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78期
2008年7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樹立光輝的形像
賑災祈福
香港佛教界為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護
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三寶證盟香港佛教界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功德文疏

中國佛教界為汶川特大地震
災區祈福追薦賑災大法會
◎淨 雄
香港佛教僧伽會 暨妙法寺合辦
為四川地震啟建「息災解困」籌款法會
◎紹 根
真情系災區 悲心映佛光
——上海佛教界為四川震區賑災祈福
◎曹曙紅
◎徐東來
佛力加被 大難不死 ◎慎 言
畢業典禮
香海正覺蓮社社屬中、小學暨幼稚園
二○○七至二○○八年度聯合畢業典禮
社長兼永遠榮譽校監 覺光長老致詞
追思先賢
玄奘:翻譯家中的第一人 ◎孫勁松
玄奘精神
以教育弘揚玄奘精神
藉學術培養濟世人才
——記了中長老與玄奘大學
◎林志明
禪境趣談
孤掌之聲 ◎秦孟瀟
世出世法
放下、自在 ◎楊 釗
佛事活動
慶祝佛曆二五五二年佛誕節
香港西方寺.浙江普陀山合辦
八關齋戒暨精進彌陀佛七念佛法會
同作佛事 共鼎國運
—— 普陀山佛協組團赴香港弘法參訪紀實
◎覺 如
禮佛繞塔
常州天寧寶塔落成開光一週年慶典
暨萬人繞塔禮佛盛會
◎喜 聞
地宮探寶 ◎世 平
參訪高僧
遍行悟無生 身教更無言
——訪原中國佛學院副教務長白光長老
◎廖自力
拜山祈福
立足道風建設 為杭州灣大橋通車祈福
—— 伏龍山三步一拜觀音法會記勝
◎洪 濤
奠基典禮
華夏盛世 古剎重光
興化茅山景德禪寺隆重舉行藏經樓、
臥佛殿、方丈室奠基暨開工儀式
◎姚立軍
◎郭寶康
食素漫談
運動與飲食 —— 劉頌豪院士一席談 ◎常 心
高僧指點消夏秘方:清涼度夏食五瓜 ◎張明華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樹立光輝的形像

近聽聞日照法師「三步一拜」已於六月二十八日拜到九華山,並在九華山設千僧齋供全山僧。佛經云:「供養三寶毋起分別心,以清靜平等心依次供養一夫凡僧,可得無量福。」又在當晚放焰口一堂,普利十方法界一切無祀孤魂等眾。日照法師雖然自己選擇了「三步一拜」走苦行僧修行的道路,但仍沒有忘記弘法利生的責任,在九華山為大眾提供了一個修行的平台——設千僧齋及放焰口利益眾生。

今年二○○八年的天氣反復無常,這幾個月雨水特別多,經常狂風雷暴,但日照法師仍每天按十五公里的進度堅持在雨中不停的拜,這種無法想像的朝拜中的艱辛,牽動著多多少少四眾弟子的心。我們在此為他祈願、祈福,祝他一路平安。

記得在去年下半年的有一天,日照法師來看我,跟我談起想用「三步一拜」的 修行方式去朝禮佛教四大名山,我說很多人都不敢發這樣的大願,你能發這樣的大心朝拜四大名山,能拜下來功德圓滿。我問他,你想做名僧呢還是做高僧?他說我 願意做高僧。我說,好!有你這句話就行了,但是要做高僧是很艱難的,要行持戒律,精進修行。你能發願走高僧的路,這一點我很欣賞你,這是我們佛教界的一個 希望,希望博羅能出一位當代的高僧。像中國的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那樣,我在一九五三年寫過一本《唐僧取經》(是香港亞洲出版社出版的),我從收集資料當 中,瞭解到玄奘西行取經艱難的歷程。這些高僧都是千古不朽的。將來你真的如律如法的拜完四大名山,那你為博羅而增光了,令博羅因你而聞名,這將說明博羅當 時的領導人有慧眼,同意你去拜四大名山而成就了你……。

我與四大名山也有一段因緣,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為了編一本佛教《四大名山》畫冊,也親自去過四大名山,所以對四大名山比較熟悉。當時我給日照法師提供 了一點信息,我說朝拜四大名山第一站到普陀山比較好拜,九華山也可以,五臺山和峨嵋山會艱巨些,尤其是朝北方走,五臺山路程又遠,天氣變化很大,道路坎坷 不平,叩拜時會很艱難,如果你不能貫徹始終的話,那就前功盡棄了。所以我對日照法師抱了一個很懇切的希望,祝願他能在朝拜四大名山的路上如律如法地達到目 的地。這也是為佛教樹立了一個好榜樣。今天佛教應該是衰亡時期、末法時代很需要有道心的出家人,像日照法師這樣發大心、發道心,不是簡單的,他是需要幾年 的時間才能樹立一個形象,所以我對日照法師寄予厚望,雖然未來的路會困難多多,但也是好事,是一種考驗,不要曇花一現,而是要寫進史記裡面,寫在高僧傳裡 面,要為佛教樹立典範,為21世紀的僧青年樹立光輝的形像。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
香港佛教界為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神州國殤祈佛日曜臨息災止厄恒安順
華夏同悲願慈力加被陰超陽泰常吉祥

香港佛教界於二○○八年五月廿一日在香港體育館舉辦「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一萬多位僧人和佛教徒出席,齊誦《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寓意集合全港百萬佛教徒的「大願力」,超度四川地震災難亡靈早登極樂,祈願災民早獲救助,脫離苦海。

法會於當晚七時舉行,主持領誦法師包括大嶼山觀音寺方丈融靈長老、寶蓮禪寺方丈智慧長老、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導師暢懷長老、香港僧伽聯合會會長紹根長老、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會長道平法師、西方寺方丈寬運大和尚、西貢湛山寺方丈佛智大和尚等數百位僧人。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在法會中對地震中不幸罹難的亡者表示沉痛哀悼;並對災難中生死未卜、失去聯絡的人士表示萬分關切;對失去親人,蒙受巨大苦痛的 死難者家屬表示同情和慰問;對震區急需救援的災民、傷病者,表示慰問和關懷。他呼籲全港佛教徒及廣大愛心人士,即時行動,投入捐助與賑災的工作。全港佛教 道場於早晚二課,至誠懇切禮佛誦經,稱念「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超度災難亡靈,早登極樂,祈求災民早獲救護、脫離苦海,祈福災區安寧、人心安定。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名《地藏經》,經文中的地藏王菩薩曾發下大誓願,以其不可思議的「願力」, 度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最終成佛。佛教徒希望藉著誠心誦經禮佛,以眾人最慈悲的心願使災難中的罹難者得到解脫,脫離苦海,並依靠佛的慈航早登佛地。佛教徒相 信誦念《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功德最殊勝,在生者能消除業障,得諸佛菩薩保護,免受災難;對亡者,能解除冥中諸苦,仗《地藏經》的功德力量,使其宿世的 禍殃及重罪,得到解脫,超薦往生。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為香港佛教界一連串賑災行動中的一項,香港佛教聯合會於四川地震發生後,即時發動籌款行動,五月十五日,率先將香港佛教界630萬元捐交「中央聯絡辦公室賑災專戶」分 發到災區。當中包括佛聯會100萬元,香海正覺蓮社及覺光法師基金會100萬元、西方寺及香港菩提學會聯同護法300萬元、香港寶蓮禪寺100萬元及道平 法師30萬元。五月十七日,佛教界第二批善款200萬元再捐出至民政事務局長法團,當中包括香港佛陀教育協會100萬元及佛教信眾之捐款。

由於災區災情嚴重,香港佛教聯合會目前繼續接收市民捐款,市民可透過下列方法捐款至本會。

 捐款方法:

  一、自動櫃員機轉賬/銀行直接存款:恒生銀行289-017766-007,請將存款收據正本,郵寄本會。入數紙請自行影印存檔。

  二、郵寄支票,抬頭寫「香港佛教聯合會」,背頁註明「賑濟四川地震災民」

  三、親臨本會捐款。

  四、請提供捐款姓名、聯絡電話及郵寄地址資料,以便本會發出免稅收據。

  地 址: 灣仔駱克道338號一字樓 ? 查詢電話:25749371 ? 網址:www.hkbuddhist.org

  傳媒查詢: 香港佛教聯合會秘書處

 
 
三寶證盟香港佛教界為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功德文疏

伏以 佛慈廣大 頓開護念之門 法力宏深 大啟超生之路 爰有

 一泗天下 南瞻部洲 東震旦土

 中華人民共和國 香港特別行政區 香港佛教聯合會 秉

釋迦如來遺教奉行 主修法事功德沙門 覺光 暨領

香港佛教界四眾同仁 暨社會各界人士 是日沐手焚香 至心皈叩

娑婆教主釋迦文佛 

消災延壽藥師佛

西方接引阿彌陀佛

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大願地藏王菩薩 諸尊菩薩 八部龍天 各寶金蓮座下 切念

 汶川地震 命喪數萬 屍積驚心 場景淒慘

親者哽咽 表念災民 業不解脫 身處輪迴

匪仗佛力 曷以超升

由是香港佛教同仁 發慈悲濟苦之心 謹於五月之廿一日 

恭就紅磡香港體育館 啟建

護國息災冥陽兩利祈福法會 虔誠諷誦

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全部 至誠誦念

阿彌陀佛六字洪名 萬德聖號 以此經咒功德 專祈迴向

地震罹難者 仗佛慈力 普得超度 導歸極樂

地震受難者 佛光注照 災消吉至 福壽綿長

  

時維 佛曆二五五二﹙二○○八年五月廿一日﹚ 

 在會主修沙門覺光率在會眾姓人等至誠上達具疏   

 


中國佛教界為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祈福追薦賑災大法會

淨雄法師 致詞


尊敬的國家宗教局齊曉飛副局長
尊敬的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

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山崩地裂、房屋倒塌、道路阻斷、財產損毀,滿目瘡痍,數萬人罹難,數十萬人無家可歸。值此巨災,九州同悲。災情發生後,黨 和政府高度重視,迅速啟動「以人為本」的緊急救援。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等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親往災區指導救災工作。全國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其 中事跡,感天動地!

地震災情經鳳凰衛視等媒體傳播立刻牽動了港、澳、台地區同胞暨海外僑胞的心。《大智度論》云:「一切實中,人命第一。」人 身難得,生命可貴。看著災區傷亡人數不斷地攀升;看到受災現場的殘垣斷壁,每位炎黃子孫的心都被深深牽動著。一方有難,八方支援。這次災情把十三億中國人 民的心緊緊地凝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面對災區人民急需救助的苦難情景,香港佛教界和中國佛教界一樣,在地震發生翌日,在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倡導 下,即時發起籌募行動。時至今日,香港佛教界已為災區籌的善款和物質已經超過二千萬元。同時,香港各佛教道場、各團體也都以不同的方武為災區人民舉行消災 祈福法會,發揚了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精神。

今天,中國佛教協會再次召集全國佛教界在寶光寺為災區人民舉行祈福追薦賑災大法會。我奉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之命,前來參加法會。此時此刻,我 懷著萬分沉痛的心情,向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表示深切的哀悼;向災區人民致以誠摯的問候!並祈求慈悲偉大的佛陀,庇佑災區人民身體早日康復,心情早日安 寧!我佛門弟子素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扶危濟困、愛國愛教、利樂有情為己任。值此災難之際,我們當以災區人民之難為己難;災區人民之痛為己痛;災區人民 之苦為己苦;災區人民之悲為己悲。用實際行動為災區奉獻自己的一份愛心。為災區人民重建美好家園做出實際的貢獻。

阿彌陀佛!

 
 
香港佛教僧伽會 暨妙法寺合辦
為四川地震啟建「息災解困」籌款法會

◎香港佛教僧伽會 會長 紹 根

語有云:「天有不測之風雲,人有煞時之禍福」。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發生八級大地震,災情嚴重,一瞬間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大好家園頓成廢墟,滿目瘡痍,慘不忍睹。

國家領導人第一時間抵達災場,親自督導救災工作。救護人員全力以赴,日以繼夜努力救護,媒體不斷報道災難情況。至今二十三天,公佈死亡人數達七萬人,受傷 者達三十八萬人。受影響的災民有四百多萬,需要靠政府及志願團體安置。失蹤者估計有一萬五千人,被山泥掩歿的房屋不計其數。這場突然而來的大地震,觸目驚 心,轉眼間頹垣敗瓦,無不令人心傷。同時亦令世人感到、佛語是真實不虛,經中云:「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又云「三界無安、猶如火宅」。更認識到禍福之無常、生命之可貴。雖說香港是個福地,但福報不是永恆的,終有福盡之日,所以我們知福更要惜福。不但一點一滴之福要珍惜,在享受點滴福報之時,謹記要廣種未來之福田,努力播下善因的種子,才可延續美好的福德因緣。

5.12 開始香港傳媒天天報導災情近況,全港巿民也感同身受,因此本人以佛教僧伽會名義聯同妙法寺舉行「息災解困」法會。是日得蒙中央駐港協調部部長高級助理李平曄博士及全國政協委員、立法會議員、鄉議會主席劉皇發大紫荊勳銜。羌山觀音寺方丈融靈大和尚親臨主禮。法會開始,所有到會者肅立,為四川地震罹難人士默念「阿彌陀佛」聖號三分鍾,以表哀悼。

會上拜禮慈悲三昧水懺,目的為遇難者懺除夙業、洗除報障、業障、煩惱障;祈佛力加庇倖存或受傷者早日身心康復、重建家園;祈願不幸罹難去世者,三障消除, 盡此一報身,超登極樂國。這是內心佈施,還要身外佈施,就是金錢。因災情過後,要為災民重建家園並籌募生活及醫療用品等。但災後建設需要七、八年的漫長歲 月才可完成,故希望全港巿民鼎力捐輸,捨身外之浮云、為災民扶危解困,亦可藉此播下福德的善根種子。今次法會收集得到的善款合共貳佰壹拾四萬六仟壹佰元 正,已全數交予中央駐港聯絡辦,轉交有關部門統籌工作,本人在此代表四川災民向各善長致以衷心的感謝。

 
 
真情系災區 悲心映佛光
——上海佛教界為四川震區賑災祈福

◎曹曙紅、徐東來

元二○○八年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發生里氏八級特大地震,頃刻間,山崩地裂,道路毀損,房屋倒塌,家園盡失,骨肉親人,妻離子散,人天永隔。

災難,超越了地域與時空,成為人類共同的傷痛。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我們都是骨肉同胞。聞悉兄弟姐妹的劫難,豈能袖手旁觀?目睹遍地廢墟與荒蕪,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對視著期盼與求助的眼神,又怎能無動於衷?

地震無情,人間有愛。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當此之時,為佛子者,應以感同身受之悲憫胸懷、與樂拔苦之菩薩心腸、人溺己溺之百倍熱忱、慷慨解囊之慈善義舉, 真情援手、眾志成城、共渡難關。值此舉國抗震救災之際,上海佛教四眾弟子,心系同胞、守望相助、踴躍捐贈。為表達上海佛教界對災區人民的同情和支持,上海 玉佛寺聯合上海佛教界,於近期舉行系列活動,為災區人民募捐祈福。

地震次日,五月十三日上午,上海五大宗教聯席會議的輪值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與上海其他宗教團體的負 責人火速趕赴上海市紅十字會,親手向謝麗娟會長送上了首次賑災捐款人民幣280萬元。覺醒大和尚與其他幾位宗教領袖共同呼籲:上海宗教界積極行動起來,捐 款捐物,以實際行動幫助災民渡過難關,重建家園。

五月十四日上午,在玉佛寺的發起和倡議下,上海佛教界十多家寺院團體彙集玉佛寺,通過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捐款人民幣180萬元,其中玉 佛寺捐贈人民幣100萬元、真如寺捐贈人民幣50萬元,用於幫助災區人民抗震救災、度過難關。上海市慈善基金會副理事長袁采、副秘書長金昭敏,上海市民宗 委副主任曹海紅,中共普陀區委常委、統戰部長夏斯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市佛教協會會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真如寺住持 妙靈大和尚,以及有關方面領導和佛教界人士數百人出席了捐贈儀式。捐贈儀式結束後,玉佛寺僧職員工還自發進行了現場捐款,部分香客、遊客也主動加入到捐贈 行列,慷慨解囊,真情援手,為災區人民捐贈善款。

時隔兩天,五月十六日至十八日,玉佛寺再度聯手上海佛教各大寺院,舉辦為期三天的「護國息災,佑我中華」—— 上海佛教界為四川地震災區祈福法會。五月十六日晚還在玉佛寺舉行千僧祈福大法會。千僧彙聚、檀越響應,共集祈福法會道場,虔心祝禱、懇切至誠,祈願災區同 胞,仰仗我佛慈力,生者消災免難,健康如常;亡者往生淨土,蓮登九品。祈願佛光注照,蔭庇華夏,佑我國土,從此災難永息、國泰民安、社會和諧。千僧祈福法 會上,在近千名容貌莊嚴、威儀整齊的法師帶領下,善信檀越手托點燃的蓮花燈,在寺內緩緩移動,燈燈相傳,光明不斷。盞盞蓮燈,代表佛教信徒對災區人民的眷 眷愛心,形成一個接力的連環,為災區人民送去戰勝災難、重建家園的祈福。蓮花燈最後匯成「心」形 圖案,意味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共同抗擊地震造成的災難。整個活動如律如儀、肅穆莊嚴。有感於上海佛教界的虔誠和懇切之情,祈福法會部分內容由上海東方衛 視進行了現場直播。覺醒大和尚在接受記者現場採訪時,再次呼籲廣大佛教信徒,配合政府抗震救災的工作安排,發揮最大的潛能,幫助災區人民的抗災和家園重建 工作。廣大民眾通過電視畫面真切地感受到了法會場面的肅穆、隆重、莊嚴,由衷生起與災區人民心手相聯,守望相助,共渡難關的信念。

與此同時,覺醒大和尚還向廣大佛教信徒發佈了一封言詞懇切、飽含深情的公開信,呼籲廣大善信檀越,秉持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基本理念,踐行「救死扶傷,慈濟社會」的 佛陀教導。面對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的骨肉同胞,面對貧弱無助災民在廢墟中的哭泣、顫抖,佛弟子應以感同身受的悲憫情懷、與樂拔苦的菩薩心腸,積極行動起 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盡己所能,為抗震救災盡綿薄之力。公開信在廣大信眾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大家紛紛表示響應大和尚的號召,為災區人民提供力所能及 的援助和關愛。

為了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支援抗震救災的行列中,鼓勵他們為災區人民奉獻愛心,玉佛寺還積極發揮自己作為宗教活動場所及上海宗教服務窗口平台的作用,為外國友 人表達對中國災區的友好關切提供幫助。五月十八日下午,數十位在滬工作、經商的斯里蘭卡佛教徒聚集寺院玉佛樓,藉紀念南傳佛教「月圓節」(Vesaka)的機會,為在四川地震中受災的民眾祈福。祈福現場,玉佛寺的法師與斯里蘭卡朋友一起,為災區人民誦經祈福,表達了中斯兩國佛教徒對災區人民共同的關愛之情。

五月十九日,距離汶川大地震剛好一周,根據國務院通知,即日起至五月廿一日為全國哀悼日。為哀悼地震中死難的同胞,上海玉佛寺全體法師及護法居士、香客、遊客,齊聚寺內覺群樓多功能廳,在二時廿八分集體默哀三分鐘後,隆重舉行「超薦四川地震災區罹難同胞法會」。祈願災區罹難同胞,早日脫離苦海、生於極樂!

