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73期
2008年2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祝賀《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問世
僧伽大會
世界佛教僧伽會第八屆第一次執委會會議決定:
二○○九年會議將由香港佛教僧伽會主辦
佛寺活動
鳴鐘迎新 祈福奧運 ◎喜 聞
雪域文化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 載入大世界基尼斯
的第一部藏學大百科全書
雪域十明文化系統編纂西藏第一人
——格西科才.慈智木
勤學苦修二十餘年 嘔心瀝血十五春秋
跋山涉水數十萬里
◎王增峰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慈悲與智慧《佛教的今天》
(二○○七年十月廿三日俄羅斯遠東大學授予
「榮譽哲學博士」學位時演講詞)
◎格西科才
.慈智木
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授予
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的西藏第一人
—— 格西科才.慈智木
◎郭占斌
◎王雅琴
慈悲濟世
百年虛雲和他的平等、慈悲精神 ◎張一方
淺述慈悲心的培養 ◎克 觀
僧人袈裟
披搭袈裟,功德無限 ◎土登相
切桑布
塑造佛像
禮佛禪寺大雄寶殿佛像選料散記 ◎維 徹
採訪活動
採訪海濤法師 ◎妙 壽
朝聖近況
日照法師三步一拜
朝聖團拜到漳浦情況?報
◎漳浦縣
佛教協會
「臘八」途中的壇場 ◎安 心
禪境趣談
公案由來 ◎秦孟瀟
世出世法
進退有據 ◎楊 釗
寶珠放光
驪龍寶珠放光芒 佛畫益添彩 ◎陸巧玲
佛寺介紹
上海嘉定曹王禪寺的三座橋 ◎周 乙
藏傳佛教
喇榮五明佛學院考察記 ◎崔保新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和四郎多吉堪布關於大圓滿修證的對話
◎廖自力
短期出家
短期出家心得 ◎頓 演
◎頓 重
參訪寺院
萬佛堂隨想
石 頭 禪
◎王繼衛
◎覺 曦
佛陀的微笑 ◎凌志國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祝賀《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問世

目前,藏傳佛教在海內外倍受關注,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神秘也倍受矚目,信奉密法的信徒也日益增多。為了能迎合信眾的需求,弘揚真正的密法,《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問世,是時代的需要,是非常值得讚歎的。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編纂者是藏傳佛學博士格西科才.慈智木,他是第六世貢唐倉大師的嫡傳弟子,貢唐倉大師生前將先宗獨有的「十明」修學傳承要訣和歷代 貢唐倉大師曾珍藏的典籍親授給格西仁波切,並囑咐他「為弘揚藏傳佛教文化多作貢獻」,格西仁波切不負眾望以貢唐倉大師親授的密要典籍為基礎,經過二十年系 統地學習藏族十明文化,勤學苦修、跋山涉水,積累和搜集了各方珍貴的資料,編篡出版了集十明文化精粹融為一體的藏文化巨著。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以十大殊勝為依據,選取了雪域五省區高僧大德、權威學者共讚的殊勝經典和各學院通用的優秀專著,以及曾印刷過的極難得的孤本、手抄 本、木刻本等。為了尋找這些珍貴的典籍,格西科才.慈智木走訪了藏區眾多寺院及北京的各大圖書館、博物館,並廣泛地徵求了許多知名專家、學者的意見。

「十明」文化代表了藏族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華,所謂「十明」即是指大五明(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內明)和小五明(曆算、詩歌、詩藻、音韻、戲 劇)。「十明」文化的內容極為廣泛,囊括了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一切自然知識、社會知識以及各類實用技術。大到宇宙天體運行規律的精確計算,小到微 觀粒子世界的直觀描述;從生存必要的各類工程技術,到嚴格的醫學體系和實踐經驗;從人類精神和身體的發展變化特點,到各種生物的生滅存亡規律;從個人、家 庭、國家的道德規範,到人們思維理辯的邏輯;從詩歌、音樂、繪畫、舞蹈等藝術,到艱深複雜的數學計算等等,都系統地、有條理地、分門別類地記錄在藏民族的 「十明」經典裡。格西科才.慈智木的這部作品全面地匯集成一大寶典,充分反映了藏民族的優秀文化成就,為藏學研究者提供了「十明」精粹俱全的稀世珍寶,向 世界學者展現了這個古老民族用智慧創造的「十明」精品,填補了以往藏民族文化不見全貌的空白。它不僅僅是藏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它的意義遠 遠超出了民族、種族、地區和國家的界限。體現了藏族人民上千年來不斷探索的智慧結晶。《雪域十明精粹大全》被譽為藏族文明傳世寶典。

近年來,格西科才.慈智木仁波切因在藏傳佛教的深厚造諧和精進修行蜚聲海內外,又以對藏文化的傑出貢獻而受到國內外的高度評價。《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出 版是格西科才.慈智木對佛教文化的一大貢獻。我們祝賀《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問世,為世人能進一步對佛教文化的瞭解得到發展和弘揚。

 
 
世界佛教僧伽會第八屆第一次執委會會議決定:
二○○九年會議將由香港佛教僧伽會主辦

港佛教僧伽聯合會會長紹根長老應邀率團於一月五日前往台灣高雄出席世界佛教僧伽會第八屆第一次執行委員會會議,香港代表尚有修智、法亮、果明三位法師出席。

來自世界各地有美、澳、加、韓、斯、星、馬、泰、印、孟、新西蘭、港、澳門等地區的執委及觀察員達二百餘人,踴躍參予出席。

是次執委會議,祇聽取各地代表報告佛教近況,及商討下次執委會議在哪個地區舉行。

各地報告中最值得向教界報導的是聯合國文教組織駐法國巴黎辦公室聯絡人達摩難達法師的報告,他說:「佛教目前在西歐等國家成長迅速,聯合國文教組織近日通過了世界佛教友誼會的提案,希望建立與世界佛教界的合作關係。」

鑑於佛教對聯合國尤其文教組織活動的貢獻,包括支持世界各地佛教徒所有聚會研討,聯合國文教組織,特別允許佛教界可透過聯合國文教組織的巴黎總部辦公室, 直接把心聲和意見表達給聯合國文教部。希望佛教徒珍惜此難得的殊勝善緣,利用此渠道把佛教的寶貴意見給聯合國文教組織內發揮作用。

關於討論世界佛教僧伽會下一次﹙二○○九年﹚舉辦執委會議的地區,會前雖然有新西蘭福恩法師申請主辦,但與會者認為前次在澳洲主辦,於是福恩法師申請希望 二○○九年先由其他地區申辦,有人提議香港二十多年來未有主辦,尤其香港佛教僧伽會成立四十多年至今從未有申辦,香港僧伽會是否有意申辦,與會者澳門佛教 總會會長健釗長老表示:「二○○九年適逢澳門回歸十周年,若香港佛教僧伽聯合會主辦,希望能在澳門舉行閉幕禮,期藉各國長老大德高僧蒞臨澳門,弘揚佛法, 輔導人心,納入正軌。」與會者認為一會兩地開,從未有過,極有創意,彼此歡呼贊同,因此議決二○○九年由香港佛教僧伽會主辦,日期未定。

會後執行委員紹根長老表示,香港佛教僧伽會乃初次辦這大型弘法大會,人力物力恐有欠缺,屆時希港方佛教四眾同寅,鼎力支持,予以協助,務使大會得以順利圓滿成功。

 
 
鳴鐘迎新 祈福奧運
金陵名剎毗盧寺邀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撞響○八第一鐘
門票收入捐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設立退役運動員慈善基金

◎喜 聞

○○八年一月一日零點,在南京工作、學習的一批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在毗盧寺共同撞響新年第一鐘,與到場的南京萬余市民一起為2008北京奧運會祈福、加油。

這些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分別是奧運會羽毛球冠軍葛菲、羽毛球世界冠軍孫俊,功勳教練孫志安,女排世界冠軍孫玥,擊劍世界冠軍肖愛華,舉重世界冠軍崔文華,連續三屆殘奧會上獲得九枚金牌的孫海濤、徐紅豔夫婦。

為了用實際行動表示對北京奧運會的祈福和支持,毗盧寺與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鄧亞萍主席商定,把當晚所有的門票收入全部捐獻給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用於設立退役運動員慈善基金,為退役運動員的就醫、就業、升學提供幫助。

在撞鐘現場,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委員、奧運冠軍孫海濤代表鄧亞萍主席宣讀了對本次活動的賀詞;女排世界冠軍孫玥也代表全體參加「鳴鐘迎新,祈福奧運」的運動員致祝詞,並為慈善基金捐款。

中國工筆畫大師俞繼高先生特地趕到撞鐘現場為基金捐款。今年以來,俞老把大部分精力都投注在「中國著名畫家陶藝掛盤」上,這批掛盤已被北京奧組委定為專用禮品,屆時將贈送給國際奧會官員和各國參賽代表團。

為預祝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傳義大和尚特地為參加新年撞鐘活動的運動員代表葛菲,孫玥、孫海濤,徐紅豔夫婦等題寫對聯,表達對北京奧運會深切祝福:佛光注照春滿乾坤信士萬餘共撞洪鐘祈福奧運盛鴻吉,人間歡樂愛載天地中華十億同心感恩唱出世界和平歌

「金陵名剎毗盧寺邀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撞響○八第一鐘」活動在南京及全國引起強烈關注。撞鐘當晚,來自省市、中央及外地媒體記者一百多人匯集毗盧寺。新 華日報、揚子晚報、南京晨報、現代快報、南京日報、江南日報、東方衛報、東方早報、南京廣播電視報等平面媒體均在頭版或其他顯著位置,多次、大篇幅進行連 續報導;南京電臺、江蘇電臺對活動進行了滾動播出;南京電視臺、江蘇電視臺、江蘇教育電視臺、上海東方電視臺、中央電視臺等均對活動進行了滾動播出報導; 國內各地上百家報紙、電視、電臺對本次活動消息進行了轉載。

中國佛教會舊址毗盧寺有著近五百年歷史,在南京及華東地區僧俗群眾中有著很大的影響力。

二○○五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六十六周年,南京大屠殺紀念館館長朱成山及陳文英、劉風華、蘇承琪等一批當年的倖存者率先撞響新年鐘,祈禱世界和平,祝福祖國強盛。

二○○六年一月一日,六對參加地鐵集體婚禮的新人有幸成為特邀撞鐘人,撞響大鐘,祝福自己的新生活更加美好,全市人民在新的一年生活更加美好。目前,毗盧寺新年撞鐘活動已經成為南京地區迎新年必不可少的一個重大項目。

二○○八年元旦「鳴鐘迎新 祈福奧運」晚會由江蘇電視臺、南京電視臺著名主持人賀笑、韓永聯主持,參加晚會的主要領導由江蘇省民族宗教事務局副局長顧傳勇、南京市宗教事務局局長朱淮寧、副局長居爾露、市委統戰部處長徐維敏等人參加。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
—— 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的第一部藏學大百科全書

世界基尼斯之最的第一部藏 學大百科全書、人類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精華、世界眾生學科聖寶、史無前例的藏族大百科全書——《雪域十明精粹大全》(藏文珍藏版,共10本,1850萬 字,簡明版:共215本,未出版)系列叢書是遵照怙主貢唐倉大師的遺願,為搶救、傳丞和弘揚藏族優秀文化遺產,由「世界和平文化使者」、世界著名雪域十明 藏學家、佛學導師格西.科才慈智木大師用20年的學習積累,和近15年的智慧結晶主持、創意、編纂而成,並他成為西藏歷史上雪域十明文化系統編纂「西藏第 一人」。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成為民族出版社(國家級出版社)二○○二年的重點藏文選題,並陸續問世(二○○二年至二○○六年四月正式出版發行)。是第一次全面精選、編纂的用藏文系統詮釋十明文化的精粹大全, 被全藏區上師及權威學者盛讚為「將藏族優秀文化十明精品薈萃融為一體的史無前例的科學創舉」; 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藏民族的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精華融為一體的十明文化系統化、集成化的第一部最權威藏學大百科全書。

它集約了藏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系統地向世人展現藏民族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不僅僅反映了雪域高原藏民族的勤勞和智慧,它更是人類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是人類文化精華之集萃,它屬於藏民族,更屬於全人類。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藏文珍藏版)以「世界上篇幅最長、收錄內容最全的藏族大百科全書」之名載入大世界基尼斯紀錄,成為藏民族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大世界吉 尼斯記錄的殊榮。其中共收錄了1850萬字、名作名著714篇、 國際流行大16開版本、16313頁,其規模之巨集浩、內容之豐富,開創了藏民族文化歷史之先河。系列叢書十明包括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 內明、曆算、詩歌、詞藻、音韻、戲曲, 也是藏傳佛教《大藏經》中之精華。涉及內容極其廣泛,囊括了藏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一切自然知識、社會知識以及各類實用技術,同時貫穿了藏傳佛教利樂眾 生的生存理念,反映了藏傳佛教的中心內核——慈悲與智慧,這部叢書的編纂和出版,更鮮明的反映出大乘佛教中普度眾生的崇高理念。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出版是格西科才.慈智木先生以恩師第六世貢唐倉大師珍藏的藏學秘要典籍為基礎,花費多年時間走訪了甘肅、青海、西藏、四川、內蒙 古、蒙古利亞等地的眾多寺院以及北京、上海的許多圖書館、博物館,前後奔波數十萬里,收集了有關十明學的各類珍貴資料,並廣泛徵求了眾多知名專家學者的意 見和建議。其中收錄的許多資料都是孤本;他自籌資金,培養專業僧人,進行錄入、修改、印刷、成書。目前該系列叢書已被中國國家圖書館、西藏布達拉宮、西藏 拉薩大昭寺、拉卜楞寺、小昭寺、哲蚌寺、沙拉寺、青海塔爾寺等眾多國內寺院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蒙古利亞國立大學、香港大學 等機構收藏, 並頒發榮譽證書。

雪域十明(北京)文化交流中心
二○○六年六月六日

 
 
雪域十明文化系統編纂西藏第一人
——格西科才.慈智木
勤學苦修二十餘年 嘔心瀝血十五春秋 跋山涉水數十萬里

◎王增峰

百年來,在古老雄奇的青藏 高原上,勤勞、勇敢、智慧的藏族人民創造了光輝燦爛的藏族文明,但是,因地勢險峻、交通不便、通訊落後、傳承方式獨特等原因,許多優秀的、有著完善和深厚 理論研究的著述,不是束之高閣,就是散落各地,嚴重制約了藏族文明的傳承和發展,這不僅是藏民族的遺憾,也是整個人類文明的遺憾。

西元二○○六年六月,隨著鴻篇巨作《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橫空出世,研究學習藏族文明的重大障礙終獲突破,結束了藏民族沒有自己大百科全書的千年歷史。當 你翻開洋洋灑灑1850萬字、囊括千年藏族燦爛文化精華、被譽為藏族文明傳世寶典的時候,你不能不為藏族文明的博大精深所嘆服。我們不能忘記千百年來締造 了藏族文明的藏族人民和高僧大德們,更不能忘記「世界和平文化使者」、世界著名雪域十明藏學家、佛學導師格西科才.慈智木大師,為編纂這本巨作勤學苦修二 十餘年、嘔心瀝血十五春秋、跋山涉水數十萬里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超人毅力,他是千年藏族文明的守護神。

大師小時候就被人們看作是個有佛緣的孩子,十三歲時,他瞞著父母到拉卜楞寺西金巴堅措上師座前受戒,系統學習了藏傳佛教顯宗「五部大論」、密宗「四續部」 等藏族十明學科,以其才思敏捷、悟性超凡而受到聞思學院高僧大德的器重,一九九一年,年僅廿二歲的格西.科才慈智木就授任拉卜楞寺甘肅省佛學院經師,在任 教十二年來,培養了大批以佛學為主的藏學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並兼任六世貢唐倉大師仲欽堪布,有幸親聆貢唐倉文殊大師的教誨,收益匪淺,在根本上師的指 導下,悟性日臻,名聲遠揚。

在拉卜楞聞思期間,他偶得藏文經典絕版珍本一二,如獲至寶。後貢唐倉大師又垂恩賜賞數部珍本,他同樣愛不釋手。科才大師非常感謝高僧大德們對自己的厚愛, 但是也深深地感受到對千年藏族文明傳統傳承方式的憂慮,他知道,燦爛的藏族文明或深藏在高僧大德們的心中,或珍藏於各地寺院的經庫中,如果繼續依靠傳統的 傳承模式,千年藏族文明終將慢慢的衰落下去。於是在他心中萌發了搶救藏族珍貴文化的雄心壯志——他想要編纂出版一部融藏族十明文化為一體的文庫大全,獻給 未來學習研究藏學的同行後輩,並向世人展示光輝燦爛的藏族文明。

科才大師的想法得到了十世班禪大師、阿沛.阿旺晉美副主席以及根本上師貢唐倉大師等高僧大德和大昭寺等寺院的熱情鼓勵和鼎力相助。但是,眾多藏文經典散佈 於各地寺院,在崇山峻嶺、白雪皚皚、交通不便、通訊不暢、現代化設備缺乏的偌大藏區,要完成這項浩大工程談何容易!科才大師深深知道,在前方的道路上險山 座座、困難重重,但是,大唐高僧玄奘的執著精神和搶救藏文明的崇高使命,時時刻刻在激勵著他,讓他義無反顧。他要做新時期的玄奘,縱使要歷經千難萬險,也 決心不辱使命。十餘年間,他走訪了西藏、甘肅、青海、四川、內蒙、蒙古利亞等地的眾多寺院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眾多圖書館、博物館,跋山涉水數十萬里。沒 有汽車,他就徒步前行;沒有複印設備,他就秉燭手抄;語言不通,他就努力彌補。到二○○一年,經過十一年的努力,他終於搜集了有關十明學的各類珍貴資料, 並廣泛聽取了眾多知名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基本完成了原文經典的整理工作。

