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刊物出版 > 香港佛教月刊  
 
 
香港佛教月刊
 
 
 
無標題文件
香港佛教月刊610期
2011年3月出版
 
目錄
 
 
編者的話
緬懷仁俊長老
新春賀詞
香港六宗教領袖
二零一一年(辛卯年)新春賀詞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
辛卯年新春團賀致詞
◎釋覺光
慶典活動
香港佛教聯合會辛卯年新春團拜
暨第五十七屆董事就職典禮祝福詞
◎釋覺光
佛經淺釋
一部介紹佛教歷史的經典
——《阿含經》簡介
◎蔣 鑫
佛教知識
何謂轉法輪 ◎張家提
人與自然
淺談佛教慈悲觀對保護生態平衡的意義 ◎刁夢洲
學佛感悟
自性清淨圓明體 ◎匡調元
畢業心得
畢業後的收獲
—— 我對當前僧教育的一些看法
◎朗 誠
禪境趣談
濃茶三碗 ◎秦孟瀟
孝親故事
孝親譜 ◎萬 千/ 文
程國英/ 圖
世出世法
與通脹賽跑 ◎楊 釗
佛學知識
淺談佛教五明 ◎常 靜
高等學府
蓮花空行匯聚洲
––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女眾弟子
唐代高僧
玄奘大師小傳(五) ◎秦孟瀟 / 文
嚴以敬 / 圖
短期出家
放下執著 ◎頓 振
拜訪高僧
親近唯識宗泰斗惟賢長老 ◎蔣海平
懷念長老
仁俊長老行狀
世界佛教動態
 

 
編者的話
緬懷仁俊長老

美國佛教會榮譽會長、紐約大覺寺住持 —— 仁俊長老,不幸於公元2011年2月9日晚在台北慈濟醫院捨報圓寂,享年93歲。2月16日,台灣新竹福嚴精舍舉行了「仁俊長老追思讚頌法會」,由台灣德高望重的真華、晴虛、寬裕三位長老主法。

生命無常,近十幾年來,我失去了許多良師益友,如今又失去了一位大善知識。我有緣與仁俊長老相識於1943年,那時我是14歲,長老大我10歲,當時我在 常州天寧佛學院讀書,仁俊長老任講師及訓導主任,他講課在甲班,而我安排在乙班,因此未能親身聆聽法益,但他嚴謹治學的作風,給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在 我心中,一直視他老人家為我最尊敬的老師。

仁俊長老江蘇泰興人,7歲出家,17歲在南京律宗第一名山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曾就讀於天寧佛學院、閔南佛學院,畢業後,分別在常州「天寧佛學院」、杭州「武林佛學院」、上海「靜安佛學院」、台灣「佛嚴佛學院」任教。早年他在香港親近佛學泰斗印順導師,追隨身邊修學多年,1952年隨印順導師前去台灣,駐錫於印順導師創建的「佛嚴精舍」,仁俊長老在台北創建了「同淨蘭若」道場,並出任「同淨蘭若」住持,後應美國佛教會之請去美弘法,禮請為紐約「大覺寺」住持,先後擔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會長、榮譽會長之職。住美期間,仁俊長老在新澤西「同淨蘭若」、紐約「東初禪寺」「大覺寺」「莊嚴寺」及 美西、美南各佛教社團講經弘法,並不辭辛勞赴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灣、大陸等地弘揚佛法。除此之外,他創辦《正覺之音》刊物,又長年發表文章於《海潮 音》、《菩提樹》、《慧炬》、《佛教青年》、《美佛慧訊》等。仁俊長老以著文立說及講經弘法深入社會,體現出他遵循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理念。為了發揚與推動印順導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他又創立了「印順導師基金會」,支持教育,扶貧濟困。

仁俊長老住世期間,重視佛教文化的般若智慧,他以文字般若弘法,以講經說法為己任,幾十年來依法教化、以德化人、深入淺出、教化無數。他以畢生的精力奔走 於世界各地弘法度眾,使更多的人能聽聞佛法,認識佛教,了解學佛的意義。我們紀念仁俊長老,要以他老人家為榜樣,學習他以「弘法為家務,利生為事業」的慈悲濟世精神,讓佛法的慈光普照人間。

 
 
香港六宗教領袖
二零一一年(辛卯年)新春賀詞

春光明媚,百花爭妍,時逢新歲,我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同人恭祝祖國國運昌隆,香港繁榮進步,社會和諧,全港人士福慧增長,如意吉祥,家庭和樂,幸福安康。

香港自回歸祖國以來,享受一國兩制,高度自治,港人治港之特殊環境,自應倍加珍惜,同心協力,和衷共濟,互相尊重,以智慧解決分歧,以文明代替粗暴,始能有利於社會進步,興利除弊,造福民生。

目前吾人處身科技高速發展時代,網上世界資訊無限,其中不少不良資訊對青年人有極強之吸引力,以致行為失控,理智失常,違反正確道德價值之事件屢見於報 章。我宗教同人深切期望青年人明辨是非善惡,努力自愛自律自強,抗拒不良誘惑,保持純潔心靈,學習宗教精神,堅持人生正確方向,尤須迷途知返。語云:「過而能改,善莫大焉」,願能熟思互勉。

處今世界金融動盪,嚴重影響民生,尤因樓價急昇,令不少人無力置業安居,不利於社會穩定,貧富差距日甚,我宗教同人至感關注,有賴於政府與市民各盡所能,政府以安定民生為施政之首要,市民要謹慎理財,不作投機,共渡時艱。

香港言論自由,傳媒百花齊放,揚名國際,足以左右社會風氣,希望傳媒繼續堅持公正立場,以社會利益為重,則市民幸甚!

香港道教聯合會主席

湯偉奇主席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覺光法師

天主教香港教區主教

湯漢主教

孔教學院院長

湯恩佳博士

中華回教博愛社主席

脫志賢先生

香港基督教協進會主席

戴浩輝監督

二零一一年一月廿八日

 
 
香港六宗教領袖座談會
辛卯年新春團賀致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各位宗教領袖、各位宗教界同人、各位嘉賓:

春回大地,萬象更新。今天,香港六宗教同寅,際此盛會,共迎新歲。我謹藉此勝緣,代表香港佛教聯合會暨香港佛教界四眾同寅,向各位宗教領袖及在座諸位表示誠摯的祝福,恭祝各位新春納福,萬事如意。

今年生肖屬兔,兔子性情溫柔和順。「和順」這兩個字,正好啟發著我們,祇要彼此保持著「和順」態度,以理智作判斷,放棄成見,取得共識。以這樣的態度處事,無論在人與人之間、家庭、社會,甚至是國際事務等,定能減少紛爭。這就如我們六宗教「和衷共濟,求同存異」的理念一樣,縱然教義不同,但殊途同歸,我們都是在努力構建和諧的社會,締造幸福的生活。

要達到以上目標,香港六宗教同寅必須攜手合作,共同承擔宗教應有的社會責任,群策群力,關心人類的福祉和心靈健康。

最後,本人再次的祝願各位身心康泰,福慧增長,新春幸福。

 
 
香港佛教聯合會辛卯年新春團拜
暨第五十七屆董事就職典禮祝福詞

◎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 釋覺光

尊敬的許曉暉副局長、

各位長官、各位嘉賓、諸山長老、

各位大善知識:

佛光普照,新春吉祥!

春回大地,時序更新。香港佛教聯合會藉此新春之際,舉行辛卯年新春團拜暨第五十七屆董事就職典禮,很榮幸能邀請到許曉暉副局長親臨主持監誓及頒授董事證書儀式,也很高興能與在座佛教四眾同仁共迎新春。在此寒冬之下,倍見盛情隆誼。

香港佛教聯合會自創立至今,經歷六十六個寒暑,一直本著佛陀慈悲濟世的精神,致力弘法善業,服務社會;多年來有賴創會的先賢大德、各界同仁、長官、大善知識的鼎力支持,使佛教善業廣為社會重視,影響力日增,受惠人數愈多,本人謹代表本會向各位致以衷誠敬意。

邁向新一年,本會同仁將面向時代的需要,繼續竭盡所能,一面拓展多元化的社會服務,包括教育、醫療、安老、墳場服務;另一方面啟動新形式的弘法工程,如舉辦禪修營、加強佛法傳播訊息等,使佛法花開遍地,惠及整個香江以至全世界,利益眾生。

在此謹代表本會,祝願香港在佛光的加被下,人心安定,社會和諧,經濟繁榮;在座諸上善人福慧增長,六時吉祥,法喜無量! 謝謝!

 
 
一部介紹佛教歷史的經典
——《阿含經》簡介

◎蔣 鑫

提到《阿含經》大家並不覺得陌生,因為在我們日常修學當中有很多經典和法句都出自《阿含經》,例如《優婆塞戒經》、《苦陰經》、《阿蘭那經》等經典。

其實每一部經典都是佛陀及聖者對我們的諄諄教誨,也即都是對於佛教歷史腳步從不同角度的書寫,然《阿含經》是屬於比較典型的對於佛陀住世時當時印度的社會制度、人文、地理及佛陀自身行持等方面的最真實寫照。

《阿含經》其實是很多卷經典匯集在一起的統稱,例如《四十二章經》就是在《阿含經》各經中摘錄出的一部經典。

《阿含經》在南傳佛教和漢傳佛教當中都一直在弘傳,但是在南傳與漢傳佛教當中,經的名字略有不同,下面作一個簡略的比較:

漢傳佛教 南傳佛教
長阿含 長 部
中阿含 中 部
雜阿含 相應部
增一阿含 增支部
(其經文散見於漢譯佛典中) 小 部

以上相對應主要是指,南傳阿含經漢譯後的對應關係。佛陀住世講法,用兩種語言,一種是巴利語,另一種是梵語,現在南傳佛教的《阿含經》即是用巴利語記載的。

佛陀入滅後,隨即由大迦葉尊者組織了由五百位阿羅漢參加的第一次佛典結集,當時的地點是在王舍城的七葉岩。多聞第一的阿難尊者誦出了三藏之一的「經藏」,由持戒第一的優波離尊者誦出了「律藏」。《阿含經》的內容可以說就是在第一次經典結集時就已經產生了,之後在第二次與第三次結集的時候逐步整理與完善,最終即形成了現在較完整的《阿含經》。

《阿含經》中的「阿含」二字究竟是甚麼意思呢?「阿含」一詞翻譯為中文的意思是「法歸」,據東晉高僧釋僧肇的解釋來說是:「法歸者,蓋是萬善之淵府,總持之林苑,其為典也,……道無不由,法無不在。譬彼巨海百川所歸,故以法歸為多。」

《阿含經》的內容涉及方方面面,裡面不僅介紹佛陀在世的社會的真實寫照,而且還包括印度當時的地域文化等內容,可以從中獲取很大的歷史價值。從整體上來 說,《阿含經》更像是一部活生生的佛陀住世時的場景再現,佛在《阿含經》講述了佛教的基本教義,主要包括有四諦、四念處、八正道、十二因緣、十二分教、無 常、無我、五蘊、四禪、四證淨、輪迴、善惡報應等方面的學修內容。

經文的翻譯雖然離我們現在已經很久遠了,但是從文字上來看,依然可以使我們閱讀的時候很好理解和修學。

北傳《阿含經》分為四部,這幾部經的立題是根據經中篇幅的長短而命名的,例如《中阿含》,其篇幅就比較適中,而不是非常的長。

對於阿含教法,有很多人喜歡把它判為小乘佛法。關於這種說法,我想引用一位當代大德印順導師的一句開示,法師在《佛法概論》的序中寫到:「佛法的如實相,無所謂大小,大乘與小乘,祇能從行飲願去分別。緣起中道,是佛法究竟的唯一正見,所以阿含經是三乘共依的聖典。」引用這句話的目的是為了說明,佛法的修學並不單單是從法上去分別執著,而更重要的是發心與行願的大小,我們不能單純地把阿含教法差別為小乘。

學習阿含不僅僅可以使我們從中獲得法益,同時也能使我們從中得到對佛法更加堅實的信心,因為瞭解一門宗教,必然要對它的歷史有所知,這才會生起信心,阿含 教法就是對佛陀及其弟子們當時說法的最真實的寫照,可以讓我們明白,佛陀教法不是杜撰的,不是空洞的,而是真實存在的釋迦佛親口所說的。學習阿含可以在以 後的修行當中對遇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解決與辨認,它就像是我們的學修手冊一樣。我們可以在經中瞭解到佛是如何管理僧團,怎樣教誡弟子以及佛陀的人格品位是怎 樣的,這些以及更多,祇有我們認真的去學習阿含才能得知。

 
 
何謂轉法輪
◎張家提

我們在閱讀佛經時,經常會看到法輪、轉法輪以及三轉四諦法輪之類的字眼。那麼究竟甚麼是轉法輪呢?以下就簡要介紹轉法輪的來源及其意義。

「輪」是古代印度的一種武器。後來以輪來比喻佛所宣講的教法。佛教經典中經常以法輪比喻佛法有三層含義:

一是破惡,寓意佛法可止息、破除身口意的惡行;

二是旋轉,寓意佛法普遍流傳,如車輪輾轉不息;

三是圓滿,寓佛法圓滿無缺,如車輪渾圓。

在佛經中,經常以佛的說法能夠摧碾眾生一切惑業,以此比喻為佛說的法為轉法輪。

佛教通常認為,佛在成道之後,根據眾生根性的不同,先後向佛的不同弟子講說了三轉四諦法輪。

佛陀成道,講說了《華嚴經》之後,觀察一切應該度的機緣,應該度的眾生,知道憍陳如等五個人應該先得度,就先去找這五個侍者。佛陀於是來到鹿野苑,轉四諦 法輪——轉,是輾轉;四諦,就是苦、集、滅、道;法,是方法、法則;輪,因為佛所說的法,是從心性裡邊流出來的,流到眾生的心裡頭,令眾生反迷歸覺,所以 這叫輪。輪以摧伏為義,摧,是把它摧破了;伏,是降伏。摧,是無堅不摧。越堅固的,越把它摧壞了,也就是能將堅固的外道、堅固的魔王破了,這是輪的意思。

佛陀所轉四諦法輪就是指苦、集、滅、道四聖諦。苦,是世間之果;集,是世間之因;滅,是出世之果;道,是出世之因。苦集滅道,這叫四諦法。

佛陀三轉四諦法輪中的第一轉為示轉,也稱為初轉,即一開始轉法輪。示就是指示,因為你不懂,那麼佛陀要指示你,告訴你,這叫示轉法輪。

也就是告訴你四諦究竟是甚麼。

佛告訴弟子: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滅,可證性;

此是道,可修性。

「此是苦,逼迫性」,這種苦很厲害,令你透不過氣來,氣都不能喘了。壓迫著你,這是逼迫性,逼迫得很厲害。

佛教中的苦分為三苦、八苦、無量諸苦。

三苦,就是1.苦苦,2.壞苦,3.行苦。

苦苦,就是苦上更苦,苦中加苦,所以叫苦苦。苦苦就是那貧窮的人,很貧窮的吃也吃不飽,穿也穿不暖,所謂受餓、受凍。本來有一間 木頭房子,晚上可以睡覺。雖吃不飽、穿不暖,但有個地方可睡,就算不錯啦!可是打了颶風,或者下了大雨,把房子打爛了,沒有住處。或者有地方住,也可以吃 飽,但沒有衣服穿,這也是苦中之苦。或者有衣服穿、有地方住,但沒有飯吃,這也是苦中之苦。所以這叫貧窮的困苦,貧窮困苦是不容易受的,這種苦逼迫得很厲 害。

壞苦,指雖然自己生活很富足,但這種生活由於各種因緣而敗壞了。比如,很富貴、很有錢的人,突然家中遭遇水火之災,所有的財富都被毀於一旦。這就是壞苦。

行苦,是指雖然沒有苦苦、壞苦,但人的一生會由少而壯,由壯而老,由老而死,念念遷流,念念不停,有行苦。這合起來叫三苦。

在佛教中還有八苦,就是:1.生苦,2.老苦,3.病苦,4.死苦,5.愛別離苦,6.怨憎會苦,7.求不得苦,8.五陰熾盛苦。除了這苦而外,又有無量諸苦,所以說「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集就是集聚煩惱。集聚煩惱這是一種招感的。你內裡邊有煩惱,外邊煩惱才來;你內裡邊有貪瞋癡,外邊這不如意的事情才來了,所以說「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滅,可證性」,寂滅為樂,這是可證的,可以證得這寂滅之樂。

「此是道,可修性」,道是戒定慧的道:戒道、定道、慧道。戒定慧這個道,往多處說,就是三十七道品——七菩提、八正道、五根、五力、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足。道是可修性的,你可以修道。以上是初轉四諦法輪,也就是示轉。

第二轉是勸轉,就是勸轉四諦法輪。

佛說:

此是苦,汝應知;

此是集,汝應斷;

此是滅,汝應證;

此是道,汝應修。

第二轉為「勸轉」,又叫勸相轉。就是勸人修四諦之法。修行之人不僅要知道一般的苦,應當要遍知——這個知不是知一點點,「遍」,就是普遍地、全部地要知道;集應當斷,不但是斷,永遠地要斷掉,「集應永斷,苦應遍知」;滅,要作證,要證,證到;道,要修習——「道應修」。簡單地說,就是苦是甚麼樣子你應當要知道;集你應當要斷掉;滅是人人嚮往的,應當去證到;道是能夠達到滅的道路,一定要去修它,那就是自己跟法要產生聯繫,要修習這個道。因為是勸其他人來修四諦法,這叫勸轉。

第三轉是證轉,是證轉四諦法輪。

佛在開示中說:

此是苦,我已知;

此是集,我已斷;

此是滅,我已證;

此是道,我已修。

證,就是說佛不單單教你們要知苦,要斷集,要慕滅,要修道。還告訴人們:

「此是苦,我已知」,我已經知道啦!