近日,根據覺醒大和尚的指示,上海玉佛寺正聯合上海佛教界加緊籌備一場大型賑災義演活動,同時還將成立「四川震區青少年成長基金」,為地震災區孤兒募集成長所需的學習、生活費用,並籌建兩所希望學校。義演活動中,還發動自願簽名活動,為上海市紅十字會地震災區「活血庫」提供幫助——祇要災區人民有需要,志願者可以隨時獻出自己的鮮血。

天災無情,人間有愛。死者已矣,生者可追。玉佛寺暨上海佛教界同仁們堅信,祇要大家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用每個人力所能及的付出,匯成愛的洪流;用大家共 同的力量,為緩解災區人民困境、幫助災區人民重建家園貢獻微薄之力。地震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有痛苦,更有中華民族團結和睦的真情迸發,更有無私奉獻呈現給人 間的不朽光輝。奉獻是人間真情,奉獻是愛的暖流,奉獻是面對災區同胞的必然選擇。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傳統美德;「救死扶傷,慈濟社會」是 佛陀世尊的諄諄教誨。秉承中華美德和佛陀教導,一向以來,上海玉佛寺積極參與社會慈善公益事業,在98年洪水、03年非典、05年印度洋海嘯、07年沿淮 水災、08年初的雪災等重大自然災害中,一次不漏地主動參與,為災區人民重建家園、恢復生產和生活,貢獻自己的力量。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來,玉佛寺已累 計向社會捐款近3000萬元,為幫助社會弱勢群體改善境遇、支援災區人民恢復重建和正常生活、為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了積極的努力。

 
 
佛力加被 大難不死
◎慎 言

生在四川汶川等地的大地 震奪走了數萬同胞的生命,給災區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的損失。許多目不忍睹的生離死別的場面,令人悲痛萬分。在淒慘悲涼的地震災難中,我們所感受到的 除了傷感之外,還有許多感動。在人民子弟兵營救被困群眾生命的日子裡,常有許多令人無法想像的生命奇跡發生。彭州市一位60歲的王友瓊老人,就是一位仰仗 佛力加被,在被土石掩埋196個小時後奇跡生還的人。

二○○八年五月二十日18時45分,地震災區救援人員在彭州市龍門山九峰村營廠溝成功解救出被困196小時的王友瓊老人,這位60歲的老太太是目前汶川大 地震中被埋時間最長的獲救者。當日下午,搜救人員在彭州銀廠溝風景區一個名為牡丹坪的地方,遇上附近福音寺的住持。這名住持反映,曾聽到山上有聲音,可能 是有人困在那裡。救援人員聽到這個消息後,就在這名住持指引下,往山上爬了一個多小時,順著前方的狗叫聲,發現並救出了被卡在兩塊大石頭中的王友瓊。

老太太雖然身體極度虛弱,但頭腦較為清醒,基本能說清楚事發經過。救援人員從王友瓊老人口中得知,老太太長期信佛,在四月三十日來到福音寺拜佛。本來,她 打算在福音寺呆上一段時間,等到六月一日兒童節再回家給孫子過節日。地震發生時,王友瓊摔倒在地,受了輕傷。但隨之而來的泥石流將她卷走,卡在兩塊大石頭 中動彈不得。萬幸的是,她沒有被完全埋住,露出了上半身。雖然暫沒有生命危險,但是由於下半身被夾在石縫中無法逃生,她本能地在石縫中呼救,但是,地震發 生後,當地人都已撤離,王友瓊呼救無門。在絕望中,王友瓊老人祇有靜心地等待,希望有人前來救援,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並沒有人前來救援,但她並沒有放棄 對生命的渴望,就在石縫中默默念誦觀音菩薩,祈求佛力加被,盼望觀音菩薩尋聲救苦。在她處於絕境中的那段日子,有兩條小狗始終陪伴在她的身旁,還不斷地大 叫,以喚起救援人員的注意。為了除去王友瓊身上的灰塵,小狗還用舌頭舔王友瓊的臉和嘴。有了小狗的陪伴,王友瓊始終沒有放棄對求生的渴望。在搜救人員進行 營救時,兩條小狗仍沒有離開。

據有關資料記載,在地震災難中搶救生命的最佳時間是72小時,超過72小時被困人員隨時都會有生命危險。人們通常認為,在不吃不喝的情況下,人可以維持五 天的生命,像王友瓊這樣高齡的老人在196個小時之後仍然能夠生還的實屬罕見。不僅如此,她在被救出時,雖然生命體征出現衰竭狀況,左面部淤傷,有嚴重的 脫水表現,但身體總體狀況還是非常樂觀的。據搜救人員介紹,在實施營救時,王友瓊顯然非常激動,不停地說話,還告訴了醫護人員自己兒子的手機號碼。

 

《法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

假使興害意 推落大火坑 念彼觀音力 火坑變成池

或漂流巨海 龍魚諸鬼難 念彼觀音力 波浪不能沒

或在須彌峰 為人所推墮 念彼觀音力 如日虛空住

或被惡人逐 墮落金剛山 念彼觀音力 不能損一毛

或值怨賊繞 各執刀加害 念彼觀音力 咸即起慈心

或遭王難苦 臨刑欲壽終 念彼觀音力 刀尋段段壞

或囚禁枷鎖 手足被杻械 念彼觀音力 釋然得解脫

……

眾生被困厄 無量苦逼身 觀音妙智力 能救世間苦

具足神通力 廣修智方便 十方諸國土 無剎不現身

 

作為一個佛教信徒,王友瓊老人在大難面前始終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她以虔誠的心誦念佛菩薩名號,獲得不可思議的感應。在她被困在廢墟下的日子裡,一直有兩 條小狗與她相依為命,為她呼籲守護,連續八天,不離不棄,我想這絕不是偶然。諸佛菩薩的加被之力的確不可思議,不管你是否相信,在你遇到災難之時,若能至 誠懇切地念誦諸佛菩薩的名號,就會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出現,王友瓊老人的經歷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

 
 
香海正覺蓮社
社屬中、小學暨幼稚園
二○○七至二○○八年度聯合畢業典禮

社長兼永遠榮譽校監 覺光長老致詞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GBS太平紳士、各位長官、諸山大德、各位嘉賓、各位校長、各位老師、各位家長、各位同學:

今天是香海正覺蓮社社屬中、小學暨幼稚園聯合畢業典禮的日子,荷蒙教育局局長孫明揚GBS太平紳士蒞臨主禮,各位長官、諸山長老、各位嘉賓光臨指導,本人謹代表本社及屬校師生向各位敬表歡迎與感謝。

孫局長是資深的政府公務員,勤政親民,政聲早著。際此教育路向轉折的歷史時刻,孫局長肩負建構新時代教育政策的使命,實在是任重而道遠,我們衷心祝願孫局 長能順利開展鴻圖。孫局長對本社的辦學工作一向關懷備至,還記得二十年前,孫局長曾為社屬佛教正覺蓮社學校主持開幕典禮。今日,又在政務繁忙中,撥冗親臨 主禮,並致訓辭,使同學們能親聆教益,令我們感激十分。

香海正覺蓮社的佛化教育事業至今有四十餘年的歷史,見證了香港近半個世紀以來的教育發展。社屬十間學校貫徹德、智、體、群、美、靈六育並重的教育宗旨,遵 守教育規律,落實教育政策,不斷推進課程改革,加強家校合作,為社會培養輸送一批批的人材。我們清晰明白未來的教育之路任重道遠,而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 生的一切是我們永遠的宗旨方向,同仁當奮力向前,再創佳績。

今年是中國的奧運年。「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舉國上下正萬?一心,全力以赴。對於北京奧運會的即將成功舉辦,我們充滿期待,同時也表示無限的祝福。奧運會它所提倡的「團結、友誼、進步、和諧、參與、夢想」等精神勢必成為世人身體力行的價值觀,深深植根於世人的心中。

同學們,今日你們畢業了,滿載著師友的祝福,躊躇滿志的往你們的人生大道邁進。我希望同學們都明白,所謂「諸行無常」,在你們面前的未必全是一條康莊大道,希望你們都能秉承佛陀慈悲智慧、以及奧運的精神,秉持如運動員般那種堅忍卓絕,永不言敗的精神,必然能化荊棘為坦途,為自己開創豐盛的人生,成就師長對你們的期望,為本社佛化教育的理想添上完美的注腳。

最後,恭祝孫局長政躬康泰,畢業同學鵬程萬里,前途無限,在座各位福慧增長、如意吉祥。

 
 
玄奘:翻譯家中的第一人
◎孫勁松

奘(西元600-664年)主要生活在初唐時期,是一個立志高遠、意志堅強的僧人。二十八歲時,他抱著「一睹明法了義真文,要返東華傳揚聖化」的宏圖大志前往印度求學。唐太宗在《大唐三藏聖教序》中對玄奘西行有如下的描述:「乘危遠邁,杖策孤征,積雪晨飛,途間失地,驚沙夕飛,空外迷滅。萬里山川,撥煙霞而進影,百重寒窗,躡霜雨而前躍。」玄 奘西行印度一十七載,其間歷經艱辛,回國時已是四十五歲左右。在他生命的最後二十年中,所做的主要工作就是譯經,總共翻譯了佛教大小乘經論75部1335 卷,共計一千多萬字。玄奘的譯著從數量和品質上都達到了中國佛經翻譯史上的高峰。印度學者柏樂天認為玄奘的譯著是中印兩國人民的偉大遺產,指出「玄奘無論如何是有史以來翻譯家中的第一人。」那麼,玄奘何以取得如此的成就呢?筆者列出以下幾條:

其一、精深的佛學造詣是玄奘譯經的基礎。玄奘出國前就已經有相當的佛學造詣,在印度的十七年中,他隨時隨地的拜師求學,其中最重要的是那爛 陀寺的住持戒賢大師,玄奘在那爛陀寺求學五年,對於內明、因明以及聲明之學進行精深的研究,由於學業優異,被寺廟選為十德之一。內明既是對佛教精髓的確切 體證,鑒於玄奘對於內明之學的精深體悟,並流利地掌握了梵文,戒賢囑咐玄奘為那爛陀寺僧眾開講《攝論》、《唯識抉擇論》。玄奘還以大乘有宗思想為出發點, 用梵文創作了《制惡見論》《會宗論》《三身論》,系統地破斥小乘學說,調和會通大乘佛教空有二宗的爭論,為印度佛教的發展作出一定的貢獻。因明學即印度之 邏輯學,玄奘曾向多位大德學習因明,他對於印度因明學中共比量、自比量、他比量三種比量理論有完善發展之功,曾經糾正其師勝軍經過四十多年深思熟慮而建立 的一個因明比量。在印度參學的後期,玄奘應戒日王之約為無遮大會論主,他運用嚴密的因明論證格式提出了「真唯識量」的 命題,在十八日內無人能破。聲明即語言音韻之學,在這方面,玄奘仔細研讀了包括護法《雜寶聲明論》在內的多部著作,對於梵文經典的文理結構有深入的領會。 玄奘在佛學的各個領域均有獨特的造詣,為印度僧眾及各國王室推崇,在玄奘西行百年之後,印度還有許多佛寺繪有玄奘的畫像以及遺物,每逢齋日對其舉行供奉儀 式。玄奘貫通內明、因明、聲明的扎實功底,為玄奘準確把握經典內涵、並用嚴謹的邏輯和語言譯經建立了扎實的基礎。

其二、前人的經驗教訓為玄奘譯經提供了借鑒。在中國的佛經翻譯史上有舊譯和新譯之說。舊譯的前期為東漢到西晉時期,翻譯者多是西域、印度的僧人或者稍懂胡語、梵語的中國僧人。譯者「或善胡義而不解漢者,或明漢文而不曉胡意。」譯者常借用「道」等 中國學術的術語翻譯佛教辭彙,引起一些話語歧義。舊譯後期為東晉到隋末時期,主要代表人物為鳩摩羅什、求那跋陀羅、真諦等等。鳩摩羅什在把握核心義理的基 礎上,注意運用聲明學,把印度的句法引入漢文表達系統,注意音節變化,所翻經典琅琅上口,達到了譯經的新高峰。但鳩摩羅什對於漢語能說而不能寫,祇能「手持胡本,口宣秦言」,他還經常對梵文本進行總結提煉,採用意譯的翻譯風格,被後人指有曲誤之處。玄奘中、梵文的功底具佳,他在總結前人的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的翻譯原則,史稱「新譯」。在義理上,他反對古代譯經家的「達意」原則而提倡忠於原本、逐字逐句信筆直譯之譯法;在文法上,他應用六朝以來字句偶正奇變的文體,再參酌梵文「鉤鎖連環」的方式融成一種「整嚴凝重」的翻譯風格,既恰當地體現了印度佛教原典的結構,又符合中國的文法習慣;在一些關鍵字匯上,他提出了五不翻的原則,為後世所共許。

其三、嚴謹的學風是玄奘譯經的品質保證。玄奘嚴謹學風的養成得益於戒賢大師的教導,大乘有宗的唯識學將一切眾生分為五類種性,不承認一切眾 生都可以成佛。玄奘考慮到國內普遍接受了一切眾生皆可成佛的觀念,曾向戒賢提出了回國後不譯此說,遭到了戒賢的批評,並要求他如實的翻譯。此後,忠於原本 的精神貫穿了玄奘的一生,他晚年翻譯《大般若經》600卷,由於內容龐雜,參與譯場的學生要求刪節翻譯,但玄奘堅持一如梵本,不刪一字。這種風格在他將 《老子》譯為梵文時也有體現,唐皇室自稱是老子後裔,三教之中尊道為首,李世民要求玄奘將《老子》翻譯為梵文,玄奘很認真地對待此事,「句句披析,窮其義類,得其旨理,方為譯之。」他還邀請道士成玄英、蔡晃等人參與譯場,但成、蔡等人與玄奘產生了很大的爭執,核心問題有兩點。第一:成玄英、蔡晃認為《老子》和大乘佛教是相通的,「道」應翻譯為「菩提」,而玄奘則認為「佛道兩教,其致天殊」「道」沒有達到「菩提」的境界,應翻譯為「末伽」。第二:成玄英等人認為《老子》思想深邃,要翻譯後期道教諸家的注序才能便於理解。玄奘敏銳地觀察到了道教和早期道家的分別,認為後世道教用導引練氣、扣齒津咽注釋《老子》有違本意,拒絕翻譯。玄奘說:「觀《老》治身、治國之文,文詞具矣,扣齒津咽之序,其言鄙陋,恐將西聞異國,有醜鄉邦。」在這場翻譯之爭中,玄奘始終保持嚴謹學風,既沒有因為李唐王朝的推崇和道教學者的爭辯而混同佛道,也沒有將貶低《老子》思想的注序加以翻譯,客觀地維護了原著的思想體系。由此可見,嚴謹求實、忠實原著是玄奘一貫的風格。

其四、譯場的集體配合是譯經的重要保障。玄奘的譯經並不是獨自完成的,擁有龐大的譯場和嚴格的程式。玄奘的譯場有譯主、證義、證文、書寫、 筆受、綴文、參譯、刊定、潤文、梵唄等多個崗位,譯主為玄奘,其他的職位由求學者擔任,這些學生不僅有核對梵文、書寫紀錄、語法整理、譯文潤色等工作,而 且還要將譯稿回翻為梵文再次核對,他們為保持翻譯的準確性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玄奘還把譯經、講經和培養人才結合起來,白天在譯場主持譯經,傍晚給學生講解 新譯經論、回答疑問,讓學生在工作和學習中不斷提高。通過這種方式,玄奘培養了窺基、神昉、嘉尚、普光、道宣、玄應等一批佛門宗匠,還為新羅、日本等國培 養了大量的留學僧,促進了佛教在東亞的傳播。在這些學生之中,窺基是其中的佼佼者,為譯經工作做出了特別的貢獻。玄奘在印度收集了十家注解大乘有宗論典 《唯識三十論》的著作,曾準備一一譯出,但是窺基認為十家注解有正有誤,建議以護法的注解為主,糅合十家之說為一書,玄奘採納此議,譯成《成唯識論》。該 書以護法一系的注疏為基礎,以難陀、安慧等學說為對照,不同之處以「有義」字樣將諸家異說存列其前,將護法的正確結論放在後面,示正宗之所在,最後往往還加上一些玄奘自己的心得體會。《成唯識論》顯示出了一種迥然不同的翻譯風格,在中國佛教史上頗有影響,這一切得益於玄奘師徒之間的教學相長。

其五、言無名利、行絕虛浮的開闊心胸是譯經得以堅持的重要原因。 玄奘一生都被榮譽包圍,少年時期就享譽一方,遊學印度又獲得國君和僧眾的愛戴,回國之後唐太宗、高宗、武則天也對他非常敬重。但玄奘對於這些榮譽沒有任何牽掛,他祇是很恰當地運用王室的支持來傳播他的信仰和理念。道宣讚揚玄奘:「虔虔不懈,專思法務,言無名利,行絕虛浮。」在歸國後到去世的近二十年中,無論事務多麼繁忙,他都沒有停止譯經工作,以平均每年50萬字以上的速度進行著翻譯工作。他翻譯了大量的印度原典,但獨獨沒有翻譯自己用梵文所作的三大論,這顯示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正是這種「言無名利,行絕虛浮」的崇高精神支持著玄奘幾十年如一日的譯經工作,開創了翻譯史和中印文明交流史的奇跡。歐陽竟無曾讚歎玄奘的翻譯風格是:「一語之要,堅如磐石,一義之出,燦若星辰。」

縱觀玄奘一生,堅強的意志、明確的理念、精深的知識、歷史的繼承、嚴謹的學風、優秀的團隊和不求名利的品格是他事業成功的關鍵,這正是我們在一千多年以後追思先賢所應得出的啟迪。

 
 
以教育弘揚玄奘精神 藉學術培養濟世人才
——記了中長老與玄奘大學

◎林志明

○○七年三月至五月,我與外子赴台探親,在作環島游覽之際,有機會參訪了玄奘大學,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們對當今臺灣佛教對社會的貢獻及其濟世精神有了更多的了解。

