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582期
2008年11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千人同喜 萬人共讚賦 文
毗盧遮那
——大日如來頌暨中原大佛誕生記(上篇)
毗盧源起
◎高志其
佛門喜訊
韓國恭送金地薩
中國香港﹙西方寺﹚安奉大典暨
佛舍利贈送儀式
佛門泰斗
本煥長老一百有二 血經真跡喚醒世人 ◎常 欣
陞座慶典
印順大和尚榮膺方丈慶典 ◎常 興
「奧運」聯想
璀璨夢想 慈悲行願 ◎釋明義
佛經淺探
《佛說無量壽經》淺探﹙下﹚ ◎智 海
論 文
《護生畫集》中的佛教生態倫理思想﹙下﹚
禪境趣談
扭痛鼻子 ◎秦孟瀟
世出世法
金融海嘯 ◎楊 釗
慈輝人的奇遇 ◎慈 龍
水陸法會
水陸法會與水陸畫的要求及
其相應聯繫
◎陸巧玲
寺院建築
特色以外
── 志蓮淨苑布局對人文精神的體現
◎郭錦鴻
濟世精神
佛光普照 慈悲救渡
—— 貴州威寧白內障光明行
◎林素夠
災區中的「活佛義工」佐欽秋林葛嘎仁波切 ◎何靜萍
朝山感悟
日照法師朝禮四大名山途中詩偈摘選
緬懷高僧
哀悼妙蓮長老西歸百日祭 ◎高永霄
一位不該忘記的和尚 —— 淦泉法師 ◎潘文彥
佛教動態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千人同喜 萬人共讚賦
○○八年十月十八、十九日,深圳弘法寺先後舉辦了二個慶典,一是慶賀本煥長老百歲零二壽誕,二是印順法師榮膺方丈陞座誌慶。雙喜臨門、四眾雲集、萬人空巷、法喜充滿。弘法寺門前人山人海,千人同喜、萬人共讚,可謂是佛教界矚目的一大盛事。

弘法寺自一九九二年中開光至今已有十六年歷史,所謂是一座年青的道場。當年在趙樸初居士以及政府的關注和安排下,由德高望重的本煥長老住持以來,弘法寺從 一片空地到今天的弘法寺,已經是規模宏偉、金壁輝煌、佛像莊嚴、香煙繚繞,一座莊嚴的佛教道場。充分顯示了本煥長老的具大能量。從弘法寺今天的成就,可以 看到本煥長老其中傾注了多少心血,功德無量!

本煥長老是當代佛門泰斗,禪宗高僧,他在海內外佛教界享有祟高的威望。我與本煥長老相識有六十年之久,長期交往使我對本老的德行和修為有很深的印象,他終身奉行「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的大願,他懷有一顆悲憫眾生的菩提心,解行相應、建寺安僧、大闡宗風、弘法利生,接引了無數眾生,深受四眾弟子的愛戴。

為了續佛慧命,後繼有人,老人家在有生之年培養了接班人,特授命法嗣印順法師接任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具有善根,福德因緣,是本老的得意門生,得到本老的 器重,在本老的引領下,已成為新一代德才兼備的佛門龍象。印順法師法相莊嚴,道心堅固,兢兢業業,任勞任怨,一直追隨本煥長老精進修學佛法,協助本老領眾 薰修,弘揚佛法。印順法師在擔任監院期間,言傳身教,身體力行,完善了寺院管理,以現代理念管理寺廟,重視佛教文化建設,培養僧才,辦佛學院,舉辦「弘法之旅」「佛教文化節」等,吸引了很多初機信佛的人接觸到佛法,充分表現出他的智慧與福報。

弘法寺之名,顧名思義就應該以弘法為主,當年弘法寺的名是正果法師提出,趙樸初居士書寫,就是為了發展佛教文化來弘揚佛法。如今,印順法師不負眾望,我相信在老和尚的威望感召下,印順法師一定能把佛教文化做好。

名師出高徒,經過多年的鍛練與考驗,顯示了印順法師傑出的才華與智慧,深得本老的讚嘆,護法居士的敬重,政府的信任。我們深慶付托有人,可喜可賀,印順法師是不可多得的佛教英才。

我們祈願弘法寺在印順法師的住持下,把弘法寺建設成為弘法利生的基地,注重實修的道場,為佛教的發揚作出更大的貢獻。

 
 
毗盧遮那 ——大日如來頌暨中原大佛誕生記(上篇)
◎高志其
前 言

二OO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河南魯山毗盧遮那——中原大佛舉行隆重開光盛典。為此,我國著名辭賦家、文化學者高志其撰寫了《毗盧遮那——大日如來頌暨中原大佛誕生記》賦篇。

賦文長達萬餘字,分為上下兩篇。上篇為《毗盧源起》,述 了河南魯山的地理、環境、人文、歷史,建立大佛的緣起、過程,毗盧遮那與五方五佛的關係及開光大典的盛況。下篇為《和合無上》闡述了中國佛教的發展過程及 規律,指出當從集大成佛教,尤為唐密——漢密的振興而至科學佛教,由科學佛教而至現代佛教,由現代佛教而至世界佛教,從而描述了我國文化發展的戰略構想。 實現和諧社會、和諧世界。

全文夾敘夾議,若論若賦,而駢散結合。既論述了文化的五大關係,又進行了東西方文化的比較,既闡述了世界對中國文化及佛教思想的敬仰,又分析了中國文化及佛教思想對近、現代人物的巨大影響。

讀來生動有趣、見地新穎。宛如一幅從宇宙時空到日月星辰,從自然世界到山河大地,涵蓋各個時空無數芸芸眾生的全景式宏闊畫卷。亦如宇宙時空、超時空一切生命於中發展、昇華的壯麗史詩。

現發表如下,以饗廣大讀者暨思想文化愛好者。

宙時空,成住壞空,無始劫迴圈,皆為因果而生,因果而滅。萬億億類,芸芸眾生,隨同生滅,輪轉不息。
又值宇宙洪荒,混沌初開,有毗盧世尊,勘破時空宇宙幻相,世間萬象幻相,生命生死幻相,以本昔大誓願,而成就無盡法界,度脫無餘眾生界。為大日如來,普照世間出世間。

復同一切如來,同共集會,漸次證入大悲藏發生三摩地。世尊一切支分皆悉出現如來之身。為彼從初發心,乃至十地諸眾生故,遍至十方還來佛身本位。本位中住而復還入。由此而生大悲胎藏曼荼羅法。

復於恒河沙數如來,九十俱?菩薩眾,於阿迦尼吒天廣大摩尼寶宮殿,同共集會,示現內證境界。為度大自在天秉性剛強眾生,遂降須彌山頂金剛摩尼寶峰大樓閣,現大威德身。而演金剛界曼荼羅法。

又往昔,多少劫,一一歲月流去,此二法相生相發,度卻無數億眾,徑出宇宙時空,世間萬象,生命生死幻相界歟,而入諸佛不生不滅,無根無住,無形無相三摩地矣。

歲月荏苒,大莊嚴劫轉瞬已逝,賢劫千佛旋復而來。毗盧遮那——大日如來亦化身釋迦,於娑婆成佛。廣度眾生,俱成佛道。

夫閻浮提世界,南瞻部州,有日出之國,名曰震旦,彼國中原,豫省之西,伏牛之東,古稱魯陽而今謂魯山。攬斯地歟!東鄰平頂鷹城,北依洛陽名邑,南接南陽故郡, 西望長安古都。蓋兵家之要地而中原之通衢。觀斯景也!山巒疊嶂而河流縱橫。林木繁茂而物產豐裕,更夫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溫泉奔湧,上、中、下湯。猶史雲:商後良夜常浴,皇女之湯,泉發山石,熱如鼎沸,遂為浴池,瘡濯即愈,蓋驪山之神驗。

昔堯裔孫劉累,遷魯封邑。遂於堯山建祠,繼聖開賢。

武王滅周,周公子伯禽,代封魯侯,為周室輔弼。後屬東周王畿,歷朝郡縣相易。

復有聖賢墨翟,其母身孕,夢日中鷹而至,故先佛來,行世間平等義。兼愛天下。互利世界,摩頂放踵,獨苦為義。裂裳裹足,日夜不休。止楚攻宋,屢消兵燹,是大家故里,聖人之風,不讓遑遑而曜耀百世。故賢才代出,為民請命。建祠築台而遺澤流芳。

東漢永平七年,佛學東來。攝摩騰、竺法藍,於嵩山大法王寺,譯經開教,是謂大乘。唐貞觀年間,太宗夢金佛,站立山顛,指點湯池,遍灑甘露。遂於堯山建寺, 超薦戰陣亡靈,敕賜佛泉。開元三大士,來華弘密,是謂密乘。密乘之宗,毗盧遮那佛,顯密雙修,理法兼明。嗚呼!是墨子故里,終得平等究竟義。

聖賢泉源,一脈相承,而佛為大聖、萬聖之聖。況乎毗盧,諸佛之本源而時空之終極。

遂千百年來,數度變遷,始建於唐而復興於宋,盛極於明而衰頹於清。

嵩山大法王寺,方丈釋延佛,昔於峻極宮,老母洞苦修,禪觀一佛,立於中天,手指西南,口稱:小小安安,西西號號。霎時地湧清泉,福澤四方。

遂尋禪境之旅,復覓法泉之源。

一九九○年,延佛赴京謁樸初,談及禪境與所願,樸公喜極而曰:「此甚奇特,因緣前定。中華五方五佛,西瞻樂山,北仰雲岡,南建天壇,東籌靈山。惟夫中央,非汝莫屬。」復云:「經曰五方五佛,東方阿佛,南方寶生佛,西方阿彌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毗盧遮那佛,今名雖不同,而佛佛道齊,事相不同,理性則同。此五佛理上論:五智俱足。法上云:五大協和。修因正果謂:因行四大菩薩,果德五方五佛。唯其如此,吾國民信仰,可臻於實處歟」。遂後籲曰:「俾使五方五佛華夏會齊,善莫大焉!」

延佛聞言,法喜充滿,猶醍醐灌頂,豁然而通,其心愈堅而其志愈篤。

遂東奔西走,南下北上,國內探尋,海外覓求。籌措資金,勘址選地。

先至嵩山,後越黃河。曆尋太行、王屋、雲台諸山。一路行來,輪椅擔架,山高路險,水深林密。反復勘察,兩次奠基。由美投資,以日助資。地雖為佳,然終擱置,蓋諸因緣未臻,而所擇非彼也。

彼時之際,樸初又曰:「當用國內資金,以振吾華,而揚吾威」嗚呼!此深意也,慧目如炬,洞遂時空,大國鵲起。

由是,病殘之軀,二次探求,直下南粵隱賢,會諸港澳賢德,集資籌募,而會商務要。復於豫省桐柏、大別、伏牛勘察,亦未果而歸。

一日,延佛於法王寺,夢白兔引路,徑至西南山,驀然金光普照,一金佛駕祥雲而降,霎時地湧清泉,奔流不息,猶似法脈四溢。

數夕,汝山李留法,自石人山來,拜見釋延佛。誠邀赴魯,堯山佛泉寺。李君者何?優秀民營企業家、河南天瑞集團總裁歟。恢弘大氣,品行皆優。慈孝雙親,體恤職工,早年歸依延佛,闔家向善,周濟鄉鄰,廣行仁義,為國為民,故為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也。

但見古寺殘垣,凋敝破敗,二人發大誓願,重建古寺,再燃佛燈,放大光明。幾度晤談,訴夢金佛,李君心有靈犀,一點即通,遂定寺佛一體。

復為大佛選址,延佛五次登臨,深入不毛,荊棘遍處,忽見兩山峽谷,一川溪流,逶迤無盡,俟至魯山上湯,一片谷地,豁然開廓。百千大吉祥雲,簇擁玉枕,毗盧含笑,似將迎來。延佛駐足雲爾:「大佛即在此處矣。」遂至高處,指點群山:「玉 枕山龍脈,源自伏牛山之石人山,奔騰止此,遂形成玉枕,然後開帳,個字中出,形成此勢。觀之可見,青龍蜿蜒居於左,白虎頻顧伏於右,於盡頭處則成犀牛望月 之局。寺前大河回環,嘎然成湖;面前群山連綿,萬蓮竟開,遂成雲水大案之天然屏障。四周羅帳周密,八風不透,山上經年祥雲繚繞,紫氣氤氳升騰。所謂:靈光 源自天籟,根基接通須彌。誠世間稀有之佛國寶地也!」

此言一出,鼎立乾坤,亦使人茅塞頓開、豁然而通。

爾後專家論證,普皆以為:朝聖禮佛之勝境,天下眾生之福祉。朴公聞知,欣然題名「石人山金佛」,復凝神運筆,贈詩延佛:「未必芳菲始是春,枯槎老幹見精神,近來學得平心法,羅剎堂前化美人。」褒彼身殘志堅而精進不息,和合大眾而包容萬法。

是天道之酬勤,有志者事竟成。終啟宏闡釋義,無上法門;紹隆佛種,殊勝偉業。

數載寒暑,櫛風沐雨,犯露乘星,晝夜工程。佛曆二五四八年,西元二○○四年四月初八,中央毗盧遮那——大日如來,巍然矗立,光顏燦燦而悅豫清淨,寶像莊嚴而卓絕天地。

毗盧遮那,諸佛之法性身,亦佛宇宙化與神格之象徵。彼四智化為四方四佛,故為一切覺者理、智之源,而稱「最高現廣眼藏如來」,又稱「大日如來」,意即光明遍照,遍一切處而作大照明。此照明無有內外、方所、晝夜之別。如經疏云:「重陰昏蔽日輪隱沒,亦非壞滅。猛風吹雲日光顯照,亦非始生。雖為無名煩惱戲論重雲覆障,而無所減。究竟諸法實相三昧圓明無際,而無所增。以如是等種種因緣。是世間之日不可為喻。但取其少分相似故。」

誠哉!斯義。佛謂境界,高、廣、深也。廣則橫遍一切三、四維時空,高則峻極無際多維時空,深則超逾時空、非時空乃至非非時空而至無時空處歟。

由此而觀,毗盧遮那——大日如來,何謂「最高顯廣眼藏如來」,及居甚深不可言語之境界。

由此而見,毗盧遮那——大日如來智慧光明,焉何貫穿一切,而一切無不貫穿;涵蓋一切,而一切無不涵蓋;包容一切,而一切無不包容。

由此而知,毗盧遮那——大日如來智慧光明,何以亙古長存,遍照眾生、凡夫、菩薩與十法界。

蓋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與毗盧法性相連而相通,皆由毗盧法性一體而流出。

然惟覺悟,方與毗盧之頻率諧和,方受毗盧之智慧照耀,方聆毗盧之回歸呼喚。

遂由此而悟「世間之日,不可與之相比少分」。蓋皆真實而不虛也。

八百里伏牛,蜿蜒西去, 延綿疊嶂,滿目青翠。毗盧遮那立於群山之中, 如融金聚,影暢表裏、放大光明,極盡莊嚴;似笑非笑,似嗔非嗔,微妙含容,而迎十方朝覲。

但見天色蒼溟,恍若虛空,如如不動,猶眾生之心性,亦毗盧之法性,似大地而似天空,似宇宙而似時空,非大地而非天空,非宇宙而非時空,皆為虛空無盡藏也,是故當下即是虛空,當下即是法性。

時值春夏,青藍疊翠,空蒙一色,兩岸垂柳依依,白碟飛舞,麗鳥莫名,啼囀穿行其間。

遠觀佛泉,萬綠叢中,殿閣高聳。金碧燦爛。

再往前行,玉宇瓊樓,宛然在現。人間宮闕,豁然面對。如曼荼羅,美倫美奐,壇城重重,精緻莊嚴。

沿千米朝佛大道,徑達五門牌樓,復過湍流疊瀑,大沙河朝聖橋,至八吉祥廣場。但見城池高闊,猶雪域之布達拉宮。佛泉寺山門,紅牆綠頂,復懸聯曰:「世路不知何處進,禪心應自此中生」

咦!此門不同一般門,此廟不同一般廟。何以故?入我門來,俱皆回歸,毗盧法性。是故眾生皆為未來佛也。
彌勒殿中,四大天王赫立兩邊、未來佛哂笑中坐,韋陀菩薩於後護法。左立首創大佛記,右豎樸公題詞碑。

復再向上,大雄寶殿,釋迦、彌陀、藥師三世佛,十八羅漢依序兩廂立,後則垂慈觀音,引領眾生。大殿聯曰:「三尊金像龍吟虎嘯出天台,九品蓮花獅吼象鳴登法座」

殿外南眺,群山連綿,層巒疊翠,遠山遠天,盡融虛空無盡,渺渺不可窮目。

循復而上,五方五佛廣場。四方佛禮敬供養,大日如來頜首致意,四菩薩持法而立,眾天女環侍周邊。金剛界曼荼羅,慨然於目,奇妙殊特,世界獨一無二者歟。

於此上觀,毗盧遮那佛,微露半身,含笑凝眸,注視芸芸眾生。但見天雲飄蕩,碧空如澄。萬山朝拱,禮敬如來。東西伏臥,左青龍而右白虎。

攀登禮佛大道,拾階而上,心中所思,猶如經云:「願我速得戒定道,願我早登涅槃山」

登臨禮佛台,觀瞻禮敬,謂喻眾生,普皆成佛。復登天梯,徑達心王,浩瀚法身。心中所願,猶如經云:「願我速會無為舍,願我早同法性身」。但見大佛,如法性山,高聳入雲,端立蓮花、金剛、須彌三座。上表佛果,中表不壞法,下表宇宙之中心。

站立玉枕,景象開闊。蒼穹如蓋,虛空無盡。氣勢之宏闊,誠曠古之未有。

於正觀之,大佛與五方五佛廣場,大雄寶殿,皆一中軸線。梵宇琳宮,點落四周,渾然一體,極盡壯麗;於側觀之,山形朝闕,河勢抱關,白鶴之祥,青鳥之氣。尤奇哉矣:禮佛壇與大雄寶殿回音傳聲,雖隔百米而猶似耳語。

