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77期
2008年6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慈悲為懷 救死扶傷
賑災呼籲
四川地震 災情嚴重
香港佛教聯合會呼籲緊急募捐
香港佛教界五月十四日捐撥六百三十萬元
香港佛教界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致詞

港人善心 感動神天
近三萬人出席佛聯會息災超度法會
警方和主辦方安排大部分出席者獻花
◎釋覺光
慶祝佛誕
慶祝佛誕﹙佛曆2552年﹚吉祥大會
開幕暨浴佛典禮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 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 致詞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太平紳士 致詞
戊子年佛誕公眾假期獻言 ◎釋覺光
佛教知識
香港佛誕暨節日文化析
—— 熱烈祝賀
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十週年﹙下﹚
◎高志其
書法藝術
漫談佛教對書法藝術的浸染 ◎佛 慧
修心養性
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郭德才
禪境趣談
臨死不危 ◎秦孟瀟
世出世法
以人為本 ◎楊 釗
朝禮名山
日照普陀路 聖山聚紫氣
—— 日照法師三步一拜朝禮四大名山
第一山普陀山圓滿
◎照 修
緬懷高僧
無盡的思念
—— 謹以此文紀念妙善老和尚
誕辰一百周年
◎可 祥
懷念妙善老和尚 ◎張明華
素食與佛教
飲食不要學美國
—— 雷久南博士的素食觀
◎常 心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慈悲為懷 救死扶傷

些天,在新聞媒體的詳盡報道下,「四川大地震」的慘況一幕幕展現在世人的眼前。強烈的地震使得家園傾刻被毀,一片禿垣敗瓦,生靈塗炭、慘不忍賭,災民傷亡慘重,流離失所。見者無不為之動容,催人淚下。

在這危難時刻,國家最高領導人以最快速度親臨重災區指揮——「要不惜付出任何代價救出災民」, 同時派出大批救援人員以及部隊官兵。他們在餘震中赴湯蹈火、不怕犧牲奔赴災區救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們這種用生命去挽救生命、捨己為人的崇高品 德,深深的感動著全國人民。中國政府對災民的高度重視以及無微不至的關懷,引起了國際社會的關注,香港、日本、韓國、臺灣、俄羅斯、新加坡……派出專業的 救援隊、軍隊專家以及聯合國提供協助。香港佛教聯合會亦第一時間呼籲「全港佛教徒及廣大愛心人士緊急募捐,並即時行動,投入捐助與賑災工作」。人人都以實際行動用各種方式去支援災區,一顆顆善心、一份份捐款紛紛而來,把慈悲和關愛傾注在每一個面臨死亡威脅的災民身上。這種以菩薩的拔苦予樂的慈悲精神,為災區人民托起了明天的希望。使世界充滿了愛,充滿了人性的溫暖,體現了「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佛教大愛精神。

為了使在地震中倖存下來的受難同胞好好的活下去,不僅要幫助災民重建家園,更重要的是幫助災民重建心靈、舒解情緒。他們在災難中的恐懼記憶猶新,面對死亡 的家屬驚慌不安。很多災民情緒出了問題,陰影在心中抹不去。為了防止悲劇再發生,我們佛弟子要發揚大乘濟世精神,拯救人類心靈的苦難,宣揚「人生」活著的意義,提供心理輔導,使受難同胞在絕望中重獲希望。

我們生存在娑婆世界已是苦,這是娑婆世界的特點。但要修到「人身」也是不容易,祗有得了「人身」,才有機會修行成佛。佛經云:「人生難得,珍惜生命。」保持「人身」的存在,在有生之年認真修行,命運是可以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佛教歷來是提倡慈悲濟世的菩薩精神,關愛社會、關注民生是佛門弟子應盡的責任,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事業,回報社會、服務社會,為人類的和平與安寧,社會的穩定,人民的幸福作出努力。

 
 
四川地震 災情嚴重
香港佛教聯合會呼籲緊急募捐
香港佛教界五月十四日捐撥六百三十萬元

中國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縣發生7.8級大地震,災難造成汶川對外交通、通訊中斷,傷亡慘重。

香港佛教界日前經報刊呼籲全港佛教徒及廣大愛心人士,即時行動,投入捐助與賑災的工作。本會會長覺光長老號召全港佛教道場於早晚二課,至誠懇切禮佛誦經,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超度災難亡靈,早登極樂,祈求災民早獲救護,脫離苦海,祈福災區安寧,人心安定。

經連日緊急呼籲,佛教界於五月十四日率先捐撥港幣六百三十萬元善款,當中包括香港佛教聯合會一百萬、香海正覺蓮社與覺光法師慈善基金會共一百萬、西方寺及 菩提學會三百萬、香港寶蓮禪寺一百萬、道平法師三十萬。支票由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總務主任釋智慧、司庫何德心、常務董事釋道平、釋果德、釋演 慈、董事釋寬運、弘法工作委員會副主任釋宏明聯袂前往中聯辦總部遞交。善款將經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賑災專戶,統一分發內地有關急賑機構。

中聯辦主任高祀仁、副主任黎桂康親自接收。高祀仁主任表示,衷心感謝,對受災同胞的關注,充分發揮佛教的慈悲精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前兩日,通過報章表達對地震中不幸罹難的亡者表示沉痛哀悼;對災難中生死未卜、失去聯絡的人士表示萬分關切;對失去親人,蒙受巨大苦痛的死難者家屬表示同情和慰問;對震區急需救援的災民、傷病者,表示慰問和關懷。

* 捐款請交香港灣仔駱克道338號一樓

香港佛教聯合會

* 直接存入恒生銀行戶口289-017766-007 緊急賑災專戶

* 抬頭請寫「香港佛教聯合會」,背頁寫上「賑濟四川地震災民」>

* 查詢電話:25749371

 
 
香港佛教界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諸位政府首長、中聯辦領導、佛教界四眾同仁、各界善長:

今天,香港佛教界本著佛陀慈悲濟世,利樂有情的精神,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感謝諸位的出席,獻上大家的良好祝願。

神州國殤,華夏同悲。舉行這次法會,希望集合大家的慈悲願力,為地震罹難同胞祈禱,使他們藉著佛緣,往生西方淨土。為受傷和失去親友的同胞祈願,希望他們早日康復,重樹生活的信心。同時也為所有的救援人員祈福,希望他們逢凶化吉,平安順利。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想做的太多,但能做到的卻不多。希望我們發揚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偉大精神。在這裏,我再一次向大家呼籲,捐款救災的工作,不要停下來,請各位繼續伸出援手,獻出慈悲愛心,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協助災民度過難關,重建家園。

感謝大家出席法會。祝福大家,平安健康、如意吉祥﹗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
慶祝佛誕﹙佛曆2552年﹚吉祥大會

開幕暨浴佛典禮

五月十二日,農曆四月初八是佛誕節(亦稱浴佛節)。香港佛教聯合會提早一天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一系列浴佛活動的開幕典禮,為一連三日的慶祝佛誕活動拉開序幕。

浴佛典禮於五月十一日下午三時舉行,主禮嘉賓包括中聯辦主任高祀仁、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以及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嘉賓由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陪同,以灑上香花清淨心灌浴釋迦佛太子像,沐浴自心。

覺光長老希望市民通過浴佛的形式,洗滌自心垢穢,淨化身心,感恩懺悔,以得到福慧功德具足圓滿。同時祝願八月北京奧運順利成功,並在致詞中表示奧運會是值 得我們高興和期待的一件大事,今年八月八日在北京舉行的二○○八年第二十九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可謂中華盛世,人間盛事。香港佛教界同全球華人一樣,充滿 著喜悅自豪之情,並獻上最虔誠的祝福,祈願奧運大事功德,一切如意成就﹗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表示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浴佛的意義,在現今社會有重要的啟示。佛法能夠淨化心靈、啟迪智慧,對促進社會祥和安定,有很積極的作用。

在同一場地,香港佛教聯合會設置了多個浴佛亭,歡迎所有市民前往浴佛。會展五樓大會堂及前廳被佈置成儼如莊嚴的佛教殿堂,一幅高四十五呎,闊三十四呎的巨 型大佛像,高掛在前廳透明玻璃幕墻上,後面是廣闊而美麗的維多利亞海景,巍巍大佛仿如從天而降,又似海中升起,肅穆莊嚴。浴佛亭就設在大佛下面,十餘尊古 銅太子佛座放在玻璃蓮花座上,配以鮮花、幼沙和細石。裊裊輕煙由盆底徐徐冒起,有如人間佛境,不失為市民假期好去處。大會還設置了不同的結緣品攤位以供隨 喜,亦可請領法師加持的「大悲咒水」,又可精心挑選一些精緻的吉祥飾物。週日早上的開幕典禮大約有四千多名市民出席,他們亦同時浴了佛。由十一日直至十三日,會展中心五樓都開放予市民浴佛。

浴佛是「浴佛形像,自滌身心」,含有淨思、省悟自己往昔所作,眾善奉行、有惡懺改、求福增慧,饒益大眾之深意;無論佛教徒或非佛教徒,都應明瞭慶祝佛誕及浴佛之真正意義。因為「佛誕」是我們的公眾假期,是廣大市民祈求內心寧靜,為家人親友眷屬祈福的喜慶日子。近年來,浴佛已成為全港市民慶祝佛誕的一種活動,無論是否佛教徒都喜歡參與。

近年的佛誕,每年均有三至四千名市民報名參與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辦的皈依典禮,有的更報名受五戒和在家菩薩戒。受戒的佛教徒,將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刻刻檢束身心,視一切眾生如自己的親眷,自利利他。據不完全統計,香港目前有過百萬佛教信眾。

為使這個佛誕節的意義和喜悅帶到全港每一個角落,香港佛教界並在五月三至十八日期間,在港九新界各區,包括新界北區、荃灣、葵青、大埔、東涌、離島及大嶼 山、元朗、沙田、觀塘、西貢、長洲、九龍、港島及屯門等地先後舉辦各類慶祝及浴佛活動,此外各區佛寺、學校亦會舉辦浴佛活動。以方便全港市民可以到就近的 場地參加。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
慶祝佛誕﹙佛曆2552年﹚吉祥大會開幕暨浴佛典禮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 致詞

尊敬的中聯辦高祀仁主任

尊敬的民政事務局 曾德成局長

尊敬的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議員

各位長官 諸山大德 各界貴賓 各位同人:

佛誕吉祥

一年一度的佛誕節即將於明天到來。今天,我們歡聚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隆重舉行香港佛教界慶祝二零零八年佛誕吉祥大會開幕暨浴佛典禮,承蒙高祀仁主任、曾 德成局長、范徐麗泰主席撥冗蒞臨主禮,各位政府長官及各界嘉賓踴躍參與,本人謹代表香港佛教慶祝佛誕籌委會暨香港佛教聯合會董事會全體同仁,對諸位的蒞臨 表示熱烈地歡迎和衷心地祝福。

今日,我們慶祝佛誕,舉行浴佛儀式,要以感恩的心,念念不忘佛陀慈悲度世的偉大精神;要以恭敬的心,至誠懇切念誦佛陀聖號,禮敬供養三寶;要以歡喜的心, 發個好願,說點好話,做些好事,同沐佛陀慈光,同享勝會法喜。希望我們通過浴佛的形式,祈求佛光普照,洗滌心靈,感恩懺悔,以期福慧功德具足圓滿。

同時,值得我們高興和期待的一件大喜事,就是今年的八月八日將在北京舉行二零零八年第二十九屆世界奧林匹克運動會。可謂中華盛世,舉國盛事。香港佛教界同全球華人一樣,充滿著喜悅自豪的心情,並獻上最虔誠的祝福,祈願奧運偉大盛事,圓滿進行,一切如意,有傑出成就!

最後,再一次感謝高祀仁主任、曾德成局長、范徐麗泰主席蒞臨主禮,並致嘉言,各位貴賓親臨盛會。祝福各位長官政躬康泰,在座各位福慧無量,萬事勝意。佛誕吉祥!

 
 
民政事務局局長曾德成太平紳士 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黎時煖 致詞

民政事務局局長 曾德成太平紳士致詞

覺光法師 高主任 各位大德 各位嘉賓:

我十分高興參加今日的典禮,和大家一同慶祝佛祖釋迦牟尼誕生二五五二年這個大日子。
佛教對中國文化影響深遠,涵蓋宗教、文學、思想、藝術等多個範疇,對社會的風尚習慣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浴佛儀式不但是為了紀念佛陀慈悲濟世、普渡眾生的精神,更希望藉浴佛功德除去人們心中的固執、貪慾、偏見等煩惱,令身心清涼自在,覺世導民,故此浴佛的意義,在現今社會有重要的啟示。佛法能夠淨化心靈、啟迪智慧,對促進社會祥和安定,有很積極的作用。
香港佛教聯合會過去六十三年本著「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宗旨,致力弘揚佛法,並本著利益眾生的精神,發展各項福利事業,包括醫療、教育、幼兒、青年及安老服務等等,造福社會。

我在此謹祝大會功德圓滿,並祝香港佛教聯合會會務興隆、在座各位身心康泰、吉祥如意。

多謝各位。 

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 黎時煖致詞

尊敬的中聯辦高祀仁主任

尊敬的民政事務局 曾德成局長

尊敬的立法會主席范徐麗泰議員

各位長官 諸山大德 各界貴賓 各位同人:

香港佛教界慶祝佛誕二五五二年吉祥大會,今天隆重舉行開幕儀式,非常榮幸恭請到高祀仁主任、曾德成局長、范徐麗泰議員駕臨主禮,盛會增輝,並蒙惠賜嘉言, 同人等得聆教益,敬致衷心感謝。又蒙各位中聯辦領導、政府長官、各國駐港領事、宗教領袖、社會賢達、諸山大德、善信居士賞光惠臨,成為一次法喜充滿吉祥盛 會。本人謹代表大會敬致萬分謝意。香港佛教聯合會六十餘年以來在會長覺光長老卓越領導之下,四眾同人熱烈擁戴,弘揚佛陀教化,以慈悲心、平等智、啟迪人 心,並致力醫療教育、安老扶幼濟助等社會服務工作。感謝特區政府資助及各方熱心人士鼎力支持,善信踴躍捐輸,佛聯會同人戮力同心,會務得以進展良好。今日 佛誕吉祥大會招待多有未周,請各位多多原諒。藉此盛會,恭祝國家昌隆,奧運圓滿成功,香港繁榮安定,世界和平,並祝願在座諸君福慧增長,身心康泰、如意吉 祥。

 
 
戊子年佛誕公眾假期獻言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今年是佛曆二五五二年的佛誕節。這一天是佛誕吉祥日,又是香港法定「佛誕日」為公眾假期第十年的日子。香港佛教界同人以虔誠的宗教情懷參加各道場的活動,自「佛誕日」定為公眾假期以來,相信全港市民都會認為「佛誕日」是一個吉祥和皆大歡喜的日子。

香港佛教同人在這十年間,每年佛誕公眾假期都會舉行大型傳統的及極具意義的浴佛大典慶祝活動。香港市民參加者,其中包括佛教徒及非佛教徒,人數十分龐大。可見認識佛教教主釋迦牟尼佛誕生的事理,已成為一般人的通識外,更喜見樂聞的是藉 著浴佛儀典能使人感悟到其中的真正義意,一如浴佛偈說的:「我今灌浴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垢,同證如來淨法身。」佛誕公眾假期,給予佛教徒專心修學佛道的時空,同時亦可在社會起到提示淨化人心的教育作用,可說是相得益彰。

佛誕公眾假期是讓人們認識佛陀,理解佛教和實踐佛法的契機,為慶祝佛誕,香港佛教界曾先後在佛誕公眾假期期間舉行了兩個空前盛大及極為難得的法會,就是從 國內迎請了佛牙及佛指舍利蒞港。從宗教信仰方面來說,佛教信徒能瞻仰到佛牙及佛指舍利,就如同親見佛陀真身,功德無量。對大眾市民而言,能目睹最高國寶級 佛教聖物,是一個可能對佛教起敬仰的機緣。

自有佛誕公眾假期十年間,佛教的弘法利生事業在香港,無論在量和質兩方面都有長足的發展。據雖非正式統計,近年皈依三寶成為正式佛教徒的人數比十年前增加 了數倍。佛教利生事業在一貫的社會服務工作上有更積極及更力求完善的表現外,佛教界同人時刻都會發揚佛陀的慈悲精神,關愛眾生。曾於迎千禧年慶典,佛教徒 舉行了大型的諷誦《仁王護國經》祈福法會。在發生非典病疾期間,全港佛教徒參加了虔誦《大悲咒》乘車巡迴港九各地灑淨法會。在慶祝香港回歸袓國十周年慶典 中,香港佛教界舉行了子夜敲吉祥鐘的活動。佛教重解行相應,弘法眼光遠大,香港佛教界人士亦曾參加了在國內舉行的世界佛教論壇,為促進世界和諧,盡一分 心,出一分力。

古德曾說:一念萬年,萬年一念。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得來不易,佛教四眾同人在珍惜之餘,更應恆久地發揮作用,今後使重莊嚴儀式的佛教,重慧解理智的佛教,重慈悲行動的佛教,繼續在香港發揚光大,饒益眾生。

祝願全港市民,佛誕吉祥!