「此是集,我已斷」,因為集是煩惱,我已經斷煩惱了,不是說我教你們斷,我不斷。因為我斷了,覺得自在,所以我教你們也來斷煩惱,了脫這種苦。

「此是滅,我已證」,這寂滅之樂,我已證得,所以我現在才告訴你們,也應該證得這寂滅之樂。

「此是道,我已修」,說苦集滅道這個道,我已經修好了,我已經時刻不離此道了。

三轉四諦法輪是佛陀為不同根機的三類人說的三種法。

對於上根之人,佛陀祇要告訴他這是苦、這是集、這是滅、這是道。聽法之人一聽就能夠理解,然後就自己修行去了。

對於中根之人,佛陀告訴他之後,不教他修,他還不懂,那麼佛於是說:這是苦,你要知;這是集,你要斷它,要永遠斷掉;這是滅,你要作證;這個道要修。對於這樣的二等根性的人,要去勸他修才有用。

對於下根之人,你勸了他,他還不太肯動:「那麼麻煩,到底證不證得了,到底斷不斷得了啊」,那麼佛就說:「你放心,我已經證到了,我已斷掉了,你照這個做好了,決定沒有關係,不會有其他的,不會做不到」。佛陀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證來對下根人說,讓他來用心修四諦法。

佛陀除了說三轉四諦法輪之外,還有另外兩次為眾生宣說佛法。這兩次說法連同說四諦法輪一起也被稱為三次轉法輪。

轉四諦法輪上文已作介紹,現介紹另外兩次轉法輪:

二轉法輪是在靈鷲山,宣講空性,被稱為無體性法輪。佛陀教導弟子「五蘊皆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等,這裡的空是指空性,並不是否定世間萬象,而是指事物的性質、屬性是空性的。佛教的空指世間一切事物和現象都因各種條件的聚合而形成的,當條件改變時,現象也跟著改變,本身並無一個真正存在的實體。空是大乘佛教的核心理念。

三轉法輪教導絕對的實相,指各種現象的真實面目。佛教的真理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是「自性本心」,就是「諸法實相」,這是佛陀證得的真實境界。佛陀將他親證的境界告訴眾生,幫助其開發自性,解決宇宙人生的一切問題。佛教的真理是我空、法空後所得的結果。「我空」斷除煩惱、解脫生死,「法空」即所知障斷除、不住涅槃。

 
 
淺談佛教慈悲觀對保護生態平衡的意義
◎刁夢洲

工業革命深刻的改變了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這100多年的時間裡,人類創造了比過去幾百年甚 至幾千年還要多的財富,人類大大拓展了自己生存的空間。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人與自然之間、環保與發展之間的協調與平衡已遭到嚴重破 壞,環境和生態問題已成為21世紀人類面臨的最為嚴峻的挑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面臨日益嚴酷的挑戰,當人類盡情的享受產業革命和科技革命所帶來的輝煌成就 的同時,也深刻體驗到自然生態和環境危機給地球帶來的巨大傷害。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人類與自然界關係的全面、協調發展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必由之路。

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都處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關係中,一切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份。

石頭希遷說:

靈源明皎潔,枝派暗流注。

執事元是迷,契理亦非悟。

門門一切境,回互不回互。

回而更相涉,不爾依位住。

就是說,雖然宇宙萬物之間是有差別的,但宇宙萬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人們應該充分尊重宇宙萬物的尊嚴和生存權利,人類應該按照自然的發展規律和宇宙萬物和 平相處。人類要善待萬物,應該和萬物保持協調共生,宇宙萬物自都有其生存的空間,人類是宇宙萬物中的一份子,猶如波浪離不開水,鳥兒離不開森林一樣,人類 祇有與宇宙萬物和諧共生,人類自身才能生存和發展。

有個叫西雅圖的印第安酋長,曾有一段發人深省的話「人類屬於大地,但大地不屬於人類。世界上萬物都是相互關聯的,就像血液把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份連接在一起。生命之網並非人類所編織,人類不過是這個網絡中的一根線、一個結。但人類所做的一切,最終會影響到這個網絡,也影響到人類本身」。 人與自然是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相互滲透的,人由自然脫胎而來,其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份。地球環境為我們提供了適合人類活動和生存的場所,人類為了自身 的發展和生存,首先必須保證自己生存,解決衣、食、住等問題,才可能談得上從事社會活動。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在相當大的程度上依賴於地域性的自 然條件,因此,在古代人類依賴自然界,甚至對自然頂禮膜拜。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人類的知識積累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尤其是工業革命以後,人類改造自 然、影響自然的能力越來越強,「人是自然界的主宰」的思想日益增強,人類把自然界逐步看作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肆無忌憚地掠奪式開發和利用,使人和自然的矛盾逐步加劇,造成了現代生態危機的出現。

佛教提出「正報」「依報」的概念和人類與環境之間「依正不二」的觀點。

《三藏法數》說「正報亦名正果,即五陰之身也。謂諸眾生隨其所作善惡之業,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報,故名正報。(五陰者,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也。)依報亦名依果,即世界國土也。謂諸眾生各各隨其果報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報」。所謂「正報」指眾生的身體,眾生的身體是依過去的業而召感得來的果報正體,「依報」是 宇宙萬物存在所依存的自然環境,宇宙萬物與生存環境作為一個整體,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佛教認為一切現象都處在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的因果關係中,一切 生命都是自然界的有機組成部份,離開自然界,生命就不可能存在。佛教主張依報是由正報決定的——依正不二,認為人類和自然環境之間是相互依存的關係,人類 不能脫離自然環境而獨立存在,人類必須保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建造一個相互依存、和諧共生的環境。可以說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破壞環境就是損害人 類自身,「依正不二」實際上就是把生命主體同生命環境看作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

佛教認為人類所面對的環境問題,由人類的業所造成。業為產生果報之因,故又稱業因,或因業,由業所報之果,稱作業果、業報。佛教認為造了一定的業,便會造 成一定的後果,一切結果都是由於﹁業﹂力所造成。有業然後有報,有種種不同的業,所以有不同的報。恩格斯曾就此告誡過人們「不要過分陶醉於我們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界都報復了我們。每一次勝利,在第一步都確實取得了我們預期的結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卻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預料的影響,常常把第一個結果又取消了」。 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在46億年的漫長歲月,經歷漫長的滄海桑田的發展,才造就了今天這麼一個鳥語花香的美好世界——人類賴以生存的世界。可是,隨 著人類的知識積累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以為自己是上帝的驕子,形成以人為中心的唯我獨尊統治萬物的思維定式。作為萬物之靈的人類竟愚蠢地毀壞賴以生存的 環境,人類對各種自然資源進行無節制的開發,對自然進行沒有節制的索取。違背自然規律就要受到懲罰,最終人類也遭到自然的報復。

湯因比在《人類與大地母親》中告誡人們:「人 類將會殺死大地母親,抑或將使她得到拯救?如果濫用日益增長的技術力量,人類將置大地母親於死地;如果克服了導致自我毀滅的放肆貪婪,人類則能使她重返青 春。人類的貪婪正在使偉大母親的生命之果——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生命造物,付出代價。何去何從?這就是今天人類所面臨的司芬克司之迷」

一九七二年六月十六日聯合國人類環境會議宣言中說:「我們在解決世界各地的行動時,必須更審慎地考慮它們對環境產生的後果。為現代人和子孫後代保護和改善人類環境,已成為人類一個緊迫的目標。」

人類必須認識到我們和宇宙萬物都是生命鏈條中一個環節,祇有人類與環境和平相處、和諧共生,人類才有更加美好的未來。

佛教主張緣起說,把宇宙間的萬物都看作是因緣和合而產生的。萬物因緣而生,小至細小的微塵,大至宇宙及一切生靈都是多種原因、條件因緣和合而產生的,任何 事物之間都是互為條件、互相依存的,整個宇宙就是一個因緣和合的整體,任何一方都不能脫離它所依存的環境而獨立存在。佛教強調宇宙萬物的不可分離的依存 性,「此有故彼有,此無故彼無;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 認為人與世間萬物是相互依賴、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人和環境是一個統一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地球是人與萬物共有的空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破壞了人類賴 以生存的環境,就等於毀滅人類自身。萬物都是由因緣和合而生,人類並不是宇宙萬物的主宰者。眾生平等是佛教倫理的一個重要觀念,佛教主張眾生平等,主張尊 重他人、尊重生命、認為萬物都有自身的存在價值,「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身」,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有其存在意義,眾生一律平等,眾生要平等相處。所謂「然諸眾生即是我身,眾生與我等無差別」。佛教認為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人並不是宇宙間唯一完善的存在,人也和其他事物一樣,均是因緣和合而成,不具有任何特殊的價值。「天地同根,萬物一體,法界同融」,天地之間的萬物都是一體的,我們必須保護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建造一個相互依存、和諧自由的環境。佛教認為生命對於人類和一切不會說話的動物和植物都是同樣寶貴的,我們要平等地對待和我們共存於這個宇宙的其他一切生命和存在,並且與它們和諧相處。

在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的當代社會,佛教的慈悲思想對維護生態平衡保護自然環境具有積極的作用。佛教主張用慈悲之心善待宇宙萬物,主張萬物共生共榮。慈悲是佛教的核心理念之一,「慈悲」是菩薩行的六度之首,也就是說要修菩薩行首先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和愛心,慈悲觀鮮明地體現了佛教的人文關懷。

佛教慈悲理念主張「善用其心,善待一切」, 主張尊重生命,反對濫殺濫伐,破壞生態平衡。佛教自古以來就尊重眾生的生命,佛教認為萬物都是與人類平等的有佛性的生靈,都享有與人平等的權利。生命對於 每一個生靈都是寶貴的,萬物皆有靈,而人最有情,佛教將慈悲推及到世界萬物,將戒殺不僅限於人類,更推及到整個生物界,凡是有生命的都在戒殺之列。放生是 佛教形成的優良傳統。「放生」行為本身體現了對生命的愛護,也凸顯了一種積極的生態觀、自然觀。佛教戒律中也規定不可「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 不可「踏殺生草,斷眾生命」等保護自然環境的戒律。佛教提倡素食,這既有益於人們的身心健康,也有助於保護各種物種、維護生態平衡。佛教把理想的境界稱西方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中沒有苦難祇有快樂和祥和,那裡有純淨的 「八功德水」, 有各種綠樹,開滿各種顏色各種顏色的蓮花、曼陀羅華,有優美的音樂和清新的空氣,各種鳥兒自由的飛翔,給人們展示了一種美好的生存環境,體現了佛教徒對理 想世界的追求。這樣美好的環境何嘗不是我們人類追求的美好世界呢?祇要我們改變觀念,愛我們的家園,保護我們的環境,我們就會把我們的世界變成佛教理想中 的極樂世界。

人類祇有一個地球,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在人類走向文明的進程中,人類需要走一條人類和環境和諧共存的可持續發展之路,佛教倡導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 境,淨化身心,希望把我們生存的世界建設成佛國淨土。發揚佛教的慈悲精神對於生態平衡與經濟可持續發展有著積極意義,通過我們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我們不 僅能擁有一個繁榮、富裕、文明的社會,而且我們也能夠擁有一個「月出驚山鳥」「清泉石上流」的美好家園。

 
 
自性清淨圓明體
◎匡調元

「自性清淨圓明體」是佛學著作《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的總綱。我讀此文後對生命有所感悟,並作一畫以誌心跡。

我的體會是:

其一、經典佛學不是迷信,而是高等哲學。主張「心物不二」「眾生一體」「依正莊嚴」;同時也是生命科學,因為其研究生命的終極問題是「生」「死」,是「三世因果,六道輪回」。(請讀美國心理學家Brian L.Weiss著《前世今生來生緣》朱衣譯,台灣時報出版)「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的境界,通過信、解、願、行,自己去體驗是可以證得的。

其二、經典佛學是人體科學。因為其研究的重點之一是身(肉體)與心(精神)、靈及自性的關係與去留問題。

其三、經典佛學是頂級的思維科學,因為其研究的核心問題是:「靈性 (自性)」是甚麼,及它思維在不同時空維次的轉換問題。(請讀《南懷瑾選集》及《莊子喃嘩》)

何謂自性?唐代慧能在開悟時說了五句名言:「何期自性,本來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我希望這幅畫能反映這五句名言的基本精神,這也許僅僅是個人的心悟。

此畫看似一張白紙(標題與印章祇是導讀,與畫本身無關)。其實,它表示的意義非常豐富:1、表示空,表示隱。空不是無,是原始,是道,是老子非常道的能生「一」「道」,是佛法中的妙有。2、表示「一」。可大可小,但又是大小一如,表示「 不二法門」,故無執著,無分別,無妄想。3、表示「能生萬法」。一張白紙能畫任何最美最好的畫面。4、表示清淨光明。無一塵污染,無一色污染。5、表示無時空。無始無終,無量無邊,不可窮盡。6、表示「寂靜不動」。不起心,不動念,無念無相。7、表示不生不滅,不增不減,始終如一,故是永恆的。8、表示華嚴「常寂光淨土」的美妙境界。9、一張白紙顯示「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此 乃如來真實義。10、如此等等,祇是方便說法,要知其內容包羅萬象,一切具足,確實言語道斷,不可思議,不能盡言。希望擺脫了我身、我相、我見、我愛的眾 生性,能遠離嘈雜喧鬧的五濁塵世,去那大放光明,天籟輕揚,諸上善人俱會的自性法界。其實,此情此境就在這幅畫裡。妄盡則還源麼!

今天,您或許聽不懂這些話,看不懂這張畫,甚至反對這些觀點,不要緊,不急於下結論。藝術本就是祇能意會,不能言傳的,更何況是妙明真心。來日方長,大家各自慢慢去修煉,去體悟吧!

