傳和發展概況(上) ◎陸巧玲
隨筆禪話
想入非非 ◎秦孟瀟
世出世法
吉祥如意 ◎楊 釗
道場聖地
普陀山:觀音甘露遍虛空 ◎光 力
佛教之旅
漳州佛教之旅 ◎林志明
康藏禮佛
康藏禮佛記(下) ◎崔保新
佛事活動
明月‧禪茶‧鐘聲
——曹王禪寺「靜心」活動記實
◎仁 作
走訪古剎
浙江採訪二三事之一
—— 七塔寺
◎錢湘寧
緬懷高僧
紀念敏智老法師圓寂十年祭 ◎高永霄
參拜寺院
天高雲暖留雲寺 ◎曉 雲
唐式建築佳作——南翔雲翔寺 ◎祥 駿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龍騰虎躍 佛事興旺

丙戌冬日伊始,香港佛教界即呈現一派龍騰虎躍、佛事興旺的氣象。自辭而複就的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重新恢復視事後,立即投入到繁忙的教務和佛事活動 中去,在短短的一個月中,相繼主持了一系列的活動:11月14日,南蓮園池開幕,覺光長老與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主持了揭碑剪綵儀式。11月15日,香港佛 教聯合會成立61周年慶典上,覺光長老發表重要講話。為續佛慧命,紹隆佛種,11月18日覺光長老在觀宗寺舉行了「天臺宗授法傳記大典」傳法於十位法嗣, 使一枝獨秀的天臺宗後繼有人。 11月20日,香海正覺蓮社成立61周年的會慶,覺光長老為四眾弟子做了開示。與此同時還主持了消災延壽藥師法會。此情此景,莫不令人動容。是耄耋之年, 胡為哉矣?

正如覺光長老在香港佛教聯合會61周年會慶致辭中講到:「我今年87歲了,就我個人來說,我是需要暫辭會務,騰出一些時間來專心潛修,但是,諸法因緣生, 我們佛教是最認時節因緣,我們佛聯會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承蒙董事會同仁再三勸留,還需要我再出一份力,再盡一份心,我祇能隨順因緣。」

這是覺光長老內心的道白,但這一道白卻不經意地道出了菩薩的精神,道出了十方清淨海大菩薩們普皆一如的精神。的確,菩薩因何而來?因何而生?為大眾而來到 這個世界,為大眾而活著,為大眾而工作,更是為了大眾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作大開示、大引導。正如我國當代著名高僧本煥長老「不為自己求安樂,但為 眾生得離苦」的誓言與精神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人。此所以,2006年11月11日,在深圳弘法寺舉行的「本煥長老百年壽誕慶典法會」上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感人 情景,祇見成千上萬的人從各地四面八方往深圳弘法寺湧去。

此意又云何呢?我們一切人乃至於整個人類,當從私我、個我、小我而向大我昇華,並由大我而至忘我,由忘我而至無我,這就是諸佛菩薩的境界,也即宇宙時空中的一切覺悟者的境界,這一境界即為本源與終極的真理。

故則賦曰:「是港深之毗鄰,覺光本煥相輝映,皆佛門之巨擘,龍騰虎躍度群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61周年會慶
會長覺光長老致詞

各位董事、各位嘉賓、各位四眾同人:

丹桂飄香,夏去秋來,時光如流,佛日增輝。我們又迎來了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一周年的會慶紀念日。今晚,我們假座香港會議展覽中心紫荊廳舉行盛大的慶祝晚宴,我首先代表佛聯會董事會諸同人,向出席今晚盛會的貴賓和各位嘉賓,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歡迎和問候。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創立,至今已走過了六十一個春秋。六十一年創會史,正是六十一年的發展史。我們的生存,是發展中的生存。我們還在發展, 明年,我們還會有新的發展。我今年八十七歲了,既參與了六十一年來佛教聯合會的工作,也見證了六十一年來香港佛教聯合會的發展。本來,就我個人來說,我是 需要暫辭會務,謄出一些時間來專心潛修,但是,諸法因緣生,我們佛教還最講時節因緣,二○○七年將到來,明年,我們佛聯會還有更多的工作需要去做,承蒙董 事會同人再三勸留,我也考慮到會務繁重,還需要我再出一份力,再盡一份心,我祇能隨順因緣,

再同大家一起來籌劃明年的工作,明年香港回歸十周年。佛教與香港社會,與七百萬香港市民,息息相關。我們感謝中央和特區政府對我們的支持,感謝香港各界人 士對我們的友好幫助,感謝廣大信眾對我們的長期護持。我們要把明年的慶祝活動組織好,為香港的繁榮發展,社會和諧,宗教和合,作出我們更大的貢獻。我們也 期待大家對我們的繼續支持和合作。藉此勝緣,我們舉杯,恭祝國泰民安,社會穩定,諸位身心康泰,福壽雙增,謝謝。

 
 
香海正覺蓮社61周年社慶
社長覺光長老致辭

諸山長老、大德法師,各位社友,各界來賓,大家晚上好︰

天地交泰,日月呈祥。為慶祝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一周年,今天特假座香港會展中心舉行社慶晚宴,承蒙各位隨喜蒞臨,為大會增光添彩。本人謹代表董事會同人對諸位的蒞臨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去年是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周年,本社全年舉行一系列慶祝活動,得到教內外大德的鼎力支援,令我們弘法利生的信心倍增。六十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稱為一甲 子,今年是又一個新的甲子循環的第一年。在這一年中,香海正覺蓮社開展各類弘法活動,如講經開示,週六念佛,誦經禮懺,放生祈福,流通法寶,助學供僧等 等。同時,繼續立足香港社會,稟承佛教「不為自己得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精神,發揚造福社會,利益人群的優良傳統,開展教育、安老、慈善,文化等人間 佛教志業,得到社會各界的護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去年鑽禧之慶時,我曾經提出香海正覺蓮社的宗旨,願景和目標。今天,不妨再次重申香海正覺蓮社的目標是︰莊嚴教觀道場,僧俗同修福慧;推廣全人教育,造就 時代英材;宣揚正覺文化,利樂社會人群;普及濟困安老,光揚人倫道德。希望本社同人開拓進取,實幹苦幹,百尺竿頭求進步。也祈願各界持續護持,將香海正覺 蓮社的佛化事業推上一個新的台階。此外,今晚也將成立以本人之名命名的慈善基金,這是我目前一個最殷切的心願,目的是希望能夠建立一個永久的開展各類善業 的堅固根基。衷心希望各界有緣歡喜成就,共襄勝舉。

最後,祝福在座諸位身心自在,如意吉祥,福慧雙臻,平安健康。

 
 
滿園春色 一枝獨秀
——慶祝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一周年
◎果 藏

本會六十一周年會慶已於11月15日(星期三),假座灣仔會展紫荊廳圓滿舉行。當晚出席嘉賓超過200位,嘉賓包括佛教界人士、政界人士、傳媒朋友、本會 董事、會屬13間中學、8間小學及6間幼稚園的校長及老師、社會服務機構主管及多年協助各項活動的義工居士。

蒞臨盛會的有:會長覺光長老、副會長黎時煖居士、副會長林漢強居士、觀音寺住持兼本會董事融靈長老、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部長王永樂先生、香港文匯報 社長張國良先生、澳門佛教會會長兼本會名譽顧問健釗長老、名譽顧問了知長老、香海正覺蓮社副社長明義法師、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協調部部長李平曄博 士、中央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處長趙建政先生、大公報副社長彭啟堯先生等佛教及社會各界知名人士。

會長覺光長老致詞時表示,感謝中央和特區政府、香港各界人士及廣大信眾對我們的長期支持和護持,並期望明年的慶祝回歸十周年活動組織好,為香港的繁榮發 展,社會和諧,宗教和合,作出更大的貢獻。致詞後,再由會長頒發「長青幼樂善行2006」中、小、幼、社會服務組冠、亞、季軍、團體及個人籌款獎項,共 14個獎項。祝茶儀式由秘書長區潔名居士連同13位董事到台上主持,以感謝各位嘉賓蒞臨。

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於一九四五年,以弘揚佛教,推動慈善事業為宗旨,慈善、醫療、教育、文化等皆有穩固的基礎。每年定時舉辦清明思親法會、浴佛節慶典、傳戒法會、佛學講座,與其他佛教團體合辦研討會、弘法展覽,放生法會及出版佛教書籍等。

今天佛聯會已成為香港最具領導地位、最有代表性及最大規模之多功能佛教團體。本著佛陀「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佛聯會在會長覺光長老的帶領下,將以 「菩薩的無量慈心」弘揚正法,更加競競業業,以「難忍能忍,難行能行」的精神,行菩薩道、勇猛精進、總結過去、開拓未來、造福人類、造福社會。

 
 
香海慈航興法雨 正覺蓮風漾大千
——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一周年社慶略記
◎守 拙

香海 正覺蓮社創立於一九四五年,由覺光長老出任社長至今。六十餘年來,在覺公上人的領導下,整合十方資源,匯聚集體智慧,在弘法、教育、安老、慈善等方面取得 了豐碩的成果。目前共辦有三間中學、四間小學、一間特殊學校和兩間幼稚園共十間學校。正覺蓮社所辦的學校,全力培養學生在德、智、體、群、美、靈六育得到 全面發展。數十年來,堅守有教無類,興學育人的理念,成就莘莘學子,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材。此外,蓮社同人守敬老之責,懷尊老之心,作利老之計,興安老之 事。香海正覺蓮社共創辦安老院、護理安老院、護養院共四間安老服務單位,以及長者鄰舍中心、耆英康樂中心和北區家居服務共三間社區支援服務機構。正覺蓮社 的多元佛化事業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今年適逢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一周年,目前已舉辦了一系列弘法誌慶活動。今擷其要略記之,分享十方有緣。

一、 付法授記,傳承教觀總持

覺光長老為第四十六代台宗傳人,稟承台宗第四十四代教觀總持上寶下靜師祖之天臺法脈。數十年來,於世界各地弘揚天臺教觀,不遺餘力,是享譽教界之名德耆 宿。自佛曆二五二六年(西元一九八二)始至二五四八年(西元二零零四)共舉行過八次傳法授記大典。今次因有來自印尼、新加坡、中國內地和香港共十位法師之 懇切請法求授,長老慈悲應允,以八十七之高齡第九次開啟法筵,傳授教觀法脈予十位青年才俊,法門龍象,可謂因緣殊勝會遇時,人天同慶得歡喜。

十一月十八日(農曆丙戌年九月廿八日),香港台宗名剎——觀宗寺,監院果德法師帶領護法委員會諸位義工菩薩,早已將殿堂佈置一新,壇場莊嚴光明,寺內五色 教旗迎風飄揚。寺內到處洋溢著歡慶的氣氛,人人臉上流露著無比法喜。此次有幸恭請到本港教界三位名宿融靈長老、暢懷長老和聖懷長老作證盟三師和尚,令傳法 大典倍添殊榮。觀宗寺住持明義法師親執開堂,同為覺光長老法嗣的道平法師,宏明法師擔任引禮,法會按傳統規範如法如律進行。覺光長老為眾法嗣、法孫授衣、 掛珠、付法卷,並作開示,宣讀法卷,分別授予定雄、明星、學航、式清、慧明、理方、演慈、妙慧、悟藏法師為天臺宗第四十七代教觀總持,並代觀宗寺果德監院 代付第四十八代教觀總持予妙詮法師。最後,覺公長老為每一位受法者,開示傳法偈︰

定而後能靜 雄心求普度

寂言即有言 偉願本悲願

明心微妙法 星列月光華

寂寂觀權實 耀輝法王家

學無止境曰 航程萬里行

寂然身不動 濤波亦自如

式宗戒定道 清淨俗塵消

寂照三千界 徹修福慧高

慧根有宿因 明性淨天真

寂念五時教 如如轉法輪

理通等持念 方正戒行嚴

寂照真如智 圓光現朗明

演繹無上法 慈護眾迷癡

寂顯大雄願 乘風渡覺航

妙法唯一悟 慧根本俱來

寂步菩薩道 德涵十地心

悟得如來智 藏修般若行

寂心唯一念 玄理自通明

第四十八代︰妙諦由來戒是師 詮釋如實有三觀 然哉頓悟一乘覺 能光壯大照天人。

覺公上人為眾求法者開示佛法大旨,天臺宗要。「佛語心為宗」,傳法是法脈的傳承,受法者並非空據祖位,而應以此為弘法利生的契機,時時自我提勉警督,不忘 佛恩師志,立足社會,廣行人間菩薩行,誓作法門精英,無愧於教觀傳人之稱號,傳燈繼焰,代代相續,光揚佛教,利樂有情。眾法子禮拜奉行,感恩莫銘,誓言將 此身心奉塵剎,願效先賢轉法輪。

至今為止覺光長老共有三十三位嗣法弟子,遍佈世界各地,繼佛慧命,光顯祖道,弘揚天臺教觀。當天隨喜參加傳法大典的有來自美國、加拿大、新加坡、印尼、中國內地及台灣等多個地區的法師和居士千餘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亦專程率團前來觀禮。

二、 社慶齋宴,成立慈善基金

十一月二十日(農曆九月三十),為慶祝香海正覺蓮社創社六十一周年暨覺光法師慈善基金成立典禮,特假座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齋宴,宏開勝會。覺光長老在致 歡迎辭中講到︰六十年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稱為一甲子,今年創社六十一周年是又一個新的甲子循環的第一年。這一年來繼續立足香港社會,香海正覺蓮社的人間佛教 志業,得到社會各界的護持,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並重申香海正覺蓮社的目標是︰莊嚴教觀道場,僧俗同脩福慧;推廣全人教育,造就時代英材;宣揚正覺文化,利 樂社會人群;普及濟困安老,光揚人倫道德。覺公上人勉勵蓮社及屬下機構全體同人開拓進取,實幹苦幹,百尺竿頭求進步。也希望各界持續護持,將香海正覺蓮社 的佛化事業推上一個新的台階。署理社長明義法師亦代表董事會同仁在致詞中表示對社長上人多年付出的感恩,以及對各界多年護持的感謝。

社長覺光長老本著「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菩薩弘願和大慈悲精神,於是晚成立覺光法師慈善基金。作為開展弘法、教育、安老、慈善等佛教志業用 途,落實為法為人為眾生的大弘誓願,貫徹服務人群,造福社會的偉大抱負。宴會中舉行義賣,所有物品,皆是覺公上人數十年來收藏之紀念品,不僅有歷史的紀念 價值,而且與上人結無上法緣並得到上人無盡的法力加持,實在彌足珍貴。義賣所得善款悉數劃拔覺光法師慈善基金會,是晚出席宴會之蓮社社友、仁人善長,齊心 輸將,共襄勝舉,踴躍參予,氣氛熱烈。截止當晚,共籌得逾千萬慈善基金,真可謂功無虛棄,福不唐捐也。

三、 祈福除障,弘揚天臺懺法

香海正覺蓮社為紀念社慶,每年都如常一連七天舉行禮拜《過去現在未來三千佛懺》法會,落實天臺懺法傳統,為大眾祈福慧,為社會祝和諧,為世界祈和平。《大 寶積經》有說:「若人於晨朝清淨之心,禮誦八十八佛,一切業愆,漸得懺除,一切福德,漸得增長 」。八十八佛皆出自三千佛懺,三千諸佛名號功德殊勝,過去千佛,應化無方,困中不生運慈航,苦海作津梁,普度弘揚,悲願永無疆。現在千佛,齊坐道?,塵塵 剎剎放毫光,聞見悟心王,頂禮參詳,名號不虛張。未來千佛,行願輝煌,人間天上示生方,萬德義圓彰,出沒靡常,轉化永流芳。

參加禮懺法會的大眾個個端嚴威儀,虔誠禮敬。根據《佛名經》中講到懺悔應興七種心以為方便,即:慚愧、恐怖、厭離、發菩提心、怨親平等、念報佛恩、觀罪性 空等,認真落實懺法實意。真如《三千佛懺》所說︰諸有智者,聞諸佛名字,應當一心勿懷逸,勤行精進,無失是緣,還墮惡趣受諸苦惱,安住持戒,隨順多聞,常 樂遠離,具足深忍,是能值遇千佛。普願見者聞者,鹹生歡喜,同得法益,同成佛道。

 
 
正覺佛行興教育 春風化雨滿人間
◎香海正覺蓮社教育推展委員會主席     釋宏明

日回 月周,寒暑遷流。香海正覺蓮社於二零零五年度過了甲子之慶,帶著社會各界關注的目光和教界四眾殷切的期望,社長覺公上人運籌帷幄,身體力行,示現菩薩事理 圓融的無礙悲智和大無畏的奮進精神,率領董事會同仁和全體社員大德,以穩健的步伐邁上建社六十一年的歷史進程,譜寫蓮社持續深入,多元發展的新篇章。