 
 
佛教知識

佛誕浴佛意義

農曆四月初八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聖誕吉日,又稱為「浴佛節」, 是佛教最隆重的一個節日。佛陀是三界導師,四生慈父,是慈悲、智慧和福德的象徵,為眾生開啟了解脫之道,給後世留下了寶貴的心靈財富。為紀念佛陀,大眾在 佛誕當日,恭敬供養,以上好香湯灌沐佛身,燃香散花普供諸佛,並提醒自己應以佛陀的教誨作甘露法水,洗滌自身塵垢,以使外離身垢,內離心染,身心光潔,啟 發悲智,涵養德行。以佛法的殊勝功用來莊嚴人心、淨化心靈,啟迪智慧,促進社會祥和安定。

萬人皈依 因緣殊勝

信仰佛教,首先要販依三寶,即皈依佛、法、僧。「皈依」含有皈投、依靠、救護之義。「佛」是福慧圓滿的覺悟者,「法」是契合正道的宇宙人生真理,「僧」是住持佛教,代佛說法的出家眾。三寶猶如滔滔苦海的慈航,茫茫黑夜的明燈,皈依三寶,如登慈航,如得明燈,使我們回歸真實的自我,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在及引導正確的人生道路。皈依三寶後,仰仗三寶的加持和自身的精進,能令皈依者消除業障,福慧日臻。並以此功德迴向所願成就。

誦《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全經共分八品。第一品為序分,是緒論。中間六品為正宗分,是全經主體部份,是正論。最後一品為流通分,即結論。中間六品所說的是 護國之道。護國之道,分為外護與內護。護國是外護,護心是內護,要護國,首先要護自己的身心。護持自心,清淨不染,走出迷誤,破除妄執,才能真正消除外在 的一切災難痛苦。所以佛在仁王經中反復講說護國先要護心,護心先在體悟般若智慧、般若思想是中國佛教最重要的理論基礎。《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由經名即 可知,本經屬般若經系的聖典之一。般若是梵語,翻為中文,即「妙智慧」之義。

虔誠懺摩 改往修來

「懺摩」,好比以水洗滌衣服的污垢,清洗後可回復潔淨。人在身、口、意的行為上,難免犯有過惡,尤其眾生任無量劫以來,在生死流轉中,所作惡業難以量計,經云:「有罪即懺悔,懺悔即安樂」,透過禮佛,念佛,虔誠懺悔身心,激勵改惡向善的言行,必然可達到業障消除,身心清淨的目的。

敬禮諸佛 懺除業障

「普佛」,是由大眾共同修行的 佛事,普佛的懺義主要是以敬禮諸佛,懺除業障,供養三寶,增福增慧。普佛儀軌的主要內容是懺悔文,其內容以八十八佛、懺悔文偈頌為主體,八十八佛的佛名, 是結合了兩部經的佛號,《佛說決定毗尼經》舉出三十五佛,說是若人犯了五逆的無間罪業,當於三十五佛邊哀乞懺悔,即可滅除。《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中的藥 上菩薩曾說,修行者若能稱五十三佛名者,生生之處,常得值遇十方諸佛;若人至心禮敬五十三佛,即能除滅犯四重禁戒、五逆惡業、謗大乘方等經典的極惡諸罪, 因此二經所列,共為八十八佛,合並稱誦併禮,懺除罪業。至於懺悔偈頌,是錄自《華嚴經.普賢菩薩行願品》等。因此,打一堂普佛,以祈求事事順境,消災免 障,的確是值得做的佛事。

八吉祥燈 光照萬家

「八吉祥」分別是寶瓶、寶蓋、雙魚、蓮花、白螺、吉祥結、尊勝幢、法輪,代表佛身所擁有的吉祥徵兆。

「燈」代表佛法,「佛法」代表智慧,智慧之光明能破除愚昧之黑暗。

「一燈能破千年暗」佛教傳燈有薪火相傳,光明不斷的含義。我們經歷著生死的流轉和塵緣的束縛,障礙重重,苦惱多多,根源皆因一念貪瞋痴三毒無明的萌動。佛法的智炬,能照破眾生心中的痴暗,開啟嶄新的人生天地,照亮希望的前程。

 
 
香港佛誕暨節日文化析
—— 熱烈祝賀香港佛誕公眾假期十週年﹙下﹚

◎著名辭賦家文化學者
中國文化傳播發展促進會副會長
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高士其基金委員會秘書長 高志其

﹙續上期﹚

六、佛誕節的意義和作用:佛祖面前人人平等,真正落實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建設。

釋迦牟尼佛的誕生帶來了佛法的傳播與普及,佛法的臨世,結束了二元對立,開創了一元平等境界與理想的追求。正如西方人說:「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我們更可以說:「佛祖面前人人平等」。因為這是人人皆可成佛。一切生命皆可成佛的徹底根本究竟的絕對平等,而不是其它宗教的「使徒還是使徒,上帝還是上帝」的相對平等。而在世界的三大宗教中,佛教的誕生要遠比基督教、伊斯蘭教早五百年及千年以上,有著深厚的歷史淵源。

中華民族是一個高智商的民族,中國的往聖先賢是一個絕頂聰明的群體,他們遠超各個歷史時期人類賢哲的智慧。那麼,為甚麼他們要接受佛教,能夠接受佛教?為 甚麼佛教誕生於古印度?而能在今天的中國大地上開花結果?這是因為佛教的內在真理和可實證的境界是完全符合中國本源文化的原理與精義,並且進一步的深化與 升華了中國的本源文化。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有容乃大的國度,她可以包容一切宗教文化,而不發生宗教衝突與戰爭。這就為極富真理性的佛教完全融入中國本源文化提供了極好的土壤與平臺,並在本源文化的基礎上完成了本土化的過程。

實際上,在中國歷史上不僅有四大發明,還有三大奇迹:一、世界四大文明古國皆有文化斷裂,惟獨中華文明沒有斷裂,一脈相傳而百代賡續。二、在中國歷史上, 宗教越爭越融和。西方有宗教戰爭,伊斯蘭以武力征服世界,惟獨中國沒有宗教戰爭。三、民族越大越團結。中華儒、道、佛文化倡導禮儀、仁愛、平等、和合。它 不以征服,而以信服;不以同化,而以融和,使眾多的民族在保留文化特點與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融入中華民族而共存共榮。

這是整個世界所沒有的現象,因為中華文化是和合文化,其文化的核心也是和合哲學,同時,中華文化是多維時空與超時空的文化,其文化的核心也是多維時空與超時空的哲學。所以,中國會成為世界的中心,蓋為不爭而爭、無為而為,而皆由文化的這一軟實力所?定的。

值得指出,四大發明是屬於物質領域,而三大奇迹卻是屬於精神。

在撰寫本文之際,我偶然翻閱了二○○八年二月十五日所寫的思想日記,那天恰恰是寫的「七大文化關係」,及「對七大文化包容關係的分析」,七大文化關係不僅在於它產生的序化,而更重要的是在於它們的包容度,在時間與空間兩方面的包容。現摘錄於下,獨立成章,以為讀者披閱。

七、文化的包容性決定時間與空間

(一)、七大文化關係

佛教,宗教,文化,科學,政治及技術、藝術,哲學,佛學,堪稱為七大關係。

佛教作為宗教的宗教,哲學的哲學即是融合了真理,代表了真理,所以佛教真理和佛學真理占據了七大關係的兩端,而又貫穿於七大關係所有的環節與領域。

這七種文化在人類社會的基礎、中層和高層的升華上,它們各自的和合包容度是不一樣的,它們依次從無限到有限,從絕對到相對,也即從和合到對立,環環相扣,環環相套。反過來,也是重重無盡、圓融無礙的華嚴境界。

(二)、對七大文化包容關係的分析

政治文化是分別的、對立的,缺少兼容的。技術文化亦是如此。電腦、克隆、納米在不斷的發展,一代又一代的更新發展。實際證明,空間的兼容、包容的少,其時間的壽命也就相應的短暫。

而作為政治、技術之母的科學文化,其包容度大,其壽命也就長遠。

民族文化、人類文化的包容度更大,其壽命也就更為長久。

宗教文化其包容度更為宏大,其壽命也就更為的久遠。

而宗教的宗教——在思想理論與智慧真理中包容了其他一切宗教的佛教,它的壽命是?古恒永、不生不滅。它尊重其它的宗教,承認其它的宗教,但承認它們祇是相對的真理,宇宙時空的局部真理,三、四維時空及多維時空間的真理。它的包容是無限的,故其壽命也是無限的。

佛教,宗教,文化,科學、政治與技術、藝術,哲學,佛學,我們可以依次列為:祖文化、母文化、兒文化、孫文化,父文化、祖文化,這七大文化的壽命是從時間上來講,而每一種文化的包容度則是從空間上來講,但實際上時空二者是融合的。

時間越長,包容度就越大;時間越短,包容度就越小;時間無限,包容度也無限。反過來說,包容度越小,時間就越短;包容度越大,時間就越長;包容度無限,時間也無限。

每一種文化與其它的文化關係,都是相互含攝與連系的,比如:科學政治、科學文化、科學宗教、科學哲學;哲學政治、哲學科學、哲學文化、哲學宗教、宗教文 化、民族或人類文化、科學文化、哲學文化。這是三個不同的層面,但?彼此交融,彼此包含。因為事物是普遍地聯繫與發展的,從外到外,從外到內,從內到內, 從內到外。

這就形成了一種大和合與大包容,而其中每一種文化的和合與包容度,則根據不同層面的文化而大小各自不同。

這是融合了一切文化宗教的大包容文化、大包容宗教,也是一切文化、宗教的源泉,因為,它超越了一切宇宙與時空,反過來又包容了時空、宇宙、世界、國家與民族。

它把各種文化視為地面時空中的各種不同區域的社會形態,它把各種宗教視為宇宙時空中的各個不同的世界形態。

——而這就是佛教。

亦由此可見,今天我們提出的和諧社會、和諧世界是源於中國佛教的和合文化,和合一詞在《大般涅槃經》中出現了數十次之多,而釋迦牟尼佛的出家弟子又稱和尚。儘管歷史上出現過誤傳、訛譯,但中國古人最終還是定名為:「和上」「和尚」一義。我以為這是極其恰當而準確的。和尚之謂,即為崇尚和合,崇尚一切的和合,崇尚無上的和合,崇尚一切生命與精神的無上和合與包容。

八、佛教哲學的本性是甚麼?關於佛教哲學中的唯心唯物問題

我們談到了佛教文化,那麼,必然要涉及這一文化的核心——佛教哲學。那麼佛教哲學的本性是甚麼?它是怎樣處理唯心與唯物的關係就至關重要了。因為,這?定了它的包容度與它的時空性,以及我們為甚麼要設立「佛誕節」

佛教哲學實際上是超哲學,因為它是可以實證的哲學;佛教哲學實際上是超超哲學,因為它代表的是真理;佛教哲學實際上是超超超哲學,因為它已經無所謂真理與 非真理的劃分;因為它就是絕對境界,是超越了相對與絕對對立的絕對境界,是超越了一切分別的不可思議境界---是無以名之而姑以名之的那個絕對存在。所 以,無所謂:彼與此,是與非,善與惡,大與小,多與少,生與滅,物與心,因為它超越了一切分別與對立,超越了一切語言與意識。

現代社會的科學與政治已經非常清楚的證明了這一點。近十多年來,中國政府公開報道了十一世班禪與十七世大寶法王的轉世靈童,並通過了嚴格的科學測試與傳統 的金瓶掣簽。而歐美科學家在進行心理治療的催眠術中,也普遍發現了生命轉世輪迴的科學事實,從而,確認了精神的恒遠存在及時空輪回的科學真理,確立了六道 眾生無數劫來互為父母兄弟姐妹的事實,找到了六道眾生普皆平等的科學依據。

現代物理學關於宇宙大爆炸的理論與事實,也證明了佛教關於世界宇宙不斷的「成、住、壞、空」往復循環的無可辯駁的真理。

在眾多的科學領域:宇宙物理學、心理學、微生物學、細菌學等,從宏觀到微觀都莫不生動的證明了佛教的真理性。為甚麼一個宗教有如此大的真理力量?而究其原 因?十分簡單,因為,佛教所探求與實證的是事物的本質、本性;生命的本質、本性;宇宙時空的本質、本性;而本質、本性就包括了唯心與唯物。

物質是真實的存在,從物質角度出發的唯物也是真實存在。而精神也是真實的存在,從精神的角度出發的唯心也是真實的存在。但在物質與精神的分別對立中,它 們?都是局部的真實、局部的存在、局部的真理。實際上,物質的作用與精神的反作用是同時存在的,是相互作用的,是一體兩面的。是物質中有精神,精神中有物 質。現代物理學對原子、中子、粒子、微子的本質、本性及運動形式與規律的研究莫不證明了這一點。

生命、人、社會、自然、宇宙時空就是由物質與精神共同組成的。物質與精神是一體的,而不是分別對立的,佛教的真理性實際上早就結束了人類歷史上長達數千年的唯心與唯物的哲學流派的鬥爭,祇不過現在才開始為現代科學所證明而已。

因此,佛教是超驗的宗教,是包含物質與精神的大科學,是可以實證的哲學,是超越了唯心與唯物對立的真理。而這已是無數的個人與現代科學整體的發展普皆證明的事實。

因此,公開的設立佛誕節在知識、科學、哲學及時思想理論上,以及人們的心理上已經是沒有甚麼障礙了。今天我們應該看到一個屬於真理的新世紀的開始,一個屬於真理的新的時代的開始,一個屬於真理的新的歷史時期的開始。

九、歐美宗教節日對「佛誕節」的 啟示

從歐美的宗教節日中,我們可以獲得有益的啟示,復活節是他們的一個重要的節日,這個節日從耶穌受難日開始,三天後復活,四十天後升天,前後長達四十多天, 形成了耶穌受難日、復活節、升天節的系列節日。從而把節日的氣氛與期望值不斷的推向高潮。完成了一個圓滿的過程和心路的歷程,使人的精神得到了洗禮和升 華。

從伊斯蘭教的齋月到開齋節,亦前後首尾相連,長達三十天之久。

根據這一啟示,我們也可以設想佛誕節從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聖誕日開始,然後是觀音菩薩成道日,准提菩薩聖誕日,文殊菩薩聖誕日,直至釋迦牟尼佛聖誕的公 眾假期,層層推進、環環相扣、起伏跌宕、相互呼應,致使節日的主節與伴節相為結合。多層外圍與核心相得益彰,從節日的輻射光輝直至節日的內在暈圈,從而不斷地推向高潮。

十、香港佛誕節設立的歷史意義與世界作用

雖然,由於歷史的變遷與社會動蕩,我們的傳統節日缺失了許多內涵,需要我們去正視、面對,及時地去搶救挖掘。然而,縱觀我國的節日文化體系,可以說我們甚 麼節日都有了,傳統文化、民俗文化、科學文化、政治文化琳琅滿目、豐富多彩。但唯獨缺少宗教文化的節日,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憾,一大損失,它嚴重地減弱了 國家的影響力與號召力。

