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604期
2010年9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一代禪師 人天共仰
佛門喜事
香港觀宗寺宏明法師榮膺方丈晉山陞座大典
佛教論壇
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即將在香港舉辦
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網上徵集禮贊名單
追思法會
香港寶林禪寺退居方丈
聖一老和尚圓寂追思讚頌法會
誦經法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悼念菲律賓
挾持事件罹難者誦經法會
頒獎典禮
憶佛念佛 念佛見佛
慶祝香海正覺蓮社週六念佛會六十週年
暨第廿九屆108週週六念佛會圓滿結業
頒獎典禮
◎劉啟智
佛經淺釋
《金剛經》的思想要旨 ◎慎 言
基本戒律
佛教的四惡語與四善語 ◎慎 獨
佛教知識
卍字的由來與含義 ◎繼 平
放生功德
佛教放生感悟談 ◎一 文
徵文比賽
我的佛學老師 ◎董露陽
我的佛學老師 ◎陳妙賢
我的佛學老師 ◎陳 彤
創新活動
佛教何南金中學贏得「青少年機械人
世界盃」 中學組舞蹈比賽世界冠軍
禪境趣談
不如小丑 ◎秦孟瀟
世出世法
執行力 ◎楊 釗
悉達寓言
學鴛鴦叫 ◎秦孟瀟 / 文
梁 川 / 圖
孝親故事
孝親譜 ◎萬 千/ 文
程國英/ 圖
舊志重輯
《雲居山志》簡介
—— 虛雲和尚鑑定的道場方志
◎呂沛銘
佛教盛事
千年古剎再添新亮點 中泰邦交續寫友誼篇
—— 泰王國金身佛像安奉上海靜安寺紀實
◎寧 靜
緬懷高僧
範成法師行狀 ◎孔 勤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一代禪師 人天共仰

公元2010年8月3日凌晨,禪門溈仰宗高僧、香港寶林禪寺退居方丈——聖一長老在四眾弟子念佛聲中安祥捨報。香港寶蓮禪寺、寶林禪寺聯合舉行了「聖一老和尚圓寂追思讚誦法會」,靈堂設在世界殯儀館,由大嶼山觀音寺住持融靈長老主法、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封棺說法。靈堂上弔唁者四方雲集,佈滿了各界人士鮮花和輓聯,以表對這位佛教界前輩最深切的哀思。

我有緣相識他老人家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雖然交往不多,但對他的印象卻是非常的深刻。他為人低調,一生默默修道、淡泊名利、以戒為師、致力弘法。數十年來弘宗演教,培育了無數佛教僧才。

聖一長老是廣東新會人,1922年生,從小宿具善根,19歲在蓮花山西竺林剃度出家,後在韶關南華寺受三壇大戒,戒師為禪宗泰斗虛雲和尚。1958年在雲 居山求法,接法於虛雲和尚為溈仰宗第九代法嗣,虛雲和尚把自己的紫衣傳給聖一,以示為溈仰宗正統傳人。他師從虛雲和尚參禪悟道、精進修學、深入經藏、辯才 無礙,30歲前已開始在各地講經說法、轉大法輪,一生教化無數眾生。其次,他又是一位大修行人,曾以舌血抄寫《金剛經》,又發心燃指供養地藏菩薩,盡顯苦 行僧的大悲願力之本色。人稱「護法金剛」的聖一老和尚,在內地看到「文革」後的很多寺廟中佛像有損,他悲心深重,幾十年來不辭辛勞,為全國各道場供應金箔,莊嚴佛像無數,是一位名不虛傳的「護法金剛」

寶林禪寺是香港著名的禪宗道場,自他老人家出任方丈以來,寶林禪寺一直保持著傳統的禪林清規。聖一長老是寶林禪寺第二代住持,他領眾熏修、樹立清規、嚴持 戒律、清靜修行,寺內僧眾過著禪門正宗的農禪生活。人人皆需出坡勞動、打掃、種菜、自給自足。除此之外,又夏則安居誦經習教,冬則打七參禪,早晚二時誦 課,夜坐二支靜香,春耕秋種,禪冬結夏,保持著禪林清靜的生活模式。除中興寶林禪寺外,聖一長老曾於1983年至1990年任大嶼山寶蓮禪寺方丈。大嶼山 前身為大茅蓬,1906年由鎮江金山寺的頓修、大悅和悅明三位禪寺創建,直到1924年,由紀修和尚出任第一任住持,後有筏可、增秀、慧命,聖一是第五代 住持。

聖一長老追隨虛雲和尚繼振宗風,參禪悟道,有學有修,悲智俱足,終身弘揚正法,是一代禪門龍象,祈望他老人家早日乘願再來娑婆,轉大法輪,普度群迷。

 
 
香港觀宗寺宏明法師榮膺方丈晉山陞座大典

靈鷲山上  世尊拈花  迦葉承旨  正法眼藏  遂傳付有人

鹿野園中  僧團始立  伽藍肇啟  至有住持僧職  以道相授

昌隆法嗣  致使佛法得以梵幢久住焉

今者     謹承

本寺法主和尚

天台宗第四十六代教觀總持

上覺下光長老慈命    詹於

佛曆二五五四年庚寅八月初五日(星期日)上午九時正舉行

公曆二零一零年九月十二日

天台宗第四十七代嗣法門人

宏明法師榮膺住持晉山陞座儀典   恭請

諸山長老錫臨指導

護法善信同霑法喜

                                      香港觀宗寺常住兩序   敬約

 
 
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即將在香港舉辦

個由四家文化機構組織發起的佛教論壇,獲兩岸三地佛山名剎的廣泛支持,各路高僧方丈參與踴躍,而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及佛教界德高望重的本煥、夢參、惟賢、淨慧、覺光、永惺、淨良等長老的到會,將使論壇成為最高規格的佛學盛事。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組委會今天宣佈:該論壇將於九月九日至十日於香港舉行。能有如此多佛教大師和掌門人與學術權威共同赴會,在香港尚屬首次。

 主辦機構負責人、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博士在會上介紹,論壇以「百年辛亥、百年佛教、丕振宗風、繼往開來」為 主題,將是一次對漢傳佛教百年歷史回顧和展望的佛教盛會,特別是紀念辛亥革命百年,舉辦這個盛會,有深遠的內涵,因為辛亥革命至民初的新文化運動,使中國 五千多年的政治、文化、傳統乃至價值觀都受到嚴峻的挑戰和沖擊,一批佛教界的有識之士身體力行推行佛教改革,在中華民族走向共和的百年中,他們為中國佛教 的復興不懈努力,使佛教走上「人間佛教」的道路,開創了漢傳佛教的新時代。論壇將舉辦《中華佛教百年禮贊盛典》活動,向辛亥革命以來,曾經推動中國佛教文明進程的高僧大德致以崇高的禮贊。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該論壇首次由兩岸三地在家居士發起和組織,主辦機構中華佛教文化院(香港)、鳳凰衛視(香港)、至愛無聲公益基金(大陸)、曾子南宗師文 化基金會(台灣)在弘揚和推廣佛教文化、促進海峽兩岸和海內外佛教交流和發展方面熱情投入,不遺餘力,成為密切合作的最佳組合。

論壇組委會秘書長、中國社科院王志遠教授表示:漢傳佛教以八大宗派祖庭和禪宗六大祖庭以及四大菩薩佛山名剎為主體,本次論壇展現了這個主體正在復興的陣 容,突出了對宗風的闡揚,倡導宗門建設,是中國佛教再創輝煌的必由之路,本次論壇可以說也是漢傳佛教主體陣容的一次大檢閱。而論壇的專題將以禪、凈、台、 密、律宗主、旁及華嚴、唯識、三論等宗派,追述百年漢傳佛教歷史,對佛教的教育化、慈善化、企業化、現代化等議題進行廣泛的研討,從而使這次論壇更具時代 感。

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總監淨因法師表示:香港是東西方文化的會聚之地,有條件承擔起探索未來中國佛教發展之路的重任。而由於香港在中國佛教史上所作出的傑 出貢獻、具獨特的地理位置、良好的自由社會環境以及中英雙語人才的儲備,使得香港成為召開《首屆中國佛教宗風論壇》的最佳選擇。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這次論壇除了對百年佛教的發展作深入研究探討之外,還製作了一部《百年菩提──中華佛教世紀先師禮贊》大型電視紀錄片,於論壇開幕之際透過鳳凰衛視向全球華人播出;稍後更將修建一座「中華佛教百年紀念塔」及博物館,以紀念百年來為「人間佛教」的建立作出卓越貢獻的高僧大德,令他們的精神得到傳承和光大。

發佈會由香港新聞聯主席、中華佛教文化院主席張國良主持。論壇新聞發佈會於8月18日在香港皇朝會舉行,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弘法寺住持印順法師、中華佛教 文化院會長楊釗博士、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兼行政總裁劉長樂博士、至愛無聲公益基金管委會主任曾華燦先生、曾子南宗師文化基金会(台灣)理事長曾王君先生等 組委會負責人出席了發佈會。

 
 
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網上徵集禮贊名單

「百年辛亥、百年佛教、丕振宗風、繼往開來」為主題的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為禮贊辛亥革命百年以來為中華佛教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高僧大德和佛學權威,將以網上投票的方式,發動網民參與推選.

首屆中華佛教宗風論壇由中華佛教文化院、鳳凰衛視、至愛無聲公益基金、曾子南宗師文化基金会(台灣)共同舉辦,並得到兩岸三地佛山名剎的積極響應,該論壇 將於9月9日在香港舉行。屆時,來自海內海外兩岸四地高僧大德,專家學者,護法居士和社會賢達將齊聚香江,共同回顧漢傳佛教自辛亥革命百年的發展進程,及 探討佛教在推動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中如何發揮更深遠的影響力。

辛亥革命至民初的新文化運動一批佛教界的有識之士身體力行,推行佛教改革,在中華民族走向共和的百年之中,他們為中國佛教的復興不懈努力,傳播人間佛教的精神,開創了漢傳佛教的新時代.

這次論壇將對已往生的德高望重、貢獻卓著的高僧大德和佛學權威予以禮贊,並特別在鳳凰網(www.ifeng.com)開闢群眾性的網民推舉活動,選出已往生的高僧15位,已往生的大德6位,已往生的佛學權威3位。

網上推選至9月5日截止,論壇組委會專家組將根據推選的結果,評出獲得禮贊的最終名單,於論壇的閉幕式上的中華百年禮贊盛典上宣佈。

參與推選活動的網民均有機會獲得主辦機構將送出由高僧加持的紀念品。紀念品總共100份,將於活動結束後由鳳凰網送出。

 

查詢:首屆佛教宗風論壇組委會辦公室

電電 :22633588  手機:98033497(Marco劉先生 )

電郵:info@cbcc.com.hk

鳳凰網網址:www.ifeng.com

 
 
香港寶林禪寺退居方丈
聖一老和尚圓寂追思讚頌法會

維佛曆二五五四年八月九日為香港佛教聯合會顧問導師、香港寶林禪寺退居方丈聖公長老圓寂成殮,緇素同人等謹具香燭花果,供養靈前面祭之曰:

翳維聖公    原籍百粵

岡州陳氏    自幼長慧

慈悲早具    即行佛道

年方十九    薙髮受持

虛老復老    座下侍從

禪宗一脈    增添新俊

遊學參師    遍歷南北

留駐道場    克盡職守

弘揚祖訓    群機普利

數十年來    無憚辛勞

法幢高樹    四方同仰

今遽捨報    示寂西返

緇素傷別    有盼乘願

娑婆再來    佑蔭無量

誠此奉聞

尚饗

 

 

為寶林退居聖一老和尚

封棺法語

二○一○年八月九日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長老

 

宣教示禪,

玄門東山。

聖光普潤,

一葉千蓮。

恭惟   傳禪門溈仰正宗第九世、香港大嶼山寶蓮堂上第五代及寶林堂上第二代退居宣玄聖一老和尚。於佛曆二五五四年歲次庚寅六月廿三日丑時安詳示寂,享壽積閏九十二 歲,僧臘六十九載,戒臘六十七夏。聖公長老曾親近一代禪門巨匠虛雲老和尚座下,禪律同修,獲益良多;宗教皆通,受用不盡。老和尚飽參飽學,慈雲彌佈;任勞 任怨,度人無數。今度化緣畢,功行圓滿;禪室燈滅,只履西歸。香江教界痛少耆宿,寶林眾信頓失依估。惟願老和尚慈航重來,再樹法幢,演揚聖教,利樂人天。 即今封棺一句,又作麼生道呢!

妙高山崇,

功德周隆。

飛錫何處?

雲水長空。

封!

