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71期
2007年1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62週年紀念
佛們盛事
恭賀覺光長老榮獲香港政府頒授
「金紫荊星章GBS」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二週年誌慶
恭賀會長覺光長老榮獲「金紫荊星章GBS」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
社會服務慈善獎券推售獎勵計劃頒獎典禮
覺光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
金紫荊星章
◎釋理方
一人有慶 皆大歡喜
—— 師尊 覺公上人獲勳有感
◎劉啟智
康藏之行
康藏供僧記 ◎崔保新
香港寶塔
香港寶塔古今談 ◎司徒一凡
人生智慧
「學會做人」的知識最重要 ◎王繼衛
禪境趣談
不犯清波 ◎秦孟瀟
世出世法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楊 釗
參訪高僧
恭賀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百歲有一 ◎常 欣
陞座慶典
巴山又聞獅子吼
——正剛法師榮膺縉雲寺方丈紀實
◎廖自力
佛寺建設
一座金塔巍然屹立於齊魯大地
——正覺寺寶塔暨佛像開光慶典
◎夏衛娟
短期出家
學佛後我身心自在
學佛心得
◎彭棠芬
◎頓 超
學佛七日談 ◎頓 普
心靈感噗
再建心靈聖殿 ◎慧 禪
雨 夏 ◎趙 傑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62週年紀念

年 是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62週年,本會自成立至今,在會長覺光長老帶領與歷屆董事的努力下,各項會務皆取得了相當的成績,所經辦的慈善事業亦趨向多元化。面 對當今資訊發達的時代,佛聯會為了推動佛教事務,利用互聯網的特點,本會網站不斷隨著變化而更新網頁資料,使外界能更訊速,更準確地得到活動資訊,每年都 舉辦盛大的佛教活動,在國內外已受到相當的認同及重視。佛聯會近半個多世紀以來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足以證明了香港佛教四眾弟子在覺光長老的領導下,秉承佛 陀精神、護持三寶,使弘法利生事業不斷擴大。目前佛聯會已成為香港最具有領導性之佛教社團之一。

編者本人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抵港,曾在佛聯會「掛單」。當時佛聯會在灣仔道一幢四層高樓宇,一樓是辦公室,二樓是課室,三樓是舍房,環境簡陋。當時香港 除了東蓮覺苑女眾道場外,幾乎沒有一間具有規模的佛教道場,即是大嶼山寶蓮寺也是間小廟式的寺院……。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地僧尼紛紛南下,促使香港 不少寺院、精舍迅速的成長起來。

早期佛聯會的領導人有筏可、倓虛、茂峰、茂蕊、優曇、靄亭、覺光等諸位法師,另有陳靜濤、王學仁、林楞真等諸位大德,他們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打下了深厚的基 礎。當初的佛聯會副會長陳靜濤居士是太虛大師弟子,他本著護持三寶的恭敬心,協助覺光長老鋪平「弘法利生」的道路。覺光長老擔任佛聯會會長由第十一屆至 今,稟承師祖遺訓,宏宗演教、紹隆天台、殫精竭慮,七十年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佛教事業中,香港佛教能有今日之輝煌成就,作為佛聯會會長、覺光長老功不可 沒。

最近香港政府為覺光長老頒授了「金紫荊星章及獎狀」;又被推選為「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主席」,得此殊榮實為名至實歸。

我與覺光長老相識已有六十年之久,又因為在上世紀六十年代共同創辦《香港佛教》而結下不解之緣。《香港佛教》創刊至今已將近半個世紀,深受廣大讀者的愛戴 及支持。如今各地出版的佛教刊物都有區域性的限止,而《香港佛教》則獨樹一幟,打破了區域性的範圍,無門戶之見,凡是正信的佛教內容,《香港佛教》都給予 客觀的報導。它是超地域、超種族、超宗派的一本圓融無帋的佛教綜合性弘法刊物。

香港佛教聯合會經過了幾十年的風雨走到今天,成為頗具規模的慈善宗教團體,實為仰仗佛力加被,會長覺光長老的英明領導,歷屆同仁的不斷努力。我們衷心祝願佛聯會:本著佛陀慈悲精神,發大菩提心,廣度眾生,造福社會。

 
 
恭 賀
覺光長老榮獲
香港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GBS」

○○七年十月廿七日香港禮賓府舉行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二○○七年度為香港社會作出重大貢獻人 士的授勳典禮。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先生親自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頒授了金紫荊星章及奬狀。

 
 
香港佛教聯合會成立六十二週年誌慶     
恭賀會長覺光長老榮獲「金紫荊星章GBS」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
社會服務慈善獎券推售獎勵計劃頒獎典禮
(晚宴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董事、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的大喜年,香港佛教聯合會聯同全港佛教界成功舉辦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得到社會各界的讚嘆與認同。今天我們又迎來了香港佛教聯合 會成立六十二周年的會慶之禧,今晚更要為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和社會服務慈善獎券推售獎勵計劃舉行頒獎典禮。我謹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會全 體同仁歡迎諸位光臨今天的會慶晚宴,並向大家致以衷心的感謝和誠摯的問候。

香港佛教聯合會,作為香港佛教界最具代表性的公眾團體,在六十二年的歷史進程中經受社會的考驗,緊隨時代的步伐,團結全港佛教信眾,開展世界佛教聯誼,積 極興辦教育、安老、慈善和文教弘法志業,腳踏實地書寫自己的歷史篇章,為香港的繁榮、社會穩定、人心和諧不斷地作出貢獻。本人忝列會長一職已有四十二年, 和香港佛教聯合會共同走過了半個多世紀的風雨陰晴長征路,這是一條不平坦、不平凡的發展之路,也是一條漫長的弘法利生的菩提大道。上個月,香港特區政府頒 授予本人金紫荊星章,我不認為是我個人的榮耀,我覺得是特區政府對香港佛教長期服務社群、貢獻社會的肯定,所以,一切的榮譽和功德都要歸於香港佛教界。我 們要感恩佛陀、感恩祖國、感恩香港這一方水土、感恩老一輩佛教大德、感恩本會歷屆董事和四眾弟子。這是大家共同耕耘、共同奉獻的結果。希望我們繼續發揚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佛陀精神,堅持本會弘法利生的宗旨,以人為本、與時並進,不斷推進佛化志業的可持續發展。

明年,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將在江蘇無鍚開幕,在香港閉幕。香港佛教聯合會是協辦單位之一,我希望我們能匯聚集體智慧就閉幕儀式早規劃、早籌備,組織好,運作好。我期待著我們群策群力、不負眾望,莊嚴圓成。

最後,藉此機會,感謝大家對本會的一貫支持,希望大家發長遠心繼續護持佛教。恭祝大家身心康泰、吉祥如意、福慧無量﹗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黎時煖

尊敬的會長覺光長老、各位法師、
各位嘉賓、各位董事、各位居士︰

今日吾人一齊共聚,歡樂滿堂,慶祝香港佛教聯合會創會六十二週年。同時恭賀會長覺光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大喜日子。會長領導會務歷數 十年,豐功偉績,受到政府重視,社會尊崇,佛教同人熱烈擁戴。今日榮獲殊勳,可謂實至名歸,固屬會長個人之光榮,亦乃佛聯會及全體佛教人士之榮耀。讓吾人 一齊以熱烈掌聲向會長表示衷誠祝賀及崇高敬意。佛聯會在覺光長老領導英明,佛教同人團結合作之下,會務發展與時俱進,包括有佛誕成功爭取成為香港法定公眾 假期,及隆重舉行迎請佛牙舍利及佛指舍利瞻禮大會,又舉行萬人誦經為香港祈福消災等法會,弘揚佛法,利及群生,為香港作出不少貢獻。佛聯會在社會服務方 面,包括有醫療、教育、安老、慈幼、扶貧、濟助等不遺餘力。今年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本會舉行多項隆重慶祝活動,計有最近舉行兩岸四地佛教弘展研討大 會及將於二○○八年舉行之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禮的籌備工作,及與上海市作家協會聯合舉行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及頒獎,社會服務慈善獎?推 售獎勵計劃頒獎等。感謝佛教同人對香港佛教聯合會之鼎力支持,並感謝會內同人對會務工作繁忙之辛勞貢獻。謹祝佛教昌隆,佛聯會弘法利生,造福社會之會務發 展與時並進。並衷誠祝賀會長覺光長老懋績殊勳,福壽無量,在座諸君法喜充滿,福慧增長,如意吉祥,多謝各位。

 
 
覺光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金紫荊星章
◎釋理方
香港回歸祖國十週年之際,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榮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發的金紫荊星章(GBS)。十月廿七日在香港禮賓府舉行了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二○○七年度的授勳典 禮。在莊重肅穆的禮樂聲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曾蔭權為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親自頒授了金紫荊星章及獎狀,以表彰覺光長老長期以來對香港社會所 作出的巨大貢獻。

  金紫荊星章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給對香港社會有重大貢獻或積極參與公共事業或志願服務而得到極高評價的人士的至高榮譽。現已年屆八十八歲高齡的覺光長老在香港六十多年,從始至今,精進不息,為香港佛教的振興,成就了一件又一件大事,今得此嘉獎,可以說是名至實歸。

  細數覺光長老這六十多年來對香港佛教及香港社會所作出的巨大貢獻,真可說是言不能盡,辭不能達。作為一個出家人,他可以說是忠實的佛陀弟子,七十年如 一日,不動不搖;作為我們的師父,他是我們的楷模,為我們樹立了良好的榜樣,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導航。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捨棄榮華富貴,放下我執我見, 全心全意為眾生而奉獻了一生;覺光長老在今天也是這樣,他沿著佛陀留下的腳印,觀眾生心,應所知量,隨類示現,化導有緣。粗略說來,在覺光長老剛到香港的 那些年裡,香港社會處在英國殖民地之中,洋教當道,外道盛行,佛教在當時幾乎是處在一片空白之中。覺光長老隨寶靜大師到達香港之後,就開始從教育僧伽著 手,開創弘法精舍,培育僧才。但因遭日本人侵略香港,教學逼迫中斷,學僧逼迫分散。在那逆緣當頭之際,大部分學僧選擇了回國隱身,覺光長老卻留在香港,堅 守陣地。在那烽火連綿的日子裡,他面對日寇侵略,面對英人白眼,面對拮据生活,面對各種挑戰,他堅信佛陀教法正確合理,能引導眾生究竟離苦得樂,因此他隨 類示現,播灑菩提種子,傳授菩薩精神。祇要有人樂意聽法,再苦再累,他都樂此不疲。祇要有人學佛,他都極力相助,無私奉獻。他經過那樣多年的不懈努力,終 於使香港佛教隊伍漸漸壯大,人數漸漸增多。為整合大眾力量,他又發起成立香港佛教聯合會,群策群力,維護正義。在覺光長老睿智的運籌下,香港佛教聯合會終 於在一九四五年十月宣告成立。一個合法的佛教組織標誌著他的行為得到了當局政府的認可,從此之後,他更有信心弘揚佛教,利益大眾,也從此之後,佛教在香港 有了立足之地,社會大眾對佛教有了不一樣的認識。

  在經過了諸多風雨之後,彩虹仍未及時出現。覺光長老於是又開始立長遠計,從佛教教育著手。他先是在香港跑馬地黃泥涌道買了一塊地方,效仿廬山慧遠大師 的淨土蓮社而命名為香海正覺蓮社,帶領弟子以天台教觀為指導,以往生淨土為歸宿,採取週六念佛、朔望禮懺的台淨相資的修證方式;同時又常開講座,除了他自 己講授佛教經論之外,還時常請外地知名的高僧大德到蓮社開示,提高佛弟子的整體水準。如是過了幾年,他感覺仍是不足,於是又開始從佛教社會教育著手,在財 力物力人力相對匱乏的那些年代,覺光長老幾經周折,幾乎動用了香海正覺蓮社的全部積蓄,終於在一九六二創立了佛教正覺蓮社學校,讓佛教教育走進了國民教育 學校的課堂,使學生從小就開始學習佛陀的智慧。此後,覺光長老又積極向政府教育部門申請,陳述佛教教育對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最後成功地使佛教教育納入了政 府公共教育會考必修的課程之一,這又讓佛教在香港邁出了歷史性的一大步。從此之後,香港佛教各大寺院團體所主辦的佛教學校在香港社會相繼推出,現已延伸到 香港各個大學教育的領域。覺光長老慧眼獨具,當初他所邁出的那艱難的一步,在今天可以說是結出了豐碩的果實。

  敬老護老,是中華民族的優秀美德,也是大乘佛教慈悲利他的表現方式。有鑒於此,覺光長老積極開展敬老護老活動。早在一九六六年,他就率先帶頭在他所住 持的香港新界粉嶺觀宗寺開辦了香港第一間佛教安老院——佛教寶靜安老院,護養老人,關愛老人。之後又陸續開辦了好幾間敬老中心,這不但使佛教自動地走進了 居民家中,而且還解決了一大批孤獨老人的善終問題。這種善舉,使世人對佛教的看法又有了大大的不同。沿著這條思路,現在香港佛教界所辦的佛教安老院有十多 所,在院老人有近萬人,而且還開設有各式各樣的社區活動中心、日間護理中心等,使各區老人都能夠身心安定,靜養天年。

  覺光長老也極其重視佛教文化建設,他年青時在寧波觀宗寺學習期間,據說是足不出戶,長達十年之久,造就了他紮實的佛學功底。來到香港後,在熱心弘法之 餘,他仍堅持讀書寫作,發表自己的思想見解。鑒於當時香港缺乏一份佛教刊物,覺光長老與松泉法師、元果法師、秦孟瀟居士合作,於一九六○年創辦了香港佛教 界的第一份刊物 ——《香港佛教》月刊,並親任社長,佈施大?精神解脫的食糧。《香港佛教》現時雖已將版權交到了香港佛教聯合會,但還是沿著覺光長老當初所立的辦刊宗旨繼 續刊出,至今已到了571期。前幾年,香海正覺蓮社編輯出版了覺光長老歷年來發表在《香港佛教》月刊上的弘法活動 ——《覺光大師弘法集》三大巨冊,百萬字之多。最有體系的則是他的《大乘起信論講記》。此書是他中年時期的作品,是以天台宗思想為主導,分章分段,系統地 詮釋了《大乘起信論》的精義,為研究《大乘起信論》較有價值的注釋。

  隨著漸漸擴大的香港佛教隊伍,佛教徒數量日益增多,佛教的社會地位也越來越高,為使香港人民有一個合法的宗教節日來慶祝佛陀的生日,身為香港佛教聯合 會會長的覺光長老開始向政府申請佛誕公眾假日。儘管當時香港政府執政者是英倫三島的洋人紳士,他們對佛教這樣的合法要求毫不在乎,覺光長老仍然堅持信念, 數十年如一日,帶領信眾奔走各方。精誠所至,金石為開,最後終於在香港回歸祖國後的第二年得以順利成功,使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的誕生日從此成為香港社會合 法的公 眾假期。

  為團結全球佛教徒的力量,與世界佛教界打成一片,覺光長老積極參與國際佛教組織,先後出任世界佛教徒友誼會香港分會會長、世界佛教僧伽會副主席、世界 佛教華僧會榮譽主席、世界佛教論壇首席發起人、世界宗教和平理事會榮譽主席等職。鑒於覺光長老對佛教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泰國朱拉隆功大學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在一九九六年授予他榮譽博士學位,聯合國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也與今年(二○○七)五月邀請覺光長老出任世界宗教領袖聯盟理事會 主席,讓他帶領全球宗教界共同為人類謀幸福。

  六十多年的心血,六十多年的奉獻,實現了覺光長老在香港弘法當初的信念,也因此而成就了覺光長老初出家時所發的宏願。現在香港政府授予他一枚金紫荊星章,應該說是當之無愧。這是他老人家的光榮,也是香港佛教的光榮。身為後輩的我們,能有這樣的導師,也為之感到驕傲。
 