於右觀之,佛門之最,青龍嶺摩天鐘,逾百餘噸,淩空懸掛、古樸沉拙,身鑄銘文,以頌升平之世。鐘聲悠然,宮商協律,飄渺天際,數十裏皆聞其音,堪稱世間吉祥鐘也。

壯哉!斯寺,毗盧遮那,屹於群峰,恍似天接,猶如虛空。下有八吉祥廣場,以為供養,上有禮佛廣場,膜拜頂禮,中有五方五佛廣場,金胎合曼。

咦!於意雲何?蓋寓中華大地五方五佛之縮影象徵,宇宙時空五方五佛之縮影象徵,一真法界五方五佛之縮影象徵;亦寓華藏境界,重重無盡,大中寓小,小中寓大,大小一如,內外一如,而皆為毗盧遮那之法性身也。
故淩虛俯觀,我中華大地,五方五佛,四大名山四大菩薩,普皆曼荼羅壇城,復有無數寺宇,點綴其間。宛如諸佛菩薩時空關係圖也。

舉首仰觀,宇宙時空世界,東西南北中,五方五佛,亦為曼荼羅壇城,十方佛國,猶似繁星,散綴其間,一如諸佛菩薩時空關係圖矣。

入佛三昧,諦觀十方世界宇宙海,過、現、未來,無數三千大千,普皆五方五佛與諸佛如來曼荼羅,萬億佛國,充遍其間,俱為毗盧遮那與諸佛如來一真法界關係圖也。

至此,五方五佛:華夏圓滿會齊,蓋為盛世因緣,當我中華民族之振興也。復焚香禮訊佛國樸老,彼生前「五方五佛會齊華夏」大願業已告成。

夫李留法者,留佛法脈於世間,是真其名也。復以無功德為功德,是謂無量也。夫釋延佛者,秉大日之宗旨,承樸公之遺願,當為佛泉寺之創始而漢密中興之法將也。

嗚呼!創者、建者,俱皆功德無量,而與日月同輝。

佛建八年,風調雨順,六時吉祥,人民安康,災厄無虞,種種祥瑞不斷,感應不可勝言,或射萬道光芒,或放七彩金暈,或發夜間鼓聲,聞瞻皆驚,合掌禮頌。

戊子秋暮,法會如海,四部無遮,僧俗男女,八方雲集。毗盧遮那等視一切,俱皆平等,大日普照,如秋華果,遍滿十方諸世界。萬億如來一時來集,法界諸尊簇擁其間,世界虛空重疊無隙。無數人天,稽首合什,唱贊大日如來無量功德。

彼時際也,九天之雲皆下垂,四海之水俱陡立。雨曼陀羅虛空紛墜,大日聖號世間齊誦。法性光芒遍照一切含識與含靈,是諸眾生,無不隨其性分皆蒙其益,平等開發種種無量善根。

蓋毗盧遮那身、口、意,遍諸地、水、火、風、空、識,遂遍法界與虛空,亦遍一切有情、非有情,而鹹共與之相應、相融而相發也。

﹙待續﹚

 
 
韓國恭送金地薩
中國香港﹙西方寺﹚安奉大典暨佛舍利贈送儀式

為慶祝中、韓建交十六週年,推廣佛教文化、提倡天台宗思想、弘揚佛教精神,香港西方寺謹訂於公曆二○○八年十月廿四日﹙農曆戊子年九月廿六日﹚,舉辦「韓國恭送金地藏菩薩中國香港﹙西方寺﹚安奉大典暨佛舍利贈送儀式」「中、韓佛教文化及天台宗思想交流會」

出席嘉賓包括:韓國宗會議員志準大師、韓國佛教放送理事長、韓中佛教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林影潭大師;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中央駐香港聯絡辦公室代表;荃灣區議會主席周厚澄太平紳士、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主任學愚教授等。

此乃國際佛教文化交流盛事,藉此增強國際性的民間外交與佛教文化流交、增進國際友誼,促進社會和諧,達致世界和平的目的。意義非凡,功德殊勝。

 
 
本煥長老一百有二 血經真跡喚醒世人
◎常 欣

為了「促進佛教文化交流,推動慈善事業發展,共建和諧社會,「首屆深圳佛教文化節」於九月三十日上午在深圳弘法寺經堂隆重開幕。

主辦單位有:深圳市佛教協會、羅湖區佛教協會、深圳弘法寺慈善功德基金會、深圳弘法寺。主要活動有:本煥長老百歲有貳壽誕慶典,弘法寺印順大和尚陞座典禮,本煥長老血經真跡展覽,「弘法之旅」,佛教文化論壇講座,音樂晚會,華興寺開光,四面佛贈送、安放及開光等系列活動,同期弘法寺僧伽合唱團赴韓國參加《神州和樂》演出。

開幕當日,本煥長老語重心長地寄語「首屆深圳佛教文化節」,他說:「這 是好事,我希望你們辦這個佛教文化節首先要懂得佛教,支持佛教,利用佛家的道理去利益眾生,成就眾生,結眾生緣。人家問到佛教你們連佛都不懂,怎麼弘揚? 首先你們大家要好好學習佛教,才能弘揚佛教。學習佛教是好事,它是成佛的根本。辦佛教文化節為甚麼,就是利益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救度眾生,講佛教 的道理。願大家都能相信佛教,都能行持佛教,才能有好處。佛教徒要弘揚佛法,首先自己要學好佛法。我希望大家好好學。深圳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印順大 和尚說:「我們走出了這一步,這樣很好。我們為甚麼要舉辦佛教文化節 呢,就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方式,能夠接觸到佛法,能夠得到佛法的好處,能夠真正通過佛法改變他們人生。我們每個佛教徒都是一個社會,應該成為社 會道德的典範,應該成為重組社會道德體系的典範,我也希望我們能通過佛法,能夠改變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命運,改變我們的社會。把我們現實的社會變為極樂 淨土。」

煥長老是當代中國著名高僧,系禪宗臨濟宗第四十四代傳人,現任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湖北省佛教協會名譽會長、深圳市佛教協會會長等職。

今年農曆九月二十一日是本老一百零二歲的壽辰,「首屆深圳佛教文化節」特在深圳弘法寺開設為期二十一天的「本煥長老血經真跡展」,將本老當年刺舌、指血恭敬書寫的《普賢行願品》真跡隆重展出,以供世人瞻仰禮拜。

本煥長老二十二歲出家,迄今已八十載。本老前半生志在苦行,參研經、律、論之教理教義,坐禪閉關、跪拜五台、刺血寫經、燃臂孝母、領眾薰修,遵循百丈清規,繼承禪門宗風,宣導人間佛教,尊為「佛門泰斗」。後半生奔走中外,行化四方,廣結善緣,披心瀝膽,建寺安僧,連續修復或新建丹霞山別傳寺、廣州光孝寺、深圳弘法寺、新洲報恩禪寺、黃梅四祖寺、江西百丈寺、南雄蓮開淨寺與大雄禪寺等十餘座寺院,德業巍巍,堪稱佛門巨匠。其弟子一百七十餘萬人遍及海內外,法子三百餘人。

一九三八年,本老跪拜到五台山廣濟茅蓬,每日誦讀《普賢行願品》,刺指、舌之血,以工整小楷書寫了《楞嚴經》十卷、《地藏經》三卷、《金剛經》、《普賢行 願品》和《文殊師利法王子經》等共二十餘萬字,以此報答佛恩、眾生恩,以及無始以來,過去、現在一切父母撫養之恩,懺除累生累世的無明罪業。然而,在那風 雨飄搖、兵荒馬亂的年代,所有血經,幾經滄桑後不知下落,本煥長老每每尋覓,終是渺茫。一九八七年一月一日,忽然由終南山來一僧人,要在光孝寺掛單,當時 寺廟剛恢復,住房緊缺,難以留單。此時,僧人恰巧遇見長老,對長老說:「我是特為送一部經來。」頃刻間,長老好象感覺到甚麼似的,隨即叫僧人將經打開,當時,本煥長老真的難以相信,這竟是他多年盼望而無下落的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此經離開長老足足五十餘年,忽又失而復得,實在是不可思議!

雖說其他血經至今尚不知何處,但這一部《普賢行願品》血經的失而復得給本煥長老帶來了無比的欣慰。老和尚無限感慨道:「僧人將僅存的《普賢行願品》血經保護,付出了很多代價,由此可見,不僅護法之人得力,而更是佛法威力之功。能回到我手裡,實在是天大難事,於今思起,佛法之偉大,無與倫比!」
佛門泰斗本煥長老這部唯一僅存的《普賢行願品》血經原本,在發現後一直密不外顯,常人難得一見。本屆深圳佛教文化節期間,特恭請至深圳弘法寺供奉,供廣大有緣人瞻仰、禮拜。

「血經真跡展」的首日,記者恭敬採訪了本煥長老。

記者:

師父,感恩您啊,您一生的修行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今天您的《普賢行願品》血經原本在首屆深圳佛教文化節中展出,令四眾弟子得以瞻仰並向您學習。請您談談您的感想好嗎?

本煥長老:

我是佛的弟子,既是佛弟子,那麼佛在因地中剝皮為紙,刺血為墨,書寫經典積如須彌 山。我沒有剝皮為紙,祇是刺血為墨,書寫的經典還是很少很少很少,我祇寫了十九卷,那第十八卷在文化大革命中沒有了,但是這一卷《普賢行願品》怎麼有的 呢?他們是把它裝在?子裡,埋在土裡,文化大革命過了之後,才把這經拿出來。現在這個經翻印一百多萬,誰要就給誰,為甚麼?這是成佛的根本。佛可以說是我 們的師父,我們是他的弟子,所以應當要向他學習,他現在已經成佛了,但我們是未成之佛,首先我們就要向師父好好學習,我們才能成佛。我們要成佛,不向師父 認真學利益眾生、教化眾生、成就眾生、救度眾生這些好事情,我們怎麼會得到福德具足、智慧具足呢?如果不能得到福德具足、智慧具足,那成甚麼佛?沒辦法成 佛。佛稱為「兩足尊」「兩足尊」就是福德具足、智慧具足,要想福德具足、智慧具足,那就向佛認真學習。要知道我們所有的菩提都屬於眾生,沒有眾生,一切菩薩都不能成佛。我們的福德因緣都在眾生中,這就是我們成佛的根本。我希望大家將來都成佛。

「本老血經真跡展」開館同時,第二屆 「弘法之旅」——福慧增長體驗營也開營了,在弘法寺印順大和尚的帶領下,400餘位營員,在佛號聲中,緩步來到展館前,近距離感觸本煥長老的慈悲願力。在瞻觀血經前,印順大和尚對營員們開示:

大家今天能夠參觀本煥長老血經真跡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親眼看到老和尚當年血經的模 樣,你們想想,你們的福德是多麼的不可思議,你們的因緣是多麼的不可思議。我們要珍惜這樣的福報,珍惜這樣的因緣。在末法時代人身難得,我們也得到了;佛 法難聞我們也聽聞了;善知識難遇我們也遇到了。我們能夠親近佛法,親近善知識,並且我們親近的是能夠真正點燃我們生命智慧的光明,能夠徹底照射我們的生 命,使我們獲得真正的智慧和解脫。教給我們以感恩和包容的心面對社會,面對他人,面對我們的朋友,面對家人。從改變我們自己,來改變我們的家庭,改變我們 周圍的環境,改變我們整個的社會。我們是一個佛教徒,我們是以佛陀為榜樣,行走於這個世間,行走於我們的每一個家庭,行走於我們生活的每一個點滴。我希望 我們從今天開始,時時刻刻能以佛教徒的身份來要求自己,以佛教徒的標準來要求自己。能向老和尚學習,能向古代的高僧大德學習,能向佛菩薩學習。他們也是 人,我們也是人,他們可以作佛,我們也可以作佛。但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路是要一步一步走的,但是,我們祇要走路,都總有到家的時候,我們不管坐飛機還 是坐火車,還是行走,都要堅持往前走,我們的生命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悲歎,不可能因為我們的不如意,或者不可能因為我們的消沉,而可以停止不前。我們的生命 不管我們願意或者不願意,時間都在一天一天地往前走,我們的生命都在一天一天地走向盡頭。

諸佛菩薩他們經過修行能做佛菩薩, 5、12大地震告訴我們生命的無常。所以我說:生命無常,佛法難聞,善知識難遇,我們不要辜負我們在弘法寺的這幾天,不要辜負了我們這大好的因緣和大好的 人生,希望我們的人生從今天起能夠充滿著智慧的光明,希望大家也從今天起能夠身體健康,工作愉快,心想事成,萬事如意……

大和尚親切、體貼的話語,殷切的囑託,化為了春水般的涓涓細流,溫暖著每個學員和義工們的心靈。

在展覽館內的營員們,認真觀看著放在展台上的血經真跡,有的雙手合十、有的心存恭敬、有的感慨萬千……
一位來參加體驗營的學員觀看完本老血經展後說,本煥長老抄寫的血經太不可思議了,真是難以想像,他向我們表達了一種堅強的毅力和不屈不撓的求法精神。這種精神震撼著我,在我今後的工作生活中,我要不斷的用佛法修正自己,完善自我,消除一切業障。

在走出血經展館的路上,學員們感受著血經帶給他們的法喜和震憾。我想每一位學員看完後都會被老法師的這種求法的精神和弘法利生的行願所感動。

 
 

印順大和尚榮膺方丈慶典
◎常 興

秋時節,華果飄香。梧桐歡呼,仙湖騰蛟。弘法聖境,法喜 充滿。二○○八年十月十八日(農曆九月廿日),深圳弘法寺舉行印順大和尚陞座慶典,前來參加慶典的國內外高僧大德,諸山長老雲集一堂,共同見證本煥長老的 衣缽弟子印順大和尚榮膺深圳弘法寺方丈。這些天深圳弘法寺喜事連連,令國內外注目。

中共中央統戰部發來賀電:「金桂飄香,秋高氣爽,時節順暢,人氣正 旺。弘法寺建寺二十年來,努力走黨中央提出的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道路,積極回應中央政府提出的宗教要為經濟社會建設作貢獻的號召,在本煥長老的領 導下,全寺僧眾與廣大信徒愛國愛教,慈孤憐寡,解救危困,把佛教的慈愛融入社會,饒益眾生,在深圳乃至珠三角港澳地區影響深遠。本老年歲韶耄退位,獨具慧 眼推薦衣缽弟子印順法師榮任弘法寺方丈。印順法師年輕有為,在師父本老的關心下,勇於創新,善於管理,與寺內執事一道精進,弘法寺管理井井有條,成為都市 佛教寺院的典範。

現在,印順法師榮膺弘法寺方丈,教界歡喜,信眾擁戴,希望印順法師擔任方丈後,尊重業師本煥長老,繼續取得長老的支持與關心,堅定地走愛國愛教的道路,帶領寺內廣大僧眾,為弘法寺的未來做出更大的成績。」

原全國政協李瑞環主席在賀信中說:「深圳弘法寺是我國改革開放以後才 建立起來的佛教寺院。這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在落實貫徹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方面取得的顯著成果之一。住持弘法寺的本煥長老是我國佛教界德高望重的領 袖,經他管理的弘法寺一直是我國佛教界的模範寺院。現在本煥長老退居,提名由印順法師接替方丈一職。印順法師是本煥長老的衣缽侍者,長期在本煥長老身邊親 近本師,得到了本師的真傳,是本老信任的弟子。印順法師懂佛教,懂寺院管理,在佛教界擁有一定的影響,受到弟子們的護持。現在印順法師榮膺弘法寺方丈,肩 負弘法寺未來發展的事業,我相信印順法師一定能在本煥長老的支持下,不負深圳佛教四眾弟子的囑託,堅持愛國愛教傳統,將弘法利生的事業做得更加圓滿,為我 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慶典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統戰部部長杜青林,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鄒家華,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等領導同志 發來賀信或送來花藍。國家宗教局局長葉小文,國家宗教局副局長齊曉飛,廣東省委副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劉玉甫,廣東省委統戰部部長周鎮巨集,廣東省民族宗教 事務委員會負責人,深圳市委、市政府、市政協領導許宗衡、白天、戴北方、王毅、李華楠、卓欽銳、姜忠、姚欣耀,深圳市委統戰副部長、民族宗教局領導馮安 群、姚任,羅湖區委書記劉學強,區委副書記、區長魯毅等到弘法寺看望本老,並向印順大和尚道賀。

印順大和尚陞座法會在莊嚴、隆重的氛圍中進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應本煥長老邀請,專程從北京來深圳弘法寺,為印順大和尚送位。陞座法會按照佛門儀 規,印順大和尚在兩序僧眾的迎禮和護持下,先從山門說法進入弘法寺院,然後次第說法進入天王殿、大雄寶殿等,最後到法堂完成陞座儀式。

印順大和尚在答謝辭中說:「業師本煥長老是我國佛教界的泰斗、禪門宗 宿,在佛教界享有很高的威望。他老人家在二十餘年前來到深圳,運籌帷幄,披荊斬棘,克服種種困難,開山弘法,建成一大叢林,使弘法寺成為廣東乃至世界佛教 界著名的伽藍,為深圳與香港等地的人民帶來了一片淨土。貧僧自出家以後,一直追隨在業師的身邊,耳聞目睹,受其薰染。業師堅持正法,信解雙行,修行不綴, 慈憫眾生,給我們做出了榜樣。貧僧就是在業師的教育下成長起來的,現在業師將這麼重要的一個寺院交給貧僧管理,使我感到身上的擔子非常沉重,害怕有違業師 的囑託,我祇能盡心盡力,在黨和政府支持下,在中國佛教協會與廣東佛教協會和深圳佛教協會的指導下,在全寺僧眾與廣大護法的護持下,愛國愛教,依教奉行, 盡自己最大的力量,管理好這座寺院,不負業師和全體僧眾的囑託,為中國佛教作出新的貢獻。」

現年三十六歲的印順法師是中國佛教協會直屬寺院中最年青的方丈。中央統戰部,國家宗教局,中國佛教協會領導及居士代表等在慶典法會上講話。

香港旭日集團董事長楊釗代表居士講話:「今天是弘法寺歷史上最值得紀念的一天。我們熱愛的本煥長老宣佈正式退居,由印順大和尚擔任弘法寺的方丈。在此我代表參加陞座儀式的全體居士與護法,向本煥長老表示深深的敬意,印順大和尚榮陞弘法寺方丈,我們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本煥長老一生弘法八十餘年,做過許多寺院的方丈,至今仍然還擔任其他寺院的方丈一職。本煥長老雖然長期擔任方丈,但是他老人家並不戀慕方丈一職,而是敞開心胸,勇於推薦青年僧才,印順大和尚就是經本煥長老考察之後,提名擔任方丈的。