 
 
香港佛教聯合會悼念菲律賓挾持事件罹難者誦經法會

香港佛教聯合會於二○一○年八月廿六日為菲律賓挾持事件中遇害港人,舉行追思誦經法會,法會由本會會長覺光長老、總務主任智慧法師、常務董事紹根法師及融靈法師等領導主持。法會主要是祈求亡者,往生極樂世界;並祝願生還者,早日康復,消除陰霾,重拾自在。

覺光長老表示,從這件不幸的事件,全世界人民見證了香港人不平凡的機智和崇高的精神,他讚揚領隊謝廷駿先生堅守崗位,冒險發出求救訊息;以及梁錦榮先生的 捨身救人;而曾綺麗女士則能急中生智救出一位男孩。覺光長老又希望大家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和親友,並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他們的不快樂,化解他們的怨氣和仇 恨,讓社會更加和諧。

最後,呼籲全港佛教道場、住持,或在寺院,或在住家信徒,念佛誦經,迴向亡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迴向傷者早日康復。香港佛教聯合會已設置追思堂,開放日為八月二十七至二十八日中午十二時正,歡迎公眾前往追思。

 

悼念法會

致 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各位傳媒友好:

香港旅行團於菲律賓遭槍手挾持,造成八死七傷慘劇。佛教界深感悲痛。本會今天舉行一個簡單而莊嚴的「追思祈福法會」,祝願災難中的生還者早日康復,重過新生。同時,藉仗佛力無邊,超蔫罹難者早得解脫,往生極樂。

從這件不幸的事件,全世界人民見證了香港人不平凡的機智和崇高的精神;旅行團領隊謝廷駿先生,他堅守崗位,冒險發出求救訊息;梁錦榮先生捨身救人;曹綺麗女士急中生智,救出一位男孩。縱然面對逆境,各人仍積極面對,他們的機智和慈悲,讓世人感動。

從這件不幸的事件,我們再一次感悟到生命無常,所以,我希望大家要珍惜生命,珍惜家人和親友。我們亦要關心身邊的人,關心他們的不快樂,化解他們的怨氣和仇恨,讓社會更加和諧。

最後,我們祝願大家內心安寧,生活幸福,社會和諧。

                                                                         二○一○年八月廿六日

 
 
憶佛念佛 念佛見佛
慶祝香海正覺蓮社週六念佛會六十週年

◎劉啟智

恭請   社長覺公上人   副社長宏明法師  

領眾念佛   開示法要   頒發獎狀見錄

佛教有言初心易發,長遠難持,而香海正覺蓮社的週六念佛會從上世紀五十年代初舉行,至今足有六十個年頭了,當然會一直延續下去,直至不知年。這種恒持念佛 功夫,可說是蓮社社長覺公上人領眾修持佛法,在難行能行,難持能持中,表現出一個正信的體證,一個正行的堅持,誠如古哲所說「擇善而固執之」

週六念佛會從質方面來說,參與念佛的人固然有通達念佛意義的,容或有一知半解的,甚至不甚了了而祇一心念佛的,他們每週六依時依候來到蓮社虔誠念佛,聲容 是這麼懇切,態度是這麼恭謹,六十年來,當然念佛人群逐有更替,但都具這優質的內涵。從量的方面來說,蓮社道場面積不大,參加念佛會人數近年更有增無減。 再細數念佛會從開始舉行第一次,每個週六從不中斷,六十年來,不管天氣任何現象,風雷雨暴,溫寒熱冷,念佛人都自能安全到社;不管時局任何情況,社會動 盪,疫疾流行,念佛人都能避重就輕來臨。因此週六念佛會舉行至今有六十年的時光,二十九屆的期數,三千一百二十個週六了,這可說是蓮社弘法活動中一項紀 錄。

信眾參加週六念佛會除了能與念佛人共修外,另一項吸引他們到來蓮社的動機就是有機會聆聽佛教大德開示法要,念佛會創辦者覺公上人每在念佛會上現身說法,有 時邀請香港及國內外大德蒞社開示,使參與念佛會人士多獲法益,增長智慧。尤其是近年副社長宏明法師長時間留社,每個週六念佛會期間都向信眾開示法要,語語 中的,又即席解答信眾問題,疑釋慧解,深受信眾歡迎,甚至往日未有參加念佛會的人士,知道有宏師開示,都欣然到來,可喜的現象,新來參加的大多是青年人, 有在學的,也有在社會工作的,使念佛會更呈蓬勃朝氣。這屆念佛會圓滿日,老師父及年青法師便同場先後向信眾開示念佛法要,老師父的講題是《憶佛念佛》,宏 師的講題是《念佛見佛》,從主題看來既能各舒見地,又能連貫發揮,信眾恭聆之後 ,都稱法喜充滿,並佳皆妙。

覺公上人在港弘法接近七十年,計劃周詳,契合時代,即以上人創辦週六念佛會為例,上人認為提倡念佛能使眾人獲益,但仍須顧及眾人的方便,於是計劃在每個週 六傍晚七時至八時舉行,因為這段時間大多數香港工作人士已放工,學生已放學,家庭主婦家務已完成,便可到社念佛。一個小時的念佛時間,不長不短,不致會昏 沉,算是適中。為了方便參加念佛會的信眾作一時段統計,又為鼓勵及獎賞恒時到社念佛的人,便定一零八週為一屆,即連續一百零八個週末都到社念佛的善信,便 是這一屆念佛會的獲獎者,可獲蓮社頒贈獎狀及獎品,以參加是屆念佛會次數定名次,設獎十名。又為鼓勵更多青少年參加,亦設有念佛精進獎,十八歲以下的青少 年到社念佛超過三、四十次,不須連續,都可獲獎。香港人士生活接近西化,念佛會以公曆為計算日期。第一屆一零八週週六念佛會首個週六就在公曆一九五零年七 月十五日,到今年公曆二零一零年七月三十一日即為第廿九屆念佛會結業圓滿日。最新一屆第三十屆一零八週週六念佛會由公曆二零一零年八月七日起至二零一二年 八月廿五日止,每屆念佛會為時約兩年連兩個月。

為了慶祝香海正覺蓮社週六念佛會六十週年暨第廿九屆一零八週週六念佛會圓滿,蓮社於本年七月三十一日,晚上七時至九時半,假座香港佛教文化中心禮堂舉行了一個莊嚴隆重的典禮。典禮上恭請   社長覺公上人,副社長宏明法師開示念佛法要,信眾在眾多法師領導下虔誠念佛,得獎者獲頒獎狀。是晚參加者有多位法師,念佛會的信眾,及其他公眾人士 ,濟濟一堂,把禮堂都擠滿了。

曾在多個大型佛教弘法活動中擔任司儀的梁果興居士駕輕就熟地宣報典禮開始,念佛會善信代表四人便迎請   社長覺公上人及副社長宏明法師晉場。在場大眾向釋尊聖像行三問訊禮後,隨即進行念佛儀式,由多位法師在禮堂的佛像前敲擊法器,大眾和聲唱誦爐香讚,接着是阿彌陀佛讚偈。之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佛號四十八稱,然後大眾齊誦回向偈:「願生西方淨土中,九品蓮花為父母,花開見佛悟無生,不退菩薩為伴侶。」

典禮中另一重頭項目在恭請  覺公上人及宏明法師開示念佛法要。祇見老師父登上法座,以九十二歲高壽之齡,仍腰板筆挺,目光烱烱有神,聲清氣足,攝了全場大眾的注意力,老師父講題是 《憶佛念佛》,他不以高僧身份用深不可測的佛理示人,卻像家庭中一個大家長向晚輩閒話家常,內容在說明念佛的好處,念佛的方法,勸說眾人好好念佛,老實念 佛,娓娓道來,聽得人明白,聽得人舒服,本不想說那句老掉牙的話「如坐春風」,但也的確如此。

老師父移駕到禮堂法師席上,宏明法師便登座接着師父的講題開示《念佛見佛》。法師容止端莊,言詞雅緻,開示內容時,應嚴肅的便鄭鄭重重,使人側耳傾聽,該 淡描時便輕輕鬆鬆,引得哄堂笑聲,多次掌聲不斷。開示中旁徵博引,或說故事,或誦詩詞,都契合主題,引人入勝。法師開示念佛見佛的主要內容是在念佛見佛的 真意在念見佛陀的因果觀,慈悲行與智慧力,步武佛陀。

兩位法師開示後,便請蓮社  第一副社長果德法師頒發念佛精進獎,由第十名推至第一名,本屆獲獎的善信有十七名之多,他們表示都不是為獲獎而到社念佛,但能得獎亦可作為一種精神鼓舞,就如覺公上人的法語所說:「以有限的時間,造無量的功德。」獲宏明法師頒發精進獎的青少年有六位,領獎後都顯得異常歡喜。

覺公上人與宏明法師在蓮社週六念佛會領導眾人念佛,深受眾人愛戴尊敬,本屆念佛會圓滿 ,為表眾人對兩位法師的心意,請果德法師代表致送了兩件水晶紀念品。致送給老師父的上面刻着「健康長住世,饒益眾有情。」致送給宏師的是「念佛益眾信,說法利群生。」這是對兩位大德衷心至誠的感恩與祝願。

典禮宣告圓滿前,一位居士說出了他有一次在香港十號風球掛起後,他仍到蓮社跟師父一起念佛,這便是週六念佛會能不中斷的一個勝因。典禮到此,台上全體獲獎者與眾位法師拍照留念,之後引吭高歌一曲「大家來做阿彌陀佛」,台下信眾隨聲拍掌唱和,一片熱閙祥和。歌畢,社長老人家再三殷殷呼籲大眾要勤念佛,繼續努力到來蓮社參加第三十屆一零八週週六念佛會,兩年兩個月後的念佛會圓滿日,大家將再聚首一堂,屆時念佛的人會比今日更多,歡喜的氛圍比今時更盛,在掌聲雷動中,大眾歡喜而退。

 
 
《金剛經》的思想要旨
◎慎言

《金剛經》,全稱《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現代最為流行的經典之一。長久以來,這部經典一直受到佛教信徒和 從事哲學研究專家學者們的歡迎。《金剛經》全文約五千四百多字,大致內容是:有一次,佛陀(世尊)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一千二百五十名大比丘聚集一 起。到吃飯的中午時分,佛陀便著衣持鉢到城中去乞化,然後又將乞化而來的食物帶回祇樹給孤獨園。飯後,佛陀收起衣鉢,洗完腳,鋪好座位,然後端端正正坐 下。這時,一位名叫須菩提的長老從人群中走出,上前恭恭敬敬地向世尊行禮,然後問道:「如果有人想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應當守持甚麼?怎樣才能降伏自我的妄想之心?」須菩提提出問題後,世尊感到很高興,便回答了這一問題,通過非此非彼有無雙遣的重重否定,指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虛幻不實的,要成就無上菩提,需要破除一切執著,掃除一切法相。本經所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現就其主旨思想作簡要的介紹。

 

一、般若空觀思想

佛陀在《金剛經》中所要闡述的主旨思想之一是大乘般若空觀思想。佛陀認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世上的一切事都如夢幻泡影,如清晨的露珠,日出即散;如雨夜的閃電,瞬息即逝。世上的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並無自性,所謂「緣起性空」,因此,我們平時看到的一切事物的形相,實際都不是它們真正的形相,事物真正的形相(實相)是「無相」。這樣,世界上一切都不值得執著,這就叫「無住」。在修行實踐中,能真正認識到無相之實相,能做到於世界萬物都無念無繫的「無住」,就可以得到真正的解脫。

為了使人們真正做到「掃相破執」「無相無住」, 佛陀舉了很多例子用以指導人們的修行實踐。佛陀能使一切眾生都得到解脫而進入涅槃,但並沒有任何眾生得到解脫,因為眾生之相皆為各種因緣合和而成,並非真 實,祗是虛妄之相;佛陀的身體有三十二種優於常人的特徵,但是不能根據這三十二相來認識如來,因為這不過是外在的虛妄之相,如果僅看到這三十二相,則不能 認識如來的真實面目(法身),因為真正的法身是無相的。

在《金剛經‧如理實見分第五》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佛陀認為,凡是世間有相的眾生,都是暫時的假有,最終都是虛妄不實的。即便諸佛為度化眾生的方便所示現的形象也不是真實的存在。祗有不執著於形象,達到真正的無相才算真正見到如來。因此,經文說:「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

在《金剛經》第十四品《離相寂滅分》更進一步闡釋了現象界中的一切事物,本質上都是虛妄,空幻不實的,都不是真相,真實的相狀是空相、非相。經云世 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金剛經》),信心清淨,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世尊!我今得聞如 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所以者 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在這段經文中,佛陀通過否定摒棄事物的虛幻之相,揭示出世界的真實本質,即「實相者則是非相」。如果認識到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無自性的,就認識到了世界的真實本質、真如實相,即「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倘能如此,就能不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修行者在掃去一切虛妄執著後,萬法的真實情狀、真如實相就會自然顯示出來,即「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金剛經》最後一品中的四句偈便是其空觀思想的總結和精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有為法」泛指一切處於相互聯 繫,生滅變化中的現象,講的就是整個世界中的每一個事物,就像空幻的夢中景象,並不真實,如同泡沫,一觸就破滅,如同水中影,鏡中像,虛幻不實,如同朝 露,不能經受太陽的一照,如同閃電,轉瞬即逝,這些都是講空。萬物總本原是無形的,世間所見萬物不過是本原在瞬間內虛幻的表象,儘管人們賦予他們各種名 稱,但本質上都是空幻不實的。

 

二、不住於相的思想

作為《金剛經》的重要思想內容,經中有很多品都勸人要不住於相。

《金剛經‧妙行無住分》云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佈施,所謂不住色佈施,不住聲香味觸法佈施。須菩提!菩薩應如是佈施,不住於相。何以故?若菩薩不住相佈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無住相佈施,福德亦復如是不可思量。須菩提!菩薩但應如所教住。

佛陀認為,菩薩廣行佈施時,應當不住於相。如果菩薩能夠無住相佈施,就能夠獲得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

《金剛經‧如理實見分》中也有關於不住於相的論述。經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在這幾句經文中,佛陀告訴須菩提,不能以身相見如來,因為如來所說的身相,並不是真實永恆的身相。如果執著於這種身相,就會妨礙自己的修道。

在《金剛經‧正信希有分》中,佛陀告訴須菩提,如果眾生心中執著於相,就會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的四相。眾生心中也不應當執著於法相,也不應當執著於非法相。世間各種暫時示現的形象,祗是權巧方便的施設,心若執著,則與修道之旨相違背。經云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則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在本段經文中,佛陀還以自己所說的法作比喻,說明不執著於相的道理。佛陀認為,自己所說的法就像一個渡人的船,等到將人渡過河了,船就可以捨棄了。佛陀所 說的法也是這樣,祗是為度化眾生的方便而權巧施設。等到眾生度盡了,佛法也應當捨棄了,更何況非法。因此,對佛法也不應當產生執著。

《金剛經》中還通過莊嚴佛土說明不住於相的道理。如果菩薩有莊嚴佛土的想法,就是嚴重的我執。祗有徹底排除莊嚴佛土的思想,並認清佛土本性空寂,莊嚴不過是幻化之行,一切皆非真,才是菩薩:「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祗要一想著清淨莊嚴,有境界相,即非莊嚴。

 

三、無住生心思想

《金剛經》中還勸人要做到無住生心。

《金剛經‧離相寂滅分》云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若心有住,則為非住。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佈施。」須 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佈施。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 語者。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佈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佈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 色。

經文中的「無所住」即不執著,不執著於任何事物,對外界的一切現象既不著念,也不受其影響,即不住色,不住聲,不住迷,不住悟,不住體,不住用。「一切法無有自性」,所以禪心「應無所住」