香海正覺蓮社六十餘年來,在社長覺公上人的帶領下,以弘揚正信正法,倡導覺知覺悟,落實悲智悲願,推動和協和平為宗旨。契合時代,整合十方資源;和合四 眾,匯聚集體智慧。在弘法、教育、安老、慈善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認同。尤其在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資源,傾注了無盡的心血。一九 六二年始,自創辦正覺蓮社第一間政府津貼小學以來,目前共開辦三間中學、四間小學、一間特殊學校和兩間幼稚園共十間學校。正覺蓮社的辦學歷史伴隨和見證了 香港近半個世紀的教育發展及改革歷程。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遞,它是一項系統工程。但是傳統的教育往往都有應試取向及服務經濟為指標的印記。在資訊發達的網 絡時代,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價值的取向也隨之日益多元。如何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廣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來說。正覺蓮 社創辦佛教學校,推行佛化教育,倡導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弘揚佛教倫理,促進道德建設和樹立健全人格。四十五年的佛化教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 成效。

教育簡而言之就是教學育人,教之以學,育之以德。我們認為現代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要實現人生的終極價值。這不僅要具備知識和技能, 而且在心智、思想、信念、道德、倫理、信仰等方面都能綜合並進,協調發展,如此才能實現人生的真正價值。目前普遍提倡的全人教育必須要以智慧和道德為基 石。正如美國一位學者內爾.諾丁斯所說的︰學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會的階梯,而是通往智慧的道路。從某種意義上講,佛化教育也是一種價值教育,是道德和智 慧並重、質素為主的教育。同時,佛化教育更是一種生命教育,或者說是人性教育,為促進個體身心靈全面發展,養成尊重人的生命價值和提昇人的生命品質具有深 遠的意義。對於尚在求知進學中的青少年來說,建立積極的人生觀和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樹立正確的人生方向和實踐活動的方向,有助於形成實踐活動的自覺性、 積極性和思想動力,有助於個體道德行為習慣的最終養成,從而創造幸福美滿的人生,以及成就健全和諧的社會。

當前,香港教育正處於改革的風口浪尖,加上出生率下降,適齡學生人口日少等社會、政治、經濟等綜合因素,許多學校都面臨著招生不足、超額教師,甚至「殺 校」等等前所未有的挑戰和巨大的壓力。古人云︰畏危者安,畏亡者存。夫人之所行,有道則吉,無道則凶。吉者百福所歸,凶者百禍所攻;非其神聖,自然所鍾。 務善策者無惡事,無遠慮者有近憂。所以說,盡管形勢逼人,面臨挑戰,但是如能轉變思路,也許會成為機遇;果能調整心態,定能轉壓力為動力。香海正覺蓮社在 社長覺公上人的統領下,將集思廣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未雨綢繆,從容正視,坦然應對。

《佛說忠心經》有一句話︰持心當如四方石,石在中庭,雨墮不能壞,日炎不能消,風吹亦不能動,持心當如石。衷心祈願三寶加被社屬學校校董會諸大德暨全體學 校教職同工當作如是觀,當發如是願,共渡時艱,迎難而上,為發揚佛化傳統,推進全人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香海正覺蓮社的佛化教育事業一定會有雨後彩虹的無 限希望,帶給我們發自內心的真實喜悅。

編者注︰本稿轉載自CD版《覺海蓮風—二零零六年香海正覺蓮社社務報告》

 
 
高志其先生如是說

無始劫來,古今中外,凡一切勘破相對境界幻相,都是覺悟者,都是佛,而佛就是一切覺悟者的總稱,一切宗教中,一切人類中、一切社會崗位上的覺悟者的總稱。但在一切聖賢的絕對精神理念中,唯佛的精神理念是最根本、最徹底、最究竟的。

世界上有沒有絕對境界,佛經上已經屢屢談到,而聖經對此亦有記載。耶酥偕其弟子一度到達絕對境界,弟子對耶酥說:「夫子,這裡真好!充滿了友愛和溫馨,萬 物好像都是一體的,我們不要再回去了吧!」耶酥答道:「不行,我們的使命還沒完成,讓你到這裡來,祇是為了感受一下天國的體驗」。這是東方的高僧大德與西 方的修行者們都可通過修行來達到與驗證的境界。

在人類世界上,有三種愛:第一種是男歡女愛的私欲和父母子女私利之愛,第二種是耶酥基督對整個人類的大愛,但祇限於人類一族,第三種則是佛對一切生命包括人類在內的六道眾生的慈悲之愛。

佛的無限悲憫之情,代表了一切絕對境界覺悟者的悲憫之情。耶酥基督被釘上十字架的臨終遺言也表達的絕對悲憫之情,他說道:「主啊,寬恕他們吧,他們是因為無知才犯下如此罪惡的」

科學亦是通往佛學之路,佛學也涵蓋科學。科學是相對的,佛學是絕對的。但科學的精神也是趨向於絕對。

世界是對立的,紛爭的,矛盾的,相對境界,所以古今中外的聖賢懷抱著絕對境界的真理、理念來此世界,但如何實現這一精神理念,通過心意、心靈、心性通向中 庸、中和、中觀等思想、方法。去實現和平、和諧、和合。在宗教、文化、政治、經濟、教育、法律、醫學等方面莫不都是如此!和諧人文、和諧自然、和諧社會、 和諧世界是自古以來一切聖賢所追求的宗旨和目標。在這一目標的追求中,我們因瞭解並懂得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與階段。在這個過程與階段中,第一步是和 平,社會的和平,國家的和平,世界的和平;第二步是和諧,人文和諧,自然和諧,社會和諧,世界和諧。第三步則為和合,與萬物和合,與自然和合,與時空和 合。

和平、和諧、和合分別要通過心意、心靈、本性去通達,去實現。同時它對應於科學、宗教、佛學。因為科學止於心意。而心意的中庸之道則通達事物外在形式的序 化與和平。而宗教通達於心靈,而心靈的中和之道通達事物的內在性質的組合與變化。唯有佛學通達於本性。而本性的中觀之道通達事物的根本不變的永恆本質。

佛法就是心法。實際上一切文化與宗教都是對人的心靈的規範、約束和指導,如儒家的「克己複禮,取中庸、勿趨極」、道家的「絕嗜去欲、以求全真」、基督教的 「不要太照顧自己的身體,而要關注精神的拯拔,追求精神的真理」、伊斯蘭教的「齋月」的意義與作用都是為了引導心靈放下一切形形色色的欲望而走向真理之 路。在一切宗教與文化中,唯獨佛教對心靈的研究達到了最深刻、最本質的地步,與此同時,在一切宗教中,也唯獨佛教對宇宙時空的研究達到了最深刻、最本質的 地步。這是因為佛教是實證的宗教,像自然科學一樣,可以去實踐並達到這一目標和境界。無論是從心靈到時空,由極內而至極外,還是從時空到心靈,由極外而至 極內,實際上內外一如,無內亦無外。因為從心靈到時空,從時空到心靈,都是回歸於本質、本性、本源的狀態。

為此,佛教深刻地揭示了這一萬古奧秘,無始劫的關於心靈與時空的奧秘,這一萬億生命千回百轉地尋找的奧秘,而這一奧秘竟是如此地簡單。如同一切真理都是十 分簡單的一樣,因此,屬於一切生命的這一真理,也需要大普及,大傳播。這也是古往今來一切人類與生命的幸運。

今天,我們召開「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就是要向一切人類與生命普及佛學的和合真理觀,就是要向一切人類與生命轉達覺悟者們——諸佛的和合本願、和合本心與和合本懷,並祈禱人類幸福,世界和平,籍由此而通往終極真理的道路和境界。

高志其先生簡介

中國著名辭賦家高志其先生,系我國著名科學家、科普作家、教育家高士其先生之子。現為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高士其基金委員會秘書長,一直從事國民科學教育工作和社會公益事業。

他編輯出版了《高士其全集》、《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選》、《站在科學的陽光下——高士其經典科普叢書》等書。主持和舉行了「中國國際殘疾人日助殘大會「科教 興國戰略研討會」、「中國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暨生態環境科普教育大會」、「中國禁毒肅毒科普研討會「以及一系列的國際會議。每年一屆頒發「高士其科普 獎」,表彰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並在中國西部建立了多所「高士其科普小學」和數處防沙治沙、退耕還林科普示範工程。

高志其先生除專職於高士其基金會的工作之外,還從事哲學、規律學、方法論和思維科學、科普學的理論研究,並熱愛中國文化及古典文學,以撰寫賦文而見長。在 香港回歸前夕所著《香港回歸賦》轟動海內外,被譽為「新中國第一長賦」、「世紀回歸的世紀之作」,五、六十家報刊予以刊載,十多位書法家分別撰寫成數十米 的長卷,三家電視台進行報道,並由新華社向全世界播發通稿。其它名篇有:《風鳴賦》、《讀書賦》、《規律賦》、《五台山賦》、《乘論說》、《中華人民共和 國五十華誕賦》、《新世紀和平頌》、《華夏龍騰賦》、《大醫賦》、《書畫道論》、《中華聖賢頌》等賦文。

高志其先生所撰《重修大法王寺碑記》由河南省登封市人民政府在嵩山大法王寺篆刻立碑,《白雲山賦》由陝西省佳縣白云山管委會在白雲山立碑,《禁毒賦》由香港戒毒會在香港戒毒基地——漓島立碑。

高志其先生的新作《南山海上觀音賦》,於二○○五年三月在海南省三亞市南山海上觀音苑廣場正式立碑,並由中國著名書法家張瑞齡先生撰寫書法。

 
 
佛像藝術在中國流傳和發展概況(上)
◎陸巧玲

佛教 於兩漢之際傳入中國與中國文化互為融合,佛教的雕塑、鑄造、以及繪畫等藝術方面的創造對中國的文化影響之深且廣。輝煌燦爛的中國佛像藝術博大精深,光耀古 今。每當我們參觀禮佛到各大佛教寺院的時候,往往會看到一尊尊形象生動,造型逼真,千姿百態的各種佛、菩薩造像,使我們觀之倍感親切,心生歡喜。但與此同 時我們也由衷地讚歎,創造這些形象的藝術家和民間巧匠們的高超技藝和生動傳神的表現能力!佛像形象而直觀,本是佛教徒崇敬禮拜的對象。塑造這些佛、菩薩 像,是解釋佛經弘揚佛教教義,也是便於佛教徒的宗教修行實踐。

一、佛像的產生

但最初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以及他涅槃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約五百餘年)內,佛像並沒有產生。當時的佛教徒們認為,佛陀是人天之師,他是大智大覺的聖 人,各個方面都是最完美無缺的,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怎可能同普通人一樣隨便塑造形相,有著「佛像不可顯現」的傳統思想。在早期佛教藝術作品中,表現佛陀 存在之時,佛教藝術家們一般用佛的腳印,法座以及象徵佛的智慧的菩提樹或者直接以空白來表示佛所存在的空間。

佛像的出現與古希臘文化的影響,希臘雕塑技藝的傳入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當時古印度曾有位光照千古的人物——阿育王,歷史上他用非凡的武力滅掉了印度半島幾 十個國家,建立起強大的孔雀王朝,由於殺伐,紛爭太多,世人稱他「魔鬼阿育」。後來他幡然醒悟,痛悔不已,轉向大力宣揚佛教,治國治人心,成為悉達多·喬 達摩之後又一佛教領袖,他派遣了許多傳教師向世界各地傳播佛法,一些僧侶帶著東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傳播來到了古希臘國家,這是一個當時有著「雕塑王國」之 稱的國家。古代希臘的藝術思想,古希臘人對人體美的崇尚,他們對人體深刻細緻的觀察和表現能力以及他們精湛的雕塑技藝,創造出許多優秀的雕塑傑作,其中舉 世聞名的「美神——米洛的維納斯」、「拉奧孔群組像」、以及「阿波羅」等。這些塑像至今在世界美術史上還輝煌燦爛,光耀古今。古希臘栩栩如生的雕塑作品深 深地影響著古印度的傳教藝術家和民間工匠們,他們認為僅僅以「空白」、「法座」、「蓮花」等來代表佛像顯得太不夠了!他們吸取了希臘人對人體藝術的表現形 式,打破以往的傳統思想,直接以人物的形象來表現佛陀的容貌和身體。在相當一段時間裡製作佛像還並沒有得到普及,當然一個新的藝術思想普遍被人們所接受, 一般還得需要一定的時間,一個長期發展過程。大約在公元一世紀前後,由於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佛像才慢慢地大量出現,大乘佛教以「普渡眾生」為目標。他們 認為:「佛陀的肉身雖然去世了,但他的法身卻依然與世長存,而且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祇要在修行時設置佛陀的形象,一心觀想,憶念佛的偉大莊嚴,那麼佛的 法身就會永遠與你同在。」這一時期出現許多大乘佛教經典,經中都極力讚頌造佛像具有巨大的功德,可以得到無窮的福報等等。經中有曰:昔佛在世時,跋耆國王 名優闐,來至佛所,頭面禮合掌白佛言:「世尊,若佛滅後,其有眾生,作佛形象,當得何福?」佛告王曰:「若當有人,作佛形象,功德無量,不可稱計,世之所 生,不墮惡道。天上人中,受福快樂。」受大乘佛教影響藝術家們深刻地意識到造佛像和供奉佛像會產生和積累很多功德,都是最好的修行。在佛像前觀想佛的莊嚴 以及佛教教義的深奧玄妙、進而進入禪思的境界;能夠有利於自己的宗教修習實踐。於是當大乘佛教的興起後,一個建造和製作佛像的熱潮也跟著出現。這時大乘佛 教徒們開始大量製作佛經裡所講到的各種各樣的佛、菩薩像,因此各種佛像就很快在社會上流行傳播開來。

二、 佛像在中國流傳和發展

大約在兩漢之際,佛像藝術隨著佛教一起傳入中國,最早出現的佛像藝術是在中國西部的新疆地區(古代西域)。如拜成克孜爾石窟,森木塞姆石窟。起初繪畫的風 格比較粗糙,以粗放的線條為主,用大筆平塗法,色彩單調,以紅、綠、藍為主,經過歲月的侵蝕,紅色已逐漸轉為今天所見的黑色與棕色。早期整個畫風明顯帶有 印度的繪畫特點,畫面的題材大多是佛成道、佛本生、以及遊化乞食等故事。

佛像藝術的傳入與中國傳統文化藝術有了更大的交流,這種交流經過中國藝術家和民間工匠的吸收,融合和再創造,形成了更具有中國特點的佛教藝術,從而更容易 在中國社會流傳和發展,到了兩晉南北朝時期中國佛教藝術取得了飛躍發展,這時期無論在繪畫方面還是雕塑上都取得了劃時代的成就。這時期佛像的形象,大多面 目清瘦,大髻寬衣,神采飄逸。《歷代名畫記》卷五:「顧愷之所畫人物面如恨刻,削為容儀;陸探微的人物畫秀骨清像,似覺生動,令人凜凜若對神明;這正如戴 顒造像:像成而恨而瘦……既減臂胛,像乃相稱!」這些藝術家們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就代表了當時人們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的真實寫照。由此而形成「秀骨清相」的 風格,成了具有典型的南北朝時代特徵。北魏時期,由於政府的大力保護和提倡,佛教發展很快。這時的佛教造像藝術在中國藝術發展史上是一個極為重要的階段, 聞名於世的山西大同雲岡,河南洛陽龍門兩大石窟就在這時期開鑿而成,兩大石窟規模巨大,氣勢宏偉,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

到了隋唐時期佛教藝術有了明顯的轉變,形成了中國佛教藝術發展又一個新階段。這一時期出現的各種佛教造像,已不是以前筆法上,「鹇戟利刃森森然,而是勁健 中又顯露出柔和的筆意,顯得溫和圓潤,生動柔和的風格,人物造型也從南北朝時的清瘦飄逸轉向豐滿端麗。隋唐菩薩像顯得雍容華貴,頗似唐代宮廷貴婦形象。面 龐圓潤豐滿,端莊妙麗。頭戴各種寶冠,身披瓔珞,臂釧,衣質輕薄華麗緊貼身上,更顯肌膚豐腴和體態婀娜。這時期所繪的佛教內容畫面擴大,多是描繪大幅大乘 經變畫,這些畫面多數在敦煌石窟中唐代壁畫裡體現。其中有根據《佛說阿彌陀經》、《觀無量壽經》創造的「西方淨士變」、「觀經變」;有根據《維摩詰經》各 品創造的「維摩詰經變」;以及根據《彌勒下生經》創造的「彌勒變」等等。以上這些經變,都是承襲南北朝以來大乘佛教所流傳的各種畫變,畫面根據經中內容進 行描繪如「觀經變」,就是以佛說法為中心主題,把十六觀的形象,畫在主題壁畫的兩側。「西方淨土變」把巍峨的宮殿、清澈的流水、和諧的樂曲、展翅欲飛的水 鳥、池中嬉戲的童子、空中飄揚的樂器,巧妙地組合在佛說法的四周,使之成為一幅生動、自然美妙的西方極樂世界圖景。