印順大和尚是我們熟悉的有為僧才,他出家以後一直追隨在本老的身邊,志向遠大,熟悉寺院管理,平等待人,解行雙修,善於調整各種關係,尤其是具有處理突發 事件的能力,所以深得長老的信任,也得到了我國政府與有關部門的稱讚與表揚。近幾年弘法寺一直在大和尚的實際管理下,佛教弘法利生的事業蒸蒸日上,業績顯 著,弘法寺成為中國佛教寺院的一顆明星。我們當中的許多人都與大和尚相熟,深知他的能力、水準與為人,現在弘法寺交到了大和尚的手裏,由他來領導全寺僧眾 從事續佛慧命的偉業,我們與長老一樣,感到欣慰與放心。
弘法寺祇有二十餘年的歷史,在座的許多人與我一樣都是這一寺院發展的見證者。本煥長老初來深圳開山弘法時,那時的條件非常艱苦,面對著各種困難。但是長老 心願廣大,發願既成,弘法寺最終在他的手裏建成,並且很快成為中國南方的著名叢林,享譽於台、港、澳地區與東南亞。印順大和尚作為長老的侍者,兩人雖不是 親人關係,卻勝似親人。長期以來大和尚盡心服侍長老,噓寒問暖,鞍前馬後勞頓,長老福報甚深,跨越百年,童顏再現。大和尚長期待在長老的身邊,虛心向長老 求教,求得師父的真傳,修行與見地堪為人上,世法出世法兼備而通,已經成長為一名佛教界的僧才。

長江後浪推前浪,中國佛教之所以能夠不斷前進與發展,就是在歷代祖師大德的努力下完成的。本煥長老勇於退居,為中國佛教界人士樹立了一個榜樣,現在,弘法寺經本煥長老之手交到了印順大和尚手裏,印順大和尚接掌弘法,乃是人天所願,眾望所歸。

深圳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顯著成績的地區。現在我們盡享改革開放帶來的成果,聚會弘法寺暢想未來的佛教發展。我相信今後印順大和尚在本老的指導下,一定會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弘法利生事業將會做得更大更好,為廣東省乃至台、港、澳地區的佛教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印順大和尚簡介

印順法師,本煥長老衣缽弟子,畢業於北京大學(碩士),自從擔任弘法寺監院以來, 根據其恩師本煥長老的意願,實行了多項新舉措,使弘法寺各項工作都邁向了新台階。主編出版了《弘法寺佛教文化系列叢書》,積極倡導《神州和樂》,制定《弘 法寺禪堂儀規》,參與多項慈善募捐,策劃並主持了本煥長老99歲、100歲、101歲壽誕慶典,深得本煥長老和廣大信眾的好評。

印順法師現任廣東省政協委員、深圳市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深圳市青聯常委、北京大學客座教授等職,弘法寺方丈。

 
 
璀璨夢想 慈悲行願
◎釋明義
眾矚目,引領期待的第29屆北京奧運會終於點燃熊熊聖 火,盛大舉行,美滿的成果,贏得世人衷心的激賞和不絕的掌聲。奧運會是通過公正、坦率的競技、拼搏,讓來自世界各國各地的優秀運動員發揮更快、更高、更強 的表現,挑戰人體技能的極限,為促進人類的團結、友誼、和平提供一個平台。今屆北京奧運擬定的主題口號:「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即蘊含了奧運會的精神、宗旨和崇高理念。

北京奧運主題,文字淺白,簡潔深刻,琅琅上口,深入人心,它令人立即聯想到學誠法師的經典文章。學誠法師於2006年10月25日遠赴日本,率團出席假古 都京都、奈良舉行的第九屆中、日、韓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議,以團長兼首席代表的身份發表致辭,講詞的題目即為《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行願》,籲請藉會議殊勝 因緣,彙聚智慧,為實現人類共生、世界和平,貢獻力量,同願同行,發揮積極作用。所以我覺得學誠法師演詞的命題,與北京奧運的主題,不論是行文用字,句型 結構,脈理相同,如出一轍,涵蓋的意義,不謀而合,是同理同心的呼聲,折射出人類對現實大同世界的祈求。

佛教雖然未曾積極提倡運動會,但是兩岸三地的許多寺院和高僧,都紛紛祝願北京奧運成功舉行。《奧林匹克憲章》所提倡的精神:公正、坦率、友好,與佛教主張和平、眾生平等,都是相同的理念,彼此的精髓是共通的。

講到行願。「行」「願」,是相輔相成,互為血肉的。人類的行為,缺乏正知、正見,沒有意願,就沒有目標,無所適從;心願、意願、悲願,是追求實現目標的策源力量。反過來,擁有良善的意願,卻沒有行動,心願、意願、悲願祇是空中樓閣,永遠淪為空想。在佛教的用語中,「行願」包括「修行」「誓願」在內。誓願、悲願,是發自內心的期許,也就是所謂的「夢想」,兩者在意義上殊無二致,祇是在表達的情態,遣詞用字,各有用心,有所差異,可以這麼說,「夢想」是一個比較文藝性的辭彙,富有文字色彩,情感豐潤,更具有扣動人心的魅力。

中國成功舉辦京運,是中國人民百年圓夢。一百年,一個世紀,是一段漫長的歲月。舉辦一次奧運會,需要動用巨大的人力、財力。中國的有心人,有識之士,在一 百年前,即發出宏願,擬構了夢想,期盼中國有朝一日,能夠舉辦一場轟轟烈烈,震撼人心的奧運會。在當時來說,要實現這個夢想,無疑是難如登天的事情。俯仰 百年,中國都處在內憂外患的國勢國運,國家民族,水深火熱,日本侵華,幾乎瀕臨存亡絕續的嚴峻考驗。正所謂「多難興邦」,中國人民艱苦奮勇,為了復興華夏,矢志不渝,終於和平崛起,也終於成功申辦奧運會,在人類舞台上再一次展現華夏文化的璀璨和風采。這是努力的成果。

行者行願,也往往會經歷許多障礙、挫折,唯有不屈不饒,忍辱精進。從「行願」,很容易令人聯想到普賢十大行願。十大行願信仰,是普賢菩薩信仰的核心,重點投設在見賢思齊,持修趨聖,普渡眾生,究竟菩提,最終證得佛智慧。歷來多少緇素二眾,為了利樂有情,「不為自己求安樂,但願眾生得離苦」,邁開步伐,作出奉獻,圓滿行願,成就佛道,把一切功德,皆回?眾生。

 
 
《佛說無量壽經》淺探﹙下﹚
◎智 海

﹙接上期﹚


四、《無量壽經》的要旨

(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大經三輩往生,各有正因,而共同的條件,則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云何為菩提心,即成佛度生之大慈大悲心也。經云:「修行若不發菩提心,終成魔業。」又云「修行不發菩提心,譬如耕田不下種。」由此可知發菩提心,為修行人的最起碼最重要的條件。修學淨土行人,就要求生西方,要知求往生心固不可不專,但大經云:「作菩薩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轉相教授,轉相度脫。」念佛決非往生以後,僅為自己得樂而已,所以在沒有往生之前,要發大菩提心,方與彌陀大願符合,方可感應道交,蒙佛接引。一向專念者,約時間和空間論,即心中對準一個目標,自始至終絕不絲毫偏差也。專念者,一心繫念西方極樂世界,一心專念阿彌陀佛名號,求願往生也。大經云:「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諸功德,願生彼國,此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諸大眾,現其人前。即隨彼佛往生其國。」行人若不知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而以為念佛多年未得到一心不亂者,或生退心或改學他法,以致半途而廢,殊堪慨歎!

(二)明信佛智與己善根:所謂佛智者,即大經所稱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也,與世智辯聰大大不同。偈示「聲聞億劫測佛智,盡其神力莫能知。」大經云:「若有眾生,以疑惑心,修諸功德,願生彼國。不了佛智,不思議智,不可稱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於此諸智,疑惑不信。然猶信罪福,修習善本,願生其國。此諸眾生,生彼宮殿,壽五百歲,常不見佛,不聞經法,不見菩薩聲聞眾。」無 由修習善本,故知對佛智慧生疑惑者,為失大利。由此可知,自命宗說皆通之士,不信佛智,自用一孔之見,以為帶業往生,永不退轉,橫超三界,凡淨染特別殊勝 種之處,皆有問題,似不足信然。不知佛說淨土法門,早已垂訓為不可思議難信之法,而狂妄之流,偏去強思妄議,迨至思議不通,遂認為不可全信,如此謗佛毀 法,焉得不墮無間地獄也,悲夫!還有一類眾生,已信佛智,不信自己善根,大經云:「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花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夏蓮居會集本)謂之胎生。近來常聽念佛人說:「我根器太劣,智識太淺,恐不得往生。」殊不知釋迦成道,首次開示:「大地眾生皆有如來之智慧德相,皆可成佛。」金口所宣,為何不信?既不信己,焉能信佛?信不真,願不切,行不專一,又何怪念佛者如牛毛,而往生者如麟角耶?

(三)唯求往生乘願再來:唯求往生與發大誓願,少有分別。發大誓願,是廣義的自度度人;唯求往生,是專心求生淨土。我們平日行住坐臥,皆要檢點自心,是否忘卻淨土?久而久之,自然生起欣往之心,由於欣往心切,遂激起厭離娑婆之念。大經佛告彌勒:「人能自度,轉相拯濟,精明求願,積累善本。雖一世勤苦,須臾之間。後生無量壽國,快樂無極。」行人果能常作如是省察,對世間名利自然淡薄。但同時要念地獄苦,發菩提心,累世父母眷屬、一切冤親,皆在生死苦海,寧忍自享快樂?故乘願再來,不畏生死,不住涅槃,方為大乘菩薩。如是往生與再來,圓融無礙。

(四)修諸功德普皆回向:淨土法門分正行與助行,念佛為正行,其他六度四攝等為助行。換言之,念佛固然重要,修諸功德亦不可少,念佛與做功德,猶如鳥之兩翼。近見念佛人,祇念一句佛號,其他如佈施貧苦、印經、修廟、造像種種功德,一概不做,予反對淨宗者一口實,這是大大的錯誤。大經云:「法藏菩薩自行六波羅蜜,教人令行。無央數劫,積功累德,才得成就清淨法身,莊嚴佛土。」要知修諸功德,須要至心回向一切眾生,願成佛道,願證真常。回向有三:稱眾生回向,名回向眾生,即回自向他。稱讚佛回向,名回向諸佛,即回因向果。稱真如回向,名回向真如,即回事向理。總之將所修一切功德,不為自己求安樂,普願眾生得離苦。

(五)拯濟群萌圓成佛果:大經云:「光闡道教,欲拯濟群萌,惠以真實之利。」群萌者系包括有情動物和無情生物在內。何以能拯濟群萌呢?這就是以無分別智,行平等慈悲耳。不但一切有情動物,不可殺害,即一草一木,亦不可無故攀折,古有草系比丘的故事,可為例證。蓋欲圓成佛果,必須任運而行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大經云:「十方世界洹沙佛國無量無邊諸菩薩眾,皆悉往詣無量壽佛所,聽受經法,得蒙授記。」可知此經乃接引上上根器,旁引中下之機,故若欲圓成佛果者應以大菩提心,拯濟群萌。

五、無量壽經的五重玄義
1、釋題——以無量壽為名。
2、辨體——以不老長壽之德的「泥洹」為體。
3、明宗——以發菩提心、專念彼佛、回向求願往生為宗。
4、論用——以帶業往生、住定正聚為力用。
5、判教——屬方等教攝。

1、釋題

凡講經,先釋題。題者,所謂標一經的概要,以顯示和其他經名的分別。本經經題共分六字,分三段講:首講「佛說」,次釋「無量壽」,再次解「經」字。前二系別題,後一為通題,通別一對。

佛者,覺義。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是謂之佛。簡異凡夫不自覺,二乘不覺他,菩薩屬分覺,惟此無上正遍知者才得稱為佛。換句話說,佛就是徹底覺悟人生真義,又能喚醒別人去覺悟人生真義的「先知先覺」者。說者即口音宣演,講經說法。此佛說者,系能說之人,即本師釋迦牟尼佛金口宣說也。起說不同,凡有五種:一佛自說,二聖賢說,三諸天說,四神仙說,五變化人說,此經佛說。

無量壽者,是指所說的佛,即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之異譯也。此經內,宣說無量壽佛所行、所成,及所攝化。言「所行」者,宣說無量壽佛因地所發四十八願,及其經歷無央數劫,積功累德之大行;次「所成」者,說彼佛今所成就法身莊嚴與淨土莊嚴之果;次言「所攝」者,彼佛普攝十方有緣眾生,同生彼國,住正定聚之利益。經題但標「佛說無量壽」者,乃舉正報以收依報,標化主以包徒眾也。經中佛說:「吾今為諸眾生,說此經法,令見無量壽佛,及其國土一切所有。所當為者,皆可求之。」又云:「其有眾生,值斯經者,隨意所願,皆可得度。」可見此經法門之方便與究竟也。

又無量壽者,即吾人當前一念之心性。過去無始,未來無終,所謂「豎窮三際」,故號無量壽;又其能曆劫不壞,體同虛空,所謂「橫遍十虛」,故亦號無量光。舉此無量光壽,即一真法界本體現前矣!因當體即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故。

經者,貫串義,梵語修多羅,此翻為「線」,謂以文綴義,猶如以線串華也。又常、法二義,《文心》云:「聖賢彝訓曰經。」即無論經歷多久時間,世物可變遷,而大聖所說的道理,不可改易,天下古今之人,都得用作軌則。

2、辨 體

前既釋名,此當辨體,蓋名者實之賓,既有其名,必有其實,故次當辨體。體者,實體,即一經之主體也。
本經以無量壽標名,亦即以具有不老長壽之德的泥洹為體。經中佛言:「今我於此世作佛,演說經法,宣佈道教……度未度者,決定生死泥洹之道。」又言:「今我於此世間作佛,處於五惡、五痛、五燒之中,為最劇苦。教化群生,令舍五惡,令去五痛,令離五燒,降化其意,令持五善,獲其福德,度世長壽,泥洹之道。」是則此經以泥洹為主體,當無疑義。

3、明 宗

宗者,宗趣,當部所崇曰宗,宗之所歸曰趣。淺言之,即依體起修之重要方法也。既已辨體,若無方法起修,仍屬空名,怎能入道?故顯體之後,即須明宗。

本經以「發菩提心,專念彼佛,回向求願往生」為宗趣。由以行人發心求大菩提,修菩薩道,故得聞十方諸佛名號,因得聞無量壽佛殊勝威神之力,乃專念彼佛,求願往生彼國,成佛度生。故本經要旨,亦可以一「願」字概括了。

4、論 用

用者功用,論用即討論依經所言,修行所得之最大功用也。

本經以「帶業往生,住正定聚」為力用。今以專念無量壽佛,一心求生安養故,祇此一念勇猛精進,壓倒眾業,臨命終時,蒙佛接引,帶業往生,一生成辦。較諸餘門學道專靠自力,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無明破盡,方稱功圓者,其難易之分,真是懸隔天壤了。

5、判 教

教者教相,判是判別,所以判斷一經之大小權實的教相,使行人知所取捨,依教奉行。凡體究經典,宜先知此經屬於何藏,說在何時,判屬何教?於此了知,則有助 於理解全經。夫一代聖教之判分,諸家有異,撮要言之曰:三藏、二藏,五時、二教與四教、五教。凡釋經者,須先判明。按三藏分,本經屬經藏。按二藏分,屬菩 薩藏。按五時分,屬大乘方等教攝。化儀分之,二教中屬頓教。按四教五分,此經屬圓教。

甲、四教與五教。古今諸師判分教相者,凡有十二家,其中最著者乃天台所立之四教,與賢首宗之五教。天台四教曰藏、通、別、圓。一者藏教,亦 名小乘教。二者通教,謂大乘中通說三乘,通被三根。三者別教,謂大乘經中所說教法不通小乘等者是也。四者圓教,謂法界自在,具足圓滿,一即一切,一切即 一,無礙法門等是也。賢首宗判教云:「聖教萬差,要唯有五:一小乘教,二大乘始教,三終教,四頓教,五圓教。」(1) 小乘教,所說唯是人空,縱少說法空,亦不明顯,未盡法源故。(2)大乘始教,未示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之義,不許定性闡提成佛,未盡大乘極則之談,故名為始。 (3)終教,由中道妙有,定性闡提,皆當作佛,方盡大乘至極之說,故名曰終。(4)頓教,唯說真性,一念不生,即名為佛。不依地位漸次而說,故名為頓。 (5)圓教,統該前四,圓滿具足。所說唯是無盡法界,性海圓融,緣起無礙。相即相入,帝網重重。主伴交參,無盡無盡。一位即一切位,一切位即一位。是故十 信滿心即攝一切位,圓成正覺。

乙、二教。以上判教雖有不同,但頓漸二教,諸家同攝。天台賢首兩家,亦皆以漸頓而分四教五教。《五教章》云:「或分為二,所謂漸、頓。以始終二教,所有解行,並在言說,階位次第,因果相乘,從微至著,通名為漸。言說頓絕,理性頓顯,解行頓成,一念不生即是佛等,名為頓。」我國隋代慧遠大師判本經曰:「今此經者,二藏之中,菩薩藏收。為根熟人頓教法門。云何知頓?此經正為凡夫人中厭畏生死,求正定者,教令發心,生於淨土。不從小故大,故知是頓。」明大佑師判小本曰:「漸頓分之,此屬頓教。」我國諸師判本經大小二本,多同此說。故知,本經在頓漸二教中,為頓教所攝。

結 論

釋尊說法四十九年,總其綱宗:曰律、曰教、曰禪、曰密、曰淨,五宗而已。此五宗皆可令眾生轉凡成聖,了生脫死,法法平等,門門可證。惟時屆末法,最為契理 契機者,唯淨土法門耳。然淨土經典諸多,初機學佛者,每有望洋生歎之感,不知從何下手,古德慈悲,列出淨土三經,以方便學人。《無量壽經》系淨宗第一經, 淨土三經中之根本經。三經以《無量壽經》為根本,《觀經》為演繹此經之觀想行,小本乃此經之縮寫,《往生論》系集此經之精華。淨宗行人,於此大經宜諦觀審 思,決志修持,必定「萬修萬人去」。然而今世「念佛人如牛毛,往生者如麟角」, 此何故?未讀此經,不知彌陀因地願行,果地成就,及其攝引十方眾生往生彼國之慈悲方便故也。今之念佛行人,少讀經教。縱然讀經,又祇持小本,對彌陀所行、 所成、所攝,知焉不詳,於是信不真,願不切,行不專一,又何怪念佛者多,往生者少,辜負我佛一片慈悲!今為使諸多仁者瞭解全經意旨,作進一步研究,便生信 願行起見,略述管見,如有不當之處,誠望諸上善人,慈悲指正!南無阿彌陀佛!