二○○○年,科才大師的根本上師六世貢唐倉大師圓寂了,老人留下遺願,叮嚀科才大師要盡快付梓出版。於是,科才大師在資金緊張、條件簡陋的狀況下,開始了 編纂錄入和經費籌措工作。不懂電腦,他就選派弟子到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藏文錄入技術;沒有經費,他就雲遊各地向高僧大德和善男信女們化緣。科才大師前後率領 三十多位弟子,經過1800多天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二○○六年六月,洋洋灑灑1850萬字、千年藏文化之集大成者——《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終於作為國家 級出版社民族出版社的重點藏文典籍出版發行了。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包括工巧明、醫方明、聲明、因明、內明、曆算、詩歌、詞藻、音韻、戲曲等,涵蓋了藏民族生存和發展所必需的一切自然知識、社會知識以 及實用技術,同時貫穿了藏傳佛教利樂眾生的生存理念,反映了藏傳佛教的中心內核——慈悲與智慧。《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第一次用藏文系統詮釋十明文化的精粹 大全,集約了藏民族千年文化的精髓,系統地向世人展現了藏民族悠久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開創了藏民族文化歷史之先河,為今後廣大藏學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 藏文明的大百科全書,對藏族燦爛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將發揮出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一經問世,立即受到了眾多高僧大德和海內外藏學專家、學者的廣泛讚譽,並被中國國家圖書館、西藏布達拉宮、西藏拉薩大昭寺、小召寺、 哲蚌寺、沙拉寺、青海塔爾寺等眾多寺院以及美國國會圖書館、哥倫比亞大學、德國波恩大學、蒙古利亞國立大學、香港大學收藏,並於二○○六年九月以「篇幅最 長的藏學百科全書」被載入大世界吉尼斯世界紀錄。科才大師也因此榮獲了「世界和平大使」等崇高榮譽。

在成績和榮譽面前,科才大師並沒有沾沾自喜,他說:「這祇是一個起點,我認為,《雪域十明精粹大全》不僅僅是藏族的,而且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現在,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的漢語、英語、日語、德語、法語等的翻譯工作才剛剛開始,我知道,前方的路還有很長很長,但是無論有多長,我都將用雙腳一步一個腳印 的去丈量。大唐高僧玄奘大師是我十分敬佩的前輩,他窮其一生、不畏艱險、堅定執著的精神將一直激勵著我,祇要一息尚存,我將前行不止!」

篇幅最長的藏學百科全書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

(2006年9月頒證)

字數:1850萬字

《雪域十明精粹大全》是一套體現藏民族文化的大型系列叢書,共由十個卷本組成,為大16開,16313頁,收錄名作名著714篇。

格西科才.慈智木(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1991年9月至2006年6月運用藏民族語言文字編著而成,2006年6月民族出版社出版發行。

 
 
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慈悲與智慧《佛教的今天》
(二○○七年十月廿三日俄羅斯遠東大學授予「榮譽哲學博士」學位時演講詞)
◎滿自喜日布紮(格西科才.慈智木)

藏傳佛教在當今世界的現實作用

內容提要:

關鍵字:人類精神追求 物欲 佛教 釋迦牟尼 印度的發展 蒙古、西藏佛教的流變 遊牧文化與佛教 人類的遊牧情節 佛教的追求

論文框架:

物質的追求和精神的追求,這兩個追求的結果是不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使得人 類變得偉大、寬闊,心靈世界更多的美好和包容,而物質的追求會使人變得更狹窄、自私,這樣就使得這個世界的更多矛盾和衝突的產生,人類從誕生到今天,這兩 種矛盾一直就存在著,這就使得人類不斷在這兩種矛盾中生存和發展著。

佛教不是迷信,它是哲學,是宇宙學,正因為它太高深,以至好多人不能瞭解它,它也被許多民眾、民族、幫派、政黨曲解和利用,在兩千多年的發展和傳播過程 中,他帶給人類和平、善良、友好和對自然、對人類的熱愛和關懷,它使千百萬痛苦的心靈找到了美好的寄託和歸宿,在今天這個充斥著暴富、發財,以至於物欲橫 流的時代,提倡人們心靈的回歸和對大自然、對我們生存家園的關愛,保護地球,為我們子孫後代著想,佛教尤為重要。

佛教的產生也是傳統人類文化宗教千萬年的結晶,並非釋迦牟尼坐在樹下一夜促成,釋迦牟尼是人類文化的傳承和集大成者,他用他的個人的思考和學習,對心靈、 對宇宙、對自然、對人類的理解,並創造了一種最為和諧的人與人、人與自然、心靈與性靈的完美世界。因為在他的時代,在印度就有一百多種教派,在世界各地, 不同的思想和宗教更多,而到今天為止,被完整留下來的佛教也就是藏傳佛教,這是與這一流傳地區的生產生活生存環境息息相關。尤其以他的生活方式和信教方式 使得佛教有了最為合適的土壤。

佛教在印度已經消失了,這種消失都有了近三四百年的歷史,但是佛教在蒙古和西藏地區的流傳時間很長,同時今天也還是最大的傳播地區,這不得不讓人來思考這 一問題。其實,這與蒙藏地區的生活和生產方式有關。蒙古和西藏地區主要以牧業為主,而牧業是最早的資本主義方式,個體和私有化最強,人口的稀少和物質、資 源的豐富使得這些地區的人們不必為生計而恐懼,周圍的自然給與人們一切想得到的,但是在中原漢地和西方,就不同,因為這裡都以農業境界和生活為主,這就導 致人多地少,資源匱乏,人為生計而勞作、恐懼,所以,在中原漢地的佛教已經變成了祈求財富和長命百歲以及平安的寄託,這其實是對佛教的一種錯誤的理解,但 是,因為農耕的勞作時的中原地區的人們沒有像牧業地區人的清閒和自得,也就因此失去了對佛教的深入學習和挖掘,並且漢族人歷來以道教為主就是要避世才可修 行,使得學習佛教離普通的民眾很遠,由於政治因素,道教被打擊的時候,他祇能依附在這個外來文化上,用一種變體的形勢存在,這就是在中原漢地佛教與蒙藏地 區區別的一個因素。但是佛教的修行是講究善智慧和妙智慧,講究人與人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心靈與性靈的和諧,潛意識和顯意識的和諧,物質世界和精神世 界的和諧,執政者與民眾的和諧,家庭的和諧,還有,佛教在蒙藏地區和漢地的最大區別在於:全民信教,在家就可修行,而漢地要想修行就必須出家,進寺院,這 就是在旱地和農業地區不能夠流傳的原因。

由此我們可以說,佛教文化是遊牧文化的土壤才可以產生和傳播,他是人類遊牧時代文化的大成,而不同的宗教與其生活和生存方式息息相關。佛教講究的是普度眾 生,而西方的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救世的思想,而他所導致的結果就是被好多人和政權以救世而達到侵略和殖民的結果,另外漢地的道教主要是講究個人修行,已達到 長生不老,但是當個人的生存危機的時候,往往的結果就是暴動,每次農民起義在中國的結果。但是佛教不同,他將就的是用智慧,維護這個宇宙的和諧和統一。在 青藏高原碰到一位手搖瑪尼經的老人,當問他為何要不停的轉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在為你祈禱」的深刻含義。

佛教是博大精深的,現代的西方和世界各地的各種哲學思想,都沒有離開佛學,可以說,佛學集人類思想和宇宙規律之大成,是一切其他思想之母體。

當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這個時代完全充斥的是西方人的追求財富的觀點。在殖民時代前,人類自然經濟時代是個安逸與和平的時代,西方人的殖民開始就是為了財 富和金錢,而這種物質的追求,整個改變了我們這個世界,人類從精神世界的追求轉化為物質世界的追求,有人說人類墮落了,也不能完全這樣理解,本來這個世界 就是辯證的,人類也是需要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滿足。精神世界的追求和修煉是無止境的,而物質世界的也是無限的,這就是人類的貪婪,這種貪婪更多時候是來 自於人類的恐懼。所以,恐懼是人類不能夠平靜,而同樣恐懼也創造了人類的一切,人類因恐懼創造了文化,也因恐懼我們不斷的追求財富,以尋找安全感。

佛教的千言萬典,歸結起來就是修心。一切萬法,都起於心,歸於心,人的一切苦樂,心是承受者。所以,今天在這個高度發達和極度物欲橫流的時代,保護我們的 心靈,保護我們的身體是比任何物質都重要的,也因此有好多先知先覺,在財富及其龐大的時候,歸隱與佛教,以求自己心靈的豐盈。這也是一種新的平衡。但是, 物質世界的財富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得到,上帝鍾情你擁有財富,但不一定所有的好都給你,所以這種平衡需要靠你自己,祇有平衡的了,你的心才能 健康,這種佛心、佛性是自覺自願的。而這種自覺自願的佛性並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

藏傳佛教與生活、工作無衝突,方便法門,通過千年的流傳和學習,人類對佛教理解越來越深,越來越能夠找到佛教的真理,人類發揮聰明才智的道路,人類怎麼樣達到自己的最高境界,祇有佛學,控制人的思想和發展真、善、美、德。

那麼,追求和修煉的主要就是智慧。甚麼是智慧:智慧就是通過聞、思、修得到的智慧,也就是善智慧和妙智慧,這種智慧開啟、增長、圓滿了,稱為慧根,這種慧 根消除了一切的知識的障礙,祇會變成全智了,就成佛了,也就是人達到最高境界了。所有佛教信徒學佛、修佛的最終目的、最高的境界就是成佛。所以,可以這樣 總結:即八萬四千法門的核心內容就是慈悲與智慧。

佛教的追求:

佛學非迷信,它是哲學,又存在的客觀和,最重要的是拯救:慈悲與智慧。有了痛苦、苦難、苦海中的拯救,沒有慈悲和智慧是救不了的,慈悲和智慧是拯救人類的無限力量,愛心、良心,博愛就是慈悲心。

慈悲心:慈悲為懷,心地善良,就是善心和良心,也就是愛心和博愛,這顆心開啟——增長——圓滿,就成為菩提心,也就是佛心了。

物質的追求是有限的,人們吃得再好,一杯羹足以養身,但是,修行是永無止境的,尤其要修善良和智慧之心,就更需要。

沒有財富在今天的世界無以立身,沒有佛教的修行,在今天的世界無以修心,就無法達到身心的和諧,而我們的身體是一切的基礎,沒有了身體甚麼都是無用的,心 靈是我們身體的發動機,也是我們和這個世界溝通和感悟的樞紐,修行好自己的心靈,你才能和世界,和宇宙息息相通,心靈的修行,需要的就是善智慧和妙智慧。 智慧,是這個世界的本原。

 
 
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授予
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的西藏第一人
—— 格西科才.慈智木

二○○七年十月廿三日,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授予格西科才.慈智木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的隆重儀式成為這所國際名牌大學慶祝建校108周年的主題活動,古里洛夫校長親自為格西科才.慈智木頒發了名譽哲學博士學位証書。

格西科才.慈智木成為我國繼原國務院總理李鵬、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鐵映、教育部副部長章新勝、黑龍江大學校長衣俊卿後獲此殊榮的第五人。

格西科才.慈智木應邀在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東方學院做了「二十一世紀人類的智慧與慈悲」的主題演講,受到在場八百多師生的熱烈好評。由他主持編纂的大型藏學百科全書《雪域十明精粹大全》被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典藏。

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還與雪域十明﹙北京﹚文化研究中心達成合作意向,在俄羅斯遠東國立大學共同組建藏學文化研究發展中心,這對藏文化的研究及傳播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中國文化管理學會品牌文化研究發展中心
郭占斌 王雅琴
二○○七年十月廿四日

 
 
百年虛雲和他的平等、慈悲精神
◎張一方

南賓川雞足山是佛祖的大弟 子、佛教禪宗初祖迦葉守衣入定的道場。一代聖僧虛雲(1840-1959)是中國近代禪宗大師,一身兼承禪宗五家法脈。在清朝末期,虛雲力挽狂瀾,反對廟 產興學,重建祝聖寺。這不僅重振了雞足山,重振了雲南佛教,而且有人認為也重振了整個中國佛教,特別是禪宗。清末民初,虛雲主持期間,雞足山再次達到新的 鼎盛時期。當時全山廟宇輝煌,梵音不絕。他主持建造的祝聖寺不僅規模宏大,而且就建於雞足山最吉祥的「穴」處。寺中有孫中山和梁啟超等名人題寫的大匾「飲 光儼然」和「靈嶽重輝」等。

虛雲吟雞足山華首門的詩云:

「西來福地擁禪關,絕壁懸岩聳翠鬟。
洞裡天機千萬劫,門前月色幾重山。」

虛雲一生傳奇,充滿玄機。他親自重建的六大禪林,機緣殊勝,意義重大,影響深遠。虛雲的法脈則流傳全國,遠至海外,遍及世界。在當今中國,從一誠、本煥、 淨慧、佛源、傳印等高僧到眾多寺廟方丈都是虛雲法脈。放眼全球,據筆者不完全的統計,最著名的有:由宣化上人在美國創辦的法界佛教總會、萬佛聖城、國際譯 經學院等正法道場多處及美國法界佛教大學和中、小學等教育機構;並且在美國、加拿大、東南亞、臺灣等地成立金山聖寺、金輪聖寺、金峰聖寺、金佛聖寺、華嚴 聖寺、長堤聖寺、法界聖城、臺灣法界聖寺、彌陀聖寺、馬來西亞紫雲洞等道場多處。由知定大和尚在美國夏威夷主持的虛雲禪宗,分支組織遍及全球法國、俄羅 斯、義大利、巴西、西班牙、希臘等十二個國家。虛雲的嫡傳弟子靈源大和尚的再傳弟子惟覺大師,提倡「教理以定知見,福德以為資糧,禪定以明心性」做為僧眾 教育方向,立足臺灣中臺山,提出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對下以慈,待人以和,處事以真」,面向全世界。至今已經收徒數十萬,並以百萬弟子為目標。這些都使 佛教法雨遍灑環球。

從光緒二十八年(1902)至民國十九年(1930),虛雲駐錫雲南廿八年,是他普度眾生最長的時間。這一天賜因緣似乎與他的法號密切相關。雞足山是迦葉 尊者的道場;其中雞足諧音「機(緣)觸(發),機(緣)足」,是虛雲大師入世的第一個道場。虛雲在《自述年譜》中也說他第一次上雞足山時:「思欲有為。而不知機緣之何在也?」昆明西山華亭寺重建時,掘出殘碑一塊,僅存首行字「雲棲寺住持隆章見性仁山重修常住碑記」, 由此可知此寺曾名雲棲寺。因此,當時的雲南督軍唐繼堯題名「靖國雲棲禪寺」,至今該寺保存一塊他於民國十五年題書的「瑞雲棲止」匾額。福州鼓山湧泉寺為虛 雲剃度出家的祖庭。韶關曲江南華寺為六祖慧能道場,虛雲數次夜夢六祖催其前往重振祖庭。韶關乳源雲門寺為禪宗雲門宗祖庭,以虛雲的大智慧不會不知道雲門諧 音,對自已不利,但是他以佛祖「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大無畏精神,不畏艱險,歷經磨難,重振雲門宗風。以後,虛雲又不到國外,不去香港,甚至不惜以自 身的磨難,感動上蒼,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虛雲到北京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李濟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陳銘樞、全國政協委員葉恭綽等親到火車站迎 接。這對當時存在的於佛教普遍不利的狀況,肯定會有所改善。由此虛雲的精神境界又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進入了一個新的彩雲繚繞的聖潔天門(雲門)。虛雲在 北京發起成立中國佛教協會,並於一九五三年以114歲的高齡當選為漢傳佛教唯一的名譽會長。但是他於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數月後,即離開北京,遠赴江西永修雲 居山真如寺,於廢墟茅屋之中,重振唐代古剎,佛教聖地,完成自己在塵世最後的圓滿功德。從而使自已永居於此,達到真實不虛、如常不變的真如境界。

佛教從誕生之日起,就以反對印度傳統婆羅門的種姓等級制度為主要特徵之一。以後又力主「沙門不敬王者」,以自己的行動宣導人間的平等。進一步,佛教不僅主 張眾生平等,而且相信人「神」平等,因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人人都可成佛。癡迷就是凡人,覺悟即是羅漢、菩薩,大徹大悟,能夠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者就是 佛。印光大師說:「眾生者,未悟之佛;佛者,已悟之眾生。其心性本體,平等一如,無二無別。」 這就是所謂「即心即佛」,「見性成佛」。正如《景德傳燈錄》中義端禪師的開示:「佛是塵,法亦是塵。」而《五燈會元》中弘辯禪師對唐宣宗則言:「頓明自 性,與佛同儔。」因此,佛教是最有特色的一種宗教,其平等觀念的思想是最徹底的。佛教強調沒有高下、貴賤、深淺等的平等思想;主張對一切眾生愛念相同,毫 無怨親差別的平等心;提倡眾生平等成佛的平等法。禪宗強調平常心是道。南泉大師所云:「知是妄覺,不知是無記。」此外,佛教中還有平等觀、平等慧、平等 王、平等覺、平等性智等。

佛教倫理的核心是慈悲。它是基於在諸法平等觀念上對眾生的愛。在《大智度論》中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佛說:「人有二十難:貧窮佈施難,豪貴學道難,棄命必死難,得睹佛經難,生值佛世難,忍色離欲難,見好不求難,被辱不嗔難,有勢不臨難,觸事無心難,廣學博究難,除滅我慢難,不輕未學難,心行平等難,不說是非難,會善知識難,見性學道難,隨化度人難,睹境不動難,善解方便難。

弘一大師曾考證佛祖做過的七件事:掃地、汲水、修房、看護生病的比丘、為弟子裁衣、為老比丘穿針,這些都是非常平凡的事,和請求眾僧提出自己的過錯,在《增一阿含經》中說:「佛坐草地告諸比丘言:『我無過處於大眾中乎?又不犯身口意業乎?』如是至三。」這反映的是佛祖誠懇謙虛、光明正大的崇高品德。這與《論語》中闡述的:「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焉」的磊落胸懷是完全一致的。

虛雲歷經四朝五帝,名重海內外。在戰亂、動盪之秋,他以寬廣的慈悲心,「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例如,虛雲在華亭寺養鵝,在南華寺養狐,從這些極平凡的事中反映出虛雲的平等心和慈悲心。他以自己的一生實踐了佛教的崇高理想和高尚道德,達到了感人至深的人格魅力。在《虛雲法匯》中有大量關於平等的論述。在《皮袋歌》中虛雲開示眾生說:「妄 分人我不平等。害物害生如草芥。每日思量貪嗔癡。沉淪邪僻歸淘汰。殺盜淫妄肆意行。傲親慢友分憎愛。呵風咒雨蔑神明。不知生死無聊賴。出牛胎。入馬腹。改 頭換面誰歌哭。多造惡。不修福。浪死虛生徒碌碌。入三途。墮地獄。受苦遭辛為鬼畜。古聖賢。頻饒舌。晨鐘暮鼓動心曲。善惡業報最分明。喚醒世人離五濁。」「除人我。無彼此。冤親平等忘譽毀。」以一種通俗勸善的方便法門,大力宣導平等心。