三月廿八日,了中長老派車接我們自臺北松山區住處赴玄奘大學。此前數日,一直陰雨連綿,但這天卻放晴,好像佛菩薩在加被我們,讓我們得以輕鬆愉快的心情前往參訪學習。

了中長老和林博文副校長熱情迎接我們,並親自陪我們參觀。

辦學宗旨、教育理念和學科設置

玄奘大學以玄奘三藏法師的德號為校名,旨在希望同學和同仁們能效法玄奘三藏法師堅忍不拔的精神,來學習和創造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人生。這就是了中長老一貫的辦學宗旨。他對我們說,這是一所佛教界辦的大學,但不是佛教大學。

以此而建立的教育理念則更加明確,即以弘揚玄奘精神藉學術培養濟世人才。具體地說,就是要專業與道德素養兼備,身教言教並行;以?發替代灌輸;基本專業能力的培養與潛能發揮兼顧;理論與實踐並重,強化學習、應用及研究開發能力;提倡「誠實教育」, 培養勤勞服務、光明磊落的思想美德;淨化身心,以改善和端正社會風氣。

該校現有文理、管理、咨詢傳播、社會科學、法律五大學院。文理學院設中文系、宗教學系、外國語文學系、歷史學系、咨詢科學學系、應用數學系六個系科;管理 學院設公共事務管理學系、財務金融學系、國際企業學系;咨詢傳播學院設大眾傳播學系、新聞學系、視覺傳達設計學系、圖書咨詢學系、咨詢傳播研究所;社會科 學院設社會福利學系、教育人力資源與發展學系、應用心理學系;法律學院設法律學系並研究所。此外,還有通識教育中心、師資培育中心和終身教育學院,該教育 學院並在臺北善導寺大樓內設有「善導教育中心」

校園概貌

玄奘大學位於新竹科學園區附近,周圍還有元培科技大學和中華大學。學校就在原有的觀音亭舊址建起,全校面積25.6公頃,建築面積12萬平米,共有大樓六 幢,大樓外墻均為暗紅色,鑲以灰白色窗框,素雅莊嚴而有生氣。校園內樹木花草整齊美觀,左側為運動場,右側為善導活動中心,中間是「隨緣廣場」(了中長老風趣地告訴我們,名曰「隨緣」,意即「民主」,可以進行各種活動。)各幢大樓均依地勢之高低而各有錯落,站在高處觀望全校,尤感氣勢宏偉而肅穆,是求學讀書的好地方。最近,又改建新增了教師研究室二十間,每間四坪,內部裝潢溫馨,辦公設備齊全,增設在單獨的一座平房裡,十分安靜。

進入校園,首先看到的是「白聖長老紀念大樓」,該樓主要用作行政辦公。各處、室外,並有設備新穎的國際會議廳,大、小會議室及校史室。此大樓的側面高墻上有巨幅由臺灣教育部頒發的標語:「玄奘大學教學卓越,辦學績優,獲得肯定」! 廣欽老和尚紀念大樓及妙然法師紀念大樓主要用作教學和研究,內有教室、研究室、各系辦公室,並有電腦教室、語言教室、攝影棚及暗室等。

圖書資訊大樓內有圖書館,也有電腦教室、視聽教室、國際會議廳、普通教室、教師研究室、MIS實驗室、電子商務實驗室等。

「善導活動中心」的大樓佔地13860平方米,用作學生社團辦公室、社團活動、體育分項專業教室、室內球場及大型集合活動、教師研究室、博碩士生研究小間,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完善的研究、教學及課外文體活動空間,還有可容納2000人的表演廳以及各可容120人的三間演講廳。

學生宿舍大樓則依山面海,又傍一澄心湖,可容1300餘同學住宿,寢室為五人一間之套房,室內有衛浴設備、個人書桌、書櫃、衣櫃、床鋪、個人書桌燈、冷氣、電扇等。大樓內並有會客室、自修室、交誼廳、電腦室等休閒活動空間。該樓旁設有「生活廣場」,內有餐廳、麵包店、便利店、書局、眼鏡部、影印部等,為師生提供了完善而方便的生活設施。

 創業與發展

我們最先參觀的是校史室。從校史室內陳列的照片、圖表以及最初的辦學宗旨等可以看到玄奘大學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艱辛歷程,同時也反映了了中長老創辦該校的心路歷程。

校史室內顯眼地寫?「德、智、勤、毅」四 個大字的校訓, 就是要鼓勵學生培養具有德業陶養、悲智本懷、勤奮自發、堅毅自強的精神。了中長老一開始就想要辦一所以人本為主的綜合性大學。一九九一年建校初期,一無所 有,相當一段時間內,他帶?兩個便當,一瓶水和一把籐椅,來到山上,與幾位有關的專家一起計劃創業,同時又奔走於各方,從籌集經費到設計規劃,真是一肩扛 下建校的一切重擔,然而他本人卻謙虛而打趣地說:「我不懂風水,有許多方面都是瞎貓碰死耗子而成的。」 其實,當然不是這樣,他善於動腦子,更善於團結人,虛心請教有經驗、有學識的專家學者,自己又有堅毅的決心,學習玄奘精神就從他自己做起。所以才能把在一九九一年起步時僅有二百五十人的「玄奘技術學院」,發展到一九九七年奉准正式成立的「玄奘大學」。而二○○四年度又升格為「教學型綜合大學」。翌年,其十九個學系榮獲「師資」「教學」「研究」績優,並在「教學資源」「通識教育」方面被評為優等。二○○六年度,則被臺灣教育部評選為「教育卓越重點大學」,政府還以6800萬新臺幣給予獎勵。臺灣全省現有158所大學,祇有28所被教育部評鑑為教學卓越者,而玄奘大學即為其中之一。

當然,這裡有許多僧俗兩眾的護持,有全體教職員工的齊心合力,有校長、副校長、許多教授、講師乃至一直以來在負責硬體設施的像吳建中這樣的一些居士們的鼎 力相助。然而,如果沒有了中長老的堅毅卓絕以及對軟体方面的重視和培養,要在短短的十年中達到如此的水平和境界,是絕對不可能的。這令我不禁想起在參觀校 內玄奘法師紀念室時看到的玄奘法師塑像和舍利塔內供奉的舍利以及室內由了中長老恭錄的「唐義淨三藏法師西域取經詩」

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

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

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

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

我想,這就是多少年來不斷鞭策了中長老身體力行,學習玄奘,並悉心珍惜如今所獲得的成績的玄奘精神的寫照吧!這也讓後人不致忘卻該校建立和發展歷程的來之不易,從而倍加愛護、培植和發揚光大!

留下最深印象的亮點

 了中長老和林副校長親自陪同我們作校史及校園環境以及各種設施的全面參觀整整半天。中午,我們應邀在「開山堂」午 齋,正值陳偉之主任因榮升副教授而供眾,擺了兩大桌,十分豐富,而且,得以在席間結識了夏誠華校長及許多教授和講師。我有幸與一位比丘尼教授昭慧法師相鄰 而坐,她得知了我的來歷,彼此感到格外親切。她祖籍廣東梅縣,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畢業,曾任臺灣關懷生命協會創會理事長,現任玄奘大學宗教學系教授暨應用 倫理研究中心主任,並任教於臺灣輔仁大學暨佛教弘誓學院。她剛到知天命之年,卻已著作等身,目前出版的就有二十二冊。我們後來在參觀教師辦公暨休息室時, 到她專用的辦公室小坐,她慷慨慧贈我們她的兩本新作:《入菩薩行的歷史足履》和《佛教規範倫理學》,厚厚兩本,裝幀考究,內容豐富,而且頗多接近現實的新 的辨思和理念,對於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作了更加豐富的詮釋,實在也就是對「人間佛教」在臺灣的發展情況作出了較全面的介紹。我雖然尚未及仔細拜讀, 然而崇敬之心已經油然而生。臺灣佛教界有這樣能夠身體力行,又能及時總結而提升至理論高度的行者和學者,真是十分寶貴。這也從一個方面反映了當今臺灣佛教及佛教界人士的精神面貌和學術水平,令我高興和欽佩!

午後,略事休息,林副校長又親自駕駛校內的輕便巡視車,載我們到各大樓作詳細參訪,還給我們作了多方面的講解(比如,在具有配備電腦控制的教室裡如何給學生上課講解和操作等。)直至下午五時才結束。歸納和回憶起來,給我們留下最深印象的有以下幾方面:

(1)設「倫理教育」「生命教育」為必修課: 玄奘大學規定,無論哪個學院哪個系科,一年級學生均必修「倫理教育」「生命教育」兩 個科目,共八個學分。他們自編教材, 由老師上課講理論,並適時帶學生去看老人,看監獄,去醫院對病危者進行臨終關懷,使學生懂得去關心人生命中最脆弱的部分,去體會人生的價值,要求學生不但 要有生存的本領,有學問,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做人的道理。為了配合這兩門課,每星期三都請各種有關的人員或專家來講學。 我們參觀的那天正好是星期三,悟明藝文館的竹溪廳正在上生命教育課;在聖印廳,正有一位動物學專家在講解動物(如猿猴)等的物種起源;而慧雲廳,則正由一 位警察局的典獄長在介紹監獄和管理教育犯人的情況。可惜我們沒有時間,也沒有分身術,否則,真想坐下來聽聽這些課,也受受這方面的教育呢!這是全臺灣第一 所設立這兩門課程並定為必修課的大學。為了更好地學習和了解這兩門課程的內容,我們向了中長老和林副校長索要了由該校通識教育中心主編的《生命教育》 (248頁)和《倫理教育》(339頁)兩種教科書,他們慷慨贈予,使我們得以較為深入地了解其內涵,讀來耳目一新,受益匪淺。這也使我聯想到,現今的社 會,不乏有學問有技術高超的人士,即使在佛教界,在出家僧人和在家居士中,高學歷大學問者,比比皆是,然而,如果深入了解一下,他們的為人、品德如何呢? 實在需要補上這樣的倫理教育和生命教育課才好呢!我想,如果我國的大學, 乃至許多佛學院,都能開設這樣的課程,並定為必修課,那對於提高人們的品格、改善社會風氣和道德面貌,必定會有很大的作用的。

(2)圖書資訊設施先進,內容豐富:該校的圖書館設在圖書咨詢大樓的一、二層,建築面積近1500坪,採用圖書館自動化系統,提供電腦?上查閱目錄,檢索閱覽,還專設「?上學習區」,方便讀者。現有中、日、西文館藏書籍逾24萬餘冊,期刊約1100多種,多媒體資料8000餘種。其「特藏書庫」內的「四庫全書」(係二○○○年所收藏,共1500冊)和「三藏經典」兩 部分相對而設,其收藏和閱覽室尤其典雅古樸,書架、桌椅乃至門框等均古色古香,在此讀書,猶如進入古人的故居,而窗外則是一片綠蔭,十分賞心悅目。可惜, 來這裡讀書的學生實在太少了,大概修學這方面專業的學生不太多吧!?最近,學校在公共區域內規劃實施24小時智慧型圖書館和不夜圖書館,讓學生能夠更加發 奮讀書。

(3)由學生自設校內「玄奘電視臺」,自辦報紙,理論與實踐結合:我們在幾處大樓內看到電視屏幕上在播放有關玄奘大學內部的活動報導,頗感好奇和驚訝。原來,「玄奘電視臺」就 設在這咨詢大樓內,這是咨詢傳播學院的電視臺,他們有自己的攝影棚,可以作背景佈置,作三維動畫。我們在他們的電視臺內看到屏幕林立,操作人員(就是他們 的學生)可以控制作業,那裡的數位電子看板、預覽畫面、數位電子看板的製作排程主機以及控制管理系統等,一應俱全,其設施十分先進。學生除在教室裡學習理 論講解外,便到自己的電視臺來操作,因而時常會通過這個「玄奘電視臺」播放有關校內的新聞及活動,使校園生活格外生動活躍。此外,新聞學系還編輯發行一份《玄鋒報》,每期兩大張,除頭版的校內要聞外,還分「校園新聞」「深度報導」「學術民調版」「藝文生活 」「新奇流行」「民生消費」「醫療保健」等欄目的版面,彩色套印,是經政府批准獲許可證號的正式報紙,內容豐富,圖文並茂。到二○○七年三月,已經出版了五十三期。這是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極佳體現。

(4)學生社團活動豐富多彩,民主自由:善導活動中心這幢大樓,主要為學生的社團活動而建,有各種社團的辦公室、體育分項專業教室、室內球 場、武術教室、健身中心、舞蹈教室等十四間,面積都相當大,樓內甚至還設有淋浴室。另外還有一個可容2000多人開會的元亨堂,高14米,既可用作禮堂, 又可當籃球場。 這天,我們看到管理學院正在那裡召開「校長有約」的 大會,校長正在那裡與學生直接對話,針對學校存在的各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和討論,甚至批評,顯示了學校管理上的民主作風。我們也看到不少學生正在練習武 術,也有學生在具有隔音設施的房間內練習打擊樂器。學校當局真是為學生的身心健康而裝備好了一切。 作為該校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

結束語

在玄奘大學參訪了一天,難免認識粗淺,然而,畢竟讓我們首次見識了由佛教界辦的普通大學。這裡的校舍大樓多以一些德高望重的佛教界耆老的名字命名,如白聖 長老紀念大樓、廣欽老和尚紀念大樓及妙然法師紀念大樓,更有聖印廳、竹溪廳、慧雲廳、慈雲會議廳等等,這些廳室的命名都表現了有關人士為之作出的貢獻,而 且往往都專門刻有相關的碑記,以介紹他們的功德,有好多碑記都是了中長老親自撰寫的。這體現了他對於曾經支持和資助過學校的人們的感激之情和報恩之心。了 中長老的這些作為就體現了感恩精神。我們沒有看到校內有以創始人了中長老的名字命名的任何處所或介紹他的個人經歷之類的陳列室。我當時就提出了這個問題, 林副校長對我們說:「了中長老是決不讓這樣做的!」長老本人也對我們說:「我活?不可以我的名字命名任何處所,就是死後也不可以!」我們從這裡學到了做人要感恩惜福,祇有這樣才會謙虛,才會受益!我和外子由衷地欽佩長老這種不忘先賢、以報恩的深情紀念以往的高僧大德,卻絕不炫耀自己的絲毫功德。然而我們認為,人們決不會忘記他,歷史將會永遠記載他的無量功德。

最後,讓我以外子喬尚明為贈送了中長老而賦之七律一首來結束拙文:

參訪玄奘大學

學府玄奘聞海域,黌宮壯麗倚巒岡。

解囊興教酬黎庶,琢玉傳薪育棟梁。

麟集鳳翔英傑聚,夏弦春誦校風昌。

人師難遇重倫理,竹帛功垂百世芳。

 
 
孤掌之聲
◎秦孟瀟

孤掌之聲

凡是習禪而有較高境界的人,他們的思想、意識、行為等方面,跟一般人迥異,所謂想不到一塊去,行也行不到一塊去,各異其趣,各行其是,這是禪者的特色。

日本建人寺住持白隱禪師便是一例。他曾撫養了一個小孩名叫豐。當豐十二歲時,他要求跟白隱學禪。

白隱說:「當雙掌互擊時,你可以聽見雙掌發出的聲音,現在你能給我表演孤掌之聲嗎?」

豐回到寮房苦思冥想,突然窗外傳來藝妓的歌聲,於是,豐說:「我知道了。」

翌日,豐來到白隱處,表演藝妓的歌聲。

白隱說:「不對,那不是孤掌之聲,你根本沒有了解孤掌之聲!」為了探索「孤掌之聲」的究竟,豐離開寺院,搬入深山,以便於集中思念尋求。一日,他偶然聽到水滴聲,心想:「我終於明白了。」

白隱說:「這是水滴的聲音,而不是孤掌的聲音,你再去參究吧!」

他以後又模仿風聲、蟬聲、貓叫,這一切,都被白隱禪師一一否定了。

最後,豐進入真正冥想之境,超越一切聲音,終於領悟了甚麼是「孤掌之聲」。他說:「我無法再想到其他聲音,所以,我達到了無聲之聲。」所謂「孤掌之聲」,就是「無聲」

 

善惡不思

六祖慧能大師獲得傳法衣缽後,未能公開弘揚禪法,在江南隱居潛修了十五年之久。

約在公元六七六年,慧能感到時機成熟,便在廣州法性寺弘法,不久,來到曹溪,在眾多善信弟子支持下,興建了寶林寺。

公元七○五年,武則天和中宗曾派內使薛簡帶著詔書請慧能到京城說法,但慧能以老病婉辭。

薛簡是一位虔誠佛弟子,於是他請求慧能大師講解「佛法心要」

慧能開示說:「明與無明,凡夫見二,智者了達,其性無二,無二之性,即是實性。實性者,處凡愚而不滅,在賢聖而不增;住煩惱而不亂,居禪定而不寂;不斷不常,不來不去,不在中間,及其內外,不生不滅,性相如如,常住不遷,名之曰道。」接著,大師又開示說道:「你若想知心要,祇須一切善惡不要思量,自然得入清淨心體,湛然常寂,妙用恆沙。」

這位皇家內使薛簡親聆大師教誨,如醍醐灌頂,頓然省悟,頂禮膜拜。返京城,善言稟告皇上,一切如常。

大師說「斷」「常」「來」「去」是指時間而言;至於「內」「外」「生」「滅」是指空間而言。時間與空間皆有對待,乃是無相。禪是絕對的,所以「常住不遷」。短短幾句話,概盡一切。

 

滴水之微

四川天氣酷熱,居住在羅漢寺的儀山禪師經常泡在水桶裡,感到周身涼爽。

有一日,他泡在水桶裡洗澡,水少了,他叫小沙彌提桶來,小沙彌把水桶加滿,見桶底還剩下一點水,就順手潑在地上了。

泡在水桶裡的儀山禪師看了這情形,教誨小沙彌說道:「你怎麼能如此浪費呢!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其價值。就是一滴水也有它的價值,如果把一滴水澆到花上,不僅花受益,水本身也不失去它的價值,為甚麼要把它白白地浪費掉呢?」

這個小沙彌聽了師傅的教誨,立即省悟,遂把自己的法名改為「滴水」,這就是後來著名「滴水和尚」的來歷。

滴水和尚自此雲遊名山大川,弘揚佛法,度化有情。他在潮州開元寺設壇講經說法,聽眾甚多。

有一天滴水和尚講經之際,有一信徒起立問道:「大師!世界上甚麼功德最大?」

大師回答說:「滴水!」

又問:「虛空包容萬物,甚麼能包容虛空?」

大師依然回答說:「滴水!」

《維摩詰經》說:「以四大海水入一毛孔,斷取三千大千世界。」可見佛經認為「大無大相」「小無小相」。滴水和尚的思想完全超脫了空間的概念,禪境引人至「無大」「無小」之境。

 

離「禪」千里

石頭希遷禪師是唐代一位高僧,跟隨他習禪的弟子遍及大江南北,禪風大振。

他早年赴廣東曹溪參請六祖慧能大師,慧能曾為他剃度出家。

數年後,慧能圓寂了,希遷遂依止慧能的大弟子行思禪師,受益非淺。

當年,行思初見希遷時問他:「你從哪裡來?」

希遷回答說:「從曹溪來。」

行思又問道:「你從曹溪帶來了甚麼來?」

希遷回答說:「沒去曹溪前,好像沒缺甚麼!」

行思又問道:「既然如此,還到曹溪去幹甚麼?」

希遷坦然說道:「不去曹溪,怎知不缺?」

歷代的禪師認為:人人「自性」(佛性)本身具足,非為外得。即使是曹溪看為「禪門聖地」,又能給人甚麼呢?但心內之寶,外被塵識所障,不經明師點撥指示者,祇能是握璧如石。所以希遷說:「不去曹溪,怎知不缺?」就是這個意思。

晉朝的傅大士曾說:「夜夜抱佛眠,朝朝還共起;欲識佛去處,祇這語聲是。」

這首禪偈內容,不也是點撥學人的「策語」嗎?對習禪的學人來說,要將精神集中在內求,若著外相,離「禪」千里!