 
 
《護生畫集》中的佛教生態倫理思想﹙下﹚
◎王振鈺
﹙接上期﹚

三、惜福佈施,素食簡樸

「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受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7]而「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所以,弘一指出即使我們比較富裕,也要注意素食儉樸。

「口腹貪饕豈有窮,咽喉一過總成空,何如惜福留餘地,養得清虛樂在中。」(《咬得菜根百事成》)淡味素食不僅是惜福延壽之道,而且並不影響人們對美味的追求:「買蔬須買鮮,用水須用泉,切?須切嫩,選蕈須選圓,豆腐宜久煮,蘿蔔宜加甜,生油重重用,炭火慢慢燃,不須殺生命,味美勝瓊筵。」(《親摘園中蔬,敬奉君子宴》)配合畫中的農家自然風光,分明給人一種恬淡、清虛的超脫之感。

相反,食肉的生活卻是另一番景象:「聲與無聲莫浪聽,無聲隱痛轉惺惺,請君下箸睜睛看,血肉團中有性靈」(《血肉團中有性靈》)。更有甚者,一些貪婪之人把本是動物體內的污穢之物諸如腎腸、膀胱等也作為美味佳餚,並為之起了似乎十分藝術的名字:「有肴名腰花,豬玀之腎腸;有肴名羊尾,綿羊之膀胱;有肴名豬腦,豬玀之腦漿」(《獸相食》),其惡毒之心簡直連禽獸也不如了。同為天下有情眾生,略有不忍之心的人哪里還能做此殺生之業。「顧名思義時,投箸不能嘗」,為了保護人類的仁慈之心,就不能再為了口腹之欲而造就諸多殺生之業。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出家後的弘一大師一直是衣衫襤褸,腳穿草鞋的。即使如此,他還是唯恐造成殺生之業。「養蠶作絲,在生計上原是幸福的,然其本身是數萬的生靈的殺虐」[8],所以《護生畫集》中有《蠶的刑具》:殘殺百千命,完成一襲衣,唯知求適體,豈毋傷仁慈? 言教與力行是弘一大師勸人惜福的不可互相分離的兩個方面。

在佛教中,佈施也是惜福的方式之一。通過佈施,不但可以救助眾生,還可以破除貪心,長養慈悲心,最終成就佛果。因此,佈施既摽六度之初,又題四攝之首。依佛經所載:「佈施有二種,一曰財施,二曰法施。其中,佛說施中法施第一。何以故?財施有量,法施無量。財施欲界報,法施三界報。亦出三界報。」[9]所以,弘一大師主張出家之佛法,以法施為主,故應多致力於弘揚佛法,而以餘力提倡他種慈善事業。編繪《護生畫集》來同發菩提,共生極樂國,在國難當頭之時,「念佛不忘救國,救國不忘念佛」,可以說就是弘一等人基於「法施最妙」的理念而毅然做出的選擇。弘一法師未出家時,即以中國近代藝術的先驅馳譽當世。出家以後,除書法和韻語,諸藝皆廢。[10] 而法師之所以仍然撰作韻語,主要是為《護生畫集》題詩或題偈,以及書寫《華嚴集聯三百》等。優婆塞戒經云:「若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能教化人具足戒施多聞智慧,若以紙墨令人書寫,若自書寫如來正典,然後施人令得讀誦,是名法施。」[11]可見弘一翰墨正是為了化教世人信奉佛理佛法的法施。就《護生畫集》本身而言,兩次《楊枝淨水》的巧意安排足以表明法施的重要性,這與護生畫的主導理念——護生者,護心也——是不謀而合的。

當然,法施勝過財施,並不是要眾生都學法施,不行財施。「如來設教意存解行。若唯解無行,解則便虛。若唯行無解,行則便孤。要具解行,方到彼岸」。[12]而且,從護生的層面上看,「但益色身」的財施更具有直接意義。所以,《護生畫集》中有《散拋殘食飼神鴉》:「門前春水白蘋花,岸上無人小艇斜,商女經過江欲暮,散拋殘食飼神鴉」;以及《大丹一粒擲溪水,禽魚草木皆長生》:「好生之德本乎天,物物貪生樂自全,我要長年千歲祝,不教物命一朝延」等。財施並不一定都是有錢人的事情,貧賤之人也有食分,「勿謂善小,不樂為之,惠而不費,亦曰仁慈」(《惠 而不費》)。同時,以菩提心佈施時,應包括一切有情眾生,不應考慮受者自身是否是善知識等,均應常行施而無有斷絕:曲巷高簷避網羅,朝來飽啄隴頭禾,但令 四海常豐稔,不嫌人間鼠雀多(《但令四海長豐稔,不嫌人間鼠雀多》)。今天,這種不論能力大小,不以人類的好惡取捨去關心一切有情的非人類中心主義思想, 對於我們建設生態倫理有著十分重要的啟發意義。

《護生畫集》雖然主要是就動物的保護而言,但是根據佛教依正不二的原理,心淨則佛土淨。雖然,由於戰爭的原因,《護生畫集》中的依報主要針對人類生存的社 會政治環境,而非今日和平年代的自然生態環境,但它其中蘊含的依正不二,自然和諧的思想可以說已經具有當今意義上的生態倫理建設的雛形。


四、依正不二,淨心淨土

佛門在法界緣起無礙的基礎上提出了「依正不二」的命題。其中「正」「正報」,也就是各種生命主體;「依」「依報」,就是指自然環境。這就是說人類社會是同自然界共榮共存的。以這些佛教理論為依據,《護生畫集》講 「千百年來碗裡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修羅》)「慈心感物,有如韶武,龍翔鳳集,百獸率舞。」(《老牛亦是知音者,橫笛聲中緩步行》)這樣就很明顯,世間眾生要求得和平得生存環境,就得避免一切殺生之業,既便是無心而為之。所以,題偈講「舉足下足,常須留意。既勿故殺,亦勿誤傷,長我慈心,存我天良」。實際上,弘一大師在生活中也正是這麼嚴格律己、解行並進的,為防傷害小蟲而將食用水用「濾水囊」濾水,走路時也時時注意腳下唯恐踩死了螞蟻。這也促成了他以「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而聞名於世。

依報作為共業,淨土的形成,不是佛一人大悲願力能成,亦無眾生某一人之願力能成,而是彙集菩薩的願力與無數眾生清淨業力共同成就。[13] 拋棄往生西方淨土的宗教內容後,我們可以發現依正果報的思想和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後、提倡民權在精神上相通的。 祇有所有眾生都為淨業,當下的世界才能成為人間淨土。
《護生畫集》通過依正果報理論強調近代殺機熾盛、國土遭遇刀兵劫的現實都是眾生行為帶來的報應,宣揚了淨心淨土以改善現實的的思想。儘管《護生畫集》中的 依報由於時代的局限特指當時的社會環境而非現代生態倫理意義上的自然,但其中包含的主體與環境不可分離、人心的善惡最終導致生存狀態的好壞等思想,與當代「心靈環保與人間淨土」的思潮有內在關聯。

現時代的道德是理性的道德。[14]古代宗教因其非理性特徵已經逐漸不被人們所接受。但「我們必須在宗教概念的核心之中尋找出那些丟失了的,被掩蓋其中的道德實在。」[15]文化有其不可割裂的延續性,當代生態倫理建設不可能是捨棄了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空中樓閣,《護生畫集》無論在方法上,還是就其內容本身都為當代的生態倫理思想建設提供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


參考文獻:

[7] 李叔同.青年佛徒應注意的四項[A].弘一大師李叔同講演集[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 148.
[8] 豐子愷.憶兒時[A].豐子愷散文全編(上編)[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1992.136.
[9] 大智度論﹙卷二十二﹚[A].大正藏:第25冊[M].227上.
[10] 金梅.悲欣交集:弘一法師傳[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7.622.
[11] ﹙唐﹚釋道世撰,周叔伽、蘇晉仁校注.法苑珠林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3.2346.
[12] 同上書,2347.
[13] 弘學編著.淨土探微[M].成都:巴蜀出版社,1999.15.
[14] 高兆明.論宗教的道德價值[J].倫理學研究,2004,(3).
[15] ﹙英﹚愛彌爾.塗爾幹著,陳全國等譯.道德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12.

參陳:《弘一大師考論》,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0頁。陳星教授當時用的是「鼓吹仁愛」,或許「鼓吹」並不一定都是貶義,這裡為了不引起歧義,改為「宣導仁愛」
張豈之、陳國慶等在《近代倫理思想的變遷》一書中指出,辛亥革命後建立的「民主政治」由 於缺乏堅實的社會基礎和思想基礎,所以,新文化運動特別注重培養人們的主體意識,主張樹立人們獨立的新道德。尤其強調個體的獨立對於群體發展的極端重要 性,並認為正是個體獨立性的缺乏造成了中國近代社會的停滯落後。所以,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各種文化思潮包括宗教都偏重於挖掘其中鼓勵個性的思想資源。

 
 
扭痛鼻子
◎秦孟瀟
扭痛鼻子
 

馬祖的得意門生,就是百丈懷海禪師。

有一天,師徒兩人前往郊外散步,看到一群野鴨子飛過去。馬祖轉頭看了徒弟一眼,問道:「那是甚麼?」

百丈回答:「是野鴨子。」

馬祖又問:「飛到那裡去?」

百丈回答:「飛過去了。」

就在這時,馬祖把百丈的鼻子用力一扭,使得百丈大聲叫痛。

馬祖便問:「你說,難道又飛過去了嗎?」

聽了這話,百丈似有所悟。他返回僧寮後,卻大聲哭泣。同房的僧人問他是否因想家或受人責罵而哭?他都加以否認。

僧人一再地問他究竟為了甚麼,他祇好說:「因為我的鼻子被大師扭得非常的痛!」

在旁的僧人好奇地問道:「是做錯了甚麼事嗎?」

百丈說:「你們去問老師吧!」

當他們去問馬祖時,馬祖說:「他自己知道,你們去問他吧!」

僧人們疑惑不解又回去問他,他卻呵呵大笑,僧人們又感到莫名其妙地問:「你先前哭,現在為甚麼又要笑呢?」

百丈回答說:「我就是先前哭,現在笑!」

哭,是迷惘;笑,是找到「自我」,故判若兩人。


野狐聞道

在禪師《語錄》中,有一則帶有神秘色彩故事,卻有獨特的意義。

百丈禪師每次上堂說法時,總有一個不相識的老人跟著和尚們進入法堂聽講。有一天,大家都走了後,祇有這位老人逗留不去。百丈便問他是誰?老人說:「我不是人。很久以前,在迦葉尊者的時候,我本是山上的方丈。一個徒弟問我是否道行很高的人,仍然會落入因果的法則?我回答說:『不會落於因果的法則!』這話使我被罰而變為狐狸身,整整有五百世之久。現在我求你的指示,以解脫狐狸之身。」

百丈便說:「你要問我甚麼?」

老人便把徒弟問他的話重複了一遍。百丈回答說:「你應該說不昧於因果的法則。」

老人於言下大悟,便向百丈禪師禮拜說:

「我已解脫了野狐之身。我住在山的那頭,請你按照和尚死亡的禮儀埋葬我!」

百丈便命廟中管總務的和尚向大家宣布飯後舉行葬禮,大家都非常驚奇,因為廟裡根本沒有人死去。飯後,百丈便帶他們到後山的洞穴中,找到了野狐的屍體,便以禮把牠火葬了。

事後,又在眾僧中發生了另一宗一公案」出來……


不打不識

在當天晚上,聚集僧眾於法堂上,百丈禪師把整個故事告訴了大家。

其中有位黃檗禪師便問:「這位方丈因答錯了一句話,被罰做了五百世的野狐狸,那麼答對了所有的問題,又將如何呢?」

百丈說:「你前來,我將告訴你。」

黃檗走向前去,便給百丈一巴掌。可是百丈卻拍手大笑說:「我以為你的鬍鬚是赤的,那料更有一個赤鬚的胡人。」

這個野狐的故事不能照字面解釋,它的含意很明顯,一個真正得道的人,是不會抹煞由「因果法則」所支配的現象世界。他看到超越現象界的「變幻」,而「道」是超越這兩者,也包涵這兩者。

野狐的錯誤是很容易看出的,但假如百丈把自己的答案看作唯一最恰當的解釋,那麼他的錯誤也犯得不輕。黃檗問:「答對了所有問題,又將如何?這句話卻觸及了這問題的核心。百丈叫他走近來,也許要給他一掌,告訴他這個最根本的「本體」,最真實的「自我」,是超乎「肯定」和那樣「否定」。但沒有等到百丈打他,他卻先打百丈,這表示他們所指的「絕對」相同,故百丈被打了後哈哈大笑。所謂鬍鬚是赤的,這是個「現象」,但重要的不是鬍鬚,而是那個赤鬚人的「真身」


光怪陸離

有人說,習禪是為了開悟。這話祇是說了一半,準確的說法,乃是解脫一切的妄念和約束。因此,對一個新開悟者某些行動表現,往往使別人難於理解,甚至大為吃驚,可是,在老師與弟子間似乎有一種默契,欣然接受。
例如,有些弟子怪異行為?看上去好像有侮辱的態度:之前曾提到臨濟禪師猛打老師黃檗一掌時,黃檗不但不生氣,反而哈哈大笑。類似的例子,諸如趙州禪師與南 泉禪師對話時,也發生了同樣吃一巴掌的舉動。沒有悟境的人,是不能理解,也不能接受的,尤其在倫常社會裡,把這種犯上行為,常看為是大逆不道!但從禪學觀 點來看,並非如此,它從根本上是欲打爛傳統的觀念,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

曾有一次,南泉對趙州說:「現在,我們最好是離群與異類為伍。」

趙州卻不以為然,而說:「先不談『異』字,請問甚麼是類?」

南泉兩手按地,作四足獸的姿態。趙州便走到他的後面,用腳把他踢到,然後跑進禪堂,大叫:「晦!悔!」
南泉很欣賞趙州的踢,卻不知道趙州悔甚麼?趙州回答:「我懊惱沒有多踢他一腳。」

如此看來,禪的世界多麼光怪陸離啊!


救火救火

這位南泉禪師是大寺院的方丈,他有不少追隨門下的弟子,可是在心目中,卻祇看中趙州一人。事實上,由於他們兩人在「鬥機鋒」(唇槍舌戰)時、卻啟發了不少其他弟子。

趙州曾在廚房內充任炊事苦行僧。

有一日,他關起門來在房內燒火,燒得整個廚房都是煙,然後大叫:「救火,救火!」

等其他僧人趕來時,他在房內說:「你們說對了,我就開門!」

跑來救火的僧人,聽了這話,默默無語。就在這時南泉禪師拿了把鑰匙從窗口遞給趙州,這正是趙州心中所認為說對了的話,於是便打開門走了出來。

這個事例的精神,一般人難會意,其實它含有啟迪的禪機妙用。趙州所謂說對了就是打開心靈之門的悟。深一層去想,這「說對了」並不需要言傳,可以表現在默然不語,或遞一把鑰匙的這一舉動中。其他的言教都是像這扇房門,祇能阻隔著悟境,必須從內部去開,始能得悟。

此一事例表示:趙州可不用鑰匙把門打開,南泉把鑰匙從窗洞中送進去,對於開門也沒有絲毫實質上的幫助,南泉的這一舉動祇是內在的一個回聲吧了。

唯有開悟的人,才能達到心心相印的境界,一舉足,一投手,都有他的禪機在,非箇中人,會意不到其境。


賭個輸贏

某個漫長的夏天,趙州和他的弟子文遠閒坐在房內,突然有個念頭掠過這位童心未泯的老人腦中。他便說:「文遠,讓我們來作個比賽,看誰能用譬喻把自己比得最低。」

文遠接受了這個挑戰。他們並商定誰贏了,誰就要輸掉一塊餅。於是趙州先說:「我是一隻驢。」

文遠接著說:「我是驢子的糞。」

文遠再說:「我是糞裡的蟲。」

到了這時,趙州不能再說,便問:「你在糞中做甚麼?」

文遠回答說:「我在那裡渡暑假。」

趙州便說:「好了,算你贏吧!」

在所有的記載中,這是趙州第一次認輸。有人說,這位老禪師當時肚子餓了,為了得到餅,祇好輸了這場比賽吧!」

在有道行的禪師口中說出很不文雅的話來,感到很奇怪,似乎很不相稱自己的身分。趙州認為:「心淨一切淨,心不淨一切都不淨。」譬如某天早晨,有一個尼姑要趙州告訴她甚麼是「密密意」,也就是說最根本的原理是甚麼,趙州便在她身上捏了一把,實際上他要告訴她最根本的原理就在她自己的身中。她嚇得叫了起來,趙州說:「就是它!」


大徹大悟

趙州禪師提出:「封閉一切意念,又怎能見道呢?」這是未入禪門的人,或者未能真正懂得「禪」的人,都會提出的同一疑問,是相當普遍的觀念。

道行深的南泉禪師卻一針見血地指出說:「這個道是不在於『知』與『不知』的;知是妄覺,不知是麻木。如果你真能毫無疑問地證得大道,同於太空那樣的虛豁開闊,毫無間隔,又豈可受外在的是非觀念約束呢?」
所謂「知」,它是有限的。今天的知,可能被明日的知所否定?它是不徹底的,所以說它是「妄覺」。在禪師們常用的一句口頭禪:「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起心動念,要打掉念頭,統統滅除,因為這些「念頭」皆屬妄念,妄念有分別性,一有分別,猶如大海波浪起伏,忽高忽低,剎那生,剎那滅,了無盡期——煩惱根源。