 
一人有慶 皆大歡喜
—— 師尊 覺公上人獲勳有感

◎劉啟智

年 古曆九月蓮社舉行觀音佛七其中一天的早上,在社裡佛堂上,參加佛七的社友們正驚訝這天怎麼不見每天在法會前總是和顏悅色,慈容滿臉的老師父跟大眾打招呼, 又不見說法動人的年青主七和尚宏明法師露面,打聽之下,原來今天是師尊上人正式接受香港特區政府頒授金紫荊星章GBS的日子,由宏明法師陪同老人家到禮賓 府去了。事前社友們雖早獲知社長得這榮譽,但未曉頒章確實日期,老師父平素反對出家人為名聞利養而行事,所以今天受勳亦盡量低調處之。顯示出師父為人處事 的自然、坦然、泰然與安然的風貌。

香港特區政府為獎賞曾為香港社會作出過貢獻的人士,自香港回歸祖國十年以來,每年都由特區政府首長代表頒授勳章與經挑選出的人士。今年覺公上人就因對香港 社會曾作出重大貢獻,他的功績為廣大香港巿民所認同,香港特區政府所肯定而獲頒授金紫荊星章GBS這勳銜。覺公上人早於香港回歸祖國十年前,在上一個世紀 四十年代初期,正當他二十多歲時已來港弘揚佛教,以度化眾生為己任,上人今年年屆八十八高齡,屈指算來,他老人家在港從事佛教弘法利生的工作已經超過六十 多年,直至今天仍努力不懈。他是香港佛教聯合會創辦人之一。佛聯會的主要工作不單在聯合香港眾多的佛教徒同參佛學同與佛事,更結合眾人力量為香港民生需要 舉辦了教育、安老、扶貧、醫療、葬亡等社會服務。覺公被選任為佛聯會會長四十多年,領導會務發展,造福信仰佛教及非信仰佛教的香港市民,成績斐然,有目共 睹。上人又於六十二年前建立了香海正覺蓮社,領眾熏修,發展為香港民眾力謀福祉的服務社會工作,到今亦同樣造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香港回歸十年來,即師尊 上人從七十八歲至今年八十八歲這十年間,不管年事已高,仍堅持貫徹為佛教,為眾生,為香港市民的行願而奉獻深心。老人家的榮譽早已在眾人心頭口中備受讚嘆 了。對這回受勳,師父曾言他個人別無特別感受,如果說因有成就而獲譽,上人說是他代表全港佛教徒而接受的,因為佛教認為一切成就不因個人而有,乃係眾緣成 就才能取得,香港弘法利生工作取得成果,就是佛教四眾弟子共同努力的結果,師尊上人不居功,謙遜心就是如此。

那天午齋後老師父偕宏明法師返回蓮社,蓮社社友們在佛堂上列隊鼓掌歡迎,並向師尊祝賀。作為覺公上人弟子的我,以戲綵娛親的心態,為博眾人一粲,胡謅了兩 句粵語的順口溜:「師父得金章,徒弟好緊張;師父獲殊榮,徒弟都有型。」翌日,宏明法師在佛七開示中就這兩句說話加以嚴肅的詮釋,法師說師尊上人接受星 章,意味我們作為他的弟子嗣後無論在修學佛法及服務社會的表現上當以師父為榜樣,事事重視,緊張進行;師父獲得殊榮,弟子當然與有榮然,我們今後更應謹言 慎行,用承師訓。

 
 
康藏供僧記
◎崔保新

○○七年八月三十日,立秋已經二十餘天了,但羊城之火依然炙熱,氣溫高達攝氏35度,毫無秋意。

下午15:40,我們帶著送往康區寺廟的供僧物品,乘南航班機向成都進發。到成都機場已是黃昏時分,與廣州的艷陽相比,成都厚雲低垂,氣候要涼爽得多。過 去,我祇知道成都比廣州涼爽但跑遍四川和廣東後,我才明白,除緯度不同外,海拔也不同,廣州50米左右,境內最高的山不到2000米,成都550米,西北 面都是大雪山。距成都100多公里的西嶺雪山,海拔高達5000米以上,故有杜甫「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的千古絕唱。現代的成都人似乎沒有了 古人的福氣,不僅看不到西嶺雪山了,成都夏季的氣溫也高達攝氏35度,天然大冰箱降不了房地產的虛熱,這是歷史上少有的現象。

四川札格龍寺第四世密主才讓多吉活佛前來接機。兩個多月不見,他似乎胖了些兒。他見到我有些驚訝地說:「知道你很忙,沒想到你會來。」果明法師亦考慮周 到,這次康藏行的旅費由他支付了,並囑咐許成彪居士不要告訴我。直到大家集中交錢的時候,我方知此事。活佛的歡喜,法師的慈悲,我非常感恩。

晚餐安排在成都文殊院。文殊院位於成都西北角,前身是唐代的妙圓塔院,宋時改稱「信相寺」。後毀於戰火。康熙三十六年(1697)重建,始稱文殊院。康熙 帝親筆題「空林」二字,並賜玉印一方。滿清時不斷擴建,成為長江流域四大叢林之一,即所謂上有文殊、寶光,下有金山、高旻。院內寶藏豐富,尤以唐玄奘頂骨 最為珍貴。文殊院素齋聞名成都,也許是傳統悠久的緣故。細細品嘗齋菜,感覺製作得很地道,確是名不虛傳。

是晚,我們下榻成都康定賓館。康定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是才讓活佛經常住宿的地方。在賓館的大廳裡,擺放著很多和光油,共計三萬支。和光油由傳統中 醫秘方配製而成,療效與風油精大同小異。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預先將和光油發往成都,然後隨車發放到我們所去的寺廟和佛學院。

晚上十點左右,我正倚著床頭寫作,忽聞電話鈴響,原來有人問我要不要換新樓。我們住在賓館的舊樓裡,沒有電梯,房間設施陳舊,而且有小蟑螂爬來爬去,顯得 不那麼衛生。一天之中現實反差太大,許多人一下心裡適應不過來。我自知甘孜條件的艱苦,更知僧侶生活的簡單樸實,與此相比,這算不錯了,所以堅持不換新 樓,就算是一種修行吧!

晚飯前,彪哥清點了這次康藏行的全部人馬,共廿二人,分別來自三國多地:即加拿大、韓國、中國,還有香港、台灣、北京、山東、武漢、珠海、廣州、深圳等 地。至於職業更是五花八門,有銀行家、企業家、演員、退休職員、公務員、畫家、作家、攝影家、茶商、店員等等。其中,大部分人第一次到康區,彼此素不相 識。大家借助彪哥在廣州開設的怡新素食這個平台獲得資訊,供僧行善將大家聚集在一起。

彪哥向大家宣佈了這次康藏供僧的線路和時間安排:八月三十一日,早5:00出發,晚上住爐霍;九月一日,早5:00出發,晚上住石渠;九月二日,出席朗崖 五明佛學院希望小學和孤兒院開幕儀式,住石渠;九月三日,紮格龍寺看望藏族孤兒,智嘎寺供僧,住石渠;九月四日,佐欽寺、亞青寺供僧,晚宿甘孜;九月五 日,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供僧,宿色達;九月六日,返回成都,住康定;九月七日,朝拜峨眉山,住成都;九月八日,分別返回北京、廣州,供僧活動結束。

同屋的鄧華明早已睡了,看一看表,夜裡12:30了,還可睡四個小時。

淩晨4:30 MORNING CALL 准時叫響。起床後,發現成都夜裡下起了秋雨。洗漱一番後,即趕到賓館大廳,冒雨向大巴車上裝和光油,直到司機叫嚷份量太重了,方才罷手。

由於全體成員自覺守時,大巴車准時出發。在雨夜中,大巴車駛離了仍在睡夢中的成都,向雅安方向駛去。去年我們從康定到成都,路過雅安吃午飯,對雅安沒有甚 麼印象。這次安排我們康藏之行的姚蘭小姐,即是雅安人。她說,雅安是民國時期西康省省會,是康藏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雅安有三雅:雅雨、雅魚、雅女。 雅雨即降雨多,是世界著名的雨城,據說,現今雨量逐年遞減,想必是生態遭到破壞的原因;雅魚即一種魚骨如劍的魚,雅女即美女,雅安多雨,自然滋潤肌膚,在 佛教徒眼裡,也不過是臭皮囊一具。這就是僧俗的差異。

夜裡沒有睡好,眾人上車沉默不語,在座位上繼續睡覺發夢。大巴車行走途中,我即感覺出此次康藏行與去年的差別。去年我們分乘幾輛進口越野吉普車,速度很 快,這次是大巴,行李重,速度慢,恐怕很難按時完成行程。果然,本計劃當晚住爐霍,最後連道孚訂得房間也退了。到了晚上10:30。臨時決定住在八美鎮。 是日行車已達十七個小時。

晚餐前,大家圍著飯桌,逐個自我介紹。輪到我發言,考慮到大家一天乘車的辛苦,當天又沒有趕到目的地,便想給大家鼓鼓勁,說些自安人安的話語。我發揮自己 讀書多的特點,說八美是個好地方。胡錦濤總書記提倡八榮八恥,八榮即八美,而這一榮恥觀,源自西元七世紀藏王松贊幹布制定的十六不淨法,再往下追就是佛經 提出的道德標准。其實,一個人能持八戒,才能得八美。八美可以歸結為一美,那就是心靈美,即佛的慈悲心。有慈悲心的人相聚,就會說吉言,做善事、結善緣。

在八美鎮的附近,有一座康藏的塔公寺,寺中供奉著文成公主帶來的一尊從印度請來的佛像,這使得塔公寺遠近聞名。才讓活佛的根本上師曲喬尊者的弟弟,曾在佛 像前發願,要幫助哥哥修行成佛,並一直磕頭到印度。八美鎮前面是道孚縣。道者,般若智慧也,祇有那些捨盡一切,能夠捨身飼虎的人,那些在世間八風面前如如 不動的人,大道(三摩地也,明心見性也)就會浮現在眼前了。

去年康藏行結束後,我即迷上了藏傳佛教。在家的幾個月裡,我沉迷於書本,少言寡語,任它股市掀起驚天狂瀾,管它報社瑣事糾纏,我均充耳不聞,視而不見,用 心祇讀聖賢書也。百日中,我真正體會到古人「讀書真富貴,無事小神仙」的境界。生活在現實生活中的太太,一下適應不了我的變化,一度為我是否出家捏了一把 汗。彪哥聞訊,也覺得棘手,怕遭到埋怨。

臨睡前,我找到才讓活佛,向他說明這次來石渠的目的,要找哪些書,看哪些地方,見哪些人,活佛一一應允。其實,去年我就暗暗立下一個目標,要為才讓活佛寫 一個小傳,盡管有人認為不可寫、不可能,我還是始終堅持不懈。漸漸地,我找到了主題,也找到了感覺。最終將書名定為《活佛緣》。我在導言中這樣寫道:才讓 多吉活佛是何許人也?如果用最簡單的表達方式,我選擇了一個緣字。這個緣中包含了三層意思:師緣、法緣、眾生緣。

先說師緣。才讓多吉十一歲出家,十四歲依止根本上師曲喬尊者;十九歲在彭美晉措法王身邊求法:當代大德阿秋喇嘛不僅為才讓灌頂授記,而且稱他是金剛薩垛的 化身;廿六歲時,他又拜禪宗大德本煥老和尚為師,在享譽海外的星雲大師面前受比丘戒。佛言:「佛法難聞,正法難求。」作為一名年輕的活佛,能遇到這麼多大 德,並與他們結下師緣,這是需要殊勝福報的。

次說法緣。才讓多吉作為四川石渠縣紮格龍寺第四世密主,其藏密傳承為寧瑪派的龍欽心髓大圓滿法。這是一個古老而高深的法門,不知成就了多少大德高僧。才讓 多吉的前世、他的根本上師,都是這門法脈的修行人和傳人。與眾不同的是,才讓多吉在坐床之後,又皈依了本煥老和尚,接下了臨濟宗第四十五代法脈。這種法脈 雙接、禪密雙修的活佛,在我們身邊並不多見,可以說是才讓多吉與前世有緣吧!

再說眾生緣。才讓活佛作為藏族人,從小生活在青藏高原,沒有受過系統的漢語教育,二十歲前,甚至沒有來過漢地,但他卻與漢地有著難解的緣分。在漢地,那麼 多老年居士愛戴他,那麼多年輕虔誠的弟子皈依他,那麼多事業成功的人士追隨他。在漢地,他關心弟子,善待信眾,傳授法脈,如魚得水,令人不可思議。

才讓多吉活佛是不善言談的,實際上他也不願多談自己。他總是說,我是一個普通的修行人。然而,人們卻能從他真誠的目光、慈祥的笑容、細微的關懷中,發現他 的慈悲和善良。當然,僅僅觀察到這些還不夠,我們還應該從他的師緣、法緣、眾生緣中,間接地獲取更多的資訊。這有利於人們在真正瞭解的基礎上,對上師建立 起無可動搖的虔誠和恭敬,而不是道聽途說地、捕風捉影地、察言觀色地、盲目無知地追逐一個心中生成的名相。也許,這就是筆者撰寫《活佛緣》的動機和本意。

告別活佛來到室外,滿天星斗歷歷在目,令人心醉。高原之夜如此迷人,也可發現八美:天上三美,月、星、雲共處;月下五美,山、樹、塔、河、花,朦朦朧朧,若隱若現,真格別有一番情趣。

 
 
香港寶塔古今談
◎司徒一凡

在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最早的塔是隨佛教而從印度傳入的佛塔,約建於西元一世紀的東漢時期。經過長期的演變和民族化、本地化的改造,自唐宋以後,塔的功用得以 擴展,或鎮災避邪,或興文導航,或營造風水,或裝點河山。塔的外形也由原來的覆缽式發展為樓閣式、亭閣式和密簷式等多種式樣。用料除了磚石、木材外,還有 金、銀、銅、鐵和陶瓷、琉璃等。至今尚有三千餘座寶塔矗立在中華大地上,它們是中國傳統建築中最具特色的表現形式。許多寶塔置身於風景名勝區內,成為重要 的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

寶塔在香港雖然為數不多,卻也各具特色,值得專門一談。

香港現存唯一的古塔是始建於六百多年前的「聚星樓」,它位於元朗屏山上璋圍北面,又名「魁星塔」、「文昌閣」,當地人則稱其為「文塔」,系鄧氏家族聚居地 的風水塔,以達至鎮水災及改善地方風水之功用。這座六角形的古塔以青磚砌成,造型屬樓閣式,原共有七層,後上部四層被颱風吹毀,祇餘現在所見的三層,高約 十三米。聚星樓於二零零一年十二月十四日被列為法定古蹟,對外開放,可免費參觀。

在一九三五年建成的虎豹別墅內,有一座高達五十米的八角形樓閣式白塔,名「虎塔」,共七層,以鋼筋混凝土和石材建造。當年香江八景之一的「虎塔朝暉」就是 指此地的風光。它雖屬私人地方,卻開放予公眾參觀。二零零一年該物業易手,新業主擬重新發展此地,虎豹別墅遂關閉。當時有消息稱虎塔將被拆卸,一時間議論 紛紛。後特區政府與發展商達成協定,保留虎豹別墅主樓及「虎塔」,日後會重新開放給市民遊覽。

一九五七年落成的沙田萬佛寺內,有一座紅色塔身、黃色琉璃瓦屋簷的萬佛塔,呈六角形,外觀為九層,內部實為五層。塔內外供奉造型各異的佛像,塔內設有旋轉梯可達頂層。此塔曾作為香港風景之一被選作 匯豐銀行一九八五年至二○○一年多版港幣一百元鈔票的圖案。

與萬佛寺相鄰的沙田「寶福山」建成於一九九零年五月,其中有一座五層、八邊形的仿唐寶塔,塔身雖以鋼筋混凝土建造,但不失典雅古樸,是此安放先人骨灰靈位之所的風水塔。它與萬佛寺寶塔一起成為香港相距最近的兩座塔。