唐朝政治穩定,經濟繁榮,佛教在當時很興盛。唐貞觀三年,玄奘法師西去印度取經,度過了十七年漫長歲月,精通梵文和佛陀要義。到唐貞觀十九年回國,帶回梵 文本子三藏聖教,一共有五百二十個篋子,總計六百五十七部。回國後,在唐太宗大力支持下,召集許多大德沙門與他共同從事翻譯工作。唐朝最傑出的佛經翻譯家 玄奘外,還有「義淨」、「金剛智」、「不空」等法師,他們都是優秀的譯經師。玄奘是著重於瑜伽、般若、大小毗曇。義淨重視律宗經典。不空是著重密宗。至於 其他的許多譯經大德,所翻譯的經典也是各有所長。在一個時期總共譯出三藏三百七十二部,二千一百五十九卷之多。可見對唐代佛教翻譯經典作了很大的貢獻。也 大大推動了佛教在中國的發展。同時也豐富了佛教藝術的表現內容,盛唐時石窟中的「經變畫」趨向複雜多品,場面壯觀,內容豐富。既使同一題材的經變畫,描繪 的就有多處。如莫高窟的「法華變」、「維摩詰經變」、「觀無量壽經變」等壁畫。尤為「維摩詰經變畫」最為突出,這一整幅大畫面,以《文殊師利問疾品》中的 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對坐說法為主題。又分別畫出《佛國品》佛國世界的情形、《問疾品》以文殊菩薩與維摩詰對坐說法為主題,四周畫有諸多菩薩、聲聞、天人等、 《不思議品》描繪維摩詰運用神通力遣來許多佛座入室、《觀眾生品》描繪舍利弗與天女相互變換對方,說明「色相無在無不在」的道理、《佛道品》描繪普現色身 的菩薩入問維摩詰情形、《香積品》描繪維摩詰以神通力來到「上方界眾香國香積如來處」與諸多菩薩、聲聞、天人等吃香飯、《見阿眾佛品》維摩詰遵佛旨,遂現 神通力,以右手引出「妙喜世界須彌諸山、大海水、不動如來」等等形象現於大眾的面前。這七幅小畫是一整幅分割開的大幅壁畫。但是每幅小畫又有其獨立性,他 們既整體又獨立。可見,這時期壁畫家的技藝更為精湛。盛唐的雕塑、繪畫有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續下期)

 
 
隨筆禪話
◎秦孟瀟

想入非非

近來身體欠佳,又住進醫院,在病床上不由自主地「想入非非」,看看左右前後的病人,就像是佛寺裡的「羅漢堂」,每一尊「羅漢像」都不一樣,所謂千姿百態, 容貌奇特。「菩薩像」個個有福報、慈悲,莊嚴,令人頓起崇敬心。而「羅漢像」則不然,最具代表性的如濟公活佛像,他頭戴一頂「元寶」式的高帽,身穿破爛僧 袍,足登沒有後跟的拖鞋,手執一把葵扇,一副瘋瘋癲癲的傻樣兒,這就是最具中國化的「羅漢像」。一般說來,羅漢是一副苦像。當我在病房裡細微觀察每一位病 人時,給我留下的印象也是一副「苦相」。每個病人的臉上似乎少了一層煥發紅潤的光彩,呈現出不是蠟黃色,就是灰褐色,臉上雙眉緊鎖,雙眼深凹下去,雙頰收 縮枯萎,不時發出呻吟痛苦聲,就像深山古剎老僧缺掉牙誦經的聲音,每一個病人都穿清一色的衫褲,就好像泥塑的雕像一樣,沒有鮮艷的色彩,醫院內的燈光又是 那樣的黯淡、幽靜。每個病人一排排坐著,默默無聲時,豈不是跟「羅漢像」一樣。由於我信佛的緣故,自然就聯想起「羅漢」來了。

業力果報

在世間上每一個人都要受「果報」的煩惱,即是佛陀釋迦世尊,同樣也要感受十種煩惱的果報。且看佛典記載:一、六年苦行;二、孫陀利殺女謗佛;三、乞食羅閱 城時,木槍剌足;四、毗蘭邑安居三月中,食馬麥;五、璃璃王滅釋迦族,頭背疼痛;六、娑利那村乞食,空缽而回;七、旃茶女偽裝懷孕,謗佛通姦;八、提婆達 多推下山石,傷破足趾出血;九、在阿羅婆伽林,入夜寒風破竹;十、娑羅雙樹間臂痛。至於佛的諸大弟子,除了薄拘羅尊者是無病長壽之外,其餘的諸大弟子,幾 乎都有業障的。目連尊者是有名的神通第一,但當釋迦族遭受滅族之難時,雖以「神通」將缽救人,救出之後,活人都成了血水,這是定業難逃。目連常以神通救人 度人但他自己到最後,竟又被執杖外道圍打而死。迦留陀夷是位大羅漢,他以種種善巧方便,種種神通變化,度了九百九十九家信佛學佛,並皆證到「初果」以上的 聖階聖位。但當他度到第一千家時,竟被暗殺而埋屍於糞坑之中。這類事例在佛經中很多,這不是說神通不靈,而是說神通不是萬能,神通是敵不過「業力」的!這 一點必須懂得。

何謂「修羅」

在大道輪迴中,在天上,沒有不死的天神;在人間,沒有不死的人、沒有不死的畜生、沒有不死的鬼、也沒有不死的地獄眾生。所以「神」與「鬼」的顯靈,也是有 時間性的,凡是顯靈的「神」、「鬼」,通常總不會延續數百年以上的,有的僅僅數年,有的祇有數月乃至數日之間,便消失了。而人死之後,不一定「成神」,也 不一定「變鬼」。在六道之中,「成神」祇有六分之一的可能,「變鬼」也祇有六分之一的可能。一般「神」在六道之中,稱為「修羅」,他們既有天人的「福報」 和「威力」,也有「畜生道」與「鬼道」的習氣與業力。所以在《佛經》中,有的是祇講「五道」而不講「修羅」的,「修羅「可以在天上,可以在人間,可以在畜 生群中,也可以在鬼道中,他們的身份是不一定的。《佛經》中的八部鬼神就是屬於這一類,正因如此,在一般傳說中的「神」與「鬼」、「神」與「畜生」的界 限,就很難分得清楚了。有人說,人死後的最初四十九天,往往是不會立即「投生」的,是何緣故呢?

談「中陰身」

在佛教來說,人死之後,除了「善業」或「定力」高的立即「生天」,惡業重的立即下「地獄」之外,通常尚有一個叫做「中陰身」的東西,維持著我們的生命。在 最初的四十九天之中,每七天一生死,經過七番生死,等待「業緣」的安排,而去「投生」。重生為人,固然要「投生」;去生為「鬼」,也要「投生」。但是,初 死的人,往往是不知道他已死了的,所以新死之人的作怪,那是不足為奇的。一般所謂作怪的鬼,實際上多半並不是「鬼」,而是那個尚未投生的「中陰身」,據 說,「中陰身」的身體是由微細物質所成的「化生身」,大約如五六歲童子那樣的身量。一般人總以為人死之後,即變「鬼」,那是錯的。除非是罪業重的人,才會 變「鬼」!故在佛教的觀念中,「六道」之中,祇有-天上」與「人間」是可愛的,如果進入「畜生」、「餓鬼」、「地獄」三道之中,稱為「下墮三途苦」!至於 「鬼道」,佛教稱為「餓鬼」,祇有貪吝小氣的人,才會於死後生於「餓鬼道」!又如生在「人間」,人間的貧富貴賤,也有千差萬別。

汝當成佛

佛經云:諸佛菩薩「是已成佛」,而眾生則是「當成佛」!印光大師在重修《九華山志序》中引《梵網經》說:「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汝(指眾生)是當成佛, 我是已成佛,常作如是信,戒品已具足。以若信自己是未成之佛,決定不肯隨凡情,造生死業。」一方面,世間眾生,本來視諸佛菩薩為高不可攀遠在方外西天的神 靈,現自然地安置於人間,變成人人可親、可近、可學、可敬的長者、聖師,這就把世間與出世間溝通起來,一下子無比地縮短了人間塵世與佛界淨土之間的距離, 消除了或相當程度上消除世人本來那種敬而遠之的隔閡心理。另一方面,世間凡人,居然是「當成佛」!這就給一切向善學佛者,以自尊和自信。

莫想神通

不少人非常嚮往「神通」力,幾乎古今中外都有這類的人,甚至有的宗教教主以顯「神蹟」來號召信徒入教。許許多多信徒被變化莫測的「神通」,弄得神魂顛倒,意亂情迷。

可以說,神通的境界,雖以佛教為高,佛教卻是一個不重視「神通」的宗教。佛教的高僧,不以有「神通」而成為高僧,乃由於他們的人格,他們的道行,超過了常 人。在佛教史上,雖然也有好多「神僧」,但是最受後人敬仰的,並予後世影響最大的高僧,卻不是「神僧」,而是有學有行,有德有成,有作有為的出家人。「神 通」的作用,能轟動一時,但不能影響及後世。佛教是人的宗教而不是神的宗教,佛教學佛,是教人從人的本位上做起持「五戒」、修「十善」。佛教二千多年的歷 史,憑其教義博大精深啟發人的智慧,而不在於「神通」。

修行老尼

在陝西長安觀音山法華寺有位修行的比丘尼,往生之後火化,她的心臟久焚不化,形成巨大堅固的舍利子,供奉在專為其修建的舍利塔內。據說在法師往生這天,表 情突然十分興奮、激動,晚上九時多,她對前來的弟子們說了一陣開示,最後說一句:「我將心留給眾生。」便再無聲息。眾人看時,巳闔眼閉目,盤腿打坐,悄然 圓寂。四天之後,弟子們按照佛教教規,在寺內一大青石板上架起木柴,將法師遺體焚化,大火燒了整整一天一夜,檢骨灰發現有二百多顆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堅 固子和舍利花。舍利花顏色雪白,鑲嵌著半粒大小呈紅、黃、藍、褐等色的結晶體。尤為神奇的是,法師的心臟久焚不化,成為一個呈黑褐色的巨大堅固子。火化結 束時,心臟尚軟,以後才逐漸變硬。當時在場的百餘名僧尼親眼目睹。

不同類型

在出家人當中,所謂品類是很複雜的,一般說來,可以分為上、中、下三大層次,猶如金字塔上尖下大,越往高處越細小,越往低處越寬大。在這三大層面上,還可分種種不同的類型。諸如:一、修道型;二、苦行型;三、智慧型;四、藝術型;五、經懺型。

在這五類型中,最尊貴的要算修道型的出家人了,這一類型人是極為罕少了,佛家常說一句話:「修道、悟道者,稀少如牛角,混入佛門者,不求上進,多如牛 毛!」出家人中,真正修行者,體悟真理,我法二空,行菩薩道!這是少之又少。在深山老林中,有這類出家人,他們「看破紅塵」、「一心修持」實在難能可貴, 令人敬仰。

「戒殺」觀點

有位陳先生對佛教徒說:「佛教主張慈悲似乎太過份了。對於害蟲如老鼠、蚊蟲、蒼蠅、蟑螂等都不許殺害,不但不許去消滅掉,甚至還要去「放生」掉。過去釋迦 牟尼曾以自己的身體去餵餓虎,認為這是無畏的佈施,還希望其他的人也這樣去做。我認為這樣做法是錯誤的,請問,天下許多害蟲,都不該消滅掉嗎?害蟲泛濫是 直接威脅人類的生存。我反而認為我國道教的教義是對的,它允許殺生的,也可以吃葷。我國古代國家有隆重的盛典,祭祀都用三牲、太牢,所以道教合乎我國國 情。道教徒又講究養生,希望長生不老,也合乎人情。其實我們對於屠宰畜生時的掙扎哀鳴,何妨持另一種觀點,這些畜生既然前生作惡,今生活該受殺之苦!」

像陳先生這類說法,在信眾當中引起反感!他既承認因果律,畜生因前世造罪,今生受苦報,那末你宰殺牠,焉知來世不受果報呢?

 
 
世出世法
◎楊 釗
吉 祥 如 意 

世人終日忙忙碌碌,追求利益、名譽、快樂,然而,若用一句話去表達,甚麼是最好的祈求呢?在佛教中,祝賀人的語句,往往是「吉祥如意」,意思是一切好的,及好的兆頭,好像你希望那樣。

二個月前,跟隨佛教泰斗百歲老人本煥長老朝拜五臺山時,機緣巧合接觸了釋迦牟尼說的「吉祥經」。經文展示了人們若想得到「吉祥」的方法,特此錄下,以供參閱及學習:

吉 祥 經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陀園給孤獨精舍。時已深夜。有一天神。殊勝光明。遍照園中。來至佛所。恭敬禮拜。站立一旁。以偈向佛言。眾天神與人。渴望得利益。思慮求幸福。請求最吉祥。世尊如是言。

勿近愚癡人 應與智者交

尊敬有德者 是為最吉祥

居住適宜處 往昔有德行

置身于正道 是為最吉祥

多聞工藝精 嚴持諸禁戒

言談悅人心 是為最吉祥

奉養父母親 愛護妻與子

從業要無害 是為最吉祥

佈施好品德 幫助眾親眷

行為無瑕疵 是為最吉祥

邪行須禁止 克己不飲酒

美德堅不移 是為最吉祥

恭敬與謙讓 知足並感恩

及時聞教法 是為最吉祥

忍耐與順從 得見眾沙門

適時論信仰 是為最吉祥

自制淨生活 領悟八正道

實證涅槃法 是為最吉祥

八風不動心 無憂無污染

寧靜無煩惱 是為最吉祥

依此行持者 無往而不勝

一切處得福 是為最吉祥

結合現代社會,可以分三步走:

第一階段:

一、 親近智者,尊敬有德;

二、 置身正道;

三、 一技之長;

四、 奉養父母;

五、 愛護妻子;

六、 謙讓恭敬。

第二階段,可以學習與實踐的是:

一、 嚴持諸戒(其中五戒為戒殺、盜、淫、妄、酒,即戒殺生、偷盜、邪淫、妄語、飲酒);

二、 言談悅人(不妄語、不惡口、不二舌);

三、 佈施品德(財施、法施、無畏施);

四、 知足、感恩。

第三階段,可以學習與修行的是:

一、 及時聞教法;

二、 忍耐與順從;

三、 適時論信仰;

四、 領悟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五、 實證涅槃法:沒有分別心的法門;

六、 依此而修行:若能落實到工作中和生活中,就能無往而不勝,一切處得福,是為最吉祥。

 
 
普陀山:觀音甘露遍虛空
◎光 力

二○○ 六年五月九日,我們一早乘飛機由上海抵達浙江舟山機場,《普陀山佛教》的正進法師和普濟寺副當家明禪法師到機場接機。從機場到朱家咀碼頭,再乘快艇過海, 約半個小時,便到了屹立於東海之上的普陀山。因為剛剛在這裡開過「世界佛教論壇」,從碼頭到山路之間的一條長長的走廊,仍保留著雍容華貴的綢緞頂飾。

年輕的明禪法師興奮地說:「為了召開世界佛教論壇,普陀山進行了大規模的整修,拆除了一些有礙景觀的老舊建築,修繕了環島公路,等等。這一次的總投資就超過了以往十年的總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普陀山的未來。

我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登上了普陀山。

相由心生 福由心造

正進法師先安排我們在普濟寺的靈鷲苑住下,隨即到齋堂去用早餐。

早餐時,正進法師緊挨著秦老坐下,並說:「現在快十點了,先簡單吃一點,等會中午戒忍大和尚要宴請。(以下簡稱戒大)。」

又說:「現在也要稍微多吃一點。因為戒大吃飯時會不停地說話……和戒大吃飯通常都吃不飽。」

秦老忽然發問:「正進法師呢?」

正進法師握住秦老的手說:「秦老您仔細看看,我就是正進啊。」

秦老呵呵地笑著說:「你變了,變得圓滿了。剛見到你時,你那時還很瘦。現在都發福了,示圓滿相了。」

同桌的一位居士說:「正進法師跟了戒忍大和尚幾年,的確變圓滿了。臉的上半部像戒大,下半部像七塔寺的可大。」

戴居士也說:「我認識幾位出家師博,跟了戒大幾年,形象都發生了改變,都變得圓滿了。明禪法師也是這樣。」

秦老說:「能在普陀山修行,是你們的福氣。你們守護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也庇護你們。所以個個都福如東海。」

談話間,我得知正進法師出家前原來是一位作家,曾擔任一家大型國企的辦公室主任,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作家班。在編輯《普陀山佛教》之餘,寫了不少佛教題材 的小說。因為有共同的愛好,談得十分投機。我沒有問他為甚麼會出家。但我想,每一個出家人,他在前世乃至多生以前,都必定修過無量的善緣,才可能有今天的 福報。

佛教能改造人的心,而心能改造人的相。

 

海上觀音 心中觀音

中午,戒忍大和尚安排了素宴,並作了「正信與正供養」的開示。

下午張芸居士就急切地要去拜南海觀音,盡管天氣不是很好,雨霧茫茫。南海觀音立像,總高三十三米,位於普陀山的龍灣之側、龍崗之巔。在通往觀音廣場的路 上,我們看到許多信徒,穿著清一色的藍色塑膠雨衣,排著整齊的隊伍,口念「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三步一拜一叩首,從山腳下一直拜到觀音菩薩的蓮花座 下,其情其景,令人肅然而生敬意。