虛雲在開示中說:「真如平等法性身。猶如虛空無分別。若人持尺量其數。縱經塵劫不能測。」「若了知一理平等。透徹諸法空相。雲散天空月朗。雨過山溪水漲。照體獨立。一道真常。」「天堂地獄息。心皎月圓孤。了茲平等性。凡聖本無殊。」「若男若女。若僧若俗。草木叢林。情與無情。悉向山僧拂子頭上。證平等覺。放光動地。轉根本大法輪。作無量大佛事。」一九四三年,虛雲在有人問法時,以書回答說:「平等不變,離差別相,無聖無凡,非善非惡,真實如常,不變真如也。」一九四八年,虛雲在為美國女士詹甯士開示時說:「若論個事,本知圓成,在聖不增,在凡不滅。如來輪回六道,道道皆聞,觀音流轉十類,類類如是。」 虛雲不僅以自己的思想、言論開示眾生,更始終以佛陀的平等心、平常心,對待眾生,對待世事。他於中國佛教協會成立數月後,就遠赴雲居山真如寺,完成自己在 自題詩中所述「挑雪填井無休歇,龜毛作柱興叢林。耗費施主錢和米,空勞一生徒苦辛。」虛雲明白自己在塵世的努力,終有「成住壞空」的時候,但仍然以自己一 生的行動、實踐給佛教界和全世界展示了一個無比光輝的完美典範。

目前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要從根本上建設和諧社會,在很大程度上是必須宣導平等心、平常心。佛教作為最具有平等心的宗教,在現實社會中對於擁有最廣大信徒、某些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的中國人是意義非常重大的。佛教最基本的原則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法句經》)。「世間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當相敬愛,毋相憎嫉。有無相通,毋得貪惜。言色常和,莫相違戾。」(《無量壽佛經》)進一步,「於親及非親,平等視一切。」 (《金光明最勝王經王法政論品》)基於佛教眾生平等的大慈大悲理念和博大的寬容精神,由此自然產生慈悲心。如果全社會能夠大力宣導佛教的人生觀,宣導五戒 十善,四禪八定,努力做到佛教的倫理要求:四攝(佈施、愛語、利行、共事)六度(佈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就能夠消除人們之間的誤解和憎 恨,化解不同文明之間的衝突,導致人與自然和諧,從而實現人間淨土,達到和諧世界與永久和平。這就是二○○六年《首屆世界佛教論壇》提出的主題:和諧世 界,從心開始;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按「和諧」的字形,二者從口從禾,從言從皆,因此和諧的基本含意應該是:人人都有飯吃,個個皆可說 話。前者是民生,後者是民權。畢達哥拉斯認為,公平才能導致和諧。不公正,就破壞了秩序,破壞了和諧,這是最大的惡。祇有平等才能產生和諧。二○○六年三 月宏明在《香港佛教》上論述了「佛法的理念宣導在諸多方面與和諧社會的本質特徵都有相通的地方,並在一定程度上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參考和借鑒。」

虛雲最後圓寂於雲居山真如寺。《大乘起信論》中說:「切諸法,從本已來,離言說相,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畢竟平等。無有變異,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虛雲以自己的一生實踐了佛教的平等、慈悲精神。他遍興叢林,但始終「以一衲隨身,一笠、一蒲、一鏟、一背架,行腳遍海內」,滿懷平常心,「來也如是,去也如是」,以自己的行為實踐著佛教正信正行的高尚理念。

在現代社會中,佛教「利樂有情」的崇高思想具有激勵人們去追求一種理想中的至善境界的作用。仰山大師說:「凡聖兩忘,情盡體露。」學佛者必須以我為主,領 悟自心,才能成為曹洞宗大師緣觀所稱的,每個人都可以做到的完全自由、平等的「寰中天子,塞外將軍。」如果眾人都遵照佛菩薩的教導,發揚虛雲平等、慈悲的 精神,我們的世界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和平、和諧、互助、互敬、互愛的社會。

 
 
淺述慈悲心的培養
◎克 觀

麼是慈悲心?慈是慈愛眾生並給與快樂,慈是眾善的根本;悲是感眾生之苦而憐憫、拔除,是以眾生苦為自己苦的同體大悲,廣大無盡的無蓋大悲。二者合稱即是慈悲,依此而發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教創立於兩千多年前,佛陀在降生之初就發起「三界皆苦,吾當安之」的大悲之願,並於得道後實踐著「此生利益一切人天」的初衷。佛陀的這一誓願,正是說明了他體察世間疾苦而關懷眾生、利樂有情的大慈大悲精神。

大乘佛教認為人人佛性本具,那麼更是人人自有慈悲心,真正體解大道的人誰不想生起慈悲心而救度眾生?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這個慈悲心是難以生起的。慈 悲心不得起,即使勤奮苦修也僅是自了而成聲聞,或破自惑而為緣覺,不能證得寂靜涅槃。《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云‥「慈悲是佛道之根本……亦以大慈悲力故,於 無量阿僧祇世生死中,心不厭沒。」所以修菩薩行,發菩提心的大乘學人,應該以生起慈悲心為第一要務。歐陽竟無在《支那內學院院訓釋》.〈釋悲〉中告訴學人 用十種方法生起慈悲心:「(1)多聞,(2)清淨,(3)不離眾生,(4)發願布種,(5)修慈滋潤,(6)多作功德,(7)觀眾生苦,(8)觀眾生倒 惑,(9)取相作觀,(10)習以成性。」並言:「茍能如是十種方便殷重不已,悲念不生,如來世尊則為妄語。」借鑒大德的開示,結合現實社會,我認為應該 從以下幾個方面培養慈悲心: 一、識苦。從慈悲的名相解釋上已經可以看到,要生起慈悲心就應該體悟到自身以及眾生的苦。不能認識到苦,就無法因苦而悲,不知道眾生的苦,就不懂得給予 慈。娑婆世界苦難甚劇,種種疾苦不可盛舉。而有情眾生無明所縛,見一切法為有,執一切事物為我。迷惑於我、法二執之中,顛倒真實,不能明瞭。眾生沉迷於此 苦海中,修行人應該洞察此等眾苦而脫離之。

體察到了世間的苦難,才有離苦的心。在大乘佛教講,僅僅自己離苦是不夠的,這樣的人也不能生起慈悲心。《大智度論》卷二十七云:「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大慈以喜樂因緣與眾生,大悲以離苦因緣與眾生」。印順法師在《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偈頌講記》中告訴人們,應該發揚菩薩的精神,既要自我離苦,還要發廣大心度眾生。同時他提出了「無我」與「慈」的相互結合,並強調了兩者要平等、相應,這也是佛教慈悲之「大」的精神體現。

二、慈悲由智慧而生,智慧因慈悲而起,慈悲和智慧是相應平等的。通過多聞廣修的次第行持,方能夠認識到自己的苦,自己識苦進而識眾生疾苦。因為有苦而不願 再受此苦,也不願意眾生受苦,慈悲心由此而生。佛教強調「多聞廣修」,多聞是為了得到佛法的智慧,沒有智慧不知道苦是甚麼,怎能生起慈悲,更談不上救度眾 生了。況且,不修佛法的人,他們所謂的悲心,不過是為世俗的附庸,不過是個人妄念情識的判斷,以前總說「婦人之仁」,不是歧視女性,而是一種方便的比喻, 為的是說那種不獲多聞,沒有智慧的盲目「慈悲」,所以有「慈悲生禍害,方便出下流」的俗語,這不是佛法裡真正的慈悲心。大家常說悲智等運,既要有慈悲心, 又要具有佛法的智慧。

三、慈悲心緣眾生而生起。悲是能緣,眾生苦惑是所緣。觀苦為眾生之苦,觀情識為眾生之情。《大莊嚴論》雲‥「菩薩大悲,略以十種眾生而為境界」。《菩薩藏經》說‥「菩薩大悲,略以十六眾生而為所緣。」菩薩所悲閔者為我等眾生,所以說慈悲心所生起必然依於眾生。

如果不知道有眾生,則慈悲心是無論如何也不會生起來的。當我們能夠見到見眾生的苦痛時,這個時候便發起了慈悲心,因為你尚且能夠知道苦,所以就具有此慈悲 的心。那些不能聞眾生苦的人,又如四大王眾天或三十三天中的天人,難感苦受,沉迷遊戲之樂,而失正念,福報受盡難免自天界墮落。佛告訴我們這類人是不能究 竟解脫的。

四、慈悲心依清淨而生。眾人在這個雜染的娑婆世間中,受無始以來的染汙習氣熏習,如久在塵境,常見黑暗。如此的環境下人們而難以有一個清淨的心,也就不能 生起慈悲心。《大智度論》卷七十三列舉三種清淨:(1)心清淨,修學般若不起染心、嗔心等。(2)身清淨,心既清淨常得化生,故身清淨。(3)相清淨,得 具足相好莊嚴身。修學人以此清淨身心方能生起慈悲心。

五、以願行而起慈悲心。既入佛門,應發廣大之願,行菩薩之行。以廣大之心,願眾生一同離苦得樂,依此願而行,即生慈悲心。《華嚴經》〈淨行品〉說‥「百四十一,當願眾生,願在發心前」。發願之後還必當實踐,佛教的最終體證都落在實踐上。《瓔珞本業》‥「有二十四,當願眾生,願在發心後。佛前佛後皆普賢行,而皆行願,願此眾生,願此眾生大悲無已,盡未來際」。願行具足,自能生慈悲心。

以上五點大概?述了培養慈悲心的方法。慈悲心是大乘學人修行的基礎,我們都知道發菩提心是行菩薩道乃至成佛的基礎,而慈悲心又是菩提心的基礎。《華嚴經》說:「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足見慈悲心的重要作用。無論我們放生、佈施、持戒等等,都應該建立在慈悲心的基礎上,否則難以獲得真實的佛法。

《涅槃經》云「一切聲聞、緣覺、菩薩、諸佛如來,所有善根,慈為根本,」 《慈悲道場懺法》中說「此慈悲諸善中王,一切眾生所歸依處,如日照晝,如月照夜,為人眼目,為人導師,為人父母,為人兄弟,同歸道場,為真知識,慈悲之 親,重於血肉,世世相隨,雖死不離。」慈悲心是我們的根本心,慈悲法是我們的度己救世的方法。當知,大乘佛教的慈悲精神,不單是對人類社會,更廣義的遍及 於一切有情生命,乃至山川草木。如果這個世界人人都能夠以慈悲心行於實踐中,那麼人類之間的殺戮、紛爭必將消逝。人類所處的世界、生存的環境必將美好,因 此,願我們都能夠從慈悲心的培養開始,共同建設一個和諧的淨土世界。

 
 
披搭袈裟 功德無限
◎土登相切桑布

提起袈裟,學佛的居士都充滿了敬佩與羡慕。是的,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披袈裟出家學道者代表著佛在世間的光輝形象。讓我們大家隨時憶念著佛陀的慈愛關懷,跟隨著佛陀的足跡,聽從佛陀留下的教誨指引,在解脫的道上行進著。

釋迦牟尼佛曾就袈裟發過這樣的誓願‥「世尊,從我行菩薩道之 生生世世及最終得菩提果之間,任何行持佈施波羅蜜多及一絲毫許善法之眾生,及我得菩提後之教法下,所有著紅黃法衣但已違犯根本戒、持煩惱見、於三寶起邪 見、毀壞三寶之四眾弟子,若能剎那間生起心中有佛之念頭,我如捨棄任何一眾,使之於三乘法中不得菩提果位,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不得成佛。 眾生若見我得菩提後身著紅黃法衣接受人天眾生供養,他們自己亦於頸上披搭片刻,則願此等眾生終能於三乘法中得不退轉果位。任一眾生,乃至飲食貧窮、窮困夜 叉、閻羅眾生,身著僅四寸之紅黃法衣,皆願他們暫時能圓滿一切飲食,最終則實現一切願望;天人夜叉等眾互相憎恨、爭鬥不休,此等眾生若能憶念我紅黃法衣, 則願他們相互間生起慈悲心,無有仇怨,心皆得調伏、調柔。任一眾生於戰場上作戰,若能保護、供養、恭敬,或自身攜有紅黃法衣一片,則願此眾生恒能得勝,不 受任何損害、迷亂,且能從戰鬥中獲解脫;若我紅黃法衣不具上述五種功德,則我實已欺蒙十方無量無邊如來,願我不能廣做一切如來事業,所了知之一切法盡皆忘 失,亦不能勝伏外道;我成佛與涅槃後,任何僅僅念誦一句『南無釋迦牟尼佛』,或向佛頂禮之眾生,願此等眾生滅盡一切業障、於如來剎土中獲無上菩提,並於最 後亦能顯示涅槃。

看過《六祖慧能》這部佛教影片的人都知道,六祖面對攻擊獵人群的匪徒時,抖開包袱中的袈裟,並說一句:「就憑我佛慈悲」,頓時飛沙走石,匪徒不戰自退。這 種情況並非編撰的神話,袈裟的確有驚天地,泣鬼神的譴除違緣、護持佛法作用。另,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公案中記載:有一名被國王下令處死的犯人,被送到夜叉 出沒的地方讓它們食啖。犯人害怕不已,為了活命剃除鬚髮,找到一小片袈裟系於頸下。當大羅剎母及其眷屬來到的時候,見了犯人有袈裟系於頸上,於是右繞合掌 恭敬頂禮,並為其解開捆縛歡喜放還。國王得知此事後立條制頒告國人:「自今以後於我國中。有佛弟子若持戒若破戒下至無戒但剃鬚髮被服袈裟。諸有侵淩或加害 者。當以死罪而刑罰之。」由此因緣眾人慕德漸漸歸化王贍部洲。皆共誠心歸敬三寶。

袈裟在形象上代表佛法的延續弘揚,我們都必須恭敬袈裟。在藏地,剛出家的時候,袈裟都經過上師三寶的加持,然後才進行披搭。經過加持的袈裟能幫助我們辟除 災難,更好地修行佛法。佛制上也有規定,比丘不能夠離開袈裟,要隨身攜帶。這也說明了袈裟的重要性。平時居士們見到身著袈裟的出家人,也應合掌問訊以表尊 重。《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五舉袈裟十利,即穿袈裟有十種功德:

一以之覆身,離羞恥而具慚愧;二離寒熱、蚊蟲、惡獸;三示現沙門之相,見者歡喜,離邪心;四是人天寶幢相,可生梵天之福;五穿著之時,生寶塔想,滅除諸 罪;六染為壞色,斷離五欲想,不生貪愛;七袈裟是佛淨衣,永斷煩惱而作良田;八消罪而生十善;九如良田,能增長菩提之道;十如甲胄,煩惱之毒箭不能害。

得知袈裟有如是之功德,我們更應生起無上的敬意,敬重袈裟即是尊重佛法僧三寶,這是我們每個佛子所應做到的。出家人平時不披搭袈裟時要折疊好,放置於乾淨之處,並時時憶念袈裟的功德利益,這樣自然會得到三寶的加持。

 
 
禮佛禪寺大雄寶殿佛像選料散記
◎維 徹

有二身,一者法身,二者色 身。法身無相,體遍虛空法界,與一切諸法不一不異。色身有相,諸佛福業所感,相好殊勝,世無倫比。其報身體遍虛空,有始無終,其化身與所化眾生相同,隨類 所感而現,有始有終。法身無相,唯有證得,無見與不見。色身有相,可以得見,但報身要登地菩薩才可得見,化身則能隨緣得見。故諸佛如來為登地菩薩用報身而 為說法,為縛地凡夫常用化身而以度化。而化身有生有滅、有來有去,不能恒住世間。由此後世眾生造佛形像,而以恭敬禮拜,修行證果。

博羅禮佛禪寺在大雄寶殿南面將塑造釋迦牟尼如來、藥師如來、阿彌陀如來三聖佛像,總高10.08米,供四眾弟子和來寺的香客禮拜瞻仰恭敬。

根據廣東的氣候特徵和常年空氣的溫濕情況,經多方論證禮佛禪寺決定選用上好的漢白玉。

二○○七年六月,日照法師帶領曾塑像的設計師雕塑師一行七人,到我國盛名的漢白玉產地北京和四川的寶光縣二處石礦進行了實地考察,取得了有關漢白玉選料的 基本資料,經比較,決定選用四川寶興華西的漢白玉作為大雄寶殿佛像的材料,寶興的華西料硬度高,一般的料每立方重量為3噸,而華西的料每立方重量可達 3.5噸,這樣的料才能保證拋光到80度,令所塑的佛像栩栩生輝。

禮佛禪寺延續了日照法師三步一拜前制定的造像計劃,於二○○七年十二月,寺院主要負責人和佛像的設計師等人,親臨礦山選料,經肉眼審視和小樣的技術鑒定, 本次選出質地純白的上好料120立方。由於即將進入下雪封山季節,其餘的330立方料,祇有等到08年4月開山後採集,礦區承諾開山後的第一批料將提供禮 佛禪寺選用。

第一批選出的120立方的料,經過四天四夜山路的顛簸運抵禮佛禪寺,在本寺方丈源慧老和尚、工程部負責人釋頓建、工程部監理黃網興先生的親自監督下,安全地卸載於大雄寶殿的建築工地。

本次聘請的佛像設計師林先生,有著三十年設計佛像經驗,他在每一次佛像的設計中投入的極大的恭敬心和虔誠心,日照法師三步一拜的大願讓他在震驚中產生了新的藝術靈感,他表示這次的設計一定會集三十年的經驗而成精華,以此為自己三十年的設計生涯劃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整個佛像工程的造價900萬元,每尊300萬元,目前香港的陳居士,深圳的李居士分別捐助一尊佛像。我們在隨喜他們造像功德時,看看佛陀是如何讚揚造像的善行:

在優陀延王最初造像時,斧聲響徹三十三天,釋迦如來即便讚歎優陀延王造像功德,並遙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當時釋提桓因天主即便問佛,今在人間是否有人在前生造過佛像,佛告釋提桓因「有曾作佛像者,皆於過去先已解脫,在天中尚無,況於餘處」。

依佛所言,若有人造立佛像,此人當生即得解脫,決不至於來生,許多阿羅漢皆因前生造佛像,或掃佛堂,下至以微少畫染畫一佛像而為供養,以此福德永離諸苦而 得解脫。同時若發心為利益眾生而造佛像,則為成就佛道之因。造佛功德不但能得解脫,也可以為將來成佛種下福德資糧。佛陀回到人間後,更讚歎優陀延王造像功 德利益「汝今已作無量利益,更無有人與汝等者,汝今於我佛法之中初為軌則,以是因緣故令無量眾生得大利益」。造像功德不可思議,能令自他解脫,成就菩提, 諸善業中造像功德是為最上。

 
 
採訪海濤法師
◎妙 壽

妙壽:海濤法師,雖然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但是您對出家人修苦行,怎麼看呢?