值得可喜的是,香港佛誕節開了一個好頭,做了令人欣喜的有益嘗試。並經歷了十年的歲月,而迎來十週年的紀念,這的確是在根本上保護中國文化、弘揚中國文 化。針對台灣地區民進黨的去中國化,這恰恰是復興中國文化的強有力舉措。同時,對於我國廣大的藏地來講,也能夠起到凝聚與親和的作用。同時也為中國大陸佛 誕節的設立做了一個有益的嘗試,我們當爭取中國大陸佛誕公眾假期的早日實現。

的確,無論是從現實的意義還是從長遠的歷史意義來看,香港佛誕節的設立其作用是怎樣評估都是不為過的。因為,這是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關鍵性一步,是可以與西方宗教文化節日傳播、弘揚相媲美的一步。也是中國節日文化系列走向世界與國際接軌的重要一步。

中國「佛誕節」的設立,將對鄰居加親戚的東南亞國家,更有一種精神上的天然聯繫與親近感。東南亞的南傳佛教國家,雖然都有佛誕節和浴佛節,但?影響甚微。因為,沒有一個象中國這樣重要的世界佛教大國站出來予以倡導。

惟有這樣,才能把佛誕日變為世界性的節日,讓世界人民沐浴在佛陀的和合真理的陽光下,開創一個平等發展的和諧世界,開創一個沒有戰爭衝突的和平世界。

最後,在本文行將結束之際,讓我們再次鄭重地指出,佛教節日的本性與生命本性、文化本性、真理本性是一脈相通的。同時,精神節氣、節日的無限良性循環,導致人類精神境界的不斷向上升華,從而改變命運,與宇宙時空和合共律,創造佛世界,普度無邊無際的芸芸眾生。

而這則是佛教教義的根本宗旨之所在,也是所有人類生命的意義之所在,以及一切眾生的生命意義之所在。

 
 
漫談佛教對書法藝術的浸染
◎佛 慧

自佛教傳入中國,僧人、禪師在讀經之余常揮毫抄寫所讀經文,以此來傳播佛教的教義和擴大佛教的影響;書法家在臨池研修過程中也多涉足佛教,或以此靜心養 性,或借佛參悟書道,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書法技藝;隋唐之後,佛理禪趣更是大量融入書理之中。縱觀中國書法史,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不懂得佛教,就很難全面、 深入地瞭解中國的書法藝術。鑒於佛教和書法的這種歷史淵源,我現就佛教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作初步探討。

一、佛教在書法藝術的傳承方面功德無量

在印刷術出現之前及出現後很長的一個時期內,佛教徒很大的一項工作是寫經與抄經。為了傳播佛法,一些僧人幾乎一生都在抄經;在家的佛教徒為了表示對佛的虔 誠,也發願抄經,他們有的自寫,有的請人代寫,長期以來以經文形式留下的書法瀚如煙海。就其書法藝術而論,比較有代表性的就有王羲之抄寫的《遺教經》,柳 公權抄寫的《金剛般若經》、《清淨經》,釋道秀抄寫的《觀無量壽經》,李煜抄寫的《心經》,蘇東坡抄寫的《華嚴經破地獄偈》,黃庭堅抄寫的《文益禪師語 錄》,趙孟頫抄寫的《佛說四十二章經》,林則徐抄寫的《阿彌陀經》,弘一法師抄寫的《華嚴經》。在這些手抄經卷中,正、行、草、八分、篆各體俱備,成為當 今書法藝術中的珍品。

佛教對書法的保存和傳播還表現在刻經方面。由於紙、帛易於損壞,不便保存,從佛教傳入中國後,就有一些佛教徒把經文刻在山崖或石碑上,尤其是在經歷了北魏和北周的兩次滅佛浩劫後,佛教徒增加了「末法」思 想,發願石刻佛經的僧徒猛增,經唐、遼、金、元、明、清不斷鐫刻,遍佈在全國各地的佛經刻石不下百萬塊,象這樣大規模地刊刻佛經,歷時又這麼長,在世界文 化史上是罕見的,這些佛經在保存佛教文化的同時,也保存了書法藝術。泰山經石峪《金剛經》——六朝摩崖刻經,其筆勢雄偉,兼有篆、分、真、隸諸勢,書法古 拙樸茂,渾穆簡靜,被康有為稱為榜書之宗。水牛山《文殊般若經》石刻,雄渾圓厚,勁健奇偉,自然滿足,被多家出版社影印。

書法由於佛教的開展、活動而得以保存、流傳,佛法又由於書法藝術的傳播加速了弘揚的進程,兩者相輔相成,共榮發展,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總之,隨著佛教文化在中國的傳播,佛教徒們通過抄經和刻石為保存中國的書法藝術保存,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二、佛學對書法家人生觀的引領作用至深

書法是一種藝術,但在中國又不單單是一門藝術,它還是一種哲學。藝術離不開理論,書法藝術也是由書法理論指導和制約的,因此歷代的大書法家都有自己的書法 理論,他們的理論不單是論述執筆、運筆、布白、運氣等等技法,而且還涉及到書法家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藝術觀等哲學思想問題。佛教作為中國最具影響的一 個教派,二千多年來,對我國意識形態內的各個領域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書法家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也不例外,他們的人生觀、藝術觀深受佛教思想的薰染,出現 了以禪宗指導書法的理論。下面我想通過在中國書法史上最具影響的三位書法家的人生觀,來說明這一問題。

王羲之,東晉大書法家,其字「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在書法藝術上之所以能達到如此高的境界,與他生活的時代有很大的關係。魏晉之際,玄學與佛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最後進而合流。玄學主張「得象忘言,得意忘象。」佛家則主張「真空為體,妙有為用。隨法身則萬象俱寂,隨智用則萬象齊生。」這些思想,在玄佛日益合流的東晉時代,一般知識份子樂於接受。王羲之心領神會,移情於翰墨,致使其筆勢神氣淋漓,盡得妙處風流,從而使其書法在書法史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境地。

大書法家懷素,唐代高僧,其書法「隨手萬變,怪雨狂風,隱見莫測。」為歷代書家所推崇。他高深的書法造詣顯然也得益於佛教。唐初,禪宗思想開始興盛,士大夫爭談禪悅,在文人中流行「遺文得意,忘義了心」的讀書風氣。書法家深受影響,競相以「入於法而出於法」為最高書道。懷素作為僧人更進一步,「剛入於法即跳出法」,以迅疾駭人的速度,從才寫成的點畫中逃開,逃出章法的約束,逃出文字的牽絆,一面寫,一面否認在寫;旋即旋歸,文字才形成,已被遺棄,被否定,被超越,被推翻。他的草書在中國書法史上取得無可爭議的位置,可以說幾乎全部得益於他對禪宗的徹悟。

弘一法師,一代高僧,其書法「筆不設計,無矯飾,真我立於字外,含蓄自然中見性情。」有一種經大繁華、大悲憂,達於大平靜、大歡欣的境界。尤其是後期書法超脫中含著不能超凡入聖的至情,一片童趣與高度修養相結合的博大深邃。他的最後遺墨「悲欣交集」,脫淨鉛華,真氣流衍,無滯無礙,達到中國書法無態而具眾美的最高境界,所有這一切,不能不說是得之於他佛根的深厚。

弘一法師一九一八年出家於杭州虎跑寺,一代才人,歸於黃卷,潛心研究佛學,弘揚律宗,被佛教徒尊為「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他把「禪靜」融入書法,在書法藝術上,達到了以「寂寞戰勝寂寞」的無上高度。

佛教通過影響書法家的人生觀從而影響他們的書法藝術,在這三位書法家身上表現的非常突出。就其書法發展的歷史看,這種影響也是非常清晰的。

我國的書法藝術從商周草創,到魏晉南北朝隋唐發展到極盛,又經宋元明的過渡,和清代的復興。縱觀其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書法藝術與佛法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 如魏晉南北朝隋唐為極盛期,這個時期也恰恰是佛法興盛時代。佛教自東漢傳入中國後,從魏晉開始,便與玄學結下不解之緣,玄學家與高僧不但見識相契,藝術興 趣也相投,所以當時的書法家多是清談名流和高僧大德。宋元明三朝講究理學,至使書法跌入低谷,祇有幾位崇尚佛學的僧人、居士傳承了書法,如宋代的東坡居士 蘇軾,六一居士歐陽修,元代的趙孟 ,明代的王世貞等。到了清代,佛教再次開始興盛,從皇親國戚到黎民百姓人人拜佛,文人學士參佛盛行,書法藝術也開始復蘇,出現了于佑任、釋弘一這樣的書法 大家。

三、佛教對書道也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

有書法必然有書理,書理即書道,也就寫字的原則。佛教對於中國書道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自文字誕生以來,寫字的方法就產生了。兩千多年來,中國的書法理論很多,但就其技法而論最基本的無非以下三種:執筆法(包括:腕法和指法。腕法即懸腕、提 腕、枕腕。指法即虎口、鵝頭、五指三法。)運筆法(包括:頓、挫、蹲、駐、回、提、疊、藏、露、方、圓等。)布白法,即在留白上的技法。

這些書法理論長期指導著我國的書法走向,但是佛學中的禪宗出現之後,書法藝術受禪宗的影響,出現了與已往不同的四種趣向:第一、以禪學論書法;第二、以書法為心學;第三、把書法變得從有法到無法;第四、出現了透著禪意的字。

以禪學論書法。即把禪機融入書法技藝中,這一類書法家認為書法藝術充滿禪機。他們把書法和佛法視為一理,認為:書法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寫字,而是禪悟。沒有悟性是不可言禪的,同樣沒有悟性也沒有書法。就象古代一位書法家說的:「夫書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學無及之。」

以書法為心學。即把書法上升到靈魂的高度。他們認為書法是心靈的寫照。心不正則書不正。就如唐李世民在論書法藝術時所說的:「夫字以神為精魄,神若不和,則字無態度也,以心為筋骨,心若不堅,則字無勁健也。」

把書法變得從有法到無法。這類書法家認為,真正的書藝是不默守陳規的,真正的書法藝術在法外,不必講究用筆、運筆、筆力、筆勢,用頭髮、衣袖照樣寫出具有藝術魅力的字來。民國時期大書法家于佑任在談寫書的體會時說:「我寫字沒有任何禁忌,執筆、展紙、坐法,一切順乎自然……在動筆的時候,我決不因為遷就美觀而違犯自然,因為自然本身就是一種美。行乎不得不行,止乎不得不止,因為自然之波瀾以為波瀾,乃為致文。」這段話宗旨就在於說書法其實無法這一道理。

禪意字。禪意字是一種似篆非篆、似隸非隸,不脫書理,又不為書理所縛的字體。這種字在八分書的基礎上進行創意,有些人也把這種書體稱為九分書,所加的一分即是禪。其代表人物是蘇東坡、黃庭堅、米芾。

總之,自印度傳來的佛教文化,雖然沒帶來印度的書法,但佛教思想作為一種人生觀對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卻是無限的。

四、書法藝術在當今佛教界的傳承與探索

自書法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佛教僧侶對書法藝術的傳承與探索一天都沒有停息過,尤其是改革開放恢復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以來,越來來越多的僧人在讀經、參禪之余開始研習書法,他們通過對書法的參悟來闡釋佛理。通過近二十年的努力,形成如下一個局面:

1、產生了一批頗有影響的僧侶書法家,但真正有成就、能在歷史上佔有一席之地的不多。

2、從創作現狀看,大多僧侶書法家僅停留在「寫毛筆字」層面,低層次地重複他人或自己,書法作品平庸,傳統功力不足,缺乏基礎。

3、從理論建設看,書法學術氣氛不濃,極少見到有獨樹一格的佛教書法藝術主張的理論文章。書道與佛道的結合不明顯。

4、就批評而言,僧人書法家占著僧人的優勢,社會上的書法大家大多不願對僧人書法提出誠懇的批評,使僧侶書法家聽不到書評方面的真話,還有一種情況,一些僧侶書法家容不得不同意見和批評,沉溺於流俗,不走正路,不思精進。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和我們一些法師的創作心態有關。書法藝術是一種「寧靜而致遠」的 藝術,它特別需要深厚的學識、良好的內功、平靜的心態和多年的積累。而目前從事書法創作的法師們大多文化學識較低,底子較薄對藝術的認識達不到應有的高 度;還有一部分法師急功近利,對學習傳統書法藝術坐不下來,鑽不進去;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是憑藉自己的感覺,隨心所欲,糊塗亂抹,當今佛教界之所以產生了 大批的「狂、怪、野、俗」等書法之作,這與法師們的心態有很大關係,這種心態嚴重違背了佛教與書法的傳承關係。

筆者認為,佛教界要想在書法上獨樹一幟,要想在傳承上有所建樹,必須要在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1、佛教歷史上產生過像懷素、弘一等著名書家,又擁有數以萬計的佛經遺墨蹟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書法資料。佛教僧侶應該立足和挖掘這些資源,發揮其優勢來指導創作實踐並確立佛家書法的自有特色,下苦功學習和臨摹,從而推進佛家書法的發展。

2、要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辦法,加強佛教與外界的書藝交流,不斷提高法師自身的文化層次和修養;另外努力建立相對專業的佛教書法理論隊伍,開展正確的書法批評,形成良好的學術和批評氛圍,引導和帶動佛教界的書法健康發展。

3、轉變固有的觀念,打破以往「散兵游勇」「自我修持」的模式;成立佛教書畫院,加強書法教育和培訓,努力提高法師的鑒賞水準。

4、增加學識修養。任何藝術都不是孤立存在和發展的,她需要從各方面吸取營養。書法是藝術,自然也不例外。書界有一句話:「學問和書法,是水和船的關係,水漲船才會高。」因此有志於學習書法的法師,必須得多讀書,多研究,以增加自己的學識和修養,從側面來提高自己的書法技藝。

參考書目:
1、《佛道詩禪》 賴永海著

2、《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 方立天著

3、《佛教概論》 印 順著

4、《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 郭 朋著

5、《佛法與書法》 田光烈著

 
 
茶如人生 人生如茶
◎郭德才

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來到普寧寺慕名尋找老僧釋圓。他十分沮喪地對法師說:「我的一生總是不太如意,活著也覺得沒甚麼意思……」老僧靜靜地聽完了年輕人的歎息,末了便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快去燒壺溫水。」

祇有片刻,小和尚便送來了溫水。此時釋圓抓了些茶葉放進杯子,隨後倒滿了溫水。然而,幾分鐘已經過去,但茶葉一直還是靜靜地浮在水面。年輕人看後不解地問:「寶剎怎麼是用溫水泡茶?」釋圓笑而不答,示意讓他先喝。年輕人祇抿了一口,便搖著頭說:「沒有一點茶味。」釋圓法師道:「這可是上好的名茶鐵觀音呀……」

釋圓說罷,又轉過頭來向小和尚吩咐:「再去燒壺開水。」稍 頃,小和尚再次提來一壺沸水進屋。釋圓又取過一個杯子並放好茶葉,然後倒進沸水。茶葉在杯子裡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此時法師又提起壺來注入了一線 沸水,茶葉在杯中翻滾得更加劇烈,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接著,法師再次提壺注水,直到杯滿為止。沒過多久,那淡綠的茶水清香樸鼻,入口沁人 心脾。

釋圓法師此時笑著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為甚麼一杯索然無味,一杯卻香氣四溢?」年輕人思索了片刻後說:「那是因為水溫不同,另外沏茶的方式也不太一樣。」

釋圓點點頭道:「說的很對。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 茶,茶葉漂浮在水上,所以散發不出茶葉的香氣。而沸水沏茶,又反復幾次,茶葉在水中就會不斷地沉沉浮浮,自然會放出四季的風韻。而這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又 有夏的熾熱;既有秋的豐盈,又有冬的清冽。茶如人生,人生如茶。那麼世間的芸芸眾生,又何嘗不是這沉浮的茶葉呢?一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剛才用溫水沏的茶 葉,祇在生活的表面漂浮,當然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歷經千百次磨煉的人,就如同被沸水沖沏的茶,在滄桑歲月裡幾度沉浮,才會散發出沁人的清香!」

茶的形成過程可謂是磨煉的積澱,歷盡艱辛。它從幼小的嫩芽開始,就要經歷烈日的曝曬、風雨的洗禮、揀剔後的揉捻、火焰上的焙制……如果茶葉有生命的話,那 一定可謂之痛苦之極。然而唯有如此,它才能脫胎換骨,成為大家所喜愛的上品佳茗。茶如人生,人生如茶。在社會上不論是誰,如不經無數次的摔打、磨煉,怎能 體悟出人生的真諦;如不經在艱難險阻中的幾次沉浮,又怎能飄散出光彩照人的芳香!