蓮花座上,觀音菩薩左手托法輪、右手施無畏印,頂現彌陀,慈悲地注視著苦難之中的芸芸眾生。

秦老在觀音像前莊重地禮拜,並告左右說:「觀音菩薩真靈驗,千處祈求千處應啊。」

張居士說:「我母親在病危之中,看到觀音菩薩示現,不僅大病痊癒,而且整個人都完全變了。」

大家好奇,問觀音菩薩是如何顯靈的?張居士便娓娓道來:「說起來真是不可思議,我母親快九十歲了,今年年初病重住院,四月十二日我回上海參加了王永平的追 悼會,也去醫院看望母親,那時母親已兩個多月不會吃東西了,完全靠吊鹽水,小便靠吊袋,臉部至全身浮腫,睜不開眼,說話祇能說一個字,不會連續說話,生命 處在垂危之際。……

四月二十八日再到上海時,母親的病卻奇跡般地好轉了。我很納悶,怎麼竟短短的時間裡,我母親的狀態卻完全不同了?母親告訴我在病中夢見見二件事,她說: 「我看見有一大群老老少少的人默默的朝著一個方向往前走,沒有人往回走的,天是陰陰的,很昏暗,前面有一座木頭房子。我也不自不覺的隨著人群往前走,走到 十字路口時,看見有位穿古裝的女人站在路口,手裡拿著一根有鬚鬚的掃把(拂塵),對著我問:『你到哪裡去?你不是走這條路的!然後用手裡的掃把在我頭頂上 一揮又說:『你回去,你會好的,我會給你健康的,沒有病痛,沒有煩惱,你這一生沒有做過壞事,加你五年壽命。』我眼睛睜開了,才知道自己還躺在醫院的病床 上。」

聽了我母親的敘說,我腦海裡即刻反應的是觀音菩薩,是觀音菩薩顯靈啊。可是,我母親是不信佛的,也不懂佛教,但我想她還是有佛緣吧,佛說:「一切眾生皆具 佛性。」我要母親唸佛,我對她說:「是觀音菩薩救了你啊!要感恩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以後要信佛、唸佛、持觀音菩薩聖號。」母親聽我說了之後,點點頭。似 乎領會到其中含意。不久之後,我母親好像換了個人似的。開始唸佛了,過去總以為周圍的人對她不好,現在不但能體諒別人,幫助別人,讚美別人。性格變開朗 了,別人跟她在一起也很開心。連說話的聲音都變了,以前嗓門大。現在變得溫文爾雅了,大家都愛聽她說話。真的是不可思議啊……」

不久,我母親出院了,我姐姐把她接回家照顧,安置的房間是我母親以前沒有去過的,可是我母親卻說:「這間房怎麼這麼熟?我在出院之前已經來過了,跟我在夢 中見到的是一模一樣的。」我們感到很驚奇,問她個究竟,她說:「夢見自己站在這間房間裡,突然感覺背後有一個人,回頭一看是個穿著普通衣服的女人,我就問 她『你是誰?你是鬼嗎?我沒開門你怎麼會進來的?』那女人笑著說:『我不是鬼,我來看看你,你把窗打開,你看著我怎麼走,你就知道我是誰了。』說完,看見 她站著就從窗口飄著走了……」

說完,我母親好像忽然明白了,激動地說:「是觀世音菩薩吧?是觀音菩薩顯靈了。」

她雙手合十,慢慢的跪倒在地上對著天空唸唸有詞,我也隨著母親雙手合十向觀音菩薩頂禮膜拜,感恩大慈大悲,觀音菩薩救苦救難。

我對張居士說:「老太太雖然以前不信佛,但你是個孝女,你為佛教做事,編《香港佛教》弘揚佛法,所以感動菩薩,在危難之際示現。」

張居士說:「所以這次來普陀山,就是要還願,感恩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

我抬頭仰望觀音菩薩聖像,感到觀音菩薩不是在海上,也不是在山上,而是分分明明在我們每一個眾生的心中。

隱秀論道 丈室許願

從觀音廣場下來,張居士意猶未盡,渴望著去梵音洞。據說,心靈虔誠的人,會在洞中看到觀音,且不同的心會看到不同形態的觀音。正進法師說:「現在天正下雨,甚麼也看不見,還是去喝茶吧。」張居士說:「也好,留點期待給未來。」

正進法師將我們帶到隱秀講院,這是一處幽靜、秀麗而又精緻的叢林,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就設在這裡。隱秀講院的當家靜旻法師出生於一九六八年,一米八幾的 個頭,英俊而又儒雅。正進法師介紹說:「靜旻法師講經講得很好。每次開講,都會有很多大學生慕名前來聽講。」靜旻法師同時還擔任普陀山佛教協會的副會長, 有一次,筆者親耳聽到戒忍大和尚讚歎靜旻法師說:「他辦事,我就放心。」

靜旻法師不僅身體力行,主修天臺,還成立了普陀山天臺宗研究所,開辦天臺講堂,出版了一系列天臺宗的書籍。我常想:「大乘佛教論般若之空,常有令人無從下手之感,而唯一從中國這塊土壤上生長並成熟起來的天臺宗,卻次第井然,的確是修行入門的好去處。

我對靜旻法師說:「天臺宗與藏傳佛教葛舉巴的止觀禪修十分類似,實在應該大力推廣。」

靜旻法師對這個話題也十分感興趣,飲茶聽雨之間,不覺一下午就過去了。離別時,又送了許多天臺宗的書籍,並約晚上在方丈室繼續敘談。

晚上,我們如期來到戒忍大和尚的茶室。靜旻法師也早就在此等候。戒忍大和尚泡茶,囑靜旻法師介紹去日本高野山參訪情況。談到日本佛教特別注重實修實行,而國內的佛寺,流連於佛事之中,不思實修,令人堪憂。

佛頂遇舊 海邊聽禪

五月十日上午,正進法師領我們乘車登佛頂山。山上雨霧茫茫,三步之外不見人影。上山的路已被禁車,司機說車上是戒大的客人,保安才予放行。

秦老在大雄寶殿禮完佛,剛步出大門,祇見一位中年婦女,身穿藍色雨衣,手戴手套,從山門外三步一跪一叩首地拜過來。中年婦女完成一個禮拜後,抬起頭,見到秦老,驚喜地大叫:「秦老!秦老!」

秦老先是一愣,繼而大笑道:「啊,你是——啊,吳太,吳太,怎麼會是你?」

吳太仍佇立在雨中,說:「秦老,是我啊。」

原來吳太是香港的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和秦老非常相熟。吳太朝拜普陀山已有多年,每年必來,每次都是從山腳三步一拜一叩首地拜到山頂,十分精進恭敬。

吳太說:「我來了三天了,從山腳一路拜上來,今天剛拜到山頂,正要拜到大雄寶殿,抬頭一看,沒想到就見到了你。」

秦老也說:「是啊,我也沒想到在這裡見到你。」

我戲笑地說:「沒想到拜山拜見了活菩薩啊!」

吳太說:「秦老真的是一個大菩薩!」

秦老說:「你很虔誠,很精進,一定會有大成就!」

末了,吳太繼續朝拜,而我們下山前往法雨寺,秦老並約吳太晚上到靈鷲苑敘茶。

法雨寺座落在一個風景秀麗的幽谷之中,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九龍殿、天王殿和印光法師紀念館。九龍殿內有不可多見的頂罩,上面有九條御賜的飛龍。天王殿有兩層 飛簷,也是世間少見,十分雄偉。印光法師紀念館位處後院,因為沒有開放,我們祇能在館前的一棵樹下攝影留念。

晚飯後,我們用手推車推著秦老,來到普濟寺的後山妙善大師紀念館。站在紀念館的廣場上,可俯瞰整個叢林中的普濟寺,以及普濟寺外一片蒼茫的大海。

正進法師說:「紀念堂後面,有一個石洞,當年妙善老和尚就在那個山洞裡坐禪。

我感歎地說:「真是一個修行的好地方啊。」

正進法師說:「戒忍大和尚每天也會爬到山頂上來打坐。」

我說:「坐在山頂上,耳聽大海的濤聲,聽濤聲吽地一聲向你湧來,又無聲地退去,這是一個絕妙的感覺,極易入定。我曾在海南三亞牙龍灣的沙灘上體驗過這種感覺。」

我想:「大乘菩薩道志在濟世利人,但在他入世之前,一定要有堅定的出離心,有精進的修行,否則就會流於世間的智慧。我又想:普陀山——當年這座遠離紅塵的大叢林,如今已成為旅遊熱土的大名山,她是否還能造就真正的大菩薩呢?

五月廿一日上午,我們告別了普陀山,乘飛機抵達上海,而大海的濤聲卻長久地在耳邊迴響,彷彿是在演說般若空不空的真理。

 
 
漳州佛教之旅
◎林志明

(續上期)

法因寺(祈保亭)

去瑞竹岩之前,我們先走訪了法因寺。該寺是個全新建築的廟宇,亦由普法大和尚任住持,妙成尼師為監院。妙成法師年輕能幹,管理有方,寺內整潔莊嚴。

法因寺原名祈保亭,又名七寶寺,明代始建,清嘉慶及道光年間曾兩次重修。原來的建築面積約二百多平方米,有三進:前廳、中堂、禪房。直到現今,該寺仍供奉男相蓄鬚觀音菩薩聖像,當地人稱之為「祈保亭佛祖」,十分獨特,是我從未見過的。

一九三八年夏,弘一大師駐錫祈保亭,因「祈保」與「七寶」諧音,改祈保亭為七寶寺,並為之書匾額於寺門之上。一九八八年,祈保亭被市政府定為該市第一批文 物保護單位。此後,由普法大和尚倡導並募集資金,在離原祈保亭舊址東側約二百米處,興建了「弘一法師紀念堂」,並將原中殿移建在該堂的前殿,同時更名為 「法因寺」,這前寺後堂,具有閩南佛教古建築的風格。

現今,前殿是法因寺,建築面積一百四十四平方米,有原祈報亭三幅石柱楹聯,其一為「祈福祈壽祈男有祈必應,保民保家保國容保無疆。」另一為,「有祈必安座 上慈雲繞,所保皆吉亭中法界新。」現又添兩副對聯,其一為湛如法師所撰「法入空門求勝解,因向僧伽問此身。」另一為「法無不被男相女相如來相,因以為緣鼓 山南山靈鷲山。」後者是莊宗沛居士的老父莊世光老先生在其九五高齡時所撰。

中間是天井,約四百一十五平方米,南北為兩廂房,共三層:一層為弘一法師事跡展室和辦公室,二、三層為寮房。

後殿有兩層:一層為觀音堂,二層中間設弘一大師紀念堂,堂內正中供奉著翠綠透明玉佛像,佛像前置弘一大師半身塑像一尊,堂內四週圍有一圈供禪坐的榻椅,廳 內圓柱均外包一層精細的木雕。堂外兩側相對有兩小廳,一曰「無盡意」(取弘一大師所書「無言施教道行八閩、意猶未了願在十方」之意),一曰「普門」(「普 及十方……、門開不二……」),都以弘一大師的字體鐫刻之。

午間,妙成尼師招待我們在一層會客廳午餐。席間,妙師略告該寺現況。這是一座尼眾道場,為閩南及其周邊的比丘尼及附近信徒提供了一個修行的好場所。進入法 因寺,令人頓覺身心清靜,肅然起敬,敬三寶、敬律宗一代祖師弘一大師、敬當今住持這座小巧卻莊嚴的寺院的大和尚和尼眾師父們。

伽藍廟

漳州市共有伽藍廟七座,多是面積頗小的廟宇。莊居士陪我們逛文廟及老街時,我們就曾見到一所小小的伽藍廟,這些都是寺院村社的地方保護神,當地的老百姓十分重視,信徒也不少。這也是漳州佛教寺廟的特色之一。

我們特意到薌城區新橋街道去訪步營頂伽藍廟,是因為相傳該廟係清乾隆年間所建,而嘉慶和道光年間又均重修。清末民初仍香煙繚繞。一九五○年代直至文革,屢 遭破壞。這一帶也是父親故里之一,至今仍有一些親屬住在附近,他們亦是該廟的虔誠信徒。在許多信徒的捐助和多方努力下,二○○一年,重新興建完成,得到政 府許可而恢復了宗教活動。父親為之撰楹聯曰:

萬松深處藏古寺,一徑綠蔭見精藍。

如今篆刻在廟門,中央兩根立柱上。該廟僅一百二十五平方米,坐南朝西,硬山頂,係殿半格式,建築面積為四十三平米,廟門兩邊仍放置清乾隆年間留下的鶴鹿石 椅一對,大門上繪畫著兩條金龍,門額上方供天官、地官、水官三聖。殿內正中供奉大伽藍菩薩與二伽藍菩薩,左右兩邊供觀世音與福德正神。該廟目前由楊麗麗、 陳梅英、林水源、吳金木等八人組成的管委會共同管理和主持佛事活動。參加信徒多為附近居民。

參觀步營頂伽藍廟的當晚,他們的管委會成員一定要設宴請我們品嘗家鄉的特色菜肴,盛情難卻,令我們祇得尊敬不如從命了。

弘一大師在漳州

弘一大師於一九三八年農曆四月初八日廈門淪陷前四天到達漳州,在南山寺佛殿旁僧寮住數日後,即遷居瑞竹岩,期間,撰《瑞竹岩記》,還為瑞竹岩寺大殿書匾 「妙相莊嚴」四個大字,並書「瑞靄黃花皆佛性,竹林皓月盡禪心」楹聯一副。他讀王遵岩《壽鶴峰布衣序》後,仰慕蔡烈鶴峰先生(一五○八—一五五九)的人 品,篆書「南無阿彌陀佛」留贈祠堂隨喜,並為修建雲洞岩鶴峰祠書寫佛號題記。

這一年的七月十三日,是大師剃染二十周年。他應漳州居士們之請,開講《阿彌陀經》於城中尊元經樓。十九日講經圓滿,許宣平設齋供養三寶,為書古德偈句:「祗今休去便休去,若待了時無了時。」當天於講經之暇,並書《苦樂對覽表》二紙。

潤七月,大師講經數種,並復興念佛會,又為瑞竹岩下本鄉講《地藏經》。秋天,為嚴笑棠的「袛園」題寫園額,並撰《袛園記》。

在漳期間,豐子愷擬接大師去桂林避難,他不願去,復信說:「朽人年來老態日增,不久即往生極樂。故於今春在泉州及惠安盡力弘法,近在漳州亦爾。猶如夕陽,殷紅絢彩,迅即西沉。吾生亦爾,世壽將盡,聊作最後之紀念耳。……. 緣是不可他往,謹謝厚誼。」 這些話十分積極雄壯,毫無感傷氣。

漳州佛法,久乏聞熏。自大師至漳,文化界人士為之興起,施拔甘、施慈航、施勝良、蔡竹禪、馬冬涵、劉綿松、黃稷堂等,皆因而歸佛法。大師 離漳不久,便寫信給馬海髯(冬涵),論其篆刻藝術之創見曰:「…….扁尖形之刀,可刻朱文,終不免雕琢之痕,不若以椎刻白文,能得自然天趣也。此為朽人之 創論…。」大師與當時僅三十五歲的黃稷堂亦為治印方面的摯友,並請黃為之刻「健魂」二字,要求傦邊朱文,仿秦印,稱「仁者篆刻固甚精也。」

弘一大師一九三八年在漳州瑞竹岩駐錫時發生的一件事以及同年年末在佛教養正院同學會講《最後之 懺悔》,最令我難忘和敬佩。

其一:在《弘一大師新譜》一九三八年條的作者按語中有以下記載:「……

憶十餘年前,泉州圓拙法師函告,謂大師 居瑞竹岩時,引水竹筧生嫩葉,好事者將其寫成《弘一法師逸事》,登於漳州的《福建新聞》,謂為大師蒞山之瑞應。師知之即令某居士致函闢謠,旋即移居他處。 《逸事》文中引明末鼓山永覺禪師應溫陵開元寺之請,行次洛陽橋,潮水適來,歡迎者謂「龍王參禮和尚!」師曰:‘莫誣老僧好。’音公之闢謠,亦此意也。」  如今,有人處處追逐名利,若有人為之宣傳如此「逸事」,定是求之不得;而弘一大師則退而避之,並堅決要人為他闢謠,同時,很快離開了那生出此等謠言的地 方。這與那種自誇因「道高」而蚊蟲不叮之、遇狗亦不吠之者相比,其道德品格差之何止十萬八千里?