編者注︰作者匡調元,當代著名老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生、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體體質學、體質病理學、體質食療學創始人、生命微觀意象藝術創始人。

 
 
畢業後的收獲
—— 我對當前僧教育的一些看法

◎朗 誠

一九九五年,妙湛長老在「中韓日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上響亮地提出「佛教大國當有佛教大學」。次年妙老西歸,把他愛教弘法的悲願和深具遠見的倡議留給了我們的泱泱佛教大國。光陰荏苒,轉眼十五年已過,佛教大國地位依然,而妙老當年的倡議也依然還是個倡議。筆者不才,但不悲觀,認為總有一天,妙老的呼吁會變成現實。今逢緬懷先哲之機,筆者不揣淺陋,敬獻有關「僧教育」的設想,以資聲援他老人家的僧教育理想,為他的倡議作個小小的註釋。

因為筆者是佛學院畢業的,又曾有留學海外多年的經歷和視野,還有一點佛學院管理和教學的體驗,再隨著自己心智的成熟,閱讀的佛典增多,以及出家後到留學之 前的住廟親歷等等,所以,關於寺廟的學修體制和佛學院教育,想法頗多。我認為今天我國很多佛寺都還沒有恢復過去有過的或應該具備的修持體制,而僅有的幾所 所謂的高級佛學院之教育,也亟待極大的改善。否則,要創辦佛教大學,僅軟件方面的條件(諸如辦學理念,人才儲備)都還遠不成熟。

先談修持體制。這是佛學院教育有別世俗教育的關鍵所在,也是前者比後者難辦的最主要原因。據《阿含經》和一些早期大乘經典反映,原始佛教時期的僧人的人生目的是通過實踐佛陀的教法來使自己了生脫死,也就是「出離三界」。 後來,強調利他的大乘思想流行,僧人們除了要堅持修行使自己了脫生死之外,還要積極地濟世利人。如此一來,僧團存在於世的核心職能變成了既要給具有出離心 ——即想了生脫死——的個人提供一個適合安心修道的生活環境,又要發揮一個慈善社團的部份功能。所謂適合安心修道,除了提供食宿,衣服和醫藥等基本的生活 所需之外,更重要的還要創造和保持一個純正的修行氣氛。這用時髦的話講就是好的道風建設。要有好的道風,首先是祇容許如法的修行方法存在於寺內,再就是強 制實施一套安排合理的「日常修行時間表」。也就是說,一個寺廟可以給住眾建議修行方法或專門開創一種或多種修行法門供大眾熏修,也允許住眾各修正行,但它對任何一種修行活動的作息安排卻要作嚴格的規定和監督,以確保住眾的修行時間和質量。

目前我國寺廟的道風好到甚麼程度,恐怕每個出家人心裡都有數,至少那種日漸流行的用經濟賞罰之手段來維持早晚課誦的風氣是既荒謬又令人擔心的。問題的癥結 在哪裡呢?歸根結底,問題的根源在於僧人尤其是管廟僧人的素質不夠理想。我敢說絕大多數的主管者根本就不懂得寺廟存在的原始的核心職能,或者懂得也不願意 讓它正確體現。這樣,我們就有必要探討僧教育了。

僧團自從借鑒現代的學校教育模式,創辦起佛學院之後,僧教育的效果從傳授知識這方面來講似乎好過傳統上的「跟師學」的方式,至少它的集中教學和系統灌輸很有效地節省了人力和財力,大批量大幅度地提昇了僧青年的文化和專業素質。但是,把當前所有的漢傳佛學院的辦學理念和效果跟「出家學佛是為了了生脫死和濟世利人」這個目的加以對照,我又覺得現行的僧教育體制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而這些不足主要表現在:第一是當前「跟師學」的傳統教育在絕大多數的寺廟裡行將就木,但佛學院教育中還沒有一套可以取代它並用以培養僧格的培訓系統。第二是佛學院教育跟真正的修行嚴重脫節,「學修並重」祇是口號。第三是佛學院教育跟正規教育相比還遠不規範,所投入的資金和人力跟畢業生應該具有的起碼素質和水平極不成正比。

僧格主要包括「出離心」「大悲心」和道德修養,它是衡量一個僧人是否合格的根本標準,並影響其整個僧涯。先說「出離心」的培養。沒有「出離心」,出家就失去應有的意義,而變成一種普通的職業。僧人出家的因緣千奇百怪,但真正帶有「出離心」來 出家的卻不多,因此需要出家後有意識地進行激發和強化。正是因為這個方面的教育在寺廟和佛學院新僧培養的階段都沒有得到重視,僧團內才充斥著沒有信仰或信 仰淡薄的成員。最好的辦法就是指導新僧讀一些《阿含經》,讓他們知道佛的弟子們為啥出家,出家後都應該做些甚麼。作為導讀的延續,還應要求學僧每天朗誦經 論一至二小時。讀本祇選《法句經》這類能在灌輸核心佛理的同時又能強化「出離心」的手冊性典籍。到了高年級,讀誦《俱舍論頌》或《菩提道次第攝頌》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再說「大悲心」的養 成。雖然我們的僧團宗法大乘,但祗有不多的畢業僧具有關懷社會和僧團的悲心。祇有少數天性純厚又善於以其所學而舉一反三的青年僧人能看清眾生的現實困難並 進而能施與同情和幫助,還有少數的僧人會為了佛教的前途和僧團的利益去思考和發心。此中更少的人會為了眾生的福利而不怕麻煩和困難,堅持幹下去。那些能夠 體認利他精神和接受先進思想,比如說有能力並自然地將素食、環保跟憐憫眾生聯繫起來的僧人更不多見。然而這些思想和行為才是大乘佛教在今天賴以展示自身光 輝的表現。全面改善這個現狀的方法之一就是通過教學和課外活動讓學僧深刻意識到僧團清淨健康地存在的重要性,設法使他們目睹和體味妙老遺言中所說的「世上苦人多」,激發他們的同情心和悲憫心。

跟以上「二心」相關聯又同等重要的是道德修養。我認為僧人應該是最佳的道德化身和社會良知的代表,應為俗人樹立一種道德和心靈修為的楷模,否則,「僧人是人天師表」就 是一句欺世盜名的空話。遺憾的是,至今還未見哪所漢傳佛學院特別重視培養學僧的道德修養。結果,好些畢業僧所表現出來的品行涵養和覺悟水平連優秀大學畢業 生的水準都沒有:缺乏禮貌謙虛,不夠誠信正直。許多學僧入學時僅有的一點宗教情操到畢業時就蕩然無存;他們原來對佛教的模糊敬信被一知半解的空談沖洗得無 影無蹤;原先對探尋佛理的虔誠和興趣變成了對持有畢業證書的庸俗榮譽感;入學時的謹言慎行和對三寶的敬畏也被不可一世的輕狂所取代。最令人失望和寒心的 是,還有的理所當然地認為善於勾心斗角就是能幹或高明。所以,有的因為邪見或物慾去爭奪寺廟管理權,而不少的一旦有了權力就跟墮落的俗人一樣護短排外、妒 賢嫉能、貪污腐化,不顧僧團形象,利用職權霸佔山頭、壟斷資源,更有甚者聯合教外勢力來傷害異己和破壞僧團利益。諸如此類的現象,都可以歸咎於佛學院教育 中德育的缺失。學僧信奉的是世界所有宗教中道德說教最濃厚的佛教,而讀的是佛教專門學院,畢業了既無「出離心」又缺「大悲心」,甚至連個正直良民的起碼修養都沒有,難道還能說當前佛學院教育沒有嚴重問題?根據我的觀感,可能因為社會風氣的影響,新僧一代比一代更不惜福、不惜時、更不惜緣……這就更需要學院當局在學僧品行培養和正見塑造方面多費心思,加大力度。

至於佛學院教育中真正的修行活動缺位的現狀,一半跟承辦佛學院的常住寺廟的修持體系不健全有關,另一半也是因為辦學者對學與修之間的緊密關係認識不清或重視不夠。辦學的常住寺廟必須具有一個良好完善的修行體系和嚴格的道風,以便從制度和氛圍上熏陶和保持新僧的「出離心」,而佛學院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出修行的重要性,同時每天分配足夠的專修時間,實踐一套所在常住廟天天運用的修持方案。在眾多的經律中,關於比丘日常事務最常見的一句話是:比丘以禪坐誦經 「論法」為務。這是 很符合佛世時期僧人生活的寫照的:誦經和論法為的是學法,禪坐就是依所學去實踐。今天,少有學僧不抱怨早晚課誦的無用。的確,坐禪的境界可以逐日改變更新 而能保持修行人的幹勁,而固定內容的背誦天天進行則最容易出現有口無心的結果。換言之,修行的本質還是要回歸到坐禪等心地功夫上來,這不僅僅是佛陀時期僧 人修持生活的事實,更重要的是解脫原理如此——祇見參禪證聖果,不聞課誦斷煩惱。至於學僧每日修行時間的分配,我以為每個學院都應該堅持每日「二分讀一分修」的辦學方針,禪學院甚至還可以實行「半修半讀」的 制度。這樣既能使學僧將學到的教義和方法付諸實踐,又能夠以日漸增進的修行境界鞏固信仰和道心,減少雜念慾望對生活和學習的干擾。到畢業後,他們的理論知 識扎實,修持上又有足夠的定力抵制來自社會的各種誘惑,自然就有能力在未來的僧涯中從事自利利他的活動。雖然完成這樣一套佛學院教育可能需要五年或八年的 時間,但在這個人心浮躁的時代和人性弱點橫溢的社會風氣下要培養出思想和行持上都合格的僧人,似乎這樣做也是必需的。

最後簡要談談佛學院教育在彌補以上不足之外還迫切需要的規範性。這是筆者對僧教育的認識中最早的一部份,它基本上是我一出國留學沒幾天就萌芽了的看法。我確信,時下我國佛學院從教育學的角度來看還有很多方面急需改進。但是,篇幅所限,祇能作簡短說明。

第一,辦學者要有遠見和善用賢能的胸懷。由於是辦佛學院,所以在這個標準上還應添加「修持功夫最好」「道德修養最高」這 樣的條件。沒錯,做事情講究經驗;學辦得越久,經歷的事情和解決日常運作上的問題越多,行政經驗就越豐富。但是,這不應該自詡為辦學成就和質量,因為高等 教育的關鍵不是行政,而是教學和研究;香港科技大學祇有十年的辦學史,但它的教學質量和成就使它幾年前就名添世界著名大學之列;它靠的不是辦學歷史,而是 先進合理的辦學理念和教育方法。我認為,教學從設定理念、規劃學制、制定制度,到聘請教師、課程設置、增減科目,再到課堂講授等活動,都需要學識上最有造 詣或在相關專業受過正規教育最多的人來負責。這些負責人就是學校精良的教師,這種做法叫作「教授治校」。這就是歐美高等教育在全球辦得最成功的根本原因。事實上,懂得高等教育的性質,學習借鑒國外的先進辦學經驗,就可以最大可能地發揮所有辦學投入的價值。同時,這對畢業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和他們日後的人生旅途,也具有更大的積極影響和直接幫助。

第二,要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和「照章辦事」的行事原則,實施民主管理。從管理到行政,從課程設置和變更科目,再到聘用教師和晉職昇級等等,各部各級的規章制度要越詳越好,並在運作過程中不斷完善和修訂。有了制度就要民主性地實施它,而不能以領導個人的意志而改變。

第三,要有合格的師資,並貫徹「教授治校」的 原則。除了正見具足、為人正直等基本條件外,要求應聘教師者應該擁有本專業內最高學歷。本科畢業生或一年制碩士肯定是不應該教本科生的,更無能在學術方面 作領導。道理很簡單,誰都能分別出初中畢業生教初中生和大學畢業生教初中生之間的不同效果。不過,對那些沒有高學歷但專業造詣很深的自學成才者、律學專家 和大修行人,也應該根據實際需要而破例聘用。此外,整個學院的教學管理必須由最優秀和資深的教師所組成的學術委員會,以教務長為首,依循開明、公平和進取 的精神群策群力地進行。

第四,課程設置要全面合理,還要突出特色。這也需要學術委員會共同商議完成,而不是教務長或任何領導一個人說了算數——再高的學 位都限於自己感興趣的研究領域,而佛學研究的領域百花齊放,越來越多。簡而言之,所開設的任何一個課程一定是代表較大的一個獨立研究領域,而不是單獨的某 部經論。規模大的佛學院應該多設置幾個專向,供不同興趣的學僧選擇,也滿足僧團對人才的現實需要:或攻弘法,或學管理,或主研究,或國際交流。每個專向的 課程都是自成一體的系統,但這幾個專向第一年的課程都應該基本相同,以統一打好學僧的教義、律儀、教史知識的基礎,之後再行分流,各學其專。

第五,堅決樹立和維護誠信的校風。不管是教師從事研究、學生應付考試還是管理行政人員之聘辭,必須杜絕弄虛作假。當今的我國,很 少幾所世俗大學沒有學術腐敗,從學生到校長,其嚴重和普遍的程度使得我國的大學教育在全球學術界都因此而臭名昭著。但是,我們辦的是佛學院,向社會塑造和 輸送的是道德標桿,怎麼可以以它們作參照或與之同流合污?

第六,要有一個資料全面的圖書館。怎樣才叫全面?歷代各種版本的漢傳大藏經要盡量收齊,其它佛教傳統的經書也應該收集,實際教學 要用到的資料必須有,跟佛教相關的多種語言的正規學術書籍和期刊也必須購置。祇有擁有豐富的文獻資源,老師才能有研究材料可用,學生才能有書可讀,同時他 們也才能知道和參考別人的研究成果而不至於閉門造車或浪費時間金錢去重復別人的研究。

以上所寫,代表了我畢業離校後思想認識方面的一些收獲。謹以這份微薄心意,獻給母校八十五週年慶典,希望它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同時,我也感謝老院長的苦心教誨,祈願他早日再來。

作者簡介:

閩院男眾部93級[復辦後第五屆]本科畢業生,現在新加坡佛學院任教。

 
 
禪境趣談
◎秦孟瀟

濃茶三碗

慧寂禪師是位詩僧,寫出來的詩,禪味十足。如:

滔滔不持戒,兀兀不坐禪,釅茶三兩碗,意在鋤頭邊。

這首詩的境界,一般僧人難以領會,認為這個和尚是個「懶漢混日子」的人了。

其實,說這話的人,是不懂得「禪」是甚麼?

《景德傳燈錄》第九卷說:「實際理地不受一塵,萬行門中不捨一法。若也單刀趣入,則凡聖情盡,體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這句經典式文句,一般人恐不易懂得何所指。簡單地說,就是要捨棄塵垢,若能淨盡,明心見性,即可成佛。

從這一認識擴展開去,可知學佛修禪,既不在於行為上死守戒律的條條框框,也不在於修持上苦抱坐禪的形形式式,要是你懂了這一點,那麼祇要濃茶三兩碗,在日常生活中把心裡時時生起的雜念,像鋤草一樣去除淨盡,便就入於佛的境界,禪的境界了。

形式是末,內容是本。內容決定形式,禪的內容既然在於明心見性,那末日常生活中能夠淨除雜念的境界,那就不管喝茶還是吃飯,不管是挑水還是砍柴,便就無處不是禪了。

所以說,摒除形式,才能獲得精神上徹底自在。

絕對真理

人活在世間上,不僅為了衣、食、住、行;而是在尋求真理,所謂「朝聞道,夕死可矣」。由此可見,「道」(真理)對於人生意義多麼偉大!為了「道」,得到「道」,不惜犧牲自己生命。

「道」即是「真理」。一般人說起「真理」來,有「相對的」,和「絕對的」兩種。實質上,「真理」「絕對的」!尋找這個「絕對真理」,中外古今宗教家、哲學家談了幾千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能找到這個「絕對真理」,唯有在「禪境」中才能尋覓得到。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歷代禪師們苦思冥想,就是在尋找這個「絕對真理」。一旦找到,便大徹大悟。

有一天,雲門禪師在僧眾面前掉落棒子而說:「這根棒子已化為龍,一口吞下了整個宇宙,請問山河大地從那裡來?」

有一次,他舉棒喝著:「啊!你瞧,老釋迦已來了!」

又有一次,他突然的問聽眾:「你們要認識祖師嗎?」

接著用棒指著他們說:「祖師在你們頭上跳。你們要認識祖師的眼睛嗎?就在你們的腳下……」

這些話,人人會感到一頭霧水,不知所云。這些莫名其妙的語言,不合邏輯,不合理性。參透了,便找到了。

明心見性

不懂禪的人,很不容易理解「禪機」「禪味」「禪風」

把道行深的禪師,看為「瘋癲漢」,或者看為「失去理性的人」

從表面去看,似乎確是如此。用禪的人,其目的就是要背棄理性的思維,因為有了思維起作用,則它受到時、空諸種限制,故一定要打破觀念的框框,它是超越的、絕對的。而理性則要受邏輯的規範,一切都是相對的。

有一次,雲門禪師問一個和尚說:「古人舉起或放下拂塵是代表甚麼意思?」

對方回答說:「在舉起之前,放下之後,去表示自性。」

這話在別人看來,簡直不知所云。但雲門禪師聽來,讚不絕口,認為對方已達到「識自性」的徹悟境界了。

正如他說:「一切微塵諸物都在你的舌頭上,所有三藏聖教都在你的腳跟下。」

這番話,誰又能理解呢?怎合乎邏輯呢?似乎語無倫次。可是在禪者眼中卻不然,雲門認為這種「悟解」,是進入「自性」的一個途徑。這個「自性」是超越了時、空的,它是不拘於任何地方,卻又是無所不在的。

這個「自性」究竟是何物呢?質言之,它就是「佛性」。用禪最終目的,就是要「明心見性」,誰能見到「自性」,他就是「佛」

禪在人間

懂得了禪,自會感到平凡;不懂得禪,則感到神秘莫測。

到底這個「禪」的核心是甚麼呢?說法不一,「雲門三句」是打開「禪門」的金鑰匙。這三句是:「涵蓋乾坤」「截斷眾流」「隨波逐浪」。這就是「禪」的實質和功能,且看以下數例:

雲門禪師說:「三世諸佛向火燄上轉大法輪。」

這話從表面上來看,很難理解的。意指「絕對」是在火中沙粒中,甚至最小的微塵中;是最近的,也是最遠的;是在自己身中,也是在北斗之上。這就是所謂「涵蓋乾坤」

有一次雲門被邀到朝廷中吃素齋,一位大臣問他說:「靈樹的果子熟了沒有?」

他回答說:「請問靈樹上的果子,又有哪一年不熟的!」雲門不直接回答,而是以靈樹的果子為跳板,從時間之流跳入了永恆,顯然這正是所謂「截斷眾流」

禪學各宗所共有的一個特點,就是在精神生活上,你永遠無法直達最高峰。即使你爬到了山頂,仍然還要再上一層,也就是再回返平地。即是你達到了彼岸,仍然要回到世間來過著凡人的生活,然後再向前去。你必須在「截斷眾流」之後,又能「隨波逐浪」