 

花開鶯啼

很多人習「禪」的目的,就是為了達到「悟境」。唯有「悟」才能洞察宇宙、人生真諦;沒有「悟」境的人,看這花花世界,困惑不解,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有一僧人在佛堂裡誦《法華經》,當他讀到「諸法本寂滅」時,疑情大起,日夜參究。

一日,他來到溪邊擔水,偶然聽見黃鶯在樹上啼叫,豁然開朗,遂寫下了一首偈子:

諸法從本來,皆自寂滅相。

春至百花開,黃花啼柳下。

這是說,大自然雖變幻莫測,但仍有一定的順序,例如花開鶯啼是春天的象徵,它的秩序是不變的,從這個角度說花開鶯啼是靜的;但花有開有落,黃鶯有啼有止,從這個角度來看,它又是動的。動與靜無法截然地分開。僧人從花開鶯啼的「動」「悟」「寂滅相」。據說,張九成也為一個公案所困擾。他在夜晚來到溪邊思索,突然溪中傳來一聲蛙叫,使他茅塞頓開,信筆寫下了:

春天月夜一聲蛙,撞破乾坤共一家。

張九成也是在「靜」中聞聲而「悟」。由此可知,聞聲的人與鳴叫的青蛙在靜靜的月夜裡,彼此混然一體,沒有「物」「我」之分,也沒有「動」「靜」之分。這是達到高層次的「禪境」

 

月亮圓缺

禪師經常表述的禪話,驟然聽起來,似乎高深莫測,不懂得禪的人會感到對方是詭辯,不合邏輯,脫離常理;殊不知「禪話」內容引人至另一境界,非常人所能感知。

仰山慧寂是唐代高僧,溈仰宗的開創者之一,昔日謁溈山得啟示,證悟大道:後在江西仰山大弘禪法,聞風前來僧、俗弟子近千人,盛冠一方。

一天晚上,仰山與弟子善道一起賞月。

仰山指月亮說:「善道,你說這月缺時圓相哪裡去了?月圓時缺相哪裡去了?」

善道信口答道:「缺時圓相隱,圓時缺相在!」

仰山聽了這番話,則搖頭不語。後來,雲岩禪師說:「缺時圓相在,圓時缺相無!」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佛經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善道和雲岩的答話都是就知見而言,像善道的意思是缺時祇見缺相,圓時缺相仍在。雲岩的意思是缺時雖不見圓相,而圓相不失,圓時缺相還沒形成。二人解釋不同,但都著相。

其實缺、圓之相,都是相對而言,如果心中沒有圓相,怎知缺相;心中沒有缺相,怎知有圓相,圓缺都不是「自性」,離開「形象」才是。

 

彈無弦琴

滾滾紅塵裡,人的變與不變有時並非自己能控制的事。然而無論怎麼變,你始終是你,這就是你的「本來面目」

祇可惜本來面目雖然人人有,但找到的人卻如鳳毛鱗角。

為甚麼呢?……

禪是一個無弦琴,在人的心中輕輕彈奏著。此曲祇有自己才聽得見,別人卻無從領會……

有說禪者是寂寞的,但相比在現代都市中無數夜夜狂歡的孤獨的靈魂,他們的生命卻是如此豐盛的。

禪修其實很簡單,不論是參公案、參話頭,又或是坐禪,都是清清爽爽、輕輕鬆鬆的事。祇要你願意,幾乎隨時都可以進行。

禪修也可以很難,因為任何的修行都必須修行者先放下——無論他執著的是個人的得失又或是天下的興亡……

山就是山水就是水——禪者與世人看的世界並沒有不同。改變的是一種心情,昇華的是另一種境界。

 
 
放下、自在
◎楊 釗

的一生不如意的事情十居其八九,如何在這曲折難走的人生路上走好,實在是一門很大的學問。在這個過程之中,務必學會一些知識、技巧,否則很容易跌倒,甚至爬不起身來。

在這個人生的大學問中,前人積累了很多經驗,其中有:「分輕重、隨機應變、事緩則圓」;在佛教的禪宗裡,其中著名的法門有:「活在當下」「回頭是岸」,還有一招是「放下、自在」

縱觀人類歷史,總結為一個字:「苦」。也就是生下來的第一天,就與「苦」打交道,因此,嬰兒一生下來就拼命的「大哭」,以宣心中的痛苦;然後,要每天上學、做功課是一件苦差;長大成人要謀生、要養家,又是好苦;事業不如意,家庭不和睦又是苦……。總之,在我們的生命之中,「痛苦」無處不在。

既然隨時隨地都會遇到痛苦,如果逃避又更苦,它會進入我們的心靈,「如影隨形」,形成陰影、形成包袱,那時我們不是身體痛苦、是心靈痛苦。

對待「痛苦」的正確方法是「面對它、接受它、解決它、放下它」。要了解痛苦的根源,在於沒錢、沒知識,希望太多……。因此,就要想辦法賺錢、要學習知識、要專注、要量力而行。祇有能夠積累了一些錢財,學習了一些人生的知識,學會「量力而為」,這樣人生就會減少很多煩惱,少了很多痛苦,就會活得快樂一些、自在一些。

對於「痛苦、煩惱」,要分析它、研究它,通過分析與研究,從而認識它、了解它、看破它。

在近代的佛教大德中,倓虛法師教導眾生的法門是:「看破、放下、自在」

「看破」就是知道困難終會有個 限度,不會無限的,例如欠債也是有個限度的,不會無止境的,祇有把債還清了,債主就不會上門,煩惱就會消失。同樣地,如果同時遇上幾件傷腦筋的事情,令自 己煩惱萬千,我們祇需沉住氣,明白這祇是一時的現象,不會長時期的,總有一天一定會把它們逐個解決,到時煩惱就會減少、就會消除,祇要看破它,就不會懼 怕,就會建立起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勇氣。

「放下」就是暫時放下,當問題找不到解決方法時,要學會擺一擺、放一放,因為「時間」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隨著時間的過去,條件往往會轉變,不利的環境有機會變成有利的環境,當條件成熟時才解決,俗語稱之「事緩則圓」

祇要學會及掌握這個法門,煩惱就纏你不住,痛苦就綁你不住,這時稱之為「解脫」,稱之為「自在」

在人生之中,務必學習「提得起,放得下」,如果祇會「提得起」,不會「放得下」,人生就會很累,最簡單的例子,我們每天追求名、追求利、追求社會地位,並且越多越好,十斤不夠、百斤不夠、千斤不夠、萬斤也不夠。如果我們日以繼夜地背著它們,不懂得放下,請想想會多累、多痛苦。所以,必須學習「放下」的心態,建立「祇問耕耘,不問收穫」「盡力而為,問心無愧」的觀念,才能把「名、利、地位」的包袱放下,祇有把「私心」盡量減低,把「我」字減弱,就事論事,就問題解決問題,實事求是地面對它、解決它,才能從「名利」「地位」的枷鎖中解脫出來。

人,因為天生地執著有我、有人、有世界,因此,事事以自我為中心,時時考慮自己有何利益?有何好處?然而,君不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田也空,地也空,換卻多少主人翁;名也空,利也空,到頭還是一場空;妻也空,夫也空,黃泉路上不相逢。」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對於人生的學問,古人實在太多的例子教導我們,人生不要太執著,要放開一點、看開一點。所以,「退一步海?天空,忍一時事事如意」,人生的哲理就是這樣。

在現實中,往往是「知易行難」,所以要「修」、要「煉」,祇有經過千錘百鍊,才能從鐵變成鋼,經得起風霜、經得起考驗。

當我們想不通、看不過、爬不上的時候,一招「放下」,就會煩惱盡消,痛苦盡失,自然而然心中就會浮起「自在」,這樣難關就會不過而過。「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但願古人的智慧能與我們心靈相通,這樣我們就會活得自在、活得開心、活得快樂。

 
 
慶祝佛曆二五五二年佛誕節
香港西方寺.浙江普陀山合辦八關齋戒暨精進彌陀佛七念佛法會

慶祝佛曆二五五二年佛誕節,香港西方寺.浙江普陀山合辦八關齋戒暨精進彌陀佛七念佛法會。八關齋戒是讓在家信徒學習出家生活的戒律,八關齋戒的「八」,是指所受持的八種戒;「關」,即關閉八惡,令三業不起諸過;「齋」,是齊斷諸惡,具修眾善;「戒」,是防非止惡。故受持八種齋戒,可關閉八惡,不起諸過、齊斷諸惡、具修眾善。因此,八關齋戒是趣向善道的妙門,是契入佛道的捷徑。

西方寺.浙江普陀山合辦「八關齋戒共修會」五 月四日至十日舉行,法會活動包括皈依授戒、念佛打坐、念誦儀式、佛學開示等。讓在家信眾有機會學習出家生活,藉以長養出世善根,種植出世正因。本次報名參 加者十分踴躍,五月四日下午,一百八十多名參加戒子陸續到西方寺報到。五月五日清晨四時,戒子們就依正出家人的生活:起板、早覺,開啟了精進的新一頁。第 一日清晨五時,西方寺法堂舉行正授八關齋戒儀式,受戒弟子齊聚一堂,虔誠一心,恭請寬運大和尚進入戒壇,眾戒子跪壇前,按受持儀式:香花迎請三寶,敷座請 師、開導戒法、請聖證盟懺悔業障、三歸納體秉宣戒相、教發大願護念咐囑等依儀規進行。寬運大和尚為戒子宣說八戒:不殺生戒、不偷盜戒、不淫戒、不妄語戒、 不飲酒戒、不塗脂粉、香水,不戴花鬘,不著華服,不觀玩歌舞妓樂戒、不坐臥高廣大床戒、不非食戒,並勉勵戒子依戒而行,以受戒功德,上報四重恩,場面殊勝 感人。

受戒後,戒子每天清晨四時起板,開始一天之修行。每日的功課集中於早課香──五時半至六時半(蓮池海會讚、讚佛偈、念佛、三皈依、回向);上午香──八時 至十一時(蓮池海會讚、阿彌陀經、往生咒、讚佛偈、念佛、繞佛、歸位、念佛、止靜、開靜、上供)午齋(排班過堂)主堂開示,養息。下午香──下午二時至四 時半(讚佛偈、念佛、繞佛、開示、開靜、迴向);晚課香──晚六時至九時,(蓮池海會讚、阿彌陀經、往生咒、讚佛偈、念佛、繞佛、歸位、止靜、開靜、開 示、拜願、三皈依、淨土文)四個時段,每個時段重複念誦讚偈、經文,並不斷重複念佛、繞佛及靜坐。法師們盡心領誦,戒子精進隨誦,嘹喨的佛號於西方寺迴響 不輟。

八關齋戒是由佛陀親自制定的,八關齋戒一般最少須受持一日一夜,以六齋日最佳。今信眾來西方寺受持七晝夜,因緣殊勝。受持八戒,使身、口、意三業清淨;身 齊則不造惡,口齊則無諸過,心齊則無煩惱,因此,戒都是從身、口、意做起。七日來,戒子於寺院住宿,日常起居需要禁語,以做到不造口業;戒子排班食過堂 齋,井然有序,食存五觀,心不馳散,令吃飯起居亦為修行。

精進佛七期間,每天下午和晚上的開示,最為精采。先後禮請淨旻法師、衍空法師、覺真法師、淨因法師及寬運法師主講與八關齋戒有關的題目,幫助戒子增加對佛法的認識,由信起行。法會後戒子皆表示,數天內連續聽聞高僧大德開示的機會很難得,而開示內容對他們頗有裨益。

佛七圓滿之日,法師、義工、戒子共聚五觀堂,一起分享對這七天法會的感受。寬運大和尚親自頒授受戒證書給每一位戒子,並開示: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今有緣 來西方寺受持八關齋戒,可罪障消除、所求如願,功德無量無邊;尤其能令參與者播下出世的正因,將來獲致解脫,免於生死輪迥。因此,人人皆應發心求受,以期 早日進趣菩薩道。並衷心感謝護法大德出錢出力支持,感謝信眾的參與,感謝義工的辛勞付出,一起成就了這次殊勝的法會。

戒子都紛紛表示,非常感恩有機會來到西方寺參加八關齋戒,雖然有點辛苦,但十分充實難忘,深感平和清淨,法喜充滿。法師及義工們的無私奉獻,也令他們大受感動,下次再有機會定會再參加!以下輯錄部分戒子的心聲,與大家分享。

 

李蕭錦賢居士:

參加八關齋戒體驗出家人的生活非常有意義,增加了對八戒、念佛法門的認識,由此生起信心,使修行更形精進。第一次參加抱賞試的心情,第二次則是投入的心情。我的感想用三句話講:第一是慚愧、第二是感恩、第三是發大願。

第一慚愧,我何德何能,有這麼多居士為我們服務,他們連日來的無私奉獻,任勞任怨的工作,成就了我們,感謝之外深感慚愧。第二感恩,感恩永惺上人給我們這 麼好的道場;感恩寬運大和尚,發心策劃,與普陀山聯絡,舉辦八關齋戒,前後準備了三個月,請高僧大德來開示,為普陀山法師安排酒店,食宿交通等,又用了這 麼多力量組織和宣傳,希望有更多人知道,凝聚了這麼多人來參與。第三是發大願,聽法師開示受很深的啟發,心裡發願要好好修行,好好念佛,朝著目標去做,在 大和尚領導下,多做好事,共同發心,將來一起去西方極樂世界。

八關齋戒期間心境非常平靜,一心念佛,沒有雜念,使自己能從另一角度看問題;如義工行堂,托著很重的飯菜,逐一給戒子添食,每件事都很小心,用雙手為我們 遞上毛巾,有掉落的殘渣,就很小心的用紙巾清理,令我非常感動;如果不是心無雜念,我欣賞不了這些細節,心清靜時,能看到別人更多的優點,他們為我們服 務,是成就我們,戒子間相處,氣氛很和諧,無矛盾無沖突,一百八十多戒子與員工及義工,大家互相欣賞,互相贊歎,優點互相引發,非常難能可貴。有法師引 領,又有這麼多同修一起修,更加投入,進步更快。六日來,完全投入精進佛七法會,對外界觀察不敏銳,直到結束後,回到寮房,一放鬆心情,大家互相交流,感 覺法喜充滿,人人都平和清淨,大家能看到別人的優點,智慧增長。更為有的戒子堅毅的意志感動,他們有的有傷痛,有的感冒生病,都不回家,堅持參與全程。與 西方寺好有緣,參加了二次八關齋戒,定當以身作則,好好念佛,並接應更多的人來信佛念佛。

 

魯太:

我學佛的時間不長,能到西方寺,真是好好的緣份,和大家一起念佛共修,互相幫助,得益匪淺,和大家一起獲得清淨、覺悟、歡喜。七日來,我們的起居飲食都有 義工細心照顧,他們好辛苦,好感激他們。我之前脾氣不好,沒有耐心,不明白應如何教小孩,有些縱容孩子。學佛之後,我開始以佛教的理論來看問題及用佛理來 教育孩子;我的脾氣也變好了,對事不再執著,心境好平和,同親人朋友相處好和睦,家裡人都見到我的轉變,也很支持我參加弘法活動。第一次我參加佛香講堂舉 辦的一天八關齋戒,今次再參加西方寺八關齋戒,數日都不能回家,我先生和家人都很理解,全力支持我。

寬運大和尚開示對我的啟示特別大,他說佛七有的信眾感觸流淚,我深有體會,八關齋戒靜座時,四周好安靜,只有輕輕的呼吸聲,靜座並不是休息,我想了好多, 我感恩永惺上人給我們這麼好的道場,感謝寬運大和尚給我們這麼好的學習因緣,與我們同修,又給我好多種福田的機會,我心裡不停地念阿彌陀佛,但又覺得自己 能力不足,念得不好,感到慚愧,感到無能無助,我哭了,我讓眼淚盡情的流,哭完後,我感覺好舒服,心情輕鬆了,心境異常平靜。

有法師普通話開示時,叫我作粵語翻譯,我的能力有限,怕譯得不好,寬運大和尚鼓勵我,為讓更多眾生聽聞佛法,我只好試試,這是給我機會鍛鍊,給我機會服務大家,我得益不只是對佛教理論理解更深,也增強了我的自信心,並與更多人結緣,大家都歡喜。

 

吳小曼:

我因為身體差,好多年未來西方寺了,見到寬運大和尚和李太,鼓勵我參加,李太說自己扭傷了,腰痛,看醫生,吃止痛藥,都來參加,我為之感動,就來參加了。 來西方寺,有回到家的感覺,念阿彌陀佛時,這種感覺更強,在這麼好的環境下與大家同修,心境好平靜。一同聽法師開示,受益特別大,參加八關齋戒,讓我得益 良多,是好大的福報,也是難得的因緣,我要好好珍惜,有機會會再來參加。

 

謝錦霞:

我看到菩提月刊二六六期有一篇文訪問李太,我讀後好感動,李太說的話深深觸動了我,我即約了三個朋友,一起來參加八關齋戒,一起來體會出家生活。第一天我 不小心受了傷,寬運大和尚關心我,勸我回家休息,難得有這麼好的機會,我不想放棄,吊著綁帶也要堅持,但又怕家裡親人擔心,就自己決定,暫不打電話告訴家 人,雖然有的不方便,但有好多同修關心我,幫助我,終於我也能全部完成,感覺好開心。

 

伍玉珍:

我學佛才二年多,對佛法了解不多,之前我是一位天主教徒,十多歲我已領洗了,至今有三十多年,年紀越大,身體及家庭問題越多,我想找回我自己人生的路,直 到近二年,我有緣接觸佛法,才真正找到自己應走的人生路,特別聽了法師的開示,我開始明白因果報應及緣起緣滅的道理,也開始用佛教的理論來解決我想不通的 問題,我明白學佛需要時間,要深入經藏,慢慢領會,要走的路還長,今天來參加八關齋戒,得益不少,下次我還會來參加,我要追上過去失去的時間,與同修一起 進步。