參禪的人,首先要制伏「妄念」,祇有妄念消除,海水平靜,無風無浪,顯現「真如」﹙佛性﹚ 。到達這一階段,「許汝法身活」!大徹大悟猶如進入太空那樣的虛豁開闊,毫無間隔,這一境界,豈是意念上的「知所能達到?脫離知的妄覺,即可實證如來的境界——成佛。」趙州體會這層道理,瞬即大悟,於是正式受戒為和尚了。■


陳腔濫調

禪師回答問題不是固定不變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運用不同的案。也祇有這樣,這些回答才是活潑的,才是自然地從心中流出的;從另一方面來說,假如你以同樣的答案回答同樣的問題,那便變成了死板的格式。如果運用這種方法,你祇會把人變成了一隻鸚鵡而已。

據說趙州禪師用這種方法去考驗別人,曾揭發了不少假禪者,因為有一種判別真假的銳敏感覺。常常有許多自南方來的和尚,他們從許多著名的禪師那裡學了不少警句和話頭,談起話來非常流利,其實多半是套用老師的話,而這些人都逃不過他的法眼。

有一次,他遊五台山,碰到了一個奇怪的老太婆。他的侍從告訴他說:這個老大婆常在路邊迎接每個來遊的和尚,當別人問她山上的廟是如何走法時,她便說:「一直去。」等別人照她的指定走時,她再說:「又是這樣去的!」

很多人認為她深通禪理,但趙州卻對他們說:「讓我去考驗她一下。」

於是趙州故意走向她,她也照常迎面而來,趙州便向她問路。她說「一直去!」一趙州便照她所示的方向走去,她再說:「又是這樣去的。」

第二天,趙州對他的隨從們說:「我已替你們看破她了。」

禪的精神就在於力避陳腔濫調,這是一個生動事例。


「禪」像城門

趙州禪師在禪宗史上,是一位傑出的人物,在他風燭殘年時,依然有消失了他那青春活力,他好像永遠也不會衰老似的。

在他生命最後的幾年中,已看到禪宗衰退的跡象。他說:「九十來,我曾看過馬祖以後的八十餘位禪師,他們都具有創造的精神。可是最近幾年來,學禪的人卻逐漸地走向繁瑣、分歧。離前人的創造精神越來越遠,這種頹風是越來越厲害。」

趙州說這些話是在九世紀未,那時他已是一百一十歲的高齡了。他沒有建立他自己的宗門,這是因為他極端自由逍遙而無意讓別人把他當作偶像來開宗立派。雖然如此,但以後禪學者都把「趙州古佛」當作他們共同的智慧源泉。

曾有個和尚替趙州晝了一幅像,當他拿給趙州看時。趙州卻說:「如這幅像真的像我,那麼就殺掉我,否則就燒掉它!」由此例看來,他徹底否定「像」的存在,他不主張倡立宗派原因亦在此。

有個和尚問:「如何是趙州?」顯然他並不是問趙州的地方,而是趙州和尚的禪風如何?

趙州卻故意用地方的情形告訴他說:「東門、西門、南門、北門。」這是說他的禪像城門一樣,四通八達,任何人都可從城門進去。

 
 
金融海嘯
◎楊 釗
國次按風暴演變成金融大海嘯,金融機構逐一「爆煲」,環球金融海嘯爆發,六大中央銀行聯手打救,美國政府釜底抽薪,擬用七千億美元成立重建融資公司(RTC)購入市場不良資產,實行類似「包底」方案,希望能救金融海嘯,免除金融市場崩潰。

本次金融海嘯引發點是「房利美」「房貸美」的次按出問題。在九月份內「兩房」最少要為二千二百五十億美元之債務續期;如果「兩房」債?乏人問津,而全球許多銀行又大量持有「兩房」債?,據披露單是中資銀行就擁有「兩房」債?高達約三千七百億美元的價值,可見其影響絕對是一次「金融的海嘯」。見及於此,美國政府即時破例以三千億救助,變相把「房利美」「房地美」收 歸國有。之後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又現危機,此番美國政府不再出資打救,有一百五十八年歷史的雷曼兄弟祇得走上破產之路。另一風雨飄搖的投資銀行美 林則以五百億美元賣給美國銀行。接著是美國保險業龍頭美國國際集團(AIG),也要由美國財政部注資八百五十億美元始能渡過難關,結果變相「國有化」。至於美國最大存款銀行Washington Mutual(華盛頓互惠銀行)亦被摩根大通公司收購,原來股東的股票價值很可能是零。

正當華爾街風暴暫時平息,但歐洲形勢卻岌岌可危,九月廿九日一天之內,歐洲多國政府四度出手拯救金融機構:比利時與荷蘭政府分別以四十七億及四十億歐元 (約五百三十五點八億及四百五十六億港元)購入富通在本國業務的百分之四十九股份,盧森堡政府則向富通提供二十五億歐元(約二百八十五億港元)換股貸款, 換取富通在盧森堡業務的百分之四十九股份。

在富通被變相「國有化」不久,英國政府也宣佈接管第八大按揭機構Bradford & Bingley(B&B),令B&B成為繼北石銀行後,第二家被「國有化」的銀行。同一天,冰島政府也宣佈將以六億歐元買下該國第三大銀行Glinthir百份之七十五股份。

這次美國金融體系的大震盪,前美國聯邦儲備局主席格林斯潘形容為「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股神巴菲特將當前市場混亂狀況形容為「經濟珍珠港事變」。而國際大炒家索羅斯更早已在今年六月出版的新書中開宗明義第一句:「這是自從二十世紀三十年代以來最糟糕的一次金融危機」,也就是說在索羅斯的眼中,今次危機是自一九二九年以來最糟糕的一次,可見這次危機的強度和力度。

面對「金融海嘯」,雖然美國和歐洲各國都推出救市措施,環球股市大反彈,但?豐銀行亞太區業務策略及經濟顧問梁兆基認為:「股市反彈缺乏基礎因素支持,後市仍會繼續波動,呼籲投資者小心,他指出全球市場風高浪急,等同刮十號風球,投資者最好不要再到海灘玩滑浪,基本上現在是因為湧現大量「?倉」盤,令到指數狂飆,若投資不是損失太大時,應盡量離場,靜待市場變得穩定才入市。」

索羅斯認為最惡劣情況仍未出現,出現災難時祇要?到避難所或者搵「掩蓋」,就問題不大。相反,若十號風球高掛,「你仲去玩滑浪風帆,又可以怪邊個?」曹仁超認為「做人千祈唔可以漫天風雨待黎明,應付災難的方法是去避難所或者?『掩蓋』」

在兵荒馬亂的日子,投資策略宜守不宜攻,在市場混沌一片的日子,講求的不是增值,而是保值,祇要能夠保住資金,才會在混亂過後掌握機會。

明報社論認為,作為小投資者,切勿冒進、繫好安全帶、做好風險管理,以待滔天海嘯席捲而至時得以保住性命。

當然,持「相反理論」的投資者會認為「金融海嘯」是入市的好機會,但是,必須很小心,否則會跌入「空中接飛刀」的案例,容易成為「蟹貨」被綁住。又或者用「止蝕」法,一擊不中,馬上撤退,寧可付出蝕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成本。當然,若進行投資,應注意幾點:一、最好是私人錢,不是上市公司錢,以免遭人話柄,免作解釋;二、金額不宜大,祇佔持有現金的小部份,稱之為「風險投資」;三、必須有「心水」,否則是「賭仔」心態,不值鼓勵。即使是贏了,也不被讚賞,反而會被譏笑為「教壞兒孫」,因為「賭仔心態」是不值得鼓勵的,除非有「心得」「有心水」

「海嘯」之後,問題會逐步浮 現:一、信貸會收縮,也就是向銀行借錢會很困難,這樣就會有很多企業因現金週轉不靈而倒閉;二、由於經濟衰退,很多企業會裁員,推高失業率;三、打擊消費 意欲,形成經濟衰退的惡性循環。未來幾年,美國必須硬啃經濟衰退的苦日子,美國經濟無力但又是全球最大的市場,可見美國苦,全球亦要共苦。

作為企業的行政人員,海嘯雖然在彼岸,但可以說我們不能「獨善其身」「居安思危」「小心駛得萬年船」和認真「做好本份工作」,依然是我輩要時刻特別提醒自己的。

 
 
慈輝人的奇遇
◎慈 龍
晨,我從睡夢中醒來,時鐘指在6點31分,我回北京的長途班車從錦州發車的時間是6點30分,誤班了!
我沮喪極了。從素食以後,我由以前的生活無節、終日疲憊勞累,變成了身體健康、生活有條有理。每天早晨起床的時間都在5點左右,已經有好幾年沒有過6點多鐘醒來的紀錄了。今天真是不可理解!

顧不得洗臉,也顧不得換昨天的衣服,匆匆忙忙就往長途車站趕。我期望著,班車晚點,也許還可以趕上……。

還有一班車,發車時間是8點。僅剩下一張票,在最後邊的角落,我不得不買。因為我必須趕回北京,下午有重要會議,明天一早我還要飛深圳,參加另一重要活動。

好幾個人遠遠地看著我笑,很友善。一個十幾歲的孩子,圍著我轉了個圈兒,像是要說甚麼話,卻又有些羞澀地欲言又止。一個工人模樣的東北漢子走過來和我握手,一雙大手鉗住我,熱情地搖動,親切地問我:「走啊?不待幾天啊?忙啥忙?咱這嘎達你還沒轉轉看看就走啊?」我應酬著,卻莫明其妙。

終於到了上車時間,就在我即將上車的一剎那,車站負責人趕過來,對班車服務員囑咐:「讓30號坐31號座,照顧好!」

我就是30號座,最後邊的角落。而31號座,在最前頭,單邊座位,大概類似於航班上的豪華公務艙。就這樣,我莫明其妙地成了這趟班車上的最上賓。享受了一路熱情服務,直到北京。

下了車,當我坐在計程車上整理衣裝的時候,才發現,我還穿著慈輝的金黃色衣服。衣服背後,有「慈輝」紅豔豔的大字,胸前,我還掛著慈輝的工作證。

我忽然明白了我在車站裡、在車上所遇到的一切。

慈輝人很幸福,但更愉快。我的心情忽然很燦爛,連正在激起的堵車煩惱,也被吹拂得無影無蹤。

我小心翼翼地收起慈輝的工作服,把陌生人剛才的摰情永久地收藏在心裡。

 
 
水陸法會與水陸畫的要求及其相應聯繫
◎陸巧玲

陸法會全名「法界聖凡水陸普渡大齋勝會」略稱「水陸會」「水陸道場」「悲濟會」「水陸齋」等。俗稱「打水陸」。是中國佛教經懺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種,內容為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蔫亡靈,這種法事是由梁武帝的《六道慈懺》即《梁皇懺》和唐代密教冥道無遮大齋相結合發展起來的。

一、水陸法會的緣由

據宋宗鑒《釋門正統》卷四曰:「有一天梁武帝夢一神僧告曰:六道四生,受苦無量,何不作水陸(大齋)普濟群靈?」梁 武帝夢醒後感到蹊蹺,(梁武帝是中國文化史上一位相當有影響崇信佛教的皇帝,他生於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的魏晉南北朝的南朝。)夢中神僧的話一直索繞在武帝 腦海中,他便召集南朝國師寶志禪師解析,國師認為此夢必有緣由,勸武帝廣尋群經,以求答案。於是,梁武帝即於法華殿迎請各種佛教經典,早晚和寶志禪師一道 批覽群經,待閱及「阿難遇面燃鬼王」的典故後,才恍然大悟,典故中寫道:有一天佛陀的弟子阿難在林間修習禪定時,忽然看見一位渾身皮包骨頭,滿臉火焰熊熊燃燒,痛苦異常的鬼王,來到阿難面前,阿難問他:「你是誰?為甚麼來到這裡?」鬼王回答:「我叫面燃,特地來告訴你三天過後,你也墮落餓鬼道,和我一樣痛苦。」阿難顯然很焦急:「那有甚麼辦法可以避免此果報呢?」鬼王告訴阿難:「如果你能在明天佈施百千個餓鬼及百千個娑羅門仙,各施一斛飲食,並供養三寶,仗此功德,即可增壽,避免果報。」阿 難出定後,內心驚恐不已,忙向佛陀稟報此事,佛陀便教阿難《陀羅尼施食法》,使加持過的食物成為法供,可以上奉佛法僧三寶,平等下施餓鬼等眾生,食物經觀 想修法後,由少量觀為無邊無量,施食給所有的鬼眾,消除眾鬼的痛苦,令他們舍去鬼身,生於天上。阿難因此獲得解脫。」梁武帝明悉這個緣由後,即與寶志禪師 一道以《無量威德自在光明如來陀羅尼》施食法為核心,花了三年時間製成了水陸儀文,水陸儀文製成後,梁武帝於佛前不點燈燭手捧儀文向佛發願道:「若此水陸儀文能資助六道,廣度有情,符合佛法,願我禮拜後,燈燭不點自明,否則,燈燭晦暗如初。」發 願之後,梁武帝開始在佛前執禮,頓時燈燭自然通明,光照大殿,宮殿金碧輝煌,一片祥和瑞景!緊接著從天空洋洋灑灑飄落下一朵朵芳香四溢的花。梁武帝見此情 景欣喜萬分信心大增,於是在當年的二月十五日(今天的鎮江寺),舉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水陸法會。從此,水陸法會就在中國流傳開來,並發展成為佛教界最大 型的祭祀活動。

二、水陸法會儀文的要求及形式

水陸法會分為內壇佛事及外壇佛事,內、外壇法事一般為七日,法事以內壇為主,(內壇亦有五日者則自第三日起)其進行程序:第一日三更,外壇灑淨,四更內壇結界,五更遣使建旛(旛上書「修建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功德寶旛」, 高懸於大雄寶殿左前方的剎竿上);第二日四更,請上堂,五更奉浴;第三日四更供上堂,五更請赦,午刻齋僧;第四日三更,請下堂,四更奉浴,五更說戒;第五 日四更,誦《信心銘》五更供下堂,午刻齋僧;第六日四更,主法親祝上下堂,午刻放生;第七日五更,普供上下堂,午刻齋僧,未時迎上下堂至外壇,申時送聖, 水陸法會即告圓滿。法會期間,自第一夜起,每夜於瑜伽壇各放焰口一台,至第六夜則放五方焰口,水陸法會雖分為七個壇場:「大壇、諸經壇、淨土壇、法華壇、楞嚴壇、華嚴壇、瑜伽壇」。大壇專門禮拜《梁皇寶懺》;諸經壇「諷誦諸經」;法華壇專誦「妙法蓮花經」;淨土壇專念「阿彌陀佛聖號」;華嚴壇靜閱「大方廣佛華嚴經」;楞嚴壇諷誦《欏嚴經》;瑜伽壇,亦稱施食壇,為夜間施放焰口之用,「焰口」「面燃」的異譯。放焰口即是施食餓鬼的儀式,第六夜則放五方焰口,內、外壇法師,僧眾均參與,是法會活動的頂點。水陸法會需要七晝夜才能功德圓滿,七晝夜中諷誦經典如上,水陸法會雖分為七個壇場,其實是一堂整體的佛事,每一壇同等重要,缺其一就不能名之為「水陸法會」。每日分三時,至總回向壇宣讀文疏,昭告十方法界,將每日所誦經典功德回向,因此,水陸是不分內壇、外壇的,齋主們隨自己發心,共同成就此一法會,就是最大的功德,誦經功德貴在自己的發心虔誠,發心愈大,虔誠愈深,則功德廣大愈是無可限量。

三、水陸法會與水陸畫的相應關係

水陸法會分為內壇佛事及外壇佛事,若論法事內容,重點則在內壇。水陸法會儀式上一定要有水陸畫,水陸畫是舉行水陸法會不可或缺的聖物之一,水陸畫懸掛於水 陸法會內壇,代表法會所邀請的對象,宇宙中過去,現在,未來的一切眾生。水陸畫不僅有釋迦牟尼佛畫像、阿彌陀佛畫像、藥師佛畫像、還有毗盧遮那佛畫像。在 佛教中不同名號的佛代表著不同的教義內容,毗盧遮那佛又稱大日如來佛,在密教中作為教主和教理的核心,被奉為至尊,水陸法會屬於密教儀式,他的畫像被擺放 在內壇的正中位置,下置供桌、羅列香花、燈燭、果品等供物,其前安置方台擺放銅磐、鬥鼓、手鈴等法器及儀軌兩側分掛上堂、下堂水陸畫像。上堂邀請的全部是 諸佛、菩薩、大聖人、緣覺、聲聞、明王、八部、婆羅門仙、次則供養梵王帝釋二十八天,盡空宿曜一切尊神,下則供養五嶽河海大地龍神、往古人倫、阿修羅眾、 冥官眷屬、地獄眾生、幽魂滯魄、無主無依、諸鬼神眾、法界旁生、六道中有四聖六凡、普通供養……未發菩提心者、因此水陸勝會,發菩提心未脫菩輪者,因此得 不退轉,未成佛道者,因此水陸勝會得成佛道。水陸法會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參加僧人眾多,內容豐富,念多種經,不僅動員強大的人力、物力,就是一堂水陸法會 需要水陸畫的數量,少則幾十幅,多則一、二百幅不等,《益州名畫錄》記:晚唐僖宗中和年間(882年—885年)畫家張南本在成都寶歷寺水陸院畫了120 多幀水陸畫,這是文獻記載中最早的水陸畫;山西寶寧寺現存一堂139幅明代水陸畫;現甘肅省古浪縣博物館藏的這堂水陸畫共計42幅,成畫於明代初年。

四、水陸法會繪畫要求及其特點

水陸畫的內容不僅有各種佛教神祗還有道教諸神、民間諸神、土農工商、三教九流、六道四生、地獄鬼眾、佛教故事、水陸緣起等諸多內容。水陸畫中的人物形象設 計有較為固定的模式,佛、菩薩、明王像需嚴格遵照儀軌、諸天、護法也都有傳統的固定畫法,如來形是佛的形像,頭上有肉髻,頭髮為螺髮或波浪髮,有的還有頂 髻珠,面部豐滿而美好,大而厚實的耳朵,眉如新月,眼如蓮花,鼻高不現孔,唇如頻婆果,豐腴的下頜,寬厚的胸膛,多身披袈裟,袒露右肩,慈眉歡韻的神情鮮 明地體現了佛陀莊重大度的儀態,大慈大悲的性格特徵。有些佛像形像似菩薩,如毗盧遮那佛便多見菩薩裝造像。菩薩形是在家相,面相豐滿圓潤,雲髻高聳、頭戴 寶冠,長眉如鬢,雙目微啟,眉目間含笑、神情恬靜慈悲,菩薩身飾瓔珞,釧鐲璀璨環繞,肩披巾帛,下著團花密繡錦裙,輕柔稀疏的衣紋,猶如音樂一般旋律。聲 聞形及羅漢形,是出家僧人的形像,忿怒形是明王和一些護法的形像,面目猙獰恐怖。天人形是慈和相的男相諸天護法等神尊的形象,鬼形見於阿修羅等形像;道教 神,民間神的形象有帝王形、武將形、仙人形、童子形、畜形等等類型,面對博大精深的宗教內容,繁多複雜的造型、衣飾中國畫師運用了民族繪畫語言——線條藝 術來加以表達,豐富多彩的線描,描繪衣裙中帶,運筆有輕重、虛實、深淺、濃淡、組織佈局有疏密繁散,時而迂回蜿轉、時而酣暢淋漓或如春蠶吐絲、或以行雲流 水;時而勁拔頓挫,如蘭葉、如折蘆、充分表現出絲綢織物那種細潤柔軟,輕逸飄舉的質感和動感,故有「吳帶當風」之說;暗紋線條流暢靈活,疏密適度,隨身緊裹給人以「薄紗透體之感」這就是畫史上最著名的「曹衣出水」的 手法。人物面容,肢體則用挺拔遒勁的鐵線描,自然勻稱,豐滿圓潤,造型準確,或根據不同的人物形像,手法也在不斷變換或圓潤流暢、或停頓明顯、或運筆凝 重、或揮毫瀟灑,剛與柔既鮮明又和諧對比,中國畫線描技巧達到了極高的水準。水陸畫大多採用工筆重彩畫法,也有兼工帶寫和水墨淡彩。工筆重彩敷色濃重,勾 勒,渲染十分細膩,毫髮入微,工穩謹嚴,即便是衣服上細小的圖案紋樣都畫得十分精緻;在背景的處理上,如鮮花、祥雲、水浪和山石等,採用更具裝飾性的畫 法,追求更為華麗的效果和飽滿的畫面;兼工帶寫、水墨淡彩表現手法更為松放或簡淡,注重人物姿態活潑靈動,物體生動飄逸,線條較之奔放、灑脫、隨意,筆墨 淺淡烘托出人物背景神彩飄動!