「禪」,不離人間。

雲門禪風

雲門禪師有一個極大的矛盾,他一方面具有特別好的口才,另一方面卻反對言語,好像每一個字都怕犯了神聖的、不可言的「道」。為了這點,他的心是多麼的不安啊!幸好他用另一個矛盾來解決了這種不安。他曾說:「如果是得道的人,火不能燒,終日說話,卻不曾動過唇齒,不曾說過一字,終日穿衣吃飯,卻不曾觸著一粒米,掛上一縷絲。」

銳敏的心使他極為煩惱。他對心中的每一念頭都很敏感,他的自知使他善於知人。也就由於這種敏感,使他能銳利的看透精神生命的玄秘。例如他說:「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這無疑是一種極深刻的悟解。

雲門知道他的路子比較狹窄,他要追求更高的機智,他創立雲門宗的特質是被公認為孤危險峻的。他自己曾寫了一首詩描寫其禪風說:

雲門聳峻白雲低,水急游魚不敢棲;

入戶已知來見解,何煩再舉轢中泥。

這就是他的風格。

至於他的生活思想方面,據說有一天他把手放入木獅子的口中而大叫:「救命!我被咬死了!」若是我們把手放入雲門的口中,無須擔心,即使我們會遭遇到像被獅子咬般的恐怖,也會像雲門一樣安然無恙。

遊山玩水

雲門禪師與同時代及以後的大禪師們,在修道習禪上很不一樣?可以說,他的禪功和禪境是非常獨特的。曾有人問他:「甚麼是道?」

他直截了當地說:「去!」

這個「去」字,是如此的含意深長,使他不至於局限在自己的主觀意識上。如果以雲門所有的言教看來,它的意思可以說是:「自由無礙的去做適合你的任何事吧!不要依賴特殊的方法,不要考慮到後果,繼續去做吧」!他堅信:「真空不壞有、真空不異色」

他教誨他的世俗弟子說:「在家和出家對於見性一點並沒有任何不同。」他並引證《法華經》說:「經云:一切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當然不同的生活,給予他們不同的責任。但每個人都必須腳跟著地,去盡自己的責任。

對於一個悟道者來說:「天是天,地是地,山是山,水是水,僧是僧,俗是俗。」他不贊成浪費時間去追求空洞的認識,因為最重要的是人的「自性」。當你一旦見到了「自性」,你便會進入超脫而自在的境域了,使你作於快樂,遊於快樂,生於快樂,死於快樂……

有個和尚問他:「誰是我自己?」

他回答:「遊山玩水。」

 
 
孝親譜
◎萬 千/ 文
程國英/ 圖

做客何偷橘

做客要講禮貌,吃了還「兜著走」就丟人了。東漢末年有位「著名人物」名叫陸積的就為此大大地「丟了份兒」—— 不過這年他還是一個剛滿十歲的孩子。

一天,小陸積隨父親去袁府,說好了,他就留在園子裡玩,待父親覲見袁公後再來接他。沒想他東竄西竄竟竄到了客廳門口。見滿座達官貴人正在恭聽虎皮椅上的大人物高談闊論——這就是赫赫有名的「淮南袁術」吧,陸積想,此人世代三公,咋生就一副豬腦子呢?曹操、孫權、劉備、乃兄袁紹都不敢稱帝,他竟敢公開叫嚷自己要稱帝,這不是惹火燒身引來群雄的圍攻嗎?

袁術談興正濃,驀見一個野孩子出現在門口,而且用一雙怪異的眼睛盯住自己,十分生氣。作為袁術下屬的地方官陸父急了,忙拉陸積一齊給袁術磕頭,致歉:「犬子無知,請主公恕罪。」

「原來是陸翁的貴公子!快快請起。」袁術轉怒為喜,「諸位,這是名滿江南的神童陸積啊,神童光臨,太令老夫高興了,哈……」

陸積緊挨父親坐定,一眼就看到茶几上一大盤蜜橘。啊,一個個大如蟠桃,而又紅艷欲滴,於是毫不客氣伸手便剝開一個。放進口裡,又柔又細,又香又甜,覺得天下怕沒有比這更好吃的蜜橘了。可陸積祇吃了一個……

袁術謝客時,忽見一個蜜橘從陸積的衣衫內滾了下來,一直滾到他的腳邊。

陸父尷尬得不知所措:不爭氣的孩子啊,丟盡了父親的臉。袁術拾起腳邊的蜜橘,咧咧嘴似笑非笑道:

「小神童真神啊,這蜜橘是怎麼到你身上去的?哈……」

陸積揚了揚臉,反問道;

「大人擺出來的橘子是誠心待客吧,爹爹拘禮,一個沒吃,我吃了一個,果盤裡還剩下五個,也就是一半——這不算失禮吧?」

「呃,呃……當然,當然!」

「是的,我從爹爹座位邊拿了四個橘子,這橘子既是袁大人贈送客人吃的,那麼我願意帶回家去孝敬母親,不為過吧?母親最愛吃蜜橘,可從沒吃過大人府上這麼好的橘子……」由於愛母之心受到了委屈,陸積說到這裡,眼圈兒竟紅了起來。

袁術原本是逗孩子玩玩,沒想這孩子不但機敏,而且懷著一片赤誠的孝心,他大加讚賞,同時令僕人提來一大簍蜜橘:「把這也帶回家去,送給你的母親吧!」

陸積抱著橘簍走出袁府,一路想,這袁術也還不錯,起碼他還能尊重別人的孝心啊,不過,他到底還是做不了皇帝……

嚴冬生春筍

三國時期,江夏有個叫孟宗的少年,是書院品學兼優的學生。一天收到家信說母親病重,於是行五百餘里日夜趕往家鄉。見母親沉痾臥榻,十分痛悔:孩兒不孝啊! 不該遠遊……於是為母親四處求醫,侍奉湯藥,日夜守候,三月之後母親的病一天天好了起來。母親特別想吃鮮嫩竹筍。可正值嚴冬,哪兒去尋找呢?

屋後山坡上倒有成片斑竹,年年春天母親最愛吃破土而出的鮮筍,現在,叢叢斑竹在寒風中依然挺拔,而竹根處卻滿是枯葉,孟宗在方圓數里內都未找到一根筍芽。 三天三夜過去,疲勞,絕望,枯葉上竹樁下不知淌過他多少眼淚。簌簌…喳喳…昏沉迷糊間想,老天保佑,是甘霖驟降、春筍拔節的聲音嗎?張目四望,原來是不遠 處一隻「竹牛」正在啃嚙竹根! 啊,這竹牛是吃竹筍竹根長大的,營養極其豐富,如果把它捉住,清燉起來,不比吃鮮竹筍更能滋養母親的身體嗎?孟宗從地上一躍而起,向竹牛撲去。可那鬼精靈 一蹦竄去老遠。孟宗緊追不捨,不知翻過多少山坡,驀然,那鬼東西無蹤無影了,眼前卻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湖泊。湖水上面熱氣蒸騰,原來有幾眼依山而流的溫泉, 汩汩,汩汩,直向湖裡噴著熱水,湖泊環山一面長著幾叢斑竹,枝葉繁茂,遮掩了半個湖面。孟宗猛然驚悟,急忙跑進竹林,向竹叢根上一看,啊,竹筍!一棵,兩 棵,三棵,足有五棵,每棵竹筍都祇有半尺高,卻長得十分粗壯。孟宗掰下一棵,剝開棕色的皮,便現出又白又嫩的筍肉,一股清香直撲鼻子。孟宗高興得又蹦又 跳:天可憐見啊,母親,孩兒為你找到鮮竹筍了!

孟宗把五棵竹筍全都採了回去。三天後來到溫泉,又見有五棵長了出來。就這樣採一批長一批,兩月過去,母親完全康復了,而且比先前更見年輕,更見精神。

 
 
出世法
◎楊 釗

與通脹賽跑

二○一一年的全球經濟展望,正如《經濟學人》日前的社論指出,端視世界三大經濟力量,美國、歐盟和新興國家的發展。以經濟增長而言,新興國家最為樂觀,尤 其是金磚四國(中國、印度、巴西、俄羅斯),將會是未來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估計未來五年,新興國家經濟會佔全球經濟一半增長,但國債祇佔全球公債百分之 十三。可是,由於美國持續推行量化寬鬆政策,民主黨中期大選失利又迫使奧巴馬要與共和黨妥協同意延長減稅,美國財赤增加祇會導致美元弱勢持續,加上地方政 府的債券出現問題,有機會引發債市爆破,而歐盟國家的主權債券也因內部矛盾重重而隨時觸發信心危機。

展望今年,天下三分,歐美經濟萎靡,新興國家欣欣向榮。可以肯定的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的發展祇會令矛盾加劇,麻煩必然陸續有來。

中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今年世界經濟有望繼續恢復增長,但不穩定、不明確因素仍然較多,國際金融危機影響深遠,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

總的格局,依然離不開「西冷東熱」的局面。

在實際的層面,中國和香港面對的主要問題可以歸納為二:

一、國際金融海嘯餘波尚未過去,令到金融市場繼續波動且特別利害。因此,必須做好保持金融穩定的工作。

二、由於美國大量印銀紙及世界各國仍進行量化寬鬆政策,令內地和香港出現較大幅度的通脹。

所以,本集團二○一一年的發展策略是「注意金融穩定,與通脹賽跑」。由於本集團的主要資產在香港,而在上市公司部份,中國零售的銷售額約佔百分之七十,所以,重點的工作是把香港的金融投資管理好、把中國的零售發展好、把澳洲問題處理好,其餘問題則是「對症下藥」,其方法依然是「調整、鞏固、充實、提高」

首先是金融問題,由於金融海嘯餘波尚未過去,特別是歐元區各國的財政赤字引起的債務危機尚待解決,要解決這個問題,不外乎開源與節流,方法就是減少開支、 減少服務、裁減政府人員,因此,社會引起失業上昇,示威抗議會不斷發生,社會存在?不安和動盪。如何處理好債務和失業問題,是各國政府的重要工作。

對於動盪中的局面,本集團的金融公司和金融投資部門應制定策略,做到量力而為,不要過分投資,更加不能參與高風險的財技買賣,以保障金融投資的穩定性。

面對「通貨膨脹」,其方法就是要與「通脹」賽跑,今年實質通脹肯定上昇得快,我們務必「嚴陣以待,認真應對」。其中方法,內地在二○一○年十二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到的方法有很大的參考價值,那就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增強競爭力」。其中做法:嚴控投資產能過剩行業,防止新的低水平重複建設,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提昇核心競爭力,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提高產業集中度,切實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推進產、學、研緊密結合。

在執行方面,切實把重點放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做到「在發展中促轉變,在轉變中謀發展」。各地區一定要從本地實際出發,合理確定發展目標,注重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一句話,應付「通脹問題」,其中關鍵的工作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主要依靠「科技與創新」,重點落實、以人為本、落實責任制,貫徹《承諾式管理》。

所謂通脹,就是物價上昇,要應付物價上昇,工資的昇幅要高於物價的上昇幅度,否則生活的素質就會下降,對於基層的員工,如果工資的加幅,跟不上物價昇幅, 可能無法應付生活的需要(房屋費用支出和生活費用的支出)。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離職,另謀他就,尋找能應付生活的工作和工資。因此,增加工資是最直接解決 員工流失率的一個方法,問題是錢由何來?我們不能靠捐輸,祇能靠創造,靠自己,所以必須與「通脹」賽跑,也就是我們的市場份額、增長率要高於支出的幅度。我們的收入要高於支出的增長,這樣,我們才能保持企業的穩定。

其他方面可以按照不同的環境,根據本身的情形而採取不同的策略,管理學稱之為「對症下藥」。到目前為止,依然是最實用的一種管理方法。

我們堅信,祇要我們能繼續團結一致,群策群力,一切從實際出發,「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堅持「量力而為、平衡發展」的策略,培養忠於團體、努力向上的精神,實施「計劃、落實、檢討」的管理方法,事實證明,我們的事業是會不斷發展的,我們的生活是會不斷改善的。在工作中學會工作,在生活中學會生活,理論聯繫實踐,活在當下,這仍然是我們要堅持的大方向。

保持優點,改正缺點,改善由自己做起,改善由現在做起,這樣,自己就會不斷進步、企業就會不斷進步、社會就會不斷進步,人生的價值盡在其中。

二○一○年,我們透過緊抓工作重點並發揮管理優勢,讓業績達到預期效果;二○一一年,相信來自通脹的壓力會令市場上出現汰弱留強的情況,故此,我們將繼續集中力量做好主要工作,並進一步加強執行力,加強競爭力以保持優勢。

佛教功德工程方面,二○一一年將是充滿喜悅和挑戰的一年。喜悅方面,集團捐資建設的三間重點寺廟,分別為惠州永福寺、山西五台山普壽寺及江西百丈寺,歷經4—7年的施工,「硬件」建 設已全部完成,將於本年擇日開光。挑戰方面,兩個重點寺廟建設工程,深圳弘源寺二期工程(僧寮、居士寮、五觀堂、方丈院、東西配殿和連廊),湖北報恩寺萬 佛塔(塔高98米,共11層,仿唐樓閣式佛塔)將於本年初落實動工。此外,於二○一○年中動工的安徽二祖寺一期工程(大雄寶殿和僧房院)已完成50%主體 結構,計劃於二○一一年七月完成。履行回饋社會的責任是集團一貫以來的方針,我們將不斷裝備自己,迎接新挑戰。

二○一○年美國經濟復甦差強人意,雖能避免了衰退的出現,但失業率仍高企於9.8%,加以經濟發展動力漸次衰減,故QE2仍在推行中,傳聞QE3已蓄勢待 發。期內歐洲主權債務危機有連環爆發之勢,西班牙於十一月時又被下調主權評級。幸中國及香港經濟仍算活躍,但通脹來勢不善及有部份行業過熱,因而引至宏觀 經濟調控措施不斷出台,使股市偏離經濟因素而隨政策的變化而波動。

展望二○一一年,我們堅信,在公司管理層的領導下,祇要全體員工繼續同心協力,靈活應變,我們終將能戰勝各種困難及達成各項目標。

 
 
淺談佛教五明
◎常 靜

佛陀在佛教經典中,經常會談及五明,並讓弟子鑽研五明,以學得多種技藝。於是五明便成為佛弟子經 常提及的名詞。其實,五明並非佛教所專用,它是古印度的五類學科。全稱五明處,即聲明、工巧明、醫方明、因明和內明。這五明概括了當時所有的知識體系。五 明中的前四明是各學派共同的,後一明各學派各有自己的典籍、宗旨,內容亦不相同。如佛教以三藏十二部經典教義為內明,婆羅門教則以四吠陀為內明。大乘佛教 積極主張利益眾生,以五明為學人所必學的內容,並認為它是圓成佛果的「大智資糧」。本文現對五明作簡要的介紹。

 

聲明

聲明為印度五明之一。指文字、音韻及語法之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語言和名、句、文身等如何構成的學問。義淨說「西方」六歲童子開始學《悉談章》等聲明著作。中國唐代沙門智廣撰有《悉曇字記》,即此類專著。

有關其要目,《瑜伽師地論》卷十五概分為六項:(一)法施設建立相,謂聲明為名、句、文身等,及與不鄙陋、輕易、雄朗、相應、義善等五德相應之音聲為體。 (二)義施設建立相,謂所詮之義。即六根、四大種、業、尋求、非法、法、興盛、衰損、受用、守護等十義,及自性、因、果、作用、差別相應、轉等六義。 (三)補特伽羅施設建立相,謂言語之性別。即男、女、中性,及其轉聲之變化。(四)時施設建立相,謂時之差別。即遠過去、近過去,乃至遠未來、近未來等之 變化。(五)數施設建立相,謂數之差別。即單數、二數、復數等之別。(六)處所根栽施設建立相,即有關造語、造頌之法。又 《瑜伽師地論略纂》卷六於解釋處所根栽施設建立時,謂聲明之「根本處所」有四論,即梵王百萬頌、帝釋十萬頌、迦單沒羅仙一萬二千頌、波膩尼仙八千頌;注釋凡五論,即 《字體根栽聲明論》三百頌、《聲明略本頌》一千頌、《八界論》八百頌、《聞釋迦論》一千五百頌、《溫那地論》二千五百頌。  

聲明在印度一般皆研習之,然於我國則因經論等既皆漢譯,訓詁、文法等與印度大相逕庭,因此,多不行聲明講習。及至唐代,玄奘等傳梵學,加以密教流傳,梵字 悉曇之學遂勃興一時,有關之著述亦於焉問世。日本方面,則於日僧最澄、空海等諸師來華,傳悉曇法,其學乃逐漸興盛。