《金剛經》云:「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金剛經》之所以倡導無住生心,就在於現在心、過去心與未來心都是虛妄不實的,所以稱為「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總之,《金剛經》的主要內容包含了般若空觀的思想、不住於相的思想和無住生心的思想。讀誦經典者若能從這三個方面來把握這部經典,就能夠正確而全面地把握經典的要義,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自己的修行。

 
 
佛教的四惡語與四善語
◎慎 獨

佛陀在教化弟子時,經常向弟子們講說各種惡行與善行,令弟子們遠離惡行,奉行善行。僅就語言方面來說,佛陀 分別向弟子們介紹了四種惡語與四種善語,讓弟子們隨時守護自己的口業,不說惡語,祗說善語。佛所說的四惡語是與四善語相對而言的。四惡語分別為妄言、綺 語、兩舌、惡口;四善語分別為如實語、質直語、不兩舌語、依法語。茲分述如下:

四惡語之一是妄言。妄言又稱妄語,所謂妄語,就是見到說沒見到,沒見到說見到,把假的說成真的,把有說成沒有。凡是這類心和口不相應的話,用來欺瞞哄騙別人的語言,都叫做妄語。如果自己尚未斷見惑和思惑,卻騙別人說斷了。自己尚未得道,卻騙人說得了。這種則叫做大妄語,罪過甚重。

平時生活中那些口是心非,欺誑不實,或誇大或縮小或隱瞞,無中生有、不負責任地亂說話。以及那些說大話、空話、廢話等行為都屬於妄言的範圍。說妄言的人往往言不由衷,經常以假話騙人。

妄語所包含的範圍非常廣泛,不僅說假話是妄語,作了承諾不去兌現,也是妄語。所以,我們在對他人有所承諾之後,就必須兌現自己的諾言。否則,別人就再也不 會相信你。有時你甚至還要為你的妄言付出沉重的代價。據《佛說興起行經》記載:有位名醫因大財主的兒子沒有兌現自己向醫生許下的支付報酬諾言,每次都讓名 醫空手而歸,這位名醫三次上當受騙後,最後痛下狠心,在處方中加了不對症反而有害的藥,財主的兒子服藥後不久就一命嗚呼。

妄言有很多過患,《大智度論》說「佛 說妄語有十罪。何等為十:一、口氣臭;二、善神遠之,非人得便;三、雖有實語,人不信受;四、智人謀議,常不參與;五、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六、 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七、常多憂愁;八、種誹謗業因緣;九、身壞命終當墮地獄;十、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正因為妄言有很多危害,佛陀告誡弟子,在平時生活中一定要說如實語。所謂如實語,就是實話實說。也就是在你與人交往時,一定要對人真誠,與人說話做到實事 求是,不說與自己身份不相符的話,不說假話、空話、套話。當與人交流思想時,也應當將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如實地告訴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感情共鳴。

說如實語有多種好處。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若 離妄語,即得八種天所讚法。何等為八?一、口常清淨,優鉢華香。二、為諸世間之所信伏。三、發言成證,人天敬愛。四、常以愛語,安慰眾生。五、得勝意樂, 三業清淨。六、言無誤失,心常歡喜。七、發言尊重,人天奉行。八、智慧殊勝,無能制伏。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即得如來真實 語。」

不過,佛陀允許佛弟子說方便妄語。所謂方便妄語,就是為了解救眾生的苦難,不說妄言不足以救拔眾生出離苦海時才說。

四惡語之二是綺語。「綺語」是 指言不及義的輕浮言語,也指對人沒有益處的浮泛言詞,綺語聽來華麗美妙引人遐思,或者是談說淫欲等事,引起別的人起邪念。講黃色笑話、言情小說令人打妄 想,甚至說些取笑他人的話,自己卻認為講得很幽默,這些綺語都是一種惡業。若現世與人言談喜論綺語,未來便會召感口齒不清、遭人戲弄輕賤的果報。

說綺語的人,常是一些華而不實的人,他們與人相處時常會口蜜腹劍,花言巧語,就像一個騙人的狐狸,為了達到騙人的目的,盡向別人說一些虛假的恭維話。這些人對人通常是陽奉陰違,面是背非,使人一眼就能夠看穿其醜惡的嘴臉。

孔子曾評價說綺語的人:「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說對人說著花言巧語,裝著恭維面孔的人,很少有心懷仁慈的。孔子的話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好說綺語之人的醜惡嘴臉。

說綺語的人不但令人生厭,而且還會受到報應。據史書記載,明代小說家施耐庵因為在《水滸傳》小說中寫了大量描寫殺盜和奸詐騙人之事,令讀者受到影響,遭致子孫三代啞巴的果報。

宜興人潘書升,於康熙甲子年秋天,夢至關帝殿,正逢殿試公佈分數。祗聽殿上宣佈:「第一名到」。隨即踢下。第二名正是自己,宣佈第三第五名都未到。又見壁上掛一黃榜,榜首之名,是「為楫」二字,卻不見其姓。不一會兒,來一赤面人,將他所戴的頭盔放在潘的頭上。潘一夢醒來很覺驚訝,等到榜發,果然得中第一。之後遍訪名叫「為楫」的 人。不久知是婁縣的傅鹿野,特地前往拜會。傅素以文章馳名,主司原先預選他為首名,第一、第二場文,都評閱甚佳,因丟失第三場卷,遂被擯棄。原來,傅之為 人,有口才,生平最多綺語,喜歡揚人之短,故得如此報應。揭榜之後,主司欣賞其文,特請會面。此後傅怏怏不樂,抱恨不已,不多久,以臌脹暴亡。

綺語對人有多種危害,所以,佛陀勸人說質直語。質直語就是具有實在意義,發自內心的話語。語言是溝通心靈、傳播思想的工具。我們應當運用質直語言,滿懷慈愛去安慰一切苦難中需要慰藉的人;我們應當運用質直之語,隨順他人的根性,啓發、引導眾生解脫生信從而趨入正法。

一個人能夠遠離綺語,說質直之語,能夠成就「三種決定」。《十善業道經》云「若離綺語,即得成就三種決定。何等為三?一、定為智人所愛。二、定能以智,如實答問。三、定於人天,威德最勝,無有虛妄。是為三。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如來諸所授記,皆不唐捐。」

遠離綺語,說質直語能獲得多種功德。佛陀曾說「休息綺語,獲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天人愛敬;二明人隨喜;三常樂實事;四不為明人所嫌,共住不離;五聞言能領;六常得尊重愛敬;七常得愛樂阿蘭若處;八愛樂賢聖默然;九遠離惡人,親近賢聖;十身壞命終,得生善道。」

四惡語之三是兩舌。兩舌就是我們常說的挑撥離間。也就是向甲說乙不是,向乙說甲的是非,以挑起雙方的是非,讓兩人彼此失和,進而鬥爭起來。有時是甲乙雙方不合的情況,介入其中進行離間,使甲乙雙方更加對立。或是見他吵架,甚至於打架,自己在旁邊看笑話、說風涼話,這些就是兩舌。俗諺云:「嘴巴兩片皮,說好說壞都是你。」常撥弄是非者,未來便招感聾啞、眷屬乖離等報。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親朋好友,兄弟姐妹,因為遭一些兩舌之人的離間而反目成仇。

在古代戰爭中,兩舌成為離間人心的離間計。《三國演義》中的王允因為嫉恨董卓,但又無力除掉他,便將貂嬋以先許董卓乾兒子呂布為名,博得呂布的信任。然後 又將貂嬋許給董卓,讓呂布為一個女人與董卓結怨。經過王允的兩舌離間,呂布與董卓的仇怨越積越深,終於導致呂布親手將董卓殺死的結局。

兩舌是一種殺人不見血的刀,常常會使人在毫無知覺的情況下遭到飛來橫禍的襲擊。古往今來,深受兩舌之害的大有人在。而且那些兩舌的是非之人,當他兩舌害人的行徑被人揭穿之後,最終受害的還是他自己。

正因為兩舌有很大的危害,所以,佛陀告誡為佛弟子,一定要做到不兩舌,並將不兩舌作為佛教的基本戒條,讓弟子遵照執行。

歷代高僧也都深感一個人不兩舌的重要,他們在說法中,常會勸誡弟子不要兩舌。宋代慈受禪師在《訓行童頌》一詩中說:「莫說他人短與長,說來說去自遭殃。若能閉口深藏舌,便是安身第一方。」慈受禪師告誡初學修道的人,在為人處世時,不能談論別人的是非,如果說別人的是非,不僅會挑撥別人之間的關係,最後遭殃的仍是自己。所以,他要求弟子要少言多聽,避免給自己帶來禍患。

現代淨土宗高僧印光大師在法語中也說;「無論在家出家,必須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勞,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

印光大師要求佛弟子在生活中要「靜坐常思自己過,閒談莫論他人非」。這樣做,不僅能使佛弟子經常反省自己的過錯,而且還能做到遠離口舌是非。

佛陀指出,一個人能夠做到不兩舌,能夠得到五種不可壞法。佛陀在《十善業道經》中說「若離兩舌,即得五種不可壞法。何等為五?一、得不壞身,無能害故。二、得不壞眷屬,無能破故。三、得不壞信,順本業故。四、得不壞法行,所修堅固故。五、得不壞善知識,不誑惑故。」

四惡語之四為惡口。惡口又稱粗惡語,所謂惡口就是言語非常粗惡,像刀子像利劍 般能傷人,致使他人起煩惱。或者毫不忌諱的說別人的隱惡。或逢天雨刮風,令身心感覺不適,即開始罵風罵雨;乃至罵畜生,不論罵的對象是有情或無情,這些都 屬於惡口。一般人對一些不經意的惡口講成習慣,自己不容易察覺,境界一現前,很自然就講了出來,話一出口,壞了事還不知道。如果在言辭上傷到別人的父母, 就叫做大惡口。

在日常生活中,對人誹謗、攻擊、諷刺、挖苦、說話刻薄,甚至詛咒他人,使被罵的人精神沮喪,產生痛苦,心生恐怖等行為,都屬於惡口的範圍。有的惡口則表現 為當著對方的面用粗語或惡口來說對方的過失,有的用詼諧或譏笑的方法,用旁敲側擊的方式來詆毀對方,也有的是在對方的親友前詆毀對方的種種過失。

惡口對人的傷害是長久的。我們都知道,人被刀砍傷了,祗是傷及皮肉,而惡口的傷人,卻是傷到人的內心中去了。有很多人就是因為你的一句惡口的話,會對你記恨一輩子。也有的人因為不堪忍受他人惡口的辱罵而走上輕生之路。現實生活中很多活生生的事例,不能不令人深思。

惡口帶給人的傷痛難以說盡。為了杜絕世人惡口的行為發生,佛陀要求弟子應當以依法語來對治惡口行為的發生。所謂依法語,就是符合佛教戒律要求的語言,其內容主要是不惡口。佛陀特別在十善業中制定了不惡口戒,來規範弟子的言語。

如果遠離惡口,會給自己帶來很多好處。佛在《十善業道經》中說,一個人如果遠離惡口的行為,就能夠成就八種淨業。經云「若離惡口,即得成就八種淨業。何等為八?一、言不乖度。二、言皆利益。三、言必契理。四、言詞美妙。五、言可承領。六、言則信用。七、言無可譏。八、言盡愛樂。是為八。若能回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具足如來梵音聲相。」

言語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重要工具,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口說善言能令人心生歡喜;口出惡言,除了令人生惱,還須自受惡業苦報。所以,平時說話時,應當三思而行,即使自己處於憤怒之時,也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說傷人感情的話語。

古德云:「一言以興邦,一言以喪邦。」由此足見一句話的影響之大!常說是非,口業不淨者,人見人厭;反之,常以好言,真誠稱讚別人的長處,人際關係必定很好。因此,我們為人處世要經常反省檢討自己有沒有四惡語的過失,如果有,馬上就要慚愧、懺悔、改過;如果沒有,我們也應當謹言慎行,避免招致口業之禍。

 
 
卍字的由來與含義
◎繼 平

在漢傳佛教寺院所供奉的佛像胸前,都有一個卍字形符號。「卍」字還是佛教建築或器物上常用的裝飾圖案。從一定意義上說,卍字已經成了佛教的一種象徵。這個符號不僅佛教中有,在民間也有。但其各自的來源和所表達的意義都有所不同。本文下面就分別對卍字不同來源與含義作簡要介紹。

「卍」字是在佛像及佛教文物中常見的符號,讀作「萬」「室利靺蹉洛剎囊」,是佛陀三十二種大人相之一,據《長阿含經》說,它是第十六種大人相,位於佛的胸前。又《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卷六說,是佛陀的第八十種好相,位於胸前。《十地經論》十二卷說,在悉達多未成佛時,胸臆間即有功德莊嚴金剛「卍」字相。《方廣大莊嚴經》卷三說,佛的頭髮有五個「卍」字相。《有部毗奈耶雜事》第二十九卷說,佛的腰間也有「卍」字相。「卍」僅是符號,而不是文字。它是表示吉祥無比,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因此,在《大般若經》第三百八十一卷說:佛的手足及胸臆之前都有吉祥喜旋,以表佛的功德。

「卍」字符號在佛教之前的印度早已存在,印度教的主神毗濕奴和克里希納,胸前就有「卍」字相,據說是胸毛。在古印度的傳說,凡能統治世界的轉輪聖王,皆具有三十二種大人相。這個符號在公元前三世紀始被用於佛典。

「卍」字有左旋和右旋之分,到底哪一個是對的,則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所謂左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左,所謂右旋,是指「卍」的折曲向右。現時看見的佛像有些是左旋的,有些是右旋的,究竟哪一個對呢?這需要分析對待。

首先我們要知道,「卍」字不是在有了佛教以後才有的。在佛教以前的印度早就存在。在印度,這個符號叫swastika,由Su(吉祥)和Asati( 有) 兩字合成,是一個寓意吉祥的符號。

此外,在印度以外的地方也有發現。這些地方包括中國、俄國、西藏、日本、埃及、古代的克里特和特洛伊、斯堪的那維亞、蘇格蘭、愛爾蘭、美洲的印第安土著、 南美洲的瑪雅、阿剌伯、美索匹達米亞、羅馬和早期的基督教、拜佔庭。由於廣泛的發現,因此被視為一種普遍的文化現象來研究,人類學家稱之為「十字紋」「太陽紋」,一般相信與太陽有關。