法師:佛陀在涅槃之前把整個佛教交給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為甚麼,因為修苦行代表這個 人守戒律,吃得了苦,那佛教就可以保留。佛教最怕放逸啊,就是我的心,哎呀隨便吧。所以修苦行最大的方法就是折服自己,降伏自己。因為佛教的整個基本目的 就是你要淨化自己,降伏自己。你能夠降伏自己以後才能夠真正去利益別人。所以修苦行是一個入門的基本要做的。一個願意修苦行的出家人,基本上他都是一個守 戒律的出家人。他不會破壞佛教。

妙壽:我們知道佛陀在涅槃的時候說:「我滅度後要以法為師,以戒為師。」是不是有一句話是說:「有苦行頭陀在,就有正法在?

法師:對啊。因為祇要有苦行頭陀在,就代表有戒律在,有人守戒律。你看(現在)誰要修 苦行?沒有人要修苦行。祇要有人在修苦行,那個佛的形象就還存在。出家人在修苦行,出家人的形象就還存在。出家人的形象存在,那佛法就一直延續在這個世 間。以佛陀來看,這個社會一定是欲望充實的。就是放逸嘛。所以如果還有人在這種多欲望的社會願意修苦行,少欲知足,那佛法就一定久住。祇要佛法久住,大家 就有解脫的機會,這個比較重要。

妙壽:那麼日照法師,我看他多次燙香疤,燃指啊,那個無名指都燃了一個多小時,燃掉了一節,這都是難以忍受的一種苦行。他又發這麼大的願,要從禮佛禪寺拜出去,要拜這麼遠,四大名山都朝啊,(海濤法師:三年)是啊,非常不容易。那您對日照法師瞭解嗎?

法師:我跟他認識很久了。我是認為佛教的修行不是肉體,而是心。但是透過肉體的修苦 行,或是奉獻,他就可以把自己的心磨煉到抓得很緊,所以我們修行不是說我今天活了很長,或是我事業做得成功,我帶走的是我的受訓練的心,降伏的心。如果我 下輩子來不會生氣,不會起欲望,那我不成功了嗎。所以你透過外在的修苦行,就在磨煉內在的心。所以日照法師讓我們非常的隨喜,非常的讚歎。我們也非常的慚 愧,自己做不到。但是我們就希望他很圓滿。他這樣拜,也會引起很多佛教徒注意。這對佛教是一件好事。佛教祇要有人動,各種方法去動,有些蓋佛寺,有些做大 佛像,有些演電影,有些講開示,那麼這個世間祇要有佛教在動,這個就是大慈大悲了。所以動機決定一切哦。今天這個禮佛,是為了眾生禮佛,大家看到一個出家 人在修苦行,降伏我慢。

妙壽:那麼我們瞭解到海濤法師您是每日以弘法利生為您的家務,然後您也有生命電視臺,會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那麼有些人對於日照法師,認為苦都是他自己的事,不需要媒體來報導,好像作秀一樣的。我卻感覺到,師父在行,我們就要去把他這個行持來宣傳好,來度更多眾生。您覺得呢?

法師:本來就應該如此。別人怎麼批評,我們都不在乎。因為如果是今天修這個苦行、禮 佛,是為了示現佛教,除了本身是要降伏我慢,然後又幫助佛教推動,這個動機就對了。但是越偉大的動機呢,就越多的障礙。(這)就正常了。就要做給他們 (看),因為這個是用行動來做。至於媒體報不報,那是隨緣。能報,那是對佛教很大的幫助。

妙壽:那您希望我們這些媒體該怎樣去做好呢?

法師:我想,剛剛講了日照法師修苦行的心態,以及來讓別人知道一個修行者的過程。事實上佛陀也是修苦行,你拜完四大名山代表成佛的意思了。代表玄奘大師到 印度取經,西遊記也是修苦行啊,九死一生啊。然後終於把真理拿回到中國來了。我想這個比較重要。所以日照法師這個降伏自己的一種修行,就是給我們一個模 範。讓別人看,哦,如何降伏自己,如何修苦行。

妙壽:我聽您說,日照法師出去這樣朝四大名山,您會對禮佛禪寺做一個支持是嗎?

法師:對呀。每年(給一定的支持),這是應該的嘛,我修福報嘛。

妙壽:那您對禮佛禪寺的建設,您是怎麼看的呢?

法師:基本上,佛教的硬體建設,就如同佛陀的身體一樣,因為建設的越好,能夠來修行的 人就越多,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基本要做的福報。沒有寺廟就沒有出家眾,沒有出家眾就沒有佛法。所以寺廟的存在,就如同剛才講的,是佛陀身體的存在。再加上日 照法師修苦行,他有一個表範出來。寺廟越大,就可以讓更多人,甚至是老人院,甚至是…,對社會的貢獻特別大。所以我們現在必須要很積極的擴張寺廟。因為寺 廟一定要比學校還多。所以我們現在還要努力吧。

妙壽:我從您第一個問題中看出,您是對這個戒律啊,非常的重視,修行非常要警戒的。但 是我們現在社會上,修行人中呢,就說是一種空談啊,就是大談空,妄談,談空、談空,就說修行到一定程度不用守戒律,您覺得,象《地藏菩薩本願經》啊,《三 世因果經》啊,說是不是真的,說大修行人修行高了就不用去管這些了呢?

法師:真正的戒律是空性,祇是我們做不到,所以我們通過外在的戒條來保護一個能夠得到 空性的心。如果他不懂得這個道理,他當然不知道甚麼叫戒律。戒律其實是一種,…我們現在沒有空性,所以我必須要用這個戒來保護我不去傷害別人。最偉大的戒 律是慈悲。我就是因為沒辦法原諒我的敵人,所以我守菩薩戒,來規定我自己來原諒每一個傷害我的人。而且還要去度他。所以我想戒律是個修行的一個根本,祇是 每個人他用甚麼方法來讓自己的心保持在那種清淨心和菩提心,這就是戒律的最主要的目的。而不是說今天我祇要達到一個菩提心,我就不需要守戒。因為這個是個 入門,戒定慧。你沒有戒作基礎,不可能心會降伏,不可能會得到智慧的。所以我想他們必須要相信佛陀所定的次第,絕對不會有錯。

妙壽:那麼對於《地藏菩薩本願經》這一類講因果的,還有梁皇寶懺啊,這些甚麼時候都是適用的對嗎?

法師:這些是…佛陀的思想永遠是新思想,配合新時代的。這些制定給我們都是為了幫助我 們來達到一個戒律或達到一個身心安樂。所以我想,對這個必須要有很大的信心,不用懷疑。就是我們必須用各種方法去推(廣),佛陀已經給我們答案了不是,我 們必須要把它推廣出來。祇是現今的科技、種種的發達,已經超過了佛教的推動力量。所以我們要努力。

妙壽:您能不能對日照法師此行說一點祝福的話呢?

法師:我們希望三寶的加持,希望各位、大家多吃素、放生、念佛回向給日照法師,願他身心平安,毫無障礙,為眾生,為佛教,來作出一個更偉大的行為、模範。

妙壽:阿彌陀佛,感恩師父。

 
 
日照法師三步一拜
朝聖團拜到漳浦情況匯報

東惠州博羅禮佛禪寺日照法師三步一拜朝禮佛教四大名山,於二○○七年農曆九月初一從禮佛禪寺出發,於十一月初三到達福建漳浦。漳浦佛教界聞悉驚喜萬分,居士善信都為之感動。

消息傳來,我縣佛教協會會長、秘書長立即組織信眾,於十一月初三先從雲肖縣界迎接來之後。准提佛母廟居士即送水、送茶、送水果、速食麵,在漳浦境內朝拜的一星期時間,信眾忙忙碌碌,膳食、開水、茶果送到公路邊,體現了人間的溫暖。

朝拜團一行,每到一地都在野外架鍋者飯燒水,晚上搭起賬蓬過夜,他們一路不入住酒店,不接受供養,不乘汽車,不乘飛機,要去離島就在船上拜,過馬路就在人行道上拜。

朝拜團的雄心壯志,激動著漳浦的居士和信眾,每天都有三十多人隨團五體投地三步一拜,體驗這修菩薩行的艱苦意義,路過村莊的信眾也大受感動,紛紛站立路邊雙手合十,頂禮敬意和讚歎。

朝拜團一行拜到長橋鎮地段,佛教協會秘書長楊居士與當地信眾一起,並親自買菜,做飯,供給朝拜團及隨拜居士五十多人用膳,其菩提行精神實在可嘉。

在漳浦境內期間,佛教協會都十分重視關心朝拜團一切生活情況,如膳食、作息時間、身體健康、辛苦病痛,問寒問暖,給藥治病,關心備至,使其平安順利實現三步一拜的宏圖大願。

十一月初六,日照法師接受我縣佛教徒的邀請,下午三點在准提佛母廟為各居士信眾開示,信眾達四十多人,使眾善信獲益極深,智慧增長。

十一月初九,朝拜團在漳浦的一星期拜團中,居士們隨團同樣一直五體投地虔誠拜到漳州地界木棉庵,才依依不捨送行告別。其場面感動得令人落淚,往後多年的日子裡,還要多少拜呢?餐風露宿,雨天晴天,大雪大旱,不易度過,發此大願,人人讚歎。

願我佛慈悲加持,日照法師一行早日圓滿回歸。

漳浦縣佛教協會
二○○八年元月一日

 
 
「臘八」途中的壇場
◎安 心

曆十二月初八是佛教教主釋 迦牟尼佛成道的日子。這一天各寺院都會鋪設莊嚴的壇場,啟建隆重盛大的祝聖法會。二○○七年的臘八日,距離日照法師三步一拜朝聖四大名山已有三個多月的日 子。對於平常人和平常的修行生活,三個月似乎是眨巴個眼睛的概念,但對於日照法師一行,三個月的三步一拜他們是怎樣堅持著的,他們的精神和身體狀況現在如 何,日出月落風吹雨打又怎樣改變了他們的容貌……

帶著太多的牽掛,惠州、廣州、深圳、香港等地三十多人,決定在臘八的那天,在日照法師三步一拜的途中舉行一次簡單而莊重的祝聖和放生法會。禮佛禪寺的源慧大和尚,不顧年事已高執意前往。

前往的居士雖然在心中想像著拜山法師們的種種艱辛滄桑,但在見到日照法師叩拜第一眼,心靈的震撼是意料之外的,小林居士事後回憶說:「那種震驚是無法語言 描述的。」當時小林居士匍匐在地,止不住男兒的眼淚,久久地浸透著日照法師拜過的土路,這路承載著日照法師一行無數個起起伏伏的疲憊,見證了一個強者行常 人難行之行、忍常人難忍之忍的毅力。一個沒有將佛陀的信仰深入自己的血脈的人,決不會將生命的毅力張揚到這樣的極至。

師父,弟子日照我祇是在眾多修行的方式中選擇了一種,這樣不足掛齒的事何勞您來這裡,弟子我感恩啊,師父受弟子一拜。

徒弟啊,你說得輕鬆,你的臉不再象從前一樣胖胖的,就知道你的辛勞,師父我以你為榮,你給師父爭氣了,你給佛教爭氣了。

日照法師向源慧和尚頂禮,居士們又向日照法師頂禮,禮畢,在福州長樂寺擇一靜地,舉行了簡單而隆重的灑淨放生儀式,沒有七色的電燭,沒有豔麗而造型別致的插花,沒有百味上好的飲食,是謂實相無相,心的壇場寂靜莊嚴,成就著三步一拜修行人路邊的祝聖。

600隻小鳥飛出籠子,沐浴在佛慈的藍天下。

放生後,源慧長老和日照法師分別做了開示。源慧長老說:「十二月初八是釋迦牟尼佛明心見性的日子,釋迦牟尼佛說:大地眾生皆有如來佛性,有佛性者皆可成佛,那又為甚麼我們都沒能成佛呢,是因為我們的貪、嗔、癡,妄想執著而不能證得 。祇有勤修戒、定、慧三學,才能熄滅貪、嗔、癡。

源慧長老又說:「日照法師十二月初八出生,是佛成道日的兒子,因此,我們今天來祝賀日照法師生日,首先要學習他吃苦耐勞的精神,讚歎他們的神聖功德,引發見聞者,道業增長。

原來臘八日是日照法師的生日,真是殊勝的因緣。我們期待著臘八日出生的日照法師依照自己的大願,圓滿朝聖之旅,荷負如來大業,成佛度眾生。

令源慧長老和居士們寬慰的是,日照法師雖然消瘦了許多,但精神狀態格外的好,身體贅肉消失後,步履反而輕盈了起來,拜得也不再氣喘噓噓,現在每天可以拜到 10公里,天氣好路況好甚至可以拜到12公里,隨行中個別的人因為生病離去,而頓醒法師和年僅11歲的小頓林至今堅持著,負責後勤的頓善法師和其他隨行居 士也日日往返奔波,不顧疲勞地落實日照法師一行人的食宿。

按照現在的進度,估計日照法師一行農曆年的時候可以拜到福鼎。讓我們繼續關注和關心日照法一行,祝願日照法師一行身體健康,一路平安。

 
 
公案由來
◎秦孟瀟

公案由來

禪宗修習很講究「公案」,沒有公案似乎禪便顯不出生氣來,甚至「無法」進行。然而不少門外漢卻不知「公案」為何物?

崇山禪師有很淺白的說法:「公案原是指公眾案件或政府文件。很多年前,中國所有的公文(例如契約等)都有用印章蓋在正本和副本之間,如果兩份文件合併起來出現完整的印章,那就證明是正確的文件。」

在禪宗的傳統裡,「公案」的用途也是一樣,學生對問題的了解是一半的印鑑;與老師對問題的了解是另一半印鑑。當老師和弟子分享相同的了解,這就是「以心傳心」的方法。

因此,在禪師們坐禪時,常提起的「甚麼是死亡?」以及「我是誰?」「未生我之前我是誰?」「死了以後我又是誰?」…… 這些問題便成為「公案」,同時亦開始把它用作自己獨特的修持方式。

有一個弟子前往禮拜六祖,六祖就問:「你從何處來?是甚麼物來到這裡?」弟子回答:「不知。」「我是甚麼?」這個公案的來源是這樣形成,佛陀苦修六年都是 問同樣的一個問題。佛陀、達摩祖師和六祖都有同一個問題「我是甚麼?」他們的答案都是「不知」,這就是最原本的「公案」修持。

兩頂帽子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有兩位卓越入室弟子,一位是百丈禪師,一位是智藏禪師;馬祖有不少僧、俗弟子跟隨修習禪定,這兩位入室弟子常常幫助師傅啟迪其他弟子。

有一天,一位剛來不久的學僧來到馬祖面前,說道:「大師,請不要談論那些空洞的理論,更不要涉及那些漫無邊際的概念。請你直接告訴我甚麼是佛法大意?

年老的馬祖回答說:「我現在睏極了,沒法對你說,你去問智藏和尚吧!

這位學僧來到西堂向智藏請教,而智藏反問道:「你為甚麼不去問師傅呢?

學僧惶恐說道:「是師傅讓我來問你的!

智藏說:「我今天頭痛,不能為你解說,你去問百丈吧!

學僧又去問百丈,百丈隨口說:「我一點也不懂啊!

這位學僧不得已,祇好把經過告訴馬祖,馬祖說:「藏頭白,海頭黑!」

所謂「藏頭白,海頭黑」是說智藏的帽子是白的,百丈的帽子是黑的。這出自一個典故,傳說有兩個強盜,一個戴黑帽,一個戴白帽,戴黑帽的強盜,不搶人家的東 西,祇是用計謀搶走白帽強盜所搶的東西。馬祖的意思是百丈比智藏更徹悟,因為佛法不是語言所能表達的,所以說:「我-點也不懂!」

嘴皮功夫

黃檗禪師卓錫道場禪風很盛,有六位學僧前來參學,其中五位見到黃檗禪師恭敬行禮,祇有一位學僧學著禪者模樣提起坐臥的布墊做出一個圓相,就站立在一旁。

黃檗禪師看見後就說:「我聽說有一隻獵犬非常兇惡!

這位學僧學著禪者語言答道:「一定是循著羚羊的聲音來的。

黃檗禪師問:「你聽到羚羊聲音嗎?

學僧急忙答道:「那肯定是跟在羚羊後面來的!

黃檗再問:「你看到羚羊蹤影嗎?

學僧似領悟地回答說:「哦!那原來是隻死羚羊。

黃檗禪師不再說甚麼,就揮手讓他們退下。

第二天在法堂上,黃檗禪師說:「昨天是哪位在找羚羊?

學僧從人群中走了出來。黃檗禪師問:「昨日公案未了,你如何解說?」學僧聽了,不知如何應對,一時語塞。

黃檗禪師說:「我本以為你是到家禪僧,沒想到卻是個義學沙門,知解宗徒。

習禪貴在誠實,才能洞見本心;禪鋒機語是禪者的智慧,是從真心中湧出來的甘泉,不是嘴巴皮上的功夫啊!

大喝一聲

徑山禪師聲望很高,他門下有五百多眾弟子。

某日,禪房外來了位臨濟義玄的禪師,他不顧徑山禪師正在講經說法,就徑直走進法堂求見徑山禪師。徑山禪師剛要抬起頭來,臨濟就大喝一聲;徑山禪師剛要開口說話,臨濟禪師轉身便走。

有一學僧很不理解地問徑山禪師道:「剛才那位行為古怪的禪師怎麼敢對師父大聲吼叫呢?

徑山禪師答:「他是黃檗禪師門下的弟子,你要尋找答案,為甚麼不直接去問他呢?

學僧道:「弟子不知怎樣問?

徑山禪師說:「難道你們不會大喝一聲嗎?

學僧回答道:「大喝一聲,這有甚麼難的呢?