聲明的另一含義是指諷誦吟詠偈頌等。即附音譜,諷詠偈頌、名號等之法。與「梵唄」同 義。五明中之聲明系窮究三聲八轉等義,此聲明則專論音曲歌詠之法。蓋歌詠偈頌等,早在印度古吠陀時代即已盛行,而後佛教亦採用其法,佛陀允許比丘作聲唄, 但禁止依婆羅門歌詠之法,行引聲誦經。於我國,梵唄之法早已傳入,《出三藏記集》卷十二,《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揭舉陳思王感魚山梵聲制唄記》、 《支謙制連句梵唄記》、《康僧會傳泥洹唄記》等目和《梁高僧傳》卷十三略述其興行之事實。

 

工巧明

工巧明又作世工業明、巧業明。指通達有關技術、工藝、音樂、美術、書術、占相、咒術等之藝能學問。為五明之一。可分為二,即:(一)身工巧,凡細工、書 畫、舞蹈、刻鏤等藝能皆是。(二)語工巧,指文詞讚詠、吟唱等藝能。世間諸工巧皆為無覆、無記法之一種,故又稱為工巧無記。《瑜伽師地論》卷二將工巧明分 為營農、商賈、牧牛、事工、習學書算計數及印、習學所餘工巧業處等六種。同論卷十五則列舉營農工業、商賈工業、事王工業、書算計度數印工業、占相工業、咒 業工業、營造工業、生成工業、防邪工業、和合工業、成熟工業、音樂工業等十二種。《大明三藏法數》卷二十四則謂,舉凡文辭讚詠、城邑營造、農田、商賈、音 樂、卜算、天文、地理等一切藝能皆屬工巧明。

 

醫方明

醫方明,又作醫明、醫方論。為五明之一。係古印度解說有關疾病、醫療、藥方之學。「明」,即「學」之 意。經律之中,有關醫療之記載甚多,尤以律典中,對於瞻病之法,所載甚詳,可視為佛教醫術之重要史料。佛世時之耆婆(仕於頻婆娑羅王)以精通醫術著稱於 世,曾多次治愈各種疑難病症,四分律卷三十九即詳載其前後六次之重要治術。此外,耆婆於平居之時亦常為佛弟子療治疾病。 《南海寄歸內法傳》卷三載有「先體病源」「進藥方法」二章,其中對於印度古來各種診察投藥之法,歸納為八類,乃所謂「八分醫方」, 即:(一)論所有諸瘡,兼及體內外之瘡毒。(二)論針刺及頭部之疾病。(三)論身患,即咽喉以下之疾病。(四)論鬼瘴,即一般流行病及邪魅所引發之疾病。 (五)論阿揭陀藥,論述遍治諸毒之藥。(六)論童子病,包括自胎內至十六歲各階段所易患之疾病。(七)論長命之方法。(八)論體健力足,即一般保健強身之 基礎。  

印度自古以來大多認為飲食過度乃導致疾病之原因,由是自然衍生以斷食、絕食為直接有效療病方法之風習。然於佛教,一般皆認為構成人類身體之地水火風四要素之失調乃疾病產生之主因,故所採用之療病方法自然與單純斷食之法大異其趣。如佛醫經、修行道地經卷六所說之「四百四病」即是依照人體內四大失調所分類之疾病總稱,經中並舉其病症及對治之法。另如《摩訶僧祇律》卷十則揭舉服用油脂、酥、蜜等為療病之重要藥材。

大藏經中所收錄有關ZZ醫藥之典籍極多。如《佛醫經》一卷、《醫喻經》一卷、《治禪病秘要經》二卷、《療痔病經》一卷、《囉口縛拏說救療小兒疾病經》二 卷、《迦葉仙人說醫女人經》一卷、《能淨一切眼疾病陀羅尼經》一卷、《除一切疾病陀羅尼經》一卷、《咒齒經》一卷、《咒時氣病經》一卷、《咒目經》一卷、 《咒小兒經》一卷等。

 

因明

因明為五明之一,乃印度之論理學(邏輯學)。因,指推理的根據、理由、原因;明,即顯明、知識、學問。因明,意指舉出理由而行論證之論理學。吾人思索事物 時,天生具有一種推演能力,即根據已知事件以比較推演出未知事件。然此種比較推演之過程,若因思路混亂,界說不清,每易導致結論之偏差、顛倒,故須將此類 比較推演方法,加以整理歸納,方可論究語言之過失、思索之正偏,從而導入正確之推論,此即為因明之根本要義。  

於印度六派哲學中,尼夜耶派之鼻祖足目乃印度因明之創始者,其事跡今已不詳。然足目之後,印度諸學派皆講求此類論理方法。至佛陀之時,因明之學已頗具系 統,佛陀成道後,每每應用因明之法以說法利生,此可見於諸經中所廣泛出現之因明義旨。流入佛教,而為歷代諸論師所沿用演佈之因明,稱為內道因明;佛教以外 之諸學派所研習之因明,稱為外道因明。外道因明流傳之史跡較難確悉,內道因明之沿革則較詳實可稽。

佛陀入滅後七百年頃,龍樹以《方便心論》一書論說內道因明之法。繼龍樹二百年後,彌勒述《瑜伽師地論》一百卷,其中第十五卷即為因明論法。其後復有無著繼出,於其所著《顯揚聖教論》卷十中,詳述因明之論議法。其弟世親則著有 《論軌》、《論式》、《論心》三部書,堪稱因明論理規則之集大成者;玄奘至印度留學時曾見此三部書,然未曾攜之返國。至今,世親之著作中,有關因明者,僅存《如實論》一書而已。

佛陀入滅後一千一百年頃,陳那(又稱大域龍)乃繼世親之後,銳意研攻因明,並補前賢之不足,勘正前賢著作之遺誤,遂產生改革之效,使因明真能負起立正破邪 之責。自此,陳那以後之因明,稱為新因明,有關之論師,稱為新因明師;陳那以前之因明,則稱古因明,有關之論師,稱為古因明師。陳那有關因明之著作,據傳 多達四十餘種,然今所傳留者,僅有 《因明正理門論》一卷。陳那之弟子商羯羅主,亦畢其一生以窮研因明之奧秘,鑒於其師《因明正理門論》一書之淵深難解,遂著《因明入正理論》一卷以詮釋之, 後世佛學界論及因明時,多以此論為依據。其後,陳那之再傳弟子法稱著有《釋量論》等八部因明著作,使因明學擺脫辯論術之羈絆,使邏輯與知識論之結合更緊 密,基礎更穩固。

在我國,唐貞觀三年(629),玄奘自長安啟程赴印度,就學於僧伽耶舍、屍羅跋陀羅、勝軍等諸論師門下。於研習諸學之外,玄奘亦修習因明。後歸返長安,將 攜回之梵本因明諸書翻譯成漢文,並口授印度古今因明之梗概予弟子窺基。其後,窺基註釋商羯羅主之《因明入正理論》,復記載玄奘所授之因明,而成《因明入正 理論疏》一書,世稱因明大疏。其時,另有淨眼、神泰、文備、文軌、靖邁等諸學者輩出。窺基之後,弟子慧沼著《因明義斷》、《因明入正理論義纂要》各一卷, 以研判窺基等諸師之註解。未久,智周著《因明入正理論疏前記》三卷、《因明入正理論疏後記》二卷,以析解因明大疏之文句義理。其後復有道邕、太賢等人,相 繼恢宏我國因明之學。然至元、明以降,因明大疏佚失,復因國人治學,每側重於修齊治平之實踐、實用,與心性理氣之玄思,乃至經書章句之繁瑣註解、枝節考 證,而疏於有關名理辨析之研學發揮,故數百年間,因明之流傳越趨衰微。直至晚清,楊仁山於日本復得因明大疏,刻板流通,研習因明之風漸蘇。民國以來,呂 澂、虞愚、唐大圓、周叔迦、法峰、陳大齊等碩學蔚起,著解講說,並博採西方邏輯名辯歸納諸術,互資參證,廣為推介,因明之學遂得因應時代學風而繼傳不墜。

 

內明

內明又作內術、內明處,即佛學,指釋迦的言教,包括菩薩藏和聲聞藏兩類教典。五明之一。相對於「聲明」「工巧明」等學藝,而專心思索佛所說五乘因果之妙理,即指形而上之學問。然印度外道婆羅門教徒亦各以其所宗稱為內明。

據《瑜伽師地論》卷十三《聞所成地》的解說,「內明處」略有四種相:(一)由事施設建立相(指經、律、論的建立);(二)由想差別施設建立相(指佛教專有名相的建立);(三)由攝聖教相(指解釋佛教教義的理論);(四)由佛教所應知處相(指佛教所應知道的法數)。

 
 
蓮花空行匯聚洲
–– 四川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女眾弟子

喇嘛欽諾!

頂禮上師三寶!

為度一切老母眾生而發無上菩提心!

在廣袤遼闊的雪域高原上,有一座舉世矚目的藏傳佛教高等學府──它就是全世界最大的色達喇榮五明佛學院。其位於四川省甘孜州色達縣二十餘公里處。一百多年 前,名揚遐爾的一世敦珠法王在此處建立起密宗道場,有一百餘座修行草棚,十三位弟子最終在此獲得虹身成就。此山谷呈蓮花開敷狀,表示在此修行,可成就懷業 自在,故為懷業自在之聖地。藏文 「喇榮」全稱「喇嘛榮瓦」, 即到此地後修法容易成就,可作引導上師之意。按密宗來說,此聖地是蓮花部空行母聚集之聖地,喇榮亦為雪域的五台山,每台皆迎了出世間最大的護法。為阿仲瑪 等三大護法常住之聖地。因為此處有大德,有護持清淨戒律的巨大僧團,是故曾立誓護持修行人的護法神皆不會離開。第一世敦珠法王曾在《未來授記》中寫道 「自此再過一百年,佛法僅成虛名已,爾後一段時間中,康區匝熱神山處,降魔金剛化身者,重立佛法之勝幢,若能點燃宗派炬,前譯教法更輝煌。」

公元一九八○年十月十日,響譽三界的眾生怙主,集一切諸佛智慧與慈悲三身圓滿的大導師──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在此地創辦了喇榮五明佛學院。為了調化不同根 機的眾生,弘揚宗派之教法,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曾化現為各大宗派之教主。法界金剛大師的伏藏品中授記:大恩上師曾是印度阿羅漢薩革拉;蓮師座下大持明者降 魔金剛;薩迦派的法王薩迦班智達;格魯派教主宗喀巴大師的大子克主傑,木納地方的根索秋扎。伏藏大師離垢覺性金剛的伏藏品中亦記載尊者是昔日的帕思巴法 王、明朗教主、道孚大智者拉龍華多。伏藏大師列繞朗巴,列繞朗巴再過五世將成為時輪金剛軍隊的主帥,統領五萬眷屬降臨人間消滅外道,凡與之結緣者均可往生 香巴拉剎土。 」法王今世於公元一九三三年釋迦牟尼佛示現神變降伏六外道師之吉祥日,藏曆一月初三日出生,是各大教派公認的蓮花生大師、文殊菩薩、阿彌陀佛等十方諸佛菩薩的化身。

建院二十餘年中,大恩上師不間斷為全球四眾弟子廣轉顯密法輪,如傳授五明,顯宗五部大論,密宗甚深修部,頂乘大圓滿竅訣、續部、註疏,以及藏、漢各宗派的教法。

在藏地,女眾的生活非常的辛苦,每天一大早就要起床忙活家務:挑水、做早飯等,忙完後就要背著自己幼小的孩子到田裡乾活或者到山上放養氂牛,回來還要照顧 全家的生活,女性從事家務活時都會不經意中殺生。女性是幾乎沒有受教育的機會的,基本上都不識字!出家的機會就更加難了!

對於眾生來說,每個人都要經過媽媽的哺乳才能健康成長,慈母的恩德是誰也無法相比的。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看到藏地女眾艱苦的生活現狀後,發起了無量的大悲 願心。從一九八四年開始攝受女眾出家僧團,當時就有六位藏族女子出家;一九八五年有十九位女子出家,當時由於條件有限,祇能在草原上上課。法王先後為女眾 建了三座經堂,其中最大的一座由一百零八根柱子組成,高三層,佔地面積一千七百多平方米。

在法王的加持下,三十五個施工人員用石頭與泥巴,神奇的五天時間就圓滿建成,名為讓向德瑪塔林頗莊(意為天然自成空行母宮殿)。到一九八八年,已有數百名覺姆在此經堂中聽課,由門措上師帶領四位勘母講法(勘母相當於佛學博士學位)。一九八八年,法王在大眾中說: 「本來,釋迦牟尼佛已慈悲開許女眾享有與男眾同等受出家戒的機會,然而由於某種原因,在藏地從未出現過大規模的女眾僧團,為令可憐女子擺脫世俗,專心修學佛法,不再虛度人生,從今起,我特攝受女眾僧團,建立女眾僧團。 」此語一出,眾多藏族女子紛紛棄俗出家,雲集於學院依止法王,潛心專修佛法。以法王殊勝的加持力和吸引 力,在短短的幾年裡,已由幾十個增長到百千,如今常住的尼眾已達到四千有餘,面對這驚人的尼眾數量,男眾也不得不甘敗下風。藏族尼眾的隊伍在四眾弟子中遙 遙領先,不僅僅是在數量上居首,而且尼眾中所培養出來的人才也十分可喜,每年都會湧現出一批品學兼優的尼姑榮受上師親授的堪母學位,她們以豐富的才學前赴 各地分院講經說法等。此外,法王還攝受了海內外上萬名的漢族尼眾。攝受如此多的尼眾已成了藏地前所未有的一大壯舉,不僅是在藏傳佛教中,如今也成了世界之 最。

近幾年來,女眾經堂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擴建裝修,更加莊嚴亮麗。

覺姆區,即蓮花空行匯聚洲分為三大洲二十四域。三大洲為:土生化身洲(意為化身空行剎土)、咒生報身洲(意為報身空行剎土)、俱生法身洲(意為法身空行剎 土)。三大洲中分為二十四個區域,是二十四位空行母及其眷屬居住之聖地,此大區是女眾學修佛法之處,女眾可在此處學習五明,五部大論,甚深修部、頂乘大圓 滿竅訣、續部、註疏及密宗各教派的一切經教法等。法王規定:在學院裡男女眾各方面一律平等。

大恩上師曾在學院的一次傳法時開示:「這裡已經有許多女眾獲得了持明佛、菩薩的成就,將來女眾僧團的事業將會更加廣大圓滿。」法王還親口說過:「攝受女眾出家是我佛法上最大的事業。 」大恩上師對我們女眾的恩德比天高、比海深,既使輪回空際也難以回報億萬分之一,雖然法王已經往生清淨剎土,但我們與上師的悲智之心永不分離。大恩上師曾發願: 「我今生最大的願望即凡與我結緣的所有眾生,將彼等皆接引到西方極樂世界。」我 們一定化法王對我們眾生之愛為力量:清靜戒律,聞思修行,弘法利生。現在,我們學院四眾弟子在法王之最勝補處,三戒清靜、三身圓滿(高僧大德們公認的金剛 亥母、妙音天女、益西措嘉、門吉華珠等空行和佛菩薩總集,護持大圓滿心滴法脈的聖者)至尊門措金剛上師的帶領下努力學修,引導一切老母有情證得光明圓滿的 究竟佛果。

在大恩上師法王如意寶的大恩大悲攝受下,藏地很多女眾有了出家聞思修行獲得解脫的機會。當今作為法王的弟子,為報答大恩上師的恩德,使上師的大悲願不間斷 地延續下去,讓藏地女眾們有出家修行的機會,並且能夠在至尊怙主門措上師的帶領下聞思修行,獲得解脫直至證得圓滿究竟的佛果!