位於九龍鑽石山的志蓮淨苑,於一九九八年落成大型仿唐木構佛寺建築群,其後部也有一座「萬佛塔」。這座外觀為七層、內部實為五層的重簷方塔,造型屬樓閣 式,高三十一米,塔身結構以鋼筋混凝土建造,外面以精緻的木制斗拱和窗櫺格及欄杆裝飾,出簷飄逸輕盈,再現了盛唐時期木構佛塔建築的風采。因塔內每層四壁 的佛龕內共有一萬尊造型不同的佛像,故而得名。此塔並不對外開放,故平時不易一睹其「廬山真面目」。

一九九九年底,又有一座萬佛塔在香港落成,它座落在位於荃灣老圍村的西方寺內。這裡背靠大帽山,前臨三疊潭,花木青蔥,流水潺湲,環境清幽。此塔共九層, 八角形,塔的基座仿照台灣日月潭的慈恩塔建造,而塔身則以廣州六容寺的花塔為參考,屋簷鋪黃色琉璃瓦,每層簷下均有外廊欄楯,簷角懸鈴,風吹鈴響,古意盎 然。塔底座外圍有青石雕刻,所掛「萬佛寶塔」匾額為趙樸初所題。塔上層內牆裝有據稱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七寶鑲嵌壁畫」——《觀無量壽經圖》,長七十米、高 一米九。全畫由六十八幅小畫組成,內容描述《觀經》主要章目。

在環境優美的元朗公園內,有一座紅色的「百鳥塔」,共七層,高三十米。塔身以鋼筋混凝土建造,簷蓬用金屬板鋪設而成。塔的底層闢作面積為八十五平方米的開 放式鳥舍「百鳥苑」,其中飼養了三十多個品種、共一百多隻雀鳥,並種植不同品種的樹木和盆栽植物,以模擬叢林的環境,使雀鳥有如置身於大自然。高層則作為 觀景之用,遊人可沿塔內的旋轉樓梯登臨塔頂層,居高環觀元朗市的景色,而極目遠眺,則屏山、廈村、十八鄉和天水圍新市鎮亦映入眼簾。此塔系以現代建築材料 及西式建築技術建造的「中國式」寶塔建築,與歐洲各國現存的十八世紀「中國式」寶塔有異曲同工之妙。

海洋公園大樹灣入口處一九八八年興建的「集古村」內原來也有一座寶塔,系仿造河南登封的嵩嶽寺塔,祇是將比例縮小了。嵩嶽寺塔建於北魏正光四年(西元五二 三年),是密簷式佛塔中最古老、最別致者,其平面為接近圓形的正十二邊形,也是我國歷史上唯一的十二邊形寶塔,現仍存世。但海洋公園這座仿造塔卻因園方調 整經營策略,關閉「集古村」,而在前幾年被拆卸了。香港少了一個觀塔、賞塔之處,頗感惋惜。

此外,在大嶼山地區還有一些佛塔,如昂坪的華嚴塔、大澳龍岩寺的朱大仙寶塔、地塘仔的多寶塔和普同塔等等,其規模較小,層數都在三層或以下,因篇幅所限,故不再詳述。

 
 
「學會做人」的知識最重要
◎王繼衛

國 思想家培根曾經說過:世界上的一切知識都祇不過是記憶。可見「記憶」是何等的重要。反過來,也說明所謂「聰明」,也祇不過是記憶力強。今天我們要培養人才 ——創新型的人才,那麼光能記住前人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事實上任何人不可能將前人所有的知識記住——還需要有好的學習方法。也可以這麼說,記憶加上好的 學習方法能造就天才。因為他記憶好,可以把前人的、他人的知識變為自己的知識,一旦裝進你的腦袋就成了你的「專利」;因為他有好的學習方法,可以在古聖先 賢知識的基礎上再思維、再加工而成為新的知識,成為創新型人才,這新的知識當然更是他的「專利」。這樣的循環往復,一位偉大的天才就出現在你的面前,可見 良好的學習方法與記憶同等重要。

對孩子來說在零至十三歲期間,是記憶的最佳時期,也就是說是積累知識的最有效期,這個時期應該以記憶為主,讓孩子大量地閱讀、積累知識,不要「拔苗助 長」。現在有網絡、電視,筆者以為「看電視、上網絡」可以擴大知識面,但學子會變得懶於思考,祇是欣賞而已,很快就忘掉了。反之,那些「刺激性」的東西, 因孩子的好奇心反而記住了。長此以往在電視中長大的孩子氣,很可能成為懶惰加笨蛋,甚至變壞。事實上,這樣的例子是不勝枚舉的。

所以,古人云:授之於魚不如授之於漁。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要有「定力」。筆者在推廣經典文化導讀中,實踐體會到讓孩子讀古聖先賢的經典之作,容易有 「定力」,因為古文句式比較整齊、有韻味、順口、孩子越讀越有味,沉浸在讀書樂趣中。一旦琅琅上口就自然背出,且亦會「搖頭晃腦」起來,入情入景,融會貫 通。更重要的是古聖先賢的經典之作,往往都是「學會做人」的知識。

我們這一代人,即使學佛人,真正「依教奉行」有多少?可能是從小沒有懂得如何做人的道理,不少居士信眾淪為「燒香客」,淪為「急功近利」者。即使佛號念了不少,經文讀得很熟,卻習性不改,為可憐憫者。

在所有的知識中,「學會做人」的知識最最重要。「所有知識」當然包括宗教的、科學的、古代的、現代的、國內的、國外的等等,最終都要「以人為本」為人類服 務的。祇有在為他服務好的前提下,你學的知識才是有用的知識。一個自私自利的人,如果他的所謂知識越多、本領越大,就可能對他人、對社會的危害也更大。有 知識不等於有智慧。大家都知道的歷史上有個神童叫孔融。他是孔夫子的第二十代子孫,從小聰明過人,但因為聰明就瞧不起任何人,傲慢無禮,對任何一個有成就 的人都要找「茬頭」攻擊,包括國王也要設法攻擊,結仇了那麼多人,結果就是被人殺了,能說他「聰明」嗎?還有一個家喻為戶曉的秦檜,位至宰相,能說他沒有 知識嗎?但他卻成了歷史罪人,遺臭萬年,你能說他「聰明」嗎?這類人從古至今也不少見嗎。今天的高智商犯罪,高職位犯罪,其根本原因不會做人,是魔。

一個人活在世上,要處理好人與人的關系,就應該懂得為人處世的道理;要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就應該掌握自然科學,知曉人與其他動物、植物以及山川河流, 日月星辰和諧共處的道理;要處理好人與社會的關系,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才是你人生的「天堂」。佛教宣揚的極樂世界是一個心靈世界,決非是我們從東向西行十 萬八千里,那裡有一個極樂世界。淨土在人間,你學會了做人,人間處處是淨土。現在越來越多的有識之士,孩子的家長都認識到學倫理道德、講禮儀之重要了,孩 子首先要學會做人,是十分可喜現象。

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國,一開始就與儒家思想相容,與本土道家相容,所以一談到中國傳統文化,就離不開儒、釋、道文化,博大精深,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源泉。是宗教又非宗教,是哲學非哲學。「宗教能使人心向善」,這已是不爭的事實。並且我們也看到中華傳統文化本身就是包容的,所以有人擔心「國學」過熱大 可不必,「國學」決不會排斥現代科學,也決不會排出西方先進的文化,佛教的本土化就是很好的例証,且又成為世界五大宗教之一,這不是事實嗎?

所有的知識都應該用來造福人類,不應該以它而唇槍舌劍相互傷害、製造矛盾、造成沖突。尤其爭論不休不如實幹,學學做人的知識。願家庭和睦、社會穩定、世界和平!

 
 
不犯清波
◎秦孟瀟

不犯清波

夾山禪師在船子禪師面前,說過一句「法身無相、法眼無瑕」。就佛理而言,也是講得通的。 所謂「法身」,它是本體自性的別名,離言絕相,無跡可尋。佛菩薩證性返真,垢盡明存,始有「法眼」,云何有瑕? 然而夾山禪師在「未悟」以前,還沒有到達「情」、「識」未空的境界,對世間萬事萬物還相隔重重障礙,真諦未明,談甚麼「法身」、「法相」。到了「開悟」以 後,我法不立,性相融通,法眼法身已自證得,對萬事萬物已透明了解真相,猶如明眼人看見大象貴體,無須去猜測一番了。同是一句話,兩種不同的境界,這就是 「悟」與「未悟」的差別所在。 船子禪師認為夾山禪師機緣成熟了,一言相契,秘傳心印,深慶得人,正如深潭垂釣,舉竿得魚,金鱗騰躍,喜不自勝。夾山禪師接了船子禪師的衣缽,住山弘法, 暢演藥山宗旨,禪風妙諦流傳十方百代,如丹桂飄香中人欲醉,何止華亭水碧,朗江山青,煙籠翠色,千重萬重而已。 夾山開悟以後,船子又敦囑他善自保住悟境,以免退失。他說: 竿頭絲線從君弄,不犯清波意自殊。 竿頭絲線係指意念的浮動,清波係指靈明心體,不犯清波,任運自在。

遠離為妙

修習禪道的人,要善於辨識「正」「邪」之人,否則,很糟!一個生性偏私的人,因為生活的窮困,各譽的渴望,權欲的需求等等原因進入禪門,或者原修氣功,繼 而涉及禪法,便以禪者自居;既不懂佛法,更不懂「禪」是何物?為了貪圖錢財,謀取暴利而學禪、修禪;說些高深莫測的禪語,唬弄初學之人。或者以辦禪學班, 收弟子、治病等手段欺騙他人,詐取錢財。 為了名聞四方,受大眾的讚嘆,故而進入禪門,修禪打坐,有時故弄玄虛,刻意打扮自己,把門面搞得道貌岸然,而內心卻是一點禪都沒有,稻草一團,害人不淺。 還有一種人嫉妒心特別重,如見有人在各方面比他好,便心懷不服,刻意尋師求法,拼命修禪,以期超勝他人。 近年來,有人假借佛門「法輪」形象,到處招謠行騙,是傳播「邪法」的一種人,說些「似禪」而「非禪」的假禪法;這些人頭腦精明,善於包裝自己,氣功治病, 畫符念咒,蠱惑人心。 佛經上說,在末法時代,魔子魔孫,借「正法」行「邪法」,多如恆河沙數。禪,是很平凡,淡如泉水,人人都飲得。如發現有「怪味」、「異味」,這一定是滲假 的,遠離為妙。

甘露點滴

一個禪者在「悟境」上有所得,猶如甘露點滴灑向人間,浸入心田,清涼自在。歷代禪師「語錄」,猶如火炬高照,給茫茫長夜探索前行的人,指明方向。

筆者曾聽當今一位禪者「說法」,也是點點滴滴,如珠散地,顆顆粒粒,閃耀奪目,語多啟迪。茲摘錄下來,諸君認真揣摩,自有良益。

◆ 改變一下你的常態,你將會有不平常的收穫。

◆ 以「禪者」自居者,是名者而非「禪者」。

◆ 喪失自我是可悲的,執著自我是可怕的。

◆ 一個開悟的人倘若當眾自言已開悟,那他將得到「白眼」和「冷語」的回報。這也正說明他還沒有開「世態人情」這個悟。

◆ 一發現別人的缺點、錯誤,便無所顧忌地進行炮擊、轟炸,這不一定是「直心是道場」的最好表現,相反可能是自心嗔恨的發泄與暴露,與人為善的態度,那是最可貴的。

◆ 當你發覺自己早期言論的錯誤,謊謬的同時,你是否曾想到過現今的言論是完全正確的嗎?若能考慮到這一點,那你可能就不至於再「信口開河」了。

◆ 佛法的大海不是讓你成為「魚」,而是叫你成為「龍」,甚至「戲龍者」。

◆ 情感的狂熱投入有可能成為「迷信」。

不失正念

參禪時,思維運用是高度集中,念頭一鬆懈下來,不是心猿意馬,就是昏昏欲睡;一旦「禪定」功力深厚了,禪境猶如旋轉式的上昇,若是「定力」把握不住,就會墮入「魔境」。所謂「正道」與「邪魔」往往一線之隔,古德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扶持「正念」是相當重要的環節。禪門中有一故事:有位老禪師,晚上正在打坐,忽見來了一隊人馬吹吹打打抬著八抬大轎來接他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老禪師心想: 我沒有修淨土法門啊!怎會接引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呢?再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手持蓮花來接引,也不是抬八台轎子來接 引呀!這時老禪師感覺有無比壓力壓在身上,逼他上轎,不得已,就把座旁的引罄從窗口放進轎內。一放進轎子,那一隊人馬就吹吹打打抬走了。

老禪師心裡感覺納悶,仍繼續打坐。當天一亮,一個俗家弟子來了,手裡還拿個引罄,一看正是他的引罄。

這弟子說道:「好怪,好怪!昨晚我家的母驢生了一個大肉團,把牠剖開來看,發現裡面有一枝引罄,仔細一看,原來是您平時用的,您說怪不怪呢?」

老禪師默然,心想:「當時若失正念,不是投生驢胎了嗎?」

基本功力

參禪打坐確實要講究一下「基本功」,禪師都很重視這一點的,因為處理不當,直接影響到內在思維活動。

首先要盤腿坐,手結印。左腿在上,左手便在上:右腿在上,就右手在上。通常禪師是用左手,左腿在上面,為甚麼呢?有降伏性,能至制你心不散亂。結單跏、雙 跏都可以,假如你不能夠結,兩腿交又也可以。萬一還不行,就端坐在椅子上。腿不一定結,但手要結定印,兩個大拇指微微相拄:這有甚麼好處呢?可以使身心不 易散亂。

其次,脊椎骨一定要伸直,絕對要直。舌頭微往上顎,雙臂微向前張,下顎微向後縮。

再,眼睛要保持適宜的視量,看前面三尺遠的地方,寬度以不超過二尺寬為限。為甚麼要把眼睛固定呢?因為眼最敏感,東張西望,所以先要眼固定。切不可閉眼,閉眼容易昏沉,產生種種幻想,一定要把眼睛睜著看前面三尺遠的地方。

在打坐時,還要注意呼吸均勻,要調和順暢,自然、緩慢,不可急促。早晚定時,約半個鐘點至一個鐘點。

可以不斷延長時間,主要是能夠高度集中心力,所謂專注一念:參究「萬象歸一,一歸何處」?參透了,一定達到悟境。

墓地打坐

「打禪七」,在寺廟裡經常舉行,一連七日,由早上到晚上「坐禪」,上午三柱香,下午三柱香,晚上兩柱香;每柱香約點個多鐘頭;規矩很嚴格,坐了一柱香後,在禪堂內沿佛龕子跑十分鐘,由慢步到急速步,像旋風似的兜圈子,方丈和尚向地敲香板一下,突然煞步,直立著。

這時,方丈和尚乾咳一聲,講「開示」了(啟迪僧人)。常州天寧寺敏智和尚說:「佛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在打「禪七」時,有些人似乎看到形形色色 的怪現象,獅子、老虎、天神、美女……這些都是妄念幻想,穿鑿附會,胡思亂想。如能保持「正念」,一切幻想自然消失,否則易墮「魔境」而不可自拔!

過去,有一位禪師行路,夜晚無投宿之處,就在墳墓空地上打坐。他覺得口渴得厲害,發現旁邊有一潭水,月夜光下,潭水映月,顯得幽美,他就雙手舀來喝,喝了覺得味道甘香,越渴,越想喝,喝足了,很舒服!然後他又繼續打坐。

坐到翌日天蒙蒙亮,他回頭一看,不禁嚇得目瞪口呆,看到水潭裡浸泡著一個骷髏散骨頭,水都臭了。他這一發現,「哇」!就吐了,這一吐他開悟了。他說:「一切唯心造,一念不生,萬法無咎。」沒有禪觀,焉能如此!