中國卍字符號的出現不僅早於佛教的傳入年代,而且早於佛教在印度的起源年代。有關資料表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中,就有卍字形的圖案出現。 出土這種圖案的地區十分遼闊,包括甘肅、青海、廣東、內蒙等省區在內,說明在遠古時代我國先民對這一神聖的符號並不陌生。而在各地陶器和絲綢上發現的「卍」字,有左旋的,也有右旋的。卍字是我國先民自己創造的一種代表某種崇拜對象的符號,並非伴隨佛教而來,也不是武則天製造的。有學者認為左旋和右旋具有不同的意義。一說右旋的「卍」字代表太陽在北半球由東而南,然後在西的方向。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黑夜。在印度,右旋的「卍」字代表父神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母神的力量。還有一說法認為右旋的「卍」字代表生命的力量。而左旋的「卍」字代表邪惡的力量。

由於「卍」字的發現相當普遍,而且不像是從某一地方傳開的,於是學者猜測它一定與人類的一樣重要而又普遍的事物有關。有些則猜是一種古代易於防守的城堡的造型,有些猜是代表太陽運動的方向。

佛教傳入中國後,「卍」字也傳入了中國。對於這一符號的翻譯,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鳩摩羅什和玄奘都把它譯為「德」,菩提流支在翻譯《十地經論》時把它譯作「萬」,那是取萬德圓滿之義。到武則天的時代則乾脆把這個符號的音和義分開。她欽定讀音為「萬」,意思是「吉祥萬德之所集」。至於左旋右旋孰妥,唐代慧琳法師撰《一切經音義》,認定「卍」為妥,是以中國佛典中「卍」字相以右旋居多。

在現代,由於希特勒曾用一傾斜的右旋「卍」字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希特勒認為卍字象徵「爭取雅利安人勝利的鬥爭的使命」,因而於一九二○年用作納粹黨黨徽。對此,許多不明東方傳統的西方人士,看見佛教也採用這個符號,便覺得很驚奇。應該指出的是,這與上述佛教的意旨沒有絲毫的關係,要加以嚴格區別。

佛教中的「卍」字與希特勒所用的「卍」字是不同的,佛教的「卍」字是中正平衡的,而納粹黨的字則是 45度傾斜。前者代表吉祥、生命和創造的力量,後者則代表毀滅的力量。至於希特勒為何選用這個符號作為納粹黨的徽號,則有不同的說法。

一說是他請考古學家研究,有甚麼符號是可以用來代表雅利安族的,於是找出了「卍」字。 但其實在雅利安族入侵印度以前1000年,這個符號已經在印度存在。一說是他小時在教堂曾見過這符號,覺得有神秘的力量。一說字其實是希特勒的黨衛軍 (Schutzstaffel),簡稱作SS的兩個S字疊成的。據說這個徽號的設計者原先是設計作向左旋的,但希特勒堅持要作右旋。

不過,在佛教中,不論右旋、左旋,卍字均係用來表徵佛的智慧與慈悲無限。旋回表示佛力的無限運作,向西方無限地延伸、無盡地展現,無休無止地救濟十方無量的眾生。故亦無須執著、揣摩卍字形相的表現是右旋或左旋了。

 
 
佛教放生感悟談
◎一 文

次接觸到佛教的放生儀式是在上學時候。當時學校組織我們哲學系的一些研究生去參加廬山東林寺的「淨土文化研習營」,寺裡專門為我們這期研習營的學員舉行了這次放生活動,地點是九江邊。

記得當時的情景比較隆重和莊嚴,寺裡的監院專門帶領大家誦經,然後是組織居士和大家放生。當成千條泥鰍和居士們送來的甲魚、鯉魚等各種水族類生物被大家放 入九江水中時,那些小生物有許多從水中躍昇回頭朝我們一望,似乎是道離別,也似乎是說感激。圍觀的數百群眾發出陣陣驚呼。

這次放生活動就這樣在我心中留下這點滴印象。幾年後我畢業了,工作的地點是古有「東南佛國」稱謂的杭州。工作不久我就深深的感受到了這裡的濃厚的佛教氛圍。這裡不但有靈隱寺等諸多著名的千年古剎,還有許多虔誠的「民間佛教信徒」—— 居士。在我常接觸的十幾位同事中,就有幾個佛教信徒。時常他們向我談到佛教的教義,有形無形的用他們的行動影響著大家瞭解佛教。

單位到了年終時總會發些實物類的年終獎,不知道為甚麼每年總會發給我們兩隻鮮活的甲魚。大家大多忙著尋思怎麼把甲魚烹飪了補身體,從營養的角度討論甲魚對人的身體有哪些方面的好處。而這幾位居士則把甲魚帶到西湖和附近的水域放生,並向我們講述放生是「行功德」,是會受到佛祖的讚許的等。

對於這佛教放生的理論及其詮釋,作為一名整天為生計忙碌的眾生,我一下是弄不清楚。不過想起東林寺所經歷過的放生情景,放生的念頭也就多了幾分萌生的理由。何況對於宰殺小動物我一向是不大願意看到的。草長鶯飛,萬物生機盎然,各個美其所願,這是我學習哲學思想已有的「眾生」情懷。

第一年,我把兩隻甲魚交給了一位居士同事,她告訴我她為這兩隻甲魚做法事後,把它們放歸了。第二年,我則抽下班的時間自己把兩隻甲魚帶到河邊,放生了。當它們回到久違的河水中時,伸開「四肢」歡快的向縱深處游去,似乎還回頭一望。睹此情景,我心裡也一陣愉快。每次經過這條小河邊時,我想,這兩隻小生靈在水族世界裡生活的還好吧?

我曾想過,放生對於常人的難度,是難以克服的食肉的「口腹」之欲。不食肉覺得渾身難受,覺得營養難以跟上。在我們鄂中地區,小孩子長到三歲半左右時,在小牙齒長的剛剛夠強壯時,父母會為他舉行專門的「開葷」儀式——即專門宰殺一隻動物,為他做上一頓鮮美難得的「肉食」美味。從此他便知道了「肉」的味道,父母可以放任他自由的食肉了。這是不是人食肉之好的源頭?如果沒有這個「開葷」儀式,是不是大家就會對食肉少一份難以割捨的眷念?雖然不敢肯定,但是應該可以說食肉的習慣應該會減少許多。

成年人除去抱有堅定的惜生護生的信念外,改掉食肉的習慣是很難的。雖然從科學的角度大家也知道不食肉並不會造成營養不良等症,但是早年積累的習慣是難以讓 人擺脫的。恐怕這需要一個很好的中介辦法作為接引之方,美味的齋菜則不失為一個良策。通過營養可口的齋菜替代美味的肉食這也會逐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記 得有次,上文提到的居士同事帶領大家去杭州一所寺廟「食齋」,過後就有同事表示以後「不食肉」

深刻的思想反思、覺悟;心悅誠服的對佛教放生思想的理解;堅定的佛教修行信念的養成,這固然很好,可是這種方便易行的「食齋」代替「食肉」的方法應該也不失為打通眾生善根與佛教機緣的「法門」。在中國佛教史上,可以說佛教有許多這樣「民間途徑」而逐步在民眾的心中扎下根的。如寺廟中「抽簽」問命運,重大活動中的「作法事」等。

其實單從放生活動來說,我國在戰國時代就有之,到了西漢時,正月初一放生更是成了一種固定的習俗。(習滿成《我國古代的放生文化》)佛教傳入中國後,佛教 中對於放生的教義,與中國這種已有的習俗相結合,產生了珠聯璧合的美好效果。使得放生一時間成了全民都樂意接受的活動。文人士大夫們不僅身體力行,而且作 文歌之頌之。

開始人們的放生,祗是一種祈福祝願的活動。但是他體現了人們本有的善根,佛教的教義認為萬物生而平等。這種思想無疑對擴充人們的善心有了星火燎原般的作 用。人們把這種思想與自身活動相對照。食素斷葷也就呼之欲出了。不說我所接觸到的機會幾乎又葷該素的熟人,其實在隋唐時,素食制度在我國就流行過。(見 《我國古代的放生文化》)

佛經《大乘入楞伽經·斷食肉品》中,對為甚麼提倡人們不食肉有詳細的理論詮釋。一般人恐怕難以觸及到。但是佛教人士對放生堅持不懈的推廣的理論宣傳,起到 了很好的言傳身教的作用。歷史上的高僧智顗就曾向江浙一帶的漁民宣傳放生的思想,結果當地的漁民建了很多放生池,形成了放生的風俗。

總之佛教以放生的活動,言傳身教的點化了人們心中的慈悲。對於昇華人性,提高人的覺悟和修養有很大的作用。而他們的素食制度,則是斷絕人們食肉殺生的根本。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2009-2010年度佛教青少年團」
—— 全港佛教學校佛誕徵文比賽(小學組冠軍得獎作品)
我的佛學老師

◎佛教慈敬學校6C班 董露陽

我的佛學老師是黃主任,她有一頭烏黑發亮的長頭髮,濃眉大眼,還有一張香蕉形嘴巴。為甚麼我會用「香蕉形嘴巴」來形容她?因為她和藹可親,就算是不說話,嘴巴也微微上翹,一副笑容可掬的樣子。何況她很喜歡笑的,亦很會逗學生笑。我們上佛學課的時候,她會說一些有趣的例子,使我們哄堂大笑,讓我們輕輕鬆鬆地明白佛學箇中的道理。

我是一位由國內來香港的讀書生,以前根本未接觸過任何宗教,包括佛教。在我印象中,「佛」是一門深不可測的學問,不是一般凡夫俗子可以明白的學問。剛開始知道我要上「佛學」這 一堂課時,我真的很抗拒,畢竟是十分陌生的事。但第一節佛學課是黃主任教授的,課題是【佛陀的智慧】,她對我們說佛陀和我們一樣,是一個人,一切眾生皆有 佛性,都可以成佛。然後,她告訴我們一些她的人生經驗,並鼓勵我們要努力學佛,將來一定有美好的前途。聽後,我對佛學的看法大大的改觀,而令我印象深刻的 更是老師的講學形式及內容。

之後每逢星期二,都有我十分期待的課堂——佛學課。黃主任上課很生動,使我們一點兒都不會覺得枯燥、無味。而且,她說的佛學故事十分有趣,往往能套用在實 際生活中,讓我們受用。我還記得有一次轉堂時,一位同學從走廊的窗口爬進教室,很不巧,被轉過樓梯快要到達課室的黃主任看到,當然免不了一頓教訓。課還是 要上的,課題剛好是【奉行十善】,黃主任便用剛才的例子,說明甚麼是「殺生」。她說,如果那位同學因爬窗時受傷,即是自己傷害自己,是「直接殺生」;如果剛巧有人在下面,給他壓傷,也是「直接殺生」;如果有同學在他身旁大叫嚇著他,而令他失足跌傷,卻是「間接殺生」呢!所以我們要顧自及人,謹遵十善的道理。聽後我們也全班拍手,黃主任真的很厲害,一件小小的事件,也可以用佛理來教訓,讓我們心領神會。

這就是我的佛學老師,也可以說是我們人生的老師。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2009-2010年度佛教青少年團」
—— 全港佛教學校佛誕徵文比賽(小學組亞軍得獎作品)
我的佛學老師

◎佛教正慧小學 陳妙賢

老師責任重大,佛學老師責任更加重大。「他」教曉我人生道理,面對事物要多面觀。「他」是誰?他就是我敬愛的佛學老師。

他的樣子平平無奇,但我和他相遇的一刻,我感受到他的祥和及慈悲心,臉上散發一種溫暖的感覺,一絲絲的暖意慢慢沁入心頭。這時起,我開始對佛學產生興趣,與「它」結下不解之緣。

我期待著每個星期佛學課的來臨,每節課「他」都為我們帶來繪聲繪色的佛學故事及佛法,令我獲益良多。「他」從來不罵人,因為他明白佛陀的訓示,應用「默擯」的方法對治頑劣的學生。「他」教懂我們八苦、八正道及四聖諦等佛法,使我們能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他」更提醒我們要好好學習八正道,因為那是佛法修學的總綱,是思想與行為的結合,是我們人生的指南針。

記得有一次,我幸運地被佛學老師挑選參加佛學朗誦比賽,我異常高興,我接受訓練的過程,他不斷鼓勵我,支持我。他不愧是個優秀的佛學老師、大乘的宣導者,我也被他潛移默化。矢志將來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佛法弘揚者。

 
 
香港佛教聯合會主辦「2009-2010年度佛教青少年團」
—— 全港佛教學校佛誕徵文比賽(小學組季軍得獎作品)
我的佛學老師

◎佛教正慧小學 陳彤

我的佛學老師其貌不揚,但是她的心是澄明和善良的,她會毫不吝嗇地把自己的所見所聞,甚至把日常生活中自己不對的行為也和盤托出,從不害怕學生取笑她。

我的班上佛學課時絕對多言多語的,可是,佛學老師卻從不責罵我們,祗會以她那一顆無私的心慢慢地感化我們,甚至包容我們,令我們深受感動,她能利用佛陀的「默擯」方法來教導我們,令我們佩服。

她教導我們不少佛學知識,包括八正道、十善、六度、四無量心……她教我們這些知識,令我們畢生受用,也令我明白人生是反覆無常的,有喜,也有哀,但祗要我們積極行善,播下良好的種子,並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問題,將來必定有好的果實,前途光明。

其實,佛學老師並不是何許人,他可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身邊的任何人也可以成為我們的佛學老師。多留意身邊的人吧!說不定有意外收獲!