其二:《新譜》同年條目之按語說:「……十一月十四日於佛教養正院同學會,講《最後之懺悔》,概述今年的行縱和弘法活動,對於追求‘名聞利養’作最後的懺悔。」 其原文如下:

「……可是到了今年,二十七年(一九三八),比去年更不像樣子了。自從正月二十到泉州,這兩個月中,弄得不知所云。不祇是我自己看不過去,就是我的朋友也 說我以前如閑雲野鶴,獨往獨來,隨意棲止。何以近來竟大改常度,到處演講,常常見客,時時宴會,簡直變成一個「應酬的和尚」了。這是我的朋友所講的。…… 如是在泉州住了兩個月之後,又到惠安、廈門、至漳州 ……日常生活,總不在名聞利養之外。雖在瑞竹岩住了兩個月,稍少閑靜;但是不久,又到祈保亭冒充善知識,受了許多善男信女的禮拜供養,可以說是慚愧已極 了。

九月又到安海住了一個月,十分的熱鬧。近來再到泉州,雖然時常起一種恐懼厭離的心,但是仍不免向這一條名聞利養的路上前進。可是近來有一件可慶幸的事,因 為我近來得到永春十五歲小孩子的一封信,他勸我以後不可常常宴會,要靜養用功。信中又說起他近來的生活,如吟詩、賞月、看花、靜坐等,洋洋千言的一封信。 啊!他是一個十五歲的小孩子,竟有如此高尚的思想、正當 的見解。我看到他這封信真是慚愧萬分了。」

大師的這一「懺悔」,實在令人欽佩又感動。他是當著養正院的年幼僧人所講的, 當時已是名僧、高僧的大法師,卻在初入佛門的佛弟子們面前作如此的「懺悔」,同時, 對於那個「永春的十五歲的小孩子的一封信」視若珍寶而自感「慚愧萬分」。這是多麼高尚的情操呀!

此後,從一九三九年(六十歲)直至一九四二年圓寂,弘一大師都遠離名聞利養之俗。一九三九年初他在泉州承天寺手書佛號及華嚴經偈,贈漳州劉綿松及其母;是 年春,居清源洞,後入泉州永春,為眾講《佛教之簡易修持法》。此後,屏除應接,或閉戶靜養,從事著述,或講經,或習字。時值抗戰期間,他特為泉州大開元寺 的佛七書「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警句策勵,題記曰:「佛者覺也。覺了真理,乃能誓捨生命,犧牲一切,勇猛精進,救護國家。是故救國必須念佛。 辛巳歲寒 大開元寺結七念佛敬書 呈奉 晚晴老人」由此可見大師愛國愛教殷切之心。

弘一大師雖如是嚴以律己,卻對人始終是慈悲和藹的。劍痕(石有紀)在《懷弘一法師》一文中說:「去(三十年,即一九四一年)冬重到泉州,即聞法師掛錫銅佛寺(百原寺),因往拜謁。……..我請他到惠安來住些日子,以便朝夕領教。……. 他回信說:「過了二月二十日(陰曆),天氣放晴,即便動身。」

末附註數條云:「(一)君子之交,其淡如水。(二)不迎不送,不請齋。(三)過城時不停留,逕赴靈瑞山。」我當然是尊重他老人家的意旨的。」 「在惠安一 個多月,我一共上山去三次,他進城一次。我帶我妻和我女孩子去見見他,他很歡喜。我們曾經拍過一張照,他勸我茹素念佛。他評改過我的詩,他指點過我的字。 我覺得他是多才、多藝、和藹、慈悲、克己謙恭、莊嚴肅穆、整潔寧靜的。 他是人間的才子,現在的彌陀。他雖然避世絕俗,而無處不近人情。」

弘一大師在閩南十年, 其中居漳州半年多, 而其中在祈保亭的後樓禪房駐錫最久。他受到當地人士 種種優遇和愛戴,故在閩南各地多有宏法,以報閩南人士之護法深恩。

結束語

離漳前夕,漳州市政協二辦楊主任以政協的名義宴請我們,歡迎我們回到父親的故鄉,同時為我們餞行送別。出席晚宴的除三天來一直陪伴我們的莊宗沛居士外,還 有編寫南山寺寺誌的老報人郭善人先生、書法家詩人李竹深先生、負責整理林子青紀念室的施正淵先生以及文史辦的王和貴先生。餐前,大家在政協會議室進行了小 型座談。郭善人老先生介紹了二十多年前父親來漳時向大家祥述南山寺歷史變遷的情況:從唐、宋、明、清各代講到南山寺和尚支持鄭成功並參加戰鬥的故事以及南 山寺一漳籍和尚於明崇貞年間去日本長崎建了「漳州寺」(現已成為當地有名的古寺),還介紹南山佛化學校以及如何由世襲制改為十方選賢制,特別詳談了弘一大 師來漳州的情況和喝雲派僧人至東南亞宏法等情況。對於當時準備著手編寫南山寺寺誌而言,頗有啟發和幫助。他說父親博學多才,思路敏捷而記憶力極強,卻又平 易近人。這一切都說明家鄉的父老鄉親們對他的崇敬。詩人李竹深先生將他的詩集贈送外子留念,外子也將一本《南瀛詩薈》(由悉尼詩詞協會所編)送他。外子由 於一向愛好古典詩詞,退休後,入常州老年大學習詩詞書法,現為常州艤舟詩社理事,後又在悉尼發起組建了悉尼詩詞協會,現為該會會長。他們約定,今後要與漳 州詩詞協會彼此交流詩集。在座談的最後,外子吟詩兩首,以示他本人以及我倆對漳州佛協、南山寺、政協以及家鄉的朋友們的衷心感謝。

 

初訪漳州 喬尚明

故郡漳城隆望遠,岳翁總角舊情留。

南山古剎淵源久,名卉水仙海內求。

崇廈淩霄衢巷廣,華燈礙月景觀幽。

神州崛起乾坤轉,滿目生機暢我眸。

 

漳州南山寺 喬尚明

松柏蕭蕭古剎奇, 喝雲閣外碧江馳。

開元遺跡皆塵土,太傅祠堂勝昔時。

嶺上月沉鐘送遠, 天心星落客行遲。

迷津寶筏傳承久,祖影重光仰普師。

我們懷著依依之情離開了漳州,一切都十分圓滿。熱情的朋友們、古老的寺院和新建的廟宇、漳州的山山水水、漳州的水仙、漳州的水果、漳州的滷麵及其他許多風 味小吃,,都讓我們難以忘懷。唯一遺憾的是,沒能拜見到普法大和尚。父親生前常常讚揚這位年輕卻蓄著大鬍子的能幹而有魄力的出眾僧材說:佛教要有這樣的僧 材,才得以興旺起來。盡管我們得知,在我們離去的前夕他剛從外地回來,然而, 我們知道,他正在為鼓山湧泉寺因藏經樓遭泥石流沖擊而藏經受損的事奔走搶救,十分辛苦,區區我輩怎可無禮打攪,那就留待因緣成熟時再訪吧!

 

本文參考資料:

1、《 南山寺誌》

2、《薌城文史資料》第十四輯

3、《薌城文史資料》第十五輯

4、《石林集》 (清)釋性發 撰

5、《實用佛學辭典》(上海佛學書局印行)

6、李竹深:「弘一大師在漳州弘法史實」

7、林子青:《弘一大師新譜》

 
 
康藏禮佛記(下)
◎崔保新

(接上期)

佛光普照萬里人 

在臨行前的資料準備中,我找到一張一九七一年由國家繪製的地圖,在遼闊的江源地區,江河縱橫,幾乎沒有公路和城鎮,一些地理座標,除山名就是寺廟。石渠最 大的寺廟是色須寺,而石渠就是色須的諧音。在石渠2.5萬平方公里的縣境內,解放前竟有大大小小四十六座寺廟!石渠被稱為太陽部落,意為由十八個遊牧部落 組成。想想看,在交通不便、與世隔絕的過去,這些寺廟都要靠當地藏民興建,這耗去了多少代人的財富?再想想,在平坦遼闊的草原上,各種風格的寺廟依山而 建,高大莊嚴,這是藏民的血和肉,也是藏民的魂和魄,他們怎能不頂禮?怎能不膜拜?

活佛是寺廟的主持,也是信徒靈魂的依託。在內地,我本以為做活佛受人擁戴,風光無限,到藏區才知道,活佛不僅要學問好,品德高尚,而且責任很大。在現行體制下,活佛就是政府的不管部長。凡政府顧不上、管不了的事,活佛就要負起責任。

孤兒是不幸的一個群體。政府管不了,活佛不能不管。所以,就有了才讓活佛的發願:「太陽部落的人們長期過著缺醫少藥的生活,所以不少人英年早逝。我的寺廟 收養了一百多名失去父母的孤兒。這些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孩子應該感受到佛的溫暖,感受到人間的溫暖,他們應該有溫暖的房屋和校舍,他們應該受到良好的教 育。我發願要做成這件功德無量的事,希望十方善信廣發善心與我一起完成這個無上的事業。」

彪哥雖然身處國際大都市香港,但他是一個慈悲心俱足的人。他見不得失學兒童,更見不得孤兒衣食無助。五十四歲的他,頭髮已花白,發心要到康藏走一趟。二 ○○五年八月,從成都到甘孜,他見到了一個身材高大、相貌英俊、眉目慈祥的年輕活佛。這一見,就彼此喜歡,彼此欣賞,共同發心,要一起完成救助孤兒和失學 兒童的無上事業。

二○○六年八月二十五日,我們來到了四川石渠縣紮格龍寺。當我們的汽車翻山越嶺到達時,迎上來的首先是一群孩子。這些孩子我們曾在照片上見過,現在手捧著 哈達,綻開高原紅的笑臉,眼中流露出怯生生又期盼盼的目光。高原的孩子,不像城裡的孩子嘰嘰喳喳,他們眼睛發亮,默默注視,對眼前的事件似懂非懂。過去照 片上交流,現在孤兒們將潔白的哈達一一戴在叔叔、阿姨的脖子上,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慈悲心使相隔萬里的人結緣,當下的感覺使心中欣慰,終身無悔。

雲朵白,雅江清,草原綠,太陽的溫暖,人間的真情。在紮格龍寺旁邊的山坡上,一座二層藏式小樓拔地而起,主體工程已完工,正在進行內部最後的裝修。這是周 圍最新最好的建築。才讓活佛說,在藏區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冬季不保暖,建築壽命祇有十年左右,而用傳統的石木結構,不僅冬暖夏涼,壽命可達四十年以上。這 就是說,這座由愛心成就的建築,可以救助現在的孤兒、未來的孤兒、現在的失學兒童、未來的失學兒童。佛經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浮屠是塔,不能助蒼 生,房屋是家,可以避嚴寒。對於失去雙親的孤兒來講,有個避風雪的家,就等於救了他們的命,功德該有多大!

我們來到孩子們現在使用的破舊教室,沒有窗戶,光線從敞開的門射來,簡直就是一個倉庫!果明法師心疼地說:「這樣會損壞眼睛的。」這是一個簡單的道理,但 它面對的是一個更為複雜的現實。道理可以改變現實,但也要向現實屈服。好在現實就要被改變了。才讓活佛說,九月中旬,這些孩子就要住在你們為他們建的新樓 裡了。

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僧俗叔叔、阿姨在一起,孩子們領到了新衣、文具、糖果。當這些小傢伙穿上紅尼制服,人人精神了、活潑了許多。大家一起合個影,大人在後,小孩在前,畉嚓一下,就成了每個人永久的回憶。

然後,由我為這項功德無量的事件寫了兩段碑文:

體堅希望小學碑文

四川石渠縣山高水險,交通不便,諸多藏民兒童因此失學。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成彪熱心奔走聯絡,香港居士黎文威發心捐資人民幣壹十二萬元,襄 助興建紮格龍寺體堅希望小學。許居士兩次蒞臨指導,並為學子饋贈衣物、文具。承蒙佛心善舉,本校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吉日落成。特立碑紀之。

四川石渠縣紮格龍寺活佛
才讓多吉立

佛恩慈愛之家碑文

四川石渠地處高寒,環境惡劣,生命無常,數十名兒童痛失父母,饑寒無助。由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許成彪和加拿大佛教祗桓講堂法師釋果明、香港信 徒李高德、揚啟芬、李麗禪、黃碧玉、陳慧玲等發慈悲心,各襄助港幣三萬元,共計港幣一十八萬元,並不遠萬里蒞看遺孤。承蒙佛子善舉,四川石渠縣紮格龍寺佛 恩慈愛之家於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吉日建成。自此,藏族孤兒沐浴佛光,心生溫暖。慈善功德無量,特立碑紀之。

四川石渠縣紮格龍寺活佛
才讓多吉立

碑文祇記事,而讀者更關心人,所以,我便寫下三個主角的評傳。

果明法師生於一九五三年,屬龍,二十歲時在香港出家。一九九六年移民到加拿大溫哥華。在師父返回新加坡後,信徒四散,佛堂冷清,在危局中,他以極大的耐心 和善心,面對華人社會在異國他鄉的精神需求,重聚人心,再攏人氣,使佛光照亮人心,帶領加拿大佛教祗桓講堂的四眾,慈悲眾生,扶弱濟貧。這次他率弟子遠涉 太平洋,像當年白求恩醫生一樣,已在國內捐建五所希望小學。在藏族地區,他常常做隨喜功德,為僧侶贈衣供米。

果明法師出家三十三年,已休成較高品行,他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克己利眾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慈容善言的人。有一句話最能說明果明的法力:「溫和能征服溫和,,也能征服粗暴」。

我寫了一首詩讚頌果明法師:

《七律》

披星戴月供僧忙,

翻山越嶺拜法王。

慈悲不懼千山遠,

濟困勇渡萬水長。

昔日解囊助孤兒,

今朝贈衣扶寒窗。

善因慧果德自明,

笑容吉言佛法揚。

許成彪居士一九五一年生於廣州,後移居香港,小小年紀就嘗到生活艱難,處事不易。他先後做過工人、海員、電視臺技師,後進寺廟做義工,認識到佛法可以解決 人生的苦悶,可以改變自己的人生,即皈依了佛門,做了守戒的在家居士。為了奉行佛教不殺生的教義,他先在香港開起素餐館,繼而又在加拿大開了一家,結果都 獲得成功。 許成彪為人正派,有一種古道熱腸,樂善好施,克己利他,助人為樂,因而在海外華人中、在佛教信徒中博得好名,人稱彪哥。

彪哥身在江湖,心系眾生,尤其是國內那些因貧困而失學的兒童。自一九九五年在貴州建第一所希望小學起,十年間,鍥而不捨,動員各種力量,已在當地貧困山區建起一百所希望小學,成千上萬的學齡兒童因此受益。

二○○五年夏,彪哥在四川甘孜初識才讓活佛,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原奔波,看到才讓活佛有心救助藏族孤兒和失學兒童,但囊中羞澀時,發心要為這些孩子解決困難。回到香港之後,彪哥聯繫多年的朋友果明法師、香港居士黎文威先生,一年後心想事成。

彪哥也是凡人,煩惱多多。煩惱分身苦和心苦。彪哥不怕身苦,他怕心苦,心苦即煩惱。他的煩惱就是時間不夠,精力不夠,資財不過,幫人不夠,修行不夠。正因為主觀認為不夠,客觀上他就努力去做,結果便化煩惱為菩提。

我是這樣讚頌彪哥的:

《七律》

煩惱菩提同一門,

引領素食戒殺生。

扶幼濟孤一念起,

貧困山區百校成。

繁都不泯慈悲心,

佛光普照萬里人。

樂善好施無計數,

生前身後有傳承。

日照法師生於一九七一年,屬豬。十二歲在家鄉陝西漢中出家,一九八九年就讀福建蒲田佛學院,二○○五年與才讓活佛同學於北京大學宗教哲學系,結下法緣。現為廣東惠州禮佛禪寺住持。

日照屬性情中人,童心未泯,康藏高原之行,離開寺廟高堂,追牛、鬥狗、攆鼠、騎馬,常有滑稽動作令人捧腹不已。但回到佛堂,則正襟危坐,法像莊嚴。對於僧侶不守戒律,他先好言相勸,無效則雷霆大怒。

日照對佛教改革有許多想法,如在禮佛禪寺遍植百萬顆菩提樹苗,以表佛法普度眾生的恒心;又如在禮佛禪寺舉辦藏密法會,促進禪宗和藏密同修共進。他收養十多名藏地孤兒在寺院修法,慈心可鑒。

才讓活佛正籌款修復建於一七七三年的紮格龍寺。他將在大雄寶殿中建造十尊鍍金的塑像,他們是:阿彌陀佛、彌勒佛、釋迦牟尼佛、藥師佛、千手觀音、蓮花生大 師,以及密宗三護法。大家做了隨喜功德,但對於二百萬元的資金缺口,那祇是杯水車薪。發心大,力量小,這是才讓活佛的煩惱所在,但發心正是力量的源泉。

看著即將完工的建築,看著大人與小孩、僧人與俗人、漢人與藏人同喜同樂,才讓活佛長舒一口氣。過去的課補上了,現在的課完成了,未來的課已備好了。

 
 
明月·禪茶 ·鐘聲
——曹王禪寺「靜心」活動記實
◎仁 作

仲秋十四日這一天,曹王禪寺的兩序大眾和來自市區「快樂禪」的白領會員們濟濟一堂,歡聲笑語不斷迴蕩在寺院的上空。在簡潔而莊重的齋堂內,會員們與護法居士們個個凝神端坐,鴉雀無聲,住持釋曙紅法師正在為大家做開示。

佛陀出入世間,是為教化人們如何離苦得樂,過上「快樂的人生」。這也應該是學佛者的共同願望和目的。法師開示之後,還熱情認真地回答了與會者提出的幾個重 要的佛學問題,為大家排疑解惑。聽眾們是如此地專注、入神,以至於時間也好像凝住在當下一刻了——時空不再,萬物皆空。

在不知不覺中,活動已進入另一個程序。大家已陸續開始「藥食」。佛家歷來有「過午不食」之說,然進入中國後,由於國情不同,加上出家人又有山上或田間的勞 作,「日中一食」顯然難以通行,因而有權巧方便的做法,於是「放參」。但宜少飲進食,如藥調養身軀一般,為不生貪著之故。

傍晚六時正,莊嚴的拜月壇已經矗立在齋堂前面的空地上。會員們分列兩旁,坐在整齊的蒲團上,在有節奏的鐘磬鼓板聲中,曙紅法師走上前去主法,維那師隨即起 腔唱道「戒定真香……」,悠悠的梵唄之聲,輕輕地飄蕩在無邊的夜空中。一輪圓月,在薄紗般的雲層中間時隱時現,彷彿充滿喜悅,又有點兒靦碘……。

當儀式進行到拜頌「南無月宮太陰尊天菩薩」一段時,明月又一下子躲到雲層背後去了,惟透露出淡淡的月暈,朦朦朧朧的,示現出衿持、慈愛與隨和之情。

禪茶節目開始了。主持人作了簡短的介紹之後,大家就按照要求,斂坐安禪,進行「調息」、「調心」的過程,進入禪茶的境界之中。此情此景,讓在場的所有法 師、信眾和會員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寧靜、柔和與安逸,平時的忙碌、緊張、疲憊、煩惱……似乎都在瞬間一掃而空了。此時,唯有秋蟲的低吟,似輕霧般從河池 邊飄來,又慢慢地漸行漸遠,消散於無際的夜空,全場進入了一個寂靜「無我」的境界。

這時候,茶藝師以其精湛的茶道藝術,作示範表演。她那嫻熟的動作,優美的姿態,凝心的神態……將大家帶來了美妙的藝術享受。沒有喝彩,沒有鼓掌,在場的人 們彷彿停止了呼吸,祇覺得心臟還在「卜卜」的跳動,人人摒息而視,目不轉睛,伴隨著淡雅,輕柔的古箏樂曲,時而如茶水般絲絲作響,時而似沸水衝氣,噴薄而 出,那不知名的秋蟲也來低鳴伴唱,宛如宮女奉茶,輕盈步履於品茶者之間轉悠……。這是非人間的生活,藝術的生活,佛化的生活!