喇嘛修法

修「禪法」,如果不得法,遇有幻覺,就容易發生差錯,所以說,一定要依靠「禪定」功力深厚的善知識指點。修「密法」也是一樣,同樣也會出現種種幻覺現象。

西藏有位吐登喇嘛,在寺院裡閉關清修密法,在觀想時,忽然看到前面有一隻蜘蛛,一天比一天大,大到最後有拳頭這麼大,而且逐漸逐漸接近他。於是他就修「誅法」要來誅這蜘蛛,結果誅不了。他想乾脆拿刀子把牠剁了,他就準備了一把刀子放在旁邊,等第二天牠再來要把牠剁死。

他的指導喇嘛有「通力」,就跟他說:「出家人不可以殺生,而且你也剁不了。假如你真想殺牠!我給你一支筆,你明天在那蜘蛛肚子上畫個圓圈,後天再拿刀對準那圓圈捅進去,這樣才能把牠殺了,其他方法你都殺不了牠!」

吐登喇嘛果真照做,等到下座後,指導喇嘛就問他:「你圓圈畫了沒有?」

他說:「畫了。」

指導喇嘛就叫他把褲帶鬆開,一看!那圓圈正畫在自己的肚子上。吐登喇嘛看著自己的肚子,傻了。

如果不是指導喇嘛的指點,果真用刀子捅一下,不是捅到自己嗎?那隻變形的大蜘蛛,祇是幻想出來的罷了。

一門深入

弘義禪師「說法」很淺白,可謂「深入淺出」。

他指出一般人學佛最大的通病,就是不肯「一門深入」。今天聽張三講這個修持好,他就修這個;明天聽李四講學某某很靈,他又學某某。結果搞來搞去,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學了一大堆,一樣也沒學成。

他常常說:「世人啊!木匠能生活,裁縫能生活,泥水匠也能生活,行行出狀元。」但絕對沒有人早上做木匠覺得不賺錢,下午又改行做泥水匠,明天又覺得泥水匠太苦,又改行做裁縫,這樣如何能生活呢?祇有一門深入才能生活。

任何成就皆是一門深入所換得的,不管世間法或出世間法,絕對沒有今天學這個,明天又學那個就獲得成就的。

佛法浩如煙海,窮畢生之力也沒有辦法學得完,莊子不是說:「生也有涯,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如何能以有限的生命窮無窮盡的知識呢?世出世間法 都是如此,若下一門深入,今天修「密法」,明天修「禪定」,再過幾天修「淨土」;弄來弄去,得不到實益,還怨怪「法門無用」!

你要想時間不浪費,就要「一門深入」。不要把自己搞得太忙太雜,若太忙太雜,根本沒有時間「修持」。胡混而已!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楊釗

九月份在放生之後回程船中,暢懷法師給我們作了一個很好的演講,題目是:「如何唸難唸的經」。俗語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這本經很難唸,但又要日日 唸,怎麼辦呢?人生在世,面對的是本難唸的經,日日面對,這不是很痛苦嗎?怎樣才能解除這個痛苦呢?是逃避?離家出走?不是辦法。得過且過、自我麻醉?也 不是辦法。積極的方法是接受它、面對它、解決它、放下它。

一般的家庭,不論父母、兄弟、夫妻、兒女,若有七分長處,三分短處已經是很好了,已經是不錯的搭擋。如果是八、九分長處,一、二分的短處,那麼這個人就不 得了,能與他/她同為家庭中的一員,可說是非常幸運。人在社會上,大都是缺點多,優點少。明白這一點,望望自己的周圍、自己的家庭成員,自己就能起包容的 心、諒解的心。抓住這一點,從這一點開始唸,這本經便容易唸了。

學校的學生,若成績有七十分就不錯了,若有八十分、九十分就很好了。北方有句俗語:「人無十全,瓜無弓圓。」意思是:世界上十全十美的人幾乎是沒有的,而 市場的瓜要完全像把弓箭一樣,又或完全像一個均等的球一樣,也是不可能的。然而,在我們的現實社會裡,大部份人的習慣不是看別人的長處,而是看別人的短 處。如果大家都互相看對方的短處,就容易產生「怨」,從而滋生「恨」,這樣就很難相處了。所以,我們所見的,都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一般人,惡心多、善心少;相聚之時喜歡講別人缺點,談論別人是非,很少談論別人優點好處。大概踩低別人,可以抬高自己,令自己好過一點吧!但是,他/她忘 記了由於長期 地看別人短處,說別人是非,行為中有意令別人不好過,慢慢地自己開始顯得不易與人相處,甚至是難以相處的人。由於「相由心生,相由心改」,眼睛是靈魂的窗 子,自己內心的想法自然而然地在眼神中、在身體語言中顯露出來,這樣長此下去,如何能唸好人生這部經呢?

與人相處的訣要,在傳統的實踐中總結了很多的方法,其中有「與人相處,先學吃虧」。一般人是不肯吃虧的。個個人都不願吃虧,就容易產生相爭,相爭引起碰 撞,何來很好相處呢?因此,必須學習吃虧,吃虧由自己做起,由當下做起,並且不僅學習,還要反覆練習。日積月累,才能掌握「肯吃虧」這種看似容易做起難的 「與人相處」功夫。

另一招是「忍得一時之氣,免得百日之憂」,「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都是日常處世的好方法。

另外在與人相處中,要學習能進能退,有時退步也是前進的一種方法,其要旨是:「退步原來是向前」。在現實的生活中,農夫在插秧的時候,他們的行動是「以退為進」的,一邊插秧,一邊後退,直至把秧全部插在田上,有詩為證:

手把青秧插向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身心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它的意思是:農夫們把青青的秧苗插向充滿泥與水的田中,當他們要插秧的時候,頭是低著的,但是當低頭的時候,卻看到水中的另外一遍天地。在宇宙之中,不僅 是要懂得勇往直前,有些情形是要退步的;祇要我們不執著,心境與行為保持清淨,就事論事,實事求是地去面對問題、處理問題,就會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好方法。 因此,退步原來也是向前的一種有效方法啊!

其中要點,說明低頭沒有甚麼大不了,退步沒有甚麼大不了;祇要能解決問題,就是好方法。正是鄧小平先生的「不管白貓黑貓,會捉老鼠就是好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哲理。

儒家說:「人非聖賢,誰人無過?有過能改,善莫大焉。」人生在世,最大的善行是「知錯能改」。因此,學習經常檢討自己的身、口、意,有無存惡念,有無說別 人壞話和做損人利己的事。如果有則盡快懺悔及改正,這就是最大的善行啊!因此,佛教奉勸世人要做「三好人」:「存好心」、「講好話」、「做好事」,日子有 功,一定會修善因得善果的。

民國元老名書法家於右任老先生飽歷滄桑,一生淡泊,榮辱自安。友人問他高壽養生之道,他指指客廳字畫,笑而不言。廳中有一幅蓮花圖,旁邊有一副對聯,上聯為「不思八、九」,下聯為「常想一、二」,上面之橫額為「如意」二字。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的事十居其八、九」,因此,不要想那八、九不如意的事;但是,也總有一、二件快樂的事呀!那麼,就讓我們常想那一、二件快樂的事吧! 人生高壽,從此而生,快樂之源,也從此而起。與人相處也可參照這個法門呀!「多看別人優點,少看別人缺點」,令自己開心,別人快樂,雙贏方法,利己利人, 何樂而不為呢?道理就是那麼簡單,但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忘記了。

 
 
恭賀佛門泰斗本煥長老百歲有一
◎常 欣

編者按:

二○○七年十月三十一日,是當代佛門泰斗、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煥長老百歲有一壽誕慶典的日子。在這良辰吉日,海內外諸山長老、四眾弟子及十方信眾彙聚弘法寺,以虔誠、恭敬之心向長老祝壽、祈福。

本煥長老,祖籍湖北新州,出生於清光緒三十三年(西元1907年),二十二歲在新州報恩寺出家,一九 四八年接法於虛雲老和尚,被立為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本煥長老的前半生,苦行參研經、律、論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 拜五台、刺血寫經、燃臂孝母、弘法利生、領眾守戒,遵循百丈清規,續成禪門宗風,宣導人間佛教,堪稱佛門龍象。而在後半生,本煥長老則奔走中外,行化四 方,廣結善緣,披肝瀝膽,建寺安僧。近二十年來恢復或新建別傳寺、光孝寺、弘法寺、報恩寺、四祖寺、蓮開寺、大雄寺、百丈寺、大光明寺、成道禪寺等十座寺 院,建築面積約十七萬平方米,德業巍巍,堪稱佛門巨匠。

本煥長老出家七十多年,弘法興教孜孜不倦,教授的弟子遍及海內外,四眾弟子在親近這位德高望重的老法師時感受到的不僅是他的人格魅力,更是他似海洋般寬廣的大千行願。在此恭賀本煥長老百歲有一壽誕的美好日子裡,一位佛弟子在投稿中這樣深情的寫到——

走近本煥長老,我走進了一片海洋

每一個瞭解深圳弘法寺的人,都知道這裡有一位百歲高僧——101歲的方丈上本下煥長老,每一個來弘法寺朝禮的信眾也幾乎都會去拜訪這位當今的佛門泰斗。作 為一個從弘法寺開始踏上學佛道路的佛弟子,我曾多次懷著感恩的心隨著方丈室外排起的長龍去頂禮供養本煥長老,但匆匆拜完又匆匆離開,我對這位德高望重的老 人家除了敬畏還頗感遙遠和陌生。

終於在今年初參加弘法寺的「打禪七」法會中,我與近五百名信眾一起在新的弘法大樓禪堂裡修學打坐、參禪,深深感受到本煥長老的大慈大悲。為了接引大家瞭解 佛法、修行佛法,弘法寺禪堂對祇要能遵守禪堂規矩的信眾、遊客一律開放,分文不收,而且在吃、用、住等方方面面為大家提供一切方便。更難得可貴的是能聆聽 師父們的一次次開示,能與師父們同堂參禪。這樣向大眾開放的「打禪七」在全國寺院都是極少有的,而在弘法寺,每年都會舉辦。

為期二十八天的「禪七」快結束時,本煥長老恰逢身體不適,但他不顧侍者的勸阻,仍堅持來為大家做結行開示。他老人家苦口婆心地教導大家:「行住坐臥都是 禪,回去後一定要好好參、好好修」。沐浴著本老及法師們慈悲的甘露法雨,總有一種暖暖的東西塞滿心頭,我終於忍不住提筆給敬愛的本煥長老寫了一封信,並帶 上自己心愛的筆筒和蘇州老家的名茶去拜謝老人家。那是個周日的上午,我一邊向方丈室走去,一邊默默地祈求觀世音菩薩保佑我能比平日多一點時間、多一點機會 親近本煥長老,讓恩師能收下我的心意,聽到我的心聲。終於來到方丈室門口,竟不見平日的長龍,我進去時,最後一位拜訪者正好出來。我懷著恭敬又緊張的心情 頂禮、供養。當本煥長老看到那個刻有孔子和子路、子貢、顏淵「農山言志」的筆筒時,他高興地把手中的扇子插在裡面。一位本老身邊的居士代我讀了信,當本老 聽到我在信中發願:「志在成佛,修在當下。護持正法,從我做起。」時,他欣慰地點點頭,並拿起扇子敲著我的頭加持:「發心、發心、發大心!發財、發財、發 大財!」

這是我第一次走近這位我心目中光輝偉大的智者,原來他離我並不遙遠,他願意傾聽每一位弟子的心聲。

然而要說真正走近本煥長老,則是因為今年「五一」弘法寺舉辦首屆「弘法之旅」。我作為記者,承擔著採訪報導法師、教授的工作。第一篇整理的便是開幕式上本 煥長老的開示,因為聽不懂本老的方言,我特意請與本老同鄉的湖北籍師姐劉建輝幫忙。夜裡,我們反復地播放錄影資料,一字一句地記錄著,經過四個多小時,終 於成稿了。而在此過程中,我的心靈就像受了一次洗禮:這位101歲的禪門泰斗對於舉辦夏令營,稱自己是個初參,是個才一歲的小和尚,老人家樸實謙和的美德 深深感化著我;聽著老人家語重心長的話語:「要好好學、好好修,一定要成佛!」這聲音久久迴響在我耳邊。老人家對莘莘佛子、芸芸眾生的關愛和期望融在錄影 機傳出的方言中,衝擊著我的心靈,我不禁憶念起老人家一生的苦行大行、難行能行,眼前湧現出一片浩瀚的海洋,那是佛菩薩無限慈悲的海洋。

那一晚,儘管通宵工作,可我卻如同充了電一樣法喜充滿,而從那以後,我對本老的方言也完全能聽懂了。

五月三日下午我們前往方丈室採訪本老對「弘法之旅」有何期許。本老說:「沒有眾生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我們成佛的菩提花果都在眾生緣中。辦這個夏令營很 好,很好,做得對!讓很多人都來學,好!但不是今日今時學,是將來一直都要學!」本煥長老神采奕奕、氣宇軒昂,在場的人都感到無比的加持和鼓舞。

很巧,我們的採訪剛結束,從香港趕來為學員們授課的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先生來拜見本煥長老。本老開心地把楊釗居士拉到身邊,讚歎他給予「弘法之旅」的支 持,當楊釗居士表示自己本來更願意默默耕耘,並不願當眾顯耀自己時,本老感歎地說:「我知道你的心,但是為了接引眾生、救度眾生、成就眾生,就一定要出來 講的。」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是本煥長老一生的座右銘,但走近他,才深深地感受到這句話早已融入他的每一言、每一行、每一念中。本老說:「地藏王 菩薩的願力很大:『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地藏王菩薩是個人,我們也是個人,我們要像地藏王菩薩那樣發菩提心救度眾生,還要向我們最好的 老師釋迦牟尼佛學,學習他們利益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令一切眾生都離苦得樂。我的願力是:『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但是『得離苦』還不 行,我要把它改成『早離苦』,要讓眾生趕快離苦、早早離苦才好。」

「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這句話也如同海水一樣融進了所有與本老親近的人的心海中。當我採訪台灣來的海濤法師時,他也無比讚歎地說:「弘法寺 最主要的精神核心就是本煥大和尚那種慈悲和關心別人的思想人格。」而當學員向楊釗居士提問:「您的人生目標是甚麼」時,這位大居士的回答更是震撼了我的心 靈:「我的人生目標是:接引眾生、救度眾生、成就一切眾生。」這句話從楊釗居士口中說出,對於我這個一直以「志在成佛」為人生目標的修行人當下如同醍醐灌 頂,本以為祇有像本煥長老那樣的大成就者才能救度眾生,卻未醒悟到成佛並不是最終目標,祇有時刻心系眾生、服務眾生、救度眾生才是每個行菩提道的佛弟子永 遠追求的目標。我深深地感受到本老心繫眾生的胸懷如同一片浩瀚的海洋,而我也與無數的眾生一起融入了這片悲智深廣的大海中。

因為走近本煥長老,我們也有幸從另一面看到了老人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五月四日傍晚,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為學員講完課後拜見本老,本老與他一起用 了齋。飯後,本老在方丈室廳內作「百步走」,他走得很快也很歡喜,腳下如同生風,而且邊走還不忘了身邊的人:時而對我們這些義工笑笑,時而轉頭對大家說: 「吃完了走走,好!」,時而又在供佛台上拿幾個最靚的水果給潘教授。這個萬眾景仰的百歲老人竟是這樣的善解人意,是這樣的友愛、謙和。

走近本老的日子,我們時常感到他老人家就像我們的祖父一樣可親可敬。一天傍晚,我們按奈不住想念又去親近老人家,這時本老正坐在法堂前的籐椅上。

我們圍坐在老人家身邊,面對我們虔誠的面孔,本老講了一個他的處事原則:「我這一生祇說對國家、對社會、對眾生有利的話,對國家、對社會、對眾生不利的 話、有害的話我絕對不說。」他看到我們多是女居士,又講起了觀世音菩薩成佛的故事,鼓勵我們,觀世音菩薩現女身,就是告訴我們女人也能修行成佛,教導我們 要多念觀世音菩薩,要學習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度眾生,並說人人學習觀世音菩薩,那麼人人都是觀世音菩薩。