我願今起生生世世代 上師殊勝本尊以攝受

三學功德海藏能自在 易成宏法度眾廣大義

吉祥謂之圓滿四部藏 成就眾生生存之妙藥

遍尋不得違逆與衰敗 善妙光明三地願普照

 
 
玄奘大師小傳(五)
◎秦孟瀟 / 文
嚴以敬/ 圖

(接上期)

五 百重寒暑踰凌山

伊吾(新疆哈密)有一玉佛寺,他就在那兒「掛單」了,住在雲水堂裡。胡僧和國王知道他從中國來的,而且又是一個人走過那艱險的沙漠,對他敬禮備至。他們耍留他多住些日子,他婉謝了。於是,繼續西行。

走了六天,快到高昌(今新疆吐魯番西雅爾湖附近的雅爾城)國境了。

當時高昌王麴文泰久已聽到涼州商人傳說,有一唐僧要到西天取經,他道行甚深,講經講得最好,是一位不可多得的高僧。

麴文泰久想要見他了,於是派了些人沿途探訪;有一使者回來報告:

「唐僧巳從伊吾出發,快到此地來了。」

麴文泰隨即發敕貴臣,揀送駿馬數十匹,到中途去迎接他;自己就留在宮裡,督工佈置、裝飾他的宮殿。

晚上,白力踏燭光如白晝,輝煌照耀。

玄奘和許多貴臣們進城了,長列的兵士排隊歡迎,麴文泰站在最前面。見他來了,很恭敬地攙他下馬;隨即又坐上華貴精緻的轎子,在美妙悅耳的音樂聲中,被迎進宮中,住在一個重閤寶帳之內,國王及妃嬪親自頂禮。力勸法師留住。

玄奘在宮內住了十多天,又預備要走了。

麴文泰見他來辭行時,堅持不答應,一定要他住在宮裡,受他的供養。

他想,若是住下來,不是與自己的心願相違背嗎?祇得照直說道:

「我不能長久住在這裡,我要到婆羅門國去取經求法,對於您的請求,我也祇得心領了。」

麴文泰聽了這話,心中頗為不悅!強硬地說:

「蔥嶺可轉,此意不移!」

玄奘見這情形有點惡化了,便婉轉地說:

「我到婆羅門國是一大宏願,我國譯出的經典太少了,我到那裡學梵文,將來可以做些更有益於人間的事,長久住在您這裡,有甚麼意思呢?」

麴文泰好似沒有聽到他的話,不耐煩地說:

「你既然要走,我給你兩條路走:一條是留在這裡,另一條是請你回國去!」

玄奘法師答道:

「您不放我走,我是不向東走的!除非您殺了我,把我的骨頭留在這裡!」

麴文泰聽了,覺得他是不怕威脅的,不如改用柔和的手段來對待他,或者能收效。於是繼續說:

「好吧,讓我考慮幾天再談吧。」

自從這一番爭論之後,麴文泰的態度改變了,每天親自捧盤送飯給他吃,不談一句走不走的話,就這樣拖延下去。

可是,玄奘走的意志是非常堅決的,任何威脅或利誘,對他是亳無作用的!

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了,他渴望走的心情,甚至比在沙漠上希望喝到水的心情還要焦渴。最後,他祇好用絕食的方法來抵抗這無理的要求。

有一天,麴文泰很恭敬地捧來素齋,請他乘熱吃;而他則跌跏端坐,靜靜地不予理睬!麴文泰看情形又有了變化,隨即退出來。三日三夜,連一滴水都不入口,也不睡覺;到了第四天,他的氣力逐漸地微弱了。

麴文泰受了極大的感動,於是和顏悅色地說:

「法師,我懺悔了,你進食吧,不敢遲延你的行程了。」

這時,玄奘才睜開了眼睛,說:

「真的嗎?不過,我要一個人來證明。」

麴文泰請出他的母親張太妃,做了證明人,讓他繼續西行。而麴文泰又提出兩個條件來,即是返國時,必須在高昌住三年,行前講法一月。法師講了一個月《仁王般若經》(消災祈福的經)。與高昌王麴文泰結為異姓兄弟而別。

在未動身之前,麴文泰替他製法衣三十套,黃金一百兩,銀錢三萬,績絹五百匹,馬三十匹,另派二十五個使者;又寫了二十四封信,給沿途各國的國王,請他們接 待和保護。臨別的那一天,許多人都趕來送行,麴文泰依依不捨,緊緊地抱住了他,熱淚奪眶而出,其他的人也被感動得流淚了。

由此西行,經阿耆民(今新疆焉支)走了幾百里路,才到達屈支國(今新疆庫車),再往前,過跋祿迦(今新疆溫宿),就不能走了。因為去凌山(Bedel)的雪路還未解冰,這山終年積雪,上與雲連,一眼望去,祇見白皚皚的一片冰天雪地,祇好逗留下來。

大概住紮了兩個月,路上的雪雖融化了,但道路依然泥濘難行。玄奘等又走過了許多沙漠地,終於抵達了凌山的山麓。

凌山就是著名的蔥嶺(Pamirs),非常高大,矗入雲霄,不易看到山頂。漫山積雪,凝結成冰,小的如拳,如栗;大的如屋,如樓……長得奇形怪狀。

他們要越過這山嶺,真是難極了。

走上去,又滑下來,不容易站得穩。但是,他們必須要爬往上攀,毫不畏縮地前進。

許多人在狂風暴雪中,渾身發抖!冰棘縈阻,攀崖踞石,多麼地艱難啊!愈上愈高,而天氣又格外寒厲。

晚間,他們聚在峰隙裡,把蘆蓆鋪在冰雪上睡覺,受不了的,被凍死了十多個人,馬匹凍死的也不少。

玄奘在峭削絕徑的山上攀,不知滑跌了多少次,身上的皮肉也凍得裂開了,流出的鮮血,已凝成斑點的硬殼。這樣走了七天七夜,他們才越過蔥嶺,到達了清池之畔,這個清池名叫熱海。

(待續)

 
 
禮佛禪寺第六屆短期出家體驗心得
放下執著

◎頓 振

一念淨土,一念地獄!在短期出家的活動體驗中讓我受益匪淺!

世事無常,每當我們凡夫俗子以為抓住某些東西或是事情的時候,它們都會偷偷地在我們身邊溜走,而我們往往在事後才會慚愧與懊惱,也就印證《金剛經》的教導「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在這次短期出家的活動中,法師們清淅細緻地指導我們學習佛法,讓我更加明白佛是無處不在。人在世間,處處都是佛,師傅領進門,出師靠自己,在我們平常的生 活,工作以及交際中都無一不說明這是佛,祇是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比較無明,也不願意讓自己醒悟過來,在這滾滾紅塵中執迷不悟!

在當今極度缺乏精神文明與宗教信仰的社會,人們常常迷失自己,每當嘻哈熱鬧過後,那一份內心的空乏以及在迷茫中都不斷地質問自己:「我為甚麼會在這個世界?我為甚麼活得如此的累?為甚麼受傷害的總是自己?我為甚麼而活?……等等這些問題,到最後自己還是找不到任何的答案……」

而這次在禮佛禪寺,法師們很好地為我們詮釋這一切因緣關係,讓我能夠明白到「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你我之間或者宇宙萬物之間都存在著一個「緣」字。所謂「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因此,這世間也就因為「緣」而交織在一起!

放下吧!放下吧!把我們所有的「我執」都放下吧!我們在這宇宙間是如此的渺小啊……佛陀曾經在路上,隨手抓起一把沙,對弟子們說道:「在這世界裡人就是我手上這一小撮,而四周還有很多很多我們已知或不知的生物,它們也活在這世上與人類共存著,人與它們有那麼多的宿世因緣!」因此,我們是多麼無明,以為我們就是最強大,最厲害的。

各位朋友,請發出你們最虔誠的菩提心吧,讓我們不要那麼多的憎恨,那麼多的憤怒,那麼多的自我,讓我們好好修行,早日脫離六道輪迴,往生西方吧!不要再讓貪、瞋、癡來迷惑自己了。

最後,感謝禮佛禪寺的日照法師,感謝為我們授課的啟明法師,感謝頓悟法師及頓道法師和禮佛禪寺所有法師和工作人員,志願者等等,祝願禮佛禪寺早日建好菩提道場,更好的弘揚佛法,阿彌陀佛!

 
 
親近唯識宗泰斗惟賢長老
◎蔣海平

庚寅年冬月,我在羅漢寺新建的重慶佛教協會辦公大樓見到了德高望重的惟賢長老。頂禮過後,我把我採訪來意跟長老說了。重慶天氣奇冷,惟賢長老頭戴淺色絨線織帽,披擁薄被正襟危坐,目光炯炯,聲音洪亮,跟我說法「唯識宗」

「唯識宗」又作慈恩宗、瑜伽宗、普為乘教宗、唯識中道宗、有相宗、相宗、五性宗。「唯識宗」總 取《華嚴經》、《解深密經》、《如來出現功德經》、《大乘阿毗達磨經》、《入楞伽經》、《厚嚴經》六經及《瑜伽師地論》、《顯揚聖教論》、《大乘莊嚴經 論》、《集量論》、《攝大乘論》、《十地經論》、《分別瑜伽論》、《觀所緣緣論》、《唯識二十論》、《辯中邊論》、《大乘阿毗達磨雜集論》等十一論為所 依,又特以《解深密經》及《成唯識論》為憑據,以成一宗之旨。它體系宏大繁復,思辯性極強,在佛教中佔有重要地位。現在各大學和佛學院都開有「唯識宗」課程,國內有不少僧人都在刻苦鑽研,且有所心得,如重慶北碚縉雲寺慈氏內學院的正剛法師、江蘇蘇州西園寺戒幢佛學研究所的濟群法師等。

長老開示我,學習「唯識宗」要有基礎,要從《法相唯識學》、《五蘊論》、《百法明門論》、《唯識二十頌》、《唯識三十頌》等學起。他還告訴我,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唯識學」講改造心靈,當今社會提倡和諧,和諧就是要用佛心對待一切。心淨國土淨,心染國土染。佛教可淨化心靈,我們要有正直心、平常心、清淨心、慈悲心、廣大心。不管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要努力莊嚴自己內心。以佛莊嚴而自莊嚴。以此境界為最高,方可莊嚴國土,利樂有情。

惟賢長老是四川蓬溪人,生於一九二○年,六歲開始讀私塾,三年熟讀《四書》、《五經》。十二歲在蓬溪白塔寺皈依定光師父出家。十三歲到四川南充集鳳場鎮王 恩洋先生創辦的龜山書院習儒學、法相唯識,奠定了深厚的儒學基礎和佛學基礎。十六歲考入太虛大師創辦的漢藏教理院,成為教理院最年輕的一名學生,其後無論 是月考期考均是第一名,深得太虛大師器重並寄予厚望。大師曾當面褒獎惟賢:漢院學生,爾最聰慧。長老一生坎坷,特別是由於堅持信仰而蒙冤受屈,先後在重 慶、瀘州、南溪等監獄服刑長達二十六年零十個月之久。在獄中,他牢記太虛大師對漢藏教理院學生「淡寧明敏」四字院訓,堅持默誦《大悲咒》、《心經》等佛經,以超常的定力和堅定的信仰度過難關。惟賢長老親近太虛大師十餘年,深得其思想心印真傳,他數十年來,始終朝著太虛大師「八宗平等、人生佛教」的志向在努力,主張佛法為現實人生服務,倡導慈悲濟世的蓮花精神,不遺餘力地推行人間佛教。

惟賢長老一生著作頗豐,著有《唯識學在佛法中的地位》、《唯識法相問答》、《唯識要義》、《唯識學業報論》、《唯識二十論提要》、《唯識三十頌概要》、 《玄奘法師與唯識學》、《論轉識成智》、《唯識答疑在讀書會》、《般若與人生》、《華嚴要義》、《惟賢法師詩文集》、《唯識札記》、《楞嚴大義》、《淨土 專集》、《心經講記》、

《十善業道經講記》等著作,輯為《慈雲全集》。

惟賢長老現為中國佛教協會諮議委員會主席、重慶市佛教協會會長、重慶佛學院院長,重慶慈雲寺退隱方丈,被佛教界內外尊為當代著名高僧、佛門領袖、唯識泰斗、國學大師。

當我離開時,請惟賢長老為《香港佛教》協辦的手抄佛經全球巡展展品之一的《大方廣佛華嚴經》題字,他寫下了「菩薩莊嚴」四個頗有禪意的大字……

 
 
仁俊長老行狀

上仁下俊 長老俗姓劉,名寶根,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人,生於民國八年(西元一九一九年,歲次己未)七月十一日。母親姓李,家有一兄一弟。家中開油麵店煎麻團,有五個 夥計,經濟小康。七歲(民國十四年)時,因喜歡上當地鎮上一座寺廟,後入住寺院,方丈傳道法師為師剃度,成為小沙彌,取法名「仁俊」;早、晚念佛拜佛,白天上私塾讀書。師因寺廟經濟條件富裕,不需趕經懺,有機會讀書,為以後的作詩與寫作,建立了扎實基礎。

民國二十四年(十七歲),在傳道師父鼓勵下,自己一個人到江南的律宗第一道場──寶華山隆昌寺,受具足戒,此次有幾百人同時受戒。民國二十七年(二十歲),常州天寧佛學院招生,受傳道師父支持前往報名,幸被錄取。九月底,師「在小廟正聽經時,忽然聽說大醒法師來了,當時就在驚喜交加中拜見了他,隨即請開示,就這樣認識了醒師。」

民國三十年(廿三歲),廈門「閩南佛學院」招生,千里負笈,考入閩院受學。受到大醒法師「熱烈而爽快的啟示」,師在《我念醒師》紀念文中寫道:「我的個性原很孤獨,經過醒師的熱情熔入後,我才將孤獨化為合群,這在我做人、待人上說,確是一種無限恩賜!」八月初,隨大醒法師到閩南佛學院。

民國三十二年(二十五歲)。閩南佛學院畢業,回天寧寺天寧佛學院擔任訓導主任。

民國三十五年,(二十八歲)。秋,再去靈岩山,到靈岩「西關房」參拜了然法師。

民國三十六年(二十九歲)。因渴慕浙江奉化雪竇寺幽靜,懇求住持大醒法師允許前往閱藏,立即獲得大醒法師同意。

民國三十七年(三十歲)。在上海靜安佛學院任教,當時教的是古(國)文。學生有:聖嚴(常進)、幻生(魯愚)、了中、妙峰法師等數十名。靜安佛學院課程世學與佛學並重,師資陣容堅實,佛學部份幾乎都是改革派太虛大師輩的第二代,全為一時之選。聖嚴法師在《歸程》中說:「靜 安佛學院,雖然算不上是佛教界中有名的學府,而且歷史又是那麼的短,但是,我們的老師,還是夠水準的,比如南亭法師、道源法師、仁俊法師、育枚法師、守成 法師、妙然法師、圓明法師、本光法師、度環法師、度奇法師、林子青居士,以及幾位大學的教授和畢業生;至於來訓話的、客串的名法師,那就更多了,比如太虛 大師、法航法師、能海法師、雪松法師、葦舫法師、天慧法師、呂秋逸居士等等。」在靜安佛學院期間,有一次太虛大師來,第一次見到太虛大師,感受到大師的慈和。

民國三十八年(三十一歲)。國共戰事惡化,京滬形勢緊張,他的師父要他到比較安全的地方,並幫他背行李趕路,經五、六小時跋涉, 覺得已經安全了,師父才離開返回村莊。當他接過行李,發現棉被很重,原來師父在他的棉被縫處,縫製十二銀圓,以備急用。之後一塊陰影一直壓在他的心頭,他 擔心的不是路途險惡,而是師父的性命與安全。這種情感上的壓力,使他幾乎承受不了。輾轉避難至廈門,繼而轉赴香港,結束了人生中四次逃難中最艱難的一次。 到香港的船票取得不易,由於所乘之船走私香菸,為避免緝查,繞海道漂流,五天五夜沒水喝,抵達香港後,隨即病倒,被送至醫院,需緊急輸血,因不願用窮人賣 出的血而拒絕。醫院裡有一位易教授,很有學問,但才大氣粗,看不起醫院裡的窮人。經師開導,才讓他恍然自悟。師自述本年逃難經歷云:「這一年夏天,我與演培學長由廈門逃至香港,先在南天竺暫住,後入鹿野苑討單(演培學長沒有),除勉強『應赴』外,得暇,即讀經、寫文、吟詩,常至深夜不休。如是者過了兩年。」

民國三十九年(三十二歲)。在香港,隨印順導師住在青山「淨業林」,同住者有演培、續明、常覺諸師,約有四年之久。

民國四十年(三十三歲)。於香港淨業林親近印順導師,據印順導師回憶說:「三十九年所住的梅修精舍,是馬廣尚老居士為我們借來的,原是可以長住的。淨業林在青山九咪半,是鹿野苑三當家的精舍,最近翻修完成,邀請我們去住。三當家的一番好意,是應該感謝的!他肯這樣做,應有演培,特別是仁俊的關係在內。(仁俊住鹿野苑,與三當家的私交很厚)」

民國四十一年(三十四歲)。二、三月中,印順導師在淨業林,為住眾講「人間佛教」──〈人間佛教緒言〉,〈從依機設教來說明人間佛教〉,〈人性〉,〈人間佛教要略〉等四篇,由師負責筆記。由於負責紀錄「人間佛教」講詞,對「人間佛教」的理念有更深入的體會。

民國四十二年(三十五歲)。本年由香港申請入臺。

四月二十四日,印順法師致道安法師函,提到「續明、仁俊入境證已發出」

六月一日,師與續明法師由港抵臺,據師自述說:「到臺灣才斷斷續續地親近印順導師,對導師的身教與言教,才感到親切、真實而精湛莫測。而續明法師我總是以師禮敬之;直到現在,我晚課中總是「印導師、演法師、續法師,我當盡未來際恭敬之、歸依之」,藉以表示我對善知識的瞻仰、注念,因為沒有他二(案,指演培與續明)引介、稱歎,我就無緣親近印公,知見與行思就會落差得太偏狹了。想到這里?,我越發感到善知識的可敬、可貴;也越發感到善知識的加持,太慶幸,也太感愧!」