 
 
佛教何南金中學贏得「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中學組舞蹈比賽世界冠軍

屬佛教何南金中學學生代表中國,參加「2010年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在全球卅多個國家及地區中脫穎而出,贏得中學組超級聯隊機械人舞蹈比賽世界冠軍。

「青少年機械人世界盃」,是一項以科技設計與實踐為導向的國際性機器人競賽活動,其宗旨是培養青少年國際視野和科技創新能力,促進跨國的科技和文化領域的友好交流合作,推動青少年科普工作,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自主創新活動。

佛教何南金中學參賽同學包括中六級的張梓柔﹑蔡耀璋﹑鍾嘉敏,及中四級的吳家俊﹑翁時深,他們於今年3月參加在廣州舉行的地區預賽,與全中國11個省共200組參賽隊伍競賽後,獲得代表中國的資格,出戰6月18日至25日在新加坡舉行的總決賽。

同學們設計出一隻以古埃及金字塔探險為主題的機械人舞蹈,內容講述一名年輕的冒險家在金字塔陵墓內探險,找到了開啟生命之鑰,令古法老王﹑木乃伊及一切古 文物復活,頃刻間一起隨著音樂起舞,在機械人內更走出另一個機械人,讓觀眾大為讚賞,結果獲國際裁判一致認同,奪得世界冠軍。

佛教何南金中學重視學業成績的同時,亦重視學生品德修養,教導學生待人處世的正確態度,為社會培育奉公守法及有貢獻的良好公民。在本港未推行新高中課程之 前,該校便已開設多元化課程,因材施教,為學生將來職業路向打好基礎。近年學校又大力推行創意教育,讓學生潛能盡展,繼2009年該校學生獲得美國太空總 署「太空未來居住環境設計大賽」的美學金獎,成為歷來奪得最好成績的華人之後,今次又再次有學生獲得世界冠軍的殊榮,參賽同學表示「會以科研為奮鬥目標,希望未來創造可在火警及地震等災難中走入災場救人的機械英雄。」

 
 
禪境趣談
◎秦孟瀟

不如小丑

白雲守端禪師是楊岐的學生,他非常用功,卻缺乏幽默感。

有一天,楊岐問他以前拜誰為師?守端回答說:「茶陵郁和尚。」

楊岐又接著說:「我聽說郁和尚有一次過橋不留神,滑倒了,因而悟出禪理來,還寫了一首詩偈,你可記得嗎?」

守端連忙回答說:記得,記得!這首詩偈是這樣:

我有明珠一顆,久被塵勞關鎖;

今朝塵盡光生,照破山河萬朵。

楊岐聽了之後,便笑著走了。守端為老師的這一舉勳,煩惱得整夜失眠。翌日清晨,便去問楊岐為何聽了郁和尚的偈子要發笑?

楊岐回答說:「昨天你有沒有看到玩耍的小丑?」

守端說:「我看到啦!」

楊岐又說:「你在某一方面不如那個小丑!」

守端疑惑不解地問道:「老師指的是甚麼?」

楊岐回答說:「小丑喜歡別人笑,而你卻怕別人笑。」

頓然間,守端豁的領悟到箇中奧妙!

這段故事的本意,勸人習禪時,切忌拘泥不化,把普通人情之常,看得過於嚴肅;楊岐一笑很平常,而守端過於認真,一味追索楊岐為甚麼而笑,不是緣木求魚嗎?

 

赤子之心

歷代禪師曾強調直觀是通向開悟之路。

實際上,人人能從內心生起善念,付之實踐,從而能打破固有的觀念,掙脫小我的軀殼,便能達到禪境。

韓伯俞的母親性情非常暴躁。當他小時,常遭母打,但他每次都很樂意的接受挨打,不叫痛,也不哭泣。有一天,當他挨打時,卻傷心得哭了,他的母親大為驚奇地問:「以前你受罰時,都很高興,為甚麼今天卻哭了?」

伯俞回答:「以前媽打我時,我感覺得痛,所以知道媽很健康,但我今天不覺得痛,因此深恐媽體力衰弱,又怎能不哭哩!」

還有,洪祥的父親患了癱瘓,他日夜服侍,遞湯送藥沒有一刻休息。但他父親感到要新婚的兒子整日整夜離開媳婦,有點過意不去,便對他說:「我現在好一點了,你回房去睡吧!有僕人侍候可以了。」

洪祥表面上答應父親的話,可是一等父親睡了,他又溜進父親的床邊。

深夜,他父親要下床,看到僕人正在熟睡,便想自己站起來,但很痛,正要跌倒時,洪祥趕緊扶住了他,他父親感到奇怪問是誰?他回答:「爹,是我!」

赤子之心是非常純潔,一塵不染,這已進入禪境了。

 

好色之徒

台灣有位高官的兒子「看破紅塵」,削髮出家了。

在香港亦曾有一位富豪的子弟,視榮華富貴如浮雲,也「看破紅塵」, 皈依佛門,拜一位禪師做師傅。二年多以來,他喜愛參禪打坐,一閉上眼,頭腦中就會浮現出美女來,怎麼也打不消自己的綺念,因此,感到困惑、苦惱!有一天, 他上山看望師傅,說明自己在坐禪時,都遇上美女干擾,在現實生活亦同樣被美女糾纏不清,弄得日夜不安,心神不定,如何是好?

老禪師說:「你色心太重了,還是著重修『九想觀』吧。」

弟子問:「『九想觀』內容是些甚麼?怎麼修法?」

老禪師說:「你靜坐時,提起念頭在想:一個美艷的女郎活潑異常,突然 斷氣了,倒臥在地上,你看著她,過了幾天之後,你想:1、她身體膨脹了;2、漸漸地屍體青腫變色;3、開始變壞發出臭氣來了;4、大小便、血水、膿液都流 了出來;5、腐爛屍體,蛆蟲蠕動;6、天空禿鷹飛來啄食屍肉;7、屍體的肉都被鳥獸啃完,留下皮、肉、髮毛一堆;8、剩下幾根白骨;9、火燒白骨,一攤灰 燼。凡是出現美女來干擾,你就如此『觀想』,『色心』自然退卻。」

經禪師一番指點,終於悟出「色即是空」的道理來了。

 

風雲人物

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開光的前一年,特從斯里蘭卡迎請佛陀「舍利」供奉。二千五百年前舍利呈現人們眼前,依然光彩奪目,寶蓮禪寺監院智慧大法師說:「在信徒心目中,被看為是大佛的靈魂!」這是非常生動而形象化的說法,更顯得「大佛」莊嚴和神聖!

一般人的看法,祗有佛陀、菩薩、羅漢、高僧在逝世後才有「舍利」出現,這是「修行」必然的結果。

可是,誰又知道世俗人能夠「依教奉行」,同樣會出現舍利?這是真實不虛的。台灣的俞大維先生,過去稱得上是位叱吒風雲人物,在島內掌軍權,在國際上享盛名。他過了大半輩子戎馬生涯,看人間榮華富貴猶如過眼煙雲,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識破了眾生相。

在台灣,自他皈依佛門後,一切放下,心無罣礙,閉門謝客,在家禮佛、唸佛、參禪;做到了心無雜念,一塵不染。可謂到達了「最高」禪境。當然,他的境界不是外人所知,猶如飲水,冷暖自知。

雖然,別人不知他的境界,但在他逝世前的瑞相,及其死後的「舍利」現前,足以表明:「為人誠摯,修行踏實。」

修行摻不得假,猶如眼睛裡藏不得金屑一樣啊!

 

絕處逢生

馬來西亞曾發生一宗家庭糾紛,丈夫在外有了情婦,喪心病狂地折磨自己的妻子和年幼的兒女。這位主婦不堪虐待,想到尋求短見,哭嚷著要跳海自殺,還要帶同親骨肉一齊跳海,要死得乾淨。她不是佛教徒,在她心中仰慕一位道行高深的長老,祈求這位「慈悲王」老禪師在其死後誦經超度她。她之所以還未跳海自殺,原因就是渴望能拜見這位長老,了其心願。

不料這位老禪師來到香港弘法,還為萬人圖書館籌集經費,邀請各國高僧赴馬來西亞「打水陸法會」,因此見不到他老人家。她又不甘心,怕「自殺」後投胎牛、馬畜生。她一天挨一天,每天傍晚在觀音亭山門外徘徊,想到傷心處,歇斯底里似的哭嚷著,頭髮散披著,赤上一雙足,兩個孩子躲在樹旁低頭哭泣……

這位老禪師剛回來,聽到外面悲哭叫喊聲,不知甚麼事,寺內小和尚稟告老師傅經過情況。他走出了山門,看到瘋癲似的婦人亂蹦亂跳的樣子,鼓起一雙金剛眼,大喝一聲:「靜!」

女人經此一聲喝,像觸電似的一驚,突然安靜了下來,也不哭了,跪在老禪師面前低頭不語,千言萬語都被融化掉了,精神上得到「自在」慰藉,拜一拜,拖著孩子安詳走開了。

 

僧尼對話

山西五台山寺廟林立,山腳下有座尼庵,有位三十來歲的比丘尼,名叫蓮果,出家十多年了,用功學道,白天夜晚,在幽靜的禪室裡「參禪」,能夠「明心見性」,就能成佛作祖了。多年來,她禪功不凡,能預知未來事情,雖不能百分之百準確,也能達到十之八九了。尼庵的比丘尼,及附近鄉村父老們,都視她神通廣大。

在山上一個禪師慕名而來,在客堂裡會晤蓮果比丘尼。她見這位老禪師結跏趺坐,上前頂禮三拜,這是佛家儀規——比丘尼看到比丘,要頂禮。比丘不必拜比丘尼。

老禪師坐定之後,眼觀鼻,鼻觀心,端端正正,輕放口唇問道:「聽說,你禪境很高!請問,你參禪目的是甚麼?」

「明心見性!」蓮果比丘尼回答說,毫不掩飾自己。

老禪師暗自吃驚,心想:「她怎麼不謙虛說話呢?」故意地又說道:「佛經上說,女人身,不能成佛!難道你能『明心見性』嗎?」睜圓眼望著對方,等待她如何答覆。

蓮果比丘尼直截了當地說:「一部《金剛經》早已宣稱:『無我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凡是執相,就是謗法啊!達到『明心見性』時刻,還有男女相之分嗎?」

老禪師無言以對,匆匆地走了。

 
 
世出世法
◎楊 釗

執行力

業的競爭力在於效益,沒有效益的企業猶如人無氣力,發動機沒有燃油,長久下去一定不能支撐,最終落敗。

效益的衡量,不能靠口說,而是靠業績,猶如上戰場,口舌之爭祗在外交,真正決定勝負的則在戰場,所以在實際中稱之「弱國無外交」,意思是沒有實力的國家,在外交上是沒有談判籌碼的。

企業的效益在於策略性的規劃和策略性的執行。

一個口岸健康與否,其中有以下幾項指標:

、利潤是否達到合理的水平,如果長期低於平均水平,這個口岸又或者這個省份稱之為有問題,需要認真注意。

、一個省份是否健康,在於有無肯承擔的負責人,如果沒有,則要改善。稱職的主管包括「肯承擔及有能力」

、每個口岸或省份總經理下面是否配備充足的領導骨幹,而其中的骨幹是否「樂於承擔責任和具備完成工作的能力」,如果沒有,亦需加速改善。

、領導核心與骨幹隊伍是否形成團隊,上下齊心,共同建立一個業務健康的省份,如果沒有,亦需擺上時間表,逐步建立。

、屬下的省份內有無虧損較大的店舖,如果有,需要及時改善。

、口岸屬下的省份是否具備盈利增長點,例如:加盟業務,而盈利增長點的業務是否有加大力度投資,令增長速度加快。

、口岸或省份運轉是否正常,有無突出的缺點,例如:制度及人,若有,盡快處理。

、企業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於主動,主管應該「以身作則,由自己做起,身教重於言教」,日子有功,就會形成一批肯幹、肯打拼的成員,這樣的團隊才有戰鬥力。

以上八條是檢討每個省份是否健康的標準。真維斯進入中國已經17年了,也是時候進行一次企業的身體檢查了。希望通過企業體檢,把優點和缺點記錄下來,然後「分輕重、分緊緩」地進行改善,經過一段時間後,一定會成為一間健康乃至優秀的口岸。

旭日文化提倡「企業社區化、優秀企業和承擔式管理」,這三篇文章是值得好好地、反覆地閱讀和思考的,這是旭日集團經過三十多年的實踐和廿五年的理論總結和研究的成果,我們祗須在工作中不斷地運用,結合實際,一定會產生作用的。

 
 

悉達寓言
◎秦孟瀟 / 文
梁 川 / 圖

學鴛鴦叫

有一個節日,非常的熱鬧,女人們都戴上了優缽羅華 1做蠶飾。有一個貧窮的女人說:

「有人替我找到優缽羅華來,我就嫁他做妻子。」

旁邊一個人說:

「我替你去找,我會學鴛鴦叫的啊。」

那時,別的地方都沒有了,祗有宮裡才有。他就潛到王宮的水池裡去,想偷些優缽羅華出來;也許聲音大了些,守衛的武士大聲問道:

「甚麼人?」

那個人連忙說:

「我是鴛鴦啊。」

那些衛士迅即把他捉住了,就把他送到國王那裡去。在途中他叫出鴛鴦的聲音來,如同真的一樣。

那些衛士輕蔑地嘲笑他說:

「剛才你不這樣叫,這時才叫出來有甚麼用呢?」

 

注釋:1優缽羅華,是一種印度的花名。

 

金耳環

父親帶著兒子到某個地方去。在路上,望見有一夥強盜過來,兒子的耳朵上有兩隻金的耳環,父親怕被賊看見了,就用手掩住他的耳朵。可是,兒子年紀太小了,把頭搖動不停,不容易把耳環遮住。那父親心想:

「不如把他的頭割下來,放到別的地方去,不是看不見那金耳環了嗎?」

父親為了珍愛兒子的耳環,把他兒子殺了,偷偷地把頭藏在草堆裡。那夥強盜呼嘯而過,並沒有來騷擾他們。眼看強盜走遠了,他才把兒子的頭拿了出來,再裝到身上去,但無論怎樣的裝,也裝不上去了。

 

牧羊人

從前有一個牧羊人,養了許多羊,他的羊越養越多,已是一個豪富。可是他為人非常慳吝,別人莫想沾他一點光,從來不肯化一個於己無利的錢。

有一個人非常狡詐,知他愚魯,想騙他一下,對他說:

「我們做個好朋友吧?」

牧羊人聽了,沒有理睬他!