茶道表演之後,是「鶯山雀舌,奉獻佛菩薩」的程式。在法師的帶領下,三位男護法手捧銀盤,莊重地步入大雄寶殿,將禪茶奉獻給佛陀。過了一會兒,參加法會的全體法師、會員以及其他善男信女依次請茶品飲。悠悠茶香,潤喉怡神,如甘露瓊漿直瀉心田,流遍全身。……。

正在這時,一陣鼓聲從鐘鼓樓那邊傳過來,鼓點時緩時急,如嘩嘩的流水,又似厚重的雷聲,由遠而近,漸漸地,又如急切的戰鼓,好象將人從夢中驚醒,催人奮 進,走向遠方。接著,鐘聲響起,渾厚,悠揚,飄蕩,彷彿置身於高升之月輪,徜徉於宮室樓臺,於雲霧繚繞之間,又傳來法師朗誦《叩鐘偈》,聲音高亢、激越、 婉轉,如同天樂,令聞者如癡如迷,彷彿如入仙境一般。忽然,鐘聲嘎然而止,大家仰望天際,雲散空淨,一輪明月正高懸當頭,灑落萬丈銀輝,皎潔無瑕,澈照無 邊。人們沉浸在這天樂神曲之中,享受著萬境空靈,雲霞明滅的美景!

 

上海曹王禪寺舉行

中秋拜月及傳燈法會

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上海曹王禪寺的護法居士們紛紛回「娘家」團聚,與法師們共度節日。舉行莊嚴隆重的拜月儀式之後,兩序大眾及善男信女 近四百人,在法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魚貫而行,分兩路進入大雄寶殿。主法的曙紅法師在祝辭後,先從佛前的長明燈上點燃聖火,並傳燃荷花燭燈。然 後,由各位領隊法師分別從左、右兩邊出列,莊重地走到主法法師處一一點燈,再走回隊伍,又分別一一相互傳點。大家高擎燭燈,一起朗聲念誦「南無本師釋迦牟 尼佛」聖號。三稱之後,繞佛三匝。接著,大眾又繞大殿一周,回到大雄寶殿前面,將手裡的燈放在地上,組成一個莊嚴的「卍」字。整個傳燈法會莊嚴隆重,法師 居士們肅穆虔誠。法會結束後,全體大眾一起至齋堂飲茶及品嘗淨素月餅,相互祝願,共同勉勵,為把曹王禪寺建立成一個聞名遐邇的清淨道場而努力。

 

上海曹王禪寺

第三期念佛禪修班圓滿結束

十月一日至七日國慶黃金周期間,曹王禪寺在天王殿樓上舉辦了第三期念佛禪修班。在整整七天時間裡,曙紅法師自始至終指導學員們進行調身、調息、調心,中間休息,不時地進行有針對性地開示,並組織參學等活動。使學員們從七天的禪修中真正受到難得的法益。

坐禪期間,每天跑香時,都由曙紅法師親臨監香指導。大家盤腿打坐,修習調心,開始免不了妄念多多,難以安靜下來。經過法師的一番婆心,大家終於提起精神, 漸漸進入了禪境之中。此時心中空無一物,唯有自己的呼吸出入身體,得以享受美妙的禪悅。一支香後,又作調身練習,以達到通筋活血、強健身體的功效。盡管七 天的念佛禪修時間太短,祇能是一次小小的練習,真正的效用還要靠日後長期的堅持修行。新老學員們深感「打禪七」的重要性,從中不僅懂得了清規戒律的來龍去 脈,認識到修行之根本在於修心,所謂「念佛念心心念佛,參禪參心心參佛」,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明白了何為正法修行,不再盲修瞎練。禪修結束時,有的學員 還激動得熱淚盈眶,紛紛表示明年一定要再來參加!

 
 
浙江採訪二三事之一
—— 七塔寺
◎錢湘寧

得知 九月七日至十月十日是浙江奉化雪竇寺五十年來首次的傳戒大法會,於是我再次前往浙江全程報導。首先到達的是寧波,已經習慣了每次來寧波都要去七塔寺,不單 是它地處市區交通方便,而是鬧中藏靜的聖地中曲徑通幽,別有洞天。一進門陣陣桂花香氣令人陶醉,感覺滲入全身每個細胞,正在此時,笑容可拘的監院傳道法師 已經迎面而來。

寒暄中得知傳道法師已調去慈溪伏龍禪寺擔任住持了,但是提到住了十年的道場——七塔寺,傳道法師充滿了感情:「很多人都知道觀世音菩薩道場是普陀山,而很 少人曉得七塔寺被稱為「小普陀」也是觀世音菩薩道場,它與普陀山的歷史淵源很深。」如今這座千年古剎在現任方丈可祥大和尚的帶領下,更是蒸蒸日上。談到年 輕有為的可祥大和尚,傳道法師更是感慨萬千:「我們大和尚來到七塔寺後,帶領全寺僧眾重修了圓通寶殿、三聖殿、鐘樓、綜合樓,新建了東廂房和鼓樓,改建了 山門牌樓等等使祖庭得以光大;還編輯出版了《七塔禪寺五百羅漢圖》、《七塔寺人物志》、《七塔禪寺修復開放二十周年紀念集》;尤為難得的是幫寺院收復了西 邊三千多平方土地,當時在寧波佛教協會的檔案室裡找到了一九五二年的七塔寺平面圖後,大和尚經過多次奔波反復取證,終於把問題落實解決,這三千多平方的土 地將規劃為禪堂、圖書館、素食館以及地下停車場(這樣一來自然解決了江東區停車老大難的問題)。

「哎呀,這麼好的道場,這麼好的大和尚,您怎麼會離開呢?」我不由發問起來。此時的傳道法師也很激動:「我哪裡捨得離開啊,在七塔寺擔任監院這十年,可祥 大和尚對我慈悲教導、呵護有加,並且經常讓我去各地參學,令我受益非淺。可是為了培養弘法人才、為了慈溪佛教的興盛,大和尚祇能忍痛割愛把我輸送到最需要 的地方去了」。「那你可不能辜負大和尚對你的期望啊!」我趕緊說到。「是啊,我到慈溪後大和尚還專程到伏龍禪寺探望和指導工作,讓我好好為慈溪佛教做貢 獻,我定當不負大和尚的教導以及眾善知識的鼓勵!」傳道法師如是說。

可祥大和尚的品德兼優、悲願宏深,傳道法師的忠厚樸實、知恩報恩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待續)

 
 
紀念敏智老法師圓寂十年祭
◎高永霄

今年(二○○六)是敏智老法師圓寂十周年,茲為紀念老法師曾在香港弘法和教育後學的功勞,特撰寫此文以資景仰。

一、老法師求學的歷程

老法師是江蘇省武進縣人,一九○九年出生於江蘇故鄉,幼年時在鄉間私塾就讀,從名學究學習國學,由《三字經》開始,繼習《四書》和《五經》等各古籍。故對中國文學根深蒂固。

一九二六年(十八歲)因條件成熟,老法師依寶蓮上人披剃出家,繼於兩年後,在南京寶華山受具足戒,然後到當時著名之江南千年古剎常州天寧寺參學及修禪,精進佛道。二年後,留在天寧寺受職事。

一九三三年,老法師請准證蓮方丈外出,負笈其時著名之湖北武昌「世界佛學苑圖書館之研究所」,該館乃是太虛大師所創辦之「武昌佛學院」前身,老法師在研究 所進修三年,佛學智識大有進展。當時在所的法舫法師和講師唐大圓居士、張化聲講師等唯識專家,因此老法師的佛學受其有影響甚大。其時的同窗尚有葦舫、印 順、竺摩、茗山、芝峰等法師都是深究法相學之一時之彥。直至一九三六年畢業,然後返回天寧寺,繼奉天寧寺住持之命,改「學戒堂」為「天寧寺佛學院」以培育 僧材。

二、抗日戰爭的艱苦時期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軍閥侵略中國的陰謀日漸顯露,自從「九一八」事件日人佔領了我國的東三省後,繼於盧溝橋發動另一場進軍侵華的戰爭,揭開了我國上 下八年抗戰的驚震世界的神聖抗戰。初期日軍節節勝利,上海「八一三」淞滬之戰後,中國形勢越來越緊張,國民政府撤退到大後方四川重慶,人民爭相逃難。而敏 智老法師在天寧寺擔任監院的職務更加困難,雖有田地,而無佃農耕者,收不到租,香客減少,法事香油沒有施主,故寺院全無收入。而且江南物價大漲,寺院如何 維持下去,實在令人感到困擾,但老法師仍然堅持捱下去,亦不能於困苦時棄下寺院捨離而去。祇好食粥度日,在這艱苦時期,住持已經離開寺院,無人肯作繼任住 持,眾人乃推舉老法師擔任,老法師在無可奈何之下被迫繼任住持一職,總算度過了一段困難時期。

直到一九四五年八月抗戰勝利。國家逐漸復原,人民返回原地。可是國內又發生內戰,經濟危機又再出現,物價高漲,峰火再起,到了一九四八年,戰爭更為惡化, 國人爭相逃難到別地去了,秩序大亂,老法師知道此地已不能再久留,祇好將寺務交給寺院執事人員,然後離開了服務多年的天寧寺輾轉抵達香港。

三、老法師在山林的教學生涯

一九四九年,老法師到了香港後,起初人地生疏,祇好在各佛寺掛單,其後得到熱心人士的幫助,在大嶼山東涌地塘仔結茅屋居留,暫作棲身之所,餘暇時間,仍致力教學工作。

其時,南京棲霞山寺方丈若舜和尚時常應香港東蓮覺苑苑長張蓮覺女居士的邀請到港共作佛事,故甚為稔熟。若舜和尚自棲霞山寺退居之後來駐錫於香港荃灣鹿野苑 精舍潛修。不幸於一九五三年示寂,臨終時囑示其徒明常法師繼任住持。明常法師為培訓僧材起見,前後於一九五一年在大埔墟攝提精舍開設「正心佛學院」(尼 眾)學員有文珠,淨修等尼師,更於一九五四年在荃灣鹿野苑開辦「棲霞佛學院」(僧眾)學員有妙賢,清峰,志藏等法師,兩者皆由明常老法師任院長,前者聘請 敏智法師,後者則由竺摩法師為教務長,他們兩位都是太虛大師之門生,故對於唯識法相等學識皆甚豐富,因此在港播下了法相唯識學的種子。可惜兩間學院祇維持 一段短的時間,因為學生程度參差,師資不足,祇辦了三年後,便宣告停辦了。可說是十分可惜。

一九五八年,老法師返回大嶼山東涌地塘仔繼續辦理僧青年的教育工作、傳授他(她)們佛學知識,寄給他們莫大的期望,因此,慕名來學之僧青年越來越多,老法 師祇好將地塘仔故居修建為一間小型的佛學院。其中可讓遠地來求學者可以作為居留住所,更於在一九五九年二月將該院命名為「內明佛學院」,收納有志求學的十 多名學僧,過著山林的學院生活。

當時「內明佛學院」的學科包括有唯識學、因明學、《俱舍論》、《解深密經》、及《百法明門論》等,國學方面有:國文,《孟子》,《莊子》等古文學,並聘請濟濤律師講授《四分律》。內容可說是十分豐富。

至於生活方面,學僧要自食其力,例如種菜、砍柴、燒飯、清潔、洗衣等工作。如是經過三年的時間,求學過程總算是完成了叢林學院生涯了。

四、都市教學的開展

一九六二年春,香港新界藍地妙法寺住持洗塵大法師擬在該寺設立一所中英文書院為新界女子中學教育。首先開辦佛學院作為一般少女免費教育佛學及普通科目,他 很欣賞敏智老法師的辦學方針和精神,徵得到老法師的同意後,便在寺內設立課室及寄宿地方。同時命名為「內明書院」,成立校董會,推舉洗塵法師為董事長,金 山法師為副董事長,敏智老法師為院長。開始招收學生,分別為專科,正科和預科。每科修學二年,教授佛學及普通科,免費供給學生食用和留宿,於該年八月開 課,共有學生約五十名,學科除佛學專科外,普通科有:中文、英文、歷史、地理、數學、書法等科目,學生每天更需要做早晚課上殿,午膳過堂齋,全體素食,念 佛誦經,半月誦戒,結夏安居,佛誕普佛,每年法會,供天等儀式,過了一年後,更申請教育司註冊為專上學院,成為香港佛教的第一間註冊佛學院。

至一九六四年九月,內明書院舉行第一屆佛學專科畢業典禮,過程非常隆重肅穆,到賀典禮者有政府高官,鄉紳巨賓,佛教長老等,熱鬧非常。為當時新界盛事,專科畢業生有淨真、定因、智海、暢懷、慧明、見仁、慧光、慶健、則純、達因等十人。

此後,內明書院漸漸趨向全面發展,依照教育司的課程,成為一間佛教的政府津貼女校,改名為「妙法寺內明英文中學」,一九六八年增設大學預科,對新界的女子教育貢獻殊多。

同時,妙法寺方面亦積極於弘法活動,每年舉行七日短期出家,舉辦齋僧等佛教活動,並於一九七二年三月創刊《內明》佛教月刊,聘請敏智老法師為社長,沈九如居士為主編,在佛教文化方面的成就甚為卓越。

五、老法師在美國圓寂

一九七三年老法師應紐約美國佛教會的邀請,由香港移居美國。起初在紐約大覺寺說法,翌年九月繼承美國佛教會會長樂渡法師,榮任會長一職,責任重大,更應該寺善信的請求,開講《解深密經》及《維摩詰經》弘揚唯識教學。

一九七五年,美國佛教會持續發展,在紐約興建莊嚴寺,老法師擔任督導,直至該年完成開光為止。此後,有更多的中國佛教寺院陸續在美國開設。

一九八○年老法師辭退美國佛教會會長之職,在華埠創建「世界佛教中心」,然後在美國內及世界各地成立分會。並推選洗塵法師為秘書長,在香港亦設立活動中心分會。

一九九○年洗塵法師身體欠佳,辭退一切職務,在妙法寺養病。直至一九九三年五月往生西方,世壽七十四。

其後,一九九六年十二月廿二日敏智老法師在美國示寂,世壽八十九,僧臘七十一,戒臘六十九,故今年乃老法師圓寂十年祭。

本文之撰述及在老法師對弘揚法相唯識學之教育精神特別予以敬重,祈願老法師在兜率淨土重來世間教導眾生。

佛曆二五五○年(丙戌)
中秋佳節於香港百麗居

 
 
天高雲暖留雲寺
◎曉 雲

小時候在家鄉,杏花春雨的三月,總是嚮往夢中的江南,那文藝作品裡描述過的潮濕的瓦頂,潔白的粉牆,綠汪汪的草坪,還有連綿湖裡蕩漾的小小波浪,總是充斥在我們的幻想中。而自從來到上海,第一次接觸的江南小鎮,竟是南翔了。

南翔,是上海市郊嘉定區的一個鎮,早以最著名的上海小吃南翔小籠包聞名。

從市區坐車不過很近的路,恰似一杯溫水冷卻的時間,南翔鎮已遙遙在望了,這裡有深幽古老的街道,熱鬧的市井,聞名全國的名古猗園。但這並不是南翔最吸引我 的,最吸引我的,當是南翔特有的一個唐式建築群——二○○四年重建成功的留雲古寺。這寺有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那麼多動人旖旎的傳說。

傳說中南翔,非自由市鎮的匯集,而是因這神秘寺廟的出現:天監四年(505),德尚和尚擇白鶴棲息之地,募建佛寺。後人氣漸聚,匯而成鎮。而我對這話題很 感興趣,不僅因浪漫的白鶴棲息,更因看到了留雲寺(原名雲翔寺)與眾不同的地方,美麗而新異的大唐建築!它美麗恢弘,常讓我想起繁茂的盛唐時代:花新開, 江山遠,男剽悍,霓裳裡都是和諧社會。上世紀三十年代,曾有人言世界上祇有日本奈良和京都還存有極少唐木構建築了,後經專家考証,原中國也尚有唐建築四五 處,雖當時雲翔寺已被毀,然今留雲寺(雲翔寺)亦是目前中國江南唯一整體恢復唐建築的寺院了。

在春天瀠瀠細雨的留雲寺,作為一個家鄉西安戀遙遠大唐時代的現代子民,我之心裡有太多感慨。該寺佔地十五畝,耗資近億元,僅建造就用了三年半時間,泱泱唐 風美侖美奐,殿堂樓閣都具鐘靈琉秀的獨特神韻,洋溢著華夏文化的燦爛輝煌!留雲寺縱四進三庭院,古樸厚實的青石甬道連大雄寶殿:留雲寺的鐘鼓樓,用敦煌壁 畫中的高台形制,晨鐘暮鼓,覺昏晾幽;而我更喜歡留雲寺的八德功水,一澄淨、二清冷、三甘美、四輕軟、五潤澤、六安合、七除煩惱、八養善根,純淨而有深 意!