 
 
同作佛事 共鼎國運
—— 普陀山佛協組團赴香港弘法參訪紀實

◎覺 如

「慶祝佛曆2552年佛誕節,普陀山佛協與香港西方寺合辦八關齋戒暨精進彌陀佛七法會」。 這是刊載在四月份香港《明報》、《萍果日報》、《東方日報》等各大報紙上的大幅廣告,並有戒忍大和尚、寬運大和尚、淨旻大法師為三師和尚,覺真長老、淨因 法師、衍空法師、廣興法師四位開示法師的照片。香港荃灣西方寺住持寬運大和尚特邀普陀山佛教協會會長、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作傳戒阿闍梨,普陀山佛教協會副 會長、普陀山隱秀講院監院淨旻法師為教授阿闍梨。戒忍大和尚欣然隨喜,但因公務不克分身前往,特委託淨旻法師率佛協辦公室主任會閑法師、普濟寺副監院悟根 法師、明禪法師、佛協教務辦公室主任覺如法師一行五人組成弘訪團,於五月四日起程前往香港西方寺,共襄勝舉。是日下午,寬運大和尚、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會長 道平法師、大護法李蕭錦賢居士、柯王雪芳居士等到香港國際機場迎接,並於如心海景酒店設晚宴為淨旻法師一行接風,與諸山長老和幾十位護法居士共結勝緣。

五月五日早晨五時,以寬運大尚為傳戒本師、淨旻法師為羯摩阿闍梨、悟根法師為教授阿闍梨,於西方寺法堂為近二百名居士傳授八關齋戒。寬運大和尚行願深廣, 組織有方,西方寺常住大眾共同精進,居士們肅意虔誠,於小場地,做大佛事,上殿、請師、受戒、過堂,威儀齊整,六天五夜,嚴持齋戒,止語念佛,如法如律。

是日中午過堂,淨旻法師開示,引用天童寺齋堂對聯:「彌勒示貧相,穩坐主位,當糾察拖耳耳拖長;密祖現海量,喜讓客僧,命侍者移座座移位。」講了齋堂供布袋彌勒菩薩像的因緣,以詼諧風趣的公案故事,勸戒居士們不要從外相上分別凡聖賢愚,對一切僧眾要平等恭敬。又以「有彌勒肚皮千金易化;無維摩手段滴水難消」的聯語開示大眾,午齋過堂充滿法喜。

五日下午和晚上,淨旻法師用了四個多小時為居士們講了兩堂開示,介紹清代淨宗十二祖徹悟大師「淨業八事」: 一、真為生死,發菩提心,是學道通途;二、以深信願,持佛名號,為淨土正宗;三、以攝心專注而念,為下手方便;四、以折伏現行煩惱,為修心要務;五、以堅 持四重戒法,為入道根本;六、以種種苦行,為修道助緣;七、以一心不亂,為淨行歸宿;八、以種種靈瑞,為往生證驗。法師結合自己的學佛心得和親聞事實,以 事顯理,生動說明「得生與否,全在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在持名之深淺。」並針對不同根機,不同環境,教以不同的念佛方法,將淨土法門的信、願、行落實到整個人生中去。

下午第一支香結束後,淨旻法師率弘訪團一行前往道平法師住持的香港佛教文化協會荃灣道場觀摩了水陸法會。道平法師在非常有限的空間裡佈置莊嚴如法的水陸道場,祇有十來位法師帶領百餘名居士誦經拜懺,於斗室內,作大佛事,真可謂「道契真如法界寬」。想起去年十二月,道平法師等「雲水禪風佛國萬里行」的十八位比丘行腳來到普陀山的情景,那種萬里行腳,朝四大名山,則又是一種「心容妙理虛空小」的境界。弘訪團一行在笛子伴唱的爐香贊中上香禮佛,置身壇場,有一種妙樂盈空,忘身忘境的感覺。

淨旻法師應道平法師之請為大眾隨緣開示:為甚麼淨土法門「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呢? 就是缺少善根福德因緣。讚歎在會居士們正信三寶,具足善根福德。讚歎道平法師主持的香港佛教文化協會,方便善巧,隨順機緣,弘法利生,任運自在。尤其是早 在一九九九年四月推出全世界第一部漢文電子《佛梅大藏經》,率先實現佛經電子化,功德無量。然後,淨旻法師與道平法師就如何弘傳台宗法脈,發揚天台教觀座 談交流。座談中獲悉,道平法師一行還將把「雲水禪風佛國萬里行」進行下去,未來三年,再行腳朝禮五台山、峨嵋山、九華山,祝願他們如期圓成大願。

五月六日上午,弘訪團隨眾念佛,午齋過堂由悟根法師主法。下午,淨旻法師在「信、願、行」的 基礎上,繼續為居士們開示《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法師詳細講解了上品上生往生因果,又指導大家,在精進佛七期間,修六念法門,對治雜念。並著重說 明念天的意義,主要在於念天之光明、清淨、最勝、自在、和諧,而不要貪戀諸天福樂,要決志求生西方淨土。還宣導在平時持佛名號的同時,多念《往生咒》,拔 除一切業障根本,決定得生淨土。淨旻法師的開示可謂相妙、音妙、語妙、義妙,令聽眾大開信解,得大法喜。

五月七日上午,弘訪團一行參禮佛香講堂和志蓮淨院。午後前往佛教李嘉誠護理院,參加正覺蓮社果德尼師等在這裡為老人們舉行的傳供、浴佛法會。淨旻法師首先 為老人們開示淨業要事,率弘訪團一行五人在佛號聲中從兩側將花、香、燈、塗、果、茶、食、寶、衣、珠十種供品一一傳遞於佛前,然後引領老人們依次以香湯浴 佛。香港社會福利署彭耀輝先生與果德法師一同接待弘訪團並參加了法會。這是一所由李嘉誠先生創建的集醫療、護理、康復和臨終關懷於一體的一條龍服務的護理 院,環境清淨,護理周詳,老人們在這裡一面享受人天福報,一面念佛積累淨土資糧。果德尼師是覺光長老的第一位法嗣,行願深廣,智慧淵博,將法會組織得簡捷 如法,莊嚴隆重,老人們歡喜感動。

五月七日下午,淨旻法師率弘訪團一行與道平法師、果德尼師一道,由柯王雪芳居士等陪同前往觀宗寺拜見師父覺光長老。長老近日法體微恙,正臥榻休息,一見到淨旻法師即開顏微笑,首先問:「戒忍大和尚呢?」淨旻法師代表戒忍大和尚向長老問訊祝福並呈明原因,長老點頭會意。

是晚,果德法師代表正覺蓮社特於香港會展中心金紫荊廳設晚宴招待淨旻法師一行和覺真長老、道平法師、淨因法師、柯太、李小姐等。

五月八日,弘訪團即將圓滿返程,寬運大和尚特地請大護法李蕭錦賢居士來與淨旻法師一行座談,交流參加法會的收穫。李太說:淨旻法師的開示,給大家打了一劑 強心針,根據法師教示的念佛方法,第二天就得到淨念相繼的境界。她表示將帶香港居士們來普陀山參加妙老百歲誕辰紀念法會,供千僧大齋,並為長生庵大殿樂助 藥師佛像,為教育學院捐鑄唐式銅鐘。

寬運大和尚還與淨旻法師探討了共同弘揚觀音精神,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再作新貢獻的途徑和方法。表示特別感謝戒忍大和尚派五位法師來大力支持西方寺的傳 戒佛七法會。說西方寺是香港淨土道場,也是觀音道場,普陀山是全世界觀音道場中的龍頭老大,而且兵強馬壯,我們同是觀音弟子,要聯合全球觀音道場和觀音信 眾,構築一個同作佛事、互相交流的平台,力爭在弘揚大悲、淨化人心、賑災濟困、安老助學等方面有更大的作為。

淨旻法師高度讚賞寬運大和尚的提議與戒忍大和尚的構想不謀而合,普陀山在全球觀音道場和觀音信眾中有深廣的影響,還有承辦首屆世界佛教論壇的組織經驗和物 質設施,而且政府大力支持普陀山打造世界佛教聖地和國際旅遊勝地,願力與因緣都很具足,我們應當攜起手來,為維護社會穩定和諧,促進世界和平多做貢獻。

雙方探討了有關香港西方寺與普陀山普濟寺結對交流;妙善文教慈善基金會與永惺慈善基金會友好協作,開展慈善福利事業,並在適當的時候組團共赴河南駐馬店地區慰問愛滋病患者;成立「國際觀音信仰聯誼會」,適時在香港舉行「萬人念佛蓮花盛會」等合作意向。

座談一直延續到早宴席間。餐後,永惺長老率全寺大眾和受戒的全體居士與弘訪團合影。寬運大和尚、道平法師和柯王雪芳居士等到機場送行,弘訪團帶著無量法喜圓滿返程。

 
 
常州天寧寶塔落成開光一週年慶典暨
萬人繞塔禮佛盛會

◎喜 聞

○○八年四月三十日是一個特殊的日子,這天正好是二○○八北京奧運會倒計時一百天,又恰逢神州第一塔天寧寶塔落成開光一週年,這既是偶然的巧合,又是因緣的聚合。

活動在莊嚴的佛號聲中拉開了序幕。上午九點二十八分,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玉佛寺方丈覺醒大和尚、江蘇省佛教協會副會長、本寺方丈松純大和尚、徐州興 化寺方丈果光法師、揚州大明寺方丈能修法師、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法師等以及來自江浙滬、港、台的十八位高僧大德雲集天寧寶塔廣場,為天寧寶塔落成開光一周 年舉行「祈福奧運,國運昌盛」大法會,共慶神州大佛塔落成開光一周年,同祈北京奧運會獲得圓滿成功。

在法會圓滿之際,上萬名信眾居士在高僧大德的帶領下舉行了禮塔、繞塔儀式。祇見上萬信眾身著海青,雙手合十,一邊默念佛號,一邊右旋寶塔,場面蔚為壯觀。 佛經中記載:若見寶塔即見如來全身,禮繞佛塔有著莫大的功德,繞塔能夠遠離八難,具足妙色相,獲得福命財寶,得為天人師,後世得端正好相,得好音聲,得生 天上,得生王侯家,得泥洹道。天寧寶塔為當今全球最高佛塔,其153.79米的高度集齊了所有的陽數,每位善信在禮繞寶塔後都充滿了法喜,活動在一片佛號 聲中落下帷幕。

造塔、修塔、掃塔、禮塔的功德

在各種佛教經典中,記載了造塔有極大之功德,同樣的,修塔、掃塔、禮塔等,亦有莫大之功德。

 

敬塔的功德

依諸經典及古來各種教說所述,皆謂敬塔、造塔等可獲致無量福德,成辦道業,如《無量壽經》卷下說:起塔立像乃往生淨土之因行。另如《譬喻經》舉出十種造塔 之殊勝果報:(1)不生於邊國;(2)不受貧困;(3)不得愚癡邪見之身;(4)可得十六大國之王位;(5)壽命長遠;(6)可得金剛羅延力;(7)可得 無比廣大之福德;(8)得蒙諸佛菩薩之慈悲;(9)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脫;(10)得往生十方淨土。

此外,《造塔功德經》、《造塔延命經》等亦舉出延壽、生天、滅五無間罪、成佛等種種功德。《右繞佛塔功德經》則揭示繞塔可遠離八難,具足妙聲色相,獲得福命財寶,乃至得為天人師等。《提謂經》也說繞塔有五種功德。

此外,不限於造塔、繞塔,舉凡修塔、掃塔、禮塔等,也都可以獲得莫大的功德,以下略說明之。

造塔的功德:《僧祗律》中記載:「真金百千擔,持用行佈施,不如一泥團,散心按治佛塔。」《百緣經》中亦記載,有人隨喜一錢置於塔下,發願成就的故事。

修塔的功德:《百緣經》中記載,有一個童子在往昔毗婆屍佛時,因見佛駝舍利塔稍有破處,即和顏悅色請眾人共同整治,因此福報,於釋迦牟尼佛在世時,得生富豪長者家,及長,並於佛陀門下出家,證阿羅漢果。又,於佛世時,有一比丘,因過去世於塔簷安置一鈴,感得生生喉音洪亮,為眾所樂聞。

掃塔的功德:而在《小法滅盡經》中記載,在日定光佛時,有一個貧人以賣薪活命,有一天他到沼澤附近采薪,見到澤中有一塔寺,形態巍巍,心生 歡喜,即前去禮拜,卻見塔寺荒廢,雜草湮蔓,狐狸、兔子、飛鳥等止住其中,貧人不知佛塔的殊勝,祇是誠心掃塔,掃畢歡喜繞塔而去。由於此功德,其人命終後 生於光音天,福德光明最為第一。

繞塔的功德:《提謂經》中說,繞塔有五種功德:(1)後世得端正美好姿色;(2)得聲音妙好;(3)得生天上;(4)得生王侯家;(5)得 泥洹道。其中得端正好色,是由於見佛像歡喜之故;得音聲妙好是由於繞塔說經之故;得生天上是由於旋塔時意念清淨,不犯戒之故;得生王侯家,是由於頭面禮佛 足之故;得泥洹道,是由於佛塔代表如來法身之故。

又,繞塔有三德:(1)足舉時,當念足舉;(2)足下時,當念足下;(3)不得左右顧視、唾寺中地。

至於繞塔形式,經律之中,制為右繞,若左繞行,為神所訶。《三千威儀經》中說:「繞塔有五事:一低頭視地;二不得蹈蟲;三不得左右顧視;四不得唾佛前地;五不得中住與人語。」《華嚴淨行品》中說:「繞塔三匝,當願眾生,得一向意,不續四毒。」

禮塔的功德:《僧祗律》中說:「人等百千金,掃用行佈施,不如一善心—恭敬禮佛塔。」

 

《佛說造塔功德經》

本經說明如來在忉利天宮說法時,告訴弟子,如果有人能造塔,不管是高大如世界,或是微小如棗葉,其中藏有如來的舍利、發、爪、牙等,甚至如來的法藏十二部經,乃至一首偈等,此人的功德皆如同梵天,福德與天人無異。

 

《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

本經為佛陀在迦毗羅城中說法,當時有一外道婆羅門七日後應當命終,心中極為驚怖,祈求世尊救護,佛陀即為他宣說「無垢淨光大陀羅尼」,並教他修治整理崩壞的古佛舍利塔,並造相輪,書此陀羅尼安置於其中,如此可獲延壽、永離地獄惡道,成就廣大善根福德。

 

《一切如來心秘密全身舍利寶筐印陀羅尼經》

本經是述佛陀在摩伽陀國時,受一位婆羅門之請,前往應供的路上,看到一座古老朽壞的佛塔,世尊右 繞此塔三匝,並以衣服覆蓋其上,泣然垂淚,涕血交流,十方諸佛亦同流淚,接著又破涕微笑,大眾皆不知其意,金剛手菩薩即請問世尊。世尊說此古塔中有一切如 來無量俱胝心陀羅尼密印法要,但由於眾生業障重故,此七寶塔現為土堆,隱蔽不現,如來因此而悲傷流淚,十方諸佛亦然。於是佛陀為大眾宣說此秘密陀羅尼,並 說:「若有眾生書寫此經置於塔中者,此塔即為一切如來金剛藏窣讀婆。」功德廣大不可思議。

 

《大毗婆沙論》中起塔得福之說

《大毗婆沙論》中說:若人起大塔,如來生處、轉法輪處,若人取小石為塔,其福等前。大塔所為尊故,若為如來大梵起大塔,或起小塔,以所為同故其福無量。

《寶積經》中說:作石塔人,得七種功德:(1)千歲生琉璃宮殿;(2)壽命長遠;(3)得那羅延力;(4)金剛不壞身;(5)自在身;(6)得三明六通;(7)生彌勒四十九重宮。

 

天寧寶塔的建築藝術

天寧寶塔作為佛教建築,按照盛世之塔、文化之塔、旅遊之塔、傳世之塔的要求,創造了多項全國第一。是現今全國4,000餘座寶塔中最高最大的寶塔;第一次 在寶塔上採用青銅銘文瓦,在每片銅瓦上鐫刻佛教銘文;建立規模最大的佛教經文碑林,擬在寶塔基台1,000餘塊漢白玉檔板上,請500名海內外方丈和書法 家,書寫碑文;五百羅漢石浮雕圖,寶塔基座四周,採用福建石雕,製作了高2.8米、長130米的明版五百羅漢圖;第一高鐘,在寶塔的頂端鐘樓層118米高 處,懸掛一口高3.2米,重15噸的天寧寶鐘;第一地宮群,寶塔建有八明八暗十六個地宮,地宮用來珍藏舍利、唐代古佛、玉佛足、經書等稀世珍寶,並採用福 建影雕工藝,製作了31塊仿唐卡釋迦牟尼源流圖和全本石雕地藏經進行佈置,供香客、遊人參拜;第一景泰藍觀音應身像,採用傳統景泰藍工藝,製作了長72 米、高3米的三十二觀音應身像壁畫,這是全國最大的景泰藍工藝作品;第一石雕龍柱,在寶塔正前方兩邊,矗立著兩根高19.8米,直徑2.68米,每根重 200噸的石雕九龍柱,九條祥龍盤旋於柱,寓意了佛陀降生時九龍灌浴的場景,也應合了常州的龍城之意。

天寧寶塔內部佈置按照層層有寶、通體是寶,按佛教文化博物館的要求進行。目前已佈置完成開放的有第一層、第二層、第十二層、第十三層、鐘樓層、地宮。

第一層:大佛殿。該殿面積為1,600多平方米,層高13米,以供奉華嚴三聖(毗盧遮那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和觀音菩薩四尊大佛像為主。大佛像由青銅 澆鑄而成,每尊高10.5米,重10噸,外貼純金金箔;另設1,000尊小佛像,供信眾供奉。穹頂四周,鑲刻著長72米、高3米,用景泰藍工藝製作的三十 二觀音應身壁畫。四壁鑲嵌著220平方米的講述佛祖釋迦牟尼一生故事的大型銅壁畫「八相成道」圖。整個大佛殿氣勢宏偉壯觀,給人以震撼。

第二層:如緣殿。該殿主要供奉藥師佛、魁星、送子觀音、財神等四尊佛像。藥師佛主要是消災延壽,魁星主要是功名祿位,送子觀音主要是滿足求子信眾的要求,財神主要是發財致富。通過信眾對不同需求的祈求,給其帶來福祉。

第十二層:古佛殿。該殿主要供奉天寧禪寺收藏的唐、宋、元、明、清等歷代的古佛像,它們分別為木雕、石雕、泥塑、銅鑄、鐵鑄等,體現我國不同時代的造像藝術水平,其中一尊宋代木雕觀音為世上罕見的珍品。