那個人知道他想娶妻,又狡猾地說:

「我相識一人家,有個很漂亮的女子,我替你說媒去好嗎?」

牧羊人聽了,被他說得心動了,忙說:

「好啊,你去替我說,我先給你財物酬勞吧。」

過了一年,那個人又對他說:

「你妻子已給你生了一個兒子呢。」

牧羊人還未娶那女子,也從未見過她的面,聽說已生了兒子,格外地高興,又給那人許多財物。

又過了若干時日,那個人現出苦痛的樣子對他說:

「唉!不幸啊,你的兒子夭折了!」

牧羊人聽了,大哭不已,悲痛萬分。

 
 
孝親譜
◎萬 千/ 文
程國英/ 圖

大官刷馬桶

一天早晨,黃庭堅從一間臥室走出來,見同僚鄭經來訪,連忙放下手裡提著的馬桶和拿著的竹刷,拱手致歉:「不知鄭大人光臨,怠慢怠慢!請在客廳稍坐,我去去就來。」

「客氣了,客氣了。」鄭經向客廳方向走了兩步,覺得十分奇怪:他黃庭堅黃山谷是我朝(宋朝)著名的詩人、作家、書法家、國子監教授,而且還是神宗皇帝的《實錄》檢討官,身份何等高貴啊,怎麼會幹這種應該是下人幹的又髒又臭的活兒呢?於是回身,指著馬桶故作驚詫,問道,「黃大人,你這是……」

「啊……刷刷便器,刷刷便器。」黃庭堅泰然說道。

「呀!黃大人真是事必躬親喃,不過……」鄭經瞟一眼不遠處正在灑掃的丫鬟,「黃大人風流儒雅,又何必越俎代庖,養她們……那些姑娘做啥呢?未必,嘿嘿,哈哈……」

丫鬟見狀,連忙過來,提起馬桶和竹刷,慌慌地向竹林走去。鄭經望著丫鬟裊裊婷婷的背影,又是一陣哈哈大笑。

從此,朝野上下便流傳著「黃山谷衝刷馬桶」以及私通丫鬟種種妙不可言的情節。而且還有幾首打油詩。其一曰:

世上才子風流種,而以山谷情最鐘;

為向紅顏求知己,不惜朝暮刷馬桶。

這桃色新聞流佈極廣,連遠在黃州的蘇軾都知道了。蘇軾與山谷泛舟赤壁時竟拿這事兒同他開玩笑。流言傳到神宗皇帝的耳裡,皇帝想,文人學士難免風流,但他黃庭堅在朕身邊做檢討官,作《實錄》,豈可如一般文人那麼放縱?於是派人入黃府秘密調查,事情才真相大白:

原來黃山谷的母親在生他的時候,受了風寒,加之住房潮濕,得了腿疼的毛病。愈到年老,愈覺疼痛,有時竟下不了床榻。對此,黃山谷十分歉疚,以至於傷心落 淚。所以十多年來,他不僅四處尋訪名醫為母親診治,親自為母親侍奉湯藥,而且堅持親自為母親提刷馬桶。母親腿腳不便,當然可以叫丫鬟照料老人家的起居,但 他覺得還是為母親多盡點孝心,才稍感心安。雖然母親也多次勸阻,而他仍不願把這被外人視為又髒又臭的事而卻是自己應盡的責任推給女僕。山谷說:「女傭固可代勞,安能代吾之過之心耶?」

神宗皇帝深為山谷的孝行所感,於是下詔表彰,而且嚴責鄭經並奪其俸祿一年。自此,「黃山谷滌母溺器」的故事便傳揚天下了。

             

待友吃涼粉

郭泰,字林宗,東漢著名學者,大學生運動領袖,天下聞名。

郭泰喜歡遊學,結識天下賢良。一次路過陳留,就想順便去拜訪一下當地小有名氣的名叫茅容的人。見村頭坐著一位中年漢子,面前擺著幾雙草鞋,手中卻捧著一本線裝書在靜靜地閱讀。於是走了過去——原來此人正是他要拜訪的茅容。

郭泰隨茅容翻過山樑,走進一間茅舍。茅容一踏進門,就喊道:「娘,兒子回來了!」他招呼郭泰在堂屋坐下,便急急走進廂房。

郭泰意欲向朋友的母親問安,稍坐後即跟了進去。見老太太笑眯眯地正和兒子說著話兒。茅容道:「兄台就和家母聊聊吧,愚弟下廚房去了。失陪!」

郭泰和老太太聊得十分開心,而茅容久不露面,祗聽到灶屋裡不時傳來鍋碗瓢盆的聲響。直到夜幕降臨,茅容才又來到廂房,點上油燈,向母親笑笑,拉著朋友回到堂屋,而後又匆匆跑去灶屋,端著一個木盤從灶屋裡出來,直奔廂房。

「娘,你慢點,別咔住了。」

「別擔心,雞骨頭都煨爛了……快陪朋友吃飯去吧!」

母子的對話,郭泰聽了咋了咋嘴。茅容從廂房裡出來對他說;「母親腸胃不好,必須按時進餐。抱歉得很,請稍候,我們的飯菜馬上就好。」說著又匆匆進了灶房。

又一陣鍋碗瓢盆急驟的聲響過去,總算開飯了。而擺到桌子上的沒有雞、魚,祗是一碟花生米,一盤青菜,一大盆涼粉,當然還有一壺酒,兩個酒杯。

這就是待友之道嗎?郭泰心中不悅。但三杯兩盞下肚,從談話中得知茅容十分貧困,母親久病在床,連妻子都離去了,由此對他反而既同情又滿懷敬意。而且進一步 想:天下不少男人成天和三朋四友在一起吃喝玩樂,把老娘丟在一邊不管不顧;而茅容對父母、對朋友才真正是擺正了位置啊!想想自己乃天下名士,對父母的孝敬 能如茅容那樣嗎?慚愧……

 
 
《雲居山志》簡介
—— 虛雲和尚鑑定的道場方志

◎呂沛銘

《虛雲和尚全集》的出版

虛雲和尚(一八四○ — 一九五九)是近代禪宗高僧,佛教界無不知其名。二○○九年是虛公圓寂五十週年,為紀念虛公,河北禪學研究所特編印《虛雲和尚全集》,由淨慧法師主編,有一 百二十萬字,分為法語、開示、書信、文記、詩偈、規約、年譜等十個部份,將現存與虛雲和尚有關資料搜集無遺。《全集》並不全是虛公自著,屬虛公著述的有法 語、序文、詩詞、規約等,其他如弘法紀事、部份開示與法語、追思錄等,皆是虛公弟子與其他信眾的筆錄。

虛公還有五種釋經著作,即《楞嚴經玄要》、《法華經略疏》、《遺教經註釋》、《圓覺經玄義》、與《心經解》。1、昔未出版,原稿不幸於一九五一年為暴徒掠去,此後散失。此外,虛公還囑弟子岑學呂編集,《雲門山志》,2、又重輯古本《雲居山志》。本文乃後者之簡介。

   

虛公在雲居山之建設

雲居山是虛公駐錫道場之一,位於江西省永修縣西南十七公里,山區面積二百餘平方公里,區內群峰高聳,其頂常有雲遮蓋,故有雲居之稱。唐元和八年(公元八一三),道容和尚於此山建寺曰「雲居」,是為此山設立道場之始。北宋大中祥符年間(一○○八至一○一六),宋真宗敕稱「真如禪寺」, 後代重建數次,均沿用此稱。一九四三年日本侵略中國時,此寺遭日軍焚毁。一九五三年八月,虛公至雲居山,見此寺之殘垣,頓起重建之志,從此駐錫雲居,至圓 寂止共六年,這是虛公最後駐錫的道場。虛公除重造真如禪寺外,尚建其他院舍如西泉寺、天王殿、虛懷樓、舍利塔等六十餘處,使整個道場煥然一新,且是虛公生 平所駐錫多個道場中之建設最多者。

 

《雲居山志》內容

重輯之《雲居山志》是虛公弟子岑學呂居士承虛公之囑據舊本重編,虛公為之鑑定,並於志首作《雲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內云:「志 版久毁,書冊亦絕,後於蘇州訪得殘本,漫漶殊甚,乃囑岑學呂居士考訂重輯之,略有增刪。緣舊日志書,係清代康熙初年編纂,其中文移產業,代遠年湮,久歷變 更,酌為刪去,其餘悉依舊本,以傳其真,亟事流通,免再湮滅。……佛曆二千九百八十六年歲次己亥孟夏釋虛雲序。時年一百二十。」可知虛公所得舊本為當時僅有孤本。虛公作此序時是在世最後一年。

舊志重輯後分二十卷,卷一述雲居山地理,卷二記山內寺院殿堂等建設,卷三列過去任真如寺住持之禪師五十四人,其中三十三人有小傳,內有名僧如佛印了元、圜 悟克勤、大慧宗杲等;卷四記歷代訪問雲居山之高僧廿四人,包括禪宗史上著名的趙州從諗、洞山曉聰、雲門文偃等。除高僧外,過訪雲居山者尚有著名文人如白居 易、蘇東坡、黃庭堅等。卷五記雲居山過往事蹟,卷六至二十為文集,收錄與雲居山有關之詩詞、書簡、銘記、序錄,及其他文章。全書有七萬餘字。

卷三之禪師小傳錄有廿餘則禪宗公案,其中過半不見於其他禪籍,現舉五則如下

「僧問:『有人衣錦繡入來,見和尚後,為甚麼寸絲不掛?』師曰:『直得琉璃殿上行,撲倒也!』道膺禪師〔雲居山道場開山祖師〕)

「天復元年(公元九○一)秋,師示疾。明年正月三日,問侍者曰:『今日是幾?』曰:『初三。』師曰:『三十年後,但道「祗是這」。』乃告寂。」(同上)

「僧問:『相逢不相識時如何?』師曰:『既相逢,為甚麼不相識?』」(昌禪師)

「(僧問:)『如何是佛?』師曰:『讚歎不及。』曰:『莫祗這個便是麼?』師曰:『不令人讚歎。』(契懷禪師)

「(師上堂宣示:)『總恁麼風恬浪靜,那裡得來?忽遇洪波浩渺,白浪滔天,當恁麼時,覓個水手也難得,眾中莫有把舵者麼?』眾無對。師曰:『賺殺一船人。』」(自寶禪師)

「(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師曰:『聞時富貴,見後貧窮。』」(頑菴禪師)

重編之《雲居山志》末附虛公撰《重建雲居山真如寺事略》,內云:「自癸巳(一九五三)至戊戌(一九五八)六年間,殿宇工程大部完竣,諸餘房屋尚待工成。媲之唐宋建造,則華樸懸殊;較之明清重修,似益周備,此皆賴佛天垂蔭,檀護弘施,以及四眾辛劬之力,雲何與焉。」虛公重建雲居道場,歷盡艱辛,功高績偉,但從不自詡其成就,而將功勞歸於「四眾辛劬之力」

《雲居山志》重編後,由於當時環境所限,未能在國內印行,改由香港佛經流通處與志蓮淨苑於一九五九年九月聯合出版,時距虛公圓寂僅一個月。虛公在世時得見所鑑定之道場方志出版,免得湮沒,亦足告慰也。

雲居山道場是虛公經長期辛勞而重建,亦是虛公所駐錫多處道場中之建設最多者,其《山志》之重編亦是出於虛公意志,且是虛公唯一鑑定之道場志書,故與虛公之關係至為密切。《虛雲和尚全集》再版時,宜收取此志,未知全集編輯組的意見如何?

 

註  釋

1、見《虛雲和尚年譜》第二版第一次印刷卷首岑學呂序,虛雲和尚法彙編印處出版,一九五五,香港。岑氏此序與首版《年譜》(一九五三)卷首的不全同,後期各版《年譜》亦多不錄此序。

2、《虛雲和尚年譜》虛公一百一十歲(一九四九)項所記。雲門山在廣東省乳源縣,虛雲和尚曾駐錫於此。

 
 
千年古剎再添新亮點 中泰邦交續寫友誼篇
—— 泰王國金身佛像安奉上海靜安寺紀實

◎寧 靜

2010年7月9日清晨5點52分,當一輪火紅的旭日,從浦東機場的地平線上冉冉昇起的時候,一架承載著泰國人民深情厚意的泰航TG662班機,迎著金色的陽光,徐徐地降落在機場跑道上。

此時,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靜安寺住持慧明法師雙手合十,正微笑著恭候在飛機舷梯旁。

飛機艙門緩緩開啓,隨行攝影師們紛紛舉起相機,此起彼伏的閃光,傳遞著東道主的熱情,同時,也記錄下了中泰佛教文化交流的一個令人難忘的瞬間……

一尊以瑪哈扎克里·詩琳通公主殿下的名義、代表泰王國政府向上海靜安寺捐贈的金身佛像,由世界佛教徒聯誼會秘書長帕洛·泰阿里偕夫人歐拉文·泰阿里親自護送,吉祥平安地駕臨上海。

靜安寺為迎請泰王國金身佛像的到來,舉行了隆重的迎請誦經祈福法會。這一天,寺廟山門大開,全體法師分列兩旁雙手合十歡迎致意;金身佛像由六位護持法師搬 抬護佑,在華蓋和幡、燈、爐的引領下,在清淨自然的梵樂聲中,穿過翹首以盼的人群,走過紅地毯,沿著石階御道拾級而上,跨入大雄寶殿,將泰王國金身佛像莊 嚴地供奉在銀佛前。

2010年6月,詩琳通公主殿下在得知中國上海靜安寺將成為泰王國金身佛像的供奉地之後,欣然表示,她非常高興於7月23日親臨上海,出席以她個人名義捐贈的泰王國金身佛像揭幕儀式。

這尊名為素可泰佛的佛祖盤腿坐像,總高119釐米,重63千克。造型優美,坐姿莊嚴,眼神慈祥,禪韻無限,通體金光四溢,觀之令人肅然起敬。佛像頂髻內置四粒泰國僧王頌得帕耶納桑文特別獻出的極其珍貴的晶瑩剔透的佛舍利。

向上海靜安寺捐贈的這尊金身佛像,是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於2007年為紀念國王陛下80壽誕,發起鑄佛的特別工程,分別敬送給十九個國家和地區的寺廟與重要佛教歷史場所。詩琳通公主殿下親自領導了鑄佛特別工程,她於2008年主持了佛像金身鑄造儀式。

今年,適逢中泰兩國建交三十五週年和上海世界博覽會在中國隆重舉辦,在這樣一個值得紀念的喜慶背景下,這尊以詩琳通公主殿下的名義、代表泰王國政府向中國上海靜安寺捐贈的金身佛像,將會進一步推動中泰兩國人民的友好交流和傳統友誼,並使之邁入一個新的階段。

兩國政府從捐贈泰王國金身佛像開始醞釀時,相關部門就對捐贈活動給予了許多幫助和指導,使得捐贈工作進展順利。

2010年7月23日,上海靜安寺隆重舉行泰王國釋迦牟尼金身佛像捐贈儀式。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務委員會主任曹斌,靜安區副區長朱成剛等領導,以及中泰來賓各三百餘人和部分信眾參加了這天的捐贈儀式。

龍華寺住持照誠法師主持了捐贈儀式。

世界佛教徒聯誼會會長盤·皖納米提在致詞中真誠感謝中國政府和上海靜安寺為泰王國釋迦牟尼佛金身佛像供奉所付出的熱忱和努力。他表示泰王國金身佛像安放貴寺,一定會促進中泰兩國人民及佛教界友好交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隨後,泰國公主瑪哈扎克里·詩琳通殿下在靜安寺大雄寶殿代表泰國政府親自把捐贈紀念匾牌交給了中國佛教協會副秘書長、上海市佛教協會副會長、上海佛學院院長、靜安寺住持慧明法師。

在泰方僧人誦經聲中,玉佛寺住持覺醒法師、真如寺住持妙靈法師為泰王國金身佛像揭幕。

慧明法師在致詞中感謝泰國公主詩琳通殿下親自參加泰王國金身佛像揭幕儀式。感謝世界佛教徒聯誼會選擇上海靜安寺作為金身佛像的供奉地,他說:金身佛像將成為中泰兩國佛教交流與兩國人民友誼的見證。他祈願世界和平,人民安樂!中泰友誼萬古長青!