心中祇有目標

遠在唐朝時期的一個寺院中,有個年輕的和尚因家中貧困,於十幾歲時就在這裡出了家。他每日除了做早、晚課外,寺裡的方丈還要他掃院、擔水及負責去後山購買 寺中一天所需的日常用品。而其他和尚與他相比則要輕閒許多,即便是被分配購物,也是去寺前較近的集市買些分量很輕的東西。

就這樣一晃十幾年過去了,年輕的和尚突然在一日覺的有些不公,就去找方丈述說評理。老和尚聽完後笑而不答,祇是低頭吟了一聲佛號。第二天,當這個青年和尚 背著一袋小米從後山市鎮趕回來時,卻發現方丈正在寺院門口等他。老和尚笑著示意他放下米袋休息一下,然後自己也找了塊平地盤腿坐下……

時間已過去很久很久,直等到在日落西山時,他們才看見兩個小和尚抬著一小袋食鹽在笑聲中朝寺院走來。方丈此時起身很不客氣地向他們問道:「我一大早就讓你們去買鹽。可路這麼近,又很平坦,但你們為甚麼回來的這麼晚呢?」

一個小和尚低著頭膽怯地回答:「我們一路上說說笑笑,順便看看風景,走累了還要休息、休息,所以回來晚了。」方丈轉身又問年青和尚:「寺後的市鎮那麼遙遠,道路又崎嶇不平,而且還要翻越兩座山峰。那麼你背著那麼重的米袋,為甚麼回來的比他們早呢?」

年青和尚回答道:「由於肩上的東西重,我走路時就要格外小心,這樣反而會走的又穩又快。十幾年來我每天想的都是早去早歸,這已養成習慣。在途中我的心裡祇有目標,所以也就沒有了道路……」方丈聽完大笑著說:「道路平坦了,心反而不在目標上了。祇有在坎坷的路上行走,才能磨練出一個人的心志!」此刻,年青和尚頓時大悟。這以後,他也變得更加刻苦、勤奮。

不久,寺裡進行了一次嚴格、全面的考核,內容包括有體力、毅力、經書、悟性等等。而這個年青和尚沒有辜負老方丈對他的期望,他以優異的成績在眾僧中脫穎而出。他就是我國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師、漢傳佛教歷史上最偉大的翻譯家、法相宗的創始人——玄奘。

而正是有了他年青時期在坎坷道路上的痛苦磨練,才成就了他西行學法的偉大壯舉;正是因有了他「心中祇有目標」的堅強意志,他才能戰勝千難萬險而取回真經!大科學家愛迪生曾經這樣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們都有堅強的意志。不管環境變換到何種地步,但他們的初衷與希望都不會有絲毫的改變。」

 
 
臨死不危
◎秦孟瀟

月基禪師對弟子開示說:

當年佛祖有許多弟子,聽聞教誨,各自修持不同的法門。有位弟子名叫優婆先那,在荒山野洞中坐禪,忽然大聲呼叫隔壁石窟中舍利弗尊者。

舍利弗不知發生了甚麼事,就從定中起來,關切地問道:「師弟,這裡發生了甚麼事呀?」

優婆先那心神不定地說:「我剛才坐禪時,身上好像有甚麼東西在爬,起初並沒有在意,後來才發現是一條毒蛇,牠咬了我一口,趁毒氣還沒有發作,請你為我召集諸位師兄弟,我要向他們辭別。」

站在一旁的舍利弗說:「你說謊話吧,我看你面不改色,要是真給蛇咬傷了,你會很憂愁的!」

優婆先那說:「人的軀體是五蘊四大假合而成,沒有主宰,空無自性,毒蛇可以咬我的色身,牠怎麼能咬著自性呢?」

舍利弗聽了這番話之後,讚嘆不已!說道:「你已經解脫了生死,悟入了 不生不死的涅槃。對於肉體的死亡,就像拔去毒針,如同重病得醫。死,祇是擺脫一個百孔千瘡的色身,而不是『真我』的死亡。臨死不危,生死不二,這是以智慧 的眼光看世相,實在是最通達的境界。對於悟道的禪者來說,剎那是永恆,污穢即是清淨,了無分別相。」

金剛最堅

日本無相禪師擅引譬喻說法,教誨弟子。

有一日,有位俗家弟子誦讀《勸發菩提心文》時,不明白其中「全剛非堅、願力最堅」的經句,就來請教無相大師。

大師慈祥地開示說:「人們在學佛的修持過程中,難免因人的情緒、機緣、業障等原因,而發生退失『菩提心』的時候,這就必須要靠願力來支持、鞭策。歷代的高僧大德凡有所成就者,無一不是靠誓不退轉的願力支撐的!」

弟子仍疑惑不解地說:「為甚麼說成佛,首先要立下普度眾生的誓願呢?所謂『地獄未空,誓不成佛』。」

這時無相大師開示說:「拿一棵樹來作譬喻吧,芸芸眾生如樹根,菩薩如樹上的花朵,而佛便是樹的果實。要想開花結果,就須灌溉樹根,讓它吸收充足的水分;假如不澆灌樹根,這棵樹便會逐漸枯死,怎麼能期望它開花結果呢?」

聽聞教誨的弟子才領悟到願力的重要後,又問道:「師傅,您的願力是甚麼?」

無相微笑著說:「不告訴你。」

弟子不解地問:「為甚麼不告訴我?」

無相大師說:「我的願力是我的,你為甚麼不自己發自己的誓願呢?」

弟子忽然領悟到:「各人吃飯各人飽,各人生死各人了。」

前世「業識」

曾幾何時,不少學者認為「辯證法」最時髦、最流行、最科學,把西哲黑格爾捧上天,指他創立「辯證法」開拓了新天地。

其實,在思維哲學中的「辯證法」一流派,並非最時髦的東西,應該說是很古老的學說了。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佛祖釋迦牟尼說法時,經常運用辯證法來啟迪弟子,以引導他們修行悟道。

在禪宗歷代祖師們教化別人的語錄中,幾乎處處都顯示「辯證法」的禪風和難以捉摸的特色,可謂靈活透頂。

有一僧人問趙州禪師:「狗有佛性嗎?」

趙州禪師回答說:「有!」

站在側旁的僧人說道:「既有佛性,為甚麼投入了狗的皮囊中呢?」

趙州回答說:「是牠,明知故犯啊!」

相隔不久,又有一僧人問趙州禪師:「狗有佛性嗎?」

趙州禪師回答說:「沒有!」

僧人不解地問道:「上至諸佛,下至螻蟻,都有佛性,大師為甚麼說狗沒有佛性呢?」

趙州回答說:「這是因為牠有前世『業識』的緣故啊!」

從以上這一公案來看,同一問題,同一人回答,卻有不同的答案,而且完全合理合法,這就是「辯證法」的妙用。

誰縛了你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年少出家為僧。在寺院裡誦經、參禪打坐,多年來,對空宗解脫法門很感興趣,總是找不到捷徑方法,內心甚感困惑!

有一日,他到皖公山禮拜三祖僧燦大師請求說:「請您老慈悲,教我解脫法門如何?」

僧燦大師慈祥地問道:「誰縛了你?」

道信聽不明白,回答道:「沒有人縛住我呀!」

僧燦大師莞爾一笑說:「既然如此,你還求解脫幹甚麼?」

道信言下大悟,於此侍奉了九年,僧燦時常用機鋒禪悟試驗他,都無法難住他,因此將衣缽傳給了他。

唐武德七年,道信來到破頭山大弘禪法,四方弟子雲集法筵,破頭山成為勝地。唐貞觀間,太宗三次下旨,召道信進京。但道信不尚虛華,婉言謝拒了。

後來,太宗第四次徵召時,對使臣說:「他要是再不從命,就把他的頭取來。」

使臣來到破頭山,對道信軟硬兼施,還是說不動他!最後道信對使臣說:「既然是破頭,就將頭取去吧!」

使臣驚慌失措,寧可抗旨,也不敢動手。後來唐太宗聽了使臣的回奏,不但沒有發怒,越加對道信禪師獎諭了一番。

走出迷井

性空禪師卓錫橫山大林寺,不少僧、俗弟子聞風而來。

有位參學雲遊僧日照趨前問道:「禪師,甚麼是祖師西來意?」(禪者請求開示,常提問此語,以探對方的深淺)

性空禪師回答:「有人落在千尺之深的井中,你可以不借寸繩把他救出來。」

日照不悅地說道:「前不久去世的那位湖南暢懷禪師也像你一樣,說話不知所云。」

性空禪師閉口不言,就喊仰山慧寂禪師把日照逐出禪房。

後來,仰山禪師就與耽源禪師談起這個公案,問他:「怎樣才能把人從井中救出來呢?」

耽源禪師問道:「誰在井中?」

仰山不明所以,後來又向溈山禪師請教:「依您看,怎樣才能救出井中之人?」

溈山突然大喝一聲:「慧寂!」

仰山應道:「喏!」

溈山呵呵大笑說:「從井中出來了。」

仰山豁然大悟,也笑道:「確實出來了。」

他後來講禪道時,曾將這個公案說給別人聽。並從中悟到:禪,是超越時空的,不是用語言所能表達的!無所謂井中、井外,而仰山過於執著怎樣救人,反而深陷井中不能自拔。耽源禪師點撥他「誰在井中」就是指示他「禪」是超越時空的。

「禪」在江湖

馬祖道一禪師和石頭希遷禪師,在當時及以後對禪宗發揚光大起了深遠的影響作用。

這兩位禪師的道場,一個在江西,一個在湖南;這兩處道場禪風很盛,各地的僧人仰慕以能前往參學為最大幸運!

有一日,寬月法師來到希遷禪師道場。

希遷問:「你從哪裡來?」

寬月回答道:「從江西來。」

希遷問道:「你見到了馬祖嗎?」

寬月答:「見到了。」

希遷隨手一指旁邊的木柴:問道:「馬祖大師像一堆木柴嗎?」

這位來參學的寬月法師無言以對,祇得又返回江西去參請馬祖道一禪師,向他敘述了石頭希遷禪師給他的問話,沒料到馬祖突然問道:「你看到放在那邊那堆柴有多重?」

寬月還未轉過腦子來,結結巴巴回答道:「我,我沒有仔細稱量過。」

馬祖故作驚嘆,說道:「你力氣太大了!」

寬月不解的神情,問道:「為甚麼?」

馬祖說:「你從江西背來一堆柴,難道不是很有力氣嗎?」

寬月於言下大悟。因為佛性充滿宇宙,「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木柴不出法界,它的佛性與諸佛、諸祖無異,所以希遷把馬祖比作一堆木柴。

茶中有禪

自古至今,不少禪師很講究喝茶;他們並不是因渴而飲,而是從中顯露其禪機來,所謂「喝茶去!」得悟大道。

有一西方學者很欣賞日本的茶道——這是一門沉默的藝術,三五人默默地進行著心靈的交往。

這位學者聽說茶道中有一種禪的蘊含,就懷著探索的心情叩開了一位禪師家的大門,去請教其中的哲理。

禪師頗有禮貌地邀請來賓喝茶。禪師正襟危坐,按照茶道的次序將茶做好,再倒進來賓的杯子中,整個過程都一言不發。來賓也不好開口,祇好由著主人款待。可是,那位禪師卻始終握著茶壺,向客人的杯子不停地傾倒著。

杯子滿了,茶水溢出來,流到了榻榻米上,可禪師還是一直不停地倒著。

來賓終於忍不住了,帶著激動的語氣說:「大師,我的杯子滿了,不要再倒了。」

禪師這才放下茶壺說道:「你的頭腦就像這隻將滿水的茶杯,充塞著自己的觀念和想像。如果不把它空掉,我說的禪你又怎能聽得進去呢?」

禪師的話,是讓來賓超越舊有的習慣和思維方武,超越對立和比較,使心靈達到一種空寂的狀態,才能體悟到禪的妙處。用沉默來體現禪境,也就是禪心的藝術體現吧!

孤掌之聲

凡是習禪而有較高境界的人,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等方面,跟一般人迥異,所謂想不到一塊去,行也行不到一塊去,各異其趣,各行其是,這是禪者的特色。

日本建人寺住持白隱禪師便是一例。他曾撫養了一個小孩名叫豐。當豐十二歲時,他要求跟白隱學禪。

白隱說:「當雙掌互擊時,你可以聽見雙掌發出的聲音,現在你能給我表演孤掌之聲嗎?」

豐回到寮房苦思冥想,突然窗外傳來藝妓的歌聲,於是,豐說:「我知道了。」

翌日,豐來到白隱處,表演藝妓的歌聲。

白隱說:「不對,那不是孤掌之聲,你根本沒有了解孤掌之聲!」為了探索「孤掌之聲」的究竟,豐離開寺院,搬入深山,以便於集中思念尋求,一日,他偶然聽到水滴聲,心想:「我終於明白了。」

白隱說:「這是水滴的聲音,而不是孤掌的聲音,你再去參究吧!」

他以後又模仿風聲、蟬聲、貓叫,這一切,都被白隱禪師一一否定了。

最後,豐進入真正冥想之境,超越一切聲音,終於領悟了甚麼是「孤掌之聲」。他說:「我無法再想到其他聲音,所以,我達到了無聲之聲。」所謂「孤掌之聲!」就是「無聲」

善惡不思

六祖慧能大師獲得傳法衣缽後,未能公開弘揚禪法,在江南隱居潛修了十五年之久。

約在公元六七六年,慧能感到時機成熟,便在廣州法性寺弘法,不久,來到曹溪,在眾多善信弟子支持下,興建了寶林寺。

公元七○五年,武則天和中宗曾派內使薛簡帶著詔書請慧能到京城說法,但慧能以老病婉辭。

薛簡也是一位虔誠佛弟子,於是他請求大師講解一佛法心要」。

慧能開示說:「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陸,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下滅,生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接著,大師又開示說道:「你若想知心要,祇須一切善惡不要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這位皇家內使薛簡親聆大師教誨,如醍醐灌頂,頓然省悟,頂禮膜拜。返京城,善言稟告皇上,一切如常。「外」「生」「滅」是指空間而言。時間與空間皆有對待,乃是無相。禪是絕對的,所以「常住不遷」。短短幾句話,概盡一切。

滴水之微

四川天氣酷熱,居住在羅漢寺的儀山禪師經常泡在水桶裡,感到周身涼爽。

有一日,他泡在水桶裡洗澡,水少了,他叫小沙彌提桶來,小沙彌把水桶加滿,見桶底還剩下一點水,就順手潑在地上了。

泡在水桶裡的儀山禪師看了這情形,教誨小沙彌說道:「你怎麼能如此浪費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價值。就是一滴水也有它的價值,如果把一滴水澆到花上,不僅花受益,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價值,為甚麼要把它白白地浪費掉呢?」

這個小沙彌聽了師傅的教誨,立即省悟,遂把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這就是後來著名「滴水和尚」的來歷。

滴水和尚自此雲遊名山大川,弘揚佛法,度化有情。他在潮州開元寺設壇講經說法,聽眾甚多。

有一天滴水和尚講經之際,有一信徒起立問道:「大師!世界上甚麼功德最大?」

大師回答說:「滴水!」

又問:「虛空包容萬物,甚麼能包容虛空?」

大師依然回答說:「滴水!」

《維摩詰經》說:「以四大海水入一手孔,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可見佛經認為「大無大相」「小無小相」。滴水和尚的思想完全超脫了空間的概念,禪境引人至「無大」「無小」之境。

離「禪」千里

石頭希遷禪師是唐代一位高僧,跟隨他習禪的弟子遍及大江南北,禪風大振。

他早年赴廣東曹溪參請六祖慧能大師,慧能曾為他剃度出家。

數年後,慧能圓寂了,希遷遂依止慧能的大弟子行思禪師,受益非淺。

當年,行思初見希遷時問他:「你從哪裡來?」

希遷回答說:「從曹溪來。」

行思又問道:「你從曹溪帶來了甚麼來?」

希遷回答說:「沒去曹溪前,好像沒缺甚麼!」

行思又問道:「既然如此,還到曹溪去幹甚麼?」

希遷坦然說道:「不去曹溪,怎知下缺?」

歷代的禪師認為:人人「自性」(佛性)本身具足,非為外得。即使是曹溪看為「禪門聖地」,又能給人甚麼呢?但心內之寶,外被塵識所障,不經明師點撥指示者,祇能是握璧如石。所以希遷說:「不去曹溪,怎知不缺?」就是這個意思。

晉朝的傅大士曾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

這首禪偈內容,不也是點撥學人的「策語」嗎?對習禪的學人來說,要將精神集中在內求,若著外相,離「禪」千里!