說完,老人家關心地問我們:「你們能不能聽懂啊?」當看到我們每個人都開心地點頭時,老人家哈哈一笑,揚起雙手說:「好嘍!講完嘍!」可愛得像個孩子似 的,引得我們也笑了起來。那一刻,弘法寺的夜空蕩漾起一片歡聲笑語的海洋,我們的幸福也如那清淨蔚藍的海水一樣蕩漾開去,一直融進夜幕下的鵬城。

 
 
巴山又聞獅子吼
——正剛法師榮膺縉雲寺方丈紀實

◎廖自力

樹千年法幢開不二之門

一千五百八十多年前,慈應禪師來到重慶市嘉陵江畔的巴山,也就是今日的縉雲山,披荊斬棘,開創了中國唯一的一座古佛道場——縉雲寺迦葉佛道場,始樹光明法 幢,更作獅子吼聲。西元一千九百三十年,中國近代佛學大師太虛和尚也游化來到古老的巴山。和尚披肝瀝膽,首創世界佛學苑漢藏教理院,振教綱於式微,扶法幢 於水火。西元二○○七年十月二十日,古老的巴山再一次大放光明,大德海會,龍天雲集,見證正剛大和尚晉院升座典禮。

那時,儀仗隊、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及觀禮信眾均雲集在唐代碑坊前的廣場上,維那師鳴磬一聲,大呼:「迎請和尚!」監院師至大和尚座前啟請道:「仰白和尚, 大慈忍聽,縉雲法幢重樹,法座虛設,恭請和尚升無上座,作獅子吼,統領大眾,如法重修,惟冀和尚不吝慈悲,俯允之至。」正剛大和尚合掌答道:「正剛當不違 教命,即刻晉院,追先賢足跡,效古德榜樣,與眾齊心,同眾共願,振興道場,匡扶常住。」

隨即,儀仗隊鳴鑼開道,監院手捧「恭請晉院」牌引路於前,諸山長老護送於後,護法居士簇擁相隨,浩浩蕩蕩,邁進古剎山門。

到明代迦葉碑坊前,正剛大和尚卓杖說法道:「佛口高懸耀大千,古佛迦葉開此山,是日不二門開啟,高標法幢紫雲端。」頓時雲開日出,萬瑞呈祥。

到古山門前,大和尚立定,拈香,說法道:「不生不滅是真常,二而不二露心光,法傳漢藏摩尼寶,門庭又聞木樨香。」說罷,卓杖直指山門道:「進!」無量大眾彷彿都在和尚的呼聲中一下進入摩尼寶海。

至彌勒殿,大和尚拈香三拜,拜畢,卓杖說法道:「攜隻布袋無價珍,坐即是臥侯來賓;笑而不言施法雨,華林婆娑太虛清。」磬聲響起,無量大眾又彷彿都在彌勒菩薩的微笑當中獲得清淨的昇華。

至韋馱龕,大和尚拈香說法道:「身現將軍威不怒,靈山受記正法護;山門端賴解脫德,海眾安和那伽窟。」威德加被,更覺祥和。

旋即至大殿,大和尚拈香九拜,卓杖云:「大雄大力大慈悲,四生九有皆依皈;重重無盡華藏界,法界同春沐光輝。」彷若有一道光明,於自性心中生起,超勝日月,攝盡法界。

至漂海觀音前,大和尚說法道:「昔號圓通古佛來,腳踏怒潮化蓮台;慈雲普蔭三千界,揚枝遍灑滌塵埃。」彷彿甘露遍灑,清涼頓生。

磬聲悠揚,引領大眾直往法堂。

升無上法座,作獅子吼音

到了法堂,諸山長老和嘉賓已列坐兩旁,送座長老惟賢老法師和正剛大和尚一齊向上問訊。問訊畢,惟賢長老將具交與正剛大和尚,惟賢長老從西邊上法座前,正剛大和尚從東邊上法座前。惟賢長老送座並說法偈,正剛大和尚答道:「正剛依教奉行,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送座畢,惟賢長老回位。正剛大和尚下至香案前拈香,展具三拜,之後卓杖說法道:

大寶法王座,人天普護持;

山僧登演處,觸目即菩提。

說罷,大呼一聲:「升!」

在妙曼的香贊聲中,正剛大和尚登上法座,一坐仿如千年,千年仿如一坐。一坐莊嚴千年,千年莊嚴一座。

監院和侍者拈香頂禮,大和尚執拂塵。拂塵起處,客塵落定。禮畢,維那白槌:「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大和尚起座拈香,說道:

此一瓣香,即相無相,體露真常,爇向爐中,專申供養:盡虛空遍法界過去未來,十方常住三寶,娑婆教主本師釋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諸尊菩薩摩訶薩,伏願大眾心識達本,共證菩提。

此一瓣香,不離方寸,香溢曹溪,爇向爐中,專申祈願,國運昌隆,世界和平,人民安樂,四海和諧。

此一瓣香,妙契真如,體周法界,爇向爐中,專申供養:西天東土歷代祖師,天下宏宗演教諸大善知識,本寺開山及歷代諸祖老和尚,供養本寺中興上太下虛老和尚,伏願道場不動,常加垂護。

末了,正剛大和尚從懷中掏出一瓣香,說:「此一瓣香,懷中拈出,靈光獨耀。爇向爐中,專申供養:上惟上賢剃度恩師、上寬上霖得戒和尚、上惟下賢、上有下明法源和尚,用酬法乳之恩,以報接引之德。

說畢,撩衣就坐,卓杖云:

獅子山前著緇衣,紫霞堂前袈裟緣;

法源問道十餘載,掛錫人天作福田。

又云:「諸善知識,正剛不才,淡居門庭。蒙兩序推舉,各級領導委 命,守護山門。竊念縉雲山,舉世名剎,自愧福慧淺,難負重任。仰冀黨政領導,諸山長老,諸大檀越,合堂大眾,鼎力護持,同心共德,承先啟後,繼往開來,遠 紹諸祖,近光宗門。不負三寶,不愧祖燈。既然如是,即今升座一句,應如何道呢?

卓杖云:

靜聽林濤聲愈好,閑看庭前雙柏堅。

牧牛童子秋歸早,縉雲幻化湧大千。

說法畢,維那白槌:「諦觀法王法,法王法如是。」說完,維那呼:「展具。」大和尚說:「不展具。」維那呼:「頂禮和尚!」大和尚說:「不頂禮。」維那再呼:「送和尚入室。」大和尚說:「免送。」

正剛大和尚下座,諸山長老一齊上前祝賀。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對惟賢長老說:「惟老啊,感謝您又為中國佛教培養了一個龍種。」

屋外,惠風習習,林濤聲聲,亦彷彿在為這一千年古道場的新方丈升座而祝福。

續千年慧燈,行直心道場

升座儀式結束後,大眾步出法堂,經雙柏精舍門前,至寺院右側的一片廣場上,繼續舉行升坐慶典。

正剛大和尚在慶典會上致辭說:「縉雲寺始建於南朝劉宋景平元年…… 縱觀歷史,縉雲寺自南北朝至明清興盛綿延長達一千五百餘載,對佛教的發展和社會的貢獻,清晰可辨。由於歷史的原因,一段時間以來,縉雲寺湮滅於風雨之中。 在多方努力下,二○○三年大年三十縉雲寺得以重新入駐僧團。四年來,房產一點一點相繼收回,今年終於使縉雲寺延續千年的香火,和大殿迦葉佛座前的油燈得以 重新燃起,巍巍香爐峰不再冷清,重新見證古剎晨鐘暮鼓和香焚五篆的景象……

正剛大和尚無限感慨地說:「回顧幾年來自己走過的路,每當困頓的時候,是佛陀「身無長物,心懷蒼生」的情懷支撐著我,每當遇到障礙的時候,是對於佛教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是惟賢恩師的鼓勵、是漢藏教理院前輩的精神激勵著我……

正剛大和尚表示,「祗有鼓起勇氣,全力承擔,把擔任方丈變成磨礪道 心、超越自我的機會,變為服務大眾、回報社會的機會,變為報答佛恩師恩、報答國家恩、眾生恩的機會。」他並希望,「力爭通過二十年的奮鬥,使縉雲山成為名 重海內外的佛教名山,使縉雲寺成為享譽國際、僧俗受益、雅俗共賞的佛教修持中心和佛教文化中心。

普陀山戒忍大和尚代表諸山長老致辭時說:「我以前沒有來過縉雲山, 到了縉雲山才知道縉雲山的美麗。我以前聽說正剛法師在縉雲山籌辦慈氏內學研究院,以為彌勒菩薩要在幾十億年以後才會來救度眾生,到了縉雲山以後,看到縉雲 山的每一個法師和護法居士的臉上都洋溢著慈藹的微笑,這才知道,彌勒菩薩就在這裡,就是縉雲山。我們在座的每一個人都是彌勒菩薩!

戒忍大和尚還讚歎了正剛法師的品德,他說:「正剛法師的裡面和外面是一致的,他修的是直心道場。」

永壽法師代表中佛協致辭。

慶典在祥和的梵唄聲中圓滿結束,當天下午,正剛大和尚又馬不停蹄地邀請到會的專家學者,召開了「縉雲山佛教教育座談會」。正是

慈心普攝三千界,縉雲喜迎新氣象,

正大純一續慧燈,光明自性是道場。

 
 
一座金塔巍然屹立於齊魯大地
——正覺寺寶塔暨佛像開光慶典

◎夏衛娟

二○○七年十月二日(農曆八月廿二日)是燃燈佛聖誕,在這殊勝的日子,山東省博山正覺寺舉行了隆重的寶塔暨佛像開光慶典法會。近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信眾共同瞻仰這座熠熠閃光的金塔,它巍然屹立於齊魯大地,為這一方百姓祈禱正法久住、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山東省博山正覺寺座落於山東省淄博市博山區安上村蓮花山上,始建於東晉,歷代高僧大德如梁武帝國師寶志公和尚、禪宗三祖僧璨大師、四祖道信大師等曾在此出家或住錫修行,是在佛教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祖師道場。

正覺寺曾有一座九層寶塔,毀於兵災。二○○六年五月三月(農曆四月初六),正覺寺舉行了寶塔開工慶典,重建正覺寺寶塔。在19.8米深的寶塔地槽旁,信眾 們歡喜剪綵,憧憬著寶塔建成的雄偉。經過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在三寶的加持下,在正覺寺監院仁達法師的帶領下,融合正覺寺常住的辛勤努力、融合十方善信的心 血和汗水,一分一厘積沙成塔。時至今日,正覺寺寶塔已作為山東省第一高塔莊嚴地聳立在齊魯大地的中心,並將在未來無盡的日子裡廣利虛空法界一切眾生……

現已建成的正覺寺寶塔為八角十三層佛塔,塔基深19.8米,直徑13米,地面以上總高68米。塔頂及每層塔簷用金黃色琉璃瓦嚴飾,塔剎為不銹鋼鍍鈦金,塔 身飾以金粉,通體金色,雄偉壯麗。十三層塔室裡,由下而上分別供奉著彌勒尊佛、韋馱菩薩、四大天王、地藏三聖、西方三聖、東方三聖、華嚴三聖、過去七佛和 五方五佛等,共三十尊佛像。寶塔內佛像全都是香樟木雕刻貼金,每尊佛像高約三米,層層供奉,莊嚴殊勝。

尤其令人讚歎的是寶塔及佛像如此雄偉莊嚴,其建設費用卻不足四百萬元,相對有些動輒上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建塔花費來說,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在採訪寺院建設者的過程中我們瞭解到原來奇跡是這樣創造的——

正覺寺監院仁達法師說從正覺寺寶塔的選址到建設無時無處不是佛菩薩在加被,一切都要感激佛恩浩蕩。原來在二○○五年,仁達法師以六十四歲高齡三步一拜朝禮 五台時,規劃占地126畝的正覺寺當時祇建成了觀音殿、地藏殿、寮房樓,大雄寶殿雖已打好地基,因資金緊缺工程停頓下來。仁達法師五個月朝山的過程中,祇 安排了工程隊開挖山體,並用山石墊寺院場地,當時約兩、三萬立方米的土石方工程鋪平了正覺寺院子的南方地面,然而有一塊直徑十幾米、深五六米大的空地,因 為車開不進怎麼也墊不起來。結果當二○○六年仁達法師決定先建寶塔,堪輿選址的時候才發現原來菩薩早已為寶塔選准了地方,就是這塊墊不起來的空地,所以正 覺寺寶塔還未開工就已省了一千多立方米的土石方工程。更奇妙的是,原本寶塔地基設計深六米,往下挖的時候卻都是土,見不到石頭,而且都是稀有的五色土,對 中國風水學頗為精通的仁達法師知道,這寶塔選准了一塊沃土,一塊難得的風水寶地。為了確保塔身堅固永久,仁達法師帶領工程隊深挖地基達19.8米,並層層 加固,硬是做起了比任何土石都更為堅固的寶塔地基。回憶起這地基工程,六十六歲的仁達法師興致勃勃、如數家珍般地為我們描述:「最底下八十公分深埋著缸啊 寶瓶啊之類的,接著第一層打夯1米多厚的三合土,再加十公分混凝土找平。第二層是2米厚的毛石混凝土,找平以後,往上就是60公分厚的鋼筋混凝土整板基 礎。以上,又是2.4米高的鋼筋混凝土圈梁,然後開始分八個角做柱子,其中四個柱子焊有避雷系統。一直到正負零以下6米,又加了一道1米厚的圈梁,圈梁以 上……」

聽著老法師深情、細緻地介紹寶塔建設過程,我們感受到的不僅是佛菩薩的慈悲加被,更深深地感動了老法師親力親為、不辭勞苦的實幹精神。當地的居士對仁達法 師的印象就是——無論你甚?時候來正覺寺,師父如果沒有出去化緣,就是忙碌在辦公室和工地,連吃飯都是和工人們吃得一樣。負責工程建設監理的義工妙鯤說, 他之所以放下自己在深圳的生意來幫師父,就是看到師父為了省錢建寺以年邁身軀身兼數職,實在太辛苦了。仁達師父也很有遠見,從開始就先購置了塔吊、切割機 等設備,並親自設計、監督工程,還經常帶頭搬磚瓦牆。仁達師父的才智和實幹使得工程隊上下十分感動,他們對正覺寺的工程也更加盡心盡力,祇能保質保量。

就這樣,一座莊嚴的金塔奇跡般地建起來了,然而這座金塔帶給信眾們最為奇妙的法喜還是在寶塔開光的殊勝時刻:整個法會期間正覺寺瑞相紛呈:開光前一天的晚 上九時左右,寶塔突然放出金色光芒,並在寶塔上方的天空中又出現了一個寶塔,塔頂放光。天上、地上寶塔形成雙塔同時放光的瑞相。記者及部分信眾在攝影時, 照片中出現漫天的五彩光球圍繞著寶塔。瑞相持續了近一個小時,當時觀音殿正舉行瑜伽焰口法會,義工和信眾們都湧向戶外,合十面向雙塔,持誦地藏王菩薩聖 號、阿彌陀佛聖號,感恩、歡喜之情難以言表。

就連老天爺也以他特殊的方式為法會送了一份厚禮:在開光法會籌備期間,綿綿秋雨一直下個不停,泥濘的工地、陰冷的天氣著實給義工和信眾們帶來了考驗,尤其 是來自港、澳、台、深圳等南方地區的。但是在仁達法師的帶領下,大家克服種種困難,為法會的順利召開做好充分的準備。而十月二日寶塔開光這天,早上還是陰 天,當九時半大和尚們為寶塔灑淨開光時,天氣突然放晴、紅日當空、陽光普照,很多信眾看到寶塔頂端出現西方三聖,禁不住喜極而泣。信眾們歡喜異常,感歎正 覺寺道場的殊勝、感恩諸佛菩薩的加被。