在離開寺廟前,泰國公主詩琳通殿下欣然用中文為上海靜安寺題寫了「佛光普照」四個大字,留作永久紀念。

泰王國金身佛像將供奉在由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親筆題寫匾額的「泰佛殿」

「泰佛殿」位於上海靜安寺第三進六樓,和目前正在在建設中的「百萬心願鑄金身」金佛殿一起,將成為廣大信眾新的禮佛聖地。

2010年7月31日

撰稿 上海靜安寺寺務辦公室 李寶貴

 
 
範成法師行狀
◎孔 勤

成 法師,江蘇如皋李氏子,清光緒十年生。七歲投本邑崇善庵依悉融和尚剃度,讀書認字,禮佛學經。二十二歲始於鎮江焦山定慧寺受具足戒。旋即回到如皋掘港西方 寺住持悉融上人座下,研習經教,博覽群書。宣統二年,江蘇僧教育會於南京創辦僧立師範學堂,法師奉悉融上人命赴南京入學受教。後因辛亥戰事師範學堂停辦, 遂回西方寺常住。辛亥革命成功,中華民國肇建,悉融和尚退居,法師繼任西方寺住持,開墾寺產荒地數十畝種糧植棉,保障常住資具無匱,農禪並重安居樂業。同 時致力社會公益事業,四出募捐化緣,為掘港修築掘虹路,架設通利橋,改善掘港對外交通,方便家鄉父老出行。在寺內興建納骨塔,荒郊野地無主骸骨有歸宿矣。 民國十六年,法師創建皋東私立僧伽圖書館,館藏佛教經律論典籍,儒家經史子集、地方誌乘等圖書逾十萬冊,以及各類報刊雜誌十數種,設專人管理,對社會開 放。並設想創立佛教文物館,收藏經像法物等佛教文化遺產。但因緣不具足,未能成事實。民國二十年法師應邀赴上海參與宋版大藏經影印工作,如願踐行保護佛教 文物,傳播佛教文化使命矣。

民國二十年夏陝西遭遇旱災,朱慶瀾(子橋)居士至西安地區放賑,在臥龍、開元二寺發現南宋《磧砂版大藏經》(簡稱《磧砂藏》)。回上海後即與葉恭綽居士等社會名流商議影印《磧砂藏》,成立「影印宋版磧砂藏經會」, 並與西安有關方面商洽影印事宜,議定十月九日開始相關工作。初擬借《磧砂藏》原本還滬影印,後恐中途損失經本難以贈償,遂全權委託法師偕同狄子平居士率領 有正書局技師技工攜帶照相器材,抵達西安進駐開元、臥龍二寺,拍攝《磧砂藏》底片運回上海。依照宋版藏經目錄檢校,始知仍有殘缺。法師受命前往山西等地名 古剎訪求珍本以補不足,惜乎收獲甚微。民國二十二年春,法師在西安幸遇朝禮五台山歸來之性空老和尚告知:山西趙城廣勝寺有四大櫥卷軸式古版藏經。法師聞此 消息,欣喜不已,立即登程前往,及至廣勝寺一看,竟有六櫥《金版大藏經》(簡稱《金藏》),如獲至寶,喜出望外。迫不及待,著手整理。依據《至元法寶勘同 總錄》(簡稱《至元錄》)對照櫥中所藏經卷逐一校驗登記,歷時三月完成。又得悉寺鄰不少人家也有此藏零本,乃張貼啓事:「如有存此藏經者,可送廣勝寺供養,免放家中褻瀆,每卷可得代價銀壹角。」與 此同時法師親自登門訪問勸化,徵集回收近三百軸(卷),總共四千九百五十七軸。法師從《金藏》中找出《磧砂藏》所缺經卷,使影印工作順利進行,並獲得圓滿 成功。宋版磧砂大藏經,收有經典一千五百三十二部,六千三百六十二卷,裝潢為梵筴本。影印磧砂藏改為冊本,每冊約為八十頁左右,共計五百九十一冊,分裝五 十九函,另有目錄、附件二冊為一函。命名影印宋磧砂藏經,民國二十四年十二月發行。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副理事長葉恭綽所題影印磧砂藏跋云:「採訪攝影,奔馳各地,歷三年,悉範成法師之力。」同樣,後由上海影印宋版藏經會和北平三時學會,共同影印磧砂藏中特有經典四十九部,作方冊本一百二十冊出版發行之《宋藏遺珍》,亦多有法師之力。

民國二十一年(一九三二),國民政府主席林森在南京中山陵籌建藏經樓,保存佛教大藏經。當時佛教界公認歷代經中《清藏》(又稱《龍藏》、《乾隆版大藏經》「收羅宏富,去取嚴謹,校核精當,行款整齊」, 且此藏經版保存尚屬完好,卷軼可謂無損,遂於民國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初發起重印一部(藏)珍藏供養。諸山長老、名寺古剎、佛教團體、社會名人隨喜請印十 四部。國民政府對此極為重視,專門制定《釋藏經典領印規則》,對領印《清藏》方方面面作出具體規定(如每戶限印一部,每部定價法幣三千二百元;領印者需申 述領印理由,呈請內政部核准,每部需繳納領印費五百元,存柏林寺作修理經版及印經時雜費之用)。經國民政府批准,由內政部於同年十月公佈,二十五年(一九 三六)五月對此《規則》有所修訂後正式施行。中國佛教會於同年六月十四日為領印釋藏經典事呈文內政部:「釋藏經典包羅廣博,我國所存柏林寺釋藏經版片,在清代校刻最精,迄無缺損⋯⋯請准予領印。」國民政文官處於同年同月十五日,為清藏印刷事致函範成:「希即前往內政部接洽」。法師隨即赴內政部經過面商有關事宜並接受使命。中國佛教會於同年同月二十一日,正式委託範成赴北平主持重印清藏事務,圓瑛會長親自具委託書開列所有委託條件,方便印刷事務順利進行(當時也有輿論聲稱法師受林森主席委託主持其事。如《大美晚報》,即有「主席派人赴平重印大藏經」之說;國民政府文官處致法師函也有「主席同意共印十五部」之言)。不出五天法師就帶領辦事人員到達北平,下午開始即與市佛教會、市社會局、市古物陳列委員會接洽協商,定於七月一日於柏林寺《清藏》經版庫在此)成立「丙子印刷清藏事務所」。與此同時法師與北平本立堂店訂立印刷清藏合同;又與北平大成泰紙莊訂立購紙合同。二十七日即將所辦手續一並呈送國民政府部備案。同日法師致電林森主席;「應辦手續已妥,專待內部通知開工,乞就近催部迅予施行。」七月一日,丙子印刷清藏事務所宣告成立。是日,北平古物陳列委員會負責人陪法師偕辦事人員開啓經(版)庫,進行灑掃經庫、整理經版、維修經架等具體工作。九日,法師致電林森主席:「經版整理洗畢,各事俱備,專待內部公事,乞就近催蔣部長電平錢主任,以便開印。」由於國民政府內政部、北平古物陳列委員會未及時發出開印指令,七月三十日,法師致電國民政府文官處:「籌備早經就緒,專待內政部令到達開印」「因此次印刷部數甚多,恐延冬季刷印,諸有不便,請轉呈主席,懇催部速發,俾便開印,以免工人曠置,應速著手為宜」。 因為內政部仍未就此作出反應,八月十一日,法師又致函國民政府文官處要求盡快開印。同時呈文化部北平古物陳列委員,請求先行開印。如此雙管齊下果然見效, 八月十八日獲准開印清藏。二十二日,國民政府文官處致函法師,表示林森主席同意共印十五部,未便再議增加。這表明中國佛教會首次呈請內政部備案領印之十四 部和李子寬居士補辦手續增印之一部釋藏經典已獲內政部核准。同時表明內政部也得悉又有申請領印釋藏經典者之信息矣。