花開鶯啼

很多人習「禪」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悟境」。唯有「悟」才能洞察宇宙、人生真諦;沒有「悟」境的人,看這花花世界,困惑不解,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有一僧人在佛堂裡誦《法華經》,當他讀到「諸法本寂滅」時,疑情大起,日夜參究。

一日,他來到溪邊擔水,偶然聽見黃鶯在樹上啼叫,豁然開朗,遂寫下了一首偈子:

諸法從本來,皆自寂滅相。

春至百花開,黃花啼柳下。

這是說,大自然雖變幻莫測,但仍有一定的順序,例如花開鶯啼是春天的象徵,它的秩序是不變的,從這個角度說花開鶯啼是靜的;但花有開有落,黃鶯有啼有止,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又是動的。動與靜無法截然地分開。僧人從花開鶯啼的「動」「悟」「寂滅相」。邊思索,突然溪中傳來一聲蛙叫,使他茅塞頓開,信筆寫下了:

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張九成也是在「靜」中聞聲而「悟」。由此可知,聞聲的人與鳴叫的青蛙在靜靜的月夜裡,彼此混然一體,沒有「物」「我」之分,也沒有「動」「靜」之分。這是達到高層次的「禪境」

月亮圓缺

禪師經常表述的禪話,驟然聽起來,似乎高深莫測,不懂得禪的人會感到對方是詭辯,不合邏輯,脫離常理;殊不知「禪話」內容引人至另一境界,非常人所能感知。

仰山慧寂是唐代高僧,鴻仰宗的開創者之一,昔日謁鴻山得啟示,證悟大道:後在江西仰山大弘禪法,聞風前來僧、俗弟子近千人,盛冠一方。

一天晚上,仰山與弟子善道一起賞月。

仰山指月亮說:「善道,你說這月缺時圓相哪裡去了?月圓時缺相哪裡去了?」

善道信口答道:「缺時圓相隱,圓時缺相在!」

仰山聽了這番話,則搖頭不語。後來,雲岩禪師說:「缺時圓相在,圓時缺相無!」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道和雲岩的答話都是就知見而言,像善道的意思是缺時祇見缺相,圓時缺相仍在。雲岩的意思是缺時雖不見圓相,而圓相不失,圓時缺相還沒形成。二人解釋不同,但都著相。

其實缺、圓之相,都是相對而言,如果心中沒有圓相,怎知缺相;心中沒有缺相,怎知有圓相,圓缺都不是「自性」,離開「形象」才是。

彈無弦琴

滾滾紅塵裡,人的變與不變有時並非自己能控制的事。然而撫論怎麼變,你始終是你,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祇可惜本來面目雖然人人有,但找到的人卻如鳳毛鱗角。

為甚麼呢?……

禪是一個無弦琴,在人的心中輕輕彈奏著。此曲祇有自己才聽得見,別人卻年從領會……

有說禪者是寂寞的,但相比在現代都市中無數夜夜狂歡的孤獨的靈魂,他們的生命卻是如此是豐盛的。

禪修其責很簡單,不論是參公案、參話頭,又或是坐禪,都是清清爽爽、輕輕鬆鬆的事?祇要你願意,幾平隨時都可以進行。

禪修也可以很難,因為任何的修行都必須修行者先放下——無論他執著的是個人的得失又或是天下的興亡……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禪者與世人看的世界並沒有不同。改變的是一種心情,昇華的是另一種境界。

 
 
以人為本
◎楊 釗

最近從職員喜訊榜上看見,一大批的員工都得到了升遷,並且有好些員工進入了所屬公司和區域的領導階層,進入了決策的核心,實在令人心動、令人高興。

一間公司是否健康、是否成功?主要有兩個指標:其一是「業績」,其二為「人才」。 昨天的努力是靠業績和數字去說明,營業額比去年增長了多少?過去三年、四年的累積增長是多少?利潤比去年增長多少?過去三、四年的累積數字是多少?我們不 光與去年比較,我們還要看五年計劃的累積增長,因為我們訂有五年計劃,必須以五年為一期進行比較、檢討,凡是累積增長快的,就是說明了這一個領導以及他的 團隊在過去的日子裡表現突出,取得了勝利,凡是累積成績不好的,就說明有問題。鄧小平先生的理論:「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至於將來的業績如何,其檢討的重要指標是「人才」,凡是有培養人才之心,能創造留住人才之環境,能改善培養人才的制度、能造就有威信、有能力的人才,這樣的公司、這樣的團隊,在未來的成績一定會「成功走在別人的前面,失敗走在別人的後面」

甚麼是人才呢?主要分兩方面,稱之為「賢與能」。歷史上成功的經驗告訴我們「選賢與能、講信修睦」「賢者」,忠於公司、忠於團隊、忠於上司、忠於下屬,能公平、公正、公開地處理問題。「能者」,能解決問題,能把所屬的公司或部門管理好,能把自己的工作依時、依質完成好,能令顧客滿意,上司滿意,下屬滿意,這樣的人,稱為「能人」

「賢人」「能人」的另外兩種修養是「講信、修睦」,所謂「講信」就是說得到做得到,不能做到的東西不會承諾答應,因此平常要培養不輕易隨便答應別人的要求,如果答應了,赴湯蹈火也要完成。這樣,就能培養自己的信譽。

所謂「修睦」就是「和睦」,現在內地大力提倡建設「和諧社會」,因為「家和萬事興,家衰口不停」。 凡是能和睦相處的家庭和企業,最終一定能興旺發達;凡是終日爭吵的家庭和企業,最終一定衰敗。和諧社會如何達到?其要點在於由自己開始。祇有自己能夠意識 到要與自己和諧地相處,並且學會自我相處,把自己內心的敵人逐步減少,把內心的朋友逐步增多,這樣自己便容易自我相處,生命就會多一點愉快,少一點怨恨, 從而達到自身的和諧。由於自身得到和諧,就容易令到家庭和諧,企業和諧。家庭和企業的和諧還有賴於互相包容、互相尊重、尋求共識、求同存異;祇有家庭與企 業能做到和諧,社會才能達到和諧。

所以,佛教認為「心淨則國土淨、心平則天下平、心安則眾生安」,和諧社會由心開始。

當今社會,經濟全球化,競爭越來越劇烈,其中包括設計、品質、價格、服務的競爭。但競爭的關鍵最終在於「人才」的競爭,祇有俱備一流的人才,才能提供一流的設計、一流的品質、一流的價格、一流的服務,造就一流的品牌。也祇有一流的品牌,才能歷久長青,永遠不倒。

一流的品牌有賴第一流的領導、第一流的團隊。有了一流的「人才」,自然會逐步創造一流的環境、一流的制度,從而提供一流的產品和服務。

所以,成功的要訣認為:「人的因素第一」,其要點就在這裡。

 
 
日照普陀路 聖山聚紫氣
—— 日照法師三步一拜朝禮四大名山

◎照 修

龍天護佑

三月底的寧波,陰雨綿綿春意料峭,對於三步一拜的日照法師一行,這樣的天氣在曾經的一百七十個日子裡已是司空見慣,大自然的烈日酷暑風霜雨雪真是他磨礪心 志成就金剛不壞身的機會。但對於慕名前來朝禮普陀朝禮日照法師的信眾, 却是個糟糕透頂的天氣。這些信眾達二百人之多,他們來自香港、深圳、惠州、福建泉州、上海等地,他們中的大多數有去年日照法師啟程的那天紅著眼為法師送行 的,時隔半年,驚喜驚嘆日照法師已拜到普陀山,他們一定要在日照法師第一山的行程圓滿之時,親歷這個殊勝的法會,親聆日照法師半年拜山的心得體會,而雨 天,對於這個二百多人隊伍的麻煩和不便是不言而喻的。

接待組的工作人員下榻在寧波大榭碼頭附近的一個飯店,他們將在這裡集合這支二百多人的隊伍,等待和迎接日照法師一行拜到大榭碼頭,然後共同坐船至普陀山這個慈情悲情祥光佛光四聚的觀世音菩薩的道場。

筆者是三月二十八日到寧波大榭的,雨,一直不斷,望著飄飄灑灑的春雨,接待組的馮美麗居士憂心忡忡,而更糟糕的事情又發生了,三月三十一日,按計劃接待組成員要乘早船去普陀山,最後一次落實那邊的接待準備工作。而大榭碼頭售票處 却無情地貼出了因風浪全日停航的通告。如果四月一日繼續停航,整個普陀山朝拜的計劃將打亂,因為這關係到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的作息安排,也關係到二百人中有些上班族的假期和返程車船機票。

三十一日夜晚,海風在窗外徘徊,接待組的全體成員久久地難以入眠。

一日的清晨,賓館的叫早電話鈴聲響起,筆者跳起身拉開窗簾,祇見遠處的海堤清晰可見,一夜的海風將前幾日鉛灰色的陰霾一掃而淨,爽朗明淨的天空鑲嵌著幾片 白雲,我們全身似被佛光籠罩,無數個佛號在心中涌現,湛湛寂寂朗朗明明,未到普陀已入聖境,真是個日照珞珈路普陀聚紫氣的朝山好日子。

此後的三天,聖山佛日高照,普濟寺晨鐘暮鼓鐃鈸鐺鉿,海濤輕唱,海風柔坲,原來三十一日停航是八部天龍想給我們的一份驚喜,呵呵。

四月四日是日照法師拜別普陀山的日子,每個信眾都明白,法師向西向北朝禮九華、五台、峨眉三山的路途將更為艱辛,離別本是人生八苦之一,每個人心又被愁雲籠罩。

早飯後的普陀山,海風又携著淅淅瀝瀝的細雨卷來,恰似眾人惜別的心,居然下山的道路如愁人的深秋鋪滿了黃葉,蕭颯中彰顯後路的凶險和氣壯。

又到大榭碼頭,急雨驟起,眾居士向日照法師拜別,拜山的法師們穿上雨衣毫不猶豫地在雨中叩拜。種種天氣的變化無不應和著心的變异,是巧合是偶然,還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悲喜著人世間離別的真情。

久雨後的好天氣讓接待組欣喜,壞天氣也讓他們感嘆不已。原本接待組幫人預定了九日的機票,計劃八日從普陀山回大榭,後因故臨時提前到七日坐船回到了大榭, 在八日的那天,因為風浪又停航了一天,不管是冥冥中的安排還是巧合,接待組的人都感到萬分慶幸,如果按原計劃撤離普陀,那機票就會作廢。

一而再再而三的外境因事而轉,斷斷不是巧合了,連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在迎接日照法師的佛殿上都這樣講,「日照日照,耀日高照。普陀山連日陰雨,而在日照法師到來的今天就雲散日出,這說明甚麼,這是日照法師三步一拜聚集修行的功德顯現的神奇力量。」

是的是的,功不唐捐,法不浪施,不管它是不是修行功德顯現的神力,有一點是絕對的,就是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的道交感應,得了佛菩薩的加持和護佑。

讓我們在這三天的好天氣裡,展開日照法師在普陀山勝會勝況的畫卷。

聖地叩拜

二○○八年四月一日,不知何時風停雨息,海島靜,冰輪落,離大榭碼頭一公里多的地方日照法師一行撤營起拜,當朝陽初升時法師一行拜到了碼頭。這一次,個別 居士與法師們一起從碼頭起拜,在這一個多小時的叩拜中,見識了拜山法師們的厲害,在碼頭,我們聽到汗流浹背某居士的感嘆:「日照法師,實在太了不起,我九步一拜才不掉隊啊。」在候船的近一個小時的時間裡,日照法師一行沒有停下來休息,在汽艇行駛的一個多小時,他們還是沒有休息,因為他們要把海上的路程補回來,這種一絲不苟的求實精神感動了全船的信眾,大家不約而同地持頌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為日照法師鼓勁。

舟山群島海面艷陽高照,佛光生輝,藍色的海水被飛馳的汽艇劈出千卷浪花,「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穿洋越海把日照法師已來未到的信息送向了普陀山。

被汽艇卷起的海浪生生滅滅,向朝山的信眾演繹著生命無常的法則,警策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大自然每時每刻的這種變遷蘊涵著無數的般若智慧 啟示我們去覺悟,更有日照法師三步一拜第一山的即將圓滿,給信教與不信教的信眾樹立起對佛教的巨大信心和鞭策教誨。正因為如此,當普陀山佛協得到日照法師三步一拜行至普陀的信息, 決定用多種形式迎接日照法師,以給全山四眾佛教弟子一個實修沙門的楷模教育。

碼頭長廊懸挂著杏黃色的幔帳從這頭延綿到那頭,在海風中飄拽,普陀山僧尼搭衣持具列隊二旁,被海風撩起海青的衣袍更增添了迎接儀式和隊伍的仙風道氣,剎為 莊嚴。聽說日照法師一行要從碼頭拜到佛頂山,信眾就已生出無限恭敬,而得知日照法師一行已歷時半年,行程二千公里從廣東的惠州三步一拜而至,圍觀的人群驚 呼起來「現在還有這樣的修行的人麼,真太了不起了」。是啊,末法時代世風日下,佛教界也難免魚龍混雜,一些負面的信息不斷地影響著人們佛教信仰的建立和提升,而日照法師以一個實修苦修的僧相,登高一呼,一定會引起人們重新審視佛教現狀,重新提升對佛教的信仰,重新建立對僧人信賴和依祜。

普陀山佛教協會給出了極高的接待規格,安排了在碼頭和普濟寺的二處迎接,安排了有普陀山佛協主要領導人參加的座談會。

在碼頭和普陀山正門之間的長廊,普陀山二序大眾搭衣持具列隊相迎,而廣大信眾則衣著海青跪迎,表達了他們對日照法師歷時半年三步一拜不堪苦修的仰慕和恭敬,普陀山佛協副會長淨妙法師率眾在普陀山正門迎接,普陀山的法師們拉出了巨幅標語「熱烈歡迎廣東博羅縣禮佛禪寺日照法師一行朝拜普陀山」。淨妙法師和日照法師互相致禮,四眾弟子相涌而上,爭相與二位大德合影留念。

普陀山正門與普濟寺之間約三站公交車程的山路,長長的朝山隊伍,普陀山諸多法師在隊伍的二側維持次序。日照法師依舊三步一拜,身後是頓醒、頓霖和頓超三位 沙彌,十八歲的頓醒和十二歲的頓霖是隨日照法師從廣東拜過來的,而十二歲的頓超是半路加盟,他本是隨著媽媽探望日照法師的,但拜見了日照法師就怎麼也不肯 走了,吵著鬧著要一起拜山,令人感嘆的緣分和善根哦。三位沙彌的身後則是二百人的朝山團,見首不見尾,他們是專程來慶賀日照法師第一山朝山圓滿慶典的,今 天和明天。他們也將與法師一起拜到佛頂山,他們將以親身的歷練去感受佛法、恭敬佛法、供養佛法,隊伍中還臨時加入了好幾位僧人和游客。