徑山禪師隨即大喝一聲,問:「這一喝是甚麼意思?」學僧茫然。

徑山禪師說:「這是獅子吼聲!上通天堂,下達地府,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你們平時懶散慣了的學人,怎麼能知道呢?

大喝一聲,這就是有名的「臨濟喝」!臨濟以後,禪露機鋒,或棒打,一改過去的平和。但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促你返心猛醒!不少禪師因而得到開悟哩。

門夾住腳

雲門禪師揹著經篋到處雲遊。一天黃昏時,遠處看到一座禪院,這是睦州禪師的道場。他來到禪院山門外,用力拍著緊閉的大門,不一會兒,才有人走來應門,這人正是睦州禪師。他見叫門的是位行腳僧,就客氣地請到寺裡來住宿。

正當雲門禪師把一隻腳跨進門檻的當口,睦州禪師忽然用力地關上大門。

喔,好疼呀!」雲門的腳被門重重地夾了一下,蹲在地上大聲呻吟起來。

睦州渾如不覺地問道:「誰在喊疼啊?

雲門臉色一沉說道:「禪師難道沒察覺到大門夾住我的腳嗎?

睦州佯作不知地問:「你在哪裡呢?

雲門大聲說道:「我在門外呢!

睦州說:「你在門外,怎麼會把你的腳夾住呢?

雲門說:「因為我的一隻腳在門裡呢。

睦州說:「奇怪!腳在門裡,怎麼人卻在門外呢?

雲門又喊起疼來,一邊還委屈地說:「禪師把一個人分成內外了。

睦州大喝一聲:「愚蠢!一個人還有甚麼內外之分?

這一平凡事,含有無窮的禪機,這一「夾」,通過切膚之疼,使禪者知道,禪是內外一如,哪有分別可言呢?

無法可得

仰山慧寂禪師和雙峰禪師都是溈山大師的弟子,同住在同慶寺,這個約有一千五百多人的大道場參禪學道。

一天,慧寂問雙峰說道:「師弟,最近你有甚麼心得?

雙峰直率地回答:「實無一法可得啊?

慧寂詫異地問道:「你怎麼還停留在塵境上呢?

雙峰似不解地問:「我無一法可得,怎麼能說停留在塵境上呢?

慧寂說:「認為無法可得,就是有一法可得!

雙峰洩氣地回應說:「我祇能做到身不隨塵,心不在境!你認為還應該怎樣呢?

這兩位禪師在相互問答中,坐在一旁的溈山大師聽了他們的一番禪機對話,心裡已知道兩人到達了甚麼境界。他用讚賞的口吻說道:「慧寂呀,你這話可要疑煞天下人了。

雙峰仍然未能領會說:「既然無一法可得,又怎麼去追求呢?

溈山開導道:「你不就是一個天下人啊!

禪宗要旨就是「遣相」,一部《大般若經》,說來說去,無非是「遣相」,就是連「無一法可得」的雜念也要遣去,祇有這樣,才能撥去迷霧,洞見光明,自性顯現。

坦誠面對

雪峰禪師與岩頭禪師結伴而行,有一天,他們去鰲山時,忽然天氣變化,紛紛揚揚飄下雪花,把路給封住了。兩人在附近一座破廟住了下來,岩頭禪師很閒散,整天睡在床上;而雪峰禪師卻總是在坐禪,兩人互不滿意。

一日,雪峰指著心口說:「實不相瞞,我這裡還不夠穩定,自從參禪以來,我-直有心未安。

岩頭禪師是悟了的人,對雪峰能夠坦誠面對自己的弱點,很喜悅地說道:「你把你所見的告訴我,我來為你印證。

雪峰講述了自己習禪的經過。祇聽岩頭大喝道:「你難道不明白嗎?從門入者不是自家的珍寶。

雪峰急忙問道:「那我應該怎麼辦呢?

岩頭回答說:「言,要從心中流出;行,要頂天立地而行!」聽聞此言,雪峰頓時徹悟。

禪者證悟大道,依靠的是返照覲心,而非觀察現象。

雪峰有心未安,還未能破除眼前的森羅萬象。

岩頭一句「從門入者,不是家珍。」是要雪峰在實處立穩腳跟,祇有刪繁就簡,方能洞悉宇宙真諦。待說到「從心流出」,機緣成熟的雪峰怎能不當下徹悟呢?

一個初習禪者,遇到疑難處,當親近大善知識。

 
 
進退有據
◎楊 釗

進退有據

一年已經過去了,必須認真地好好「檢討」和「總結」,因為祇有「檢討」,才能知道優點是甚麼?缺點在哪裡?才能鎖定目標,專注地保持優點,克服缺點,才能不斷進步,取得明顯的成績。

過去一年發生的事,對於本集團總結來說,一句話,稱之為:「進退有據」。

由於中國市場的迅速發展,香港經濟的復甦,本集團第四次轉型的成功,令本集團有了很大的發展機會,所以在年初的計劃文章中定調為「發展」。但是,歷史的經 驗告訴我們千百次,發展必須「量力而為、平衡發展」。若超越了自己的經濟能力、人才力量、應付問題的時間,往往是失敗的最大因素,所以成功的企業,其經營 策略往往是「進取中不忘穩健」。所以,二零零七年本集團計劃文章標題是「穩步前進」。

一年下來,可以說本集團的定調恰到好處,切中時勢,做到了「對症下藥」,令本集團損失的個案非常之少,而收獲則較大。

過去幾年來,由於本集團確立了發展目標,專注於「服裝零售」龍頭業務和房地產業務,以便同時取得「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從而獲得「事業」的成功和「人生」的成功。

在執行方面,堅持不擴張,不發展依靠人力為主的服裝製造業;停止和關閉沒有效益,沒有競爭力的菲律賓、印尼、孟加拉服裝製造基地。集中人力、財力、時間發 展服裝零售和貿易。另一方面,專注發展地產業務;在有餘力的情況下,開拓「高風險、高回報、少人力」的金融投資業務。由於方向的明確,並有較充裕的時間, 令本集團在執行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菲律賓、印尼工廠順利的關閉,依法依情作出合理的補償,達到集團預期效果,保持了集團的信譽,貫徹了企業的宗旨。

當本集團剛剛作好佈防,今年四月二日美國第二大次級房貸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申請破產保護;七月二十七日環球股市首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出現大跌市; 八月六日全球股市第三度因美國次級信貸問題而大跌市;八月六日至十一日歐洲中央銀行、日本銀行、澳大利亞中央銀行、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拿大中央銀行等國家 央行均先後為美國的次級房屋信貸上增加準備金額而注資,分別為一千一百五十八億歐元、一萬億日圓、四十九億五千萬澳元、五百九十億美元以及三十一億五千萬 加元;八月十日全球股市第四度因美國次級房屋信貸問題而大跌市;九月十三日英國第五大信貸銀行Northern Rock「北石」因次級房屋信貸風暴而影響流動資金。當日很多戶口持有人到銀行提取現金,合共提走了十億英鎊(一百五十六億港元)。英倫銀行向該銀行注入 資金,成為五十年來大救市。到了九月十七日,財相戴理德宣佈向Northern Rock「北石」提供百分百存款保證,危機才告平息,股價由二月的十二點五一鎊暴跌至十一月廿四日收市時的八五點九便士,市值蒸發逾九成。

由於次按出現問題,花旗銀行董事長處理失當,遭大股東投不信任票而被迫辭職;美國第二大投資銀行摩根士丹利聯席總裁也因次按而下馬,提早退休;美林的主席 兼行政總裁史坦萊.奧尼爾也因物業按揭債券問題,被迫辭職;而美國第二大按揭債券包銷商貝爾斯登聯席總裁兼營運總監斯佩克也同樣辭職,為旗下兩個按揭基金 虧損負責。

美林、花旗、摩根士丹利與貝爾斯登相繼公佈因次按拖累而造成虧損,美國最大房屋抵押貸款機構「房利美」第三季也出現十五億二千萬美元的虧損。可以說,次按問題令到銀行和投資市場風聲鶴唳,世界各大銀行紛紛為「次按」而預先撥出大量的虧損準備。

由於美國「次按」已成金融風暴,並且輸出至全世界,能不受影響的企業和行政人員,可以說是少之又少,大家現在都憂心忡忡「次按」影響有多久、有多深、有多 大?是否會影響成為一次經濟衰退,而又有一些人寧可減少損失,乾脆把手上的股票賣清,不願受「次按」困擾。由於美國是全世界最大入口市場,其出現經濟危機 肯定會大大地影響輸往美國的產品製造商。

至於最終的「災情」如何?可能要二零零八年三、四月最後一波到期的次級按揭貸款披露才能看出端倪。

在這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環境下,環顧一下本集團的處境,大部份生意卻集中在香港和中國內地,零售業務利潤佔上市企業的百分之八十五,出口往美國的利潤祇佔百 分之十三。更幸運的是全部依賴美國市場的菲律賓、印尼、孟加拉生產基地已經關閉或轉手,集團已經不用為這三個基地的經營而操心。如果拖到現在才進行結束和 關閉,工作難度會大得多,勞資關係會差得多。因為工人們離開工廠後不容易找到工作,所以,會不願意合作而令關閉工作無法進行,又或要付出很大的代價。這 樣,雙方都會很不開心,造成兩敗俱傷,會損害企業聲譽,破壞了我們賴以成功的基石和宗旨。

另一方面,中國內地和香港則氣勢如虹,內地經濟因二零零八年的奧運效應而如火如荼,加上市場資金充裕,美元的大幅貶值令全世界一致看好中國。中國已經成為 不祇是「世界工廠」,同時成為「世界市場」,中國不祇出口產品,同時也大量入口原材料乃至消費品。擁有中國資產已經被認為現在及未來十年的一項升值最快的 策略,加上「十一.五」計劃的成功實施,「十七大」的圓滿結束,令中國未來五年的目標政策已經明確。未來十年的人事安排已經落實,「中國概念」已經成為企 業營業額和利潤增長最快的「理念」。

在香港,由於是回歸十週年,中國政府盡一切力量令香港保持繁榮與安定;大規模地放寬自由行,令內地遊客的消費佔許多商店營業額百分之六十至七十。大量中資 企業來港上市,令市民都有機會獲得配售,大部份中資股升完又升,升得不亦樂乎,令市民很多都能獲得利益,並且資產大漲。以上行動,令大眾恢復了信心,大大 地促進了消費。特別行政區首長的順利當選,也為香港穩定增添了一項巨大的因素。

由於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經濟火熱,而本集團過去八至十年的佈局,把集團的大部份錢財資源、人力資源、時間都投放在中國內地與香港,從而獲得很大的收獲。過去 的一年,中國真維斯營業額上升百分之二十一點五,利潤也獲得可喜的增長,真維斯在中國內地已擁有一千六百三十間(截至十一月二十九日)零售店,其中自營店 舖七百四十八間,加盟店八百八十二間,是中國休閒服數一數二最有競爭力的品牌,也是香港服裝界唯一一間進入前三名最有競爭力的企業。

由於零售業的成功,帶動了集團下游的貿易和工廠也取得良好的效益,特別是當中國與美國、歐洲共同體發生紡織品貿易磨擦,紡織與服裝業出現災難和嚴冬時,本 集團的零售業成為系內貿易公司和工廠的避難區,保持了實力和元氣,沒有受到創傷,集團的三萬多名員工,有了一個較好的謀生場所;三萬多個家庭生活也有了一 定保障,成千上萬的員工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還有一部份員工能發揮自己的藝術潛質、管理才能,實踐了集團的宗旨:「為員工提供一個較好的謀生場所、學習場 所、發揮才能場所」,也為我們自己積累了精神養份,積累了精神財富,為我們的健康、家庭和快樂增添了一定的份數。

本年度集團劃時代的行動,是「一號九龍」商業大廈的租務順利完成。此大廈面積約七十五萬平方呎,如何抓緊和完成租務工作是一項重大和重要的工作。如果不能 抓緊時機在本年度全部出租,遲三至六個月,其他商業大廈紛紛落成,本大廈會遇到很多和很大的競爭壓力,從而影響租金和大廈的價值。由於集團地產部的同事認 識到時間的重要,上下齊心,集中最優秀的成員,把本大廈的租務工作放在重中之重;與此同時,貫徹專注策略,不把大量精神放在其他項目上,我們的策略是, 「寧可一雀在手,不要百雀在林」,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結果,在今年的十一月底,七十五萬平方呎的面積全部租出,比我們內部訂出的目標早兩個月。「謝 天謝地」,我們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我們真的要感恩,感謝天地,感謝上帝,感謝佛菩薩,感謝歷代祖師護法,感謝全體員工、感謝社會上一切協助我們的朋友。 「一號九龍」的圓滿租出,我們在地產業中佔有一個非常有利的高地,為我們的物質財富充實了大量的資源,為我們實踐「達則兼善天下」增添了很大的力量。

本年度集團取得的另外一項大成績是建立了「金融投資」平台。令集團繼零售、地產之後的另外一個發展和利潤中心,並且帶來良好的經濟效益。金融投資是目前世 界最考究智慧的行業,風險高、回報高,被喻為改善生活的最佳行業,也是人生改善生活的最重要的技能。人類進步的層次是學習儲蓄、學習知識、學習技術,現在 要學習投資。現在時代最成功的理念是:「致富之道,不在儲蓄,而在理財。」但是,在投資行業中,祇有二成的人賺錢,八成的人卻虧本。「投資」與「投機」混 亂了,「高風險」與「高回報」無法捉摸;如何在這個高難度、高機會的行業中立足,實在是每一個企業家必須面對的課題。因此,集團的經營者在十二年前(一九 九五年)就涉足「金融投資」行業。由於風險高、回報高,祇能運用「未學贏先學不輸」策略,「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學。最終在十二年後的今天,機會來了, 由於「中資股」在市場大行其道,成為市場的追捧明星,升完又升,產生了很大的財富效應。本集團由於進入內地已經三十年了,對內地可說熟悉,所以在投資內地 股份採取了非常進取的策略,結果自然取得良好的成績。更重要者是學會了「金融投資」的一些知識和策略,建立了集團的「金融投資」平台,印證了學習與讀書的 重要性,磨練了「專注、守紀律」,看似簡單而行則難的「易懂難精」的功夫;檢驗了我們的智慧商數和經營的能力。

本年度另一項成績是與I.T集團圓滿和解,達到了雙贏效果。二零零三年本集團貫徹「強強聯盟,優優結合」的策略;與香港成功的零售經營商I.T集團合組聯 營公司,發展中高價服裝,由於公司文化的差異,令雙方產生不同經營策略,很難磨合,如何處理則考驗雙方經營者;結果雙方沒有選擇「兩敗俱傷」的內鬥方案而 選擇合作的「雙贏方案」,令皆大歡喜,獲得市場投資者的讚揚,結束了歷時兩年的紛議。

以上種種「得與失」,進一步證明本集團經營能力達到健康的水準。再一次顯示了企業文化的效力,核心價值的重要;「計劃、落實、檢討」的作用;不斷改善,專 注、守紀律、默默耕耘的神奇,令本集團在機會到來的時候獲得一定的成果,而危險來到的時候,避開了其風險和災難,總算做到「趨吉避凶、進退有據」。

始終要說一句話:「做人要學習感恩」,祇有心存「感恩」才能謙虛。古老智慧說:「滿招損,謙受益」,老一代諄諄的教導,又迴響在心間。

 
 
驪龍寶珠放光芒 佛畫益添彩
◎陸巧玲

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橫山橋鎮 是一個風景秀麗,氣候濕潤,環境幽靜的好地方。小鎮有個不太大的山,名曰「橫山」,山間穀嶺錯雜,泉水淙淙;山上蒼松秀竹,四季常青;坡地花果飄香,翠綠 掩天。位於橫山西麓黃貓嶺,建有一座「龍母宮」(即大林禪寺境內東邊)殿裡供奉著「聖母白龍娘娘」。殿門正中有一口「龍母古井」,來這裡燒香拜佛的善男信 女,常有不少人看到井裡出現一些祥光聖境,這口古井流傳著一段淒美動人的真實故事。

相傳宋紹興年間,黃貓嶺西項村有一大戶人家,有個女兒叫項女,正值花季年華,芳齡十六七,此女聰慧伶俐,美麗善良,父母愛如掌上明珠。一日風和日麗,瓜果 飄香的大好時,項女和嫂子踏著歡快的腳步來到山麓遊玩,忽見清澈的河中浮現一隻鮮生水靈,果香樸鼻的大蜜桃,桃漂到項嫂面前,其嫂隨手拿起咬了一口,頓覺 苦澀難咽,便擲入河中,大桃又穩穩漂近項女,姑娘心生歡喜,取起食之,其桃甜蜜悅口,氣味香醇,不覺中把大桃全部食下,項女頓覺滿口生津,齒頰留香,身體 輕鬆精神甚佳。

過了數月,項女的肚子卻奇跡般地大了起來,母親感到好奇便請郎中為女診治,這才知道項女已有身孕,項父得知大為振驚,在封建社會的舊中國,家中沒出閣的姑 娘發生這種事情,這簡直就是「奇恥大辱,有辱門風」,項父氣極敗壞,無法想像平日一慣端莊嫻淑的好女兒竟然做出這等「傷風敗俗」的事情。父親氣得痛加鞭 苔,追問女不知何其因,更是怒火沖天!聽不進女兒任何辯白,殘忍固執把項女逐去家門,逼令女兒去死!項女傷心欲絕,冤辱難白,呼天不靈,叫地不應。這天正 是農曆八月初一,姑娘淚流滿面,悲痛萬分,踉踉蹌蹌來到井邊(現龍母宮古井),看井水清澈明亮,忽憶那日食桃之事,為表白自己身心如水一樣清白純潔!項女 縱身投井,霎時間狂風大作,雷轟電鳴,峰移地搖,聖境顯靈,頃刻間一條神武白龍沖井而出,騰空盤旋……龍母井井邊有兩個凹塘,據說是她投井時留下的腳印, 井攔四周有無數個石眼,也是她眼淚滴成。據載每年農曆八月初一這天白龍娘娘回家探母,潤雨惠施鄉親,護持佛法,造福一方百姓。富了的橫山橋人民沒有忘記這 位大賢大德的聖母白龍娘娘,人們建廟修觀來供奉她,每到八月初一橫山橋百姓為了紀念白龍娘娘,整個鎮象過大年一樣,街道張燈結綵煥然一新;親朋好友結伴趕 廟會,熱鬧非凡。寺觀香火鼎盛,香客如雲。

這位聖德的白龍娘娘大明大義,大賢大德,曾經她受到那麼大委屈,不是以冤報怨,而是以冤報德。橫山橋風調雨順、沃野良田、物產豐饒、商業繁華,是蘇南大地 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看到那口古井、凹塘、石眼。不由地讓人一陣心酸,想到那一刻一位姑娘撒心裂肺的絕望,想到那自私、狹隘、冷酷、無情的項父……但是事情 往往有它的兩面性,不是那老糊塗父親狠毒,又那有今天千萬人所敬仰的「聖母白龍娘娘」。這看似人為實為天意!