留雲寺的佛像都有另一絕妙之處:凝望者與佛像交流的轉換。當站在遠處看佛像,佛眼睛微閉;當慢慢走近,佛眼也慢慢張開,這是菩薩攝受眾生的願力嗎?它讓人 們溫暖而恭敬。留雲寺是和諧的,有高低錯落的建築群,留雲寺是空靈的,隨時讓人感受莊嚴寧逸。其實留雲寺真的一千五百年了,那麼多確鑿的文字記錄,今存古 猗園的唐石經幡,五代所建現留雲寺側不遠的雙塔,都似乎依依地訴說這個現實。時光更替已多少年代,而留雲寺依然莊嚴的矗立,讓我們後代小民在這裡感受著多 思的文化。

不知不覺我已在寺裡徘徊良久「簷瓦水滴曇花雨,清罄聲傳貝葉風」,周圍竟十分清幽了。是時似乎遠離城市,細一尋思乃上海的江南,不由莞爾笑,上海這樣繁華的城市,竟也有絲絲遠古清意襲來。

 
 
唐式建築佳作
--南翔雲翔寺
◎祥 駿

白鶴是南翔的象徵,在南翔地區,不管是城市雕塑,街區裝飾還是壁畫圖案,處處可以看到展翅飛翔的白鶴仙姿。傳說中,南翔鎮是因一對吉祥的白鶴建寺廟而興起的古鎮。那座寺廟,就是雲翔寺,又名留雲寺。

其實,雲翔寺建於南梁天監年間,已有一千五百年歷史,以唐時為鼎盛。現今的雲翔寺,為二○○四年十一月重建落成,是江南地區目前唯一一座整體採用仿唐建築 的寺院。步入寺廟山門,迎面聳立的便是極具個性特色的鐘鼓樓。鐘鼓樓採用了敦煌壁畫中常見的高台形制。完全敞開的樓上,懸掛著巨型唐式銅鐘。高大的台基既 增加了建築的美感,又有利於鐘鼓聲遠揚四方。矗立於鐘鼓樓之間的是觀音殿,供奉著造型精美絕倫的四面千手千眼觀世音。雲翔寺建築為縱向四進三庭院,旁設配 殿廊廡。穿過觀音殿,豁然開朗,古樸厚實的青石甬道向前延伸,直抵雄偉的大雄寶殿。中庭甬道兩旁,須彌燈有序而立,正中有一座青銅熏爐,古樸莊嚴。道旁芳 草茵茵,名木參差,山石錯落有致。

大雄寶殿是全寺的主體建築,巍峨沉穩,是唐代建築風格和佛教文化底蘊相融合的集中體現。它出簷深遠,線條舒展,起翹柔和,形如大鵬展翅,充分體現了中國禪 自由奔放、無掛無礙的特質。仰望三世佛,金身莊嚴,端坐蓮台。大殿高廣,橫向開闊,縱向也不局促之感,給人以正直、坦誠、包容之感。大殿屏後不設海島觀 音,代之以《釋迦牟尼佛講經法會圖》,不佔空間,又能起到良好效果,這也正是唐代寺院常有的陳武。設計者將大殿地基築高三尺,方正闊大的台基既契合了唐式 建築風格,也使得大雄寶殿更加雄偉。

兩廊東西分文殊、普賢兩殿,再以廊廡伸之,盡頭處各鑿一池塘,周邊壘以卵石,植以花草,紅楓綠水,錦鱗游泳,老龜棲石,池旁還設有石桌石凳,供人小憩。大 屋頂是中國古建築的一大特色。雲翔寺的殿頂,向我們展示了唐代建築成熟典雅的屋頂型制。殿頂用龍口造型,取其滅火之意;脊頭磚,圖案仿大明宮出土獸面製 成;平緩的屋面,用灰色筒板瓦,強化了建築的厚重與樸素感,契合唐式建築整體風格;望柱頭風格各異,既是建築有機和諧的點綴,也是佛教內涵的延伸。

雲翔寺還因地制宜,在地下辟建萬佛殿,成為上海最大的地下佛殿。

整個雲翔寺建築群的成功之處,在於圍繞佛教,建築藝術、造型藝術和園林藝術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世界佛教動態

南蓮園池開幕

行政長官曾蔭權聯同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於十一月十四日主持南蓮園池的開幕典禮。以唐代園池為建築藍本,木建構、山石、古樹作為設計特色的南蓮園池將於十五日正式開放予市民遊覽。

陪同主禮嘉賓的包括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立法會議員梁劉柔芬、民政事務局常任秘書長林鄭月娥、民政事務總署署長陳甘美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周達明、黃大仙區議會主席黃金池和南蓮園池管理諮詢委員會主席潘祖堯。

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在開幕典禮致辭時說,南蓮園池是一個政府與志蓮淨苑合作的項目,由政府撥款一億七千萬元用作主要基本建設,而園內的唐式園林,小品建築、古樹和景點石的建設費用,則由志蓮淨苑捐助。

他說:「南蓮園池建有各式仿唐式的建築物,包括龍門樓、松茶榭、香海軒、唐風小築和奇石屋等,設計匠心獨運,盡顯唐代建築特色,園內廣植古樹花木,並綴以石景水景,古意盎然。這些仿唐建築和古樹古石等珍貴設施必須要有良好的管理和妥善的保養。」

他感謝志蓮淨苑以象徵式管理費承擔南蓮園池未來五年的管理和保養責任,並讚揚志蓮淨苑充分展現對推動中華文化和回饋社會的熱誠。

覺光長老致辭時說:「南蓮園池的開幕和啟用,不僅為廣大市民提供休憩的美好環境,同時也創造了一個旅遊觀光的勝地,對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的和 諧,以及為發展旅遊事業,建設和諧社區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園池佔地約三點五公頃,位於鑽石山鳳德道六十號,從十一月十五日起每日上午七時至晚上九時開 放,市民可免費入園池遊覽。

園池發言人說:「歡迎市民遊覽這個仿唐園池,欣賞園內匠心獨運的佈置。為確保遊人能有秩序及安全地遊園,園池工作人員會指示遊人依照單向迴遊式路線遊覽。」

發言人說:「園池獨特的設計適合遊人進行靜態的遊園活動;動態活動則不適宜在園內進行。」

園內亦設有多功能活動室供市民租用舉辦活動,以及小食亭暨小賣店、素菜館、茶館等餐飲設施供遊人使用。發言人指出,由於園內遍設珍貴的古樹古石及富有特色 的木建構,因此園內全面禁煙,遊人亦祇可在餐飲設施範圍內飲食,以保持環境清潔。他並呼籲市民在遊園時要愛護公物。

發言人說,由於在園池開放初期預計人流較多,為確保遊人能有秩序地遊覽園池,園方會採取人潮管理措施,以控制入場人數。為免遊人在園池入口排隊輪候過久, 園方在有需要時會在園外近正門入口處以及鑽石山地鐵站C2出口設立南蓮園池服務站派發入場券,獲發入場券的人士可於當日稍後的指定時段進入園池參觀。園方 亦會安排接待大使和義工協助維持秩序。

此外,為避免有太多遊覽團體同時抵達園池而造成人流及交通壓力,所有註冊團體,包括旅行社、公、私營機構,如舉辦超過二十人以上的團體遊園活動,必須於遊 園日期最少三個工作天前傳真(36589424)或電郵(info@nlgarden.org)至南蓮園池辦事處,預約時間入園參觀,以確保團體能依照預 定時間進園遊覽。

園池辦事處已經聯絡旅遊業界,通知他們有關團體遊園的預約安排。發言人強調:「園池會長期開放,市民毋需急於在開幕初期遊覽。」

 

香港佛教聯合會啟建

消災延壽藥師法會

欣逢農曆九月三十日為藥師佛聖誕,依教修因,祈福消災,為祈願香港繁榮安定,人民安樂。仰承 佛光注照,以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社會和諧,眾生增福延壽,如意吉祥。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二○○六年十一月十九日(農曆九月廿九日)(星期日)於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三樓禮堂及佛教黃焯菴小學禮堂,舉行「消災延壽藥師法 會」,法會於上午九時半,在鳴鐘擊鼓後正式開始,恭請到會長覺光長老、天臺精舍住持暢懷長老、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兼本會名譽顧問紹根長老、澳門佛教總 會會長兼本會名譽顧問健釗長老、西方寺監院兼本會董事寬運法師及本會宗教事務監督覺真法師主法,而蒞臨指導及參與誦經的董事包括:道平法師、演慈法師、妙 慧法師、智鴻法師、圓慧法師、達義法師、瑞洪法師、何德心居士、沈張婉居士、梁衛珍居士、溫果和居士、溫綺玲居士、何珍宜居士。

是次法會參加人數約為四百五十人,分別坐於中、小學禮堂內,十三位悅眾法師、董事法師、董事居士及二百多位善信分東西單坐於中學禮堂內,另外百多位善信於 小學禮堂內,透過直播畫面,一同念誦藥師經。壇場臺上供奉著教主釋迦牟尼佛及藥師佛,台前放置著供佛香、花、燈、荼、果及結緣福包,場面莊嚴殊勝。

法會分上、下午兩段諷誦《藥師如來本願功德經》,第一堂誦經於上午九時半至十一時四十五分,第二堂於下午由二時至三時三十分。為感謝多位長老、法師及董事 蒞臨主法及指導,敬設素宴以謝各位;而參與善信方面,大會亦安排五百個素菜午餐盒與大眾結緣。法會圓滿後,大會亦向善信致贈善緣福包,希望善信亦能將祝福 帶回家中。

是次法會能圓滿舉行,實有賴本會多位董事指導及支持及各方道場支持,亦要感謝當日參予法會的所有義工及工作人員。

 

香港佛教聯合會 會員活動委員會主辦

「廣州佛寺普佛一天遊」

香港佛教聯合會為促進會員之間的聯繫,加強會員對聯會的歸屬感,會員活動委員會常常組織各項活動讓會員參加,二○○六年十一月十一日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辦「廣州佛寺普佛一天遊」,帶領會員參觀遊覽廣東名剎六榕寺及光孝寺,有四百五十多名會員參加。

當日早上七時半,有十輛旅遊車分別由香港大球場及九龍塘地鐵站出發,隨行之佛聯會董事包括:常務董事演慈法師、董事廣琳法師、董事圓慧法師、董事瑞洪法 師、副司庫崔常祥居士、常務董事沈張婉居士、董事梁衛珍居士、董事溫果和居士、董事余潔冰居士及董事何珍宜居士。

車隊於十一時許抵達六榕寺,各團員在寺內自由參觀。六榕寺副監院代表六榕寺款待佛聯會法師及董事。

離開六榕寺,各團員步行前往光孝寺。該寺知客僧法海法師在門外熱情迎接,他帶領團員前往寺內「菩提甘露坊」齋堂午膳。在午膳開始前,先由佛聯會代表演慈法 師向各團員開示及感謝光孝寺之接待。法海法師亦代表光孝寺感謝佛聯會會員的蒞臨,隨後兩位法師互相交換紀念品。午宴間,舉行了幸運大抽獎,場面開心、溫 馨,氣氛熱鬧。

午膳後,各團員便往大雄寶殿門外集合,在廣琳法師的指引下,由光孝寺常住帶領各團員井然有序地排班進入佛殿普佛,隨後全體團員在佛殿前大合照以作留念及在寺內自由參觀。大約下午四時許,車隊開始離開廣州,啟程前往深圳享用晚膳。萬眾一心籌建禮佛禪寺大雄寶殿

 

香港佛教聯合會 長青幼樂善行2006

香港佛教聯合會為籌募社會服務單位發展經費,令服務發展更多元化,於11月4日首次舉行「長青幼樂善行2006」步行籌款活動,並邀得社會福利署署理助理署長(安老服務)沃郭麗心女士擔任主禮嘉賓。

隊伍出發前,佛聯會在沙田公園露天劇場舉行簡單而隆重的開步典禮,主禮嘉賓沃郭麗心女士、佛聯會副會長永惺法師、常務董事果德法師、演慈法師、崔常祥居士、沈張婉居士、董事梁衛珍居士及余潔冰居士一同主持簡單而隆重的起步儀式,氣氛非常熱鬧。

步行路線由沙田公園露天劇場起步,沿城門河畔步行,最後折返沙田公園為終點。佛聯會屬下中學、小學、幼稚園、青少年中心及安老服務單位合共5,000名步行者參加,他們充分顯示香港老青幼三代,各盡所能,為慈善事業奉獻的精神。

為表揚籌得最多善款之學校及單位,大會設有獎勵辦法,結果如下:

中學組 冠軍-佛教大雄中學

亞軍-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季軍-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

小學組 冠軍-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亞軍-佛教榮茵學校

季軍-佛教林金殿紀念學校

幼稚園組 冠軍-佛教金麗幼稚園

亞軍-佛教慈光幼稚園

季軍-佛教慈慧幼兒園

社會服務
單位組
冠軍-佛教沈馬瑞英護理安老院

亞軍-佛教正行長者鄰舍中心

季軍-佛教傅黃合長者鄰舍中心

團體總冠軍 -佛教中華康山學校
個人總冠軍 -果德法師

 獎項已於2006年11月15日會慶晚宴頒發。

 

香港佛教聯合會

資助香港教育學院成立

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

香港教育學院「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已於二○○六年十一月十四日正式揭幕,典禮定於當日下午三時在香港教育學院內舉行,主禮嘉賓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副 會長黎時煖居士、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香港聖公會鄺廣傑大主教、嗇色園主席徐守滬先生及道教香港青松觀主席麥子飛道長。各主禮嘉賓是為「宗教教 育學心靈教育中心」捐助機構的代表。

中心是提供一個跨宗教、跨靈性傳統的溝通平臺,一方面讓本地各宗教教育和心靈教育工作者分享心得,亦讓準老師和在職老師能瞭解香港各大宗教在內的不同靈性 傳統,從中得到心靈的培育,致力讓老師們能掌握培育心靈建設的教育工作,揉合各宗教的優良傳統,建構一套兼具教育理念、文化性、系統性的心靈教育教材,為 心靈德育工作播下種子,繼續著力於香港作為東西方宗教包容與融通的地方。

黎時煖居士在揭幕禮致詞中表示:「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向全日制師範學生提供宗教知識、人生哲理、精神修養、宗教教育的科目,為香港下一代各級教師提 供瞭解本港各大宗教、認宗教之機會。」香港佛教聯合會早前捐出二百萬元,支持「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成立。

 

萬眾一心籌建禮佛禪寺大雄寶殿

一佰零捌堂焰口法會

過往六年的108天瑜伽焰口法會,得到成功,全賴各位十方善信的支持,本寺深表謝意!

禮佛禪寺謹於丁亥年(2007年)正月初六至四月二十五日啟建第七屆108堂焰口法會,欣逢本寺在陝西慶山寺禮請了佛身舍利供奉,使這108天焰口更具莊 嚴殊勝,還有今次的108天焰口除了使先亡獲超昇,令過去現在眷屬皆得安樂,從而達到冥陽兩利,更適逢本寺籌建大雄寶殿。所得的善款扣除法會一切應有的開 支,全數作為籌建大雄寶殿的用途,因此這次108天的焰口法會別具意義。所以請十方善信繼續發心鼎力支持108天焰口。每堂焰口1元。108堂共108 元。十方善信萬勿錯過。敬請盡早登記。廣種福田,福不唐捐,功德無量!