五、水陸法會和水陸畫的發展狀況

自梁武帝之後,水陸儀文因周、隋戰亂而逐漸失傳一百六十餘年,直到唐高宗咸亨年間,一位「英禪師」在 夢中得到異人指點,在大覺寺從一位吳僧義濟處得到了梁武帝的水陸儀文,水陸法會得以再度盛行天下。歷經宋、元、明、清朝廷都特別重視水陸法會,特別成為戰 爭以後朝野舉行的一種超度法會,由於在朝廷的扶持下,舉辦的水陸法會的規模達到空前的盛大,一堂水陸法會參加僧眾達到千人之多,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曾經是 沙門出身,登基後發揮朝廷的勢力大力宏揚佛法,水陸法會不僅因此規模宏大,而且儀軌定型,明代高僧祩宏依照志磐的《新儀》稍加修改後,完成《水陸修齋儀 軌》六卷,風行於世。水陸法會發展到清代,由高僧儀潤又依祩宏之意,詳述水陸法會的作法與規則,撰成《法界聖凡水陸普度大齋勝會儀軌會本》(六卷)成為流 傳至今的打水陸的通用版本,簡稱「水陸儀軌會本」

自宋代以後水陸、空法會得到很大的發展,相應的水陸畫在此也得以不斷提高和發展,並趨向成熟。明清時水陸畫都是有專業畫工繪製而成,畫工每年受宮廷徵調, 為宮廷工作,宮廷水陸畫質材之珍貴,製作之精麗,有的畫面直接貼金勾金線,裝了金的畫面金光閃爍,這充分體現了宮廷營繕的華貴,畫師技藝的專精。明清時產 生了一些傑出的「道釋像畫師」如朱好古、馬君祥、宛福清、徐福林等。有些畫師因畫技超群享名當世,而被文人墨客寫入著錄書籍之中,例如:徐沁《明畫錄》中有「道釋」一節,其中著錄的畫家有三分之一是畫工,如蔣子誠畫道釋像,觀音大士被譽為「有明第一手」

目前國內現存水陸畫多是明清時代的作品,這些作品繼承了唐宋「道釋」人物畫的成就和輝煌。畫師在繪製過程中,繼承多於創新,儘管如此,許多畫師還是在作畫中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有自己的獨特性,從而使得水陸畫的繪畫風格呈現出多彩的面貌,使我們不僅觀察到各時期的不同特點,也能看到同一時期的不同風格。
明代水陸畫表現出世俗化的時代特點,塑造的形象,?多為人們所樂見,表情多開朗慈祥,平易近人;用色明亮而豔麗,在畫法方面,有工筆重彩和兼工帶寫等不同 的種類,工筆重彩作品的面目極盡精工華麗,敷色濃重,富麗堂皇。清代水陸畫的創作,在明代的基礎上持續發展,細膩的工筆重彩作品表現出更加注重裝飾效果的 傾向,有些作品兼工帶寫、粗筆重彩,筆墨較重;還有些作品吸取了文人畫中的一些畫法,筆墨採用薄薄淡彩,追求人物姿態的活潑和背景的動感。

總 結

水陸法會,水陸畫集中體現了中國佛教文化、藝術、輝煌的歷史成就。這是繼佛教從印度流傳至中國又一在中國大地上自創的一種「佛教活動」,並奠定和發展成為中國佛教界最隆重的一種經懺法事。《祖師》曰:「今之供一佛,齋一僧,尚有無量功德,何況普通供養十方三寶,六道萬靈,豈止自利一身。亦乃恩沾九族。」所以水陸法會發展到至今在中國各大寺廟今古盛行。

 
 
特色以外
── 志蓮淨苑布局對人文精神的體現

◎郭錦鴻
甲、前言

位於鑽石山志蓮道的志蓮淨苑,是香港少數饒具中國佛寺建築風格特色的寺院。自一九三四年葦庵法師與覺一法師創寺後,一直發展至八十年代末,連接沙田與東九 龍的大老山隧道興建,志蓮淨苑為配合規劃,作出重大重修工程。由規劃、設計、選木、動工,志蓮淨苑都歷盡波折,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經歷中,淨苑得到著名建 築學家暨梁思成學生俞宗翹的協助設計,以及日本古建築學者瀧川昭雄的施工方案,十年之間,終由一個僧侶清修的寺場,搖身轉變為一個中外觸目的仿唐大型佛寺 木構建築群。佔地共三萬平方尺的淨苑中,每一花草瓦木,都體現著中國人幾千年來寶貴的文化積累和深邃的建築智慧。

歷來大方之家對志蓮淨苑特色建築項目的介紹很多,尤其對斗栱、批竹昂、鴟吻、瓦當以致直欞窗、寺頂、寺脊等,具深度的闡述可謂比比皆是。由於教學需要,二○○六年至今,我帶了近千個學生到淨苑作實地考察,並要求他們在欣賞淨苑特色建築之餘,從「布局」角度思考和探索志蓮淨苑所表現出的人文精神,希望他們領悟,佛寺除了建築特色以外,在布局上還有蘊蓄不宣的人文意義。

乙、正文
一、中軸線對稱:中道的體現

志蓮淨苑以中軸線為主體布局,呈現出中國傳統重視對稱與均衡的建築風格。就附圖所見,由山門至大雄殿,中軸線把左右建築群對稱劃開,不偏不倚。大雄殿、天 王殿分屬全寺之主、次殿,置於中軸線之上;觀音殿、藥師殿為偏殿,對立於主殿兩側。所有建築物在中軸線上和諧對稱,這是一種建築上的中庸之道﹙或稱中道﹚ 的體現。《論語》〈雍也〉有云:「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本 義為君子待人處事態度的一種指標,推重做事不過份、亦無不及的恰到好處、諧適之道。這種儒學意識成為中國人長期表現人文價值與民族尊嚴的重要內容,投射到 建築、園林的設計上,致使宮殿、佛寺以及其間椽、門庭、鋪首、脊頭瓦獸、鴟吻等,都成為表現中庸之道的元素。志蓮淨苑以初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壁〈觀無量壽佛經淨土變〉圖作為整體規劃的藍本,正呈現出這種中道建築體系的完整、諧和格調,以及內心、精神、靈境、意識等平衡 無偏的不二境界,達到物我互投和共融的高度統一。唐君毅曾說:「中國之人生情調,在本質上即更富於藝術意味。藝術上之美大皆生於調和與節奏對稱等。……藝術精神,融於一般社會文化生活中。」﹙《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志蓮淨苑的中軸線布局,把中國人重視無偏無倚的中道觀念、追求物我一體的和諧之道,以及「以人為本,以人之精神上通於天而下達於地」﹙《與青年談中國文化》﹚ 的人文精神,在協調統一的整體布局中展現出來。

二、四合院迴旋:含蓄的意味

志蓮淨苑的前院﹙即蓮花池、長明燈處﹚,以及二進院﹙即丹墀﹚,均由迴遊式的長廊包圍,這些長廊把寺院的各部落重重連接,稱為「迴廊」「遊廊」。 前園之迴廊通達山門、東西二門、鐘鼓二樓,並從鐘鼓二樓旁接道入二進園,通達天王殿背後的韋馱殿,以及觀音、藥師兩座側殿,圍成兩組四合院布局的院落。四 合院是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最少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以四合院構成的院落,格調莊嚴。志蓮淨苑兩組四合院群的布局,配合中軸線,讓院落主次分明,錯落有 致,表現了和諧舒朗的整體風格。此外,前後兩院把戶外景緻納為四合院之中,成為自身的一部分,更顯得內外分明:院內不受外間塵囂影響,外頭亦難以看到內裡 風光,要逐漸的深入,方能一睹內貌,予人神秘、內斂、含蓄、深藏不露之感,這正是中國人傳統性格特徵的投射。以傳統性格結合設計意念,發揮在建築上,是歷 來中國人在建築發展中的一個重要特點。梁思成說:「建築活動與民族文化之動向實相牽連,互為因果也。中國的建築是世界上歷史最長,生命最久,散佈區域最廣的一系建築。建築文化是中華民族在地理、地質、氣候、政治、經濟、社會、宗教和一切問題影響下的產物,所以就整個中國建築來講,它所反映的正是這個民族的偉大的性格。」﹙《中國建築史》﹚ 佛教建築是我們一筆珍貴的文化遺產,志蓮淨苑仿唐的這種四合院建築風格,既載承著這筆文化遺產,亦展現著我國偉大的民族性格與建築智慧。

三、三進式層次:解脫的暗示

中國傳統的宮殿、宗廟、祠堂,都有進院形式的設計布局。一般以兩進、三進較為普遍。與唐代佛寺一樣,志蓮淨苑亦設三進三重門,並配置七堂伽藍、萬佛塔等佛 閣,作為整個淨苑的構成部分。其中三進式的設計,既反映中國院落特色,也展現了佛教對人文的關懷。由山門至大雄殿後的藏經閣,分別需要經過三進和三重門: 第一進為山門,其次為天王殿,最後是大雄殿。整個設計事實上蘊含佛教接引眾生、利樂有情等重要精神內容,深具意義,值得在此略作討論。

山門又作「三門」,即三解脫門之意,屬禪剎七堂伽藍之一,亦是佛寺的第一重門。三解脫指「空」「無相」「無作」, 三者皆為佛教的核心教義,是解脫煩惱的主要法門。作為入寺之門,山門喻意眾生祇要依其而入,即表示眾生已得佛教信、解、行等大智慧,至少願意放下塵世煩 惱,為開展向佛之路踏出第一步。進入山門後,面對天王殿,天王殿內彌勒菩薩及四大天王立於正中,作接引守護之職。在獲彌勒菩薩及天王接引之前,眾生途中會 經過四個蓮花池。蓮花是佛教法花,作為純淨無染之意象,能消除染穢。據志蓮淨苑所述,四個蓮花池乃依〈淨土經變圖〉中展現的阿彌陀佛淨土的七寶池及八功德 水設計,祈以「藉著寧靜清幽的外境,提昇內在精神領域,達致人與天地萬物同體的感覺」,使眾生在向佛之前,先洗淨煩惱塵垢,潔淨自身,再根據蓮花池間的長明燈導引,向受天王的接引和守護。長明燈之所謂「長明」,喻意佛教接引眾生的精神具有長存不滅的特徵,眾生在混沌的塵世可依長明燈找到向佛之路﹙《賢愚經》卷3之〈貧女難陀品〉中記述了此燈的典故,可參看﹚。就此可見,淨苑深刻地貫徹了透過宗教、藝術、建築等強調眾生價值及尊嚴的人文精神。

經過蓮花池的洗滌,並穿過天皇殿後,就可到達丹墀。丹墀兩旁的藥師、觀音兩偏殿,擔當協助眾生救苦救難、消災延壽的角色。大雄殿前的丹墀中央,有一智慧 燈,智慧燈由金屬蓮花瓣層疊而成,底部刻有十二生肖圖案,喻意佛教的智慧遍及一切眾生,因此即便一闡提,祇要向佛,就能得到斷慾成佛的行願力量。智慧燈給 予眾生智慧後,便能到抵大雄殿──向佛與成佛之所,在布局上,大雄殿是淨苑三進的第三重門,亦即眾生向佛的終點。及此,眾生便完成由放下塵欲至脫然向佛、 解脫成佛的階段。

丙、 結語

善用天然資源,可避免破壞環境,亦盡量表現到人與自然協調的精神。志蓮淨苑大部份建築材料多以木、石為主,把整個布局建築群可說是天然的整體,渾然天成, 具含天地人三者合一的意味。木、石具有自然、堅硬、暖和的意象義涵,反映中國人堅強、穩建的特性。梁思成曾大力讚嘆佛教建築,強調她是我們一份珍貴的文化 遺產。﹙《中國建築史》﹚ 可以說,志蓮淨苑的整個布局設計,既繼承中國傳統佛教建築特色,亦凸顯佛教走向人文的慈世精神,表現出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重視人存在價值的精神、利樂有 情的宗旨,是一種「人文化的宗教建築藝術」,確為我們珍貴的文化遺產。

自佛教流入中國近二千年以來,進行了中國化、儒化及社會化後,呈現著鮮明的入世精神。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求菩提,恰似覓免角」﹙宗寶本《壇經》﹚,耿林先生對此說得好:「佛法是既出世又入世的,以出世的精神,作入世的事業。」﹙耿林,〈佛教道德哲學基礎〉,《香港佛教》第503期﹚ 這正是志蓮淨苑,以致於我國佛教對人文價值取向的很好註腳。

丁、 參考資料
方立天,《中國佛教與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傅謹,沈冬梅,《中國寺觀》。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劉元春,《化導與反思:佛教入世之道》,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梁思成,《中國建築史》。台北:明文書局,1994。
古文化研究組編,《中國古典建築寺廟工藝圖譜‧建築篇》。台北:常春樹,1997。
工藤圭章文,渡邊義雄寫真,《古寺建築入門》。(日)東京:岩波書店,1984。
黃寶瑜,〈中國佛教建築簡史〉。收《現代佛教學術叢刊》﹙台北:大乘文化,1980﹚,第39冊,頁301-354。
黃夏年,《佛寺采風:中國佛寺漫談》。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志蓮淨苑,《唐式佛寺木構建築群》。香港:志蓮淨苑,1999。
志蓮淨苑文化部,《志蓮文化集刊》,香港:志蓮淨苑,2005。
張國良監製,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藍圖2000:志蓮淨苑重建》。香港:香港電台,1998。
鍾明元編,《圖解認識寺廟》。台北:世界佛教,1993。
陰法魯主編,《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第2冊,頁350-354。

 
 
佛光普照 慈悲救渡
—— 貴州威寧白內障光明行

◎林素夠
貴州威寧白內障光明行給當地八十名白內障患者帶來了光明。重見光明的他們,說不盡對以後生活的憧憬和對此次光明行活動的感激。

善心促就此次光明行

此次貴州威寧光明行的因緣主要是由加拿大溫哥華佛教祗桓講堂果明法師發起,其弟子寶安獅子會的前會長蔡漢秋,現任會長譚華佳及秘書長陳映珍牽線而成,並聯 合了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和國際獅子會深圳380區寶安、鳳凰、高新、深圳灣分會及深圳市眼科醫院、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

果明師父經香港佛教文化公司許成彪居士多年來已幫助貴州山區建設了十幾所希望小學。在二○○六年左右,到貴州捐建希望小學的開幕過程中,師父發現這裡有一 個孩子的眼睛有白內障看不清楚,於是就聯合寶安獅子會,組織加拿大和香港的弟子籌集了人民幣十五萬元用於此次光明行活動,得到威寧縣團委和殘聯的大力支 持,最終順利在九小時內成功完成了八十例手術。

一路顛簸到達貴州威寧

九月廿八日,參加此次光明行的三十餘人到達了貴州威寧。在此次光明行中,主辦方國際獅子會寶安分會和鳳凰分會開了三次會,聯繫多方面細心協調組織。白內障 執行主席林桃組織包裝好所有的醫療器材。九月廿八日上午,林桃獅姐、張愛軍主席、葉遠斯主席、蕭偉光主席、李海長主席等領導特地到深圳寶安機場送行。當天 下午二點許,參加此次光明行的三十餘人到達貴州機場,迎接我們的是貴陽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龔力力醫生等醫務人員。到達貴州機場時,當地氣溫已從深圳出發 時的三十幾度突降到十幾度,大家感到了絲絲寒意。此後,又花了八小時翻越了座大山,當晚十時多一路顛簸到達目的地貴州威寧。

到達威寧縣醫院時,突然下起暴雨。我們頂著暴雨把車上的三十多件醫療設備從車上卸下來。進了手術室,我們才發現手術板太寬,沒法把顯微鏡安裝固定在上面, 於是姚博靈機一動,找來鋸子,在床板上鑽一個洞,才能把顯微鏡固定上。連夜醫院還特地找來木工,幫我們製作多一張手術床。直到把醫療設備都安排好了,已是 第二天淩晨二點,這時大家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到賓館休息。

啟動儀式

九月廿九日早上,我們來到儀式現場,由於當地下雨,啟動儀式祇能在醫院的會議廳召開。當地政府組織部長代表政府和當地的患者對我們的到來表示感謝,患者代 表也寫了一份長長的感謝書。香港佛教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許成彪也代表果明法師作了熱情的講話,最後,當地政府向我們致送錦旗。

當日早上九點半,正式開始幫助失明的患者做手術,我們把三十餘名活動參與者分成兩個服務組。果明法師發覺預約的小孩子沒出現,原因我們沒有安排好,醫院沒 有全麻的麻醉師,所以孩子不能動手術,因此名單上幾個孩子就失去這一次重現光明的機會。貴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眼科主任龔醫生知道我們的心中特別是師父會最難 受,因為他當初的發心就是最想為當地的白內障孩子帶來光明,龔醫生知道後,代表醫院答應,可以改天回去後,我們留下部分晶體,讓當地殘聯帶著孩子到貴陽去 免費幫她們做,法師高興的表示,無論需要多少費用,由他來承擔,他知道孩子的路還漫長,他們需要光明。可能是師父的這種慈悲心,感動和影響著身邊的每個 人,大家都盡力把各自負責的崗位做到最好。姚曉明博士、龔力力醫生為主導的醫療隊伍,香港老義工帶了一百幅黑眼鏡來送給患者的吳師兄;平時在自家企業至少 也要管上千人的企業老闆、尤其是寶安獅子會會長譚華佳看見老人家要走一段路到手術室,發心背上老人患者到手術室,其他師兄也發心背負老人家,譚會長自己發 心背負了廿多個老人家,鳳凰會副會長唐怡在老公李生的支持下,帶著三個孩子參加服務,從點眼藥水到扶患者進入手術室到帶患者出來到派發藥水、禮品和回家注 意事項,從進口到出口全由他們一家人負責。每個人都讓我們如此的感動。

最後我們竟然創造了順利的奇跡,九個小時做了八十例的手術,是我參加了十次光明行最快的一次,就像師父的話所說,功德圓滿。在夕陽西下的黃昏,我在遠處眺望這間簡陋的手術室,晚霞遍佈了整個大樓,就像是佛光普照,將這座平靜的小縣城得到更多溫暖和愛!