我敬仰白龍娘娘的聖德,也為她的身世所感動!二○○○年初我加入當地佛協,有時幫寺院做些美工,這樣我就多些便利機會去瞻仰禮拜「白龍娘娘」。每次看到她親切、慈和的聖像,我萬分敬仰、心裡歡喜的很!我總是主動幫她打掃房間,整理物品,時常帶些日用品供奉她。

大約二○○○年「龍母井」突然出現一顆「驪龍珠」,約有杯口一般大,其珠光芒耀眼,照得整個井透亮,「寶珠」的出現甚為罕見!據佛經記載「驪龍珠」又名 「夜明珠」或「如意珠」!此寶珠普照吉祥如意、消災延壽!驪龍寶珠的神奇可以使很污濁的水立刻變得「清澈澄明,水質甘甜潤口」。有緣的居士拍下這一非常難 得的「吉照」!我於二○○二年得此照片,從模糊而平面式的影像中可以看出照片已被翻拍過多次,但是我心裡還是歡喜異常,把她放在佛像旁一直供養在畫室裡至 今。二○○七年八月中旬,照片慢慢變得很清晰,八月十八日「夜明珠」顯得異常光亮,周圍的井水被映稱得漆黑一片,明珠色澤晶瑩如玉,珠面週邊一圈微微呈淡 紅色,宛如一粒璀璨的珍珠,在一道特耀眼的光線中,寶珠晃晃地閃動著光芒,一忽一閃,光芒星星點點,此情此景猶如夜幕下「眾星捧月」星光燦爛,光彩迷人! 半個井邊被照得越來越清楚立體。我又翻印了多張寶珠圖像,並且畫了兩幅「驪龍寶珠」油畫,不可思,不可議!整個畫室所有的「夜明珠」都在閃動,奕奕生輝, 光芒耀眼!室內沉浸在一片溫馨如意的祥光中,所有的畫面色彩逐漸變得潤澤亮麗,色質像絲緞般柔和華美,很上眼!佛像在祥光的普照下,愈來愈莊嚴、慈祥、生 動、傳神——法像圓滿!去年我所恭繪的「白龍娘娘」聖像顯得更加生動,飄飄欲仙,栩栩如生。每天都能感受到她顯現的聖跡……

我欣喜萬分,感激涕零。法力無邊,真是不可思!不可議!想想這些年,走上繪畫道路,吃了不少苦,受了不少委屈。二○○五年發生的變故,無奈離開常州,時隔 整整兩年,兩年來生活的磨煉使我的意志更加堅定,憑著對佛、菩薩虔誠的信念和對佛畫藝術孜孜不倦的追求,不論情況多大變化,環境有多麼艱苦,我堅持素食, 清淨自修,懺悔宿世業障。我堅信,事情都是人做出來的!今天在道道寶光的映射下,曾經所流下的汗水、淚水、傾刻間彷彿都融化在這繽紛多姿的光芒中,是如此 耀眼美麗!

自二○○七年八月十八日至今已有數月,一直沉浸在這片吉祥如意的光環中,我是更加虔誠用功,精心恭養諸佛菩薩及聖母白龍娘娘。夜明珠也在慢慢變大,室內所 有的物品在祥光的普照下越來越顯得光鮮亮麗。今天能受如此「殊德榮輝」我無法形容自己內心有多麼激動、喜悅!我又有多大德?又有多大能?真是實在慚愧!前 方的路還較長,自己的繪畫水準,佛學知識還尚淺,有待更好的努力和提高,今後我應更加勇猛精進,刻苦鑽研,為更好發展和創新祖國佛畫藝術,弘揚佛教文化盡 自己所能!

感謝諸佛、菩薩佛力加持!

感謝大賢大德聖母白龍娘娘普照慈輝,護持佛法!

同時也真摯感謝所有幫助和支持我走上佛畫道路的師長、親人、朋友,願大家共同沐浴在這片祥和的慈光中:吉祥如意、增福增智、心想事成、法喜充滿!

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上海嘉定曹王禪寺的三座橋
◎周 乙

者,此岸通於彼岸之津梁 也。古往今來,各式各樣的橋座落在山水、平原、田野、叢林之中,或橫跨於溝渠之上,或飛架於高山深壑之間,或連接長江大河兩岸,不一而足。若從建橋的材料 來分,有石橋、木橋、藤橋、鐵橋、水泥橋等。就形狀而論,又有拱橋、平橋、吊橋、斜拉橋之類,真是說不盡道不完。而其功用則一,那就是如同舟楫一般,度人 而已。橋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實在有著太多的聯繫。

中國的佛教寺院也多有橋樑之設,或有寺前溪水之橋,如天臺山國清寺前雙溪匯流之橋、常熟興福寺前的小橋等;或在放生池上所架之橋,如蘇州西園寺放生池上的 九曲橋等,上海嘉定徐行鎮的曹王禪寺前有一條小河,寺院為滿足廣大佛教信徒的不同層次的需要,在河上別出心裁地修建了三座小橋,中間是平安橋,左為同心 橋,右邊則是福壽橋。

在人的一生中,平安、福壽、同心,三者都是必需的,幾乎缺一不可。但是,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或處在不同的社會階層,對於這三者需求的迫切性還是有著重要的區 別。大體上,年輕時意氣風發,男女戀愛,情感熾熱,卿卿我我,「同心」同德,是為第一,「平安」、「福壽」,基本較少考慮;人到中年,拖家帶口,「平安」 逐漸上升至首位,「福壽」次之,「同心」與否已不甚提起,此乃生活實際情形如是,不得不然也;已而夕陽在山,晚景燦爛,「福壽」綿長,人爭趨之,兼帶「平 安」,唯「同心」似已消失得無蹤無影,畢竟所求者多,總得有個輕重緩急的先後次第吧?

不僅如此,人們除了現世的利益之外,還要考慮到來世的生活。無論是這輩子春風得意,榮華富貴,還是窮途潦倒,難以果腹,或者是家境小康,衣食無憂,同樣忘 不了對死後去向的關心,或希圖保持,或力求改變,或更上層樓。也因此,歷史上許多寺院在「做七」的儀式中曾有過一種被稱為「過橋」的法務活動。佛事完成之 後,由家屬捧著逝世者的牌位,步出寺院的大門去「過橋」。如果寺裡沒有橋,可用竹枝紮成,上麵糊著金色的紙和銀色的紙,一共有兩座橋,一座叫金橋,一座叫 銀橋。主法法師宣讀手卷,眾法師隨著法器的敲打聲,一齊唱誦「三歸依」偈子。每唱一節,主法法師用手卷在橋上一指,牌位就往上挪動一級。到了橋頂,又往下 降;過了金橋,又過銀橋。活動結束之後,家屬們也完成了對死者的安慰意願,這才告辭回家。

比起來世,相對而言,現實生活畢竟更為重要。在我國民間許多地方流傳著新年過三橋,以及孩子滿周歲過三橋的習俗。無非是求在新年和未來,無病無惱,好運連連。曹王禪寺三橋的修建,為的就是順應普通百姓的心理需求,何樂而不為呢。

據曙紅法師介紹,曹王禪寺的三座橋建成後,已有許多人帶著自己的想法,在特定的日子裡,或獨自一人,或三五成群,或結伴而行,陸續來寺裡過其中的一座、兩 座或三座橋,並在佛菩薩前許下自己的心願。他們當中有不少人已不止一次前來,問其故,則回答說,他們已實現了自己的心願,這是來還願的。但根據實際人數的 估計,還是以走中間平安橋者居多,如此說來,還是應了佛門常說 「平安是福」 的箴言吧。

 
 
喇榮五明佛學院考察記
◎崔保新

世界最大的佛學城

色達縣是全國十大貧困縣之一。色達的漢意為金色的壩子,全縣約有三萬人,縣城就建在一個壩子裡。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建在距縣城十餘公里的山溝裡,平均海拔3800米。喇榮五明佛學院在高峰時期,曾 匯聚了三萬高僧和學子,數量超過縣城五六倍。一個全國有名的貧困縣,為甚麼能建一所世界最大的佛學院?當你看到這個事實時,你祇能用佛法不可思議來解釋。

網上的文章說,喇榮五明佛學院在一條山溝裡,此話祇說對了一半。嚴格地說,沿著喇榮溝上行,先見到六七座白黃斑駁的靈塔,繼而是橫跨公路的彩門,藍底的門 眉上寫著一排金色的大字。那秀中帶慧的字體,出自原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居士之手。喇榮五明佛學院是很有來頭的。八十年代初,晉美彭措法王帶二十幾個弟 子在荒涼的喇榮溝中開闢道場。一九八五年,第十世班禪大師親訪喇榮,要求辦成一座正規的藏傳佛教的佛學院,並請趙樸初會長題寫院名。三力合一力,不久,喇 榮五明佛學院因道風古樸、高僧雲集、戒修嚴明而聲名鵲起,蜚聲海內外。

據實地觀察,與亞青寺相比,喇榮是山城,亞青寺是水城,這裡依山而興,那裡傍水而旺。喇榮五明佛學院不僅如人所說,是世界上最大的佛學院,也是世界上海拔 最高的大學城,同時也是世界上花費最少的大學,條件最艱苦的大學,它所以?聚了三萬佛子和信眾,原因是在這裡可以學到世界上最高的智慧。

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辦大學國家是要花錢的。而在喇榮溝中創辦的這所大學,不要國家一分錢,祇是借助了改革開放落實宗教政策的東風,在不到二十年內,不 僅吸納了藏漢兩地的僧眾,而且走過了許多大學一百年也未達到的規模,其背後的力量真是不可思議,其經驗值得認真總結。

我所以對喇榮是溝的說法持異議,是因為站在高處俯瞰,五座旋鈕在一起山峰,猶如一朵盛開的蓮花,這就是喇榮的殊勝之處。蓮花的中心是方圓半公里的谷地,谷 地的中心是一尊巨大的金色雕塑金翅鳥,這是晉美彭措法王的化身。更加令人震撼的是,谷地的所有空間和五座山峰上,都建滿了赭紅色的藏式小屋,從山腳下公路 起,一直密密匝匝爬到山頂。由於視差,平行看,仿佛小屋一座貼著一座,密不透風,祇有逐級爬上臺階,走進小巷,才發現小屋有規律的建在一層層高臺上,每間 小屋前,都有一個用木柵欄圍起的小院。屋與屋之間道路極窄,兩人相遇,要側身而過。幾乎所有的小屋都面對谷地,面對那隻金翅鳥。這是我對喇榮五明佛學院的 宏觀觀察。

僧侶生活一瞥

要體察入微,還需走進小屋一看究竟。由於所有的小屋都朝向谷地,肉眼祇能觀其長,不能視其寬,祇有走進小屋,才能知其狹促。我一連在不同地點看了三處小 屋,結構大同小異,看來有發展商參與其中,統一規劃建築了小屋,作為商品出售,可以說體現了眾生平等的原則。但在赭紅色小木屋之間,也夾雜了為數不多的磚 混結構的白色洋房,塑鋼窗戶,空調壓縮機、電視天線暴露在外面,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迄今,仍搞不懂洋房主人的真實意圖:是到此顯示財富?這裡都是放下財 富的修行人。是到這裡休閒度假?這裡海拔近4000米,空氣稀薄,連樹木也無法成活。是住在這裡修行?不修身,不放下所謂的肉體舒服,吃所謂的苦,何以修 心?是到這裡學佛求法?一住進這座與眾不同的豪華之所,可以說還不願脫離世俗,不願割捨世俗,與佛相去甚遠了。

據我在屋內目測,這些小木屋大概是3.5米×2米的空間結構,減去牆體佔的空間,總面積不超過6平方米,大約是柴房2平米,經房兼臥室4平米。經房中佛 龕、書架、小桌佔去一些地方,僧人祇有睡對角才能伸直雙腿。經房嘛,就是念經打坐的,對於修行精進之人,睡覺就是偷懶,就是成佛途中的魔障。是每天舒舒服 服地酣睡而最終墮入輪迴,還是不倒單日夜精修而解脫生死?僧人們當然會選擇後者。人生短暫,生命無常,往往懸於一呼一吸之間。要想擺脫六道輪迴,來生不做 牛馬,哪有時間睡覺呢?

在一個外出雲遊法師的小木屋裡,我坐在窗邊,屁股下是草綠色軍褥,再下邊是塑膠防潮墊,旁邊是一件棉質軍大衣,屋裡的一切都是普通的、適用的、簡單的,毫 無鋪張之意。視窗下,也祇能容我一人而坐。我心裡盤算,今晚兩人如何睡呢?一人睡,一人祇好枯坐一晚了。再看看身下的被褥,不疊也不洗,哪有甚麼衛生的概 念呢。

下面介紹一下啦榮溝裡僧人的用水問題。喇榮五明佛學院在山裡,不臨河,二三萬人用水,全憑泉眼長流不斷的山泉水。水是生命之本。正是這些泉水,才能在大山 裡聚集起這麼多修行人,這又是喇榮溝的殊勝之處。喇榮溝的泉眼有限,但修行人不斷增加,水的供需便出現茅盾。喇榮溝裡沒有自來水裝置,不像城裡人用水手到 水來。無論春夏秋冬,汲水、運水,都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對於住在高山上或離泉眼遠的僧人,挑一擔水上山也不是一件易事。所以,節水便成了僧人們的自覺行 動。僧人用水少,一是幾個月不洗澡,二是公廁在外,沒有抽水馬桶。用水僅限於飲用、煮飯、洗漱,衣服也不常洗。喇榮賓館在山上,用水很貴,因為運水要付出 勞動和成本,這也符合馬克思的勞動價值論學說。價值規律也在喇榮溝起著作用。有人二○○○年在喇榮花1200元買的一座小木屋,現在已增殖到三萬了。

說到上公廁,春夏還好,秋冬卻讓人不寒而慄。在北方農村生活過的人,深知在零下20-30度時起夜的滋味兒。清晨,被尿憋醒,不得不從熱被窩中爬起來,穿 上冰冷的棉衣褲,穿好襪子和鞋,甚至戴上帽子和手套,一推門,冷風撲面而來,踩著吱呀作響的積雪,披著一輪殘月寒光,瑟瑟發抖的在寒風中行走十分鐘,一去 一回,早已了無睡意。所以,北方冬季在外邊解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僧人也是人,凡肉體均知冷暖,生理之事必須面對。如果拿生理之事做修行功課,肉體痛 苦也許會產生精神上的快樂,物質可以轉化成精神嘛!

在現實生活中,世俗之人總是千方百計創造條件讓肉體舒服一些;修行的僧人則是讓肉體適應自然,與自然融為一體。城裡人每天關注肉體各項生理指標的變化,僧 人每天起早貪黑通過折磨肉體修煉自己的精神。如此一來,俗人常常叫苦,乃由身體不適帶來的精神之苦;僧人常常消苦,通過修行消除了心靈之苦。反思我們講究 住賓館、吃大餐,再看看僧人簡單樸實的生活,真是人生目標不同、路徑不同,生活方式和態度就不同。(待續)

 
 
高高山頂立 深深海底行
——和四郎多吉堪布關於大圓滿修證的對話

◎廖自力

○○八年一月十日,亞青寺四郎多吉堪布來到「藥師壇城」,其時本人剛剛完成《無修大圓滿》一書的撰述,因緣際會,一時法喜充滿,並有如下一段關於大圓滿修證的對話。

作者:密宗注重本尊修法,本尊修法又特別強調具德上師的許可灌頂。請問堪布,蓮花生大士曾經教導我們,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三身人人本自具足,為甚麼還要通過上師的灌頂,去獲得佛的三身呢?

堪布:佛的三身雖然人人本自具足,但由於眾生心靈迷妄,流轉於生死輪迴之中,並不能認識自身佛性,所以要通過具德上師的灌頂,通過生起、圓滿二次第的修行,才能證悟佛的法身、報身和化身。

作者:佛陀和蓮花生大士都教導我們,不要執著於二元分別,為甚麼佛還有三身之別呢?三身之間又有甚麼不同呢?

堪布:三身本是一身,但因體用不同而有法身、報身、化身之別。法身就如同晴朗無雲的虛空。但虛空看不見,摸不著。報身就象虛空中的太陽和光輝,這樣眾生就看得見了。化身就好比太陽的光輝朗照萬物,使眾生能感受到她的功用。經書上說:體性空為法身,自性昭為報身,大悲周遍為化身。

作者:如果一個行者已經領悟到空性,還需要修本尊法嗎?

堪布:需要,因為真正的空性是明空,不是頑空。但許多行者不能識別明空與頑空,可能會把頑空當成本覺明空,結果轉生到聲聞界或無色界去了。如果經過灌頂修本尊法,就決定不會轉生到聲聞界或無色界。

作者:請詳細解說一下聲聞界和無色界的狀態是怎麼一回事?

堪布:聲聞界不是小乘佛教裡的聲聞乘。聲聞界是已經完全控制了念頭,他沒有妄念生起, 處在無記的狀態。他在無記狀態下可以禪定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現在西藏的一些大山裡,還有這樣的行者,他們在山洞裡禪定了幾百年,衣服都爛了。很多人還以為 這就是大成就者,實際上他們像動物冬眠一樣,他們最後不能獲得真正的解脫,而輪回到無思無想的畜生道。無色界的狀態是覺知自己還存在,但意識裡已經沒有身 體的存在,他們最後會轉生到天道。這兩種人都沒有修成正果,超脫輪回,原因就是他們執著於頑空——一種沒有覺性的無記狀態。

作者:但是我體會到,如果安住在本覺空性之中,修本尊法的觀想和念誦,可能會成為一種障礙。是否可以避開這些障礙,自然安住在本覺空性之中?