民國二十五年六月,中國佛教會為請求免繳領印費事向內政部呈文:鑒於社會經濟極形凋敝,領印釋藏之寺院募集經費至為困難,按釋藏領印規則第三條規定,每部 應繳納之領印費五百元,擬請免予呈繳。為此,內政部蔣作賓部長致函林森主席,表示對於每部之應繳領印費,擬由部專案呈請核免。八月五日,國民政府文官處致 函法師,告知行政院已准予免繳十五部釋藏經典領印費。其間,太虛大師、葉恭綽、唐慕汾居士、福開森(美國大使)四戶領印四部,法師呈文內政部請求核准。九 月七日,冀察政務委員會宋哲元委員長,偕高古魁、鄧哲熙等要人蒞臨柏林寺清藏印刷現埸參觀,之後宋氏領印四部,法師也為之辦理手續呈請內政部核准。九月十 七日,文官處為增印清藏事致函法師:「請求增加之四戶,雖不在免費之例,亦未嘗絕對不許印刷,但領印費應先繳納。」法師就此多次呈文國民政府林森主席、文官處、古物陳列委員會請求免繳領印費。迨至民國二十六年一月十三日,內政部致函文官處:「所請添印藏經,既係連同前經核准付印之十五部一併付印,自可援案邀免。」後 來宋哲元委員長認印之四部清藏,也經內政部批准付印並免繳領印費。至此請印釋藏經典者二十戶領印二十三部。最初十四部領印者漢口古德寺、蘇州靈岩寺、北平 廣濟寺、嘉定淩雲山大佛寺、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五戶,因籌措經費困難,無奈放棄。杭州靈隱寺、淨慈寺等五戶,有幸替代請印。法師統理參與印經事務者,晝夜 六時刷印經版七萬八千二百三十八塊(每塊經版長二尺四寸,寬九寸,厚一寸一分,兩面刻經文,每面四百二十五字,兩面八百五十字,共計約一億三千多萬字), 重印清藏二十二部(美國大使福開森領印一部,擬陳列國家圖書館,因未獲美國政府認可,故未開印)。一如初版裝潢為梵夾式折子本(每版經文二十五行,折為五 個半頁,每半頁六行,每行十七字),《千字文》編排函號,每函一字,裝經十卷,自「天」字起至「機」字 止,共七百二十四字,計七百二十四函,合七千三百四十卷,不出一年大功告成(重印工作之繁重可想而知)。領印釋藏經典者聞訊皆大歡喜,分別前來作禮致敬迎 請法寶。圓瑛法師一部奉獻中山陵藏經樓,戴季陶先生一部贈送印度泰戈爾國際大學,定安、卻非、欽亮、大願、倓虛、虛雲、慧開、善青、太虛、繼峰、誠湘十一 位法師各一部各自供養自常住,分別為雲南某地雲樓寺、浙江杭州靈隱寺、浙江杭州淨慈寺、浙某地彌陀寺、山東青島湛山寺、廣東韶關南華寺、上海覺圓法寶館 (佛教圖書文物館)、安徽某地樂善寺、湖南寧鄉密印寺、湖南某地千明寺、湖南某地白沙茅篷,李子寬、葉恭綽、唐慕汾、宋鶴庚四位施主各請一部珍藏所在單 位,分別為湖北漢口佛教正信會、上海法藏寺、北平私立佛教圖書館、湖南嘉坪佛教正信會,宋哲元先生四部就地各得其所。法師完成使命、所作皆辦後、奉請一部 南下江蘇,送至如皋掘港西方寺,珍藏僧伽圖書館。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盧溝橋事變後,八月十三日(八一三事變即淞滬抗戰),日軍又侵略上海。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戰爭慘烈(日機狂轟濫炸),陣亡士兵及罹難民 眾甚多。中國佛教會組織僧伽救護團之後,又成立上海僧侶掩埋隊,圓瑛會長任總隊長。範成法師任第一隊長,慧開和尚任第二隊長。兩隊隊員來自上海玉佛寺、法 藏寺、清涼寺、國恩寺、關帝廟、報本堂等大寺小廟僧侶和香工,都是自願報名參加者。每日早晨集合一起,分乘四輛汽車,車上備有繩索、竹槓鐵鍬、擔架等掩埋 工具,隊員各自攜帶防毒面具、消毒藥品、食物飲料等奔赴四郊戰場掩埋遺體。傍晚回到佛教同仁會和法藏寺食宿。每天朝出晚歸歷數十日。總計掩埋遺體不下萬 具。在腥風血雨、悲憤交加中掩埋死難同胞,乃菩薩行也。在淞滬抗戰期間,上海佛教慈善團體聯合救災會(簡稱慈聯會)設立救濟戰區難民委員會,法師積極投身 難民救濟工作。上海淪陷以後,戰事西移,各地逃難來滬者甚眾,本埠難民亦伙。一九四○年(民國二十九年)春,流落公共租界者數以萬計。佛教界慈善家胡松 年、樂慧斌居士等,在印光法師贊助下,發起成立佛教同仁會,公推興慈法師、范古農居士為正副會長,胡松年為辦事主任。法師為同仁會負責人之一,統理難民救 濟事宜。首先協調各方創辦施粥点心水,辦法是募集經費若干,印粥票(券)若干張,訂成小簿,向社會各界勸募認購,同時特約全市熱心善舉之粥店四十餘家,為 同仁會施粥供應處,凡持有粥票者即可至指定粥店吃粥(每票一碗)。法師黎明即起前往各個粥店瞭解情況,督促及時施粥。風雨無阻,每日如此。自同仁會成立至 一九四二年底的二年半中,施放粥票累計七百七十餘萬張,無數飢餓者獲得一飽,有幸逃過死劫。尤其是一九四一年八月,日軍封鎖上海南市難民區期間,同仁會一 面向日軍部交涉,准予運糧前往救濟,一面向社會各方募集饅頭、大餅、麵包等食品,送往南市分發賑濟,每日受賑者七、八千人。是時,法師正在南市關帝廟辦事 忙於救濟事宜,廢寢忘食奔走難民區七天七夜。迨至日軍解除封鎖,才得以放心喘息。淞滬戰爭結束,大部難民回鄉,施粥對象主要為上海貧民。至一九四五年免費 吃粥者約有一千萬人,挽救生命不知其數。同仁會除施粥外其他善舉擇其大者有三:一是一九四○年以來滬西及新加坡路棚戶區屢遭火災,每次都對災民進行救濟。 二是一九四一年安徽九華山災情嚴重,勸募善款後前往放賑。三是一九四二年始,向上海各界勸募淨財補助杭州寺老年及貧困僧尼,至一九四五年同仁會支出救濟經 費數千萬元。小規模扶貧濟困以及每夏發放萬金油、痧藥水、小食品等慈善之事不勝枚舉。僅施粥一事法師即做了五度寒暑,功莫大焉。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戰勝利。上海佛教界為此舉行慶祝大會。並在會上向抗日將士贈送面巾(用四千萬元購得大批面巾,上印「上海佛教徒敬贈面巾」字 樣)。同時,上海各大寺院為國家祈禱祝福,並為超度陣亡將士、死難人民舉辦法會三天。法師參加抗戰勝利慶祝活動後即歸如皋掘港西方寺。一九四六年夏,國民 黨軍隊大舉進攻解放區,人民解放戰爭開始,江蘇境內地處長江北岸之南通、如皋一帶,發生國共兩黨軍隊交火,槍林彈雨過後雙方戰地都有陣亡者遺體。法師見狀 於心不忍,乃發起組織緇素掩埋隊就地埋葬。局勢動蕩,氣氛緊張,無心統計其數矣。之後即隱居常州武進安家舍德勝寺,為演慧、傳明等學人傳授中國歷史地理知 識和佛教文化,尤其是漢文佛教大藏經版本學。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法師移錫蘇州滄浪亭結草庵,遂將庵內數畝壞空地辟為菜園,實踐農禪生活。一九五○年, 蘇州市成立文物管理委員會,特聘為委員。一九五二年,參與蘇州市佛教協會籌備工作,當選為主任委員。一九五三年五月下旬,中國佛教協會舉行成立會議,法師 偕侍者傳明赴京出席(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三日在北京廣濟寺舉行),當選為理事(因赴京途中列車緊急剎車,法師正在餐車就餐,從座椅上滑落地上大腿骨折,在京 治療數月返回蘇州,並擔任政協委員、人民代表等公職。一九五七年二月二十六日至三十一日,中國佛教協會第二屆全國代表會議在北京舉行,法師再次赴京出席會 議。仍當選為理事(一九四五年即在北京三時學會從正果法師研習法相唯識、一九五六年考入中國佛學院本科之學人傳明,在此次會議期間拜謁範成上人,之後即無 緣再見一面)。是年夏開展反右派運動,法師被「戴帽子」,劃歸「黑五類」之 一分子,成為批判鬥爭對象。一九五八年冬,一生弘揚和保護佛教文化及熱衷社會慈善事業之普通一僧,拄著拐杖撐住患有哮喘痼疾身軀回到如皋掘港西方寺。獲悉 僧伽圖書館所有圖書早就化為紙漿,館藏佛教文物亦已損失殆盡,老人痛心疾首扼腕嘆息不已。未幾舊病突發轉瞬垂危。十二月十七日盡業報身歸安養矣。世壽七十 五歲,戒臘五十四夏。著有《歷代刻印大藏經略史》等傳世。

 
 
世界佛教動態

蓮池寺舉行大悲懺

及瑜伽燄口法會

二○一○年八月十四日(夏曆庚寅年七月初五日),蓮池寺舉行了由福林精舍主辦的大悲懺及瑜伽燄口法會。

本次法會由照品法師主持,出席善信有福林精舍居士四十三人。

一眾善信由照品法師的帶領下,於早上十時正在蓮池寺無量壽殿開始了拜懺,善信跟隨法師們誦經。接著上供及拜懺。

下午四時正,開始瑜伽燄口法會。

晚上八時三十分,法會在熊熊的化寶燄火下圓滿。

 

啟  事

香港禮佛禪寺佐敦道場(佐敦德成街1-5號康源閣6樓A4,地鐵D出口)正式落成。藉此法喜充盈,人 天同歡之際,本寺謹定於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農曆八月二十三日)假座香港九龍黃大仙龍翔中心百好素食館(黃大仙地鐵B出口地庫)敬備素齋乙席,為 新道場舉行開光儀式,

禮請上日下照大和尚親臨主法

尊請各位大德賢達蒞臨。

特設齋券,每位$280元整

五時恭候

 

請聯絡

電話:3568 2367    

手機:6572 5876  /  9755 5468

 

                                                  香港禮佛禪寺有限公司  董事同仁

                                                  2010年8月20日

 

 

感受傳統文化   培養國學情趣

上海雲翔寺第三屆國學夏令營圓滿

2010年8月13日,由上海雲翔寺、上海古猗園、南翔鎮社區學校、南翔鎮暑期辦聯合舉辦的上海雲翔寺第三屆「國學夏令營」閉營儀式在雲翔寺圖書館舉行。嘉定區民宗辦副主任徐葵,區政協常委、區佛教協會會長慧禪法師、南翔鎮副鎮長張劍銘等領導出席閉營式並觀看了學生的才藝展示。

上海雲翔寺歷年來十分注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揚。2008年端午節期間,雲翔寺召集有關專家學者舉辦了一次中華傳統節日的研討會,今年五月份,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在雲翔寺舉辦了一次佛教文化與中華民俗文化共生融合為主題的專題會議,都取得了比較好的社會效果。

「人之初,性本善,生命之花有德滋養自然香;勤有功,戲無益,聞雞起舞書聲琅琅近朝霞……」70 名小學生歡聚一堂齊聲合唱國學營歌《國學優雅》,並以才藝展示的形式把五天夏令營中的所學進行彙報。快板《說古道經》是編寫整理的《新三字經》;情景劇 《國學伴隨我成長》表現了學生與經典相伴,與快樂同行的感人故事;還有音樂情景劇《莘莘學子學唐詩》,讓學生們享受到了在輕鬆愉快的音樂中學習唐詩的樂 趣。此外,「國學夏令營」的學生們還以誦讀和演唱的形式將《三字經》的內容向觀眾們娓娓道來。

連續三年的國學夏令營活動,得到了學校師生和社會的一致好評。今年的國學夏令營在前二屆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新的活動元素,在為期五天的「國學夏令營」中, 來自南翔鎮蘇民學校、懷少學校及南翔小學的70名五年級學生的營員們走老街、尋古蹟、吟古詩、唱歌曲、演節目、做遊戲……在潛移默化中,學生們感受到了中 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從中也汲取到了傳統文化的精髓,國學情趣也在大家幼小的心靈中慢慢扎根發芽。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屆「國學夏令營」中,主辦方還邀請了華東師範大學教授、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理事仲富蘭教授以及嘉定區藝教辦主任易鳳林為學生們進行民俗中的「文化」內涵、「詩」「樂」「詩經」「三字經」等專題講座。講座結合通俗易懂的幻燈片以及專家學者形象生動的語言向學生們傳授國學的基本知識以及祖國傳統文化經典的魅力。

作為南翔鎮暑期生活的特色活動之一,上海雲翔寺「國學夏令營」 以新穎的形式、有趣味的知識豐富了學生的暑期生活。三年來「國學夏令營」圍繞傳統的文化的弘揚共舉辦各類講座20餘場,有10餘位專家學者為百餘名學生提供了義務助教。

 

寧波慈溪伏龍寺

天王殿上樑法會

2010年6月27日(農曆五月十六日),慈溪市伏龍寺祥雲圍繞、梵唄悠揚,四眾弟子聚會此間,隆重舉行天王殿上樑法會。

五磊寺方丈宗立大和尚、洞山寺住持廣傳法師、普陀山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智禪長老、法王寺住持弘法法師、伏龍寺住持傳道法師為法會主法,市民宗局領導,及佛教四眾弟子600餘人參加法會。

上午9點28分,上樑法會正式開始。伴隨梵唱香讚供養,主法大德拈香禮佛,大眾法師環繞道場一周灑淨。寺院內外,彩帶飛揚;大殿上空,梵音繚繞。參加法會的人們,身心洋溢著喜悅之情,上樑法會圓滿殊勝。

伏龍寺天王殿由龍山籍企業家朱海倫先生發心捐贈。於2009年11月動工興建,歷時半年多的建設,今日上樑法會的舉行標誌著工程進入了新的階段,相信建成之日,定會為本地佛教事業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藥師琉璃寶殿上樑法會

暨祖師殿奠基儀式

2010年7月16日,千年古剎慈溪市伏龍禪寺隆重舉行藥師琉璃寶殿上樑法會及祖師殿奠基儀式。當日,龍天歡喜、祥雲圍繞、梵唱悠揚。各方嘉賓及護法居士千餘人雲集伏龍山,隨喜參加盛會。

上午9時18分,上樑法會正式開始。主法大德有:寧波七塔寺方丈可祥大和尚、普陀山咨議委員會主席道生長老、五磊寺方丈宗立大和尚、阿育王寺首座立悟長 老、普陀山咨議委員會副主席智禪長老、洞山寺住持廣傳法師、法王寺住持弘法法師、靜宗寺住持仁敏法師、伏龍寺住持傳道法師等。

伴隨梵唱香讚供養,主法大德拈香禮佛,大眾法師環繞琉璃寶殿一周灑淨。主法可祥大和尚宣說琉璃寶殿上樑法語,一聲獅子吼「上」,宣告琉璃寶殿建設工程進入新的階段。絢麗的禮花、彩球映襯著人們喜悅的笑臉,法會圓滿殊勝。

隨後又舉行了祖師殿、五觀堂、香積廚等建築的奠基培土儀式。

上午十一時,上樑法會暨奠基儀式圓滿結束後,伏龍寺住持傳道法師代表伏龍寺對各級領導、諸山長老對伏龍寺建設給予的關懷指導、廣大護法居士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表示努力早日完成伏龍寺藥師道場的全面重建,弘法利生,宏揚佛教文化。

 

 

青海玉樹州囊謙縣

邦崗乃多寺籌建白塔

囊謙縣邦崗乃多寺建於西元十世紀, 尊貴的第八世活佛噶瑪克珠三寶, 是泰錫度仁波切和恰美仁波切共同認定為第七世密集觀音老活佛的轉世,法名為:噶瑪朋措勒力謝尼瑪三寶(原名四寶仁波切)十世大寶法王曲英多傑曾親自開光仁 靑邦巴乃多寺,譯為聚寶藏山,是藥師佛和地藏王菩薩的神山聖地,具有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在冬季氣溫零下20度時,開法會生長出禾穗和各種花盛開奇跡,當地 眾人皆知。寺院供奉千百年歷史佛像, 佛舍利子金塔,但是後來各種因緣損壞, 為了續佛慧命,現在急需保存法寶, 籌建小白塔八座和蓮花生大師塔,八塔分別為:(大神變塔,和好塔,吉祥門塔,涅槃塔,蓮聚塔,菩提塔,天降塔,尊勝塔)八座尊塔。每座白塔高度為5米,含 全部裝寶藏。每個小塔需費用為人民幣:一萬元整,蓮花生大師塔需要20萬元人民幣。目前已經開始修建,祈望十方大德仁者,愛心人士隨喜功德,銘刻功德芳名 流芳百世。

仁波切開示:修建一座佛塔的功德如修建一座寺廟的功德同等!佛塔即是聖境!

建佛舍利塔有十八種功德 :

 

1)         是人將生於三善道。                 2)        是人將得長壽。  

3)         是人將有尊貴的身體。             4)        是人將生而美麗且為眾人矚目。

5)         是人將耳聰目明、感官敏銳。   6)        是人將出生為偉大國王之子。

7)         是人將權集一身且享美譽。      8)        是人將成人中之王。

9)         是人身邊侍從集結。              10)        是人將成眾人之柱。

11)       是人將名聞十方。                 12)         是人將出口成章、辯才無礙。

13)       是人將受人、天供養。          14)         是人將擁有無盡財富。

15)       是人將為宇宙之主。             16)         是人將生而得如佛之相好莊嚴。

17)       是人之身將如金剛杵之總集。18)        是人將速得佛果。

 

地址:玉樹囊謙縣邦崗乃多寺  

四寶仁波切電話:+86 15909760705 

中國銀行(青海省西寧市分行) 戶名:四寶  帳號3469 6602 0101 370

香港查詢電話 : 2488 3466   9771 4818  陳小姐  E-mail : tinkin2010@gmail.com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