第二天,我們一早來到醫院,幫助病人掀開紗布,有一位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在她看到光明的一刻,立即堅起大姆指哈哈大笑「我看見了!」現場立即回以熱烈掌聲,老人家流出感激的眼淚。同樣地,其餘接受手術的病人和他們的親人,當病人能重見光明的一刻,也是十分歡躍。其中有一對從山裡來的老夫婦非常不捨得師父,師父不但給他的老伴帶來了光明,臨開車前老先生上車向我們感謝,回程路上演繹一路的感動。

在回程的路上,我們再次翻過重重大山,但在車上的感受跟剛來時的完全不同,我們彼此收穫了一份感動,我當主持,第一個讓譚會長上來分享,沒想到一個久經商 場英勇奮鬥的成功人士會激動得淚流滿臉,是甚麼讓這位年到四十歲的會長心中有如此多的感慨呢?因為他承擔了會長的神聖責任,是責任讓他如此盡心盡力付出, 有付出,才會有傑出,所以他的收穫也是非凡的。接下來的每個參與者都從不同的角度去分享這幾天身心的一種收穫,通過大家的分享,因為都是有共同經歷的人, 所以每個人都能收到這份情,我也感覺特別幸福,我是如此的榮幸和有福氣,在五月四日,通過陳映珍結緣的果明師父,我還非常有幸成為他的弟子,是師傅的發 心,讓我這次能與我先生、鳳凰會的好獅姐同行,收穫這份超越預期的感動!在車上,我們有幾對夫妻同行,每對夫妻都借此感人場面表達了自己內心對夫君和妻子 的一份感恩之情。雖貴州十月的天氣有點微涼,但我們整車充滿著淚水感動的溫暖。到我們分享完後,果明師傅也忍不住心中的感激之情,也要帶著沙啞的聲線表達 他對我們以及加拿大、香港弟子支持這次慈善活動的感謝,在大家的合力服務之下,才能把此次光明行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心存感恩,我們一路共同走過五天的行程,珍惜廣結善緣,這次能跟隨師父身邊,師父用他的言行舉止,身體力行,為善最樂,學佛陀的慈悲喜捨精神。

 
 
災區中的「活佛義工」佐欽秋林葛嘎仁波切
◎何靜萍
密寧瑪派佐欽大圓滿寺,於西元一六八四年由大成就者第一 世佐欽法王白瑪仁增創建,至今已有七代大成就者轉世活佛和十二代法台的傳承,諸聖尊在這裡所成就的講、修、行三功業殊勝無比,聲名遐邇。從十七世紀到二十 世紀中期,佐欽寺是寧瑪派的別解脫戒和菩薩戒的授受中心,是無上大圓滿法的修証中心。佐欽寺是舊密寧瑪派的六大母寺或稱六大道場之一,在雪域藏區,傳承其 法門的分寺達近三百座。佐欽寺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縣,第二佛蓮花生大師曾以神變踏足過此地,並把此地加被為其二十五大雪苑道場中的功德聖地。 佐欽寺的所在地海拔高約4000米,是德格縣東北部的一個原始而美麗的聖地。

葛噶活佛是佐欽寺的年輕活佛,現任佐欽寺寺管委員會副主任、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副院長。乃百尊伏藏大師之首秋吉德青林巴殊勝大樂洲的無誤轉世,由至尊白瑪格桑法王等多位大德共同認証並主持,於佐欽寺舉行了坐床典禮。

活佛於藏曆土猴年西元一九六八年出生西康佐欽,自幼具足聰慧、慈悲、無私等賢善品質。十一歲時於佐欽寺出家,先後就讀於四川藏文學校、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 院、西藏自治區藏醫院、北京大學研究生院宗教研究班。依止白瑪格桑法王、多旦羅珠江措上師、白瑪財旺法王、土登尼瑪活佛、安章珠巴活佛、晉美彭措法王、才 如措朗大師、丹寶活佛、珠巴活佛、頂果欽則法王等近三十位大德,系統圓滿修學顯密三乘教法,通達五明及無上大圓滿竅決,是各宗派諸法脈清淨傳承重要持有者 之一。仁波切持有佐欽金剛晶璉般殊勝無斷清淨無垢的法脈傳承,令見聞者肅然起敬,信心頓生。

活佛亦擅長藏醫,曾在甘孜州藏醫院工作,後師從藏醫大師措如才郎。被中央民族學院藏醫藥研究所聘為特邀專家。為解決佐欽周邊僧俗民眾看病難的問題,歷時三 年艱辛,於二○○五年八月修建了佐欽琉璃光慈善醫院,並親任院長。至今已為許多病患解除了身體疾苦,還從死亡線上救回了無數生命。同時他也擔任佐欽熙日森 五明佛學院副院長、也是佐欽大圓滿總寺六大持教金座之一。

活佛自一九八八年到今近二十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搶救弘揚藏民族傳統文化,特別在弘揚藏傳佛教、整理修補藏文經典及傳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前後參加過德 格印經院《大藏經》木刻版細目的編篡和《新藏漢字典》的編輯,擔任著名藏文期刊《貢嘎山》主編工作期間表現突出,現任《熙日森》、《德格藏醫》等文化刊物 的藏文主編,舉辦講學班、掃盲班,開辦免費文化夜校,並親自登台授課。

仁波切弘法事業極其廣大,利生的足跡遍及西藏和全國十幾個省份和香港、台灣地區和馬來西亞、泰國、日本等國家。他還收養孤兒,資助貧僧,為桑耶等地閉關的 僧眾送醫送藥;活佛同體大悲的慈悲胸懷也體現在對眾生的關懷不分彼此:二○○三年東南亞海嘯時他親臨現場為逝者超度;二○○八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時,他不顧 自己重病未愈,奔走在抗震救災第一線救助群眾汶川大地震發生當天,葛嘎活佛正採購藥品准備運回德格。途經康定時,他從廣播裡聽到地震發生的消息,在得知災 區群眾缺醫少藥的情況時,他立即改變主意,毅然回成都購買災區急震的藥品並積極聯系相關人士為災區捐款捐物。十三日一大早,他以一名志願者的身份來到了四 川省紅十字會瞭解災區情況,當得知彭州和安縣等地受災嚴重時,他立即帶著一車藥品及部分救災物資直到彭州災區。在災區的十多天裡,葛噶活佛帶著救護車和兩 位醫生走遍了綿陽、都江堰、綿竹、彭卅、安縣、青川、什邡、茂縣等受災嚴重地區。他是最早出現在重災區的宗教界人士,被稱為「活佛志願者」, 他深懷普度眾生的慈悲心,每到一處除了救助傷員,看望病人,並為死難者念經超度,祈福受傷者早日康復,給災區人民送去無畏的信心和撫慰。活佛救災的事跡也 被中國中央電視台新聞報道。在他的積極聯絡和籌集下為十餘個災區捐贈大米、藥品、賬篷等救災物資,折合人民幣160多萬元。

五月廿四日,佐欽大圓滿寺、佐欽熙日森五明佛學院、佐欽白瑪唐大圓滿閉關中心為汶川地震中的遇難者舉行了超度大法會。

葛噶活佛正以無量的悲心和無邊的智慧廣行弘法利生的偉業,祈願活佛長久駐世、法輪常轉!

 
 
日照法師朝禮四大名山途中詩偈摘選
(一)

天蒼蒼,夜茫茫,
禮佛人兒在路上,
翻過了千重山,
越過了萬層浪,
朝拜了普陀又九華,
誓學文殊智、觀音慈、
普賢行、地藏願。

天蒼蒼,夜茫茫,
禮佛人兒在路上,
為了行和願,
發心拜四山,
誓度眾生,度生忙,
禮佛人兒禮佛忙,
不達目的誓不還,
禮佛人兒在路上。

(二)

三步一拜汗如雨,
衣衫濕透渾然體,
取出貪嗔世間相,
清凈法身菩提明。

(三)

拜山行者如神助,
身輕體健似銅骨,
經歷磨難又幾重,
苦行之僧顯真功。

(四)

修道修心修真行,
出家出塵出紅塵
念佛念法念僧侶,
棄名棄利棄無明。

(五)

拜山消業路途遙,
謹防魔王來阻擾,
魔高一尺道一丈,
一念清凈樂逍遙。

(六)

拜山磨礪已平常,
星星月亮幾度光,
萬家燈火收眼底,
空無自性本風光。

(七)

拜山已近九華山,
誓學地藏終不還,
一肩挑起如來志,
力輓狂瀾壯山河。

(八)

披星戴月禮九華,
師徒同願叩拜地,
另有二名跟香者,
千個日夜處處家。

(九)

三步一拜九華頂,
越高霧裡探無邊,
極目雲海同一色,
月光菩薩笑迎客。

(十)

一腳踏倒妙高峰,
虛空從此無蹤影,
因緣還隨因緣去,
哪管春夏與秋冬。

以下三首是朝聖組日照法師徒弟小頓超

日照法師三步拜,
摸黑大路在眼前,
四大名山遙遠在,
拜完普陀又九華。

明月掛天空,
流星銀河過,
月光照大地,
星伴禮佛行。

田間青蛙呱呱呱,
禮佛行者沙沙沙*,
真言聖號心中念,
自他二利菩提願。

*小頓超解釋:沙沙沙是形容拜下去僧衣磨擦的聲音。

 
 
哀悼妙蓮長老西歸百日祭
◎高永霄
一、得晤長老於菩提

尊敬的妙蓮長老已於二○○八年六月廿五日在台灣安祥示寂,消息傳到香港來,港中各淨宗道場都表示致深切哀悼。三輪佛學社念佛組同人亦感到十分惋惜,一同念佛迴向,願長老早日重臨人間。

學人曾與長老有緣相識,那時約在一九八○年間,當時學人正在永惺法師之菩提學會佛學研究班擔任義務佛學講師。有一天下午,當學人完畢演講返回會客室休息 時,永惺法師正在和另一位法師閒談,當時永惺法師即時介紹學人認識妙蓮長老,並稱讚學人是一位十分熱衷於弘法的講師。長老生得健碩,聲音雄亮,態度慈祥, 當他知道學人是在三輪佛社修行淨土宗的,感到十分高興,並勉勵學人要精勤念佛,令我感到慚愧,唯有感謝長老的吩咐,以持名念佛方法修行,可惜到現在仍未有 成就,真是有辜負長老的期望。

二、長老在香港的三十二年

中國大陸在二十世紀的四五十年間,內戰頻仍,社會動盪,大量難民,不論貧富,知識水準,都大量逃難到香港這個小島及新界鄉村的彈丸之地,頓時增加不少人 口,他們的居留之所便成為大問題,於是在郊區地方,紛紛建搭木屋暫住。因此,不久便發生九龍石硤尾木屋區大火,官塘雞寮因暴雨而山泥傾瀉,將軍澳難民營互 相打鬥等。而佛教出家人約有數百人到新界、大嶼山寺院掛單,而以東普陀講寺收容人數最多,其次是竹林禪院、青山寺、鹿野苑、西林寺及大嶼山一些精舍暫住, 等待有機會到外地去。

妙蓮長老就是於一九四九年到了香港,在新界及大嶼山各地掛單,最後選擇了大嶼山的法華淨苑閉關,時間是由一九四九年十月初一至一九五五年杪之間。現考據該淨苑的歷史如下﹙根據釋明慧法師編述《大嶼山誌》﹚:
「法華淨苑」由鹿湖慧修院沿路南行至羌山交界處,有牌坊「妙莊嚴」橫 額矗立路口,進內即法華淨苑,民國廿九年﹙一九四○﹚。瑞光、戒理兩位比丘尼及何淨恆女士於此購地建築,一連五幢。樓上住房櫛比,由覺澄法師在上海代購造 木製塔型佛龕,及地藏幽冥巨鐘等法物,又預約購宋《磧砂藏》大藏經全部,並主持開光典禮。戰時祇有何淨恆在此固守,以屋廣人稀,欲賴高僧大德為號召維持, 乃將該苑全部送與筏可和尚為靜室修養。
一九五○年建妙莊嚴牌坊,一九五五年增建韋馱、地藏殿,天台建望海觀音一小座。將原日法華苑三座改為法華凈苑,另建牌坊在左邊入門處,儼然殊勝道場,年內隨期講經及建佛七等法事。二時課誦不輟,妙蓮法師曾在此閉關三年﹙按實六年﹚。」

妙蓮長老在法華淨苑出關後,再由教內人士選擇在新界青山寺山腳的屯門一間精舍,即是現在屯門青山橫山公路的終點,已改名為佛慈淨寺,繼續閉關十四年。關中虔修「般舟三昧」十次之多,每次需時九十天之久,可說是精進修持念佛法門,實在難能可貴,期間更在關中閱藏,修學智慧。

長老自一九六九年出關後,即念念不忘讀誦大乘般若經論,繼而發起編修重印《大智度論》,作為流通法寶,利益世人。長老復歎學佛之人,若不洞明般若﹙二諦﹚,而言明佛學者,相似而已,非真明也!既非真明,自修尚難了脫,而言利他者可乎?是為至理名言者也。

?至一九七九年七月十五佛歡喜日,長老在《大智度論》今版記中有云:「﹙ 上略﹚吾於六年前倡印《摩訶般若經》以施送,今者相繼製版,敬印《大智度論》再結緣。普願讀者,致心研究,竭誠行持,展轉弘化,以廣流通,植般若無漏之慧 根,登安樂不退之蓮台,共證無生法忍,同圓一切種智也,然今人不嫻古文句讀。每謂佛經深奧難懂,故不憚跋踄,禮請印順導師慈悲,改用新式標點,去除舊有隔 閡,俾令初基易入耳。」
經過了長老費時數載,詳細精心校對,編排,終於如期完成了長老偉大的心願。至於籌款方面得到香港、台灣、菲律賓等地佛教同仁的捐助下,終底於成,得以出版,可說是功德無量!

計《大智度論》一百卷,乃龍樹菩薩造,姚秦法師鳩摩羅什譯,分成十冊,印刷美觀。而本《大智度論》乃解釋《大品般若經》,即《摩訶般若波羅密經》﹙後秦鳩 摩羅什譯﹚。現今以印順導師之校勘本為依據,將《經》與《論》同時並列,方便學者閱讀,可說是相得益彰也。因此,深為得各地佛教徒相應,捐出印費,此得力 於長老的良好聲譽不淺。一九八一年長老到台灣去發展了。不久,便在埔里創立了靈巖山寺淨土宗大道場。根據永惺法師的憶述,長老去台灣後,經常來往港台兩 地,常於菩提學會掛單而住,每次七日至十日不等,而學人亦繼續在菩提佛學研究班作佛學講師,直至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為止。因此,當長老在菩提暫住時,學人亦 有緣和長老再見面,十分相熟,感到格外親切哩!

三、 在台北與長老異地相逢

一九九三年五月廿八日至六月二日的期間,學人蒙台北佛教同修會﹙Buddhist Association of Taipei﹚會長游正華居士的邀請,出席在台北舉行的「世界佛教團結和平會議」,為期六天。出席者有來自馬來西亞、香港、澳洲、加拿大、印度、尼泊爾、孟加拉、美國、斯里蘭卡和台灣等地代表共五十餘出家僧眾及在家居士。討論如何在此紛亂不安的世界中能實現佛陀慈悲和平精神的理想樂土,及如何實踐的方案,意義十分重大。

在會議中,學人意外地遇到釋妙蓮長老也到來參加和致詞,原因是他乃台北佛教同修會之導師也。當時學人和長老異地相逢,倍覺高興,互祝法喜充滿,福慧相增。當時學人要求與長老共攝相片,作為紀念,得蒙允諾,學人認為此乃十分珍貴價值的紀念相片啊!