堪布:觀想和念誦,的確可能會成為大圓滿的障礙,但它首先是一個生起的過程。福報大的 人,他可能可以避開這些障礙,自然安住在本覺空性——明空的狀態中,頓證即身是佛。但對於福報不夠的人來說,如果他不能圓滿自己的資糧道,他就會轉生到聲 聞界和無色界去了。因此,一個行者,他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想盡一切辦法,圓滿自己的資糧道,包括福德資糧和智慧資糧。五加行就是圓滿資糧道的最好的修法。

作者:蓮生花大士曾說,即無前行,也無後修,本覺本明,本然具足,這和修五加行不是矛盾嗎?

堪布:不矛盾。福智圓滿的行者,他能安住在空性之中,他的確甚麼都可以不修了。但他必須是真實的證悟,確定信之並堅固守之。但如果他的見地不真實,他就以為自己已經領悟了,甚麼都可以不修了,這就很危險,見解比虛空高,因果比麵粉細。

作者:行者安住於空性之中,他已經超越一切二元戲論,又怎麼會有因果呢?

堪布:這是八地以上菩薩的見解。在空性之中,一切福德與智慧都已圓滿,可以不修,也沒有因果。但八地以下的菩薩,都還會有困果,都還要修,都還要圓滿資糧和清淨業障。

作者:大乘佛教強調說法當機,就是說要根據眾生的根器說不同的法。但密乘教法都好像一個模子似的,所有的行者都嚴格地按照這個模子的程式去鑄造出來。這是否可以說是說法不當機呢?

堪布:這是因為密教是即身成佛的教法,它要求行者必須成為法器。大乘教法可能要多生才 能成就,但密乘教法,當生就能成就。如果一個行者不能完成五加行的修行,他可能很難成為一個真正的法器。釋迦牟尼佛在世時不說密法,而授記並化身為蓮花生 大士來傳密法,就是因為當時佛陀觀察因緣,發現沒有密乘根器的行者。所以佛陀在世時不傳密法。就連佛陀在說《金剛經》時,當場就有五百比丘吐血而死。為甚 麼?因為他們根器不具,接受不了《金剛經》的一些教法。但他們為法捐軀,後世都轉生為大乘種性。

作者:現在漢地學密法的人多,具法器的少,如何對待這個現象?

堪布:很多漢地學密法的人,並不是真正要學密法,而是求個加持而已。所以要學密法,首 先必須要瞭解密乘的戒律,也就是八粗戒和十四條根本戒,也叫三昧耶戒。要確信自己能受持十四條根本戒,才能真正進入密乘。受持十四條根本戒,當生必定成 就。即使完全不修行,祇要不破戒,十六生也會成就。

作者:謝謝堪布的開示。

 
 
短期出家心得
◎頓 演 頓重

(一) ◎頓 演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心是真心,識是妄心。真心裡起了無明,使本來不垢不淨,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真如本性變成了顛倒的妄心,由於分別和執著的作用,變現了三界六道,於是我等的眾生流浪生死,累劫累世,永無出期。

偉大的佛陀大悲心切,不舍眾生,為救度我們離苦得樂,應化到了我們這個號稱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斷欲割愛,刻苦修行,親證大道,為眾生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真 理,開示了一真法界的依正莊嚴,歷四十九年,應機說法大小三百餘會,為我們留下無盡寶藏——斷煩惱證菩提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脫離苦海的般若方舟。每念此 恩,弟子涕淚交流,更生起精進的信念,否則佛恩難報啊。

由於一念無明,弟子累劫累世流浪六道,造罪無邊,自皈依三寶以來,初發菩提心,依教奉行。由於因緣殊勝,大和尚慈悲,弟子得以二度親近禮佛禪寺,受教於日照大和尚的座下,無上法喜充滿,特將這七天的一些膚淺的修學心得如實彙報,望大和尚慈悲指正。

眾生紅塵放逸,被妄念和煩惱包圍,一念八萬四千煩惱,心如滾滾江水永不止歇,如何能知真心為何,如何能知清淨的自性,《心經》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如何照見這個般若的空性呢?,弟子以為,先「止」而後能觀。

受戒,就是收束身心,攝受正知正念。開放逸的環境,離開造作罪業的助緣就是「止」。 「止」使我們專注的範圍變得窄一些、純淨一些,因此減少了心靈的造作,創造了一種寧靜的狀態,這並不是我們的心變得窄了,相反心越寧靜就越寬廣越柔軟,這 使我們想怎麼用想甚麼時候用,都可以隨心所欲。但是如果祇是到了寧靜,也是無法體會「空性」的見地,因此,由「觀」產生銳利的洞察力,就顯得十分的必要。

譬如,在一間黑暗的房子要想看到東西,我們要點燃一支蠟燭,並保護它不受干擾,因為如果蠟燭搖擺不定,則不能讓你看清。同樣「止」保護你的心不受干擾,「觀」則提供光亮讓你看得清楚。

「觀」是洞察現象本質的智慧,不過要產生「觀」以前,心必須先用「止」調柔才行。平常我們的心亂跑,完全無法控制,念頭追逐緊密相連,之前一點間隙都看不 出來,我們用「止」來修行,當念頭和煩惱生起的時候,如果不帶成見地注視它,那麼它們就能自己沉靜下來——祇要你不做甚麼,心就會平靜下來,這時候「觀」 的光明才可能進入你的心中。

「觀」甚麼呢?「觀」身無常,知道四大假合的色身是煩惱障礙的根源;「觀」行無常,「觀」諸法無常,知道宇宙世界成住壞空的法性,放下執著妄想;忘無常, 知道望心造作世界一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當我們明白因緣起而聲,緣盡而後滅後,還有甚麼可執著有甚麼放不下呢?

須菩提長老向世尊請法「如何安住其心?」世尊說:「唯然。」甚麼意思呢?你妄念一停,菩提心一起,當下心就安住了,當下就是「止」,當下就「觀」到了一切 有相都是虛妄。要知「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執著相就是煩惱,就是妄念。執著不能「止」,如何能「觀」呢。

兩位僧人執著於「風動耶?幡動耶?」時,六祖當下棒喝:「此乃汝等心動」。

佛法在世間修,活活潑潑,起心動念,妙用無量,決不可執著於經教文字,法理名相。比如我們在工作中,止貪心止慢心止嗔心看破名聞利養、財色名食睡諸般假 像,好也罷,歹也罷,隨順它由它去,隨緣不攀緣,這樣我們就「觀」到可哪個如如安住的真心,就無有煩惱,自在安住了。而後才能生起出離心,才能自利利他。

祖師大德教導我們要「心包太虛,量周法界」,這就是我們要「觀」的空性,這就是我們要觀的佛性,這就是我們要觀的真心。

所謂無業不生娑婆,「眾生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止」需要工具,就象孫悟空頭上的緊箍咒。「戒」就是這個工具,它從約束我們的行為開始,打掉 我們 多生來的習氣,所謂「誓斷一切惡,誓修一切善,培植我們的善因緣,培植我們的慈悲心,培植我們的福報。二期短期出家對我這個剛入佛門時間不長的人來說,為 以後的修行指明了方向,有了很好的資糧,弟子決定不舍戒律,精進修行,發願盡形壽不退道心,擁護佛法,護持三寶。

弟子修學淺陋,望大和尚及諸位法師、同修批評指教,弟子頂禮受教。

惟願大和尚不舍眾生,轉大法輪;惟願禮佛禪寺道場早日圓滿,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惟願大和尚三步一拜朝聖四大名山早日功德圓滿。

(二) ◎頓 重

佛教文化傳入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國哲學、文學、藝術等諸多學科都曾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

新中國成立的前期,文化大革命中佛教列為迷信的典範,幾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佛教離人們越來越遠,幾乎成為神壇上的祭品。

十一假期,弟子頓重,有幸踏入佛門短期出家,歷經七天的觀想,深感佛學智慧,浩如煙海,博大精深,無上甚深微妙之法更是超越傳統世間有為之法,對因果迴圈、六道輪回、五蘊皆空、了脫生死……,作出了透徹的開示。

沙彌十戒。樸素而精妙,十長戒規,完全概括了千年來人與自己然共存的不二法則,當今社會物欲橫流,道德淪喪,信仰淡薄,對自然界的索取史無前例,人類也因此遭受到了山崩地裂、海嘯的因果報應。

弟子曾經也是執著妄想之人,惡業甚重,如今得佛法開示,參悟到五蘊皆空、空無自性的生命真相,及因果報應的六道輪回,弟子往後將破除一切偏執、妄念幻覺,而導歸正信,正見、正行、正覺、發菩提心,修菩提行,廣結善緣,普度眾生。

七天的短期出家中,頓重雖然祇看到佛教世界冰山一角,但卻讓我頓悟到,追求人生目標與價值的意義,我們必須瞭解生命的真相,才能理清人生的目標與願景,才能利已利人,同成佛道。

 
 
萬佛堂隨想
石 頭 禪

◎王繼衛 覺 曦

萬佛堂隨想  ◎王繼衛

孩提時聽老師講過一個關於「萬」的故事,說是有一個學生跟老師習字,老師教他一就是一橫,二就是二橫,三就是三橫……這個學生不耐煩了,就打斷老師,就那 麼簡單,何必要學下去呢,他就認為學好了不學了。後來有一個姓「萬」的人求他寫姓名,他就拿起筆一橫一橫地劃下去,實在太多了,就罵人家為甚麼不姓 「一」,偏要姓「萬」。當然這是一個笑話,且不去管這故事的寓意是甚麼,但這「萬」字,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個大數目,大概萬量之多。以後學了些字,還知道 這「萬」字還有尊、貴的意義。對皇上要呼「萬歲」,祝壽要「萬壽無疆」,做事要「萬事如意」,有錢人可稱「百萬富翁」,女孩施禮要拜「萬福」……

孩時跟大人去寺廟燒香要去萬佛堂拜佛,大概從小就對「萬」的仰慕,如果某寺院沒有萬佛堂,萬佛樓就總有些遺憾。

佛陀慈悲,既然如此,寺院裡就有萬佛堂、萬佛樓,拜懺有萬佛懺,當然現在還有萬佛城了,佛以百萬億無量化身,度百萬億無量眾生。眾生應以甚麼身得度,佛就 化甚麼身。我去過一座萬佛樓,那實際上祇有一尊佛像。然而周圍四邊上下全是鏡子玻璃。你一進去拜佛,就拜了萬佛,也拜了自己,這正是佛即眾生,眾生即佛, 一佛即萬佛,萬佛即一佛。原來佛是無處不在,無處不有的,盡虛空遍法界,祇要你心中有佛,那麼,人人有一尊佛,人人都能成佛。我也去拜過供奉萬尊佛像的上 海雲翔寺萬佛堂,在事相上,佛佛不同,眾生有差別啊,眾生迷惑,頑劣執著,雲翔寺設萬佛堂就是為了滿眾生願,讓你一進萬佛堂就面見萬佛,生歡喜心,一切都 是應機方便說法。

「萬」已經不是一個具體的數目,是無量之多的含義,在這世間,有萬萬億佛,祇要我心中有佛,眾生皆佛,唯我凡夫,所以我要拜「萬佛」!

 
 
佛陀的微笑
◎凌志國

不知道自己自無始以來的生 命流轉中曾有過甚麼功德,今生有幸到寺院中工作,並親眼鑒證了一座煌煌然的仿唐寺院的拔地而起。雲翔寺建成已經兩年了,作為其中的一員,對這裡的一草一木 應該說是再熟悉不過了。但每天清晨步入山門後,我都要到大雄寶殿駐足片刻,凝視端坐蓮臺上的三世佛。佛陀微微頷首,垂眉低目,不慍不怒,嘴角微抿,流露出 自然律動的笑容,令人心馳神往。這種微笑,在炎炎夏日,給我絲絲清涼,於隆冬時節,給我融融暖意。當我遭受困難挫折的時候,這種微笑,又給我以信心、勇 氣。當我內心煩躁、不安時,又是這種微笑讓我歸於平靜、恬適。

這微笑,大慈大悲,最是無私。這微笑,纖塵不染,最是純淨。這微笑,攝人心魄,最是神秘。

佛陀的微笑是慈悲的,「慈」能予樂,「悲」能拔苦。六道四生,一切有情,貧富莫論,貴賤不分,佛陀均平等視之,給予無私的關懷,加被。這種透出母親般的慈 悲的微笑每每令我感動,給我以安慰、寬容、希望,喚醒了我內心深處的一種叫做善根的東西,它在潛滋暗長。我等凡夫,佛性本具,在佛陀如春風般的慈悲微笑的 輕拂下,自會顯現,生根發芽。

佛陀的微笑是純淨的,這是一種洞徹宇宙人生真諦後的大徹大悟的微笑,是自然的,不摻雜任何世俗感情,一塵不染。我等俗世之人也有微笑,但微笑的背後隱藏著 多少動機和患得患失,恐怕祇有自己知道。佛陀的微笑不因你供養金珠美玉而增加,亦不因你空手到來而減少。佛陀的微笑,無欲無求,不貪不執。「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度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這應該是對佛陀純淨微笑的最好的詮釋。世間萬物,始於造化,不因我而生,亦不因我而滅。放下我執,驀然回首,佛陀還在微笑呢!

佛陀的微笑是神秘的,意味深長,令人心儀。千百年來,叩拜於佛前者,以恒河沙數,然參透佛陀微笑者幾人歟?曾經在靈山會上,佛陀拈花微笑,百萬徒眾面面相 覷,不知所措。唯有弟子大迦葉破顏微笑,以心印心,與佛心心相印。我等愚癡之人,無法悟得佛陀微笑背後的涵義,我們更不是迦葉佛,自然也不可能知道他領悟 了甚麼。然而,我知道,佛陀的微笑如波瀾壯闊的大海,永遠無法探得其蘊藏了多少寶藏。佛陀的微笑又如湛藍的天空,高遠得無邊無際。這微笑,不魅不惑,千百 年來,吸引了多少善心之士滋滋以求。

正如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來特一樣,有多少信士,就有多少種對佛陀微笑的理解。我有幸每日仰視佛陀慈顏,目睹他那慈悲、純淨、神秘的微笑,莫名的感 動一次次在心中湧起。漸漸地,我覺得這微笑應該用心去諦聽、去感受。曾聽寺內法師談起過參禪的三個境界,參禪之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禪有悟時,看山不 是山,看水不是水;禪中徹悟,看山仍是山,看水仍然是水。我想,一旦我們對佛陀微笑的理解經歷過了這三個境界,那麼遲早有一天我們也將具有佛陀一樣的微 笑。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聯合會
第五十四屆董事及顧問芳名台銜

(佛曆2552年 2008年度)

    覺 光法師      
   永 惺法師 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總 務 主 任 智 慧法師      
   區潔名居士      
副 秘 書 長 林志達居士      
司    何德心居士      
   崔常祥居士      
副總務主任 妙 光法師 道 平法師    
常 務 董 事 衍 空法師 果 德法師 演 慈法師 妙 慧法師
  楊 釗居士 沈張婉居士 楊錦珍居士  
    融 靈法師 智 鴻法師 寬 運法師 紹 根法師
  明 義法師 廣 琳法師 常 光法師 圓 慧法師
  達 義法師 妙 慈法師 瑞 洪法師 修 岸法師
  果 慧法師 林漢環居士 梁僑英居士 李家祥居士
  莊學山居士 馬清煜居士 梁衛珍居士 余潔冰居士
  溫綺玲居士 溫果和居士 胡韻琴居士 張梅桂居士
  何珍宜居士 張慧燊居士    
名 譽 顧 問 了 知法師 泉 慧法師 健 釗法師 淨 雄法師
  智 開法師 傳 敏法師 淨 達法師 淨 修法師
  陳維信居士 周君令居士 陳道生居士 廖垣添居士
  呂榮光居士 盧偉強居士 潘宗光教授 李焯芬教授
  黃慕顏居士 江淑嫻居士 鄭常智居士  
法 律 顧 問 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 林漢環大律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

戊子(2008)年清明思親法會

u            登記日期:2008年2月18日開始

u            開壇前登記地點: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樂友大廈三樓(2字)

u            法會地點:香港銅鑼灣東院道11  香港佛教聯合會文化中心

儀式及佛事時間表


公曆42

農曆二月廿六日(星期三)

上午

9:30

開幕剪綵儀式

恭請諸山長老、各壇主壇法師主持

上午

9:45

法會灑淨儀式

恭請諸山長老、各壇主壇法師主持

下午

5:30 - 9:00

燄口佛事

恭請大壇諸位比丘法師主持

 

公曆43

農曆二月廿七日(星期四)

下午

5:30 - 9:00

燄口佛事

恭請大悲壇諸位比丘法師主持



公曆44

農曆二月廿八日(星期五)

(公眾假期)

下午

5:30 - 9:00

燄口佛事

恭請大壇諸位比丘法師主持

 

公曆45

農曆二月廿九日(星期六)

下午

5:30 - 9:00

燄口佛事

恭請藥師壇諸位比丘法師主持

 

公曆46

農曆三月初一(星期日)

下午

1:30 - 5:00

『四臂觀音』灌頂法會

恭請密宗大德堪布卓美措千仁波車主持

下午

5:30 - 9:00

大蒙山施食

恭請法華壇、報恩壇、淨土壇諸位比丘尼

法師聯合主持

 

公曆47

農曆三月初二(星期一)

上午

8:30

禮供諸天

恭請大壇全體法師主持

下午

5:30 - 9:30

四大部洲燄口

恭請寶蓮禪寺大悲壇及各壇諸位法師主持


滿

公曆48

農曆三月初三(星期二)

下午

1:00

送聖,法會圓滿

各壇法師、本會董事及善信齊集大壇參加

 

u        法會開放時間:每天上午八時至晚上八時(圓滿日至中午一時)

u        各壇誦經時間:每天上午九時至下午四時(開壇日上午十時半、圓滿日至上午十一時半)

 

大壇禮拜【梁皇寶懺】、每天誦經時間

第一堂   上午9:00(除開壇第一天外)

第二堂   上午10:15

第三堂   上午11:00 佛前上供、迴向(大壇法師到延生堂迴向、其餘各壇法師到附薦壇迴向)

第四堂   下午1:30

第五堂   下午3:00(各壇全體法師到附薦壇迴向)



寶蓮禪寺丁亥年啟建水陸息災法會
開幕典禮歡迎詞

 ◎智慧大和尚


尊敬的主禮嘉賓、諸山長老、各位嘉賓、各位護法,大家好!