南無阿彌陀佛!

大陸聯繫電話:0752-6226496  戶名:廣東省博羅縣禮佛禮寺  帳號:11243008093001

香港聯繫電話:00852-24138122 地址:香港荃灣沙咀道251號3樓 匯豐銀行:032-4-091867

 

淨良長老、慧雄大和尚到南京毗盧寺訪問

應中國佛教會舊地——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邀請,二○○六年十月十日(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新加坡毗盧寺方丈慧雄大和尚在上海靜安寺德悟 長老、戴國成居士陪同下參觀訪問毗盧寺。毗盧寺在民國初期兩度成為中國佛教會所在地,近代高僧太虛大師、藏傳佛教活佛章嘉國師分別任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駐錫 毗盧寺,隨著歷史發展,中國佛教會後來在中國臺灣恢復工作。

淨良長老現任(臺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這次訪問毗盧寺是中國佛教史上又一大喜事,也是歷史性的一大突破,將為海峽兩岸佛教發展及祖國和平統一起到橋樑作 用。淨良長老對毗盧寺的歷史及恢復情況萬分重視,作了詳細瞭解,對毗盧寺的未來發展關心備至,並就南京毗盧寺與新加坡毗盧寺將結為友好寺院非常關心,促使 兩寺方丈盡快實現鳳願,早日結為友好寺院,為中新佛教發展起到促使進作用。

十一日上午,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首座淨朗法師陪同淨良長老、慧雄大和尚前往原國民政府總統府參觀,省政協辦公廳副主任,總統府近代史博物館館長張曹 龍,總統府對外接待開發部韋林生副部長全程陪同參觀。在天下為公匾額前,淨良長老看到連戰夫婦參觀總統府時的留影,特意要求在中國國民黨名譽主席連戰夫婦 的照片前留影,並講帶到臺灣給連戰先生看看。在參觀天王府和蔣介石辦公樓時,淨良長老非常仔細認真,並不時與講解員交流,對保存完好的國民政府總統府讚歎 不已。在參觀到孫中山先生的起居室時,淨良長老非常幽默,問講解員是否可以在孫中山先生像前照相,講解員說可以,淨良長老說能照相就好,照過相兩岸就可以 統一了,引得在場人員哈哈大笑,無不為長老的智慧與幽默所折服。中午傳義大和尚在毗盧寺萬佛齋設齋請淨良長老、慧雄大和尚等一行用齋,下午參觀了毗盧寺萬 佛樓,淨良長老對萬佛樓的設計、佈局、宏偉氣勢不時加以讚歎,對傳義大和尚的開拓精神及創業深表欽佩,特別對章嘉國師駐錫處、趙樸初居士原辦公處極感興 趣。最後,淨良長老和傳義大和尚都希望今年底或明年初(臺灣)中國佛教會在南京毗盧寺召開會議,他們已經在大陸福建和北京舉行過兩次會議。這次活動非常圓 滿,南京市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馬榮恩、毗盧寺監院持敬、昌宏、法榮參加了接待。

《桂侖禪師誕辰一百周年紀念集》

徵稿啟事

桂侖禪師(1907~1999),俗姓楊,四川德陽縣人。17歲出家。20歲時在川北什邡縣羅漢寺受具足戒。33歲時行腳參訪。1942年來寧波,隨緣留 住七塔禪寺。在此精進修行,長坐不臥達50餘年,徹悟禪宗心法及觀音法門真義,其見地境界被禪門宗匠來果禪師印證為「深入堂奧」,深得趙樸老、茗山法師等 贊許。改革開放後,積極協助月西老和尚復興七塔禪寺,為寺院的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同時隨緣接引度化,皈依、受教弟子遍及海內外,人稱「七塔桂侖」,為當 代少有的禪宗高僧。

2007年為桂侖禪師冥誕10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禪門大德,寺院常住決定開展大型紀念活動,對其紀念堂進行移址擴建,並編輯出版《桂侖禪師誕辰一百周年 紀念集》,以示緬懷追思。為了及早完成《紀念集》的編輯工作,尚祈與桂侖禪師有緣的教內高僧、居士,社會賢達以及各界人士踴躍投稿,撰寫回憶文章,提供有 關文字、圖片等資料,眾手成事,使此次紀念活動得以圓滿。

來稿請寄: 浙江省寧波市江東區

百丈路183號七塔禪寺

《報恩》雜誌編輯部

網  址: http://www.qts.com.cn/
電子郵箱: qitabaoen@.163.com
聯繫電話: 0574—87721615
郵政編號: 315040

 寧波七塔報恩禪寺
2006年11月11日

湖南衡陽雨母山 心開法師的戒歌

心開法師,俗名賀開祝,號登律,湖南衡陽人,自幼受爺爺的影響,一直被釋、儒、道思想薰陶,熱愛中國傳統文化。在二十歲時曾做庖丁解豬、魯班鉚鐵工作,更 因年少時驕傲自滿不愛寫字,直到有次因為調皮而破壞了一副好的書法作品後(遭人指責),而生起大慚愧心。於是開始苦練,學唐顏、迷漢碑,習百家墨趣,各處 參訪以善知識為指導。

法師出家後,十幾年來除了深入經藏研習經文、教理、邏輯、五明、梵音、中醫心理學等,更對音律產生濃厚興趣,創作了不少詩詞歌賦,同時也使得書法思路倍加開闊,楷、隸、行、善習善學更進一步,真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近幾年法師在各地參訪,眼見耳聞無不是戒律的鬆懈,深感佛法的長久興盛必定源自於受戒守戒和持戒,戒歌的產生由此而來。以下是法師譜詞譜曲獨立完成的戒歌:

戒歌

釋心開詞曲
作於衡陽母山

為佛弟子,皈依要牢記;三學十善,

第二不論,男女是非情;邪淫角落,

第四說話,切莫傷害人;兩舌惡口,

具足菩提,修行又布施;忍辱禪定,

持戒常精進。第一不殺,一切有情

家庭不安寧。第三不拿,眾生一根

常常生嗔恨。第五酒毒,意識多昏

智慧更清凈。以戒為師,三寶依律

生;生命可貴,都有母子情。

線;辛勤勞動,正業才能得。

迷;無明癲倒,多因不理智。

儀;正法久佳,戒是無上本。 

 

 

上海留雲寺(雲翔寺)

護法功德委員會(暫用名)徵名及標誌啟事

本寺肇建於西元505年,距今千五百年矣。幾度興衰,難於盡述。至近代,寺廟毀損殆盡。因緣際會,法脈綿延,本世紀初經政府關心,信眾護持,寺廟成就,道 場煥然,三寶具備。現寺廟秉承佛陀「莊嚴國土,利樂有情」之聖訓,旦夕謀求寺廟發展大計,時刻探索濟世之良方。

法不孤起,仗境而生。今者,眾生多崇奢華,貪欲熾盛,過度消費,資源枯竭。有識之士,宣導節儉;社會政府,廣泛宣傳。故本寺應運依緣成立護法功德委員會, 以「節儉、慈悲、植福、證道」為理念,提倡入會者每人每天節約一元錢,集中用於社會慈善、公益事業。此舉意在:宣導節儉之社會風氣;培植愛心、福德;護持 正法、成就功德、證悟菩提。此乃以方便法門度生濟世之善舉。

本寺護法功德委員會理念純樸,唯以揚節儉之風氣,棄奢侈之陋習示教於十方。此法門于日常生活中注意養成,易於持守,便於踐行。故本會成立以來,信眾聞而趨之,踴躍加入,目前已有會員近五千人。

為將本寺護法功德委員會理念推而廣之,使之更好地服務社會,利益眾生,我們決定面向社會徵集名稱和標誌。誠請十方熱心之士集思廣益,幫助本寺護法功德委員會擬定名稱或設計標誌。具體要求如下:

1.名稱內容符合本寺護法功德委員會的理念,朗朗上口,便於識記。

2. 名稱應具備佛教的內涵、底蘊,並體現人間佛教精神。

3.名稱應新穎、別致,緊扣時代脈搏,體現新時代佛教界的精神風貌。

4.標誌應新穎、簡潔、大方,不落俗套,並能涵概本寺護法功德委員會理念,意蘊深遠。

地址:上海市南翔鎮人民街100號

聯繫人:妙華法師

郵政編號:201802

電話:8621-59123333

傳真:8621-59173666

E-mail:shnxlys@163.com

 

山區百姓喜得雨露甘泉

湖南省常德市的漢壽、桃源、澧縣,從今年六月至八月下旬,連續乾旱六十五天,旱情嚴峻。盡管當地村民努力抗旱,但由於缺乏水利設施支持,效果很差。然而,受香港慈輝佛教基金資助的三縣五鄉七個村的七處水利工程,卻在這次特大旱災中發揮了重大的作用。

據常德市宗教局的調查,這些在二○○五—二○○六年由慈輝資助建設的水利設施,在這次災害面前,不但令當地村民飲用食水無缺,更令受旱農地面積共減少近萬 畝。如漢壽縣東嶽廟鄉萬查水庫,原是一座庫容十五萬立方水量長期廢置的水庫,去年經慈輝資助進行了除險擴容、整修後,水庫今年新增抗旱用水達72萬立方, 解決了1130畝農田的乾旱和近三百戶人畜飲水問題。又如桃源縣楓樹鄉的江家堉水渠是一條廢棄多年的乾渠,去年通過慈輝資助,拉通了上游黃石水庫到屬於回 維、老井等少數民族聚居山區的管道,使下游近七千人飲水無缺,和1.3萬畝農田得到旱澇保收。當地回族、維吾爾族村民特別感動,紛紛委託基層幹部向常德市 宗教局反映,要感謝楊洪會長為他們帶來了致富水、保命水。還有澧縣太青鄉豐年村,今年上半年通過慈輝資助,搶在大旱緊要關頭拉通了近四公里的管道,先行接 通了水源。村民們說:「如果不是慈輝的資助,我們這個小山村不僅上萬的牲畜生命難保,可能連人的生存都要受到威脅。」村民們十分感謝慈輝,說送來的是生命 之水,是雨露甘泉。

從二○○五年開始,慈輝在常德的漢壽、桃源、澧縣等縣的九個鄉鎮,先後開展扶貧助學、水利工程等,捐獻的資金已多達176萬餘元。

湖南省常德市宗教局      

 

上海玉佛禪寺冬至水陸法會緣啟

經云:福非修積不得,罪無懺悔難消。昔日阿難遇面然而警覺,廣修供養,懺罪消業;梁武寶志,創制儀軌,廣布下。水陸因之而盛,利益冥陽均霑。今者眾生得聞聖教,理應作功德於天寶,勤修善法,廣行六度,祈增福慧,普同供養。

有感於斯,本寺謹遵圣教,擬於公元二○○六年十二月十六日至二十二日(農曆十月二十六至十一月初三),啟建冥陽兩利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盛會道場,祈願以 此功德,迴向四生六道一切有情,同脫三塗八難、共入毗盧性海。至誠祝禱佛日增輝、法輪常轉,風調雨順、人民安康、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是為緣啟!

大陸聯繫電話: 客堂:021-62663668轉1233、1234

傳真:021-62663668轉1227

附:法會功德項目:

1.水陸總會首(萬字會首) 一名: 功德金: 20萬元整
2.水陸副總會首(福字會首) 二名: 功德金: 10萬元整
3.水陸會首(祿字會首) 四名: 功德金: 8萬元整
4.水陸會首(壽字會首) 六名: 功德金: 5萬元整
5.水陸會首(金字會首) 二十名: 功德金: 2萬元整
6.水陸會首(緣字會首) 五十名: 功德金: 1萬元整
7.水陸會首(善字會首) 三十名: 功德金: 8000元整
8.水陸會首(禧字會首) 三十名: 功德金: 5000元整
9.外壇往生大牌位- 若干名: 功德金: 1000元整
10.外壇蓮位、祿位- 若干名: 功德金: 500元整
11.外壇普利十方位- 若干名: 功德金: 300整

  

法會供齋:

12.上堂大齋20000元整
13.福慧齋5000元整
14.如意齋3000元整
15,羅漢齋1000元整
16,雪花齋500元整

 

博羅禮佛禪寺籌建大雄寶殿

慈善齋宴

法海祥雲,龍天庇佑,諸佛菩薩,同持加被。蒙十方大德無相佈施,博羅禮佛禪寺大雄寶殿自動工伊始,建設工作開展如火如荼,進展順利。目前,大雄寶殿基礎已畢,首層樑柱,屋頂已澆築完成,正進入二層建設中,封頂指日可待。

禪寺住持日照法師,承擔開山大志,從草木淒淒之荒山起,歷經六載寒暑,孜孜不倦,終得大成之始。回想開山之初,寥寥數人,一座茅房,幾盡枯燈。當日之寺, 放眼望去,滿目之內,盡皆荒蕪。如今禪寺,除已建設成地藏殿、佛學院、功德堂等殿堂,大雄寶殿之建造,標誌著法師宏願初成,寺院形體初具規模。禮佛禪寺大 雄寶殿,佔地三千餘平方米,全唐建築,總耗資約一千三百萬元。

大殿供奉三世佛大佛像及萬尊小佛菩薩像,為諸佛海會、菩薩圍繞、莊嚴佛殿,殊勝因緣,願十方各界慷慨佈施,共襄善舉,功德無量。

日 期:2007年1月14日(星期日)

時 間:下午五時

地 址:九龍紅磡海逸道8號漁人碼頭

   3樓323號海逸皇宮大酒樓

電 話:3156 2733

 

贊助方法:

釋迦牟尼佛:300萬(已認供)

藥師佛:300萬(已認供)

阿彌陀佛:約300萬(可隨喜認供)

五百羅漢:68000元/尊

大殿龍柱:1000元以上

佛像貼金:1000元以上

一瓦一願:100元

大殿修建捐助善款500元以上,碑上刻芳名

 

請聯繫:

香港:荃灣沙咀道251號三樓 香港禮佛禪寺

電話:00852-24138122 傳真:00852-24905504

支票抬頭:香港禮佛禪寺有限公司

香港銀行戶口:

香港匯豐銀行 賬號:032-4-091867

國內:廣東省博羅縣陽鎮梅花村觀音山

支票抬頭:廣東省博羅縣禮佛禪寺

本寺國內銀行戶口:

中行博羅支行 賬號:11243008093001

電話:0752-6226496(客堂) 傳真:0752-6210598

聯繫人:13824292680(頓悟法師)

 

重建壽安山清涼寺緣起

壽安山清涼寺座落在福建省連城縣的廟前鎮境內,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剎。它建於清朝乾隆年間,群山環抱,環境幽雅,蒼松翠竹,風光旖旎,適於念經誦佛, 宜於潛心研讀,於是寺主附設一間「學堂」,曰:「蘊玉山房。」也是有因有緣,一八八二年壬午科和一八八五年巳酉科,該山房出了兩位連科舉人,而讓壽安山名 振木邑。一時間,求學者,進香都絡繹不絕,晨鐘暮鼓,道場肅穆;書書朗朗,課堂莊嚴。後學堂搬遷,佛殿依然,但人們篤信此寺風水極佳,人傑地靈,四眾弟子 進香者,日趨熱烈,人潮為湧,香火鼎盛,成為當地一名寺,造福十方大眾。

「文革」破「四舊」,清涼寺慘遭逆運被夷為平地。改革開放春風,拂醒神州大地,政府的宗教政策進一步得到落實。民間護法者倡議修復清涼寺,限於經濟的拮據,僅在原址原基上打土墻,架構一座大殿,幾間僧舍而已。但香火仍不減當年。

由福州鼓山佛學院畢業,在河南白馬寺受大戒,又依止四川成都昭覺寺上清下定上師修習密法,遍歷全國各地寺廟參訪游學的普依法師入住本寺後,整肅佛規,廣結 佛緣,弘揚佛法,佛事頻盈,信眾香客慕名而至,幾近接踵比肩。於是,普依法師倡議重建,擴大規模,重塑古剎雄風,弘揚佛法尊嚴,得麼寺管會一致贊同。

法師之願望,僅靠僧力,十分有限,終難實現。而四海善信之力則無盡,祈願眾生,共擎並舉,廣行佈施,成就功德。本寺將感恩載德,樹碑立傳,勒石鐫刻功德芳 名。訣議:施淨資百元以上者,刻石記功德芳名:千元以上者,記大功德芳名;萬元以上者特與大功德主芳名;十萬元以上者獨立合家功德芳名碑;百萬元以上者立 碑專撰大功德銘記。記功彰德,是以昭來者,亦為功德主及其後代子孫永受道場之祝福而世代昌隆。

壽安山清涼寺得建籌備辦事處:

地址:福建省連城縣廟前鎮壽安山清涼寺

郵編:366215

聯繫人:王春華(釋普依)

手機:86-13178152226

帳戶開戶行:福建省清流長校翠峰寺

電話:86-597-8323239

傳真:86-597-8324777

 

E-mail:LCJD9135@163.com

清流農行:13-880101040006794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