翌日,長老更為佛教同修會在郊外建設舍利塔動土洒淨儀式,全體代表皆有出席參加盛典。會議最後二天,各代表乘搭內陸航機到花蓮參觀證嚴法師之慈濟功德會「靜思精舍」「佛教慈濟綜合醫院」。獲得全體代表一致稱讚和祝福。

四、 妙蓮長老去得灑脫

長老生於一九二二年在安徽巢縣,二十歲受具戒,去時戒臘六十七,世壽八十七歲。他的生前悲願就是:「我要度盡法界眾生都同生西方,將來同成佛道,攜手共度眾生。這才是我的本心,大願大行!」由此可知,長老將來會重來世間,完成大願的,這就是淨土宗念佛往生西方的殊勝法門。

最後,長老的臨終開示是:「我自己念佛,自己去西方,去到西方,決定上品上生,不是還等你們來助念才去,老和尚隨去隨來,都沒有離開你們。」

妙蓮長老就是去得如此灑脫啊!

完稿於妙蓮長老示寂之百日紀念﹙○八年十月二日於香江百麗園﹚

 
 
一位不該忘記的和尚 —— 淦泉法師
◎潘文彥
(一)一九七八年,新加坡佛教總會主席廣洽法師來上海,弔祭他的故友豐子愷先生。而後,他要求到上海玉佛寺禮佛。那時的上海,恢復佛教建制並可接待外賓的 祇有玉佛寺。我便於前一天到玉佛寺聯繫。代表寺方接待我的便是淦泉法師。他個子不高,也已上了年紀,大約六十開外,說話簡練明確,從他一雙炯炯有神的大眼 睛中,看得出是一位才具精幹的當家人。

第二天,廣洽法師於上午九點準時抵達,仍然由他出迎,上大殿禮佛時,他臨時充任維那,負責敲擊銅磬。之後,又陪同廣洽老上玉佛樓禮佛後,在玉佛寺西丈室, 稍坐上茶,淦泉法師不失時機地提出他早年曾入廈門南普陀佛學院進修,記得瑞今法師和您老人家都是該院的老師,同學中有一名度寰法師,是福建人,一下子從國 外來客拉近到舊日師生。廣洽法師聽到五十年前的老學生,十分高興,平時不苟言笑的他,頓時間,抑止不住內心喜悅,含穎首肯,淦泉法師立即起身,向廣洽老和 尚叩首頂禮,拜倒在地,看神態是十分真誠。廣洽老立刻雙手扶起,好象是很有思想準備的。(後來,我才知道,佛教界禮數周到,向長者頂禮是常見的,不管室內 室外,說聲下拜,馬上匐伏在地)。

告別時,外來僧人應向本寺主人拜別,不分輩分高低,也要下拜。這不是拜主人,而是向本叢林行辭別禮。淦泉法師送到汽車旁(汽車停在大門內),用很簡短的語言,關照旁邊工作人員:「老法師年事已高,行告別禮時,必須兩邊扶起。」果然,老和尚上車之前, 突然撩起海青下擺,正要作禮,兩邊被侍者扶住,淦泉法師口稱:「請老法師上車,晚輩淦泉恭送。」吐字不緊不慢,十分清晰,雙手合十,深深一躬。
臨行,淦泉法師要我留下通訊地址,以便聯繫。

(二)因廣洽和尚的關係,我和淦泉法師通了幾封信,便慢慢熟悉起來。過兩年,廣洽法師再訪上海時,由林子青居士和我陪同,又訪玉佛寺,記得上海佛學院將第 一屆學員集中起來,請老和尚開示,而他的福建閩南話由林子青居士作翻譯。老和尚向學僧們致送了潤儀。我送淦泉法師一冊剛由香港出版的《豐子愷先生年表》。

臨出門時,淦泉法師留我,說有事相商。他將我讓進客堂,上茶後,就直截了當地提出要我任佛學院文學教席。我以學理工出身為由,婉謝了。此後,我們繼續保持通信,他在來信中提出「知閣下乃豐氏門人,就任佛學院文學教席,堪稱合宜」,同時說到,「拜讀《年表》後記,先生文筆流暢,文字功夫老到,文采非比一般,特別是古文功夫,即今日之文科畢業生,諒亦望塵莫及也。」於是,他代表佛學院正式發出聘書,聘我為上海佛學院文學教席,下署院長真禪。

我平生沒有教過文學課,祇是在嘉興師範時,假座嘉興市圖書館禮堂,向嘉興市文學愛好者作過一次關於《唐人杜牧及其詩文》的講座。重點是剖析《阿房宮賦》。 其實我自己也不過是一個文學愛好者。正式接受佛學院之聘,唯恐力不勝任,騎虎難下,自討沒趣。於是,祇得採用緩兵之計,答以待上海工作安定,再作計議。

一九八三年秋,我調入上海大同學院,任教大學物理,因大學教師沒有坐班制。八四年起,正式受聘擔任上海佛學院第二屆文學教席。淦泉法師是上海佛學院常務副院長,負責教務領導工作。從此,我們有經常性的接觸。
學員們告訴我,每天早上5:30早自習,淦泉法師必提前端坐在講席上,領讀古文範文,每週有兩天誦讀古詩。晚自修也必定到班巡視。風雨無阻,無論寒暑從不 間斷。我每週三次課,每次二節,有二節安排在上午第一二節,上課前,每每看到他在班上督學,黑板上寫得一手極好的行楷,有柳體風骨,捎帶王體雋秀。使我想 起平日通信中看熟了他的秀逸的字跡,十分相似。 幸好,待我上課之前,學員必把黑板擦乾淨,否則,有他書法在上頭,我的字,與之相比,正是醜媳婦難見婆婆了。

(三)當時佛學院講佛學課程的密顯法師(楊老師)、王永元居士、度寰法師、還有華東師大的蘇淵雷教授。通過幾次聚會,慢慢地彼此有所瞭解。我因為教文學, 與政治、外語、歷史都是基礎課,又都是兼職,講完了課就回家。淦泉法師是直接領導教務工作的,有一次聚餐,他特地坐在我的鄰席,和我談起,文學與政治、外 語不同,希望能與佛教相結合,特別是應用文方面。如佛門中書信往還、文牘、簡柬。我認為這也確是很必要,但手段苦無教材。他說由他蒐求。可就是在談話後不 到半個月,就宣佈古剎靜安寺恢復宗教活動,由他出任恢復後的靜安寺第一任方丈。已經改成倉庫三十多年的靜安寺,說一聲開放,談何容易,正是百廢待舉。當時 他仍身兼佛學院領導職務,難得的是依然是每天早晚督導自修,領讀古文範文。但是我們見面的機會比以前少了。大約隔了半個月,他捎信邀約我會面,我擠時間去 靜安寺,他從丈室迎出來,完全沒有大和尚的架子。見了面,他又提出佛教應用文的事,並隨手從抽屜裡取出一冊已經準備好了的《佛教日用文件大全》,接著說:「這 是老的本子,可以參考用,其中聯語、幛額、尺牘、禮節、帖式等,仍有參考價值。當然,歸根結底是要古文底子好。沒有古文底子,祇套用形式,反而貽笑大方; 但若古文根基不錯,而佛門規矩不通,則遇事面牆,亦未免遭識者之譏。你受業於豐老,有很好的古文底子,可借鑒此冊,一點可通,化而用之。希望能選用在教學 上,為造就僧才作貢獻。」

我知道這是下達任務,又不能不受。若論古文根底,就是二十多年前,在豐師指導下,多背了些名家文章。實在不好說通達。便回答說:「由於工作二十多年來,搞的都是理工,邏輯思維的多,形象思維的少。古文祇是愛好而已,怕辱沒師門,不敢言通。」我一邊拿起這本紅書皮的《日用文件大全》,一邊說:「一定好好學習研究,以後,還望淦老多多指教。」

他留飯,我藉故辭出。佛學院當時院長是真禪法師,明暘法師(龍華寺方丈)和淦泉法師都是副院長。因關心佛學院教學而直接和我談工作的祇有他。

(四)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強調落實宗教政策。上海市佛協相繼恢復玉佛、龍華兩寺正常佛教活動,靜安寺地處市中心繁華地段,三十多年來一直大門緊閉,老香客路過門前,回頭駐足,總看到掛在大門上的牌子「此處是倉庫,請勿入內。」如今已換成「靜安寺修復委員會」,信眾奔走相告。一九八五年四月初八,淦泉法師被舉為新任方丈。此後不久,淦泉法師應邀去美國紐約東禪寺講學弘法,因為東禪寺的住持浩霖法師是淦老的學生,瞭解他佛學修養、唱念功夫、詩詞文章、書法造詣都是一流的人才。九○年到美國後,他曾多次來信。五月來信說:「此間主人準備於風和日暖之時,陪同觀光,但個人志在讀書,於觀光不甚措意。此間四壁圖書,條件甚好,不於此時加功用行,更待何時!」實在說,正是一個讀書人。

九月來信,更將其心意表述無餘,錄之如下:

文彥老師:

前奉一函,想早達覽。初來紐約,因晝夜時差,加之氣候寒冷,起居殊不適應;積之既久,生活已成習慣,精神較在滬為好。素蒙關懷,請釋遠念。

據聞,美國除萬佛城及西來寺以外,大半皆小型道場。浩霖法師慘澹經營二十年之東禪寺僅有三層樓房,數十信眾,絕無海上三大叢林,香客動輒以千萬計之局面;更無籌辦僧教育,培植僧材,使慧燈永續,為佛教千年大計之設想。

淦桑榆暮景,亟思為教略盡棉力;如果(在此)無所事事,實非計之善者!

淦以舊誼,應浩霖法師之邀,來美觀光,為時半年,屆時即當回國,不作久留。

林子青居士年前所編《弘一大師紀念集》,內中各種文體具備,其中尺牘,更易發人深省,實為標準之佛教應用文選;其中佛教辭彙,課前略作準備即得。值此佛教需材亟切之際,如有真才實學,英雄自有用武之地也。
匆匆布達,即請。

教安 不慧淦泉謹啟

讀此來信,可以看到身在異鄉,其懷念祖國、關念僧教育的一片真心、真情、真誠,躍然紙上。

(五)一九九○年十月,他在美逗留半年之後,途經香港返滬。本以接受普陀山妙善長老之請,去普陀山佛學院領導教務事宜,然而,總因健康等故,未能成行。在此階段,我仍登門請教,獲益匪淺。

一九九二年,因病逝世。上海佛教界舉辦的追悼會,仍確認淦泉法師是上海佛學院副院長,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但他愛國愛教,企盼為僧教育作貢獻的願望,就此齎志而沒了。這份遺憾祇能隨著他的才華,默默辭去。
現在記錄在他的墓碑上文字,這樣寫道:

淦泉(1914-1992),佛教學者、佛學教育家。俗姓還,原名兆仁。江蘇鹽城人。十一歲出家,一九三一年受具足戒於焦山定慧寺。曾就學於常熟興福寺法界學院,再轉廈門閩南佛學院深造。一九四四年,任鎮江竹林寺方丈兼竹林佛學院院長。

淦泉法師愛國愛教,對佛教史和佛教文學都有極深造詣,曾任上海市第六屆政協委員,上海市佛協副會長,上海佛學院副院長,上海玉佛寺首座。1985-1987任上海靜安寺住持。

淦泉法師一生重視佛教教育事業,默默無聞地長期在佛教教育崗位上辛勤耕耘幾十年。為上海佛學院的恢復與建設,為靜安寺修復與中興,嘔心瀝血,焚膏繼晷,作出了奉獻。在他誨人不倦的身傳言教下,造就了一大批僧材,遍佈海內外。世間法緣已盡,一九九二年十二月九日示寂。

我認為上海佛教界不應該忘記曾經為此作出貢獻的淦泉和尚。

 
 
世界佛教動態

蓮池寺舉行
大悲懺及瑜伽燄口法會

2008年10月12日(夏曆戊子年九月十四日),蓮池寺舉行了由蓮池寺及準提閣佛學會聯合主辦的大悲懺及瑜伽燄口法會。

本次法會由照品法師主持,出席善信有準提閣佛學會會友及福林精舍居士等56人。

一眾善信由照品法師的帶領下,於早上九時卅分在蓮池寺無量壽殿開始了大悲懺法會,善信穿著海青,跟隨法師們唱誦大悲懺。

下午四時正,瑜伽燄口法會由照品法師主持下開始。由諸位法師唱誦瑜伽燄口。晚上九時,法會在熊熊的化寶燄火下圓滿。

拜大悲懺,藉此迴向大眾增福延壽,智慧增長,身體健康。瑜伽燄口,功勛迴向全世界水陸空亡靈、十方法界無祀孤魂超登蓮國。



千佛耀濠江
萬眾雲來集

經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如 果人人奉行眾善,斷絕惡行,心懷慈悲,則功行成就,福報自來,這是真正的求福之道。齋天是佛教的一種祈福法會儀式;根據《金光明經》記載:諸天在全光明會 上時,於佛前發願,永護佛教,奉行正法,勤修諸善,遠離惡行。同時遵照佛陀囑咐,巡行人間,成就有德之人。故感念諸天護法之功,謹具香華燈等,一心奉敬供 養,以酬天恩;並祈降福齋家。

值此祖國舉辦奧運圓滿,澳門回歸九年之際。謹擇公元二○○八年十一月八日至十一月九日﹙農曆十月十一日至十月十二日﹚假澳門運動場,啟建【千佛耀濠江】大供天祈福法會。禮請海內外佛教百家名剎大和尚、高僧大德二百多位主持開光祈福。

仰仗佛力加被,諸天護佑,世界和平,澳門繁榮,政通人和,萬福來臻;並以此殊勝功德回向祈福者福慧增長,消災免難,身體健康,諸事吉祥。

這次法會乃澳門佛教空前慶典,千載一時,因緣難逢,冀望各界人士踴躍參加,同時歡迎各界人士恭請佛像回家供奉,同沐佛光,共沾法益,是為緣起!


舉辦地點:中國澳門?仔東亞運動場
主辦機構:中華宗教文化交流協會
澳門佛教中心協會
香港文匯報

佛法僧三寶功德主:圓滿功德主
廿四諸天吉祥功德主:每席三萬元
供請開光佛像每尊二千捌佰元
法會設有隨喜功德:延生位一百元 隨喜供燈一百元

付款方法:抬頭支票:澳門佛教中心協會
索取門票方法:澳門功德林及香港佛學會
憑票免費入座 先到先得 額滿即止

程 序:
11月8日晚上
9:00 恭請諸天安座
10:00 - 11:30 灑淨開光
12:00 - 4:30 大供天儀式開始
5:00 獻供
6:30 上供
8:00 - 10:00 小休
10:00 上大供-迴向送聖至
12:00 法會圓滿


澳門功德林聯絡地址:
澳門三巴仔街
13號功德林
聯絡電話:2897-3607
傳真:2897-5207

香港佛學會聯絡地址:
香港銅鑼灣
利園山道70號3樓
聯絡電話:2576-8096
傳真:2784-1131



千僧大齋會
﹙日照法師朝山組朝禮五台山活動安排﹚

日照法師三步一拜朝禮佛教四大名山第三山——五台山將於陽曆12月初圓滿,我寺定於12月6日啟建(三步一拜朝禮五台山圓滿法會)。

初步安排如下:

12月6日

上午:迎接日照法師朝山組一行,10:30上大供。
下午:座談會

12月7日

凌晨4:30隨堂藥師普佛
上午10:30:供千僧齋
千僧齋功德主每位5000元,亦可隨份隨力每位50元,
不計多少,唯心誠則同獲佈施之功德。
下午:三步一拜有小五台之稱的黛羅頂。


以上活動地點除朝拜黛羅頂外,統一設定在大顯通寺。

考慮到北方已進入冬季,天氣較寒冷和乾燥,恭請廣大法師、大德、居士、信眾根據自身情況隨緣參加。本次參加 人員請自行解決來往的交通,但到達五台山以後寺院將會統一安排。為更好地安排隨行參加圓滿法會的居士在五台山的食宿和法會活動,參加人員請儘早與寺院聯系,以便我們統計總人數。

聯繫電話:
禮佛禪寺客堂: 0752-6356496
頓悟法師:13380668658
香港聯絡處:葵興美華工業大廈十七樓D6室
香港電話: 00852-24138122 / 65725876


世界第一大佛落成開光
108高僧大德雲集河南

二○○八年九月二十九日,河南魯山毗盧遮那——中原大佛舉行了隆重的開光大典。

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長老以及嘉木祥.土布丹、那倉、朱康活佛、淨慧、聖輝、學誠、永信、延佛、印順、淨雄、海濤、寬運大和尚等兩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連袂為大佛開光,並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國家宗教局、河南省宗教局相關領導及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萬信眾參加了盛大的開光典禮。

我國著名辭賦家、文化學者高志其為此撰寫了《毗盧遮那——大日如來頌暨中原大佛誕生記》宏闊賦篇。

開光之際,連日陰雨的天氣復轉多雲,璇即陽光燦爛,遍照大地山河。正如高志其於賦篇中所云「九天之雲皆下垂,四海之水俱陡立」,其壯麗的景觀令十數萬人為之動容與讚歎。

毗盧遮那——中原大佛高達208米,為世界第一大佛,位於河南省魯山縣佛泉寺。該寺歷經千年而香火延綿,幾度廢興而又複昌盛。

興建大佛是佛泉寺方丈釋延佛數十年的心願,也是趙樸初先生在中華大地構建五方五佛的宏大戰略構想。1997年,中原大佛由河南著名企業家、天瑞集團總裁---李留法先生捐資建造,歷經12年圓滿落成。

大佛彰顯出厚重的中華文化和精湛的鑄造工藝。在社會各界、四方善眾及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下,佛泉寺方圓地區逐步形成以中原大佛為核心的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薈萃、佛教文化與現代文明交融的旅遊景區。

大佛開光盛典結束後,有關方面即在現場舉行了大型文藝慶典活動。著名主持人吳小莉、陳鐸擔任主持人,宋祖英、那英、費翔等著名藝術家一起連袂演出,名揚海外的少林武僧團親臨現場表演。與此同時,姜雪雁女士的《八十八佛藝術繪畫》也於佛泉寺大雄寶殿廣場舉行了展覽。

鳳凰衛視、台灣生命電視台、台灣東森電視台以及新浪網,對這一佛教盛事進行現場直播,締造了本世紀佛教史上最隆重的勝事。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