為寶塔暨佛像開光慶典法會主法的有中國佛教協會理事、仁達法師的剃度恩師能行大和尚;山東省政協常委、山東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覺照大和尚;雲南省大理彌陀 寺方丈聖光大和尚。出席法會的還有山東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白衡先生、山東省民族宗教局科長雷在利先生以及山東省、淄博市的各級領導。與會的大和尚及貴賓也 深深感歎法會的成功和殊勝,異口同聲地讚歎正覺寺道場的清靜莊嚴、感歎諸佛菩薩的加持不可思議。覺照大和尚及聖光大和尚在採訪時都非常讚歎正覺寺這些年的 建設和弘法,能行大和尚更是以有仁達這樣的好徒弟而感到欣慰。雷在利科長也代表山東省佛敖協會及其個人表示對正覺寺的建設及仁達法師的修行非常讚歎和支 持。

來自北京、香港、澳門、台灣、山東、廣東、江蘇、黑龍江、山西、湖北、吉林、美國、俄羅斯等地的信眾們雲集正覺寺,參加法會,一起見證了這一神聖時刻的到 來,共沾法喜。並於十月二日晚在寶塔前空地上將成千上萬盞蓮花燈擺成卍字圖案,齊聲誦念燃燈佛聖號,點燃一盞盞明燈供佛祈福,之後跟隨法師們虔誠繞塔。

法會期間,四面八方來的義工和信眾們也深深打動著記者的心。記者看到正覺寺正處於建設之中,條件簡陋,各種設施都不完善,參加法會的海內外信眾,大部分都 睡在尚未完工的羅漢堂的地鋪上。但大家並不以此為苦,而是更深切體會到建寺的艱辛,更加尊重和理解仁達法師為了建設正覺寺,抽血寫血經、三步一叩朝拜五台 山的大願大行。澳門信眾妙樹感慨地說:「這一年來,我們從香港、澳門來正覺寺參加法會、做義工至少有七、八次了,是仁達師父的理念和修行深深吸引著我們, 師父他老人家在這裡為眾生、為佛教修復祖庭道場吃了很多苦,我們也發願盡自己所能幫助正覺寺儘早建起大雄寶殿,利益眾生、造就僧才。而且我每次來正覺寺, 胃病、疲勞等症狀都不翼而飛,整個人神清氣爽,我們都感到正覺寺這個道場加持力很大,是個非常莊嚴、殊勝的正法道場。」

寶塔聳立起來了,開光法會結束了,嘉賓信眾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留下了仁達法師及建設者們、義工們繼續為下一步的建設而努力拼搏?,祈願諸佛菩薩護佑加被山東省博山正覺寺早日建成!

 
 
學佛後我身心自在 ◎彭棠芬
學佛心得 ◎頓超

(一)學佛後我身心自在      ◎彭棠芬

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在學佛之前也有所聞,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說不上感悟,七天的出家生活體驗,我有緣與班上的同修,在師傅的引領下一起拜佛,早 晚課,誦經,過堂,聽課。禮佛禪寺的法師、義工菩薩的慈悲,不知疲倦,辛勞,事無大細的教化,似甘露,洗 滌我身上的污垢,使我這個迷失在娑婆世界身心得到開啟,瞭解人生的意義,了脫生死,說時容易,做時難,在短期出家的七天,法師指點迷津,了知現實生活中的 因果輪迴,生命的過程,學會放下執著,去除內心煩惱,內心就能清淨自在,遠離顛倒夢想。

在禮佛禪寺這個殊勝的道場,法師的教化使我懂得了珍惜福報,學會一點點積累資糧,弘揚佛法,依照佛陀教法修行懂得知恩、感恩、報恩。

出家的七天是短暫的,但在我的生命歷程中是永恆,出家生活的每一天都是一次神聖的洗禮,增進智慧,學佛的人生,每一天都快樂,阿彌陀佛極光園土才是我真實的家。

退休以後有緣親近佛、法、僧三寶破迷開悟,珍惜每一天的生活,自在清淨。

(二) 學佛心得     ◎頓超

我是一個初機學佛之人,從這七天學佛中真正獲得法益不少,真正瞭解到佛學之博大精深,在這幾天當中,末學第一次聽聞,感到耳目一新,才知道佛教之中的智慧。我連最基本的都沒有學到最好,不由得心生慚愧。

首先就是受戒,整整自己的裝束,穿著一身出家人的衣服,有生以來第一次出家吧!於是覺得好奇,心裡有說不出的快感,剃度儀式開始,這一拜一站一念,把人折騰得受不了,思想集中不了,也不知口中念的是甚麼,一天下來,累得回到宿舍就睡。

接下來幾天,慢慢對佛法產生了興趣,當初不知佛教是從而來,經過法師的開示,讓我知道了更多,甚麼是六道輪迴,甚麼是十戒,甚麼是三寶,以及甚麼是放焰口,誦經文等等,在這些之中使我悟到從矛盾中得到統一,從複雜發展成單純,從障業中找到通達,從枷鎖中獲得解脫。

早晚念誦都很有講究,因我不懂祇能靠讀,有時祇能聽他們念,觀想一下,極樂世界光明美妙的聲音,理解南無的意義全身心,歸命,深信自己是罪業深重的生死煩 人,無法得到解脫,今生有幸聞信佛法,把在曠野中呼救的渴望念出來,讓我們的佛號聲傳遍虛空法界,救度無量無邊的苦難眾生。

通過七天的短期修行,多念佛,消除業障,反照對自己的業障,以慚愧的心與感恩的心持念佛號以求懺悔。

 
 
學佛七日談
◎頓 普

禮佛禪寺第三屆短期出家體悟心得

初步接觸佛法,當是十幾年前的事了。那時身處山西大同,因升學挫折而內心徬徨。偶得一本《佛與人生》,翻閱之後,深為贊同其理,給當時的我帶來了不少慰 藉。後來,偶爾也會去找些與佛理有關的書來看看,外出旅遊時也必會去拜謁當地名寺古剎,但還未讀經,也未信佛,這可能還是佛緣未到吧。

感謝禮佛禪寺及日照法師的宏法願深。使我在此能有幸參加短期出家體驗活動。七日中飲食起居,著裝行為,都異於平常,每日,念經參佛,真正體驗了朝鼓暮鐘, 青燈黃卷的出家人生活,身體勞累之作,心卻充實。我雖不是虔誠的佛教徒,但每日念誦、叩拜之際,所念所想,也不由得不與佛有關,感受頗多,雖不能一一釋 疑,此處還是略談些感受。

一、須有信仰

傳統教育中捨生取義的英雄人物頗多,支撐著他們作出相關行為的力量就是信仰。曾在藏區見過藏人叩長頭朝拜,身受風餐落宿及傷痛之苦,但見他們神情仍堅定祥 和,不由令人感歎信仰力量之偉大。而芸芸眾生中,或為昨忙,或為名累,每日匆忙於工作、應酬、玩樂,而當有閑停下來時,我們卻往往無所適從,不知道我們的 目標在哪裡,這就因為沒有信仰。因為沒有信仰,我們每日為名、為利匆忙著,卻也在迷茫中,因此而找不到方向;因為沒有信仰,我們也因此而失去了自我,找不 到人生的目標,名利本祇是實現人生的工具,我們卻錯把當作了目標。而心中有佛,也就看到了信仰的力量,同樣是匆忙,卻會多了一份淡定和從容,同樣是追逐名 利,卻不會為之所累。

二、學會感恩

對父母家人、師長、朋友感恩之心,人多有之,而對上司下屬、客戶或竟爭對手,我們卻往往難持此心。菩薩之心、感恩之心、幫助別人,是因為他們的接受,才能 成就我們的功德。依此類推,感因之心同樣同施及於我們生活中的一切人。感恩於我們的上司,是他們給了我們施展能力的平台,感恩於下屬,因為他們的努力才使 自己的工作得以完成,感恩於客戶,是他們的合擊、使我們的工作得以被認可,我們也才有收入的來源,生活之本,感恩於竟爭對手,是他們的存在才使我們的專業 能力、服務水準不斷得以提高,甚至是侮辱、傷害我們的人,我們同樣可以持感恩之心待之,因為他們的行為,才使我們得以成熟。持如此感恩之心待人,我們的內 心自然會少很多煩惱,多一些愉悅之情,我們的生活才會多些歡樂,也才會健康長壽。

三、持平常心

名利、形色本為外相,過分執著必為所累,人之煩惱,多為因追名逐利而來,煩惱聚積,則易生病痛,由此煩惱更多。持平常心,平常能努力工作,簡單生活,不執 著於名利,才能使自己內心平和,行為淡定從容;而且持平常心待人接物,又更能將此心境影響對方,相關利益也往往會不請自來,持平常心待之,生活簡單點,從 容點,無身心之累,少些煩惱,這本生就是幸福,無須刻意去求之了。

四、依教行事

信佛之人,雖因各人理解有異,根基不同,每人心中的佛不盡相同,但依教行事,卻是基本的要求。體現在生活中,就是要以法律和社會道德來規範約束我們,不作 奸犯科之事,不為違反倫理之行,這樣,方能人與人和諧,社會安定,以感恩心,以平常心,來待人接物,也方能成就功德,為來世結好善緣。

五、弘法精神

當今社會,道德淪滅,腐敗成風,身不出家,難免不聞。那麼又該如何對持呢?以己之力,難能改變,那就以戒的行為準則,然後再以自己來影響他人,個人的力量誠然渺少,影響也極為有限,但能影響一人是一人,也是功德至大。

以上五點,就是七日來些許感受,我本蒙昧之人,未有慧根,恐難以參佛修行,祇求心中有佛,持感恩之心待人,以平常心簡單生活,今生多積善緣,為來世造一個好因吧。

阿彌陀佛!

 
 
再建心靈聖殿
◎慧 禪

留雲寺建成了,信徒說道場莊嚴、清淨、適於修行;建築師說風格迥異、結構嚴謹;美學家說錯落有致、線條流暢、峻逸疏朗,遊目騁懷,思接千載……每當聽到這 些,我們除心生歡喜外,更多的是暗叩心扉,這就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嗎?縱使如各界所講,留雲寺的建築是成功的,但寺廟建成後,我們接下來做甚麼?每日晨鐘暮 鼓、誦經禮佛,坐收香火錢嗎?在我的觀念裡,寺廟不是出家人逃避現實或聚集財富的地方,而應是倡揚佛法,導眾向善,救贖靈魂,普渡眾生的道場。

在這個功利的、物欲橫流的社會裡,人們竟相追求聲色財富,心靈被經濟、物質的塵垢蒙蔽了。所以,當最大限度地追求利益成為人們的社會價值取向和自我價值實 現的方法後,人心便永無平衡和安寧。得不到的,想方設法,掏空心思,甚至不擇手段去得到;得到了,又提心吊膽,苦心經營,及及可危,惟恐失去。一旦失去 了,又萬分沮喪,徒生煩惱。

其實,我們的心靈本如湛然的朗朗晴空,無塵、無染。作為出家人,我們自知沒有佛陀的先知先覺,大徹大悟,但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在滾滾紅塵中帶頭離塵絕染,轉 染成淨,和大家共同開闢一方纖塵不染的心靈世界,在每個人的心中建造一座美輪美奐的心靈聖殿,安座我們的自性佛,開發真如本性。這才是我們要用畢生心力去 建造的一項無形的偉大工程,儘管它猶如海市蜃樓,觸摸不著,但比建造任何塵世的寺院任務更加艱巨。當然,功德更殊勝,意義亦非凡。

柏拉圖說,人的靈魂來自一個完美的家園,那裡沒有我們這個世界上任何的污穢和醜陋,祇有純淨和美麗。靈魂離開了家園,來到這個世界,漂泊了很久,寄居在一 個軀殼裡面,它忘記了自己是從哪里來的,也忘記了家鄉的一切。但每當它看到、聽到或感受到這世界上一切美好的事物時,它就會不由自主地感動,它就覺得非常 舒暢和親切——它知道那些美好的東西,來自它的故園,那似曾相識的純淨和美好喚醒了它的記憶。

其實,柏拉圖所說的「靈魂」,類似於我們佛教的真如本性;他所說的「完美家園」,應該就是我們要建造的心靈聖殿。建造心靈殿堂,讓我們那迷失於物欲荒野的心靈重歸純淨、美好的故園。

與生俱來的,每個人都曾有一座心靈殿堂,祇不過有的人在盲目追求官能享受的時候,心靈被物欲蒙蔽了,已真假不分、善惡不辨、美醜混淆。或者是在狂熱追逐聲色財富時,無暇旁顧真善美的存在。當人的內心充斥著假惡丑時,心靈殿堂就荒蕪了,傾頹了。

復建那久已荒蕪的心靈聖殿是我們共同的事業。然而何以復建呢?一位哲學家給出了答案。這位哲學家曾指著長滿雜草的一塊地問他的弟子們:「如何除掉野地裡的 雜草?」弟子們覺得很簡單,爭著說:「祇要用鏟子就夠了。」「用火燒也是好辦法。」「斬草除根,祇要把根都挖掉就行了」哲學家說:「你們先回去,一年後再 來相聚。」一年後,大家都來了,原來的地方長滿了穀子,而哲學家始終沒有來。不難領會,哲學家想告訴他的弟子:「要除掉野地裡的雜草,方法祇有一個,在上 面種上莊稼;要除掉心靈的雜草,方法也祇有一種,就是用美德去佔據它。」在此我們要說若要復建我們的心靈殿堂,必須採用一切真善美的材料。當然,這些材料 還要靠我們親手去擷取。

漫漫人生路上,美德就如同路邊草叢中芬芳美麗的小花,祇要我們留意採擷,經心累積,那聖潔的心靈殿堂必將屹立心間,並已裝飾得萬分美麗,驀然回首,自性真 佛也正拈花微笑呢!去年雲翔寺成立了護法功德委員會,以「節儉、慈悲、植福、證道」為理念,提倡入會者每人每天節約一元錢,集中起來用於捐贈,佈施。其 實,「節儉、慈悲、佈施」都不失為一種美德,如日日奉行,經年累積,無異為心靈殿堂添磚加瓦。

佛法乃是佛陀發掘的永恆不變、萬古常新的智慧。它導人以向上向善,予人以安祥從容,啟人以博愛、慈悲。這種智慧教導我們要去偽存真、止惡揚善、趨美離醜。讓我們共同去感悟佛陀那偉大的智慧,齊心構建那心儀已久的心靈聖殿,永遠安奉我們的自性佛,使其不再蒙塵!

 
 
雨夏
◎趙 傑

讀過不少讚美夏天的文章,不知為甚麼總會和雨聯繫起來。雨夏是漫長的,領略夏雨的叱吒風雲,讚歎雨後彩虹的賞心悅目,自然是文人墨客的專長。在我遙遠的記憶中,雨夏祇有一絲絲淒惻,一點點欣慰。

那是五十年代初期,一陣傾盆過後,雨依舊下著,祇是換作一種溫柔的姿態來傾訴。為了減免一點點學費,媽媽撐著傘,牽著我的手,踏著彈階路,去就近的小學校。媽媽向校長苦求了一陣子,總算答應減免一些,我們又披著雨絲回家。空氣中塵土的味道也漸漸散去,充盈著單純的清新。

從此以後,我漸漸明白讀書就要交學費。對於貧困家庭來說,每年暑假籌集這筆費用就成了父母皺眉頭的心事。雨夏往往成了苦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慢慢懂得,當我帶著一份稚幼的童真,在暑假裡嬉戲的時候,父母卻在盤算著怎樣讓孩子順順當當繼續升學。記得讀中學的時候,有一年夏天, 臨近開學,爸爸媽媽領我乘電車,冒雨去拜訪搬到南市的一家老鄰居。他家的兩個孩子和我是好朋友,一見面就到弄堂裡去玩了。回家的路上我才知道,父母是為了 我開學去借錢的。雨水驅趕了夏的枯悶、燥熱,一絲難以言喻的清涼沁入心底。我從心底裡感激父母。第二天,我就披著細雨趕到學校繳費,沒有煩躁,沒有沮喪, 沒有窘迫的心境,祇在心靈深處,默默地渴念著生活的亮麗。至今,想起幾十年前在小閣樓上度過的那個充滿希冀的雨夜,我依稀還有「少年聽雨歌樓上」的感覺!