第十三層:五方五佛殿。該殿主要供奉五方五佛,其中一尊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水晶釋迦牟尼佛。該佛十六世紀產於尼泊爾的藍毗尼,後流入西方,二○○三年 在旅泰華僑高培芝先生的善舉下,請回東土,並供奉於天寧寶塔,作為鎮塔之寶。水晶佛高57公分,重50公斤,通體晶瑩剔透,為佛教藝術之瑰寶。另四尊佛像 分別採用新疆和田玉和福建壽山石中白、黑、藍、紅四種色玉雕琢而成。在十三層四壁上,鑲嵌著大型木雕壁畫《靈山盛會》,這是由福建莆田國際民間工藝大師李 鳳強先生主持設計製作的一件大型木雕作品,展現了靈山盛會的宏大場面,在面積60平方米的柚木上雕刻了1,000餘尊神態各異的佛像、人物造型,組成了佛 教上的「清明上河圖」,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木雕工藝珍品。該殿地平高度為108米,寓意登上108米高塔,聽108響鐘聲,消除108種煩惱。在十三層的外廊上,可以極目眺望,全市景色盡收眼底。

鐘樓層:大鐘殿。該殿在118米高處懸掛一口重15噸的天下第一高鐘——天寧寶鐘。鐘上銘有《心經》、《大悲咒》和《鐘銘》等。鐘樓外壁上分別放置「國泰民安」「高鐘第一」兩匾和鐫刻於千年香樟木上的全本《金剛經》,內壁四側懸掛《華嚴大法》、《法華妙典》、《極樂莊嚴圖》、《初轉法輪》四幅揚州漆畫。

同時在台基層,設置了由國內著名的木雕、銅壁、石雕、亂針鏽等企業的佛教工藝品展櫃,供香客和遊客迎請。

 
 
地宮探寶
◎世 平

到地宮,總是有一種神秘感,總是與各種玄機、藏寶之類的不可思議的奇遇連在一起。在中秋千人禮塔聖會上,松純大和尚告訴我,二○○七年九月廿八日天寧寶塔地宮對外開放,並囑我一定要到地宮看看。

早就聽說中國大佛塔下有八明八暗地宮群,一直嚮往著親睹寶藏。地宮開放當天上午,我懷著一種好奇心,探訪了被佛教界稱為「第一地宮群」的常州市天寧寶塔地宮。

一位法師陪同我步入天寧寶塔吉祥大廳,徑直往登塔樓梯走去,我提醒說是看地宮,法師說沒錯,是到地宮。原來地宮入口就在登塔樓梯的旁邊。我想人生大都會遇到這樣的情形,入殿登塔往往是在同一個起點,關鍵看你自己要往哪裡走……我們今天要去的是神聖的地下宮殿。

走進地宮入口,一股禮佛的香氣立刻鑽進鼻孔,灌遍全身,使人馬上感到特別清馨、舒暢,越往地心深處走,香味越濃。走過四八三十二個台階,眼前是一道方形的 石門,借助燈光可以清楚地看見,上下左右都是用青石板砌成,古樸、莊嚴、神秘。我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不知道這通道有多深,有多長。怎麼還沒看見地宮門呢? 心想是不是真的有甚麼機關?又過了兩道方形石門,來到一個稍大點兒的廳,正中央放著一尊銅鼎,我直奔銅鼎並問法師,開門的秘密是不是裝在這鼎上的?法師哈 哈大笑,說門不是在這邊嗎?我順著他手指的方向看,有三道漢白玉的門,層次分明,深不可測,一眼看去還真壯觀,是想像中通向地宮的通道。每道門裡邊的牆壁 上都掛著巨幅景泰藍佛像,分別是觀世音菩薩、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法師介紹說,地藏王菩薩是大願菩薩,菩薩曾說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所以 一直在地下度化眾生。又微笑著對我說,你來地宮瞻仰就是一種功德,菩薩在為你祈禱,祝福你全家平安幸福。

穿過三道漢白玉門,又有三道刻著梵文的銅門展現在眼前,我看不懂,便問法師,法師告訴我,門上的梵文是八大菩薩的心咒,代表著佛教界修行的力量,進入地宮 的人皆能得到佛祖的護佑。跨過第二道銅門,眼睛一亮,這是一座漢白玉的方廳,牆壁上方有十四隻龍燈,下方有十隻蓮花燈,上下燈光可以穿透你的身體,身處這 潔白的玉廳裡,就好像是在沐浴、淨身,人的一點不淨和雜念都將在這裡淨化。穿過該廳就到地宮的內廊了。

走進地宮內廊,你仿佛進入了佛國世界,那廊頂柔和的嫩黃色燈光猶如佛光普照,內廊兩壁分別是經文和佛像,你似乎就在佛的懷抱。內廊呈正八邊形,每邊有一個 明宮門。透過刻在內廊兩壁大理石上的唐卡佛像和《地藏經》全文能看見自我。石刻唐卡是一種創新的工藝美術精品,表現的是三十一幅釋迦牟尼佛源流圖,講述了 佛祖一百零八個功業故事。在這裡你還能體會到藏傳佛教的魅力。

法師介紹說,目前天寧寶塔祇開放「金宮」「銀宮」兩個地宮,並先引我到「銀宮」。 站在銀宮門前一看,我完全被眼前景色吸引住,銀宮內銀裝素裡,潔淨無瑕,頂上是銀燈,地上是銀磚,四周是漢白玉雕刻的318尊釋迦牟尼佛像。我抬起頭再 看,看見的是嵌在天幕中的一顆顆明星,我凝視那些美麗的星星,好像它在向我眨眼睛,每一次眨眼就猶如佛祖賜給我一個祝福。再看地上,分明是銀河落地,平靜 寬廣的銀河上,朵朵蓮花在遊動,看著看著,宮殿中供奉的唐代石刻釋迦牟尼佛像,乘著蓮花來到我面前。佛祖頸下的橫紋極具魅力,肌膚豐腴細膩,袈裟輕盈柔 軟,像是綢緞又像是絲絨,流露出迷人的韻律與節奏;佛祖的眼神、嘴唇、姿態及手勢都特有美感和生氣。這是難得的美的享受,此時的我,索性閉上雙眼,靜聽自 己的呼吸,心中一片光明……。

也許是地宮剛開放的緣故,瞻仰者不是太多,內廊很暢通,我隨法師很快就來到了「金宮」。 走近一看,完全被震撼,我從沉醉在銀宮中醒來,肅然起敬。那金碧輝煌的宮殿裡,正面安放著金剛舍利塔,這是一種比較古老的覆鐘式舍利金塔,連塔剎上都鑲欽 著珠寶。在金黃色的燈光映照下,地上金磚折射出萬道金光,與舍利金塔射出的光輝交織在一起,讓你贊嘆,讓你激動,讓你寧靜。塔中供奉著中國佛教協會贈送的 佛陀的髮舍利及諸佛的肉身舍利。這可是無價之寶!這個全世界億萬佛教徒心目中至高無上的聖物,正在以平凡的姿態,接受人們的瞻仰與朝覲。我想這也是佛陀偉 大的精神。經歷了千年,他的面前,仍是跳動的心燭、燃燒的高香,跪拜的朝聖者、虔誠的誦經聲。我久久佇立,舍利塔泛起的光暈,是那麼神聖、莊嚴、肅穆。

法師用一束光朝舍利金塔上照耀著讓我看,我看清了佛舍利,我還看到了留在舍利金塔上的光影就是佛祖在講經說法的圖像。我細聲說給法師聽,法師用含笑智慧的 眼神對我說,你可有慧眼吶!能看到佛舍利是很難得的。佛舍利在天寧寶塔地宮供奉,常州人會同沐佛恩,同沾法喜,同享安和,社會將呈現出一派祥和氣象,人們 會自然、和諧、幸福、快樂。

舍利塔的兩旁供奉的是全部《大藏經》,佛經屬佛法身舍利。法師介紹說,《大藏經》供奉地宮有鎮塔之意。因為大藏經是匯集佛教一切經典全書的總稱,內容非常 豐富,在大藏經裡面,保存著現在印度久已失傳的許多佛教經典,也包括了中國學者對於佛教原理所作的創造性闡釋,是佛教及有關文化的一部大叢書。

這時,我看見兩位老人在舍利塔前長跪不起,淚流滿面,我震顫、不解,法師說這是自然的流露,他們功德無量。

處在這樣的氛圍中,人有一種超脫感,也許是精神的升華,也許是心靈的寧靜,覺得極其自在。舍利塔發出的金光彷彿是自然的光輝浸透到心底;《大藏經》發出的信息彷彿是天降的甘露滋潤著心田,我無法阻擋瞻仰這內心滲出的陽光,我無法抑制凝望這內心發出的呼喚……。

我問法師,怎麼沒見暗宮呢?法師反問,能見到還叫暗官嗎?我慚愧,問了一個弱智問題。

出內廊,穿過漢白玉方廳,腳踏著通道青磚,卻與進地宮時心境完全兩樣、進來時那種緊張、拘束散去了,取代的是輕鬆、快樂。雖然出官的通道與進宮的通道門和 長度都一樣,是對稱的,細心人會發現出口通道上的巨幅景泰藍佛像,卻分別是金剛手菩薩、除蓋障菩薩、普賢菩薩、文殊菩薩。

走出寶塔,站立在康熙帝手書的「菩提」銅 字前,眺望遠方,啊,天是那麼高遠,地是那麼廣闊,人是那麼智慧。廣場上一隊隊虔誠的信眾雙手合掌,從身邊走過,他們正按順時針方向右繞塔禮塔。我想,一 個人懷著一顆向善的心,一直往前走,一定會到達光明美好的彼岸。大佛殿傳來了誦經聲,這聲音繞著寶塔,也在我心中迴蕩。此時,我深深感到:天、地、人似乎 正融合為一體,放射出燦爛的光芒……。

 
 
遍行悟無生 身教更無言
——訪原中國佛學院副教務長白光長老

◎廖自力

東來西去身似鷗

世事如幻江水流

靈明本在無生起

溫情遍灑更無休

 

二○○八年二月間,正是春暖花開時節,我和《普陀山佛教》正進法師等一行三人,在普陀山佛學院的寮房裡,拜訪了原中國佛學院副教務長、現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八十三歲高齡的白光老和尚。

東來還西去 有情求無求

白光老和尚(以下簡稱和尚),俗姓胡,名季林,一九二六年秋天,和尚誕生於四川省新津縣祖宅。出生不久,其母過逝。

和尚道:「和尚都命苦。」

和尚以此苦緣,知眾生如母。

和尚童年由祖父撫養。祖父信佛,常念觀音神咒,所以和尚從小就會念觀音神咒。

和尚高中畢業後,入四川大學當工讀生。所謂工讀者,即半工半讀,勤工儉學。

一九五○年,和尚遊歷到湖南衡山。

筆者說:「和尚,我正是出生在湖南衡山。」

衡山最高峰祝融峰上有一巨石,形如獅子,故稱獅子岩,獅子岩上有一個茅蓬,茅蓬裡住著一個八十多歲的老和尚。和尚在獅子岩上遇著了住茅蓬的老和尚。和尚供 養了老和尚五毛錢,老和尚便留和尚過夜,同住一室。住一日,老和尚無語;住兩日,老和尚無語;住三日,老和尚仍無語。再數日,和尚意欲離去,老和尚忽然開 口道:世事無常,成住壞空,身如浮萍,無有定處,不如住下罷。

和尚就在獅子岩茅蓬住下,師賜法號:白光。

和尚道:「現在獅子岩上的茅蓬已不在了,祇有季羨林先生書寫的三個大字:獅子岩。」

筆者問:「和尚,你為甚麼要到衡山出家?」

和尚道:「因緣!」

筆者問:「您為甚麼要住在獅子岩?」

和尚道:「這是秘密!」

筆者問:「和尚,你知不知道,獅子岩那邊的山腳下,有個村莊叫杉木橋,那是我出生的地方。」

和尚說:「不記得了。」

和尚說完了便沉默。和尚沉默時有一種燦爛的微笑如武俠小說中描述的那樣。

後來和尚離開了南岳衡山,離開了獅子岩,來到廣東南華寺,那時南華寺的方丈就是當今佛門泰斗百歲老和尚本煥。那時本煥和尚一頭長髮,還留著鬍子,和虛雲老和尚一樣。

和尚在南華寺打了一個禪七,又打了一個禪七。之後,和尚來到乳源縣雲門山大覺寺,於虛雲老和尚足下受持比丘戒。當時淨慧和尚為同期戒子,佛源和尚為引禮師。

是年冬天,和尚受具足戒,奔陝西終南山而去。

筆者問:「和尚,您為甚麼不在雲門山住下?」

和尚道:「僧多粥少。」

筆者問:「那又為甚麼去終南山?」

和尚道:「聽說那裡有很多修行人。」

 

靈明本來心 無生亦無滅

和尚在終南山仙人嶴搭了一個茅蓬。獨自住下。

終南山仙人嶴山深路遠,沒有香客。

終南山常有土匪出沒,然而茅蓬裡除了佛像,更無長物。也沒有錢,有時連八分錢郵票都沒有。

筆者問:「那你吃甚麼?」

和尚道:「包穀渣煮土豆。」

筆者又問:「那買包穀渣和土豆的錢從哪裡來呢?」

和尚道:「賣柴,一擔柴可賣一元錢。」

每年冬天大雪封山前,和尚便用夏秋賣柴得的錢,到山外買些包穀和土豆回來,埋在茅蓬內的地窖內。如此春來冬去,寒來暑往,不知不覺就住了九年。

筆者問:「和尚,你在茅蓬裡,都如何修?」

和尚道:「無修。」

筆者問:「九年獨住,有沒有遇到甚麼魔障?」

和尚道:「沒有魔障。」

頓了頓,和尚又說:「有修就有魔障,無修就無魔障。」

筆者心中暗自驚歎:無修,可不是不修啊。無修,乃是無有造作,無有執著。無修之修,是最高的行持。一切魔障皆由執著心、分別心而起。和尚能做到無修之行持,絕非平常境界。

筆者又問:「既然無修,和尚又在忙個甚麼呢?」

和尚道:「無求。」

筆者說:「聽說和尚在終南山住茅蓬時,白天過午不食,晚上不倒單?」

和尚道:「盲修瞎煉。」

筆者鍥而不捨,問道:「如何能做到不倒單?」

和尚道:「堅持三天。」

知道和尚透露消息了,筆者心生歡喜,又問:「和尚住終南山九年,證得個甚麼?」

和尚道:「現量無分別。」

筆者問:「是心無分別麼?」

和尚道:「靈明不昧,一念不生,一念不滅。」

筆者大樂,見和尚臉上的微笑,純真而燦爛,恍惚無有始終,無有生滅。

一九六○年,和尚出山開會,被逮捕入獄。

筆者問:「何罪?」

和尚道:「莫須有!」

筆者問:「在獄中又作何想?」

和尚道:「是心自在,無有牢獄系縛。」

筆者心中讚歎:是真佛子也!

和尚唯有淡定的微笑,彷彿一切從未發生。

現證無生,故無有滅;現證不去,故無有來。

 

溫情如暖日 揮灑遍虛空

一九八○年七月,中國佛學院成立,和尚任教務室副主任。一九八四年任教務室主任,一九八五年,任副教務長兼教務室主任。從學院成立開始,和尚就一直住在北京法源寺,一住就是十六年。

十六年,對於一個行者而言,可能祇是一剎那。和尚在這一剎那之間,教育了多少學生,可一一算數;而圓滿了多少功德,卻無法估量。春來冬去,寒來暑往,一屆一屆畢業生來了又去,他們之間很多人成為佛門龍象,而和尚還是和尚,跟從前一樣。

和尚開始祇是教書法。

和尚說:「練書法也是修行。」

後來和尚又講了《楞嚴經》。再後來,哪部經的任課老師不在,和尚就講哪部經。

十六年後,和尚被當年的學生、現任普陀山全山方丈戒忍大和尚禮請到普陀山,任普陀山佛學院副院長。

和尚來的時候穿一身青布短褂,腰間束一條布帶。十年又過去了,和尚仍然穿一身青布短褂,腰間束一條布帶。

正進法師說:「和尚從不穿黃長褂。」

從來沒有人見過和尚穿過黃長褂。

筆者問:「和尚現在還教書麼?」

和尚微笑不語。

正進法師說:「和尚現在不直接教書了,和尚住在這裡,以身示教。」

筆者問:「和尚現在還打坐嗎?」

和尚道:「腿子不好,不打坐了,念佛。」

和尚的寮房裡有一台念佛機,一天念到晚,從不停歇。

筆者問:「和尚每天都做些甚麼呢?」

和尚道:「養病,甚麼都沒做。」

正進法師指著門口夾子上的一疊信箋,悄悄地對我說:「這些都是向和尚求援的,和尚有求必應。」

寮房的窗前有一張巨大的桌子,鋪滿筆墨紙張,和尚每天都要寫很多字,和尚的書法藝術自成一體,兼容小篆之古樸與隸書之蒼勁,求字者絡繹不絕。

正進法師說:「筆墨因緣,和尚從不拒絕。」

筆者請和尚賜墨寶,和尚欣然應允,即賜三幅墨寶,其一曰「善自護念」,其二曰「顯密圓融」,其三曰「即身成佛」

正進法師又指著窗外一畦菜土,說:「和尚每天都要到地裡去侍弄一下花草,還要喂鳥。」

筆者思忖:和尚每天都要做很多的事,做很多的事而從不執著,故說「甚麼都沒做」。因從不執著,故所做很多。這不就是禪境呢?