看著三步一拜的照片,不會知道其中的辛酸,祇有親自經歷了,才知道日照法師三步一拜的苦行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都能堅持的。拜了一個小時後,看著 日照法師越拜越顯輕鬆,步子超大,起伏頻率超快,但並不是他們拜得快就馬虎了,在這幾天的朝拜中,我們看到了他們拜的速度雖然快,但動作仍是那麼準確到 位,那麼莊嚴,一絲不苟,如法如律,讓隨拜的信眾深受感動。

我們知道日照法師初拜時的前二個月,他的速度並不快,每天祇能拜到九至十公里,二個月後,他每天可以拜到十二至十四公里,從朝拜九華山開始,他的速度已經 達到每天十五公里,這種速度和體力的付出已經超乎常人,這一定是他的虔誠感動了龍天來護佑,冥冥之中有一種神奇的力量使他的身體變得輕盈。幾乎所有的信眾 都無法跟上日照法師,他們祇能六步一拜甚至九步一拜才能保持隊列,更有的人祇能用問訊替代磕頭,真是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末法時代說道者多,行道者少; 更有行道者少,譏道者多。這不?對於日照法師一行,懷疑的人有,譏嫌的人也有,「半年就到普陀山了,是不是真的有拜啊?」如今,二百多人親證了日照法師叩拜的速度,並以望洋興嘆的親身經歷回答了種種的疑問。

普濟寺正門祥光雲集,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身披大紅色的千華衣候時已久,戒忍大和尚緊緊握住日照法師沾滿泥塵的手,在香花的迎請下入殿禮佛。

到家了,菩薩道場就是修行人的家,普濟寺梵宮集慶法座莊嚴,紅燭高照香結祥雲,盆獻果酥鐘唱梵音。日照法師與戒忍大和尚在鐘磬聲中拈香禮佛。

普濟寺二序大眾為日照法師的到來啟建了隆重的圓滿上供大法會,戒忍大和尚和日照法師共同主法,惠州宗教局等領導見證了這一勝會,何偉強、謝華欽、馮美麗、 戴華敏、周秀蘭、林偉民、劉潔文、徐素群、武明珠、莫禮慈、李紅、張雷、馬源等居士也在佛前拈香,共祈日照法師普陀山朝拜圓滿。「世界和平刀戈永息,風調雨順、五穀豐兆、國泰民安」不僅是日照法師拜山的最大心願,也是四眾弟子參加今日神聖法會的心聲,「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日照法師正以自己三步一拜的實踐去實現自己弘法度生的宏願。

上供後戒忍大和尚向四眾弟子作佛法開示,戒忍大和尚高度贊嘆日照法師三步一拜的宏大誓願,為末法時候能有這樣發心苦修的出家人感到欣慰,期望他能通過一拜 一個腳印心的歷練絕六塵,空五蘊、證菩提、宏佛法、濟蒼生。戒忍大和尚再三感謝日照法師為普陀山送來的感人經歷和殊勝法寶。

隨後日照法師致答謝詞:「作為個人,驚恐於普陀山隆重的接待,誠惶戒忍大 和尚給出如此高的評價,我感謝戒忍大和尚和普陀山的各位法師,為我圓滿朝拜普陀山提供了極大的方便。其實我個人三步一拜的經歷不足挂齒,我也從沒有去想個 人的這段經歷能起甚麼作用和影響,祇是感到這種修行方式能懺悔自己的業障,整個經歷能使人的欲望貪念降到最低,佛法真理的明悟須通過積累和沉澱,說一丈不 如行一寸,我祇是選擇了一個很實在的修行方式,今天踏上普陀山這塊聖地我非常高興,但前面的路依舊艱辛,我會堅持到底圓滿自己的心願」

四月二日上午從香港,深圳、惠州、泉州、福建、上海等地朝山的信徒,依舊在日照法師的率領下從普濟寺拜到法雨寺,依舊是對日照法師的叩拜速度望洋興嘆。

山路曲折後寺古,

法雨華墜迎僧來。

日照法師受到法雨寺副當家師熱烈的接待。午齋後隊伍開始由法雨寺拜向佛頂山,這是計劃中日照法師朝聖普陀的圓滿目的地,普陀山作為我國四大佛教名山經歷代 祖師駐錫法道大振,現任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又在信仰建設,道風建設、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實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和手段,作為日照法師三步一拜苦 修僧的榜樣,戒忍大和尚當然不會錯過向全山僧尼教育的機會,在聖普陀山的最後一程委派了普濟寺悟根當家師,明禪當家師率眾三步一叩。當悟根法師,明禪法 師、日照法師三席黃色海青被風卷起,隨後信眾便顧不得上午拜山的勞累,頓時精神大振,列隊而拜。

佛頂山寺的黃墻與三位法師的黃海青,終於融合在一起了,這是色的融合,心的融合、法的融合,心與法、心與佛、心與眾生、天地宇宙萬法歸一。

在佛頂山的大雄寶殿三位法師在佛前虔誠拈香,日照法師向佛頂山寺贈送了精細雕塑的漢白玉觀世音菩薩像,至此,日照法師第一山拜山圓滿。信眾紛紛與日照法師及普陀山法師們合影留念。

佛頂山慧濟寺黃墻無色,鐘鼓無聲,說法者無法可說,拜山者無山可拜。

百餘信眾經過二天在普陀山的朝拜,捧寶而歸。這寶就是觀世音菩薩慈悲之度生行願,是普陀山清淨莊嚴之道場建設,是普陀山戒忍大和尚及全山法師、日照法師等僧格、僧相、僧才的攝受和感化,潛移默化久之必能六塵而覺,五蘊知空,返本歸家。

 
 
無盡的思念
—— 謹以此文紀念妙善老和尚

◎可 祥

從 寧波大榭碼頭至普陀山往返的快艇上,時常都會播放著一九九七年普陀山露天觀音菩薩聖像開光時莊嚴隆重的盛大場面,其中主法者是前任全山方丈妙善老和尚。畫 面中,那渾厚有力的法音、穩健灑脫的動作,以及功德圓滿、難以自禁的喜悅之情,不斷地映入我的眼簾,進入我的腦海,每每勾起我對妙善老和尚深深的回憶。

最早聽到妙善老和尚(以下稱「妙老」) 的鴻名,是在一九八九年其榮膺全山方丈之後。當時,恩師月西上人 携七塔禪寺眾執事赴普陀山蒞會慶賀,歸來後,恩師向大家盛贊妙老的德行,稱是我們浙江不可多得的一位高僧,此次成為全山方丈,是實至名歸,既是普陀山的光 榮,也是浙江佛教界的光榮!後來恩師教誨我們時,幾次提及妙老年青時在揚州高旻寺禪坐苦行,後來在普陀山閉關精進,禪修功夫非常了不起,以此鼓勵我們用功 修行。恩師的話,令年青的我對妙老心生敬仰,常思親眼睹其風采。

初次得識妙老,是在一九九一年的一個晚上,恩師和妙老從杭州開會歸來。當時,妙老擔任省佛協會長,恩師擔任省佛協常務副會長,來去杭州經常結伴同行。由於 回普陀山已沒有班船,妙老當晚祇得留宿七塔禪寺。恩師在丈室書房請他用晚餐,四菜一湯,飯食很簡單。飯後,兩人在書房暢談至深夜,毫無倦意,看來十分投 緣。當時,妙老身穿土黃色尼長衫,戴著黑色的觀音斗帽,身材魁梧,慈眉善目,氣宇非凡,顯得很有精神,是我心目中的那種有道高僧。

第二次見到妙老,是在一九九三年三月初,恩師月西上人舍報歸西告別法會上。這一天來了許多人,有地方領導,各地高僧大德,護法信徒等齊集一堂,送別恩師, 足見恩師生前德望非常。妙老亦在百忙中趕來蒞會。也許是見我在師父靈前非常傷心難過,為減輕我——月西老友的徒弟——的痛苦心情,妙老讓同來的普陀山執事 轉告我:「你如果願意到普陀山常住,隨時可以來找我。」因 自己當時年紀很輕,侍奉師父才三年時間,師父的突然離去,使我一下子陷入孤獨無助的困境,茫然失措,極度窘迫彷徨!當時,得聞妙老的親切關心,令我感動不 已,熱淚一下子奪眶而出,心裡頓時感覺踏實了許多!事後,我打起精神,於當年下半年圓滿完成學業,回到七塔禪寺為常住服務,繼續著恩師未竟的事業。每當工 作中遇到挫折坎坷時,我就會想起妙老當初的叮嚀,想著有人在一直關心著我,就像師父在世關心我一樣,我並不孤獨,並非無助者。每每想到這裡,我的心裡就會 生起一股暖流,渾身煥發出新的活力,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常住事業中。今天仔細想來,妙老真是體貼入微,在關鍵時刻向我伸出援手,引導我走出迷茫,燃起我對 治困難的信心和勇氣,真是慈悲無量,智慧無量!

由於寧波特殊的地理位置,凡朝禮普陀山的信眾香客,大多須在三江口上船,涉海五六小時方能抵岸。七塔禪寺距離三江口不遠,這座市區最大的寺院自然就成為朝山者的中轉之地;加之明代時曾作為普陀山別院,替代普陀山道場達一百二十多年,是遠近聞名的「小普陀」觀 音道場,成為朝山者的首選之地,歷來信眾雲集,香火十分旺盛。因此,改革開放後,恩師月西上人在復興道場的同時,充分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加強與普陀 山的聯繫合作,與妙善老和尚結下了深厚的法情道誼。恩師圓寂後,我承繼這種傳統,認真對待海內外朝聖香客的接待,為大家安排食宿,幫助購買車、船、機票, 來回接送到站等;同時做好普陀山妙老、眾執事及相關辦事人員的接待、服務工作,使七塔禪寺成為普陀山的「前站」

當時,妙老要經常赴杭州開會或處理會務,其侍者王友昌居士提前來電話通知,請我去碼頭接送,中午在七塔禪寺簡單吃頓素齋,然後匆匆忙忙趕火車去杭州;有時 為了趕班次,從碼頭上車直奔車站,在車上就用茶水吃點饅頭麵包,就頂一頓午飯。已經八十多歲的高齡,剛在船上搖晃了五六個小時,沒有吃口熱飯,又要乘火車 顛簸幾小時,疲累是可想而知的。為此,我常想勸妙老提前一天到七塔道場夜宿休息,次日再寬鬆赴會,可見到他那種爭分奪秒的忘我工作熱情,我常欲言又止。由 於有這種殊勝的因緣,我得以親近妙老的機會也比較多,常抽空向他請益,如怎樣組織僧眾學修、殿宇修繕、道場管理等問題,每次他都慈悲開示,教我怎樣達到理 事圓融無礙,使我受益頗多。妙老給人的印象,一直精神飽滿,臉上經常帶著慈祥和藹的微笑,使人樂與親近;飲食不甚講究,粗茶淡飯,甚至饅頭鹹菜亦為佳肴美 味。他總是說,現在比過去好很多,要知足,知足才能常樂嘛!為此,我常常感念自己福分不淺,有這樣的好因好緣,能夠親近妙老,所以備加珍惜這一段因緣。

有一次,我陪同客人去普陀山朝禮觀世音菩薩,並拜望妙老。妙老在普濟寺熱情設齋,親自招待我們,並請來監院智禪法師等重要執事作陪。據王友昌居士介紹說, 妙老好久沒有親自宴請客人了,意味著今天是破例,這令我非常感動!在齋宴上,妙老沒有絲毫架子,平易和藹,談笑風生。他說:「七塔禪寺與普陀山本是觀音道場,宗教政策落實以來,每年赴普陀山的香客遞增,許多香客都蒙七塔禪寺提供方便,得以順利朝覲普陀洛迦道場啊!」智禪法師接著說:「給你們添了許多麻煩。」我感動地說:「這一切都應該感謝觀音菩薩的慈悲,給七塔禪寺四眾有這樣報恩的機會。」齋 宴結束後,妙老主動提出與大家合影,這令在場的每位客人喜出望外!因凡來普陀山朝禮者,除禮拜菩薩外,均以一見妙老為榮,更遑論同餐、合影了。妙老身兼浙 江、舟山佛協會長,及普陀山全山方丈,日理萬機,席不暇暖,為振興佛教事業不遺餘力;同時,不顧自己年老體衰,大開方便之門,接引度化廣大信眾,身教、言 教並用,其圓融的誨人施教方法、慈悲的攝眾利生精神,給我留下了終身難忘的印象。

最後一次見到妙老,是在一九九九年冬天。因聽聞他法體欠佳,住普濟醫院療養,我專程赴普陀山看他。他雖然行走不便,但思維敏捷,精神不錯。見我來看他,妙老顯得非常高興,讓我坐在身旁,問長問短,非常關心。當說到工作時,他突然問我:「聽說你在開車,是嗎?」我老實回答:「有時自己開,為了方便。」妙老鄭重地說:「開車是駕駛員的事情,你應當學會坐車。」我楞了一下,一時沒有反應過來。當時在旁陪侍的戒忍法師解釋說:「妙老的意思是,要你將精力放在大事方面,開車這種具體事務可以安排專人負責,你不要就此分心耗神,不然一方面忙不過來,另一方面你開車時想問題也不安全。」我 明白了妙老的意思,內心非常感動!他老對我的關心,竟是如此細心入微,就與我的恩師月西上人一般無二,讓我這個過早失去師父的小和尚,經常能夠感受到師父 般的關切,從而大大減輕了我的孤獨感!當天妙老心情很好,傍晚時分,他坐上輪椅,讓戒忍法師等陪同,和我一起從普濟醫院出來,慢慢走到佛學院,來回轉了一 大圈,邊走邊談,話題中時時流露出對我們年輕一代的關心和熱切期望,使我切實體會到一位老修行者的拳拳悲心!

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見面沒過多久,就傳來妙老圓寂往生的噩耗。我震驚之餘,不由哀嘆眾生福薄,痛失良師,實為我浙省佛教界一大損失。在追思告別法會上,海內外四眾紛至沓來,人山人海,感念一代祖師西逝。追思堂中央供奉著妙老的遺像,依舊慈祥的笑容,就如不久前所見一般, 却已成為隔世之人,使人倍添傷感!所幸的是,以戒忍法師為首的全體執事同仁携全山四眾,將告別、荼毗法會辦得十分圓滿,眾口稱贊,使人內心稍感寬慰。

妙善老和尚青年出家,解行並重,精進禪修,師承來果老和尚,曾主持高旻禪林,閉關普陀洛迦,復興觀音道場,功績卓著,人天共敬!其所開創的普陀全山人事、財務、修建「三統一」管理模式,推動了全山佛教事業科學持續協調發展,具有里程碑、劃時代的意義。尤其是他選定了接班人——戒忍大和尚,秉承其遺志,帶領全山執事與常住四眾,全面推進普陀山各項建設發展,廣行慈善利生事業,努力踐行「人間佛教」理念,積極為創建和諧社會作貢獻,使普陀名山的聲譽與日俱增,影響不斷擴大;而即將落成的中國佛學院教育學院 啟用招生,天臺宗教科書、八宗詞典的編纂印行,將使普陀名山錦上添花,奠定其教育文化堅實基礎。這與妙老在世時注重人才培養,工作中注意提携、選拔人才,慧眼識人、知人善任的德能是分不開的;其在西天有知,目睹普陀當今喜人變化,定當破顏微笑了。

妙善老和尚系普陀山有史以來第一位全山方丈,其名與觀音菩薩過去一世身相同,可謂因緣巧合,不可思議!視為觀音菩薩化身,未償不可。其鴻名定將與普陀名山 同輝映,與海天佛國同久遠!我們今日紀念他,緬懷他的豐功偉績,就是要學習他一心為佛法、為眾生,絲毫不計個人得失的崇高情懷,發揚觀音菩薩的慈悲利生精 神,為聖教的復興增光添彩。同時,我們虔誠祈願,妙善菩薩能夠不舍我等,倒駕慈航,早日乘願再來娑婆,廣度無量有情眾生!