經歷夏雨的滋潤,夏雨的考驗,更能體會雨夏的滋味。夏季過去了,生活還在繼續。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沒有浪漫祇有無奈!正因為家境貧寒,我選擇了師範專 業。走上工作崗位以後,做了班主任、教導主任、校長,每到暑假我特別留心那些貧困的家庭,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那怕為他們減輕一點負擔也好。

今年夏天,在街上遇到一位昔日的鄰居,說他孩子考上了重點中學,正在籌集學費。他告訴我,過去,讀初中屬於義務教育階段,幾乎年年有獎學金、方方面面的慈 善支助。如今,上高中了,費用更高,暫時還沒有獎學金。我把身邊僅有的二百元送給他,他千恩萬謝。看著他遠去的背影,我似乎又看見當年父母在雨夏奔走的身 影……

告別了多雨夏季,如今已邁入冬季。元旦前夕,我接到一封信,老鄰居欣喜地告訴我,孩子領到了學校最高的獎學金,是嘉定佛教十方教育基金提供的。二○○六年 秋嘉定區佛教協會向嘉定區教育局捐助了三百萬元設立了「佛教十方教育基金」,分十年為全區九所公辦高中學校的二百名家庭困難的在校高中生提供困難資助。資 助共分為「特困學生獎學金」、「貧困學生獎學金」和「臨時困難補助」等三個層次,資助那些學習努力、遵紀守法、道德品質良好,能「自強自立、誠實守信」的 困難學生。我知道,佛教界為教育系統提供專項資助,在上海市尚屬首次。當困難學生踏進高中校門的時候,正在犯愁:義務教育結束了,高中的學費從哪里來? 「佛教十方教育基金」帶來了福音,讓這些困難高中生以及他們的家長們如釋重負。難怪老鄰居在信中一再稱頌嘉定區佛教協會功德無量。

祝賀莘莘學子擁著雨夏,開始人生新的征途……。我想,如果生活水準不斷提高,如果樂善好施逐漸成為人們的一種習慣、一種本能、一種生活理念,變為人們的自覺行動,那麼,雨夏將不再是沉重的回憶,而是風景怡然,自然和諧,綠得讓人心醉,催人奮進,卻沒有一絲青澀的哀愁!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大埔定慧寺

啟建「萬佛洪名寶懺」二十一永日法會

法會日期 : 2007年11月26日至12月16日
(農曆十月十七日至十一月初七日)
法會時間 : 上午九時正至中午十二時 (午膳敬備山蔬結緣)
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四時正

★12月16日結壇當日下午五時三十分施放「瑜伽燄口」一堂

屆時恭請本寺方丈上初下慧大和尚主持洒淨儀式,監院智定法師與諸師領眾禮懺,迴向世界和平,人民安樂,百業俱興。

法會設有附薦先人往生蓮位、十方法界冤親債主蓮位、消災延生位、供齋、香油、花果、贊助法會等功德。

本寺現正進行全面維修,法會所有功德淨資除開支外,餘下淨資均撥作維修寺院用途。敬希各界善信、居士踴躍參加,慈悲喜捨,功德無量。


《丁亥年歲晚酬佛恩供諸天》

暨光明燈、金剛會結經法會

法會日期 : 2008年1月13日(農曆十二月初六日)

法會時間 : 上午九時正至中午十二時

屆時恭請本寺方丈上初下慧大和尚主持洒淨儀式,祈請諸佛菩薩加庇,眾善信福慧日增,六時吉祥,身體健康。

法會設有消災延生位、供齋、香油、花果、贊助法會等功德。

戊子年全年消災延壽金剛會及佛塔光明燈開始接受登記。

本寺現正進行寺院全面維修,法會所有功德淨資除開支外,餘下淨資均撥作維修寺院用途。敬希各界善信、居士踴躍參加,慈悲喜捨,功德無量。

午膳敬備山蔬結緣供眾

查詢電話 : 852 - 26521571 / 26562515 傳真 : 852 - 26500865
綱 址 :http:// www.tingwai.org 電郵 : info@tingwai.org
地 址 : 大埔墟馬窩村53號 ﹙可在大埔墟火車站專線小巴總站乘坐20S前往新峰花園三期﹚

 

佛聯會六十二週年暨恭賀會長覺光法師榮獲金紫荊星章
佛教學校獲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一等獎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十一月十五日,假會展舉行六十二週年會慶晚宴,並恭賀會長覺光法師榮獲金紫荊星章勳賢,同時頒發本會主辦之「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和「社會服務慈善獎券推售獎勵計劃」獎項。

會長覺光法師於致詞中,感謝佛陀、祖國、祖師大德、全體董事和四眾同仁共同弘揚佛陀精神;並宣佈明年香港將成為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閉幕典禮的舉行之地,希望在四眾同仁共同努力下,圓滿舉行。致詞後,佛聯會董事聯同多個道場代表將賀匾送給會長覺光法師,恭賀他榮獲勳賢。
|
當晚亦頒發由上海市作家協會首度與香港佛教聯合會聯合主辦之「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的四十五個獎項,邀請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長天、 新概念作文大賽總幹事李其綱、中國著名作家蘇童、上海萌芽雜誌社策劃及推廣特別顧問羅麗蘊等頒獎,多位來自港澳區得獎同學出席領獎禮。本會會屬學校佛教馬 錦燦紀念英文中學、佛教善德英文中學、佛教黃允畋中學的同學均獲得一等獎。而二○○七社會服務慈善獎券推售獎勵計劃,亦於當晚頒發各獎項。

晚宴於熱烈氣氛下,圓滿舉行。

參考資料:
「新概念作文大賽」是中國文壇盛事,自一九九九年舉辦第一屆以 來,每一屆均對文化界、教育界產生極大回響。舉辦九屆以來,孕育了一批知名的新進年青作家,為文壇帶來一次又一次豐收。「新概念作文大賽」由上海作家協會 與中國著名高等學府如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聯合舉辦。大賽邀請著名作家、大學中文系教授作為評委,評核準則十分嚴謹,冠軍作者將被推薦升讀國內 著名大學。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在國內已成為青少年夢寐以求的寫作勝地及入名校的暢途,得獎學生將獲高等學府的推薦和加分。
二○○七年度,上海市作家協會首度與香港佛教聯合會聯合主辦,增設港澳賽區,藉此激發和鼓勵港澳兩地青年以新思維、新表達及真體驗的寫作方式創作,並提倡母語寫作,發掘啟動港澳青年人寫作心靈,掀起寫作風潮,提高年青人的文化素質和學習興趣。

  
得獎學生出席名單

奬項 學校 得奬者姓名 奬項 學校 得奬者姓名
一等奬 1 拔萃男書院 李兆澄 三等奬 11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古鳳珍
  2 濠江中學 黃爾菁   12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何雪凝
  3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林慧   13 佛教黃允畋中學 陳仰容
  4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許晉業   14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吳芷蔚
  5 佛教黃允畋中學 麥傑峰   15 佛教筏可紀念中學 黃正龍
二等奬 1 筲箕灣官立中學 吳朝明   16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劉嘉露
  2 保良局百周年李兆忠紀念中學 崔宇麒   17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 魏櫻梓
  3 佛教茂峰法師紀念中學 林寶玲   18 拔萃男書院 劉漢弓
  4 迦密唐賓南紀念中學 麥凱瑩   19 澳門勞工子弟學校 關清清
  5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劉佩玥   20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吳漫怡
  6 佛教葉紀南紀念中學 葉夢思   21 澳門勞工子弟學校 吳嘉瑜
  7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蔡素歡   22 佛教黃鳳翎中學 羅冠宇
  8 九龍工業學校 李奇軍   23 佛教覺光法師中學 李惠瑩
  9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王琼欣   24 佛教黃鳳翎中學 簡敏兒
  10 浸信會呂明才中學 廖佩雯   25 田家炳中學 麥美榮
三等奬 1 濠江中學 曾婉君   26 陳瑞祺(喇沙)書院 李瑋洛
  2 濠江中學 陳亮   27 佛教慧因法師紀念中學 譚家樂
  3 佛教馬錦燦紀念英文中學 吳杏芝   28 澳門勞工子弟學校 盧倩雯
  4 東華三院呂潤財紀念中學 林小麗   29 佛教黃鳳翎中學 盧雅珺
  5 聖保祿學校 吳玉儀   30 九龍真光中學 葉翠英
  6 沛松紀念中學 何秀忠        
  7 寶安商會王少清中學 石毓靈        
  8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鄭嘉麗        
  9  順德聯誼總會翁祐中學 孔鳳萍        
  10 荃灣官立中學 張寶文        



經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工作委員會授權

香港佛教聯合會、上海作家協會聯合主辦
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港澳區首屆比賽委員會

賽委會榮譽監督: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法師
聯  合  主  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李家祥律師、上海市作家協會副主席趙長天先生
副  主  席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永惺法師
澳門佛教總會理事長健釗法師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部部長程郁綴教授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先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長區潔名先生
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莊學山先生
賽 務 主 任: 李家祥先生(兼)
賽 務 副 主 任: 區潔名先生(兼)、新概念作文大賽總幹事李其綱先生
名 譽 顧 問: 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處長洪浩先生、
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教授、
香港佛教聯合會常務董事楊 釗先生、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長楊耀忠先生、
香港大學副校長李焯芬教授、香港文匯報社長張國良先生、
香港中文大學余迺永教授、香港大公報社長王國華先生
評 審 委 員: 香港佛教聯合會宗教事務監督覺真法師、
香海正覺蓮社董事宏明法師、
香港中文筆會理事兼秘書林春華博士、
香港珠海書院文史研究所所長何沛雄教授、武漢大學於可訓教授、
專欄作家陶 傑先生、香港大學中文學院主任單周堯教授、
中山大學林 崗教授、天地圖書副總經理孫立川先生
審 閱 主 任: 余家強老師、徐潔玲老師、吳倩婷老師、林曉蕾老師、蘇可基老師、
張展超老師、李碧芬老師、陳定中老師、黎慧嬋老師、馮達強老師、
盧瑞蘭老師、鄧成宙老師、蔡鳳詩老師
總 務 主 任: 張毅平先生
總    務    副    主    任: 上海萌芽雜誌社策劃及推廣特別顧問羅麗蘊小姐
聯 絡 主 任: 梁美晶小姐
賽 委 會 委 員:
林漢強居士 妙 慧法師 廣 琳法師 梁衛珍居士
智 慧法師 楊 釗居士 常 光法師 余潔冰居士
林志達居士 沈張婉居士 圓 慧法師 溫綺玲居士
何德心居士 楊錦珍居士 達 義法師 溫果和居士
崔常祥居士 融 靈法師 妙 慈法師 胡韻琴居士
妙 光法師 智 鴻法師 瑞 洪法師 張梅桂居士
道 平法師 寬 運法師 修 岸法師 何珍宜居士
衍 空法師 紹 根法師 林漢環居士 張慧燊居士
果 德法師 明 義法師 梁僑英居士 願 烱法師
演 慈法師 淨 修法師 馬清煜居士 心 慧法師
郭民亮校長 何滿添校長 莫仲輝校長 莊潤祥校長
丘瑞昌校長 蘇曼雲校長 麥添明校長 劉潤堯校長
沈昇華校長 郭耀豐校長 鍾全明校長 林榮標校長
陳燕輝校長 李年就校長 方奕亮校長 劉耀增校長



寶蓮禪寺萬佛寶殿奠基典禮


為配合政府發展大嶼山為旅遊重點計劃,寶蓮禪寺於二零零零年開始籌建一所集古代佛教藝術及現代建築風格於一身的萬佛寶殿,以把寶蓮禪寺建設成為一個集佛教文化、園林景觀、雕塑藝術、傳統與現代化於一體的綜合性佛教聖地。

萬佛寶殿奠基典禮於二○○七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下午一時四十分舉行,恭請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高祀仁主任、國家宗教事務局蔣堅永副局長主持奠基儀式,香港 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曾憲梓博士、全國政協委員楊釗博士及離島民政事務專員林聖傑先生等嘉賓蒞臨出席。

萬佛寶殿樓高五層,佔地六萬多平方呎,內設視聽中心、方丈室、法堂、永久戒壇、藏經閣,其中三萬多平方呎將作為展覽中國歷史文物及佛教文化稀有珍品,以盡保護歷史文物之責任,亦方便海內外人士參觀。

寶蓮禪寺最初名為大茅蓬,一九○六年由來自江蘇的大悅、頓修及悅明三位法師所創立。自道場建立後,十方雲水僧聞風而至,於是香港的禪門漸見規範,至一九二四年正名為寶蓮禪寺。寶蓮禪寺由紀修和尚出任第一代住持,迄今百年,至當今住持智慧和尚已為第七代。

百年來,寶蓮禪寺繁衍不斷,已成為香港最大之名山道場之一。踏入九十年代,自迎請舍利(1992年)、天壇大佛開光建成(1993年)後,寶蓮禪寺的 香火更加鼎盛,已故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兼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樸初老居士便曾親口說:「五大名山,一佛四菩薩。」一佛指天壇大佛,第五大名山即南天佛國-大嶼山 寶蓮禪寺。

大佛開光以來,寶蓮禪寺逐漸成為世界聞名的寺院,在社會福利事業上漸有影響力。為秉承佛陀慈悲教化,乃有於內地貧困山區興建希望學校之舉。一九九四年 六月,寶蓮禪寺組織考察團前赴廣東省新興縣考察,捐建第一所希望學校。此後一呼百應,至二○○七年十一月,經寶蓮禪寺所捐建的希望學校現已逾二百五十七 間。

為發展弘法事業,寶蓮禪寺自○六年四月起,運用現代科技強化網上弘法,目前網上檔案如文章及圖片等已超過三萬一千個。

寶蓮禪寺即將於香港九龍長沙灣開辦「寶蓮弘法中心」,擬邀請各界名流於中心內宣講佛法,並將山上及山下所有講經內容上載於網上,與大眾分享,同沾法益。

   如欲查詢更多資料,請聯絡寶蓮禪寺秘書處黃先生。
電話:(852) 2985 5248傳真:(852) 2985 5087
電郵:polin@plm.org.hk網頁:www.plm.org.hk


致謝辭
智慧大和尚

 
尊敬的主禮嘉賓、各位政府部門首長、
諸山長老、護法居士、各位嘉賓:


綠水清山示昂坪  藍天白雲兩相宜
出禪一旦飛來錫  巍峨寶殿現毘盧

衷心感謝大家出席寶蓮禪寺萬佛寶殿奠基典禮。首先容許我代表本寺兩序大眾,對百忙中出席今天典禮的主禮嘉賓、諸山長老、各位護法居士表示誠摯的感謝。

寶蓮禪寺從百年前一間小茅蓬發展成為今天的南天佛國,本人自接任第七任住持後,感到「任重而道遠」,時刻關注時代的發展,在不同的時期,及時地回應社會的需求。

為配合政府重點發展大嶼山的計劃,多年來,我們一直保持與政府溝通,同時得到各方熱心人士的相助,於二零零零年開始籌建萬佛寶殿,目標將之建設成為一 個集弘法、宗教修持、歷史文化和旅遊於一體的重要傳統文化教育基地。萬佛寶殿將有五層,佔地六萬多平多呎,內設視聽中心、方丈室、法堂、永久戒壇、藏經 閣,其中三萬多平方呎將作為展覽中國歷史文物及佛教文化 稀有珍品,希望讓人們通過參觀以進一步加深對中華傳統文化的了解,並將宗教文化與中華傳統文化有機的結合起來,促進香港與世界的交流,提升香港佛教在國際 舞台的地位,使香港佛教事業發揚光大。

如今萬佛寶殿已到奠基的階段,實有賴特區政府及在座各位的護持,勉勵和鞭策,亦感謝在座各位嘉賓於今天撥冗蒞臨參與典禮。藉著今天萬佛寶殿奠基的因緣殊勝日子,本人唯以心香一瓣,祈求佛力加庇在座各位

  身心康泰 合家美滿 福慧無量 六時吉祥

阿彌陀佛!