十月十八日(農曆九月十一日),福嚴精舍舉行落成開光典禮,精舍自是成為一獨立學團。 師自述初來臺之經歷云:「四十二年夏,續明學長和我來臺親近印公,他編《海潮音》,我學了教書。秋間,福嚴精舍落成,印公有暇輒講,每講我都由靈隱(寺)來聽,法乳滋潤,法樂不已。我因聽講得到了一個重大啟示:佛法深廣,非專莫精。從此我才知道專的重要。」

民國四十三年至五十八年(三十六至五十一歲)。在《海潮音》發表:〈我空與法空〉,〈佛教涅槃義略釋〉,〈阿含經與菩薩道〉,〈無常給我們的啟示〉,〈樸淨.柔和.健實.直透──為菩提樹二十週年紀念特刊寫〉……等七十餘篇文章。印順導師在《海潮音》月刊發表〈人間佛教緒言〉,〈人間佛教概說〉,由師紀錄。

民國四十四年(三十七歲)。年初,到福嚴精舍共住,師自述說:「四十四年夏,我來精舍專心學法,廣讀經論,常聽經論,深獲法益,我的學佛精神,學法觀念,都是這時樹立起來的」

民國四十八年(四十一歲)。於靈隱佛學院任教,秋季開學前離去。由高雄道宣法師介紹,前往屏東東山寺,在圓融比丘尼的護持下,閉關於東山寺半年。為感念其護持,特地於閉關期間撥冗開示,由天機法師擔任臺語翻譯,師自述云:「四 十八年從碧山岩回新竹靈隱佛學院講學。不久,我又赴屏東東山寺禁足閱藏。這個期間,以研讀小乘論為主,以溫讀大乘經(論)為副。小乘論的嚴密組織,豐富包 羅,使我知道它在佛法上的許多方面,是最基本而急需的。小乘論的特色,是以論解論,一分小乘論師雖肯定論藏是佛說的,但尋繹其中的理論,卻多半是他們各自 從精實徹觀中得來。所以他們炫耀其為佛說,適足以顯示出他們的自信與承當氣魄非常強。以這種精神而造成的論,思想上雖未盡允當,而精義特見是非常多的。後 代印度大德們造論,法相每每以毘曇作參考,自龍樹至無著、世親等大都如此。足見其價值殊非等閒!現在中國佛學界多輕視小乘學,所以對佛法中許多源流、頭緒 就摸不清;而運用佛法的機靈性也有限了。」

民國四十九年(四十二歲)。師自述自香港來臺近十年間,身體被病魔所纏之情形云:「四 十九年秋間,閱藏正得力的時候,病魔又來糾纏了,逼著我又出關割治、電療,一晃又是半年消逝了!自四十年夏初至四十九年冬末,我從香港到臺灣,大小手術計 共十次,平均每年一次。說我的體質及貧血、失血而言,實在受不了的,可是,卻竟然挨過去了。這,一面是三寶、師友、居士們的加護所致;一面是我敢於和病魔 鏖抗,所以病雖多而未死、而未廢。」

民國五十年(四十三歲)。福嚴精舍改稱福嚴學舍,三月九日舉行開學典禮,計收學員十八名。師與印順導師、續明、幻生等為常住法師,教授佛學者有道源、演培、妙通等法師,教授世學有許巍文、龐慎言、楊家禮、吳巨卿等居士。

民國五十三年(四十六歲)。春間,在立法委員曾慧泰支持下,於臺北新店建立第一個道場「同淨蘭若」,共住學友有日常、惟覺等法師。據超定法師回憶,掛單於新店同淨蘭若時,生活嚴謹,每天打木材取火燒飯。記憶中,有一天,仁公肚子痛得很厲害,汗流浹背,但他還是強忍著,大眾發覺不對,將他送醫院檢查,結果是腹膜炎,時肚子已腫得很大,旋即動手術,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性命。

民國五十四年(四十七歲)。住臺北新店同淨蘭若。因皮膚癌在臺大醫院兩次開刀,每天去醫院接受鈷六十放射治療21次;由於同淨蘭若路險,於是在曾慧泰居士家中調養。

民國六十一年(五十四歲)。受紐約美國佛教會沈家楨居士之聘,與日常法師一同赴美弘法。

民國六十二年(五十五歲)。開始在《慧炬》發表佛法專文,詩作等。本年,在美國佛教會大覺寺主持經論校釋,英譯《大寶積經》。淨海法師於美國佛教會大覺寺掛單和自修研究,在三、四年中,亦參加經論校釋。

民國六十三年(五十六歲)。三月,哥倫比亞大學佛學研究社成立,應邀前往演講,師談〈佛學與身心的關係〉。九月出任師為大覺寺住持,並任美國佛教會副會長。

民國六十四年(五十七歲)。十二月十六日下午,與樂渡、妙峰、日常、會機等法師,及美國佛教會董事賀國權居士,到機場迎接聖嚴法師。

民國六十五年(五十八歲)。一月,陪同聖嚴法師至沈家楨居士處,洽商寺務,鼓勵聖嚴法師學習英文及開設靜坐班。應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佛學社之邀,前往講授〈佛教之靜坐與修定〉,示範有關靜坐各種姿勢,以收理論、實驗並進之效。

十月間,親自參與莊嚴寺開山建設工程。師與敏智法師、聖嚴法師,領導三十多位信眾及哥倫比亞大學學生參與工作,三位法師一起鋸樹,搬石頭,開闢山徑,以便 修建莊嚴寺工程。師之大力令人驚服,好幾塊重量逾噸,半埋土裡的山石,因擋路,需移去,但泥土堅、石頭笨重,難以著手,師揮動大鐵鎚猛砸了一、二十下後, 石頭裂縫,土質鬆動,再集群力挖出。

民國六十六年(五十九歲)。九月,辭大覺寺住持,靜養於沈居士公寓,大覺寺住持由聖嚴法師繼任。

民國六十七年(六十歲)。五月,紐約大覺寺住持聖嚴法師剃度一名美籍弟子(保羅)——果忍,日常法師為引禮師,師與敏智、幻生法師為證明。

民國六十八年(六十一歲)。七月,師移居新州同淨學舍。十月間,聖嚴法師於紐約皇后區購得一棟道場,師贊助其所需部份經費。此為東初禪寺創辦之始。

民國六十九年(六十二歲)。一月,師於美國佛教會主持佛七。三月於大覺寺宣講《般若經》〈魔事品〉。九月出任美國佛教會長。自是以後在《慧炬》雜誌發表之此類著作,即冠以「菩提道上」之名,計二百七十九期次。

民國七十年(六十三歲)。五月,美國佛教會經六年籌備,在紐約博南縣肯德創建的莊嚴寺,由師與敏智兩位法師主持破土典禮,中外來賓300餘人參加。十月,應紐約海外電視公司佛學講座節目主持人潘維疆之邀,在電視上發表專題演講〈改進生活與創造生命〉。

民國七十一年(六十四歲)。六月,於大覺寺開講《佛說演道俗業經》。十月,應邀至紐約州立大學「東方哲學學會」發表演說。

民國七十二年(六十五歲)。一月,因聽說日常法師身體不適,前往洛杉磯探望,並於大覺蓮社向大眾開示〈五三法門〉。六月,美國佛教會莊嚴寺舉行觀音殿奠基暨千蓮台落成安靈典禮,師代表美佛會四眾致詞。

民國七十三年(六十六歲)。一月,於大覺寺宣講〈學佛三要〉,連續四講。三月講《華嚴經》〈淨行品〉。冬,因事辭美國佛教會會長及董事職,但表明如有任何事務需要幫忙,一定盡力以赴(晚年長老再出任會長職務,直至九十歲)。

福華傢俱公司張震海與盛寶平伉儷,於新澤西州Morris Town,提供一棟房子,作為師自修、共修,成就當地信眾之用。

民國七十四年(六十七歲)。三月中旬起,應美西(三藩市、洛杉磯)各佛寺、信眾邀請,前往弘法。此行演講內容不一,全視聽眾根基而定;要言之,大約為三通:人通、法通、神通;又常說三化:我化、人化、一切化。

四月間,在美國洛杉磯觀音寺發動舉行慶祝印順導師八十壽辰座談會,發表談話說:印公導師對佛法的分析,是「洗煉得最徹底,建立得最具體」。在美國洛杉磯法印寺主持觀音法會,慶祝印順導師八秩大壽。

五月,美國佛教會為慶祝莊嚴寺觀音殿落成暨顯明法師晉山大慶,舉辦傳授在家五戒、菩薩戒,敏智法師為得戒和尚,顯明法師為羯磨阿闍梨,師任教授阿闍梨,浩霖法師為開堂,法雲法師為陪堂。

民國七十六年(六十九歲)。十月初,聖嚴法師出家弟子果元法師在吳麗環及江慧嫻、黃玉燕居士陪同下,前來禮請師到東初禪寺講經說法,協助法鼓山在美國的弘法工作。

民國七十七年(七十歲)。一月,於紐約法鼓山東初禪寺宣講《佛說決定總持經》。

民國七十八年(七十一歲)。五月十四日,與聖嚴法師於紐約東初禪寺共同主持浴佛法會,約有400多人參加。法會從上午十點開始, 內容包括中英文誦經、讚頌、浴佛、開示、皈依、上供、錄影帶欣賞等。師在開示中闡釋浴佛的意義,在於用佛的智慧之水洗滌我們的煩惱心,以顯現慈悲的願,表 現出佛的光和力。慶祝佛誕,要由自我的內心做起。

民國七十九年(七十二歲)。二月,由美返臺。在十方禪林座講開示〈第一線精神與全天候性能〉,赴中部探訪印順導師,於慧炬社演講〈發福驚.發慧愧〉。三月初,飛返美國。

五月,與聖嚴法師於紐約東初禪寺共同主持浴佛法會並慶祝創立十二週年紀念法會,共有東、西方信眾約500多人參加。師於會中開示大眾:紀念佛陀的誕辰,應該要以戒定為香、忍辱為水、精進為力、智慧為鏡、慈悲為藥等修行方法,致力於自利利他、弘揚佛法的工作。

十一月,應南加州法印寺印海法師及信眾邀請前往開示,主題為〈學無量壽佛練逕行福德?〉,〈學阿彌陀佛發無量廣大心〉。前往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聽聖嚴法師演講《壇經》思想。

由於基金的來源來自王氏信眾巨額捐款,本年,眾姓文教慈善行願基金會改組Rocky Foundation,目標、方向不變,主要贊助四個方向:一、弘法:支助僧眾弘法;二、文化:與中國文化相關的活動;三、慈善:因應各方需要;四、教 育:支助留美出家眾求學費用。

民國八十年(七十三歲)。五月,與聖嚴法師於紐約東初禪寺共同主持浴佛法會,參加者四百多人。法會先由與會大眾共同持誦《心 經》、〈大悲咒〉及〈四弘誓願〉,隨後由師開示說,釋迦牟尼佛最善於沐浴,但他與一般眾生不同,他是以智慧、慈悲、空德、叢林四種沐浴自己。學佛者若能以 此為範,身心便能清淨。下午,代表聖嚴法師,率果元法師、果稠法師等前往參加紐約韓國佛教聯合會(The United Korean Buddhist Assoc.of New York)發起之佛教人士提燈大遊行。

九月,應南加州法印寺印海法師及信眾邀請,前往開示〈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十月,應聖印法師之邀參加臺中慈明寺落成暨佛像開光大典,教界出席者另有悟明、演培、成一、超塵、了中、妙蓮、妙峰、能學、本覺、今能、慧雄、本靜等法師。

十月下旬,參加新竹福嚴精舍舉行重建落成典禮暨傳授在家菩薩戒會。出席者另有演培、妙峰、印海、唯慈等法師,由悟明、超塵、覺光三位法師主持佛像開光。

本年,楊又清居士籌組「慈仁佛學會」,張婉如居士幫忙會計工作。學會成立後,邀請師開講《成佛之道》,連續四年。

民國八十一年(七十四歲)。三月,應加州大覺蓮社信眾邀請,前往開示、傳授皈依,於加州圓融佛教中心(California Yuan Yung Buddhism Center)開講《金光明經》〈空品〉。

九月,於加拿大溫哥華世界佛教會講〈現代學佛者最亟需的志神〉,〈菩薩道的修學與受持〉,由林耿如紀錄,後登於《慧炬》雜誌。

十一月,在大覺寺主持共修法會,為共修者開示〈常運四光績光健〉,師勉大眾,要以虛心、直心、深心、大乘心觀照自己、覺察自己。

民國八十二年(七十五歲)。十二月,出席美國新澤西州華人社區佛教徒在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工程館舉辦之聖嚴法師演講會,由該校宗教系教授于君方擔任引言,講題為〈從佛教談人生價值〉。

民國八十三年(七十六歲)。一月,開始在同淨蘭若講《成佛之道》,每星期講三天(已錄音成CD)。

三月,赴美國西岸加州弘法,於汪府講〈二富三發興四健、 學海行空作日月〉,於法印寺觀世音菩薩誕辰法會上開示,並於正觀學佛會講〈常行八自造光健〉。

四月,法鼓山文教基金會、佛教青年文教基金會為印順導師舉行九秩誕辰祝壽,假法鼓山臺北安和分苑舉辦「印順導師學術座談會」,師特地從美國趕回參加,會場討論到中國佛法的實質與演變,師以為「溯源不足,承後有餘」

五月,在《美佛慧訊》發表〈法乳純圓.行願精誠——敬祝福嚴精舍重建落成誌慶〉。於溫哥華福慧寺講〈念佛念人與念己〉。

民國八十四年(七十七歲)。三月中旬,第一次宣講《成佛之道》圓滿。九月,於法印寺開示〈漸次學作四種人〉,《勝解五知的實修法》,於Acradia宣講《中阿含 》〈頻鞞娑邏王迎佛經〉。

「眾姓文教慈善行願基金會」(Rocky Foundation)。開始每年都會提供五萬美元給中華佛研所畢業的同學做為海外深造的獎助學金。「眾姓文教慈善行願基金會」於年後并入「印順導師基金會」

民國八十五年(七十八歲)。師在美國新澤西州成立「北美印順導師基金會」

民國八十六年(七十九歲)。二月,《正覺之音》創刊號出版。每期月刊都有長老的親筆撰文,總共有八十餘篇,「瑣語」幾百則。

三月,師講授《成佛之道》,由果慶法師編輯,梅英、金燕、婉如等師姐將錄音帶轉成mp3並製作成CD流通。為鼓勵大家背誦《成佛之道》,印順導師基金會特訂定《成佛之道》偈頌背誦獎勵辦法。

民國八十七年(八十歲)。一月,開始在紐約東初禪寺講《大丈夫論》。

五月,參加美國佛教會大佛殿落成開光典禮,開光儀式由達賴喇嘛、悟明、成一、戒德、淨心、妙峰、妙境、自立、蓮航、廣元、聖嚴、浩森、淨海、印海、永惺、嚴持、道海、宗聖、聖雄等長老共同主持。在觀音殿舉行「美佛卅三週年的回顧與展望」, 師應邀前往致詞。佛學討論班開學,在完全沒有任何對外文宣、且祇接受有意出家者的情況下,報名學員九人。佛學班辦學期間除了由師每週主講兩次印順導師的 《佛法概論》之外,其他時間著重在個人自修用功,每人每一個月交一篇至少1,500字的讀書報告,由師親自批改。每天除早晚課,真正的功課是「克服自我」,平常修學時,要好好隨聞入觀,身心集中,一天天深入佛法。師講課時,附近信眾也都來隨喜旁聽,由於學員國文程度較低,要求學員自修研讀《說文解字》,每天讀中文報紙社論。

六月,開講印順導師的著作──《佛法概論》。

十月,「中華佛典電子協會」(CBETA) 的成立,曾得到長老的大力支持,由印順導師基金會贊助電子佛典五年的製作經費,每年20萬美金,五年總計100萬美金。經過多年努力,得以完成《大正新修 大藏經》等佛典建檔工作,將電子佛典資料庫免費提供各界作非營利性使用,得到國內、外教界、學界高度的讚歎。

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八十一歲)。師發願:若能購下今日「同淨蘭若」的 用地,願意再活十年。十一月,正式購下新州的天主教學校,作為弘法接引信眾的新道場。十年來,長老每星期六都為當地的僧俗二信眾開示,週日講《成佛之 道》,《佛法概論》,《中觀今論》,七月舉辦由師倡導的每年一次的『佛法度假』。早期的十年中,每年還有兩次出國的國際弘法,演講最多時可達二百場次,可 以說是長老一生中最精進、燦爛而輝煌的階段。

民國九十三年(八十六歲)春,長老由弟子果慶法師陪同來臺弘法,順便進花蓮慈濟醫院檢查身體,發現患了早期的腸癌。經醫生的外科手術後,病情痊癒。

民國九十五年(八十八歲)。四月十三日,長老由弟子果慶法師陪同,參加於浙江杭州舉行的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共有來自世界各地法師、學者參加,會上長老親自宣讀論文〈從無邊慈慧中發揮無上大願〉。

民國九十八年(九十一歲)。長老再次由弟子果慶法師陪同,以九十一歲之高齡,參加在大陸無錫靈山梵宮和台北舉行舉行的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大會發言〈為世界佛教論壇而寫〉。

民國九十九年(九十二歲)。九月八日,長老舊疾肺癌復發﹝民國九十六年年中發現得了早期肺腺癌,在美國進行了十次放射治療後,病情得到控制。﹞,由弟子果慶法師陪同來臺,住進慈濟醫院台北新店分院進行治療。九月三十日出院,接受「法鼓山」的供養,住進台北縣金山鄉「法鼓山」總部的貴賓寮進行療養。

十二月二十七日,立法院長王金平特來法鼓山拜訪。院長見師驚語:不愧為一代高僧,清淨、慈祥、莊嚴,一點看不出病相。

民國一百年(九十三歲),一月十日,長老呼吸氣喘嚴重,血氧很低,發現是因肺部積水引起,再次進入慈濟醫院治療。但因為長老年事 已高,醫師們的會診,認為已經不能承受更多藥物化療,祇能作些支持性的緩和性治療,以改善積水引起的疼痛。可是,對一位九十三歲老人而言,體力也是一大負 擔,自此之後,身體日漸虛弱,二月九日晚,長老年邁的危脆色身,於正念寂靜中安詳捨報。

師經常在週末開示中講:「我的身體雖然衰老了,但我(學佛)的心卻永遠不會老!」師也一直遵循自己諾言:「菩薩清涼月,常遊畢竟空,為償多劫願,浩蕩赴前程!」真真實實地實踐了「願生生世世在這苦難的人間,為人間的正覺之音而獻身」的大乘佛法精神。

長老一生修行,嚴厲克己,身心受到佛法的加持,得到了深刻而廣泛的淨化;不用說日常中的粗重煩惱不得現前,就連大乘行者所對治的微細煩惱也得到自在的控 制。弘揚正法,利濟有情,續佛慧命,成為佛法的真實弟子,長老為我們下一代樹立最真實的榜樣!我們永恆懷念長老!我們也相信長老定會乘願再來,決定會實踐 自己許下的諾言──再來人間,實踐人菩薩行!