午飯時,走出寮房要下一截樓梯,筆者去攙扶和尚,和尚堅拒,和尚說:「你看我怎麼下樓!」

筆者便先下樓,回頭看和尚,祇見和尚右手扶樓梯,左手拄拐杖,一步一下穩穩健健地下來,全然不像一個兩次中風的老人。

到了齋堂,祇見餐桌邊的地上,擺放著一隻?子。侍者先打開?子,從裡面夾出醃好的泡菜。不用問,這又是和尚的作品。不管是誰,祇要喜歡,都可以來分享。我 嘗了一筷,果然味道美妙,入口難忘。這使我聯想到和尚在中國佛學院時,他的辦公桌上永遠都有一壇泡菜,隨時與人分享,永遠也享用不完。

分手了,轉眼間又是山外青山樓外樓,而和尚的笑容,卻凝固了似的,在腦海中塑成永遠。

 
 
立足道風建設 為杭州灣大橋通車祈福
—— 伏龍山三步一拜觀音法會記勝

◎洪 濤
前 言

伏龍山,位居慈溪之右,地跨東海之門。其山風景秀麗,林木蓊鬱,雲繚霧繞。山巔中有伏龍禪寺一座,掩 映於蒼松翠竹間。禪寺由唐咸通三年(公元862年)雲遊至此的鑒諸禪師發願始建。悠悠千載,時為歷代文臣武將、詩人墨客所稱道。唐時開國元勳尉遲恭、宋代 政治家王安石、大文豪蘇東坡、名學者黃震、民族英雄戚繼光、明末思想家黃宗羲、清抗法將領歐陽利見、近代高僧弘一大師、商界巨子虞洽卿等均在觀覽之餘吟詩 寓情,傳留下眾多佳篇名作。

伏龍禪寺歷代高僧輩出,唐時明州惟靖禪師、清懶耕元來、千日成眼等,不一而足。其中尤以近代高僧弘一 大師愛其環境清幽,三次駐錫伏龍寺,在此恭寫《佛說阿彌陀經》,共計十六大幅,後又陸續寫了對聯百餘幅,並於一九三二年春,用朱砂繪成《羅漢長卷》,長卷 後附《佛說五大施經》,精美異常,堪稱曠世佳作。

 

逢盛世,經濟發達。舉世 矚目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寧波舟山連島跨海大橋行將建造通車。自伏龍山遙望,兩座大橋恰似東西兩條巨龍彙聚,對發展地方經濟、方便交通益處多多。伏龍禪寺深 蒙地方領導關心和支持,諸山長老、四眾弟子及社會各界鼎力匡助扶持,遂定於觀音聖誕、得道日舉行三步一拜朝山法會,以祈佑地方。

浙江慈溪市伏龍寺拜山法會於二○○八年三月二十六日(農曆二月十九)早上八時許,在彩旗飄揚的伏龍山腳下隆重舉行。這是伏龍山建寺以來有史記載的首次拜山 法會。伏龍山伏龍寺住持傳道法師主持法會並領眾拜山。拜山法會歷時兩個半小時,圓滿結束於大殿。此次大型拜山法會功德全部迴向給十法界眾生及大橋通車,既 體現了佛教愛國愛教、慈悲利他精神,又使伏龍寺道風建設邁出堅實而可喜的一步。

當日風和日麗,天宇晴碧如洗。早上七點半不到已有許多護法居士和信眾聚集在山下,大家臉上寫滿了虔誠和喜悅,等候著拜山莊嚴時刻的來臨。七點四十分,全寺 僧眾在伏龍禪寺住持傳道法師的帶領下,依序排列,護法居士和信眾站在師父的後面。傳道法師在拜山儀式上作了簡短的開示,要求大家珍惜無量劫以來供養佛菩薩 得來的緣分,於朝山拜佛中要虔虔誠誠、真心真意,放下一切外緣,禮拜佛菩薩。

八時吉時一到,傳道法師身著黃海青,在雙引磬的鳴響聲中,於伏龍山古道的第一個台階上率先起拜,三步一叩首向伏龍山山頂進發。緊隨其後的僧眾和護法居士們 也誠心一片,隨著清脆的引磬響語向山上蜿蜒拜去。隨著時間的推移,汗水順著面頰滴落在山道的台階上。初春的古道兩旁,新葉初長,野芳競秀,時而能聽到小鳥 啾啾的鳴叫聲,它們在為拜山的四眾弟子叫好。拜山的隊伍浩浩蕩蕩,不時有新的成員加入到拜山的行列中。人們一邊三步一拜,一邊大聲稱誦著觀世音菩薩聖號, 使拜山法會越發顯得無比莊嚴……。

……九時左右,拜山隊伍拜到了半山腰止觀亭。為了去勞解渴,在止觀亭路旁已有二位師父把一瓶又一瓶的純淨水遞給正虔誠禮拜的眾人。這時大家的臉上已大汗淋 漓,衣衫濕透,大多現出疲累之態。然而,前方引導拜山的雙引磬仍在一聲聲持續有節奏地鳴響著,於是廣大信眾在這神聖的召喚聲中,用意志咬緊牙關堅持著向上 拜去,沒有一個人停下來休息,沒有一個人掉隊。拜山的隊伍在住持傳道法師的帶領下,緩慢而堅定地前行,一拜超三世,依然那樣有序不亂,依然那樣心香一炷、 虔誠一片,為眾生消災免難,為國家祈願祈福。十時三十分,僧眾和護法居士及信眾們,終於在鐘鼓齊鳴聲中拜進了伏龍寺大殿。

之後,住持傳道法師於佛前拈香禮拜,為拜山法會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他在全山僧眾和廣大信眾的祈請下,為大家說法開示。傳道法師激動地說,佛經云:禮佛 一拜,罪滅恒沙。今天我們何止一拜、十拜,而是百拜、千拜、萬拜!如此眾多的虔誠禮拜,可以滅除我們無量劫以來所造的罪孽。祇要我們消除了罪孽,沒有煩 惱,就能清淨自心,成佛成菩薩。其次,我們禮拜佛菩薩,可以報答我們累劫以來的父母之恩、眾生之恩。其三,我們人活在世上,最怕傲慢貢高。今天我們在禮佛 中,每一次拜下去,都是向我們最尊貴的佛學習,學習佛陀的謙遜,消除我們的無禮和傲慢。其四,我們生活在當今盛世,經濟繁榮,生活富裕安定,全賴政府昌 明。為了讓我們生活更上一層樓,國家花了巨資修建舉世矚目的杭州灣跨海大橋和寧波舟山連島大橋。兩座大橋彷彿兩條巨龍橫跨於海上,我們伏龍山伏龍禪寺今天 借觀音法會,以殊勝的拜山形式來祈禱這兩條巨龍能順利通車,並保佑所有過橋車輛平安。以上諸因緣殊勝,拜山法會功德無量!

四眾弟子聽了傳道法師的精彩開示,身心如甘露遍灑,清?無限,歡喜信受。在一片祝福聲中,大殿的鐘聲再一次響起,伏龍山觀音聖誕三步一拜朝山法會圓滿結束。正是:三步一拜禮佛祖,觀音聖誕為緣起。住持傳道轉法輪,道風建設旗高舉。

 
 
華夏盛世 古剎重光
興化茅山景德禪寺隆重舉行藏經樓、臥佛殿、方丈室奠基暨開工儀式

◎姚立軍、郭寶康

江蘇省境內,有兩座茅山。一座在長江以南的句容市,稱南茅山;另一座在長江北岸的興化市,叫北茅山。

清代乾隆年間,以考證考據而聞名天下的揚州學派代表人物任大椿在《過茅山碑記》中說:「北茅山為三茅真君初煉道之地」。這就是說,西漢景帝時期,茅盈、茅固、茅衷弟兄三人最初在北茅山修道拯民,因而稱為茅山。後來他們受請往江南句曲山,這才有了南北茅山之分。

漢唐時期,由於北茅山一帶農耕經濟發達,在山上建了一座三茅真君道觀。至今保存完好的唐代開元盛世的唐井是一個最好的物證,因此,《茅山志》稱「古有道觀」

到了北宋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一個叫德淨的大和尚來到這裡,將山上的道觀改成佛教寺廟,並以當時皇帝年號命名為「景德禪寺」。這期間,全國有兩處以皇帝年號命名,一處是江西景德鎮,另一處便是這座千年古剎了。

千年來景德禪寺大法高僧畢現,人文底蘊深厚。那時候,古寺依山而築,山下溪漕環繞。過了迎山橋,依次為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藏經樓和三茅殿,中軸五進,次第增高,又有兩廂合抱,樹木蔥郁,自古便有「山水小蓬萊」之美譽。從山前看,見寺不見山,叫「寺裹山」;從山後看,見山不見寺,名「山裹寺」。這座茅山,集金山之秀色、焦山之壯美、寶華山之威儀,成江北里下河地區的一座佛教名山。

早年的景德禪寺香火鼎盛,每年正月初一到四月初八道場蟬聯,大江南北香客齊集。十幾里長的茅山河中香船如蟻,山上山下,香煙燎繞,梵唄悠長。

一座茅山,一方風水,曾經促動了一方經濟,也帶來了農耕文化的繁榮。

千百年來,隨著農耕經濟的發展,茅山號子此起彼伏。以曲調甜美,宛轉悠揚而令人稱讚的號歌,曾於上世紀50年代唱出國門、唱進中南海,受到毛澤東等國家領導人的好評。二○○三年,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將茅山號子唱遍了全國,二○○七年,《歡樂中國行》在泰州演出時,台灣著名歌手周杰倫與三位茅山歌手同台演唱,引起了全場轟動。目前,茅山號子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已經名列江蘇省保護名目。

清明時節的茅山會船,千舟竟發,浪花飛舞,一派威武雄壯、團結拼搏的感人場景,正體現了世代茅山人民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每年三月十八的東岳廟會,源於東岳大帝的原型——三茅真君的茅盈。這一天,金龍飛舞,鼓鑼喧天,各種民俗民間的表演轟動了山下周邊幾十個鄉村,經貿活動,一片繁榮。

被稱為茅山三絕的茅山號子,茅山會船和茅山廟會都源於這座茅山和這座景德禪寺。

令人痛心的是,上世紀四十年代的戰爭和六十年代的「文革」將這座集歷史、文化、宗教、藝術為一體的千年古剎和這座靈氣十足的茅山毀滅殆盡,寺毀山平,茅山昔日的輝煌只存在人們的回憶中。

改革開放以來,茅山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工業園區的建成,標誌著茅山鎮的經濟開始騰飛,盛世修廟被提上了議事日程。人們回憶起一九四五年拆廟時,茅山老人紀前方?述當時情景說:「……」人們盼望著這座山和這座廟重現人寰。隨著民族宗教政策的進一步落實,二○○三年,興化市民宗局批准茅山景德禪寺開展宗教活動。

一位從茅山走出去的企業家再也按捺不住那顆激動的心。他叫后兆明,廣州亞洲國際大酒店董事長,廣東省商會常務副會長、廣州興化商會會長。當他帶著人生事業的輝煌一次次回到家鄉,聆聽著父老鄉親的迫切心聲;當他一次次走上茅山,看著眼前一片荒涼。他想起了「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那句古話,他發下弘願,一定要在我們這一輩人手上重建寺廟,重現一方風水,重展茅山古鎮的雄威。他多次與家鄉領導面晤,爭取政策支持;四次由廣州專程飛往常州,晉謁當代高僧松純大和尚。並親自與古寺籌委會成員商定了復建古寺的總體規劃。

根據松純大和尚旨意,定於二○○八年四月六日,農曆三月初一正式舉行第一期工程,即藏經樓、臥佛殿、方丈室的奠基典禮。

此舉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鎮政府的高度重視。四月五日,茅山景德禪寺在天寶大酒店舉行了答謝宴會,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楊建、市長助理鄧志方和市政協 副主席余建年等領導代表市委、市政府、市政協出席。席間,後兆明先生代表茅山景德禪寺,對市委、市政府、市政協以及相關部門的領導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對德 高望重的松純大和尚以及各大寺廟的高僧表示感激和歡迎,對港、台、穗以及海內外各位社會賢達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

市委常委、統戰部長楊建先生代表市委市政府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席間,后兆明先生頻頻舉杯,對各位領導,諸山長老,各界朋友表達了感謝之情。

四月六號,即三月初一淩晨正子時,在茅山古寺的原址舉行了佛教拜壇和灑淨儀式。

受松純大和尚的委託,由鎮江寶華山隆昌寺方丈心平大和尚、安徽阜陽古全佛寺印廣大和尚、南京方上寺都監心融大法師三位高僧主法。

「寶鼎名香,普遍十方,虔誠奉獻法中王。端為世界祝和平,地久天長。」

一時佛號悠長,香煙鼎盛,人們似乎又看到了古寺昔日的輝煌,正如心平大和尚所說,眼前非廟,心中有廟,古剎定能重光。

三月初一卯時,舉行奠基儀式。后兆明先生陪伴著以松純大和尚為首的諸山長老往寺門走去,茅山人民以鼓樂、腰鼓自發地迎接高貴的客人,「當好東道主,笑迎八方客」的標語表達了三萬茅山人的心聲。

走進山門,踏著當年宋代開山德淨、明代國師仙訓、清代高僧濟生、中興華嚴始祖朗月、民國間愛國愛教的密海等歷代大德的足跡,松純老人頻頻揮手,向茅山,向 茅山的鄉親們致意。順著山徑,沿著北宋富弼、范仲淹、滕子京、胡瑗、周孟陽、韓駒、元代張士誠、近代陳毅、李曉揚、韓國鈞當年的登山履印,后兆明先生心潮 澎湃,他要把一顆愛國愛鄉的心,化著實實在在的舉動,出錢出力出智慧,功德無量。

來自美國、新加坡、台灣、香港的賀電被放大在主席台兩旁。

后兆明先生主持了奠基儀式。他首先對松純大和尚一行、海內外大施主一行的到來再次表示歡迎。

松純大和尚在奠基儀式上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他說:…

后兆明先生介紹了主要來賓,並宣佈,香港永隆集團董事長王濤增先生當場捐資五十萬。

接著舉行了動鍬儀式。

儀式結束後,后兆明先生攙扶著松老離開現場,在鎮政府會堂舉行了座談會。

在鎮黨委譚世國書記和后兆明先生陪同下,松純大和尚和楊常委坐入正席,卞勝平鎮長主持會議。譚世國書記致歡迎詞,接著后兆明先生、前任統戰部部長殷有富先生、松純大和尚以及港台客商代表都作了發言,市委常委楊健先生作了重要指示。

「景德重光」的山門大匾迎進了無數個笑臉和無數個虔誠的茅山香客,「華夏逢盛世,古剎重開顏」的橫幅在春風中飄動。那座千年唐井,如今更清冽,更甜美。人人堅信,當年開元盛世,永宣盛世建起的這座茅山景德禪寺,在華夏盛世到來的今天,很快就會雄姿再展。

 
 
運動與飲食 —— 劉頌豪院士一席談
◎常 心

得是去年早春的一個下午,試業中的怡新素食舉辦新菜品嘗會。我的對面坐著一個紅光滿面、衣冠整潔的長者。據介紹,他叫劉頌豪,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著名光學和激光專家,首批博士生導師,華南師範大學校長,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科協副主席,美國光學學會資深會員等。

品菜會畢,我們請劉院士講話。劉院士離椅來到中央,站著為我們講話。當然,他講的不是奇妙的光學,而是他的健康之道。他先說一個故事:一天下午,他應記者之約來到羊城晚報。由於誰也不認識劉頌豪院士,記者們實在猜不出他的模樣。事後,一位記者記下了與劉院士的初次見面:「一 位中年男子騎著自行車翩翩而至。烏髮梳得紋絲不亂,身著長袖運動服、短運動褲,足登球鞋,車把上掛著裝有羽毛球拍的袋子。上了二樓的健身房,他先練了一陣 啞鈴,再挺舉杠鈴,然後用拉力器練三角肌、背闊肌……一番運動後,面不改色氣不促。他告訴我們,過一會兒他還要去打一個小時的羽毛球!」記者不敢相信,這位院士生於一九三○年,今年七十六歲高齡了!

劉院士由此打開話匣子,講起了他的健身和養生之道。他說,對於科學家來說,身體是事業的基礎、本錢,您怎麼積攢本錢?我很注意身體鍛煉。把鍛煉都融在生活 的各個環節。每天起來做操十分鐘,把所有關節都活動開了,心臟打開了,才去工作。下午五點半到六點半,一定要運動。每週運動五至六次,每次一個鐘頭左右。 我最喜歡舉重、羽毛球、游泳、跑步等。劉院士為我們徒手做了一個舉重動作,標準穩健,他接著說:「年輕時,我是舉重的運動員,從中學一直到大學,在廣州市比賽,不是冠軍就是亞軍,後來到長春去工作,工會組織運動會,都是冠軍」(眾笑)。

我問:舉重一停下來,就容易胖,您身材保持那麼好,有甚麼訣竅?劉院士笑道:這分三個方面:一是合理安排運動方式。比如,今天做有氧運動,跑跑步、走走 路、打打羽毛球,以有氧運動為主;明天就做健身、練肌肉。天天有氧運動,關節受不了,容易勞損。光是跑步,也不行。肌肉要維持,肌肉一萎縮,人的身體就不 行了。運動跟吃飯一樣,已經成了我的習慣。出差在外我也不間斷,在賓館裡原地跑、舉椅子、倒立。隨著年齡大了,在重量上、運動強度上要遞減、要控制,不要 逞強,否則會出毛病的。二是我也用中醫的觀點,來調動自身肌體收縮的功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我每天起來,做操的時候,很簡單的幾個穴位做些按摩,比較精 神,沒甚麼毛病。第三就與你們怡新素食有關了。身心要健康,一定要將運動和飲食配合起來。我平時吃得很清淡,很規律,多吃蔬菜、水果、雜糧,而且要控制飯 量。我平時應酬較多,我儘量不吃葷食,多吃果菜,吃多了,或者加大一下運動量,或者下一頓就餓一餐,要經常保持每天的攝入量和消耗量平衡。現在社會是漸漸 流行素食,人們的食譜越來越清淡,這是有利健康的。

劉院士興致勃勃地向我們列舉體育運動與科學飲食的好處:「首先是身體好,精力充沛,很少看病。長期以來,我非常忙,既搞研究又做領導,身體如果不行是很難勝任的。其次,運動能增強毅力,使人有「堅持性」;在科研中遇到障礙時,就有堅定克服困難的信心。而且,運動有利於心理健康,有了煩惱,做做運動就解決了。打羽毛球還能「健腦」,因為這項運動能練人的反應和四肢的協調能力,有益於全身的指揮系統——大腦。」

劉頌豪說,近年來,大、中、小學時的同學常組織聚會。大家發現,那些長年堅持體育鍛煉和科學飲食的同學,基本上都健在。那些先逝者,不是出在不鍛煉上,就是出在過度飲食上。

 
 
高僧指點消夏秘方:清涼度夏食五瓜
◎張明華

得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的一個夏季,原屬「清涼世界」的海天佛國普陀山夏日也烈日炎炎,酷暑難耐。有一天,我因工作關係去了普濟寺靈鷲樓,與時任浙江省和舟山市佛教協會會長、普陀山全山寺院方丈妙善大和尚協商景區整治工作,順便向大和尚請教這麼熱天氣您老是如何度夏的?