佛國萬里行 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


緣 起
二○○七年至二○一七年

  
悲智願行菩薩道,信解行證佛子行!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秉承「世紀佛子行,慈悲滿人間」的理念,十多年來,相繼創建都市弘法道場,以佛陀的慈悲,服務社群;以佛法的智慧,建設社區;以僧寶的行持,莊嚴國土!

天童精舍:一九九一年創建荃灣市區道場,面積約一千呎,原是法師靜修室,但因交通方面,許多上了年紀的老居士,都喜歡來精舍禮佛共修。隨著信眾的不斷 增多,對左鄰右舍造成很多不便。難得的弘法因緣,常住法師唯有用每月十多萬元的租金,租用隔壁遠東銀行大廈二層樓面,面積達一萬伍仟呎。每月共修法會、每 年二次的水陸法會、多元化的社區活動,法喜無量!二零零五年,業主收樓發展酒店,天童精舍至今未能找到合適地點,再結法緣!

香港天童寺:一九九七年創建,位於元朗凹頭楊屋村山邊,占地近二萬呎,由林宏山居士捐出。在身無分文的情況下,常住法師帶領十多位義工,自己動手裝 修,經過三年多的日夜出坡,一座民居式的香港天童寺,圓滿功德!建成初期,每月都用巴士接送市區信眾,每次都有一百多人禮佛共修。時間不長,地方人士開始 關心天童寺的發展,並在天童寺的出入通道設置障礙,阿彌陀佛!為免眾生煩惱,香港天童寺即時停止法會活動,現今改為供法師清修的靜室。

香港普門寺:二零零零年創建,原來是一間空置的戲院,面積近萬呎,真是可遇不可求的市區弘法道場。經過三年多裝修改造,一座清淨莊嚴都市觀音菩薩道 場,在元朗區廣結法緣。但是,配套設施不夠,沒有法師寮房和齋堂,十多位常住的法師,至今還睡在地板上。日常法會,大眾祇能手捧飯盒用餐。

荃灣道場:二零零五年底,「社群心計劃」的社區服務組,組織義工在荃灣區楊屋道街市,體驗舊社區生活。車水馬龍的楊屋道街市:有人開著名貴房車、帶著 工人來買菜;有人在路邊撿丟棄的爛菜;豬肉檔、海鮮檔,為了營生,刀刀見紅。人人為兩餐,餐餐地獄聲!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就這樣,在「手起刀落」的 因緣下,位於楊屋道街市對面豪華廣場的地藏菩薩道場——荃灣道場,二零零六年誕生了。晝夜六時,地藏的鐘聲,由護念眾生的悲願而發,上徹天堂,下通地府, 敲醒了世人的沉迷與煩憂,啟發了眾生的智慧與光明,使心靈獲得祥和與安定。近期,坊間傳言,荃灣道場所在地(豪華廣場)的大業主,有新的酒店發展計劃,以 數億元價格,將豪華廣場招標出售……阿彌陀佛!

與佛同在、與法同行、四眾同步,悲智願行,佛國萬里行!香港佛教文化協會,為弘揚悲智願行的大乘菩薩精神,正式啟動「佛國萬里行」弘法計劃,籌建香江 四大菩薩道場——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安僧度眾,弘法利生。以佛陀的慈悲,服務社群;以佛法的智慧,建設社區;以四眾的願力,莊嚴香江佛國。計劃中 的香江四大菩薩道場將設有佛殿、禪堂、圖書館、齋堂、雲水寮……等多功能現代化弘法中心。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虛行,遇緣即應!「佛國萬里行」弘法計劃,行腳僧眾的精進行持,十方善信的護持功德,社會大眾的踴躍參與,成就道場,安僧度眾,悲智願行,佛國萬里行!祈願三寶佛力加被,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早日功德圓滿。


佛國萬里行
世紀菩薩弘法團簡介


佛國萬里行,是培養弘法僧才的佛場;佛國萬里行,是培育護法善信的道場;
佛國萬里行,是接引社會大眾的殿堂;佛國萬里行,是弘揚悲智願行的講堂。
佛國萬里行,為籌建香江四大菩薩道場——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成立世紀菩薩弘法團,通過朝山禮佛,行腳參訪,護持道場等的系列活動,籌募「佛國萬里行」弘法基金。
行腳菩薩隊:以禪修、經行、行腳,為學修功課。讓世紀佛子親身感悟佛陀的智慧。
朝山菩薩隊:以禮佛、供僧、朝山,為學修功課。讓護法善信親手開啟福慧的大門。
護法菩薩隊:以供佛、請法、護僧,為學修功課。讓社會大眾親手培植三寶的福田。
佛國萬里行,是世紀佛子「悲智願行」的學修課程。籌建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祇是一份「考題」;悲智願行菩薩道,信解行證佛子行,這才是我們的 「功課」。四大菩薩道場重輝香江佛國,這才是我們的「答卷」。加入「世紀菩薩弘法團」,這就是我們的入學「通知書」。佛國萬里行,邀請大家一起分享「悲智 願行」的甘露法味!

佛國萬里行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籌建計劃

道場名稱: 香港佛教文化協會弘法中心
道場地點: 適合多功能弘法用途的現有樓宇或建築用地,現尋找中。
組  織: 佛國萬里行—香港佛教文化協會附屬機構,全權負責弘法中心籌建及管理。
規  劃: 佛 殿—供奉釋迦牟尼佛、觀音菩薩、文殊菩薩、地藏菩薩、普賢菩薩,面積6000 呎,可容納200位信眾禮佛共修。
  禪 堂—供大眾念佛、禪修,面積6000呎。
  齋 堂—供奉彌勒菩薩,面積6000呎,可容納200位信眾用齋,以及多功能用途。
  圖書館—佛教圖書館,靜修室,面積4000呎。
  雲水寮—法師寮房,信眾宿舍,方便法師常住弘法和年長的信眾住宿。日常提供50-80 人住宿,面積6000呎。
籌建時間: 初步計劃十年(2007年至2017年)
籌建經費: 一.佛國萬里行的系列弘法活動籌款。 
  二.十方善信、社會大眾或團體的直接捐助。
  三.尋求私人基金會資助。
  四.開設專用銀行帳戶,「佛國萬里行」弘法基金,專款專用,獨立核數,定期向社 會大眾公佈。「佛國萬里行」恒生銀行帳戶:330-8-078298 
查 詢:  
荃灣辦事處: 荃灣道場—荃灣川龍街118號豪華廣場15樓全層 電話:24399929
元朗辦事處: 香港普門寺—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 電話:24773112


雲水禪風佛國行
普陀山行腳籌款

行腳僧悲智願行的行持,建道場,度眾生,成道業,佛國行!一步一願,祝福香江佛國,一心一念,祝福大眾吉祥!行腳僧道糧,用於供養行腳僧眾的衣食住行。所有功德,行腳僧眾每日誦經祝福,供養伍佰元以上者,登榜造冊,永存佛國萬里行時間囊。

供養行腳僧道糧贊助表格

供養行腳僧道糧 □ 600元 一位行腳僧一段

香江佛國行
香港段
1. 6. 11. 16. 21.
嶺南佛國行
廣東段
2. 7. 12. 17. 22.
五州佛國行
福建段
3. 8. 13. 18. 23.
明州佛國行
浙江段
4. 9. 14. 19. 24.
海天佛國行
普陀山段
5. 10. 15. 20. 25.

行腳僧眾悲智願行的行持,建道場,度眾生;成道業,佛國行!一步一願,莊嚴香江佛國,一心一念,成就菩薩道場!托缽功德全數捐贈「佛國萬里行」弘法基金,成就香江四大菩薩道場。贊助三佰元以上者,登榜造冊,永存佛國萬里行時間囊。

護持行腳僧托缽贊助表格

護持行腳僧托缽 □ 300元 一位行腳僧一段

香江佛國行
香港段
1. 6. 11. 16. 21.
嶺南佛國行
廣東段
2. 7. 12. 17. 22.
五州佛國行
福建段
3. 8. 13. 18. 23.
明州佛國行
浙江段
4. 9. 14. 19. 24.
海天佛國行
普陀山段
5. 10. 15. 20. 25.

贊助辨法:親臨荃灣、元朗辨事處交付現金及表格。

直接存入「佛國萬里行」恒生銀行戶口:330-8-078298。索取收據請寄回郵地址及存款收條,以便發回免稅收據。郵寄劃線支票寄:香港元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收,支票抬頭請寫「佛國萬里行」,

查  詢:

荃灣辦事處:荃灣道場-荃灣川龍街118號豪華廣場15樓全層 電話:24399929

元朗辦事處:香港普門寺-元朗水車館街70號地下 電話:24773112



台灣淨心長老一行參訪南京毗盧寺


十月七日下午,世界佛教華僧會會長,台灣中國佛教會名譽理事長淨心長老一行廿三人參訪中國佛教會舊地——毗盧寺。

十月七日下午淨心長老一行從高雄,經香港到達南京毗盧寺,在市宗教局副局長馬榮恩、處長張衛萍、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陪同下,淨心長老一行蒞臨毗盧 寺。南京佛教界四眾弟子舉行了熱烈的歡迎儀式,淨心長老在大雄寶殿拈香禮佛後參觀趙樸初居士原辦公室遺跡,在祖堂原中國佛教會理事長太虛大師像前深深頂禮 三拜。之後,淨心長老在萬佛樓法堂為四眾弟子開示。他講,大陸的興旺讓全世界華人開心鼓舞,中國的繁榮富強使他信心百倍,兩岸 的和平人心所向,祖國的統一早日實現。他講今年四月份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率台灣地區各市縣佛教會理事長等七十多人曾到毗盧寺,贈「溯流祖源」牌 匾,讓歷史很清楚台灣中國佛教會的根在大陸。就是把中國佛教會的根源尋找出來,加強兩岸佛教更緊密的聯繫。最後淨心長老一行參觀原國民政府臨時大總統辦公 地和總統府。

晚上,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宗教局局長朱淮寧在1912民國風景區厚園酒店宴請淨心長老一行,隨同淨心長老訪問的還有高雄縣佛教會理事長心茂法師。



傳義大和尚在徐州博物館參加畫展


由南京毗盧寺、江蘇省美術家協會、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南京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出版社、徐州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筆墨秦腔——楊小民中國畫作品學術展」九月三十日至十月七日在徐州博物館展出。

九月三十日上午九時三十分舉行開幕儀式,參加的領導有徐州市副市長段雄、市人大副主任徐崇先、市政協副主席陳大偉、中國礦業大學副校長齊勇、江蘇佛教 協會副會長、徐州雲龍山方丈果光大和尚、徐州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宗教局局長董正義、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徐州市銅山縣縣長丁維和等。最後,楊小民 先生致答謝詞,感謝領導關心,大眾支持,父老鄉親愛護,出席活動的還有中國礦業大學、徐州師範大學部分師生和徐州佛教界四眾弟子及各界人士一千餘人。

楊小民畫家生於徐州市銅山縣,幼年提腕毛筆,國家首批藝術碩士,現任南京大學東方書畫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他是精通西畫和國畫的傑出畫家,他的作品被 國內外重要收藏機構珍藏。這次展出四十幅作品,由「天地大美」「焦墨隨筆」「天下蒼生」「禪茶一味」四部分組成,幾天來參觀的人數粗略統計突破數千人。


第五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開幕

 張明華  

  十一月九日上午,南海觀音文化廣場晴空萬里,陽光普照。中國舟山群島——第五屆中國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暨南海觀音寶像開光十周年法會在這裡隆重舉行。

福建108位居士隊伍從南海觀音大門口至廣場台灣階處兩側恭迎來賓,韓國、日本、尼泊爾、泰國、馬來西亞以及舟山本地朝聖團禮拜進入現場。上午九時, 迎奉2500年前釋迦牟尼佛祖真身舍利儀式開始,全場起立,迎奉舍利的法師緩緩步入會場,將舍利寶塔供奉入大殿。隨後開幕式正式開始。

舟山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家盟出席並宣佈開幕。香港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浙江省建設廳廳長張苗根,浙江省作家協會主席、黨組書記黃亞 洲,市領導劉愛世、蔡步雄、忻海平、周克非、馮淑仙、王忠志、蔣寶華,駐舟部隊首長藍榮崇、馬建平,以及著名學者余秋雨,台灣藝術家莊奴,台灣南海觀音文 教基金會董事長吳天池,韓國看月庵方丈聖山法師等出席了開幕式。

舟山副市長王忠志受市委副書記、市長梁黎明的委託致辭。他說,觀音文化是舟山文化的精品。普陀山是觀音文化的承載地,以其神奇、神聖、神秘的神韻在全 國各大風景名勝區中獨具魅力。改革開放以來,普陀山已累計接待香遊客三千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一百億元。隨著中國佛學院教育學院、普陀山國際文化交流中 心、萬佛寶塔、普陀講寺等的建設,特別是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在普陀山的隆重舉行,普陀山已成為國際性的佛教交流中心,並成為一座世界佛教聖地、國際旅遊勝 地。

王忠志指出,舟山從二○○三年起已連續四屆成功地舉辦了普陀山南海觀音文化節,這也進一步傳承了觀世音文化,發揮了普陀山在全市旅遊業中的龍頭作用。 今年的觀音文化節依託普陀山南海觀音寶像開光十周年的大吉祥背景,堅持「自在人生,慈悲情懷」的節慶主題,通過充分展示普陀山的自然環境、歷史文化和民俗 風情,廣邀高僧大德、宗教人士、專家學者齊聚名山,以多種載體詮釋觀音文化,讓遊客真切感受「淨化人心、普濟大眾、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佛教文化本質。 他希望通過節慶活動的舉辦,讓更多的人瞭解普陀山,光臨普陀山,推崇普陀山,推動舟山經濟跨越式發展。

開幕式結束後舉行了南海觀音寶像開光十周年法會。紀念法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佛教協會會長、舟山市政協副主席、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主持。


普陀山舉行南海觀音禪林
與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結對交流簽字儀式

張明華 李倩豪

二○○七年十一月二日午,普陀山佛教協會隆重舉行南海觀音禪林與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結對交流簽字儀式,浙江省和舟山市有關領導,普陀山僧眾及五十餘名 來自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的佛教徒在南海觀音禪林參加了結對交流簽字儀式。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和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寺院方丈戒忍大和尚、普陀山管委會主任薛劍波和台灣南鯤鯓代天府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陳良太等 分別在結對交流簽字儀式上講了話,熱烈祝賀普陀山南海觀音禪林與台灣青山寺結為友好寺院。 據瞭解,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位於台灣省台南縣,是一個民間信仰組織,在台灣享有很大的知名度,其府中青山寺供奉的也是觀世音菩薩。為早日促成普濟寺與 青山寺締結為友誼寺廟,以淨化雙方心靈、祥和社會、造福人群,促進文化交流、增進兩岸友誼之目的,並將在分享各自出版的刊物、資料,努力為雙方朝聖、互 訪、觀光的相關人士提供方便等事項上進行交流和合作。日前,台灣青山寺曾派代表先後兩次抵普陀山佛教協會磋商兩寺廟締結友誼寺廟事誼。 結對交流簽字儀式後,普陀山佛教協會向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贈送了禮品「觀音寶像」。戒忍大和尚還親自為台灣南鯤鯓代天府青山寺的佛教徒主持了一堂上供 法會,並與台灣南鯤鯓代天府管理委員會領導及青山寺的佛教徒合了影。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