 
 
懷念妙善老和尚
◎張明華

日, 筆者從普陀山佛教協會創辦的《普陀山佛教》中獲悉,二○○八年七月一日(農曆六月二十九日),是我國佛教聖地之一的浙江普陀山已故全山方丈、當代高僧妙善 老和尚的百歲誕辰紀念日。每當我想起這事時,妙老那慈祥可敬的面容又出現在我眼前,久久不能入睡,構思著如何寫好文章紀念這位曾經為普陀山振興作出過巨大 貢獻的現代高僧。

妙善大和尚俗名吳敬亭,江蘇如皋人,出生於一九○九年,三歲那年,父親去世。家中兄妹三人,全靠慈母晝夜操勞。為家道計,十六歲的吳敬亭踏上了經商之旅。 後因軍閥混戰,時局動蕩,經商艱難,廿四歲時,他遂告別慈母兄妹,赴丹陽志藏寺出家,繼而剃度於鎮江焦山定慧寺地藏殿,同年在揚州高旻寺受戒,取法名心 慈,字妙善。妙善入寺後,戒定並攝,或閉門精研佛理,或雲游四海求法,頗有所得。寺主來果老和尚憫賢惜才,一九四○年將衣 鉢托付給妙善。妙善操持三年後却終因時局動蕩加劇,寺無寧日,遂心嚮往觀音道場——普陀山。一九四四4年夏,妙善辭別來果老和尚,踏上普陀山。他到普陀山 後決心踐行佛苦行中要求最高、難度最大的一種修持方式——閉關。於是,從一九四八年起,妙善先後兩度閉關,禁足苦修。一九五二年,妙善出任法雨寺住持,他 募資葺新殿宇,以重振禪風。然而「文革」十 年,佛國遭劫難,妙善和各寺庵百多名僧尼被遷內陸。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的宗教政策得以落實,妙善等一批散落在各方的僧尼陸續返山歸寺,當時展現在他 眼前的是一片遭受嚴重破壞的景象,普陀山全然失去了佛教名山的風采,全山1.7萬餘尊佛像和數萬件佛器被毀或失散,祇剩下一尊佛像頭。

普陀山要重新對外開放,當務之急是修復寺庵。一九七九年政府撥巨款,開始修建寺庵。一九八○年三月,普陀山佛教協會恢復,妙善大和尚被眾僧尼推為會長。他 在舟山地委、行署的領導下,與原普陀山管理局領導層和全山人民一起開始了浩大繁複的寺庵修復、佛像重塑工程。經過整整十年努力,政府批准的普濟、法雨、慧 濟三大寺和大乘庵、觀音洞、不肯去觀音院、梵音洞、梅福庵等十八處對外開放的宗教活動場所基本修復,各種佛事活動恢復正常。一九八九年農曆九月十九觀音香 會節期間,是普陀山寺庵修復開放十周年的日子,普陀山佛教協會舉行了盛大的「寺庵修復、佛像開光」典禮,千年佛山又重放异彩。同天,妙善被眾僧尼推為普陀山全山方丈,成為普陀山佛教史上第一位全山方丈。

妙善任全山方丈時,雖已年逾八十,但他壯心不已,又為振興普陀山的佛教事業做了五件至關重要的大事。一是加強了寺庵管理,將歷史上一直沿襲的「各寺為政」的分散型寺庵管理,改為全山寺庵「財務、人事、修建三統一」的新型管理模式,形成了全山「一盤棋」, 促使普陀山的佛教事業逐年興旺。二是抓佛教人才的培養。先後開辦了佛學院、女眾班、碩士班和佛教歷史文化研究所等文化教育設施,不僅培養了數百名佛教人 才,還為挖掘、研究、弘揚普陀山的佛教文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三是以法會友,廣結善緣,加強聯誼。他每年都要組織本山法師到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 泰國、美國以及臺灣、香港、澳門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開展宗教文化交流,不僅提高了「海天佛國」的 知名度,招徠了眾多的海內外香、游客來山朝 聖進香和游覽觀光,使普陀山的旅游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態勢,還為保護、建設佛教名山引進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四是創辦了當時全國佛教界第一所僧人養 老院,後將養老院從法雨寺遷移楊枝庵內(即頤養堂),至今已安養了七十多位退休後的老僧人,使那些沒有子女的出家人,老了有人贍養,病了有人照顧,圓寂後 有人料理,享受晚年之福。五是出計 決策,擴大建設,不斷提升「海天佛國」在 全國乃至世界上的地位。其間,在他的領導下普陀山又新建了洛迦山五百羅漢塔、慧濟寺和法雨寺牌坊、紫竹林紫竹壁、西天銅殿等一批新的人文景觀。尤其是一九 九七年建成的總投資四千多萬元、高達33米的南海觀音銅立像,不僅成為普陀山香、游客禮佛和游覽觀光最多、最熱的景點之一,更是馳名世界的一大佛教文化瑰 寶。

妙善大和尚在患病期間,仍牽挂著普陀山的建設。為籌建普陀山第四大寺(寶陀講寺)和萬佛寶塔,他坐著輪椅踏勘選址,一心想為普陀山再建幾個佛教文化瑰寶。

當代高僧妙善大和尚為修復、保護、建設佛教名山,弘揚佛教事業和發展旅游業所作出的貢獻,普陀山人民和宗教界人士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飲食不要學美國
—— 雷久南博士的素食觀

◎常 心

天 的烏魯木齊,秋高氣爽,瓜果飄香。二○○七年十月的一個晚上,我的一個朋友安排素宴款待一位美國來的博士。見面時,一位瘦小單薄的女士謙恭地向人們鞠躬微 笑,話語細軟柔綿,聽上去很舒服。雷博士大約五十多歲,長髮自然地垂在肩上,花襯衣外罩一件天藍色的薄毛衣,顯得樸素大方。席間,服務員不小心將一碗菜劈 頭蓋臉倒在博士身上,主人頓時發火了。唯獨雷博士慈眉不慍,反過來安慰嚇得不知所措的服務員。坐在旁邊,看在心裡,即刻對這位大姐肅然起敬。這種鎮定和慈 悲自然而然,是發自內心的,不需要任何遮掩,幾乎達到了息事寧人、無我安他的境界。這是意外發生的一件小事,正是從這件小事上,我看到了雷博士菩薩般的慈 悲心和深湛的修行功夫。後來我瞭解到,雷博士是皈依佛門的。

雷博士是應邀到新疆來講學的。她的全名叫雷久南,祖籍湖南東安,出生於臺灣台南,自幼即隨父母移居美國。在夏威夷大學畢業後,又赴麻省理工學院學化學專業 取得博士學位。她在德州大學癌症中心工作十年,專門研究癌症的預防與治療。經常在歐美、東南亞、印度、尼泊爾做防癌健康講座。一九八一年由美國科學院派到 北京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所合作,研究河南林縣食道癌與微量元素的密切關係。在這段期間她認識了氣功,發現了東方古老智慧的神奇。後來,她到印度修學佛 法,在民間收集到很多經過實踐證明確實有特效的治療癌症的偏方及治療方法。一九九一年,她在美國加州創立「琉璃光養生康復中心」,以促進身心靈性健康和培養慈悲心為康復中心的宗旨。

第二天,我專門去聽雷博士關於健康的講座。講座內容很有意思,氣氛十分活躍,許多人與雷博士提問互動:

問:人為甚麼要吃素?假如家人譏笑我吃素是迷信該怎麼辦?

答:現在還有很多人認為吃素是營養不良、營養不好!有些人問我吃素二十年怎麼吃的?你祇要看看四周圍地球上面大部份的動物,是吃甚麼東西?百分之九十的動 物是吃草、吃青葉子,如果沒有營養牠們怎麼活?怎麼有那樣大的力氣?早在二十年前,科學研究就證明綠色的菜、綠色的植物蛋白質含量最高,品質它是最好的。 所以牛、馬吃青草而健壯。對人而言,則可以吃一般的芽菜。各種綠豆、紅豆或芝麻這些種子發過芽的營養是最高,也是最容易吸收的蛋白質,不要擔心蛋白質含量 不夠。我們現在的人,不是蛋白質不夠,反而是太多太多了,才會有那麼多的癌症。動物研究發現,若是一般蛋白質食用量超過身體需要量的兩倍,癌症的發病率就 會升高!在美國,一般美國人蛋白質的攝取量是需要的兩倍,所以癌症的增長率很明顯。飲食上不要學美國。

在美國,我經過半年素食的實驗及在醫學檢驗,發現人容易缺鐵,特別是小孩子常有缺鐵的現象,這對孩子的腦部發育不利。愈是深綠色的普通蔬菜,鐵含量就愈 高,或者像甜菜和顏色深紅的也好,它裡面含鐵比較高。在平常食物中,像葡萄乾,還有做糖所剩下黑的糖漿,裡面含鐵很高,乾果都含有鐵。如果為了加強小孩子 的記憶力,就要食用新鮮的蛋白質,不是全部煮熟,因為兩種胺基酸遇熱會被破壞掉。所以,如果在你飲食中有生的芝麻或葵瓜子及生的豆芽,它的蛋白質才最完 整。

問:僧人為甚麼選擇食素?食素是不是會種善恩得善果?

答:宇宙是個圓圈。如果你是以愛心對待世界,那世界回報你的也是愛,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你如果要長壽、要延命,那你一定要保護生命。你為人服務,是服 務你自己,都會回到你自己,宇宙就是這個定律。講健康,最容易的方法就是從靈性入手,儘量避免傷害生命。當我們充滿著愛放生的時候,心情一定非常愉快;我 們做好事情,內心充滿愛心,情緒一定很好。這就是所謂生物電,我們稱為氣,是可以測量出來的。一個殺豬、殺牛的人的生物電跟一個正在放生的人生物電一定不 一樣,所以你要身體、心理都健康,就要儘量不傷害生命。我們的舌頭平常吃慣了某種東西,要一下子不吃很難,這是口腹之欲在起作用。但舌頭的習慣是可以改過 來,你如果忍耐,三個月不吃雞、鴨、魚、肉,再回過頭吃它,一點興趣都沒有。就像一個人抽煙的時候覺得煙非常好,一旦戒煙之後再去看別人抽煙,會覺得不好 受,所以戒過煙的人反而會更難忍受人家吸煙。食素是一種習慣,它是一種現代文明,食素有利健康,可以降低我們患癌症的機率,所以保健應該從保護靈性開始。

聽雷博士講座是一種享受,是一種智慧灌頂。沒想到,這個瘦弱的女士,在慢條斯理地講述中,態度是如此自信,觀點是如此犀利。雷博士的一些顛覆性觀點,值得我們好好反思。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界為四川地震啟建

「息災祈福冥陽兩利法會」

我國四川發生強烈大地震,造成嚴重傷亡,災區陷入癱瘓,通訊中斷。香港佛教界緊急發動募捐,於五月十五日率先將第一批六百三十萬元善款交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賑災專戶,轉交災民。

香港佛教界為表對地震災民之深切關懷,同時為對逾萬罹難者表達悲憫,特舉行「息災祈福冥陽兩利法會」,廣邀全港大德法師恭誦「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希望藉此功德迴向超薦往生亡靈,早登極樂,並祈願世界安泰,災難不興,並為災民祈福延壽。

日期:2008年5月21日(星期三)

時間:晚上七時開始

地點:香港紅磡體育館(紅館)

法會廣邀政府、宗教人士、各界代表及巿民出席,歡迎各位傳媒友好蒞臨採訪及報導,將全港佛教界同人的慰問和關懷訊息,傳到災區同胞的心裏。

如有任何查詢,歡迎賜電2574-9371與行政總主任張毅平或行政主任梁蘊恩聯絡。

 香港佛教聯合會

佛曆二五五二(2008)年5月16日


普陀山佛教協會向四川地震災區
捐款一百二十萬元

筆者從普陀山佛教協會獲悉,五月十三日下午,普陀山佛教協會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儀式在定海舉行。舟山市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浙江省和舟山市佛 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代表普陀山佛協向舟山市紅十字會捐贈120萬元,為四川地震災區民眾獻上一份愛心。

近日正在參加舟山市政協五屆二次會議的戒忍大和尚在得知四川發生地震後表示,表示要為四川地震災區群眾盡自己的一份力。經過六位普陀山佛教協會常務理事商 量,?定向災區捐贈120萬元。戒忍大和尚還表示,會議結束回到普陀山後,將發動全山僧眾為四川地震災區捐款,同時舉行祈禱法會,為災區民眾祈福。

據悉,今年初,我國廣西、貴州、湖南等南方部分地區發生嚴重雪災後,普陀山佛教協會積極響應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中國佛教協會發出的救災募捐緊急呼籲,向中 國紅十字會總會捐助善款一百萬人民幣,用於我國部分遭受嚴重冰雪災害地區的救助工作,幫助受災民眾度過因雪災造成的困境。

據了解,自二○○二年以來,普陀山佛教協會共為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和地方經濟建設捐款近1.2億多元,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

張明華


同舟共濟 悲心拔苦
—— 七塔禪寺舉行為四川地震災區薦亡超度法會暨救助捐款儀式

二○○八年五月十四日下午三時,七塔禪寺常住四眾在圓通寶殿莊重舉行了為四川地震災區薦亡超度法會,以及向災區募捐救助活動,共得善款 645,510元。

五月十二日下午,四川汶川縣境內發生7.8級特大地震,波及範圍廣泛,傷亡人數上萬,損失極其嚴重。應邀在湖州參加壽聖寺界隆法師升座法會的可祥大和尚得 悉此訊,當即電告監院界義法師、定昌法師,安排好薦亡佛事及募捐準備。十四日結束湖州活動後,可祥大和尚迅即趕回甬城,主持了此次活動。江東區民宗局張志 軍局長等親臨現場,參加了募捐活動。

四眾弟子首先在圓通寶殿內舉行了薦亡法會,祈禱災區死難者儘快離苦得樂,往生淨土。隨後,在殿前廣場庭院,舉行捐款儀式。張志軍局長首先講話,對七塔禪寺舉辦此項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和稱贊;可祥大和尚發表講話,號召大家積極發揚佛教慈悲救苦的菩薩精神,為四川災區奉獻愛心。

隨後,可祥大和尚代表七塔常住,向災區捐款50萬元。寧波神化化學品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倪敏敏女士受總經理袁維芳之托,通過七塔禪寺向災區人民捐款10萬 元。七塔常住兩序大眾,以及得訊趕來的信眾近二百人,捐款45﹐510元。三項善款共計645﹐510元,並於五月十五日通過中國紅十字總會,匯往四川災 區。


佛教慈慧服務中心在蓮池寺舉辦
南傳禪修營及短期出家活動

二○○八年四月十七日至廿三日(夏曆戊子年三月十二日至十八日)一連七日,由佛教慈慧服務中心在蓮池寺舉辦了南傳禪修營及短期出家活動。

本次禪修及短期出家活動由馬來西亞來的達摩洒甘露尊者帶領十位法師主持,參加的善信有385人次。

四月十七日晚上七時正,一眾善信在達摩洒甘露尊者的帶領下,在蓮池寺開始了短期出家戒子、八關齋戒、佛法開示、過堂齋、禪修、行禪、坐禪。

四月廿三日下午四時卅分,禪修及短期出家活動在達摩洒甘露尊者的佛法開示下迴向圓滿。

雖然期間受到「浣熊」狂風暴雨的襲擊,未能動搖信眾禪修及短期出家之心。

是次活動讓信眾體驗出家生活,甚麼是南傳禪修,心「放下」能得到快樂,心「定」能心平氣和;坐禪能令人留意到每一細節,每一起心動念。

祈願佛菩薩庇佑,每一眾生都幸福安定快樂。


愛心光明行

二○○八年四月二日上午,由慈輝佛教基金會、香港愛心慈善基金會、重慶市殘疾人聯合會共同舉辦的「愛心光明行」項目活動在重慶市奉節縣正式啟動。

當天,在奉節縣人民醫院大門前,聚集了幾百名貧困的白內障眼疾患者,他們都懷著盼望已久的心情,從邊遠的大山溝來到這 裡接受復明手術,有的坐車、乘船,有的分三天步行150多公里,焦急地期待著重見光明的那激動一刻。

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後,專家組的醫務人員和慈輝行者們馬上開始工作。當天就共為50名白內障眼疾者動了手術,他們祇需住院一天,即在四月三日上午九點左右,醫務人員為他們檢查沖洗,揭開沙布,就能重見光明。