妙善大和尚笑著告訴我七個字:「清涼度夏食五瓜。」接著他象慈父一樣地解釋道:「如果你能在這炎熱的日子裏常吃點消暑清熱的瓜果,便會清爽滿口、煩渴漸消。」大和尚說的消暑清熱的瓜果:

一是西瓜。西瓜性寒味甘,有清肺胃、解暑熱的功用;祖國醫學稱它為「天生白虎湯」,對煩熱口渴、咽腫尿黃及腎炎等症,食之皆有裨益。

二是苦瓜。 苦瓜性寒味苦,明代藥物學家李時珍對它評價很高,說它有「除邪熱,解勞乏,清心明目,益氣壯陽」之功效。用苦瓜炒其他菜,自苦而菜不苦,故苦瓜又有「君子菜」之稱。

三是冬瓜 。冬瓜性平味甘,有養胃生津、除煩、消癰行水之功效。暑熱之日,以冬瓜湯下飯,不僅味道鮮美,有開胃作用,而且滋補利尿,能使腸胃為之一清。

四是絲瓜。 絲瓜性涼味甘,無論炒食或做湯,味道都比較純正,既細嫩又鮮滑,較受人們的青睞。它的營養也十分豐富,暑熱之時,有一碗絲瓜筍乾蛋花湯下飯,不僅那碧綠的顏色使人有清爽之感,而且它的清涼功能亦能使腸胃有舒適之感。

五是黃瓜。 黃瓜性味甘涼,質地脆嫩,有一種獨特的清香味。其生吃有生津解渴之功效,熱炒則有軟嫩滑爽之感;用之涼拌,酸辣皆宜,爽口之至;如果醃成醬菜,吃粥,無不相宜。暑天吃黃瓜,清爽又宜人。

此後,每逢盛夏時,筆者經常品嘗五瓜度夏,效果確實不錯。夏日易疰夏的朋友,不妨你也可試試。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僧伽會暨妙法寺合辦
為四川地震啟建「息災解困」籌款法會


  妙法寺經手共籌集善款壹佰萬元正
香港佛教僧伽會所收集善款如下:

金 額 捐 款 者
伍拾萬元 香港佛教僧伽會
拾萬元者 紹根長老 慧洪慈善基金 雷兆貞
七萬貳仟陸佰元 釋慧文中學
伍萬元者 大嶼山羌山觀音寺 何文樺
萬元 蔡雲兒
貳萬元 釋融靈長老
壹萬六仟佰七拾元 眾善信
壹萬伍仟伍佰元 慧遠中學家長教師會
壹萬元 黎笑貞
六仟貳佰元 林紫珊
六仟元 極樂寺眾善信
伍仟元者 陳琬萍 烏石鎮明見庵釋安明
仟元者  大光園 慧遠中學教職員及工友
貳仟零拾捌元 能仁中學部教職員及工友
貳仟元者 照添法師 方淨群 宋濂平 無名氏
壹仟捌佰元 王兆忠
壹仟伍佰元 何紹裘合家
壹仟元者 釋界端 黃建麗 歐寶蕙 胡妙玲 王丙志合家 威麗有限公司 張達德 黃展鵬 伍後甜 蕭國義 鍾綺文 張逸冰 張瑞祥 譚志基 莫詒謀 陳雨鈞
六佰七拾壹元 能仁書院大專部教職及學生
伍佰元者 釋如謙 何惠心 黎寬怡 譚志偉 何志淳 曾昭國 李苗 龍亨恩 李惠芳 鍾陳成然 陳玉珠 廖旭棋 蔡展輝 陳萓君 潘萬敏 高銘賢 候寶薇 鄭小玲 江炳鋒 江炳輝 蔡秀娟合家 凌冠偉 廖錦萍 李玉清 關淑嫻 易榮傑 金星基業國際有限公司
四佰元者 朱家明 張薇惠
佰元者 程鳳仙 張瑞卿 彭澤深 張國東 莫小玲 王文彪 許鳳屏
貳佰伍拾元者 陳君豪 陳君傑
貳佰元者 吳培燊 葉金妹 李宅佛弟子 黃海媚合家 李茸茸 周劍中合家 麥忠 莫雪芳 梁秀璋 戴思琪 謝景輝 許伊妮 Jessie 鍾 陶小蘭 陳偉洪 鍾巧貞 譚佩蘭 朱寶珠 陳競志
壹佰七拾元 Eua Lee
壹佰元者 吳瑪莉 三島正修 邱明春 歐陽?騫 何志敏 劉嬌 陳漢僑 陳先生 亞開 潘麗蓮 鄭靄婷 眾弟子 韋先生 黃頌恩 李兆強 黃兆榮 馮意馨 馮耀森 甘鳳娥 李耀華 林潔瑩 楊雁玲 李志林 王香 鄧德
伍拾元 朱寶玲



大嶼山蓮池寺舉行「綠度母火供」法會


二○○八年五月十八日(夏曆戊子年四月十四日),大嶼山蓮池寺舉行了由蘇曼迦舉佛學有限公司主辦的「綠度母火供」法會(綠度母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本次法會由蘇曼嘉皇仁波切及六位喇嘛主持,出席善信有150多人次。

善信在蘇曼嘉皇仁波切及眾喇嘛的帶領下,於下午一時正在蓮池寺開始誦「綠度母火供」儀規。火供儀式亦開始了,善信們雙手持著貢品,魚貫有序地向火壇獻上。下午三時正,法會圓滿結束。

是次「綠度母火供」法會,為眾生祈求風調雨順,為大嶼山諸山法師及火供法會參與者祈求消災延壽,身體健康;迴向年初國內雪災及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 。


佛教法相學會
敦 請
高 永 霄 居 士
﹙資深佛學講師﹚
宣 講
 《佛說阿彌陀經》與《稱讚淨土佛攝受經》
二譯本異同的研究


假 座
香港大會堂高座八樓演奏廳

日 期
七月十四日‧八月十一日‧九月八日‧十月十三日‧十一月十日‧十二月十五日
逢星期一,下午五時三十分至七時正
歡迎各界人仕屆時蒞臨參聽共研法益



慈輝資助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
拓展漢傳佛學文獻收藏



最近,哥倫比亞大學東亞圖書館﹙C.V. Starr East Asian Library﹚接受了香港慈輝佛教基金會7萬美元捐贈。其中,2萬美元用作購買民國時期漢傳佛學期刊,5萬美元用作建立以慈輝佛教基金會為名的專項基金,支持採購和收藏漢傳佛學研究圖書文獻資源。

在慈輝資助下,哥大東亞館已收藏兩套重要文獻。第一套是42冊的重印本《海潮音》雜誌,並含索引。它包括從1920年至1949年出版的全套各期雜誌,共350期。在此之前,哥大東亞館只藏有部分《海潮音》,且為縮微膠片。

「《海潮音》被認為是唯一一份研究中國民國時期漢傳佛學的最重要的期刊。」哥大專攻漢傳佛教研究、榮任「聖嚴漢傳佛學講座教授」的於君方(Prof. Chun-fang Yu)教授評述道:「為更好的理解20世紀漢傳佛教的新趨勢和新發展,學者們依賴這套雜誌,並視之為不可或缺的文獻資源。更者,因為當代的漢傳佛教的歷史源於民國時期,所以研究台灣的所謂佛教復興的學者們也發現這套期刊最有價值。」

第二套文獻為《民國佛教期刊文獻集成》,為再版民國佛教期刊文獻的集大成者。作為全國努力的結晶,它非常全面地收集了在民國時期佛學研究的連續出版物 共148份。從中國全國範圍內的圖書館整理並出版了所有現存的民國時期(1911-1949年)佛教期刊,其中很多為非常罕見的版本。這套文獻,含目錄索 引,共達209冊之巨。哥大東亞館收藏強項之一為民國時期出版物,但是民國佛學期刊的數量並不太多。這部文獻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哥大東亞館民國時期出版物的 館藏資源,也增添了漢傳佛學研究文獻資源。

哥大東亞館還將設立一項名為慈輝佛教基金的專項基金,支持購進和保護有關中國佛教研究的圖書館資源。圖書館館長Amy V. Heinrich博士認為「教授的努力,慈輝的慷慨,增添了圖書館館藏資源,讓人尤為感佩和欣慰。」

哥大圖書館為全美國前十大著名學術圖書館系統之一,擁有藏書9,800萬冊,期刊逾10萬種,同時還收藏大量的電子資源,手稿,善本書,縮微資料和其 它非紙質資源;圖書資源和服務系統共由25個圖書館組成,服務各個學科,不同專業領域;現有專業工作人員400多名,為全校教職工,學生和研究人員提供學 術服務。哥大圖書館系統的網站為www.columbia.edu/cu/lweb/,此乃為其紙質和電子收藏以及服務的門戶。

哥大東亞館為全美最重要的東亞研究圖書館之一,館藏圖書已逾805,000冊,文種包括中文,日文,韓文,藏文,蒙古語,滿族語,和西方語言等;期刊逾6,500種。東亞圖書館由1902年成立的哥大「中文圖書館」發展而成。中文收藏在中國歷史、文學和社會科學等諸領域都很強;日文收藏在文學,歷史和宗教尤其是佛教上很強;韓文收藏一直在韓國歷史領域有優勢。東亞圖書館的網址是 www.columbia.edu/cu/lweb/indiv/eastasian

  傅麗卿

  
僧人釋宏永個人化緣
買回一萬多斤大米賑災



在四川地震災區,彭州回龍溝龍門寺僧人釋宏永參加救援隊伍,冒著生命危險營救出45名群眾,並一直堅持在災區一線抗震救災,個人化緣為龍門山災區買回一萬多斤大米賑災,在當地被傳為佳話。

據回龍溝景區寶山集團總經理戴軍介紹,回龍溝景區距震源汶川映秀僅20公里,12日地震時全溝崩塌,13日下大雨無法施救,據2名逃出者說溝裡還有45名 受困遊客和群眾。14日部隊還未趕到,早上8時,由龍門寺住持釋宏永、寶山集團董事長賈卿等組成12人的救援敢死隊進溝救人。

45歲的釋宏永說:「很多人勸我在後方做法事超度就行了,不要進溝,有生命危險。」但他從逃出者口中得知倖存者全躲在溝內的龍門寺裡時,立即帶敢死隊向龍門寺前進。龍門寺建在半山腰上,許多道路連路基都垮在溝裡,敢死隊員不得不迂回繞路,在餘震、泥石流、塌方中艱難前進。僅2.6公里路程,隊員們走了4個小時才抵達,找到了45名倖存者後立即回返。

在回返途中,突遇大餘震,頭上的山石崩塌下來。釋宏永眼看周圍無處可躲,祇能冒死跳河。餘震過去,大家都以為釋宏永遇難了,他卻從河裡又慢慢爬上了岸。讓釋宏永難過的是,他從寺裡帶出來的一萬餘元現金和一些貴重物品,在河裡丟失了。他說:「一萬多元可以買很多糧食。」

15日救援部隊抵達後,熟悉地形的釋宏永,被安排在垮塌最嚴重的回龍山莊指揮挖掘救人。他穿著黃色的僧袍,在廢墟裡跑上跑下,協助解放軍戰士工作。 18日搜救工作告一段落後,他又忙著聯繫成都附近熟悉的信眾居士,電話化緣一萬四千餘元善款,24日從彭州買回一萬來斤大米,運回龍門山鎮賑災。

釋宏永是在阿壩州長大的僧人,他給記者講了心裡話:「這次我親眼看到了國家的力量。這麼多人力物力的調撥,如果沒有一個強大、統一、穩定的國家能行嗎?這讓我們僧人更堅定了愛國的思想。不能全靠國家救,佛教要盡上心力,災區僧人更要出力!」

據瞭解,龍門山鎮有災區群眾2萬多人,房屋垮塌嚴重。釋宏永下一步準備到深圳、香港等經濟發達的地方去尋求募捐,計劃為災區失去親人的老人修建一座可 以安度晚年的養老院和儘早打通被毀的道路恢復龍門寺,為廣大的信眾和災區民眾提供一個安撫心靈創傷的場所,以及供災民重建家園。初步預算建養老院和恢復龍 門寺的費用分別為養老院500萬元和恢復龍門寺700萬元。希望社會各界的愛心人士為災區獻愛心。阿彌陀佛!

  開戶單位:彭州市龍門寺
開戶行:商行彭州支行
護持帳號:6008 2010 2178 2850 0010
彭州市佛教協會 常務副會長
龍門佛學研究會 會長
彭州市政協 委員
龍門寺、三聖寺釋宏永主持
電話:13688751529
地址:四川.彭州.回龍溝風景旅遊區




首屆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開幕式 、南京毗盧寺開放十周年紀念
暨《溯流徂源——毗盧寺與中國近現代佛教》書首發式


首屆 「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暨南京毗盧寺開放十周年慶典儀式今天(5.24)在金陵名剎毗盧寺隆重舉行。

首屆「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由北京大學、南京毗盧寺、佛教在線(www.fjnet.com)聯合主辦。國家、省市宗教局負責人,中國佛教協會、省市佛教協會負責人,海峽兩岸幾十所高校、研究機構佛學專家,眾多名寺住持,日本友好人士參加本次會議。

開幕式上,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代表國家宗教局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說:南京毗盧寺和北京大學宗教研究所、「佛教在線」共 同發起的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意義十分重大和深遠,由國家宗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了《溯流徂源——毗盧寺與中國近現代佛教》一書,收錄了各位高僧大 德、專家學者的論文,其中不乏真知灼見,給人以啟迪,各位的研究成果對於中國佛教的未來發展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希望,中國佛教不 斷順應時代潮流,積極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中國佛教重新舉起「以戒為師」的 旗幟,不斷加強自身建設;中國佛教續佛慧命,紹隆佛種,加緊佛教人才的培養;中國佛教慈悲濟世、利益眾生,積極參與和興辦社會公益慈善事業;中國佛教服務 大局,為共建和諧世界作貢獻。國家宗教局副局長蔣堅永表示,大陸的佛教界與台港澳的佛教界應更加緊密地團結起來,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提高,共同發 展。祇要大陸的佛教與台港澳的佛教團結起來,那麼未來中國的佛教就大有希望,中國也一定能夠成為世界佛教的中心。

南京市委常委、統戰部長錢繼紅代表南京市委做了重要講話,她說:首屆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的召開,對於進一步挖掘和弘揚宗教教義、 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於社會和諧、時代進步和健康文明的內容,激發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的愛國熱情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積極性,發揮宗教界人 士和信教群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樓宇烈教授做了主旨發言:毗盧寺是中國近代佛教界最早的教團聯合組織——中國佛教會的誕生地。在南京,在毗 盧寺舉行這樣一個主題的學術研討會是有深遠意義的。伴隨著中國社會向近代的轉型,佛教同樣也經歷了一個從傳統向近代轉型的過程。在這個轉型的過程中,從 19世紀末至20世紀中,佛教四眾弟子、高僧大德、教團組織、佛教研究學者等都在各自的領域不同的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重大的成績,留下了寶貴 的經驗和教訓。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發來親筆賀信:欣悉毗盧寺將舉行中國近現代佛教學術研討會及毗盧寺開放十周年慶典暨溯流徂源一書首發式,一門三慶,可喜可賀,此誠佛教盛事勝緣,本人理當親自隨喜、讚歎支持,無奈年事已高,體力有限,須尊醫囑咐,不便遠行,故特函達請予見諒,唯在港遙祝:法務宏展、諸事吉祥。

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致歡迎辭: 一九九八年十月毗盧寺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正式成為合法的宗教活動場所,十年來在省市宗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順利的完成了一系殿堂修復,道風崇尚,文化修持等大量工作,對各位厚愛和關心表示最摯誠的感謝。

本次研討會旨在通過梳理中國近現代佛教的發展脈絡,促進近現代佛教資料的挖掘、整理和傳播,並通過加強中國近現代佛教的學術研究,為當今佛教界的健康 發展提供更豐富的理論基礎。基於南京毗盧寺與台灣中國佛教會的歷史淵源,本次研討會還希望通過對南京毗盧寺和台灣中國佛教會的相關研究,促進兩岸佛教界的 深層交流與合作。

在研討會開幕暨南京毗盧寺開放十周年慶典儀式上,南京毗盧寺方丈傳義大和尚代表毗盧寺再次向四川地震災區捐款10萬元人民幣。此前,南京毗盧寺和信徒通過舉辦賑災活動,已經通過紅十字會向地震災區捐款30萬元人民幣。

出席研討會和慶典儀式的領導、嘉賓還有:全國政協常委、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教協會西藏分會會長珠康大活佛,江蘇省宗教 局局長王軍,南京市政協副主席俞明,南京市政協秘書長陳五一,南京市宗教局局長朱淮寧、國家宗教出版社副總編史原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所長楊曾文,全國 人大代表、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南省佛教協會會長、嵩山少林寺方丈永信大和尚,全國政協委員、洛陽白馬寺方丈印樂大和尚,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雕塑院院 長、南京大學美術研究院院長吳為山、中國佛教協會教務部副主任清遠大和尚,台灣中國佛教會理事長淨良長老,日本友好人士前名古屋市佛教會長.真宗大穀派正 賢寺住持伊藤正導、名古屋市會議員齊藤亮人,《香港佛教》雜誌主編秦孟瀟老居士等人。美國正信佛教會會長、美國洛杉磯法印寺方丈宏正大和尚、德國少林寺住 持永傳法師以及國內多個寺廟方丈也紛紛發來賀電、賀信。

南京毗盧寺是中國佛教會舊址,有過輝煌,也歷經滄桑。一九九八年恢復以來,歷經十年,已成為華東地區一所重要的宗教文化和旅遊場所,每年接待海內外僧眾和遊人50多萬人次。

慶賀天寧寶塔落成一週年


常州天寧禪寺始建於唐朝貞觀、永徽年間,距今已有1,350多年歷史,以殿宇巍峨壯觀,佛像高大莊嚴、歷代名僧輩出、道風聞名遐邇而享有「東南第一叢林」之譽。清朝乾隆皇帝曾三次到天寧禪寺拈香禮佛,並御筆題寫「龍城象教」匾額。恢復開放以來,香火鼎盛,遊客如雲,現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保護寺院。

自古有寺必有塔,天寧寺也不例外。在宋代曾有七層寶塔名為「普照王塔」,後毀於戰火。俗話說「亂世毀廟,盛世興塔」, 為了禮贊盛世,祈求國泰民安,天寧寺方丈松純大和尚發宏願,重建寶塔。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二○○一年開始天寧寶塔的籌建工作,二○○二年四月 天寧寶塔奠基,經過近5年的建設,投資1.8億、貸款1.2億總投資近3億元人民幣的天寧寶塔於二○○八年四月三十日由海內外108位高僧舉行落成開光大 典並正式對外開放。

天寧寶塔坐北朝南,坐落在天寧寺中軸線的正後方,總建築面積為2.7萬平方米。塔高153.79米,為全亞洲最高的鋼架結構的佛塔。

天寧寶塔,神州第一,盛世之塔,傳世之塔,仰承三寶之加持,弘揚佛教之文化,歡迎社會各界大德居士、善男信女及賢達志士發大慈悲心,隨喜認捐或供奉塔 內各類佛像寶物,廣種福田,廣積功德,為佛教界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必能流芳千古,福慧雙增,吉祥安康,心想事成,消除宿業,證得解脫,成就菩提。

常州天寧禪寺

地 址: 江蘇省常州市延陵中路636號 傳 真: 0519-88110090
郵 編: 213003  開戶行:中國農業銀行常州分行營業部
電 話: 0519-88115647(客堂) 賬 號: 301-610101040008698
0519-88131133(募資處) 網 頁: http://www.tianningsi.org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