 
 
世界佛教動態

香港佛教聯合會舉行辛卯年新春團拜

暨第五十七屆董事就職典禮

香港佛教聯合會在2011年2月10日舉行辛卯年新春團拜暨第五十七屆董事就職典禮,並邀得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親臨主持監誓及頒授董事證書儀式。

本會特別請來舞獅表演賀新春,加上本會會屬單位的精彩演出,更添喜氣。各方賓客蒞臨共聚,場面盛大,氣氛熱鬧。

本會會長覺光長老致祝福詞時,先感謝各界多年來對本會的大力支持,並祈願新一屆的董事會將會帶領香港佛教聯合會,面向時代的需要,一面拓展多元化的社會服 務,包括教育、醫療、安老、墳場服務;另一方面啟動新形式的弘法工程,如舉辦禪修營、加強佛法傳播訊息等,使佛法花開遍地。最後祝願香港在佛光的加被下, 人心安定,社會和諧,經濟繁榮。

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親臨主持監誓及頒授董事證書儀式,並由本會會長覺光長老親致感謝狀。最後全體董事與嘉賓大合照。

 

香港佛教聯合會第五十七屆董事會

(佛曆2555年 2011年度)

     會長 覺 光法師      
     首席副會長 永 惺法師      
     副會長 智 慧法師 黎時煖居士 林漢強居士  
     執行副會長 道 平法師 寬 運法師 宏 明法師 何德心居士
     總務主任 紹 根法師      
     義務秘書長 演 慈法師      
     義務副秘書長 林志達居士      
     副總務主任 妙 光法師 衍 空法師    
     義務司庫 何德心居士      
     義務副司庫 崔常祥居士      
     常務董事 果 德法師 妙 慧法師 楊 釗居士 李家祥居士
      楊錦珍居士      
     董事 融 靈法師 智 鴻法師 廣 琳法師 常 光法師
      圓 慧法師 妙 慈法師 瑞 洪法師 修 岸法師
      果 慧法師 悟 藏法師 林漢環居士 莊學山居士
      馬清煜居士 楊駿業居士 梁果興居士 梁衛珍居士
      余潔冰居士 溫綺玲居士 溫果和居士 胡韻琴居士
      張梅桂居士 何珍宜居士 張慧燊居士 邱惠南居士
     名譽顧問 了 知法師 泉 慧法師 健 釗法師 淨 雄法師
      傳 敏法師 淨 達法師 淨 修法師 達 義法師
      陳維信居士 周君令居士 廖垣添居士 呂榮光居士
      盧偉強居士 潘宗光教授 李焯芬教授 簡文樂居士
      黃慕顏居士 江淑嫻居士 鄭常智居士 沈張婉居士
     法律顧問 林志達律師 李家祥律師 林漢環大律師

 

辛卯年大嶼山蓮池寺

舉行萬燈供養法會

旭日集團、佛教唐密持明密咒院於二月十三日農曆辛卯年正月十一假座大嶼山蓮池寺舉行萬燈供養法會,陳精文上師——法號「生寄偉瑟喇嘛」(意譯佛光遍照),主持是次萬燈供養,成就善願。

旭日集團副董事長兼總經理楊勳、管理局成員鮑仕基、鄒慶平、馮亮、張慧儀、鎮安集團董事總經理李逢樂、泰昌製造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觀強,旭日集團屬下分公司、部門負責人蕭志昌、李仲安、林長泉及部分楊氏家族成員,各方信眾180人參加法會。

供燈法及藥師佛之修持,乃滅罪生禮之妙善修行門徑。所以法會特別以萬燈供佛及虔誦藥師佛供養法,使大眾消災延壽、消除病苦、身心快樂、衣食具足。恒轉法輪,清淨修行。

 

本會名譽顧問淨修法師往生

本會名譽顧問淨修法師為本會服務四十多年,於二○一一年一月下旬安詳捨報示寂,遺體奉移香港殯儀館設靈,並將移送至大嶼山荼毗,謹列有關殯禮安排如下:

三時繫念及封棺說法
日期:2月26日(農曆正月廿四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1時
地點:香港殯儀館基恩堂
(北角英皇道679號)
恭請寶蓮禪寺 智慧長老主持

荼毗安排
日期:3月6日(農曆二月初二,星期日)
集合時間:早上8時
集合地點:東涌港鐵站
備註:專車接送(可於2月26日登記)
謹特通告各位校長及主管,同致哀悼。

*如有任何查詢,請致電 2574-9371 與李怡慧或連禧聯絡。

 

西方道友 永式芳徽


雪雄居士 女中丈夫  官宦名媛 秀外慧中
移居香江 投身黌牆  身教言教 師生敬仰
悲心弘法 喜捨財帛  旺角鬧市 倡建道場
誦經禮懺 恒傳佛學  空中結緣 聲聞遐邇
利樂有情 功德無量  深居簡出 潛德幽光
默念彌陀 備儲資糧  遽歸淨土 乘願再來
佛門先驅 巍巍居士  能不讚哉                       

甘雪雄居士往生週年,謹以蕪言數語,以為紀念。


◎雲城佛子敬撰

 

 

 恢復重建欽山寺緣起

欽山寺是湖南省政府批准開放的省級重點宗教活動場所,位於常德市澧縣城西南約五公里處,這裡群山環抱、草木蒼翠、山澗溪水潺潺,猶如玉腰帶由西向東奔流不 息,庭前水塘映月,馬場開闊,有良田百頃,案山近前,東有青龍山、蒼翠松、茶昂首迎朝陽,西有白虎山,如財虎臥丘、蓄勢待發,後有雷山傍澧水聳立成東西走 勢,高而闊廣,靠山堅而硬闊,雷山腳欽山下有泉眼井九口,欽山寺有九井齋堂之說。歷史的欽山寺有殿宇房舍四百餘間、田產三百餘畝、山林千餘畝、紅牆壁瓦、 氣勢輝宏。欽山寺原名欽山乾明寺「彭山西五里,唐大德中僧文邃建」。位於洞庭西濱澧州、澧水南岸。欽山因文邃而遐邇古今、鼎盛香火,經千年而不衰。經聲佛號回蕩碧空,緲緲香煙直上雲霄;文邃禪師,源自六祖慧能傳南岳石頭希遷,傳藥山惟儼,傳雲岩曇晟·傳——洞山良價,曹山本寂——欽山文邃。

但由於歷史的原因,欽山寺原基地僅祇剩下一棵千年古羅漢松傲霜屹立和一口唐時古井,再就是一片瓦礫、一大片荒草地。據《澧州誌》記載,欽山寺曾在紫珍閣藏 有木刻經典三千多卷,史記和佛教諸多藏書等歷史資料中記載,當年鑒真大師在東渡扶桑弘法利生前,曾來欽山寺研習佛經典籍,在東渡日本弘法的僧團隊伍中,就 有欽山寺僧人,後隨團留居日本傳教,至今日本佛教曹洞宗派尊文邃禪師為其始祖。公元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四年、一九八七年日本佛教參拜團曾多次渡海前來,到 欽山寺尋根祭祖、拜佛誦經,此時的欽山寺已蕩然無存,唯見一棵千年古羅漢松和一口唐時古井,還有歷代僧人墓塔和幾塊殘碑,破瓦斷磚等遺跡,日本佛教參拜團 的僧人們禮佛無像、拜祖無塔,祇能在和尚塔前跪拜誦經,一個個含淚怏惜而返。

自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湖南省人民政府、常德市人民政府、澧縣人民政府非常重視欽山寺的建設,縣政府宗教局領導為欽山寺的建設傾盡全力。三十多年來,欽山 寺進駐僧人數屆,卻一直難有起色,政府為欽山寺的恢復重建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經多次考察,決定挑外出參學的本門弟子釋演佛法師回山,委以重任。在演佛法師 住錫的這八年中,政府主管領導是一月數次親臨欽山寺指導工作,給演佛法師提供了最大的支持,演佛法師認真研習佛經典籍、潔身自修、親近大德高僧、虛心向周 邊同參蓮友請益、從不同渠道與各地大德居士、善知識廣泛接觸、集思廣益、尋求支持,主動向省、市、縣主管領導彙報工作,同當地村民緊密聯繫,以本省、市、 縣的學佛居士為重點,招賢納才,請進來和走出去,幾費經營取得了顯著成績。寺院於二○○七年六月觀音殿動工,並從浙江請來高大的佛像,莊嚴慈祥,緊接著簡 易住房、祖師殿修起來了,可供三百人同時用餐的齋堂建起來了,念佛堂、講經堂、寮房、大雄寶殿也建起來了,山門、鐘樓、鼓樓建好了,一樓十一間三層的大寮 也建起來了,寺院安裝了專用變壓器供電設施、座機電話、傳真、寬帶網電腦服務器等,僅三年時間,耗資千餘萬的欽山寺從一片瓦礫、雜草叢中聳立起來了,歷史 的欽山寺將再次呈現在人們眼前,這要感謝各級政府、當地基層組織和村民及十方居士大德、社會賢達、善男信女及僧眾的大力支持,目前的欽山寺雖已成規模,但 祇能說是欽山寺恢復重建規劃的三十分之一,要想建好欽山寺,任重而道遠,還有待各級政府領導、當地村民、十方檀越、社會賢達、商企老闆、善男信女和僧人們 一如過往的給予欽山寺大力支持,為恢復重建欽山寺添磚加瓦、廣種福田、培植德本、福德無量,相信欽山寺的歷史,將在我們這代人手中寫的更加精彩!


欽山寺功德款受理賬戶:1908 0720 0902 0186 348
開戶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湖南省澧縣支行
戶  名:澧縣欽山寺
聯繫電話:0086-736-3338722
傳  真:0086-736-3338722
聯  繫  人:釋演佛 法師 手機:13517369303
夏美輪 居士  手機機:13974261783
地址:中國湖南省常德市澧縣道河欽山寺  郵編編:415500

 

 

禮佛禪寺香火盛 聚眾十方喜迎春

◎芮 新

炮竹一聲除舊歲,送虎迎兔萬象新!博羅禮佛禪寺新春期間分別在博羅及香港道場舉行連場新春佛事活動,境內外信眾踴躍參加;年三十晚,內地近千信眾參加「禮佛禪寺辭舊迎新茶話會」及上香祈佛,場面熱鬧。

萬人空巷門限為穿

住持日照法師向信眾送上新年美好祝願。希望大家新的一年身體健康,吉祥如意。日照法師說,過去的二○一○年,禮佛禪寺去年底在佛祖成道地——印度菩提伽耶啟建「首屆十方法界聖凡水陸大齋勝會」及三步一拜頂禮佛陀聖地「靈鷲山」功德圓滿,意義重大。他深信在諸山長老及信眾支持下, 二○一一年禮佛禪寺法務興隆,希望大家凝聚一心弘揚佛法,普度眾生。

淩晨零時將至,近千信眾雲集地藏殿前齊聲倒數。宏亮禪院鐘聲,迎來新歲。信眾爭相上香,賀喜之聲鼎沸。年初一是彌勒菩薩聖誕,普佛、祝聖、上供連場佛事先後相繼開壇。

由大年初一,禮佛禪寺香客雲集、香火鼎盛。信眾無遠弗屆。既有來自四川、湖南、河南、陝西外省香客,亦有香港、澳門、惠州、博羅及廣東珠三角等地信眾遊 客,人數逾萬。當中有七成人是駕車前來,寺廟停車場無法容納,信眾祇能停車於山下,徒步上寺廟。地藏殿前、登山長廊、觀音閣山頭,人山人海,煙霧繚繞。萬 人空巷的熱鬧場面一直延續至大年初三。


第十一屆焰口開壇

禮佛禪寺住持日照法師發大悲誓願,自二○○○年建寺起每年正月初六啟建「108堂焰口法會」,仗法會功德,願世界和平,刀兵永息,災難不起,風調雨順,眾生消災延壽,以及已故父母師長六親眷屬、歷劫冤親債主得佛菩薩接引早登蓮國。

放焰口是寺廟常見法事,但禮佛禪寺「108堂焰口法會」卻是與眾不同,其特點是法事開壇後,每天持續一堂,直至完成108堂後才結壇。每個牌位祇是108元,換言之每堂祇是一元,備受信眾歡迎。

二○一一年二月八日(正月初六),「禮佛禪寺第十一屆(2011年)108堂焰口開壇法會」於下午一時開壇,由日照法師、頓悟法師、續輝法師三大士主法,共同參加此次三大士開壇焰口的有禮佛禪寺全體常住、香港、澳門、惠州、博羅及廣東省珠三角的眾居士等約一百餘人,法會莊嚴殊勝。在法會開始之前,日照法師進行了簡短的開示: 「首先祝各位法師、各位大德菩薩居士在新的一年裡,菩提上進,福慧圓滿,佛心常淨。」又說:「今 年本寺迎來了第十一屆108堂焰口,開壇之際,首先感恩你們發菩提心,行菩薩行,從各個地方來到這裡,為眾生,為佛法,參加這冥陽兩利的焰口法會,在當今 社會人心浮動,傳統文化低迷時期,你們參與法會,是發心行菩薩道、摯誠的隨著法師真言,為眾生得度、為世界和平、為國泰民安而祈求十方諸佛菩薩加持一切眾 生,圓滿佛性,願大家學佛、行佛、成佛。」

當日,與會大眾虔心禮誦,共同祈願以此殊勝功德為信眾祈福消災、報恩超度,以期冥陽兩利、福慧雙增;並超度薦拔十方法界六道群靈,悉獲解脫法食。本屆108壇焰口,將至五月二十六日結壇。

三步一拜禮觀音閣

日照法師當年三步一拜頂禮四大菩薩名山、去年底在印度又三步一拜佛祖弘法聖地靈鷲山頭陀苦行,信眾讚嘆。新春期間,日照法師率寺廟僧眾於大年初一三步一拜頂禮觀音山觀音;一批女居士亦效法苦行志,在禮佛禪寺山腳地藏殿前起香,三步一拜頂禮山頂觀音閣觀音聖像。

日照法師向拜山居士作開示:「佛陀在涅槃之前將整個佛教交給苦行第一的迦葉尊者,因為修苦行代表著這個人能守戒律、吃得苦,能守護佛教。作為佛弟子,必先要淨化自己,降伏自己的貪、瞋、癡,祇有無我,才能真正利益眾生。三步一拜正是磨礪自已悟法、護法之道。」

 
 
 
 
 
 
 
  返回
 
 
 
 
 
 
  Copyright © 2024 香港佛教聯合會 The Hong Kong Buddhist Association 版權所有 歡迎轉載 並請註明出處