此次「愛心光明行」項目活動, 是由慈輝佛教基金會樂捐96萬人民幣,香港愛心慈善基金會樂捐48萬元人民幣,資助1,500名貧困的白內障眼疾患者施手術;分別在重慶市的奉節縣、武隆 縣、石柱縣、酉陽縣進行,歷時45天。該活動深受重慶市政府重視和支持,派出專家醫療小組和全程組織統籌的各有關工作小組共同完成這一善舉。

「失明一個人,拖累一家人;復明一個人,解放全家人。」確實是這樣啊!以四月三日至筆者發稿時,奉節縣已有284名眼疾患者,武隆縣已有281名眼疾患者接受復明手術,共有565人重見光明。作為工作人員的慈輝行者,親眼目睹一個個復明者的激動場面,內心的開心簡直是難以表達,因為這情景讓人真正地體會到「施比受更愉快」的意義。

慧 梅


「二○○八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簡報

海 全

四月七日至十日,是中國佛教的大日子,來自全國各省的優秀年青僧眾,一共三十八位,聚集於有千年歷史,由乾隆皇親自命名的北京法源寺,一同參與由中國佛教協會和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首次合辦的「二○○八漢傳佛教講經交流會」。 是次盛會,不但邀得海外各地,包括台灣香港各大團體的代表,如香港佛教聯合會、中台禪寺、佛光山、法鼓山、生命電視台等,參與其中,更由多位資深具德的法 師擔任評委,分別有傳印長老、湛如法師、向學法師、清遠法師、濟群法師等,難怪每場均吸引無數四眾弟子前來共沾法喜,而各大傳媒亦前來採訪盛事,令古樸幽 雅的法源寺,呈現海會雲來之另一景象。

開幕儀式由副會長兼秘書長學誠法師主持,全場肅立,國歌振奮、激勵著每人的心,隨之是合誦爐香讚、心經,幾百佛弟子的梵音,莊嚴整個會場。接著,分別由國 家宗教事務局局長葉小文及中國佛教會會長一誠長老講話,葉局長督信佛教,講話處處流露對宗教的熱誠,而對是次交流更是欣喜萬分,而一誠長老則語重深長,每 令後學道心增強,發願生生世世「為佛教,為眾生」

講經交流會前夕,是內地法師先進行抽簽,經題是在中國流行最廣、影響至深的五部經典,分別是:《金剛經》、《心經》、《阿隬陀經》、《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及《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每位法師要在僅僅十五分鐘之內,掌握綱領,條理清晰、深入淺出地宣講經義,一點也不容易。不過,從第一位講經法師開腔,至最後一位,讓人見識到中國佛教年 青僧才的非凡慧能──引經據典,譬喻恰當,口才出眾,風趣幽默,技巧高超,更有些以朗誦式演譯法義,可謂各領風騷,令台下人嘆為觀止。細看資料,才知各地 都精英盡出,不乏住持、副住持、佛學院院長、教務長、講師,亦有博士、在學研究生等,難怪威儀攝眾,法義精準,妙語如珠。

到了問答環節,提出的問題,或平實,或尖銳,或具啟發,引人深思,講者之回答則一針見血、異常獨到,亦有些取用反詰之方式回應,每場各有特色,各有精彩。每部經的結束,評委法師大都先肯定講經法師的能力,接著點出可再提昇的空間,可謂令整個交流會更富深遠的教育意義。

正當大家仍受用此起彼落的妙詞雅音之法樂,交流會的尾聲已到臨。閉幕儀式由向學法師主持,先由講經法師代表發言,感謝大會的一切安排。接著傳印長老代表評委講話,
再次肯定講經法師各方面的才能,並指出講經法師,「緣起性空談得多,因果相續卻少觸及」,希望日後多加改善。副會長學誠法師總結交流會,感恩一切因緣,並鼓勵各地講經法師努力為法度生。最後一位發言人,是國家宗教事務局代表齊曉飛,他結合佛教義理及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來譬喻自己再次來到丁香花盛開的法源寺,結尾道:「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朵『丁香花』」,為交流會之尾聲留下充滿中國佛教特色的結語。

最後,由國家宗教局、中佛協、佛學院領導為講經法師頒發證書、紀念牌及獎牌。8名港澳台法師沒有參與比賽,均獲紀念牌,其餘內地法師,分設25名紀念獎及 十五名獲獎。5個獎項及獲獎法師為:威儀獎:道喜、慧尼、慧超;攝眾獎:文定、宏海、道證;妙機獎:智宗、雲香、性空;妙詞獎:智慧、覺燈、悟實及妙解 獎:法翔、成峰、衍真。

三天的講經交流會圓滿結束,感恩一切因緣,願世界各地佛教盛不衰,利益無量有情。



和諧植福 奧運松香
奧運冠軍、世界冠軍與南京市佛教界人士及各界民眾
共植長松、巨幅簽名迎接奧運倒計時一百天

在奧運會開幕即將倒計時一百天暨奧運聖火即將傳遞南京之際,部分奧運冠軍、世界冠軍與全市佛教界人士及民眾,二○○八年四月廿九日在南京毗盧寺舉行隆重的「和諧植福、奧運松香」—— 共植長青松、巨幅簽名迎奧運活動。

兩屆奧運會射擊冠軍、申奧大使楊淩,擊劍世界冠軍肖愛華,羽毛球世界冠軍戴蘊,連續三屆殘奧會上獲得九枚金牌的孫海濤、徐紅艷等出席了活動,他們和來自南京各大寺廟的僧人,共同種植了祝願二十九屆北京奧運會圓滿成功的二十九棵長松,數千群眾在長達二十九米的「支持奧運、愛我中華」的巨幅橫幅上,簽名為奧運加油,為北京加油!

在活動啟動儀式上,奧運射擊冠軍楊淩表示:希望通過這次活動,更加激發大家的奧運熱情和愛國熱情,每個人以自己的努力工作為奧運加油。

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致歡迎詞:「由南京市佛教協會主辦,南京毗 盧寺承辦的『和諧植福、 奧運松香』奧運冠軍、世界冠軍和南京佛教界同植青松慶奧運倒計時一百天和奧運聖火傳遞南京慶暖身活動,及南京市佛教界祈福北京奧運平安吉祥大法會,今天我 們終於等來了。我受隆相會長委托代表南京市佛教協會和毗盧寺對各位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對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百天和奧運聖火傳遞南京表示熱烈的祝賀。

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在首都北京盛開,奧運聖火順利點燃,傳遞聖火正在有序進展,昨天奧運聖火已遞入世界屋脊、珠穆朗瑪峰大本營。今天奧運聖火將順利完成國外 傳遞活動,明天奧運聖火傳遞進入香港地區,這標誌著奧運聖火在國內傳遞活動順利展開。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支持下、在海外僑胞同胞的大力支持下,北京奧運 將順利吉祥、平安成功,圓滿偉大。

明天是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百天,今天是二十九號,本屆奧運會是二十九屆,我們特選定二十九株長松植在這裏,還有二十九米長幅愛我中華、奧運成功,請大家簽 字,這是祝福奧運成功發自內心的呼喚,和諧植福是中國和諧社會供大家享福植福,奧運松香是松樹松香的豪邁、常青、自然、精神芳香。」

在啟動儀式上,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宗教局局長朱淮寧代表市委統戰部、市宗教局致詞:「全 國各族人民盼望已久的奧運聖火已經點燃,截至今日,奧運聖火在境外完成了十八站的傳遞,點燃了世界人民對奧運會的熱情。今天,佛教協會在毗盧寺舉辦『和諧 植福、奧運松香』活動,特別請來了世界射擊冠軍楊淩、擊劍冠軍肖愛華、羽毛球冠軍戴蘊、殘奧會冠軍孫海濤等體育界代表人士,除種植二十九棵松樹外,還要進 行巨幅簽名以迎接北京奧運會開幕式倒計時一百天,這既是為奧運聖火在南京傳遞暖身,也是為北京奧運而加油。同時,毗盧寺將誦經拜佛七日,為北京奧運祈福平 安。借此機會,我代表市委統戰部、市民宗局對我市佛教界精心組織舉辦『和諧植福、奧運松香』活動、對各位奧運冠軍到場助陣、對廣大護法居士鼎力扶持,表示 衷心感謝。」

據了解,二○○八年元旦淩晨,毗盧寺舉行「鳴鐘迎新、祈福奧運」活動,一批在寧奧運冠軍、世界冠軍撞響○八第一鐘,為北京奧運祈福加油,當天所有門票收入全部捐贈中國十佳勞倫斯冠軍委員會設退役運動員慈善基金,本次「和諧植福、奧運松香」活動是奧運冠軍撞鐘活動的延續。松柏常青預示著奧運聖火常明;青松充滿了活力和莊嚴,新栽的二十九棵松柏象徵著二十九屆奧運會定將隆重和熱烈地召開。

為了祝賀本次活動舉辦,南京毗盧寺在五一假期還在萬佛樓展出由奧運冠軍鄧亞萍、世界冠軍肖愛華、殘奧冠軍孫海濤共同簽名的乒乓球拍、奧運冠軍葛菲、孫俊簽名的羽毛球拍。
本次活動由南京市佛教協會主辦,南京毗盧寺承辦。南京市市委常委、市委統戰部部長錢繼紅、江蘇省藥監理局長、省政協醫衛體主任毛季琳、江蘇省宗教局副局長 王在鄭、南京市人大副主任黃煌、南京市政協副主席俞明、江蘇省美協副主席、著名工筆畫大師喻繼高、南京市政協秘書長陳五一、南京市委統戰部副部長、市宗教 局局長朱淮寧、南京市人大民宗僑委主任楊學珍、南京市宗教局副局長馬榮恩、居爾露、紀勤、南京市政協民主法制委副主任盧正生、《江蘇民族宗教》編輯部主任 張華、玄武區政協副主席區委統戰部長劉顯平、玄武區宗教局長甄再躍等出席了這次活動。



禪源居創立緣起

◎常正居士

生命無常,佛法難聞。為使眾生在繁忙之中得一小憩之所,煩惱之時有一清心之境,無助之時有一助緣之處,紅塵之中有一寧靜之居,有情有緣同道,共創禪源居。

深圳市佛教協會及深圳弘法寺的領導對集服務與文化為一體的禪源居寄予了厚望,特贈賀詞——源遠流長。深圳弘法寺方丈本煥老和尚懷著無限的欣慰,親題扁額——禪源居。深圳弘法寺印順法師帶著真誠的關切,親題法語——「弘揚禪源文化增福慧,贊頌慈善偉業正新風。」為此,禪源居上下全體成員一並表示衷心的感謝,感謝政府及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們對禪源居的關懷和支持。在虔誠的祈禱中,我們永遠的祝願:佛法永住,世界和平,人民安樂!

一、禪源居宗旨

為構建和諧社會,從佛法中演繹現實生活,在生活中弘揚人間佛法。佛法不離生活,禪源居在生活中實踐佛法;佛法不離文化,禪源居在文化中熏習佛法;佛法不舍 眾生,禪源居在眾生的和諧中圓滿佛法。以慈善之心為立業根本,以多元文化為服務載體,以茶道與素食為交流媒介,以福慧增長為永久目的。

二、禪源居簡介

禪源居是禪源文化交流促進會的合作夥伴,是由愛國愛港人士,於二○○七年九月在深圳投資建設發起的。以和諧社會為主題,以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為契機,以慈善 為終極的導向,積極致力於推動和加強深港兩地的文化交流與經濟合作。禪源居的社會使命是,廣結善緣,弘揚傳統文化和提供信息交流等。專注於服務有信仰的人 士。採取以沙龍會談的交流方式,為社會各階層精英拓展人生視野,促進企業經營管理,提升慈善和文化事業的發展。

三、禪源居服務內容

1、大堂接待 6、健康咨詢
2、工藝精品 7、花卉展銷
3、文化長廊 8、茶禪一味
4、貴賓接待 9、素食文化
5、修心養性 10、國學講堂

四、重點項目

國學講堂

國學論壇:儒家的人生抱負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千百年來,這種思想已成為中國的一種文化,影響著方方面面。為了繼續發揚這種傳統 文化,恭請深圳弘法寺等地高僧大德,定期講座,闡述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文化,使個人在完善自身修養的同時福慧增長。由此而構建完美的人生,和諧的社會。

職業培訓:中恒職業經理孵化中心,在深圳指定禪源居為國家級中、高級職業經理人才培訓基地。通過培訓和考試,由國家人事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和國資委職業經理研究中心,聯合頒發全國統一編號的高級職業經理人證書。在完成規定的課程之後,將贈送禪源文化「核心課程」

茶藝培訓:深圳新鵬程培訓中心,授權禪源居為國家茶藝師職業資格的培訓基地。按照國家茶藝師職業標準要求,系統專業的學習,掌握規定的理 論課程及操作技能。通過學習,使學員具備初、中、高級茶藝師的水平。再由培訓中心,組織參加勞動局統考,考試合格後,頒發相應的國家初、中、高級茶藝師職 業資格證書。學員畢業後,既能掌握沖茶的技巧,又能瞭解品茗的藝術。同時,禪源居將向學員贈送「茶禪一味」課程,並對家庭會員茶藝愛好者開放。

職業指南:禪源居團隊將為會員和和企業家及職業經理人提供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同時將會對會員子女在高三畢業上大學前,提供選擇專業的?策參考,並對會員子女大學畢業選擇職業時,提供強有力的參考分析,從而達到少走彎路,面向成功。

健康咨詢:禪源居彙集了權威專家,以傳統的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佛教、道家的氣功點穴方法,來調理人體內的陰陽、和氣血、保精安神,有效 地修復臟腑的經絡生理功能,使各個器官的系統功能協調一致,從而達到祛病無疾,延年益壽的目的。並對會員提供健康咨詢,通過講座、保健、調心等多種方法為 會員服務。

茶禪一味:茶在中國已流傳了幾千年之久,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中國人的國飲。飲茶可以使我們輕鬆寧靜,得以身心安然。後經茶人和文人的提 升,飲茶逐漸地演變為修心養性、品味人生、參悟真理、求得人格完美的一種方法,於是形成了中國的茶道。茶道的根本在於清心,泡茶、喝茶、輕緩柔和的動作, 能使我們調整倉促,散亂的心,人間的正氣、和氣就在把盞相敬中得到落實。禪的精神也是如此,禪也是為了滌淨心靈之凡塵,通過參禪、打坐,使人達到高度的自 覺,從而引發出善的光茫,淨化人生,祥和社會。禪的精神在於悟,茶的精神在於雅,由迷到悟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由俗到雅也是一個持久的修養過程。茶禪文化作 為一種特殊的心性修養,其目的就在於通過強化當下之心,而實現從迷到悟,從俗到雅的轉化,從而達到人格完善和自我的升華。

素食文化:從健康角度來說,天然的蔬菜綠色食品,富含了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成份,含有大量的礦物質、蛋白質、維生素、其中纖維素能清除血 液中的有害物質,能有效的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使體內營養均衡,而且還能提高人體的免疫能力,從而達到對抗疾病,延緩衰老的目的。佛教主張眾生平等、愛護 生命,我們要發揚慈悲心,明白因果的道理。為此,禪源居所推出的素食文化,將成為21世紀人類飲食的新觀念。素食款待賓朋,不但是一種高雅的禮儀,而且也 是健康、長壽的最佳選擇。

藝術收藏:禪源居收集各地根雕藝術家及各類藝術精品,藏品不僅有洪福吉祥之內涵,更是繪畫藝術和雕刻藝術的珠聯璧合。這些精美的藝術品不管是觀賞雅興,還是收藏價值均是極好的選擇。

花卉藝術:花卉世界作為禪源居的「大花園」,奇花异草無所不有,對莊嚴道場、企業環境、各種慶典、家庭小景美化等,禪源居均能提供最佳的指導規劃和完善的代辦服務。

五、店外環境資源圖

筆架山公園、中心公園、蓮花山公園

六、路途指引圖

局部區域交通圖、花卉世界內的指引圖。

電 話: 86-755-83248606 83212988
傳 真: 86-755-83549501
網 址: www.chanyuanju.com
電子郵箱:lizhantu998@21cn.com
地 址: 深圳市福田區紅荔路田面北 花卉世界311號
郵 編: 518034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