為祈求世界和平、化戾氣為祥和、促進社會和諧,本寺由今天起,一連八天,啟建冥陽兩利水陸息災法會,恭請 上海佛教法務團、揚州袛陀禪林法務團,蒞臨主持法事,廣集勝因,端申回向,護法檀那消災納福。

寶蓮禪寺自一九二四年開山以來,經過一個世紀的建設,目前已成為香港佔地面積及建築規模最大的寺廟。自一九二五年起,寶蓮禪寺每三年舉辦一次秋期傳 戒法會,一直延續至今,從未間斷,成為戰後香港唯一的傳戒道場;自二十世紀三十年末起,寶蓮禪寺便舉辦一年一度的禪七法會,從未中斷;從五十年代開始,每 年農曆一月修禪七法會,二月水懺法會,四、六、七、九月修大悲法會各一次,五宗弘布;為紀念天壇大佛建成開光,自一九九三年起,寶蓮禪寺又每年恭請內地佛 教團體來港,在天壇大佛開光周年紀念期間,舉辦消災水陸梁皇寶懺大法會,直至今日。

回想起天壇大佛開光初期,昂坪成為旅客必到之景點,每天到訪旅客、參拜善信人數過萬,大佛廣場萬人空巷,水洩不通。但由於種種原因,現在到訪大嶼山的人數有減少的趨向,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大嶼山地區的經濟發展。

為配合特區政府近年發展大嶼山旅遊業,寶蓮禪寺每年都會舉辦多項社區活動。這不僅豐富了社區民眾的文化生活,同時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來參觀。在今年 五月佛誕期間,寶蓮禪寺在離島區議會及香港旅遊發展局的支持下,舉行為期八天的浴佛節慶祝活動,其內容除了公眾浴佛、法師講經開示外,更有少林小武僧功 夫、變臉及雜耍等表演,既可展示昂坪獨有的宗教特色,亦可讓旅客一睹中華文化藝術國粹。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二○○七年六月二十三日,寶蓮禪寺與離島區議會、離島民政事務處、離島八區鄉事委員會聯合舉辦了「佛光照耀香港、離島區 全民舞動慶祝回歸十周年」,邀請108位海內外高僧大德主持祈福法會,同時舉辦敬老扶貧慈善素宴,免費招待區內約四千位長者及低收入家庭人士享用齋菜。更 重要的是,這是首次於天壇大佛舉行燈光煙火匯演,離島區居民共聚一堂,氣氛莊嚴、隆重,成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十周年最具特色的活動之一。

為了進一步配合特區政府開發大嶼山旅遊業資源,寶蓮禪寺已啟動萬佛寶殿的興建工程,奠基儀式已於二○○七年十一月廿一日舉行,二○○八年一月進行地 基打樁,六至七月建築上蓋,預計於2010年落成開光;原定於二○○八年一月舉行三壇大戒法會,亦將延至萬佛寶殿落成開光後舉辦。寶殿樓高五層,佔地六萬 多平方呎。內設視聽中心、法堂、永久戒壇、藏經閣。其中三萬多平方呎作展出中國古代歷史文物及佛教文化稀有珍品之用,更有多功能用途廳,面積較現有寶蓮大 會堂大兩倍之多,是理想的大型宗教及地區活動的場所。我堅信,正在興建的萬佛寶殿不僅會成為大嶼山居民的社區大會堂,是大嶼山四鄉區居民同樂日和大澳新春 敬老嘉年華等活動的理想場地,更會成為海內外人士嚮往的旅遊新景點和朝拜聖地。

最後,在此感謝在座各位嘉賓於今天撥冗蒞臨參與慶典,感謝各位法師到來幫忙,與及各位護法對本寺的鼎力支持,亦多謝新聞界朋友遠道而來採訪。謹祝四眾同寅,身心康泰,六時吉祥,法喜充滿,福慧無量。

開幕典禮致謝詞

◎宏通長老


尊敬的主禮嘉賓、諸山長老、各位嘉賓、各位護法:

寶蓮禪寺一年一度舉辦的冥陽兩利水陸息災法會今天正式開始。承蒙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黎桂康副主任、立法會議員譚耀宗GBS太平紳士、林偉強SBS BBS太平紳士、王國興先生MH、離島民政事務專員林聖傑太平紳士、與及多位嘉賓撥冗蒞臨參加今天的開幕典禮,令法會倍添光彩。本人謹代表寶蓮禪寺仝人,致以衷心的感謝。

舉辦水陸法會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表達對祖先們的追思,使得亡者得度、生者延壽增福,祈求香港繁榮安定,世界和平,而且是為了培養我們積德行善、自利 利他之心。天壇大佛開光後轉眼已屆十四載,回顧過去,本寺致力於利他工作,尤其在祖國山區做扶貧興學,助建希望學校,給適齡求學兒童不用長途跋涉安心就近 讀書,期望日後學有所成,把貧困的生活徹底改變,亦可推動國家發展。本人藉此機會謹代表山區兒童,再次向發心捐資建校的諸上善人致以萬分謝意。

我更想借此機會特別多謝在座各位善信及護法,出錢出力護持道場,成就這次水陸息災法會。最後,感謝各位義工的鼎力協助,與及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女 士、先生們,蒞臨採訪報導;本人致誠的祈願,國運昌隆!人民安樂!世界和平!更祝福香港特區經濟繁榮富裕!祝在座各位:身體健康,法喜充滿!六時吉祥!


丁亥年水陸法會圓滿致謝詞

◎智慧大和尚


老和尚慈悲、照誠大和尚慈悲、首座和尚健釗長老慈悲、
宏通長老慈悲、諸山大德長老、各位法師、各位護法居士:

本寺天壇大佛開光周年紀念、為籌建萬佛寶殿,啟建冥陽兩利水陸息災法會今天圓滿結束。本人首先代表寶蓮禪寺兩序大眾衷心感謝龍華古寺住持照誠大和尚率領上海佛教法務團,以及大初法師率領揚州袛陀林法務團,親蒞主持水陸法會,遍灑甘露,利樂群生。

本寺第一任住持紀公和尚、第二任住持筏公和尚、已故首座紀公首徒天雲長老、明觀長老均出自金山寺,其中天雲長老亦有參學於高旻寺,故此寶蓮禪寺秉承 金山寺道風,在本人初任住持之時,恢復舉辦禪七法會,期間已得到本人恩師本煥老和尚、深圳弘法寺支持協助,同時明年正月禪七法會,恭請中國著名禪宗道場高 旻寺德林老和尚蒞臨主持,現高旻寺住持、首座和尚及維那法師等已應允出席,去年出席主持的長老及法師們亦將到來協助。

本寺有幸,在開戒期間,得到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幫忙莊嚴戒壇,每當本寺舉行儀典及大法會時,例如回歸十周年慶典及萬佛寶殿奠基典禮,又得到澳門佛教總會、香港觀宗寺、西方寺、觀音寺、法雨精舍、慧泉寺、竹林禪院、天童精舍、三德弘法中心的大德長老蒞寺協助,莊嚴常住盛事。

在此特別感謝,在座諸位護法善信,一直以來護持寶蓮道場,使法會得以諸緣成就,期望日後的水陸法會,與及來年萬佛寶殿的興建工程,繼續得到各位鼎力 支持,至使工程可順利完工。萬佛寶殿於二○○八年一月,進行地基打樁工程,六至七月建築上蓋,預計於二○一○年落成開光;萬佛寶殿落成後,水陸內壇將會於 萬佛寶殿內進行,相信屆時可成為本港最大的法會內壇場地。

最後,多謝義工們在法會期間盡心盡力,協助本寺法會順利完成。在此謹祝四眾同寅,身心康泰,六時吉祥,福慧無量。



香港大埔定慧寺
二○○八年二月份法會通告

「丁亥年三十晚延生普佛祈福法會」
日 期:二月六日(農曆十二月三十日星期三)
時 間:晚上十時正
內 容:延生普佛於正子時舉行撞鐘祈福儀式並諷誦楞嚴咒

法會中特設隨堂消災位。

發心者請到本寺辦理登記。歡迎各善信人士參加,毋須報名,費用全免。

啟建《藥師寶懺》三永日法會


日 期:二月七至九日 (農曆大年初一至年初三 星期四至六)
時 間:上午九時三十分至下午四時
內 容:屆時禮請本寺方丈上初下慧大和尚主法灑潔淨儀式,並由本寺監院上智下定法師與眾法師領眾禮拜《藥師寶懺》三永日,藉此迴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社會安寧。各護法居士業障消除,家庭和順,增福延壽,六時吉祥。又於二月九日(即年初三 星期日)結壇日,中午設齋供佛及眾;又於下午五時三十分施放蒙山或瑜伽燄口。

禮懺功德殊勝,法會設有隨堂消災延生位及往生位迥向。發心者請到本寺辦理登記。歡迎善信參加,毋須報名,費用全免。

「戊子年供佛齋天祈福勝會」


日 期:二月十七日(農曆正月十一日 (星期日)
時 間:上午七時至中午十二時
內 容:屆時禮請本寺方丈上初下慧大和尚,香港大嶼山寶蓮禪寺方丈上智下慧大和尚及上智下鴻法師,嚴淨道場,依科宣疏,敬獻香、花、燈、塗、果等天厨伊蓆十味妙供,大齋天一堂為眾祈福。眾等虔誠定感十方諸佛,護法龍天光降道場;法會大眾咸沾利樂、福慧增長、心想事成。

法會中特設隨堂消災位。

發心者請到本寺辦理登記。歡迎各善信人士參加,毋須報名,費用全免。中午供齋結緣。

啟建「彌陀佛七」四十九永日暨 「清明思親」法會

日 期:二月十八日至四月六日(農曆正月十二日至三月初一日)

時 間:上午九時正至下午四時正

內 容:恭請本寺方丈上初下慧大和尚主持洒淨儀式,由本寺監院上智下定法師與眾法師領眾諷誦阿彌陀經及彌陀聖號,藉此功德迴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社會安寧。各氏門宗歷代宗親、父母師長、六親眷屬、無始以來一切十方法界眾生,求生淨土。

法會期間每日下午三時禮佛大迴向。念佛功德宿業消除,菩提精進、福慧同增、合家平安,增福延壽,六時吉祥。並於4月6日(星期日)結壇日,中午設齋供佛及眾;又於下午五時三十分施放三大士瑜伽燄口。

以上各項法會期間設置消災延生位(由港幣壹佰元至貳仟元不等),以祈佛力加庇,為佑護法居士,增福延壽,家庭和順,六時吉祥。並設供齋香油花果功德。祈願各界善信居士踴躍參與,希望各位善信居士蒞臨拈香。

法會所有功德淨資,除法會開支外,餘下淨資將撥出寺院重修用途。

查詢電話 : 852-26521571 / 2656 2515 傳真 : 852-2650 0865
網址 : http://www.tingwai.org 電郵 : info@tingwai.org
地址 : 大埔馬窩村53號 ( 可在大埔墟火車站專線小巴站乘座20S前往新峰花園三期)



慈輝愛心遍大地
佛樂頌和諧 愛灑新農村

日前,在惠州市江北體育館內,舉行了一場佛教慈善義演晚會。體育館燈火通明,佛樂、梵音四起,掌聲不斷,來自內地、台灣、香港兩岸三地的300多位 法師和3000多名信眾,歡聚一堂,他們用佛教獨特的形式,稱佛號,唱佛歌,禮佛舞,一個個精彩的節目無不體現出高超的藝術水準和佛教文化的深厚內涵。

這次晚會由廣東省佛教協會和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聯合主辦,惠州市佛教協會、惠州景億房地產公司承辦。晚會突出了構建和諧社會、推進新農村建設兩大主題。舉辦的規模、形式、莊嚴和殊勝程度,堪稱惠州佛教歷史之最。

晚會開始時舉行了莊嚴隆重的祈福法會,一百零八名法師合掌唱讚,共同祈願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社會繁榮。場內觀眾人人手持明亮的蓮花燈,代表點亮心燈,吉祥如意。

惠州市委書記黃業斌,廣東省民族宗教委員會主任陳綠平,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凈慧老和尚、副會長兼省佛教協會會長明生大和尚,台灣生命電視台台長海濤法師,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會長楊洪,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市佛教協會顧問楊勳等領導嘉賓和高僧大德參加了晚會。
晚會共進行了兩輪捐贈儀式,慈輝基金會和景億公司各捐贈150萬元善款,楊勳先生當場帶頭捐出63萬元善款,永福寺住持明治老和尚、旭日集團領導馮亮、林長泉、洪賢、蕭志昌、馮慶梓、羅茂盛等善信紛紛隨喜功德,捐出善款。

當天晚會共籌集到善款500多萬元,所有善款將用於支援惠州市區域的新農村建設,充分體現了佛教為和諧社會服務的積極作用,把慈悲的愛灑在新農村,生根、開花,讓全社會都充滿愛!

《心包太虛——傳義中國畫作品精選》
首發式在南京毗盧寺舉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九日上午,由南京大學出版社主辦的《心包太虛——傳義中國畫作品精選》首發式在毗盧寺一味齋舉行。
出席活動的由中國文聯委員、江蘇省文聯主席顧浩先生、中國出版研究所副所長辛廣偉先生、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呂慶繼先生、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院長助理封鈺教授、《中華英才》編委周描坤先生。

會議由南京大學楊小民教授主持,顧浩主席作了重要講話,南京大學出版社社長兼總編輯左健教授、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法師分別致詞。畫集二百五十五頁,傳義法師兩年來跋山涉水、參禪問佛寫意作品。這是傳義大和尚多年來正式出版的第二本畫集。


南京大學出版社
社長兼總編輯左健致詞

南京大學出版社成立於1984年5月,是一家綜合性學術出版機構,作為國家教育部「先進高校出版社」和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良好出版社」,堅持為教學 科研服務的辦社宗旨,堅持文化積累和文化傳播的使命,堅持高層次、高品質的出書品位,由我社歷時近20年編輯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已 全部出版,這標誌著我社逐步形成自身在傳統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出版特色,為社會各界讀者提供各類優秀讀物,為國家的經濟文化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在已出版 的近5000種圖書中,有500餘種圖書獲省部級以上獎勵,不少圖書走進了國際圖書市場。

南京大學出版社一直重視藝術類圖書的出版,專門成立了藝術圖書工作室編輯出版藝術類圖書,我們已經出版了黃養輝、錢松岩、黃丕謨、武中奇、張繼馨、高馬得等藝術大家以及吳為山、范揚等實力派藝術家的作品,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佛教藝術是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即將出版吳為山教授和傳義大和尚領銜主編的《中國佛教藝術》,作為當代著名畫僧的傳義大和尚,他的作品 氣象高古,樸素中見禪機,厚重中見蒼茫,瀟灑中體現出寧靜典雅,有鮮明的佛教文化特徵,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也引起了我們的關注,我社已於二 ○○五年出版了精裝8開本的《傳義畫集》,二○○七年歲末,我們又出版了《心包太虛——傳義中國畫作品精選》,並且在今天舉行首發式,向社會各界隆重發佈 這一喜訊。

在這裡,我謹代表南京大學出版社向傳義大和尚表示熱烈的祝賀,向專程前來參加首發式的江蘇省文聯顧浩主席、佛教界、藝術界和新聞界的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蘇州重元寺落成典禮
暨全堂佛像開光法會圓滿舉行

◎智 海

蘇州地區是我國佛教影響很大的地區之一,早在1700多年前,就開始流行佛教的信仰,重元寺即是蘇州地區著名的寺院之一。
恢復重建的重元寺位於蘇州工業園區陽澄湖畔,廟門前面的沉雁灣內,觀音閣旁,水色旖旎,蓮花朵朵。據史料記載,重元寺首建於南北朝梁武帝時期,距今已是 1503年,原為陸僧瓚故宅。梁武帝倡佛,士大夫舍宅為寺蔚然成風。陸僧瓚「因睹祥雲重重所覆,請舍宅,為重雲寺。中誤書為重玄,遂名之」。

重玄寺一度易名承天寺、能仁寺,後又恢復重玄寺,清時因避康熙帝玄燁之諱,易「玄」為「元」,重元寺名就一直延用至今。多年來歷經磨難、命運多舛, 其本身就是一個佛法不滅的真實寫照。重元寺的重建代表了在一種新環境下,佛教思想的歷史承接與昇華,引起了國內乃至世界佛教界的極大關注!

具有一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姑蘇名剎重元寺歷經一年多的恢復重建,重建的重元寺位於離原址不遠處的園區陽澄半島沉雁灣,占地面積達兩百畝,建築面積達二 萬多平方米,寺院以觀音道場為特色,主體建築層層推進,殿堂的宏麗,再現了當年重元寺的風采。二○○七年十一月十七日隆重舉行了「重元寺落成慶典暨全堂佛 像開光大法會」。

開光法會由蘇州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寒山寺方丈秋爽大和尚主持。全國政協副主席阿不來提.阿不都熱西提、全國政協民宗委副主任黃璜、國家宗教局副局長 齊曉飛、省政協副主席武繼烈、中共江蘇省委副書記張連珍等出席了這次盛會。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學法師、明生法師、覺醒法師、 臺灣星雲長老、泰國仁得副僧王等海內外高僧,以及中央、江蘇省、蘇州市等各有關部門的領導,及社會各界數萬人共同參加了慶典儀式與佛像開光法會,其場面盛 大,活動隆重,影響廣泛,成就了這一佛門盛事。

江蘇省、蘇州市佛教協會會長、靈岩山寺方丈明學大和尚致歡迎辭,蘇州市市長閻立先生、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等領導在會上做了重要講話,對蘇州這一千年古剎的落成及開光表示祝賀,同時也給予了崇高希望和肯定。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明學大和尚、覺醒大和尚、臺灣佛光山星雲大師等為大雄寶殿全堂佛像開光。
重元寺落成典禮暨開光法會有三個主要的活動現場:觀音閣前坪、三門殿前廣場、大雄寶殿前廣場。在觀音閣前坪舉行迎請高僧大德儀式、在三門殿前廣場舉行 「八宗重元」活動、在大雄寶殿前廣場舉行重元寺落成典禮和佛像開光法會活動。重元寺佛像開光法會是本年度中,在全球範圍內,規模最大、層次最高的一次開光法會。鳳凰衛視、臺灣東森電視臺等進行全球同步新聞直播。蘇州電視臺、蘇州日報、姑蘇晚報等新聞媒體作了最新報導。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